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減碳
」 減碳台電小額綠電再升級!首賣自建離岸風電 推彈性購買機制 總額2千萬度 提供多元綠電選擇
台電賣綠電,商品更多元!台電113年度小額綠電13日正式起跑開賣,總額2千萬度綠電,將於經濟部標準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媒合平台公開標售。今年產品設計再升級,除了首度將離岸風電納入銷售標的,結合用戶用電特性,設計更多元、不同年期的綠電商品組合,此外更加碼讓得標者可「加購」冬季綠電。台電也規劃「彈性購買機制」,用戶可選擇將所購綠電每月平均分配,也開放總公司可以代表分公司競標。台電表示,透過小額綠電的銷售,希望滿足中小企業減碳需求,也讓綠電交易市場更多元。《納自建離岸風電 推「日間型」與「全日型」 還可加購冬日綠電》台電表示,去(112)年台電首度以南鹽光電與彰濱光電等自建光電案場所發綠電為標的,開賣小額綠電。今年擴大銷售範圍,納入台電自建離岸一期風電。由於風電加入銷售陣容,台電考量風、光綠電的發電特性,並針對不同用戶的用電時段差異,再搭配不同年期,設計出2種主商品、各6款組合。台電說明,第一種主商品為「日間型」,主要鎖定約從上午7時營業至下午5時的用戶,並以日間豐沛的太陽光電進行媒合匹配。第二種主要商品為「全日型」,主要鎖定營業至夜間或採三班制全日營業的用戶,除了白天用光電,其他時段則用風電。用戶投標競價,僅能在兩種主商品中擇一。台電進一步說明,這兩種主商品皆有「1萬度」、「10萬度」、「20萬度」,分別搭配「1年期」、「5年期」的組合款式,用戶可依自身需求擇定一款商品出價競標。此外,冬季除了日間光電,風電也相當充沛、穩定,針對冬季使用較多電力的用戶,台電設計冬日加購商品。用戶投標主要商品時可選擇加購,得標後各年度10至12月期間,台電會依據其得標主商品的購電量,額外再賣2成綠電給用戶。例如用戶得標10萬度5年期商品,便可加購冬日綠電2萬度5年期。加購商品針對主商品得標者優惠促銷,不能單獨購買,並採固定單價銷售,用戶投標時無需另外出價。台電考量風、光綠電的發電特性,並針對不同用戶的用電時段差異,再搭配不同年期,設計出「日間型」、「全日型」2種主商品、各6款組合(圖/台電提供)。《彈性購買機制 貼近用戶需求》台電進一步表示,考量去年部分用戶反映,所購綠電集中在前半年就用完,因此今年推出新制「月定額制」,開放用戶得標後跟台電簽約時,可依需求自行訂定每月轉供度數上限;亦可約定仍採取去年銷售小額綠電的原方案「年定額制」,即設定全年購電總額,不設定每月度數,如提前用罄當年度即履約完畢。此外,部分用戶轄下有分支機構,依各機構規模自行採購小額綠電不符效益,因此今年台電也開放總公司代表投標,得標後可將想分配的分支機構的電號清單提供給台電,經資格審查後,便可將所購綠電分配給轄下分支機構使用。今年小額綠電推出「彈性購買機制」,用戶可選擇將所購綠電每月平均分配,也開放總公司可以代表分公司競標(圖/台電提供)。《一電號投標一主商品 歡迎去年得標用戶繼續參與》台電表示,此次競標延續去年做法,一個電號僅開放投標一種主要商品(日間型或全日型),可在所選定的主要商品中針對6款商品組合進行排序、投標出價。但考量去年已購買本公司小額綠電之用戶中,多數用戶所購綠電於今年中即轉供完畢,並反映想再度參與今年競標,故開放用戶回購。此外,此次開放投標時間延長為3週,用戶於13日上午9時即會上架開賣,投標截止日為12月3日中午12時,決標結果將於12月4日17時由憑證中心通知,歡迎踴躍投標。台電強調,此次小額綠電底價依據各案場適用之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及相關規費,並綜合參考目前綠電市場行情後訂定,在綠電交易平台標售,價高者得標,由市場機制決定最終價格。台電補充,用戶若有小額綠電商品相關問題,請上台電官網查詢,或撥打(02)2366-5865業務諮詢服務專線進一步了解;若有綠電媒合平台使用問題,請上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官網查詢,或撥打(02)2343-1850、(02)2343-4529、(02)3343-2266洽詢。台電113年度小額綠電13日正式起跑開賣,總額2千萬度綠電,將於經濟部標準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媒合平台公開標售。圖為台電台南鹽田光電場(圖/台電提供)。台電廣告
AI物聯網技術加值 搜咖科技廚餘機系列攜手家庭到企業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台灣每年浪費的食物接近400萬公噸,廚餘回收僅佔總量的1/6,有超過100萬噸被民眾當作可燃垃圾丟棄,造成環境污染、病原滋生... 處理方式急需升級,「淨零排放目標」岌岌可危!搜咖科技陳凌鋒執行長介紹MEGA廚餘機系列產品(圖/搜咖科技提供)。廚餘處理是所有食品產業最困擾的問題,更是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重要議題。「SOGA 搜咖科技」於大直典華隆重舉行「2024 MEGA 廚餘機新品發佈會」,透過AI 與5G物連網技術實現廚餘減量再利用,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高效處理廚餘,引領減碳新風潮專注於AI機器人領域超過十年的台灣新創團隊搜咖科技,在深入分析未來產業需求數據後,發現零廢棄的家庭綠色經濟與企業ESG永續目標,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為此,搜咖科技創新產品、結合循環經濟,深度探究「廚餘源頭處理」,致力研發出減少廚餘處裡所造成的浪費與污染!MEGA 廚餘機系列不單是家用電器,這次更推出完整的商用廚餘解決方案。透過「複合微生物菌種降解」先進技術,有效降低廚餘對環境的影響,並利用5G物連網技術即時收取數據,經由AI演算於企業減碳儀表板,幫助企業在永續發展中實現減碳目標,並朝向淨零排放目標邁進。搜咖科技執行長陳凌鋒表示:「如何使用創新的科學技術,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的價值,是SOGA 努力的目標...今天我們可以透過更方便、更智慧的廚餘機,達到環保、減碳效果,讓每個家庭與企業都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三款規格不同的MEGA廚餘機,滿足各種家庭和商業需求(圖/搜咖科技提供)。強強聯手,邁向 MIT 與 ESG 目標瀚荃公司楊超群董事長、碳基科技鍾文隆總經理、Life Rich 張朝貴創辦人,多位科技、新創產業先驅一同現身本次活動,成為搜咖科技堅強的後盾。搜咖團隊與碳基科技共同推動商用廚餘機MIT在地生產計畫,除了幫助企業有效管理廚餘,更有助於本土經濟提昇!行政院環保署諮詢委員廖書漢博士,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碳中和研究,本次特別站台分享物聯網應用、 ESG 永續發展... 學界先驅結合新創科技產業,完整的思路與規劃,產品得以趨向世界潮流。各產業嘉賓雲集,蒞臨的SOGA 搜咖科技發佈會現場(圖/搜咖科技提供)。從家庭到企業 共創綠色未來SOGA 的 MEGA 廚餘機系列,推出三款不同規格的型號,滿足各種家庭和商業需求,更有效的處理廚餘,並轉化為有用的資源,實現真正的零垃圾生活。搜咖科技將持續創新產品,引領全球環保新風潮,從家庭到企業,一同為地球創造綠色永續的未來。
太陽神電力攜手高雄銀行啟動「綠電信託」 齊力拓展綠電市場
隨著AI產業發展及企業減碳目標,台灣綠電需求日益增加。為使綠電交易獲得更透明的金流動向資訊與更完善保障機制,也為發電業者創造多方共贏的局面,銧昊集團旗下的售電公司「太陽神電力公司」,積極促成與高雄銀行合作,於今(17)日由高雄銀行總行總經理徐翠梅與銧昊集團兼太陽神電力公司董事長黃志文正式完成簽約,攜手啟動「綠電信託」。高雄銀行於去2023年12月與綠電交易平台業者合作簽訂綠色金融MOU,並宣示擴大推展永續綠能融資業務。總經理徐翠梅表示,很高興這次能與太陽神電力公司有更進一步的合作,簽訂企業購售電契約(CPPA)的再生能源發電業及用電戶的購售綠電信託。高雄銀行會以第三方身分把關電費資金的安全流動,以專款專用降低相關風險,確保企業用戶、發電業者及售電平台業者,在帳務明確、金流透明下能夠安心交易。銧昊集團董事長黃志文表示,公司業務含括大型光電開發、EPC統包工程、太陽能與儲能案場科技維運、售電等一條龍服務。太陽神電力公司作為集團的售電平台,不僅匯集了自家與大型機構投資人的特高壓案場,更整合外部三型低壓發電業,目前共有500MW待售綠電容量,可滿足企業用戶的綠電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計轉供超過上億度綠電,協助企業達成永續發展目標。太陽神電力公司也在「永續供應鏈倡議」中承諾加入CDP並對外揭露,持續為邁向淨零目標努力。黃志文說,「此次特別感謝高雄銀行的大力支持,完成綠電信託契約,為發電業與售電業提供了更穩健的財務保障,希望透過與高雄銀行的合作,擴大與發電業者及企業用戶的媒合,讓綠電交易市場更加活絡。」太陽神電力公司自之前轉供6千萬度綠電予國內電信龍頭及協助多家金融業完成綠電採購後,去年更助攻聯詠科技、國票集團以及德商毅結特等知名企業完成綠電採購,成績頗受矚目。而此次與高雄銀行的合作,是繼永豐銀、國票金及彰銀之後,太陽神電力公司再與金融業簽署合作綠電交易信託,持續為客戶打造更多元及更安全的綠電交易平台。
壽險業唯一 凱基人壽獲天下雜誌符合1.5℃溫控目標認證
凱基人壽長期關注環境議題,持續落實氣候治理與營運減碳,榮獲台灣權威媒體《天下雜誌》評選為符合《巴黎協議》升溫不超過1.5℃目標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唯一符合此目標的壽險業者,積極作為展現凱基人壽在減碳路徑上的努力以及守護環境的決心。《天下雜誌》於2022年成立「企業減碳溫度計」平台,是全台唯一採用國際標準盤點台灣企業減碳目標的平台,透過蒐集企業永續報告書、對外公開的環境數據,將各家企業的減碳與淨零目標,對應不同的地球升溫核心情境下,計算出企業的溫度等級,讓企業透過「企業減碳溫度計」平台的計算和宣告,用「溫度」的概念與社會交流企業的減碳承諾及貢獻。體認到碳排放會加劇氣候變遷威脅,凱基人壽持續關注環境議題對於總體經濟與金融體系帶來的潛在衝擊,在2021年導入TCFD框架建立氣候治理機制,以系統性方式鑑別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並規劃相應的行動計畫以維持自身韌性競爭力。除了在投資面執行三大氣候行動方案,透過永續金融的決策程序及資金引導,激勵並支持產業減碳作為。在自身營運方面,凱基人壽深入規劃各項低碳轉型措施,將永續理念融入企業文化與營運決策,以實現永續環境目標。凱基人壽於2022年導入保險服務碳足跡盤查,以保單生命週期為範疇,計算各項服務流程的碳排放量,分析每一個營運環節的排放熱點,藉此作為日後自身營運減碳的基準線,並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查證取得ISO 14067查證聲明書,以及環境部核發的碳標籤證書。此外,為降低自身營運對環境的衝擊,落實溫室氣體管理,凱基人壽更新自有物業老舊耗能空調主機及設施,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在總部大樓建置太陽能光電板,導入綠色能源,以及辦理綠電採購,藉此落實綠色營運及碳排管理,預計2024年將達成總部大樓碳中和目標。2023年台灣碳權交易所成立後,凱基人壽進一步與集團共同購入碳權,成為「首批」採購國際碳權的金融保險業者之一。國際上對永續發展議題的積極行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展開,凱基人壽將持續發揮壽險業的價值鏈影響力,打造低碳的永續生態圈,以前瞻創新的思維持續實踐企業永續經營,為所有利害關係人創造長遠價值,實現成為最受推薦和信賴的壽險公司願景。
長榮海合作CIP簽署MOU 探索低碳航運燃料供應
貨櫃航商長榮(2603)上周五(20日)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旗下能源轉型基金(ETF)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朝向研發低碳航運燃料的生產和應用。長榮表示,與CIP的合作將涉及多個層面,包括在台使用離岸風電生產低碳替代燃料,及探索如低碳氨和低碳甲醇等廣泛綠色燃料的供應。事實上,台灣不僅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在航運業也舉足輕重。長榮海運在全球運營超過200艘貨櫃船,名列全球前10大貨櫃運輸公司之一,掌控全球十分之一的貨櫃航運船隊。企業減碳成為一項重大任務,需要不同類型的低碳替代燃料作為解方。同時,台灣擁有優良的離岸風電條件,隨著政府對淨零減碳的政策力度持續增加,台灣有潛力成為低碳燃料的供應來源。CIP能源轉型基金合夥人Felix Pahl表示,CIP目前正在台灣興建開發多座離岸風場。該基金是全球最大專注於能源轉型投資開發的基金。CIP已於台灣累積深厚的開發實績,在此基礎上,期待與長榮合作,能持續深化台灣能源轉型推動。長榮海運表示,本次合作是企業達成減碳目標的策略性規劃,為配合國際海事組織的淨零碳排策略,已訂定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與CIP的合作將有助於探索和開發低碳燃料技術。
碳焦慮上身1/「近152萬家中小企業沒有能力碳盤查!」 工總商總碳排大戶總動員「母雞帶小雞」
目前台灣碳盤查第一階段是瞄準大型上市櫃企業,全國160萬家企業約佔5%、僅8萬家,「還有約152萬家中小企業沒有能力碳盤查!」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告訴記者,進一步表示商總中有百工百業、計算碳排方式各有不同,碳盤查需要資源、資金,然而中小企業資源沒有大集團多,為要幫助中小企業進行碳盤查、後續還要減碳,商總現正爭取成立碳盤查團隊,「夠把減下來零散的部分變成碳權放上碳交易所,讓業者有更大動能節能減碳… 是非常大的工程。」身在製造業第一線的工總理事長苗豐強3月率先表示,除了大企業及環保署目前所列管廠商之外,多數中小企業沒有碳管理能力、目前也只需要自主揭露,工總成立專案小組建立「碳盤查標籤」,協助中小企業對利害相關者回應、揭露組織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量,這能分擔減碳壓力並降低費用,透過網路平台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填寫活動數據、上傳佐證資料,再由指定的第三方單位查證員進行線上查證、產出「溫室氣體方案查證總結報告」,工總審查就會核發碳盤查標籤,費用7萬元、可以用一年,較外部查證、輔導減碳就高達40萬元相對可負擔,已在3月開放,目前逾20家申請。 工總成立專案小組建立「碳盤查標籤」,分擔中小企業減碳壓力並降低費用,費用7萬元、較顧問公司收費平價。(圖/取自網路)台灣碳排大戶中鋼自2005年起配合工業局展開減碳預備作業,並以2018年為減碳基準年,訂下2025年、2030年較基準年減排7%、22%,2050年達成碳中和。中鋼向CTWANT記者強調,「若是出貨鋼條給下游螺絲、螺帽、扣件商,會標明碳足跡,公司內部有許多專家,『以大帶小』模式協助供應鏈上公司降、減排碳。」並與高雄臨海工業區內石化業、化學業及下游鋼鐵業等14家工廠互通能源,一半的水使用再生水。紡織業新光合纖經營決策委員會副主委羅時銓表示,碳盤查、減碳的終極目標是製造智能化、數位化,有預先規劃、按照進度走就沒問題;公司碳盤查起於8年前品牌開始要求,他形容,碳盤查就像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找出潛在高汙染、耗能之處,提早以優化SOP、更換設備,這也有助逐步提生產效率。中鋼出貨鋼條給下游螺絲、螺帽、扣件商,會標明碳足跡,公司內部有許多專家,以大帶小模式協助供應鏈上公司降、減排碳。(圖/報系資料照)除了碳盤查,工商協進會更關注碳盤查能量是否足夠,在碳交所揭牌前夕,公開提出建言,碳權交易的背後,最終目的是希望「碳排減量」,而排碳比例高達7成的「能源」首當其衝「希望政府加速潔淨能源開發,並克服低碳製程與碳捕捉與封存(CCS)瓶頸,建議政府持續提供包括資金與賦稅優惠等多元政策工具,協助企業規畫減碳路徑。」
出席「2023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 鄭文燦:明年啟動碳費徵收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23)日出席「2023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時表示,政府除去年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外,「氣候變遷因應法」、「環境部組織法」等法案亦於今年獲立法院三讀通過,未來將研擬合理碳定價機制,規劃明年啟動碳費徵收,並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完備碳權交易機制,規劃明年啟動碳費徵收,同時也會持續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實踐台灣能源轉型目標,打造台灣成為更具韌性的國家。鄭文燦表示,淨零轉型是跨國界、跨世代、跨領域且攸關國家長期韌性發展的課題,蔡英文總統及賴清德副總統皆高度重視淨零轉型,尤其台灣的未來取決於現在,因此政府於去年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積極推動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策略,為台灣邁向淨零轉型打底。鄭文燦說,台灣目前年碳排量約2億6千萬噸,為逐年降低碳排量,政府將研擬合理碳定價機制,讓產業獲得調適,並規劃明年啟動碳費徵收,初期將以大排放源為優先徵收對象。此外,台灣證券交易所將與國發基金合作籌組「台灣碳權交易所」,完備碳權交易機制,而碳權交易不同於證券交易的自由買賣機制,原則會以有需求的產業為優先,再逐步擴大適用範圍。此外,為協助引導企業減碳,經濟部已與全國工業總會共同合作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藉由公私協力、廠商以大帶小的模式推動產業淨零轉型,盼能進一步形成減碳生態系,落實節能減碳工作。「台灣在推動能源政策上遭遇許多挑戰,為確保不缺電情況,蔡英文總統上任7年來,積極推動再生能源極大化工作,並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需達29GW(百萬瓩)的政策目標,其中太陽能光電系統占20GW,截至目前已完成建置10.25GW。」鄭文燦指出,政府也陸續克服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融資及國產化等挑戰,並逐步興建風場,預計2025年要達成5.6GW目標。另一方面,政府7年來也核定規劃興建7個燃氣電廠及擴增機組,全力實現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比提高至50%的目標。鄭文燦指出,再生能源極大化無法一蹴可幾,需要長期的努力,並以確保穩定供電為前提,未來燃氣發電將導入氫能混燒,並逐步調整比例至30%左右,以降低天然氣發電所產生的排碳量,並積極開發地熱能、海洋能及其他綠能,實踐台灣能源轉型目標。此外,產業的調適亦相當重要,包括鋼鐵業、石化業、造紙業、水泥業等產業均已進行相關準備,而台灣已逐步邁入新的碳經濟時代,如何將挑戰變成商機,需要大家共同集思廣益。
北市商辦進入「綠色轉骨期」 未來3年30萬坪釋出滿足ESG需求
企業落實淨零碳排等相關政策,建商看準市場需求,也積極投入綠色商辦開發,根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未來3年,北市將有超過30萬坪的「綠商辦」釋出,台北市商辦正式進入「綠色轉骨期」。淨零碳排已是國際趨勢,歐美國家相繼擬定徵收碳關稅機制,指標企業為落實永續發展,也都制定淨零策略,並要求供應鏈也要共同達成減碳目標。企業在進行辦公室據點決策時,ESG議題已被納入關鍵考量因素,更重視辦公大樓是否具備綠建築等相關標章、智慧節能、綠色租賃等,積極投入綠色商辦開發。據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資料顯示,台灣自1999年設置EEWH綠建築標章,至今評定通過案件數總數已突破萬件,2021年起連續2年評定通過案件數都超過千件。威京集團在京華城原址興建京華廣場,預計打造成吸碳抗暖ESG商辦園區,引進綠電團購,提供進駐企業使用。(圖/威京集團提供)信義全球資產公司顧問發展部經理林建勛表示,看準綠色商辦將成為市場主流,建設公司也積極投入開發,從大樓興建規劃開始,就結合ESG永續理念,包括使用低碳建材、大樓垂直綠化、雨水回收再利用、屋頂裝設太陽能電板、智能節電系統等,多管齊下減碳。林建勛觀察,今年將在信義區推出的「遠雄巨蛋大樓」、「富邦信義A25總部」2棟新商辦大樓,皆有綠建築銀級、黃金級標章,未來3年台北市還會有超過30萬坪樓地板面積綠色商辦新供給釋出,例如京華城原址將改建成「京華廣場」,待完工後會引進綠電團購,提供進駐企業使用。林建勛分析,建商進駐ESG大樓對企業主而言,具有三項優勢,其一,環保署預計最快2024年將開徵碳費,落實減碳可以降低營運成本,也有助爭取國際訂單,成為綠色供應鏈一環;其二,具備ESG議題的商辦,通常具有樓況新穎、臨捷運站等重要交通節點與辦公空間規劃彈性等優點,且注重ESG理念的公司進駐同棟大樓,也能產生群聚效益,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其三,選擇ESG大樓做為辦公據點,可直接將企業減碳理念傳遞給每位員工,辦公室重視環保、綠化、空氣品質,也更有利於員工健康促進、提升業務處理效率。金管會今年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中,要求擴大永續報告書編製對象,自2025年起,實收資本額20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也需編製永續報告書。林建勛表示,從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近期辦公大樓成交情形中,觀察到辦公室舊換新需求激增,但由於目前綠商辦新供給尚不多,建議有換屋需求的買方可朝向10年內、具綠建築相關證照的辦公大樓做選擇。
巨大震撼彈 國安會議提對策
總統蔡英文26日(周一)起將陸續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就台灣整體經濟情勢及國安議題進行討論,因應明年全球不景氣,製造業面臨庫存壓力,在巨大(捷安特)掀開資金流壓力鍋後,府院將協調公股行庫勿雨天收傘,助產業度過景氣寒冬,另針對在職員工及研發人才進行培訓予以擴大補助。官員坦言,明年度預算都已送立院,若要額外編列預算做振興經濟,恐趕不上本會期立法通過,不排除由主計總處盤點資金情況,若需動用歲計賸餘或追加預算,伺機在下會期向立院報告。蔡英文26日(周一)起分場次、議題陸續召開國安會議,周一先就經貿議題打前鋒,將請有關單位報告國內外經濟情勢,協助企業拓展外銷。知情官員表示,各國不斷升息,需求趨緩,在製造業各業別庫存水位壓力快炸鍋下,明年出口和外銷訂單都不樂觀,府院高層盼祭出政策工具,讓經濟成長保溫。惟物價仍處於高點狀況,也將思考如何減輕民眾負擔,針對企業經營困境提出相對應方案。知情官員指出,巨大展票掀開庫存壓力鍋,預計明年第二季之後才能逐步消化,中小及傳統產業尤需政府伸出援手。官員說,國際景氣走弱,明年上半年我國出口、訂單仍將持續衰退,根據主計總處估計,我國明年上半年出口衰退5.6%,以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所受衝擊最大,如何提供金融協助,助其度過難關是重中之重。經濟部將建議協調公股銀行、主要放款銀行,不要因廠商面臨短期訂單壓力而在雨天收傘,另展延紓困貸款並補貼央行升息後利息差額,在資金方面盡力協助。人才部分,官員表示將趁景氣淡季鼓勵業者針對在職員工進修及研發人才培訓擴大補貼,協助業者培育智慧製造、低碳知識。同時,將鼓勵企業趁不景氣多投入研發,協助企業減碳、碳盤查、節能,工業局將找出一條供應鏈中心工廠以大帶小,並成立輔導團協助減碳製程及設備調整,進而予以補助,且會擴大研發補助量能範圍。至於額外補助預算尚待向主計總處爭取。另知情官員表示,針對小商家減稅紓困已展延至明年6月,但若景氣不佳,不排除會再繼續延長,至於其他企業界盼減營所稅或營業稅等減稅措施,都要修法,除已在立院的產創條例針對國際供應鏈廠商加大減稅力道外,其他恐都緩不濟急。
開發金控發揮金融影響力 引領中小企業綠色轉型
中華開發金控(以下稱「開發金控」)致力推動綠色金融,期許成為企業的永續金融夥伴,為深入了解中小企業在綠色轉型的需求,今(16)日發布「中小企業減碳調查」。調查顯示,高達八成五企業關注到「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即將實施,七成業者擔心碳費衝擊,卻有逾三成業者尚未進行碳盤查。開發金控表示,藉由這次調查,掌握中小企業在轉型過程的痛點,開發金控將持續發揮金融影響力,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引領中小企業綠色轉型邁向永續願景。台灣中小企業佔全體企業超過九成以上,在綠色轉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開發金控積極響應政府凈零排放路徑與綠色行動方案,不僅率先承諾2045年全資產組合(Total Portfolio)淨零碳排,更關注企業夥伴在邁向淨零過程中遭遇的困境。近四成中小企業尚未採取淨零行動今年六月歐洲議會通過「碳邊境調整機制」,預計2027年起,台灣製造的產品進口到歐洲市場,都須購買CBAM憑證。本次「中小企業減碳調查」發現,八成五企業關注到這項新措施,超過二成六業者認為影響很大,也有七成業者擔心碳費的衝擊。若從行動面觀察,逾三成業者尚未進行碳盤查,近四成業者對淨零轉型尚未採取行動,顯見中小企業在認知與行動之間的落差。近九成中小企業者期待優惠融資專案進一步細究,中小企業主要面臨二大困境分別是63%的企業認為產業資源或輔導不足、62.3%認為企業內部無相關專業人才,難以配合綠色供應鏈進行減碳行動。近九成業者則希望政府或金融業提供優惠融資專案,投入轉型資金。開發金控表示,淨零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為協助中小企業實現低碳轉型,開發金控制定了各項氣候變遷因應計劃,並推出氣候風險評估模型,協助中小企業強化氣候變遷韌性,透過金融影響力加速產業低碳轉型。「中小企業減碳調查」調查對象為實收資本額在一億元以下的中小企業,涵蓋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以及服務業,透過線上問卷方式針對中小企業專業經理人進行調查,揭露中小企業對於凈零減碳及綠色轉型的看法,有效樣本共276份。
綠色職缺3年成長5成 工研院成立「淨零永續學校」組人才聯盟
因應2050淨零碳排趨勢襲捲全球,工研院日前宣布成立「淨零永續學校」,並攜手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化學產業協會、台灣電路板協會、循環台灣基金會等關鍵公協會共同合作,籌組「淨零永續人才聯盟」。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預估,2030年全球將新增2,400萬個綠領工作機會,就業市場對於綠領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而過去3年來綠色職缺的成長超過5成,可見產業對人才需求的迫切。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2050淨零排放已經是一定要達成的目標,現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問能不能,而是要找到怎麼做,科技研發則是其中重要關鍵。工研院去年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積極投入研發零碳或減碳的創新科技,目前已有上百項技術成果;同時透過「產業淨零轉型服務團」,走進產業、協助產業找到淨零解方。劉文雄表示,成立淨零永續學校,並發起淨零永續人才聯盟,以人才聯盟與淨零永續學校攜手合作,從三面向培育綠領人才:一是鏈結產業公協會,掌握數千家會員企業綠領人才需求,盤點並補足產業缺口;二是由淨零永續學校設計系統化課程,培育符合產業所需綠色人才;三是鏈結典範案例分享減碳相關技術成功經驗,協助企業掌握資訊。透過推動產業淨零生態圈學習,發揮以大帶小的力量,全面提升企業減碳能力。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也指出,電電公會已提出「台灣ICT產業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也希望透過此次加入「淨零永續人才聯盟」,加速與跨領域不同的產業一起交流,獲得減碳相關技術與作法,協助企業掌握資訊。
淨零排放進逼2/碳費最快明年起徵 費率入氣候變遷法引朝野激辯
立法院本會期將《氣候變遷因應法》列入優先排審法案,並可望完成三讀。根據環保署版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廠商製造產品出口前都將被徵收「碳費」,排碳大廠最快2023年就實施,不過細數目前朝野立委提出的版本中,針對碳費費率是否納入母法意見仍分歧,將是未來朝野爭論焦點。各國為避免國際碳關稅貿易制裁,紛紛宣佈2050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總統蔡英文去年4月22日也宣布加入全球超過120個國家淨零排放的行列。環保署將原本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草案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明確入法,並增訂碳費徵收機制。不過對於碳費費率,環保署擬留待子法訂定,並未在修法條文中明訂。以全球最早實施碳定價的歐盟來看,碳交易市場的碳價每噸約新台幣2000元。環保署目前已對我國高碳排的287家企業進行碳盤查,可完整掌握約2.27億噸碳排放,約佔台灣整體碳排放的八成,是首波鎖定的碳費徵收對象,未來再擴及其他產業。歐盟開徵碳關稅在即,全球競爭力前20大國家都積極佈局再生能源,如太陽能與風電等,台灣一旦落後,不但吸引不了投資量能,產業更可能因而喪失國際競爭力。(圖/報系資料庫)針對碳費費率,財團法人綠色和平基金會認為,對照法國、瑞士等國家,碳價費率都清楚寫在母法中,政府若想透過碳定價有效促進企業減碳,就應修訂碳費起始費率每噸300元,並逐年調升至歐盟水準,才能有效減碳;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也呼應,認同徵收費率可以先由每噸碳排300元起徵,每年調漲10%,十年後才可與國際碳價水準接軌。台灣鋼鐵工業同業公會則認為,母法中應明定碳費徵收原則,且定價必須接軌國際,避免業者出口產品至其他國家,又會被課徵碳關稅;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則主張,國際上碳費多是針對燃料徵收,台灣的碳費應比照新加坡擴及所有產業,以電費附加費率徵收,包括住商、交通及企業費率應該一致,才能達到全民減碳的目的。綜觀立法院九個修法版本中,包括民進黨洪申翰、吳玉琴及蘇治芬,國民黨則有吳怡玎、謝衣鳳和洪孟楷,加上時代力量陳椒華、民眾黨團等提案,對於碳費機制是否要明確在溫管法母法中訂定,朝野立委版本各有不同。民眾黨團與吳玉琴修法版本皆有明確訂定費率,前者主張碳費起徵費率應為每公噸300元,並以每兩年為期,滾動式檢討調升;後者則針對進口化石燃料與原料業者,及排放溫室氣體來源徵收碳費,每公噸徵收10元至30元;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指出,碳定價主要有碳費、碳稅及碳交易三種方式,但是碳價要訂多少,面臨「捏驚死放驚飛」窘境,太低沒辦法減碳、太高又怕產業承受不了,政府必須要用科學基礎來說服民眾,不能用喊價的;洪申翰則認為,就像油價和電價有變動性,碳價不適合放在母法裡,應待《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透過子法或辦法制定碳價。所謂的「碳費」,是由環保署訂出向企業收取每公噸碳的費用。環保署初步研擬以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超過2.5萬公噸的業者為收取對象,像是電力、鋼鐵、石化、化材、水泥等產業為主,類似隨油徵收空污費,至於徵收費率則尚未訂出。綜觀國際上碳定價主要有二種類型,一種是「碳排放交易系統」,也就是對各業者碳排放量設定限制,允許排放量低的行業將額外的配額,出售給排放量大的業者;另一種則是實施「碳稅」,針對造成碳排放的商品或服務,依排放量課稅,類似垃圾袋隨袋徵收。
企業關注全球減碳議題 賦予下一代美好環境
極端氣候已是全球迫切面對的生存危機,逾130國領袖宣示定下淨零碳排放時程,總統蔡英文也宣示「2050年淨零轉型」,為了達成目標,向碳排來源收取費用的碳定價策略刻不容緩,台灣的產學界昨天齊聚「永續生活 跨界交流」國際碳定價與減碳趨勢交流會,參與者交流熱切。「國際碳定價與全球減碳趨勢交流會」由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項目中心與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台灣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嶽等人演講國際減碳趨勢與碳定價議題。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項目中心由關注環保公益的企業家組成,副主席暨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代表致詞表示,「在極端氣候災難下,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也都是加害者」,剛落幕的COP26聯合國氣候大會,以守住升溫臨界值攝氏 1.5 度為目標,敦促各國政府提出減碳期程與積極路徑,也宣告化石燃料時代終結,此次的跨界交流,讓企業與個人更了解此議題,並積極採取措施。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分享,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100多國簽屬協定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c,但5年下來,減碳成效不彰,原因在於國家與企業因應氣候變遷,除了實體遭受氣候天災的風險,更存在轉型的風險,若是轉型過快,許多企業無法生存,甚至涉及國家經濟崩盤,也違背了經濟社會環保面都要均衡的永續意義,因此過去的國際氣候會議總是拉鋸與妥協,但自去年以來,國際排碳大國陸續宣示,台灣也作出2050淨零排放承諾,全球經濟將面臨空前巨大的轉型,國內討論碳定價的熱度提升。碳定價即為溫室氣體排放制定價格,向排放源收取費用,以達到減碳目的,今年10月下旬,環保署預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除更名「氣候變遷因應法」外,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也增訂對國內碳排大戶徵收碳費。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提到,碳定價是減碳的驅動力,也具有合作的概念,當減碳有價,部分排碳企業無法零碳可以藉由交易彼此合作。他也呼籲,碳定價機制應回歸「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先行碳交易制度,提供企業減碳誘因,而金管會應盡速界定碳權法律本質及參與碳交易建置,納入綠色金融2.0的重點工作。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嶽則分享,未來新建的建築皆須符合綠建築銀級標章以上標準,因此此波企業因應氣候變遷的轉型,不僅是製造業,而是各產業都需了解的議題。現場參加者包括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項目中心副主席王陸雄、副主席王蘇雲卿、副主席陳發成,副主席暨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CCS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秘書長陳永仁、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台灣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嶽等人,休息時間參與者求知熱切並積極提問。除此之外,減碳也需產官學界密切合作,今年10月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發起、與國內總計營收占2020年我國GDP比值超過四成、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占台灣近兩成的20多家企業籌設成立的「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共同發起成員包括台積電、鴻海、信義房屋、玉山金控、友達光電、中鋼、中鼎等企業,聯盟目標是2030年辦公據點零碳排,並加速邁向2050年碳中和目標。
碳費大戰2/環保署調查英文版說每噸應收10美元 中文版摘要卻隻字未提
究竟台灣碳定價喊出每噸10美元的價格從何而來?其實在環保署2020年委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所做的研究顯示,對台灣高碳排大戶而言,每噸10美元的碳定價僅提高約6%的電價,反應在產品成本上約千分之一,對企業沒有嚴重威脅。立委林奕華、賴香伶日前在立院質詢中也提出質疑,為何環保署委託英國倫敦政經所做的研究建議是10美元,卻反而參考日本、新加坡的3~4美元?「碳費每噸徵收3美元,與巴黎協定的40~80美元相差甚遠,恐難接軌國際標準。」綠色和平鄭楚忻提到,環保署在碳定價制度上,關於訂定原則、徵收對象等細節全部拖延到子法討論,只會拖慢台灣企業減碳工作,無助於淨零排碳目標。(圖/綠色和平提供)立委林奕華辦公室主任黃世安也向CTWANT記者表示,「環保署當時雖有將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報告英文版,全文上網揭露,卻未將建議碳費寫入另一份中文版」,「我因為習慣先看原文版,才知道報告中有建議台灣每噸碳費徵收10美元。」也就是說,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倡議的碳定價每噸10美元,是依循環保署委託的研究報告所提出的碳費徵收金額主張,與政府站在同一陣線。然而就碳定價每噸10美元,政府官員的態度卻很模糊。環保署長張子敬在11月18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回覆立委質詢時,就很明白地說,「碳定價的重點是促成企業實質上的減碳作為,縱使徵收碳費與其他國家一樣高,也無法參與各國碳權交易,因為台灣不在聯合國體系內」。立委林奕華認為徵收碳費定價,至今還未有具體政策,質疑2050年淨零排碳恐成空話。(圖/王永泰攝、報系資料照)就連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也在10月初於立院備詢,就立委林奕華提問「如果每公噸徵收300元碳費,會不會太高?」回覆說,「若以鋼品出口到歐洲來看,確實會影響我國企業的競爭力。」並強調說經濟部會觀察南韓等主要貿易競爭國所訂的費率。依據世界銀行資料,南韓每噸徵收碳費約16美元。環保署與經濟部官員的保守回應,似納入產業企業成本大增壓力的考量。眼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年2月立法院會期將審議,「總統蔡英文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台灣將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迄今根本沒看到具體措施」,在野黨立委說,碳費議題勢將引起朝野高度關注。
台泥董座張安平:承諾10年內減碳25%
由來自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的全球40家指標水泥企業組成的「全球水泥及混凝土協會」(GCCA),10月12日宣示2030年將減碳25%,相當於減少50億噸二氧化碳,以盡力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也應GCCA協會邀請,參與High Level CEO Panel,與美洲Cemex、歐洲Heidelberg、印度Ultratech Cement等指標企業CEO就產業減碳及永續議題進行交流。張安平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和環境間的平衡是人類共同的挑戰。水泥業必須承擔減碳的責任,但產業不可能只靠自己就能解決溫室氣體的問題,水泥業還需要更積極與社會溝通,多方合作。面對氣候變遷的迫切危機,張安平認為,工藝創新與科技發展或許能為人類社會帶來多一點點的時間,也期待政策與法規面的改革速度能跟上企業減碳的積極度。台泥指出,繼去年8月取得環保署發出之第一張水泥產品碳標籤,而經過一年的努力後,今年8月再度率先通過環保署審查,取得台灣水泥業第一張「產品碳足跡減量標籤證書」,最快10月底台泥水泥產品外包裝上就會出現「減碳標籤」。台泥從2019年啟動科學減碳計畫,2020年6月成為大中華區第一家通過科學減碳目標SBT的水泥企業,依照聯合國氣候小組IPCC科學家與國際能源署的方法學,2025年碳排放強度與總排碳量較基準年2016年降低11%。
極端氣候+零碳排 法人:綠金商機ETF有這三類
國內今年先遭受百年大旱,7、8月又暴雨成災,促使政府近期積極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的相關政策,並表示未來將研擬碳定價制度,也因此讓三類題材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綠金商機。中信基金經理人張士琳指出,台灣為全球工業生產重鎮,人均用電量高居全球第12名。雖然為全球用電大國,但台灣能源高達98%仰賴進口,提高自產能源的比例有其急迫性,且自產能源將降低國外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另一方面,政府已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達20%的目標,目前距離該目標仍存在顯著缺口,意味綠電具成長潛力。就電動車而言,張士琳表示,今年上半年汽車產業由於車用晶片短缺,廠商將生產資源配置於特定車款,尤其優先生產電動車,刺激電動車銷售揚升,目前車用晶片供應缺貨情況已逐步緩解,被壓抑的需求釋放將進一步刺激車輛銷售, 加上第四季為汽車產業旺季,全球電動車預料於2021年、2022年將分別成長78%、47%,台股相關電動車供應鏈的財報於第四季仍具上修空間。目前包含歐盟已有64個國家設有碳定價機制,涵蓋全球超過5分之1的碳排放,全球淨零排放的共識下,「碳稅」正逐漸於國際普及。歐盟預計在2026年起徵收「碳關稅」,並規定若原產國實施「碳定價」,則可減少對於碳關稅的支付,等於鼓勵尚未設立碳定價制度的國家加緊腳步跟上;碳定價有利政府稅收之餘,將強化企業減碳動機,未來碳排放的成本可能越來越高。張士琳進一步分析,能源消耗佔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7成以上,能源消耗又以電力、交通相關的排放為大宗;對於前者,企業可透過購買再生能源憑證、或直接採用再生能源等,達成碳中和目標;對於後者,電動車成為最佳替代方案。也就是說,「綠能、電動車、再生能源」這三類題材,為全球淨零之戰的主要賽道。
10億首樁國際綠電投資案敲定!睿禾控股陳坤宏主導 日本軟銀能源、全球人壽等六方參與
由睿禾控股主導、全台灣首創以綠電自由化,並專注開發屋頂型太陽能光電為主的投資案,結合全球人壽、中國人壽、日本軟銀能源(SB Energy)、永豐創投及台新創投等6方的國內大型保險金融資金及國際集團共同參與,以盛禾能源為標的,共同投資新台幣10億元,預計三年內開發屋頂型太陽能100MWp。睿禾控股董事長陳坤宏表示,該投資案在長達9個月的募資過程中,投資團隊希望能藉由本次盛禾能源投資案,提供國內各型企業的綠電採購解決方案,呼應國際 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投資準則,並促進達成全球企業減碳目標。陳坤宏說,綜觀全球再生能源發展軌跡,躉購制度的導入、扶植再生能源的發展皆是必然的過程;過去10年台灣再生能源發展,也是因為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導入的躉購制度,由台灣電力公司保證收購再生能源發電,提供了金融機構風險度極低的現金流量基礎,才創造出了今日大量資源投入的綠能榮景。如今以RE100為首的減碳組織中,不斷透露出國際品牌廠商的減碳決心,而減碳的動作不會只停留在品牌廠商本身,以製造業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必定會遭受許多來自全球品牌廠商的減碳要求;換句話說,台灣企業的競爭力,將與減碳力成正比。如何將再生能源引導至電力自由化市場,並透過市場經濟形成龐大的交易量,這關鍵中的關鍵,無非是扮演基礎建設龍頭的金融體系的支持。本投資案即係由長期支持再生能源政策的兩大壽險公司及兩大金控集團--全球人壽、中國人壽、永豐創投及台新創投共同參與,深化永續經營及價值投資的脈絡;另一方面,睿禾控股亦已於今年(2020)六月與永豐銀行完成新台幣9.5億元的綠電交易無追索權專案融資的架構。此外,日本軟銀集團基於永續經營的理念,在日本已然成熟的電力自由交易體制下,透過旗下軟銀能源公司,長期佈局於海內外市場。本次初次涉足台灣,即選定具實績的睿禾控股作為合作伙伴,不僅為團隊提供穩健的光電開發資金助力,對於綠電市場的長期策略規劃,亦將有更密切的交流。睿禾控股這一次與5家國內外法人就資金實力、開發能量、風險控制及策略布局的強強組合,將為台灣能源轉型的前進、降低國內溫室氣體排放,注入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