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義純
」 唐榮車輛 電動巴士 何義純 電動車 漢翔唐榮漢翔CTP聯盟電巴Alighter追上歐系車打趴國產同級車 Q3登陸美國
由唐榮車輛、漢翔航空工業(2634)、亞力電機(1514)、大同(2371)等12家企業組成的CTP(Commercial Taiwan Partnership)電動車聯盟,歷經近半年的努力推出,正式發表鋁合金全低地板電動巴士Alighter。今年準備打造10部試水溫,預計下一站就會前進美國,預計今年第三季就會在美國正式發表,更搶攻美國市區公車與校車共6萬多輛市場。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表示,Alighter有五大領先優勢,包括配置362kwh高電量電池,車輛續航可達450公里的國際水準。電池「液冷」技術,可以讓電池控制在25度的溫度,大幅提升電池的使用壽命與防止電池電力衰退問題。輕量化的鋁合金車身,是傳統鋼材三分之一重量,減重也帶來低能耗的效益及鉛合金的回收率達90%以上,具高經濟價值與環保趨勢。Alighter電動巴士除了輕量化航太級材料車身,還有電池溫度管理、雙屏儀表板等一共有6項先進技術。何義純直接就座位數、電量、車身材質、低地板、實際路況里程及電池熱管理等關鍵項目與VOLVO、BENZ及國內已發表的電巴比較,Alighter評比與歐洲車型不相上下甚至更優,直接打趴國內車種。全車有34個坐位,大幅領先當前巴士只有20多個,提升載運量。僅24公分高的全低地板設計,讓老弱婦孺上下車時更容易與安全。車輛行駛中車內僅有67分貝。電池設計與歐洲同步放在車頂位置,讓車身空出更多空間,提升搭乘舒適性。還有18項的人機介面的智慧化項目、一機多屏設計有兩個12.3吋液晶螢幕、整合液晶儀表板、抬頭顯示器(HUD)、車載資訊、語音與身份辨識、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也支援OTA線上軟體更新,可以讓車輛隨時獲得最新升級與保養資訊。Alighter電動巴士上由駕駛角度看,結合環景系統、盲區輔助偵測系統、安防系統,讓駕駛操控無死角。漢翔表示,由於Aligter運用了航太級的複合材料打造,車重大幅減少600公斤、續航力提升至450公里,0至20公里的加速僅需2.3秒,漢翔透露,未來會對車身結構重新設計,提升材料的應用,預計還可以減重三分之一。此外,電動巴士最重要除了車輛的安全、乘客的舒適感外,駕駛的操作經驗更是重要,Alighter的整車電控系統也運用了航電科技,以車輛使用的CAN Bus網路系統,整合了數位儀表雙屏系統可完整呈現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各項資訊,包含駕駛行為偵測系統、環景系統、盲區輔助偵測系統、安防系統、抬頭顯示器、空氣濾淨器、車身控制模組等。此外,為提升全車擴充性與營運彈性,亦配置完善的各類訊號及電源輸入輸出裝置,可因應客運業者不同的需求及駕駛環境,方便快速加裝各式設備,也讓Alighter具備輕鬆客製化的條件,滿足客戶的需求。產業鏈方面,除了12家CTP聯盟的核心企業,還有32家Tier 1的供應商,產業鏈相當完整。
6兆美元競技場4/戰機材料打造減重25% 電動車續航力增加400公里
相較於TADA與MIH由資通訊科技產業為主的大聯盟,CTP則是一群以機械、電機、車輛、製造等傳統行業組成的電動巴士小聯盟,可說是小而美的軍團。領頭CTP的唐榮車輛成軍六十年,從省營轉到民營,由打造火車、公車、低底盤公車、電聯車到電動巴士,布局電動巴士市場逾十年。現任董事長何義純表示,「除了台灣市場外,還瞄準美日的巴士淘汰市場,將一個城市一個城市攻下市占率。」CTP將在11月正式發表新一代全低地板電動巴士,車型與功能與歐洲品牌並駕齊驅。(圖/CTP提供)為了打國際盃,唐榮車輛今年第一季先與大同結盟動力系統,第二季與漢翔公司合作開發鋁合金輕量化車身,第三季更找了九家關鍵供應鏈廠商,一起籌組CTP聯盟,預計十一月發表最新全低地板電動巴士「漢唐一號」,明年第一季量產,第二季展開海外銷售,「目標是每年汰換約五萬輛電動校車與市區電動公車的美國市場缺口。」何義純說。CTP聯盟找來漢翔以打造飛機的複合材料技術,來為電動車瘦身減輕重量,圖為漢翔董航空工業董事長胡開宏。(圖/黃威彬攝)這支隊伍中最吸睛的成員是打造戰鬥機的漢翔。「將航空複合材料用在打造電動巴士車架,可減少車體二十五%的重量,而重量直接關係到續航力。」漢翔公司董事長胡開宏信心滿滿的說,「(漢唐一號)與唐榮前一代車款,減重達一千公斤,續航力增加超過四百公里。」無論是電動車還是電動巴士,龐大商機激勵了台灣業界。「未來電動車的市場,除了輪胎跟鐵架車殼外,供應鏈上的每一塊都重新來過,言下之意即是機會就在那,看你怎麼去把握住。」一位業者說。今年3月漢翔航空完成勇鷹高教機,機身使用輕量化複合材料。(圖/漢翔提供)此刻,投資人如何跟著投資?中國信託投信建議,投資人可循過去智慧手機概念股模式選股,從電動車大廠的供應鏈下手,例如特斯拉的台廠供應鏈中,車電系統的和碩、台積電、廣達、台達電;電池系統的康普、和勤;充電系統的和勤、岳鼎、健和興;車身系統的聯嘉、建準;馬達動力的和大、富田。無人駕駛公車集合了電動車、5G通訊及大數據等最新科技的應用。(圖/胡華勝攝)此外,在「概念股」選擇上,以各領域的龍頭為優先,注意各家公司的財務報表與新聞,觀察是否因電動車而有真的實質營收與獲利,而不是沾上邊卻沒有帶來收益的膨風股。
向歐系車叫陣!這10家組CTP聯盟 11月推「漢唐1號」全低地板航太級車型
繼電動車MIH聯盟後,以唐榮車輛科技為首共10家企業,今(12)日宣布籌組CTP(Commercial Taiwan Partnership)聯盟,將在11月正式推出第一部電動巴士(E-Bus)「漢唐1號」。CTP聯盟以國產化為起步,滿足10個國產化項目外,新增6項自主研發技術,目標在打入美國及日本市場,CTP聯盟未來將一起推展海外市場。漢翔航空工業董事長胡開宏表示,輕量化鋁合金複材車身較原鋼骨結構車身減重達500公斤。(圖/黃威彬)CTP聯盟是唐榮車輛在既有包括漢翔航空工業及大同公司合作伙伴的基礎上,再找了亞力電機、台灣雙日、台灣電綜、漢鐘精密、台灣精星、為升電裝及台灣松下電器,一共10家企業所組成,目標在發展電動巴士。漢唐1號是一款與歐洲最新款同級的全低地板型的車款,11月就會有實車交付。漢唐1號全低地板電動巴士將在11月正式交付,瞄準包括2030年我國電動巴士汰換市場。(圖/漢翔航太工業)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表示,這次CTP聯盟成員都是E-Bus中最核心關鍵的代表,都具備外銷的實力。以大同的電動馬達來說,經過幾個月的測試,電動馬達的效能符合預期;E-Bus另一個關鍵影響車輛行駛的減重與能耗,則交由有航太技術的漢翔航空,開發全鋁合金輕量化車身,另外,漢翔擅長的航空電子技術與車電網路也都將導入漢唐1號;E-Bus很重要的機電空調,找來具備全球維運能力的台灣電綜擔綱。6項國內首創的自主研發技術,除了僅30公分高、方便上下的全低地板底盤與相較傳統車身,減重三分之一的輕量化鋁合金車身外,還有362 KWh長續航力高電量電池,續航里程至少250公里、電池液冷系統熱管理、34個座位數的人性化高乘客座位數,多於VOLVO 7900車款的32個座位及前圍造型分離維修設計方便維護設計。何義純透露,台灣電動巴士發展的困境是歐系電動巴士大廠不願意將最新、最高端的全低地板底盤平台技術,與國內業者或代理商合作。何義純進一步說明,CTP聯盟是垂直的深度合作關係,成員在每個環節扣得相當緊密。此次開發的漢唐1號,參考了電動巴士最先進的歐洲5大車系規格,花費半年的時間訂定出自己的規格、訂定車型,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樹立電動巴士的標準。業者指出,目前美國、日本對電動巴士需求快速成長,其中,美國政府已編列75億美元預算,用於淘汰每年5萬輛電動校車與市區電動公車,但美國本土電動商用車大廠尚未完全轉型、新創電動巴士大廠才剛起步,已經吸引歐系商用車大廠的注意準備搶市,CTP聯盟也看到這塊商機,已著手布局當地市場。
陸空聯手電動車 唐榮車輛電動車小聯盟再添猛將漢翔
唐榮車輛繼3月與大同合作電動車後,再傳與漢翔合作,將攜手研發全低地板電動大客車新車型,雙方昨(8)日低調簽約,將組成生態鏈聯盟,未來 共同開發產品與國外業務市場。受限於室內不能超過5個人的3級防疫警戒規定,唐榮與漢翔簽署共同開發與銷售之策略合作協議書時,現場僅有4個人在場,即漢翔董事長胡開宏及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兩人及各另一位公司同仁,簽約儀式在疫情當下顯得相當低調。此次合作主要內容在輕量化結構件及系統組件、車電關鍵模組與線束的共同開發與國外市場拓展銷售。胡開宏表示,以電動車為主的新能源車已是全球節能減碳的共識,鎖定輕量化及車電關鍵模組國產化為開發目標,共同加速進行產品開發,VCU(Vehicle Control Unit)整車控制平台也是全案推動的另一個合作重點。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漢翔以航空複材與航空電子技術及成果導入民生產業,將飛機的航電系統運用於汽車電子網路設計及車電關鍵模組。此外,漢翔擁也有台灣先進複材中心(TACC)為集研發、設計、製造、組裝等能量,都將運用在新型電動車的設計上。根據合作內容,預計在7個月內完成開發國內唯一鋁合金車身之全低地板電動巴士,並規劃在明年第1季開始銷售,除了國內市場,也將進軍美、日等海外市場,一同打造台灣品牌。依交通部公告資料,國內電動大客車市場總汰換需求為1萬6千輛,國內市場預估取得3,000輛銷售(總汰換需求之19%),其中在2022年至2024年的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中,目標取得300輛銷售目標。
電動大巴小聯盟1/唐榮車輛攜手大同打國際盃 電動巴士電動卡車呼之欲出
政府訂出2030年客運業全面電動化的目標,手握自主造車能力、布局電動車已十年的「唐榮車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榮車輛),雖然在交通部首波「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中落榜,63歲的董事長何義純卻不受影響,與「大同集團」及「四方電巴」自組「電動大客車小聯盟」,抱團拚搏。今年2月中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由華德動能及成運汽車2家入選,唐榮車輛意外落選。圖為前交通部長林佳龍與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團隊。(圖/王永泰攝)何義純20年前從省交通處轉入唐榮,在民營化過程中,曾經引入VOLVO技術、承包北捷文湖線電聯車,在全台4縣市有68輛電動巴士營運。現在他不但手握印度及泰國訂單,還有祕密武器,「明年第一季推出電動卡車,準備打國際盃。」為加速公車汰換電動巴士,中央政府畫出10年1萬5千輛、產值1千7百億元的市場大餅,量身打造「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一車補助最高1千萬元,首波審查2月揭曉,商用車元老唐榮車輛落選,跌破眾人眼鏡。然而,一甲子歷史的唐榮車輛並不喪志,兩周後宣布與大同集團(2371)及唐榮車輛旗下的「四方電巴」三咖結盟,自組「電動大客車小聯盟」,打造採用大同電動馬達系統IE5的100輛電動巴士,計畫3個月內完成第一批10輛,將在台中東海大學示範運行,接著的90輛電動巴士,將進軍國際盃。唐榮車輛已手握印度及泰國等訂單。昔有「北大同、南唐榮」美名的兩家公司今年3月初結盟,唐榮車輛採購大同一百組電動馬達系統IE5,用在生產電動巴士上。(圖/王永泰、馬景平攝)唐榮車輛耕耘已10年的電動巴士,打算輸出印度與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圖為泰國街景。「今年9月,我們將發表一款全新的全低底盤電動巴士,這款車型沒有階梯,就像是機場接駁巴士的全平面地板,高度35公分,乘載人數多達70位。試想一下,同樣大小的巴士,我們透過精簡化設計,創造出更大的空間,可說是電動巴士的全新革命。」何義純表示,「我們還有一個祕密武器,就是將在明年第一季推出電動卡車,轉型電動車、電聯車、儲能電池並準備進入資本市場,讓自己更有能力布局海外。」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透露,除了台灣市場,也將把電動巴士輸出至印度、泰國等國家,2021年更將推出電動卡車。
電動大巴小聯盟2/鴨子划水10年 電動巴士全台4地13條路線趴趴走
今年3月初,唐榮車輛宣布與大同集團(2371)及唐榮車輛旗下的「四方電巴」三咖結盟,自組「電動大客車小聯盟」,唐榮與大同簽定了一筆100具電動馬達系統IE5的百輛電動巴士計畫。這支精銳的國產隊伍能在兩周內火速成軍,全因63歲的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已經鴨子划水10年。唐榮車輛曾與富豪汽車(VOLVO)合作,打造低地板公車,就是為必須配備低地板的電動公車鋪路。 唐榮車輛轉投資四方電巴在台中市有2條路線。圖為行駛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路線。(圖/唐榮車輛科技提供)2年後,唐榮車輛便率先推出電動公車,先銷上海再賣回台灣,迄今共有68輛made in「TAV」(唐榮)的電動巴士,分別在桃園、台中、台南、金門等4地的13條路線,一起趴趴走。經台中市府核准,還在東海大學校園內,打造一條提供1萬8千名師生使用的「路思義教堂」電動巴士路線。唐榮鐵工廠曾經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鐵工廠,以不銹鋼產品出名。(圖/報系資料庫)一提到電動汽車(EV),年輕一輩幾乎僅知美國特斯拉(Tesla),從沒聽過「唐榮」這個「老品牌」,不過,五、六年級生絕對喊得出「唐榮是國營企業」,更老一輩甚至可以說出「北大同、南唐榮」形容「台灣頭尾」兩大企業。唐榮車輛耕耘已10年的電動巴士,打算輸出印度與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圖為泰國街景。(圖/翻攝自thailand travel臉書)由於有個「榮」字,「唐榮」常被誤以為是行政院退輔會所屬的榮工處(已解散)事業體系,其實,唐榮車輛的身世特殊,前身是「唐榮鐵工廠」公路車輛事業部,而且「唐榮」真有其人。
電動大巴小聯盟3/昔日為台灣最大鐵工廠 唐榮歷經省營國營再轉民營
在高雄靠著磚窯廠發跡的唐榮,在60歲那年,也就是1939年第2次大戰期間,收購日本人留下的煉鋼設備,創立「唐榮鐵工所」,後來改名「唐榮鐵工廠」。唐榮鐵工廠曾經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鐵工廠,以不銹鋼產品出名。(圖/報系資料庫)隨著事業愈做愈大,唐榮為了擴充版圖向民間借高利貸,卻遇到越戰爆發,導致財務陷入危機,事業體遭政府強制接管。1962年,唐榮鐵工廠改組為台灣省營事業,唐榮抑鬱而終;1999年精省後,唐榮鐵工廠隸屬經濟部,成為國營事業。國人熟悉的莒光號火車,正是由唐榮鐵工廠生產製造。圖為1975年時首批莒光號。(圖/報系資料庫)精省這年,40歲的何義純擔任省府交通處主任,該單位當年就是唐榮鐵工廠的主管機關。不久後,何義純與時任桃園縣選區立法委員朱立倫、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運鵬獲選傑出青年,他代表省交通處到美國參訪柏克萊加州大學、德拉瓦州等數個州政府及民間機構,為期一個月。昔日省交通處處長陳武正(左)帶著何義純一同轉任唐榮鐵工廠職務,為何義純未來創業埋下伏筆。(圖/報系資料庫)「那趟出訪,我看到國外企業除了創新,許多有能力的高手也不一定會留在政府單位工作,會選擇創業打拚。」站在首度於媒體曝光的唐榮車輛高雄路竹廠裡,何義純向本刊記者娓娓道出美國行讓他大開眼界,更埋下創業的種子。當年返台後,何義純的老師、時任省交通處處長陳武正,轉任唐榮鐵工廠董事長,何義純跟著他到唐榮鐵工廠擔任機械廠副廠長,身兼公路車輛事業部經理。此一決定,等於放棄當時人人欣羨的「十八趴」,「那個年代,由於公務人員薪水較低,政府透過特別預算,給了公務人員18%的優惠存款利率,不過,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政策,既然是不合理的事就不會長久。」何義純說。唐榮鐵工廠2002年民營化一分三,以公路車輛為主要業績的唐榮車輛,靠著何義純等50名員工集資1,500萬元,開啟創業新路。(圖/王永泰攝)
電動大巴小聯盟4/50位老員工集資3000萬創業 唐榮車輛曾與VOLVO合作生產商用卡車
2002年,唐榮鐵工廠一分為三,鋼鐵本業轉型為「唐榮公司(2035)」上櫃,「鐵路車輛事業部」和「公路車輛事業部」等兩大部門則各自獨立,前者與中國鋼鐵、日本車輛及住友商事合資組成「台灣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鐵路列車,後者則變身為唐榮車輛,由選擇留下的何義純負責籌組。少了集團資源與業務奧援,何義純雖爭取到繼續使用「唐榮」這個招牌,但須自籌3千萬元資金成立公司。昔日省交通處處長陳武正帶著何義純一同轉任唐榮鐵工廠職務,為何義純未來創業埋下伏筆。(圖/報系資料庫)「『唐榮』兩個字代表的是品牌的價值……我們50位老員工,每人拿出30萬元,共集資1千5百萬元,另外找法人投資1千5百萬元。」「有一家合作的韓國企業看上唐榮的造車能力,原本想要併購,最後我們買回法人手上的股權,及時化解了公司成立以來第一個危機。」何義純經歷了一段不為人知的驚險歷程,才順利在高雄路竹廠掛上「唐榮車輛」的招牌。唐榮車輛2004年獲得VOLVO授權合作的組裝工廠落成啟用,成為VOLVO全球第16個技術授權工廠。(圖/唐榮車輛科技提供)離開國營事業大靠山,「我必須另闢商用車市場,尋找新唐榮所需的養分,評估後認為擁有技術才是關鍵。」何義純透過香港商太古汽車,成功和全球商用車排名前五大的VOLVO搭上線,雙方開始合作,並與香港商太古汽車簽署1千3百50輛VOLVO卡車與巴士組裝合約,合作案在2011年底結束。唐榮車輛位於高雄的路竹工廠,是獲得VOLVO汽車全球第16座授權的商用車製造工廠,已經累積2千輛卡車及巴士製造實績,首度在媒體曝光。(圖/馬景平攝)合作初期,VOLVO派了一個30人的團隊來台灣,以六個月的時間將技術導入唐榮車輛,前後共做了10款不同的車型,沒想到,與大咖合作才是挑戰的開始。「要成為VOLVO合作夥伴,必須符合全球稽核標準,例如一個螺絲沒鎖好都會扣分,小則1分、多則5分,輪軸等重要零件沒裝好,一次就扣25分,在VOLVO的標準中,一旦車規涉及安全,完全沒有妥協空間。」唐榮車輛高雄路竹廠廠長王可明說。王可明透露另一段祕辛,「VOLVO的標準是扣18分,第一次稽核時,我們就被了扣200多分。」「那個時候,所有權是唐榮,工廠管理權是VOLVO原廠,因此一開始就出現語言溝通障礙和文化嚴重衝突,還有老闆是誰?員工要聽誰的命令?導致所有權與管理權之爭。」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透露,除了台灣市場,也將把電動巴士輸出至印度、泰國等國家,2021年更將推出電動卡車。(圖/馬景平攝)何義純舉例,VOLVO重視工時、自主性管理及效率,為了保護長時間站著工作的員工,VOLVO要求在走道上鋪上地板,以減少對膝蓋的衝擊,「這些事都得靠彼此花時間坐下來溝通,重新調整與適應。」
電動大巴小聯盟5/曾與VOLVO合作打底承接捷運電聯車賺第一桶金 全低底盤電電卡預備上市
這段歷練也讓唐榮車輛擁有了與國際接軌的能力,進而獲得加拿大航空及電聯車業者「龐巴迪」(Bombardier)的青睞,「我們特別成立專案小組,訓練一個可以用英文溝通的團隊,歷經3輪的評選後,2007年終於承接台北市捷運文湖線電聯車案。」何義純形容這是「第2回合的挑戰」。唐榮車輛位於高雄的路竹工廠,曾與VOLVO合作,已經累積2千輛卡車及巴士製造實績,首度在媒體曝光。(圖/馬景平攝)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龐巴迪的標準,打造一輛捷運電聯車需要2千個工作小時,而唐榮車輛卻能夠縮短到1千3百50個工作小時,這讓龐巴迪相當驚豔。「因為省下來的時間,等於提前完工,減少了銀行資金的成本。」何義純開心地說,此案終於讓唐榮車輛賺進第一桶金,進帳2億元。因為文湖線電聯車案的成功,唐榮車輛後來拿下取代「馬特拉」(Matra,法國知名運輸工具生產公司,文湖線首家簽約商)的機電系統案、淡水線驅動電力總承更換案。此時,唐榮車輛資本額已成長到8千萬元,公司規模翻倍成長,目前年營收逾6億元。為強化關鍵零組件的話語權,2016年唐榮車輛與亞力電機合資2億元成立利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電池符合歐盟EMARK 100%認證,具防水、防漏電特點。(圖/馬景平攝)從商用車跨足到電聯車後,促使唐榮車輛的技術也從燃油車升級到電動車。「電動車是一個革命,供應鏈體系跟傳統不一樣,工業革命後由蒸汽車、燃油車、電氣化,再轉進電池,這需要持續研發的投入與驗證。」何義純說。唐榮車輛轉投資四方電巴在台中市有2條路線。圖為行駛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路線。(圖/唐榮車輛科技提供)「今年9月,我們將發表一款全新的全低底盤電動巴士,這款車型沒有階梯,就像是機場接駁巴士的全平面地板,高度35五公分,乘載人數多達70位。試想一下,同樣大小的巴士,我們透過精簡化設計,創造出更大的空間,可說是電動巴士的全新革命。」何義純興奮地說。唐榮車輛高雄路竹廠廠長王可明指出,電動汽車整車控制器VCU(左圖)是底盤、馬達、電池以外的關鍵零組件之一,電動車的操控(右圖)相較過去也簡化不少。(圖/馬景平攝)「我們還有一個祕密武器,就是將在明年第一季推出電動卡車,轉型電動車、電聯車、儲能電池並準備進入資本市場,讓自己更有能力布局海外。」準備興櫃的唐榮車輛,儘管在交通部的第一階段試點計畫落榜,仍絲毫不影響何義純走向國際的決心!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透露,除了台灣市場,也將把電動巴士輸出至印度、泰國等國家,2021年更將推出電動卡車。(圖/馬景平攝)
開啟「北大同、南唐榮」新時代! 首筆電巴馬達訂單告捷
由大同(2371)力推台灣第一套國產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今年1月底成功問世,並火速完成第一筆「100組國際銷售」訂單。大同董事長盧明光與唐榮車輛暨四方電巴董事長何義純今天出席締約儀式,再次宣示「北大同,南唐榮」的產業聯盟新里程碑。由唐榮車輛科技採購大同IE5超高效率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包含馬達與驅動器,首批交貨10組,用於首車匹配與整合,預計3個月內測試完成。首車在運行3個月後,若成效良好,雙方將共同執行以大同公司MIT品牌之電動巴士底盤平台,行銷海外市場,印度或泰國將為示範項目優先推動之城市地區,並計劃延伸產品線至電動環保商用車與電動輕型3.5t商用車。唐榮車輛四方電巴。(圖/王永泰攝)大同董事長盧明光表示,大同在技術到位後發揮極大效率搶市,在不到一個月內就完成國產電動車核心模組、電動商用車產品及電動巴士運營之生態鏈垂直整合,企圖心十足。唐榮車輛科技為台灣最大的鐵路客車與貨車製造廠,四方亦有台灣及台中市電動巴士規模與市佔率均為第一的優異實績,這樣的組合堪稱是台灣國產電動巴士三強三贏,未來朋程科技也將全力支持大同在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提高競爭力。大同董事長盧明光。(圖/王永泰攝)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則說,過去在機械鋼鐵類製作時期,兩家公司即有「北大同,南唐榮」之稱,很高興現在能在電動巴士車輛部分,啟用大同國人設計的馬達動力系統,更為「北大同,南唐榮」雙方合作帶來新里程碑。儘管目前電動巴士(甲類+乙類)的市場占有率之冠為華德動能科技,相信在唐榮與大同完成簽約之後,唐榮除了在市占率躍進超越華德,還要大布拓展海外市場。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圖/王永泰攝)大同為國內大小馬達產品之領導品牌,深耕馬達事業70年,鑒於國際環保意識抬頭,電動車產業崛起的龐大商機,3年前即結合馬達專業自力研發台灣第一套國產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該系統甫於今年1月底成功問世,大同並借重執行副總戴豐樹於豐田及汽車相關產業的經歷,統籌旗下電動車布局與發展,在董事長盧明光全力支持下,大同快速完成生態鏈統整,與國內電動商用車生產銷售領導商唐榮車輛及電動巴士營運商四方合作,在首車可靠度與妥善率測試完成後,預計將於今年第二季,由四方於東海大學第一校區與第二校區之間,進行為期3個月之接駁示範運行。此為大同自力研發台灣第一套國產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左起為唐榮車輛科技董事長何義純、大同董事長盧明光、執行副總經理戴豐樹。(圖/王永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