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和興
」健和興3月合併營收3.9億 中國及歐美充電儲能需求增Q2營運有望增長
受客戶拉貨趨緩影響,健和興(3003)自結第一季營收10.5億元,年減逾四成;單季EPS 0.85元,雖較上季0.7元增溫,但仍為近九季以來次低紀錄。第一季稅後獲利雖較上季成長,但在營收規模縮減下,本業獲利季減4.7%,較去年同期約減少26.4%,為近11季新低。法人認為,電動車長期成長趨勢不變,隨著中國及歐美儲能市場需求增溫,及電動車與充電樁的充電槍產品出貨放量,在電動車及充電樁客戶重啟拉貨下,第一季應為全年營運谷底,第二季營收有望恢復成長態勢。健和興的儲能客戶包括大陸前三大儲能系統商、中國、歐洲及美國基礎設備商、太陽能/風能供應商,以及佈局商用儲能領域的美系電動車大廠,充電槍客戶除Tesla等電動車大廠,亦出貨給台達電(2308)、光寶科(2301)等國內外充電樁大廠。隨著儲能及車用客戶需求增溫,健和興3月合併營收達3.9億元,月增16.6%,營業淨利7541萬元,月增約25%,稅前盈餘為8831萬元,較上月相當;累計第一季合併營收達10.58億元,稅前盈餘1.92億元,稅後純益1.35億元,季增22%,年減46%。以目前實收資本額15.57億元計算,EPS為0.85元。近日市場傳聞,健和興因與Tesla合作已久,為Tesla充電槍供應商,在儲能部分,亦已成為Tesla儲能系統供應商,提供Tesla儲能系統相關端子及線束,可望順利搭上Tesla儲能產品高成長列車。受惠各國基礎建設及智慧電網建置,目前綠能/儲能產品占健和興營收比重已達7成,與電動車相關車用產品成為健和興未來營運成長兩大推手。健和興表示,營運谷底已過,第2季營運有望季增年增,營運將逐步重回成長軌道。
健和興前三季營收37.4億逆勢創新高 法人估全年EPS逾6元
電工應用急單貢獻,連接器廠商健和興(3003)9月營收重回月增及年增,法人也預期,在匯兌收益貢獻下,第三季獲利不排除也有機會再度拚高,而第四季因銅價下跌與全球總經因素,營收預期與前兩季相當,今年營收約個位數成長,明年則期待充電槍新產線的挹注。健和興自結前9個月合併營收達37.4億元,年成長7.94%,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稅前盈餘為10.98億元,稅後7.92億元,每股盈餘為5.06元。健和興表示,目前電動車相關客戶訂單強勁,且儲能也相對穩定,為營運帶來支撐,但因全球總經變數不少,需謹慎看待第4季營運。健和興近幾年營運以車用、儲能、工控等利基產品為主,今年營運未受全球不景氣太大衝擊,相對穩定,公司自結9月營收達4.69億元,月增26.73%,年增9.71%,創下單月歷史次高,營業淨利為6549萬元,較去年同月及上月衰退。主要受惠於美金升值,認列外幣評價未實現利益7211萬元,以目前實收資本額15.57億元計算,9月每股稅前盈餘為0.9元,每股稅後盈餘為0.7元。展望第四季健和興表示,因銅價在低檔盤整,雖未跌破7千美元的全面性調價門檻,但部分產品定價基礎仍有影響,加上國際情勢較不確定,對傳統旺季相對保守,預期單季營收將落在第二、三季間。不過,車用仍是公司看好且展望明確的產品線。目前新廠預計會在明年第二、三季投產落成,屆時充電槍產線將由目前2條增至5條,但實際產出的貢獻將視客戶產品量產的速度,只是隨產能增加與訂單、客戶成長,未來幾年車用佔比逐年成長可期。法人也預期,健和興今年營收將個位數成長,但因毛利率穩定,且業外匯兌大舉挹注,稅後盈餘會再創新高,全年每股稅後盈餘將超過6元。
車電展黑馬1/電動車銷量年比增90% 怡利電端3D AR HUD搶市
隨著保護環境意識提升,目前全球電動車每年銷量都成倍成長,而周邊電動車零配件、電子產品紛紛熱賣,台灣作為全球相當重要的車用電子、零配件基地,還有許多潛力廠商等待發掘。由外貿協會主辦的「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以及「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23日正式落幕,此次有560間廠商參展,其中包括特斯拉供應鏈的大亞電纜、健和興端子等,CTWANT記者在展場觀察,發現推出感測雷達、環景產品的廠商占大多數,但還是有像是怡利電、車威視、億勝、Vigor Plus等黑馬企業推出驚艷的產品。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車用電子產值達2,350億美元(約新台幣6.88兆元),預計到2028年將突破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1.7兆元),年複合成長率達7.9%,在全球暖化、碳排減量目標、電動車相關政策3大利多推動下,車用電子相關產品配置已經成為各車廠增加銷量的考量。在2020 年時全球電動車已突破500萬輛,2021年成長了將近90%,突破950萬輛大關,目前電動車數量也在全球車市中超過10%佔比,隨著各國政策的推進下,電動車在未來勢必取代傳統燃油車。汽配、車電展開幕首日還未開放民眾入場,就吸引上千名法人進場發掘潛力廠商。(圖/方萬民攝)台灣的車用電子也隨著電動車的成長嚐到甜頭,在2020年的產值為2,507億元,2021年成長到2,958億元,甚至在2025年有機會突破6,000億元,許多早期專做毛利低的零配件小廠為了翻身,積極推出車用電子產品成為別人口中的大廠。「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在新冠肺炎單日破千的背景下開幕,但仍擋不住國內外法人參展,在還未開放民眾進場的首日就湧進超過千人,在主走道最吸睛的除了科技部主導產學合作的自駕車對外,就是LOGO顏色為Tiffany綠的怡利電子(2497)。這間來自彰化的車用電子大廠,創辦人為曾擔任磐石會長的陳錫蒼,帶著弟弟陳錫勳、發言人柯茂全一路讓怡利電從C咖翻身成車用電子的A咖大廠,早期以錄影帶倒帶機、攝錄影機起家,一直到2004年才切入汽車影音系統,花了近10年打進日本豐田的供應鏈,但隨著競廠越來越來,在2016年轉型開發HUD(Head UpDisplay,抬頭顯示器)。初期怡利電子主要生產鎖定消費者端的反射型HUD,主要因後裝容易,不需要與車廠配合,到民間汽車保養廠就能安裝;在2020年推出W Hud(WindshieldHead Up Display)以及開發出AR HUD(AugmentedReality Head Up Display)後,受惠於優異的成象、解析度,且不受環境光影響,終於被國際車廠看見。W Hud會將訊息投射到擋風玻璃上,在駕駛的視覺上會在擋風玻璃前方數公尺,眼睛不太需要變焦分散注意力;AR HUD的投射範圍更大,可以容納更多訊息,讓導航路線與實體路面在視覺上結合。在2020年全球電動車僅500萬輛,2021年就成長到950萬輛,在政策利多推動下,台灣車電廠積極加入國際車廠的電動車供應鏈。(圖/CTWANT資料照)怡利電在2021全年營收24.76億元,年增51.57%,稅前淨利1.64億元,稅後淨利9,700萬元,每股盈餘為0.81元,但受惠HUD需求成長,預計在2022年的營收表現將大幅成長。此次怡利在現場端出2D AR HUD以及開發中的3D AR HUD,怡利電發言人柯茂全指出,HUD的重點在於呈現即時訊息,讓駕駛確認並與系統互動,在自駕系統往Level 2發展後,這項功能更加的重要。目前怡利的2D AR HUD主要供應給大陸的吉利汽車、一汽,據現場人員透露,目前該系統已經賣出超過20萬套,今年更有望接到北美新創車廠的訂單,至於仍在完善中的3D AR HUD配置了眼球追蹤,在系統結合度上更為細膩,已經與歐洲車廠以及大陸既有客戶洽談,很快就能在市場上看見。
產量創新高!特斯拉新廠陸續開張 廣達台積電「12家供應鏈」預估旺到明年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德國新廠可望在10月啟動,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在德國柏林附近的超級工廠主持參觀日,並邀請當地居民到工廠參觀,這是因為該工廠因環保與法律爭議,因此遲遲尚未批准生產,讓特斯拉德國廠恐怕因此延至明年生產,所以特斯拉特別舉辦參觀日,希望能解決此一疑慮,藉此讓德國新廠能夠在10月順利投產。除了德國廠,特斯拉德州奧斯汀新廠也將開張,預定生產Model Y和Cybertruck皮卡。另外,馬斯克也宣布,下一代Roadster跑車,可能在2023年發布。馬斯克說,除了會在德州廠生產Cybertruck,很有可能也在這裡製造全地形四輪電動機車(ATV)。他希望能打造出最不危險的ATV。特斯拉不斷擴張美國、中國大陸與德國產能,同時積極開發新的車款,除了Model Y/3/X外,還包括電動皮卡Cybertruck、跑車Roadster與ATV等,使得電動車供應鏈業績可望水漲船高,外界看好從今年第4季一路到2022年都會大幅成長。而特斯拉供應鏈影響甚多,包括電子控制單元的廣達、中控台的和碩、自駕車晶片的台積電、電池線束的貿聯、減速齒輪的和大、LED車燈的聯嘉、面板的群創、觸控面板的TPK宸鴻、電源轉換器的台達電、傳動系統零件的智伸科、充電槍的健和興、電池結構件的乙盛等,總計12家台廠因此受惠。整體來說,特斯拉今年前三季共生產62.45萬輛,並向消費者交付 62.73萬輛。去年特斯拉是生產50.9萬輛,向消費者交付49.95萬輛,外界預估,特斯拉今年全年產量和交付量將超過80萬輛。特斯拉近期電動車產量和交付量不斷創新高,已連續兩個季度超過20萬輛。且特斯拉今年前三季產量和交付量已超過去年全年,雙雙創下新高。
大陸祭「能耗雙控」限電 數十家江蘇台商重訊停工4天
受到蘇州限電影響,不少佈局江蘇省蘇州及昆山一帶的台商今(27)日一早便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即時重大訊息,因當地工業用電限制配合停工,時間自昨(26)日中午12點起至9月30日24點截止,並宣佈產線調整、庫存因應及規劃假日生產等因應措施。今天一早包括台光電(2383)、定穎(6251)、界霖(5285)、新至陞(3679)、健和興(3003)、久威(6114)、優群(3217)、科嘉-KY(5215)、敘豐(3485)、聯德控股-KY(4912)今皓等超過20家公司發布重訊,內容即是對蘇州及昆山當地政府停止供應工業生產用電,配合停工及後續相關產能調節、庫存因應、調配員工放假及安排假日生產等對應措施。建準(2421)、康控-KY(4943)、欣興(3037)、長科(6548)、欣厚-KY(4942)等約10家台商早一天在26日下午就先重訊公告因停電停工事宜。由於反而影響的台商大都是生產工廠,因此在因應措施上大同小異,包括調整產線、協調集團相關產能、預計假日或連假安排生產、現有庫存因應調節,目前看來4個工作天的停電停工,不會造成重大影響。此次限電主要是大陸政府祭出「能耗雙控」的管制,目的在對能源消耗的總量進行控制。根據大陸媒體報導,這項措施就是要透過對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導各地區處理好能耗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藉此促成經濟發展轉變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除了蘇州地區,大陸南方重要的產業中心珠江三角區,包括東莞、中山、佛山等製造重鎮,前幾天開始就有當地企業接獲停電通知,依不同條件有開一停六、開二停五、開四停三等狀況。
6兆美元競技場4/戰機材料打造減重25% 電動車續航力增加400公里
相較於TADA與MIH由資通訊科技產業為主的大聯盟,CTP則是一群以機械、電機、車輛、製造等傳統行業組成的電動巴士小聯盟,可說是小而美的軍團。領頭CTP的唐榮車輛成軍六十年,從省營轉到民營,由打造火車、公車、低底盤公車、電聯車到電動巴士,布局電動巴士市場逾十年。現任董事長何義純表示,「除了台灣市場外,還瞄準美日的巴士淘汰市場,將一個城市一個城市攻下市占率。」CTP將在11月正式發表新一代全低地板電動巴士,車型與功能與歐洲品牌並駕齊驅。(圖/CTP提供)為了打國際盃,唐榮車輛今年第一季先與大同結盟動力系統,第二季與漢翔公司合作開發鋁合金輕量化車身,第三季更找了九家關鍵供應鏈廠商,一起籌組CTP聯盟,預計十一月發表最新全低地板電動巴士「漢唐一號」,明年第一季量產,第二季展開海外銷售,「目標是每年汰換約五萬輛電動校車與市區電動公車的美國市場缺口。」何義純說。CTP聯盟找來漢翔以打造飛機的複合材料技術,來為電動車瘦身減輕重量,圖為漢翔董航空工業董事長胡開宏。(圖/黃威彬攝)這支隊伍中最吸睛的成員是打造戰鬥機的漢翔。「將航空複合材料用在打造電動巴士車架,可減少車體二十五%的重量,而重量直接關係到續航力。」漢翔公司董事長胡開宏信心滿滿的說,「(漢唐一號)與唐榮前一代車款,減重達一千公斤,續航力增加超過四百公里。」無論是電動車還是電動巴士,龐大商機激勵了台灣業界。「未來電動車的市場,除了輪胎跟鐵架車殼外,供應鏈上的每一塊都重新來過,言下之意即是機會就在那,看你怎麼去把握住。」一位業者說。今年3月漢翔航空完成勇鷹高教機,機身使用輕量化複合材料。(圖/漢翔提供)此刻,投資人如何跟著投資?中國信託投信建議,投資人可循過去智慧手機概念股模式選股,從電動車大廠的供應鏈下手,例如特斯拉的台廠供應鏈中,車電系統的和碩、台積電、廣達、台達電;電池系統的康普、和勤;充電系統的和勤、岳鼎、健和興;車身系統的聯嘉、建準;馬達動力的和大、富田。無人駕駛公車集合了電動車、5G通訊及大數據等最新科技的應用。(圖/胡華勝攝)此外,在「概念股」選擇上,以各領域的龍頭為優先,注意各家公司的財務報表與新聞,觀察是否因電動車而有真的實質營收與獲利,而不是沾上邊卻沒有帶來收益的膨風股。
不甩外資賣超15億 台積電發威台股力守15,600
外資等3大法人今(1/18)合計賣超台股16.37億元。包括外資與陸資單日賣超15.51億元,投信法人買超5,677萬元及自營商賣超1.39億元。台股權王台積電開高震盪趨堅,帶動半導體族群如日月光投控、聯電等逆勢走高,加上電動車供應鏈胡連、健和興、車王電、同欣電與廣宇等,被法人、大股東等力拱,抗衡短空勢力,且航運3雄的萬海、陽明跌深反彈,長榮航與華航也站在多方,使盤勢終場得力守15,600點,並遺有高達約290點的下影線,顯示多方對後市看法仍審慎樂觀。集中交易市場加權股價指數今上下大震盪,最高點一度來到15,676點,最低點則來到15,320點,高低點的差距達356點,顯示逢低撿更宜貨買氣仍大有人在;終場指數僅小挫4.39點,報15,612點,跌幅0.03%,成交3120.72億元。周一力挺多方的重量級集團股,還有面板族群的友達、群創,與統一、亞泥等;餘國泰金、富邦金、台塑四寶、鴻海、中鋼、兆豐金、南亞科、廣達、仁寶、聯發科、台達電、股王大立光、台泥、遠東新、台玻、長榮、和碩、台灣大、第一金及玉山金等,都臉色不佳。櫃買市場方面,生技與防疫概念股,因國內某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新冠疫情感染,吸引短多再度回籠,加上電子股由半導體族群帶動跌深反彈,而電機、鋼鐵兩類股也站在多方,化解營建、化學、紡纖、觀光及航運等類股拉回壓力,盤勢開高震盪走高,終場指數收漲0.42%,報185.45點,成交676.29億元。業內人士指出,某外資在台積電站上600元後,竟以神山於今年資本支出過大,開出看壞後市的第一槍,不過,該評估報告顯然未被廣大投資人,及多數內、外資法人甚至是公營法人認同,反而是低接買盤仍熱絡,顯示台積電的市場持股信心愈趨強韌,對台股後市具正向。另外,台股不少績優股係長期被低估投資價值,即便目前加權指數位居歷史高檔,仍有集團大股東為股價叫屈;一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六大直轄市的發展,如台北東區的辦公大樓或豪宅、台中七期的相關建設、高雄輕軌如火如荼發展或開發亞灣等,多是力挺台股資產潛力最有力後盾。加上台灣在半導體等部分高科技領域,位居全球金字塔頂尖地位,多對台股目前的加權股價指數挹注良多貢獻,由此觀察,台股骨子裡是有東西的,其實沒那麼高不可攀。只是未來指數會發展到哪,任誰(即便幾十年股市老手)也沒親身經歷過,現階段係走一步看一步,在政策面未偏空,與國家隊法人逢低接手意願仍濃厚下,大盤後市不必過分看淡。而個股依題材領先盤勢發展的波段高檔,在全球資金行情方興未艾下,或仍暫勿預設立場。
特斯拉納入標普500 台股這12檔吃紅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獲准納入標普500指數,成為該指數十大最有價值公司之一,激勵其股價盤後交易飆升逾13%。在車市復甦之際,加上特斯拉助攻,包括聯嘉、同致等12檔特斯拉/電動車等概念股17日股價紛紛收紅。日盛投顧襄理蕭森寶表示,特斯拉第三季產銷量刷歷史新高,全年目標則維持50萬輛不變,將有利供應鏈營運。2021年Model Y在上海、柏林、美國等地將開始交車,產銷量將持續大幅增長,相關供應鏈包括和大、貿聯-KY、智伸科、聯嘉等皆有望受惠。蕭森寶指出,除了新能源車相關,傳統車市也邁向旺季,2019年第四季基期也偏低,或有回升機會,加上2020年全年受疫情影響,或將帶動2021年高成長的機會。聯嘉17日成交量翻7倍增加、逾1.7萬張,股價大漲5.51%,以35.4元作收,領軍相關電動車/車電概念股包括同致、貿聯-KY、台達電、高技、健和興、同欣電、智伸科、康普、美琪瑪、和大、嘉晶等12檔,紛紛收紅。資深分析師許博傑指出,電動車普及率迅速提升,未來充電樁的建置也有其急迫性,車聯網則需要5G基地台進行連線,因此,相關基礎設施2021年也會加快,包括車聯網、電動車零件需求、第三代半導體及整流二極體、MOSFET等,都值得持續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