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
」 長者 失智症 運動 銀髮族 健康黃仁勳、蘇姿丰「另類同台」 與陳俊聖徐秀蘭等6人獲頒工研院士
工研院今(6)日舉行「第十三屆工研院士授證典禮」,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及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都獲授證,雖兩人無法出席,但皆驚喜現身前導影片,也算是「另類同台」。黃仁勳在影片中表示,工研院在台灣的科技與產業發展上扮演了非凡的角色,正因如此,它也在全球科技發展扮演了核心的角色,如果沒有工研院,台積電不會成立,也不會有晶圓代工模式的出現,與台積電相關的科技生態系統也不可能形成,工研院掌握了絕佳的機會,重點是這些科技促成了人工智慧的實現。因此,工研院必須大膽地參與人工智慧,這是工研院繼續為未來科技做出重要貢獻的機會。緊接的是超微執行長蘇姿丰,蘇姿丰在影片中說,她要讚揚工研院作為台灣領先創新與育成中心所扮演的角色,工研院的貢獻為未來的進步奠定了基礎,工研院具有獨特的優勢促進學術界、產業界與政府合作,透過合作,可以加速創新,並更快地將突破性技術推向市場。蘇姿丰說,台灣已經是科技產業的領導者,而工研院可致力吸引並培訓更多台灣及世界各地的人才。工研院的研發影響遠播海內外,她鼓勵工研院繼續擴大其全球影響力,分享知識並與國際夥伴合作,創造出能造福各地人民的解決方案。此外,本次授證院士還有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環球晶圓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等人。工研院今除表彰院士為台灣經濟與健康福祉做出巨大的貢獻,並規劃「智匯永續 智匯永續」特展,展示工研院在半導體應用、次世代通訊、AI百工百業數位轉型、淨零轉型環境永續、健康台灣健康老化等五大領域之創新技術。
首屆高齡健康博覽會周五登場 「端粒長度檢測」可評估老化速度
由生策會、生策中心主辦的臺灣首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將於8月2日至4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早期發現老化跡象及促進樂齡生活方式成為至關重要的議題。端粒(Telomeres)作為老化過程中的關鍵指標,其長度與老化程度密切相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出透過端粒的長度檢測,我們可以掌握個體老化的程度,有助於制定個性化的抗老化計畫,如建立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良好的睡眠習慣以及減少生活中的壓力,從而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檢驗醫學中心薛博仁院長指出,「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具有保護染色體的功能,為細胞內的「生物時鐘」。端粒長度會隨著染色體複製而逐漸縮短,可反映身體健康與衰老程度,新生兒出生時端粒平均約10K bp,每年以30-35 bp速度減短,超過60歲的人端粒長度平均縮短至約5~6K bp。這種端粒縮短現象是細胞老化的一個標誌,當端粒變得過短時,細胞將失去分裂的能力,進入衰老狀態,甚至引起細胞凋亡。端粒的縮短與許多老化相關的疾病有關。隨著端粒縮短,保護染色體的能力也逐漸減少,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增加。端粒的檢測可以潛在地提高我們對疾病風險和進展的理解,並指導治療決策。它可以用來研究這些生活方式選擇對端粒長度和健康的影響。同時也有研究表明,端粒長度與壽命長短有一定的相關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健康醫學中心林文元副院長進一步說明,每個人天生的端粒長度與縮短的速度皆不相同,因此造就了每個人的老化速度不同。這些先天的因素並不易改變,但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後天的生活方式也會影響端粒的縮減速度。四大主要生活影響因子如下:1.健康飲食大量攝取蔬菜、豆類、堅果、水果和穀物的地中海飲食、魚類、維生素B與維生素D,特別是橄欖油,已被證明可以預防端粒縮短,降低老年人死亡風險。相反的,高脂肪、高糖和高熱量的飲食則會加速端粒的縮短。2.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的壓力反應增加,這會加速端粒的縮短,每晚保持7-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有助於保護端粒,減少細胞老化。3.規律的運動保持運動的人往往比久坐不動的人端粒更長,經常進行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和騎自行車,不僅有助於心血管健康,還能促進端粒酶的活性,從而延緩端粒的縮短。4.壓力管理長期壓力會導致身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從而損害端粒,學會有效的壓力管理方法,如冥想、瑜伽等方法,有助於降低壓力水平,保護端粒。中醫大附醫與臺中市政府攜手在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展出「高齡宜居城市館」,其中「健康大檢測」將提供300位民眾進行端粒長度檢測,並將檢測結果與臺灣一般族群的端粒平均長度進行比對,讓參與此次活動的民眾能藉此評估目前細胞老化速度,進而檢視其目前生活習慣是否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持續規律的運動、建立高品質的睡眠習慣及減少生活中的壓力才是達到健康老化的關鍵。
拼政治淡民生2/80歲長者免巴氏量表選前朝野都叫好 選後卻繼續拖字訣
藍委提案修健保法提高健保點值,卻被曾做過類似承諾的賴總統打回票,還要立委三思,引發外界好奇。另項重要民生法案「80歲以上長者申請移工看護免巴氏量表」,協商過程也不順利,因攸關老年人看護權益與家庭人力配置,同樣受到社會關切。侯友宜在總統大選期間,提出80歲以上長者申請看護外勞免巴氏量表,賴清德隨後跟進,但選後勞動部及衛福部都有意見。(圖/黃鵬杰攝)立委黃健豪日前在立院總質詢時,擔憂少子化問題日益惡化,要求政府思考放寬家庭幫傭,刺激民眾生育意願,確保婦女勞動參與權,不須因要照顧家中老小而中斷職涯。閣揆卓榮泰回應,政府「已在討論」放寬雇用移工限制,下半年會有決定。其實,不論是最近引發熱烈討論的「男性育嬰留停率創新高、開放家庭外勞幫傭呼聲再起」,或是大選期間各陣營都力挺的「80歲以上老者申請看護移工免巴氏量表」,早就是民眾最關心的民生議題,相關討論不僅超過10年以上,勞動部、衛福部與立法院更開過無數場公聽會,但政策變革一年拖過一年,不少長者等不到官員給結果,就已先蒙主寵召。立委黃健豪在立院質詢時指出,年輕夫婦因為擔心生小孩影響工作,因此不敢生,堪稱少子化的重要原因,因此疾呼政府開放有小孩的家庭可以申請外籍幫傭,減輕照顧壓力。(圖/翻攝自黃健豪臉書)家中老者需要人力看護是事實,特別老者若是長期臥病,家中恐怕就得有成員辭去工作全程照顧,不僅家庭失去一個經濟支持力,對國家整體勞動力更是一大損失。賴清德在競選總統期間就感同身受地強調,不僅年紀應是考量方向之一,連領有身障、重大傷病、罕見疾病手冊者、癌症病人與部份中風患者,凡因不符合巴氏量表但不良於行者,都應另立照護的新標準。而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人力相對不足,家庭幫傭議題也應開放檢討。但勞動部次長王安邦近日受訪時卻表示,全面開放80歲免巴氏量表恐產生排擠效應,「忽視癌症以外病症恐失偏頗,單以年齡、癌症做聘僱移工標準,外勞恐在工作上棄重擇輕」。藍委大酸說,官方講法似與賴總統選前政見大不同,難道是吃定看護外勞雇主就像散沙、無力集結反彈,否則為何產業界一喊缺工,連從未聽說過的印度外勞都能獲准開放來台,但80歲以上老人要請外勞看護卻這麼難,還非得生重病不可。更弔詭的是,當勞動部宣布,9月會討論,80歲以上的長期病患及失能不可逆的特定病症者,能否省掉巴氏量表,但衛福部官員聞言卻不禁質疑說,「失能不可逆」該如何評估,難道又要走回巴氏量表老路,責任踢給醫生。資深醫師私下不解,都80歲老人了,官員何必堅持假設她們還能跑又能跳,不讓獨居老人好好被陪伴、照顧,預防長者慢病、跌倒、骨鬆,不正是衛福部推行「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ICOPE)制度初衷,若原本還能走路的80歲老人外出活動,卻因無人在旁照顧跌倒臥床,是要怪罪在外地打拼的子女沒辭職照顧,還是要怪假裝沒看到的政府官員呢。「開放老人免巴氏量表議題真的討論夠久了」黃健豪感慨的說,許多老人甚至等不到政策結果,就已經往生;針對民團擔憂開放80歲免量表後,外勞恐怕只想照顧80歲以上健康老人,學者早就建議採取「看護移工差異化薪資」,若搭配重病看護額外補貼,就能解決。與坐視「長照悲歌」不斷上演,年青人憂無人顧小孩根本不敢生,先開放看護外勞,才有機會繼續讓各部會討論長期照顧解方。
博愛座爭議爆世代對立 醫揭「長者活成討厭樣子」5大危險因子
博愛座衝突近日接連不斷,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有感而發地說,長者最後活成令人討厭的樣子其實蠻容易的,其中有5大危險因子,「我認知的台灣社會,其實給予長者對外交流機會那資源是頗為豐富,博愛座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是你整體狀況帶來的選擇,為自己好,你應該敞開心胸。」姜冠宇在臉書表示,如果博愛座爭議結果是世代對立,那浪費了整體求進步的機會,當你對環境有仇恨的假想,那你人生下半場正走向失敗,至於什麼是成功老化,當健康老化是成功延緩身體的衰退,維持自主與正常的認知功能,那成功老化,就是更進一步在社會上的活躍性有達標,不只無憂鬱狀況,還有有社會良好的支持,加上還能維持對社會的產出,很明顯這是你能與這個社會維持正向的雙向互動,簡言之,你目標是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長者」,才是真正的人生勝利成功。姜冠宇說明,長者最後活成令人討厭的樣子其實蠻容易的,危險因子不少,包括性格內向孤僻,缺乏社交動機和技巧、生活缺乏目標和意義感,情緒低落負面、經濟狀況貧困,缺乏資源參與社會活動、身體健康狀況差,影響心理表現偏差以及社交圈狹小,尤其獨居是高危險群。姜冠宇指出,2009年在美國也有研究顯示,患有失智症的老年人中,攻擊行為非常普遍,長期研究發現,高達96%的失智症患者在疾病過程中表現出攻擊行為,這不只造成照顧者受攻擊,也增加自己被虐待的機會,很明顯選擇支配、攻擊他人,不是好的適應策略,所以,你的個性與處境帶來選擇,其實正在彰顯你的命運和你在社會上的定位走向,社會定位,永遠是人一輩子持續的考驗。姜冠宇直言,一直做對了什麼,會持續往上走,獲得更多支持,一直做錯了什麼,會持續走下坡,換來更多倒彈,你的下半場,也許也受社交圈侷限影響,也許也受自身經濟影響,更受自己不好的成長經驗影響,「但是我認知的台灣社會,其實給予長者對外交流機會那資源是頗為豐富,可能比年輕人還要多,博愛座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是你整體狀況帶來的選擇,為自己好,你應該敞開心胸,去跟別人交流學習更多這世上有價值的東西,願大家人生下半場都能成功老化、活躍老化。」
超高齡化社會「肌肉健康成關鍵」 肌少者恐長期臥床7.4年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截至今年四月底,全台約有三分之一縣市進入超高齡門檻。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有肌肉流失風險。隨著肌肉流失加劇,不僅體力與肌力急速下滑,更嚴重的還有可能引起失能或長期臥床7.4年。台灣整合照護學會今日(30)呼籲,肌肉流失是民眾邁向健康老過程的障礙,尤其肌肉流失與長者失能以及三高問題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暨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彭莉甯主任表示,為了幫助國人了解延緩肌肉流失的新解方,全台11位來自醫學中心的肌少權威醫師,首次集結統整國內外指引與研究,共同發布針對台灣民眾的《HMB肌少治療白皮書》,提出HMB(全名β-羥基-β-甲基丁酸)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彭莉甯主任分析,肌肉是健康的根基,40歲至80歲之間,可能流失約40%的肌肉量,而國人關注的長者三高、失能等問題,都可能隨著肌肉流失增加風險,除了糖尿病風險增加近49%、失能風險提升36%、高血壓風險提高19%外,認知障礙、行動能力變差等風險也將持續攀升。彭莉甯進一步解釋,過去改善肌肉健康的解方有限,面對肌肉流失,只能鼓勵民眾多補充蛋白質與多運動,儘管為了增肌費盡心力,卻難抑制肌肉流失。幸而研究發現,HMB有雙重效果,可以刺激肌肉合成、促進肌肉生長,還能穩定肌肉結構、保護肌肉組織從根源抑制流失。HMB該如何補充?攝取量要達到多少才足夠?彭莉甯主任以《HMB肌少治療白皮書》為指引,說明肌肉健康者可每日補充至少約0.75克HMB來維持肌肉狀態;肌力、體力不足有早期肌少風險者,建議每日至少補充約1.5克HMB;肌少症患者,則建議每日至少補充約3克HMB。她表示,HMB屬珍稀營養成分,難從自然飲食中攝取充足,以有肌肉流失困擾的民眾為例,需要吃下約50雞蛋或約8公斤嫩豆腐才能達到1.5克的HMB每日建議攝取量,若是肌少症患者則需要雙倍,正常飲食幾乎無法達到。因而,她建議民眾透過具醫學實證的HMB營養品效率補充,搭配多重蛋白質來提供肌肉生長短中長期所需的原料。亞培台灣醫藥學術部處長王耀賢醫師分享收案人數逾千位的亞洲大型臨床研究,說明雖然國人對HMB較陌生,但國際上早已廣泛運用於促進肌肉健康。研究發現,對比僅接受營養教育的長輩,穩定攝取HMB營養補充品者,在六個月後,近四成體態和營養狀況變得更健康、是無補充者的四倍之多,且上臂肌肉量與下肢肌力也顯著提升,生病時間更是明顯降低約四倍。
「預防醫學成趨勢」多角度評估健康 科技養老!量身打造保健方案
健康不只是「看」起來沒事!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醫療科技進步、生活品質上升,國民往往也「看」起來非常健康。然而「健康」已經不再是二分法了!除了身體健康,或是罹患疾病需要醫院治療以外,身體的很多狀況其實都不容忽視。美無極慕康診所總院長林蓓蕾醫師表示,面對現代生活帶來的多重壓力,從慢性病到心理健康問題,「預防醫學」將成為大家都需要認真看待的一大領域。適逢母親節,林蓓蕾醫師強調,對於女性特有的健康需求,如因為更年期的生理變化而出現失眠或是記憶力退化等狀況,都不該單獨的看待,在「預防醫學」領域,醫師們可以從更全面的角度評估及提供照護。像是更年期生理變化的各種情況,即同時涉及婦產科、骨科等多領域,透過「預防醫學」,將能多角度評估身體真正的需求。創辦人兼皮膚科醫師、生化博士及長庚科技學院副教授的邱軍棠博士也提到,現在人們開始有「預防醫學」的觀念,隨著對身體保健的日益關注,特別是對於年齡增長後的身心狀況,因此「健康老化」的重要性日漸增加。邱軍棠強調,醫美服務不僅是外表的改善,更是一種全面健康管理的方式。透過與「預防醫學」的結合,鼓勵大家首先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再追求外在的美。此外,科技養老的趨勢如同診所提供的「高壓氧治療」,不僅抗老化、維持健康,還能強化免疫系統,為每位家庭成員打造全面的保健方案。全明星運動會的明星領隊,籃球運動員錢薇娟和桌球冠軍江宏傑,也在美無極慕康診所體驗了高壓氧治療。兩位專業運動員從「活動、運動」角度分享「預防醫學」觀念,表示「身體健康無論是對於一位運動員,還是一般民眾,永遠都是第一順位考量!」錢薇娟提到作為一名運動員,自己早就知道高壓氧治療在修復運動傷害方面的效果。江宏傑也表示體驗「高壓氧治療」後,能感受從手腕和膝蓋、腳踝等,都能感受到明顯的感受到身體舒緩,整個人精神許多。而兩位也提到,「運動」、「活動」是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不是只有運動員需要注意活動前的預防及活動後的修復。大家在日常生活的活動,像是長期爬樓梯對膝蓋的耗損、或是低頭打電腦的頸椎傷害,往往也有可能對身體的肌肉與關節產生長久影響,因此「預防醫學」觀念,確實該更大幅度的普及。正值母親節的到來,錢薇娟和江宏傑也表示對於「健康問題」,身為子女總是會擔心父母;而身為父母,也總是不希望讓子女擔心。趁著母親節向辛苦的父母們表達感激,同時提醒大家「為最重要的人著想」!
長新冠症候群引發免疫系統紊亂 慢性咳嗽與感冒咳嗽治療有差別
按世衛組織(WHO)的定義,長新冠症候群是在新冠狀病毒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的一些徵候,恐怕會長達一年以上。按各國的統計,約有9大器官系統引發的10大以上的症狀,可能仍有病毒殘存、潛伏在人體某些角落,而這些病毒仍會感染某些細胞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雖經過一段時間,急性症狀減輕,但整體的發炎尚未平復而有長期的後遺症,並可能造成後續的不健康老化及多種慢性病。可能的原因有4到6個,但比較重要的有2,一是免疫系統紊亂,炎性反應產生的不正常蛋白或病毒感染後的抗體附在細胞上使自身對抗該抗體產生症狀,另一是從休眠病毒的重新激活和病毒誘導的自身免疫反應。 新冠疫情前的門診常遇到慢性咳嗽的案例,按美國胸腔病學會的定義,咳8週以後的為慢性咳,常被醫生當鼻涕倒流、逆流性食道炎、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及非典型的哮喘發作等原因,而空污或霾害危害人體是因浮懸微粒小於百萬分之一的2.5公尺之直徑的顆粒,可以進入肺泡在局部產生發炎或進入血流到肺、心、神經系統引發發炎反應,而發炎反應產生的細胞肽、自由基及極小顆粒引起的發炎反應,產生的物質循環全身引起惡性循環的發炎反應,產生更多的自由基攻擊組織細胞,當呼吸道過敏反應準備好之後,因吸入髒空氣、溫差改變、情緒反應等引發咳嗽,因一般止喘的症狀治療阻止不了發炎的繼續與加重,尤其咳嗽是反射反應,持續咳可激發該反射系統的C型神經纖維分泌神經肽(细胞肽)而致持續的發炎,稱為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哮喘的病患,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必然存在,但有此反應的人不一定有支氣管性哮喘產生,故使用哮喘的治療(如擴張劑)不見得有效,治療的原則是消除發炎。目前最有效的抗發炎物質是類固醇,但因醫生患者都擔心月亮臉、水牛背、容易皮下出血及免疫力低下而不敢使用,其實在上個世紀的研究,使用治療劑量超過5天才有腎上腺的抑制作用使免疫力下降、細菌感染,按其生理分泌的高峰在早上8點及下午4點,但服用後半小時,血中濃度開始發揮作用,可維持24到36小時,因此,有效的證據不必等到5天後,以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案例治療,只24到36小時,由氧合狀態就可得知是否奏效。2023年2月份,一位25歲女性及一位27歲女性病患,打過疫苗、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咳嗽尤其是夜咳,在新店某大醫院治療兩個月,仍持續咳嗽,2024年2月某天一位男性約30餘歲,也是咳嗽,在家附近的地區醫院治療咳嗽超過1個月,也是無效,3位經使用抗發炎的類固醇及抑制咳嗽有效的止咳藥水治療後,都獲得去除慢性咳嗽的效果。因此,在疫情期間,不管是新冠徵候群、疫苗副作用,和發炎有關的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都要注意抗發炎的處置,正如對 COVID-19感染的處理,不是細菌學、不是病毒學,是免疫學,最後強調的是叔本華的哲學(病毒物種間的平衡或愛人如己的宗教觀),但慢性咳嗽不以抗發炎為主軸治療,就比較難了!
運動減少患阿茲海默風險 醫師推薦「這個」運動時長
隨著人口老齡化,失智症率攀升,尋找有效緩解現狀的措施成為當務之急。據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海馬體萎縮速度一般人的「2.5倍」,中年運動不足的人患認知功能障礙風險增加「1.92倍」。研究表明,「70分鐘低強度」或「35分鐘高強度」的運動,有助於減少健康老年人患失智症的風險,更能「增進心血管健康、提升海馬迴血液容量和改善記憶力」。吳易澄醫師在其粉專表示,研究發現當身體活動不足以維持良好健康時,代謝問題會出現,增加患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高血壓會損壞供應大腦的血管,進而小血管病變並損害認知功能。定期步行或慢跑的運動不僅能增進心血管健康、提升海馬迴血液容量和記憶。研究顯示,55至80歲的久坐老年人每週步行三次一年後,不僅海馬迴體積增加2%,更提升了記憶力,參與阻力訓練或太極運動的老年人在認知方面也有改善,腦部區域的神經變化增強腦灌注、減少發炎和清除斑塊。醫師提醒,運動的原則包括頻率盡可能頻繁、強度中等至高強度,中強度有氧運動建議70分鐘至140分鐘,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徒步旅行等,高強度阻力訓練可以35分鐘至75分鐘,如自身體重、彈力帶、重量訓練等,醫師也推薦多種元素組合的訓練以及太極或瑜伽。運動的種類及時長,可根據個人能力和生活方式進行個人化調整,盡量保持運動習慣即可。
車上看書得不償失? 醫生曝:用眼過度形同吃健康老本
許多人學生族會利用搭車通勤時看書,甚至寫作業,看似利用時間,但基隆長庚眼科主治醫師孫啟欽提醒:「車內光線不佳、晃動不穩定,都會導致增加眼部負擔,除造成近視問題外,更恐讓老花等各種問題提早報到。」台北市一對兄妹被爆出每天過著「軍事化生活」,就連在車上通勤時也在寫作業,令不少人擔心起眼睛會不會因此壞掉,眼科醫師孫啟欽表示,車內不只光線不足,還伴隨陣陣搖晃,導致寫作業的手、書本跟著晃動,而眼睛為了適應這種況狀要不斷調整,進而出現眼睛疲勞、度數加深的情況。孫啟欽進一步解釋,雖然孩子的眼睛調節能力很好,可以去適應搖晃、光線不足等環境,但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在「提前吃老本」,年輕時就養成不好習慣過度使用眼球,消耗健康的本錢,正確的用眼方式,應該秉持看東西時保持30公分適當距離,並且確保周圍光線充足的原則。孫啟欽提醒,在車上學習,除了造成眼球負擔加重外,注意力也容易受路況、他人影響,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且伴隨著老花眼等問題提早報到的風險,可說是非常得不償失的作法。
富豪新列傳/石化同業口中的「老妖怪」 千億身價卻戴夜市表開老爺車在北海岸海泳
台灣的隱形富豪、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身價有67億美元,但他在台北總部、位於松江路舊大廈的辦公室卻非常簡樸,隔間用的還是老舊的三夾板,一旁桌子上擺滿了正在看的書和雜誌,有講歷史的、有管理、還有家庭醫學,看到重點時,林書鴻還會拿螢光筆畫下來。1949年,林書鴻與廖銘昆、鄭信義三人合夥創業,林書鴻和廖銘昆是台北工業學校(今台北科技大學的前身)化工科、鄭信義就謮讀機械科,用3台腳踏車變賣所得資金,湊足500元成立長春人造樹脂廠,而長春這個名字,就是「長長久久、三人每日在一起」。儘管廖銘昆在1999年、鄭信義在2016年相繼過世,但至今三個家族沒分家、也沒有任何股權的問題,在台灣產業界是極其罕見的和諧企業。CTWANT記者約10多年前曾與這位鮮少在媒體前露面的隱形富豪一起吃飯,林書鴻親自開著一台老爺車接記者去餐廳,席間有記者問起他的手表看起來很舊了,他笑說這是在基隆夜市買的,當時花了200元、後來陸續修理又花了200元,所以價值400元。戴這樣破表去談生意時,不會被客戶看不起嗎?林書鴻笑著說「如果是從外觀去判斷人的,那我也不會想跟他做生意。」不過,他也補充一句「也是沒發生過這種事啦!」畢竟,長春石化在業界可是響噹噹的。儘管跟記者說話時幽默風趣,但在工作上可說是一絲不苟,「因為化工業就是很危險。」石化業的工安非常重要,除了消防災難演練,也要時常巡視。(圖/報系資料照)林書鴻說,每天睡覺前他想的不是賺錢,而是工安,所有主管都很怕下班後接到工作電話,「電話一響,可能壽命會嚇到少10天」所以他常去巡廠,看到不對就會罵人,廠區處處都有防爆設計與機制,連工廠種的樹也有明確規定。林書鴻於2012年獲選為工研院第一屆院士,在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貢獻獎,2018年拿到台灣科技界最高獎項之一的「潘文淵獎」,還有許多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2023年勞動部「112年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獎」,也將「個人奉獻獎」頒給林書鴻。「工安管理必須從頭做起,因此董事長與總經理要帶頭做起;而且要做到24小時巡邏,才能更大機率防堵爆炸或工安危機發生,不然大火燒起來就來不及了。」林書鴻也在頒獎典禮上呼籲。第一屆工研院院士包括台積電張忠謀、聯發科蔡明介、台達電鄭崇華等,林書鴻是唯一傳產代表。(圖/報系資料照)受日式教育的他,平日生活嚴謹,每天4點起床,5點時一邊看NHK新聞、一邊做體操暖身,5點50分出門打羽球,每天運動1小時,不僅全年無休、且風雨無阻,8點30分到公司上班,晚上大約10點睡覺。林書鴻跟記者說,他不打高爾夫球,因為太花時間、假日就沒空陪老婆孩子了。石化同業曾偷偷說他是老妖怪,「誰會像他一樣都80、90歲了,還親自第一線去巡查工廠,在七、八層樓高的梯子間爬上爬下,速度還比年輕的員工快。」他說,有一次到北海岸玩,居然看到林書鴻在海裡游泳,速度快到讓他以為認錯人。長年游泳、爬山的林書鴻,嚴以律己,身體好得很,記者更是驚訝地發現這位健康老董吃東西不忌口,甚至喜歡吃甜食,那是他放鬆的好夥伴,不過他對自己的身體還是很小心,「身體一有奇怪的地方,就要趕快去看醫生。」一如工安管理般嚴謹。
發炎反應是百病之源 抗氧化關鍵「食療」最簡單但最容易被忽略
我們常說要追求健康,但是人類不健康怎麼來的?事實上,人體細胞目前已知有4到5個入口的傷害因子的入口,稱為傷害認知接受器,例如COVID-19經由血管上皮細胞的ACE2入口,至於經由呼吸道或鼻腔的另一上皮細胞的入口是有關神經系統的傷害,不論是內源的因子如各種酶類,或是外源因子如各項污染,放射線、電磁波、食物、藥物的傷害,都經由認知接受器啟動免疫突發反應產生自由基,如此造成的氧化還原過程如最後的結局是平衡,則人體健康;如氧化還原不平衡,則殘存發炎經年累月的造成不健康。在這次SARS-2疫情有個名稱叫做無症兆發炎反應,要如何及早預防?事實上,現代醫學是1920年William Osler發起的,是症狀診斷、症狀治療,到目前為止,我們面對的慢性病,不但治不好(僅只控制)且愈治愈多,造成的不健康老化愈來愈多,但真正的預防醫學是什麼?那就要認識能量醫學,因整個宇宙(目前地球存在的宇宙並不是第一個宇宙),看不見的能占99.99999%之多,看得見的質只占0.00001%,所以,從普朗克1900年的能量公式E(能量)等於hv(普朗克常數乘以頻率),和愛因斯坦的E(能量)等於MC2(M是質量,C是速度,2是平方),人體某部分的細胞液或包圍的液體如其能量下降則表示熵值上升(亂序或Entropy),亂序到一定量後產生症狀,故預防不健康必須從能量不知不覺下降開始。如何測知,則必須利用能量機或經絡學的技術,測定人體某部位能量下降。自1968年德國富爾醫師開始,到目前為止,微電流刺激(tDCS)用於巴金森式症的治療或腦部病變啟動備份腦部的功能已有許多研究報告。至於已被人類忘掉的地氣(負電荷),因生活的進步,在時髦的食衣住行下被斷絕來往,例如電器產品的使用,不知不覺受到電磁波的傷害,接地球或接地氣(Earthing/Grounding)的研究應用自2007年開始到2020年後已有成熟可應用的產品,而基本原理就是消除過多的免疫發炎反應使之維持平衡。調節氧化還原平衡,食療是最簡單的方式,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圖/TPG)空污是燃燒後的廢氣經太陽照射後產生懸浮微粒,顆粒大小超過PM10,雖不會被吸入肺部(被鼻毛攔截),但可附著在皮膚而啟動免疫發炎反應,造成氧化還原不平衡的傷害,所以要護膚,而護膚的化妝品如血橙萃取複方內含抗發炎、抗氧化物質,但人體皮膚內也特別富含酵素和非酵素系統用來調節氧游離基和氮自由基,防止不平衡的傷害。至於PM2.5到10大小的微粒子經吸入而沈澱於大呼吸道表面致發免疫發炎反應,但呼吸道表皮之下含有抗發炎氧化物質(由飲食中提供)使維持氧化還原平衡,至於小於PM2.5以下的懸浮微粒則可到達肺泡穿越進入血管,產生肺的氧化壓力發炎、心臟血管系統造成全身的氧化壓力加發炎反應、自律神經系統的氧化還原不平衡,導致失智、阿茲海默等疾病。科技進步、生活改善但環境改變、廢棄物等的危害人體健康,光靠改善空氣品質並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人體自有其應對之道,只不過從食物的分類中,抗氧化的觀念必須牢記、應用,有如食療聖經、藍色寶地(解開長壽真相,延續美好人生),打造藍區飲食法,吃出不老人生;但最基本的認知是:免疫發炎反應是百病之源,調節氧化還原的平衡,食療應該是最簡單容易但被忽略了。
比你所認為的影響更深遠 倡議設立「長新冠症候群」特別門診
新冠病毒的疫情發展至今,病毒突變又突變,已進展到JN1,在美國每天重症進院多達2萬人,而歐洲國家新冠疫情監測數據也顯示JN1、omicron variants占了主要地位且呈現上升趨勢,美國TIME(時代)雜誌2023年12月7日報導疫情持續延燒發展,記者Jamie Ducharme文中說明得COVID後的人,免疫系統受傷害而更容易受其他病原攻擊,是否新冠廣泛地弱化了人體免疫力?還是新冠增加了發炎反應,造成只要輕微感染,過度的發炎反應就會令人感覺或經歷大病一場。按WHO之前的定義,長新冠症候群是在新冠狀病毒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一些症狀可能長達1年以上,在台灣約有20萬人,在英國全國的統計數有150萬人出現這個症候群超過4週。而在2021年8月發表的有關1276名住院患者追蹤6-12個月的報告,至少有一種後遺症的從68%降到49%,疲勞或肌無力從52%降到20%,但出院12個月出現呼吸困難、焦慮、抑鬱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高,故有一項研究報告宣稱應注意、觀察、追蹤25年,以能早期發現有症兆或無症兆發炎反應造成的慢性病或自體免疫疾,進而使不健康老化的患者增加。不健康老人人口的攀升,會產生許多公衛或長照健保負擔的問題,宜及早預防並教育病患或大眾,尤其是提高大眾對無症兆發炎反應的警覺性。將於2024年1月發表於Lancet(刺胳針)的一篇調查報告指出,英國的死亡率比過去高,其前5年(不含2020年)與2023上半年的比率是7.2%比8.6%,尤其是心臟原因造成的死亡,和小於49歲的年輕人死亡率在增加,新加坡及WHO其他國家的報告也有類似的情況。非營利組織PHMPT在去年9 月於美國德州北部地區區域法院控訴FDA,質疑FDA隱瞞輝瑞等藥廠對2019年新冠疫苗的相關數據,2023年3月1日法院裁定FDA敗訴而公布了第一批副作用,內容多達9頁,包括紅斑性狼瘡、急性腦脊髓炎、心臟驟停等,在參加試驗的46000中有42000人有不良反應,其中1200人死亡。在202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自然免疫力優於現今疫苗免疫力的保護再感染達13倍之多,而症狀發生則少於27倍。其實在2021年9月13日Nature(自然醫學)期刊刊登的網路文章,在標題就指出,病毒引起的內源性老化機制,是驅動和治療新冠病毒的目標。由病毒引發的衰老化和其他原因引發的衰老化幾無二致,同時也伴隨衰老相關的分泌表現型細胞(SASP),包括分泌的前發炎細胞激素、細胞外模型(矩陣)活性因子、前趨凝媒介物,而在COVID-19病患的呼吸道黏膜可發現老化的標記及SASP因子在血中的濃度上升。一些抗衰老的藥物可選擇性去除病毒引發的衰老細胞(VIS),所以有些專家建議抗衰老藥物使用於新冠或其他病毒感染的病患,但在染疫的患者中,有人症狀輕,有人症狀重,似乎闗鍵在細胞激素的干擾素(Interferon)產生的速度。在出血熱的動物實驗中,如先打干擾素,則病毒容易禁絕,由此可見干擾素有助於預防受到感染,等病毒在血管中蔓延開來才施打就來不及了。而人體正常免疫反應所產生的干擾素,其反應路徑是經由自然免疫反應(Innate)而非適應免疫反應(Adaptive),而現行所研發的疫苗是由適應的免疫效應產生抗體,有其必然的副作用。經由鼻黏膜或呼吸道上皮細胞產生干擾素,可以對抗或阻斷COVID-19的感染。事實上,提升干擾素的生活飲食介紹中,綠茶或紅茶,一天如喝5杯,可增加干擾素分泌5倍,故專家們都鼓勵、主張自然免疫力的提增。因此,設立長新冠症候群特別門診的目的在於:1、早期診斷、早期去除體內殘存的病毒。2、避免慢性發炎造成各種慢性病、癌症、自體免疫反應的疾病。3、避免不健康老化人口的上升造成家庭、國家財務的負擔。4、維護國人的健康,教育國人40歲以後注意抗老化的作為。5、避免醫療的浪費。6、讓全民健保回歸正軌,阻止社會醫療化。7、提供真正的預防醫療。
GSK與長庚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 打造未來醫藥產業人才庫
為追求學術交流、促進產學共創及人才培育等各項交流發展,GSK與長庚大學今天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以增進產學交流、並為台灣公衛人才培育奠定基礎,在備忘錄中,GSK台灣優先提供長庚大學醫藥產業相關之實習機會,時間從今年10月到2026年8月止。簽約儀式由GSK總經理余慧明、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代表簽約,GSK人資長林子豪、公共事務處處長田開瑋,及長庚大學副校長暨醫學院院長楊智偉教授等師生共同見證。長庚大學是頂尖的研究型大學,紮實培育新世代的醫護、生物醫學、生醫工程、醫學人文、智慧醫療等跨領域的優秀人才。而GSK是懷抱以集結科學、科技和人才共同戰勝疾病為抱負的全球生物製藥公司,雙方合作一起促進產學合作,也為台灣培育公共衛生人才。展現GSK貢獻心力於台灣的公共衛生環境對於此次雙方簽訂MOU,GSK台灣總經理余慧明表示,GSK身為台灣公共衛生的好夥伴,除了以創新的藥物和疫苗保衛台灣民眾的健康,同時也希望能藉由和長庚大學的合作,雙方聯合育才,培育為台灣公共衛生有使命感及未來執行任務的新生代種子,GSK期待合作計畫,可以展現GSK貢獻心力於台灣的公共衛生環境。 余慧明總經理強調,面臨台灣人口老化,未來更多的疾病治療需求,GSK多年來推動的全年齡預防接種觀念,其實也是在為台灣公共衛生挹注支持力量,希望因為疫苗的接種,可以減少台灣醫療體系的支出,同時民眾健康老化。而這次備忘錄簽訂,其中的人才培育,是預防接種觀念之外,另一個GSK為台灣公共衛生挹注的力量。 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表示,校方有鑒於企業實習能使學生了解職務需求並進行實務操作,透過體驗職場氛圍以及與第一線工作者交流,有助於未來職涯規劃,並且可於在學期間加強職業所需之軟硬實力。同時,由於學生已於校內接受完整的知識訓練,至企業端實習能夠快速接軌實務工作,提供合作企業優先遴選有潛力的新鮮人、並且給予課程設計的建議,此於學校、企業雙方為共贏局面。 結合雙方資源加強學校教育與產業銜接 打造未來醫藥產業人才庫余慧明表示,GSK以科學科技和人才來共同戰勝疾病,GSK非常重視人才,藥品研發創新 (product pipeline),也重視醫藥人才庫 (talent pipeline),這次與長庚大學攜手合作,除了結合雙方資源加強學校教育與產業銜接,也希望能打造未來醫藥產業人才庫。GSK打造正向、多元和融合的工作環境GSK致力照護員工健康、幸福以及職涯發展,極力打造一個正向、多元和融合的工作環境,藉以吸引人才、留住員工、以及鼓勵同仁,如此也可以對使用我們藥物和疫苗的病患創造更多的健康成果和福祉。GSK希望讓員工茁壯、每個人都能在工作中做自己、感到快樂滿足並持續成長。
信義房屋19年投入5億推動社區一家 支持社區夢想轉動
信義房屋19年來投入五億元推動「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是國內單一企業支持最久的社區改造計畫,對於許多剛踏入社造的個人與團體,信義房屋宛如社區天使投資人,支持夢想轉動。今年社區一家提案總件數再度破千件,個人與校園提案數也較去年成長,在計畫類型上跨世代的社會關懷、社區產業創新以及永續生態等更是熱門關注議題,顯見永續觀念已在社區成形;今年選出4件首獎、88件楷模獎及122件種子獎,並由首次參與提案的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獲得《社區一家-幸福社區類》最高50萬獎金!社區一家發起人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表示,自2004年開始推動的社區一家是希望凝聚人與人的情感,讓家的定義擴大,讓社區成一家,進而走向全台一家。在計畫推展中也不斷發展出能讓更多關心台灣這片土地的人都能來參與的方式,從一開始的社區發展協會、團體、社企、個人、到大專青年,現如今許多國小學童也加入社造行列,近年更有外籍人士、新住民也積極參與。除了擴大影響力,為了讓社區能永續發展,信義房屋也積極推動永續共榮生態圈,透過資源對接與培訓,讓具有發展潛力的社區能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發展模式,為地方帶來生機。社區一家評審團觀察,在疫情趨緩的台灣社會,社區一家強調的「凝聚人與人的情感」,成為提案者關注重點,在計畫展現上,跨世代的社會關懷,如青壯人口對社區長者生活照顧,或是高齡者投入學校教育,世代間相互合作扶持,成為穩定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此外在氣候變遷與永續倡議下,也有越來越多的提案者展現對生態永續的重視,無論是在環境保育、生物多樣性、循環經濟等議題上,都能看到具有創新思維與行動的提案內容。首次參加即獲「幸福社區類-首獎」的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多年來以民間自發力量成功讓稀有保育鳥類水雉在美濃湖畔繁殖。今年更擴大影響力,結合社區居民將荒廢的甲魚養殖池轉化為兼具育苗與環教功能的水草樂園,營造水雉棲地與生態產業的運作典範。同樣也是初次提案就獲得「築夢個人類-首獎」的葛韋成,因為希望讓家鄉長輩「健康老化、在地老化」,他從長者飲食切入,以原型餐食出發,將「健康」、「友善」帶⼊社區,改變食物質地,讓食物更好入口的同時能保有食物原狀與味道,滿足健康營養需求,更與社區關懷據點、長照機構共同深耕社區,打造長者友善餐點、建置友善美食知識庫,促進大眾對長者友善餐食議題的關心。「國小師生組-首獎」得主為桃園市高原國小,由長期投入環境教育的黃怡平老師,邀請地方專家與導入科學工具,規劃溪流教育課程,帶領孩子從河川生態的認識和學習中,建立完整的環境保育觀念與行動,更重要的是熟悉自己的家鄉與培養在地認同感。特別是更與在地的河川巡守隊及公民團體合作,一起淨溪、移除外來物種,擴大影響力感動居民共同守護家鄉溪流。「中學師生組首獎」得主為新北市華僑高級中學「根與芽志願服務社團」,是長期深耕社造,並屢獲社區一家楷模獎肯定的團隊。他們藉由淨灘、弱勢兒童閱讀培力,以及青銀世代交流等活動,從社團出發,邀集更多師生投入服務,也引導學生觀察與反思,共同為環境盡一份心力,也帶給兒童、長者活力與希望,激發手心向下帶來的感動,讓服務種子生生不息。今年大專青年組首獎雖然沒有出現讓評審為之一亮的提案,但是整體提案件數與水準仍較去年成長。今年所有社區一家獲獎提案已經公布於官網,有心改變社區關心家鄉事物的個人或團體,都可以從中獲得促發改變的可能。未來也會邀請歷屆得主來分享社造經驗,期盼擴大影響力,鼓勵全民一起加入社造行列,永續社區美好。
「這些據點」銀髮族免費健身! 九成長者自認改善身、心力
為使長者具有足夠肌力,以降低衰弱風險,衛生福利部自109年起補助地方政府結合公有閒置或低度使用空間,試辦14處銀髮健身俱樂部,自110年至112年已於21縣市累計布建128處據點。超過9成的長輩自覺精神及心情有明顯正向的改善,創造長者快樂老年生活,提升肌力更重拾活力,朝向健康又安全的高齡生活。「銀髮健身俱樂部」提升長者健康 改善行動力、抓握力銀髮健身俱樂部不僅有適合銀髮族的專屬運動設備,也有專業運動教練指導,提供正確、規律且安全的運動建議。另課程中搭配長者功能評估量表(ICOPE),讓長者了解自己的衰弱部分,及運動前、後身體功能改變程度;經分析長者參與課程前、後狀況,長者上、下肢肌力等項目,皆有得到改善,包括改善了手腳緩慢、行走無力與抓握力弱等狀況,同時提升走路速度與穩定度。另外,透過課程參與、飲食衛教與陪伴互動,長者認知功能、營養狀況與憂鬱情形亦得到改善,長者整體回饋的滿意度高,亦有助於預防失智與建立人際關係,全面共築健康老年生活。結合在地資源 個人化需求、創造樂趣高雄市「長生全方位銀髮健身俱樂部」與鄰近大專院校進行產學合作,提供相關科系學生實習機會,培養未來的運動指導員;針對特殊族群進行運動功能評估(如中風、帕金森氏症、慢性疾病及關節退化等) ,長者樂於接受個別運動的指導,以符合個人之需求。臺南市「台江銀髮健身俱樂」結合社會福利服務族群身心障礙者,長者帶著身心障礙的孩子一同運動,提高身體活動量之外,亦增進社交生活,相互關懷,陪伴及鼓勵,創造據點服務的意義和樂趣。結合衛教 、互相鼓勵陪伴 找到陪伴和歸屬感銀髮健身俱樂部除了提供運動課程服務,亦有許多據點於課程過程中結合衛教,提升長者健康觀念,或安排額外的手作課程或是遊戲互動環節等,已成為長者互相鼓勵、閒話家常或支持陪伴的地方。另外,更有許多長者進一步成為據點志工,與其他人分享自身經驗,互相協助,共同促進銀髮族社會參與及貢獻,提升自我價值感,營造有尊嚴的老年樂齡生活。
年齡相加逾3千歲! 這群阿公阿嬤不畏困難舞出活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跳舞有助於長者維持肌力、平衡與體能。高雄市大社區觀音社區「三千歲歌舞團」參加衛生福利部舉辦的「長者活躍老化競賽」,起初阿嬤們難以負荷密集練習,但是競賽激發長輩堅持到底的意志力,就算全身貼滿痠痛藥布,還是照常到場練習,反覆練習結合阻力運動、肌力與平衡訓練,每個長者站得都比以前還要穩了!「三千歲歌舞團」成員平均年齡75歲,多次挑戰活躍老化競賽,從「無敵鐵金剛」及「粉美力魔女」曲目及造型上求新求變,台上短短幾分鐘演出,都是社區爺爺奶奶們花好幾個月的練習成果。社區發展協會主任陳秀英說,「競賽激發長輩的意志力」,起初她擔心長輩無法負荷長時間站立與密集練習,但是他們吃藥、打針,甚至貼上痠痛藥布,透過有氧舞蹈與彈力帶,將阻力運動、肌力與平衡訓練等體適能訓練元素融入舞曲,無形增加肌肉能量及全面伸展,變得更健康有活力。我國老年人口急遽增加,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表示,運動是維持健康的關鍵,尤其是高齡的長輩,政府不僅致力完善長照2.0照護服務,更重視向前延伸的健康促進,豐富長者社區生活及社會參與的活躍老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0年起辦理「長者活躍老化競賽」活動,廣邀社區長者組隊參加,目的是讓社區長輩有個目標,維持身體活動,延緩失能,同時走出來交交朋友,一起參與社區課程並活動,減少孤獨,達到健康老化。「長者活躍老化競賽」邁入第13個年頭,競賽累計58萬人次參與。今年活動主題為「阿公阿嬤舞GO厲害」,自8月至9月間4場分區競賽開打,來自各地方政府推薦甄選共68個隊伍參加分區競賽,凡取得金、銀獎的隊伍,可取得晉級10月全國總決賽的資格。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長者活躍老化競賽已是社區阿公阿嬤們翹首期盼的年度大事,從年初就紛紛詢問賽事期程。」長輩們經過不斷的練習、排演到比賽,雖然辛苦,但與隊友朝夕相處,有歡笑、也有關心與扶持。經調查,曾參賽的長者們,在自覺心情愉快、更有活力、更多朋友作伴、更喜歡走出家門參加活動、自覺健康狀況良好等方面,都給4.7以上高分(滿分5分),顯見活動對長者身心健康有實質助益。老幼相伴 鼓勵長者開心追夢來自彰化縣伸港鄉「溪底國寶活力舞蹈班」的85歲柯阿公與83歲柯阿嬤賢伉儷,參加據點活動長達14年,倆人不畏風雨天天報到,每天開心學習舞蹈及健康促進課程,夫妻年紀大了一起行動,需要有共同興趣和目標。在練習舞蹈的過程中,柯阿嬤擔心自己無法久站,柯阿公鼓勵她別怕表現不好,能在有生之年能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是件開心的事。宜蘭縣羅東鎮北成里里長羅暳鎂組成「北投社樂齡環保鼓隊」,當中有全家族成員參與,從最年長、88歲的羅伯父到羅媽媽、孫子及曾孫四代同堂參與,激勵其他隊員積極參與。多數隊員原是身體僵硬的老農,在羅里長熱心帶領與精心課程設計之下,去年首次參賽就晉級全國總決賽奪得最佳創意獎。隊員的子女們看到比賽影片後,都訝異得不敢相信他們的父母可以表演出高難度的動作,看到長輩們堆滿燦爛的笑容,羅里長表示:「我們做對了。」「長者活躍老化競賽」阿公阿嬤青春不老「長者活躍老化競賽」提供專屬長者的舞台,展現健康活力與生命價值,同時激發長者圓夢的機會,實踐「在地老化」與「活躍老化」的核心價值。競賽活動期間國健署提供臉書粉絲團直播服務,並於讓無法到場的民眾和親友們,一同為長輩們加油與鼓勵,相關詳細的活動訊息,可至官方網站https://www.happysenior.com.tw/2023/,或「長者活躍老化競賽」粉絲專頁查詢。 分區舉辦時間辦理場地所在中區競賽8月18日(五)環球科技大學體育館(雲林縣斗六市鎮南路1221號)南區競賽8月25日(五)高雄科技大學楠梓校區體育館 (高雄市楠梓區海專路142號)東區競賽9月1日(五)花蓮縣立中正體育館(花蓮縣花蓮市公園路53號)北區競賽9月8日(五)新北市板樹體育館(新北市板橋區溪城路90號)
減緩長者失能! 六大關鍵指標供評估
我國老年人口(65歲以上)占總人口比率持續提高,加上少子化,107年已從高齡化社會(7%),轉為高齡社會(14%),推估幾年後將邁入超高齡社會(20%)。「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 及早發現長者失能風險因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許俊賢說,長者健康老化為世界各國的重要議題,為了能早期發現長者功能衰退的徵兆,進而延緩失能,國民健康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發展的「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COPE),推動長者功能評估,幫助長者及早發現可能導致失能的風險因子。六大關鍵指標 認知及行動、營養與視力、聽力及憂鬱內容為六大關鍵指標: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狀況、視力、聽力及憂鬱評估。(以下評估內容摘自國民健康署)1. 認知功能:無法想起今天是幾月幾號或是現在在哪裡。2. 行動能力:無法在12秒內完成5次雙手抱胸連續起立坐下。3. 營養狀況:過去三個月體重突然減少3公斤以上或食慾不振。4. 視力:觀看或閱讀有困難。5. 聽力:無法聽得到正常音量的聲音。6. 憂鬱:過去2週覺得心情低落沮喪、沒有希望。初評異常將複評 進行「用藥」及「社會性照護與支持」功能評估初評異常者,將進行複評,同時進行「用藥」及「社會性照護與支持」評估。• 用藥:有吃10種以上的藥物、有吃止痛藥或助眠藥、吃藥後有發生眩暈或低血壓等症狀。• 社會性照護與支持:日常生活活動、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感覺孤獨、社交活動。複評結果有異常者(或視/聽力初評有異常者),將提供衛教及轉介(或介入),最後在3-6個月後進行後測,以追蹤介入成效。長者功能評估量表 預防及延緩失能許俊賢建議,目前為年度老人健康檢查服務的時期,很多醫院同時有提供長者功能評估的服務,民眾可以上網查詢各大醫院官網,或是詢問國民健康署。透過長者功能評估量表,發掘出早期衰退的異常關鍵指標,再藉由各種健康促進策略,致力於維持與促進老年人良好的生活功能狀態,以預防及延緩失能的發生。使老年人在身心及社會參與等日常生活方面,得以獨立自主,使每位接受照護的老人得以安享天年。
活得老不一定活得好…國人平均餘命延長至80.86歲 「不健康餘命」達8年
鄰近國家平均餘命比一比2021年各縣市平均餘命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數據顯示,高齡者臥床需仰賴他人照顧的「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專家提醒,面對老化,政府除關注「後端」的醫療照護資源,也需將資源投入「前端」,例如健保,才讓國人健康老化。台灣在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古允文說,法國從高齡化社會到超高齡社會,花了100年以上,台灣只有32年,老化速度太快,導致高齡政策準備不足。根據內政部統計,國人平均餘命越來越長,但活得老不見得活得好,據統計,國人「健康平均餘命」和「平均餘命」相差8年,意即需仰賴他人照顧臥床恐長達8年。依據全台各縣市平均餘命排名,台北市以84.17歲遙遙領先,其次為新竹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倒數三名為屏東、花蓮、台東,反映出都市地區的醫療資源可近性較高,民眾獲得較好的照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指出,據統計全台有82萬長照需求人口,無論是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對於每個家庭都是沉重的負擔。國內長照悲劇不斷發生,這是對國家政策的警訊,除了緩解長照需求外,更要延緩失能老化、縮短不健康餘命。擔任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的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分析,1996年台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CHE)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較南韓高,台灣平均餘命也領先南韓。台灣全民健保在1995年開辦後,隔年平均餘命為74.95歲,高於南韓的74.15歲,但2004年南韓超車台灣,平均餘命達77.67歲,台灣為77.38歲,此後台灣再也沒有追上南韓的腳步。因為南韓透過加大醫療支出帶動生醫藥產業的發展,向先進國家靠攏。2000年至2019年間,台灣的CHE在GDP的占比,平均每年成長1.096%,南韓則是3.96%。至2021年,南韓平均餘命比台灣長壽2.7歲,台灣與鄰近國家的差距逐漸擴大。洪子仁認為,要改善平均餘命,健保的餅要加大,每年應成長4%以上,才有機會趕上先進國家的腳步。
台塑生醫回收500噸玩具 塑膠翻身「露露椅」獲2023年德國iF設計獎
意識到廢棄玩具對環境的影響,台塑生醫長期投入贊助玩具圖書館協會,至今回收高達500公噸玩具。台塑生醫透過回收二手玩具、循環塑膠廢料,不僅減緩環境汙染的危害,更是向全民預防醫學且健康老化的目標邁進。中部最大二手玩具物流中心「Formosa玩具基地」,協助回收整理、篩檢、分類、清潔、包裝到分送,推出創意課程教導民眾塑膠材料的相關知識,進而培養環保觀念。(圖/ 翻攝臉書)「我們想做的事情是,既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照顧到人!」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認為,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廢棄玩具,只有懂不懂得如何利用它創造更好的生命。台塑生醫成功策動「循環經濟」導入玩具回收,榮獲2023年德國iF設計獎,重新擦亮昔日的玩具王國招牌成為「玩具再生王國」。「循環經濟」替代線性經濟的倡議在國際社會日益受到重視,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近期公布的2023年製造業五大趨勢中,「循環經濟」就是其中一項。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說,「玩具產業是世界上塑料密集度最高的行業之一,比其他日常用品還要高上許多。露露椅不是台塑生醫實踐循環經濟的唯一案例,其實市面上你看到的每一罐台塑生醫洗髮精,外包裝都已經做到使用100%回收料製成。換句話說,每年數百公噸的塑膠玩具只要能回收再利用,讓生產和消費形成再生不息的循環,不僅反應現代消費趨勢,更能同時實現資源妥善利用、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意識到廢棄玩具對環境的影響,台塑生醫長期投入贊助擁有全球唯一玩具循環再生系統的玩具圖書館協會,成立至今回收高達500公噸玩具。美國最新數據顯示,成年人所佔的玩具銷售額在去年漲幅高達六成,成為玩具市場最大增長動力!玩具不再是兒童的專利,對成年人來說,玩具是減輕壓力和焦慮、增進社交關係的利器,對年長者則有改善手腦協調能力、身體協調性和平衡感、延緩老化等功用。自2020年起,台塑生醫於彰化觀光工廠設置「童趣窩」,利用回收玩具打造出親子遊憩空間,每年吸引超過10萬名遊客造訪。並成立中部最大二手玩具物流中心「Formosa玩具基地」,協助回收整理、篩檢、分類、清潔、包裝到分送,推出創意課程教導民眾塑膠材料的相關知識,進而培養環保觀念。為了讓玩具回收行動遍佈全台,「行動玩具車」則成了裝載重生二手玩具、進入社福團體、學校及偏鄉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