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華
」 台北市台北市第三副市長出爐 副祕張溫德升任
台北市人口去年5月回升至250萬以上人口,依《地方制度法》可增第三副市長,台北市政府也搶在跌破250萬人之前,於今(25)日發布新任副市長與新任副祕書長的人事任命,原任副祕書長張溫德升任副市長,副祕書長一職則由原任研究發展與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俞振華出任,相關人事安排即日起生效。北市府表示,張溫德是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在擔任台北市政府副祕書長前,歷任內政部參事、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執行長、新北市城鄉發展局副局長等,具都市計畫專業、公務經歷完整,實務練歷完整,規畫與思考具全局縱深。於副祕書長任內,則協助提出並規畫降溫城市、綠運城市、韌性城市、淨零生活等4帖政策。北市府指出,張溫德就任副市長後,將為北市「安全之都、運動之都、未來之都」願景增添助力,3位副市長的專長也與「三都願景」對應,安全之都所包含各項韌性災防等工程領域,由副市長李四川督導;運動之都與活力之都,由副市長林奕華推動;協助打造「未來之都」的市政規畫責任,則由張溫德協助負責。北市府說明,接任副祕書長的俞振華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擔任台北市研考會主委前,曾任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政治學系教授、台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員和桃園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員等。俞振華於研考會主委任內,主掌市政規畫、政策研發與市政績效的管制考核,熟稔整體市政藍圖與業務管考,將於副祕書長職位上,發揮協調與規畫的功能。而研考會原主委一職則由副主委周德威代理。
都市計畫專業助都更 北市第三副市長張溫德接任
台北市政府25日發布新任副市長與新任副秘書長的人事任命,原任市府副秘書長的張溫德將升任副市長,遺缺副秘書長一職則由原研究發展與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俞振華轉任,二項人事安排即日起生效。據《地方制度法》規定,直轄市人口超過250萬人者,得設立三位副市長,而北市人口在新冠疫情COVID-19國境封鎖之時,不少戶籍在北市的旅外民眾,因久未歸國遭除籍,加上北市居高不下的房價等因素,使北市人口一度跌破250萬大關,因此維持二位副市長李四川、林奕華一段時間。自2023年疫情趨緩,加上現任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後積極推行生育獎勵加碼、友善生養育政策等,才扭轉人口劣勢,並進一步於當年5月回升至250萬人。如今北市府宣布,即日起由張溫德升任副市長。蔣萬安介紹時表示,張溫德是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在擔任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前,歷任內政部參事、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執行長、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處長、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副局長、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總工程司,在雙北甚至中央都有服務經驗。蔣萬安強調,將借重張溫德完整的實務歷練,提升北市都市更新與建築防災安全。市府官員說,接任副秘書長的俞振華,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政治學系教授,也在地方台中市政府及桃園市政府擔任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員,更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民主發展與法治中心擔任研究員暨計畫執行秘書,具地方經驗與國際視野。
指李四川遭排擠 北市議員批研考會主委搞小圈圈
台北市長蔣萬安昨(26)日率市府團隊赴市議會報告總預算追加情形並備質詢,市議員何孟樺在質詢時指出,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自上任後頻於個人臉書發想市政,卻遲未被採納,質疑蔣萬安「決策鐵三角」再現,並點名研考會主委俞振華等人搞小圈圈,恐再現前市府發言人羅旺哲辭職事件。何孟樺表示,李四川自就任北市副市長後,臉書接連發出從視察馬路工程拍照、提出廣設公共垃圾桶,再到最近的鐵皮屋頂換彩色光電板,發文相當活躍,但何孟樺指出,李四川的想法很多,被採納的卻很少。她向北市環保局查詢得知,今年的公共垃圾桶數量與去年相同,蔣萬安曾在受訪時表示,將討論增設垃圾桶,但實際上並沒有增設的規劃,根本在打臉副市長。何孟樺指出,蔣萬安在市長選舉中曾傳出有「決策鐵三角」,包含蔣萬安親姐姐蔣蕙蘭、時任辦公室主任顏邦俊、時任政大教授俞振華,選後更加入市政顧問陳國君與發言人殷瑋,小圈圈更加穩固,而李四川沒有在這個小圈圈裡。何孟樺說,李四川曾被外界譽為「地下市長」,但近來市政構想頻頻被打臉,蔣萬安市長的決策小圈圈問題也沒有改善,甚至情形更甚,她質疑,俞振華隨蔣萬安當選市長後即高升市府研考會主委,被外界視為蔣萬安鐵三角最重要的心腹,可能排擠到李四川,讓李只能在臉書抱怨,淪為深宮怨「夫」,未來更可能變成下一個人羅旺哲,非常不值。李四川表示,他並沒有提出要增設垃圾桶的計劃,而是有民眾在他的臉書上提出相關建議;蔣萬安也指出,是要通盤檢討垃圾桶的數量,在不同的地點就實際需要增加或減少。
北市府取消晨會傳「輕鬆的日子要來了」 民眾黨團:快栓緊螺絲
台北市長蔣萬安市府團隊最近因取消晨會,引發民眾黨人批評,台北市議會民眾黨團今(5)日召開記者會批評,過去給台北市民「無限」希望的蔣市府,現在卻只給台北市民「低配」的市政府,呼籲蔣萬安趕快栓緊螺絲,市政沒有蜜月期。民眾黨團指出,蔣萬安市府人事空缺遲未補齊,不只府會總聯絡人沒下文,副市長、局長和研考會主委等也尚未到齊;上任第一周開晨會如同在聊天,竟然連會議紀錄都沒有,取消晨會後,府內已經流傳「輕鬆的日子」要來了。民眾黨團總召黃瀞瑩表示,關係著府會溝通是否順暢的府會總聯絡人目前仍然懸缺,從市政府提供給議員的聯絡清冊中顯示,只有2位副總聯絡人,難道議員們還要幫蔣萬安團隊,協尋總聯絡人嗎?她也說,過去柯文哲市府最多有5位副總聯絡人,甚至以副市長身份來掛總聯絡人,就是希望讓府會關係更和諧,民眾不要低配版本的市政府,如果蔣萬安市府認為現在懸缺是合理的,那何來效率?民眾黨議員林珍羽也說,副市長除了協助市長處理市政運作,還要督導局處業務,責任重大,然而蔣萬安團隊至今只有一位副市長,已公布的副市長林奕華和研考會主委俞振華都要遲至2月才上任,另外還有衛生局長至今仍是副局長代理,這一個月的空窗期,等同於給市民低配版的市府團隊。她批評,人員懸缺就可以看出來蔣市府傲慢,台灣燈會睽違23年回到台北市,本該是林奕華權責,該怎麼無縫接軌處理市政,市民該慢慢等待嗎?隨著疫情又升溫,接下來就是春節,衛生局長卻是代理,請問蔣市府準備好了嗎?民眾黨議員張志豪則說,蔣萬安決定取消晨會,改以市政會議進行,府內已經流傳「輕鬆的日子要來了」,過去7點就看到局長,現在早上都不見人影。他表示,要調動市政府8萬大軍是需要執行力,如果連市長都開始鬆懈,如同爆料人所說的,熟悉的國民黨又回來了,沒有了固定晨會,這些追蹤事項何時能處理?民眾黨議員陳宥丞則表示,過去柯市府8年所舉行的晨會,每天7點半開會,由市長、副市長及輪值局長在會議中列管事項,其目的是會議中跨局處橫向溝通,蔣萬安上任後第一周召開的晨會,如同「聊天型會議」。他也諷刺,竟然連會議紀錄都沒有,難道是國民黨版本的3+11嗎?蔣市府說晨會開了,還是有8年未解決列管案件,根本倒果為因,就是因為有在做事且持續列管,而且公開透明,才有列管。台北市政府發言人羅旺哲表示,市府團隊在第一周的試運行之後,已經凝聚共識,以「效率」為最高指導原則,保留會議安排的彈性,形式不拘,不論是晨會或午餐會報,或任何一種形式的會議,都可以彼此交換意見。他說,至於前任市府,雖然一再以早上7點半的晨會自我標榜,但這樣的開會方式真的有效率嗎?柯市府任內各項市政建設的推動,有符合市民的需求與期待嗎?
蔣萬安公布第四波小內閣 林奕華明年二月接北市副市長
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今日發布第四波10位小內閣人事。其中,國民黨大安區立法委員林奕華將出任副市長,但是因林目前具有立委身份,為考量北市立委又要補選,將在明年二月才走馬上任。此外,前高雄市勞工局長王秋冬將出任市府副秘書長、宜蘭縣政府教育處長王泓翔接任體育局長,新任產發局長為年僅38歲的幕僚陳俊安。另蔣萬安的核心幕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政治學系教授俞振華將出任研考會主委,衛生局長一職則由現任副局長陳正誠暫時代理代理。林奕華是現任立法委員,曾任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以及台北市第八、九、十、十一屆市議員。蔣萬安透過新聞稿指出,林奕華長期深耕教育議題,與教育界及各教育團體、家長團體都非常熟識,更兼具行政及民代經驗,對市政非常嫻熟,其出色的溝通能力,有助市府團隊與議會、社會順暢對話。蔣萬安並說,這一個月來,林奕華擔任交接小組召集人,對所有重大建設的方向、細節都已非常清楚、能馬上上手,絕對是好的副市長人選。另外,新任副秘書長王秋冬曾任台中市三屆市議員、台中市政府民政局長、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副執行長、高雄市政府勞工局長,同樣是兼具市政及民代、地方及中央經歷的「公務熟手」,更曾順利推動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並於改制後迅速整合各項民政法令、各區行政生態及業務運作,使各項行政作為及市政服務步入常軌,未來也定能協助北市各項市政順暢運作。新任北市體育局長王泓翔過去歷經宜蘭縣教育處長、新北市政府體育處副處長、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科長及督學、教育部終身學習司專員、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股長及科員。蔣萬安表示,王泓翔從基層做起、歷練完整,擔任新北市體育處副處長期間,曾任2017年台北市世界大學運動會新北市場館總經理及選手村執行秘書,並協助督導完成新北五座國民運動中心啟用及營運事宜。蔣萬安指出,王泓翔任職宜蘭縣期間,協助完善輕艇、羽球、排球、棒球等運動重點項目三級人才培育、督辦完成冬山河水上運動訓練中心等重大體育工程,接下來絕對能借重其專業,讓台北市的體育業務發展更順遂。蔣萬安進一步介紹,新任產發局長陳俊安是幕僚出身,過去曾先後任職於臺北市議會、立法院及國民黨中央政策會,且立法院任職期間,對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相關部會業務、議題著墨甚深,了解產業發展及未來能源轉型所面對課題;長期在民意機關的歷練,也更能從市民的角度出發、了解市民的需求,真正做到「服務型政府」的理念。蔣萬安表示,去年從中央黨部政策會延攬時任政策研究部主任的陳俊安加入團隊後,舉凡各大傳統市場走訪、商圈拜會及產業座談交流,都借重陳俊安的經驗及所長,讓自己能更快了解各產業、團體面臨到的問題與困境,以及可行的解決方法;相信未來擔下產發局重任,陳俊安更能無縫接軌落實各項競選政見,讓台北持續走向國際級的一流城市。至於北市研考會主委將由俞振華出任。俞振華是現任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政治學系教授,研究專長包括民意調查、選舉與投票行為、公共政策分析及美國政治,也曾任桃園市研考會委員、臺中市研考會委員,是蔣萬安競選期間的核心智囊。蔣萬安說,俞振華的學術專業與實務經驗兼具,擅長解讀民意與民眾行為,有助市府了解民間需求,進而規劃市政方向貼近民意;而選舉期間的密切合作,他與團隊有絕佳的默契,是相當適合的人選,相信對市政推動的進度掌握與效率提升,會有顯著的助益。另,原民會主委巴干.巴萬及客委會主委徐世勲則留任。巴干.巴萬是賽德克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外曾孫女,擁有政大民族學碩士的專業背景,熟悉民族文化論述,自2000年至2012年的十二年間,擔任原民會的原住民服務員,對原住民基層相關業務非常了解,兼具專業、行政經驗與基層歷練,未來將持續推動2021年開辦的線上族語教學、台北那魯灣文化節等,將族群價值的認同與主體性的建立視為重要的使命,表現台北多元自由的族群文化特色。徐世勲曾任松山、信義區市議員,為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所博士候選人,現為台北市客委會主委。徐世勳任內積極推廣客家文化,善用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農場等硬體建設,結合各種節慶活動、出版物、靜態展覽、市集等, 讓客家文化以各種不同的型態,呈現在台北的生活中。蔣萬安表示,徐世勳的能力有目共睹,希望他持續帶動客家族群在台北的深層底蘊,有更多元的表現。 自來水處處長由范煥英出任。范煥英為臺大農業工程學系機械組學士,現任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工程總隊總隊長,曾於2021年獲行政院全國水利傑出貢獻奬一大禹奬。蔣萬安說,范煥英是台北市資深績優的水利建設人才,長期投入自來水基礎建設推動與改善工作,穩定雙北地區供水、維護用水水質、節省水資源;未來將借重范煥英的經驗與專業,持續推動自來水事業發展及業務資訊化,提升作業效率與服務品質,奠定自來水事業永續發展。公訓處長由何雅娟擔任。何雅娟有國立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背景,曾任臺北市政府參事、臺北市教育局副局長、主任秘書、科長、督學、臺北市教研中心主任、國立科學教育館組組主任、臺北市立兒童交通博物館組員、臺北市立托兒所保育員及組長,教育行政經歷完整,定能帶給公訓體系完善的規劃。
《無色覺醒》韓流翻轉藍綠板塊
年底縣市長選舉結果,11月二十四日即將揭曉,我們可以發現這次的選舉情勢與以往有很大不同,簡單來說,就是藍綠政黨板塊整個被打破,傳統的所謂「北藍南綠」鐵律不再穩固,這也是今年選舉結果難預料的主因。講到政黨板塊,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藍綠兩大政黨的支持度同時在下滑。也就是說,除了執政的民進黨下滑外,它的支持者並沒有流到在野的國民黨,而這代表什麼?這代表現在有超過五成選民自認為是中間選民,他們的投票行為不見得會遵循傳統藍綠的既定模式。中間選民 超過五成事實上,我們看到2014年的地方大選,鄭文燦當選桃園市長、林智堅當選新竹市長,是造成藍綠板塊鬆動的先聲;到2016年的總統大選,這樣的情勢越趨明顯,綠營幾乎在全台各地皆有斬獲,基本上已經沒有完整的藍綠格局存在。到了2018年選戰開跑,我們看到國民黨竄出一個韓國瑜,這股「韓流」,除了在高雄之外,還順勢把國民黨在南部諸如台南、屏東等地的熱度拉高。所以南部的選情,至少目前看起來不再是綠營一面倒的情況。那麼,觀察此次六都選舉,用傳統的藍綠板塊來解讀,顯然已不符合大家的期待。 如果韓國瑜的支持度能在最後階段再拉開距離,那這種外溢效果絕對能把中部地區的台中、彰化帶起來,再加上六都之外可能翻轉的宜蘭、澎湖,以及藍營本身就占優勢的苗栗、南投、金門、馬祖、台東、花蓮,國民黨有希望一舉拿下11個縣市。另一方面,以現在來看,藍綠之外的小黨或無黨,大概只剩台北市的柯文哲與新竹縣的徐欣瑩較有出線機會,不過這兩個地方,顯然並不太能影響藍營這次的選舉態勢。這邊就衍伸出一個問題:如果藍營今年拿下過半縣市,這是不是代表國民黨的政治版圖可以順利成型?韓侯竄起 人格特質其實不見得會如此,因為身為國民黨兩大新星的韓國瑜與侯友宜,並不是依靠政黨光環在打組織戰,相反的,他們都是憑藉自己的人格特質竄起。雖然這樣的人物對國民黨有加分效果,但以此認定他們能協助國民黨脫胎換骨,顯然想得太遠!總而言之,政黨版圖在此次選戰的意義帶給我們兩個啟發:第一個,就是總體政黨支持度和最後選舉所能夠獲得票數之間的關聯性可能降低;第二個,就是「北藍南綠」這樣的基本盤確定解構。未來,我們可能在北部會看到綠營的縣長出現,在南部也會看到藍營的市長出現,而台灣政治將越來越多元化。口述/俞振華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民意調查理論、選舉與投票行為、多層次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美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