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訂單
」 台積電 台股 緯創 立訊 輝達機車廠打入鄰近國家!宏佳騰韓國代工訂單千張 Gogoro新加坡開賣3款車
國內機車大廠積極與亞洲國家合作,包含宏佳騰(1599)替韓國品牌Bikebank 旗下品牌Dotstation代工的EV-C1,已於Q2開始出貨,累積訂單逾千張,並獲得韓廠授權授權在台銷售;而Gogoro近日宣布獲得在新加坡推出電池交換系統和智慧電動機車的許可,將由新加坡的獨家經銷商Cycle & Carriage於今年Q4開始營運電池交換系統並銷售智慧電動機車。機車大廠宏佳騰(1599)強打「油電共好」品牌策略,發表全新冒險運動黃牌「Brera X」164,800元及市場唯一電動跑旅「EV-C1」124,980元,預估全年銷量成長3成。不僅如此,兼顧冒險與玩樂的多功能輕擋車「MK150」,也透露Q4將上市的訊息,並預告將在台中開幕「全台首間宏佳騰油電直營門市」,採用全新CI設計。宏佳騰營運中心經理鍾亞成表示,「第二季訂單穩定上升,今年營收有望逐季成長。」由宏佳騰國內營業部陳永凱經理(左)及營運中心鍾亞成經理(右)驚喜亮相兼顧冒險與玩樂的多功能輕擋車MK150,預計Q4上市為市場帶來更多元的用車選擇。(圖/宏佳騰提供)宏佳騰瞄準ADV小眾市場,攜手KL MOTOR國際大廠,為台灣二輪產業獻上擁有歐系血統的冒險運動黃牌「Brera X」。Brera X依照台灣用路環境重新調校,高規格結構強化剛性龍骨車架,採用高強度材料製造,提供更穩定的操控性能以及提升騎乘舒適度;遇到過彎、崎嶇不平的道路也能平順操駕,搭載知名品牌Brembo子公司J.JUAN的制動系統,輻射對向四活塞卡鉗讓車輛可更即時且穩定的減速、煞停,均勻分散熱能以減少制動過熱的風險,確保長時間使用仍可維持高效性能,同時針對引擎系統進行升級,帶來相較歐洲規格更充沛的動力輸出。同時,宏佳騰與韓國Bikebank 旗下品牌Dotstation及Gogoro Network三強聯手,共同打造市場上唯一純電跑旅「EV-C1」,該車款外型由Dotstation操刀,依據韓國時下流行趨勢設計,為電動車帶來嶄新氣息,Gogoro Network提供全球最大、佈建最廣、用戶最多的智慧電池交換能源網路,宏佳騰則基於對台灣機車產業的觀察,以20多年造車經驗,為台灣市場提供精準調校以及在地專業車廠製造。據了解,截至目前宏佳騰已在韓國出貨逾千台EV-C1,更是於當地市場榮獲電動機車銷售冠軍。EV-C1為台灣市場上唯一跑旅造型電車,全車配備LED高等級燈具,包括日恆系Class-D汽車等級頭燈、一體式星幻尾燈燈及星律漸進式方向燈,提高光度並增加照明範圍,為夜間行車安全再升級,車輛搭載CROXERA 6智慧儀表,內建多項實用功能,如Turn by turn輔助導航、一鍵導航換電站、速限/測速照相提醒、電量不足自動提醒等。至於宏佳騰越南廠目標Q4投產的狀況,鍾亞成提到,「越南廠主要因應代工業務,初期會以生產零組件為主,整機代工則看客戶規劃。」宏佳騰上半年合併營收8.97億元,年增24.39%,隨著歐美外銷訂單恢復正常,以及陸續接獲BRP、Dotstation等代工新單,加上多款新車帶動,宏佳騰今年營運將較去年成長。全球電池交換生態系技術領導者 Gogoro獲得在新加坡推出電池交換系統和智慧電動機車的許可,將由新加坡的獨家經銷商Cycle & Carriage於今年Q4開始營運電池交換系統,並銷售智慧電動機車。此外,Cycle & Carriage攜手殼牌旗下電動車充電部門Shell Recharge,將於新加坡的殼牌加油站建置 GoStation 電池交換站。Cycle & Carriage新加坡董事總經理Wilfrid Foo表示,「在新加坡,電池交換與電動機車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我們與 Gogoro 的合作將加速推進產業成長。透過試點計畫,我們蒐集許多 foodpanda 平台外送夥伴的正面評價與寶貴數據,對於商轉非常有信心,這將是相當適合新加坡的綠色交通方案。」Gogoro與Cycle & Carriage於2023年3月宣布與外送平台foodpanda合作,搶先在新加坡展開 Gogoro智慧電動機車和電池交換平台試點計畫,預計將於今年9月完成。截至目前為止,許多外送夥伴的使用滿意度非常高,特別是好騎、不會燙、無噪音、無震動、換電速度快。Cycle & Carriage同時宣布與殼牌旗下電動車充電部門Shell Recharge合作,在新加坡的殼牌加油站建置GoStation電池交換站,首站預計於今年8月落成,並將在2年內持續增加站點。Cycle & Carriage也將於今年Q4在新加坡陸續推出三款Gogoro智慧電動機車,包括Gogoro SuperSport、Gogoro Premium以及Gogoro VIVA MIX。
群創2023年每股虧2.01元「市場保守+產能調控 」 總座:估今年恢復成長
2023年全球消費市場需求保守,面板廠透過產能調控維持供需平衡,導致營收不如預期,群創(3481)公布2023年第4季財報,單季合併營收534.04億元,稅後淨損32.37億元;2023年全年合併營收為2117.41億元,營業淨損187.09億元,稅後淨損186.43億元,每股損失2.01元;群創董事會決議不分派股利。22日股價收在15.8元、小跌0.63%。數據顯示,群創2023年第4季整體出貨面積596萬平方公尺,較前一季減少7.8%,液晶面板售價為每平方公尺269元美金,營收以產品應用別區分,電視為35%、可攜式電腦18%、車用產品27%、手機及商用產品為14%、桌上型螢幕為6%;以產品尺寸別區分,10吋以下為17%、10到20吋為32%、20到30吋為15%、30到40吋為7%、40吋以上為29%;顯示器領域群及非顯示器領域群營收佔比維持72%以及28%。群創總經理楊柱祥日前表示,迎接疫情後的三大運動賽事將在2024年中陸續登場,加上電視面板平均尺寸持續放大,以及導入AI功能的手機及筆電相繼問世,加上總經面的利空鈍化,面板業產業秩序穩定訊號出現等五大利多助攻下,預計面板終端需求可望迎來恢復及正成長。不過日前美國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宣布以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智慧電視品牌Vizio,此次收購將超越三星成為美國第一大電視品牌;研調機構TrendForce表示,預期兆馳有機會拿下近四成的訂單,成為最大的代工廠,Vizio主要由群創、BOEVT和兆馳代工,比重近八成,由於目前代工獲利性低,在中長期面板價格沒有大幅跌價空間,以及過多閒置產能的情況下,預期代工訂單增幅不大,但面板出貨量有機會提升。
富豪新列傳/台灣74歲新首富不想退休「學張忠謀做到80歲」 他高喊:2024年廣達全面AI化
在AI王者輝達的帶領下,身為長期伺服器代工夥伴的廣達(2382)已成全球科技供應鏈最大受惠者,股價也跟著起舞。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去年五月來台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後,輝達股價從300美元起漲,2023年最高來到504美元,大漲近7成,同時間,廣達也從90元起漲,8月就衝上282元,暴漲210%,比輝達更凌厲。林百里的41.5萬張廣達持股也水漲船高,身家破百億,去年七月就超越前首富張聰淵,在《富比士》即時富豪榜上成為台灣新首富。今年74歲的林百里,四年前曾對外表示,原打算70歲退休雲遊四海,「但遇到從小嚮往的AI,實在太好玩了,要再做10年。」他還告訴家人,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到87歲才退休,他也要做到80歲才要退休。還要拼六年的林百里,在今年1月廣達尾牙上高喊,「2024要全面AI化!」站在AI浪尖上的廣達,並不是巧合。「其實我們也等了AI很久, 2016年開始準備,到2023年得到最好的成果、機會,由於AI需求非常暢旺,我們訂單源源不斷。一連串的AI應用,不只是市場所需,更是廣達的價值所在,我們要從創新解決方案增加我們的價值。」林百里在尾牙上說。去年的股東會上,林百里還是AI不離口,「AI伺服器是廣達的主力產品,未來產品都要有AI才有賣點,6年前已經在很多公開場合說要發展AI,現在AI越來越重要,代表我們是對的」。廣達2023年股價從90元漲到282元,引領AI族群,漲幅表現還超過輝達。(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Google股市)林百里口中的布局AI關鍵年,也就是2016這一年,廣達就已攜手輝達,共同打造了AI超級電腦。去年COMPTUEX上,黃仁勳參訪廣達旗下雲達攤位時,還脫下招牌皮衣披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身上,兩家好交情,表露無遺這兩位AI大咖,一位是台南出生,在美國長大創業,一位是在上海出生、香港貧民窟長大,來台灣求學創業,兩人事業最後在AI上有了交集。「喜歡研發也愛好創新,擁有奔放卻精確的想像力。」一位廣達人這樣形容林百里,他的求學及創業路,也如出一轍。「這個學校只有一幢大樓,而且從樓下走到樓頂,可以從幼稚園念到大學。」林百里從香港德明中學畢業後,就以僑生身份考入臺大電機系,取得學士和碩士。畢業後,林百里加入三愛電子,擔任總工程師,1973年與同是溫世仁、姚四川、梁次震、周永嘉與江英村等一起創辦金寶電子,後來發生火災意外,林百里負責請辭,1988年另創廣達,在一台主機、一台螢幕的桌上型電腦時代,林百里就已認定「便利性」會成為趨勢,因此堅持要做「攜帶型」的電腦。「終於在1997年拿下戴爾電腦代工訂單,後來果然人人一手筆記型電腦,成功改變人們儲存裝置的習慣。」一家筆電廠商說。1999年,廣達登上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後,為要穩定面板供應,成立面板廠廣輝電子及廣明光電等,當時林百里自嘲是「三廣總督」。然面板產業在韓國及大陸廠的殺價競爭下,淪為慘業,廣輝也在2006併入友達。2012年成立的雲達科技,2016年就跟輝達合作研發打造AI超級電腦。左起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廣達副董梁次震。(圖/黃鵬杰攝)林百里退出面板業後,沒多久又有了新事業。2007、2008年間,客戶上門詢問伺服器代工業務,林百里發現機會來了,遂成立「雲端運算事業部」,廣招人馬。在此之前,伺服器市場由戴爾(Dell)、惠普(HP)、IBM等品牌大廠主導,廣達在2012年成立雲達,切入雲端伺服器代工。在投資人還不知「雲端」為何物之際,2011年的廣達尾牙上,林百里喊出「廣達要當雲端之王」,五年後,再切入AI伺服器,如今在輝達引爆的AI商機潮中,廣達成了最大受惠者。廣達成軍36年來,從筆電、雲端到AI三個全球科技重大轉型階段,林百里都精確地走在前頭。一如他常掛在嘴上的「VIP 哲學」,就是Vision(願景)、integration(整合)及 position(位置),「要想想公司未來10年、20年的願景是什麼?要在產業、世界上扮演什麼角色、站上什麼位置?」龍年農曆春節前夕,林百里與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在2月1日聯名對員工發出內部信,直言今年外在環境的不利狀況絲毫未減,「期望景氣今年會自行復甦,完全不切實際」,但「有AI就有無窮想像,把握過關鍵機會,發展成A+的廣達,務必把握這關鍵時刻」。至於接班問題,被問時林百里總以「廣達幹部很優秀」回應。他曾說,高科技是靠頭腦的行業,很難「父傳子」。林百里長子林宇軒曾到廣達雲運算應用服務研發中心上班,目前擔任提摩太投資董事長;次子林宇輝則曾在廣達財務部任職,2012年自行創業,成立社群交友網站愛魅奇(iMatchbox),目前開設創投公司Mesh Ventures(聚達創投)。
老廠成飆股1/戲棚下站久終成主角 定穎打入特斯拉供應鏈電動車二成營收占比PCB廠無人能比
陷入消費性電子產品庫存陰霾近2年的印刷電路板(PCB)廠,終於要見到山洞口的曙光。走訪2023 TPCA Show(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今年共480個品牌廠使用1386個攤位,較去年多,外國買主絡繹不絕穿梭會場。冷清的PCB概念股也有了人氣,其中定穎(3715)股價更是一路狂飆,從8月中的30元,2個月內翻三倍,最高來到107元。定穎是40年老廠,在台股可說是「乏人問津」,怎的突然轉身為飆股?一位PCB廠資深業務主管告訴CTWANT記者,定穎早在兩千年到大陸設廠,並切入車用市場,「2014年特斯拉到上海設廠,給了定穎打入供應鏈的機會。」如今,定穎營收來到150億元,車用HDI板(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or PCB,高密度電路板,主要用在手機、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汽車電子等產品)營收佔比高達70%,其中電動車產品已逾兩成,放眼PCB廠無人能比。其實,定穎一開始的成軍,與車用HDI毫無關連。定穎投控前身是國內老牌PCB廠定穎電子,為前董事長曾茂昌與總經理林木銓在1988年所共同創辦,原本主要業務為承接一線大廠所外包的代工訂單,1997年轉型調整,拓展直接接單業務,到了2002年,代工業務停止,以直接接單為主。定穎也在當年掛牌上櫃,同時年營收突破10億元,以營收規模來說,已算是中大型PCB廠。「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可以算是PCB產業版圖改變的分界點,也讓定穎營運受到衝擊。海嘯前,PCB廠是大家都可以有飯吃,海嘯後只剩下前兩名可以有飯吃,定穎並非是產業領導者,在台灣排名約為第15,因此到了2012年,雖然全球營收破100億元,但也出現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次本業虧損。」觀察PCB產業超過30年的法人說。在2012年8月30日董事會,創辦人曾茂昌請辭董事長,由當時36歲的業務副總黃銘宏接任。黃銘宏是在2000年加入定穎,從業務協理做起,接任定穎董座時,創下國內最年輕的PCB廠董座紀錄。定穎是台股今年下半年PCB族群飆股,也是當沖熱門指標。(圖/翻攝自台灣股市資訊網、翻攝自超穎官網)接任定穎董事長後,黃銘宏就擬定了三大方向,鎖定汽車電子、伺服器及智慧裝置為未來發展目標。黃銘宏認為,主要是著眼於汽車電子化、雲端科技及手機與穿戴式裝置的未來龐大市場潛力所在。業務出身的黃銘宏原本對於生產管理並不熟悉,接任之後才發現,公司的台灣及中國廠區都是各自為政,橫向溝通管道相當貧弱,因此首要任務就是進行廠區系統整合。為要完成系統整合,黃銘宏很快就踢到鐵板,因為定穎的產品太多元。原有經營團隊在分散風險前題下,將產品多元化,但缺點是產品管理難度增加,因此黃銘宏認為,要先減少公司產品項目,從多元化轉向專一化,從而建立廠區標準作業程序,也可以降低成本開支。業務出身的黃銘宏加入定穎時,公司正好開始布局中國市場,接任董事長後既然鎖定汽車為主要目標市場,他便親自去拜訪中國主要車廠,讓定穎知名度逐漸打開。最重要的關鍵是2014年,機會上門。那一年,特斯拉決定在中國設廠生產電動車,2019年底完成設廠並開始出貨。「相對於傳統車廠,供應商要通過認證再打入供應鏈,少說也要3-5年,但是特斯拉不同,他們不會特別依賴某幾家供應商,而是讓供應商都能供貨,再分析不同供應商的產品品質進行訂單調整,這也是定穎能夠打入供應鏈的關鍵之一。」某PCB廠資深業務主管說。定穎旗下黃石廠也獨立為超穎,準備在上海證交所掛牌。(圖/翻攝自定穎官網)從2012年到2018年的七年轉型期間,定穎僅有2014、2016、2017年獲利,仍是虧多賺少,2019年定穎宣布出售桃園廠,並資遣該廠490名員工中的420名,其餘則轉任其他廠區。關閉桃園廠後,定穎的汽車相關營收比重明顯拉高,從2014年的10%,2016年倍增到25%,2019年一舉衝過40%,2021年突破50%,2022年來到63%,2023年上半年更高達70%。隨著電動車產品陸續出貨,定穎相關營收也逐年增加,2020年為11億元,2021年為21億元,2022年則為31億元,從比重來看,則是8.7%、13.3%及20.1%。2022年定穎轉為控股公司,生產重心集中在中國黃石廠及昆山廠,其中黃石廠,自定穎獨立出去,在今年2月時已更名為「超穎」,同時也規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法人指出,一般來說,控股公司的營運模式,主要是認列子公司的獲利,這樣就能將原本的公司部門分割後再進行掛牌。以目前來看,定穎的規劃也類似。展望後市,定穎也在8月法說會上指出,泰國廠預計2024年第四季量產,生產高階多層板及HDI,供應伺服器、網通、儲存裝置及汽車等客戶所需,而2024年仍可能受到整體景氣尚未完全復甦影響,但公司在高階智慧車載及AI相關產品的技術能力和優勢會逐漸發酵。
富士康在中國遭查稅 股民:調查結果可大可小「若罰款還算好解決」
22日一早,中國大陸的微博和百度熱搜榜被同一條新聞洗版,也就是《環球時報》獨家報導,廣東、江蘇的富士康集團所屬公司將被查稅,而河南、湖北則是要被查用地問題,大陸的股民都了解,原因就是創辦人、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要選舉惹的禍,被要求政治表態與施加壓力,台商對此低調以對、就怕惹禍上身,但也直言調查結果可大可小,如果最後只是被罰款,那還算好解決,但這是在疫情後、美中貿易戰,外資陸續出走的狀況下,這樣的文攻武嚇,對大陸自身的經濟反而有害,需要更有智慧的解決方式。郭台銘1974年在土城成立鴻海,1988年在大陸建立首個生產基地,由於當地勞動力充足及各地政府政策支持,在拿下各大國際電子代工訂單後快速成長。數據顯示,2022年富士康科技集團營收1.48兆人民幣,年成長10.47%,儘管毛利沒有像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以網路為主的本土科技公司高,但仍是大陸規模最大的電子代工廠。陸媒統計表示,富士康在大陸貢獻百萬人的就業機會,進出口總額佔大陸約3.6%,在河南鄭州大本營,更是佔了當地超過八成的出口貢獻。由於富士康是「如此特別的存在」,在新冠疫情期間,不少台商都傳出,儘管各地都被封城關廠,但富士康的產線仍能開工,由政府力保人員和運輸供應鏈,幾乎是「特殊綠色通道」,甚至連帶讓相關產業鏈被放寬標準而開工。所以4年前、以及現在郭台銘要在台灣參選消息,儘管兩岸企業家都不看好,認為只是一場遊戲,但一直也不認為大陸會因此拿富士康開刀,畢竟郭台銘在4年前宣布退出鴻海管理層,且富士康在大陸的產業鏈事關重大,所以才讓郭台銘在今年8月底的宣布參選記者會上大聲說出,不怕中共把鴻海財產沒收。然而這次被《環球時報》放話式地揭發會被查稅一事,在台商眼裡,意外、也不意外,儘管富士康在大陸喊水能結凍,但因為各地政府在吸引外資入駐建廠的時候,都會給予大量稅收與土地優惠,還有法令的模糊地帶,等於是很多把柄在手上,給的時候大方,收回的時候也不會客氣,就說是「依法行政」。 以「全球最大代工廠」之稱的富士康,由於代工毛利跟其他產業比起來實在很低,加上大陸經濟蓬勃發展中,房地產是最重要的火車頭,不少台商光是在舊廠地搬遷都能獲得龐大收益,所以富士康十多年來也一直有在房地產市場試水溫,陸媒統計,光是富士康公開證實過的,就有五個商業地產項目、兩個住宅項目以及47個工業園區。《環球時報》推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來形容這件事,提到這次的查稅合情、合理、合法,富士康旗下企業有義務積極配合調查,若確有違法違規行為,應認錯認罰、加緊整改。不願透露姓名的台商表示,富士康在大陸已經算是繳稅大戶,也因代工關係,受到國際產業鏈在環保、安全上的眾多審核,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被大動作點名,絕對還是要求在政治上表態,所以調查結果可大可小,加上目前兩岸關係不良,過去能扮演居中調節的海基會與海協會完全停擺,所以重點不是富士康有沒有違規,而是富士康私下會被要求些什麼。以先前遠東集團就因為在台灣公開的政治獻金有捐款給民進黨,就被大陸官方與媒體輿論冠上「資助台獨」標籤,同樣被以查稅、環保、員工健康、安全生產與消防等原因,在2021年處以4.74億人民幣的巨額罰款,當時同業也沒辦法聲援,畢竟有八成上市公司都有大陸業務,遠東最後默默交錢了事,台商感嘆兩岸關係不佳,讓他們裡外不是人。加上美中貿易戰,不少台商也面臨選邊站的問題,因為美國與中國大陸都是重要的市場,兩方都得罪不起,像是富士康儘管在新冠疫情期間有被「特殊對待」而維持住部分產能與營收,但仍陸續因供應鏈的需求遷廠至外國投資,包括印度與東南亞,當時就引發陸方不滿,藉這次算總帳,台商大嘆,「能用錢解決的事都是小事,但如果美中衝擊持續,這下真的很棘手。」雖然大陸官方以政逼商的情況不少見,然而疫情後大陸經濟恢復不如預期,加上外資持續出走,所以這次在大陸網路世界,出現了相對多惋惜的聲音,先是在股友交流群上,儘管也有大量的「精準打擊台獨分子」、「明天會是血雨腥風,考驗信仰的時刻到了」之類的酸言酸語,但也有「富士康不拖欠薪資,社保依標準交,參照比亞迪血汗工廠不知道要強多少」、「外資可以全面撤離了。我們失業都進國企。」以及「看來是覺得外資還走得不夠堅定呀,繼續,以後都到西北喝風去!」很多大陸網友都希望富士康這波交完罰款後就能恢復如昔。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才剛在廣東考察時要求「始終堅持以製造業立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以及強調「希望外國投資者抓住機遇,到中國來深耕中國市場」,還在18日的一帶一路高峰會上宣布,即將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明明就是要積極鼓勵外資來的時刻,突然這樣打壓國際知名的外資集團,這明顯會讓外國企業恐懼而不敢投資,跟國家政策背道而馳,在兩岸關係的複雜下,經濟、政治的界線需要更有智慧的化解。
緯創多空兩軍激戰百元區 分析師:代工地位穩定毛利率逐季揚
AI族群昨天在台股一片大漲中,意外成為弱勢指標,今(12日)則重新獲得資金買盤關注,其中緯創(3231)昨跌破100元大關,早盤多方隨即發動攻勢,並維持高檔震盪,終場上漲4.3%,以102.5元作收,相較於同樣是AI指標股廣達(2382)全場在平盤上下整理明顯強勢許多,更讓不少抄底搶短緯創的股民直呼大獲全勝。華冠投顧分析師范振鴻說,昨日AI伺服器代工相關個股出現大跌,其中外資更出現大賣的情況,其實是自於程式單調整部位,主要因為今年ODM代工族群股價大漲的數倍,使得持股權重失衡,加上大型股息ETF進行一年一次部位再平衡調整所致。雖然有如此一次性的影響,但投資人操作投資上仍要回歸個股的基本面和技術面進行思考。其實昨天盤中緯創出現急殺,市場上就有傳出,100元緯創多方的強力防守區,就算跌破也是會強力反彈。范振鴻指出,緯創目前仍然是輝達H100基板的主要供應商,雖然有鴻海(2317)擠身進入供應鏈之中,但AI相關高毛利產品仍然對於獲利方面有很大挹注,所以營收面緯創並不會像其他的代工業者出現大幅跳針的情形,但在財報數字方面預估將會有別上半年的表現,並且隨著台積電(2330)CoWoS產能持續拉升的情況下,緯創的毛利率預料將逐季向上攀升。除此之外,輝達下一代產品,代號B100 GPU加速卡基板的主要代工訂單,預估仍然會由緯創拿下。
棄蘋果成AI霸主1/不再屈就iPhone代工老三 與輝達站隊股價一個半月翻倍漲超越鴻海
7月7日,僅花了一天就完成填息創下公司掛牌以來新紀錄的AI當紅炸子雞的緯創(3231),股價以106元超過了蘋果(Apple)iPhone最大組裝代工廠鴻海(2317)的105.5元。「當台廠陸續退出蘋果供應鏈,緯創算是轉型最成功的案例。」一位蘋果供應鏈主管告訴CTWANT記者。2020年7月,緯創宣布將出售集團旗下緯新資通(昆山)、緯創投資(江蘇)及其相關業務予大陸立訊集團,並於2021年1月完成交割。2023年4月,緯創將原供應iPhone液晶顯示模組(LCM)的泰州廠關廠,又將印度iPhone組裝廠以6億美元賣給印度塔塔集團,這些動作都被市場解讀為,緯創就是要退出蘋果供應鏈。而在緯創近期的法說當中,也默默將手機從主要產品分類中移除。對於退出蘋果供應鏈的評論,緯創董事長林憲銘並沒有正面回應,但就集團近期的布局新調整,他在6月股東會後對媒體說明,公司都是因應「客戶」要求,也分別在越南、墨西哥及台灣都有擴廠規劃,產能自然也有調整的需求,這是全球布局考量所需要的,且因應成本控管最佳化,公司也會進行策略性整合各地資源及供應鏈。憑藉著從繪圖卡以來的合作關係,緯創也成為輝達AI伺服器的重要合作夥伴。(圖/黃耀徵攝)過去這三年,緯創大舉調整產能布局,火速轉進東南亞、南美洲,此番乾坤大挪移,早在23年前母集團宏碁(2353)企業再造時,就已演練過。2000年,宏碁集團面對產業動盪及營運虧損,一切為三,將品牌(ACER)、零組件(BENQ)、代工(緯創)進行拆分,分割成三家公司,緯創也因此應運而生,以筆電及桌機代工為主,交由當時的宏碁總經理林憲銘。1952年出生的林憲銘,是台南人,1995年加入宏碁,擔任過業務、採購、物料管理等職務。林憲銘原本與施崇棠分別掌管個人電腦事業群及電腦系統事業群,隨著施崇棠離開後,兩事業群合併,全部由林憲銘來管,並擔任宏碁總經理。在分家之後,成為緯創資通董事長。分家時,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曾說,「緯創的業務必須專注,相較於競爭對手,要達到專業代工的效率和水準。」被業界認為經營哲學最像施振榮的林憲銘,確實有做到,在筆電代工領域僅次於廣達及仁寶,成為「筆電三哥」,但林憲銘沒有「孤注一擲」全押筆電。2000年底宏碁啟動第二次再造,原本的代工部門獨立成為緯創,由林憲銘(右)擔任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分家之後的緯創,除了筆電外,也積極搶進蘋果iPhone組裝供應鏈,最初是在2013年就有取得蘋果iPhone5C,但並非是主流機種,一直到2017年的iPhone X,蘋果正式將主流機種的代工訂單交由三家,讓緯創得以進入高階iPhone代工,但取得的訂單數量,仍無法與鴻海(2317)及和碩(4938)相比。儘管打入iPhone供應鏈,緯創依然持續布局其他領域,包括在2010年10月成立雲端事業總部,負責提供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s)及開發雲端作業系統(Cloud OS)及硬體架構;2020年則跨入5G、AI、電動車(EV)、AIoT、醫療等。「面對產業的變化,緯創的分散布局其實有其必要,但就沒有特別突出的成績。」法人向CTWANT記者表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期間引爆全台瘋AI,他到廣達旗下雲達、技嘉、華碩等廠商攤位,沒有參展的緯創難道就被冷落了嗎?當然沒有,看看緯創5月下旬開始從55元飆到7月初最高110元,已漲了一倍就知道,這像是被忽略的樣子嗎?」原本就是輝達(NVIDIA)繪圖卡代工廠的緯創,也有GPU伺服器設計、製造,隨著輝達布局AI市場,緯創也在2017年,開始切入AI伺服器代工。根據緯創法說資料,2022年緯創的AI運算產品營收已達150億元,2023年將會進一步成長。法人直言,緯創在蘋果iPhone代工最多就是老三,完全無法跟鴻海、和碩相比,更不用說在美中貿易戰後,市場被分割,讓紅色供應鏈崛起,緯創的重要性也越來越低,現在AI的應用更廣、需求更多,這邊有更大的空間可以讓緯創發展。因應轉型需求,緯創也在2020年將昆山廠的iPhone業務轉賣給中國立訊。(圖/翻攝自第一昆山官網)
頭號AI軍火商3/廣達林百里默默耕耘20年 烏龜哲學按部就班終成贏家
「電子五哥」在台股投資人心中,等同於業績穩定、股價平穩,少有大幅波動的權值股,不過今年5月以來,五哥中的大哥廣達(2382)完全顛覆了這個形象,開啟大象也會跳舞模式,短短一個月內從86元飆升到115.5元,讓散戶及法人都驚呆「這真的是廣達嗎?」「廣達股價到底在強什麼?當然是強AI伺服器。」華冠投顧分析師謝宗霖這樣告訴CTWANT記者說。謝宗霖也直言,被市場暱稱為「肉鬆」的廣達股價超車鴻海,絕對是近期投資市場的熱門話題,這不僅只是廣達的股價超過鴻海,同時也創下近21年新高,股價反應的是未來,是最真實的展現,也預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成為AI伺服器龍頭的廣達,今年來股價表現相當亮眼。(圖/翻攝自google財經)「與其說廣達是因為AI伺服器而翻身,正確地來說,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默默耕耘伺服器將近20年後,終於開花,而且還遙遙領先。」一位伺服器代工廠主管說。法人推估,廣達非筆電營收已超過50%,來到約55%,而AI伺服器主要成長會落在2024年。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7日在台大畢業典禮上期許畢業生,「Run, don't walk! 」,林百里對於廣達的發展,也就是要一直走在對手前面。林百里曾說,「身為IDM,規格是我訂,產品是我原創,除了銷售,其他都是我的。」今年剛滿74歲的林百里,廣達同仁是這樣形容他,「喜歡研發也愛好創新,擁有奔放卻精確的想像力。」1988年創立廣達後,一開始代工桌上型電腦,但是充滿想像力的林百里開始想,電腦未來為如何發展?並大膽預測電腦如果帶著走,資訊可以更普及,當時並不被看好,但是技術背景的林百里還是決定投入研發筆電。黃仁勳也特別參訪廣達旗下雲達在COMPUTEX攤位。(圖/黃鵬杰攝)「廣達對於研發的執著,就是他們最大的武器,根據客戶的需求,做出最好的產品,終於在1997年拿下戴爾電腦代工訂單,後來果然人人一手筆記型電腦,成功改變人們儲存裝置的習慣,也讓廣達成為筆電代工一哥。」一位已經退役的筆電廠商說。1999年廣達掛牌上市後,隨即面臨鴻海(2317)搶進筆電代工,尤其2000年科技泡沫後,為了擺脫毛三到四、殺價搶單的代工模式,筆電代工大廠各個燒腦。林百里不甘只為戴爾、惠普代工做OEM,他開始思考,「筆電未來會被什麼東西所取代?」因此成立「廣達研究院」研發新技術,2004年還派人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取經。當時,林百里有個「VIP 哲學」,就是Vision(願景)、integration(整合)及 position(位置),要想想公司未來10年、20年的願景是什麼?要在產業、世界上扮演什麼角色、站上什麼位置?後來他找到答案,如果每個人不分時間跟地點都要用到電腦的話,那就會需要「雲端」,也就需要伺服器。直到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林百里才正式啟動轉型,大力切入伺服器,為Google、臉書等網路公司代工白牌伺服器,2012年更成立雲端自有品牌「雲達科技」,直接提供資料中心軟硬體解決方案。「2010年雲端開始起飛,透過『雲端運算』、『網路連結』、『客端裝置』讓所有人,在所有時間與地點都能享有資訊平等的便利,也讓廣達的耕耘有所收獲。」一位法人這樣看廣達的發展。「我們發現AI將有機會是下一個新興領域,當時也是懵懵懂懂的就蒙著頭下去做,到了2016年,我們做出第一個AI伺服器,如今,我們已經是AI伺服器的龍頭。」林百里5月初在集團家庭日回憶道。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2016年輝達送給Open Al的伺服器,就是廣達做的。」林百里信奉烏龜哲學,一步一步往前走,每天都有進步,最後一定會贏別人,造就廣達按部就班的發展。(圖/報系資料照))而2020年1月在在數位國家總會成立及2020世界之星評選大會上,林百里還說,AI太好玩了,他原本計畫要在70歲退休,現在要再做10年。就像林百里的經營理念「烏龜精神」一樣,這波AI浪潮的新商機,廣達已搶得最大的頭香。研調機構TrendForce分析師劉家豪表示,台股中主要的電子代工廠幾乎都有做AI伺服器,就出貨量來看,則以廣達、富士康(鴻海)、緯創(及子公司緯穎)、英業達為主。「經過20年,廣達除了是筆電代工大廠,雲端伺服器業務一哥,還早早跨入AI領域,因為轉型的早,和北美的CSP廠(雲端服務供應商)早已是親密的合作夥伴,伺服器業務佔總營收比重已來到3-4成之間,腳步早已站穩,其他代工廠現在才要開始,只能說,慢了。」法人這樣評析廣達的產業優勢。
台積電連漲3天500元大關站穩了? 分析師:突破一月底14.8萬張大量才能持續走高
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本周氣勢強勁,3個交易日就大漲34.5元,不僅自身股價順利衝上500元整數關卡,也推升台股指數重新站上16000點,創去年6月13日以來高點。展望後市,分析師林柏錦指出,從量價來看,台積電在今年1月30日當天收盤收543元,成交量則有148413張大量,需要換手成功,股價才有機會再創高點。林柏錦指出,台積電連續大漲,相信投資人都會想,該賣還是該買?其實如果將台積電今年2月14日的股價高點跟3月31日的高點連起來,畫成一條下降壓力線,很明顯發現今(18日)雖然跳空開高,但盤中高點 536元就剛好碰到下降壓力線,這也是今天台積電收盤收一根黑K棒的原因。華冠投顧分析師范振鴻則指出,從技術面角度來看,台積電今天開高帶量上攻,所以今日低點不收破則表示多方強勢仍在。至於基本面部分,台積電公司營運在先前法說會中提到,今年以美元計價的營收將減少低至中個位數百分比(約4-6%),手機市場復甦情況仍然不如預期,後續仍要留意半導體市況有二次下調的風險。不過台積電本身仍擁有多種題材,包括Nvidia 輝達急單採用的CoWoS先進封裝技術、Apple蘋果即將在WWDC開發者大會發表MR頭盔,以及Tesla 特斯拉Dojo D1晶片代工訂單,這些都是台積電仍有機會刺激短期市場的多方優勢。
台積電太貴! 傳Google續找三星代工處理器
自高通從三星轉單台積電獲得優秀表現,谷歌(Google)的Google Tensor處理器就經常被拿來做比較。過往Google Tensor處理器都是由三星電子所代工生產。外媒報導,谷歌未來幾代Tensor處理器應該會持續與三星合作,原因是礙於成本考量,無法選擇良率較佳,但價格較高的台積電。根據SamMobile報導,消息人士透露,Google在2月份曾有意將第四代Tensor處理器改轉單台積電4奈米打造,但台積電代工價對手機市佔率不高的Google來說太昂貴,只好繼續由三星承接代工訂單,但目前尚不清楚將採用三星3奈米或4奈米製程。目前業者尚未證實,不過外界也都相當關注。報導指出,三星晶圓代工仍落後台積電於4奈米、5奈米製程上,效能與省電完全無法比擬,但三星3奈米GAA技術據傳大幅改善上述缺陷。此外,市場亦有消息傳出,原本台積電的大客戶超微(AMD)將部分4奈米訂單轉移給三星,也是因為受到成本考量。外傳三星4奈米良率和效能已經追上台積電。Tensor處理器是Google首度自行研發設計,並找來三星代工生產的行動裝置系統單晶片產品。包括下半年將推出的Pixel 8、Pixel 8 Pro等搭配的新款晶片Tensor G3,新一代處理器也已和三星旗下晶片事業部門System LSI合作設計,並採用三星4奈米製程技術。
台積電再次擊退三星!獨吞高通4奈米製程新驍龍
高通(Qualcomm)宣布推出新一代頂級行動平台Snapdragon(驍龍)8 Gen 2,這回晶圓代工訂單全數獨家由台積電拿下,採用4奈米製程,這也是台積電連續兩度獨家拿下高通頂級手機晶片大單。高通於美國夏威夷舉行一年一度的技術高峰會,由高通總裁暨執行長Cristiano Amon揭開序幕並宣布與Adobe擴大合作,讓開發者在驍龍及XR等平台都能使用Adobe軟體,緊接著進入本次技術高峰會重頭戲,宣布推出新一代頂級行動平台驍龍8 Gen 2。高通本次在頂級行動平台驍龍8 Gen 2將使用台積電4奈米製程打造,且全數晶圓代工投片訂單將會由台積電獨家拿下,打破過往三星獨拿或至少拿下一半訂單以上的情況,這也是高通繼上一代驍龍8 Gen 1+之後,再度獨家委由台積電生產旗艦手機晶片。據了解,三星與高通除了在手機晶片的晶圓代工有所合作之外,同時三星在旗下手機品牌也會採用高通行動平台,可見雙方合作關係不僅有半導體領域,在手機領域更是合作夥伴關係。業界更盛傳,高通在三星投片價格成本相比台積電低上不少,且三星採用高通晶片更有所折扣,雙方互惠互利。不過,本次為何高通全數採用台積電的4奈米製程,而非使用三星4奈米製程?供應鏈推測,由於三星在推進到4奈米製程後,生產良率僅剩下5成不到,就連自家手機晶片Exynos也選擇退回三星5奈米投片量產,對比台積電在4奈米已經達到完全商用化的良率水準,加上相同製程生產效能又是台積電勝出,多數客戶自然會轉投台積電。事實上,台積電在4奈米(N4)製程主要為5奈米(N5)的效能強化版,且今年蘋果已經在最新的iPhone 14 Pro系列導入台積電N4P製程打造的A16晶片,因此生產良率及效能都已經通過蘋果驗證,使其他客戶也相繼跟進採用台積電相同製程。雖然高通行銷長Don McGuire在本次活動中透露,未來公司仍會持續採用雙晶圓代工政策,不過供應鏈指出,高通過去一向皆採取相同說法,主要目的為制衡兩家晶圓代工廠,並取得議價權,因此明年量產的3奈米製程高通手機晶片當前仍將由台積電再度拿下,但進入3奈米以下後,是否回歸三星仍未成定局。
台股續破底生技股相對抗跌 法人點名6檔迎解封
上周五美股續挫,拖累台股今天(3日)早盤開低跌逾百點持續破底,金管會限空令與國安基金護盤失靈,龍頭股台積電早盤跌1%再創417元波段新低。不過,全球解封潮加上旺季,生技股成資金避風港,上市櫃生技股今天早盤高達逾20檔力守紅盤。法人看好全球解封趨勢,原料藥、外銷股和美容保養品等3大族群Q4業績唱旺。法人表示,全球走向解封已是必然方向,預期美容產業將有回溫力道,加上第4季進入傳統最旺季度有機會扮演類股多頭總司令,生泰(1777)、旭富(4119)、佐登-KY(4190)、科妍(1786)、邦特(4107)、美時(1795)最具指標,有望力拚10月起營收登上全年高峰。佐登斥資30億元打造亞太最大的美容生技園區,10月1日舉行開園剪綵典禮,未來目標1年創造200萬的觀光人流,成為國內最大觀光工廠,下半年在生活美容有新產品上市與觀光園區的收入貢獻下,全年營收將有個位數成長,明、後年除觀光收入將大幅成長外,也將爭取國際代工訂單。專攻玻尿酸生產的科妍,一針劑型在國內健保給付市場市占率逐年成長,目前也新增海外銷售,預期今年營收獲利同步較去年成長;美時因抗血癌藥物開始貢獻營收,9月營收將大幅跳升,全年有機會拚雙位數成長,不排除明年抗血癌藥物將成營收的最大來源,預期2026年前一路成長可期。慘遭受祝融之災的旭富和生泰,目前產能都已陸續恢復;旭富已達3成,明年第一季前期望產能全數恢復;法人看好癲癇等系列產品和部分品項仍具製程技術的競爭力,未來仍有不錯的成長力道。生泰9月底前一廠可加入投產,另有三個廠會在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陸續恢復,加入生產行列。法人預期,生泰除今年EPS會重回5元以上外,明年也能維持雙位數成長。另外,美元強勢,逾8成產品外銷的原料藥股,在毛利率提升與匯兌評價收益的雙重利多下,逐步復工的生泰及旭富,將成大贏家;主力產品前景持續成長的中化生;本業、業外逐步收成的台耀,都在基本面支撐下,有機會獲關注。
股王大混戰2/搭上缺電、綠能趨勢 旭隼複製台積電專業代工模式
台股第三季末的股王大戰中,成軍14年的不斷電系統代工龍頭旭隼成了「新黑馬」,在2020年8月7日打入千金俱樂部,股價最高來到1880元。「旭隼專注在不斷電系統代工,完全不做自有品牌,而是爭取歐美品牌客戶外包訂單給亞洲製造商的商機。」財經達人林區形容,「有點類似台積電(2330)專注晶圓代工」。相較於半導體的資本密集、電子代工的勞力密集,因應不同的電力狀況,廠商需要的是更多的經驗,旭準董事長謝卓明曾以「經驗密集」來形容不斷電系統產業。1988年就投入不斷電系統產業的謝卓明,一開始就成立了代工廠成達電子,一直到2001年被飛瑞收購。到了2008年,飛瑞又被美國大廠伊頓收購後。認為品牌跟代工仍難兩全的謝卓明,還是決定二度創業,成立旭隼。券商分析師指出,旭隼跟其他不斷電系統代工同業的差別,在於管理能力,畢竟不斷電系統的規格相對繁雜,而旭隼又專攻少量多樣市場,因此料件數量相當多,如何能在物料及維持生產流程的順暢,就是旭隼獲利勝出的關鍵。法人指出,隨著5G、雲端運算、網通設備等持續往高輸出功率電壓發展,因為功率提升,耗能也會跟著增加,當電力出現供應不佳時,不斷電系統就是隨時偵測供電狀況,在極短時間內改由內部電池供應,確保設備能繼續正常工作,或是爭取時間讓系統在正常狀況下停機。台股中的不斷電系統族群,除了旭隼外,還有東元(1504)、大同(2371)、碩天(3617)、盈正(3628)、系統電(5309)等。但是唯有旭隼是專以不斷電系統為主要產品。而全球前10大不斷電系統品牌廠中,也有4家是旭隼的客戶。旭隼的主要產品線包括不斷電系統(UPS)、太陽能逆變器(PV Inverter)、電源轉換器(Inverter)等。(圖/翻攝自旭隼科技官網)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表示,旭隼的主要產品線包括不斷電系統(UPS)、太陽能逆變器(PV Inverter)、電源轉換器(Inverter)等;近年由於國際倡導ESG,碳中和制定碳權、碳稅及碳價,各國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升高外,為了提高綠電的穩定度,皆須用到UPS。謝卓明自創業以來,對於品牌跟代工,就是堅持專注製造,提供客戶最值得信任的產品,因此旭隼持續針對客戶開發客製新品,專注DMS(Design & Manufacturing Service)模式,訴求不做自有品牌,不與客戶競爭。受惠國際大廠委外釋出代工訂單持續成長,旭隼從2018年開始,每年賺逾兩個股本。而今年上半年,旭隼的每股稅後純益就已達20.46元,已經超過去年前三季的成績。法人表示,從營收角度來看,旭隼的營收從2012年的47.6億元,成長到2021年的17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林區指出,旭隼最令人驚豔的是,他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超過40%,比台積電的30%還高。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續升高,為了提高綠電的穩定度,皆須用到不斷電系統。(圖/趙文彬攝)由於各國的電力架構都不盡相同,因此不斷電系統的架構也有差異,全球的不斷電系統廠的生產規模都不大,整體產業屬於分散式的產業競爭結構。旭隼董事長謝卓明表示,因應疫情狀況,客戶對於分散生產風險的需求將逐步提升,另外,用電穩定度及綠色能源的需求也是有增無減,公司將持續投入研發資源及開發新市場,以確保營運穩定成長。林區表示,旭隼最大的利基是國際不斷電系統廠(UPS)品牌客戶持續加大委外代工的力道,只要不斷電系統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旭隼就有機會接到更多的委外代工訂單。以目前全球不斷電系統大廠施耐德電機(APC)為例,目前該廠約僅有20%採用委外代工,換言之,釋單的空間還很大。
股王大混戰3/大立光穩中求勝 旭隼看短線爆發力 信驊拚營收擴大
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表示,三家角逐股王的廠商來看,穩中求勝就看大立光(3008),股價型態突破會有波段行情;短線激情就看旭隼(6409),外資參與站穩10日線仍有立即上漲創高空間。至於信驊(5274)受到上下游擠壓利潤,需要靠擴大營收才能鞏固創造營利成長,目前季線下彎股價持續承壓,需要時間化解股價結構。財經達人陳啟祥指出,旭隼是全球唯一的不斷電系統代工廠,且營收成長表現相當不錯,幾乎都沒有停滯的狀況,也代表市場需求相當好。而旭隼之前本益比一度衝高到70倍,目前則回到約50倍。隨著旭隼新廠新產能將可望在明年開始貢獻營收,未來後勢仍可期待。劉烱德表示,第三季進入手機鏡頭廠傳統旺季,蘋果手機提高備貨,各品牌也將陸續於秋季發表會登場的新機種開始拉貨。市場推估今年主鏡頭升級,大立光7P、8P高階鏡頭產品出貨將呈現明顯增加。此外,大立光2022年上半年完成音圈馬達(VCM)產能擴充,市場看好這方面的布局,無論是研發或生產能力,技術都毋庸置疑,有利未來接單。蘋果新機即將開賣,市場看好大立光的7P、8P等鏡頭產品出貨將呈現明顯增加。(圖/黃威彬攝 )技術面部分,大立光在7月7日價量齊揚長紅K突破底部型態6月9日的頸線1860元,就一路漲至8月11日高點2140元,不過要注意的是,大立光在8月18日除息,至今尚未填息。目前股價拉回測試1860-1920元的支撐,如能站穩股價有機會走升挑戰2140元高點,價量突破則啟動波段漲勢;反之跌破季線則再次進入底部整理型態。旭隼受惠國際大廠委外釋出代工訂單持續成長,獲利連四年改寫新猷,每年賺逾兩個股本入袋。而旭準今年全年資本支出上看20億元,將創新高,汐止新廠產能預計第四季上線。技術面部分,旭隼目前頸線位置約在1620元,8月10日價量齊揚突破頸線後,於8月19日盤中創歷史次高1875元,短線若能守穩10日線仍有上漲空間,反之跌破10日線短線先看回測頸線支撐。信驊受惠伺服器CPU核心數增加,拉抬BMC(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需求成長,其中新產品MiniBMC將自今年第四季開始出貨,且一放量就佔全年BMC出貨量的5%,明年更衝上20%。技術面部分,信驊於7月12日股價落底到1490元,近期反彈主要是投信站買方,也推升信驊股價攻上2000元大關,並超過大立光登上股王,短線看月、季線等均線能否持續有撐。
為提高獲利能力 仁寶拒絕替蘋果代工
蘋果錢太難賺,仁寶向蘋果說「不」!據了解,為了脫離「毛(利率)三到四」的現況、提高獲利能力,仁寶已經決議不再承接成長性與利潤均有限的Apple Watch、iPad代工訂單,服務蘋果的團隊已解散、人員轉移至其他產品線或事業部,仁寶退出後的訂單將由立訊、比亞迪、鴻海接手。針對相關市場訊息,仁寶表示,不針對特定客戶評論。■僅賺一季、半年都在虧業內指出,愈是熱賣的蘋果產品,實際上代工訂單的季節性愈強,在實務上,一年四季最多只有一個季度能大賺、一個季度打平或小賺,剩下兩個季度都不賺錢。以往蘋果代工訂單有高成長性、競爭對手不多,代工廠往往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以分享客戶高成長的果實,可是蘋果訂單毛利率今非昔比,產品也多進入成熟期、成長空間有限,中國業者又在蘋果授意與刻意扶植下,不斷搶進供應鏈,持續稀釋已經不算多的獲利。仁寶毛利率「毛三到四」已經超過十年,對比廣達毛利率提升至5、6%來說,仁寶獲利能力確實還有進步的空間,而仁寶總經理翁宗斌年初也宣示,今年的要務就是提升毛利率。■比亞迪、立訊等分食訂單據了解,仁寶為了提振獲利能力,已決定「登出」iPad、Apple Watch代工訂單,仁寶內部服務蘋果代工訂單的團隊近來正陸續解散,相關人員轉任至仁寶其他事業部門或產品線,而仁寶原有訂單,將由其他代工廠如比亞迪、立訊、鴻海等分食。仁寶已經不是第一家主動退出蘋果代工訂單的台灣組裝廠,事實上,早在2019年,當時Apple Watch最大代工廠廣達,就因為承接Apple Watch代工訂單以來賺少賠多,加以勞力過於密集但技術層次不夠高,而選擇主動退出,遺留下來的訂單由立訊、仁寶、鴻海分食,當時的仁寶誇下海口表示不會重蹈廣達承接Apple Watch代工訂單不賺錢的覆轍。然而三年不到,仁寶也因為蘋果代工訂單賺太少,不僅退出Apple Watch代工,連早在2015年就打入的iPad代工訂單,也決定撤守。對於主動退出蘋果iPad、Apple Watch代工,仁寶表示不對特定客戶予以評論,仁寶今年會持續專注於獲利的提升,也會持續擴增多元化產品線。
蘋果自駕車激勵科技股向上 台股驚驚漲萬八在即
美國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26.8萬人,維持低檔水準,激勵周四(18日)美股買氣,而在科技股部分,蘋果自駕車(Apple)傳出將於2025年上市,股價創下新高,NVIDIA持續上漲,帶動標準普爾(SP500)、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創下新高。台積電ADR漲3.64%;日月光ADR漲1.18%;聯電ADR漲1.59%;中華電信ADR漲0.05%。18日美股四大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跌60.1點、0.17%,收35,870.95點;那斯達克指數漲72.14點、0.45%,收15,993.71點;標準普爾500指數漲15.87點、0.34%,收4,704.5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漲68.5點、1.79%,收3,900.0點。美國科技股中,蘋果漲2.85%;Meta(原臉書))跌0.61%;Alphabe(谷歌母公司)漲1.21%;亞馬遜漲4.14%;微軟漲0.63%;特斯拉漲0.68%;NVIDIA大漲8.25%;英特爾跌1.09%;AMD漲2.43%;高通漲1.51%;應用材料漲1.77%;美光漲2.07%。18日台股持續震盪走高,早盤登上17820點後,一度拉回到平盤之下,最低來到17748.21點,但買盤隨即進場,在聯發科領軍下,指數再度攀高,尾盤再度演出神龍擺尾,最後仍是收在最高點17841.372點,上漲77.33點、0.44%,日K線連5紅。櫃買指數以225.48點作收,上漲1.41點、0.63%,成交金額略增至1212.12億元。集中市場18日成交量能微降至3946.35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96.46億元,外資由賣轉買、買超101.30億元,外資自營商賣超0.04億元;投信中止4連買、賣超10.32億元;自營商買超10.14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4.65億元。資券變化方面,融資金額增加4.32億元,融資餘額為2744.83億元,融券增加0.31萬張,融券餘額為60.08萬張。當日沖銷交易買賣金額為3290.47億元,占市場比例為41.02%。市調IC Insights發布最新報告,由於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5G通訊、電動車及自駕車等新應用帶動半導體需求,2021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較去年成長23%,包括半導體出貨量較去年成長20%,平均銷售價格較去年提升3%,年成長率是2010年以來第二高水準。在全球前25大半導體廠的營收表現來看,AMD超微年成長率排名第一,聯發科排名第二。晶圓代工廠今年營收成長動能優於產業平均水準,受惠於產能供不應求及客戶擴大釋出代工訂單,營收成長動能可延續到2022年。統一證券表示,周四台股指數突破17800關卡,再創波段新高,各期均線呈現多頭排列,搭配成交量能溫和放大,外資回補買盤積極,在年底作帳行情帶動下,有望挑戰歷史高點18034點。法人指出,台股近期驚驚漲,本周K線可望收紅,不過距離歷史高點已近,在上檔空間有限下,建議居高思危、逢高適度減碼。台股集中市場與上櫃股票11月18日大盤走勢圖。(圖/翻攝自基本市況報導網站)
國光新冠肺炎疫苗啟動!印尼BPOM核准一、二期人體臨床試驗
國光生技(4142)今天(12日)發布重訊,向印尼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BPOM)申請新冠肺炎疫苗「AdimrSC-2f vaccine」第一/二期人體臨床試驗計畫,已獲得正式核准。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日前也提到,「不會缺席新冠肺炎疫苗」,將在東南亞啟動二、三期臨床試驗,爭取莫德納、BNT疫苗代工訂單,與美國BD搶攻1200億元醫藥委製代工商機。今天國光生技則對外宣布,印尼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Badan Pengawas Obat dan Makanan)已核准國光生技新冠肺炎疫苗的一、二期臨床試驗。國光生技營收主軸為流感疫苗,去年本業獲利逾六千萬元,根據國光生技透露,由於疫情朝向流感化趨勢,將不朝向爭取國際緊急使用授權(EUA),將會以完成傳統二、三期臨床試驗,正式申請藥證為目的,爭取將來打第三劑,或是補打疫苗的市場。
半導體帶旺 封測龍頭日月光Q2營收增3成5
半導體晶圓代工訂單滿載,也帶動封測業者業績暢旺,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調查,2021年第二季全球前十大封測業者營收達78.8億美元,年增26.4%。 TrendForce表示,雖然今年第二季台灣雖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但在市場面上因有東奧賽事及歐洲國家盃等大型運動賽事帶動大尺寸電視產品、遠距教學及居家辦公也維持資訊產品需求量,車用半導體持續供不應求等多樣的需求,更有資料中心需求回溫等利多支撐,促使各家封測大廠調漲報價。第二季全球前十大封測業者營收達78.8億美元中,前三大廠分別是日月光(ASE)營收18.63億美元、市占23.7%、年增率35.1%排名第一;艾克爾(Amkor)營收14.07億美元,市占17.9%、年增率19.9%,排名第二;第三名是江蘇長電(JCET)營收10.99億美元、市占14%、年增率25%。全球前十大封測業者營收排名。(圖/TrendForce)日月光及艾克爾兩者同樣受惠於5G手機、筆電、車用及網通晶片需求持續暢旺,加上日月光因支援京元電受疫情影響而導致測試產能降載,推升日月光營收攀升;而艾克爾也受惠於蘋果及非蘋手機品牌推出5G新機、車用及HPC晶片等產品需求挹注下,帶動第二季營收上升。江蘇長電(JCET)延續中國國產替代生產目標,為因應國內5G通訊及基地台、消費性電子及車用等終端需求加大產線供給,推升營收。TrendForce分析,隨著此波半導體缺貨持續,與上游晶圓代工及IDM廠等產能逐步增加,全球封測業者亦相繼提高資本支出水位並擴建廠房與設備,以因應不斷增長的需求。然全球受到Delta變種病毒肆虐,加上封測重鎮的東南亞仍處於疫情緊張的狀態,故對於下半年封測產業仍存在不確定性。
漲聲響起2/漲幅大小不一 台積電漲價最終轉嫁消費者
台積電確定調漲晶圓代工價格後,漲價幅度眾說紛紜,不少業界人士透露,「最高漲幅上看20%!」本刊掌握台積電內部消息指出,「這波漲幅比較會依照製程下單量評估漲幅,不會是齊頭式的10%或20%。」「台積電手上2間國際大型客戶,量大、製程先進,漲幅較小;台系中小型IC設計公司則量少、成熟製程,漲幅較大。」據此,半導體業者私下評估,「(報價調漲後)能接受漲價、規模大的廠商,可望將對手擠出市場,這將影響到為數較多的中小型IC設計公司。」「表面上,直接受害是IC設計股,但根據台積電策略,台積電大客戶調漲幅度不大,小廠小量的客戶影響會多一點。」全球半導體需求大爆發,但是產能沒增加,形同僧多粥少,半導體代工訂單接不完。(圖/台積電提供)姑且不論實際的調價,投資人更關心台積電調漲晶圓代工價格對自家毛利率貢獻有多少?美國投資銀行Needham分析師Charles Shi計算指出,「如果調漲價格10%,台積電的營收成長率可能會提高5%,還會使2022年的毛利率提高1個百分點。」上一次台積電全面漲價約是2014~2016年晶圓代工市況大好之際,當時調漲幅度約30%,奠定毛利率從40%多進階到50%以上的基礎,股價連帶受到激勵,從2014年初的每股104元一路翻倍漲到2017年底的每股227元。台積電加速建廠計畫,正在南科Fab 18進行中,包括擴建5奈米晶圓廠及興建3奈米晶圓廠。(圖/宋岱融攝)至於台積電這一波漲價誰受惠?誰受害?分析師陳昆仁則點出,「受惠的包括原物料、設備、晶圓及代工廠本身,特別是半導體龍頭台積電漲價,更是給了其他產業『漲價有理』的信心;至於受害的,則以小型無力轉嫁的IC設計業者為主。」另有業者直言,「從供應鏈來看,成本價格是會轉嫁的,最終落在終端消費者身上,也就是說未來消費者得掏出更多錢來買東西。」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暨產業顧問劉佩真分析,台積電漲價只是反應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況。(圖/報系資料庫)
漲聲響起3/陸行之豪語:半導體迎來30年來最大一次通膨
今年以來,5G、物聯網(IoT)及車用電子等強力需求下,半導體代工訂單爆棚,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執行長Tom Caulfield表示,未來5至10年間,全球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將會倍增。全球晶片爆缺,也為半導體產業迎來了史詩級大爆發。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直言,「半導體的需求大增,已經點燃半導體30年來最大一次的通膨,未來長達20~30年的半導體大有可為,持續的需求引發通膨將使晶圓代工每年都漲價。」每年蘋果iPhone新機的處理器皆是採用半導體最先進的製程技術,近年皆由台積電代工生產。(圖/王永泰攝)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調查,投資5奈米製程晶圓廠5萬片產能要花120億美元,3奈米要200億美元,光是支出就增加66%,預估2020~2030年之間半導體資本支出將是過去10年的3倍以上,2030年到2040年的資本支出又將是2020~2030年的4~5倍以上,全球投資晶圓廠總金額上看10兆美元。全球晶片缺貨議題,從今年初德國政府致函經濟部,請台灣半導體產業協助該國汽車業者解決車用晶片短缺問題,正式引爆。為此,台積電調度其他產業客戶產能,來支援全球汽車產業MCU(車用微控制器)晶片產量,台積電上半年MCU產量較去年同期增加30%,今年整體產量將較去年提升60%,預估第3季車用晶片短缺情況可望大幅改善。處理器大廠超微(AMD)藉台積電5奈米先進製程全力推動最新的Zen架構處理器產品,圖為超微執行長蘇姿丰展示新產品。(圖/報系資料照)身為全球晶圓代工一哥的台積電,5月即宣布成軍34年來最大的投資計劃,「3 年內投入1,000億美元(約2.8兆台幣)」,用於晶圓產能擴產與技術發展,包括設備支出增加、美國12吋廠計畫啟動,甚至德國或日本的新投資案等,其中,今年資本支出約300億美元。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認為,「製造商很辛苦,原料貴、生產的機器也貴、市場對成熟製程晶片需求的缺口等結構性因素,一環扣一環,台積電終於要順應潮流漲價。」每一步棋都要花大錢,為維持毛利率及股東報酬目標,台積電漲價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