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體質
」 中醫營養師點名1族群喝乳清蛋需注意時機 喝錯恐致反效果
汪先生有慢性腎臟病,飲食也很節制,為了維持身體健康,常和家人上健身房運動,而且運動後會喝杯乳清蛋白補充蛋白質。汪先生定期回腎臟科門診,抽血檢查卻發現,腎絲球過濾率指數變差,醫師仔細詢問飲食變化,並轉介營養科門診衛教。飲用乳清蛋白 腎友應控管攝取量臺中慈濟醫院營養師陳筠涵表示,乳清蛋白也是蛋白質的一種,腎病變的病人,飲用前要特別注意,這類病人都必須特別管理蛋白質攝取量,建議病友如果想補充乳清蛋白,必須在營養師及醫師建議及監控下才能安心使用。市售分三種 營養價值高「乳清蛋白」是奶製品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但營養價值卻很高,包含九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每100毫升牛奶中大約含有3.5克蛋白質,其中,乳清蛋白大約占兩成、酪蛋白約占八成;乳清蛋白雖然少但富含BCAA,腸胃道更容易消化吸收,因此又被稱為「快蛋白」。陳筠涵營養師說明,市售乳清蛋白分為濃縮、分離與水解三種,「濃縮乳清蛋白」適合一般人食用;有乳糖不耐症、追求低醣、低脂肪的人,或從事重訓健身與運動員,則適合「分離乳清蛋白」;腸胃功能不佳者則適合食用「水解乳清蛋白」。選擇飲用時間 正確時間有效依體質與運動量,選擇適合乳清蛋白外,陳筠涵營養師強調,「喝的時間」也很重要,建議在運動中飲用或運動後半小時內飲用,才能達到補充蛋白質,修復受損肌肉的效果。陳筠涵營養師提醒,目前已有研究指出,攝取乳清蛋白可以減低食慾,有助於體重控制,但無法單靠喝「乳清蛋白」達成減重目的,還是要配合運動強度與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發揮作用改變身體脂肪與肌肉比例,活得更健康!
女子長期偏頭痛到吐 靠「中藥+針灸」揮別止痛藥
42歲王小姐,個性易緊張焦慮,時常於下午發生雙邊顳側頭痛,尤其在精神狀況不佳或是情緒起伏較大時更容易發生,嚴重時甚至伴隨噁心嘔吐,服用普拿疼可緩解但效果有限。近日因頭痛頻繁發作,至台南市立醫院求診中醫,希望能改善並減少服用西藥。因工作壓力大 影響睡眠品質中醫部鍾奕璇醫師診斷王小姐為偏頭痛,並給予中藥及針灸治療,經過針藥雙管齊下的治療後,王小姐的頭痛頻率與程度大幅降低,也不需要服用西藥緩解疼痛。鍾奕璇醫師指出,王小姐平時工作壓力大,並自述情緒緊張時易食慾不佳及腹瀉,為肝鬱脾虛之證,治療上給予疏肝理氣健脾的柴胡疏肝散加茯苓、白朮、黃耆等中藥依體質加減,並針灸百會、四神聰、神庭、風池、完骨、翳風、率谷等穴道。持續治療兩週後,除了頭痛頻率及程度明顯降低,同時也改善了睡眠品質、食慾不佳及緊張時腹瀉等症狀。確切機轉無定論 遺傳也可能導致鍾奕璇醫師表示,偏頭痛已是正式的病名,並非一種症狀,有其完整的臨床診斷標準,因此,並非所有單側頭痛都是偏頭痛,偏頭痛也不完全只會痛在單側。雖然偏頭痛的確切機轉目前尚未定論,但可能因氣候變化、飲食、壓力、賀爾蒙等誘發因子而反覆發作,甚至也有遺傳的因素。偏頭痛發作 對症下藥是關鍵若為慢性偏頭痛患者(病程超過三個月以上,每月至少發生15天頭痛,且其中有8天以上屬於偏頭痛),建議設法找出可能誘發自身偏頭痛的食物(如:巧克力、柑橘類、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飲品等),並養成良好作息、保持愉悅的心情、調適壓力。若有長期頭痛症狀,建議先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排除重大病因,並及早治療,擺脫惱人的頭痛。
中風後血壓飆高「服藥也難控」 中醫治療3個月回穩
60歲黃先生數月前中風,生病後時常注意自己的血壓,也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物,收縮壓控制在約140mmHg,舒張壓約90mmHg,但近幾個月收縮壓上升至150mmHg,黃先生希望血壓更穩定不要有升高的趨勢,同時希望促進語言和肢體活動功能而求助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經劉家蓁醫師治療3個月血壓下降且呈現穩定。中風在中醫又稱「卒中」,中醫認為主要病因在於病人平常氣血虧虛,心、肝、腎三臟陰陽氣血失調,若又年老體衰、飲食不節制、情緒過於極端,更容易阻礙氣血運行,使身體呈現正氣虧虛、瘀阻脈絡,或陰虛陽亢、上盛下虛的狀況。劉家蓁醫師表示,黃先生上述狀況都有,因此中藥調理著重在益氣活血、育陰潛陽,例如用補陽還五湯、天麻鉤藤飲…等依體質加減用藥。穴道方面配合體針合谷穴、三陰交穴、太衝穴…,以及頭皮針調理。經過治療1個月後,黃先生血壓逐漸下降,收縮壓可以控制在120~130mmHg,舒張壓80~90mmHg,持續3個月後血壓呈現穩定。劉家蓁醫師強調,中風的治療依病人體質與病況不同,治療成效與期程也不一樣。她提醒作息正常,避免晚睡,並配合復健和運動,促進氣血循環,也能舒暢情志。經過生活作息調整和中西藥物介入,能穩定血壓且預防二次中風的發生。此外,劉家蓁醫師建議平時居家測量血壓,可以用722原則:一、連續7天量血壓;二、每天量2次血壓,早上起床1小時內和睡前1小時內;三:、每次測量2次以上,每次間隔1分鐘,紀錄2次平均,若有心房顫動要測量3次。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學會和心臟學會制定的治療指引,居家血壓平均130/80mmHg以上就是高血壓。控制血壓除了用藥,生活型態調整也很重要,如控制鈉和酒精攝取、體重控制、戒菸、運動…等等。
「清冠一號」沒搶到? 中醫依體質給藥同樣奏效
一名已施打兩劑新冠肺炎疫苗的14歲女學生,幾天前確診,居家隔離期間體溫大約37度,但出現咳嗽、喉嚨痛、喉嚨乾、頭痛、鼻塞、鼻涕…等症狀,持續3天未緩解,期間未服用西藥,因而求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視訊門診。由於清冠一號供不應求,中醫部劉家蓁醫師依照女學生目前病症開立處方,服用3天之後,症狀皆改善,且於第7天快篩轉陰。 劉家蓁醫師表示,類似新冠肺炎這種病情較重、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證候多相類似的疾病,中醫稱作「時行感冒」;若以急性熱病為主,表現發病急劇、病情險惡、傳染力強、能引起大流行,又稱作「溫疫」。依照中醫觀點,由於氣候不同以及人體素質差異,雖然感染同樣病毒但表現出的症狀還是稍有不同,而有風熱、風寒、濕熱…等不同表現。如這名女學生是常見染疫後輕症的表現,且屬於風熱類型,故使用祛風清熱藥物,酌量搭配止咳藥物,例如桑葉、薄荷、連翹、黃芩、杏仁…等。 若患者體質偏向風寒,治療方針則改變,會用辛溫解表藥物,如麻黃;若偏向濕熱,會酌加利濕藥物,如滑石、木通…等。劉家蓁醫師也提到,不少確診者會出現喉嚨痛,可按壓少商穴,位於雙手拇指外側,外側指甲角旁1分處,以指甲或指腹掐按30秒,放鬆一下再繼續按,按壓穴位時會有微微痠脹感,可以緩解喉嚨疼痛的症狀。台灣疫情高達9成輕症,在急於回歸日常生活且清冠一號藥物供不應求狀況下,經由中醫師依個人體質病症開立的處方,也能幫助病人緩解病症不適。此外,確診後遺症常見有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呼吸費力、頭痛、焦慮、睡眠障礙…等症狀,也能透過中醫協助調理,讓身體機能恢復。民眾也可善用衛福部推出「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增加跨科看診便利性,透過中西醫整合協助早日康復。
22歲男確診月餘「病毒量不減反增」? 醫:作息不正常導致
去年11月一名22歲已打完兩劑疫苗的柬埔寨男大生來台求學,卻在解隔離前一天確診,被收治於台南市立醫院負壓隔離病房。該名男性並無任何明顯症狀,但仍需在負壓隔離病房裡等待病毒量下降。在隔離了1個月之後,病毒量反而持續增加,於是會診中醫部郭鈺君醫師視訊問診。郭鈺君醫師研判患者因長期隔離在負壓病房,加上語言不通,日夜顛倒,三餐也沒有按時吃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使得病毒量不減反增。於是給予一些乾薑、厚朴、甘草等增強腸胃正氣;魚腥草、荊芥、黃芩、薄荷、防風等疏導邪氣;酸棗仁湯安神除煩,以及四逆散、香附等幫助疏肝理氣。患者服用後,身體開始出現紅疹但不會搔癢。郭鈺君醫師表示,新冠肺炎從中醫的角度是屬外邪入侵、疫毒犯肺,而肺與皮膚相表裡,經過藥物協助得以將病毒從皮膚排出。患者體型偏乾瘦,常常熬夜打電動,舌頭偏紅且舌面乾,判斷屬於陰虛體質,因此,除依上述藥方為基礎外也依體質,加上沙參、生地、黨參…等滋陰補氣的藥物。服藥後約3~4天紅疹消退,病毒量也持續下降,約1週後達到解隔離的狀態,順利出院。中醫原本就有對抗大型流行病的經驗,古時稱之為「瘟疫」,是根據病原體進入人體後,邪氣與正氣鬥爭所表現的證候來擬定處方,而每個人正氣的狀態不太一樣,也無法單純以年齡判斷,例如年輕患者雖然沒有慢性疾病,看似抵抗力強,卻因長期食用冰涼的食物或者生活作息不正常造成體內氣機不通暢。若僅是服用一般的抗病毒藥方,不一定能夠到達邪氣所在之處,仍是需要辨證論治,依體質與個人狀況開立適合的藥方才能達到效果。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嚴峻,輕症者多採居家隔離,但確診以及隔離的壓力,很容易使患者免疫力下降,不利病毒量的下降,郭鈺君醫師表示,中醫的特長在於幫助免疫力正確作用,目前有「中醫視訊診察」,透過問診與望診,依每位患者不同的症狀、體質,辨證論治開立專屬處方,以「透邪外出,截斷病勢」的基礎,輔以平衡陰陽的藥物,幫助體內正氣發揮,加速病邪的排出與症狀的緩解。
針灸搭配中藥調理 輕熟女1年半狂瘦25公斤
31歲林小姐有體重過重的問題已長達6年以上,初次看診時體重約9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為35.5。因為過重也造成膝蓋痠痛、易喘的狀況。一年半前透過飲食控制與輕度有氧運動減重,但成效不佳,加上容易感到疲倦,於是尋求中醫協助,經中醫調理一年半,成功減重近25公斤。林小姐就診時表示,自己食慾很好,很容易感到飢餓,嗜吃甜膩食物,也有吃宵夜的習慣,且工作時需常試飲含糖飲料,平時也較少運動。發覺自己身體開始有些狀況,於是決定減重。一開始三餐增加水煮餐點,也戒吃宵夜的習慣,一週兩次瑜珈運動,一次約45分鐘,運動量輕度至中等,多為伸展與輕度有氧,未服用減重藥品及健康食品,但覺得很容易疲倦,希望可以透過中醫調理體質協助減重。曾碩平醫師表示,問診後發現林小姐食慾仍然不錯,喜好甜食的情形依然沒有改變,也未特別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運動缺少重量訓練。證型上主要屬於脾虛兼有痰濕的情形,治療上給予健脾燥濕的防己黃耆湯加上茯苓、澤瀉、麻黃…等藥依體質加減,針灸水分、大橫、中脘、天樞、關元...等穴道,另外給予飲食、運動和睡眠等方面的生活型態建議。看診3個月後,林小姐體重減輕了9公斤,且維持良好的體力和肌肉量,持續1年的治療下,體重已減輕至67公斤,期間沒有復胖也沒有明顯副作用。曾碩平醫師指出,體重過重是現代人常見的通病,除了體態不佳之外,也嚴重影響健康,十大死因中的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和糖尿病...等都和過度肥胖息息相關。正確的減重可以尋求專業中醫師評估,能根據個別體質和生活型態訂定有效率且個人化的減重計畫,制定適當的目標體重,給予適切的個人化飲食和運動建議,並透過服用中藥調理體質和針灸刺激穴道,協助抑制食慾和增加代謝,並調理減重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才能達到健康減重的目標。
退錯火虛累累4/當季7食物一吃就清熱 涼補別忘提升元氣
天氣熱爆了,幾乎天天飆出36度以上的高溫!台南市立醫院曾碩平中醫師提醒現代人生活習慣今非昔比,再加上室內冷氣整天「催落企」,若是一昧退火恐怕讓身體更虛,應該諮詢中醫師,依照個人體質清熱、再涼補,才能養足體內陽氣。莊雅惠中醫師說,所謂的「涼補」並非只吃涼潤食物,而是同時必須補元氣,同時依體質調整。例如一個容易中暑又便秘的人,白木耳紅棗湯中只能放一顆紅棗,但換成虛寒體質的人時,就要增加到3顆紅棗,來增加元氣。「退火也是一樣的道理,中醫認為暑氣就是病氣,退火就是除病氣,但也要因應體質同時補元氣,才不會反而更虛。」莊雅惠舉例,「前陣子有位老太太來求診,整個人看來病懨懨,原來是暑熱傷元氣,雖然上火、卻又氣虛,所以就一面退火、一面補氣,才終於恢復精神。」南瓜具有補中益氣的效果,可以助長體內陽氣,又不過於燥熱。(圖/報系資料照)至於平時飲食,莊雅惠中醫師建議多吃「清熱」食物,花椰菜可生津止渴、金針菇能補氣養血、菠菜助潤腸通便、南瓜補中益氣、蓮藕能安神,都是夏天建議多吃的當季食物,吃下之後就具有清熱功效。曾碩平則推薦偶爾喝一下綠豆湯、豆花,其中的綠豆、以及作為豆花凝固劑的食用石膏硫酸鈣都具有清熱作用,以上列舉7種清熱食物皆適用於大多數體質。國泰醫院營養師張斯蘭表示,夏天盡量保持飲食清淡,若吃得太油、太鹹,易使身體燥熱。(圖/報系資料照)此外,熱得受不了,許多人也容易食欲不振,烹調食物時可多加入一些香菜、蔥,來提高食欲,另外,也不要吃得太過油膩、重口味,以免讓身體更加燥熱,而是要盡量清淡,例如多吃蒸蛋、燙青菜這類食物。國泰醫院張斯蘭營養師也提醒,老人家就算胃口再不好,也要多少吃一些蛋白質食物,例如盒裝豆腐就是不錯的選擇,或是多吃粥、喝湯來補充體力,以免營養不足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