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
」 中醫 禁忌 節氣 養生 開運嗑鍋養生2/你該進補嗎?專家推薦3時機 2神湯老少通包、四季皆宜
颱風過後氣溫逐漸轉冷,人體開始進入冬季的「閉藏」階段,正是適合進補的最佳時機。專家建議掌握3時機進補,分別是氣溫攝氏23~26度時、持續下雨時、疲倦睡不好時,另外,藥燉排骨、四神湯是專家認為四季都可吃、同時適合所有人的補湯,建議適時滋養身體。「很多人愛亂進補!」鄒瑋倫中醫師告訴CTWANT記者,她曾有病人在中秋節後吃薑母鴨進補,當時氣溫直逼攝氏38度,所以吃完身體非常躁熱。「攝氏38度時,人體的血液非常暢旺,根本不需要進補,當溫度降到攝氏23~26度時,就是適合溫補的時機。」鄒瑋倫說,古人多以節氣、季節作為進補時機,但如今氣候暖化,四季變得愈來愈不分明。「過去遵循的『秋收冬藏』已難貼合現況,所以看時機很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個人體質與狀況。」鄒瑋倫舉例,她有一位病人在夏天高溫38度時大啖麻油雞,身體卻沒有過分燥熱,原因是她長時間待在極度寒冷的冷氣房工作,所以她可以在夏天進補也沒問題。此外,天氣寒冷時也不能天天進補,建議每周一次或一個月2~3次即可。除了氣溫變冷,長時間下雨也適合進補。《黃帝內經》中記載,「因於濕,首如裹」,就說明濕氣過重時,身體會出現沉重不適感。「此時你會覺得四肢沉重、頭痛倦怠,這時也適合進補。」鄒瑋倫補充,許多上班族頻繁加班,極度疲累下精神渙散,卻又睡不好,這時也可以喝一下補湯恢復體力。台灣人熱愛吃鍋進補,但專家提醒要注意氣溫、體質,以免補過頭反而更燥熱。(圖/報系資料照)在四大名補中,鄒瑋倫最推薦藥燉排骨,除了它適合四季溫補之外,從0歲到99歲都可食用,而且多數人也不會再加其他火鍋料入湯。李思儀中醫師則推薦四神湯。「四神湯中包含山藥、蓮子、茯苓、芡實,其中山藥、蓮子健脾益胃;茯苓健脾胃、利濕氣;芡實補腎氣。此外,山藥、茯苓可養肺氣;芡實可緩解夜尿、頻尿;蓮子有助減緩腸胃敏感、拉肚子等症狀。」李思儀說,四神湯屬於平性藥材,適合所有人食用,而且四季皆宜,就連感冒都能吃,不過,唯一要注意的是,部分四神湯會添加薏仁,屬性偏寒涼、且具活血功效,所以女性生理期時不適合吃。鄒瑋倫認為一個好的藥膳補湯,不用挑最珍貴的藥材,只要挑選喜歡得宜就好。「例如喜歡子排、肋排,就挑選品質好的子排,同時搭配認真處理過的中藥材。」鄒瑋倫以生地為例,要蒸一次、曬一次,總共9蒸9曬後才是品質好的熟地,而不是價格高就代表一定好,建議找信譽較好的商家,可以多方聽取建,或找較知名的品牌或診所購買藥材較有保障。
立冬進補開始!檀島也推超人氣菜椒酸菜魚,還有麻辣水煮牛、大澳豬骨煲、腐竹羊腩煲和各式香港式美味煲湯,太好喝!
昨天是立冬,對香港人來說,立冬就是要進補煲湯!檀島香港餐廳也趁著天冷,推出全新四大湯菜系列,以及港式煲湯系列全面升級足料煲湯,煲湯中燉煮的靈魂食材雞,式嚴選鮮嫩不打抗生素的「益活雞」再搭配慢熬雞精萃取技術,萃取出1.2倍濃縮的「煲雞精」,讓讓每一口湯都融入食材的精華,喝了暖呼呼,滋補又養生!冬天就是要來一鍋!4款暖心湯菜亮相昨天11/7正式進入立冬,代表冬天要開始了,許多民眾紛紛選擇鍋品,喝暖補身!「檀島香港餐廳」趁勢推出4款全新湯菜,其中最讓小編驚艷的就是時下最夯的酸菜魚居然在檀島也吃得到!而且是比較輕巧的個人小鍋,讓你單人也能完成酸菜魚的夢想!加上檀島的這道「藤椒酸菜魚」,與外面一般使用養殖魚不同,特別使用無污染海域大成根島野生青衣魚,其為深海魚無土味且是高單價魚種,搭配黑木耳和寬粉絲,增添豐富口感,並加入腐竹和客家酸菜,帶來清新的酸味,再淋上花椒油和藤椒醬,保證讓你一試成主顧!另外包括愛吃辣的饕客必選「麻辣水煮牛」,使用紅袍花椒、郫縣豆瓣醬、牛大骨、香料等熬煮製成的麻辣湯,加入鮮嫩的牛肉片,搭配銀芽與香港人也愛吃的臭豆腐,讓人欲罷不能。左為「麻辣水煮牛」、右為「藤椒酸菜魚」。(圖/黃筱婷攝)而不吃辣的可以試試最新的「大澳豬骨煲」與「腐竹羊腩煲」,「大澳豬骨煲」是香港澳門最具特色的港澳小吃,選用鮮嫩的豬肋排,搭配甜玉米、白蘿蔔和竹筍熬製,湯頭十分清甜美味也是必吃;而從來不吃羊肉的小編試了這道港式「腐竹羊腩煲」,選用帶皮羊肉,燙過熱水去除雜質後經過黑麻油慢慢炒製,搭配新鮮的竹筍、白蘿蔔和腐竹,黑麻油與老薑的香氣,配上南乳醬的獨特風味,完全沒有羊騷味,真心美味!右為「腐竹羊腩煲」,左為「大澳豬骨煲」。(圖/黃筱婷攝)3款經典港式養生足料煲湯香港人連續7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這讓日本專家分析香港平均壽命長的關鍵,就是因為香港人愛用中藥材入菜、進補「藥食同源」且愛喝煲湯有關。這次「檀島香港餐廳」將港式煲湯系列全面升級足料煲湯,每一款湯品味道醇厚濃郁,嚴選新鮮食材,搭配大成的慢熬雞精萃取技術,萃取出1.2倍濃縮的「煲雞精」,其中「胡椒豬肚益活雞湯」就是非常經典的粵式煲湯,白胡椒香氣卻又不會辛辣,香港人堅信這能夠祛濕、解油膩,夏天喝健脾暖胃,冬天喝驅風散寒;而「鮑魚鹿茸菇益活雞湯」融入滿滿的海鮮精華,鹿茸菇味道鮮美濃郁,搭配Q彈鮑魚與雞腿肉、大白菜、紅棗、薑等配料,增加元氣;帶有特製藥膳風味的「黑蒜何首烏腩排湯」,運用中藥食材何首烏搭配小排骨一起燉煮,滋補又好喝,讓身體自然而然的吸收營養成分。三款人氣湯品:「胡椒豬肚益活雞湯」、「鮑魚鹿茸菇益活雞湯」、「黑蒜何首烏腩排湯」。(圖/品牌提供)為了慶祝檀島官方Line好友即將衝破4萬大關,只要加入檀島會員Line@,就有機會抽中全新烘焙甜品:檀島經典波蘿包-芋泥菠蘿,以及煲湯與蛋撻買一送一的好康,超多回饋好康,懂得品嚐美食的你千萬別錯過!(圖/品牌提供、黃筱婷攝)
寒露將至「適合補財庫」 命理師點名5星座:財富大發
10月8日是24節氣中的寒露,是補財庫的好時機,命理師建議可以多到廟裡走走,也可以吃其他食物養生,並點名5個星座很幸運,有財神加持,財運大爆發。寒露代表深秋的到來,氣候由涼爽逐漸轉為寒冷,地表的露水寒意更濃,因此稱為「寒露」。國際天星風水命理專家邱彥龍指出,季節轉換正是檢視自我的最佳時機,適合搬家、轉換居住、營業地點、裝修等變動,同時可以到廟裡走走為自己呈疏補庫。另外,寒露也是適合養生,可多吃銀耳、蓮子、山藥、蓮藕、菊花、螃蟹,可以潤肺、健脾胃、補益肝腎。邱彥龍建議,寒露期間木星開始逆行,要一直持續到明年2月4日,但還好有吉星加持,可多穿白色、綠色、藍綠色、灰色的服飾,擺設「Z字型、長方形、四方形」的幸運物,或配戴老鷹、閃電等圖騰,飾品方面可戴祖母綠、翡翠、珍珠、鑽石等,能增加財運、貴人運跟考試運。邱彥龍點出寒露期間這16天,對於突然降臨的名望和榮耀別高興太早,恐怕會伴隨金錢損失,並帶來恥辱,甚至會替自己帶來疾病、煩惱和痛苦,感覺被惡作劇,並且是帶有言語與肢體暴力傾向的惡作劇。邱彥龍提醒,要注意手腳受傷、精神問題、還有小心被狗、貓及大型動物攻擊、咬傷;政治人物、誇張好辯、不可靠的人以及用祕術騙人者恐怕會在檯面上被肆無忌憚的抨擊,並產生言語交鋒。不過,水瓶座、雙子座、天秤座相對幸運,可以得到有權勢的朋友幫助,甚至升官;另外,天蠍座、天秤座、摩羯座、雙魚座、金牛座等5星座,獲得幸運之神眷顧,財富會有所增長。◎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2024年「白露」食衣住行育樂開運養生與禁忌
2024年9月7日11點12分節氣進入「白露」,「白露」諺語:「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草上露水凝,天氣一定晴;草上露水大,當日准不下;夜晚露水狂,來日毒太陽。」「白露」節氣因天氣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下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氣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附著在金屬、枝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小水滴,尤其是經晨光照射,更加潔白無瑕,因而得「白露」美名,實際是天氣已轉涼。白露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到了白露,人們容易出現口唇咽喉乾燥及皮膚乾燥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中醫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肺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而立秋後天氣逐漸變得乾燥,很容易傷肺,特別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傷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許多肺部疾病。秋天是養肺潤肺的最佳時機,只有養好肺,到了冬天才能腎氣充足少生病。2024年「白露」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兔、蛇、雞、狗,身體健康狀況不好,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慎防脾胃、腸道、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極易引起腸胃急性病症。需防暗疾,小有病痛安全起見找醫生檢查診治爲宜,切勿拖延,需要提高警惕。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白露」開運養生與禁忌:一、 食的養生與禁忌1.白露時節的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2.滋陰潤肺有梨、銀耳、蓮子、蓮藕、蜂蜜、百合、枸杞、蘿蔔、豆製品等。3.多吃橙黃色蔬菜,例如南瓜、玉米等。4.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很重要,例如菠菜、芥藍、菠菜等;上班族中的電腦族們如果多吃一些深色蔬菜,對保護視力有很好的作用。5.水果有香蕉、桔子、蘋果等是不錯的選擇。6.糧穀類食物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成份,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能量,一半以上來自糧穀類食物。此外,它還提供了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雜糧粥、紅棗粥、紫薯粥、蓮子銀耳粥、瘦肉粥等,都是不錯的營養粥。7.少吃魚蝦海鮮、生冷食物、醃製菜品和過於甘肥油膩的食物。如果這時候貪食寒涼,更容易把脾胃的機能變得不正常,損傷脾胃陽氣,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禁忌。8.少吃辣椒等,以免影響肺、大便和皮膚。9.進食不宜過飽,以免增加我們腸胃的負擔,導致胃腸疾病。二、 衣的養生與禁忌古人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說明白露節氣一到,穿衣服就不宜赤膊露體,不能袒胸露背。另外,白露之後天氣冷暖多變,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早晚要及時添加衣物。三、 住的養生與禁忌白露是一個天氣轉涼的節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氣溫差較大,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睡臥不可貪涼。夜裡睡覺也要注意適當開啟窗戶,不可開太大,以免著涼;睡覺的時候,要用被子蓋住肚子和膝蓋,以免受涼。四、 行的養生與禁忌1.早起早睡,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2.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幫助。這類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3.古云:「春困秋乏。」,在這個時節,人們依然會感覺的疲乏,所以應該睡好子午覺(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注意多喝水,保護好皮膚。五、 育的養生與禁忌1.白露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鍊,雖然秋天比較適合戶外運動,但白露季節選擇運動項目應因人而異,量力而為,並持之以恆。白露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快走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2. 華佗云:「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意思要注意運動量不要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六、 樂的養生與禁忌秋高氣爽,最好到戶外走走散散心,也順便鍛煉身體,保持愉快的心情,多與朋友進行交流、聊天,以免心情抑鬱。
56歲乳癌患者「從虛弱到氣色好轉」 中醫藥介入助緩化療不適
56歲的劉女士,2年前被診斷出乳癌,歷經了手術及化療,但因不堪化療副作用而暫停治療,後改口服藥。隨後因腹脹痛、胃口差,再檢查發現腫瘤轉移至肝臟,今年開始肝動脈化學藥物灌注治療。住院化療後出現血球數不足,因感染發燒而延長住院。劉女士覺得身體虛弱、胃口差,尋求中醫協助,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癌症特別門診楊茲甯醫師診治,2週後氣色明顯好轉,不適狀況改善許多。劉女士首次看診時,整個人相當虛弱無力,需家人攙扶才能走進診間,語音低微連說話都感到吃力,當時主訴因噁心、嘔吐吃不下,十分疲累但睡不著,排便也不順時而腹瀉時而便秘。楊茲甯醫師診脈發現,劉女士的脈象弦細緊繃,研判其氣機堵滯嚴重,以中醫的觀點來看,若肝氣鬱結不通會攻剋脾土,是造成諸多不適症狀的主因。加上望診發現,舌頭顏色淡紫偏白,無血色且遍佈瘀斑,手掌顏色偏黃,顯現還有氣血虛弱及血瘀的問題。楊醫師施治以疏肝補脾、養氣調血以及降逆止嘔的方藥,第二次回診時,劉女士的氣色明顯好轉,漸不需他人陪同,可獨自來看診。劉女士表示,配合中藥治療後,她的精氣神均提升不少,噁心嘔吐腹脹情況改善,慢慢開始吃得下。但因手腳末梢麻木及小腿腫脹痠痛影響睡眠,故加入針灸治療。選擇肝經、膽經、脾經、胃經的穴位,疏導全身堵滯的氣血循環,再加上手足末梢的「八風穴」、「八邪穴」來減輕手足末梢麻木的情形。楊茲甯醫師表示,許多乳癌患者在西醫抗癌治療過程中,大多會出現噁心、嘔吐、嘴破、皮膚癢、手腳末梢麻木、白血球和血小板下降、疲倦、睡不著等不適症狀,均可利用中醫藥和針灸治療而得到緩解。手術傷口緊繃、刺痛,可使用疏經通絡的藥物;化療後出現的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可使用健脾理氣和胃的藥材,血球數不足導致疲憊虛弱,不堪負荷日常活動則須補氣養血;放療後皮膚紅腫發癢,可施用清熱涼血止癢的藥物;賀爾蒙藥物如泰莫西芬、復汝納治療出現的類更年期症狀、關節痠痛等問題,可用疏肝滋陰補腎的藥物處理。此外,搭配針灸,可疏通經絡,增強免疫機能,扶助正氣。抗癌過程漫長又艱辛,中醫藥適時的介入可助使癌友們抗癌之路走得更加順利。
非端午也好用!「中藥香包」改善過敏、頭痛 藥材功效一次看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對於自然和傳統文化的尋求日益增加。中藥香包作為一種融合了古老智慧和現代需求的產品,正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與喜愛。這些香包不僅為家居帶來天然香氣,更蘊含中藥草本的療癒效能,為現代都市人帶來身心靈平衡與寧靜。中藥香包舒緩壓力和焦慮 平衡身心、促進健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偉杰表示,中藥香包是一些由精選中藥材製成的香囊,具有多重功效。它們通過天然的中藥成分,散發出清新宜人的香氣,有效舒緩壓力和焦慮,有助於平衡身心,促進健康。改善過敏、舒緩頭痛 調節免疫功能陳偉杰提到,常見中藥藥材及其功效如下:1. 白芷:白芷具有祛風散寒、舒肝理氣、解表散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同時還能改善皮膚瘙癢和過敏反應。2. 陳皮:陳皮有疏肝解鬱、健脾化濕、理氣化痰的功效。常用於調理胃腸功能,減輕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同時還能改善情緒不穩定和焦慮症狀。3. 桂皮:桂皮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的作用。常用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對於經期不調、寒性痛經有輔助療效。4. 薰衣草:薰衣草具有鎮靜安神、消除焦慮、促進睡眠的功效。常用於緩解壓力、改善失眠問題,同時還能舒緩頭痛和肌肉緊張。5. 菊花:菊花有清熱解毒、明目養肝、降血壓的作用。常用於調節免疫功能、改善眼睛疲勞和頭痛,同時對於高血壓有一定的調節效果。中藥香包屬香氣產品 結合傳統智慧與生活陳偉杰說,中藥香包不僅是一種香氣產品,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們將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當代人們帶來了一份獨特的生活享受。讓我們一同擁抱這份來自中國傳統醫學智慧的禮物,讓中藥香包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帶來健康、平衡和美好。
「大暑」將至!10大禁忌小心別犯 4生肖注意健康
《黃帝內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界的陽氣運行狀態分別有著「生、長、收、藏」的特點,所以春天要懂得養「生」氣,夏天要懂得養「長」氣,秋天要懂得養「收」氣,冬天要懂得養「藏」氣。 2024年7月22日15點45分節氣來到「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旺盛的節氣,在養生保健中有「冬病夏治」、「寒病夏治」,意思是一些在冬季比較容易發作的病應該在夏季治療,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痺症等陽虛症,暑期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所謂「小暑大暑,曬死老鼠。」高溫來襲,人體排汗多、消耗大,易動肝火,感到心煩意亂、睏倦乏力、食慾不振、急躁焦慮等,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注意「大暑」的一些禁忌和養生了。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 2024年「大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牛、馬、羊、豬,容易過度勞累而引起神經緊張,失眠多夢的毛病,但只要多些時間放鬆休息,終究問題不大。腸胃方面容易出問題,對於生冷油炸類食物少吃爲宜,生活作息要有規律。 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大暑」開運養生及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飲食宜「以清為補」:「大暑」養生飲食宜「以清為補」,宜補氣清暑,宜健脾養胃,宜藥粥進補。清補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補氣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選用西洋參、太子參、黃芪;健脾養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藥粥有綠豆粥、扁豆粥、蓮子粥、薏米粥等。2.宜吃三種苦味食物:苦瓜,可清熱解暑,苦菜,可防治貧血,苦蕎麥,可清腸排毒等。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遠離濕熱邪氣,還可預防中暑。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3.宜吃三種瓜類:西瓜,可生津止渴,甜瓜,可清熱利尿,哈密瓜,可緩解焦慮。夏天,酷熱的天氣使人體過度出汗,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吃瓜要適量,不可過量,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4.宜喝三種湯:雞湯,可提高免疫力,冬瓜荷葉湯,可降血壓,綠豆湯,可消暑、除煩惱。夏天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另外,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聖品。5.宜吃薑:俗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6.忌油膩食物: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7.忌喝冷飲:很多人喜歡以喝冷飲、吃冰品等方式消暑降溫,這太寒涼,非但不能降火,對身體反而會造成傷害,消暑切勿吃太寒涼,當心物極必反。8.忌大量飲水:應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會發生熱痙攣。9.忌空腹飲茶:忌空腹飲茶,尤其是腸胃狀況不是很好的人。二、衣的開運大法:忌曝曬:大暑室外溫度高,若長時間曝曬,會造成人體脫水、中暑等症狀,中暑之後,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要穿吸汗排熱功能及輕便舒適的服裝,大太陽底下行走要戴帽子遮陽。三、住的開運大法:1.忌長時間吹空調:夏天使用空調給人們帶來舒爽,同時也帶來"疾病",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工作學習的人,因空氣不流通,環境得不到改善,會出現頭昏、鼻塞、打噴嚏、耳鳴、記憶力減退、乏力等症狀,以及一些皮膚過敏的症狀,例如皮膚發緊發乾、易過敏、皮膚變差等,這類現象在現代醫學上稱之為"空調綜合症"或"空調病"。2.忌冷水洗浴: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毛細孔均處於開泄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身體在燥熱的情況下,突然下到冷水裡,身體受到冷的刺激,會造成不適,一冷一熱更容易得風濕。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洗浴後避風,嬰兒及小孩更需注意。四、行的開運大法:忌熬夜:「大暑」炎熱,容易耗氣,最好能早點休息,不要熬夜。要調整起居,讓睡眠充足,中午應午睡半至一小時,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抵抗力會變差。五、育的開運大法:忌大量勞動:大暑天氣悶熱、潮濕,人體感覺不舒服,容易中暑。因此,要避免過度勞動,同時減少運動量,少出門活動。六、樂的開運大法:切勿急躁:「大暑」高溫酷熱,易動肝火,容易心煩意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
久咳不癒好難受! 中醫師曝:中藥精油按摩穴道有效緩解
酸的藥物如烏貝散,或清熱化痰濕的中藥以外,常加入健脾與滋養胃陰的中藥以修復胃黏膜,並針對產生胃酸的原因加以治療。例如:過飽或食入難消之品加以消食,情志鬱悶或易怒加以疏肝理氣,暴受風寒加以袪風散寒,過食生冷加以溫補脾胃。如何有效避免胃食道逆流的發作,首先就是要減少壓力,放鬆心情:壓力及心情的好壞也是誘發胃食道逆流的重要關鍵,有空要出門去郊外走一走,放鬆心情,不只心靈放鬆,也能讓腸胃道真正的休息。賴睿昕院長睡前拿薄荷油按摩1)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正中線上,腕橫紋中央直上2寸(三指幅寬),兩條肌腱中間。按壓內關穴有助消脹氣、紓緩心悸、失眠。2)合谷穴:將食指與拇指合攏,虎口處肌肉最高處。噁心想吐,尤其伴隨頭痛時,按壓合谷穴可緩解,也有助腸胃收縮消化。3)足三里:小腿的正面,脛骨外側一橫指寬。膝眼下方3寸(四指幅寬)。將食指放在膝眼上,其餘三指自然貼近小腿,無名指下緣所到之處即是。足三里是顧胃的重要穴位,可消脹氣、助消化,強化腸胃功能,防止胃痛。除了以上三大顧腸胃的穴位之外,也可加強腹部按摩。以中脘穴(位於肚臍與胸骨尾端連線的中間點)為中心點,在穴位四周熱敷,然後再以畫圓方式按摩,也有助促進消化,解除便秘,強化腸胃功能,能減少胃食道逆流引起的咳嗽。另外,賴睿昕中醫師說明劇烈咳嗽時會提高呼吸肌的負擔,造成肌肉緊張,緊接著胸部、背部就可能跟著僵硬,使血液流動惡化,而透過適度刺激中府穴,可望幫助放鬆僵硬緊張的肌肉,同時改善附近的血液流動,使咳嗽、呼吸困難的問題得以緩解。賴睿昕中醫師提醒,下列的生活型態和居家治療方法,將有助舒緩咳嗽的狀況:充分的休息。休息有助於提升免疫力,讓身體能更有效抵抗病毒侵擾。喝大量的水或是乾淨的清流質液體,讓身體飽含水分。減少抽菸或戒菸。避免去潮濕、濕氣重的地方。咳嗽時喝什麼可以舒緩?賴睿昕院長強調,「其實喝微溫的水最好。吃完其他食物,最好也喝一點温水清一清,可以避免殘餘物刺激喉嚨引發咳嗽。」如果喉嚨一直乾癢不舒服,可以喝一些簡單的茶飲,舒緩咳嗽。《薄荷麥冬茶》薄荷 1錢麥門冬 2錢600cc 以保溫杯滾水沖泡,燜一下放涼後飲用。薄荷精油 辛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可治咽喉腫痛,疏肝解鬱。麥門冬 養陰、清熱、潤燥,能滋養潤肺,減少乾咳。除此之外,蜂蜜水也有鎮咳功效,可以泡淡淡的喝,但必須為純正不含糖的蜂蜜。
腸胃不好吃太多粽子恐引「胃食道逆流」 中醫師建議4方法改善
一年一度端午節即將到來,相信不少人家中的冰箱已經存放不少肉粽。但中醫師王大元提醒,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吃粽子要特別注意,小心引起消化不良和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所引起的症狀,除了火燒心、胃脹痛和噁心想吐,胃酸還可能刺激胃以外的部位而有其他症狀,像是打嗝、口酸口臭、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異物感、咳嗽、呼吸喘促,甚至是上背痛。中醫師王大元日前在FB發文表示,以中醫來說,會以吐酸、胃痞、嘈雜、噯氣來形容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常見的證型有肝氣鬱滯、肝脾不和、肝胃鬱熱、胃陰虧損、胃火亢盛等,因而導致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胃酸逆流,中醫可分寒、熱、虛、實的不同,所以並不是火燒心就一定是熱性體質所造成。王大元醫師也提到,通常治療常以疏肝理氣、消食導滯和健脾和胃為主,常用的內服藥有香砂六君子、保和丸、半夏瀉心湯、旋覆代赭湯等,主要還是會依照寒熱虛實予以調整。針灸可從脾胃、大腸和心經的穴位著手,像是合谷、內關、足三里、豐隆和中脘等,除了針灸以外,按摩穴位同樣有緩解效果(按壓3-5分鐘,有酸楚感尤佳)。而如果民眾本身就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王大元也分享幾個方式來改善症狀:1.減少甜食攝取包含麵包、水果、蕃薯、辛辣調味料、咖啡和茶飲等2.盡量先站著,睡覺時墊高枕頭(約15-30度)和左側睡姿3.採取橫膈膜式呼吸法,將一手放在胸前,另一手放在腹部,鼻子深而長地吸氣(約5秒),再用嘴巴慢慢吐氣到底(也是5秒),如果有達到正確的腹式呼吸,放在腹部的一手會向上抬,代表氣有吸足吸飽,橫膈膜有往下伸展,建議每天可做3次,一次5分鐘4.喝溫水和吃口香糖少量溫水能夠稀釋胃酸,但飲水不可過量,因為過多的水分容易導致胃內壓力過大,進而使酸水逆流加重,飯後嚼口香糖也能促進口水分泌而稀釋胃酸濃度。
把握春末養生好時節 中醫授「食療與自製茶湯」調身體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會對人體產生各種影響,從立春開始,春季歷經六個節氣,天氣由寒轉暖,萬物萌發,正是適合養生、調理身體的好時節。春季養生食療 遵循三重點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吳炫璋主任指出,所有生物都會去適應四時氣候的變化,這是正常的規律,而人們若能順應自然變化,適時養生,就能避免或減輕疾病發生。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春季是人體肝氣最暢旺之時,也是調養肝臟的好時機,春夏養陽要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發和調暢。1.宜辛甘性溫,避酸味、生冷黏滑的食物辛甘味食物如麥、棗、豉、花生、蔥、香菜等有發散效果,能順應季節扶助陽氣升發,所以春季適合食用。而酸味入肝,且具收斂之性,生冷黏滑的食物也有傷害脾胃的可能,所以都不宜於春天食用。2.飲食以清淡平和為宜由於冬季人們食用較多膏梁厚味的食物,少補充維生素,因此到了春天,要多補充新鮮綠色的蔬菜水果,並減少高脂肪食物或辛辣的調味品及烈酒。3.養生茶飲避免感冒春天後母面,溫差變化大,所以流感、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抵抗力弱的小孩及老人除了注意保暖,也可以煮橘子皮、金桔、蘿蔔、梨子或荸薺入茶,幫助理氣化痰,清熱潤肺,提高對呼吸道的保護。補氣養生湯 健康製作方春季養肝,吳炫璋主任分享,可以自行製作老少咸宜的補氣養生湯,選用補脾燥濕、扶助正氣的藥物如黃耆、太子參、山藥、茯苓,藉此補氣健脾,一方面增加代謝,一方面去除體內濕邪。此外,也可以加入當歸、枸杞子、紅棗來養血補血,再配合麥門冬養陰化痰。其作法為準備當歸1錢、枸杞3錢、蜜炙黃耆5錢、太子參3錢、懷山藥2錢、茯苓3錢、生甘草3錢、麥門冬3錢、紅棗10顆、冰糖一茶匙,之後先以3000C.C.水加入當歸、蜜炙黃耆、太子參、懷山藥、茯苓、生甘草和麥門冬煮沸10分鐘後,再加入紅棗與枸杞煮5分鐘,關火,放置微溫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其中紅棗與枸杞可以一併食用。春季健康養生 增加抵抗力吳炫璋主任建議,在春天多從事「緩」的運動,使身心舒暢、活潑,適應春生之氣,包括早起到空氣清新的公園、廣場做運動,舒緩全身筋骨,亦可到郊外踏青,放鬆情緒,消除疲勞;平常也可自行做足三里、風池、迎香等穴位按摩,強化身體免疫力。而最重要的是切忌惱怒、殺奪等念頭,以免損傷肝氣,導致夏季罹患寒性疾病。
天熱汗臭味相當困擾! 這方式改善狐臭體質
天氣逐漸變熱,在外面活動一下很容易就汗流浹背,流汗雖是身體重要的散熱機制,然而有汗臭味的民眾在此時就會感到十分難為情,甚至影響到社交。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人體的汗腺分為小汗腺與大汗腺,一般所講的汗水是由小汗腺所分泌,主要受到溫度影響。小汗腺幾乎分泌全身,其分泌出來的汗水成分99%為水分,其餘則是少量的鈉、鉀和尿素,因此正常的汗水是沒有什麼味道的。之所以會產生狐臭,是因為有些人的大汗腺特別發達,在腋下分布的密度高,範圍廣。其分泌出比較濃稠的汗水,成分帶有蛋白質和脂肪等物質,若遇到高溫的情況,皮膚表面細菌容易孳生,而汗水和皮膚上的細菌作用過後,就會產生特定的味道,除了異味以外,衣服上也容易出現黃色的汗漬,耳道也會呈現較為濕黏的狀態。狐臭患者以女性多於男性,青春期最為明顯。此外,緊張壓力大、運動後流汗或悶熱的環境下也會使異味加劇。改善「狐臭」,去除「濕熱」是核心狐臭除了受到體質遺傳影響,更與「濕熱」鬱積在皮膚有關。「狐臭」雖然症狀表現在皮膚,卻與內在臟腑失衡息息相關,賴睿昕中醫師說明,治「濕」是核心。平素飲食皆無節制,喜冰涼或嗜辛辣無度,脾胃日漸損傷,當脾胃運化功能轉差,體內濕氣累積,濕性重濁,纏綿難解,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現代人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又經常熬夜,過度消耗下,容易引起肝火或虛火堆積。在身體內熱旺盛的狀況下,汗液更容易透過毛孔宣洩而出,加重多汗與狐臭的症狀。「狐臭」病患平日可多飲用以下茶飲、湯品【清熱解毒金銀花茶】金銀花3錢、生甘草3錢,以1000c.c水煮15-20分鐘後放涼飲用,有清熱解毒抗菌的作用。【健脾利濕薏仁湯】薏仁半斤、荷葉3錢、茯苓3錢,先將中藥材加入1000c.c水煮15-20分鐘,去渣取汁,再將藥汁合薏仁同放入電鍋中煮熟即可。有健脾利溼,芳香理氣作用。遠離狐臭,飲食忌口很重要!1.濕熱體質飲食應以清熱祛濕、健脾和胃、清肝利膽為主。飲食要清淡,常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西瓜等,但應注意用量和搭配,不可太過,因為吃太多寒涼食物會損傷脾胃、凝滯氣血,反而不利於代謝體內的濕熱。濕熱體質的人夏秋季節或濕熱較重引起不適時,可以適當喝些涼茶。2.應戒煙戒酒、少吃辛溫助熱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食物,和羊肉、韭菜、生薑、芫荽、辣椒、胡椒、花椒、荔枝、龍眼、榴槤等。許多濕熱體質的人有身體沉重、精神不濟、疲勞感強的感覺,但一定不可盲目進補,反而會加重濕熱。
大啖堅果害嘴破、脹氣還便秘 中醫教你「對症下藥」緩解腸胃失調
小美年節連假,大啖最愛的調味堅果、杏仁小魚,每天一大把一大把的抓來吃,幾天下來出現口乾舌燥、嘴破、便秘、脹氣等症狀,至傳統醫學科看診,經醫師問、望、聞診及把脈評估,診斷小美一下子食用大量燥熱油膩的食物,導致脾胃失調上火,以香砂六君子湯為主調劑治療,並衛教可適度按摩手腕第一條橫紋往手臂三指幅處的內關穴,消除脹氣不適感,在一周後回診,不適情況已大幅改善。中醫治療腸胃不適 這樣調理效果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醫師吳宗益表示,中醫在腸胃不適方面一直有良好的療效,中醫師通常以疏肝健脾的逍遙散、柴胡疏肝湯幫助患者通達肝氣,補強胃部功能,或用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甘溫除熱增進腸胃消化功能,若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可用旋覆代赭石湯、半夏瀉心湯等來降逆和胃。依下肚食物看解方 穴道按摩也有幫助吳宗益說到,若吃了過多燥熱食物如油炸物、堅果,造成口破、口渴、胃脹氣,可適度喝茶葉或大麥茶緩解症狀;如果因吃了過量肉類造成便秘,可以泡具有疏理肝氣效果的牛蒡茶改善,也能降低血壓血糖;若因起居不慎,造成腸胃型感冒可選擇用薑、蔥煮水喝,並選擇按摩通條百病的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膝蓋往下約四指幅寬處)、內關穴(手腕第一條橫線往手臂三指幅處)、合谷穴(拇指及食指連接虎口處)及三陰交穴(內側腳踝往上約四指幅寬),居家也能疏通經絡,緩和腸胃不適的感覺。中醫治療方式多元 盡快就醫莫輕忽中醫治療相當多元有效,吳宗益強調,除了水煎藥、科學中藥外,也有刮痧按摩、針灸、食療等,都可以依症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達到簡單、方便、有效的目標,但保持正常作息並節制飲食才是強健身體的不二良方,如果腸胃不舒服持續多日,應盡速就醫,從個人體質下手調理治療。
支氣管過敏咳到影響生活 中醫授二茶飲三穴位改善症狀!
過年後期間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賴睿昕中醫師建議,出門在外應該使用洋蔥式穿法,才不會因為溫差大而誘發支氣管敏感。氣管敏感的人愈來愈多,不小心就容易引發支氣管炎。尤其對於敏感族群,更是天氣一變化就飽受鼻塞、打噴嚏、咳嗽、卡痰等各種不適症狀干擾,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氣管敏感是常見的都市病,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更為多見,臨床上病人會出現喉嚨癢、咳嗽、咽喉卡痰,甚至晚上咳醒,嚴重影響睡眠,甚至併發過敏鼻炎,出現鼻水倒流,止也止不住。氣管敏感常見的原因包括:1. 由感冒併發咳嗽,繼而發展至久咳不癒2. 換季期間,氣溫變化大,白天和夜晚溫度甚至相差十度以上3. 常喝冰冷飲品導致支氣管過度刺激4. 接觸異味如二手煙等也會容易誘發氣管敏感咳嗽5. 本身有哮喘病史或家族氣管敏感病史的患者舒緩氣管敏感的咳嗽 應補脾益氣同時補腎納氣賴睿昕中醫師認為,氣管敏感的根本原因為肺、脾、腎三臟之氣不足,人體容易因外界氣候或環境變化而出現功能失常,導致肺氣上逆,出現咳嗽咳不停。治療方面,中醫強調標本兼顧,在宣肺、降肺、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同時,也要補益肺脾腎之氣,以除病根。脾虛容易生痰濕,引起咳嗽夾痰;腎主納氣,即是吸入的氣,必須經過腎臟攝入,呼吸才能順利通暢,若腎納氣不良,則容易引發氣喘。所以,中醫認為舒緩支氣管敏感造成的咳嗽,應同時使用補脾益氣和補腎納氣的中藥,並同時兼顧宣肺及降肺氣。日常生活注意避免吸入冷空氣,避免接觸致敏原如動物、毛娃娃、地氈、裝修用的甲醛、塵蟎等。在家也應該常洗棉被床單避免塵蟎滋生。改善氣管敏感 推薦二茶飲百合玉竹潤肺茶材料:百合5g、玉竹3g、沙參3g、杏仁3g、陳皮2g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開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功效:百合、玉竹、沙參滋陰潤肺止咳,杏仁止咳平喘、陳皮理氣化痰,諸藥合用潤肺止咳化痰,改善氣管過敏症狀。黃耆補氣茶材料:黃耆5g、黨參4g、白朮2g、杏仁3g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開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功效:黃耆、黨參、白朮補氣健脾,杏仁止咳平喘,諸藥合用可補氣化痰止咳,改善氣管過敏症狀。三穴位按摩 舒緩症狀天突穴位置:頸前正中線,胸骨上窩中央功效:此穴可通利肺氣,止咳平喘。合谷穴位置:拇、食兩指會合處功效: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可止咳平喘。尺澤穴位置: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功效:清宣肺氣,瀉火降逆,支氣管敏感時可按壓尺澤穴舒緩症狀。
多日作息不規律恐失智、猝死! 中醫師授養生助眠2妙招
過年熬夜通宵玩樂,與親友聚會又常夜半時分還未結束,接連好幾天總是在熬夜,而到了就寢時間卻又輾轉難眠,難免對身體造成一定損傷。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呂秉勳提供「養生茶飲」與「穴位按摩」安神降火小妙招,讓民眾與親友歡度佳節之餘,能夠保養自身健康。以中醫角度而言,於晚上11點之後入睡者皆屬熬夜,晚上11點至凌晨3點為膽經、肝經循行的時段,是兩肝膽氣血最旺盛的時候,同時也是褪黑激素、生長激素與受體素等多種激素分泌達高峰的時段。呂秉勳指出,多日作息不規律或熬夜會造成精神恍惚、皮膚粗糙、口乾舌燥、口苦、口破、耳鳴、鼻塞、頭痛、眼睛乾澀等症狀,甚至有罹患失智症、癌症以及猝死的風險。4種中藥茶飲 安神幫助睡眠當身體長時間處於亢奮狀態時,會強迫刺激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如此一來就會產生入睡困難的情形。對此,呂秉勳提供4種清心安神的茶飲以及3個安定情緒的穴位,民眾可以在平時飲用或睡前按摩,藉此達到幫助睡眠的效果:第1種 百合蓮子銀耳湯百合有清心安神、退熱養陰的功效;銀耳有提氣養神、補陰潤膚的功效;蓮子則有益腎澀清、補脾止瀉的功效。第2種 生脈飲主要由大補元氣的人蔘、養陰清熱的麥冬以及斂汗生津的五味子組成。第3種 甘麥大棗湯具有養心安神、和中緩急與補氣健脾的作用。第4種 枸杞菊花茶菊花富含胺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B2以及類黃酮等營養成分,有助於緩解用眼過度的疲勞和酸澀,枸杞則有降三高的助益。3個穴位安定情緒 化解疲勞穴位的部分有太衝、神門與百會穴。太衝穴位於第一、二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能梳理肝氣、清熱明目、安定情緒。神門穴位於手腕橫紋交接的凹陷處,能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能疏通頭部經氣,有助於恢復精力、化解身體疲勞。呂秉勳最後提醒,熬夜對於人體已經造成一定損傷,除了上述的保養之外,也要避免過晚飲用茶、咖啡以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身體負擔。
濕疹飲食禁忌多,誤食更癢更難受? 中醫師利濕止癢處方大公開
天氣溫差大,容易誘發免疫失調,濕疹跟著大爆發。邱先生是一位54歲男性,平日裡常覺背部搔癢難耐,若是不小心吃到蝦子、螃蟹等海鮮更是癢得受不了。皮膚起紅疹,搔癢難耐令人痛苦,尤其需要注意很多飲食禁忌。海鮮尤其是貝類在中醫被認為是容易引發發炎反應的發物,所以若本身體質有過敏的人較不適合碰到海鮮。平時可以喝綠豆薏苡仁湯清熱解毒,祛溼止癢,緩解濕疹症狀。濕疹反覆發作因素多 脾無法代謝食物成濕邪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認為濕疹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的皮膚病,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常見於背部、腿部、腋窩、肘窩、膝後關節處、頸部等都是好發部位。濕疹又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濕疹。急性期時,皮膚搔癢較厲害,出現丘疹、膿液,皮膚常因搔抓而破皮流膿;亞急性期則症狀較為減輕,但依然還是會起疹;而慢性期則是濕疹反覆發作後,皮膚增厚、乾燥、苔癬化,但依然有搔癢感。濕疹的發生受到季節、環境、飲食、及個人體質有關,其中飲食習慣是個人較可以控制的因素。賴睿昕中醫師解釋,以中醫觀點來說,脾主運化,我們吃進來的食物和水都需要經過脾的運化功能將食物代謝為精微物質,才能讓人體吸收。而有些人的體質無法代謝吃進去的食物,就會在身體內變成代謝廢物累積,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濕氣。若是脾無法代謝吃進去的食物,就會產生濕邪,進而引起濕疹。而濕邪主要好發於以下幾種體質:濕熱型:好發於急性期濕疹,主要發於夏季,皮膚會出現丘疹、皰疹,以及搔抓後流膿、糜爛,常伴隨心煩、口渴、夜晚較睡不著,搔癢較劇烈。治療:以清熱祛溼為主,如三仁湯。脾虛型:多發生於亞急性濕疹,通常由於急性期濕疹反覆發作遷延,症狀為起紅疹、水皰,但症狀較為減輕,常伴有腹瀉、食欲差、腹脹,通常搔癢比急性期較為緩解。治療:以健脾去濕止癢為主,如茵陳五苓散。血需風燥型:多見於濕疹慢性期,因久病耗傷陰血,形成血虛體質,症狀為皮膚肥厚、乾燥、脫屑、出現苔癬樣,但仍有搔癢感,多見於老人。治療:以祛風癢血為主,如當歸飲子。濕疹有哪些飲食禁忌呢?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貝殼類海鮮、香菇、鵝、鴨、雞等飛禽類容易引發發炎反應的食物,例如堅果、啤酒、炸物、烤物、辣物寒涼性的水果會造成脾的運化功能下降,例如火龍果、奇異果、西瓜容易造成發炎反應的飲品,例如含糖類飲料、咖啡、啤酒,盡量多喝白開水綠豆薏苡仁湯緩解搔癢綠豆薏苡仁蓮子湯材料:薏苡仁500克、綠豆50克、蓮子20g做法:將上述食材洗淨加入1000CC水中煮沸後即可食用功效:薏苡仁清熱祛溼可緩解皮膚症狀;綠豆清熱解毒可緩解搔癢症狀;蓮子健脾祛濕緩解搔癢不適症狀
「小寒」養生6大方法與禁忌曝 命理師點名4生肖注意健康
2024年1月6日04點50分節氣來到「小寒」,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小寒時節,民間忌諱天暖,有諺語「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的說法。意思是,「小寒」本是天氣嚴酷的時節,如果不冷,到了大寒,天氣就會極為嚴寒,冷到用語言都無法形容的地步。相關諺語“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凍土,大寒凍河”。這段時間,《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當以收斂、封藏為主,以保護人體陽氣,使其閉藏、內養而不被打擾,神氣不外露,以養精蓄銳。所以要保持心情舒暢,勿過喜過悲,心境平和。《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另外,天氣寒涼,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所以小寒養生要注重養腎、保胃。2024年「小寒」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蛇、雞,腸胃方面容易出毛病,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而且不可暴飲暴食。要慎防心臟、及血管方面的疾病,平時要多做檢查,杜絕後患;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容易從高處摔倒,導致頭部流血受傷。 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小寒」養生開運與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飲食原則是「健脾胃、養肺腎。」養生原則是斂藏精氣,固本扶元,以“防寒補腎”為主,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淮山、蓮子、枸杞等。但體質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則要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2.冬天宜養腎陽,可食入腎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但不宜過多,否則腎水更寒而擾心陽。腎主水,宜吃溫熱及黑色食物,如羊肉登溫腎壯陽、熱量高的肉類,而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3.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如生薑、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是溫熱食物,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蔔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薑調味,適量食用,勿過度進補,建議每週吃一次,不會上火。4.一般人可多吃蛋白質含量高食物,如果食用太過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引發青春痘,必須節制。5.切忌各種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二、衣的開運大法:1.“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2.出門時,最好穿上寬鬆、保暖、防滑的棉鞋、運動鞋,鞋底最好粗糙一些,紋理要寬、深,女士最好不要穿高跟鞋。3.冬季時,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後會可能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慢,抵抗力下降。4.衣物以深色、質輕、保暖為宜。選用重量輕、膨鬆、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等製品。三、住的開運大法:1.應經常打開門窗換氣,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注意室內通風及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天氣寒冷,高血壓及心臟病、氣喘等患者更應注重保暖。2.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四、行的開運大法:1.「冬應腎而養藏」,腎主冬,冬萬物閉藏,作息宜早睡晚起,待日光出現再起,若反道而行會傷腎氣。2.小寒時期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身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寒冷低溫天氣裡,為避風寒,應適當早睡、晚起。3.不建議早起洗頭,因為早上時間緊迫,很多人沒等頭髮乾透就外出,很容易受風寒,輕者會頭痛,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大小關節疼痛,甚至肌肉麻痹。4.很多人早起後,匆忙中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路,這樣不利於健康。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做好保暖工作十分重要。早晨剛從被子裡出來,腳部還沒有適應外界的溫度,踩在地上很容易著涼,引起腹痛、腹瀉,長此以往,會影響腸胃健康。因此,早起應穿一雙柔軟的平底拖鞋,冬天起床後,最好立刻穿上襪子。五、育的開運大法:1.小寒是鍛鍊身體,改變體質的大好時機,這就是所謂的「冬煉」。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2.在寒冷的冬天,早睡可保護人體陽氣,待日出後再起床,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但晨起運動要避免邪寒入侵,惡劣天候時不要到室外練身。3.很多人都有早鍛鍊習慣,天太冷最好把鍛鍊身體安排在下午,因為心血管病的發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經活動最強的一段時間,集中在上午6時至12時。特別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氣候,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誘發血管痙攣、收縮,容易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臟急症。4.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六、樂的開運大法: 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
趁冬至快看!三招養生方法 4星座財運旺到明年 開運妙招這樣做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重要的傳統節日,許多人會保持習俗,在這天吃碗湯圓和拜拜。命理專家們稱冬至為「年運交接的重要節氣」之一,因此建議大家趁冬至期間修養進補,掌握改運技巧或是參考命理專家提出的星座「好運排行榜」,讓2024年好運旺旺來!根據早安樂活網分享,在冬季進補時通常會選擇麻油雞、羊肉爐等補湯佳餚,但吃對食材更重要,而以下三種養生方法,助你輕鬆調理好身體。首先「睡前使用藥浴暖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冬至期間容易因為保暖沒有做好,而導致反覆失去陽氣,如果想避免被風寒侵襲,不妨試試看將桂枝、乾薑、艾葉和荊芥等中藥材加水煮沸,再放入適量溫水的盆中,透過浸泡雙腳及雙手的方式來溫暖氣血,還能達到活絡筋骨的效果。再來是「每天曬太陽20分鐘」中醫師樓中亮在《樓中亮預防保健網》中提到,由於冬天的日照短、人體的代謝變慢,如果每天可以曬太陽約20分鐘,就能幫助身體補充陽氣,也可以讓代謝稍稍提高,也是冬至時最簡單、最不需要花錢的養生方法。以及「攝取滋陰清熱的食材」據吳明珠中醫師的說法,冬至時不僅要滋陰補腎,也要適度清熱,避免攝取太多肉品造成上火的問題。因此推薦包括益氣補血的羊肉、健脾補肝腎的烏骨雞,都是營養又抗寒的好選擇,同時也能多吃一點清熱潤肺的蘿蔔,在接近新年的時候還有好彩頭的象徵!命理專家點名4大星座 旺到2024年命理專家小孟老師在臉書貼文公布「冬至到年尾4星座財運滾滾」,像是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能夠維持良好的投資習慣等,更可以一路從冬至旺到跨年後。好運星座1:處女座冬至期間,處女座朋友的正財運越來越好,慢慢地就能獲得額外的資金,可以多做一些事來增加自己的財富,小孟老師建議,像是考慮投資一些新興市場基金或科技類股,並且只要每個月固定投入部份資金、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就能夠讓自己的金錢資源加分。好運星座2:天秤座對天秤座的朋友來說,冬至這週是「正財大旺」的好時機,不妨試著把一部分資金拿來投資。小孟老師推薦,如果本來就有很熟悉的投資模式、也一直是正向的結果,更要保持這樣的好習慣繼續經營,有機會幫自己維持好財氣直到明年!好運星座3:雙子座雙子座的朋友可以趁著冬至改變理財方式,不用擔心自已會損失太多,可以用小額一步一步實驗你想要的新方式,小孟老師表示,只要雙子座的朋友願意開始,慢慢就會找到最適合你的理財管道!好運星座4:天蠍座天蠍座的朋友在冬至期間,可以多聽一些專家分享理財方式、或是用什麼方法去判斷市場的情況,這麼一來你會有更精明的思考去投資,不過小孟老師也提醒,冬至時天蠍座朋友的物慾特別強烈,資金除了用在投資外,也要多留心理財方面,才能讓你的荷包更加分。沒有上榜的星座,不用擔心!接下來分享三個由不同專家提供的開運小秘訣。像是「新碗裝新水」、「紅包袋許願法」以及「火烤橘子皮轉運氣」,這些在家中就能簡單完成的開運方法,將幫助你提升運氣,迎接嶄新的一年。開運小秘訣1:新碗裝新水根據命理專家湯鎮瑋的說法,冬至當天準備一個全新的碗,並且在裡面裝入「一天中最先從水龍頭打開來的水」,也就是俗稱的新水,並且用手指沾取、在住家周圍灑淨,並且同時念誦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只要將整碗水灑完,就能迎接嶄新的好運。開運小秘訣2:紅包袋許願法塔羅牌老師艾菲爾先前在臉書分享,在轉運效果極強的冬至當天,將三個願望寫在紙條上、並放進紅包袋中封口,再放置於枕頭底下約15天,就能提高願望成真的機率。如果是想要求財的朋友,可以將貔貅、金蟾等招財小物也一同放入,想求姻緣的朋友則可以放紅繩進去。開運小秘訣3:火烤橘子皮轉運氣命理專家柯柏成表示,冬至是天地磁場交接的重要節氣,最適合換「氣」,想趁機扭轉運勢的朋友,可以試試看透過燒橘子皮來改善環境中的運氣。取一小塊橘子皮、用打火機燒烤到出現煙霧後,若想提升財氣,則可以帶著冒煙的橘子皮到廚房繞繞;薰客廳則有助於事業、貴人;薰書房則能改善文昌考運。
原來生病不一定要吃藥? 醫分享白蘿蔔「2大功效」 有效減緩肺胃不適
許多人一生病,就急著找醫生求診開藥,事實上,除了能利用藥物治療外,還可以藉由飲食來緩解症狀,即所謂的「藥食同源」。醫師分享,白蘿蔔具有止咳化痰、消食化積的2大功效,若身體有相關不適症狀,透過攝取白蘿蔔就能得到有效改善。中醫師陳盈光在個人臉書粉專分享「藥食同源」,其顧名思義就是將食物當成藥物,透過每日的飲食來治療疾病。她提到,曾經有位朋友長期空腹又吃瀉藥,肚子疼痛無比,她後來把肉桂粉加進蜂蜜水,結果朋友一喝完就不痛了,由此可見肉桂粉是很好的止痛藥,目前也有研究得以佐證,「對食物多些了解,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由於最近根莖類盛產,陳盈光分享白蘿蔔的「2大功效」,白蘿蔔被中醫認定為味甘、生性涼、無毒,入肺胃經,因此可以止咳化痰,很適合給咳嗽有痰的患者當作食療,若是脾胃較虛的人,可以加入生薑烹煮以中和寒性;若是痰黃黏稠、很難咳出,則可以跟梨子加水一起煮,就能改善卡痰問題。此外,如果出現消化不良造成腹痛腹脹,或有宿便問題,也可以藉由攝取白蘿蔔來改善,加入山楂一起煮會更有效。陳盈光提醒,白蘿蔔生食性寒,如果單純想吃補的話,可以在藥膳裡面放點白蘿蔔,不僅能中和補藥的溫燥,還可以減緩吃補所引起的口破、喉嚨痛、皮膚癢等不適。不過,若是為了溫補,藥膳可能就不適合跟白蘿蔔一起服用,建議看診時可以再諮詢醫生。那白蘿蔔藥膳要怎麼做呢?陳盈光分享兩道食譜,第一道是可以止咳化痰的「白蘿蔔梨子水」,先將15g的白蘿蔔和50g的梨子切塊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沸,改小火煮15分鐘就完成了,適合咳嗽痰多、不容易咳出的人。第二道則為健脾養胃的「白蘿蔔山藥粥」,將25g的白蘿蔔、10g的山藥和50g白米洗淨一同放入鍋中,再倒入適量清水煮至白米軟爛即可,適合吃飯很快或容易脹氣的人,也可以做為日常養護。
從裡到外都是寶!這款當季水果加熱後變良藥 止咳化痰效果好
台灣冬天盛產柑橘甜美多汁,坊間相傳橘性冷,咳嗽不可多吃。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中藥中資系主任張文德1日表示,只有黃痰的「風熱咳嗽」吃橘子有止咳、化痰功效,其他病氣的咳嗽不宜食用橘子等偏涼性食物,以免惡化。但橘子加鹽蒸、烤熟就可改變「性味」,具止咳效果。此外,橘的果實、幼果及果皮都可做為溫性的「理氣藥」中藥材。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主任張文德指出,中醫以侵入肺部的病氣不同,把咳嗽分為風熱(黃痰)、風寒(白痰),以及風燥(乾咳)三種。只有黃痰的風熱咳嗽,吃橘子才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如果是後兩類型的咳嗽,就不宜食用橘子這類偏涼性的食物,以免痰更多、咳得更嚴重。張文德說,柑橘類水果的果肉因含有檸檬酸(Citric acid),會刺激黏膜,導致生痰、咳嗽加重的現象。在醫院的胸腔科診斷中,常用「咳嗽激發測試」來確定病患的咳嗽受體有無過度敏感,所用的刺激因子就是檸檬酸或辣椒素,可見檸檬酸成分會造成咳嗽,這可能就是橘子被認定為偏涼性食物的主要原因。神奇的是,將橘子加鹽蒸、烤熟後,竟具有止咳效果。張文德分析表示,柑橘果肉的檸檬酸被分解,降低刺激;橘皮檸檬烯(Limonene)的化學性質相對比較穩定,可以受熱而不分解,保有止咳化痰之功效。檸檬烯是一種常見於柑橘類果皮中的揮發油,具有止咳化痰的效果,也能有效地中和胃酸、促進胃排空。尤其,烤過的橘皮軟化易入口,水分減少,營養成份濃度更高,具有止咳的效果。「整個柑橘類果實,都跟中藥材有關!」張文德說,柑橘類的果實,其幼果、果皮經乾燥或炮製後都可以做為「理氣藥」的中藥材,藥用部位以果皮為主,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陳皮、青皮、橘紅,還有化橘紅、枳實和枳殼等。「陳皮」是橘的乾燥成熟果皮,「味辛、苦,性溫」,以陳久者為佳,作用較溫和,為「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藥材,主要用於脾胃氣滯引起的胸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病症。「青皮」是乾燥幼果或未成熟果皮,性味為「苦、辛、溫」,作用較強烈,有「疏肝理氣,消積化滯」功能;「橘紅」則是取橘子果皮的外層橘紅色部分,可以「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用於咳嗽痰多及食積不化等症而無熱象者。
打造不生病體質3/決戰冬季!7大營養素提升免疫力 溫暖藥膳顧脾胃補腎氣
各式病毒近日輪番上陣,其中又以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新冠病毒最受矚目,醫師們紛紛示警「進入冬天將更嚴重」,為提升免疫力以抵擋病毒,專家建議補充抗氧化維生素、益生菌、兒茶素等7大營養素;中醫師則推薦以四神湯為基底的藥膳,具有顧脾胃的功效,建議每周吃1~2次,就能降低生病機率。流感季已經到來,但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警告,今年冬天還需要堤防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新冠病毒,而且臨床上發現很多患者不只感染一種病毒,2~3成皆發生多重感染,「以100分滿分來看,感染一種病毒病況大概40~50分,兩種就會上升到60~70分。」台大急診科醫師李建璋也提醒,「現階段天氣尚未萬全轉涼,新冠病毒就已流行,冬天恐怕會有一波更大的流行」。「我建議多攝取抗氧化維生素、益生菌、益生元、蔬果、兒茶素、大蒜、紫錐菊等7大營養素,藉此提升免疫力。」營養師程涵宇說,抗氧化維生素如維生素E(堅果)和C(柑橘、奇異果、芭樂、聖女番茄),是天然存在的抗氧化劑,可讓身體降低發炎反應與減少自由基的傷害,降低感冒機率;另外,也建議多曬太陽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濃度,也能提升免疫力。益生菌與益生元不僅有助於腸道環境,如今更有許多研究證實能幫助免疫力健康。「因為益生菌可以增強腸道黏膜健康,藉此阻斷病原體與加強屏障功能,進一步提升免疫力,建議多吃含有活性菌的優格、發酵蔬菜、康普茶、泡菜和味噌等。」要讓益生菌永久存活,也要多補充益生元,包括大蒜、洋蔥、韭菜、蘆筍、香蕉等,或是吃各種水果、蔬菜、豆類和全穀物,都可獲取豐富的膳食益生元。飲食均衡就能攝取到更多元的營養素,除了抗氧化維生素之外,也能同時攝取益生菌、益生元。(圖/報系資料照)此外,程涵宇也建議多吃蔬果、大蒜與喝適量的綠茶,因為蔬果含有多酚,可防止病原體入侵;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而綠茶中的兒茶素能預防流感和減少病毒複製,並且可以增強免疫活性。「另外也建議喝含紫錐菊的花草茶,研究顯示,紫錐菊可降低普通感冒的發生率58%,並將病程縮短約1.4天。」李思儀中醫師認為健脾胃可提升免疫力,推薦一道以四神湯為基底的藥膳。「先準備適量山藥、茯苓9克、蓮子25克、芡實20~30克、大薏仁25~30克、當歸2片約10克左右、川芎6克,把上述藥材搭配雞湯或排骨湯一起煮,最後再放幾片生薑即可。」李思儀說,所謂的藥膳就是飲食,所以不必糾結一天喝幾碗等問題,只要把它當成一般湯品就好,藥材可吃也可不吃,但建議沒喝完的湯再加米變成熱粥,這道藥膳具有顧脾胃、補腎氣、調節免疫力的功效,很適合老人小孩、腸胃敏感者吃,建議一周吃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