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醫療
」 偏鄉 醫療 衛福部 台東咳不停可能是「嚴重氣喘」!生物製劑精準助攻 偏鄉往返治療不再麻煩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氣喘在國內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包括塵蟎、花粉等過敏原,以及胃食道逆流、慢性鼻竇炎、肥胖等共病症,都會埋下誘發氣喘的危險因子,其中要注意是治療上,若病患使用高劑量或多種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就被歸類為嚴重型氣喘,這時得規律用藥才能有效控制;衛福部桃園醫院內科部主任李世偉醫師指出,但對於偏鄉民眾而言,礙於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足等因素,導致無法定期回診用藥或難以及時介入控制,在治療上相對會碰到一些困境。偏鄉醫療資源、人力不足 氣喘患者面臨治療困難「偏鄉的氣喘患者在臨床上具有獨特性。」事實上,對於偏鄉氣喘的患者而言,即便獲得治療控制,但長期下來的用藥需求,加上若又演變為嚴重氣喘,恐怕得面臨許多治療難題;李世偉醫師說,「包括醫療資源、人力等不足都是偏鄉醫療面臨的問題,尤其氣喘治療是需要花許多時間衛教,除了醫師,也會需要護理師、衛教師、個管師等醫療團隊來幫助患者獲得全面照護,此外,不同的生活習慣及社會環境,可能也會影響患者對於氣喘的認識及治療的接受度,增加了治療上的挑戰。」生物製劑提供多種給藥選擇 偏鄉氣喘患者治療福音生物製劑精準打擊發炎物質 有效控制氣喘症狀李世偉醫師解釋,氣喘致病機轉主要是當患者吸入過敏原後,促使呼吸道上皮細胞分泌許多發炎物質,這時身體就會產生一連串過敏反應,若演變為嚴重氣喘,且經治療後仍控制不佳,建議可搭配生物製劑治療,精準阻隔發炎物質持續傳導,減緩氣喘症狀,其中生物製劑又分成好幾類,包括抗免疫球蛋白E(IgE)、阻斷IL-4、IL-5的生物製劑等,治療上會依據不同嚴重氣喘症型,給予合適的生物製劑治療,像嗜酸性白血球偏高的嚴重氣喘患者,則可使用阻斷IL-5生物製劑治療,一旦控制良好,經評估也可減量口服類固醇用藥甚至停止用藥。偏鄉民眾長期氣喘控制不佳 生物製劑助攻治療一名住在桃園尖石鄉氣喘患者,礙於早期還未有生物製劑治療,這名患者時常因氣喘發作因而住院,並施打類固醇治療,即使出院後仍得長期口服類固醇控制氣喘,但依舊控制不理想;李世偉醫師提及,直到生物製劑開始用於臨床應用,便提供給這名患者新的治療選擇,臨床上,也根據患者氣喘病症申請健保給付,選擇適合的生物製劑治療,如今患者氣喘不僅控制良好,也不需再使用類固醇治療。生物製劑治療嚴重氣喘 符合健保條件就能申請
亞洲藝術家大型群展探索當代雕塑新定義 背影主題攝影展傳遞「我挺你」
秋風起,正是外出看展好時機。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朱銘美術館,日前因山陀兒颱風帶來的風雨導致園區遭受25年來最大重創,有多件戶外藝術作品傾倒、設施需要修復。館方加快腳步預計於10/15重新開館,並同步展開受損作品的修復計畫。目前~2025/1/12推出的「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由台灣和韓國兩位策展人劉俊蘭、崔泰晚共同策展,匯聚來自台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亞洲各地共20位藝術家,聚焦探索「物」的不同意義,並藉由當代雕塑作品為觀眾開展關於「物」的新視野。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朱銘美術館,即日起~2025/1/12推出「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由台灣和韓國兩位策展人劉俊蘭、崔泰晚共同策展,匯聚來自台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亞洲各地共20位藝術家,聚焦探索「物」的不同意義,並藉由當代雕塑作品為觀眾開展關於「物」的新視野。台灣藝術家劉柏村作品《天地一方》,媒材為鋼、LED不鏽鋼馬達、LED燈。(圖/朱銘美術館提供)朱銘美術館自1999年開館以來,便致力於典藏研究及推廣雕塑藝術,定期策劃不同主題的雕塑展、論壇、工作坊,以及豐富的兒童藝術教育活動。2023年3月美術館更成立「台灣當代雕塑研究中心」,此次「方物」展覽也是朱銘美術館主辦過集結最多國籍藝術家的重要大型群展。「方物」原指地方產物,也有描述或識別之意,展覽意圖探索新的物質觀點,重新審視人類與物質的關係。此次有不少特色展件,例如台灣藝術家劉柏村所作的《天地一方》,延伸他與台灣史前冶鐵文明對話的系列創作,以鐵為媒介、構築隕石風景,表現人類的微渺存在;出身中醫世家的香港藝術家蘇詠寶的《散發》,則從藥用植物取材發想,探索人類與植物的互文性,以及萬物存有的相對關係;中國藝術家傅中望的《大木作》利用大量傳統木建築碎片,尤其是「榫卯」構件,叩問傳統智慧的承繼和物質文化的今昔。韓國藝術家李受徑的作品《瓷瓶轉譯》。(圖/朱銘美術館提供)中文名為胡丰文的印尼華裔藝術家FX哈索諾,創作常觸及身分認同議題,圖為其作品《漫長旅程後遺留下的文化》。(圖/朱銘美術館提供)韓國藝術家李受徑的作品《瓷瓶轉譯》則以傳統的「金繼」修復手法,用純金熔接、重組瓷器碎片,探討文化傳統可能的起死回生與異變;印尼藝術家赫立.多諾的《基因操弄》,以半人半獸的造型探究生命複製、賽博格和基因改造等科技發展,並反思其可能對人類文明帶來的潛在風險;印尼華裔藝術家FX哈索諾作品《漫長旅程後遺留下的文化》則以竹編結構為主體,搭配在印尼蒐得的一些保留中國文化以及體現在地特色的織品和現成物,以構成航船裝置,從中展現文化的遷徙與融合。除了精彩的展出內容,朱銘美術館也將於展覽期間,不定期推出一系列針對各年齡層觀眾特別設計的工作坊、文化體驗營等活動,相關資訊及報名方式可關注朱銘美術館臉書粉絲專頁。鍾靈「I Got Your Back」攝影特展展區一隅。(圖/徠卡相機提供)另外徠卡相機除了百年來專注於精密光學儀器的研發與製造頂尖相機之外,亦致力於攝影藝術的推廣,台灣徠卡相機近期便攜手攝影師鍾靈一同於台北徠卡藝廊展出「I Got Your Back」相關系列攝影作品,包括25張以徠卡SL2相機與全新徠卡SL3相機拍攝的作品,將「我挺你」的精神延續到展覽上。此次展出作品也將進行販售,銷售的部分所得85%將捐贈予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South-Link Medical Foundation,化為實際行動支持偏鄉醫療照護。鍾靈攝影作品《SNAIL GIRL蝸女》。(圖/徠卡相機提供)「怪奇攝影師」、「超現實迷幻風格」、「大膽的時尚前瞻性」等常是外界給予鍾靈的標籤,但她從未為自己定義或框架在任何風格中。展中一張張背面照片直接破題地展現特展主題「I Got Your Back」,其含義正是要傳遞出「不要感覺你是孤單一個人,我會在背後支持你」的理念。每一張作品的背後,都凝聚了模特兒、化妝師、造型師、髮型師、美術等各方人員的時間和精力,而且無論是路上一位熱情答應拍攝要求的老伯伯,或是長期合作的化妝師,抑或是多位熟識的被拍攝者,鍾靈在創作過程中時時都感受到了對方所傳達的「我挺你」的態度,這也是這個項目從最初啟動就秉持如一的精神。展期即日起至12/16,在徠卡臺北畫廊(徠卡之家)展出。
大愛《日日好食光》開鏡 范瑞君廚房見習超投入
大愛電視從1999年推出八點檔連續劇到今年剛好滿25週年,這兩年更是加快腳步改革創新,用戲劇包裝社會議題,接連推出新冠疫情、失智症、偏鄉醫療等寫實社會面貌,其中黃克義導演與製作人吳怡然合作的《早點回家》,描寫藝人林嘉俐的真實人生故事,還入圍了2024年金鐘獎最佳女主角。導演黃克義與戲劇系畢業的製作人吳怡然,多次受到金鐘入圍肯定,最新的大愛劇《日日好食光》更請來金鐘獎女配角獎的范瑞君、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的張詩盈,以及在《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中表現亮眼的林筳諭(勇兔),分別飾演「楊英美」、「邵惠美」與「李美玉」,「三美」一起合作詮釋三位在廚房相遇、相知,料理出一場豐富的心靈饗宴。飾演三個人的先生,分別是金鐘獎最佳男配角邱凱偉、張雁名、周詠軒。范瑞君與張詩盈兩人都有參與電影「小雁與吳愛麗」的演出,接拍《日日好食光》為了完整呈現廚房料理的細節,演員群分別到了關渡跟三峽的香積廚房見習。范瑞君跟著主廚,從洗米開始一直到分便當全程參與,過程中完全融入的大喊「趕快、趕快,後面的後勤已經沒有便當了。」邱凱偉與范瑞君飾演夫妻,雖然很早就離開太太,但是某種程度上,丈夫又是跟了太太一輩子,范瑞君特別強調「她跟丈夫的關係,在戲劇跟劇本上,會做一個很有趣的處理,也請觀眾期待。」飾演「邵惠美」的張詩盈,在廚房見習過程中特別觀察發現「每個人帶著自己的脾氣來的,但是試著在這裡(廚房)修好自己的脾氣,可能爭執幾句就退讓了,不會有大衝突。」張雁名飾演張詩盈的先生,是一個夾在媽媽跟太太中間的三明治先生,張雁名說現實生活也有相同的經驗,就連解決的方式也很像,「就是兩邊都討好,不要刻意站哪一邊。」面對夫妻之間的相處,張雁名說談戀愛時會講道理,婚後開始了解「家裡本來就不是講道理的地方,讓就對了。」張詩盈(右2)開拍前在關渡廚房見習。(圖/大愛電視提供)林筳諭(勇兔)飾演「李美玉」,在「三美」中是個性最柔順的,跟周詠軒飾演夫妻,被先生呵護到幾乎就像是「夫管嚴」,勇兔說如果被先生保護一定很高興「要找到這麼愛妳的老公也不容易。」跟原型人物見面後會好好揣摩不同的心境,尤其勇兔說自己是會做菜的人「要裝做不會煮菜也是要一番功夫的」。周詠軒說自己在劇中的角色「有點像看著女兒,很怕她出錯,在社會上遇到挫折,有些狀況會先幫她杜絕掉,是那個時代男人的貼心。」林筳諭(勇兔)(最左)與周詠軒(最右)在劇中飾演夫妻,跟原型人物相見歡。(圖/大愛電視提供)
林逸欣忘記拔隱形眼鏡 見父母只剩「輪廓」嚇哭
林逸欣響應臺灣防盲基金會的「偏鄉學童護眼計畫」,日前特地南下,前往屏東牡丹鄉高士國小,擔任護眼大使,探視該地學童,關心大家靈魂之窗問題。本身就擁有一雙水靈大眼的林逸欣,成長過程也曾出現眼疾,而被父親送往醫院急診,當時她眼球紅腫,完全看不清楚週遭事物,連眼前的父母親,「都只剩一個大概的輪廓。」讓她一度讓她嚇到花容失色,痛哭:「我會不會快失明了?」所幸醫師診斷可能是她連續數日戴著隱形眼鏡忘了拔,而導致細菌感染及眼角膜受傷,經過細心醫療後,很快恢復正常,也讓她深深鬆了一口氣,從此就對雙眼問題不敢怠慢,她也跟高士國小學童們分享自己的慘痛經驗,希望可以藉自身經驗,讓小朋友都能正視靈魂之窗,開創美好明亮的人生。林逸欣為了至偏鄉服務孩童,特別前一天就南下,並在屏東市過了一夜,隔日一早再驅車前往位於牡丹鄉的高士國小,當美麗大方的大姊姊林逸欣,一出現在校園,所有小朋友都大喊:「姐姐好~」並且交頭接耳直說:「姐姐好漂亮喔~」讓林逸欣開心又疼惜每一張仰望的臉蛋,跟小朋友們打成一片,非常溫馨。林逸欣與高士國小孩童大合照。(圖/台灣防盲基金會提供)林逸欣表示孩童視力問題真的需要被重視,「一般認為,偏鄉有著好山好水,小朋友眼睛不會發生問題,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舊觀念應該被打破。」並表示:「不只大人,現在兒童也普遍過度使用3C產品,不僅僅使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視力更面臨嚴重威脅。」此外,偏鄉醫療資源相對不易取得,更使得視力問題難以有效控制。「與資源豐富的都市相比,偏鄉地區定期眼科回診治療困難重重,導致許多眼疾未能及時診斷和治癒。」其次,家中照顧者缺乏正確的衛教知識,無法有效控制孩子使用3C時間,正確的用眼資訊無法普及,加上隔代教養和父母外地就業等因素,使得孩子的視力問題容易被忽視。
批衛福部砸24億開波波牙醫後門 本土牙醫:害賴總統跳票
本土小牙醫聯盟、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與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22日舉行記者會指出,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健康台灣願景,提及優化偏鄉醫療計畫第二期,但計畫中的牙科部分耗資24億卻未實際投入偏鄉,且不開放一般牙醫師申請,反而開放尚未實習、無執照、俗稱「波波牙醫」的國外學歷牙醫畢業生,質疑根本是「假偏鄉真後門」計畫,讓國外牙醫畢業生名額將倍增,成為全台最大牙醫系,恐讓賴清德「不增加波波牙醫名額」的競選承諾恐將跳票。王婉諭表示,該計畫可能使大量國外學歷牙醫學生得以「快速通關」進入實習,變相逸脫政府原有的管控,還可能進一步衝擊本土學生的受教權。王婉諭強調,改善偏鄉醫療是必要的,但如果未能解決問題,反而引發更大爭議,將對醫療資源分配造成不良的影響。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教授林元敏,偏鄉計畫的醫科部分補助衛生所修繕等等,而牙科97%的預算進入大醫院,偏鄉反而得不到補助。且此計畫不讓現有牙醫師申請、本國畢業生需實習完並取得執照後才能申請,波波卻無照、無實習即可申請,甚至KPI是訓練人數而非服務人數,且沒有服務年限、內容和違約罰則等規定,讓人懷疑這是一個包裝成假偏鄉的「波波快速拿照計畫」。「衛福部再以假偏鄉計畫增加實習名額,變成快速取得醫師執照的通道,實際上是在助長『波波』歪風。」基層牙醫師協會理事長黃映綺認為,此計畫漏洞百出,將製造大量的「無照實習醫師」在診所看診,「波波牙醫」參加計畫提早實習拿到證明後,可以先故意考不到執照,付違約金解約;隔年再考取執照,期間還可在診所「無照看診」,完全免下鄉服務,在都市賺錢。協會多次反映此漏洞,衛福部卻置之不理。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表示,賴總統從未對本土小牙醫聯盟做過任何承諾:賴總統唯一公開宣示、支持牙醫界的只有8020政策,希望國內80老人口中仍能保有20顆健康的牙齒。衛福部針對台灣 382萬醫療不足的民眾,所規劃的「偏鄉精進計畫」,正是為了實現 8020政策目標的重要措施。衛福部利國利民的「偏鄉計畫」,國際牙醫願意全力協助,填補國內年輕牙醫多年來無意願前往偏鄉的缺口。
健保點值保障無共識!健保總額將破9000億 2026面臨調漲壓力
健保會19日討論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將落在3.521至5.5%之間,無論是低推估還是高推估,總額都將突破9000億。若採高推估,2025年安全準備金將剩下1.01個月,2026年將面臨保費調漲壓力,明年底將討論費率;另現行一般保費費率為5.17%,趨近於6%上限,若要打開費率天花板,預計也將在明年一併討論。根據試算,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若採低推估3.521%,總額將達到9112億元,如果為高推估,則將上看9286億。一旦總額成長率達5.5%,屆時安全準備金將剩下1.01個月,因高於1個月,依法可不必漲保費,但2026年就會面臨調漲壓力。面對健保點值問題,國民黨立委提出《健保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盼確保每點0.9元,或1點1元。立法院19日召開第2次黨團協商,藍委認為,若不補點值,在健保財政垮掉之前,醫護就可能先垮,倒楣的是人命;白委要求要有具體配套;綠委則擔憂年輕人負擔太重,朝野無共識,召委宣布保留修正案,送院會協商。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協商破局是在意料之中,除非衛福部提出更有說服力的方案,但顯然沒有。朝小野大的局勢之下,衛福部不應以「財務無法支持」回應,而應回答的是,若修法通過,接下來要怎麼做?林雅惠呼籲衛福部,在三讀以前提出具體方案,包含點值保障衝擊的解決之道,以及若無法解決,可以如何因應。現行偏鄉醫療利用率不高,點值較佳,即便如此也無法留住人力,一旦修法保障點值,偏鄉失去了這項誘因,城鄉差距問題恐更嚴峻,衛福部必須找出解方。若保障點值將總額支出上限制改為目標值,衛福部也應說明要採取何種作法。例如,比照德國,超出的服務量打35折,或調整支付制度,推動論人、論值等前瞻性支付方式,具體配套拿得出來,各界才有辦法展開對話。
文策院推動臺片閃耀坎城 臺灣影人齊聚臺灣之夜
第七十七屆法國坎城影展如火如荼進行中,今年臺灣電影表現亮眼,獲得文策院支持投資及合製的作品劇組也齊聚16日晚間舉辦的臺灣之夜,包括入選「一種注目」的《禁愛絲孃》劇組、「導演雙週」的《白衣蒼狗》導演曾威量和演員春風(洪瑜鴻)、「影評人週」的《蟲》導演王凱民(KEFF)和劇組、「坎城首映」的《約見波布》團隊、沉浸式競賽單元的《黑》和《穿越霧中》主創團隊,以及入選沉浸式非競賽單元的《大師狂想曲:河瀨直美》團隊、參加「Cannes Docs 紀錄片放映及提案競賽」的紀錄片《歌舞的我們》導演盧盈良,現場熱鬧非凡。文策院近年加強國際投資合作,希望帶動更多連結國際市場的機會。其中,《白衣蒼狗》獲「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TICP)支持,將於法國時間20日首映,導演曾威量表示:「來到坎城,讓人覺得謙卑,一部電影要來到坎城很不容易,有很多犧牲、妥協,要付出很多心血,對我來說也是如釋重負!」電影主題是缺乏資源的偏鄉醫療,他也感性表示,早期參與並給予作品協助的人,有很多是移工、身障者和弱勢社群,無法來到坎城,心中有點苦澀,對於電影即將和世界觀眾見面,他說:「對我來說它重新定義了臺灣電影,我最期待的是,這部片不只是國際上看得見、看得懂,也希望臺灣觀眾看得見、看得懂。」首次參加坎城影展的演員春風坦言從沒想過,雖然東西吃不太習慣,但對一切都很開心,他也透露在新作中飾演一個黑心老闆,「但其實是為了要照顧女兒,是個滿悲傷的角色,很難,超級難!這是我演過每天都很不開心的角色,演的時候心情很沉重。希望觀眾能看我的演出,有一點不一樣的收穫。」春風以新片《白衣蒼狗》現身坎城影展臺灣之夜。(圖/文策院)另一部同樣獲得文策院TICP支持的《蟲》導演王凱民(KEFF)帶著演員潘綱大、劉韋辰、李夢苡樺亮相,KEFF打趣形容和大家在坎城海灘看著海,突然錯覺自己人在恆春,「能夠帶臺灣作品和團隊一起來坎城,我覺得很幸運也很感動!」潘綱大回憶電影首映結束當下,完全忘記自己在坎城,「這就是電影的魔力。」劉韋辰同樣直呼很不真實,還在適應中;李夢苡樺則表示:「看到這麼多觀眾喜歡我們的作品,很感動、很想哭。」《蟲》導演王凱民(KEFF)(中)帶著演員潘綱大(後排右二)、劉韋辰(後排右五)、李夢苡樺(後排右四)亮相。(圖/文策院)紀錄片《歌舞的我們》獲得文策院「內容開發專案計畫-前期開發支持」(CCDP),導演盧盈良表示這是一個關於臺灣原住民性別少數的故事,也折射自己成長和生活的時刻,希望被陪伴、被愛,並且可以愛自己的主題,「我第一次來坎城,規模很大,覺得滿震驚的!在路上就會看到明星、有名製片跟導演,有點美夢成真的感覺。新片來這邊也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希望透過國際提案的方式跟機會,找到更多資源支持。」紀錄片《歌舞的我們》導演盧盈良(右)和共同製片謝璇(左)參加坎城影展臺灣之夜。(圖/文策院)臺灣之夜當晚出席的團隊,還有包括參與提案的四部臺灣小說《人性的試煉》、《女二》、《鬼拍手》、《遺跡訪詭錄》,兩件臺灣IP《勸世三姐妹》、《OPUS龍脈常歌》,以及由金馬執委會與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合作的「金馬前進坎城」計畫《破浪男女》、《鬼才之道》、《功夫》、《大濛》和《女兒的女兒》五組重磅臺灣影人,讓今年坎城影展充滿濃濃臺灣味。
基層牙醫給新衛福部長的公開信 要「這件事」立即懸崖勒馬
前民進黨立委、醫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邱泰源即將接任衛福部長一職。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暨本土小牙醫聯盟今發出「給新任衛福部長的一封公開信」,針對衛福部2023年提出的「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牙科草案」,指衛福部砸下30億元,不但要將國外學歷實習名額翻倍,甚至服務地點根本不是偏鄉,要邱泰源上任立即懸崖勒馬,停止計畫,於醫師法明文規定,國外牙醫學歷畢業生實習名額上限為國內招生名額十分之一。公開信內容指出,醫師培育採總量管制是國家一直以來的政策,多年來國內醫學系一年總量管制招生約1300人,國外學歷實習名額限制為100名,比例僅十三分之,而牙醫每年總量管制招生371人,國外學歷實習名額卻已有50名,比例超過八分之一。尤其2022年時,50名國外實習名額中,有將近半數在師資及設備皆不足、沒有本國學歷學生想去的醫院實習。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暨本土小牙醫聯盟指出,考量到牙醫師的養成需要大量的實作,若是要維持訓練品質,沒有再增加名額的空間。此外,本國學歷生取得執照後的進階訓練如PGY、專科訓練也將受到排擠。去年國內8所牙醫系皆發表聲明,請求政府依照98年衛生署和教育部、考選部及國內各大醫界領袖共同做出的決議,明文限制國外牙醫學歷畢業生實習名額上限為國內招生名額十分之一。賴清德總統競選時也當面承諾會依循此決議,也會保持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每年實習名額不超過50名」的承諾。而去年衛福部規劃「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牙科草案」砸下30億,不但將國外學歷實習名額翻倍,還在過程中削減訓練師資,甚至服務地點還在精華地段,結束後也無法強制國外學歷醫師到偏鄉服務,此政策不但不能解決城鄉差距,反而雪上加霜。今年衛福部公布《醫師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更是降低國外學歷生考我國醫師國考的標準,讓遠距教學、不正常管道入學的學生都可以應試。衛福部誤以為這些學生修法後會經過學歷甄試把關,因此降低標準也沒關係,然而學歷甄試只適用於去年起出國入學的學生,因此有約千名國外牙醫學歷生仍然免試。「總量管制不能只管制國內招生名額,而為國外學歷開巧門!國外學歷臨床實作適應訓練人數亦應納入總量管制,而非屬彈性外加名額。若是政府認為醫師人數需要增加,那麼應該優先增加國內招生人數。而醫師執照代表國家認可醫師的能力,是民眾就醫賴以為憑的依據。」最後,聯盟要部長上任後懸崖勒馬,停止無法造福偏鄉的偏鄉計畫,恢復原有之規定與標準,並於醫師法或其施行細則明文規定國外牙醫學歷畢業生實習名額上限為國內招生名額十分之一,繼續為人民把關醫療品質。
七旬婦眼睛長期「看不清」! 醫義診檢查出「白內障」
七年前,義診團隊前往台東長濱鄉長光部落進行義診,這是臺灣防盲基金會第一次偏鄉義診,同時也開啟了偏鄉的關懷之路。七年來,臺灣防盲基金會共服務偏鄉學童與長者 3,956 人次,在部落、學校執行超過 50 場的義診,改善並預防偏鄉民眾的視力惡化。78 歲婦、國小女孩 就醫不便造成視力惡化住在北源國小隔壁的 78 歲獨居奶奶,平日喜歡獨自騎著腳踏車在附近活動。然而,她已不太記得上次眼科檢查是何時,只是感覺近距離的字看得不太清楚,用眼時總是覺得吃力。在義診中,醫生發現奶奶的雙眼出現了白內障問題,若不及時治療,將威脅到她騎車的安全。然而,奶奶心懷擔憂,擔心接受手術會影響到她在果園裡的收成工作,讓她陷入了艱難的抉擇。來自美蘭部落的小女孩,過去曾因二眼視差進行治療,但父親平常都在屏東工作,兩個哥哥高中畢業即離家就業,媽媽照顧之餘無暇再定期帶她去需要數個小時路程的眼科回診,這次參與眼科義診是她久違的視力檢查,她很擔心自己的視差狀況再度惡化。偏鄉老化、少子化 用眼習慣偏差被忽視此次義診位於台東東河鄉東富公路旁的北源村,社區人口老化程度嚴重,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為 65 歲長者;而北源村順那部落的北源國小,是一所僅有 20 位學生的偏鄉小學,受到少子化影響,112 學年度沒有新生來報到註冊。偏鄉社區人口老化、少子化、青壯年外地工作,交通的不便不僅僅影響了長輩外出就醫的意願,青壯年多在外地工作,形成許多隔代教養家庭,孩子也缺乏父母的陪伴,相較於都市,偏鄉學童更面臨到因用眼習慣不正確,缺乏家人提醒控制使得視力逐漸惡化,長者、兒童的各種視力危機,更突顯了偏鄉眼科衛教的急迫性,這也是現有體制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臺灣防盲基金會義診服務 遠離失明威脅臺灣防盲基金會以支持「眼科醫療資源缺乏及交通不便地區」為使命的眼科服務團隊,為了此次東河北源村義診活動,特別將眼科儀器車從屏東開往台東,志工醫師團隊則由台北出發,合計超過 480 公里的路程,為的是能讓偏鄉民眾得到最詳細的檢查。臺灣防盲基金會的董事長蔡瑞芳醫師帶領此次義診時特別提到:「縱使現況是偏鄉醫療資源不足,我們仍應該維護偏鄉兒少與民眾看的權利,民眾因交通限制不方便出來檢查,我們就把醫生和儀器帶到部落去。」
地政測量員常拖延案件惹民怨…同事超頭痛 他還找監委舅「關心」
屏東恆春地政事務所近期引發民怨,因一名黃姓測量員因不熟悉業務,經常延誤測量工作,而經過勸告也不聽,一名自稱是黃男親戚的林姓監察委員還來「關心」。對此,屏縣府也做出回應。據《自由時報》報導,一名恆春民眾爆料,去年10月他申請建物測量,但到今年2月都沒下文,一問之下才知,是承辦的黃男不熟悉業務,而他還找人對主管施壓,公務員的「鐵飯碗」不該這樣浮濫。對此,地政所主任王正忠說,去年12月確實有一名監察委員林文程「關心」,他自稱是黃員的舅舅,質疑地政所霸凌黃員,還開嗆「恆春土地價值不高,有需要這樣嗎」,而地政所也只好隱忍,團隊士氣低迷,不少民眾和代書也想替他們出口氣,可能是這樣才會投訴。王正忠表示,黃員前年3月到任,負責測量工作,有數百件案件都因為錯誤或拖延被投訴,約談後沒改善,之後轉調內業,做簡單工作,不過還是出現拖延狀況,讓分擔工作的同事很苦惱。屏縣府地政處說,黃員雖經過國家考試,但因為沒有服務經驗,屢次遭到投訴,未來會盡量輔導,加強他的專業。據悉,對於是否有監委施壓,屏縣府地政處沒否認也沒說明。據監察院網頁資料,林文程是第6屆監察委員,任期到2026年7月31日,是美國塔芙茲大學佛萊契爾法律外交學院法律外交碩士、博士,每個月都會關注國防及偏鄉醫療等。
批衛福部砸30億為「波波」開後門 本土牙醫下周至總統府抗議
衛福部「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因內容計畫要讓海外畢業的「波波牙醫」,循偏鄉受訓管道取得執業資格,遭本土牙醫大力反彈;立委林為洲今(10)日和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召開記者會表示,該計劃等於變相實行「假偏鄉真後門」計畫 ,讓波波牙醫教刷牙換執照,牙醫團體將於下周將至總統府前抗議,要求政府廢除計畫。衛福部正在研擬中的「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雖然不會引進無執照的國外學歷牙醫(波波牙醫)至偏鄉服務,卻將新增數百名波波牙醫實習名額,且拿到執照後服務地點根本不是偏鄉,還要削減教學醫院師資,等於變相實行「醫師法修法附帶決議」,引起基層牙醫譁然。牙醫團體將於下周將至總統府前抗議,要求政府廢除計畫。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表示,協會支持偏鄉人民要有穩定、長期的醫療照護,長年來也有牙醫師個人、團體參與偏鄉義診及巡迴醫療,衛福部近年更招收一百多位「公費牙醫師」補充所需。但協會指出,不能接受衛福部疑以「偏鄉人民」爲名目,大花人民納稅錢卻只是在爲某些特定人士開當醫師的後門,政策毫無公共性。協會解釋,政府將提供每位主治醫師每個月30萬元支援獎勵費,3年算下來就有26億,這還不包括其他給教學醫院和部立醫院的補助,此計畫對於可以自由移動選擇執業地點的本國學歷牙醫師缺乏吸引力,只有想提早實習的波波才會申請,根本就是為波波量身打造。協會也說,部立醫院皆在人口密集區,根本不是偏鄉,波波牙醫的服務內容也只有口腔照顧和社區式服務,是否會淪為本國牙醫系大學生就有的服務社團,只進行檢查、塗氟、教刷牙?政府若有心改善偏鄉醫療問題,應該將這幾十億預算直接獎勵偏鄉開業,就像即將在南投鹿谷鄉新設的牙醫醫療站,即是因有中央補助250萬元才得以成立,30億可以設立1200間,為什麼要拿來大放送波波牙醫實習名額?痛批根本是「騙」鄉計畫。林為洲指出,衛福部若真的在乎偏鄉,大可直接給主治醫師獎勵金並開放基層資深醫師參加此計畫,不需要綁定什麼波波訓練,花人民納稅錢去訓練僅通過一階段國考的國外學歷生,還無法保證他們一定會在偏鄉服務。林為洲呼籲,偏鄉的醫療資源不比都會區,所以必須更積極地協助並改善偏鄉的醫療環境,使偏鄉的醫療不至於離都會區太遠,畢竟大家都是同一張健保卡,怎麼可以同卡不同命?他要求衛福部重視偏鄉牙醫不足的問題,規劃建立牙科醫療網,以逐步均衡牙科醫療資源,保障全民口腔健康。
防護理人員出走!部立醫院約1.2萬人可望加薪 衛福部今協商
護理人員流失止不住,私立醫院相繼為護理師加薪,部立醫院護理師望穿秋水,苦等好消息,終於有回音。衛福部6日邀集轄下醫院,研商如何為1.2萬位護理師加薪。衛福部長薛瑞元5日說,如果不加薪,人跑光了,醫院沒法營運,是長痛,短期內加薪留人,可「保本」,只是短痛。據了解,衛福部傾向加薪,幅度尚待討論。長庚、振興、新光、亞東等多家大型私立醫院已宣布調薪1500至1680元不等。地方政府管轄的公立醫院,例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在6月已帶頭增加月薪3000至3500元,護理師年薪可達72萬5000元至92萬元。全台醫院護理人員約12萬人,衛福部轄下部立醫院占1成,約1.2萬人,遍布在全台26家醫院,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衛福部與醫福會今日將討論部立醫院加薪方案,薛瑞元昨透露,加薪有望,已經請各醫院評估可行性。薛瑞元指出,好幾家私立醫院已宣布加薪,若公立醫院沒有跟上,護理人員很快就會流失,尤其三班護病比將上路,缺人的醫院可能會挖角,不加薪的醫院,待人力被挖走,「沒了護理師,醫院只能減床,結果影響營收,獎勵金不夠,連醫師也會跑掉,營運將更困難」。不過,短期來說,若部立醫院加薪來留人,即使是短痛,但可先「保本」,未來能因薪資增加,招募到優秀護理人員,還可以開更多病床,提供更多服務,營收也會增加。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監事長高靖秋指出,部立、公立醫院擔負偏鄉醫療、公共衛生等工作,任務與私立醫院以營運為主不同,「私立醫院不想做的,都是部立在做」,疫情期間更是當仁不讓,挑起專責醫院的重擔,衛福部長身為部立醫院的老闆,卻把私立經營績效那套掛在嘴邊,根本是失職。高靖秋指出,公務員退撫制度令公立醫院有很大成本壓力,包括台大、北榮、成大等大型公立醫院50%護理人力是公職,但部立醫院公職比例僅剩20%,政府應重新檢討部立醫院的角色,編列公務預算加薪,增加人力讓醫院的床開出來,醫院收入就可以改善,造成正向循環,而非吃健保預算,為護理師加薪。
「2023臺北生技獎」得獎名單揭曉!智慧醫療、精準檢測多元精進 躍進國際市場版圖
生技產業奧斯卡級榮耀「2023臺北生技獎」已於(9/15)由蔣萬安市長親自揭曉「創新技術獎」、「國際躍進獎」、「技轉合作獎」及「跨域卓越獎」四大獎項得主,共計20家績優生技企業與學研機構獲獎,頒發總獎金600萬元。臺北市蔣萬安市長致詞表示,臺北市有8大醫學中心、全台90%創投機構據點及85%金融總部設立據點,完善的基礎建設與產業聚落環境,為生技產業落地發展最佳選擇;市府亦相當支持生技產業發展,持續投注資金補助、人才引進、市場拓展、土地空間等資源,期許成為生技產業最佳夥伴!蔣市長說,2023臺北生技獎邁入第20周年,透過技術、財務、創投與智財法律等專業領域委員及審慎嚴謹的評比機制,至今吸引1,500件績優生技產品技術參賽,並有超過250件標的獲得肯定,得獎企業的優異表現,也讓「臺北生技獎」在生技界獲得「生技奧斯卡」之美名,為國內頂尖生技企業爭相角逐的競賽,更成為生技產業打造企業形象、提升國際知名度的絕佳平台。2023臺北生技獎四大獎項共頒發製藥、醫材、應用生技領域20件生技企業暨學研單位績優技術產品,得獎內容展現生技產業豐沛的創新能量外,多項技術更展現臺灣生技從醫療、生活守護民眾的用心,其中金獎企業單位獲獎標的,更展現出台灣生醫技術結合AI人工智慧及精進精準醫療檢測的產業脈動。臺北市蔣萬安市長、產業局陳俊安局長、2023臺北生技獎審查委員會吳金洌總召集人與得獎企業單位合影(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提供)【創新技術獎金獎 振磬科技(股)公司】標靶音波刀結合磁振影像 實現更精準安全的無創熱消融治療 振磬科技公司研發之「振磬標靶音波刀」具有創新專利的弧形結構,可快速安裝於現有磁振造影(MRI)床台,以結合磁振影像精準分辨病灶及高風險區域,再透過弧形結構內的上置式聚焦超音波陣列探頭及水袋,除集中超音波束產生高溫,讓病患無須開刀,採熱消融方式,達到目標病灶軟組織萎縮變小,減輕或減緩相對應症狀,水袋並可降低超音波因界面空隙或氣泡釋出熱能燒灼患者皮膚的風險,提高治療安全性,目前已獲TFDA核准為第三級醫材許可證,並在大林慈濟、花蓮慈濟、亞東等醫院提供子宮肌瘤及子宮腺肌瘤治療服務,未來將加速研究開發如癌症骨轉移和胰臟癌等新的臨床適應症,提供醫師更廣的醫療路徑,創新整合技術獲得「創新技術獎」金獎。【國際躍進獎金獎 邦睿生技(股)公司】台灣品牌導入不孕症自動化檢測市場 全球52國行銷成果亮眼專注生殖領域的邦睿生技,是2016成立的體外診斷醫材新創企業,在全球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下,看準全球不孕商機,研發微型化顯微鏡頭、精子品質分析檢測儀、及AI人工智慧演算法之核心技術,打造男性不孕症自動化檢測解決方案。邦睿生技以LensHooke®與Bonraybio®之產品與技術雙自有品牌策略,立足智慧化、自動化、標準化及操作簡便、精準檢測優勢,快速佈建美國、日本、印度等52個國家,近三年營收翻倍成長,從109年新台幣2,500萬快速增長至111年1.06億元,獲得「國際躍進獎」金獎肯定,為台灣生技產業躍上國際舞台展現新實力。蔣市長與創新技術獎得獎者合影(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提供)【技轉合作獎金獎 陽明交通大學雷射系統研究中心】首創診療治療雙效眼科雷射醫療系統 產學合作創造國際銷售佳績 陽明交大雷射系統研究中心與承賢科技公司產學合作開發的「AI智慧型點陣式多波長眼科雷射治療系統」,將雷射系統研究中心成功產生具有世界頂尖雷射功率與轉換效率的黃光,搭配自主開發的雷射驅動模組、高速振鏡掃描系統與光學變焦模組等設備,及AI影像智能辨識軟體,成功開發市場首創同時具有診療及治療功能的視網膜光凝儀。透過產學技術移轉合作,結合承賢科技公司在雷射治療產品上的設計與製造經驗,及國際市場與銷售通路的優勢,成功銷售美國、波蘭、捷克、泰國等市場,2年來已創造逾新台幣5,900萬元營收,獲得本屆「技轉合作獎」金獎肯定。【跨域卓越獎金獎 三軍總醫院人工智慧暨物聯網發展中心】AI輔助智能精準判讀心血管疾病 醫療及居家照護多元用途造福普羅大眾三軍總醫院人工智慧暨物聯網發展中心所開發之「心電圖人工智慧判讀平台」為該中心第一個商品化的產品,累積超過一百萬筆自身建構的數據支持,結合AI輔助判讀可診斷50多種心血管疾病,精度達心臟專科醫師水準,提供醫療院所、緊急救護、偏鄉醫療、較低價的自費健檢及居家照護的服務,最大化發揮心電圖檢查的功效,造福民眾能更早期發現潛在的心血管疾病,榮獲「跨域卓越獎」金獎。「臺北生技獎」持續鼓舞企業及學研單位投入產業發展,得獎典範更激勵產業持續創新研發,領航產業共同打造全球生技版圖新亮點! 有關2023臺北生技獎得獎企業單位介紹,請至生技@台北查詢。
東部好山好水較短命?台東平均壽命少全國3.38歲 衛生局回應了
內政部11日公布「111年簡易生命表」,去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9.84歲,其中臺東縣為76.46歲,差距3.38歲,較前一年差距4.22歲,已逐步縮小中。臺東縣衛生局表示,提升台東平均餘命是饒慶鈴縣長施政重要的議題,從經濟、社會安全、健康等面向整合跨單位小組,針對台東的特殊性尤以意外事故、疾病醫療等整合發現問題,提出具體政策進行全面推動,已有初步之成效顯現,未來也將以強化醫療救護資源,多面相努力,來補足縣內偏鄉醫療不足的區塊。臺東縣衛生局表示,從各縣市平均餘命觀察,與110年比較,所有縣市平均壽命皆為下降的情況,台東縣去年受疫情影響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增加及人口加速老化,平均壽命持平,不過,綜觀東部縣市平均壽命皆較西部各縣市低,臺東縣與106年相較,近5年平均餘命增加0.97歲,增幅全國第二,差距正逐步縮小中。衛生局說明,針對提昇臺東縣平均餘命相關議題,在饒縣長積極帶領下,成立跨局處專案小組,進行問題探討,並就醫療資源提升、特殊疾病預防、意外事故防制、交通、水域安全、提升嬰幼兒及長者照護等面向列為優先解決議題。以「開放 整合 創新」應用方程式,引進高醫、義大、慈濟、馬偕等醫學中心醫療團隊資源前進南迴、偏鄉及離島,11家衛生所5G遠距看診突破偏鄉醫療困境,全國首創乳房X光攝影檢查由45歲提前至40歲、6項癌政篩檢、也提升消防緊急救護「打造行動急診室」,增加到院前的成功救護率等。另外,縣府也邀請專家輔導進行過死亡個案回顧,找出原因制定在地問題及可行方案,高風險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網絡即是針對減少類似死亡事件不再發生,進一步從預防面更有效的減少不良事件再發生。在臺東縣整體規劃推動下,平均餘命已逐年增加趨勢,由多面向共同努力,縮短健康不平等,讓臺東成為健康宜居的城市。
全台4663人同步腹超 5成有脂肪肝 精緻飲食、飲酒肇禍
肝癌是國人容易罹患的十大癌症之一,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推動腹部超音波檢查,竟發現受檢民眾有超過5成有脂肪肝,原因與精緻飲食、飲酒都有關。另苗栗縣4鄉鎮C肝檢查達5級以上高風險層級。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連續3年推動「全民腹超總動員」活動,今年共4663人參與創新高,超過5成有脂肪肝。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脂肪肝若不處理,10至20年後恐變成肝硬化、肝癌,要揪出脂肪肝,最有效是腹部超音波檢查,比抽血更精確。今年檢查發現除脂肪肝之外,其他常見肝病變包含良性肝腫瘤、膽息肉、肝實質病變等,有121位透過超音波發現疑似肝癌。楊培銘說,依過去經驗疑似肝癌個案真正確診為肝癌比例僅2%,但現在國人脂肪肝比例很高,幾乎每2人就有1人,且年齡層不斷下降,不少40歲以下;成因與飲酒有關,更直接關係是精緻飲食文化。呼籲40歲以上國人每年至少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由專業肝膽腸胃科醫師協助判斷。嘉義基督教醫院指出,雖然台灣B肝盛行率已大幅降低,但有約2成肝癌不是B、C肝炎導致,而是國人愛喝含糖飲料、高脂高油食物及久坐缺乏運動等習慣造成。另苗栗縣苑裡鎮C型肝炎達7級別最高風險層級,後龍、大湖與泰安等3鄉鎮是5級高風險鄉鎮。苗縣府衛生局曾分析C肝率高主因,推斷是早年偏鄉醫療資源缺乏、交通不便,加上早期醫療器具消毒不全所致。苑裡李綜合醫院董事長李順安2019年起投入肝炎篩檢活動,院方23日再免費為223位鎮民做腹部超音波篩檢。李順安指出,近年已篩檢2萬多人、治癒650人,希望透過篩檢讓肝病患者愈來愈少,一掃苑裡鎮「肝不好」惡名。※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台東縣南迴區醫療資源稀缺 醫師社基金會提供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
根據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布的「110年臺灣執業醫師・醫療機構統計」顯示,以每萬人口醫師人數比,臺北市有1萬1366名醫師,換算每萬人口有43.67名醫師、每平方公里就有41.82名醫師,是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城市。然而,臺東縣每平方公里只有0.09名醫師,和臺北差了465倍。因此,南迴基金會決定著手進行南迴行動醫療計畫,去(111)年籌備設立診所相關畫,終於完成並將在今(112)年6月底正式營運。診所主責醫師徐超斌表示,南迴地區診所正式成立為偏鄉醫療又往前邁出了一步,不過仍未放棄在南迴地區設立醫院的夢想,只是轉了個彎先從最基層的醫療服務做起。南迴區診所及衛生所僅13家 醫師設基金會著手改善根據衛福部統計處「110年醫事機構現況及服務量各縣市統計表」顯示,臺東縣僅有7家醫院,其中有5家位於臺東市區,診所及衛生所共有157家,100家位於臺東市區,僅有13家在南迴四鄉(大武、達仁、金峰、太麻里)。醫師徐超斌更提到,當自己回到南迴公路邊的醫療荒漠服務,發現醫療照護和25年前離開部落時沒有多大的轉變,自己深感疑惑,每個人每個月同樣都在繳健保費,為什麼家鄉的人不能和都市人一樣享有同等的醫療照顧,於是便決定要盡己所能實現醫療照護的公平與正義。因此,徐超斌醫師設立了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並著手進行南迴行動醫療計畫,優先以居家護理、居家醫療模式分3部曲階段式進行。110年設立第一部曲「居家護理所」,緊接著於111年籌設第二部曲「診所」,並於今年6月底正式營運,地點設置在臺東縣大武鄉,以「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為主要服務項目。居家醫療深入偏鄉 不只照護更提供關心、陪伴而基金會也舉辦了診所開業記者會,邀請衛福部王必勝政務次長、中央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南迴基金會李靜蘭董事長、南迴診所徐超斌院長、公益大使鍾欣凌、楊力州導演等人一同參與。李靜蘭董事長代表南迴基金會在會中感謝社會大眾支持及捐款,讓診所籌設計畫能順利完成。王必勝也感謝基金會在弱勢、偏鄉醫療的努力,讓當地醫療網絡做得更好,期望透過當地居家護理所、診所、醫院三方合作,使當地民眾獲得醫療平權。而石崇良則感謝基金會的發想,加速促成衛生所轉型,而診所也能提供居家醫療、整合照護,在基金會推動下也能看到另一種醫療照護面貌。診所不只有定點門診,醫療人員還會進行居家醫療服務,提供多科別治療,也能協助轉介到緊急醫療照護中心、醫院等進行更進一步的治療,未來更將與臺東、高雄等多家醫療機構合作,把握治療的黃金時刻,降低「來不及」挽回的遺憾。此外,護理師黃翠華也提到,團隊做的不只有醫療照護,還有關心、陪伴。
急診部分負擔調漲7月上路 衛福部長:不鼓勵直接到醫學中心看診
原訂4月實施的健保部分負擔調漲方案,上路日期再延後,健保署昨宣布急診部分負擔與檢傷分類脫鉤,只依醫院層級收取,診所、地區醫院收150元,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則收400、750元,預計7月上路。但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天表示,是否確定7月實施,需視行政流程而定。為避免輕症患者塞爆大醫院急診,健保署原規劃急診部分負擔依醫院層級加上檢傷分類收取,此舉引發醫界擔憂,同樣的疾病恐因不同檢傷分類出現收費落差,導致醫病關係緊張。因此健保署收集各界意見後,決定調整急診部分負擔收取,不以檢傷分類做依據,只依醫院層級收取。以健保署目前規劃急診部分負擔方案推算,民眾如果到醫學中心掛急診,部分負擔加上掛號費、藥費可能破千元。薛瑞元今天赴立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前受訪表示,本來就不鼓勵民眾直接到醫學中心看診,如果是經過轉診的病患,需支付的費用會減少。不過有專家提醒,偏鄉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民眾,如果例假日基層診所休診,必須到區域級以上醫院急診就醫,應有配套措施調降急診部分負擔。薛瑞元回應,這個問題是假設偏鄉地區只有一家區域級以上的醫院,如果同時還有地區醫院或診所,基本上不太會有這個問題。薛瑞元進一步指出,台灣缺乏基層醫療的地區很少,這種情形非常罕見,但如果真的有,衛福部會鼓勵當地的醫療院所開設假日門診。
1到3歲孩童戴口罩戴習慣 疫後「不肯說話」增3成
近年受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出門頻率,有語言治療師發現1到3歲幼童在家沒有玩伴和學習對象、出門也只見人人把口罩戴牢,學習互動驟減,導致不願開口的孩子人數,較疫情前大增約3成,建議家長注意孩子溝通及表達能力,若有語言發展遲緩跡象,可至復健科接受語言評估,把握黃金治療時機。新竹國泰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洪薏婷指出,0到3歲是孩子大腦發展及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但2019年底出生的孩子們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活丕變,戴上口罩後因看不見對方表情、嘴型,影響對情緒的判讀,也減少理解溝通的線索,且戴口罩時的不適感,降低孩子開口的意願。2歲3個月的幼童樂樂,家中無兄弟姊妹,平時只跟阿嬤相處,沒有其他玩伴,加上近年疫情減少出門,樂樂大多在家看電視、玩玩具,媽媽觀察到樂樂雖能聽懂指令但不願開口。經評估後樂樂接受治療,治療師先示範促進語言技巧,媽媽也在家中保持同樣方式互動,幾周後樂樂便能發出不同聲音,最終也成功開口說出爸爸。洪薏婷說,當孩子戴上口罩時,家長較難觀察到孩子的嘴型及表情變化,無法及時給予回饋。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家長更多的陪伴及關注,在家中可透過一起玩裝扮性遊戲、親子共讀等方式,提升孩子的溝通及表達能力。同樣受疫情影響的還有基層公衛醫師出走潮,南投市衛生所主任洪佳賓、名間鄉衛生所主任黃乙絜先後於上月及本月初在服務契約屆滿後離職,繼中寮鄉後,南投縣內已有3家無醫師兼主任的衛生所。洪佳賓指出,在南投市衛生所服務5年期間,碰到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爆發,不僅平日一直幫民眾打疫苗,假日更得配合前往各疫苗注射站設站服務鄉親,大半時間都在配合中央執行防疫政策,實在是太累了,因此選擇聘期結束後回基層診所服務。南投縣衛生局除緊急透過醫師公會媒合派遣診所醫師駐診,也向衛福部提報公費醫師缺額,懇請中央統一調派,同時對外招聘醫師,盼有熱忱的醫師加入偏鄉醫療行列。
遠傳「5G遠距看診」連結15家醫院涵蓋261偏鄉村里 今啟動2.0 版完善慢性病與長照服務
疫情改變了生活和就醫模式,也推進遠距醫療的發展。遠傳(4904)今(21日)與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啟動「5G遠距診療2.0」,提高規律回診率,照護高齡長者及慢性病者醫療需求。遠傳迄今已在全國12縣市、35個鄉鎮、涵蓋261村里導入5G遠距診療服務,連結15家醫院,支持偏鄉專科醫療服務已超過8,000人次,在疫情期間更支援多家醫院、超過20個科別導入視訊診療門診服務,打造零接觸的診療環境,服務超過3.1萬人次。今年遠傳不僅持續照護偏鄉醫療需求,更把服務觸角延伸至龐大的慢性病患者及高齡人口,期望攜手協會和基層醫療機構,共同服務全台超過400萬慢性病友,以及80萬長照家庭,讓醫療照護沒有距離。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遠傳響應國家公共衛生政策,積極佈署以5G通訊支援遠距診療,於2019年底啟動『遠傳5G遠距診療前瞻計劃』,透過遠傳5G優質網路的建置,將醫療資源帶進偏鄉,至今已在12個縣市的35個偏鄉衛生所推出,嘉惠261個偏鄉村里的民眾;在疫情期間亦累積數十個科別及三萬人次視訊門診的經驗。」井琪說,我們也看到偏鄉以外的居家醫療與長照需求,配合法案的修正,遠傳很高興能攜手基層醫療兩大協會,啟動『5G遠距診療2.0』,擴大照護高齡者與慢性病患者,致力為醫病雙方打造高效率、便利而有溫度的診療環境,以完善基層醫療,共同守護國人健康。遠傳自主開發之「5G遠距診療平台」採用雲端訂閱、以量計費,平板在手即可開診,支持醫院診所輕鬆佈署。平台完整串聯看診前、中、後所有服務流程,從預約掛號、報到、叫號、線上看診到繳費,皆可透過APP直接完成,醫師可於系統上自行彈性排班,民眾亦可上傳資料自主預約,還可自動錄影存檔,並可彈性配合各院所掛號、電子處方簽、領藥、線上繳費、虛擬健保卡流程,降低基層醫護人員繁瑣的人工作業流程。
改善偏鄉醫療即時性問題 台大醫院AI揪出胃癌只要9秒
幽門桿菌感染會引發慢性胃炎、胃萎縮、腸化生,進而改變胃相,恐導致胃癌發生。為改善偏鄉醫療即時性問題,台大醫院打造人工智慧醫療系統,過去病理切片檢體需運送回台判讀,耗時約1個月,現在只需要短短9秒鐘就能完成「胃相」判讀。幽門桿菌是胃癌的主因,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李宜家說,國內每年逾100萬人次接受胃鏡檢查,胃相是診察關鍵,但臨床上需要專業人力和大量時間成本,尤其偏鄉離島地區缺乏醫師和資訊人力,面臨即時性不足的困境。台大醫院自2016年起整合旗下10個院區的資料庫並開發AI模型,可直接由胃鏡影像精確判斷胃相,目前已於馬祖落地使用。台大醫院資訊室組長陳權忠說明,病人做完胃鏡檢查後,影像會上傳到平板上,當地醫師可以選取想要分析的影像,回傳到台大醫院,經過AI運算,將結果回傳給當地醫師。李宜家說,過去需要透過空運或船運將專業人員送到馬祖,或將切片檢體送到台北,判讀過程約需1個月;現在運用AI系統,一張影像判讀只要9秒鐘,且準確率高達9成,可大幅降低偏鄉醫療不平等。在台灣,成年人幽門桿菌盛行率達31.4%,推估有590萬人感染,但約有10%感染者無法成功除菌。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劉志銘等人於國際期刊「刺胳針胃腸肝病學」發表研究指出,無論是含左旋氧氟沙星或含鉍劑的四合一療法,作為二線治療的累積除菌率皆達9成;如第二線除菌失敗,另一療法作為救援治療,累積除菌率亦可達到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