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戰爭
」 俄烏戰爭 代理人戰爭 俄羅斯 美國以巴衝突再起!避險資產重回視野 美元、黃金9日開盤走強
以巴爆發衝突導致中東政治局勢動盪,已經因利率上升而緊張不安的全球金融市場,如今又面臨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周一(9日)黃金、美元等避險資產在亞洲市場開盤交易後迅速走強,避險貨幣美元兌澳元上漲0.3%,兌加元、歐元和英鎊也有所上漲,日元也出現反彈;黃金同樣彰顯出其避險價值,現貨黃金日內漲超0.8%,報每盎司1849美元。中東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嚇壞市場,投資者在黃金價格、美元、美國國債等傳統避險資產中尋求安全。美股三大股指期貨周一開跌,道指、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分別跌逾0.5%、0.6%和0.5%;至於黃金及美元,周一大幅高開,隨後漲幅進一步擴大到20美元,突破每盎司1855美元,截至發稿前報每盎司1849美元。交易員擔心,中東地區的暴力升級可能引發一場更具破壞性的代理人戰爭,將美國和伊朗捲入其中。債券交易員需要迅速做出判斷,這場衝突是否成為他們爭相買入美元避險、避開高收益債券的理由,還是成為他們擔心又一輪通膨的理由。美國國債現貨交易周一因美國假期休市,但債券期貨將照常開盤。銀行Andbank高級股票基金經理Gonzalo Lardies認為,這將給市場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通膨和經濟增長將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將成為焦點。投資者們可以預期波動性會飆升,短期固定收益將再次成為避風港,而週期性行業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道富環球市場多資產策略師Anthi Tsouvali則表示,考慮到目前正處於商業週期中,全球需求已經放緩,這場衝突的影響不會像1973年的能源危機那樣嚴重,因為如果需要滿足需求,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沙烏地阿拉伯產能進入市場。股市應該在重新定價風險資產方面看到這一點,但隨著市場敘事從軟著陸轉向利率在更長時間內維持更高水平,市場情緒有可能在更長時間內保持低迷,從長遠來看,這對股市不利。另有分析師撰文稱,因中東危機引發投資者避險,金價在上周五反彈的基礎上繼續走高。分析師指出,人們擔心地緣政治衝突可能導致油價再度飆升,從而威脅到全球通膨和經濟前景,黃金價格也因此上升。不過,分析師補充稱,黃金價格能否進一步走高似乎不確定,因美元也因避險需求增加而獲得上行牽引力。與此同時,日本的假期也助長金價的波動。投資者現在期待中東局勢的發展、油價走勢以及即將出爐的美國通脹數據,以尋求新的交易動力。
首度回應境內部屬俄製核武 白俄官員:西方國家逼的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與白俄羅斯國防部長赫列寧於25日簽署文件,白俄羅斯同意俄羅斯可以在境內部屬戰術核武。這也是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首度在境外國家部屬核武。而白俄羅斯官員也在近期針對此事回應,表示會有此舉「都是西方國家逼迫」所導致。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白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國務秘書沃爾福維奇(Alexander Volfovich)受訪時表示,1991年蘇聯解體後就從境外國家撤出這些武器,但如今由於美國提供了安全保證並未實施任何制裁「今天,一切都已崩塌。所有做出的承諾都已永遠消失」。沃爾福維奇解釋,在烏克蘭的「特殊軍事行動」是為了反擊其稱為「集體西方」試圖發動代理人戰爭並對莫斯科造成敗局。所以最終決議在白俄羅斯部屬核武,更表示「在白俄羅斯領土上部署戰術核武器因此是戰略威懾的一個步驟。如果西方政治家的頭腦中還有任何理智的話,當然,他們不會越過這條紅線。」沃爾福維奇也表示,會選擇在白俄羅斯部屬戰術核武,目的就是要在關鍵戰略問題上,嚇止西方國家「不要越過紅線」,此舉是西方國家逼迫所導致「無可奈何」的決定。
《全動法》僅限戰時?新聞自由、金融外匯遭箝制? 主要爭議一次看
國防部於21日預告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以下簡稱全動法),修法內容引發外界質疑箝制新聞媒體、形同「戒嚴」,甚至被批是先前胎死腹中的《數位中介法》的借屍還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為何而修、將修正哪些內容、最大爭議點為何?CTWANT也整理修正草案來龍去脈和各項爭議。為何這時要修《全動法》?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顧立雄才剛在美東時間2/21日於美國在台協會(AIT)華盛頓總部與拜登政府官員舉行長達7小時的閉門安全會談。會議結束後,與外交和國安部門關係密切的國防部就隨即推出《全動法》。對此,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郭正亮也質疑,《全動法》正是美國在背後下指導棋,只為了在承平時期控制輿論,並以防止中共認知作戰為由,避免疑美論和反戰論在台灣形成共識,否則美國難以將台灣推向「代理人戰爭」的最前線。此外,《全動法》公告期間竟然只有短短14天供外界瀏覽,中間還經過228連假,試圖掩人耳目,「可以看出美國有多急。」此次《全動法》主要引起爭議的草案內容如下:平時對新聞媒體進行調查和約談:「訊息傳播動員準備方案」為因應新聞及不實訊息處理,訊息傳播動員準備分類計畫主管機關,應對出版事業、廣播電視事業、網際網路平臺與應用服務提供者及新聞從業人員,實施調查、統計、編組及規劃;直轄市、縣(市)政府應配合辦理。平時對金融外匯進行管制:「金融外匯動員準備方案」財力動員準備,旨在配合軍事動員需求,統籌策劃戰時預算轉換、戰費籌措及金融外匯管制等事宜。平時對資通訊進行管制:「資通訊動員準備方案」由本部主政該方案,並統合該分案下轄之「資安防護分類計畫(數位發展部資通安全署)」、「通信動員分類計畫(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及「國軍資訊動員分類計畫(國防部)」三項分類計畫,以強化資通訊之動員能量。過去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長、國安會副秘書長的楊永明表示,在平時的動員準備期,政府可針對出版、廣播、電視、網路等相關服務業進行「調查、統計、編組與規劃」,等於是「數位中介法的借屍還魂」。草案中還規定媒體應配合辦理並提供相關動員能量資料,定義不清不楚,就像回到「動員戡亂時期的準備階段」。另外,楊永明也提到,草案中更列出「金融外匯動員準備方案」,代表蔡政府有意針對台灣人民的資金財產進行控制。而且如果法律修過,恐怕會使許多外資和台灣資金因考量安全性而選擇離開,會把投資逼走,讓留在台灣投資的FDI(外商直接投資)減少,影響層面不小。郭正亮也表示,政府在國防部定義的「準備階段」(可能是平時)就可以透過「金融外匯動員準備方案」對金融界人士的行為進行監管,「例如人民幣或中國股票買太多,可能就會被政府約談。」另外,還有「資通訊安全方案」也可能授權政府介入資安相關設備零件生產,楊永明提醒,這個《全動法》不只影響新聞自由,更不是只有規定戰時的方案,蔡政府並未考量到相關的實際衝擊與影響。本次《全動法》僅限於戰時?根據「全國法規資料庫」的資料顯示,本次《全動法》有規定「動員準備階段」和「動員實施階段」,而前者的準備階段從何時開始,完全是由國防部決定,平時也能被視為是對戰爭的準備,因此《全動法》當然不僅限於戰時。對於《全動法》的爭議,曾任民進黨副秘書長的游盈隆強調,核心問題不在政府要限制人民的言論自由,因為戰爭爆發時本來就會變成憲政獨裁,所以重點在何時會限制言論自由,以及政府要怎麼做,如果平時就要限制,那這個政府就完了,「不會笨到這種程度吧?國防部不會又製造一個麻煩吧?但他們到現在為止也講不清楚。」郭正亮也表示,這些管制在「戰時」是絕對可行也必須的,他沒有話說,但《全動法》最大的爭議在於,它還規定可以在國防部定義的「準備階段」(可能是平時),對新聞媒體、金融業和資通訊進行管制,而且這些都是法條寫明的,違反是有刑責的,這就會對新聞媒體、金融業等產生寒蟬效應。過去白色恐怖時期的警總也常以「保密防諜」為由,透過監聽通訊、活動審查、攔阻郵件等方式監控人民日常生活,如今以「防止中共認知作戰為由」推出此法,效果有如「警總復辟」。
47%美商用腳投票 張其祿:務實具體兩岸對策是總統必考題
中國大陸氣球在美國領空被擊落一事,在國際間發酵,而美國商會也公布最新調查,有過半會員認為台灣政府未來的施政重點是兩岸關係。民眾黨立法委員張其祿今(8)日表示,氣球事件凸顯大國博弈仍是鬥而不破,不同陣營雖然各有主張,但仍是有所節制;拜登表示不會改變美中關係,代表衝突管理之默契仍在。張其祿表示,近日中國大陸氣球被美國擊落,在國際間發酵,連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在例行記者會上都表態,外國氣球一旦侵入日本領空,自衛隊可依法予以擊落;而美國總統拜登已於1月6日表示,美國打下可疑的中國大陸高空偵察氣球是正確行動,但這不會改變美中關係。張其祿指出,實際上大國博弈的衝突反而更常發生在大國外圍,抑或是以代理人戰爭或衝突的方式呈現,直接涉及大國兩造的衝突,如這次氣球事件反而被雙方節制,但間接之角力或是在大國範圍以外的衝突卻難以控管。張其祿說,近日台灣美國商會公布最新調查,逾半會員認為台灣政府未來三年的施政優先重點為「兩岸關係」,「國家安全」也取代了「疫情控管」成為美商最關切的另一個施政重點。台灣美國商會擔心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和兩岸衝突其來有自,亦即是對上述情勢的對應,甚至有「用腳投票」的現象出現,列如有47%的美商已經或計畫調整業務,外商及投資者大多希望兩岸經貿環境能維持穩定和平。張其祿認為,因應國際共同關注海峽兩岸局勢發展,台灣所有主要政黨都必須對國人提出能「務實」解決兩岸問題的具體對策,像是「和平保台」、「兩岸和平」、「不做強國棋子」、「維持等距」等倡議的具體或操作性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及作為等等,仍需由各政黨說清楚、講明白,這也定是2024總統大選的必考題項。
代理人戰爭化!拜登簽署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 5年100億美元打造「刺蝟台灣」
在參眾兩院通過後沒多久,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當地時間23日正式簽署國防經費高達8579億美元(約新台幣26兆)的「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FY23),其中美國國防部將獲得8167億美元(約新台幣25兆)。當中涉台部份提供100億美元軍援,內容超過50頁,有史以來最長篇幅。法案還再度表明美軍印太司令部不需顧忌中國,有權與台灣進行聯合演習,包括邀請台灣參加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以提高台灣軍隊的備戰能力。美國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最早可以追溯到1961年,是一系列明確規範美國國防部的年度預算和支出的聯邦法律。法案主要授權撥款以用於國防部項目和軍事建設、能源部國家安全項目和情報項目,為國務院、國土安全部、海事管理局、美國海岸警衛隊和情報界等機構撥款等其他事項。如今,白宮也正式簽署「NDAA FY23」,今年授權的國防經費比拜登的國防預算申請高出450億美元。其中,涉台部份超過50頁,有史以來最長篇幅,同時有意將台灣代理人戰爭化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的部分軍事條文也被納入「NDAA FY23」,意味著2023至2027年美國國務院將透過「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FMF)計畫,提供台灣100億美元軍援,每年最多20億美元。法案除了重申美國對台灣防衛的支持、還再度表明美軍印太司令部不需顧忌中國,有權與台灣進行聯合演習,包括邀請台灣參加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以提高台灣軍隊的備戰能力,再搭配上改變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政治舉措誘發台海戰爭,以凸顯「武裝台灣、打擊中國」的戰略目標。另外,「NDAA FY23」還授權提供台灣最多20億美元的FMF貸款,還款期限為12年,也另外授權總統動用「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每年從國防部庫存挪用價值最多達10億美元的防衛物資或服務移交給台灣。美國目前為了壓制中國崛起,已在多個領域發起攻勢,包括貿易/經濟戰、科技戰、資本/貨幣戰、地緣政治戰等等,但隨著貿易戰並未讓美國製造業顯著回流,還加劇美國國內通膨;科技戰雖精準打擊中國要害但並未使美國取得決定性勝利;資本貨幣戰則由於中國的經濟量體過於龐大,美國若在股市和貨幣體系上與中國脫鉤將重創自身經濟和美元信用;美國透過情報機構、高質量國際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煽動的地緣政治戰又隨著藏獨、疆獨和港獨勢力的瓦解而失敗,美國最終恐怕只能誘發一場能耗損中國國力的台海戰爭來壓制中國崛起。
傳美國對台軍售因俄烏戰爭延遲交貨 白宮發言人:不是主因
日前外傳美國因持續提供烏克蘭軍武,導致對台軍售。對此,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雖承認對台軍售發生延遲,但強調俄烏戰爭不是主因。不過美國陸軍採購、後勤暨科技助理部長布希(Douglas R. Bush)則認為,戰爭確實會在短期內影響軍售的優先順序。據EurAsian Times援引《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Journal)的報導,美國優先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而不是台灣,導致部分華府官員憂心,俄烏戰爭正拖累對台軍售的進度,進一步阻礙美國武裝台灣的計畫。對此,台灣國防部軍備部副部長王信龍才在今年10月敦促美國如期向台灣交付軍售。這些延遲交貨的軍售包括台灣在2015年12月訂購的208枚「FGM-148標槍反坦克飛彈」,以及215枚「FIM-92刺針人攜式防空飛彈」。相比之下,美國在最近的對烏軍援中就提供了8500多套標槍反裝甲系統、1600多套刺針防空系統。此外,台灣還在今年3月簽署了「AGM-84魚叉反艦飛彈」的合同,但相關軍售預計要到2026年才會交付。以上軍售符合美國武裝台灣打代理人戰爭的「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計畫。柯比28日在白宮例行媒體簡報被問到此事時表示,美方不斷平衡自身、盟友與合作夥伴、銷售武器方,以及烏克蘭軍隊庫存,「這是平衡行為」。並強調俄烏戰爭不是交付延遲的主因。日前,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和波音(The Boeing Company)等多家國防軍武企業已表示,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問題是訂單無法如期交貨的原因。不過美國陸軍採購、後勤暨科技助理部長布希(Douglas R. Bush)卻認為,俄烏戰爭確實會在短期內影響軍售的優先順序。報導稱,烏克蘭戰爭正在消耗美國軍方的武器庫存,以至於該國的庫存已低於戰時和訓練所需的水平,這讓華府擔憂美軍可能無法即時應付另一場新的軍事衝突,意味著,美國軍工產業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先補充美軍庫存,服務國外採購訂單從來都不是優先事項。
烏克蘭對美國軍援予取予求 美媒披露:拜登大發雷霆怒嗆澤倫斯基
俄烏戰爭自俄國2月24日入侵烏克蘭至今已持續8個多月,對此美國華府為了延長這場代理人戰爭,不斷提供烏克蘭各式軍武反攻俄佔區。然而美國財經媒體CNBC卻在當地時間10月31日爆料,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曾在6月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通話時表達憤怒,並稱澤倫斯基應該表現出更多感激之情,而不是認為理所當然。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的報導,每當美國宣布向烏克蘭提供一系列軍事援助時,拜登都會和澤倫斯基通話。但4位知情人士日前卻向CNBC爆料,就在拜登於今年6月批准對烏克蘭1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後,澤倫斯基馬上又在電話那頭列出烏軍需要,但沒有得到美國許可的所有額外軍援,讓拜登忍不住對澤倫斯基「發飆」,稱美國人民非常慷慨,自己的政府和美軍也正在努力幫助烏克蘭,甚至他還提高音量表示,希望澤倫斯基可以表現出更多感激之情。政府知情人士透露,拜登和澤倫斯基的關係自6月的那場通話後才有所改善,此後澤倫斯基代表烏克蘭發表聲明,讚揚美國的慷慨援助。但這場衝突反映了拜登已在開戰之初意識到,國會和公眾向烏克蘭提供數10億美元的輿論支持可能會開始消退。而就在拜登準備要求國會批准為烏克蘭提供更多資金之際,即將到來的期中選舉將為美國援烏計畫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尤其共和黨人已明確表示,不會再無償的軍援烏克蘭,而拜登又在近期的民調中處於劣勢,最糟的情況可能會輸掉參眾兩院,這有望為烏克蘭代理人戰爭的政治僵局帶來一絲希望。
代理人戰爭化迫在眉睫!第21屆美台國防工業會議 國務院官員承諾加速軍售交付
第21屆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於2日在維吉尼亞州的Omni Richmond酒店拉開帷幕,討論美國與台灣國防合作的未來、武器採購程序以及台灣的國防和國安需求。美國國務院首次派政軍局官員出席致詞,國防部也派出主管印太事務的第2把交椅,顯示美國認為台灣的國防實力有待提升,需要進一步強化才有機會在未來的代理人戰爭中發揮削弱中國的最大作用。據Focus Taiwan的報導,第21屆美台國防工業會議2日至4日在維吉尼亞州里契蒙市(Richmond)舉行,由於中美競爭議題成為近年華府的首要任務,連帶導致美國發動地緣政治戰的主要籌碼台灣受到高度重視,因此今年會議吸引超過170位產業界、智庫、泛政府機構代表報名參加,規模相當龐大。台灣方面今年由國防部副部長王信龍率團出席,國民黨(KMT)也派出其駐美代表、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所率領的代表團與會。美方則派出國務院政軍局區域安全及軍備轉移辦公室主任克雷希(Laura Cressey)、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首席副助理部長羅耶爾(JedidiahRoyal)出席並發表演說。會議主辦人、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今天受訪表示,這是美國有史以來首次派國務院政軍局官員出席並致詞,且克雷希辦公室就是負責處理美台軍售,這是相當重要的表態,展現美方對台灣安全協助議題的重視,才不是只派官員出席聆聽,也透過致詞傳達美國行政部門覺得重要的事項。本屆會議共有5場討論,第1節討論了俄烏戰爭對台灣的威脅,並涵蓋了中國、台灣和美國可以汲取的潛在教訓。第2部分則探討台灣戰略思維的成長和演變,以提高美國國防工業對台灣短期、中期和長期國防規劃的認識。第3場會議將檢討美台之間的「非傳統接觸努力」,包括培訓、後勤、維持和產業合作,特別關注產業合作以及如何推進台灣和美國的國家安全目標。第4屆會議則專注在戰力威懾和彈性,以及有助於提高台灣防禦能力的措施。第5場會議將通過分析日本和澳洲等其他美國盟國可以發揮的作用,將關注針對台海潛在衝突的區域威懾力。
能源危機對歐洲衝擊有多大? 智庫:各國政府已掏15.5兆埋單
歐洲知名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公布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歐洲27國政府今年共撥出3140億歐元以緩解能源危機,如果再加上英國掏出的1780億歐元,則歐洲各國等於花費了近5000億歐元(約新台幣15.5兆)的專款,來減輕天然氣和電價飆升對民眾和企業的影響。據《彭博社》的報導,近幾個月來,隨著俄羅斯削減天然氣出口以報復西方對其入侵烏克蘭的制裁,歐洲的能源價格不斷飆升,導致各國政府必須推出措施抑制零售電價、削減能源稅,並提供電價補貼,以防止社會陷入動亂,事實上歐洲各地近期都相繼出現由極左或極右派帶領的大規模「反歐盟、反北約」遊行,而拒繳電費、勞工罷工等混亂更是此起彼落。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洲知名智庫布魯蓋爾公布資料發現,歐盟27個會員國如今總共撥出了3140億歐元用於緩解能源危機,英國則是1780億歐元。「如果把各國政府指定用於國有化、救助、向陷入困境的能源商提供貸款的現金計算在內,歐盟各國政府已經花費近4500億歐元。」布魯蓋爾智庫的研究員Simone Tagliapietra指出,「能源危機有可能加深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分歧。」且隨著歐洲央行還要持續升息,更會導致企業破產、人民住房和借貸成本增加的困境。隨著美國目前還不打算停止在烏克蘭的代理人戰爭,歐洲各國在接下來幾個月可能會發生更嚴重的社會和政治動盪事件。
逼中國去美元化?美3大行承諾 若解放軍武統台灣將退出中國
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與花旗銀行三家美國大型金融企業執行長於當地時間21日在聯邦眾議院聽證會上承諾,如果解放軍武統台灣,會遵守美國政府的制裁措施,退出中國。美國參院外委會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案》修訂版本中也有提到,中共若對台灣「進行大規模侵略行為的升級」,將針對中國的政府官員、軍事將領、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進行制裁,被認為是仿照「對俄制裁」,藉著改變台灣的國際法理地位在台海掀起代理人戰爭後,再趁機對中國進行政治、金融等多個領域的制裁。美國聯邦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今天邀集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執行長兼董事長戴蒙(Jamie Dimon)、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執行長兼總裁莫尼罕(Brian Moynihan)與花旗集團(Citigroup)執行長佛瑞塞(Jane Fraser)舉行聽證會。質詢的重點將聚焦在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在俄羅斯、中國這類不友善國家的投資狀況。密蘇里州共和黨籍眾議員路克邁爾(Blaine Luetkemeyer)表示,近來中國不斷以軍事演習和激烈言詞威脅美國盟友台灣,他接著詢問,如果中共執行入侵台灣的威脅,三大銀行是否準備將投資撤出中國。對此莫尼罕在答覆時表示,會依循政府規範,過去數十年來是與中國合作(to work with China),「若他們(美國政府)改變立場,我們會立即跟進,就像我們在俄羅斯一樣」。佛瑞塞與戴蒙也同意莫尼罕的說法。但佛瑞塞也指出,「非常希望這不會發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宣布制裁俄羅斯,禁止美國銀行與俄羅斯金融機構往來,除此之外,華府還將多個未參與能源交易的俄羅斯銀行踢出國際銀行結算系統SWIFT,但莫斯科除了坐擁全球1/6的大宗商品資源,還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便積極展開「去美元化」,也使其成功抵禦美國的金融制裁,目前俄國盧布的幣值已遠高於戰前的水準。反而是多位美國專家警告,針對俄國執行的大規模制裁將有損美元的國際信譽,尤其可能讓中國聯手OPEC+建立起獨立於美元的大宗商品人民幣交易體系。再加上美國幾大商業巨頭,包括蘋果、特斯拉、英特爾等企業都有在中國大量投資,若美國要實施類似俄羅斯的制裁,恐怕會讓自家企業面臨鉅額損失。有專家指出,美國近日不斷在台灣議題上試探北京的底線,將導致中國領導團隊認為美國有意提早誘發台海戰爭,因此中國勢必會減少持有美國公債的數量,降低為美國債務融資的意願,也就是仿效俄羅斯的「去美元化」措施,以防止中國武統台灣時遭到類似凍結外匯儲備的金融制裁,因此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金額,是分析中國是否已做好武統台灣準備的關鍵指標之一。
俄烏戰爭升級! 普丁宣布部分動員「不惜動用核武」:我沒在虛張聲勢
俄烏戰爭在延燒7個月後可能升級為全面戰爭!俄羅斯總統普丁今(21日)透過預錄影片發表全國重大演說,表示俄國將進行部分動員,以對抗「想要摧毀我們的西方」。儘管普丁並未說明部分動員的詳細內容,但克里姆林宮此前一直拒絕把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升級為「戰爭」,如今普丁一改過去態度,恐將讓戰事升級為全面戰爭。普丁原定在當地20日晚間發表重大演說,克宮卻無預警延後播放時間,直到不久前才放出演說影片。普丁除繼續指責美國及西方發動代理人戰爭來「試圖摧毀我們的國家」、「把烏克蘭人民當成砲灰」,也宣布俄羅斯聯邦將進行部分動員,以及下令挹注更多資金生產俄製武器。普丁嚴正警告西方,若俄羅斯人民安全與領土完整受威脅,他將動用包含核彈的在內一切手段防衛,強調「我不是在虛張聲勢」。距離普丁上次發表全國重大演說,已是7個多月前的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加上俄軍本月在烏克蘭東部遭遇嚴重挫敗、烏東親俄政權盧甘斯克共和國、頓內茨克共和國,以及俄軍部分佔領的赫爾松州與扎波羅熱州日前決定舉辦「入俄公投」,都讓這次全國演說受到各國高度關注。儘管普丁在演說中表示「今天開始部分動員」,與預計動員具有軍事專長與相關經驗者約30萬人入伍,並保證在親俄、俄佔區的入伍者將得到俄國正規軍待遇與福利,但俄國先前已招募有軍事相關經驗者組建成第3軍並投入戰場卻戰果極差,且親俄、俄佔區的非俄籍士兵已經大量耗損,預料這波部分動員效果可能不大,甚至可能是總動員的「暖身」。此外,俄國過去多次強調特別軍事行動升級為戰爭的條件之一,就是「俄羅斯領土遭入侵」,但歐美主要國家在烏東4地區宣布將舉辦入俄公投後,已表態不會承認公投與公投結果,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在聯合國大會痛罵俄羅斯「新帝國主義」,如今普丁宣布部分動員與放話使用核武,恐怕會戰事嚴重升級。
美日防長會談關注台海局勢 日本擔憂中俄聯手加劇安全壓力
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於當地時間14日前往華府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會談。據悉,兩人就美日同盟,以及台海周邊嚴峻的安全保障環境進行廣泛的意見交換,台灣問題尤其是重中之重。據日本《產經新聞》英文媒體JAPAN Forward的報導,日本防衛省發布新聞稿表示,濱田靖一於華府時間14日11時10分在美國國防部與奧斯汀(LloydAustin)會談約95分鐘,這是濱田就任防長以來首度與奧斯汀面對面會談。兩人在會談中就美日同盟的安全保障環境進行廣泛的意見交換。兩人尤其對8月上旬中國發射飛彈落至日本專屬經濟區(EEZ)一事進行討論。兩人也再度確認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同時希望兩岸問題和平解決。兩人都認為不容許在印度太平洋地區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作法,因此都認為美日應合作無間。對此,曾任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主任研究官、現任東京大學教授的松田康博則分析,他在中國進行圍台軍演期間,感受不到台灣社會的半點恐懼,他認為,台灣人顯然沒有為即將可能發生的入侵做好準備,但局勢卻不斷在惡化。目前美國實質改變台灣國際法理地位,且介入國軍戰略、戰術及軍武發展方向的《台灣政策法案》在參院續審,將為兩岸及中美關係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因為這明顯與中國不斷聲稱的一中政策相牴觸,無助於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反而可能幫中國找到武統的藉口。松田康博還指出,中國的圍台軍演,以及俄羅斯因俄烏戰爭而被迫向中國靠攏的情境,增加了日本在東亞地緣政治中的焦慮。雖然民意調查顯示,有超過70%的日本民眾認為日本應該努力穩定台海局勢,「但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角色非常有限。除了與美國聯手,也做不了什麼。如果美國決定派兵干預,日本當然可以協助美軍。」關於美國出兵與否的問題,美國智庫印太安全項目(Indo-Pacific Security Program)研究員斯托克斯(JacobStokes)則表示,拜登關於武力干預台海戰爭一直保持戰略模糊的立場,拜登雖曾三次公開表示,如果台灣受到中國的攻擊,美國將保衛台灣,但白宮官方隨後都會再添加聲明,稱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不過《台灣政策法案》裡隻字未提美國如何軍事介入台海戰爭的方案或模式,只提出類似於對俄制裁,也就是「針對中國個人、銀行及金融機構提出經濟制裁」,意味著台海戰爭可能還是朝向烏克蘭模式去發展,也就是一場代理人戰爭。
代理人戰爭法案開審!4個月爽兵恐「延長一年」 前立委分析:這批應是第一屆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將審議《台灣政策法案》草案,該法除了實質改變台灣的國際法理地位之外,美軍還將全面接管台灣的軍事國防領域,包含4年內提供45億美元的武器及安全援助、20億美元的軍事貸款、軍事規劃以及執行細節等,宛如將台灣「烏克蘭化」,非常積極的安排一場代理人戰爭。對此,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也分析,若義務役因此要從4個月延長到1年,則95年次(2006年)的恐怕是第一批。《台灣政策法案》全文長達107頁,內容包含4年內提供台灣45億美元的武器、安全援助,以及20億美元的軍事貸款等。對此郭正亮先分析,《台灣政策法案》並非《臺灣關係法》的加強版,而是全新的法案,除了共同防禦、與台灣建交以外,其他的事情全都做了,包含「介入台灣軍事規劃」,以及執行細節等,全都寫在裡面。郭正亮說明,駐美國台灣經濟文化代表處將改為「台灣代表處」;AIT處長任命應比照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須經參議院確認同意,且職稱應改為「代表」(Representative),等於在台美無正式外交關係下,變相以邦交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台灣會成為「非北約成員」的主要夥伴,更有利於北約的軍武零件出口台灣,等於把整個武器庫都放在台灣。除此之外,只有「美國不得禁止台灣在聯邦機構內展示主權象徵符號,包括中華民國國旗或軍服。」這個法條有提到「中華民國」,其他法條,美國皆是以台灣稱呼,實際上等於協助民進黨政府法理台獨,刺激北京並誘發台海戰爭。上述每個項目皆十分敏感,美國國會已主導美台關係,並提升到戰略清晰的程度。郭正亮也在14日的節目上分析,依據法律規定,兵役期間為4個月到1年,若真的要將役期延長成1年,理論上不用修法,國防部只要公告即可。不過,若要增加女生當兵的選項就勢必要修法。除此之外,若有許多人要當兵,營區擴大就需要時間,因此國防部可能會先行公告,並訂下「日出條款」,不會立即實施,但會規範一個期限,時間到了就開始,「之前有個討論就是說,可能第一個中的就是95年次的。」
代理人戰爭法案!美參院今開審《台灣政策法》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5日開審《台灣政策法》草案,白宮上周已說對部分條文感到不安,大陸國台辦昨表示,該議案嚴重違反「一中原則」,大陸堅決反對。前副總統呂秀蓮昨天則表示,該法案對台灣過去遭受的不公不義待遇,作出糾正,坦白說是遲來的正義,但目前情勢常常是一刀兩面,「有時候好事常演變成壞事」。大陸國台辦批 嚴重違反一中原則《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由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民主黨籍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於6月共同提出。2人稱這項法案將是美國對台政策自1979年《台灣關係法》生效以來最全面的調整。法案主要內容包含制裁升高敵對情勢的中國官員、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要求美國國務院將我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並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任命,比照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須經參議院同意,並將職稱改為「代表」。《台灣政策法》並對《台灣關係法》提出修正,把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文字,改為「可嚇阻解放軍侵略行為之武器」,並透過「台灣安全援助倡議」,在4年內提供台灣45億美元軍援及20億美元軍事貸款,美國國防部須逐年提交美國防衛台灣策略審查及評估報告。白宮表示 仍會持續加深對台支持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一周前與國會領袖討論此案,他坦承「部分內容讓我們有些擔憂」。提案人梅南德茲13日對美國之音表示,法案目的「不是改變美國對台政策」,而是更加清楚闡明美國協助台灣的意願,包括在國際社會幫助台灣,他有信心該案會獲得兩黨議員支持。在參議院外委會開審前夕,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在媒體簡報會上,答覆提問時表示,行政部門的立法團隊正與國會議員討論這項法案,因為仍在研擬中,他不便多談。柯比舉出許多例子,似乎有意說明,即使目前沒有這個法案,拜登政府也在加深對台灣的支持,例如美國剛宣布一項逾10億美元的對台軍售。呂秀蓮昨天召開「愛和平、保台灣」921遊行記者會,她受訪時指出,《台灣政策法》對台灣而言,是遲來的正義,但是過去兩岸風平浪靜時,美國就該做,現在該法案若一口氣全部通過,的確踩了北京所謂「紅線」。11月底前若未審完 明年1月再議呂秀蓮舉例說,裴洛西訪台本來是好事,可是卻演變成台灣海峽中線被抹滅,如果緩衝區被取消,中共機艦有意突破中線,「台灣海峽內海化」絕對對台灣不利,利弊得失真的很難預料。她質問蔡政府,「戰爭已經在門口,甚至已經進到客廳了」,為何不立即恢復徵兵制?烏克蘭戰爭已是滿地廢墟,但他們的武器是免費供應,台灣的武器是台灣先付錢,但何時運交?外交部8日對美參議院將審議《台灣政策法》,表示歡迎與感謝,昨日轉為低調地說,因尚未完成審議,暫不回應。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4日表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外來勢力干涉,美國國會議員炮製涉台議案,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一中原則、中美三公報規定,大陸堅決反對。《台灣政策法》若要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成法,必須先在參眾兩院的相關委員會過關,並獲得兩院全院通過文字相同的版本。但眾議院尚未提出對應版本。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將在11月1日開始,若參眾兩院未能11月底休會前完成審議,須待明年1月初新會期再議。
英女王逝世/她在位70年締造驚人記錄 目睹英國從全球霸權衰敗到瀕臨解體
今年是96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登基的70週年,她不但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還締造了許多驚人的數字,例如全球君王在位時間第3長、出訪國家超過100個等。同時她還見證了幾件歷史大事,包括二戰同盟國的勝利、象徵英國霸權式微的第二次以阿戰爭、蘇聯解體,以及大不列顛脫歐後醞釀的分裂危機。紀錄1:長壽伊莉莎白二世出生於1926年4月21日,並在25歲時,於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在位至今已70年又3個多月,締造英國歷代君王在位最久紀錄,也是現今全球最高齡的君王與虛位元首,同時她還是歷史上在位時間第3長的君王,僅次於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的72年又110天,以及泰王蒲美蓬(BhumibolAdulyadej)的70年又4個月。紀錄2:出訪國家1952年至今,伊莉莎白二世曾出訪超過100個國家,這在英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同時女王訪問大英國協的國家次數更超過150次。她出訪最多次的國家是加拿大,至今去了22回;歐陸國家則以法國居冠,至今13次,女王也通曉法語。紀錄3:寄發賀卡的數量寄發賀卡也是英國女王的日常事務之一。在位70年來,伊莉莎白二世寄給百歲人瑞的賀卡大約有30萬張,更有超過90萬對結婚60周年的夫妻收過女王的賀卡。紀錄4:肖像逾200幅伊莉莎白二世首度成為肖像畫人物是在7歲那年,至今累計200幅以上,絕大多數作品都是傳統風格。見證歷史1:同盟國在二戰贏得勝利1945年,英、法、美、蘇、中華民國等組成的同盟國在二戰中擊敗了由納粹德國、大日本帝國為核心的軸心國陣營,但世界沒有平靜太久,美蘇冷戰展開,鐵幕降臨歐陸。而英國這個全球霸權也因為在戰爭中積欠美國大量債務,而逐漸喪失其全球經貿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最終英鎊霸權被美元霸權取代。伊莉莎白二世也在二戰結束後7年登基為女王。見證歷史2:第二次以阿戰爭(蘇伊士運河危機)1956年英國、法國及以色列派兵攻打掌握蘇伊士運河的埃及,因為該運河對英法兩國來說有著極高的經貿和戰略價值,而以色列也需要打開運河,讓船隻得以通航。但美國最後出面介入,透過其石油貨幣體系和美元霸權逼迫英法兩國撤軍。蘇伊士運河危機後,英國艾登(Anthony Eden)政府正式垮台,並促使之後的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政府加快英國的非殖民化進程,進而導致該國的帝國殖民體系遭到毀滅性打擊。該事件象徵了美國完全取代英國,正式奪下了全球霸主的地位,世界正式從三強鼎立變成美蘇兩強的對抗,而英國則從全球性霸權衰敗為一個地區性強權。見證歷史3:蘇聯解體美蘇兩強的代理人戰爭在二戰結束後不久於世界各地展開,包括國共內戰、越戰、韓戰、蘇阿戰爭等等,中間還經歷了柏林危機、古巴飛彈危機等人類最接近核戰爭的歷史關鍵事件。而後隨著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向西方妥協,1989 年,東歐的民主運動展開,導致柏林圍牆倒塌,同時美國則以「北約不東擴」換取俄羅斯同意,使東、西德能夠重新統一。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和俄羅斯領導人葉爾欽(Boris Yeltsin)宣布雙邊進入新時代關係。近年來,美國則因為違背了北約不東擴的承諾,試圖在烏克蘭部署核武器,誘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該國再次與西方發生衝突。見證歷史4:大不列顛脫歐後醞釀的分裂危機日裔美籍學者福山(Yoshihiro Francis Fukuyama)在冷戰結束後,將民主制度視為歷史的終結,但隨著川普上台、英國脫歐,以及中國和東南亞的崛起,英國和美國的民主價值和制度優越備受考驗,尤其老牌民主國家英國民粹式的脫歐,引發了蘇格蘭及北愛爾蘭的不滿,使得那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大不列顛在接下來5年可能解體成只剩英格蘭和威爾斯。或許伊莉莎白二世在此時逝世對她來講是一種解脫,畢竟看著自己心愛的母國由盛轉衰,一天一天的凋零,絕對非常難以承受。大英帝國解體後,大英國協以英國君主作為國家元首的成員國也從伊莉莎白二世登基時的70個萎縮到現在只剩15個。戈巴契夫和英女王的逝世,或許象徵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以及新世紀的開始。
美軍清庫存!拜登任內最大一筆對台軍售 336億包括舊款飛彈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於2日宣布,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價值達11億美元(約新台幣336億)的對台軍售案,包括60枚魚叉飛彈、100枚響尾蛇飛彈及監視雷達合約,而這也是拜登政府自去年1月上任以來,第6度的對台軍售。對此中國駐美使館發言人回應,此舉將嚴重危害美中關係,揚言採取反制措施。據《路透社》的報導,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2日宣布3批總價11億美元(約新台幣336億)的對台軍售案,包括100枚價值8560萬美元、從1956年就開始服役的響尾蛇飛彈;60枚價值3.55億美元、於1977年服役的魚叉反艦飛彈,以及價值約6.654億美元的監視雷達合約。據BBC的報導,中國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對此表示,美國對台軍售將嚴重危害美中關係,「中國將根據形勢發展,堅決採取合法且必要的反制措施。」拜登政府自去年1月上任以來已5度對台軍售,總價值達11億7300萬美元,這將是他任內的第6度對台軍售案,也是金額最大的一筆。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在聲明中指出,「隨著中國持續對台灣施壓,包括在台灣周圍加強空中及海上軍事存在,並試圖改變台海現狀,我們正為台灣提供維持自衛能力所需。」但《台灣政策法案》的審議對北京來說也是試圖改變台海現狀,提升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舉動。未來美國還會繼續透過各種軍售、對台法案及高層級官員訪台來誘發台海危機,加劇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增加台積電到海外設廠、轉移技術和人才的意願,若美國的對台政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俄烏戰爭之後,再度於東亞地區創造一場意欲遏制其主要戰略對手中國崛起的代理人戰爭,如同1979年的蘇阿戰爭,而台灣目前的角色就神似當時被美國培訓資助用來削弱蘇聯的塔利班聖戰士。
聯合國無用!安倍盟友麻生太郎:台灣若有事日本很可能被捲入戰爭
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重要盟友、自民黨副總裁(副主席)麻生太郎於8月31日表示,俄烏戰爭顯現出國際政治的現實,那就是聯合國完全沒發揮功能,若台海危機引爆,日本也很有可能被捲入戰爭,因此一定要認真思考如何因應。據日本《每日新聞》的報導,自民黨麻生派昨日在橫濱市的一家飯店舉行研習會。該派閥的會長麻生太郎在會上表示:「台灣如果開始駁火,難以斷言沖繩縣的與那國島、鹿兒島縣的與論島不會成為戰鬥區域,這些地區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很高。至少包含東海、南海、台灣海峽在內,肯定會聞到煙硝味。」當談到俄羅斯與美國在烏克蘭的地緣政治衝突時,麻生太郎指出:「聯合國完全沒發揮功能,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一定要認真思考該如何因應。」同時他還強調:「一國的人民若沒有自己國家自己救的決心,沒有人會來相救。這點我們一定要知道才行。」去年7月5日時,時任副首相兼財務大臣的麻生太郎才在東京的一場演講中宣稱,如果中國侵犯台灣,日本應將此視為「存立危機事態」,也就是與日本有密切關係的他國遭到武力攻擊時,會形成「威脅日本國家存亡、明顯從根本顛覆國民生命與權利的危險狀態」。他還指出,如果台灣有事,將其視為涉及日本「存亡危機事態」也不足為奇。若是如此,日美須一起防衛台灣,依安全保障相關法制行使集體自衛權。這也與安倍晉三「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言論遙相呼應。不過《美日安保條約》的主導國是美國,並非日本,因此若美國不想派兵介入台海戰爭,日本也無從決定能否加入戰局。更何況美國一直企圖在日本本土部署可以攜帶核彈頭的中程導彈,目的就是為了讓日本能在沒有美軍派兵介入的情況下孤身對抗中國,並將代理人戰爭從台灣擴及日本,但日本近年來礙於中俄朝三國的鎮重警告,不斷拒絕美國此項要求,只能退而求其次部署防禦性質而非攻擊性的遠程反艦導彈。因此政治人物的口頭呼籲和承諾能否形成日本實際的國防和戰略政策,值得持續關注。
北溪1號「斷氣」4天! 加劇德國能源危機
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各國及俄羅斯隨即展開相互制裁,但坐擁全球1/6大宗商品資源的俄國似乎已成功掐住歐洲各國的能源咽喉。30日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先是降低了輸往法國的氣量,之後又宣布從今天(31日)至9月3日止要維修北溪1號(Nord Stream 1)天然氣管線,並暫停供應天然氣給予德國,這將進一步加劇歐洲的能源危機。據《路透社》的報導,俄烏戰爭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已上漲250%,若從去年8月起計算,則同比上漲400%。但俄國能源巨擘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卻在31日宣布,北溪1號壓縮機廠為期4天的歲修是「必要的」,還說「每運作1000個小時」後就必須進行維護。而德國聯邦網路管理局(Federal Network Agency)局長穆勒(Klaus Mueller)則指出,北溪1號的維修是一個「在技術上難以理解」的決定,並稱這有可能只是莫斯科當局利用能源供應作為武器的藉口。由於美國最近才剛加碼30億美元軍援烏克蘭,並打算讓這場代理人戰爭持續下去,俄羅斯的「斷氣」行動也被理解為施壓北約歐洲成員國,迫使北約內部因「能源危機」而陷入分裂。能源成本的飆升已讓歐洲各國政府必須額外花費數十億美元減輕民眾負擔,俄羅斯先是在今年6月減供60%的北溪1號天然氣,7月又降至20%,並切斷保加利亞、芬蘭、荷蘭、波蘭等國的天然氣供應,如今又分別減供和斷供了法國、德國的天然氣。隨著冬季即將降臨歐陸,歐洲未來恐將因此陷入能源配給和限電危機,說歐洲即將重返黑暗時代也不為過。當俄羅斯政府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被問及歲修過後是否會恢復供應天然氣時,他回應:「除了制裁措施導致的技術問題外,供應保證不受干擾。西方國家對莫斯科祭出制裁將不允許俄羅斯進行正常的維修工作」,該言論似乎已暗示斷續供應天然氣的危機恐將反覆重演,直到歐洲願意敦促美國逼烏克蘭和談,並停止對俄制裁為止。
美國將全球糧食危機甩鍋給中俄?俄烏談判才是關鍵
美國於當地時間7月22日呼籲俄羅斯,應盡快履行由聯合國斡旋的烏克蘭糧食出口協議,對此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先前就表示,俄方將會為烏克蘭出口糧食的黑海航道提供便利性,但前提是西方必須取消對俄國糧食出口的剩餘制裁。同時美國還呼籲中國的糧食儲備可用於解決全球人道主義危機,對此中方日前就已提供阿富汗、斯里蘭卡等國大量的人道物資。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全球主要小麥供應國,但俄烏戰爭於2月24日開打之後,停耕停採、海運封鎖和相互制裁導致2國的糧食出口陷入瓶頸,更有數十艘貨船停泊在岸邊,約2000萬噸的糧食被困在了倉庫裡,引發了全球糧食危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UN World Food Programme)宣稱,此次危機已迫使4700萬人陷入「嚴重飢餓」。對此經過聯合國的居中協調後,俄羅斯和烏克蘭終於在22日簽署了一項具有歷史里程碑意義的協議,內容提及俄羅斯將開放烏克蘭位於黑海港口的糧食出口。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表示,華盛頓希望該協議有助於緩解「俄羅斯造成的危機」,並指出美國會密切關注,以確保俄羅斯貫徹執行協議內容。但俄國則表示,如果西方真的有意願解決全球糧食危機,就應該取消對俄國糧食出口的剩餘限制,而不是單方面的要求俄方解除制裁。美國國務院制裁協調辦公室主任歐布萊恩(James O'Brien)還告訴記者,美國希望看到中國幫助應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們期盼看到它發揮強大作用,為世界各地的窮人提供更多糧食。中國一直是個非常積極的糧食買家,而且在數億人即將進入糧食危機的災難性階段,中國還在大量囤積。」國際穀物理事會(International Grains Council)估計2021年底中國的糧食庫存為3.2億噸,超過全球總量6億噸的一半。這個數據使世界上最大的穀物出口國美國相形見絀,他們的產量預估只有5780萬噸。不過歐布萊恩的言論具有非常嚴重的誤導性,因為中國並不是在今年遇到糧食危機後才開始搶購全球糧食,今天中國的高儲量其實是多年來北京政府向全球糧食貿易商積極購買的結果,目的是為了預防極端氣候可能引發的糧食危機,過程並沒有搶單的情況,全球包括美國當地的糧食貿易商也都非常歡迎中國下單購買,因此今天這種局面只能說是世界各國,尤其是擁有充足銀彈的發達國家,其領導人都不具備危機意識,對國家戰備存糧毫不在意,才會導致全球糧食產量因突發狀況暴跌時,有些國家陷入糧食短缺的困境。而中國日前也有積極為烏克蘭、斯里蘭卡、阿富汗等多國提供人道物資以解燃眉之急。事實上,要解決全球糧食短缺問題,俄烏兩國的停火談判是關鍵,但由於美國和北約遲遲不願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判,還鼓勵烏軍進行代價極大卻成效不彰的反攻,試圖透過代理人戰爭繼續削弱俄羅斯、推翻普丁政權。因此全球糧食和能源危機可能還不會那麼快落幕。
防止俄軍將戰爭長期化 烏克蘭希望在「冬季前」奪回失土
俄烏戰爭發展至今,坐擁全球1/6大宗商品資源的俄羅斯似乎並不急著速戰速決,若美國、北約不願讓烏克蘭割地求和,俄軍還會繼續打下去,甚至到了冬季,普丁還可以威脅斷供歐洲天然氣來與北約談判,因此烏克蘭總統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也於當地時間19日表示,烏軍必須盡快在冬季前奪回失土,防止俄軍將戰爭長期化。據《路透社》的報導,葉爾馬克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勝利。」為此西方盟國應該提供更多武器,才有機會讓烏軍在冬季來臨前奪回失土,否則俄羅斯若將戰爭長期化,將會有更多時間鯨吞蠶食烏克蘭國土,且戰況恐變得更加艱辛。此外,葉爾馬克補充烏國正在透過聯合國居中協調,與俄羅斯討論如何向全球輸出烏克蘭穀物的問題,但相關會談並未提及終結戰爭一事。由於美國和北約遲遲不願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判,還想繼續透過代理人戰爭削弱俄羅斯,莫斯科當局近來也在地緣政治上動作頻頻,不但揚言要在委內瑞拉建設軍事基地來回應美國的北約東擴,還跟北韓進行秘密交易,使其承認烏東兩共和國的獨立,也隨即引來烏克蘭與其斷交。近日普丁還跟伊朗、土耳其領導人於德黑蘭舉行三國峰會,外界也預期普丁將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進行交易,使伊朗核協議更難通過,以此打擊美國欲壓低國際油價的企圖。普丁(Vladimir Putin)於當地時間19日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後也表示,莫斯科沒看到烏方有任何意願去履行雙方在3月初步達成的和平協議,「戰爭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取決於締約各方是否願意履行協議,今天,我們看到基輔並沒有這樣的慾望。」普丁此次出訪伊朗期間,也會見了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Tayyip Erdogan)。兩人談到了恢復黑海糧食出口的協議,普丁對此表示,俄方將會為烏克蘭出口糧食的主要航道提供便利性,但也希望西方取消對俄國糧食出口的剩餘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