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
」 生育率 少子化 馬斯克 出生率 日本「投資自己」成主流! 韓國消費趨勢逐漸轉變
近年來,韓國的大眾消費趨勢發生了顯著變化,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線上消費急劇增加,酒吧和KTV等傳統「夜生活」產業卻持續萎縮;另一項值得關注的是,美容與健身產業等「自我提升」產業蓬勃發展,顯示當代韓國青年的流行文化與消費傾向也發生了巨大改變。根據韓國國稅局1日發布的《百大民生產業統計》分析結果,其中增幅最大的是電商,企業數量較2018年增加218%,從業人數自19.5萬人增至62萬人。以年度新登記的營業執照看來,網購業從2018年至2023年一直位居第一,2018年和2019年的成長率分別為18%和23%,疫情之後的2020年上升至32%,2023年更達到37%。國稅局表示,這一增長主要來自於線上平台的持續成長和非接觸式經濟的普及。與此同時,傳統夜生活產業卻面臨困境。夜間營業的小吃店數量減少較2018年減少40%,酒吧和KTV的數量也分別減少33%和18%。疫情後的2022年4月,上述行業曾出現小幅增長,但次年再次下降。韓國投幣式KTV協會理事李在仁表示,經濟不景氣和聚餐文化的衰落導致銷售額比疫情前下降近20%,現在晚上10點以後,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回家。相反,美容和健身等「自我提升」相關行業的企業數量呈現增長。今年4月,美容業從業人數為6.4萬人,比6年前增加115%。室內高爾夫和健身房的增幅也分別達到102%和93%。國稅局分析,這是因為年輕一代更加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將更多時間用於維持健康和提升自我。另一方面,由於低生育率和不婚文化的擴散,相關產業的數量正在迅速減少。婚禮業者從2018年的1019人減少到今年的714人;隨著學齡人口減少,付費自習室減少35%,網咖減少27%,KTV減少18%。學齡人口從2013年的939.7萬人減少到去年的730.2萬人,預計到2033年將驟減到526.1萬人。
生育率低!韓最新報告指「15歲-64歲勞動人口」20年後將少近千萬
根據「韓半島未來人口研究院」6日公布的《2024年人口報告》,受低生育的影響,韓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基礎、勞動力人口(15歲-64歲)20年後將減少約1000萬。另外,到了2060年,死亡人口將達到出生人口的約5倍。韓國國際廣播電台引據報告指出,去年韓國人口的年齡中位數為45.5歲,到2031年將升至50.3歲,這意味著屆時超過一半的國民年齡將超過50歲。年齡中位數是指將全體人口按照年齡大小順序排列後,位於中間位置的年齡。另外,屬於入學對象的7歲兒童人口將從2023年約43萬減少至2033年約22萬。兵力資源也將出現驟減。屬於新增現役入伍對象的20歲男性將從2023年約26萬減少至2038年約19萬,跌破20萬大關。受低生育的影響,勞動力人口(15歲-64歲)將從2023年的3657萬跌至2044年的2717萬。「韓半島未來人口研究院」指出,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將使消費活力衰退,引發內需市場崩潰;老年人贍養負擔的上升將導致經濟增速放緩,陷入長期性低增長。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獨居老人家庭也將大幅增多。65歲及以上一人家庭占總家庭數的比例將從去年的9.1%(199萬戶)升至2049年的20.2%(465萬戶)。到205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891萬,創歷史新高,占據總人口的40%。2060年的死亡人口預計為74.6萬,是出生人口(15.6萬)的4.8倍,總人口將隨之減少59萬。另外,以2023年為準,80歲及以上超老齡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僅為4.4%(229萬),到2061年則將升至20.3%(849萬)。韓國總人口去年為5171萬,到2065年將減少至3969萬。
扳回僅1年 台灣人均所得又被韓國超車
韓國銀行5日發布《2023年第4季度與年度國民所得》統計,韓國2023年名目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236.3兆韓元,經換算後為1.71兆美元,人均GDP達3.31萬美元,重新超越台灣的3.23萬美元。台韓同為亞洲四小龍,產業競爭激烈,社會發展趨勢類似,雙邊人民也很「計較」彼此在體育、文化的表現。2022年,根據台灣主計處與韓國銀行的統計,台灣人均GDP約為3萬2690美元,高於韓國的3萬2420美元。這是韓國於2003年超越台灣之後,台灣首次逆轉。台灣人均GDP上世紀長期領先韓國,2002年還以1萬3650美元超過韓國的1萬3160美元,但之後便持續落後近20年,直到2022年才再度超韓國。蔡英文總統2022年10月在民進黨中常會發表談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2年台灣人均GDP可能首次超越日本及韓國,成為東亞第一,是全體國民努力的成果,要繼續保持下去。但是2023年,又被韓國扳回去。根據IMF數據,韓國2023年名目人均GDP為3萬3150美元,勝過台灣同年的3萬2340美元。不過,這和雙邊匯率有關,據我方經濟部數據,2022年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29.81台幣,2023年則為31.16台幣,貶值4.5%;韓元平均匯率則從2022年1美元兌1291韓元至2023年的1305韓元,貶值幅度較台幣為小,僅1.1%。分析稱,由於GDP係以美元為計算基準,2022年因區域局勢、美國升息等各項外部因素導致韓元貶值,換算後GDP因而減少,但2023年韓元兌美元匯率較為穩定,上述現象顯著減弱。韓國人均GDP在2017年首度突破3萬美元後,已在3萬區間徘徊7年,遲遲無法突破4萬美元大關。韓國民眾擔憂低生育率、高齡化及家庭負債等問題令經濟成長動力減弱,導致韓國未來落入長期增長停滯的困境。另外,韓國去年第4季出口較前一季增加10.8%,帶動實質GDP較前期增長0.6%,凸顯以半導體產業為中心的出口對韓國經濟的重要性。然而,韓媒《朝鮮日報》分析稱,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未來受到美中經濟矛盾影響,恐陷入低迷,出口或許同樣難以長年維持上升趨勢。
「大學倒閉潮」不只讓教師失業 韓媒嘆「商圈也會死亡」:將成地區危機
近年來受到少子化問題加劇,許多學府開始招不到新學生,台灣今(2023)年就有2所大學倒閉,明年還可能有4所大學退場,預估有6萬名大學生需要被迫轉校,不少教師也將會失業。南韓同樣也為低生育率的代表,學齡人口逐漸減少,地方大學更會面臨生存危機,韓媒更直言「如果地區大學倒閉,商圈就會死亡」,揭示著少子化對於經濟環境的嚴重影響性。根據韓媒《東亞日報》的報導,首爾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與南韓保健社會研究院的《人口變動和未來展望》報告書中顯示,預測到了2046年,南韓國內會有一半以上的大學消失,2042年至2046年,大學數量可能會掉到只有190所,僅為2021年(385所)的49.4%而已,特別是在全南、蔚山、慶南等地區,將有相當數量的大學會消失。報導指出,由於少子化的影響,部分地方的國立大學也有無需高分就能進入的科系,相關人士就透露,許多地區的高中生只想到首都讀大學,因此地方大學即使有優先錄取、獎學金等福利,也很難吸引新生的目光,而年級越高,學科的存廢問題就更為嚴重。另外,該報導也直言,地方大學的存亡也直接與商圈經濟掛鉤,「大學的危機就是地區的危機」,如果地方大學關閉,商圈就會死亡,人口流失也會加快,導致地方企業人力缺乏、空房數量增加,原先以學生為主要客群的單間公寓、炸雞店、咖啡廳等等的生意也會變得更困難。
新北人口回流林口增最多 月底重返403萬高峰
受疫情影響,新北市人口一度跌剩397萬2271人,18日統計人口為402萬9356人,預估本月底有望突破前高403萬,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人口回流代表城市欣欣向榮,是可喜現象。面對人口少子女化與高齡化趨勢,包括生育津貼、公共托育,以及對長者的日照關懷及長照機構相關社會服務,新北會持續辦理,要讓市民「敢婚、願生、樂養」。民政局長柯慶忠昨於市政會議專案簡報「人生里程‧戶政相伴」,指出因應人口挑戰,民政局透過婚育友善、高齡樂活及新住民關懷三大策略,落實於各項戶政服務,同時也力推戶政智慧服務,精進民政地理資訊系統、EPOST創新應用、印鑑數位化、戶所等待即時查及戶役政資訊系統等5大E化服務,並積極推廣線上申辦戶政業務,提供市民更便捷效率的服務品質。柯慶忠指出,受疫情影響,因未入境被遷出國外人口共8萬8718人,造成新北市人口一度下滑,去年7月開始止跌回升,預估7月底將突破2020年12月的前高403萬954人。而各區改制後人口成長比例,以林口成長56.26%最高,其次是淡水、八里、五股、三峽。柯慶忠分析國內人口結構,不只出現負成長警訊,去年生育率僅0.87成為世界倒數,尤其國內高齡化速度比各國都快,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針對少子化、低生育率問題,柯慶忠表示,民政局推出多元單身聯誼及聯合婚禮,生育獎勵金迄今已有近39萬新生兒受惠;因應高齡化部分,則協助推動社區照顧服務,調配全市500間市民活動中心化身銀髮俱樂部、社區關懷據點等。對於新住民關懷,民政局開辦生活適應輔導班、愛心大平台及一站式服務,全方位滿足新住民可能面臨的創業、職訓、語言學習及法律諮詢等實際需求,截至目前已協助超過3萬4000人次。此外,民政局今年起也將啟動戶政數位化工程,規畫以10年時間將1946年至2020年、全市約1000萬件的戶籍資料完成數位建檔工程,期藉科技力量提供更便民服務,並持續朝SDGs以人為本目標前進。
低收入、低生育、高房價衝擊義大利 教宗感嘆:有錢人才能養小孩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12日表示,想要在目前的義大利建議家庭變成一件只有富人才有能力負擔的「巨大困難」,並表示「野蠻的自由市場環境,正在阻止年輕人生育小孩」。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義大利的新生兒數量連續14年下滑,在2022年甚至降到40萬人以下,總人口數量也呈現逆成長,減少17.9萬人,目前僅有5885萬人。在一場關於人口危機的會議上,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表示,出生率下降就代表年輕人認為未來缺乏希望,他們被不確定性、脆弱性與不穩定性給壓垮。他甚至對一旁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直言「現在的年輕人很難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很難有一棟自己的房子,必須要面臨天價的租金,還有工資嚴重不足等情況」。教宗方濟各認為,如果政府還沒有祭出相對應的管理糾正措施,自由市場環境就會變得越發野蠻、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之後也會出現更多不平等的情況。方濟各也提到目前許多家庭正用「寵物」取代「小孩」,他也表示在近期一次演講中,他親眼目睹一位女觀眾希望方濟各能夠祝福「他的孩子」,但該名女性口中所指的小孩,卻是他所飼養的小狗。方濟各也表示,對於被迫在事業與生育之間做出選擇的女性而言,目前的現況是存在著幾乎無法克服的限制。方濟各也解釋,由於扶養小孩的成本日益昂貴,人們正在改變他們的「優先事項」。方濟各認為,不能被動的接受這麼多年輕人為了家庭而放棄夢想、被迫降低欲望來滿足那些平庸事情:像是賺錢、事業,甚至是僅有的閒暇的時間。
中國大陸61年來首次人口負成長 人口學會副會長「人口紅利仍在」
截至2022年末,中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近61年來中國首次人口負增長。這組統計數據引發輿論熱議。人口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變量,也是影響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中新社專訪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解讀中國的人口紅利是否在消失?這個負增長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帶來哪些影響?在未來的全球人力資源結構中,中國又如何找到新機遇?等議題。「負增長」後,中國人口紅利仍在中新社記者:「人口負增長」意味著什麼?中國會不會就此正式進入「長期人口負增長」週期?杜鵬:人口負增長是指總人口數量開始減少這一標誌性轉變,其源於生育率的下降。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總和生育率就下降到了2.1,2.1也被稱作世代更替水平,即低於更替水平就相當於已經踩下了人口增長的剎車,或早或遲就會出現人口負增長。因此,中國人口負增長起因於30年前,只是到了2022年,直觀的數據才顯示出真正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中國人口負增長,它還伴隨著出生人口首次少於1000萬這一事件。觀察歷史,1963年中國出生人口接近3000萬,10年前都還在1500萬人以上,2022年降到了956萬。未來的幾十年,中國可能都要處於人口負增長狀態,只是速度快慢問題。中新社記者: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在人口結構中曾獲得哪些好處?「人口紅利」是不是真在消減?杜鵬:中國的人口紅利依然存在。人口紅利是經濟學概念,它不僅取決於人口結構,更關鍵的因素是能不能充分利用人口機會窗口。改革開放前,中國勞動力就非常豐富,但這並不是後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改革開放本身充分釋放了中國人口數量和結構的優勢,這才創造了人口紅利。我們說如今人口紅利依然存在,基於三方面原因:其一,中國勞動力數量仍然非常龐大。到2022年,中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達8.76億,規模依然龐大。其二,中國在從人力資源大國轉向人力資本大國。中國8億多勞動力中,絕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增長到近11年。2022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1076萬,而中國一年新增就業人口在1300萬人左右,如果實現充分就業,絕大多數新增就業人口都是高教育素質人口。我們的勞動力數量可能在未來一些年出現緩慢下降,但勞動力素質在提高,這給我們充分利用龐大的高素質勞動人口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其三,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體制機制在進一步完善,可以不斷促進勞動力供給和就業需求更好匹配。促進城鎮化過程中,農業剩餘勞動力進一步轉移到城鎮,實現了更有效的人力資源配置。因此,必須看到,我們依然有龐大的勞動力隊伍,有更好的勞動力素質結構,有更完善的機制使高素質勞動力更緊密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所以人口紅利依然存在。政策放寬,為何有些年輕人不願生孩子?中新社記者:去年8月,大陸國家衛健委曾刊文談到,低生育率成為影響中國人口均衡發展的最主要風險。這裡的「風險」主要包括哪些?杜鵬:人口負增長後,一方面人口總量特別是勞動力數量在下降,另一方面人口在老齡化,特別是未來十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加速趨勢。「少子」是人口負增長最主要動因,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關注未來幾十年中,生育率能否得到有效提升。這個「提升」不是恢復到一、二十年前的狀態,而是首先使它不再進一步下降,同時,使有生育意願的人們能夠充分實現生育意願。導致出生人口減少的相關因素,如果我們不能夠在未來5-10年盡快解決,可能人口負增長就會進入加速過程。而從長期來說,雖然人口增長總會進入到一個負增長階段,但我們還是要力爭生育率不出現急劇下降,不出現出生人口數量長期低迷,這樣才有利於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中新社記者:近年來,中國不斷調整優化生育政策,釋放生育潛力。那麼,政策調整後,出生人口為何不升反降?為什麼現在有些年輕人不願生孩子了?杜鵬:生育率下降背後有多方面因素。第一,社會保障普及後,養老不再僅依靠子女,人們的生育觀念也會隨之受到影響。第二,醫療衛生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在提高。如今,全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8.2歲,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已經超過80歲,這也對生育水平產生了影響。人口結構變化以後,年輕的育齡人口在減少,所以在同樣出生率的情況下,每年生育的人數也在減少。第三,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中國女性就業率非常高,女性要去平衡生育和職業發展的關係。第四,教育水平在提高。我們常說教育水平越高,生育水平越趨於下降,這裡有觀念的變化。同時,教育時間延長,初婚初育年齡也隨之推遲,職場女性在生育方面付出的代價會更高,這也會導致生育人口數量下降。綜合來看,育齡婦女人數在減少,初婚初育年齡在推遲,離婚率、不婚率也在提高。同時,年輕人也會遇到工作和生育之間平衡的難題。這些因素疊加,使得2022年的出生人口數創下了新低。「量的優勢」與「質的優勢」中新社記者:當「少子老齡化」成為常態,人口結構的「一減一增」之間,中國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杜鵬:中國在進行全面的準備。早在2006年,國家層面就已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此後又將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共二十大報告將「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等放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部分進行部署。從實踐來看,這些年我們也在不斷探索解決「一老一小」難題,諸如不斷完善生育政策,探索普惠托育,促進教育公平等,減輕年輕人在孩子擇校、課外輔導等方面的焦慮或撫育成本。此外,養老措施發揮作用與提高生育率也密切相關。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一般老人會照看,如果第二個孩子還讓老人照看,老人就要有8-10年時間全部用來為子女照看孩子,這就提出新挑戰:老人是否願意幫助子女承擔撫養責任。跟養老一樣,這裡會涉及很多社會保障問題,怎麼促進老人和子女共同居住,怎麼在稅收等方面給予年輕人優待,怎麼解決老年人的異地醫保問題等等,這些方面國家一直在不斷完善相關措施。當然,政策路徑上已非常清晰,但政策落地實施,還要有幾年時間才能夠看到真實成效。中新社記者:應對「少子老齡化」,國際上不少國家已有探索,我們能從其他國家獲得哪些經驗或教訓?當前,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杜鵬:近年來,我們也在借鑒一些國家鼓勵生育的相關措施。但是,總體上來說,我們需要做的,一是戰略重視,要從戰略上關注和促進生育率的提升或穩定;二是綜合施策,不能單從某一方面著力;三是博採眾長,不同國家的好經驗,要結合自身國情進行取捨借鑒。歸根到底,中國還是要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中新社記者:最近,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談到,通過提高個體勞動者的生產率來解決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問題。中國人口從「量的優勢」到「質的優勢」轉變,需要在哪些方向重點著力?杜鵬:首先要明確,我們不是擔心人口負增長導致勞動力不夠用了,而是更關注龐大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勞動力群體,能不能獲得與自己相匹配的就業崗位,使勞動力供給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加緊密結合。當然,與此同時,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發展方式也會越來越關注於靠技術密集型產業去促進未來的發展。羅奇的觀點也非常重要,他強調個人要素、全要素的生產,也就是我們不能簡單比較勞動力數量,更要比的是勞動力素質、勞動力結構以及現代化的發展模式。中國如何找到新的人口機遇?中新社記者:聯合國的人口預測稱,印度將在今年4月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未來的全球人力資源結構中,中國如何找到機遇?杜鵬:人口數量第一、第二,本身沒有優劣可言,我們沒必要過分關注人口規模排第幾,而更應關注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是否更有利,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是否在持續提高,更應關注人口結構變化會帶來哪些優勢與挑戰。優勢方面,無論是人口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還是人口城鎮化進程,與印度相比,我們都高得多。挑戰方面,我們的生育率較低,人口老齡化較快,也意味著在社會保障方面,要花更大力氣去提升生育水平,解決托育養老問題、教育公平問題、地區間城鄉間差距問題等等。因此,不必拘泥人口數量的排名,我們必須看到過去40年,特別是過去10年的發展成就,從而利用自身優勢和發展勢能,立足人口國情,去走好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政府未把「高工時、高房價」納少子女對策 審計部批:方向錯誤
為挽救低生育率,政府2018年起推動少子女化對策計畫,但總生育率較10年前,從1.40人下降至0.98人,不升反降。審計部報告指出,政府投入高額預算應對少子女對策,未把未婚年齡延後、高工時、高房價等問題納入對策,方向錯誤,導致年輕人都快養不活自己,根本不敢結婚,更不敢生小孩。行政院從2018年起推動少子女化對策計畫,預計至2024年總計投入4851億餘元,計畫內容包含0至6歲全面照顧、友善家庭的就業職場對策、兒童健康權益與保護、友善生養等4大面向。審計部報告指出,少子女化對策措施實質減輕家長育兒經濟負擔,但對已婚者增加生育胎數、未婚者選擇婚育具體注意尚缺乏實證分析,不利措施滾動檢討與調整,職場高工時、教養憂慮、經濟及扶老負擔降低婚育意願,促進國人婚配機會策略尚難產生顯著效果。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3月公布「國人婚育意願大調查」,逾8成受訪者同意「低薪、高房價」讓人不想婚不想生,這是提升婚育意願最不可忽視的因素。審計部直指,政府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未整合政府因應低薪、高房價等對策納入計畫整體考量,建議政府研議交由專責機構或投入資源進行實證分析與研究,促使政策研擬與施行,契合民眾婚育誘因,以提升總生育。今年正逢選舉年,隨著投票日逐漸逼近,行政院近期頻頻釋出政策利多,像是擴大租金補貼、育兒津貼8月起提高至第一胎每月5000元、第二胎6000元、第三胎以上7000元等,蘇貞昌日前更喊出擴大不孕補助預算沒有天花板。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支持擴大育兒津貼鼓勵生育政策,但推出的時間點不對,不能每到選舉才想到要大撒幣照顧人民。民進黨執政慣用伎倆,就是平常不做,等到選舉要到才釋放利多,像2018年地方選舉,政院釋出約5000億政策利多,結果選舉仍慘敗,可見已被民眾看破手腳,不一定有效。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說,每逢選舉年,政府拚命加碼,這就是政治景氣循環,沒把錢花在刀口上,買票式政策選民都看在眼裡,也漸漸無感,如果只會大撒幣綁樁,最後還是得自行承擔後果。
馬斯克警告日本出生率過低恐亡國 政府擬協助「戀愛弱者」壁咚遭吐槽
近年來少子化、孤獨死的問題日趨嚴重,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在在推特探討日本生育率持續下降問題時,警告若不做出改變「日本將不復存在」,且這將會是全世界的巨大損失,掀起全球網友、尤其是日本民眾的關注,其實日本政府早也關注這個問題,甚至有內閣提出「協助戀愛弱者」等政策建議,教導年輕人如何談戀愛,練習告白、求婚和壁咚等措施,令不少民眾傻眼!世界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圖/達志/美聯社)馬斯克最近在回覆推特網友關於一份指出日本在2021年出現有史以來最大人口降幅,總人口僅略高於1.25億的報告時表示,「除非做出什麼改變,讓出生率超過死亡率,否則日本最終將不復存在,而這會是全世界的巨大損失」,其實他早在2017年就警告「全球人口正朝崩壞加速前進,但大多數人似乎都還不在意」,2019年再次強調「對人類文明來說,最大風險是急速下降的出生率」。日本內閣減緩少子化,協助「戀愛弱者」練習壁咚。(圖/翻攝自めざまし8)日本政府不是不關注當地少子化甚至是老年化的問題,曾有日本學者指出,日本低生育率的主因是經濟影響到女性,當國家經濟陷入長期停滯,讓越來越多女性在投入勞動市場的同時,卻受到「女主內」傳統想法束縛,導致職業婦女必須一肩扛起家務和照顧小孩責任,迫使不婚女性持續增加。眼看這樣的情況持續攀升,像是日本內閣府的內部部局之一的「男女共同參畫局」,也就是性別平等局的會議近日記曝光,細看會議內容竟發現,這場會議居然在討論如何幫助年輕人戀愛。求婚和壁咚的練習引發網民熱議。(圖/翻攝自日本內閣男女共同參畫局)會議中有提到「戀愛兩極化」的問題,他們發現能夠順利戀愛的族群,只聚集在少部分人身上,其他不是沒有戀愛機會,就是不知道該如何戀愛,這樣下去日本少子化跟孤獨死的現象是不會減緩的,官員們認為,政府必須開始幫助這些「戀愛弱者」,譬如舉辦戀愛講座、申請約會津貼,還有建議在學校加入戀愛課程,教學生如何壁咚、告白和求婚。日本政府要協助「戀愛弱者」被許多年輕人反嗆。(圖/翻攝自めざまし8)對於壁咚這項提議一曝光,竟引發許多日本民眾反彈,認為官員們上班都在「講笑話」,浪費公帑,日本的晨間節目《めざまし8》就進行了街訪調查年輕一代對推行戀愛教育的看法,結果許多民眾也表示,教壁咚根本沒意義。不少人認爲現今流行交友app,若要談場戀愛有很多途徑,除此之外,年輕人認爲日劇中的壁咚場景會只有帥哥辦得到,若在現實生活中還可能被當性騷擾,就連研究日本年輕一代文化的專家也搖頭認為壁咚已過時,女性們對這種粗暴手法已無感,認爲這項提議根本來亂的。
馬斯克警告出生率過低「日本將不復存在」 日網友卻嘆:已經無所謂了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收購推特後不斷發表對各議題的看法,近日他在探討日本生育率持續下降問題時,警告若不做出改變「日本將不復存在」,且這將會是全世界的巨大損失,掀起全球網友、尤其是日本民眾的關注,卻有日本網友表示:「日本消失對世界來說是痛苦的嗎?我已經無所謂了!累了!」馬斯克早在2017年就警告:「全球人口正朝崩壞加速前進,但大多數人似乎都還不在意。」2019年他再次強調「對人類文明來說,最大風險是急速下降的出生率」。而因特斯拉電池與Panasonic有緊密合作的馬斯克,最近在回覆推特網友一份日本2021年出現有史以來最大人口降幅,總人口僅略高於1.25億的報告時,表示:「除非做出什麼改變,讓出生率超過死亡率,否則日本最終將不復存在,而這會是全世界的巨大損失。」這則回覆的推文至今(9日)已獲得超過1萬次轉發和3.5萬個讚,但日本網友除感謝馬斯克的關注外,更多的是對國家前景感到悲觀,就有網友直言:「如果讓工資漲2、3倍,那日本國民樂意生很多孩子」、「如果不重新擬定育兒政策,以及平均年收入和稅收問題,那麼人口很難有變化。」還有網友表示:「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日本就會消失。但日本消失對世界來說是痛苦的嗎?反正我已經無所謂了!累了!」曾有日本學者指出,日本低生育率的主因是經濟影響到女性,當國家經濟陷入長期停滯,讓越來越多女性在投入勞動市場的同時,卻受到「女主內」傳統想法束縛,導致職業婦女必須一肩扛起家務和照顧小孩責任,迫使不婚女性持續增加。前少子化特命大臣相柳澤伯夫則認為,中央只顧統籌、忽略地方如何具體執行和落實政策的方式,是日本少子化對策未能產生效果的另一主因。認為出生率下降是「文明等級風險」的馬斯克,則在2021年啟動人形機器人「Optimus」開發,並預計在2023年完成產品原型研發,他在今年4月表示: 「人們最後會理解到Optimus將比汽車產業更有價值。」而Optimus正是為人口減少和高齡化的未來所做的準備。
夫妻只養寵物替代小孩 教宗方濟各說重話批「自私」:文明將衰退
不只是台灣,世界上許多國家目前都面臨低生育率危機,政府為此傷透腦筋,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也相當心急,昨(5日)直接點名「養寵物不生小孩」的父母「自私」。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教宗方濟各5日在梵諦岡一場談話中,提起目前多數西方國家正面臨的「人口寒冬」問題,感嘆現在許多人會「以寵物代替小孩」,「我們看到了一種自私的行為,有些人不想生小孩,會養狗和貓來代替孩子,這可能會讓人發笑,但這是現實」,方濟各繼續批評,不生小孩只養寵物否定了父親和母親的身份,「削弱了我們的人性」。方濟各接著更批,不生小孩的行為,讓人「喪失為人父母的豐富體驗,文明將會老化,國家會因此受苦」。事實上這不是教宗方濟各第一次對低生育率議題發表意見,2014年他就曾告訴《每日郵報》,養寵物不生小孩是一種「文化退化現象」,因為與寵物、飼主關係比起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複雜許多,他也鼓勵民眾不要害怕成為父母,並且敦促無法生育的夫妻,勇於收養小孩。
產檢假增為7日配偶也能請 蔣萬安點出2大修法遺憾
立法院昨日三讀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修正條文,產檢假日數將從現行5日增加為7日,且配偶也能請陪產檢及陪產假7日;對此,立委蔣萬安今(29)日指出,這次通過的版本中,仍有兩大令人遺憾待進步的空間,包含未能新增「獨立陪產檢假」,以及產假「延長至14週」的主張也遭否決,他認為要打造真正友善育兒的職場環境,接下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蔣萬安說,台灣的少子女化問題日漸嚴重,今年新生兒人數甚至不到16萬人,創下歷年新低;聯合國的研究指出,造成低生育率的原因,包含職場育兒環境不夠友善、男女性別分工不均等等,造成女性單方面承擔家務和育兒責任。「生育不只是太太的事,而是一個家庭的大事!」蔣萬安表示,德國長期推動「支持女性就業、鼓勵男性育兒」的家庭照顧模式,成功讓德國的生育率回升。他也在參考許多國家的經驗後,提案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延長現行的產假及陪產假,並新增獨立的「陪產檢假」,希望提供父母更為彈性的請假空間,男性也可以在配偶懷孕期間就開始參與、共同進行生產準備。蔣萬安說,這次修法三讀通過的版本中,仍留有許多令人遺憾的待進步空間,包含將「陪產檢假」與「陪產假」並計,整體休假僅由原本5天增為7天,與新增「獨立陪產檢假」主張相差甚遠;產假「延長至14週」的主張遭否決,無法提供產婦更多休養及育兒的時間。蔣萬安表示,打造真正友善育兒的職場環境,接下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他會持續督促勞動部,建構完善的育兒政策,讓辛苦的職場爸媽們都擁有堅強後盾、享有更實際的幫助。勞工懷孕產檢假原為5日、配偶陪產假5日,立法院會昨日三讀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修正條文,明定勞工妊娠期間,雇主應予產檢假7日,陪伴配偶產檢、陪產假7日,產檢假、陪產假期間的薪資應照給。
低生育率是文明最大風險 馬斯克談「Tesla Bot」籲人們多生小孩
世界各國面臨「人口下滑危機」,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對此也很有意見,今年初他宣布「Tesla Bot」計畫,想以人型機器人解決未來可能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日前他受訪談到相關規劃時,更直言「如果人們不開始生育更多小孩,文明就會崩潰」。被稱為「現實版鋼鐵人」的馬斯克打算再度讓眾人跌破眼鏡,今年初公布的「TeslaBot」計畫,希望研發配備人工智慧(AI)的人型機器人投入重複性高的工作,以解決世界各國正面臨的勞力短缺問題;計畫提出初期不少人認為他在開玩笑,不過特斯拉今年8月時已經對外招聘工程師。綜合外媒報導,馬斯克日前出席華爾街日報CEO峰會時,被問到「Tesla Bot」進度如何?他透露由於特斯拉電動車擁有多項AI技術,本身已經像是一輛「4輪機器人」,認為特斯拉可以將同樣的技術放進人型機器人中,他也回應目前該計畫沒有明確時間表,但原型機很可能會在明年曝光。馬斯克也提到勞動力短缺問題,表示「經濟的基礎是勞動力」,雖然人型機器人可能是解決勞動力不足的方案,但低生育率和衰退的人口成長,絕對會為文明帶來風險,「沒有足夠的人,我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沒有足夠的人」。
年輕人不敢生!兒科醫揭真相「比高房價更嚴重」 過來人淚:女性真的慘
現代不少年輕人不敢結婚,也不敢生小孩,原因常被認為是低薪、高房價所致。兒科醫師楊為傑指出,台灣即將迎來人口負成長,這一代人恐怕必須工作到70歲才能退休,但「低生育率」問題並不完全是現實因素,而是社會對女性有太多不必要的「傳統」和「不公平」,這些問題可能比高房價來的更嚴重。楊為傑日前在臉書粉專「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表示,他非常認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雁馨提出的3個觀點,其一「台灣生育率超低的關鍵是結婚率下降」,然而原因不完全是年輕人樂於當頂客族,而是找不到對象或是不想背負傳統婚姻帶來的壓力,因此對步入婚姻、生子產生抗拒。鄭雁馨提到,相較於歐美國家,東亞國家受到儒家思想影響,對家庭、婚姻價值異常注重,也時常出現「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家人的事」等說法,再說不管是交往或結婚,要考量的條件和因素都相當繁瑣,進而使許多年輕人卻步,其中女性更是在傳統社會價值下,最容易被不平等對待的族群。她舉例,外界通常認為女性教育程度高、能力強,才會沒有結婚意願,但研究顯示這類女性「結婚意願高」,只是因為尚未找到適婚對象,漸漸被排除在婚姻市場,隨著年齡增長,最後只好放棄結婚念頭,而這些女性通常經濟能力較好,也能提供充足資源教養小孩,卻在擇偶時慘遭排擠,十分諷刺。楊為傑直言,他透過醫療環境觀察,發現很多女性都被傳統價值觀箝制,生活相當壓抑,實在很辛苦;他認為,造成低生育率的原因有很多,但現今社會給予女性太多不必要的「傳統」,這個因素可能比高房價問題來得嚴重許多。
10年少1.03億人!再8年中國人口恐負成長 專家憂喪失全球競爭力
最近大陸民政部透露,大陸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這是國家發展的重大危機,大陸中央已決定透過十四五規畫,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並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根據大陸社科院報告預測,到2028年,大陸人口可能會首度出現負成長。這並非危言聳聽。2019年,大陸人口出生率僅為10.48‰(1千人中有10.48個新生兒),出生人口僅為1465萬人,創近40年來的新低。人口形勢逆轉,乃至負成長,到底會帶來多大影響?首先是勞動力人口減少,老齡化人口增多,必然對經濟成長形成拖累,同時加大財政和整個年輕一代的負擔。其次,出生人口減少,人口一旦負成長,必然會拖累資產價格,未來將沒有足夠多的「接盤俠」。根據推估,00後和10後的出生人口,相比80後和90後,整整少了1.03億人。未來20後,相對00後和10後,可能還會進一步減少。要知道,年輕人不僅是創造者,還是房地產的重要支撐。作為房地產市場的後備軍,00後、10後比80後、90後少了1億人,影響可想而知。這對於人口流入的大城市影響並不明顯。但一般城市可能會面臨人口基本盤的壓力。屆時,沒有人口虹吸能力的三四線城市、收縮型城市,將會迎來新的挑戰。攜程集團聯合創辦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也在金麒麟論壇演講時指出,大陸正面臨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危機。最大的關鍵在於大陸的高房價,加上養育小孩成本太高,同時婦女就業及不婚不生等因素,使得生育率節節下滑。此舉將影響大陸未來20年的發展,尤其恐怕會逆轉大陸在中美競爭中「全面趕超」的趨勢。新浪財經網報導,梁建章說,生育率低的原因,大陸有幾個跟其他國家都一樣的問題,比如說城市化,婦女的就業,婦女的教育水準提高,推遲生育,很多婦女都不結婚了。但在梁建章看來,大陸還有兩個比其他國家更嚴重的問題導致低生育率。他強調,其中一個是高房價,大陸的房價可能是全世界相對於大陸的收入來說是最高的,特別是在大城市;另外一個是撫養小孩的負擔,尤其應試教育的負擔是最重的。這兩個因素導致大陸的生育率,很可能是全世界最低的。他說,一邊是不願生,一邊是求著生,大陸年輕人與社會的生育矛盾,也深刻影響著大陸在國際格局中的競爭力。人口數量作為人才儲備的分母,是觀察一個國家人力資源的重要指標。作為最早開始研究人口經濟問題的企業家,在梁建章看來,大陸家庭的「消亡」、年輕人生育意願的降低,將會逆轉大陸在中美競爭中「全面趕超」的趨勢。梁建章說,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個前所未有的現象,大陸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生育率已經低到可以與先進國家持平。大陸現在的人均GDP只有1萬美元,城市化率只有60%,生育率就已經與新加坡、南韓等先進國家持平。可以想像,當大陸邁入發達國家行列時,將成為世界上人口危機最嚴重的國家。反觀美國,憑藉其開放的移民政策,已經將全球的人才納入他的「人力資源池」,人口基數擴大了一倍之多。在美國的頂尖的科學家與企業家中,移民占了將近一半。中國有句老話:「愛其子則為之計深遠」。人口紅利曾經成為大陸30年經濟快速增長的跳板,面對下一代人口數量的驟減,也將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桎梏。
【泰公開講】劉泰英:拒絕食古不化的選戰牛肉
為改善低生育率、高齡社會等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新政策,從二○一九年十月起,所有日本公民和外國納稅人,只要家中有三歲的幼兒至十六歲的中學畢業生,所有學費和醫療費皆由政府負擔;另一方面,十六歲以下的孩子每月都可領補助金,一至三歲有一萬五千日圓、三至十六歲則有一萬日圓,幾乎等於「兒童工資」。近年來日本社會遭遇的種種問題,與台灣出現不少「驚人類似」,甚至有學者認為,日本現在面臨的問題,台灣再幾年後就會遭遇。日本是全世界人口老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台灣的出生率則是全世界最低。日本甚至曾在內閣閣員中設立專責大臣,訂定相關應對政策;反觀台灣一直喊「少子化是國安問題」,但制定對策卻牛步化,台灣會不會在十年內,反而超越日本,成為亞洲「人口最老化」的國家,令人憂慮。韓陣營提出「三歲到六歲國家養」政策應對,遭到所屬國政顧問團學者馮燕批評只是口號式政策,其實用簡單口號說明複雜的政策,未必不好。但相較於國家出錢養新生兒,我更支持將現行九年國教,從小一向下延伸到四歲,也就是「四到六歲國家養」,如果國教向下延伸到四歲,就能減輕家長負擔,讓年輕父母早點回歸職場,貢獻勞動力。新北市陸續建立公托基礎,而且小學學生逐年減少、硬體不是問題,政府的財務負擔又不會像零到六歲那麼重,可行性應比較高。韓國瑜國政顧問團隊也有意以「長照保險」取代蔡政府的「長照二.○」,因應嚴重的老人化問題,然而長照保險保費究竟要從零歲起算,還是等到國民成年後賺第一份薪水起算,學者專家仍有不同意見。我個人支持長照保險,畢竟國人平均餘命延長,過去以國人餘命只到七十多歲為前提設計的老人照顧已遠遠不足,衍生許多社會問題,國人若從上班賺薪那一刻預存老年照顧所需,其實是很合理的方式。這樣的主張不是因為考慮搶選票「只能福利大放送」,而是照教科書上那套「保險人應付費」。若從新生兒零歲起就繳交長照保費,那零到十八歲的保費一定是由父母負擔,又更將讓年輕夫婦不敢生,只會讓少子化更嚴重,繳交長照保費者就會愈來愈少;這就是「食古不化」的政策,最後下場也不難預料。以往政府常常聽少數學者一面之辭就貿然訂政策,教改就是最慘痛的教訓,韓國瑜陣營千萬別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