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氣球
」 美國 中國 偵查氣球 間諜氣球中國偵查氣球事件 美空軍部長:太空監控力令人擔憂
中國「偵察氣球」今年2月在美國領空被擊落,除重傷美中關係外,也引起美方對國安的憂慮。美國空軍部長肯達爾(Frank Kendall)周一在華盛頓對國防作家小組(Defense Writers Group)表示,「偵察氣球」只是中國對美國構成威脅的一小部分,真正要關注的,是中國在太空的舉動。據《美國之音》報導,肯達爾指出,中國有一個非常強勁的情報收集計畫,「偵察氣球」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不至於讓美國空軍過度擔憂,但他對中國監控能力真正憂慮的,是中國在太空領域的能力與影響力。他說,「作戰能力的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監視、偵察、瞄準。他們(中國)利用太空做一些事情,比如試圖瞄準航空母艦、試圖瞄準機動部隊、各種類型的地面部隊。」他還指出,中國將其太空能力納入軍事用途,恐會促使軍事能力顯著提升,而這才是真正令人擔憂的部分。根據澳洲國防太空部的統計,太空中的衛星數量已增加一倍,達到大約8000顆,而中國去年發射的衛星數量已超過美國。澳洲航太產業協會負責人布朗(James Brown)指出,中國每年發射數百顆衛星,甚至還有更多的太空活動。他說,「人們沒有意識到,我們每天都被距離我們上空只有100到200公里的中國衛星所監聽。」美國太空行動負責人薩茲曼(Bradley Saltzman)將軍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也曾表示,由於美中軍備競賽日益激烈,太空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而「最具挑戰性的威脅」正是中國,其次才是俄羅斯。另外,肯達爾對國防作家小組表示,中國在「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Denial,「A2/AD」)方面取得的進展,是另一個讓人擔憂的部分。不論中國是對美國的空軍基地威脅,抑或是對美國航母的威脅,美方都應該盡快做出回應。
美眾議院通過法案 用出口管制來追究中國間諜器球責任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周一(4月17日)通過一項新法案,旨在使用制裁、出口管制以及國際協調和壓力等方式追究中國大陸在偵察氣球事件上的責任。報導稱,《維護領空主權法案》(Upholding Sovereignty of Airspace Act)以405票對6票通過。這項法案最初在2月下旬由來自紐約州的民主黨眾議員、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成員格雷戈里·米克斯(Gregory W. Meeks)提出,當時美國軍方在南卡羅來納州海岸擊落了一個據稱來自中國大陸的偵察氣球。這項旨在讓中國大陸「為其高空偵察氣球侵犯美國領空和主權的行為負責」的法案提出數項舉措,包括要求美國國務卿與國家情報總監以及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協商,「制定外交戰略,向盟友與夥伴通報中國偵察計劃的範圍,並建立全球共識,以應對中國的全球偵察氣球計劃。」報導稱,法案特別指出,美國應利用其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和地區組織中的發言權、投票權和影響力,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外交壓力,並在包括七國集團和20國集團峰會在內的主要多邊論壇上提出中國全球偵察氣球計劃帶來的挑戰。此外,法案還呼籲美國商務部長根據《出口管理條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評估受美國管轄的與航空太空計畫相關的物品和技術的出口、再出口和國內轉讓,包括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用於情報和偵察的飛艇和氣球以及相關材料和組件,並在法案簽署成為法律後的180天內向相關的國會委員會提交報告。法案還將允許總統對其認定的「直接管理和監督中國全球偵察氣球計畫的任何中國個人」實施凍結財產和吊銷簽證等制裁。該法案如果簽署成為法律,總統最快可以在180天後採取制裁措施。2月2日,美國國防部稱監測到中國偵察氣球飛越美國西部上空,美國空軍於2天後將其擊落。北京堅稱被該氣球是一個民用科研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導致其誤入美國領空,同時指責美國過去一年來在中國上空「非法」放飛過10多個高空氣球。白宮否認了北京的指責。自間諜氣球事件以來,美中緊張關係持續升級。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為此延後訪陸行程。
外媒報吳釗燮、顧立雄下周訪華府 傳AIT主席換人
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下周將訪華府,與白宮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費納(Jon Finer)、美國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在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舉行閉門對話。《金融時報》引述5位知名人士說法報導,此次高層國安對話(又稱特殊管道會談)由顧立雄與吳釗燮率團,周末就會抵達華府,並在下周與美國官員在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郡(Arlington)的AIT總部會談。報導指出,該特殊管道過去傾向在遠離華府聯邦機構以外的地方舉行,避免招致北京反彈;但隨著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日趨咄咄逼人,的強硬態度,美台建立這類外交管道愈發發重要。此外,據自由亞洲電台(RFA)17日獨家報導,即將去職的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暨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將接任AIT主席;現任主席莫健則將全職常駐華盛頓,白宮方面已於15日證實羅森柏格將從國安會離開的消息,但強調與中國偵查氣球事件無關。官員指出,羅森柏格遺缺將由國務院資深官員柏蘭(Sarah Beran)接替,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則會擔任她的副手。羅森柏格在白宮國安會的2年期間,與總統拜登施政方針緊密合作,在研擬美國對中戰略極具關鍵性。《金融時報》稱,羅森伯格將接任AIT主席的消息已在關注美中台三方關係的華府學者圈傳開,多名美台消息人士也確認知悉,國務院則尚未證實。羅森柏格出席「國家亞洲研究局」(NBR)研討會時曾指出,美中競爭關係在印太地區日日益顯著;隨著北京公開追求與美方國全與利益相悖的秩序,美方將採取全球性措施因應挑戰,推進維護國際秩序的願景。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也在去年訪美時,在AIT總部與羅森柏格會談約45分鐘,就安全、國防等議題交換意見。
日本民眾目擊「氣球」飄在上空 防衛省:推斷是中國施放
日本防衛省於14日表示,日本九州與東北地區曾被民眾目擊到的3個氣球狀的飛行物,高度推斷是中國的偵查氣球,目前已經透過外交管道與中國交涉中。根據《共同社》報導指出,過去日本民眾曾在2019年11月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2020年6月宮城縣仙台市、2021年9月青森縣八戶市等地的空中發現氣球狀的飛行物。經過防衛省多次分析後,高度判定是中國施放的偵查氣球。報導中也指出,原本在判斷時就有高度懷疑,但直到美國於4日擊落中國的氣球後,日本透過美國提供的資訊進行綜合判斷,推斷是中國施放的偵查氣球。除此之外,報導中也提到,日本海上自衛隊反潛機也曾在2022年1月於九州西方公海上空發現不明的氣球。但是否為中國施放的偵查氣球,報導中尚未提及。目前有消息指出,防衛省已經透過外交管道與中國政府確認真相,並強烈要求日後不要再發生類似的事情。而在13日於美國華盛頓舉辦的日美韓副外長級會談中,針對間諜氣球議題,日本表示支持美國立場,更表示「無法接受侵犯他國主權」,而南韓方面也是表示,中國用民用氣球誤入美國,這樣的理由難以接受。而面對日本防衛省的指控,中國外交部副發言人汪文斌1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希望日方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不要跟著美方小題大做。」
「間諜氣球」事件延燒!美列6中企為黑名單 陸方氣炸:將採必要措施
中美氣球事件延燒,美國商務部日前將6家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理由是他們可能參與了關於氣球的「間諜行動」。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和機構的合法權益。美國在擊落飛入其領空的中國偵查氣球後,美國商務部11日宣布,包括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中國企業因與共軍航空航太計畫有關,列入黑名單;並指共軍正在使用高空氣球進行「情報和偵察活動」,違背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財聯社報導,汪文斌指出,我們一向堅決反對美國對中國機構企業和個人實施非法單邊制裁及長臂管轄。中國民用無人飛艇誤入美國領空,完全是一起由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偶發事件。汪文斌表示,中方已多次向美方說明情況,然而美方濫用武力、過度反應、升級事態,違反國際法精神和國際慣例。現在又炒作渲染,變本加厲,以此為藉口,非法制裁中方企業和機構。汪文斌強調,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和機構的合法權益。
中國偵查氣球入侵美領空 傳習近平對「這顆」不知情
中國偵查氣球入侵美國領空引發軒然大波。據多家外媒報導,儘管北京用氣球偵監他國行之有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對最近的「這顆」不知情,否則不會在美中都有意修補關係時,任其擾亂美國國務欽布林肯的訪中行。美國國務院官員證實,1月28日首次在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島北方侵入美國領空的氣球「能夠執行訊號情報(signals intelligence)蒐集作業」,屬於飛越「5大洲逾40國」的中國氣球艦隊。根據美軍派遣U-2偵察機擊落氣球前拍攝高解析度影像,這顆氣球能執行訊號情報蒐集作業,也就是透過電子方式採集情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行政部門9日已就上述資訊向國會議員閉門簡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據官員說法,這顆氣球是在習近平和解放軍高層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施放,北京內部亦正釐清來龍去脈。報導還稱,中國幾乎未從這起行動獲取新情報,除了因中方在氣球曝光後就停止傳輸訊息,還因美國採取防護資料外流措施。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表示,他不認為習近平會對氣球事件不知情,因為習的個性是「要握有100%掌控權」。他推測,華府有意透過暗示習對氣球事件不了解,以尋求「繼續對話」。吳木鑾說:「他們可能想給(中國)留面子。」《華盛頓郵報》引述不具名官員報導,華府相信中國偵查氣球是一個「有目的的全球性計畫」,但「沒有人認為」氣球在布林肯訪中前飛進美國領空是中方的蓄意挑釁。這名官員說,中國在這起事件可謂全無籌碼,「因此當中方呼籲各界冷靜的時候,你可以肯定他們幾乎別無選擇。」美國總統拜登9日接受世界電視台(Telemundo)訪問時也說,這起事件並非「重大漏洞」,不至讓美中緊張局勢失控。
日本對中國偵查氣球展開調查 官房副長官:正與美國共享訊息
由於2020年6月與2021年9月日本東北地區曾目擊酷似飛至美國本土中國偵察氣球的飛行物,因此日本政府全面啟動了相關性調查。日本政府的應對方針是,若判斷氣球飛來相當於侵犯領空,就基於《自衛隊法》由自衛隊飛機緊急升空應對。然而,要予以擊落,武器使用規定是一道門檻。共同社報導,日本官房副長官磯崎仁彥6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包括氣球飛行等在內,關於日本周邊的局勢,正在與美國共享訊息」。另一方面,日本防衛相濱田靖一在眾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沒有確認並公佈氣球侵犯領空的事例」。據政府相關人士透露,2020年在宮城縣和福島縣、2021年在青森縣上空分別目擊到的白色球體可能來自中國,當時因沒有迫切危險性,自衛隊機未緊急升空。日本僅允許在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的情況下,對侵犯領空的航空器使用武器。據防衛省介紹,唯一的例子是1987年12月前蘇聯飛機經過沖繩本島上空之際,實施了警告射擊。首相官邸相關人士指出「使用武器有可能讓事態惡化」,態度相當慎重。
回應美擊落偵查氣球 陸發言人新回應這樣說
美軍擊落中國的偵察氣球後,中國外交部5日發表聲明稱,「保留對美方擊落飛艇作出進一步必要反應的權利」。在今天(2月6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中方將會對美方舉動作出什麼樣的反應?發言人毛寧並未直接回應,只說「雙方都應當,特別是美方,應當以冷靜、專業、非武力的方式妥善處理。」毛寧表示,中方已經多次介紹了情況,並強調這次事件完全是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美國國防部也發表聲明,這個氣球,或者說飛艇,不會對地面人員構成軍事和人身威脅。但美方不顧中方的反覆說明,執意動用武力明顯反應過度,中方堅決反對。毛寧強調,對於這種偶發意外事件,雙方都應當,特別是美方,應當以冷靜、專業、非武力的方式妥善處理。
加拿大也爆間諜氣球事件 台灣2年前曾拍到
中國偵察氣球不僅出現在美國領土上空,也被加拿大偵測到。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日報導,加拿大外交部證實,加拿大已召見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討論中國偵查氣球相關事件的發展。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說,台灣也曾在2年前拍攝到類似的氣球,雖然確切用途不知道,但因氣象氣球很小,沒有任何氣象單位會說它是氣象氣球。加拿大外交部發言人麥克勞德(Charlotte MacLeod)表示,「加拿大外交部官員2日召見了中國駐加拿大大使。我們將繼續通過多種管道向中國官方積極表達我們的立場。」加拿大外交部長喬利(Melanie Joly)3日在推特發文稱,她已經就加拿大領空的安全問題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交談。加拿大國防部此前發表聲明稱,1個高空監視氣球被探測到,北美防空司令部正在積極跟蹤它。加拿大民眾是安全的,加拿大已採取措施確保領空安全,包括監測可能發生的第二次事件。北美防空司令部、加拿大武裝部隊、國防部和其他合作夥伴一直在評估形勢並密切協作。鄭明典昨天指出,新聞中的「高空探測氣球」存在已久,我國曾在2021年9月於氣象局上空及2022年3月在中部也曾被民眾拍攝到氣球。鄭明典說明,一般的氣象氣球很小,且難以飛到那麼高的地方,畢竟有氣壓、紫外線等要克服,氣象局曾與美國合作過12公尺直徑大氣球,在赤道飄了1周左右已是高難度。至於該氣球用途,仍難確定其確切用途,但沒有任何氣象單位會說它是氣象氣球。
陸氣球入美國領空爭議 邱臣遠:台灣要審慎應對大國角力
立委邱臣遠今(4)日指出,美國務卿布林肯原訂於本月5日訪中國大陸,此行原有望成為2018年以來美國訪中最高層級外交官,本可為緊張的中美關係降溫,如今因為間諜氣球事件,投下新的變數。他呼籲,面對美中之間的壓力測試,台灣絕對要審慎以對,避免受到大國角力的波及。邱臣遠說,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說法,中國大陸高空偵查氣球疑似是在蒐集敏感情資,陸方的行為也引發美國不分黨派的批評。中國大陸外交部隨後回應,指出氣球用途是氣象等科研民用性質,因不可抗力因素誤入了美國的領空。不過,這樣的說法美國並不買單,且認為是對美國主權和國際法的侵害。邱臣遠說,美中爭霸,從經貿、科技到軍事全面較勁,已持續多年,如今在雙方重啟實體外交訪問之際,卻發生這樣突發事件,將對美中關係、印太區域安全產生不可評估的影響。他認為,中共針對偵查氣球侵入美國領空事件的回應避重就輕,尤其在美中關係緊張之際,應避免任何情勢誤判,或可能導致擦槍走火的風險。「我認為中共應以世界和平、區域穩定和人民安全為責任,且每一個國家應該尊重各國的領空權、主權,不應該有所侵犯。」邱臣遠說,此次事件給予我國國安單位一個很好的案例,思考中國大陸的戰略目標與滲透手段的難測性,面對對岸頻繁派出軍機擾台與各種滲透及挑釁行為,國安單位必須提前部署應對,以維持台海和平穩定。邱臣遠說,美中互信基礎薄弱,面對美中之間的壓力測試,台灣絕對要審慎以對,避免受到大國角力的波及;他建議,「兩岸和平、台灣自主」,是最高指導原則,同時台灣亦需積極爭取國際支持,對於國際友人來訪,台灣沒有理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