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異常
」 糖尿病 飲食沈錦豐「猛爆性肝炎」過世 醫曝「2地方變黃」快就醫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因「猛爆性肝炎」離世,讓不少生態界人士感到相當不捨。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日前在粉專表示,在醫學上其實沒有所謂爆肝的病名,比較接近的應該是急性肝衰竭,亦可稱為猛爆性肝炎,而急性肝衰竭不單單只是熬夜覺得累而已,是一種高危險性、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造成急性肝衰竭的常見原因有5大原因。●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B型肝炎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B型肝炎有1%的機率會引起猛爆性肝炎;A型肝炎則有約0.1%的機率,C型肝炎則較為罕見。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特別注意規律生活、均衡飲食,以避免誘發猛爆性肝炎。●藥物誘發過量服用特定種類藥物也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最常見的是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的鎮痛解熱藥物(俗稱為普拿疼)。若沒有聽從醫師建議而過量使用藥物,當藥物的毒性代謝物無法被排出時,就會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而引起肝功能異常,另外降尿酸藥物、某些治療肺結核藥物等也可能誘發肝損傷。服藥應聽從醫師建議,並密切追蹤肝臟功能。●亂服草藥、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中藥和補品,也可能因含有肝毒性成分而引起急性肝衰竭。●過量飲酒若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長期大量飲酒,當身體免疫反應被誘發時,大量肝細胞發炎甚至壞死,便會造成急性肝衰竭。●代謝異常疾病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代謝疾病有雷氏症候群、威爾遜氏症、妊娠性脂肪肝等,並不常見。陳敬睿提醒,急性肝衰竭因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急性肝衰竭是高危險、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不一定和長期熬夜太累有關,在台灣有超過6成的急性肝衰竭與B型肝炎感染直接相關,因此感染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的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回診檢查肝機能,平時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防止肝指數飆高。
每當聚餐、中秋就過敏!這「婦科病」竟惹禍 醫示警:烤肉5食材要小心
中秋節是家人團聚、一起享受美食的時刻,但有一名年約30歲的女性患者卻稱,自己每逢中秋節就會過敏,甚至曾因皮膚嚴重搔癢而掛急診,抽血檢查發現,原因與雌激素過高有關。醫師就解釋,此類患者若短期內大量攝取高組織胺食物,包括加工肉品、柑橘類水果、帶殼海鮮等等,就容易引發過敏反應。「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提到,她日前收治一名年約30歲的女性個案,該患者自述,只要聚餐頻繁,就會出現皮膚搔癢等過敏現象,去年中秋節,她在烤肉後因過敏反應強烈掛急診。患者表示,她至皮膚科進行過敏源檢測,確認對蝦、蟹與塵蟎過敏,當下也立即進行飲食調整、定期清洗床單,希望改善過敏狀況,沒想到一旦聚餐增多,過敏仍然會反覆發作。楊智雯詢問其病史後,發現她患有巧克力囊腫,認為可能是因其體內雌激素與黃體素的比例失衡,以至於抑制了分解組織胺的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導致組織胺代謝不良,進而引發「組織胺不耐症」(Histamine Intolerance)。楊智雯說明,當婦科疾病患者在短時間內大量攝取高組織胺食物,就容易引發過敏反應,而中秋節的烤肉食材,部分就含有高濃度組織胺,這也正是患者每逢中秋就會過敏加劇的原因。楊智雯進一步整理中秋烤肉常見的5大高組織胺食材,包括:加工肉品(香腸、培根)、柑橘類水果(柚子、橘子)、發酵食品(乳酪、起司、泡菜)、酒精(紅白酒、啤酒、香檳)、海鮮(帶殼海鮮、鯖魚)。楊智雯提醒,婦科患者除了避免大量食用高組織胺食物外,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維持體內雌激素的平衡;而肥胖、長期便祕、肝功能代謝異常以及接觸環境荷爾蒙是雌激素增加的4大原因,從源頭改善體質,才能真正解決因組織胺引起的「假性過敏」。
頭皮容易出油、有頭皮屑?多吃「一食物」有助改善!
氣溫還是居高不下>_<,面對這種濕熱型氣候,根據調查有7成台灣消費者都說有頭髮出油和頭皮異味困擾,另外還有3成消費者指出自己有發癢掉屑問題,除了可以定期檢視正在使用的髮品成分和功效,其實就連洗髮的水溫、吃的東西也有該留意的地方。夏天頭皮護理這樣做:選擇適合頭皮類型的洗髮精悶熱天氣下頭皮皮脂腺容易分泌過多油脂,若未適當清潔,皮膚表面油脂會混合環境中的髒污,堆積在頭皮表皮層與髮根毛孔處,導致頭髮變得又油又塌,甚至還飄散出惱人異味!如果這時又用到不適合自身頭皮類型的洗髮產品,更會導致頭皮油膩狀況加劇。針對髮絲油塌、頭皮異味問題,juliArt超涼薄荷迷迭香洗髮精不含矽靈,可減少頭皮負擔,並添加多種精油,讓髮肌在夏季仍可保持清新香氛。(圖/品牌提供)特別適合油性頭皮,可保持髮肌油水平衡維持最佳狀態的PLANPLAN頭皮沁衡髮浴,擁有韓國專利認證與卓越清潔⼒,可讓頭皮毛囊大口深呼吸。(圖/品牌提供)夏天頭皮護理這樣做:去屑洗髮精、頭皮去角質不能少會有頭皮屑產生的原因,跟頭皮清潔不完全、飲食、壓力、作息都有關,只要頭皮油脂分泌旺盛,就可能加快皮屑代謝速度,產生塊狀泛黃的油性頭皮屑,附著沾黏於髮根及頭髮,出現油屑搔癢不適感,除了可挑選對應去屑髮品,定時做頭皮去角質也能有效改善油性頭皮屑問題。AROMASE艾瑪絲推出全新好市多限定藍瓶「5α捷利爾冰湛頭皮淨化液」,專為頭皮問題研發設計,乾髮使用不需加水即可輕柔起泡,將毛孔髒污溫和洗淨、軟化頭皮角質油垢。(圖/品牌提供)另外還有同樣在好市多獨賣的「草本胺基酸每日健康去屑洗髮精」,天然親膚地衣配方萃取能發揮優異的肌膚調理與舒緩效果,帶給頭皮潔淨舒爽享受,1000ml高CP值大容量,一瓶方便全家適用。(圖/品牌提供)basiik的綠拿鐵清涼抗屑洗髮精,以兩大去屑配方搭配綠拿鐵植萃配方,從頭皮根源護理,改善出油代謝異常造成的頭皮屑困擾、乾癢,一次解決「油」、「屑」、「癢」、「臭」!(圖/品牌提供)夏天頭皮護理這樣做:頭皮紅腫刺痛快找醫生處理假如你發現頭皮已經出現紅腫、刺痛或膿包時,通常是頭皮受到感染造成的發炎反應,若症狀嚴重,應優先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向皮膚專科醫師或專業頭皮養護師諮詢頭皮保健知識,同時洗頭時要避免水溫過高,並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和礦物質的食物。即日起至juliArt百貨專櫃據點進行免費頭皮檢測,可再將juliArt故宮聯名限定包裝的甘草次酸角質淨化液75ml帶回家。(圖/品牌提供)
男工程師35歲就罹患糖尿病! 不菸不酒「這些因素」3年胖近40公斤
有1名35歲男性工程師,因高壓工作導致作息及飲食長期紊亂,體重在短短3年內就暴增38公斤,後續雖然被診斷出代謝性脂肪肝,但工程師卻不予理會,最終竟罹患糖尿病。對此,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也提醒,放任肝臟發炎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罹患風險,所幸工程師後來靠著「這幾招」成功逆轉病情。魏士航醫師表示,該男工程師因工作需輪夜班,睡眠時間嚴重不足,雖然不菸不酒,但卻時常靠著抽屜裡的各種零食餅乾充當一餐,導致男子來他那裡就診時BMI已高達40,屬於重度肥胖,而且短短3年,體重就從78公斤爆增至116公斤,而且還被其它醫院診斷出高血壓與脂肪肝,卻因日常生活未受太大影響而不予理會。直到後來男子到診所抽血檢查才赫然驚覺,不僅他的肝臟處於發炎狀態,就連尿酸、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也全數超標,糖化血色素更高達6.9,正式確診糖尿病。對此,魏士航也分析,男子不規律的睡眠作息會增加脂肪肝的形成,然後他有一餐沒一餐,而且經常攝取高油脂、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這會導致肝臟脂質新生作用持續活化,製造出大量的新生脂肪,為典型的代謝性脂肪肝案例。再加上男子長期工作壓力大,增加胰島素阻抗,影響甲狀腺素功能並誘發腸道菌叢失衡,同樣促進脂肪肝生成。魏士航補充,所幸男子在狀況惡化前就及早就診,最後以211餐盤飲食控制(每餐食用2份蔬菜、1份全榖類和1份蛋白質),以及增加運動量,還有適當的藥物治療,4個月就減掉20公斤,總膽固醇與尿酸也回到正常值,肝臟炎症更成功消退。魏士航也藉此案例提醒民眾,肝病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一旦出現不適,可能已發展至晚期,最嚴重恐只剩下3至6個月的壽命。尤其是合併代謝異常的肝臟患者,肝病危機、心血管疾病風險、癌症的風險都會明顯增加,千萬不可不慎。
長輩私密處發癢「檢驗竟是糖尿病」 專家示警6症狀:快就醫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位居10大死因之一,每年有近萬人因而死亡。有一名中年男性,因為私密處發癢就診,沒想到檢驗發現,早上空腹血糖超標,確診罹患糖尿病。「有人問得到糖尿病會有感覺嗎?」李婉萍營養師在臉書專頁透露,最近有一名長輩來門診,主述私密處一直發癢,因此泌尿科醫生給他做了檢驗,怎料早上空腹血糖高達332mg/dL。李婉萍提醒,無論男女,私密處反覆發癢若去藥局買藥和擦藥,卻遲遲沒有好轉,一定要去看醫生,不要只是去藥局買藥而已,必須到醫院診所,有經驗的泌尿科或是婦產科醫生,都會檢測血糖,因為往往後面其實可能有血糖的問題,「這些細菌病毒也愛吃甜」。血糖超標可能是糖尿病。(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事實上,李婉萍曾在部落格「李婉萍營養師-營養工具書」指出,6大症狀若是發生,就可能有血糖過高的問題,一定要盡快求助醫生進一步篩檢。●3多症狀:多吃、多喝、多尿如今有許多患者都不一定有這個症狀,不過如果有相關症狀請一定要注意。●皮膚傷口不容易好如果皮膚的小傷口長期沒有癒合就是警訊,請不要輕忽。●免疫力下降(經常感染)尤其是女性泌尿道如果長期容易反覆發作感染就要特別注意。●體重減輕沒有在減重,但體重卻持續減少,千萬不要因此竊喜,反而要提高警覺。●視力模糊持續超過1個月視線都模糊不清,請盡快就醫。●神經病變(麻木、疼痛)手腳對於溫熱與痛楚的感覺異於平常,感覺較為遲鈍,就要小心。
吃再多藥也沒用!糖尿病專業醫提醒 「這行為」讓血糖居高不下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異常疾病,在飲食精緻化的現代,糖尿病幾乎成為許多中老年族群的象徵性疾病,不少民眾也因為疾病的關係而被迫吃藥、控制飲食。但糖尿病專業醫師洪建德表示,如果要控制血糖的話,睡眠充足也是很重要的,更提醒熬夜會因為壓力激素上升的關係,讓血糖飆升,而且還會讓睡眠品質變差,造成惡性循環,千萬不可不防。洪建德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只睡4小時的人血糖較高,睡12小時的人血糖正常「所以請大家不要再誤傳少睡一點血糖會變好」。洪建德醫師表示,壓力激素是造成糖尿病人高高低低最大的原因之一。至於壓力激素何時會上升?洪建德醫師表示,有壓力的時候、車禍的時候、跌倒的時候「像今天和昨天就有幾位肌少症的老人家跌倒,跌倒之後血糖上升到400」。洪建德醫師解釋,壓力激素都是對抗胰島素的激素,所以壓力激素的分泌會導致血糖飆升。除此之外,壓力激素也會造成睡眠品質惡劣,「可能因為明天要交報告,明天老闆要找你說話,明天房東要來收房租,明天可能仇人要見面,所以當然壓力激素會造成睡眠品質很差了。」洪建德醫師提醒,人要遵守自然界的韻律,正常吃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有四季分明的生活,所以順天而為就是老子說的無為而無不為了。
世界首例!35歲女「內臟全轉位」減重手術 「鏡面人」成功剷肥20公斤
35歲的李小姐是一位上班族,高中時期曾遇上嚴重車禍,檢查後李小姐驚覺自己的心臟肺臟、胃腸道器官等內臟位置,都與常人身體內部左右相反,臟器逆位如同「鏡面人」一樣。李小姐儘管有著170公分的傲人身高,在結婚生產後出現了常見的產後肥胖問題,儘管嘗試各種減重方式,如飲食控制、代餐及運動,但效果不彰,體重一路破百公斤持續飆升,成為重度肥胖病人(BMI=37.3)。同時,李小姐生活也因重度肥胖引發中重度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胃食道逆流等健康問題。經過中醫大附醫代謝醫學科主任辛明哲醫師與減重團隊詳細的諮詢評估後,李小姐於今年一月接受了「內臟全轉位縮胃曠腸減重手術」,四個月後減輕20公斤,體重從108公斤降至88公斤,術後所有脂肪肝、代謝異常及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改善許多,預計手術後一年後將回到65公斤的標準體重。辛明哲主任表示,內臟反位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結構異常。這種情況通常是在胸部X光檢查時意外發現。國際文獻顯示,大約每1萬到2萬5千人之中會有一例此種左右臟器相反的情況。辛明哲主任進一步說明,大部份的內臟轉位病人,健康與常人無異,但少部份的人可能合併有先天性的心血管疾病,而不管在何種醫療領域上,在執行內臟異位病人的手術皆極具挑戰,因為所有的器械和手術步驟都需要調整到與常規完全反向的位置,且此種手術為罕見病例無法事先練習,必須仰賴豐富的手術經驗與臨場應變來完成。辛主任說,縮胃曠腸手術是胃縮小併小腸繞道手術,它有重要的二個機轉:ㄧ是減少飢餓感,二是增加攝食時的飽足感。這是因為縮胃會降低胃的飢餓素分泌,而部分小腸的曠置縮短腸道,能夠升高腸泌素,提升大腦下視丘的飽足感,進而讓減重效果更好。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黃致錕院長說明,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自成立以來已完成近八千例減重手術。對於每位病人,都會根據其身體狀況和病史進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除了執行此次內臟全轉位減重案例外,也於去年完成了全球首例「內臟半轉位縮胃曠腸減重手術」,病人在手術後一年成功從108公斤減輕近45公斤。辛明哲主任補充,現代社會肥胖和相關代謝疾病已成為民眾健康上所關注的焦點,減重手術在近年的發展已經是相當的安全以及有效,如果有體重過重或有三高疾病的患者建議就醫諮詢,以免延誤治療時程。
用藥當心肝損傷 身體出現11症狀盡速就醫檢查
吃藥治百病,仍有一定機率導致身體負擔。1999年至2024年1月的藥品不良反應通報數據顯示,肝膽疾患就佔當中的204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主任謝右文指出,一旦出現「全身疲乏」、「食欲減退」、「噁心嘔吐」、「茶色尿」、「灰便」在內等11個症狀,恐是藥物性肝損傷狀況,建議儘速就醫檢查。根據1999年至2024年1月統計的藥品不良反應通報,肝膽疾患就有204件,比例達到全部案件的8.59%。謝右文提醒,一旦出現「全身疲乏」、「食欲減退」、「噁心嘔吐」、「右上腹疼痛不適(肝區疼痛)」、「茶色尿」、「灰便」、「黃膽」、「搔癢症狀」、「淋巴腺病」、「脾臟腫大」、「關節炎」等症狀,就需留意恐有藥物性肝損傷狀況。謝右文說明,造成藥物性肝損傷成因分為體質性因素、藥物因素,其中體質性因素包括人體藥品過敏、藥品代謝異常、酒精影響藥物代謝等關鍵因素;藥物因素包括藥品特性,或者藥品代謝的產物對肝具有毒性,而且服用的藥品劑量、常見的止痛藥如普拿疼成分的乙醯胺酚,都有相關風險。民眾若為「高齡」、「長時間常服用多種藥品」、「肝功能不佳者」、「慢性B型、C型肝炎帶原者」、「慢性酗酒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6類族群,用藥也需特別留意藥物性肝損傷。藥害救濟統計資料指出,常見造成肝損傷的藥品包括「抗結核藥(如Rifampin、Isoniazid、Pyrazinamide、Ethambutol、Rifabutin、Rifapentine)」、「抗黴菌藥(如Terbinafine)」、「抗生素(如Co-trimoxazole)」、「抗癲癇藥(如Valproate)」、「降尿酸藥(如Allopurinol)」、「降血脂藥(如Atorvastatin、Fenofibrate)」、「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 (如Etoricoxib)」、「抗甲狀腺藥(如Methimazole)」、「抗發炎和抗風濕藥(如Sulfasalazine)」等,且有超過6成肝膽疾患救濟案例年齡在50歲以上,大多罹患多重慢性疾病,服用藥品繁雜,用藥容易發生藥品交互作用,造成肝損傷。食藥署提醒,民眾用藥期間若有食慾不振、全身虛弱、疲倦、噁心及茶色尿等症狀,可能是肝損傷警訊,應當儘速就醫檢查。
年輕工程師下背疼痛難耐! 生物製劑治療成功控制病情
柏倫(化名)是名20多歲電腦工程師,今年年初逐漸出現下背到臀部疼痛,早上起床時背部尤其僵硬難受,就醫多次都未能有效緩解。疼痛讓他後半夜睡眠難以安穩,嚴重干擾平日工作及生活品質,輾轉至免疫風濕科檢查求診,確認是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蔡弘正醫師表示,柏倫前三個月使用傳統消炎止痛劑治療,疼痛及僵硬的緩解改善有限,檢驗發炎指標持續居高不下。醫病共同討論後,加入生物製劑治療,病情快速獲得穩定控制,柏倫現在不僅一夜好眠,白天正常工作,也可以開心騎腳踏車及從事其他戶外運動!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 列台灣重大傷病第三名全身性風濕免疫疾病常源自病人的免疫系統紊亂,導致慢性發炎,也常造成器官系統功能受損。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更列台灣重大傷病排名的第三名!振興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蔡世滋醫師表示,風濕病因為肌肉骨骼系統的退化、發炎或代謝異常,造成疼痛、僵硬與運動限制。最常見的是一般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其次是發炎性的風濕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等);以及代謝性問題所造成的風濕病。風濕疾病藥物選擇多元 積極治療提高生活品質蔡弘正醫師說明,目前風濕疾病有許多治療選擇,傳統會先使用消炎止痛劑,再來是使用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DMARDs)。在這些傳統的藥物治療下,病人通常可以獲得不錯的控制。若是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就會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治療,以期鎖定標靶,進行更精準的治療。目前有口服、點滴及皮下注射等多元藥品治療,相較傳統藥物能更快緩解患者症狀,提高生活品質。二位醫師共同提醒,冬季來臨氣溫驟降,風濕疾病患者應注意保暖、按時服藥,並建議施打疫苗提高保護力,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醫師父子檔傳承 攜手造福廣大風濕疾病患者近年來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總是排著長長的人龍,蔡世滋醫師行醫四十多年,不遺餘力,耐心仔細的治療每一位病患,曾經病人票選為專治難病的第一名風濕免疫科醫師。他的兒子--蔡弘正醫師從小耳濡目染,受父親啟發,近年也加入風濕免疫醫療領域,期盼未來父子檔持續攜手,造福眾多風濕疾病患者。
「走路」需三大系統完整 長輩走不穩原因多
隨著年紀增長,長者如何走穩每一步並預防跌倒,是年長者照護的一大關鍵。醫師建議,可就醫請神經內外科、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骨科、復健科及中醫傷科來協助全面評估。「走路」需三大系統完整 肢體運動、小腦平衡及感覺系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林志遠說明,一般而言,要能夠走路需要具備三要素,第一為肢體運動系統、第二為小腦平衡系統,以及第三部份為感覺系統的完整。身體結構性病變 中風、脊椎、神經病變與心臟疾病林志遠進一步說明,涉及走路的身體結構性病變的一些常見原因如下。1.在大腦方面,若病患有腦中風導致肢體乏力,腦脊髓液造成水腦症影響腳的運動神經元及運動皮質脊髓束,大腦因為長期高血壓、多次小中風、或一些大腦髓鞘因感染、營養維生素B12缺乏、甲狀線疾病代謝異常而白質病變,造成運動皮質脊髓束訊號傳導不佳。2.基底神經核退化所產生的巴金森氐症及相關症狀所導致的運動障礙。3.小腦中風或退化、甚至癌症引起的副腫瘤症候群(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產生抗體攻擊小腦等因素,導致平衡協調出現問題。4.脊椎部份常見的有頸部退化由外側壓迫到運動皮質脊髓束,脊椎嚴重側彎,脊椎狹窄及退化,另外因長期使用胃藥或吃素所引發的維生素B12缺乏,引發腳部無力或本體感覺不良,而走路不穩。5.骨骼肌肉相關的疾病則包括髖關節及膝關節等,另外肌少症或糖尿病所引起的肌肉肌萎縮。6.神經部份則有嚴重的本體感覺及周邊神經病變等,都可能造成走路不穩。7.心臟血管方面則包括了喝水不夠,瓣膜性心臟病及心律不整,心跳長時間暫停停頓超過3秒,或頸動脈及椎基底動脈狹窄等因素導致心臟輸出及大腦灌流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走路不穩。步態不穩也恐與藥物相關 就醫務必攜帶藥單!除了身體結構性病變外,不適當的藥物使用如安眠藥,利尿劑、心血管肌肉放鬆的鈣通道阻滯劑,泌尿科攝護腺α受體拮抗劑可以放鬆血管和前列腺的平滑肌,進而導致姿勢性低血壓或頭暈,一些抗精神用藥也可能導致類巴金森氐症狀,進而引發步態不穩。林志遠建議,就醫務必平常使用的藥物實體或藥單、藥袋給醫師參考,雲端系統雖然也可以查到病人用藥,但這些資訊字體很小,缺乏劑量等訊息,若有實體藥物及清單,則可以加速醫師找出走路不穩的原因,並立即給予調整藥物建議及衛教。
20歲女手搖飲當水喝…右腰痛到送急診 「300多顆結石」畫面曝光
人手一杯手搖飲,但記得還是要多喝水。20歲女子小玉(化名)平常不愛喝白開水,經常把手搖飲當作水分來補充,日前因發燒及右腰疼痛就醫,結果取出300多顆外觀類似小饅頭的結石。術後她情況穩定,觀察幾天後順利出院,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治療。奇美醫院表示,急診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小玉右側腎臟嚴重水腫且有腎結石,抽血報告也發現白血球過高,立即安排電腦斷層,結果顯示右側腎盂裡布滿了0.5cm到2cm大小不等的結石;由於病人發燒,先給予抗生素注射,並放置經皮腎臟造廔管緩解腎水腫和泌尿道感染問題。為了處理大量的腎臟結石,由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進行微創經皮腎臟造廔取石術,成功取出300多顆外觀類似小饅頭的結石;而手術後病人的情況穩定,觀察幾天後並順利出院,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治療。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指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台灣人終其一生有9.6%結石的機會,(男生比女生多3倍,男生約為14.5%、女生:4.3%),其中腎臟結石占15.8%,僅次於輸尿管結石76.4%,而結石病人平均年齡介於50至60歲,5年內結石復發率高達1/3,一年當中,春天至夏天發生率最高,因天氣熱造成體液流失大於補充,因尿液較濃縮,容易使得結晶體聚集產生結石。林才揚說明,結石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當中包括了水分攝取不足、飲食因素、遺傳因素、新陳代謝異常、慢性疾病、尿液pH值不正常、腎臟解剖結構異常等。林才揚表示,腎臟結石並不是不痛就可以不用治療,即使不做任何處置,也一定要定期追蹤,若引起相關併發症時其實更嚴重,可能導致腎功能喪失、癌變甚至感染性休克等。他提到,臨床上,腎臟結石一般建議超過1.5cm就要接受治療,但治療選擇最終方案需綜合考量病人身體狀況、結石大小、位置、腎臟結構等因素,目前腎臟手術選項可分為無創和微創以及二合一共3種;而二合一的手術方式,那就是結合了軟式輸尿管鏡腎內雷射碎石術加上經皮腎臟造廔取石術,一呼一應,克服各自的優缺點,讓一次手術就達到更好的結石廓清率。
如何預防糖尿病產生? 醫曝掌握4大要領可遠離糖尿病!
糖尿病若未調整生活型態、遠離危險因子、穩定血糖,可能會大大提升心血管疾病、中風等風險。目前第一型糖尿病雖然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但第二型糖尿病可以透過生活型態調整來防治。診所副院長吳凱茹醫師提醒,民眾應謹記「A.W.A.Y.」4大要領遠離糖尿病。糖尿病無聲來襲 卻會影響「這些」嚴重問題第二型糖尿病有如無聲無息、悄悄靠近的危險人物,吳凱茹醫師表示,第二型糖尿病的進程是無聲的進行式,當血糖過高時,其實身體並不會感到特別不舒服,但日積月累下來會逐漸進展成代謝異常疾病。吳凱茹醫師將身體高血糖的狀態比喻為糖漬蜜餞,當新鮮水果泡在高濃度的糖水中,水果會萎縮,同理血管也是一樣,當血管萎縮後,末梢神經將會最先受到影響,開始覺得手麻,當身體漸進到糖尿病時,還可能伴隨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失智症、視網膜病變等。遠離糖尿病威脅 掌握4大要領預防疾病若要遠離糖尿病威脅,吳凱茹醫師提醒,應謹記「A.W.A.Y.」4大要領,養成可持續長久執行的健康生活型態:Activity(體能活動):包括有強度的運動、體能鍛鍊,或非計劃性、重覆性的日常活動等,任何可消耗能量的骨骼肌活動都可以。最簡單的運動就是走路,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明步行有益健康,也有研究發現步行可以穩定血糖。Weight(體重管理):體重過重不僅會提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和高血壓、心臟病等有關,而這些疾病彼此又有加乘作用,體重越重,心臟負擔越大,血糖控制不好,血管通路也會變差,因此應控制熱量的攝取,將體重和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一起管好。Avoidance(少糖、少油):日常飲食要均衡、多樣化,但須避免攝入過量的糖(精製糖)、碳水化合物、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吃太多含糖食物,血糖容易突然升高,而過多的飽和脂肪、經過高溫作用的油脂(如:油炸)和反式脂肪,則容易誘發胰島素阻抗,讓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變差。Yield(投資健康的回報收益):將每日生活投資於健康的生活型態,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良好睡眠、管好體重與三高,實踐健康的生活型態,不只能預防糖尿病,也能預防其他慢性病、癌症。
自助餐就能買到!醫偕營養師曝備孕飲食攻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生兒育女是許多人的夢想,不過想要成功懷胎、生產可不是這麼簡單!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李世明表示,自然懷孕的成功率每個月約只有8%,尤其年紀越大成功機率越低。因此許多備孕夫妻在規律性生活之外,不免會參考坊間的飲食建議或營養品補充,不過這些真的有效嗎?在YouTube有近36萬訂閱的營養師品瑄,日前才升格二寶媽,在最新的影片中她也分享自己的備孕歷程,也邀請到李世明醫師一同解析網友常見的飲食迷思。備孕能吃冰嗎?榴蓮、酪梨牛奶、滴雞精有效嗎?有網友提問「榴槤能幫助備孕嗎?」營養師品瑄表示,榴槤富含葉酸,的確是備孕所需的營養;不過李世明醫師提醒,榴槤含糖量較高,容易誘發發炎反應,間接會影響體內荷爾蒙,因此需要注意攝取量;而有血糖問題或需要體重控制的民眾更不建議吃太多。而酪梨牛奶和懷孕是否有關,李世明醫師提到,即便酪梨含有豐富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是個優質的油脂來源,不過「牛奶」卻可能影響懷孕。他表示,歐美國家曾有類似的研究,將乳製品酪攝取量高及攝取量低的備孕女性分為兩組,結果顯示攝取量高的組別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受孕,因此乳製品建議不要喝太多。李世明醫師表示,蛋白質的選擇可從魚類、兩隻腳的禽類(雞、鴨)等白肉為主,而紅肉則較不建議。影片中也有多囊體質的網友分享自己喝滴雞精懷孕的經驗,對此李世明醫師也說明,滴雞精為水溶性胺基酸,的確是好吸收的蛋白質來源,不過和懷孕「應無直接關係」。他提醒,多囊性卵巢囊腫和胰島素代謝異常有關,因此減重、減少糖量攝取反而對懷孕更有幫助。至於許多人疑問「備孕能不能吃冰」,李世明醫師表示,吃冰時身體感到寒冷的時候,神經反射可能造成血管收縮、肌肉緊繃,進而導致子宮收縮加劇,讓女性有經痛、不舒服的情況。不過是否會影響受孕,李世明醫師認為倒沒有太大的關聯。備孕飲食不焦慮!醫師解答:均衡即可備孕期間到底如何吃得「正確」?李世明醫師解答,除了酒、咖啡、藥品要留意的量之外,只要是均衡的飲食就是好的飲食。而品瑄也透過營養師角度規劃符合備孕飲食的便當。她表示,準備的菜色民眾都可在自助餐獲取,準備起來並不會很困難,因此無需過度緊張。品瑄建議,主食部分,可以選擇富含Omega-3的魚類或其他優質蛋白質;而蔬菜則以深綠色蔬菜(如菠菜、油菜、花椰菜等)為主,可以攝取到足夠的葉酸及維他命;在配菜和湯品部分,蒸蛋、山藥排骨湯也是很好的選擇。李世明醫師補充,山藥除了營養價值高,備孕女性常額外補充的DHEA(去氫異雄固酮)就是從山藥萃取而來,可以促進卵子成熟及提升卵子品質,因此是個相當不錯的食材。而主食澱粉的部分,品瑄則建議半碗糙米飯或紫米飯來搭配,不僅有豐富纖維質且升糖指數低,不會造成嚴重的血糖震盪。卵巢衰退面臨年輕化 備孕懷孕都成挑戰李世明醫師提醒,現代人普遍晚婚、晚生,尤其「早發性卵巢萎縮」的案例不斷增加,更增加懷孕的難度。且卵巢一旦老化就幾乎不可逆,因此除了呼籲民眾儘早備孕、調整飲食作息來降低老化速度之外,他建議備孕夫妻可先到政府核可的生殖機構進行評估,且目前政府為鼓勵生產,也祭出試管嬰兒補助,每胎最高補助10萬元,民眾可選擇最有效的生育方式;至於還沒有生育規劃的女性,則可評估是否需要提早凍卵,將健康的卵子冷凍儲存,保留未來的生育選擇。
挽留青春不留痘 打造無瑕肌就從這步做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青春痘常見於青少年時期,此時體內賀爾蒙影響之下,皮脂腺油脂分泌旺盛,易引起毛囊角質的代謝異常進而產生粉刺,毛囊阻塞等問題,嚴重發炎時即會產生所謂的「痘痘」,若放任不管,可能留下惱人的痘疤問題,該怎麼做才能預防痘痘在臉上留下深刻痕跡?青春期已過 仍有約80%以上的人深受青春痘困擾據統計,過了青春期後約80%以上的人仍會繼續長青春痘,簡稱成人痘,其中又以女性的比例居多。主因是女性賀爾蒙的分泌大多集中於晚上,假如經常熬夜、失眠、壓力大,賀爾蒙分泌量不夠,便會刺激大量腎上腺素產生,進而造成皮脂腺出油旺盛,再加上女性的生理期和懷孕影響,內分泌變化較男性更大,也更容易增加痘痘發生的機率。嘉義皮膚科診所戴昌隆院長說明,青春痘主要成因可大致分為四類,一是由於青春期時雄性素的刺激,皮脂腺過度分泌導致出油旺盛,引起毛囊口過度沾黏,造成表皮或老廢角質細胞堆積,毛囊口過度角化而堵塞,而形成第二種原因─角質代謝異常,久而久之即形成閉鎖性粉刺,如常耳聞的黑頭、白頭粉刺;第三類為皮膚受到痤瘡桿菌或毛囊桿菌的感染,產生所謂的丘疹;若沒有及時處理可能進而導致第四種成因,造成發炎反應,形成膿皰、囊腫型痘痘等嚴重症狀,且容易留下痘疤及凹疤。除了上述四點因素之外,生活作息紊亂、工作壓力、睡眠不足;或者服用特定藥物,例如類固醇、精神科藥物、避孕藥等,也都可能致使痘痘惡化,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跟皮脂腺油脂過度分泌息息相關。▲戴昌隆院長表示,藍雷射只要短短十五分鐘就能同時達到控油、除痘、滅菌的功效遠離油痘肌 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痘方法皮膚科門診醫師會根據病患的症狀做不同處理,輕微的痘痘或粉刺,可先用抗生素、過氧化苯、杜鵑花酸及外用A酸等外用藥膏控制,若已發展成較嚴重的膿皰、囊腫型痘痘,則會建議配合口服藥物,如常見的口服抗生素及口服A酸,效果更顯著。戴昌隆院長提醒,外用藥膏具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性,病人長期塗抹容易造成皮膚乾燥脫屑,秋冬需注意保濕;口服A酸治療效果雖佳,但許多患者仍會考量到其副作用及藥費高昂的問題,且該藥具致畸胎風險,故懷孕及備孕女性不得服用。近年來,光電雷射療程是揮別痘痘肌的熱門選擇。如可以用來治療青春痘、降低油脂量、滅菌的非侵入式雙波長雷射─藍雷射,其1450nm波長有效抑制皮脂腺分泌,450nm藍光可滅菌消炎,減少痤瘡桿菌,特殊冷媒脈衝技術讓患者在施打前不需敷麻藥,療程舒適,近乎無痛感和副作用,與一般傳統雷射不同,術後便可正常上妝保養。戴昌隆院長表示,藍雷射只要短短十五分鐘就能同時達到控油、除痘、滅菌的功效,除了降低粉刺及青春痘生成,也能改善出油型的粗大毛孔,通常建議每週施打一次,連續三週為一個完整療程,效果能夠維持約半年時間,且每一次的治療皆能獲得改善。無論是臉部、頸部或頭皮有痘痘及出油困擾;不想長期服藥、懷孕或備孕的女性;或患有發炎中的丘疹、膿皰等,藍雷射都能為這些族群,提供除了藥物以外的治療方向。遵守五大妙招 青春不「痘」留青春痘最怕反覆發作,戴昌隆院長分享五大秘訣來降低痘痘復發率:一、千萬不要用手擠壓痘痘,易導致更嚴重的發炎二、清潔臉部選擇溫和不刺激的產品,即使是油性肌膚,一天也最多洗三次臉就好,避免過度清潔三、盡量選用不易長粉刺、清爽控油的保養品,避免造成肌膚負擔四、日常做足防曬,挑選可同時阻擋UVA、UVB的防曬商品,若能搭配遮陽帽、洋傘等物理性防曬更佳五、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如減少熬夜頻率、放鬆心情,少去油膩悶熱的環境,應多攝取蔬菜水果,最近也有文獻研究顯示,吃高升糖指數的食品可能提高痘痘復發率,飲料盡量改以無糖為主。另痘痘獲得改善後,戴昌隆院長建議可以每三個月定期回診,接受一次藍雷射的治療作為肌膚保養,讓皮脂腺維持穩定狀態,降低痘痘的復發率。除了上述原則之外,若有青春痘相關困擾,仍應盡早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的協助,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上泌尿道結石復發當心是「副甲狀腺亢進」所致! 這樣做降低發生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根據臺灣2013年的研究發現(1 J Urol. 2013 Jun;189(6):2158-63.),上泌尿道結石的盛行率高達7.4%,其中男性9%,女性5.8%,並隨著年齡而增加,最常見於60至69歲。上泌尿道結石一年內及五年內復發機率為6.12%及34.71%。上泌尿道結石 形成原因多樣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高漢說明,上泌尿道結石的成因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遺傳、年齡性別、職業、飲食習慣等,因此建議上泌尿道結石病人如沒有限制喝水量的情況下,每天可攝取2至3公升的水分,以增加尿量來稀釋尿中形成結石物質的濃度,減少結石晶體沉積,也有利結石排出。另外,適量補充高纖維食品及定時規律的運動避免發胖,更可降低結石復發機率。4種不同結石應調整生活型態 可降低復發機率李高漢主治醫師指出,飲食上的調整以維持營養的綜合平衡也很重要,根據病人的結石種類調整飲食。1、草酸鈣結石病人:應該少吃草酸含量高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茄子、青椒、豆類等),少喝生啤酒、咖啡、紅茶、可可、阿華田及巧克力。2、尿酸結石病人:應減少嘌呤攝取如動物內臟、豆類食物、海鮮、紅肉、酒精飲品等高嘌呤食物。3、磷酸鈣結石病人:應避免碳酸飲料、高磷酸食物如酵母、小麥胚芽、蝦、香菇、全穀類、麥片、內臟、蛋黃、牛奶、豆類、堅果類等。4、感染性結石病人:除了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之外,也需要將結石清除乾淨。高風險上泌尿道結石族群 反覆復發恐傷腎李高漢主治醫師提及,對於高風險上泌尿道結石病人(如:兒童泌尿道結石、反覆泌尿道結石發作病人、感染結石、孤立腎),為了避免上泌尿道結石反覆復發影響腎臟功能,可進行24小時的尿液代謝檢查及抽血檢查,以了解結石的成因,然後根據病人的狀況給予藥物及飲食上的建議。值得注意的是,含鈣結石常見的代謝異常為高尿鈣(hypercalciuria),因此還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同時有高血鈣,如果也有高血鈣就有可能是副甲狀腺亢進引起的。
爸爸要保重1/新國病!每3男就1人罹脂肪肝 新研究曝「輕度也會罹癌」
父親節到了!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最新調查,全台竟有超過半數國人罹患脂肪肝,儼然成為新國病。其中男性風險較高,每2~3位男性中就有1人有脂肪肝,也成為許多爸爸們的健康殺手,過去總認為脂肪肝嚴重才會威脅肝臟健康,但一項新研究指出,就算僅是輕度脂肪肝,也可能導致癌症與增加轉移的可能性,另一項新研究更點出「5年內恐罹腎病」,大幅增加洗腎風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7月23日號召全台北、中、南、東以及離島的金門、馬祖共24家醫療院所參與調查,完成4663人腹部超音波篩檢,結果發現高達53.7%的人患有脂肪肝。一般來說,男性脂肪肝比例是女性的2倍,推測應是愛吃肉、重口味飲食習慣所致,由於脂肪肝患者年齡逐漸降低,呼籲40歲後就要提高警覺。肝基會執行長、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粘曉菁表示,脂肪肝並非指肝臟外面包覆一層油脂,而是肝細胞塞滿小油滴,猶如脂肪泡泡,可能導致肝炎與肝硬化,造成肝臟傷害。許多人認為中重度脂肪肝才具有威脅性,但洛杉磯Cedars-Sinai醫學中心最新研究顯示「輕度脂肪肝也可能罹癌」!研究團隊進行小鼠實驗發現,脂肪肝會讓癌細胞更適合在肝臟生存,尤其是大腸癌患者若有脂肪肝,癌細胞更可能會轉移至肝臟,推測原因是脂肪肝會影響免疫系統,此項研究結果發表於7月《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此外,粘曉菁也提醒,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有脂肪肝、糖尿病及三酸甘油脂都高的人,更容易導致肝癌。另外,長庚醫療體系也在日前發表一項跨院區的長期研究,追蹤1628位脂肪肝患者,結果發現5年內平均有9.3%的機率從「腎功能正常」進展到「慢性腎病」,而這些慢性腎病患者5年內平均又有17.6%的機率從「慢性腎病」進展到「晚期腎病」,恐得洗腎度過餘生。前基隆長庚醫院外科部主任、現任大里仁愛醫院副院長黃挺碩表示,許多研究顯示,脂肪肝並不只是一種局限在肝臟的疾病,而是一種系統性的代謝性疾病。減重是最有效治療脂肪肝的方式,建議飲食調整,避免吃高膽固醇食物,同時多運動,就能逐步改善。(圖/報系資料照)黃挺碩說,脂肪肝會伴隨體內許多代謝異常,例如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胰島素阻抗、全身性的發炎疾病等,所以脂肪肝不僅是肝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疾病,而這些代謝性疾病跟也是心肌梗塞、腦中風、慢性腎病很重要的危險因子,建議脂肪肝患者應生活規律、適度運動,避免高熱量與高膽固醇飲食,並注意體重控制。粘曉菁表示,只要減重5~10公斤,就能有效逆轉脂肪肝,也呼籲40歲以上成人每年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脂肪肝。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提醒,減重後也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持續超音波追蹤檢查,避免病情在不留意時就出現惡化。
合庫金董座傳猛爆性肝炎病逝 醫揭「致病5原因」:2症狀快就醫
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剛到任不到2週,竟於今(2日)上午傳出病逝消息,享壽64歲,死因疑為猛爆性肝炎。合庫金發言人表示,林謙浩過世後,其所擔任的合庫金及合庫銀董座職務,將由2公司的總經理暫代職務。醫師曾提到,猛爆性肝炎的病程發展快,一旦發現皮膚或眼白發黃,應立即就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根據合庫金官方網站資料顯示,林謙浩過去曾任台企銀董事長外,同時也曾擔任第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稽核、副總經理兼策略規劃處處長、代理董事長、董事兼總經理。過去還曾擔任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策略行政處協理、經營管理處處長、世貿分行經理、香港分行經理、董事等職務。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曾在臉書粉專分析造成急性肝衰竭5大原因: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B型肝炎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B型肝炎有1%的機率會引起猛爆性肝炎;A型肝炎則有約0.1%的機率;C型肝炎則較為罕見。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特別注意規律生活、均衡飲食,以避免誘發猛爆性肝炎。藥物誘發:過量服用特定種類藥物也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最常見的是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的鎮痛解熱藥物(俗稱為普拿疼)。若沒有聽從醫師建議而過量使用藥物,當藥物的毒性代謝物無法被排出時,就會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而引起肝功能異常,另外降尿酸藥物、某些治療肺結核藥物等也可能誘發肝損傷。服藥應聽從醫師建議,並密切追蹤肝臟功能。亂服草藥、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中藥和補品,也可能因含有肝毒性成分而引起急性肝衰竭。過量飲酒:若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長期大量飲酒,當身體免疫反應被誘發時,大量肝細胞發炎甚至壞死,便會造成急性肝衰竭。代謝異常疾病: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代謝疾病有雷氏症候群、威爾遜氏症、妊娠性脂肪肝等,並不常見。醫師提醒,急性肝衰竭大多來得又快又急,一開始的症狀包括容易疲倦、噁心嘔吐等,接著出現黃疸、茶色尿,最明顯的是眼白變黃;隨著肝組織損傷越來越多,肝臟失去製造蛋白質和白蛋白的功能後,體內水份會積聚在下肢或腹腔,造成腹水和腳腫,最後引發肝性腦病變,造成感覺異常、情緒改變、嗜睡等症狀,嚴重會發生肝昏迷,是急性肝衰竭常見的死因。陳敬睿提醒,急性肝衰竭因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另一方面,在台灣有超過六成的急性肝衰竭與B型肝炎感染直接相關,因此感染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的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回診檢查肝機能,平時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防止肝指數飆高。
神奇白眼鏡蛇大雨期間闖入民宅 身長1.53公尺含劇毒
看到蛇闖進家裡,大家一定都會驚嚇不已,不過印度孔巴托(Coimbatore)的一戶人家在大雨期間,就闖入一條眼鏡蛇,不過這一家人不只驚訝,反而還被這條眼鏡蛇所吸引,原來牠是一條白化的眼鏡蛇。白化的眼鏡蛇在印度被發現,一般會被當地人以為是神靈,或者是相當有靈氣象徵。(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每日星報》報導,當地一家動物保護慈善機構稱,週三(5 月 3 日),大雨過後,這條致命的劇毒五英尺長,約1.53公尺的眼鏡蛇被沖進了這戶人家。不過這條白化眼鏡蛇非常特別,全身純白如雪、眼睛純紅如血,但別被牠美麗的外表迷惑,就算是白化的眼鏡蛇依舊身懷劇毒,咬一口就能致人於死地。出現顏色異常的純白動物,通常是患有白化基因病,通稱白化症、白子。也就是一種黑色素生成過程有缺陷的先天性代謝異常,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屬於單基因遺傳疾病。這家人事後立刻通報專家前來捕蛇,這條白化眼鏡蛇在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基金會(WNCT)派出的專家圍捕下,交給了當地的政府部門處理。不過白化的眼鏡蛇在印度被發現,一般會被當地人以為是神靈,或者是靈氣象徵,根據陸媒「東方頭條」報導,大陸先前有位養蛇人,在養育了上萬條眼鏡蛇後,竟意外培育出一條神奇的白色眼鏡蛇,堪稱毒蛇界的白娘子。據這位在漳州的養蛇人平時就以研究蛇類為樂,但能培育出白色眼鏡蛇純屬意外,因為牠的上一代都是身體漆黑的正常眼鏡蛇。印度孔巴托一戶人家在大雨期間遭一條眼鏡蛇闖入,不過這條眼鏡蛇竟是白化眼鏡蛇。(圖/翻攝自推特)
多囊性卵巢飲食如何調控? 醫曝「5類食物」免煩惱
多囊性卵巢(PCOS)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幾乎每10位女性就有1位女性罹患,至今依然沒有明確的診斷要點,婦產科專科醫師周維薪醫師(大象醫師)提到,多囊性卵巢背後衍伸出的是代謝異常、心血管疾病,與雌激素過度暴露的癌症風險,甚至是全身長期慢性的發炎問題,也因此除了積極治療外,生活習慣、飲食調控皆缺一不可,而醫師也推薦5大安心吃、不踩雷的食物,讓多囊性患者在飲食上免煩惱!第一安心:十字花科蔬菜大象醫師指出,十字花科蔬菜(Cruciferous vegetables)像是菠菜、羽衣甘藍和芥菜等是絕對不會踩雷的食物,原因在於多囊性卵巢患者本身的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異常,而根據《食品科學與營養(Food Science & Nutrition)》在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增加膳食纖維和鎂元素,能夠幫助減少胰島素阻抗性跟雄性素過高的問題(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容易痤瘡及多毛的原因)。而葉菜類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和芥菜,相較於其他蔬菜含量更高,例如:一杯煮熟的菠菜含有157毫克鎂(占了一天所需的37%),多囊性患者是可以安心食用的。第二安心:優質蛋白質「多囊性患者由於胰島素阻抗性有問題,容易有血糖過高的問題,一生中得到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別人高。」大象醫師提到,低升糖食物(低GI)的飲食有助於血糖控制,所謂的低GI是指GI值低於55以下,而能夠提供纖維、蛋白質與降低胰島素的豆類,就是很好的選擇,例如:鷹嘴豆、豆類、扁豆、豌豆和大豆等。2018年發表在《營養學Nutrients》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支持,像大豆和莢果這樣的豆類因其本身的升糖指數很低,而很適合血糖控制不佳的族群,因為可以在食用後使血糖上升較少。第三安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除了蛋白質、纖維素、礦物質外,健康的脂肪來源也是必須的,大象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患者,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代謝的異常情況下,除了胰島素過高之外、血脂肪跟雄性素都容易偏高。健康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除了降低發炎反應外、更能幫助降低內臟脂肪與胰島素阻抗,在油脂選用上,會建議以魚油、亞麻仁油、紫蘇油、印加果油為主。▲在油脂攝取方面,會建議以魚油、亞麻仁油、紫蘇油、印加果油為主。第四安心:漿果類如藍莓、黑莓、草莓大象醫師指出,長期的高氧化壓力在多囊性卵巢中,也是常見的表徵之一,會導致自由基增加,除了降低免疫系統,還會增加血管的損傷,動脈硬化、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而鮮豔奔放的漿果類,能夠幫助抗氧化、抗發炎是很好的選擇,最常見的包括:藍莓、黑莓和草莓。第五安心:全穀類主食最後,多囊性患者最應該避免的是血糖的劇烈波動,大象醫師提到,多數患者有較易肥胖的體質,而且胰島素調控異常,若血糖快速增加反而讓胰臟的負擔遽增,長久下來就是個惡性循環,他認為,在主食選擇上比起米飯,全穀類是不錯的選擇,例如:大麥、小麥、燕麥、蕎麥、小米、玉米、薏仁等,原因在於全穀類除了不會讓血糖劇烈波動,而讓胰臟負擔大外,還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並保持較長時間飽腹感。 大象醫師也提醒,所有的飲食都應該採取「平衡才是王道」,不需將所有好的飲食,一次導入到生活中,循序漸進、長久穩定的改變,絕對不嫌遲。
吃烤乳豬後肚痛命危 50公斤女體內竟抽出「2000毫升油漿」
大陸廣州一名女子近日吃了幾塊烤乳豬,不久後開始腹痛不止,就醫後狀況未好轉,甚至一度被送入加護病房搶救。醫生根據症狀及輔助檢查,診斷患者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於是緊急進行血漿置換,最終在她的血液裡抽出近2000毫升油漿,這才讓患者的病情穩定下來。綜合陸媒報導,52歲的莫姓婦人近日吃了幾塊烤乳豬,當晚便開始肚痛不止,隨後症狀不斷加深,疼痛更擴散至背部,同時還伴有噁心、腹脹等情形,至隔天下午仍未減輕,只好到醫院掛急診。驗血報告顯示,莫女的三酸甘油酯超標10倍,正常人血脂一般為小於1.9mmol/L,她已超出檢查上限50mmol/L。醫生根據症狀及輔助檢查,診斷患者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且病情易復發,嚴重時可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預後難料。病況危急的莫女被送入加護病房搶救,並緊急接受血漿置換,通過3小時的置換,抽出2000毫升的乳白色液體。經過2次雙重血漿置換治療,莫女的血脂才終於降到相對安全的區間,並在住院2天後出院。不過,莫女的體重僅50公斤,血液中卻含有大量油脂,原因令人不解。對此,醫師說明,烤乳豬只是導火線,真正的發病原因是原發性脂蛋白代謝異常。高血脂症分為原發性血脂異常和繼發性血脂異常,前者指無明確引起血脂異常的繼發因素,大多是由於單一基因或多個基因突變所致,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顯遺傳傾向,而長期暴飲暴食、重油重鹽則會導致繼發性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