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率
」 Omicron 新冠肺炎 疫苗 BA.2.75 確診H5N1禽流感病毒突變「可空氣傳播」 恐擴散哺乳動物和人類
H5N1禽流感病毒過往只會影響禽鳥,對雞隻具有高致病力,常造成大量雞隻死亡,但病毒會不定時基因突變,衍生新品種,導致原來僅感染禽類的流感病毒,變得可以影響人類,日前美國首度在乳牛中檢測出H5N1禽流感病毒,且其中一種亞型的病毒株可以透過空氣傳播給雪貂,恐對人類造成威脅。根據《SciTechDaily》的報導,美國於3月首次在乳牛中發現高致病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到5月疫情已蔓延至9個州,不過目前牛隻之間的傳播方式仍不清楚,然而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類似的H5N1毒株(亞型進化枝2.3.4.4b)能夠透過空氣傳播給一小群雪貂,該毒株此前曾於2022年在養殖水貂中引發疫情。報導中指出,這是H5N1分支2.3.4.4b病毒首次被證明具有空氣傳播的能力,領導這項研究的賓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也表示,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病毒正在進化以感染哺乳動物,並可能增加對人類的風險,「雖然沒有證據表明目前影響乳牛的H5N1 病毒株能夠透過空氣傳播,但我們的研究表明,該病毒家族的另一個成員已經進化出一定程度的空氣傳播能力,這一發現強調了持續監測這些病毒的進化及其擴散到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哺乳動物的重要性」。研究團隊發現,雪貂的呼吸道在病毒感染和傳播方面與人類更為接近,因此他們將已感染H5N1病毒株的雪貂與未感染的雪貂放在同一籠子裡,以測試病毒的「直接傳播」。在另一組實驗中,他們將感染和未感染的雪貂放在能防止物理接觸的籠子中,以測試「空氣傳播」。結果顯示病毒透過「直接傳播」傳染給75%的雪貂;在「空氣傳播」測試中,經過9天約有37.5%的雪貂通過呼吸道飛沫感染,且感染的病毒量較低。此外,研究還發現雪貂病毒株含有一種稱為「PB2 T271A」的突變,這種突變降低了感染雪貂的死亡率和空氣傳播機率,「這些結果表明,『PB2 T271A』的突變增強了病毒的複製,促進了雪貂之間的病毒傳播。理解這些病毒突變的作用,意味著我們可以監測目前流行的H5N1病毒株中是否出現類似突變」。研究發現從雪貂中觀察到的該病毒株傳播率低於典型的流感大流行病毒,「我們研究的雪貂在感染病毒9天內只傳染給不到40%的接觸者,而流感大流行病毒通常只需3到5天就能透過空氣傳播給75%至100%的接觸者」,研究團隊還發現,該病毒的感染劑量較低,這意味著即使少量的病毒也會引起感染。
不只中國!黴漿菌肺炎全球大爆發 重症醫:0-12歲小心了
重症醫療專業醫師黃軒提醒,近日媒體大幅集中報導中國大陸的黴漿菌肺大爆發,但其實今年4月以來,包括韓國、丹麥、瑞典就有黴漿菌肺升溫的趨勢,且韓國平均每周還出現100例的新病例,其中大多數患者是兒童和年輕人,約有8成住院患者年齡在1歲至12歲之間,提醒大家千萬別輕忽!黃軒醫師今(27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全球另一個新疫情黴漿菌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正在大規模爆發,而不是只有侷限在一個區域而已,「這也是提醒我們,目前地球任何住的地方,也是得準備好。」黃軒指出,黴漿菌肺炎的發生率早就在增加,今年4月開始,UN已經發現:「黴漿菌肺炎發生率在短短的6個月內(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從原本的0.7%大幅增加到4.12%,他認為「只是媒體沒有大幅報導而已!畢竟比疫情前(2019前)的8.16%相比,這樣的數字少太多了!」黃軒援引ESGMAC MAPS的研究發現,黴漿菌肺炎發生率上升比較高的地區是歐洲地區,其中以丹麥和瑞典最多,韓國也正在大規模爆發中。為何黴漿菌在全球大爆發?黃軒引述國外資料指出,後疫情時代(post covid era),當初容易傳播的呼吸系統病毒和細菌也紛紛回來了,「我們其實早有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大爆發,你們還記得嗎?大家都忘了,在COVID-19解封之後,我們也曾經有一段全球的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黃宣也點出關鍵,「在covid過去的12個月,人們都戴著口罩,實行良好手部衛生,並進行自我隔離以控制 COVID-19 的傳播。此舉大大降低了其他病毒(RSV 、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的比率,但當人們因為有COVID-19 疫苗接種,而摘下了口罩,加上放寬旅行限制,病例就會增加了。」另外就是免疫負債。當防疫禁令解除,民眾不再遵守防疫規範,病毒就容易爆發流行,把過去未流行的數量補回來,此現象即是「免疫負債」,「我們2020年,針對COVID-19,把非藥物干預(NPI)做的太好了,導致一些常見的流行病毒,突然結束,而黴漿菌也顯著下降,如今後面慢慢出現,大大的爆炸!」但為何COVID疫情過了那麼久,現在才輪到黴漿菌肺炎大爆發?黃宣解釋,黴漿菌是「慢郎中」, 生長時間緩慢(6小時),具有漫長的潛伏期(1至3週),且相對較低的傳播率,可能是導致在人群中,所需的較長時間傳播間隔,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慢慢傳開出去。而RSV比流行性感冒病毒強,因此RSV大爆發就會在疫情後先衝出來!而黴漿菌則是在後面一直慢慢追趕中。黃軒提醒,「這種病原體的再次出現(re-emergence )可能會導致嚴重疾病的罕見病例增加,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會導致大規模的感染浪潮。」全球性的監測數據表示,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黴漿菌肺炎大量的下降,又再次大幅的出現,比其他呼吸道病毒更晚期才出現,這算是一種後疫情時代黴漿菌肺炎的獨特現象。黃軒也認為這種病原體的再次出現,「會不會出現新變種或抗藥性的病菌,應該受到大家高度關注,以便及時採取適當的管理措施。」
如何分辨感冒、流感? 兒科醫點出「最大差異」:它來得又急又快
面對開學和換季,許多孩童近期紛紛中鏢掛病號,導致不少家長困惑,到底一般感冒和流感差在哪裡?兩者都會發燒嗎?對此,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近日也貼出比較表,點出2者的最大差異在於「症狀是否來得又急又快」。此外,流感症狀屬於全身性,而感冒則以呼吸道症狀為主,較少出現肌肉痠痛,也不一定會發燒。巫漢盟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解釋如何分辨「感冒與流感」,他指出,2者最大的差異便在於感冒的症狀通常不會來得急又快,而流感會。尤其流感的症狀以全身性為主,包括發燒、肌肉痠痛、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感冒則呼吸道症狀為主,較少出現肌肉痠痛的狀況,且不一定會發燒。(圖/翻攝自Facebook/《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透過巫漢盟貼出的比較表可知,一般感冒與流感主要可從致病原、影響範圍、發病速度與主要症狀來判別。例如感冒的致病原包含200多種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而流感則以流感病毒為主;病程一般感冒僅2至5天,流感可能持續1至2週。巫漢盟也提醒,雖然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種疫苗,但疫苗僅能降低症狀,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平時需保持環境空氣流通與衛生,尤其秋冬氣溫逐漸降低,家家戶戶常門窗緊閉,容易引起呼吸道症狀,保持暢通才能降低感染機率。此外,巫漢盟也在文末指出,家人感染流感或一般感冒時,家中可能已有病毒存在,因此可使用70%酒精或合格物品消毒,降低病毒傳播率。
印度疫情再爆發「口罩禁令回歸」 Omicron變異株Arcturus全球29國現蹤跡
由於新冠肺炎Omicron亞變種病毒株XBB.1.16(Arcturus)肆虐的關係,印度當地再次爆發疫情,14日確診案例高達1萬1109例。印度為了阻止疫情再度大規模爆發,目前已經下令恢復疫苗生產,以及宣布強制佩戴口罩的命令再次回歸。而現在也有消息指出,XBB.1.16目前已經在全球29國出現相關病例。根據《鏡報》報導指出,由於近期印度疫情再次爆發,世界各國開始又監控起新冠肺炎病毒。據了解,這次在印度爆發的病毒株是Omicron的亞變異株XBB.1.16,他是在1月首次被發現,世界衛生組織於3月22日進行監測。根據專家的分析,XBB.1.16是Omicron的亞變異株BA.2.10.1與BA.2.75重新組合下的產物,與XBB.1.5高度相似。而根據東京大學的研究顯示,XBB.1.16的傳播率是XBB.1與XBB.1.5的1.17倍至1.27倍。雖然XBB.1.16有較高的傳播力,但目前尚無直接證據顯示XBB.1.16擁有較高的重症率或死亡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3日的流行病學報告中指出,目前XBB.1.16已在全球29個國家出現相關病例,其中包含美國、英國、新加坡、印度、尼泊爾、澳洲等國家。但絕大部分的病例都是出現在印度與尼泊爾,印度當地12日通報病例還在7千多例,但13日就通報10158例、14日通報11109例,顯示感染人數不斷的上升。也因為疫情重新歸來,印度政府目前已經針對疫情推出新政策,包含恢復疫苗的生產,以及疫情重災區喀拉拉邦重新回歸高齡、孕婦、潛在疾病者強制配戴口罩等措施。
新變異株BF.7來襲世衛示警 症狀懶人包一次看
Omicron變種病毒持續威脅,中國廣東韶關日前首度檢出BA.5病毒分支「BA.5.1.7」,而另一個BA.5病毒分支「BF.7」,為「BA.5.2.1.7」變異株的簡稱,傳播更廣,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恐成為全球主流,還有專家擔憂帶來更大風險,以下針對BF.7整理出懶人包一次看懂。中國廣東韶關日前首度檢出BA.5病毒分支「BA.5.1.7」,而另一個BA.5病毒分支「BF.7」傳播更廣,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恐成為全球主流,還有專家擔憂帶來更大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表示,BF.7全名為Omicron BA.5.2.1.7,國內已驗出3例BF.7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荷蘭、法國、美國,但至今尚未檢出本土病例;至於BA.5.1.7,無論本土或境外都未驗出。何謂BF.7?BF.7是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演化而來,10月4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首度驗出,擁有更強的免疫逃脫能力,而Omicron系譜早已免疫逃脫特質而惡名昭彰。症狀?包括顫抖、頭痛、胸痛、嗅覺改變、持續咳嗽和聽力喪失,多數都與感染Omicron其他亞型變異株相似,但不能忽略其他新冠症狀,像是疲憊、腹痛、腹瀉、流鼻水、喉嚨痠痛。專家建議民眾可接種增強對抗這些病毒的新二價疫苗。傳染狀況?中國10月9日通報逾1700例,根據官媒《環球時報》10日報導,「新的Omicron變異株BF.7一周內才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度發現,周一已經席捲更多中國省份」。除了中國,BF.7也在德國、法國、丹麥、英國和比利時等國迅速蔓延。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BA.5和BA.4.6仍是最具傳染力的前2大主流毒株,但BF.7以4.6%位居第三,不過CDC認為,BF.7可能會取代前兩名,另外,美國心臟科權威托波爾(Eric Topol)7日就曾表示,BA.5持續消退,但BA.2.75緩慢攀升,BF.7和BA.4.6也有進展。專家建議民眾可接種增強對抗這些病毒的新二價疫苗。威脅程度?根據公衛專家表示,BF.7傳播率更高,免疫逃脫能力更強,就算曾經確診過或是接種疫苗的人也會被感染,專家不排除今年秋冬感染恐會激增,甚至使得疫情預防和管控更為複雜。白宮新冠數據主任夏帕爾(Cyrus Shahpar)指出,雖然BA.2.75、BA.4.6和BF.7等新亞型變異株緩慢成長,未來幾周還會出現更多病例,但「針對這些Omicron的亞型變異株,我們擁有增強對抗這些病毒的新二價疫苗,若去接種,就能度過安穩的秋冬」。
「第二代變種」具免疫逃脫能力 醫:將取代BA.5成主要感染高峰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近期已入侵世界各國,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BA.2.75可能成為首個變異成功的第二代變種病毒,而以色列和美國研究也都發現這種新變異株的刺突蛋白基因區有多個突變,導致BA.2.75病毒具備免疫逃脫能力且更易侵入細胞,因此感染BA.5後所產生的免疫屏障,很可能無法防護BA.2.75病毒,導致其恐成為日後主要感染高峰!黃軒在臉書發文指出,BA.1、BA.2、BA.3、BA.4、BA.5這些都是Omicron「第一代變種」的族群!但不要以為病毒會乖乖變下去,他們也是會有「回馬槍」的變異,不然就不是叫「突變」,而是「乖乖地變」了。當新的變種源自BA.2病毒突變進化來,就被稱作「第二代變種」,而現在地球上,已經出現了來自BA.2的突變病毒,叫「BA.2.75」,目前專家認為,這可能是成為首個變異成功的第二代變種病毒!同時黃軒還透過以色列和美國的研究比較BA.2.75病毒和BA.2病毒。目前以色列專家認定BA.2.75是BA.2變種進化出的「第二代變種」,比第一代的BA.2多新增了16個突變,而其中8個新的突變點都位於刺突蛋白基因區,代表原先的疫苗很可能更難辨識出來這些新的病毒!美國研究則顯示,如果和第一代BA.2病毒相比,新的變種病毒具有G446S和R493Q兩個關鍵突變點,第一是G446S突變基因點將導致抗原的特性變化,幫助病毒突破現有疫苗免疫系統的辨識,也就是免疫逃脫;第二則是R493Q突變基因點可能提高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親和力,因此BA.2.75更易黏著細胞侵入。另外黃軒還將BA.2.75病毒與BA.5病毒做比較,並發現BA.2.75的刺突蛋白基因區共有11處突變,導致BA.5感染本身所產生的免疫屏障,竟然很可能無法防護BA.2.75病毒,使得BA.2.75取代BA.5,成為日後主要感染的高峰!黃軒還提到,印度BA.2.75的傳播率成指數型增長的情況,BA.2.75病毒的比例快速由不到5%,迅速上升到18%,顯示BA.2.75病毒在印度,正在取代其他變種,其傳播力似乎比BA.2、BA.5變種都要更快。同時世界衞生組織(WHO)也示警,BA.2.75病毒在印度開始肆虐,且有非常「明確的增長幅度」,正在取代其他變種病毒。最後黃軒也提醒,新冠病毒「持續突變」仍在進行中,完整的疫苗接種和持續戴口罩才是真正的重點!
南韓首見BA.2.75病例!仁川60歲男無海外旅遊史 疑社區中染疫
新冠病毒一變再變!繼Omicron高傳播力的亞型變異株BA.4、BA.5成為全球多國的主流病毒株之後,新型亞變種「BA.2.75」也被發現快速在世界擴散,且在鄰近台灣的日本於13日傳出首例後,南韓也於14日發現首例BA.2.75感染個案,患者為一名60多歲男性,無海外旅遊史。日本、南韓近日都出現新冠疫情升溫跡象,南韓近日受到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影響,每日確診人數暴增,專家更警告8月下旬至9月恐怕會出現日增20萬例情況。不過根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14日表示,在發現仁川一名60歲男性確認感染BA.2.75亞型變異株。檢疫部門目前正在對該名患者進行疫調工作,並了解他並沒有海外旅遊史,因此分析認為,BA.2.75很可能已經在南韓社區內傳播;目前該名病患已經在家中接受治療,其同住家人、同社區住戶還沒有發現更多確診病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起初是在今年5月於印度發現,至今已經在包括美國、澳洲、德國、英國等11國被發現,而它因為具有高度迴避免疫的特性,加上擴散速度快,因此又被稱為「半人馬座」(Centaurus)。美國臨床病毒學主任馬修(Matthew Binnicker)指出BA.2.75在印度的傳播率呈現指數級增長,但目前專家還不清楚它是否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和致死率。
新變異株BA.2.75突變超多!疑具備免疫逃脫能力 傳染力恐更強
繼Omicron高傳播力的亞型變異株BA.4、BA.5成為全球多國的主流病毒株之後,如今又有新的亞變種BA.2.75被發現侵入了11個國家,科學家們對此相當憂心,因為BA.2.75含有大量額外的突變,且疑似具備免疫逃脫能力,意味著此病毒可能更具傳染力。據英國《衛報》、《洛杉磯時報》的報導稱,綽號「半人馬座」的新變異株BA.2.75首先在印度被發現,但目前已蔓延至以色列、澳洲、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其他10個國家。目前BA.2.75在印度的傳播率已呈現指數級增長,在短時間內將成為其主流病毒株。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正在密切監測BA.2.75,儘管首席科學家斯瓦米斯坦納(Soumya Swaminathan)坦言,還沒有足夠樣本,能夠評估其嚴重性。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ECDC)也於7日將BA.2.75指定為「監測中變異株」,這意味著有一些跡象表明它可能更具傳播力或導致更嚴重的症狀,但目前的證據還無法進行有效評估。美國臨床病毒學主任馬修(Matthew Binnicker)也認為,現在就要對BA.2.75下結論為時過早,而且並不清楚它是否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和致死率,但它疑似可以繞過疫苗接種與染疫後而產生的免疫力,這讓專家們非常憂心。尤其新德里科學與工業研究所的印度科學家在近日指出,BA.2.75已在印度數個邦內被發現,且傳播速度似乎比其他當地流行的變異病毒還要快。英國里德大學病毒學家格里芬(Stephen Griffin)說,BA.2.75比先前的Omicron「前輩們」出現了更多的突變,尤其它有一個很明顯的差異,也就是刺突蛋白發生了驚人的進化,讓冠狀病毒可以更有效地與健康的細胞結合,這種基因調整使病毒更容易躍過保護性蛋白質,也就是俗稱的抗體。倫敦帝國學院病毒學家皮考克(Tom Peacock)則指出,BA.2.75絕對有機會取代現在主流的病毒株BA.5,即使沒有,人們接下來也要面對「變種病毒的新變種」。他還補充:「突變的數量及組合賦予病毒更強的『百搭』屬性,所有突變帶來的影響加起來,比每個部份的突變還更糟糕。」許多專家認為,BA.2.75的出現是提醒大眾新冠病毒仍在不斷突變與傳播,因此接種疫苗和加強劑仍是抵禦病毒的最佳方法。不過格里芬倒是覺得除了疫苗之外,還需要制定更長期的計畫來對抗未知的變異株,例如改善室內空氣的通風、過濾系統或確實執行消毒和染疫隔離等。
新變種BA.2.75疑有免疫逃脫能力 11國淪陷且印度呈指數型增長
繼Omicron高傳播力的亞型變異株BA.4、BA.5成為全球多國的主流病毒株之後,如今又有新的亞變種「BA.2.75」被發現了,科學家們對此相當憂心,因為BA.2.75疑似具備免疫逃脫的能力,而且目前已有11國淪陷,尤其印度的傳播率還呈現指數級增長。據《洛杉磯時報》的報導稱,新變異株BA.2.75目前已蔓延至印度、澳洲、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全球11個國家。美國臨床病毒學主任馬修(Matthew Binnicker)認為,現在就要對BA.2.75下結論為時過早,而且並不清楚它是否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和致死率,但它疑似可以繞過疫苗接種與染疫後而產生的免疫力,這讓專家們非常憂心,尤其是它在印度的傳播率還呈現了指數級的增長。目前科學家們還不清楚BA.2.75的傳播率是否超越BA.5,不過新德里科學與工業研究所的印度科學家指出,BA.2.75已在印度數個邦內被發現,且傳播速度似乎比其他當地流行的變異病毒還要快。BA.2.75與先前的Omicron「前輩們」有一個很明顯的差異,它的刺突蛋白發生了突變,讓冠狀病毒可以更有效地與健康的細胞結合,這種基因調整使病毒更容易躍過保護性蛋白質,也就是俗稱的抗體。目前還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得知BA.2.75是否會改變整個大流行的發展軌跡。專家認為,BA.2.75的出現是提醒大眾新冠病毒仍在不斷突變與傳播,因此接種疫苗和加強劑仍是抵禦病毒的最佳方法。美國目前可能也會在秋季針對突變的Omicron毒株更新疫苗開發的配方。
台灣「免疫防火牆」築7成 專家提醒:中南部70歲以上感染率還在高點
我國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5萬2213例本土,另增171例確診病歿,而在染疫死亡個案中有111人未打滿3劑疫苗。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已逐漸步入平原期,將走向地方性流行和流感化監測。他也進一步指出,隨著20至49歲年輕族群保護力提升,台灣「免疫防火牆」已築起約72%,其中北北基桃已達79%最高。陳秀熙說明,預估北北基桃將率先於6月底達成單日新增感染率小於2%、個案少於萬例,全國將逐步進入「地方流行平原期」,而長遠防疫決勝點,將在於追加劑施打率。至於中重症高危險族群,陳秀熙表示,6月中以後50歲以上中重症趨勢會降緩,隨著年輕族群免疫屏障的提升,高風險群在6月底、7月上旬可望受到更多保護。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南部70歲以上長者,感染率還在高點附近,還需一段時間才會下降;年輕成年人及兒童青少年,也要嚴防康復後出現MIC-C或MIS-A的可能性。陳秀熙在舉行防疫科學直播時也說明,即使全球疫苗覆蓋率已達61%,但病毒仍然有相當高的機會進行突變,原因是疫苗施打率的提高產生「免疫逃脫」或疫苗施打不平均等狀況,皆會造成病毒變異。他也以流感為例,過去從大流行到透過疫苗控制,病毒即使沒有消失,但高覆蓋率也達成族群免疫,雖然病毒開始突變,但傳播率會降低,因此流行可受控制。陳秀熙認為,台灣適應期較長,但流行曲線已下降,隨著疫苗施打率的增加與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抗體,預估6月底到7月上旬保護力還會再提升。
陸出現首例Omicron變異株BA.2.12.1 傳播力更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版)5月16日報告了中國大陸首例確診感染新冠病毒Omicron亞型毒株「BA.2.12.1」的境外輸入病例的具體情況,來自非洲國家肯亞。4月23日,一架從肯亞奈洛比起飛的國際航班KQ880抵達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國際機場。所有旅客均被轉移至隔離酒店進行14天常規醫學觀察和常規核酸檢測。其中一名患者,27歲,中國男性,於4月27日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該患者有完整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史,並且在過去14天內沒有接觸過其他新冠肺炎病例。確診後,他被轉至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接受治療。2022年4月30日,使用Illumina MiniSeq平台對患者的鼻拭子樣本進行測序,基因分型結果顯示患者感染了奧密克戎亞型毒株BA.2.12.1。在刺突基因上共檢測到33個氨基酸突變位點。其中L452Q和S704L為BA.2.12.1亞譜系的關鍵位點。該序列已提交給國家基因組數據中心。2022年5月4日,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密切監測亞型BA.2.12.1。與其他Omicron亞型毒株相比,BA.2.12.1亞型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一些研究表明BA.2.12.1的傳播率比BA.2快23至27%。亞變異傳播非常迅速,導致美國許多地區重新流行,至少有17個國家報告了病例。
找高風險6縣市開會有共識 陳時中:簡化疫調、篩檢降低居隔強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420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126例本土個案及78例境外移入(5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官陳時中指出,今(23日)討論重點疫調實施辦法包括疫調作法簡化,以及以篩檢降低居隔強度,之後將於25日召開第二次討論會議陳時中表示,整體病例數增加,加上Omicron的特性傳播率快、輕症多,以往疫調的作法必須要做一些簡化,才不會把公衛量能把它拖垮,進而影響到醫療的照顧。陳時中透露,今(23日)跟北北基桃、高雄、花蓮等高風險6縣市首長進行討論,基本上大方向,大家都認為簡化是有必要的,未來在居隔強度和時間上,必然是要縮短、減輕它的強度,才不會影響經濟活動、正常生活。以篩檢降低居隔強度。(圖/指揮中心提供)重點疫調實施辦法,以確診者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前2天起所接觸之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包括同住親友、同班同學、同辦公室或同工作場域同事。確診者應主動通知同住親友及校方、公司、機關(構)之防疫長,並提供防疫長之聯繫資料給衛生局。由衛生局發送正式通知及名冊格式給校方、公司、機關(構),請其協助匡列密切接觸者並回傳名冊,依名冊開立電子居隔單。
「妹子將擊敗哥哥」英研究曝 BA 2.0更易造成家庭傳播風險
Omicron變異株出現後席捲全球,許多國家因此飽受肆虐,陷入了疫情難以控制的慘況,更糟的是,被稱為「Omicron妹妹」的新型亞變種BA 2.0傳染力更強,英國衛生安全局就警告,BA.2未來將可能擊敗「哥哥」Omicron,成為全球的主要流行病毒株。重症醫療醫師黃軒在其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英國衛生安全局(UK National Health Security Agency)在一月時發表研究,評論「Omicron的妹子BA 2.0,真的比較令人擔憂」,因為該變種更容易造成家庭傳播,平均較Omicron增加了30%的家庭傳播率;同時BA 2.0與「哥哥」相比正以每個星期125%的傳播速率增加感染風險。因此,研究人員指出「這個Omicron 妹子(BA 2.0),將來可以擊敗哥哥( BA 1.0 ),主宰了這個地球」,黃軒醫師貼文提醒,為對抗BA 2.0,接種加強劑疫苗仍是相當重要的抗疫手段,美國最近也有研究發表相同結果。貼文指出,美國LA最近研究也發現,未接種加強劑疫苗者,會較有打加強劑者「3.6倍」容易染疫;未接種加強劑疫苗者需要住院接受治療的機率是有打加強劑者的「23倍」,黃軒醫師因此提醒「快點去打加強劑,救自己,救家人」。
變種Omicron病毒症狀太輕 專家憂1事恐讓確診率狂增
新冠肺炎的變種病毒Omicron在全球掀起恐慌,甚至讓不少已經打兩劑疫苗的人都遭到突破性感染,令人憂心忡忡。但近日英國數據卻顯示,確診變種病毒Omicron的民眾,大多症狀較輕,就像一般感冒一樣,這也讓專家擔心,民眾很有可能因症狀過輕,就誤以為一般感冒,而輕忽導致病毒擴散。英國研究指出,新病毒株Omicron病毒的症狀像感冒,恐讓不少民眾忽略檢驗而造成更大傳播。(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據《太陽報》報導,英國的「ZOE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症狀研究」(ZOE COVID Symptom Study)最新研究顯示,英國目前主要流行病毒株依舊為Delta病毒,且有打第三劑疫苗者,發揮了更好的保護作用,至於引發全球恐慌的新病毒株Omicron病毒,則相對引發的病症較輕,也讓專家警告,這可能對疫情追蹤就為困難,尤其是在沒有出現喪失嗅覺味覺、發燒、咳嗽等症狀下,民眾就可能不會接受檢測,這樣就很可能導致病毒擴出去,傳染給沒有接種疫苗的人,造成重症與住院率飆升。儘管Omicron症狀不如先前預期的嚴重,但仍有不少專家提醒,「新冠病毒是無法預測的,即使多數人感覺只是感冒,染疫長期風險卻遠比感冒來得大。」,英國首席醫療官惠提(Chris Whitty)也指出,最早發現Omicron的國家南非,目前住院率還是不斷上升,英國首相強生也表示,目前還不能假設Omicron不比過去的變種病毒嚴重。變種病毒Omicron在全球掀起恐慌,面對即將到來的跨年與聖誕節人潮聚集,英國專家希望能加速第三劑疫苗施打。(示意圖/達志/美聯社)英國華威大學醫學院的病毒學家勞倫斯楊(Lawrence Young)教授也表示,就算Omicron症狀較為輕微,但高傳播率依舊會導致大量患者住院,希望能加快第三劑的接種速度,努力趕在聖誕節與跨年人潮大型聚集前來抑制傳播。
各國憂心Omicron變異株肆虐 公衛專家「疫苗分配不均導致」
新冠肺炎變異株Omicron在比利時出現首例後,接連在英國、德國、捷克等國家也出現案例,世界各國也開始著手防堵Omicron變異株的入侵。而目前有公衛專家受訪時表示,Omicron變異株的誕生,主要是因為富裕國家囤積疫苗、疫苗分配不均所導致。根據《CNN》報導指出,Omicron變異株在問世之初,當時就有科學家表示,其變異原因很明顯就是因為南非當地「疫苗接種率低」且「病毒傳播率高」,所以才讓新冠病毒有機會發生強大的突變。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全球衛生專家海德(Michael Head)受訪時表示,現在世界上還是有許多地方的民眾無法接種疫苗,其中像是撒哈拉沙漠南方的非洲國家,而且這些國家十分容易出現大規模的疫情。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出現地點,都是曾經經歷過大規模、疫情不受控制的爆發地,例如2020年12月在英國首次發現Alpha變異株,或是2021年首次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這些地方都曾歷經過疫情的大爆發。就有公衛專家認為,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表面上看起來是疫苗接種速度過慢的原因,但深入探討的話,可以發現到,富裕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疫苗接種率落差之大,才是整起事件的罪魁禍首。海德認為,目前有許多富裕國家囤積了許多過量的疫苗,而不願意履行承諾將疫苗提供給COVAX或是捐贈給需求國家,這是導致許多貧窮國家一直爆發變異株很大的原因。海德認為,唯有將各國疫情大爆發的機率降低,才有可能同步消除全球的疫情問題。而這其中,疫苗的接種率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世衛組織全球衛生籌資大使、前英國首相布朗就為此提出警告「在沒有大規模疫苗接種的情況下,新冠病毒不僅在未受保護的人群中肆無忌憚地傳播,甚至還發生變異,在貧窮的國家出現了新的變異株,而這些新的變異株現甚至威脅到富裕國家完全接種疫苗的民眾」。
Omicron出現 醫界齊呼「比Delta更可怕」…專家揭數據:前所未見
新南非變異株「B.1.1.529」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命名為「Omicron」,被列為高關注變異株(VOC),正虎視眈眈準備入侵各個國家,而「Omicron」的出現,也讓醫界各單位繃緊神經,其中毒理專家招名威就直接在臉書上公布相關數據,直呼「Omicron」的傳播速度,可以說是前所未見。招名威在臉書上分享國外研究的圖表數據,上頭顯示,比起Delta變異株或是Beta,「Omicron」傳播速度超快,前所未見,因為他也認為:「全世界都在拉警報了,我們是否該收緊邊境,特別是春節放寬的措施,這幾天恐怕要謹慎思考了!」正所謂有比較才有傷害, Delta的變異位點是16處,但是「Omicron」的變異位點是50處;招名威說:「簡單判斷就知道厲害之處了。」專家點出,「Omicron」傳播速度比Delta病毒更快。(圖/翻攝自臉書)此外,醫師黃軒也在臉書發文,直指「Omicron」比Delta病毒更需要被關注,首先是「Omicron」的傳播速度之快,在非洲的茲瓦尼,2周內的傳播率從1%,升高到30%;再者是突變太多了,比之前的4大變種病毒(Alpha、Delta、Beta、Gamma),大約有 10至20多個突變,「Omicron」更多。黃軒也提到,Furin蛋白酶切割點變多了,切割愈多,代表新冠病毒的S蛋白越容易進入人類細胞感染,他說:「Delta 變種病毒的蛋白酶切割點,只有一處在P681H,這已經使現在全球都是Delta 病毒、擴散傳播,但是新變種病毒B.1.1.529有2處的突變。」以上種種資訊,黃軒就直言:「難怪WHO專家學者開始關注這隻新的病毒,這些比Delta病毒,更多新的突變地方,會使新變種病毒B.1.1.529,可以比Delta病毒,更易傳播,也更有可能『免疫逃脫』。」
超強變異種毒株Omicron來襲 醫:有山雨欲來的顫慄感
非洲南部爆出的新種變異株「B.1.1.529」已被命名為「Omicron」,同時也被列入高度關注項目。在全球更已有包括比利時、南非、波札那、香港和以色列等五國遭此病毒入侵,讓人擔憂疫情是否會再度失控。中山附醫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更直言,「Alpha 變異株或 Delta 變異株出現時,我沒有這麼不安,這次 Nu (世衛命名為「Omicron」)變異株突變位點之多,讓我有種山雨欲來的顫慄感。」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表示,南非出現新的新冠肺炎變異株,因其突變的位點多和增加傳播力相關,所以目前推測傳播力比Delta變異株高,但實際增加傳播率的數字尚未研究出來,後續仍待觀察,「(但)從南非豪登省等地病毒株分析報告發現,Nu(Omicron)變異株快速取代Delta變異株成為當地主流病毒株,幾乎可以確定傳播力比Delta變異株大幅增加。」謝宗學指出,Omicron變異株有兩個重點值得觀察:一是重症率有無增加,二則為疫苗保護力是否下降,「若『重症率明顯增加』和『疫苗保護力明顯下降』兩者同時出現,各國恐將重回封鎖邊境和封城生活,宛如去年三月爆發疫情時的慘況。」「B.1.1.529」國際案例報告與病毒特徵。(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謝宗學說道,世界各國在過去幾個月以來,因為疫苗施打率高已相繼解除防疫政策,因此Omicron變異株很有可能早已在社區潛伏,「若不當機立斷採取嚴格的邊境管控和限制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很快的2 到 4 週內,新一波的疫情很有可能大規模爆發癱瘓醫療體系,死亡率將可能快速飆升。」謝宗學在臉書悲觀預測,「絕大多數的國家在現階段不會採取嚴格的邊境管控和封城手段,因為疫苗施打好不容易逐漸恢復的經濟活動,當權者很難斷然下決定貿然中斷,但就是這樣的遲疑,新疫情很有可能再次襲捲全球,更嚴重癱瘓經濟活動。」他指出,台灣過去幾個月受到許多人嘲笑,認為台灣的防疫策略落後,只會封鎖邊境一招,根本已淪為防疫後段班,但他卻持相反意見,認為恰恰是這「唯一的招數」將保護台灣再次躲過Omicron變異株的威脅,「明年四月份之後,才是參考國際疫情,逐步解放邊境比較好的時機。」謝宗學認為,台灣社區目前很乾淨沒有病毒,但仍需持續堅守個人衛生防護,若 Omicron 變異株襲捲全球,台灣很難置身事外,「經濟股市很難和世界脫鉤,但我們自己的健康卻可以自己掌握。勤洗手、戴口罩是不變的原則,只要能持續堅持,即使未來出現再多變異株,我們依然可以安然度過。」謝宗學在臉書發文指出,此次出現的新變異種,讓人有山雨欲來的顫慄感。(圖/翻攝自「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
Delta病毒入侵+強颱燦樹恐直撲台!台東熱氣球嘉年華提前閉幕
2021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原本預計於本周日(12日)落幕,但考量強颱燦樹恐直撲臺灣,加上近日Delta病毒入侵,臺東縣饒慶鈴縣長宣布,2021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將於今(9/9)提前落幕,9月9日下午場正常舉辦,9月10日至9月12日熱氣球活動全數取消。2021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原訂於8/14至9/12舉行,在活動即將結束的前夕,遇上強颱燦樹來勢洶洶,氣象局預測可能直撲臺灣,再加上近日傳播率高的Delta病毒入侵,讓疫情再度緊繃,因此,饒慶鈴縣長於今(9/9)日緊急宣布,2021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將於9月9日提前落幕,9月9日下午場正常辦理,9月10日至9月12日的熱氣球活動全數取消,請民眾在家做好防颱準備。饒慶鈴縣長表示,今年的熱氣球嘉年華是難度最高的一年,然而縣府團隊還是在極具挑戰及艱困的環境中,有始有終完成任務。臺東熱氣球國家隊很榮幸可以為臺東鄉親來服務,讓臺東鄉親、弱勢團體、醫護人員以及防疫有功人員在今年都可以圓夢搭乘熱氣球繫留體驗。2021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有全球唯一的HelloKitty熱氣球、與臺北市合作開啟了城市加乘計畫,製作了熊讚Bravo熱氣球、並且導入360゚影像技術,推出線上360°開幕直播、每日繫留360°直播以及360°週末直播節目,讓全臺民眾無論在哪都可以一起體驗熱氣球療癒人心的力量。
新北幼兒園群聚擴大!兒科醫提6大防疫措施 示警「氣溶膠傳播」最危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6日)公布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共8名幼兒及1名家長染疫,引發不少家長恐慌。對此,小兒科醫師吳昌騰建議,除了學校老師教職員完成2劑疫苗接種、全體師生正確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及勤洗手外,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說話禮儀」與「改善通風」,這樣才能有效降低傳播風險。吳昌騰醫師6日在臉書發文,「面對新冠病毒,學校的策略。今天最重要的新聞是,新北幼兒園新增9例確診,其中一位為學童的母親,其他8名都是學童,感染源應為幼兒園老師。 這則新聞真的令人相當憂心,因爲擔心可能還有後續的感染病例。新冠病毒的傳染方法很多,其中最令人擔心是『氣溶膠傳播』。」貼文提到,目前學校的防疫策略為教職員須完成2劑疫苗接種、全體師生正確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良好的說話禮儀,以及改善通風,「前四項,大家都知道,但還是要好好執行。我講講後面兩項。」醫師指出,我們說話時發出的飛沫particles數目和沉默時相比,particles數目高達10 倍,大聲說話或唱歌時甚至會飆到50倍,「當你是新冠肺炎的確診者,又沒戴好口罩時,大聲講話時,傳播病毒的機會就大增了」。吳昌騰強調,「因為新冠病毒在室內的傳播率高於室外,但如果室內通風良好,這將會大大減少傳播機會。教室中,最危險的情境是,教室沒有好的通風,老師是感染者,如果老師又沒有戴好口罩。因為老師比學生說話說得更多,有時候也會提高他們的聲音音量讓別人聽到,這會加倍潛在的傳染性飛沫particles。」
疫苗人口覆蓋率達35% 疫苗庫存不足!衛福部:何時來無法掌握
根據防疫指揮中心統計,我國疫苗人口覆蓋率已達35%,但是民眾黨立委賴香伶昨指出,國內AZ、莫德納及高端疫苗加總數量已不到200萬劑,民間申購、捐贈的BNT疫苗預計9月才能到貨,9月前台灣恐面臨疫苗荒。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坦言,疫苗確實存量不足,後續會有疫苗到貨,但無法確定時程。昨天開始第五輪疫苗預約接種,預計下周三開打,防疫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曾說,第五輪打完後,國內疫苗恐剩不多。由於短時間內恐無疫苗再進來,相關人士指出,莫德納兩劑間隔恐被迫延長至16周,但莊人祥否認有此規畫,仍維持10到12周接種第二劑。賴香伶指出,國內接種疫苗人數累計約860萬,仍有380萬人排隊等候施打第一劑疫苗,單日接種疫苗人數已從每天20多萬人次,下降至單日8萬8000人次,歸根結柢就是疫苗不足,政府該如何補足疫苗數量?賴香伶說,以食藥署公布的高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紀錄,對比美國審查嬌生疫苗EUA所公布的200多頁資料,整整差10倍;BNT疫苗又因為先前政治因素干擾,訂購延遲,蔡政府的防疫與疫苗採購進度出現嚴重問題。薛瑞元承認目前疫苗存量不足,他說,因國際間都在搶疫苗,尤其是Delta變異株傳播率高,許多國家因此規畫施打第三劑疫苗,導致疫苗供應延遲。政府有何因應之道?薛瑞元說,每2、3天就催促盼廠商依照合約提供疫苗,但疫苗何時運抵,無法掌握數量及時間,若有疫苗進來,會依序安排施打。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先前曾承諾6月底會再運送一批AZ疫苗抵台,至今沒有下文。薛瑞元說,COVAX可能優先將疫苗送至較貧窮國家,以至於影響疫苗抵台的時間,我方會一再與COVAX做確認,仍在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