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盲
」40歲健身教練突爆腦中風 研究顯示「中西合併」再發生率降61%
「我每天運動欸,我是健身教練欸,怎麼會是我?」年僅四十歲的健身教練平時體態與飲食相當講究,但意外總是來得突然,沒想到中風居然找上門。有一天他突然頭暈,右側手腳酸軟無力,跌倒在地,經檢查後,原來是先天左腦血管狹窄,再加上睡眠缺乏與飲水不足,在過度疲勞之下,引發腦梗塞缺氧損傷,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吳柏鋒,經過調養與針灸,復健改善,已經可以自行步行前來門診治療,甚至可以恢復負重肌力訓練。吳柏鋒醫師表示, 腦中風是全民極需重視的重大疾病之一,分成「出血性中風」(占17%),「缺血性中風」(占83%)兩種。腦中風後遺症絕大數病患都需要有人照顧,成為家庭與社會的沈重負擔。尤其年輕化的趨勢,若因此失去生活能力,相信對往後的生活勢必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在中醫治療方面,通常會搭配益氣祛風、理氣活血的中藥給患者服用,幫助肢體疲勞、無力、痠麻的症狀加速恢復,不過仍然會根據患者不同的後遺症,給予相對應的治療。中風後遺症,主要表現偏癱、半身感覺障礙、視覺偏盲,半側忽略,語言障礙、吞咽障礙、認知障礙、日常活動能力障礙以及大小便障礙等,因腦神經主管的功能多樣且複雜,依據損傷位置不同,功能障礙表現也不同。吳柏鋒醫師指出,治療中風後遺症目前比較常見的是針灸治療、中藥治療、運動治療三種。腦中風屬於急性危險疾病,嚴重者容易危害生命,所以目前中風病人的標準流程,大多是發病後及早送到急診醫療救治,利用腦部影像確定腦梗塞或腦出血後,才能確定是否需要做血栓溶解或開顱手術,幫助病人減低損傷。目前在醫院,中醫介入治療腦中風的時機,大多是在病人住院後生命徵象包含呼吸、心跳、血壓、體溫穩定後開始,在臨床我們觀察病人治療的反應發現,單純中醫針灸或單純西醫復健,都能幫助病人恢復肢體活動能力,但是中西醫搭配針灸加復健,病人恢復的效果是最好的。 針灸治療是被動刺激,強迫腦神經接受刺激然後活化做反應;復健治療是主動刺激,利用我們的意志使大腦發出命令,讓受損的腦神經部位主動活化,加強肌肉運動的控制能力。根據國內的全民健保資料庫數據分析研究指出:中風患者積極接受西醫治療,可以減少58%再發生率,接受針灸治療則少50%再發生率,同時接受西醫與針灸,則減少61%。
經常出車禍...年輕騎士被送急診 醫一檢查直呼「因禍得福」:家屬錯怪他了
一位年輕人騎車發生車禍撞到頭部,被送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頭部傷勢無大礙,但卻意外發現了一顆不算小的腦腫瘤,Icu重症醫師陳志金表示對方運氣好,因禍得福,也詢問家屬「他是不是常常發生擦撞?」並向家屬解釋因為腦瘤影響視力導致「偏盲」,家屬錯怪他了。陳志金1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一名年輕人騎車出車禍,撞到頭部被送往醫院,經腦部斷層掃描檢查沒有大礙,但卻意外發現了一顆不算小的「腦下垂體腫瘤」,便進行手術將腫瘤切除,之後轉到加護病房。陳志金詢問病患家屬「他是不是常常發生擦撞啊?」對方驚訝回答「對啊,醫生你怎麼知道,開車、騎車都發生過,我每次都叫他要小心一點,只是他似乎都沒聽進去。」他聽完後表示「你們錯怪他了,並不是他沒有聽進去,因為這不是小心一點就可以避免的。」並解釋腦下垂體腫瘤會壓迫到「視神經交叉」,導致「視野外側」偏盲。陳志金也因為這個病例想到了22年前,他在彰化某醫院急診室當第一年菜鳥住院醫師時發生的事,一位計程車司機因為和人擦撞,導致胸部頓挫傷,被送到醫院急診,當時他詢問病患「先生,你是為甚麼會跟人家擦撞」,對方哀怨表示「我也不知道啊!真倒楣,這個月已經是第2次了!」、「這次又不知道修車費要花多少了。真的很衰,我一定是卡到陰了啦!」陳志金接著替該名病患做「面對測試」(confrontation test),檢查他的視野有沒有缺損,結果發現病人果然沒辦法看到外側,便拜託當時的學姊安排腦部斷層掃描,結果檢查出對方有「腦下垂體腫瘤」。陳志金也表示,因為此案例讓當時的資深專科護理師「學姐」對他刮目相看,甚至有一點點好感吧?他也開玩笑表示要問問看金太座,打趣說道「這是一篇炫耀兼放閃文無誤,如果有人文章看完後,短暫感覺眼前模糊、看不清楚是正常的,不必去照腦部斷層掃描」,最後也強調對任何事都要抱持猜疑,「每一個蛛絲馬跡,都將成為診斷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