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申報
」 食藥署 健保 回收「11月新制」一次看!微電車沒掛牌可罰3600 新冠、流感疫苗二階開打
今天是11月1日,自今日起許多「11月新制」將陸續上路,在交通、醫療及民生方面都有不少變革。CTWANT編輯為讀者整理各種新制相關細節,助您一次輕鬆掌握。●微型電動二輪車沒掛牌最高罰3600元微型電動二輪車(俗稱電動自行車)自2022年11月30日起納管,新車強制掛牌,使用中微電車則需在2年內完成掛牌,領牌寬限期至今年11月29日。11月30日起,若未依規定領牌並投保強制險上路者,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7-1條,處1200至3600元罰鍰,並移置保管車輛。●17條國道客運路線最多漲30元國道客運票價陸續調漲,據交通部公路局統計,11月起全台將有17條國道客運路線調漲,漲幅為1至30元不等。●高鐵周末短期增班因應年底大型活動多,旅運需求旺盛,台灣高鐵宣布自11月1日起至12月29日之周末,將實施「短期增班」,每周末增開27至33班次,總計9個周末共增開273班次列車。●新冠、流感疫苗第二階段開打,全聯、大潤發2門市可接種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今(1日)起開放第二階段接種,公費流感疫苗開放至50歲以上民眾,公費新冠疫苗開放全民(滿6個月以上)接種。同時全台全聯74門市及大潤發2門市(台北內湖、高雄鳳山)將加入「左流右新」接種站設置,並提供前100名接種民眾健康禮品,鼓勵民眾踴躍接種。(圖/疾管署提供)(圖/疾管署提供)●40年老藥「百憂解」退出台灣40年老牌抗憂鬱症藥物「百憂解」供應商藥廠禮來公司日前聲明,即將退出台灣,於11月1日起停止供貨,最快今日停止健保申報。藥廠日前還發聲明表示,基於公司策略調整,將於今年底全球停止生產百憂解。食藥署表示,國內已於今年9月起停止供應該款藥物,不過目前國內還有其他5款同成份、同含量的藥物可替代。●台北車站紅線大廳改造,1日起封閉B3層部分穿堂台北捷運公司投入1.5億元改造淡水信義線台北車站B3層大廳,今日起進行第一階段改造工程,封閉淡水信義線往板南線B3層穿堂部分區域及該處閘門,保留另一側通道通行,旅客可從台鐵、高鐵交界處閘門或旅客詢問處旁閘門進出車站。●高雄市捷運、輕軌1日起取消電子票證85折優惠高雄捷運公司說明,現行「電子票證85折優惠」是高捷2008年營運初期,為配合政府推廣電子票證政策所實施的行銷措施,已超過16年未調。現階段電子票證及多元支付使用率已達96%,考量高捷經營成本逐年攀升,決定自11月1日起取消電子票證優惠,恢復原價收費。
29年藥價從49砍到1.96!百憂解將退出台灣 11月1日停止健保申報
台灣禮來公司所生產的百憂解錠,是憂鬱症患者常使用的錠劑,如今已上市逾40年,但隨著該藥不具有專利權,有其他學名藥陸續上市,導致藥價不斷調降,去年核定的健保價格是2.08元,依照108年1月28日公告、4月1日實施的新藥價是1.96元。對此,供貨藥廠禮來公司表示,因健保署調降健保藥價、原物料和運輸成本上漲,以及政府要求生產線全面符合PIC/S GMP要求,精算後藥品不敷成本,將於下月1日起停止供貨。對此,許多醫師都在臉書感嘆百憂解將走入歷史。所幸,目前尚有其他與百憂解同成分、同劑型之藥品可供醫師處方。禮來公司對外則表示,基於公司策略調整,禮來公司決定於 2024 年底全球停止生產百憂解。近日傳出「百憂解」的供貨藥廠指因藥價不敷成本,決定將於下月1日起停止供貨。消息一出,許多醫師都紛紛發文感嘆百憂解將走入歷史,其中包括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他在臉書發文表示,即便百憂解上市已超過40年,但仍是臨床上非常好用的藥物,「即便原廠退出,還好仍有台廠學名藥可以使用,但這幾年有些藥物退出台灣市場或時而斷藥,對患者的治療就受很大影響。」百憂解。(圖/報系資料照)對此,衛生福利部回應,禮來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之「百憂解」(商品名Prozac),將自108年4月1日起停止供貨,健保署表示,該藥每顆20毫克自1995年3月健保開辦時的核定價格是新台幣49元,但隨著該藥不具有專利權,有其他學名藥陸續上市,去年核定的健保價格是2.08元,依照108年1月28日公告、4月1日實施的新藥價是1.96元,這是根據去年市場調查的市價行情,因此依法予以調整。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國內除禮來公司生產的百憂解之外,與它同成分的抗憂鬱劑共有14家生產學名藥,106年的健保醫令申報金額合計約3325萬元,其中百憂解的市占率約24%。即使原廠藥退出台灣市場,目前尚有其他與百憂解同成分、同劑型之藥品可供醫師處方。生產百憂解的禮來公司則發出聲明表示,基於公司策略調整,禮來公司決定於 2024 年底全球停止生產百憂解。台灣禮來已同步懇請醫療專業人員暫停處方百憂解予新患者,並依照專業臨床判斷協助病患處方合適之治療替代方案。
鼓勵使用生物相似藥 可年省2.7億健保支出
癌症標靶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等使用的生物製劑,原廠藥經常是「天價」,歐美國家在原廠專利期過後,超過6成都改用生物相似藥,而台灣至今使用率僅7%。健保署今年7月起推動「鼓勵使用生物相似性藥計畫」,醫院端每開出一張處方箋,就多給付150點,今年先選定乳癌、胃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25項藥品,估算1年可省下2.7億元健保支出,購買更多創新藥品,目標3年內讓生物相似藥占率提升至30%。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國內原廠藥使用量為30%,但健保申報金額佔60%以上,原因在於原廠藥價格相對高。若原廠已過專利期,改用學名藥或生物相似性藥已是世界趨勢。英國、美國和歐盟使用生物相似藥占比6到8成,日本達5成,台灣卻卡在「廠牌迷思」,占率僅7%。為鼓勵醫師開立生物相似性藥,健保署額外給付150點,且免除事前審查,省下至少1周的行政作業,病患用藥不必等,並放寬使用期限,依臨床實證需要,健保就會持續給付。今年先選定6種成分、25項藥品試辦,包括乳癌、胃癌標靶治療,以及治療白血球缺乏症、乾癬、類風溼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骨質疏鬆等藥物。健保署參議戴雪詠指出,其中最貴的是具有rituximab成分、治療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藥品,原廠針劑一支3.4萬元,生物相似藥2.8萬元,價差約18%。明年將視情況增加名單,預計擴大到癌症化療藥品。為何醫師和民眾愛用原廠藥?有醫事人員私下表示,癌症等重大傷病患者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在國外部分負擔20%起跳,但在台灣全由健保買單,對病人和醫院來說不痛不癢,當然會優先選擇原廠藥。「最重要的還是治療效果!」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原廠藥都有經過完整的三期人體試驗,而生物相似性藥只須證明成分和效果類似原廠藥,目前醫師和患者看到的臨床數據不夠多,沒人希望自己是白老鼠,當然會優先選原廠藥,籲政府應嚴格把關藥物品質。
一次2款抗生素出包!市占5成「菌巴達懸液用粉」驚見結塊 食藥署下架回收
抗生素藥品接連出包!衛福部食藥署6日公布2款藥品回收資訊,其中「菌巴達懸液用粉」因民眾反映有結塊情形,共計下架回收4590瓶,該藥品市占率逾5成,但廠商尚有庫存,食藥署評估沒有缺藥疑慮。另「意欣可利制菌凍晶注射劑」則是因為實驗數據完整性不足,遭食藥署要求回收2020瓶,另有2批庫存須銷毀。「菌巴達懸液用粉」主要用於革蘭氏陽性、陰性及厭氧菌引起包括支氣管炎及肺炎的下呼吸道感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及性傳染病。有民眾向地方衛生局反映該藥品潮解結塊,食藥署檢驗確定未符合原核准規格,因此要求啟動回收作業。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經調查僅有1批號產品出現問題,批號221123已銷售4590瓶,已要求廠商應於6月13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該藥品去年健保用量共5萬2160瓶,市占率53%,由於廠商仍有庫存可供應,預估無缺藥疑慮。「意欣可利制菌凍晶注射劑」適用於一般抗生素無效、具多重抗藥性的革蘭氏陰性菌嚴重感染。王德原說明,該製造廠前次嚴重違反GMP規範,食藥署前往複查,雖已改正缺失,但又發現該藥品的效價試驗數據不完整,電腦登載不清楚,紙本記錄未妥善保存,難以證明數據真實度。王德原說,其共有3批號藥品數據不完整,其中2批仍在庫存須銷毀,另有1批已出貨,批號900060AA001共2020瓶,回收期限為6月24日。該藥品去年健保申報量僅17支,市占率低,且有9張同成分、同劑型、同含量的「三同藥品」許可證,因此不影響藥品供應。
重鬱症藥物「忻樂膠囊」遭爆致癌物超標 食藥署下令廠商完成回收作業
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9日表示,重鬱症、廣泛性焦慮症用藥「忻樂膠囊」30mg,因內含有亞硝胺不純物恐有致癌風險,因此食藥署要求啟動回收機制,要廠商在1個月內完成回收作業。根據食藥署資料顯示,衛部藥輸字第028087號的忻樂膠囊30毫克(pms-DULOXETINE Capsules 30mg),因內含過量的亞硝胺不純物,超出可接受限量值,故啟動回收機制,要求廠商在5月17日前完成回收作業,同時要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資料中也提到,忻樂膠囊30毫克內主要成分是DULOXETINE HYDROCHLORIDE,主要用於重鬱症、廣泛性焦慮症、糖尿病周邊神經痛、纖維肌痛。如民眾對倘對使用之藥品有任何疑慮,應盡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本次主要是17日收到加拿大主管機關的通報,指稱該藥廠在進行安定性實驗時,發現當中含有過量的亞硝胺不純物,因此最後決定啟動國內回收作業。本次回收的忻樂膠囊30毫克所屬批號為646038,效期為2025年1月30日,銷售數量共計600瓶,每瓶100錠,總共6萬錠。該藥品在2023年的健保申報量為10萬479顆,市佔率0.328%,目前市場上同成分、同劑型、同劑量的藥品許可證還有9張,因此本次回收不會造成缺藥問題。
掛號費調漲民眾憂「連看病都負擔不起」 醫界:不是為賺錢,是現行健保體制所迫
自衛福部宣布各醫療院所得自行調整掛號費後,引起許多民間與醫界的討論,有民眾擔心會「無上限調漲」導致未來連看病都有貧富階級差距,不過醫界表示,其實掛號費在過去也沒有上限,改制後的差別只在於不用再報備地方衛生局,調漲掛號費也是為了維持醫護量能,藉由掛號費多少補貼醫療院所一點。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解釋,會需要調整掛號費,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健保總額制度,簡單說就是「錢的問題」,當健保總額成長率趕不上民眾醫療需求的增加,並且新藥、新科技、水電費也都在漲,導致醫療機構的財務缺口越來越大,然而要向健保申報費用時,很神奇的「1點不等於1元」,都要被打到7折、8折,財務入不敷出,辛苦賺得錢還要被打折,正是部分醫療機構調漲掛號費的原因。林應然表示,健保最大的問題就是「事後審查」的機制,這個機制讓許多醫療院所的醫師產生一點不安全感,舉例來說,現在有個制度叫簡表,簡表就是3天固定給付66元,那上層不會去審核醫療院所,要開什麼藥由醫療院所去決定,這是一種默契,讓大家都安心,如果有事後審查的話,就會變成健保署就有可能審查把你核刪,核刪之後就血本無歸了。不過每個病患的情況不同,現行制度都是開3天藥,但如果病患需要吃超過3天怎麼辦?林應然回應;「假設病患需要吃7天藥,第一種方式就是請病人每3天回診1次,第二種診所向健保署採專案申請7天的藥費,但就是診所得先幫病人付錢的意思,問題比較大的是有可能事後會被健保署核刪就需診所自行吸收,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請患者自費負擔後面4天的藥費,也不必多跑一趟再回診。」對於調漲掛號費究竟是合理,還是多賺錢的藉口,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提到,14年前掛號費的參考範圍是150,並要求不超過150,然而當時的時空背景台灣的基本工資才1萬7千多,經過這14年,台灣的基本工資已經調到2萬7以上了,萬物皆漲,就只有掛號費不能漲,「老實說非常為難基層」,而且各地店租都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台北一定跟屏東的租金不同,然而過去掛號費制定忽略這些問題,統一定價,也欠缺因地制宜的考量。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調漲掛號費的主要的原因有許多,第一就是這兩、三年的物價成長非常的明顯,第二點就是健保的點值兩年惡化得非常厲害,他也舉例:「台北分局醫院總額的第三季,最新的資料他的浮動點值只有0.77,也就是一點,實質上只給0.77元,所以這個對於這個醫療機構的財務,有非常非常大的衝擊。」
市售佔6成抗生素竟然出現玻璃碎片 食藥署緊急公告回收3.4萬支
市佔率高達6成的抗生素「中國化學賜福樂信注射劑750公絲(希福辛)」,竟然接獲醫院通報裡面出現玻璃碎片的狀況,因此緊急回收同一批號的3.4萬支抗生素,另外「補利壽B0血液過濾及血液透析液」,也出現洩漏的狀況也要回收4503袋。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表示,「中國化學賜福樂信注射劑750公絲(希福辛)」抗生素,主要用於治療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及其他具有感受性細菌引起的感染症,乾燥粉末形式要溶解後注射,但有醫院發現溶解過程跑出異物,釐清後發現是玻璃碎片。陳惠芳指出,10月時接獲醫院通報後,業者研判可能是洗瓶機不慎擠壓,造成玻璃破裂,碎片混入藥品,已對原本效期可到115年7月16日的同批號K25-0131藥品,展開回收3萬4575支。陳惠芳也表示,此藥一年健保申報用量約60萬支,市占率達到6成,但因為還有其他批號以及10張同成分的許可證藥品可替代,因此沒有缺藥的疑慮。
提升競爭力!鼓勵首發藥、學名藥 健保署擬修法核予較高健保價格
健保逐年砍藥價,讓藥廠吃不消。為提升台灣新藥競爭力,健保署研擬擴大「首發藥」定義,過去僅限在台完成臨床試驗並取得首張藥證者,未來將放寬為「在台製造」且「於他國取得藥證後2年內取得我國藥證」即符合條件,並給予較高健保價格。另為鼓勵學名藥盡快上市,針對前2到4張取得藥證的學名藥,健保署將修法核予較高健保價格。健保署長石崇良昨日出席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指出,「首發藥」過去僅限於在台完成臨床試驗並取得首張藥證的新藥,但由於藥廠可能在多國同步申請藥證,速度有快有慢,因此預計今年下半年修法,無論是在地研發、外資設廠或委託製造(CDMO)的新藥,只要在台製造,且在他國取得藥證的2年內申請國內藥證,即符合「台灣首發藥」條件。石崇良表示,將核予台灣首發藥較高健保價格,以鼓勵在台製造的新藥更具有競爭力;預計10月提出《藥品支付給付辦法》修法草案,並與各界溝通後辦理預告程序。另據統計,學名藥占國人用藥量的7成,但僅占健保申報價格的4成。石崇良指出,從產業觀點來看,學名藥較有競爭力;既然原廠藥過了專利期,在食藥署把關之下,原廠藥和學名藥藥效一樣,不該再有核價差別。石崇良說,為鼓勵學名藥盡快問世,針對前2到4家取得藥證的學名藥,將核予較高健保價格,讓已過專利期的原廠藥有降價空間,省下來的藥費可挹注更多新藥;將盡速修法,預計明年上半年實施。
呼吸錯誤恐導致牙齒歪斜! 醫傳授「鼻之呼吸」4招奧義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鼻子是正確的呼吸器官,但許多人卻是以消化器官-嘴巴進行呼吸。台灣鼻科醫學會前理事長、台大醫院耳鼻喉部葉德輝提醒,當民眾發現嘴巴呼吸阻力較小又輕鬆,自然會習慣用嘴巴呼吸,若孩童時期就養成嘴巴呼吸的習慣,發育期的鼻子減少刺激會導致發育變慢,臉型就會跟著改變,使得上顎及下顎骨失常,容易導致咬合不正。習慣用嘴巴呼吸的人,可以練習4個要訣,重新找回「鼻之呼吸」。呼吸學問大不同 用錯方式小心將污染直接吸進體內正確呼吸常被忽略,不少民眾使用錯誤方法呼吸卻不自覺,影響身體健康。台灣鼻科醫學會20日舉辦《鼻之呼吸 義診園遊日》衛教活動,由台大醫院耳鼻喉部蘇喨言醫師與趙君豪醫師現場為民眾義診。經口呼吸僅是暫時性替代鼻子呼吸的方式,並非正常的呼吸通道,而造成呼吸不通順的原因包括先天性或後天性:先天性:常見的例如鼻中隔彎曲或腺樣體肥大。後天性:常見的則是下鼻甲肥大,造成鼻子無法正常呼吸。雖然經口呼吸或以鼻呼吸都可以呼吸,但鼻子與嘴巴的功能不同,兩者對身體的影響也有很大的差異。經鼻呼吸空氣經鼻進入時,鼻腔內黏膜的微血管及黏液能有效過濾空氣中的灰塵、細菌和病毒,黏液層更能滋潤及加溫吸入的空氣,降低吸入空氣對肺部的傷害。經口呼吸容易使喉嚨變得乾燥,而且口腔並沒有呼吸粘膜可以對空氣進行過濾與調整,使這些空氣中的污染物直接吸入肺部,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長期用嘴巴呼吸 恐衍生3種狀況近年來工業發展迅速,導致空氣污染漸趨嚴重,而台灣的海島型氣候讓環境濕熱且溫差大。據健保申報資料分析,108年國人因過敏性疾病就醫人數約355萬人,就診率為每十萬人口15,038人,男、女性就醫人數各約為163萬人(46.0%)以及192萬人(54.0%),顯示鼻子過敏在台灣相當普遍。非過敏性鼻炎也是一大問題,非過敏性原因引起的鼻炎好發於20歲以上成人。在慢性鼻炎的病人身上常發現腫脹的下鼻甲黏膜,不少病人也會同時合併有鼻中隔彎曲,導致許多病人覺得鼻子被塞住而想要用嘴巴呼吸;部分兒童更因腺樣體肥大,造成長期使用嘴巴呼吸,這些問題久了就有可能衍生出以下3個狀況:1 牙齒歪斜經口呼吸時舌頭須平貼在口腔底部,久而久之舌頭抬起力量不足,口腔內肌肉受力不均衡,長期下來會導致暴牙、戽斗、齒列不正、咬合不正等問題,而咬合不正甚至會造成其它器官疾病。2 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經口呼吸無法像鼻子呼吸那樣能有效過濾空氣中有害物質,因此較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特別是幼童容易造成扁桃腺增生的情況。3 減低呼吸效率鼻子有過濾、加溫、加濕、抗菌等功用,倘若改用嘴巴呼吸,就會失去鼻子保護的功能。並因為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長期下來會造成身體慢性缺氧,產生慢性疲勞的症狀。經口呼吸如何治療?振興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張智惠分享,若長期習慣經口呼吸,會對睡眠、健康、情緒帶來影響,例如睡覺時若習慣使用經口呼吸,舌頭會更容易退到喉嚨裡、阻礙呼吸,也就容易出現呼吸暫停、打鼾、氧氣不足、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現象,進而打斷睡眠周期,降低睡眠品質;此外,舌頭位置也會影響到牙齒排列,導致下巴後縮臉型改變;若是支氣管較為敏感的病人,長期使用嘴巴呼吸,因空氣沒有經過鼻腔失去過濾功能,更容易讓病原體進入到身體裡影響身體健康。鼻子過敏在台灣發生率相當普遍情況,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今除了藥物治療,也有多種手術方式可進行治療。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徐英碩表示,鼻塞手術造成疼痛有3大原因:傷口太大、視野局限麻藥打不周全、術後鼻填塞止血導致無法用鼻子呼吸,但現在已有許多先進的手術治療方式及新式醫材可選擇,開完刀後能快速止血,讓病患可以馬上用鼻子呼吸,不會有脹痛感,也不用經歷移除鼻填塞的過程,術後觀察一下,隔日就能回歸日常生活,省去許多住院時間。成為「鼻之呼吸」傳人 4招練起來習慣經口呼吸的民眾,醫師建議可練習以下4個要訣,重新找回經鼻呼吸的習慣:1. 時刻提醒自己使用鼻子呼吸2. 呼吸要緊閉雙唇,並將舌頭頂住上顎3. 避免用力呼吸,穩定呼吸節奏4. 如果鼻塞,可使用溫熱毛巾敷蓋鼻孔,以短暫緩解鼻塞現象透過以上練習,並保持自在舒適的速度和力量,可逐漸養成經鼻呼吸的好習慣,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健康。醫師提醒,若長期受鼻塞所困擾,應盡快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進行專業的評估,切勿因為經口呼吸的不良習慣而衍生其他問題。
藥害救濟前5大!驚見常用消炎止痛藥品 醫師籲如有症狀盡速就醫
藥害救濟給付5大可疑藥品我國藥害救濟制度實施至今24年,共累計給付6億304萬5166元,而在藥害救濟前5大可疑藥品中,赫見常用藥品Diclofenac(待克菲那),其用於緩解頭痛、肌肉痠痛,亦可作為退燒用途,除了口服錠劑、兒童用栓劑外,也經常用於痠痛貼布、藥膏等指示用藥,在藥局垂手可得,2021年健保申報量高達1.1億顆,但目前尚無過敏基因檢測可預防,醫師呼籲民眾在使用前要先看成分,用藥後如有眼睛腫、蕁麻疹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當民眾遵照醫師處方或藥師指示使用合法藥物,卻發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時,可提出藥害救濟申請,輕度障礙最高給付175萬元、中度障礙最高195萬元、重度障礙最高225萬元,極重度障礙或死亡最高300萬元。截至今年6月,國內藥害救濟累計申請4158案,其中2318案獲給付,前5大可疑藥品包括痛風用藥Allopurinol(安樂普利諾)、抗癲癇藥物Phenytoin(苯妥英)、肺結核用藥Rifampin(利福平)/Isoniazid(異煙肼)/Pyrazinamide(吡井醯胺)、抗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卡巴氮平)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Diclofenac(待克菲那)。其中Diclofenac是臨床上常見的消炎止痛藥,振興醫院藥事管理科主任常宏傳說明,其常用於緩解疼痛和退燒,除了口服藥和栓劑,亦可在藥局購得貼布、藥膏等指示用藥。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指出,目前尚未發現Diclofenac相關的過敏基因,只能盡量宣導,用藥後如有眼睛腫、呼吸困難、蕁麻疹等症狀要盡快就醫,如果第一次過敏不嚴重而未警覺,下次用藥可能加乘過敏反應。另外,Carbamazepine和Allopurinol目前已有藥物過敏基因檢測,健保署已陸續納入給付。據統計,近5年累計申報HLA-B*1502基因檢測共3萬5830人,以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占多數;HLA-B*5801基因檢測去年6月甫納入給付,申報數927人,臨床使用情況仍待觀察。鐘文宏指出,基因檢測僅限地區醫院以上層級開立,但這兩款藥品都是基層診所常用,首次用藥前應先轉診病人到醫院做檢測。另外,前5大可疑藥品第二名的Phenytoin,已找到藥物過敏基因,但相關檢測尚未納入給付,盼主管機關審慎評估。
不只西藥缺!中藥也缺很大 診所只能「以藥易藥」
國內不只缺西藥,中藥也缺很大!新冠疫情後,民眾看中醫人數比疫情前大增45%,導致藥廠產線「開到最大」仍跟不上需求,連治感冒、調經的主要藥物都缺,各診所「以藥易藥」硬撐,中藥材也應聲而漲。中藥行表示,以台灣人幾乎天天吃的「當歸」漲最凶,常當食材的枸杞、八角也變貴,民眾想補身,也要口袋夠深才行。根據今年4月最新的中醫院所調查,優先通報中藥濃縮製劑短缺的主要品項包括用於調經的加味逍遙散;治療感冒的辛夷清肺湯、葛根湯、止嗽散、麥門冬湯、桂枝湯;治療氣喘的定喘湯,還有安定精神的天王補心丹等,共20項第一線主要用藥全都缺。濃縮製劑主要品項 用藥全都缺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根據健保申報用藥指出,疫情前全台看中醫人數約560萬人,但去年第3、4季躍升至812萬人,國人使用中醫藥在2年來大幅成長45%,平均每10人就有逾4人需要中醫照顧。全聯會常務監事陳潮宗認為,清冠一號的成功帶動民眾對中藥的信賴,包括後續「長新冠」治療滿意度頗高,加上現在第四波疫情仍處在高峰,染疫民眾即使吃過抗病毒藥物,後續的保養仍會求助中醫。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指出,疫情之前,全台科學中藥的藥廠生產線約3條,產能約80%已是滿載,剛好可供全台用藥。現在中醫利用率成長1.4倍,即使藥廠產量「開到最大」,也只有疫情前的1.1倍,落差很大,「現在藥廠生產出來的藥物馬上就被搬走,根本來不及生產。」由於開缺的品項,都是用於第一線的主要用藥,中醫診所叫不到藥,只能和其他診所「以藥易藥」,互通有無,或是設法替換效果接近的某些方劑,否則完全沒藥可用。擴廠加上認證通過 至少需3年詹永兆表示,國內中藥廠多年來都只有3個產線,目前有1條產線正在擴廠,但擴廠時間加上後續認證通過,至少需要3年。只增加1條產線夠嗎?他坦言,藥廠也會擔心後續疫情消退,市場需求降低,因此不敢冒進,短期內還會再缺藥一陣子。疫情後中藥材售價跟著水漲船高,逾3成藥材通通喊漲,漲幅在2成至3成。常民愛用的當歸,一口氣從一台斤600元漲到700元,十全大補湯、四物湯也跟著漲價,就算變貴,還是供不應求。料理配菜的八角、枸杞,平均每台斤漲20至30元。治療失眠用的酸棗仁更是「高貴」,普通的每台斤約1、2千元,品質更好的,就要2、3千元。逾3成中藥材變貴 漲2至3成中藥房廣德堂老闆蔡鐘福表示,3年疫情讓民眾對中藥的依賴度加深,除了防疫,癒後的調養、補身,也讓民眾加深對中醫藥的依賴。但近年面臨進口的物流成本,此外工資調漲增加種植藥草的人力成本,「需求愈大,價格愈貴。」蔡鐘福認為,這波中藥材漲價,至少還會維持一陣子,尤其疫情還不穩定,加上大陸最近因氣候變化,影響生產,進口數量有限,價格恐怕暫時「回不去了」。
食藥署稱「這些缺藥」可撐到年底 籲醫院勿大量搶購
國內缺藥問題持續延燒,食藥署今日又公布三款用藥短缺,其中包含腎臟移植以及兩款抗生素。此外近期國內化療藥受美國短缺影響造成供應吃緊,食藥署強調目前庫存可達4至7個月,呼籲醫療院所勿大量採購囤積,以免導致缺藥。食藥署今公布的缺藥品項分別為用於腎臟移植的新睦樂凍晶注射劑(Basiliximab)、治療微生物引起的中重度感染抗生素Ertapenem sodium注射劑型,以及常用的複方抗生素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等三項。其中Ertapenem sodium注射劑型健保申報年用量34萬支,在國內擁有2張藥品許可證,其中一家廠商5月19日通報指出健保給付價太低,僅651元,考量成本因素預計明年1月1日起停止供應。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表示,已請健保署研議藥價調整,現階段將先請另一家廠商增產因應。此外,自去年底就不斷出現短缺的複方抗生素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目前仍有不少藥局反應叫不到貨。陳惠芳指出,此藥臨床使用主要以625mg及1000mg為主,在國內共有9張藥品許可證,不清楚為何近期單月使用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46倍,可能與疫情解封口罩等政策鬆綁有關。陳惠芳說,目前已請國產廠商增產因應需求,目前產量都已達去年的1.5倍以上,以總量來看目前沒有缺藥問題,至於藥局的處方短缺部分,將進一步協調廠商為藥局保留一定比例貨源。另外,國內兩款化療藥Cisplatin、Carboplatin,陳惠芳指出國內庫存還有4至7個月,足以撐到年底沒問題,同時也呼籲醫療院所,勿為搶貨囤積大量下單,以免導致缺藥發生。
衛達5款藥品67萬顆下架回收!惡劣原因曝光最重可勒令停工
“衛達”益潰適錠500公絲。(圖/食藥署提供)“衛達”速倍樂膜衣錠500毫克。(圖/食藥署提供)“衛達”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圖/食藥署提供)“衛達”樂不痛膜衣錠500毫克。(圖/食藥署提供)又有藥品下架回收!食藥署今宣布,衛達旗下5款藥品製程出現瑕疵,廠商在發現品質不符要求後,將藥品打碎重置,違反PIC/S GMP製藥標準,相關藥品適應症擴及關節炎、胃潰瘍等。該藥品共生產67萬6000顆,須在3月7日前下架回收。食藥署表示,此案正由台中衛生局調查,業者須在1個月內提出報告,最重可罰200萬元,甚至停工。衛達5款下架回收的藥品包括「拿炎錠375毫克那普洛仙」、「益潰適錠500公絲」、「速倍樂膜衣錠500毫克」、「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及「樂不痛膜衣錠500 毫克」,批號分別為111003、224009、210008、023010及023110、024008。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科長傅淑卿指出,這些藥品都屬於處方藥,為關節炎、胃潰瘍、細菌感染、末梢血行障礙、鎮痛用藥,合計生產了67萬6000顆,須在3月7日前下架回收,回收量仍待統計。而其中「樂不痛膜衣錠500毫克」市占率達56%為最高,依110年健保申報資料,有高達47萬顆,同成份藥品還有其他藥品藥證可以取代,不影響民眾用藥權益。至於,拿炎錠375毫克市占率約2%、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市占率約1%,也無缺藥問題。樂不痛適應症為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之消炎鎮痛。針對藥品回收的原因,傅淑卿說明,業者在生產過程中發現藥品無法符合品質要求,便將藥品打碎,回到上一個步驟再加工重製,違反PIC/S GMP製藥標準,正由台中衛生局進行調查。相關業者並非初犯,年前亦有相同製造廠的「脈化寧錠1毫克」因打碎重置而被下架回收,衛生單位已要求暫停出貨,1個月內提出報告,可依《藥事法》第92條開罰3萬~200萬元,若認定情節嚴重,甚至可勒令停工。傅淑卿表示,由於業者最終的產品符合放行標準,只是生產過程不符規定,民眾吃下問題藥品不至於出現問題,但若有疑慮,仍可回診討論換藥。衛達5款藥品都有替代藥品可用,同成份、同劑量、同劑型的藥品許可證均超過3張,民眾不至於無藥可用。
「醫學影像檢查」燒180億健保 病患年做69次電腦斷層…醫看傻:有夠離譜
台灣健保制度便宜,許多民眾也過度仰賴醫療,有什麼小病就往醫院跑。其中,電腦斷層(CT)和磁振造影(MRI)是醫療影像診斷的重要工具,健保資料顯示,這2者的申報點數逐年增加,去年總費用高達180億,佔整體檢查費18.9%。北榮放射線部主治醫師郭萬祐向《壹蘋新聞網》指出,醫學影像檢查可以判斷腫瘤、出血,或其他異常組織,近年醫病互動增加,病患有時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做CT或MRI檢查,醫師也會擔心不做檢查導致診斷失誤,像是30年前盲腸炎,醫生初步診斷就可以開刀,但現在如果切下來發現沒有盲腸炎,很容易吃上官司,所以保險起見都會做檢查,因此健保檢查量逐年增加,也是沒辦法的國際趨勢。有病患一年就做了69次電腦斷層。(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健保署申報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1年的CT健保申報費用分別為100.8億點、102.4億點、105.8億點,MRI為68.6億點、70.4億點、71.5億點。健保署長李伯璋透露,最大的問題是病人做檢查不用付錢,健保卻還是要給付,導致很大比例花在檢驗檢查上,有病人一年做了多達69次的電腦斷層,讓人傻眼直呼:「真的是有夠離譜」。據悉,該名病人精神狀況不是很好,每次就醫喊頭痛,醫師就習慣先做電腦斷層,沒有先查看雲端資料,而且照這麼多電腦斷層,吃太多輻射劑量也不太好,每個醫院都做電腦斷層的是少數,但也代表醫療系統有檢討空間。至於有放射科醫師反應,目前健保申報申請碼無法區分檢查部位,若病人有多部位病徵,可能會被當成重複檢查遭剃除。李伯璋強調,健保該給的就一定會給,怎麼給付對醫界最合理、相關問題都可以檢討,健保不會佔醫院便宜。
康復後得長新冠 專家推估國內至少50萬人
新冠本土疫情春天爆發,至今累計逾486萬人確診,許多人也在康復後出現長新冠。雖然康復者整合門診收案僅3000多人,但不少患者分散在各科,根據健保署統計,今年上半年,確診半年內就醫者逾451萬人次,主診斷以呼吸道症狀居多。專家推估國內至少50萬人出現長新冠,但政府未正視問題,等於製造「二次黑數」。健保署去年底啟動「染疫康復者整合醫療計畫」,醫師可視患者需求,安排各科別醫師會診,不限長新冠個案,解隔半年內有症狀都可就醫。健保署長李伯璋說,該計畫是整合門診概念,民眾不必掛很多科、付上很多部分負擔,目前共122家醫療院所參與,截至8月11日收案3628人。除整合門診,康復者亦可至門診就醫。健保署統計,今年1至6月,確診半年內就醫者共451萬9376人次,以中醫科居多,佔20.66%,其次為家醫科11.37%、耳鼻喉科9.2%等,主診斷以咳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為主,佔15.4%。《刺胳針》近日刊登的研究顯示,約12.7%確診者康復後出現長期症狀,前國健署長邱淑媞推算,國內至少50萬人出現長新冠,但整合門診至今收案幾千人,「別人有長新冠,我們憑什麼不會有?」去年本土疫情以雙北最慘重,只要分析該地區去年下半年健保申報資料應可看到異常。健保署去年公布新冠後遺症的國際通用診斷碼U09.9,但因無針對長新冠的定義,無從統計長新冠個案數。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醫師若未將康復者狀況視為長新冠,就不會使用該診斷碼,若要從健保資料探究實際的長新冠數,需找專家了解康復後幾個月有哪些症狀、疾病與長新冠相關,找出對應的診斷碼。不過,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李建璋認為不需過度擔心長新冠,因尚無特定治療方式,即使未到整合門診,同樣可在各專科獲得幫助,加上長新冠不會傳染,不會大量住院而影響醫療量能。「是否診斷為長新冠」僅是公衛統計,醫學上沒有太大意義。
巿佔率6成血循藥「適脈旺」出現黑斑 急回收23萬顆
食藥署今天公布藥品回收資訊,一款用於末梢血管循環障礙的藥物-適脈旺糖衣錠10毫克(SERMION TABLETS 10MG),因被醫院發現顏色異常且出現黑斑,要求廠商回收逾23萬顆。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適脈旺糖衣錠是由暉致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引進,這次是因有醫院發現藥品顏色異常,正常藥品應為白色錠劑,但院內卻拿到黃色與黑色斑點的藥品,因此請廠商進行調查,最後發現工廠內的留樣品也有同樣情形,因此啟動回收作業。洪國登說明,本次回收的適脈旺糖衣錠10毫克僅FR9535一個批號,其他批號產品暫無發現問題,回收數量約23萬粒,此廠牌生產的藥品在國內末梢血管循環障礙藥物雖有6成市佔率,每年健保申報量約630萬顆,但因回收數量很少應不會造成供藥短缺。洪國登指出,目前已請廠商調查發生藥品變色的原因,並要求應於今年8月12日前完成回收,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與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民眾如有相關用藥疑慮,切勿自行停藥,應先與醫師討論後,處方其他適當藥品。
三高族快檢查藥物!8款高血壓藥恐致癌 食藥署緊急下令回收
高血壓患者要當心了!Sartan藥品繼傳出有動物致癌性成分「N-亞硝基二甲胺(NDMA)」後,食藥署今日又宣布,日前稽查國內原料藥時發現含有新碟氮類不純物(AZBT),恐讓相關下游製劑帶來致癌風險,因此緊急宣布國內8款高血壓藥物回收,目前共有6家業者、36批藥物受影響,約佔去年健保申報量的4%,且不排除將來範圍擴大。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於監視國際藥物安全訊息時,發現sartan類高血壓藥品可能含有一新疊氮類不純物「5-(4'-(azidomethyl)-[1,1'-biphenyl]-2-yl)-1H-tetrazole,AZBT」。其類別與亞硝胺類不同,依據現有資料顯示,AZBT產生原因為製程中起始物殘留與後續步驟之化學物質反應產生。為保障民眾用藥品質及安全,食藥署主動抽驗sartan類成分之原料藥,要求受影響製劑啟動回收作業,並函請相關製造、輸入業者須逐批檢驗sartan類藥品之原料藥,符合ICH M7限量規範(<1.5μg/day)者,始得供製造使用。食藥署表示,主動抽驗各來源之原料藥共78批,經確認相關受影響製劑共36批、6家許可證持有商,針對檢驗結果高於限量規範者,已暫停輸入其原料藥來源。下令回收的8款sartan類藥物如下,瑞脈利膜衣錠80毫克、「十全」敵壓穩膜衣錠80毫克、「永信」樂速降膜衣錠80毫克、克蜜穩膜衣錠160毫克、「永信」樂速降膜衣錠160毫克、瑞脈利膜衣錠160毫克、安沛穩膜衣錠5/160毫克、「生達」壓立安膜衣錠150毫克。另為落實廠商自主管理之精神,食藥署亦於最短時間內開發原料藥中疊氮化合物檢驗方法,公布供各界參考引用,並提供8家民間檢驗機構為可檢測名單,予廠商於委託檢驗時參考。食藥署提醒正在使用該等藥品的患者,該等藥品主要用於高血壓等需定期服藥控制之疾病,故不建議任意停藥,應儘速回診時,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食藥署將持續執行藥品中不純物風險管控措施,以確保藥品品質安全,且與國際合作,如國內有受影響之藥品,將即時公布資訊,並透過多方管道提醒醫療人員及民眾注意,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民眾打疫苗!診所「誤刷」健保卡 全台收回2600萬健保費
醫療界流傳健保署行文全台各醫療團體要求為民眾打COVID-19疫苗「誤刷」健保卡的醫療診所「更正」刷健保卡資料,經查全台初步收回約2600萬元健保費,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證實此事,她表示,可能宣導不足以致誤刷,讓醫療診所有「自清」機會,以免觸法。健保署8月初行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中華民國區域醫院協會等各單位,「道德勸說」各團體轉知醫療院所,勿以單純到醫療院所接種疫苗、沒有就醫的民眾為對象,虛報健保費用,如自行檢視有申報錯誤情形,8月底前洽健保署各分區辦理更正。健保署違規查處室副組長董玉芸指出,由於醫療院所持續回報更正,健保署仍受理中,初步統計至9月初全台各地有數百家醫療診所更正、共收回約2600萬元的健保費。董玉芸說,依《健保特約管理辦法》第46條規定,醫療院所在該署尚未展開調查前,主動修正健保申報資料,可避免被追究行政責任,此次接種COVID-19疫苗的量很大,才會行文通知。據了解,嘉義檢調會同健保署8月初調查嘉義市一家績優診所涉詐領健保費、民眾打疫苗盜刷健保卡,不法獲利共約6000萬元,引起健保署高度關切,而有提醒醫療院所「校正回歸」健保費申報之舉。
補助推拖拉3/政府為接種疫苗「簽單」 被爆爛帳竟是CDC還在找錢
立法院6月18日三讀通過「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第3次追加預算案」,其中224.5億元用於採購疫苗,另約40億元預算負擔全民施打疫苗費用,基層診所對政府的補助望穿秋水,就連執政黨立委也坦言,再這樣耗下去,基層診所恐怕很難續繼「順時中」。一名知情人士開門見山地告訴本刊說,蔡政府補助掛號費開的是空頭支票,事實上第3次的特別預算中根本不包括補貼診所掛號費,拖欠原因是為衛福部還在「找錢」。總統蔡英文6月5日於臉書宣布,未來施打公費新冠肺炎疫苗,不只疫苗本身免費,也免付掛號費,民眾施打疫苗完全免費。立法院三讀通過特別條例修法後,行政院更多編列224.5億元預算幫全民採購疫苗,另編列40億元預算負擔全民施打費用。醫師洪德仁指出,中央已編列特別預算,其中40億元負擔全民施打疫苗,至今卻遲遲未撥付給診所。(圖/王永泰攝)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耳鼻喉科醫師洪德仁說,按照過去疫苗接種處置費的撥款方式,隨健保申報按月結算。過去有關預防保健接種、門診以及成人健檢等項目,診所每月上傳健保署,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再委由健保署按照健保點數核撥暫付款,並於下個月撥款給診所。他不解地說:「立院通過特別預算,委員也提出主決議要求補助診所,為何遲遲未撥款?診所的現金流斷炊,還要支付相關人事費用和防疫相關的物資。」知情人士直指,事實上這筆特別預算本來沒有編列補助醫療院所疫苗掛號費,事後立委以主決議「加上去」,因此衛福部才要另覓「別的財源」,例如先以流感疫苗預算或是挪移其他預算結餘款支應。民進黨立委賴惠員表示,當初立法院在審理紓困特別預算時,考量到因疫苗接種相關注意事項多,且行政作業復雜,為了撫卹基層醫療診所的辛勞,才會特別提出預算主決議,建議衛福部應比照流感疫苗施打,編列COVID-19疫苗接種處置費每人次100元、行政費用每人次150元的主決議提案。她進一步表示,立委沒有預算的追加權限,因此僅能透過主決議建議行政機關,預算審查當時也獲衛福部長陳時中允諾通過。負責接種疫苗的診所人力需求大增,醫護人員必須在診所外指引民眾排隊,避免人群過度集中造成傳染。(圖/報系資料庫)疫情期間民眾擔心接觸風險而不敢貿然就醫,使得許多基層診所在這一年多來慘澹經營,針對衛福部迄今尚未撥款行政費用,賴惠員表示,衛福部身為基層醫療診所的主管機關,應該負起責任,盡快找出財源,來協助基層醫療度過眼前這個難關。畢竟當初立院的決議都已經通過,行政機關如果有執行上的困難,當初就應該說清楚,而不是通過之後卻不執行,恐怕讓基層醫療診所很難繼續「順時中」。
補助推拖拉4/醫界也喊紓困 這科最慘業績剩三成
五月份疫情爆發以來衝擊各行各業,其中基層診所也是受災戶,新北市醫師公會副理事長顏鴻順指出,專科中兒科和耳鼻喉科病患減少逾四成,復健科更慘,健保點數與前年同期申報相較少了七至八成,因此醫界也向政府疾呼紓困,不過至今部分紓困項目中央仍在研議中。「今年是有史以來最慘的一年,連開業第一年都不曾遇到這種情況。」在台北市信義區經營小兒科診所超過15年的醫師林應然感嘆,疫情爆發以來,急性和慢性患者都減少五成以上,診所收入減少六成以上,甚至聽聞規模較大的診所,每月虧損近一百萬元,為節省龐大的人事開銷,不得不裁員約聘醫師,「大家都在苦撐」,他感嘆說,自己的診所則是縮短晚上看診時間,節省開銷。針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免收掛號費政策,位於新北市的「張博揚小兒科診所」曾批評中央賴帳,一度堅持收掛號費。(圖/報系資料庫)顏鴻順指出,各專科受疫情影響最深的分別是復健科、耳鼻喉科和小兒科,今年五至七月與108年未發生疫情時相比,申報健保點數平均減少四成以上,幾乎無法維持診所正常的開銷。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李紹誠表示,由於五月中疫情爆發初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醫療降載,規定健檢、美容、物理及職能復健等項目可延遲診療的醫療全面暫緩,成為復健科營運墜崖式掉落的主因。與108年五至七月同期相比,基層開業醫健保點數申報,今年五月減少45%、六月份62%、七月51%,其中基層診所業務量又以六月份復建科下降最多,達54%,其次為小兒科36%、耳鼻喉科25%。位於內湖區經營診所近28年的醫師王建人表示,原本急症病人占七成以上,如今幾乎歸零,目前只能靠接種疫苗支撐診所營運。(圖/黃威彬攝)這陣子診所協助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卻面臨行政費撥付延遲,「大家喊說快撐不下去,中央是否能將行政費發下來,讓基層喘一口氣,度過難關。」醫界期盼獲得紓困,顏鴻順透露,為協助因疫情影響致營運困難的醫療機構減輕營運負擔,政府雖然提供貸款利息補貼,就像勞工疏困貸款只是延遲償還欠款,因此醫界普遍需求不高;另醫界提出與108年度同期相比,健保申報費用未滿80%者應予以補到80%,目前衛福部仍在研議中,但基層已經奄奄一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