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管理師
」 毒品 邱智浩13年3度罹肝癌!彰化75歲婦連續抗癌成功 全靠「1習慣」戰勝病魔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癌症並不是絕症!75歲楊女士患有C型肝炎,13年前發現肝癌,5年後又被發現肝癌,再8年後的今年5月又肝癌,13年間先後3度發現不同位置的初期肝癌,3度戰勝肝癌,最大的關鍵在於她定期追蹤檢查,在身體都沒有不舒服的情況下就發現肝癌,充分詮釋並實踐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句話。衛福部彰化醫院個案管理師游雅方表示,住彰化溪湖鎮務農的楊女士,在民國96年健檢發現C型肝炎,醫師囑咐她每3個月追蹤一次,民國100年在定期健檢時發現早期肝癌約1公分大,透過無線射頻燒灼術M(RFA,簡稱電燒)殺死癌細胞,到了民國105年定檢時,發現1.3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再次電燒。彰化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林伯儒指出,楊女士在今年5月定期檢查發現其肝臟有一顆2.5公分大的惡性腫瘤,沒有擴散到肝外淋巴結,而這次的腫瘤比較大一點,位於在橫隔膜下方,不適合電燒,也考量到楊女士年紀漸長,於是肝膽腸胃科轉介到放射腫瘤科,進行俗稱光子刀的「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法(SBRT)」,也通過健保審查,由健保支應,經過1個星期5天密集的治療,過程順利,目前還在觀察後續情況。衛福部彰化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林伯儒。(圖/衛福部彰化醫院提供)楊女士說,聽到肝癌又來了,會感到憂心,所幸她每次都是在初期即發現,沒有對外擴散。其實,13年間3次肝癌的發現都是透過定期檢查,她本身都沒有不舒服,如果等到不舒服才就醫,可能病情就不樂觀了。楊女士都由丈夫陪同到醫院做治療,有愛相隨,她雖然有點緊張,卻顯得很安心。她說,治療過程不需要麻醉,舒適無痛感,沒有不舒服。林伯儒表示,要進行光子刀治療必須有先進的軟硬體設備、呼吸調控定位、4D電腦斷層攝影等,彰化醫院在4年前耗資1.8億元,引進最新的高精準度直線加速器,可以對病灶精確定位,同時透過呼吸調控,減少腫瘤隨著呼吸移動,因此可以提高放射劑量,確保每次治療都能夠準確破壞腫瘤,避免傷害正常組織。游雅方指出,肝臟是沈默的器官,在臨床上,很多人因為身體出現異狀到醫院檢查時,往往因肝癌末期而為時已晚,這種個案太多了,呼籲民眾最好要定期檢查肝臟,尤其是患有慢性肝炎者。
心靈枷鎖1/《精神衛生法》上路在即 扶養問責與無限期安置爭議未解
近年來公眾交通運輸上頻傳持刀傷人事件,而究其原因多數是行凶者有精神疾患或處於不穩定狀態,類似暴走的公共危險話題備受矚目。2022年修訂的《精神衛生法》即將在今年底上路,然而其中攸關新增「扶養義務」與延長「緊急安置」,被外界視為含歧視與浪費醫療資源之嫌,而政府強打著成立專責心衛中心聯結社區支持,也被質疑服務只做半套。本刊調查,2年前《精神衛生法》完成修法,歷經公告期即將在今12月14日正式施行,而民團和第一線從業人員仍有不少質疑。首先是新法明定「扶養義務」的排序,未盡義務者將面臨受罰,引發外界質疑徒增家屬負擔;其二是原本醫院五天的「緊急安置期」評估,將延長為14天由法院裁定安置期;其三是成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責處置精神病友;最後則是規定病友出院後三天內要製作「專屬報告」,民團認為時間上緊迫,難免淪為「複製貼上」的公版產物。身為病患家屬的美鶴(化名)無奈地表示,台灣近9成精神病友都是由家屬照顧,而且《民法》在親權權利已有法條規範扶養排序,修法增列扶養問責,針對性太強,「這是對家屬貼上污名標籤」她說。另名精神病友姊姊則說,新法把緊急安置的天數拉長到 14 日,代表不管病人最終是否要長期留院,一住院就是兩個禮拜起跳,比起原本5天評估期費時更長,等於與醫療有效利用背道而馳。她呼籲有關單位,新法放寬勢在必行,現況要趕緊補足醫療量能。立法院2022年11月29日三讀通過《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公告2年後2024年底將正式上路。圖為時任立委張育美(右起)、林為洲、蘇巧慧、吳玉琴、范雲與王婉諭等人在立院議場內手持標語合影。(圖/報系資料庫)對此,知名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憂心地說,現在工商社會以小家庭型態為主,親友之間的關係趨薄弱,但新修的《精神衛生法》有關扶養人卻依循《民法》上規定排序,表定最遠可及於女婿和媳婦等姻親,難怪被質疑的聲浪不小。「現實中不少兄弟姊妹間情誼存在嫌隙,關係已經夠脆弱了,怎麼可能仰賴媳婦或女婿這類姻親扶養?」他直言法律中這樣的規範實在強人所難,執行上有一定難度。楊聰財說,「緊急安置」時間也從5天延長至14天起算,並將決定權從醫院手中交給法院,可以預期這段時間將增加病人與家屬的焦慮和不安,且若初步評估需要加重藥劑或違背患者意願固定等緊急深度處理,而案子在法官還沒拍板處置前,醫師根本不敢進一步動作,一旦患者暴走,恐怕很難避免遺憾發生;遑論評估不需安置的人,延長評估時限更造成其身心折磨,也浪費醫療資源。一名社工便向本刊直言,日前自己處理過一名老翁,縱使幾名專業醫師觀察,皆評估屬於移動變慢、失去平衡的巴金森氏症的中期,同住的次子卻堅持住院「緊急安置」,直到5天評估期走完,才側面了解是二代爭產,次子一家在老翁住院期過戶不少不動產,老翁淪斂財標的,「緊急安置」更莫名成了不肖人士幫兇,未來延長為14天起跳,「不知道還會發生什麼怪事」。衛福部規劃2026年「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置達71處,能替在生活上遇到情緒與精神疾病照護問題的民眾,提供有效援助。圖為台南市鹽水區2022年底,率先成立全市首座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圖/台南市政府提供)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楊添圍也憂心,法律修正對於精神疾病患判定程序正義要求越加嚴格,形成精神醫療工作迫害了病人權利的氛圍,與立法意旨實在搭不上。此外,在要求權益保障還得兼顧時效之餘,唯一解方只有更多人力物力投入,但現有精神醫療人力與資源的限制,根本不容樂觀。對於諸多質疑,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官員強調,現行常有家屬把病人丟在醫院不理,只好從反面入法來提醒扶養者善盡扶養義務,若有正當理由,扶養義務人可以進一步向政府與社福單位求助,輔導仍優先於問責;至於社區心衛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個案管理」,例如精神疾病合併性侵、家暴等牽涉甚廣的議題,才由心衛社工負責,未來也會訂定其中「心理師」、「個案管理師」、「衛教師」與「巡迴醫師」的工作分配指引;有關3天內須完成出院準備報告,是目前各醫院的共識,屬合理要求,暫無調整計畫。
崔佩儀演戲後性情大變 改掉壞脾氣連兒子都訝異
大愛《你好,我是誰》探討失智症話題,引發社會關注,《你好,我是誰2》也將在8月8日播出,演員崔佩儀、林玟誼、傅小芸今(13日)出席記者會,三人都是在第一季就有演出,角色延續到第二季,其中崔佩儀飾演寇世勳的太太,有一場戲是先生都沒在聽太太講話,「導演叫我把水龍頭打開,眼睛不要有淚水,水龍頭嘩啦啦的聲音,是我內心澎湃,一些我道不清的委屈。」崔佩儀演出《你好,我是誰》後個性改變很多。(圖/焦正德攝)崔佩儀說自己以前有大小姐脾氣,也比較自私,演出這個角色後修正了很多,「我覺得夫妻之間就是互相尊重包容體貼,連先生都說妳好像變了!」她開始把家裡變得很溫馨,個性不再有稜有角,兒子貝克宇出國讀書後,她每天都會跟兒子視訊,兒子也覺得她以前隨時會發脾氣,現在則比較會替人著想,互動非常好。林玟誼在劇中飾演個案管理師,承接失智友善社區業務,是寇世勳的得力助手,能很快完成所有的工作與任務。林玟誼說跟原型人物見面後覺得「個管師這個工作很偉大,還需要很多耐心」。當初接拍第一季只有最後三集,笑說:「因為非常非常想要跟寇哥合作,太難得了,一定要接!」到了第二季兩人有更多對手戲,還透露拍戲現場的氛圍每天都很開心。林玟誼與傅小芸在第一季都飾演個管師。(圖/焦正德攝)傅小芸從第一季的個管師,到了第二季往外拓展,著重在如何陪伴老人居家安寧終老,一場陪伴長者往生的戲,在現場就算沒有血緣關係,心情還是很難過,她說以前會害怕生死議題,拍完戲後「學到與失智共舞,用正向方式傳達」,這個劇情主軸也影響了她自己,也會想到「在可以的時候,就多陪伴家人」。
36歲男子夜間「頻尿」就醫 竟是嚴重糖尿病!因狂喝「1飲品」惹禍
在餐飲店工作的36歲王先生,近1年來頻尿,晚上常要起床好幾次,睡得極不安穩,就醫發現醣化血色素高達13%,已是非常嚴重的糖尿病,他卻不自知。血糖過高會出現尿糖 尿蛋白過高腎已受損衛福部彰化醫院家醫科醫師郭馨鎂說,第二型糖尿病年齡持續往下探,這起個案的王先生只有36歲,一開始因為頻尿前往泌尿科看診,但並非泌尿系統問題,轉介到家醫科,發現其醣化血色素(HbA1c)達到13%(正常值4.0~5.6%),而且已出現尿糖;微蛋白尿達42 mg/Dl(正常值小於30mg/dL)。郭馨鎂解釋,尿糖代表腎臟的腎絲球過濾液的糖過多,腎小管無法全部吸收,由尿液排出,通常血糖過高會出現尿糖;尿蛋白過高,代表腎臟受損,無法好好留住蛋白質而隨尿液排出。也就是說,這起個案的糖化血色素非常高,確診為糖尿病,而且已經嚴重到開始破壞腎臟。遺傳及肥胖體型高風險因子 喝含糖紅茶、少喝水也是肇因個案管理師邱小佳表示,在餐飲店工作的王先生,白天很少喝水,渴了就喝店家免費提供給顧客自取的含糖紅茶,這樣最省事,而且還會在下班帶回家喝,長期少喝水,以喝含糖飲料為主。 郭馨鎂指出,王先生有家族糖尿病史,其祖父及爸爸都是糖尿病患者,加上他飲食沒有節制,愛吃炸物,以含糖飲料當水喝,而且他的身材高大,體重達110公斤,屬肥胖體型,這些高危險因素釀成不到40歲就糖尿病,其來有自。糖胖症血糖難控制 器官病變機率高郭馨鎂說,根據統計80%的第二型糖尿病者有肥胖或體重過重的問題,被稱為糖胖症(Diabesity),王先生屬於糖胖症,這種患者在血糖控制上更為不易,未來出現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或合併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比較高,必須更嚴肅面對。日常這樣做 控血糖、減少腎傷害邱小佳表示,經過衛教後,王先生除了藥物控制,也同時改掉喝含糖飲料的習慣,每天喝3000毫升以上的水,每天下班運動,嚴格執行飲食管理,規律作息,如此才比較可能控制血糖,也才能減緩腎臟的傷害。
戒菸副作用難忍! 醫點名「家庭中這些人」扮演角色是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5月31日訂為世界無菸日,向社會大眾宣導戒菸及拒絕二手菸,為響應全民健康及永續發展趨勢,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日前在院內舉辦「世界無菸日」衛教講座。抽菸健康壞處多 戒菸門診提升戒菸成功率家庭醫學科謝蔡豪醫師指出,抽菸壞處多,像是十大癌症死亡率之首的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系統及其他癌症等健康問題,許多文獻及研究都指出抽菸是這些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為自己與家人的健康著想,建議可前往「戒菸門診」尋求協助,透過專業醫療人員、個案管理師、藥物、專業輔導與心理支持,量身打造完整戒菸計畫,讓成功率大幅提升。戒菸副作用多難忍受 家人扮演角色非常重要謝蔡豪醫師分享成功戒菸的案例,68歲的黃先生因罹患腦部腫瘤而決心開始戒菸,剛開始採用口服藥物治療,但卻出現了手部不停顫抖的副作用,便於回診時調整,改由尼古丁替代療法,數周後,黃先生雖逐漸減少吸菸量,但仍無法完全擺脫吸菸的習慣。因此,呂孟樺個管師邀請黃先生的太太和女兒一同來到戒菸門診進行詳細的衛教,幫助他們清楚了解到家人的協助在戒菸過程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隨時提醒與正向鼓勵,也幫助黃先生擺脫對菸草的依賴,邁向健康人生。生死經歷決心戒菸 尼古丁替代療法消弭生理菸癮另外,菸齡長達45年的林先生也在現場分享自身成功戒菸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年近7旬的林先生回想起一開始接觸香菸是因為在外島當兵,為緩解壓力以及與同袍之間的社交需求,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天一、兩包菸的不良習慣。去年年底突然發生莫名胸痛、左肩痛等心肌梗塞的徵兆,至急診就醫後直接轉進加護病房,有了這次的生死經歷,讓林先生決定不要再抽菸了。林先生在今年1月在開啟戒菸療程,藉由尼古丁替代療法,消弭生理上的菸癮,逐漸減少菸量的同時,家人及親友的適時鼓勵支持,心理性的菸癮的逐漸緩解。
失智症行為多樣化,照顧者易崩潰 長照團隊教照顧技巧
小劉是一位血管性失智症病人,因失語症、記憶力變差、貪食、固執、隨地小便等問題,轉介下來到失智據點接受照顧服務,但小劉失智問題行為日益嚴重,出現遊走、迷路現象,於是透過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個管師協助,安排日間照顧服務、居家服務以及居家喘息服務,讓小劉得到妥善照顧,也讓照顧者可以繼續工作,維持家庭生計,減輕照顧負荷。失智者問題行為症狀分3類 照顧者身心壓力大奇美綜合長照機構督導高金盆指出,失智者問題行為症狀通常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情感性症狀、第二類為行為症狀、第三類為精神病症狀。這些問題行為常會造成失智者與家人的爭執,造成照顧者身心俱疲,照顧負荷過大,倘若照顧者不熟照顧技巧,容易崩潰,甚至釀成家庭悲劇。迎戰失智者情緒 照顧技巧大揭密奇美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個案管理師吳淑媛說明,面對失智者的問題行為,常常會覺得「他很盧」、「花格格」,此時照顧者應避免與其爭執,而是採取接納、順勢而為的方式,透過引導的對話,轉移他的注意力。例如:若失智者認為枕頭有蟲,每天晚上都要洗枕頭,可溝通表示會幫忙清洗,再提供另一顆枕頭,避免爭辯,安撫其不安的情緒。另外,也可根據失智者的專長或興趣,導入相關照護措施,如:一、寵物治療、電子寵物陪伴、娃娃治療;二、藝術治療(粉彩塗鴉、手作創作);三、園藝治療;四、懷舊治療;五、活動治療;六、音樂治療;七、芳香治療。讓他們沉浸在愉快的氣氛中,有助於緩解混亂、遊走、躁動不安的情緒困擾。長照團隊助攻 照護失智幸福老化高金盆督導表示,失智者遊走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避免失智者走失,進入不安全的環境造成意外傷害甚至生命危險,是照顧者照料時最常面臨的困難。因此建議照顧者除了居家環境安全之外,可至警察局捺印指紋申請失智愛心手鍊或配戴衛星定位(GPS)手錶,以防走失。除配合醫師治療,定期運動、參與團體活動:日照、據點、關懷中心等,可延緩失智進展,也降低照顧者壓力。
跨性別新技術「3D內視鏡取腸」重建陰道 外陰隱痕降低疼痛感
台灣跨性別人數約佔總人口的0.5%,約有10萬餘人。由於台灣性別平等意識觀念開放,加上醫療技術進步,性別置換手術也發展得越趨成熟。林口長庚醫院近年組織了跨科別及跨領域的「性別置換醫療團隊」提供治療服務,其中在跨女手術方面目前更取得了領先進展,除了利用3D內視鏡高科技技術外,並合併隱痕女性外陰成型術,讓病人術後會陰部疼痛度大幅降低,刀口幾乎隱痕,也縮短了傷口的恢復時間。「一直覺得自己應該是女生,卻有著男生的身體,即便多年努力抹除身上陽剛的痕跡,生活中除了被證件出櫃的情況外,幾乎不會有人懷疑我的性別狀態,但我仍然覺得若有所缺。」40歲的跨性別病人琳子(化名)說,完成性別置換手術對她來說是最後一塊拼圖,手術後,她在鏡中看見了真正的自己,感受到了久違的完整和確認,淚水不禁流了下來,接納自己身體的感覺是這麼的棒!」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傷科胡瀞暄醫師指出,國內現行法規必須在精神科兩位醫師諮詢鑑定及賀爾蒙治療至少半年後,才可以接受性器官摘除合併重建的性別置換手術,也就是俗稱的變性手術。目前以男變女跨性別手術而言,囊括了臉部女性化、喉結縮小、聲帶整形、隆乳以及外陰部及陰道重建。她說,以外陰部重建為例,整形外科醫師會將原來的龜頭保留下來作為陰蒂,兩邊的小陰唇則可視組織條件,利用多餘的龜頭或是包皮來重建,大陰唇則是利用陰囊來塑形。較長的尿道也會縮短成女性的長度,剩下的男性特徵包括陰莖及睪丸則會全部移除。至於陰道部分,醫師會在前列腺及直腸間創造出一個空間來作為日後的陰道,當創造出陰道空間後,其陰道內襯可依患者需求及自身條件,選擇用陰莖皮、陰囊皮、腹部的皮、腸道或腹膜來重建。不過各種材質都各有利弊,在手術中承擔的風險及術後照護也依所選材質而有所不同,這些都須與醫師詳細討論才能進行手術。胡瀞暄醫師指出,在跨女手術的陰道重建選擇裡,除了傳統利用陰莖皮翻轉重建陰道,林口長庚性別置換醫療團隊再發展出利用3D內視鏡移植乙狀結腸或腹膜來重建陰道,並以近年來新發展的達文西機器手臂移植腹膜重建陰道,提供不需要陰道或是身體狀況無法接受陰道重建的病患一個無深度陰道的重建選項,對於其餘陰道重建病人也提供完整的骨盆肌復健擴張訓練,來維持陰道的深度及寬度。胡瀞暄醫師解釋,3D內視鏡是近年來發展的高科技技術,能讓外科醫師在清楚的立體視野下,順利移植大約12公分的乙狀結腸來重建陰道,大幅減少摘取腸道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併發症,病患在術後當日即可喝水進食。另外合併隱痕女性外陰成型術,將以往造成日後大陰唇正中央的兩道疤痕,改良至隱藏於大腿縫及大小陰唇溝的刀口,更讓術後會陰部疼痛度大幅降低,刀口幾乎隱痕,也縮短傷口恢復時間。相較傳統手術約需住院1週且須臥床數日,新式手術術後隔日即可下床,最快住院4日就可出院,快速回到工作崗位,兩者結合大大降低病患因手術造成的不適與煎熬。胡瀞暄醫師表示,術後除需按摩預防肥厚性疤痕增生以及規律擴張,避免陰道閉鎖外,幾乎沒有明顯後遺症,2個月後即可正常性生活,並保有術前的性敏感度,若術前前列腺也為敏感帶的跨性別女性,還會多一個類似女性G點的性刺激點。 林口長庚大腸直腸肛門外科游正府醫師說,移植乙狀結腸重建陰道的優點,在於移植後的乙狀結腸分泌的腸液,也提供類似女性陰道的潤滑功能,不像傳統以陰莖皮移植的陰道需要額外潤滑液才可使用,陰道深度可永久維持,移植的腸道也不易有想像中腸道的異味或過多的腸液分泌。為關懷性別置換族群醫療需求,林口長庚醫院於2018年組成「性別置換醫療團隊」,結合精神科、新陳代謝科、整形外科、大腸直腸科、泌尿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心理師、社工師和個案管理師等專業,為跨性別族群提供包括精神科諮詢、賀爾蒙用藥及各式跨性別手術治療服務。經過3年籌備、國外考察及模擬手術訓練,於2021年8月開始正式執行性別置換手術,目前已完成近50例性別置換相關手術,因跨性別手術醫師訓練非常困難,未來也將繼續續訓練跨性別手術醫師,為跨性別族群提供醫療服務。
提升失智早期診斷、建立友善失智社區 亞東醫院舉辦失智症檢測衛教宣導活動
為提升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強調預防和早期診斷的重要,亞東醫院響應國際失智症月舉辦失智症檢測暨衛教宣導活動。此次活動不僅凝聚社區力量,更結合健康促進與失智友善社區,以期早期輕度失智患者能夠即早發現,進行適時治療和支持。失智預防篩檢 早期診斷很重要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失智症已經成為我們極需關注的社會挑戰。為增加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充實照顧者的照顧技巧並減輕其負擔,提倡預防和早期診斷的重要性,並為參與者提供免費的篩檢和健康講座。1、健康篩檢:提供多項健康檢查,包括心電圖、血壓和失智檢測評估,並有專業醫療團隊為參與者提供各別化的諮詢建議。2、衛教講座:邀請名醫專家分享預防失智和早期診斷的重要知識;個案管理師說明常見的照護問題,分享照護技巧;社工師也針對長照福利資源的申請與使用進行詳細說明。3、失智友善社區:透過社區合作,創造友善失智的環境,提高對失智患者的理解和關懷。4、指紋捺印活動:有鑑於失智長者屬易發生失蹤或意外之高危險群,指紋捺印可以先為可能迷路的長者預防性建檔,萬一長者走失後尋獲,員警即可透過建檔資料連絡家屬,協助長者找到回家的路。
乳癌術後身體心像改變 患者該如何面對?術後心理照護怎麼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在面對乳癌的過程中,患者需要許多的支持、幫助,尤其是手術後不只有身體需要照護,由於身體心像的改變,患者更需要心理的調適與支持。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個案管理師林家甄分享術後心理照護,希望幫助民眾面對、接受乳癌疾病與治療。乳癌術後心理照護 團隊、親友支持與幫助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發生資料登記統計分析,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為乳癌,台灣好發年齡為40-64歲之間,約佔所有乳癌的7成左右,不過乳癌若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早期乳癌若沒有遠端器官轉移,通常手術是第一線治療。而乳房常常是許多女性相當在意的外觀,林家甄個管師提到,不管乳癌手術的術式是全切或乳房保留手術,術後女性個案心理都有可能會因為身體心像改變而產生變化、影響。所以術後照護除了生理之外,心理照護也相當重要。林家甄個管師表示,必要時醫療團隊會安排腫瘤心理師,教導患者放鬆技巧,由於心理接受時間因人而異,也會因時間環境不同,使得心理的變化反覆交叉,提醒所有患者當自己自覺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時,請CALL Help,尋求乳癌醫療團隊協助。此外,林家甄個管師也強調,患者應了解自己是可以適當說出自我感受的,甚至哭泣、生氣宣洩情緒都是允許的,而此時家人的擁抱、陪伴、傾聽、鼓勵相當重要,身邊的親友也可以和患者一同外出旅行、運動、曬太陽等,這些其實都可以舒緩焦慮緊張的情緒。乳癌確診到術後 個管師皆會作為窗口關懷乳房是女性最重要的第二性徵,患者除了要接受罹患癌症的打擊外,還要接受手術後乳房外觀的改變,勢必對心理會產生巨大衝擊。因此,患者在術前其實就會會診乳癌個案管理師,協助確認患者對於衛教是否了解,提供一個專屬諮詢窗口並給予身心靈之關懷。林家甄個管師呼籲,乳癌患者應盡早接受治療,只要能盡早接受治療都能有不錯的預後,雖然一開始總是會慌張害怕,勢必會經過一段震驚否認期,之後才能慢慢接受,但只要多一份認識、了解,試著接納與之共存,勇敢接受治療,配合專業團隊照護,相信一定能克服疾病。資料來源:國泰醫訊-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1900/265-2-2.pdf
婦女昏迷送醫查出肺癌晚期! 標靶藥物治療兩周病況即好轉
屏東一名婦人某日在家中出現意識不清的症狀,緊急送醫時,不僅血氧只剩下50%,左側肋膜出現嚴重積水,兩側淋巴間質浸潤需轉至加護病房引流。安泰醫院榮譽林基正副院長表示,經過詳盡檢測後,發現婦人確診腺細胞肺癌晚期且發生多處轉移,包含腦部轉移。所幸,透過安泰醫院提供健保已有給付的肺癌基因型檢測後,快速確認致癌基因,精準投入標靶藥物後,僅住院治療兩個禮拜,腫瘤便明顯縮小,病況大幅改善甚至恢復行走能力。林基正副院長提醒,如果出現久咳不癒等肺癌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為了避免初期症狀不明顯而錯失黃金檢測期,也建議民眾響應政府德政,高危險族群每兩年進行一次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攝影檢查,以利及早發現肺癌。若確診肺癌也無須緊張,早期肺癌可行手術治療,而晚期肺癌針對現行已有標靶藥物肺癌基因型,有多元肺癌基因型檢測(Mutiplex PCR)可用,搭配上安泰醫院提供的一條龍式醫療服務,癌友能在減少經濟與時間成本的前提下,更輕鬆的力抗肺癌。爭取更好的預後與存活期 先確認基因型才可及早精準用藥!「非小細胞肺癌初期的症狀不明顯,容易被民眾忽略,發生明顯症狀而送醫,往往已是晚期」林基正副院長以該婦人患者說明:「其送醫前不知罹癌,只覺得呼吸越來越喘,左下肢不斷有疼痛感,隨著時間症狀不斷加重,最後竟然無法下床走路,儘管如此,患者在症狀還沒有變嚴重前即時至醫院檢查而是在呼吸困難才緊急送至急診,且在醫囑下進行全面性檢查後,才確診晚期肺癌。」肺癌可區分成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台灣患者以非小細胞肺癌最為常見。所幸,今日我國非小細胞肺癌已進入精準治療時代,只要及早進行基因檢測,都有望掌握黃金治療期。林基正副院長進一步指出,至於有哪些重要基因型需要檢測,建議可以優先針對已有標靶藥物可用的肺癌基因型進行檢測,如:EGFR、BRAF、ALK、ROS1、MET等基因檢測,避免因無法確認致病基因而拖延治療,影響預後與存活期。傳統基因檢查耗時長 新型檢測方式能大幅縮短判讀時間林基正副院長指出,在癌症精準治療時代,基因檢測已經是關鍵檢查,但傳統基因檢測項目有限,大多是逐一檢查基因突變,當送驗的單一基因沒有測到異常,才會展開下一個基因檢測,檢查期間沒辦法使用標靶藥物,病患只能先用化療控制,容易耽誤精準治療投入時機,病情治療與控制成績也會大打折扣。「在有許多標靶藥物選擇的今日,透過新型基因檢測技術,大範圍的針對致病基因進行檢查可說是預後關鍵!」,林基正副院長指出:「提及一次檢驗多種基因的方式,民眾最常想的就是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不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會檢測數百個基因,檢驗費用動輒數萬、數十萬,對於民眾經濟負擔較大。」安泰醫院與奇美醫院攜手打造多元肺癌基因檢測平台 精準癌症治療中心提供更佳醫療品質「因為經濟能力較差而無法進行新型的基因檢測著實是非常遺憾的事情,所幸,今日已有可以『精準鎖定數十個肺癌致病基因型』的多元肺癌基因型檢測(Mutiplex PCR)檢測,對於肺癌治療而言,不僅仍能揪出作祟基因型,也因為檢測範圍更廣且精準,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就大大降低。」林基正副院長開心的分享:「為了幫助屏東在地鄉親,安泰醫院與奇美醫院合作,於院內提供肺癌患者多元肺癌基因型檢測(Mutiplex PCR),僅需約2周就能檢驗11種基因型別,可預期對於屏東地區的肺癌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展望。」▲潘奕宏醫師(左一)、陳彥廷醫師(左二)、林基正副院長(中)、李鴻宗主任(右二)、洪靖雲肺癌個管師(右一)為屏東在地鄉親,提供一條龍式醫療服務。「當然,完整的肺癌治療可不僅僅是及早找出致病基因而以,展開療程後,還需要針對患者的病灶進行多方面各方面的治療,而這些都需要跨科別專家的協助,在過去,患者都必須輾轉於各科別掛號、候診,頻繁的舟車勞頓與漫長的等待,往往會讓患者逐漸失去治療積極度。」林基正副院長進一步指出:「為此,安泰醫院特別成立屏東唯一一家的精準癌症治療中心,提供包含肺癌在內的各癌症患者一條龍式的跨科別服務,讓癌友在住家附近就可以享有媲美醫學中心的醫療服務!以肺癌治療舉例,團隊可以更有效的協調胸腔內科與外科團隊醫師,讓病患從診斷、手術、到藥物治療,都能有妥善規劃與安排,加上個案管理師不斷後續追蹤,讓病患在疾病上不論大小事,都能有最快與良好處置。」▲陳彥廷醫師 (左一)、潘奕宏醫師(左二)、林基正副院長(中)、洪靖雲肺癌個管師(右二)、李鴻宗主任(右一)提醒民眾,確診肺癌切莫過於焦慮,今日在屏東即可享受到媲美醫學中心的醫療服務品質。
幫受刑人帶香菸 監所雇員飯碗破了還這樣
曾任苗栗看守所個案管理師的吳姓男子,被控在職期間幫受刑人夾帶香菸,檢警雖查無他從中有收取好處,但已涉嫌貪污圖利罪,苗栗地院依觸犯《貪污治罪條例》的對非主管事務圖利罪,判處吳男1年4個月徒刑,褫奪公權1年,還可上訴。吳男2019年4月起擔任苗栗看守所的個案管理師,負責毒癮及酒癮處遇收容人出入監評估、個案管理、出所轉銜及追蹤協助毒癮及酒癮處遇等相關業務,吳男明知收容人需向所內合作社買菸或由機關代購,不得由外界送入或自行攜入,去年2月到5月間,卻多次幫劉姓收容人買了5000元香菸,再轉交給劉男。苗栗地檢署追查1起詐騙集團案,意外發現吳男替收容人代購香菸,將吳男起訴。法院認為吳男身為公務員,卻多次違反規定,私自或利用不知情之他人交付香菸給受刑人,藉此圖利受刑人,已損及公務機關聲譽,並影響監所管理及秩序。不過審酌吳男認罪,且前無前科,也查未從中獲得利益,交付物品價值非鉅,考量他目前待業,家中尚有2個女兒需扶養等一切情狀,判處1年4個月徒刑。
萬芳醫院擴大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服務 照護老寶貝在地安老!
萬芳醫院今(13)日舉辦「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擴大服務啟動典禮」,臺北市衛生局副局長李碧慧、文山區區長鄭裕峯、作家張曼娟女士皆蒞臨參與。萬芳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結合醫療與社會資源,提供完整的跨團隊醫療服務照護失智病人。服務內容包含患者的疾病診療、認知與情緒評估;在照顧者方面,提供照顧技巧與情緒支持窗口,並給予後續追蹤關懷與資源轉介。根據 2022 年衛福部統計,推估目前臺灣失智人口已達 32 萬人。失智症病程發展因人而異,從輕度到重度失智可能歷時十年以上,多數家庭長期照顧失智家人,經常面臨人力、經濟、照護等困境,對於患者和家屬都可能產生莫大的壓力與挫折感。臺北市政府近年積極輔導各大醫院整合失智症照護服務,在萬芳醫院陳作孝院長的領導下,從民國 109 年開始設置中心的雛型,並進行空間整合與跨 科協調,逐步建立萬芳失智共照團隊。110 年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失智共照中心成果發表(圖/萬芳醫院提供)萬芳失智共照中心陳泓儒主任表示,照顧者可能因對失智症的認識有限,或照護與溝通技巧不足,導致身心負荷過重;甚有部分家屬因照顧需求而提早結束職涯,卻面臨後續長期的照顧與經濟之雙重壓力。此時若有失智共照中心的團隊介入,以個人化、家庭化的個案管理服務,適時的由護理師提供家屬照顧方法,由臨床心理師協助家屬了解患者行為背後的原因,衛教相關的溝通技巧與壓力紓解方式,以及透過個案管理師講解適合患者的社會資源,轉介長照 2.0 與連結社 區失智據點課程,定期電訪關心照顧者。以上皆有助於減輕照顧壓力,增進家庭 生活品質,並達到延緩病情惡化與在地老化的效果。 陳泓儒主任也提及,失智症並非單影響病人或其家庭層面,很多時候更衍生走失、財務問題和法律爭議等社會隱憂,因此設置失智共照中心除了提供病人與照顧者所需的資源外,更要落實與推廣護老愛老的觀念,讓失智者能被理解與尊重,共同愛護老寶貝營造失智友善氛圍。
劉引商大愛劇場演活失智病患 主持人映後分享照護中風爸近崩潰
寇世勳、劉引商演活大愛《你好,我是誰》中主人公曹爸與曹奶奶,該劇即將完結,日前舉辦映後特輯,演員崔佩儀、傅小芸、寇家瑞、耿慧珠、王滿嬌等人皆出席,並分享失智的照顧經驗,曾入圍金鐘獎綜合節目主持人的呂如中分享,曾經為了照顧中風與失智十五年的父親,一度放下主持與作家工作,讓他近乎崩潰自己也生病,曹汶龍醫師則呼籲:「希望在收看電視劇被感動的時候,更能了解到照顧者的正確方法,以及體會照顧者的心情。」該劇戲劇看點,除了有寇世勳、崔佩儀、傅小芸、田家達等演員將故事主人翁演得維妙維肖,曹醫師也會在每集的最後現身,科普失智症相關衛教知識。現實中曹爸則在臉書記錄自身故事,每天吸引網友「報到」留言分享心得,最後一集也獲得不同的回響「看到許多資深演員同台演戲~ 好過癮」、「很幸運遇見這部戲,劇中的片段總是發人深省」、「看了此劇全家都知道要如何陪伴爸爸繼續走下去」、「雖然劇終,盼望曹爸繼續分享」。《你好,我是誰》演員傅小芸、耿慧珠、田家達。(圖/大愛提供)隨著該劇進入結局,演出傅進華醫師的田家達,也在臉書感謝曹爸的團隊與劇組,製作這一部引起大家共鳴的題材。飾演個案管理師秋滿的傅小芸則分享「《你好,我是誰》就像一顆小小的善的種子,在此傳播出去,讓它在你的心裡成長、茁壯、開花、結果。就算戲劇結束了,精神永遠存在。」《你好,我是誰》本月21日將播出結局,全劇描述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曹汶龍醫師與團隊,守護失智症病患以及輔導家屬的故事,播出後有觀眾投書媒體回憶與父親的相處,提到「筆者父親罹患失智症十多年,近期才圓滿了他86歲的人生,看到劇中刻劃的情節,心有戚戚焉。」讓演員們相當感動。
抗癌飽受身心煎熬 出現11症狀恐患「心理腫瘤」
65歲的王先生在公家機關服務30餘年,屆齡退休準備含飴弄孫時,卻在例行的健康檢查中意外確診攝護腺癌,雖然手術成功切除腫瘤,後續的放射治療也沒有太嚴重的副作用,但王先生卻始終提不起勁,一點都開心不起來,身體更是一天天地消瘦,終日以淚洗面不願出門。王先生的好友懷疑他得了憂鬱症,建議他去看精神科,但王先生一開始無法接受,認為自己不是「神經病」,為何要去看精神科?在好友多方勸說,分享精神病患其實很常見,許多國內外名人,甚至是英國皇室,也與媒體分享自己與憂鬱症奮鬥的心路歷程,王先生才放下心中的成見,到精神科門診接受評估。經醫師診斷,雖然王先生確實罹患憂鬱症,但在抗憂鬱劑的治療與家人的陪伴下,得以重拾笑容,開始享受退休生活。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精神科醫師黃威禎表示,患者的抗癌之路往往十分艱苦,在極大的生理痛苦與心理壓力下,最常見的困擾便是「憂鬱」。憂鬱從輕微的非病理性低落,到伴隨憂鬱情緒的適應障礙症,到最嚴重的重鬱症都有可能發生,且會出現在診斷到復原或復發的任何一個時間點。黃威禎醫師指出,憂鬱症的症狀表現包含幾乎整天及每天心情憂鬱、明顯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感、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失眠或嗜眠、精神動作激動或遲緩、疲倦或無精打采、自我感到無價值感或有不恰當的罪惡感、思考能力或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反覆想到死亡,有自殺意念或是計畫自殺與舉動等。建議當有類似上述11項症狀出現時,宜儘早到精神科就醫治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憂鬱症是造成患者失能的疾病排行中第二名,但由於癌症與心理健康關係十分複雜,「心理腫瘤學」這門專業應運而生,透過腫瘤科醫師、精神科醫師、護理師、個案管理師、心理師、營養師等各專業人員的協作照護,全面評估、治療患者的身心靈。黃威禎醫師說,臨床上常用「困擾溫度計」做篩檢,如果分數達到五分以上,就可以與治療團隊討論,是否轉介到精神科接受評估與協助,讓患者在抗癌之路尋求曙光時,心理也能放晴。
溫暖「疫」角落3/麻痺兒中風母也失業 靠「低收補助+老人年金」強撐
全國疫情3級警戒已持續2個月,經濟大蕭條成了壓垮弱勢的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有位81歲的阿婆靠洗碗養活小兒麻痺又中風的兒子,無奈餐廳停業後頓失收入,所幸板橋一間麵店用「待用麵」助他們母子度過難關。家住新北市板橋的81歲許奶奶,她為了照顧罹患小兒麻痺又中風的兒子(邱先生),近20年來,每天早上6點搭公車前往一家連鎖自助餐店洗碗、切菜,1個月才月休6天,無奈自助餐店5月間因疫情歇業,讓母子倆的生計陷入困難。行善麵店老板顏維勳透過個案管理師轉介,得知母子倆的情況,第一時間除了由居家服務員每天送「待用麵」解決2人的3餐,也到府救濟生活用品,包括牛奶、麵線、洗衣精、盥洗清潔用品等物資,減輕母子倆日常所需的開銷,許奶奶語重心長地說「每月有8千元的低收入戶補助及3千5百元老人年金,扣掉1萬元房租,真的沒剩多少。」除了提供待用麵,行善麵店老闆顏維勳還會送生活物資給許奶奶母子,希望紓解兩人的生活開銷。(圖/王永泰攝)許奶奶透露「原本在自助餐洗碗、切菜近20年」,也習慣打包剩菜回家給兒子當晚餐,家裡都省吃儉用,不敢亂花錢,加上兒子(邱先生)前年中風,也無法再去開計程車討生活,終生得坐在輪椅上。邱先生感嘆「媽媽年紀一大把還得工作,三節獎金又被取消,受了委屈也不說,我真的很捨不得。老實說,我輕生過兩次,實在不想再給老人家壓力了。「即使日子再苦,還是要一起熬過吧,我們倆也並肩同住了40年」,邱先生堅定地看著母親說,之前衝動地想結束生命是自己不夠成熟,母親再刻苦也從沒埋怨,現在疫情來勢洶洶,2人的心反而靠得更近了,雖然平常不太講肉麻話,但「我們彼此心裡都明白,沒有過不去的坎」。
腦中風照護是關鍵 五全團隊合作更有成效
93歲方伯伯,因肺疾需使用氧氣、配戴居家型呼吸器輔助呼吸,近期因跌倒致右股骨骨折住院後又發生急性腦中風。經醫療團隊評估骨科手術風險極高,建議採症狀治療,由腦中風醫療團隊接手照護。住院期間復健師協助床邊復健,個案管理師警覺其返院就診的困難,在出院前轉介長照2.0專業服務,協助申請居家復能,提供諮詢專線隨時追蹤回饋。在居家復健師到府專業指導,家人陪伴及正向鼓勵下,方伯伯目前已可用助行器站立,在陪伴下短距行走,且持續進步,乃為「五全照護」最佳例證。「五全」護理是以身、心、靈「全人」照顧的理念,結合營養師、復健師等15類專業的醫療團隊,由護理師安排,針對個別需求提供「全隊」照護服務;強調從病人入院到出院,從診斷、治療、早期復健、失能程度追蹤到生命末期「全程」投入並關懷病人「全家」的壓力負荷及照護需求;具體落實「返家在地」、「轉銜照護」的持續復健,達到「全社區」的照護目標。臺北榮總為全國第一家成立腦中風加護病室的醫學中心,每年新診斷腦中風並接受治療的患者高達1200位,腦中風病人登錄已達12年。近10年來因腦動脈取栓技術成熟,讓中風出現新的治療機會。在團隊優質照護之下,出院準備服務案量達100%,平均住院天數23.1天、14天再入院率1.6%、一年內再中風率5.57%、吸入性肺炎發生率5.18%、失能程度(中風後6個月) 49.7%、急性期後照護(PCA)成果卓越。隨著醫療的進步,腦中風患者存活時間也延長,許多病人出院後,必須長期面對複雜的復健照顧議題,如治療後帶來的肢體不靈活或擔心再次復發等。臺北榮總護理部明金蓮主任說臺北榮總推行腦中風「五全」護理(圖一),以病人為中心、家屬主要照顧者為輔,讓病人及家屬兩相安為原則,個案管理師透過出院準備服務轉銜照護,提供最佳後續復健方式的建議與安排,並持續追蹤、接受諮詢,讓家屬無後顧之憂。
青少年涉毒大幅增加 校園周邊成案件熱點
台北市警察局毒品破獲率近3年均屬六都之冠,而北市刑警大隊查獲毒品嫌疑犯人數職業別屬「學生」,從2018年度106人上升至2019年度153人,增加44.34%;「年齡層介於12至17歲」則從2018年度61人增加至2019年度111人,增加81.97%,顯示青少年涉及毒品案件呈現大幅增加的趨勢,讓許多家長不免擔心孩子在校園交到壞朋友,染上毒癮。台北市面對「校園毒品」問題的挑戰依舊嚴峻,北市警察局統計,案件發生地離學校50公尺內的共有25校、100公尺內的有83校,顯示校園周邊為涉毒案件熱點。北市警察局表示,已配合教育局規畫「法治教育校園巡迴宣導」工作,加強校園反毒宣導及認識各級毒品與新型態毒品,向下扎根,提升學生法治觀念與自我保護意識。北市教育局軍訓室主任黃喬偉則指出,警察局查獲的地點雖在台北市,但學生可能來自其他縣市,台北市學生毒品使用人數並未有大幅成長。北市古亭國中校長林泰安說,學校會定期舉辦反毒的宣導,在上課時也會加強學生反毒的觀念,學校師長相當重視品德教育,並教導同學自我保護。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表示,青少年因好奇使用毒品,家長不了解如何面對有藥癮的青少年,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有專業的個案管理師,會依個案需求轉介輔導,提供家屬管道。
北市聯醫管理師販毒辯稱「教導安全施用毒品」 遭判6年8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去年傳出院內人員涉毒案,時任愛滋病個案管理師的邱姓男子,提供安非他命供人吸食,甚至有2次大膽在醫院內交易毒品,經檢警逮捕起訴後,台北地方法院2日依違反毒品危害管制條例等罪,將邱判刑6年8月。可上訴。這起醫院人員染毒案,檢方起訴指控,44歲的邱男在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間,販賣安非他命給陳姓及趙姓等3名男子,販毒次數高達9次,其中2次還在醫院內交易。警方獲報偵辦,在2019年10月間邱男前往日本參加愛滋病防治研討會返台後,逮捕邱男。警方在邱的租屋處搜索,查獲注射針筒、吸食器及231公克的安非他命毒品,依毒品罪嫌移送。他接受檢方訊問時,坦承提供毒品,但辯稱是透過販毒教導管理的個案,如何安全施用毒品,並非藉由販售毒品牟利維生。台北地院不採信邱的辯詞,認為他犯行明確,且他身為負責毒品減害的公立醫院管理師,本應克盡職責,協助施用毒品的個案戒除毒品,卻藉此販賣毒品,判處6年8月徒刑,犯罪所得7萬8500元沒收。可上訴。
毒癮媽媽禍延子女 死亡率增3.9倍
小麗在一次警方例行性臨檢中,遭查出持有並施用毒品而移送法辦,經臺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管理師介入關懷,才發現小麗已經懷孕2個月,而且跟前男友所生一男一女,因無力扶養由社會局協助安置,小麗對於現在肚子裡的孩子要不要生下來充滿猶豫,後續相關經濟負擔更是感到頭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副主任陳亮妤說,社會上有許多像小麗這樣需要協助的女性存在,依據法務部統計資料,109年1~6月全國因毒品罪於矯正機關所收容之女性人數高達3452人,但毒品不只影響女性施用者,更可以通過母體胎盤對胎兒產生直接影響,所以懷孕女性使用毒品,除了損害自身的健康,更直接影響腹中胎兒的發育。國家衛生研究院107年刊登於《藥物與酒精成癮期刊》的研究更發現,父母一方若是鴉片類藥癮者,子女6歲以下的死亡率比一般族群高出2.3倍,其中,母親的影響尤大,若母親是鴉片類藥癮者,子女死亡率為一般族群3.9倍,可見不僅只有懷孕時藥癮女性需要關懷,生產後是否能有好的親職功能,更是關係著下一代福祉。陳亮妤表示,臺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多年來持續協助藥癮個案,本年度個別針對藥癮女性,開辦「育齡及懷孕婦女藥癮醫療支持服務方案」,不僅提供追蹤輔導、藥癮治療之補助,更納入避孕補助、節育補助及高層次超音波產檢等相關補助,期望像小麗一樣的女性,能藉由個案管理師提供輔導甚至是醫療轉介,不僅能擺脫藥物濫用的影響,更能保障自身與胎兒健康,並能提升其自我價值,復歸社會。針對已經懷孕的藥癮女性,該中心提供進一步產前檢查,針對缺乏避孕知識或是曾經懷孕卻無力撫養的藥癮女性,更提供婦產科醫師的專業避孕措施及協助,以避免藥癮婦女因藥物濫用影響而一再懷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專責臺北市毒品防制工作,發展「北極星反毒計畫」和辦理24小時免付費的毒防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提供市民朋友各類藥物濫用危害資訊、轉介醫療及戒治機構資之訊息。
吉立亞醫藥彩虹基金持續贊助台灣社群團體 攜手打造「HIV零歧視」環境
長期支持HIV社群團體的吉立亞醫藥彩虹基金,今年正式在台邁入第二年。在今年的計劃中,吉立亞醫藥向來自亞太區接近40個計劃,發出了總計一百四十萬美元的資助,在台灣共有9個社群團體的計劃獲得資助。今年依循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制定"90-90-90"計畫目標,增加"第四個90"推廣,希望透過社群團體從「取得照護資源與提高生活品質」、「全人照護」、「多元化與包容性」三大面向的推動,讓感染者能夠享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盼能與台灣社群團體共同攜手逐步實現HIV零歧視的環境。今年台灣獲得第二屆彩虹基金贊助的團體,包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紅絲帶基金會、愛之希望協會、台灣露德協會、台灣基地協會、台灣關愛基金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台灣新滋識同盟及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分別依各自專注的領域,從提高愛滋健康意識、志工教育訓練、去除污名化、建構友善社群環境等面向,提出推動「第四個90」的計畫。其中,長期推動愛滋相關國際公約與人權標準法治化與在地化的「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在今年計畫中,將透過倡導(U=U)科學實證為大眾建立正確愛滋知識,針對目前愛滋罪刑侵害人權提出建言與改善方向,讓HIV感染者不被視為潛在罪犯,使感染者就學、就醫、就業、安養、居住、隱私與親密關係各面向的生活品質都能夠有所改善。此外「愛滋病護理學會」則將舉辦愛滋病基礎教育、進階課程及個管師繼續教育..等訓練,理事長莊苹表示:「今年我們將透過社會賦權計畫的推動,以第一線愛滋個案管理師為直接服務、HIV感染者為間接服務之對象,提供情緒支持、問題解決、網絡維繫協助,並透過國內外會議之參與學習讓工作者具備更多專業能力,進而協助建立愛滋友善、無歧視的社會。」吉立亞醫藥彩虹基金推進「第四個90」為終結HIV助攻 吉立亞醫藥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彭國書表示:「今年亞太區彩虹基金增加"第四個90"推廣,這個做法超越單純對HIV病毒的控制,主要為攜手致力於這個議題的NGO團體們,提供HIV感染者最前線的照護支援,一同協助HIV感染者面對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的各種挑戰,讓HIV感染者能夠擁有更高品質的生活;而我們始終相信,唯有透過與在地的NGO團體建立穩固的夥伴關係共同推動,才能夠對這個議題帶來重大且關鍵的影響,我們也期待在所有NGO團體努力下,使台灣成為愛滋平權的國家,最終達到Getting to Zero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