傳播速度
」 新冠肺炎 Omicron 確診 疫情 陳時中殘忍金魚秀1/動物藝術展演如同虐待 魚兒心靈受創成「喪屍」慘況曝光
日本「Art Aquarium」金魚藝術展即將來台,預計12月在信義區大型賣場ATT 4 FUN中的SAKURA餐酒館展出,該展覽以藝術為名,聲稱要用金魚打造日式美學體驗,近年卻爭議不斷,密集飼養和多變燈光都會造成魚兒身心受創,如今更因動保法規而免經申請,其飼養空間、環境和醫療等配套措施皆無須送審,讓動保團體擔心該活動會成為「虐待動物展」,恐會造成無辜生命大量損傷。據了解,該展於2007年推出,之後成為日本東京的Art Aquarium美術館每年固定「夏季金魚納涼祭典」,每次展覽約「使用」3萬隻金魚,主打夢幻魚缸、現代燈法和五彩繽紛的金魚遨遊,讓遊客沉浸在日本傳統美的璀璨世界,曾到義大利、中國等地展出,美麗的外表下卻藏著無數魚兒的悲歌。根據《動物保護法》第六條之一,任何人未經申請不得任意進行動物展演,但也有免經許可條款,如魚類在水池總容量30立方公尺以下的水缸進行展演,該展覽因而不需要提出申請,相關的展演計畫也無須送審。「魚是很好奇的動物,正常的金魚會游,但在這個展覽有些金魚不太會動,還有魚是已經死掉的。」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表示,協會志工於10月18日到東京拍下金魚藝術展實況,徹底揭露以藝術為包裝的殘忍。根據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提供的畫面,展覽中的魚兒在長年強烈燈光變化和大量噪音下身心俱疲,大量魚兒呈現呆滯漂浮狀態,即使有人走過或燈光轉換都毫無反應,靜靜躺在魚缸底部的樣子宛如僅剩肉體、沒有靈魂的「喪屍」。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志工遠赴東京拍攝金魚展實況,發現多隻魚兒呆滯瀕死,當中還有魚兒屍體,讓執行長姜怡如十分不捨。(圖/劉耿豪攝)畫面背景音中,可清楚聽見長時間播放的音樂和嘈雜人聲,「塔魚手札─魚醫生與飼育員的水族筆記」負責人、魚類醫師潘世瑩表示,魚兒眼睛敏感且無眼臉保護,穩定的燈光開關是魚兒用來判斷日夜的標準,大量紅藍光與其他色彩讓牠們分不清如今是黑夜或者白天。而該展多個缸體採高密度飼養,潘世瑩提到,金魚飼養密度過高會加快疾病傳播速度和寄生蟲盛行率,魚兒還得承受強烈的進食競爭,弱勢魚因而無法覓得足夠食物,強勢魚也會出現攻擊行為。集體飼養的魚兒「壓力山大」,獨自飼養的金魚則得忍耐無邊的寂寥,該展將部分魚兒單隻放在有些微造景的小型缸體中,而金魚是群居性動物,瑞士早已立法禁止單獨飼養,該展的金魚不只被當成產品,還得被關在方寸之地無處可去,甚至吞食空氣和無目標漂浮的刻板行為,更有遊客直接目睹魚兒屍體。日本金魚展多數缸體採密集飼養,加快疾病傳播速度和寄生蟲盛行率,魚兒還得承受強烈的進食競爭。(圖/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提供)記者致電餐廳和寄送郵件都未獲回應,而主辦單位在社群媒體上強調,展覽顧問團包括張軒誠水景空間設計總監張軒誠、魚活通顧問企業社負責人王茂麟、獸醫邱新育、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李柏蒼,從籌備展演到完整展期都會有來自產業界、學術界、獸醫師的共同監護與指導,定期維護金魚的健康狀態,確保魚隻的舒適與健康。主辦單位表示,展覽期間正值金魚繁殖期,雄性追逐雌性時會導致疲勞後受傷,嚴重會危及生命,因而採取隔離疲憊魚隻、提供充足休息空間等措施,並針對每缸的水量和狀況定期更換一定比例的水量,也會依照生物狀態採取臨時性的換水,保持水質穩定,確保展覽符合動物福祉標準。台北市動保處表示,已將專家意見告知業者,業者已知曉,金魚展開幕後,動保處會派人盯查,確保展場符合動物福祉,如造成動物損傷則將依法裁罰。
寶林茶室中毒案「粿條驗不到米酵菌酸」!醫曝「它」恐是元凶:食材陰性不意外
台北市遠百信義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案,已釀2死5命危,包含死者、住院病患全檢出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且受害者均食用過寶林茶室的炒粿條或滑蛋河粉,引起消費者的食安恐慌,不過店內3件主要食材卻均呈陰性,讓案情陷入膠著。對此,北市聯合中興醫院內科醫師姜冠宇直呼,「食材驗出陰性其實不意外!」醫師姜冠宇在臉書發文表示,由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的「椰毒病株」所產生的米酵菌酸,本來就喜歡散裝成品,且相當養尊處優,因此食材驗出陰性,其實並不意外,「單一食材怎麼可能有呢,我們要避免用大腸桿菌的思維來看這件事…」姜冠宇進一步說明,包括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李斯特菌、霍亂弧菌、沙門氏菌、志賀桿菌及傷寒等疾病,過往之所以令人聞風喪膽,就是因為生長門檻低,增加了病菌的傳播速度,反觀「米酵菌酸」則不易孳生,「而這株宗族,老實說,養尊處優…」,因此他懷疑出包的應是放在室溫下保存的醬料。對此,腎臟科名醫江守山也指出,毒素「米酵菌酸」不容易合成,不僅需要油脂、酸鹼值要夠高,還需在適當溫度下發酵3天時間,生長條件十分嚴苛,認為店內的椰子類製品恐是元凶,而目前檢調也針對寶林茶室的「獨門醬料」展開追查,以盡快釐清真相。
花蓮上空驚傳「3聲不明巨響」!居民嚇壞:震到窗戶都在抖 空軍曝可能原因
花蓮上空今(27日)上午驚傳「3次爆炸巨響」,當地民眾嚇壞紛紛上網討論巨響來源。對此,空軍表示,經比對巨響與飛行時段,研判可能是嘉義基地F-16戰機飛至中央山脈附近執行戰訓任務。花蓮市區今天上午9時許,接連傳出3聲巨大的爆炸聲響,就連民宅玻璃門窗也被聲波震到嘎嘎作響,不少民眾湧入社群平台留言驚呼,「以為打雷!」、「蹦蹦!不要隨便嚇人!」、「窗戶都在抖」、「坐在全家便利商店裡面,整個便利商店都被很像爆炸聲響的聲音震到所有玻璃和貨架都震動,以為是工廠裡的海鮮餐廳廚房爆炸。」另外,也有人猜測巨響來源,「嚇到!想說是不是氣爆」、「有彈藥庫爆炸?」、「國軍秘密核彈試爆」、「難道我們研究核武」、「對岸打過來了」、「猜測是中共殲20隱形戰機橫跨台灣本島造成的音爆!」對此,空軍表示,經比對爆炸聲響與飛行時間,研判可能是嘉義基地F-16戰機飛至中央山脈附近執行戰訓任務,不過由於今天天氣穩定、雲層較薄,溫度升高導致空氣密度變小,聲音在地表附近的傳播速度變快,因此花蓮地區民眾才聽見震耳欲聾的聲響,不過確切巨響來源仍待官方說明。
咳不停注意!醫揭恐是「5大原因」:不一定是感冒
氣溫起伏大最容易生病,還有春節期間因人潮眾多,更會加速病毒傳播速度。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就說,春節以來身邊很多同事朋友感冒,上班時候總是聽到旁邊在咳嗽,但是咳嗽屬於生理反應,咳1、2聲無妨,但是長期咳不停,恐怕不一定是感冒,而是以下5大原因造成,應盡速就醫檢查。胡皓淳提出長期咳嗽不止5大成因。(圖/翻攝臉書/生涯一筋 胡皓淳醫師-輔大醫院 耳鼻喉科 新莊五股泰山)感冒或流感感冒或流感是最常見的咳嗽原因之一,這也是春天相當常見的疾病。這些疾病引起的咳嗽通常伴隨著其他症狀,如發燒、鼻塞和喉嚨痛,咳嗽可能是身體清除病毒或細菌的一種自然反應。氣喘氣喘主要症狀之一就是長期咳嗽,因為氣喘患者的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導致咳嗽發作,尤其在夜間或接觸過敏原後會更明顯。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與抽菸相關聯,其症狀之一就是長期的咳嗽。吸煙引起的呼吸道發炎使得支氣管更容易受到刺激,導致慢性咳嗽。胃食道逆流大家應該都聽過那句「喝咖啡吃甜食」的廣告台詞,胃食道逆流是一種胃酸倒流到食道的疾病,其症狀之一就是胃酸刺激食道,導致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肺部疾病,其症狀之一也是長期的咳嗽。此病患者的呼吸道更容易發炎,造成慢性的咳嗽和呼吸困難。
流感重症「4個月爆63人死」 孩童易快速惡化!持續高燒要警覺
近來氣溫驟變,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門急診出現多起流感轉重症,甚至發生敗血症跡象,經緊急轉加護病房加強照護,孩童皆康復出院。7歲女童小馨(化名)出現連續八天高燒近40°C,呼吸急促、食慾下降及全身無力而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診就醫。檢查發現,小馨心跳急遽每分鐘160下(正常值60~100下),白血球數值暴增至16100/ul(正常值6000~10000/ul),急性發炎指數上升至12.43 mg/dl,肺部X光顯示左側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胸水,再進行呼吸道病原體多標的核酸檢測(Respiratory panel PCR),驗出腺病毒及A型流感,咽喉病毒培養出A型流感,由一般兒科、兒童感染科衛琇玫醫師進一步診斷小馨為A型流感併發重度肺炎,急送加護病房,經戴上正壓呼吸器及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等治療,小馨十天後症狀皆改善,順利回家。另一位4歲弟弟小康(化名)連續高燒一週,最高燒超過40°C,小康就醫前一天出現呼吸費力、劇烈咳嗽,加上輕微腹瀉,雖然之前已經於診所快篩出A型流感並使用口服流感抗病毒藥物4劑,但仍持續高燒、呼吸喘且精神活力下降,送中醫大兒醫急診,醫師經肺部X光診斷為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少量胸水,另有明顯頸部皮下氣腫以及縱隔腔積氣。心跳每分鐘156下,呼吸次數每分鐘72次,血氧濃度76%(正常值:95%以上),白血球分類報告異常(band:13.7%),急性發炎指數上升至11.17 mg/dl,小康被緊急送加護病房積極接受治療,恢復體力於住院第八天出院。衛琇玫醫師指出,秋冬原本就是呼吸道病毒好發季節,全球新冠疫情解封後,學校及社區逐漸發生感冒病毒大流行,中醫大兒醫病毒培養資料顯示,自2023年開學季以來,腺病毒普遍在幼兒園托嬰中心、國小與國中校園大流行,至於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也在人群中大傳播。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1月統計,季節性流感每年導致全球300至500萬人罹患嚴重併發症,每年約29至65萬人因此死亡。台灣新冠疫情前每年流感重症約1000-2000人左右,因流感死亡人數每年約150-400人左右;疫情後流感季自2023年10月以來已累計405例流感併發重症,四個月內已有63例死亡,顯示流感的嚴重性不容忽視。過去有流感重症合併腦炎的病童病程快速惡化甚至死亡,父母往往措手不及,無法相信原本健康無慢性病的小孩,從此出現肢體或意識障礙,家長都需特別提高警覺。衛琇玫醫師也呼籲,過年期間應小心流感大爆發,社交活動增加會加快病毒傳播速度。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家中長輩或幼兒應儘速接種,疑似出現流感症狀時,應立即接受治療。經流感抗病毒藥物治療超過兩天,孩童卻仍高燒不斷、出現意識改變(如反應變慢、癲癇發作)、呼吸費力、胸痛或異常腹痛時,都應儘速就醫!
怒轟黴漿菌入侵校園「在亂屁」!感染科權威出聲闢謠了
近期大陸又爆出「肺炎黴漿菌」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台中市昨(28日)也傳出2起孩童確診個案,令民眾憂心「黴漿菌」是否已經入侵校園。對此,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出聲闢謠,強調儘管最近有大量病患出現呼吸道症狀,但並未驗出黴漿菌感染,外傳大流行根本是空穴來風,痛斥「都在亂屁!」小兒感染科權威陳伯彥表示,近期有不少民眾出現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但並非久咳不癒就是感染黴漿菌,包括台中榮總等多家醫學中心進行了數百例呼吸道病毒檢測,但均未驗出黴漿菌病原體。陳伯彥強調,黴漿菌是致病菌,傳播速度、繁殖速度相對病毒來得緩慢,因此黴漿菌疫情大爆發、校園大流行等傳言,都是子虛烏有,呼籲相關訊息應交由醫學研究中心發布,才能避免民眾對資訊掌握不足進而造成恐慌。對此,陳伯彥也提醒,專門用來治療小兒黴漿菌感染的原廠抗生素「日舒藥水」,已被證實具高達7、8成的抗藥性,過度使用或濫用恐造成後續治療更加棘手,須謹慎評估用藥。
韓國臭蟲肆虐民眾怕到不敢收網購 連汗蒸幕、寺廟都隨處可見
韓國近期陷入全國臭蟲警戒,這些臭蟲又稱床蝨(bedbugs),是一種半吸血的椿象,如今除了公共設施淪陷外,連汗蒸幕澡堂、寺廟室內的榻榻米也發現,這樣的臭蟲雖然不會造成人體生命危險,但卻可能因吸血讓人精神不濟甚至睡不好,如今民眾害怕恐慌,甚至不敢去拿網購包裹,深怕把臭蟲帶進家中。韓國臭蟲傳播速度快,已從公共設施開始蔓延到古寺廟、汗蒸幕等有榻榻米、床墊的地方,甚至公車的椅子等都出現臭蟲蹤跡,雖然不會造成傳染病,不過被叮咬會嚴重搔癢,甚至出現皮膚感染的狀況,而這次的臭蟲傳播速度驚人,讓早已是開發國家的韓國民眾相當困惑,過去臭蟲的數量早已滅絕,甚至10年內只有發現9起。如今除了政府部門全力重視外,地方政府也開始動起來掃蕩,群山市政府在10日就開始住宿場所、洗浴設施等112處場所進行特別檢查。檢查目標包括每月是否至少進行一次消毒、清潔衛生、床單、毛巾、袍(衣)是否乾淨等。江原道正府也決定撥出1億韓元,成立緊急特別調整補助金,用於支援弱勢族群檢疫消毒設施、住宿設施、餐飲設施等。蔚山市政府正在進行向市內強制消毒設施,發放臭蟲資訊手冊、提供臭蟲預防和管理方法指導等宣傳活動。忠清南道還計劃對多用途設施進行衛生檢查,並經營一個與臭蟲有關的呼叫中心。而民眾對於臭蟲依舊相當擔心,《韓聯社》就採訪到韓國民眾,不少民眾擔心包裹可能會在運送途中跑進臭蟲,因此不敢收包裹,但不可能完全不使用快遞服務,因此相當傷腦筋。有民眾就表示,收到包裹後會等兩三天再開,另外會到屋外或陽台通風處打開包裹,只把裡面的東西帶進屋內。
別忍住噴嚏!專家揭5嚴重後果:動脈瘤破裂、肺塌陷恐死
打噴嚏是人類的自然反射現象,但對每個人來說也很獨特。許多人在感冒或過敏發作打噴嚏時,為了避免唾液噴到別人或物體,習慣性地用手摀住口鼻,甚至乾脆把噴嚏「憋住」。近日有外媒報導指出,憋住打噴嚏或打噴嚏時閉上嘴巴或鼻子,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5種損害,最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根據《科學警報ScienceAlert》、《太陽報》等外媒報導,打噴嚏時氣管內的壓力比運動時劇烈呼吸的壓力高出30倍以上,噴嚏傳播速度的範圍約從每秒5公尺到每小時150 公里以上,如果憋著噴嚏,這些壓力將「無處可逃」,必須傳遞到身體其他部位,這可能會損害眼睛、耳朵或血管等。外媒更盤點忍住噴嚏可能造成的損害,分別為以下5點。1.喉嚨損傷在打噴嚏前摀住鼻子或嘴巴,壓力會撕裂軟組織!有醫護人員投稿到《英國醫學雜誌病例報告》雜誌,指出有病人透過閉上嘴巴和捏鼻子來忍住噴嚏,結果當下脖子出現一種「爆裂的感覺」,並開始腫脹,令他感到非常痛苦,幾乎無法說話或吞嚥。2. 臉上出現紅斑美國新澤西過敏協會的耳鼻喉科醫生傑森阿布拉莫維茨(Jason Abramowitz)表示,憋著噴嚏會對臉部微血管造成損傷,使人臉部變紅,或是出現類似瘀血的斑點,他指出:「你可能會看到眼球上有一個紅點,甚至有少量鼻血」。他補充,在更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耳膜破裂,雖然耳膜破裂通常無需治療,幾週內會自然癒合,但有時會讓聽力損失。3.動脈瘤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表示,當脆弱的血管突然受到衝擊時,在極少數的情況下,臉部壓力的增加也會引發腦動脈瘤破裂!當腦動脈瘤破裂時,會使周圍頭骨出血,不僅導致大範圍的腦損傷,還有五分之三的人恐會在出血後兩周內死亡。4.中耳感染打噴嚏有助於「清除鼻子中不該存在的東西」,在這之中也包含了細菌,對感冒或流感而引起噴嚏的人來說,若忍住噴嚏,反而是將攜帶細菌的空氣或受感染黏液「推回去」,可能會導致中耳感染。5. 肺塌陷(氣胸)有些人打噴嚏時,肺部可能會有一種不舒服的「飽脹感」,專家解釋這是因為橫膈膜有出力,但若忍住噴嚏,會導致過多的空氣和壓力被困在這塊幫助呼吸的胸部肌肉中。在極少數的病例中,有些人因此肺部塌陷,也就是醫學上俗稱的「氣胸」,氣胸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死亡。因此,專家建議,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治療過敏或解決刺激物,以減少打噴嚏的可能性。如果無法阻止打噴嚏,應該選擇最舒適、個人能接受的方式打噴嚏,並且用紙巾或衛生紙遮住噴嚏,這或許是最安全的方式。
AV女優考上台大⋯下海拍片「5原因」曝光:喜歡被慾望 IG被消失了
21歲AV女優魏喬安日前成功錄取「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消息一出引發討論。怎料到事後她的IG竟被檢舉到下架,只能再開新帳號。魏喬安今(19日)列出5點,說明自己為何要成為AV女優。魏喬安分享「關於為何要成為AV女優」的心路歷程,她列出工作環境、個人情感、個人理念,談色情產業與女性主義的關聯性、談父權框架與色情產業以及如何反動等5大點。魏喬安提到,AV女優這個產業提供表演機會,需要工時少並且彈性,片酬高,演員固定健檢,再來就是「喜歡被慾望」;對她而言,被慾望並不是一個被動的狀態,而是她主動爭取(或是說誘惑)而使對方產生慾望,「我不是完成他幻想的工具,是我創造了他的幻想。」她認為,AV女優就像一般演員對觀眾的情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僅僅是表演的類型不同,影響的心理層面不同而已,「我作為AV女優若能因為演技而使觀眾產生慾望,也會獲得成就感。」全文如下:【關於我為何要成為AV女優 之 我被ban掉惹】感謝媒體和大眾這幾天的關注,許多人會好奇為何我想成為AV女優,之前沒有很詳細的說明,於是這次來放上我入行前為了和親友解釋而寫的一篇文章~歡迎轉發轉載引用(記得附上出處就好)(很感謝大家轉發這篇文章,但也因此我原帳號被消失了大概是被檢舉惹)女性主義與AV女優,我為何要成為AV女優?一、工作環境這個產業提供表演機會,需要工時少並且彈性,片酬高,演員固定健檢…二、個人情感我喜歡被慾望。第一,在AV產業中,產製慾望的並非只是肉體的暴露,還包括片中產製特定的想像、展演慾望以及性魅力,片後個人形象的形塑等等。如同人如果因其自身的魅力(魅力包括外型、氣質、儀舉、談吐、個人特質等眾多因素)被欣賞時會感受到力量並得到自信;當我因為我的魅力而被慾望,我同樣也會感受到自身魅力的力量並獲得自信。第二,演員會因為演技精湛感染觀眾時會獲得成就感;我作為AV女優若能因為演技而使觀眾產生慾望,也會獲得成就感。對我而言被慾望並不是一個被動的狀態,而是我主動爭取(或是說誘惑)而使對方產生慾望,也就是說「我製造了他的慾望」或是說「我使他產生慾望」,並非我是商品而對方是消費者的關係,我不是完成他幻想的工具,是我創造了他的幻想。AV女優就像一般演員對觀眾的情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僅僅是表演的類型不同,影響的心理層面不同而已。三、個人理念,談色情產業與女性主義的關聯性若要談論性別平權,忽略或避免談論性自主平權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尤其父權框架對於女性性自主權的壓迫與剝削尤為嚴重。當父權社會羞辱一個女人,常見「破麻」、「蕩婦」、「淫蕩」等字眼,可見父權框架是建立在對女性的性壓迫上,在父權結構的「理想」中,女性應該要是被動的等待,無主體性的性慾,為滿足男性性慾與傳接男性後代而生的存在。父權框架在壓迫女性性自主方面尤甚。框架是一種特定的規範,是為了消除或減少不符合期待的力量或存在而產生,例如從國家社會福利制度的保障往往與異性戀家戶邏輯相互綁定可以看出,異性戀框架的產生是由於國家為穩固統治所產生的規範。父權框架對女性規範甚多,對符合框架的女性給予鼓勵,對不符合框架的貶低或厭惡。當女性不符合陰柔氣質的期待,而較接近男性崇拜的陽剛氣質或能力時,父權框架給予輕視的態度,認為女性不可能像男性一般陽剛,演變到現今社會刻板印象漸漸消減,甚至會鼓勵女性接近被崇拜的陽剛氣質或能力,認為女性傾向陽剛氣質是一種昇華自身或有力量的展現(但仍然會被認為不足以和男性相比)但當女性實踐自身身體自主權或是擁有性慾時,與其他對女性的規範不同,父權社會卻是投以厭惡與仇視的態度。輕視是因為認為女性不可能做到,厭惡與仇視卻是出於認知到女性擁有性能力後而恐懼的結果。由此可見,父權框架之所以規範或壓迫女性的性自主權,來自於男性集體對女性性自主的恐懼,父權社會害怕女性在性方面是主動與積極的存在,因此藉由規範女性的性自主權,將女性的性化為絕對的被動從而使男性免於恐懼,也就是說,父權框架是建立在陽剛氣質的崇拜以及對於女性的性力量的恐懼之上。因此本文認為,若要從最根本的基礎去反動父權框架,必定需要解除結構性對女性性自主與性主動的壓迫,讓女性得以享用自己的性自主權以及性力量。四、談父權框架與色情產業現在的色情產業還是以服務男性客群為主,重視女性性需求的色情片相比之下非常少,肇因於女性在父權框架下被去性化。在父權框架下女性不應該有性慾,因此女性的性自主權(性慾)被剝削或壓迫,形成了一個女性沒有性慾或性慾望低的假象,由此脈絡產生的色情片產業也就此忽略掉女性的性需求,而不產製為了服務女性的色情片。因此可以將現今大部分的色情片視為父權框架的再現,而色情片對觀者而言又具有形塑其思想或意識形態的力量,因此大部分的色情片也具有鞏固父權框架的功能。但此時我們必須思考,鞏固父權框架的色情產業是否為色情產業唯一的可能性,因前述提到色情產業可以形塑觀者的思想與意識形態,加上色情片的需求之大與傳播速度之快,因此本文認為若能為服務女性製造色情片,或製造呈現出女性的性主動力量以及女性享用性自主權的色情片並與大眾對話,可能對現今的父權框架以及只考慮男性需求的色情產業產生影響,有從根本上動搖與拆解父權結構的可能性。正因為父權框架的壓迫有一大部分是建立在「性」上,因此要解構父權框架就必須要從「性」開始討論。與「性」最相關的產業不外乎性產業以及色情產業,性產業在國內為非法產業,更因為其私密性而難以發揮影響力,並且目前在國內並不安全,因此並非理想的推動方式;色情產業相反因為其公共性,並且在國內已經不犯法且為相較安全的工作環境,因此為更加理想反動父權框架的手段。五、如何反動第一,製造多元視角的色情片,為色情片提供不同性別的觀點和選擇。第二,產製展現女性性主動力量以及女性享用性自主權劇情的色情片(例如慾女或是女性主動誘惑勾引等劇情),翻轉父權框架下女性必須處在性被動的角色的一般印象。第三,與大眾對話。實際參與色情片產製的過程中,有機會獲得關注或影響力,利用此影響力與大眾對話,推廣女性性自主平權等議題。
暴增10倍! 感染科醫師揭「三篩五步」防性病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今年感染愛滋破400人,加上梅毒與淋病,染性病案例暴增10倍!許多民眾認為感染愛滋病離自己現實生活很遙遠,但無安全措施情形下進行性行為,不論是否為固定性伴侶、熟識信任的友人,都存有感染愛滋風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醫師黃士澤呼籲,有性行為的民眾每半年定期篩檢,透過「三篩五步」預防性病。疾管署統計,2023年至5月底新增通報確診為愛滋病毒感染者共408人,5成以上為35歲以下年輕族群,超過8成的感染危險因子為不安全性行為,而梅毒共計4206人感染、淋病共計3431人感染。為了喚醒更多民眾的注意、積極參與愛滋篩檢,疾病管制署與紅絲帶基金會共同合作,響應美國國家愛滋病患者協會(NAPWA)發起每年6月27日訂為「全民愛滋篩檢日」(National HIV Testing Day)活動。紅絲帶基金會在台灣成立已邁入第19年,根據調查,每年寒暑假是感染愛滋病的高峰期,因此今年於暑假前推動「627全民愛滋篩檢日」,呼籲愛滋篩檢不分性別、年齡與族群,了解正確性知識、提高篩檢率,以降低台灣愛滋病毒傳播速度。回應網友性健康迷思黃士澤表示,只要有性行為,每半年皆可以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教導民眾「三篩五步」技巧:三篩:「篩檢愛滋知識是否正確」、「篩檢性行為有無風險」及「篩檢血液是否感染」五步:藉由「查知識」、「想行為」、「問風險」、「驗血液」、「防感染」等行動,傳達相關正確愛滋防治知識、評估感染風險、進而定期主動接受篩檢服務。現今愛滋篩檢方式非常多元,除了可以到各縣市愛滋匿名篩檢醫院、各鄉鎮衛生所、多元性別健康中心、民間團體進行篩檢外,也能夠透過疾病管制署「愛滋自我篩檢計畫」[i],透過定點自動販賣機或網路訂購、超商取貨方式取得自我在家篩檢試劑,並且有血液或唾液兩種篩檢方式可供選擇,愛滋篩檢快速又便利,不再因服務地點、時間、方式等因素受限,提供多元篩檢服務。▲疾病管制署與紅絲帶基金會共同合作,響應美國國家愛滋病患者協會(NAPWA)發起每年6月27日訂為「全民愛滋篩檢日」(National HIV Testing Day)活動。(圖/紅絲帶基金會提供)預防性病3重點1全程使用保險套,並搭配水性潤滑液,只要性行為超過20分鐘就更換新的保險套。2透過事前預防性投藥(PrEP)降低感染的風險。3定期進行進行愛滋及7種性病的篩檢,若不敢自己採血篩檢的話,也可以透過唾液篩檢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i] https://hiva.cdc.gov.tw/Selftest/
消防署曝長浪「3大特性」 5大熱區要注意
受到颱風瑪娃外圍環流影響,沿海開始出現長浪,宜蘭知名景點「情人灣」昨(28日)發生一對男女被長浪捲走,女子落海後至今仍失聯。消防署提醒,颱風來襲前後都有長浪風險,而長浪有3個特性,千萬要注意。消防署指出,長浪就是因為風力持續吹拂海面,波浪逐漸成長並向四方傳播而形成波長較長的浪,其特性有3點,第一颱風來臨前,長浪會先到達海岸,第二傳播距離遠,挾帶能量較大,傳播速度較快,第三在大海不易察覺,到岸邊時受到地形影響,波高變高及波浪破碎,變成突來的大浪,俗稱瘋狗浪。消防署也列出長浪5大好發地點,包括海釣地點、直立的海岸礁石、直立壁近海平台、海堤消波塊以及海底礁石多的海灘,提醒民眾千萬要注意。此外,消防署也再次呼籲,當颱風來襲前後,都有長浪風險,而長浪到了岸邊形成突來的大浪,易造成落海傷亡,因此颱風期間,請勿到海邊釣魚、戲水、觀浪。
沙發交疊「上下晃動」超忘我 小情侶校園激戰全被拍…活春宮影片瘋傳
大陸近日校園活春宮頻傳,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日前又傳出多段影片,地點在平潭校區一棟教學樓的一樓,一對情侶在落地窗前的沙發上親熱,2人身體還不斷上下晃動,完全沒發現外面已經站滿圍觀群眾。據悉,該棟大樓裝的是反向玻璃,2人很可能以為從外面看不見,才會大膽在裡面上演活春宮。一名網友在微博PO出多段影片,並在貼文中提到「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室玻璃窗反了?從裡面看不到外面,就以為從外面看不到裡面?」只見一對情侶在沙發激情交疊,2人身體不斷上下晃動,最後起身整理衣褲,男方還靠向窗戶觀察外面情況,完全不知窗外早已聚集大批群眾,整個過程也被拍攝下來。影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應該不是裝反,就跟辦公樓玻璃膜一樣」、「我還是在那個微信的那個視頻號裡一直刷,結果刷到這個視頻了,然後又給他設置隱私,笑死了,傳播速度是很快的,明天又開始爆火,現在不說,明天他們也都知道了」、「應該不是裝反,就跟辦公樓玻璃膜一樣」、「白天確實看不到裡面,晚上開了燈就翻轉了」。
免疫負債2/流感季提早到「即將大擴散」 國門開放最關鍵!400萬人恐感染
疫情持續已3年,隨著全民齊心做防疫,許多病毒在這段期間幾乎銷聲匿跡,以流感為例,過去2年竟無重症死亡案例!但隨著防疫逐漸鬆綁,流感病毒也捲土重來,且來勢洶洶,專家預估今年將是流感大爆發的一年,將有400萬人感染病毒。根據疾管署監測系統顯示,9月第二週已出現50起流感病例,較以往的11月流感季提前兩個月,甚至在10/10出現首例重症死亡案例,死者是一名住在長照機構的90多歲婦人,確認感染H3N2流感病毒,屬於A型流感的一種。而先前公布的50例中,就有46例屬A型流感,以H3N2流感病毒為主。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流感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包括A型的H1N1、H3N2,以及B型的山形株、維多利亞株。一般來說,A型流感傳播速度較快、範圍也較廣,一旦快速出現,恐怕會是大流行前兆。「這是強烈暗示,今年台灣流感疫情不會太小,要非常小心。」黃立民警告。依過去經驗,台灣流感小年,大約會感染10%左右人口;流感大年,則可能感染多達20%人口。若今年迎來流感大年,換算感染比率,恐怕會有超過400萬人被感染。黃立民也預估,新冠疫情10月中開始會走下坡,接下來就是A型流感的流行期。黃立民坦言,今年台灣不利因素有四項,「病毒早到、流行病毒株為H3N2、國門開放、防疫疲乏」,其中國門開放是最大不利因素,因為流感潛伏期短,通常邊境封鎖7天後,病毒就進不來,但現在國門已開放;H3N2致病力強、變異率高,重症率恐是H1N1、B型流感的1.5倍至2倍。面對反撲的流感病毒,民眾除了接種疫苗之外,也要做好個人公衛如戴口罩、勤洗手等。(示意圖/黃耀徵攝)流感病毒將如何大規模反撲?或許可以先參考其他國家的例子,澳洲、南非、智利這些南半球國家在防疫鬆綁後,迎來了睽違3年的流感大流行,以澳洲為例,這波已累積 21 萬人確診流感,人數超越過去5年的平均值。澳洲醫學專家分析發現,今年澳洲流感來的時間比較早之外,疫情上升很快速、流行幅度高、病人數較多,推測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亞洲。目前台灣、新加坡、韓國的流感疫情持續加溫中,且都以H3N2為主。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本年公費流感疫苗已經開打,第一階段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以及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風險群,截至10/13接種數約184萬劑,較去年同期121萬劑為高,顯見民眾也已提高警覺,及早做好準備。沈仲敏說,今年流感疫苗無論是自費或公費,都屬於四價疫苗,保護力更好,選擇何種疫苗並沒有太大差異,若有過敏疑慮,則可選擇細胞培養疫苗。
BF.7新變異株竄升恐掀另一波流行 專家籲加強入境定序
明起邊境解封0+7上路,但最近國際間又有BF.7新變異株竄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國內僅驗出3例BF.7境外移入個案,本土並未驗出。專家指出,由於BF.7在體蛋白出現重要突變,造成免疫逃脫,現有的疫苗和自然感染恐無效,可能在國際間造成另一波流行,但國內還處在BA.5疫情中,BF.7變異株應不會同時流行。BF.7新變異株近來在國際間崛起,在比利時驗出比例達25%,德國、法國和丹麥約10%,在美國檢出比例竄升至第三,中國大陸目前至少有5地通報發現BF.7個案,分別是廣東韶關、深圳,內蒙古呼和浩特、烏蘭浩特及山東煙台。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國內曾在今年8、9月驗出3例BF.7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荷蘭、法國、美國,本土目前未驗出。BF.7是BA.5.2.1.7變異株的簡稱,是Omicron BA.5的亞種病毒株,目前認為比BA.4或BA.5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染力更強。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李建璋說明,BF.7的體蛋白有一個重要位置突變,造成免疫逃脫,代表目前的疫苗和自然感染恐無法完整保護;但由於BF.7仍屬於Omicron的分支,可預期重症比例低,死亡率應該會介於千分之1到2。李建璋表示,目前BF.7是否會造成國際另一波大流行,仍有待觀察,歐美國家都是BA.5疫情結束後,新一波BF.7才攀升,且每波疫情高峰有越來越低的趨勢;由於國內目前還處於BA.5疫情,應不會兩種變異株同時流行。李建璋指出,目前尚不須擔心BF.7造成本土大規模疫情,但建議可針對比利時、德國、英國、美國等BF.7檢出較多的國家地區,加強入境檢驗的基因定序,更有效監測及防範BF.7進入本土。
新冠病毒加速變異 中國已出現10種Omicron變異株
據《第一財經》報導,自今年7月6日,西安確認中國首例感染Omicron BA.5變異株的本土病例以來,截至7月17日的不到兩周時間內,中國多地已報告了多達10種Omicron 變異株。新冠病毒的加速進化也引起科學家們的擔憂。7月17日,成都通報,最新一輪疫情基因測序分析,感染者感染的是Omicron 型變異株BA.2.12.1,在大陸國內本土疫情數據庫中尚未發現同源序列。BA.2.12.1是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最先發現的,為BA.2變異株分支,但傳播性較BA.2高出23%至27%。BA.2.12.1一度成為美國主導的流行株,不過後來被BA.5逐步替代。目前在美國,BA.5已經佔到了65%以上的新病例。另外,在甘肅蘭州最新一輪疫情中,監測到了Omicron變異株BA.2.38,該變異株也是BA.2變異株的分支,近期在印度流行。在截至7月2日的30天內,BA.2.38佔據了印度約30%的新增病例。中國本土監測到的其他Omicron變異株還包括上海、天津和青島報告的BA.5.2.1變異株;廣州、佛山和北海報告的BA.2.3變異株;廣東、上海和臨沂報告的BA.2.2變異株;西安報告的BA.5.2變異株;大連報告的BA.5變異株以及天津報告的BA.2和BA.4變異株;珠海報告的BA.5.1變異株。值得關注的是,以上所有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都為境外流行的毒株輸入中國的。例如上海首次監測到的BA.5.2.1變異株,就是今年5月首次在比利時發現的,並在歐洲多個國家傳播;BA.2.3變異株也是美國首次發現的。一位公共衛生專家表示,「這意味著我們仍然應該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動態清零政策。發現輸入性的疫情擴散,就要及時撲滅。」按照中國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要求,對入境人員進行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在截至7月17日的一周內,中國平均每天報告了390例本土新增新冠病例,較前一周的340例有所增長。然而對於多地的疫情,流行病學調查都尚未發現病毒感染來源。報導稱,在今年3月開始的一輪中國疫情中,大部分人感染了Omicron BA.2變異株。而在過去的幾個月裡,Omicron已經進化出更多的變異株,病毒傳播速度也更快。例如首次在南非發現的BA.4和BA.5變異株就比BA.2有大約13%至15%的傳播優勢,並且還可以逃避BA.2的免疫力。有病毒學家介紹稱,雖然這些變異株的名字各異,但都屬於Omicron,從病毒結構來看差別不大,病毒傳播過程中,平均每個月大約出現2個左右的氨基酸位點變化,基本特性相似,免疫反應也差不多。儘管從目前真實世界報告的數據來看,無論是BA.2.12.1、還是BA.2.38或者BA.5變異株,都顯示它們並不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放鬆警惕,因為這些變異株逃避免疫的能力會導致大量的再感染,而且由於它們的傳播速度很快,也可能會加速新的變異。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發佈的最新數據,在BA.2和BA.2.12.1流行的情況下,接種兩劑mRNA疫苗對抗新冠重症的有效性大幅降至24%,而接種第三劑加強疫苗對抗重症的有效性可提升至52%至69%。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指出,「數據顯示,從病毒感染細胞的情況來看,Omicron的致病力下降了,但病毒的複製速度增加了,而且病毒仍在不斷地變異和進化,這可能會導致現有疫苗的保護力下降,已經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徐建國認為,感染的人越多,病毒變異的幾率也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病毒變異速度很快,一些變異株的抗原性可能會發生變化。」他表示,「所以我們一定要尋找新的方法和技術,切切不能大意,應該高度警惕疫情的發展。」
新變異株BA.2.75突變超多!疑具備免疫逃脫能力 傳染力恐更強
繼Omicron高傳播力的亞型變異株BA.4、BA.5成為全球多國的主流病毒株之後,如今又有新的亞變種BA.2.75被發現侵入了11個國家,科學家們對此相當憂心,因為BA.2.75含有大量額外的突變,且疑似具備免疫逃脫能力,意味著此病毒可能更具傳染力。據英國《衛報》、《洛杉磯時報》的報導稱,綽號「半人馬座」的新變異株BA.2.75首先在印度被發現,但目前已蔓延至以色列、澳洲、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其他10個國家。目前BA.2.75在印度的傳播率已呈現指數級增長,在短時間內將成為其主流病毒株。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正在密切監測BA.2.75,儘管首席科學家斯瓦米斯坦納(Soumya Swaminathan)坦言,還沒有足夠樣本,能夠評估其嚴重性。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ECDC)也於7日將BA.2.75指定為「監測中變異株」,這意味著有一些跡象表明它可能更具傳播力或導致更嚴重的症狀,但目前的證據還無法進行有效評估。美國臨床病毒學主任馬修(Matthew Binnicker)也認為,現在就要對BA.2.75下結論為時過早,而且並不清楚它是否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和致死率,但它疑似可以繞過疫苗接種與染疫後而產生的免疫力,這讓專家們非常憂心。尤其新德里科學與工業研究所的印度科學家在近日指出,BA.2.75已在印度數個邦內被發現,且傳播速度似乎比其他當地流行的變異病毒還要快。英國里德大學病毒學家格里芬(Stephen Griffin)說,BA.2.75比先前的Omicron「前輩們」出現了更多的突變,尤其它有一個很明顯的差異,也就是刺突蛋白發生了驚人的進化,讓冠狀病毒可以更有效地與健康的細胞結合,這種基因調整使病毒更容易躍過保護性蛋白質,也就是俗稱的抗體。倫敦帝國學院病毒學家皮考克(Tom Peacock)則指出,BA.2.75絕對有機會取代現在主流的病毒株BA.5,即使沒有,人們接下來也要面對「變種病毒的新變種」。他還補充:「突變的數量及組合賦予病毒更強的『百搭』屬性,所有突變帶來的影響加起來,比每個部份的突變還更糟糕。」許多專家認為,BA.2.75的出現是提醒大眾新冠病毒仍在不斷突變與傳播,因此接種疫苗和加強劑仍是抵禦病毒的最佳方法。不過格里芬倒是覺得除了疫苗之外,還需要制定更長期的計畫來對抗未知的變異株,例如改善室內空氣的通風、過濾系統或確實執行消毒和染疫隔離等。
新變種BA.2.75疑有免疫逃脫能力 11國淪陷且印度呈指數型增長
繼Omicron高傳播力的亞型變異株BA.4、BA.5成為全球多國的主流病毒株之後,如今又有新的亞變種「BA.2.75」被發現了,科學家們對此相當憂心,因為BA.2.75疑似具備免疫逃脫的能力,而且目前已有11國淪陷,尤其印度的傳播率還呈現指數級增長。據《洛杉磯時報》的報導稱,新變異株BA.2.75目前已蔓延至印度、澳洲、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全球11個國家。美國臨床病毒學主任馬修(Matthew Binnicker)認為,現在就要對BA.2.75下結論為時過早,而且並不清楚它是否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和致死率,但它疑似可以繞過疫苗接種與染疫後而產生的免疫力,這讓專家們非常憂心,尤其是它在印度的傳播率還呈現了指數級的增長。目前科學家們還不清楚BA.2.75的傳播率是否超越BA.5,不過新德里科學與工業研究所的印度科學家指出,BA.2.75已在印度數個邦內被發現,且傳播速度似乎比其他當地流行的變異病毒還要快。BA.2.75與先前的Omicron「前輩們」有一個很明顯的差異,它的刺突蛋白發生了突變,讓冠狀病毒可以更有效地與健康的細胞結合,這種基因調整使病毒更容易躍過保護性蛋白質,也就是俗稱的抗體。目前還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得知BA.2.75是否會改變整個大流行的發展軌跡。專家認為,BA.2.75的出現是提醒大眾新冠病毒仍在不斷突變與傳播,因此接種疫苗和加強劑仍是抵禦病毒的最佳方法。美國目前可能也會在秋季針對突變的Omicron毒株更新疫苗開發的配方。
BA.5進到日本 專家示警「台灣別輕忽」:若失守可能重新站上8萬例高峰
台灣本土疫情逐漸趨緩,連日來確診個案大約落在3萬例上下。毒物科專家招名威提醒,日本開始肆虐的病毒株正逐漸被置換成BA.5,值得台灣借鏡,台灣若BA.5失守,還是有可能會讓疫情再從紅翻黑,重新站上8萬例的高峰,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招名威在粉專《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表示,5月份日本各地新增確診病例雖減少,但截至6月30日止,日本47個都道府就有32個都府縣高於前一周,而開始肆虐的病毒株正逐漸被置換成BA.5,這是值得台灣借鏡的疫情狀況。招名威指出,從東京都健康安全研究中心所實施的PCR篩檢來看,到6月20日止的一周內,BA.5的病例占整體25.1%,跟前一周的13.6%相比幾乎倍增,正逐漸取代病毒株BA.2;而BA.5的傳播速度又比BA.2要快,有8個縣最近一周單日平均新增確診病例數是前一周的逾1.5倍,而東京都與大阪府也以1.4倍持續增加,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估計到7月下半月時,BA.5在全國驗出的占比將逾5成。招名威提及,跟日本狀況較相似的葡萄牙,今年5月境內主流病毒株從BA.2逐漸置換為BA.5時,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從原本1萬例上下,一度增加到2萬7000例左右;不過,目前數據顯示,BA.5較BA.2更容易增加12%到13%的染疫人數,但沒有跡象顯示重症率較高。招名威示警,「至於台灣的疫情逐漸趨緩,但若BA.5失守,還是有可能會讓疫情再從紅翻黑,重新站上8萬例的高峰,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猴痘疫情持續延燒 美CDC成立緊急行動中心應變
猴痘疫情在全球擴散,為防止成為下一波大流行的病毒,美國先行啟動緊急行動中心(EOC),白宮也宣布會分配猴痘疫苗供民眾施打。根據《衛報》報導,為因應猴痘疫情爆發,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宣布將會成立緊急行動中心(EOC),於28日正式啟動。CDC官員斯科特保利 (Scott Pauley) 表示,緊急行動中心的啟動有助於進一步協助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的工作。臨床醫生和公共衛生部門已經聯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和調查猴痘病例。他也補充「目前有300名工作人員與當地州級醫務人員一起研究猴痘。」猴痘疫情在全球各地擴散,為防止成為下一波大流行的病毒,美國先行啟動緊急行動中心。(圖/翻攝自衛報)截至27日,美國28州共有306例猴痘病例,其中加州和紐約的病例數最高。流行病學家和健康經濟學家Eric FeiglDing於28日指出,預計到8月全球猴痘病例數將達到10萬例,並督促世界衛生組織採取行動。對此,世衛組織(WTO)回應,雖然猴痘的全球傳播速度令人擔憂,但尚未對全球情況發出警報。白宮也宣布將會分配30萬劑猴痘疫苗,預計未來幾個月也會有大約160萬劑疫苗可供施打。
傳播超快!猴痘恐再掀全球疫情 台灣若開國門「感染是遲早的事」
新冠肺炎尚未結束,但猴痘(monkeypox)似乎逐漸蔓延全球,目前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200例,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開會評估,將猴痘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台灣已於昨(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規定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通報,感染科醫師坦言,台灣若接下來開放國門,猴痘進入台灣是「遲早的事」。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指出,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它與天花屬於同一病毒家族,但嚴重程度要輕得多,之前專家們說其傳染性很低,但至今快速蔓延擴散,這樣的傳播速度太快了!感染猴痘後,最初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疼、腫脹、背疼、肌肉酸痛和全身無力。發燒之後,就會出現皮疹,往往先從面部開始,然後蔓延到身體其他部分,最常見的是在手掌和足底。皮疹可能會非常癢,在最終結痂脫落之前會發生不同變化和不同階段。皮膚破損可能會導致疤痕。感染會持續14到21天,也通常會自行消失。黃軒表示,這種感染本來限制在非洲大陸內,這次的傳播,是猴痘首次出現在中非和西非地區之外的地方大量的快速感染。另外,依據WHO 最近資料,現在全球流行的猴痘84%是來自歐洲大陸,美州大陸(12%)出現的猴痘,也是比本來的非洲地區更多。基於以上的原因,都讓人更擔憂猴痘的後續發展。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受訪表示,台灣若接下來開放國門,猴痘進入台灣是「遲早的事」。猴痘與天花都屬於正痘病毒,基本上疫苗可以互通使用,雖未經過大規模實驗證實。不過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不容易,因各國都有急迫需求,且價格昂貴,難確定是否可以採購到。今日疫情記者會上,疾管署長周志浩透露目前已在洽談「第三代疫苗」。根據WHO資料,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一樣,屬於「正痘病毒」的一種,為罕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針對防猴痘的「天花疫苗」,周志浩表示,WHO不建議「大量接種」,主要接種對象為「猴痘患者的照護者」、「實驗室工作者」及「與患者短時間內有密切接觸者」,使用對象相對有限。此外,周志浩指出,目前接洽的為「第三代」疫苗,還在與廠商洽談供應…等問題,如若有進一步的進度,會再與民眾報告;而台灣現存的「第一代」疫苗為戰備儲用,現階段並不考慮拿來使用,因為「第一代」疫苗為活性疫苗,使用較傳統的方式製作,產生的副作用可能會較多一些,「第三代」疫苗則是細胞培養,使用分子生物的方式來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