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裕翔
」 傅裕翔颱風葉菜價格飆可改吃杏鮑菇 營養師曝有「這些好處」
凱米颱風來襲,葉菜價格也跟著漲價,而這時可以選擇吃杏鮑菇。營養師陳冠蓉說,「杏鮑菇屬於低GI的好食材,也很適合想要控糖的朋友食用喔。」但杏鮑菇也含鉀,腎病患者別吃太多。陳冠蓉在臉書發文,杏鮑菇熱量低又有飽足感,除了有多醣體,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容易取得又好處理,能替代一般葉菜,「杏鮑菇每100克約只有37kcal,蛋白質2.4g,膳食纖維3.7g,膳食纖維約一般蔬菜的2~3倍,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杏鮑菇屬於低GI(升糖)的好食材,也很適合想要控糖的朋友食用喔!」高齡醫學內科醫師傅裕翔也在粉專說,杏鮑菇低脂肪、低熱量,也能增加飽足感,有助控制體重,「杏鮑菇含有的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腸胃運動,使排便更為順暢。」傅裕翔表示,杏鮑菇有豐富蛋白質,有助身體修復,是素食者的好選擇,「杏鮑菇含有豐富的鉀,能夠平衡身體的鈉,幫助穩定血壓。但如果患有腎臟疾病,需要遠離鉀的朋友,就少吃為妙囉!臺灣杏鮑菇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到,下次到滷味攤,試著夾夾看吧!」據悉,台灣常路邊攤販油炸杏鮑菇,而素食風氣興盛後,杏鮑菇也成為替代肉的食材,如炸杏鮑菇模仿炸雞。
腹痛腹瀉一周吃藥還沒用 醫曝「腸中風」容易忽視…這4種人要特別留意
一般提到中風,相信不少人腦袋都會浮現「口吐白沫、手腳抽搐」的畫面,但其實,除了人的大腦會中風外,其實腸子也會中風,現在就有醫師發文提醒,腸中風容易被忽視,而且有4種人必須要特別留意。曾任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總醫師的傅裕翔醫師日前就在粉絲專頁上發文,內容中指出,先前他曾接到一個病例,患者的主訴是長達一周的腹瀉,雖然有自行到藥局購買藥物服用,但疼痛感卻一直沒有降低。而傅裕翔醫師檢視後,發現患者上下腹部都有明顯的壓痛,甚至還有反彈痛,由於腹部肌肉尚未出現僵硬的反應,因此推斷是初期的腹膜炎,或是腸中風。也由於有腸中風的可能,所以傅裕翔醫師隨即安排患者轉診,讓他到醫院做更深入的檢查。結果當天就診斷出患者因腹部血管栓塞引起腸中風。好在經過兩周的住院治療後,患者平安返家休養。傅裕翔醫師解釋,腸中風在醫學名稱為急性腸繫膜缺血,就像「腦中風」一樣,起因也是是血流不足、缺血。腸中風的症狀包括強烈腹痛、嘔吐、腹脹、腸道運動異常。傅裕翔醫師也解釋,腸中風好發於年紀超過60歲的長者,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或是吸煙的人,風險更高。而由於年長者的初期症狀可能不太明顯,也不一定會合併發燒或明顯腹痛,必須特別提高警覺。如果能及時治療的話,可以避免腸組織壞死和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地瓜葉不是「地瓜的葉子」?真實身世曝光 醫揭4大好處
地瓜葉營養豐富,其蛋白質、胡蘿蔔素、鈣、磷、鐵、維生素C等含量,均比菠菜、韭菜等常見蔬菜來得高,有助抗氧化,因而成為現代人心目中的健康蔬菜。不過,醫師透露,其實地瓜葉並不是國人常吃的地瓜葉子,而是農民種植專門吃葉子的「葉用甘藷」,但不變的是營養價值豐富,且對身體有4大好處。五股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在臉書粉專「你的主廚醫師 傅裕翔 高齡醫學內科 養生 長照 介護食慢性病」發文,「你知道地瓜葉並不是我們一般吃的地瓜長出來的葉子嗎?我們吃的地瓜雖然也會長葉子,但纖維過粗,口感不佳,我們吃的地瓜葉其實是專門的『葉用甘藷』種出來的喔!今天傅醫師就來告訴你吃地瓜葉的四大好處!」保護眼睛健康:地瓜葉富含維生素A,若缺乏維生素A可能會導致夜盲症,且地瓜葉含有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能保護眼睛細胞,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穩定血壓和血糖:地瓜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有助於穩定血壓,另外地瓜葉富含植化素,有助於維持血糖恆定。改善消化功能:地瓜葉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和改善消化功能。膳食纖維還可以增加飽腹感,有助於減少進食量和維持健康體重。幫助凝血:維生素K除了能穩定血壓,也能幫助凝血,有助於減少女性月經前的不適症狀。(圖/翻攝自你的主廚醫師 傅裕翔 高齡醫學內科 養生 長照 介護食 慢性病臉書)
醫曝「夜間低血糖」是被低估的隱形殺手 出現6症狀要小心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萬名的速度持續增加,而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對於醫療負擔也相當龐大。醫師直言,事實上不只是「高血糖」的問題,「低血糖」的帶來的影響其實更嚴重,夜間低血糖是被低估的隱形殺手,若出現6症狀要特別注意。內科醫師傅裕翔在粉專《你的主廚醫師 傅裕翔 高齡醫學內科 新北五股成泰 長照養生抗老慢性病專業》指出,糖尿病長輩看診常常會問「我的糖化血色素這次多少」、「血糖值會不會太高」、「有控制好嗎」,事實上不只是「高血糖」的問題,「低血糖」的帶來的影響其實更嚴重。傅裕翔說明,以目前現況來說,大多患者都是使用血糖機來自主監測,而隨著近年來,連續性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 CGM)的發展越來越成熟,觀察患者24小時的血糖變化,也成為糖尿病的治療環節之,同時,夜間低血糖的問題,也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傅裕翔提及,美國老年病學會期刊的臨床試驗顯示,2/3的長輩出現至少一次夜間低血糖(<54mg/dl),比白天多出三成的發生率,這篇研究由六個法國醫學中心共同研究,都是針對75歲以上,使用胰島素治療的二型糖尿病長輩,可見,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老人發生夜間低血糖的比例超過我們的想像,只是發生在夜晚睡夢間而被忽略。傅裕翔表示,由於低血糖的症狀不明顯,糖尿病長輩難以察覺,一般來說,在睡覺時發生夜間低血糖可能的症狀包括頭暈、噁心、冒冷汗、心悸、難以入睡,或是起床後全身疲累,如家人有出現上述症狀,要多注意長輩夜間睡眠狀況、增加測血糖次數,並把測到的血糖值記錄下來以及主動告知醫師討論治療對策,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胰島素劑量、或放置血糖監測儀器。
妙齡女腹痛半年「3度誤診脹氣」!醫一查驚呼:癌細胞轉移了
找不到原因的疾病恐潛藏更可怕的後果,內科醫師傅裕翔分享診間案例,一名27歲女子經常腹部疼痛,看了3位醫師吃藥後仍不見好轉,直到女子4度就醫才發現,竟是「卵巢癌」轉移至腹部導致。內科醫師傅裕翔在臉書發文表示,該名女病患就醫時主述,自己已經腹痛半年之久,先前就診過3間診所,但醫師們均診斷只是脹氣,吃藥後一直未見好轉,沒想到超音波一照,竟發現女子可能是「卵巢癌腹膜轉移」。傅裕翔說明,卵巢癌腹膜轉移是指,癌細胞已經轉移擴散至腹膜內膜,「腹膜轉移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因為一旦遇到就會引起腹腔積液、腹部腫脹、腹痛等症狀,正好符合她的症狀」,經大醫院檢驗結果,證實該名女病患確診「卵巢癌」,且已併發腹膜癌,雖然情況不樂觀,不過所幸及時發現病情、及早治療。對此,傅裕翔提醒民眾,切勿小看原因不明的腹痛症狀,特別是當傳統治療未能見效時,更要有所警覺並盡快就醫,「不要忽視持續不解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