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手術
」 大陸 雙眼皮赴土耳其「植鬍失敗」痛到無法入睡!24歲男崩潰自殺 操刀醫生竟是房仲
法國一名24歲男子,在今年3月初前往土耳其進行鬍鬚移植手術,原本想著能改頭換面,擁有濃密的落腮鬍,但術後鬍鬚卻以不自然的角度生長,不僅讓他猶如刺蝟一般,提取毛囊的區域更因燒傷而嚴重疼痛,讓他無法正常入睡。沒想到的是,他還發現執行手術的外科醫生,實際上只是一名房仲,最後他便在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折磨下,於3個月後選擇自殺身亡。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24歲的馬蒂厄(Mathieu Vigier Latour)原先在網路上尋找了一家獲得政府衛生機構認證的正規醫療院所,並於3月飛往伊斯坦堡動手術,費用為1300歐元(約新台幣4.5萬元),僅為法國相關移植手術費用的5分之1,而這次手術一共從馬蒂厄的頭部後方取出了4千個毛囊,將其移植到他的臉上。然而,手術完成後,馬蒂厄卻覺得操作結果比想像中還糟糕,不僅讓他的臉腫成方形,鬍鬚也長得相當斑駁,且臉部、頭部都異常疼痛,讓他痛到根本無法入睡。馬蒂厄的爸爸雅克(Jacques)得知此事後,立即尋找國內外的知名專家來幫兒子進行二次修復手術,直至今年5月,比利時專家才終於為馬蒂厄動手術。不過,雖然臉部狀況逐漸恢復,但馬蒂厄先前遭取出毛囊的頭皮部位卻永遠長不出頭髮了。經歷了這起事件,馬蒂厄出現了嚴重容貌焦慮,並患上「軀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開始強烈認為「自己很醜」,內心漸漸崩潰,後來更調查發現,當初為他做手術的土耳其外科醫生,實際上只是一名房仲。令人難過的是,在手術失敗後的3個月,馬蒂厄最終在巴黎的學生宿舍裡自殺了。悲劇發生後,馬蒂厄的父親雅各並沒有考慮訴諸法律途徑,僅僅是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呼籲,如果想要移植毛髮,最好還是由法國有能力的醫生操刀,且法國有相關科學、合理的法條規範,「最重要的是,不要去那裡(土耳其),他們當中(土耳其醫生)的大多數都只是助手,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手術,也沒有接受過醫療培訓」。
隨機攻擊!彰化男「以為問路」竟遭路人「錐子刺臉」 左眼球破裂恐失明
彰化縣埔心鄉15日發生隨機攻擊案件,45歲陳姓男子騎車行經瑤鳳路二段時,被43歲鄒姓男子攔下,陳男以為對方要問路,卻遭鄒男以「木柄針錐」攻擊臉部,陳男左眼球遭刺而破裂,緊急送醫後恐將失明,鄒男則被警方逮捕,現已被強制送醫治療。15日晚間8時許,陳男騎車行經埔心鄉瑤鳳路二段,被鄒姓男子攔下,陳男原以為對方要問路,鄒男卻語無倫次,問他「你明天要不要上班」,並突然拿出隨身攜帶的木柄針錐刺向陳男。陳男反應不及、臉部遭刺,左眼更因被尖銳物攻擊而破裂,陳男受傷後立刻將鄒男推入水溝,並自行打電話報警,鄒男則趁機逃逸,警消獲報後立刻前往處理。陳男被救護車警急送往彰化基督教醫院急救,現已無生命危險,但他左邊上眼瞼有撕裂傷、眼球破裂,緊急傷口處置後轉往轉彰基醫學中心,將安排進行眼球修復手術,最嚴重恐將失明。警方則在附近超商找到鄒男,他當下情緒不穩,警方則在經鄒母同意後,將他強制送醫治療,確切犯案動機則仍待進一步釐清。
眼袋困擾惱人 陳彥瑋醫師:「5D亮睛術」不再疲憊老態
「老化是一個正常的過程,我不追求要看起來多年輕,我只希望自己看起來有精神。」身兼多職的影帝屈中恆,雖然坦然面對老化,卻飽受眼袋困擾多年。無論鏡頭前或舞台上,揮之不去的眼下陰影,讓他即使睡飽了,仍常被誤認為沒睡好,拍攝演出前更需濃妝遮蓋。屈哥坦言,曾陸續諮詢過幾間診所,但身為公眾人物,擔心修復期長、留疤和復發問題而卻步。眼袋的出現往往是非常惱人的,過往的眼袋手術大多是內開或外開的術式,外開手術若眼皮過度切除或破壞眼輪匝肌,容易引發眼瞼外翻或臥蠶改變的狀況;內開手術若單純取出脂肪若過多容易產生凹陷,為避免取出後的淚溝凹陷則採取再將自體脂肪回填,但有吸收率及硬化等問題,時間久遠因肌膚組織會老化、鬆弛,眼下便會形成「類眼袋」的情況,後續會需要再進行一些修復手術,且傳統眼袋手術恢復期都比較長,眼周除了眼袋外,淚溝、黑眼圈、眼下細紋的問題也有可能同時發生。因此陳彥瑋醫師表示,可以嘗試【5D (Dimension)亮睛術】,一次術式可以改善眼周大部分的問題,如眼袋、淚溝、黑眼圈及眼下細紋做減少,同時也會有使蘋果肌澎潤的效果。不同於傳統眼袋手術將凸出的眼袋脂肪切除,【5D亮睛術】更注重在持續老化時眼周脂肪的分佈,利用「脂肪轉位」的方式.透過將眼睛下方的淚溝韌帶放鬆並重建,可以使原本在眼袋位置的脂肪往下移,將脂肪與蘋果肌做固定,讓眼袋轉位時可以同步改善凹陷的淚溝,修飾黑眼圈,使蘋果肌澎潤,皮膚、肌肉也可以同時做修剪,減少眼下細紋。屈中恆也分享了【5D亮睛術】的術後心得:「做了5D亮睛術之後,生活和工作都方便多了!不用再厚厚的粉遮眼袋,就算燈光再強也不怕顯老了!」整型外科-陳彥瑋醫師(圖/光澤醫美診所提供)。陳彥瑋醫師也提醒,基本的清潔、保濕、防曬是保養皮膚的關鍵,加上眼周相較其他部位較為脆弱,可以盡早採取防護措施,幫助延緩眼袋出現的時間,且每個人的症狀不同,所以在決定要執行之前,還是要經過專業的醫師諮詢,才能針對個人做適當的治療。 療程效果因人而異,並非保證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效果;有關適應症、禁忌症等副作用等問題,療程前務必親自諮詢醫師,由醫師為專業說明和診斷。
影像導引「心臟手術也有Google地圖」 精準治癒89歲老翁
89歲陳先生去年底突然昏厥,送醫後發現直徑長達6.3公分的胸腹主動脈瘤,必須裝設主動脈支架保存性命,由於陳先生高齡、共病多,就算採微創手術仍然具有風險。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吳毅暉表示,建議陳先生接受AR主動脈支架手術,精準又能縮短3成手術時間,術後21天出院,恢復狀況良好。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表示,這項技術猶如心臟支架手術的Google地圖,改善複雜血管介入手術整體效率,即時輔助醫師找對血管。台大醫院自去年11月起,在全新的高階複合手術室引入了最新的影像導引技術-CT(電腦斷層)融合技術。這是一種類似利用AR的方式,將病患手術前的電腦斷層片,輸入到多軸成像系統的X光機,經過校正後,在手術當中就可以將病患的主動脈虛擬且同步的顯示在現實的手術透視螢幕上,進行主動脈支架置放,到目前為止,臺大醫院已超過百人使用此技術接受手術,最新影像導引技術提升了手術治療的精準度,有效降低風險,同時減少患者及醫護輻射暴露。電腦斷層融合技術的主要優勢在於它能提高複雜主動脈修復手術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外科醫生可以更好地識別關鍵的解剖標誌,避免併發症,並降低放置錯誤的風險。此外,這項技術還能減少對比劑的使用,這對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特別有益。CT 融合技術的整合還縮短了手術時間,並減少了患者和醫療人員的輻射暴露。總體而言,電腦斷層融合技術代表了血管腔內手術的一大進步。根據國際文獻,CT融合技術可讓手術時間所短30%,顯影劑使用量減少57%。吳毅暉表示,顯影劑具有腎毒性,使用量愈少愈好,最終目標是發展無顯影劑的即時透視手術,而放射線暴露不僅對病人不好,執行手術的醫護人員,雖已著用防護衣,仍需面臨放射線帶來的健康風險。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男子手腕受傷久痛不癒! 關節鏡微創手術順利復原
台中一名40多歲上班族王先生,在半年前騎車下班時發生車禍,當時下意識以手撐地後開始出現手腕疼痛無力現象,經過醫療院所檢查、照X光後都顯示沒有大礙,後來歷經了復健、推拿、打針、吃藥後不但沒效,還越來越嚴重,連手機都痛到拿不住,最後經診所轉介至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的手外科就診。關節鏡微創手術 治癒車禍後手部無力 骨科部楊鎮源部長表示,王先生的症狀起源於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簡稱TFCC)破損,在經過腕關節鏡微創修補手術三個月後,疼痛與握力大幅改善,手部的功能復原狀況良好,才能重拾正常生活。楊部長解釋所謂的「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是手腕功能的重要基石,它位於腕骨、橈骨、尺骨間的三角空間中,由相鄰纖維軟骨與韌帶組成的複合體,除負責緩衝手腕的承重,更重要的是能夠穩定手腕橈骨與尺骨間的關節,常見損傷原的原因包括有如跌倒手撐地、搬重物/牽機車等造成的意外創傷,或如廚師、早餐店員、裁縫師等手腕過度使用的職業傷害。腕關節鏡看傷口 病灶一清二楚受傷後往往會發現手腕尺側(小指側)疼痛,在做撐、扭轉、負重時加劇,無法騎機車、扭毛巾、開瓶蓋,甚至手機都拿不穩,大幅影響生活與工作品質。患者往往照過X光查無異狀,嘗試過各種治療仍無改善後,最會轉介至手外科門診處理。王先生在經過理學檢查後,發現的手腕尺側有明顯壓痛點,在手掌扭轉、背曲、尺側擠壓的動作下更為嚴重,導致關節活動度與握力受限;同時發現遠端橈骨與尺骨間關節鬆動也因此不穩定、容易出現喀喀聲響。雖然核磁共振(MRI)可協助診斷TFCC的破損,但目前國際學會對於診斷的標準仍以腕關節鏡檢查結果為主。腕關節鏡不僅可以直接觀察並修復各種程度的損傷,對於處理TFCC損傷具有重要意義。楊鎮源部長指出,在TFCC急性受傷期,可透過手腕護具保護或增生治療注射等方式進行6至8周的保守治療,讓身體自然修復;但若受傷狀況較嚴重,保守治療都無效才會建議手術。透過腕關節鏡可以微創方式進行修復手術,讓手術過程更精確,且僅需使用少量縫合線即可完成,術後約需3至6個月的康復期。腕關節鏡TFCC修補手術論文 獲歐洲外科雜誌刊登值得一提的是,楊鎮源部長將改良後的腕關節鏡TFCC修補手術的臨床成果投稿至歐洲手外科雜誌(European Volume),研究論文獲得刊登。改良後的手術方法明顯提升了患者的術後疼痛、活動度、遠端橈尺關節穩定度、握力以及手腕功能等評分。這不僅有助於恢復日常生活功能,回歸工作,還可以讓受傷的運動員重返運動場地,甚至是參加激烈的比賽。楊鎮源部長建議,若因車禍或其他意外造成手腕持續疼痛或無力,千萬不能置之不理,因為情況可能會惡化。此外針對上班族,避免過度使用手腕是預防損傷的關鍵。若症狀無法緩解,應及時就醫確診,以避免進一步損害。
男子軟骨受損疼痛不堪! 接受「自體軟骨修復手術」重拾籃球魂
54歲從事室內裝潢的詹先生,年輕時期就熱愛打籃球,去年5月因長期運動造成膝關節傷害而持續疼痛,不但工作受影響,就連球場都去不了。詹先生尋求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陳暐錚治療,接受「自體軟骨修復術」,手術隔日即以拐杖輔助下床,3天後順利出院,術後1個月可以患肢跺踏地,3個月就恢復日常行走。膝關節軟骨受損3大原因陳暐錚表示,根據健保署統計,2017年膝部關節炎就醫83.7萬人,較2016年增加近5萬人,其中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人數約2.5萬人。造成膝關節軟骨受損的原因很多,如年齡增長的關節老化、運動傷害(過度或使用不當)、外傷等,若輕微的軟骨受損未能妥善治療,則容易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早期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易察覺,患者可能僅有暫時性的關節痠痛,若未能早期發現,日後可能演變成慢性發炎持續惡化,最終將導致關節四周增生及關節囊肥厚,關節變大,嚴重者可能導致關節無法自由活動,影響行走能力。關節老化運動傷害(過度或使用不當)外傷(半月板磨損、韌帶損傷)自體軟骨修復術 再生醫學新進展陳暐錚指出,膝關節軟骨是保護膝關節的最後一道防線,據有吸震及減少關節摩擦的功能,軟骨若受損便會造成膝關節隱隱作痛或腫脹。考量詹先生年紀輕,有持續工作的需求,且不能毀了年少時的「籃球夢」,於是建議採取恢復期短、傷口小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醫師表示,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屬於微創手術,只需經由膝關節兩側各一個1至2公分的傷口,分別從患者自體不需受力處取出微量健康軟骨,不需耗時培養,在手術室中以特殊酵素活化切碎後,立刻可以植回受傷部位。植入之軟骨隨著時間,逐漸生長成與人體軟骨相近的「類透明軟骨」,術後可以刺激軟骨生成的復健活動輔助,病人平均術後3至4週可以脫離拐杖行走,半年至1年回診追蹤軟骨生長狀況即可。以詹先生為例,因年輕時的運動傷害以及裝修工作的負擔,讓膝蓋軟骨的傷害加重擴大,不僅須放棄年輕時熱愛的籃球,連工作以及生活都已經受到影響。這樣的膝蓋軟骨傷害以往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只能保守治療緩解症狀,或是最終選擇人工關節置換。新的軟骨再生治療,以目前臨床追蹤患者術後恢復觀察,已追蹤超過10年仍然維持高滿意度。詹先生術後恢復良好,他表示由於長期運動及工作因素,右膝已經進行過3次關節鏡治療,沒想這次在工作時摔了一跤,左膝就連下樓梯都沒有力氣,原本打算更換人工關節,但考量使用年限15年左右恐70歲時需再更換,與醫師討論決定採自體軟骨修復,手術後不但可以迅速恢復工作,而且還保住了籃球夢,讓他感到相當開心。4大關節軟骨療法比一比陳暐錚表示,骨髓刺激術是目前最普遍治療膝軟骨的方式,須先將膝軟骨底部的骨頭鑽數個小洞,使其受傷出血,促進纖維軟骨形生成,手術時間短,但缺點是纖維軟骨與人體自然的透明軟骨不同,使用年限較短,依照個人體質及生活習慣大約可以維持2至5年;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膝關節損傷治療的最後方式,但置換人工關節的同時,會犧牲原本可能相對正常的組織,例如韌帶,而且可能會影響後膝關節活動力,傷口較大。陳暐錚強調,避免軟骨受損最重要的是維持良好及正確運動方式,因軟骨沒有神經,所以初期即使軟骨受損也不容易被察覺,可能發現的徵狀有微微痛感以及觸摸不到痛點的深層痠痛感,活動時膝關節摩擦發出喀喀響或是感覺到關節活動不平滑等,建議一但膝關節發生不適,有類似徵狀時,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診斷確定問題。醫師最後提醒,自體軟骨修復術是微創關節鏡手術,禁忌相對較少,但仍建議術後2周內避免過度負重,最好配戴護具或是使用拐杖分散重量,以免影響到軟骨生長。可以進行抬腿或膝蓋彎曲、伸直訓練,第3、4周左右再開始進行復健,循序漸進的增加練習及踩踏。
30多歲竟然罹患骨質疏鬆症 長期使用類固醇骨質悄悄消失
骨質疏鬆症絕非年長者專利,30多歲也會骨鬆找上身!1名32歲紅斑性狼瘡女性病患,長期服用類固醇控制免疫功能,某天在家彎腰撿毛巾,突感到背部疼痛,隔天希望藉著按摩改善,但痛感反而更加劇烈,痛了4周就醫檢查才發現脊椎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立刻使用骨水泥治療後,緊接控制骨密度。罹患免疫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 最好規律檢查骨質小心骨密度流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部神經脊椎外科陳德誠主任表示,女性停經後或65歲以上,男性則在70歲以上,就會被歸類在骨鬆高風險族群,但骨鬆不僅年長者要小心,年輕族群如果有免疫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骨質容易因藥物副作用導致骨質流失,不知不覺罹患骨鬆,也就陷入高風險骨折危機中。陳德誠主任說明,30多歲個案約在20多歲時,確診罹患紅斑性狼瘡,服用類固醇10多年沒想到已經骨鬆,等到骨折發生才得知,幸好脊椎骨折並未太嚴重,利用骨水泥解除疼痛後,立刻使用治療骨鬆藥物,配合飲食與運動,骨質漸漸恢復,例行檢查已經恢復到骨密度T值-2.0至-2.5,個案也很開始小心骨折危險。骨鬆治療由減少流失與促進生成著手 不要誤信偏方讓自己藥物中斷陳德誠主任指出,治療骨鬆由兩個方面著手,身體維持骨頭新陳代謝,分別有蝕骨細胞與造骨細胞,破壞舊細胞同時也長出新細胞,因此骨鬆治療藥物就有「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減少蝕骨細胞活性,就像水庫節約用水,讓骨質流失變慢,促進造骨細胞活性,就像如同增加水庫進水量。陳德誠主任提醒,骨鬆就是慢性病,治療藥物不能停,臨床會有病人治療幾年後,自認可能痊癒就疏於治療,等到骨質再次變差發生骨折,才體認到使用藥物不能中斷,也有病患看到民間偏方,宣稱能改善骨質,或是誤認改善軟骨營養補充劑,能夠幫助骨質疏鬆症,恐怕都讓自己重陷骨鬆危機。骨鬆未用藥增加未來骨折修復手術難度 高風險族群最好維持規律檢查陳德誠主任補充,骨鬆病人一旦發生骨折,手術難度恐怕隨著增加,如果需要使用骨釘或鋼板,就會像在沙地打地基,非常不穩固手術失敗風險提升,因此在臨床上,假使手術不是很迫切,會建議病人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兩到三個月,讓骨密度恢復到一定程度,再執行手術提高手術成功率。陳德誠主任強調,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保持規律檢查,可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密度數值,發現骨密度T值在-1.0至-2.5就屬於骨質缺乏,平日生活就要特別小心,要充分攝取鈣質與日曬運動,一旦發現T值小於-2.5,就罹患骨質疏鬆,一定要按照醫囑規律用藥,才能穩定或增加骨質,降低骨折發生危險。充分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很重要 環境裝設無障礙設施減少跌倒危險陳德誠主任也說,骨鬆病患除了規律接受治療外,充分鈣質與維生素D也非常重要,每天最好維持鈣質攝取至少1200毫克,維生素D則要在800至1000 IU,喝咖啡適量就好,不要超出建議量,但菸酒一定要避免,生活環境預防摔倒措施也要做好,尤其年長者常因浴室濕滑摔倒骨折,做好防護能減少危險。利用微創方式治療骨質疏鬆所引起的骨折近年來由於醫材設計及材質之進步,對於骨鬆性骨折的病人也發展出許多微創方式進行的手術,像是門診中常見的微創骨水泥灌注或嚴重者加上微創骨鬆釘融合手術可以有效解決病患疼痛問題,在有經驗的醫師執行下,經由特殊設計的骨釘及植入物,再搭配骨質疏鬆症藥物的治療,加上病患本身能夠配合醫師指示積極治療的情況下,大多數患者均能有良好的治療結果,有別於以往的錯誤觀念認為骨質疏鬆的病人是無法手術且失敗率是非常高的。對於因為脊椎退化引起神經病變需要手術處理解決問題的骨鬆患者,可以主動諮詢有經驗的脊椎科醫師討論最適合自身情況的治療方法。
北醫附醫和體花蓮門諾 縮短醫療距離造福偏鄉患者
五年,是時間上的概念,而在病人治療路途的空間概念上,卻整整濃縮了兩百公里的距離。故事背景在花蓮縣豐濱鄉,當地僅有一間衛生所以及一間花蓮醫院豐濱原住民分院,一間健保特約藥局也沒有。陳國鼎有位病人小傑(化名),是個唇顎裂寶寶,這些寶寶有個可愛的別稱「兔寶寶」(或稱兔寶),但他們的命運卻常不如別稱般可愛。唇顎裂患者整個治療過程,多是從出生到十八歲成人。然而,正因為北醫附醫顱顏中心與花蓮門諾醫院共同開設門診、建立團隊,小傑才能就近治療。儘管從小傑住家豐濱鄉到同在花蓮市區的門諾醫院,開車都要花上一小時又十五分鐘,但遠比他北上就醫節省半天時間。因為從花蓮豐濱到位於台北吳興街的北醫附醫,距離就超過兩百公里。尚未出生前就被檢測出是「兔寶寶」的小傑,父母親思考許多才決定勇敢生下這個孩子。對於「兔寶寶」來說,前三個月是修復黃金期,而小傑出生後,就在父母陪伴下每兩週至門諾醫院調整牙蓋板,為第一次唇鼻修復手術做準備。但還需要進行第二次顎裂修復手術,為了不讓小傑在手術前來回奔波,加上陳國鼎在鄰近手術前也還沒見過小傑,於是團隊決定反其道而行,由他們先到花蓮進行家訪。團隊一看到小傑才得知,孩子因體重不足無法開刀,只能先交代母親照顧事項。只是眼看著手術時間逼近,小傑的體重還是不足,該怎麼辦呢?陳國鼎憑著多年經驗,化被動為主動,規劃將孩子直接送來台北,先好好養胖再開刀。於是北醫附醫啟動醫療外接行動,光是開車就超過三小時,由協調師蔡宛祐及專科護理師潘禕琳至花蓮門諾醫院接回小傑,隨即展開由跨團隊中的新生兒科所擬定的增重計畫,預計一天增重一百公克,希望小傑在手術前的體重能夠達標。陳國鼎說明,小傑的情況為雙側裂,在唇顎裂裡組織缺損較多、較為嚴重,而且雙側裂手術工程的難度及要求都比單側唇顎裂要大,術後恢復期所需要的營養也相對較高,因此直接將孩子接到北醫附醫是較好的選擇。在手術前,還有其他功課,「因為他(小傑)的上顎分成兩塊,口蓋板在唇顎裂治療上是滿重要的一環,所以要先改善術前的條件。」於是團隊一步一步來,先由門諾醫院的矯正牙科製作口蓋板,再由北醫附醫矯正牙科接手進行鼻子塑型工程,讓花蓮與台北的治療完全接軌。擬定「作戰」計畫後,團隊上緊發條,按部就班,讓小傑的第一次的手術(唇修復)平順過關。直到第二次的手術(顎修復)前,難題再度來襲。二○二一年五月中旬,全台因為新冠疫情影響,無法跨院治療,陳國鼎與小傑這段期間都只能靠網路聯繫。直到八月,疫情稍緩,小傑才到台北進行第二次手術。至於術後的後續追蹤,像是小傑的發音是否正確,就靠網路傳影片的方式,解決路途遙遠、回診不易的困難。陳國鼎細述小傑的就醫情況,而北醫附醫與門諾醫院的連動,也是實踐「就近治療」的縮影。醫學越精進,越能做到的事師承羅慧夫醫師的陳國鼎思忖,當年羅慧夫想在台灣建立一個世界級的顱顏中心,看著老師的理想成真,但家長卻必須付出帶著孩子奔波的代價。就像團隊分享治療成果時,曾有外國醫師對陳國鼎說:「可是你們增加了病人的負荷(burden of care)。」儘管當時大家皆認為,所謂的「負荷」,本來就是病人所必須要負擔的。然而,這句話還是讓陳國鼎不禁反思,目前台灣在顱顏的治療水準確實很高,但一年只有兩百多位新病友,醫療技術上很難再有重大突破。看清事實的陳國鼎想起,羅慧夫教他的一件事情,「每個細節,你只要比人家多一分,十個細節加起來,就比人家多十分。細節是要花時間的,我們一個唇裂手術要花三個半小時,是同儕的兩倍以上時間,就是花在細節上。這些細節影響的是病人未來的人生,而且就只有這次機會。」短短一段話,其實就是全人醫療的思考。儘管外界看起來,顱顏中心團隊像是從零到一、一步一腳印地前進,但在陳國鼎眼中,是「從零到無限大」,他深信,「我們是一個新團隊,因為沒有局限,有無限的可能。」路途的遙遠可以用地理思維來看,但這一份心意和細節,可以將遙遠縮短至方寸之間、是心也是新的距離。本文摘選自《生命關鍵、健康永續 北醫附醫全人醫療的溫柔革命》,發光體出版
花1萬割雙眼皮不滿意效果 她怒告診所要求法院「槍斃醫師」
大陸北京一名女子到某整形專科醫院做雙眼皮,術後覺得效果不佳,手術部位還有異物感,於是將醫院訴至法院,要求院方退還3000元(約新台幣1萬2915元)費用,並要求槍斃主治醫生。案經一審、再審,北京市三中院近日做出最終判決,維持原判,依法駁回患者該起訴。《上遊新聞》報導,林姓女子2020年到北京某整形專科醫院做雙眼皮手術,術後1年發現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且手術部位出現不正常的顆粒摩擦感,非常不適。經過反映,醫生同意進行修復手術,但林女認為仍未達到雙方術前溝通的效果,且不適症狀持續,徹夜失眠。2022年,林女將院方告上法庭,要求醫院退還3000元醫療服務費,並槍斃主治大夫。一審認為,林女對醫療美容效果認知存在差異與醫療美容行為存在損害後果系不同性質的法律事實,未提交充分有效證據對其主張予以佐證,應承擔不利後果,法院難以支持關於賠償醫療費的主張。關於林女要求嚴懲醫院、槍斃主治大夫一節,不屬於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受案範圍,法院依法駁回患者該起訴。林女士不服一審判決,今2月起訴至北京市第三中級法院,並改變訴訟請求,即要求醫院退還3000元醫療服務費,賠償過錯損失暫計1萬元,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1萬元,以及吊銷主治大夫執業資格,使其終身不得從醫。5月22日,二審法院終審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嚴重無法呼吸!3歲女童長出罕病「大象鼻」 全球僅34例
中國河南鄭州1名3歲女童小賜患了罕見的「象鼻病」,鼻子的旁邊又漲了另一個鼻子,而她也因這樣奇特的外貌而被歧視。據說,這種罕見疾病全球只有34例,且只有在非洲國家發現。這種疾病是因先天因素產生,唯一的治癒方式僅能依靠手術,而當地許多愛心人士、醫師也協力資助小賜,目前她已在醫院接受治療。根據《叨叨名娛堂》的報導,3歲的女童小賜自生下來就與眾不同,她的右鼻頭正常,左鼻頭卻像長出了一個「象鼻」,由於是貧困家庭,小賜的母親一直在籌錢為了讓女兒治病。據醫生的介紹,這項手術需要在顯微鏡下進行,需要特別小的切口和高級技術,過去安徽省就曾有一名7歲女孩接受過大象鼻兒童修復矯正手術,是為中國的第一起案例。小賜的母親提到,小時候老人都會說「小孩子不聽話會長出鼻子來」,沒想到乖巧聰明的女兒真的長出了象鼻,而這種奇異的長相也讓孩子受到歧視,因此導致自卑、孤獨,影響心理健康。這類型的疾病是為一種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會產生局部肌肉萎縮,導致肌無力,大部分「象鼻病」的患者病情都會逐漸加重,甚至會影響呼吸,最後只能借助呼吸器來維持生命。由於這項精密手術需要經驗豐富的團隊及高端設備才能完成,目前在中國國內的相關團隊較為稀缺,但幸運的是,當地政府、醫院、愛心人士等願意資助部分治療費用,而小賜也已如期進行了修復手術,以恢復孩子的正常面貌。
36歲男頭痛在家DIY針灸!紮破心臟遺留3公分針頭 3個月後才就醫下場曝
大陸山東省青島市有名高血壓病史的36歲吳姓男子日前出現頭痛、頭暈等不適症狀,自信的他選擇在家自行針灸來緩解症狀,結果在紮入靠近心臟位置的穴位時紮入過深,針頭刺破心臟留在體內,造成心臟破裂損傷,心包膜有大量積血。他在延誤就醫3個月後,才在近日被送往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西海岸院區搶救,最終院方成功取出遺留的針頭,並完成二尖瓣修復手術,成功救回患者生命。據《極目新聞》的報導,吳男的妻子鄭女回憶道,她老公有高血壓病史十多年,期間也沒有系統的服用藥物進行治療。為了緩解症狀,吳男喜歡在家自己鑽研中醫療法,並且根據書籍研究起了針灸,並且以自己為試驗物件就行治療。為了緩解高血壓的毛病,他3個月前自己將大約10公分的針紮入了靠近心臟的膈俞穴,感覺心臟不舒服後,立即將針取出,由於用力過猛,只取出大約7公分,在體內遺留了3公分。不過,吳男當下竟沒有當一回事,也沒有告訴家人。直到5月1日當天,他胸部出現劇烈疼痛,並且呼吸困難,妻子趕才緊帶他去膠州當地的醫院進行靜脈滴注消炎針,但效果不明顯。之後進行相關檢查後才發現,患者已經有大量的心包積液。5月2日,當地醫院醫護進行了心包穿刺,引流出近800ml血性液體。為了進一步治療,鄭女帶老公轉進了青大附院,情況一度危急,還進了ICU。青大附院心外科常青教授為患者進行了心包穿刺持續引流,引流出30至40ml血性液體。複查胸部多切面電腦斷層掃描儀後顯示,針已經跑到了心臟裡面,造成了心臟破裂傷,伴有心包大量積血,心包填塞,高血壓3級(極高危),需要立即進行手術。在與家屬商量之後,常青教授完善手術方案,並且當5月2日進行了緊急手術。在手術中,院方發現,患者體內的針從左側胸腔穿破心包膜刺入心臟 ,穿破左房、左室後壁和二尖瓣後葉P2區,二尖瓣後葉一處直徑約3至4mm的穿孔。導致大量心包積血心包填塞,且由於延誤治療了3個月,心臟表面都是膿性分泌物。常青團隊緊急進行異物取出和二尖瓣成形、心臟修補術,取出了異物,救回吳男生命,目前還在ICU觀察中。
婦高度近視3千度10年做「4次修復手術」 仍引併發症「被迫摘除眼球」
大陸武漢一名梁女士因3000度的超高近視,導致視網膜脫落,眼睛度數甚至超過儀器能檢測出的最大值,雖經過4次視網膜修復手術,但最後仍因手術帶來的青光眼併發症,被迫摘除眼球。綜合陸媒報導,武漢的梁女士因3000度的超高近視,不得不進行摘除眼球手術,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眼整型美容科副主任醫師陸秀蘭指出,正常人眼軸長度在22-24毫米左右,而梁女士的眼軸因長期近視達到了35毫米,眼球像被吹爆的氣球,視網膜越來越薄,稍微一用力咳嗽或者打噴嚏就會導致視網膜脫落,梁女士的眼睛度數甚至超過儀器能檢測出的最大值,只能通過眼軸推算。因梁女士的近視度數極高,因此配戴的眼鏡厚度高達1.2公分,10年前她突然感覺眼睛看不清,好像有個東西在她眼前遮住,檢查才發現視網膜已脫落,10年來,梁女士共接受了4次視網膜修復手術,但也因手術帶來了青光眼併發症,因此被迫摘除眼球,植入義眼。醫生也提醒,近視600度以上,就算是高度近視,目前對於高度近視並沒有任何根治手段,預防是遠離高度近視的最佳方式,也提醒家長要給孩子養成正確用眼習慣。
她愛美去割雙眼皮竟遭丈夫回「很不順眼」要分房睡 網嘆:問題不在外貌
喜愛打扮是多數女性的天性,看著自身的樣貌愈發美麗,心情就會變好很多。不過大陸浙江省一名女子,日前做了臉部醫美手術後回到家,竟遭到丈夫嫌棄,還因此被要求分房睡,讓她感到相當懊惱,無奈只好再度求助醫生,盼能將自己整型回原本的模樣。消息一出,引發討論。綜合陸媒報導,浙江省杭州市一名32歲女子曉玲(化名),日前在整形醫院做了割雙眼皮的手術,未料出院後回家還不到一天,就被丈夫嫌棄,對方不僅頻頻直呼「看了很不順眼」,還因此要求分房睡。隨後曉玲幾度嘗試和丈夫溝通未果,甚至激化了雙方的矛盾,導致2人多次氣到寢食難安。最終曉玲迫於無奈,只好再度求助醫生,請求將雙眼皮縫回單眼皮。可惜的是,曉玲去到當地醫院的醫療美容科求助,卻被劉姓醫師告知,即便做了修復手術,也無法完全恢復到從前的樣子,能做的只有盡可能將雙眼皮縫窄到接近內雙,讓外觀上看起來更接近單眼皮。消息曝光後,掀起熱議,有網友表示「愛不愛不會因為雙眼皮改變,只能說明妳老公本來就不愛妳啊」、「關燈了睡覺又看不見,明顯就是藉口」、「她真以為問題根源在眼皮嗎」、「可能還沒消腫吧,消下去就好看了」、「不必為了誰而失去自我,換個老公」。
騎200多公里為偏鄉童送愛 超暖心老師被讚「童心守護者」
大陸昨(1日)逢六一兒童節,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慶祝活動。位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位老師,就在兒童節前夕,騎行200多公里為學生送上兒童節禮物,有關該師的影片也被發布至網上,吸引許多往網友觀看。綜合陸媒報導,該位老師名叫尹洪倫,在六一兒童節前夕,他為一位患有先天唇腭裂與左眼失明的女孩送上兒童節禮物。尹洪倫表示,他和女孩初見於女孩兩歲時,當初為了替女孩治療疾病,尹洪倫帶女孩先後去往北京三次,最終在尹洪倫和偏鄉教育團隊的援助下,女孩完成了唇腭裂的修復手術,並以義眼取代失明潰爛的左眼。對此尹洪倫說,「我們想用這種方式彌補女孩失去的光明,給她帶來希望。」尹洪倫在女孩逐漸康復後,就和團隊繼續走訪其他偏鄉家庭。此次前去探望女孩,也為她送上鞋子、帽子、愛心糖果、玩具等物。見到久未謀面的女孩後,尹洪倫欣慰地表示,「這孩子就像我們當初憧憬的一樣,很活潑開朗及樂於學習。」尹洪倫和他的團隊,在七年的時間裡,陸續走訪12個鄉鎮,造訪數百個家庭,幫助了許多先天殘疾的兒童就學和治療,對於此次兒童節前夕,騎行200多公里的壯舉,尹洪倫說,「其實我感覺每次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都像是過兒童節一樣熱鬧。」描述尹洪倫事蹟的影片在網上發布後,許多網友表示「平凡的工作,偉大的事業」、「童心守護者」、「非常有愛心的老師,孩子們真幸福」、「祝每個朋友兒童節快樂」。(影片請點我)教師尹洪倫的影片被發布至網上後,網友紛紛大讚其為「童心守護者」。(圖/翻攝自山海視頻)
女嬰「妖怪鼻」被遺棄!窮養父咬牙籌手術費 18年後她考上醫學院
大陸山西省18歲少女王淋宇出生時因先天性面部缺陷被遺棄,由養父扶養長大。雖家境不富裕,養父仍堅持打工,讓女兒進行面部修復手術。如今少女的外貌與一般人並無不一樣,還考上了山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類專業。王淋宇說,「我會好好學習專業知識,以後幫助別人,回報社會。」根據陸媒《紫牛新聞》報導,少女養父的妻子患有心臟病,因此2人結婚多年都沒有孩子;2003年7月,王男得知有嬰兒被遺棄的消息,便前往查看,「第一眼看到她的鼻子,一高一低,跟正常人的不一樣,我沒有孩子,我跟老婆都很喜歡孩子,當時就跟負責人說要養她。」辦好領養手續後,王男就把女嬰抱回家了。王淋宇2歲的時候曾動過面部手術,但沒有太大改善。很快地王淋宇8歲了,但這年養母卻去世了。王男回憶,「當時所有親戚朋友都勸我不要養這個孩子了,做手術要花很多錢,我說既然領養了人家,就得有這個擔當,不管想什麼辦法,一定要給她做手術。」話鋒一轉,王男難過地說,很多同儕都用異樣眼神看女兒,不跟她交朋友,很多大人看她也像看怪物一樣,但女兒很堅強,從來不哭,只是常低著頭,個性很內向。直到2015年,他們遇到熱心助人的醫師舒茂國;醫師舒茂國得知王男的家庭狀況後,主動聯繫慈善基金會申請手術費贊助。歷經5次手術,王淋宇的面貌有很大的改善,幾乎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她笑著說,「希望不再有人叫我怪物。」而受到父親與好心醫師的影響,王淋宇立志從醫,幫助更多人。最後她如願考上醫學院,「希望在大學能交到好朋友,我會好好學習專業知識,以後幫助別人,回報社會。」
衝浪疑遇公牛鯊!12歲少年「小腿肚遭啃光」 驚喊:怎沒感覺
美國佛羅里達州1名12歲少年維亞米爾(JaiVillamil),近日與友人一起前往新士麥那海灘(New Smyrna Beach)接受教練查理(Charley Hajek)的衝浪訓練。不料,過程中疑似遭遇公牛鯊襲擊,整個小腿遭啃光,血流如注。查理急忙將其送醫治療,所幸維亞米爾目前並無生命危險,但仍需臥床靜養約8個月才能使傷口癒合。維亞米爾在衝浪時遭鯊魚咬傷小腿,需臥床休養約8個月。(圖/翻攝自Mirror)根據《Mirror》報導,事發當日,維亞米爾與朋友一起到海邊學習衝浪。不料,才剛下水沒多久,維亞米爾便疑似遭公牛鯊襲擊;查理回憶當時狀況說道,「維亞米爾從沙洲走出來時,態度淡然,語氣和緩的說道,『我覺得我好像被咬了』。就在他抬腳時,我才看到他腿部鮮血淋漓,小腿後側的小腿肚被啃咬到消失不見!」查理見狀立即將維亞米爾送往醫院治療。經醫師診治發現,維亞米爾的小腿腿部肌肉、末梢神經、動脈血管等均受到嚴重損害,前後已歷經3次修復手術。維亞米爾事後表示,當時雖然知道自己被咬,但卻完全不痛,只覺得有種奇怪的感覺。儘管狀況相當嚴重,但維亞米爾仍樂觀以對,「我想我其實蠻幸運的,因為當我被咬時,剛好牠咬掉了我的神經,使我的腿部完全只感覺到麻木。」報導指出,維亞米爾對於漫長的治療並不氣餒,反而是必須放棄衝浪和足球等戶外運動,讓他感到沮喪,「我非常喜歡在戶外玩耍,但接下來的4、5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我不得不乖乖待在床上,這讓我覺得有點糟糕。」負責教導孩子們衝浪的教練查理則在事後說道,依據維亞米爾腿部受傷的嚴重程度,與當時他們所處的水域深度推斷,這次攻擊維亞米爾的疑似為公牛鯊;據悉,公牛鯊是世界公認最可能襲擊人類的3大鯊魚品種之一,其餘2種則是虎鯊與大白鯊。
愛的主打歌天后PO「I’m ready」!蕭亞軒被愛犬咬傷首曝無碼照 驚留「這一大條」
天后蕭亞軒(Elva)過年期間傳出被家中愛犬咬傷臉,所幸緊急送醫後無大礙,事後她一直未公開露面,引發外界擔憂是否有破相危機,她12日在社群限時動態秀出視訊畫面直接正面示人,明顯有一大條傷疤,她還配上英文字寫著「I’m ready(我準備好了)」,立刻引發網友熱議,研判她可能是要進行臉部整形手術。藝人蕭亞軒曬出傷勢照。(圖/翻攝自蕭亞軒IG)從限時動態畫面看到,蕭亞軒與一名女性進行視訊通話,而蕭亞軒也用英文寫上「我準備好了」等字眼,畫面中清楚可見蕭亞軒臉上有一大條傷疤,從臉頰延伸到靠近嘴角部位,疤痕面積不小。蕭亞軒受傷後遲遲未露出整張臉。(圖/翻攝自蕭亞軒臉書)蕭亞軒受傷後遲遲未露出整張臉。(圖/翻攝自蕭亞軒臉書)ELVA先前在過年期間傳出被家中愛犬咬傷臉,在北醫急診求助後連住1個月治療,始終未對外說明。她後續在社群上分享的照片都會戴上口罩,要不然就是巧妙用衣服遮住半臉,始終沒有對「受傷」作出澄清。不過這次在12日秀出的畫面,與之前總是戴著口罩或是用餅乾技巧性遮臉的照片相比,她的臉上可看出有明顯的縫針傷疤,讓許多粉絲心疼不已。蕭亞軒愛狗如命,養了5隻狗,曾經和男友黃皓一起帶著愛犬上實境秀節目,她2月時被愛犬咬傷,其實不只蕭亞軒被咬,連黃皓的嘴唇也被咬商,ELVA這次的照片曝光後,也造成網友熱烈討論,猜測蕭亞軒是在做準備,為臉部進行修復手術,對此,蕭亞軒所屬的軒亞娛樂國際表示,蕭亞軒的意思是準備好面對一切,傷勢恢復很好,感謝外界關心,也感謝北醫醫療團隊,尤其是北醫整形外科陳國鼎醫師。
64歲董事長電梯肉搏!女經理「全身14處皮開肉綻」頭遭重擊 知情人士曝內幕
在大陸被業界譽為「最神秘信託公司」之一華信信託再爆爭議,64歲董事長董永成竟動手毆打上任不到一年的女總經理王瑾,電梯裡的「肉搏戰」導致對方全身14處傷。目前董永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近一步調查中。根據陸媒《中經金融》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華信信託由於董永成持股比例較高,內部企業文化比較偏家族企業文化,董事長頗具權威,董永成的兒子現年36歲的董福航也擔任華信信託副總裁一職。未料,華信信託董事長董永成本月6日下午5時許竟打傷公司總經理王瑾,引起外界高度關注。據悉,董永成在大連辦公樓的電梯裡,使用錘子打傷王瑾,造成對方頭部和鼻子都出血。隨後,王瑾被送往華信信託公司附近的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治,經診斷全身有14處傷,隔日緊急進行顱骨修復手術。相關人士透露,董事長打人事件屬實,王瑾多處受傷已經入院,目前警方已經介入但尚未發公告,但已將董事長刑事拘留;相關人士表示,由於董永成還兼任旗下大通證券董事長,不排除對兩家金融企業產生影響。消息一出,曾在華信信託任職過的人表示,「簡直不可思議,以前還可以,不知道現在為啥會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