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智慧
」 人工智慧時周揭密/空戰英雄柳哲生4 機翼長在臂膀上
編按:為迎接雙十國慶,CTWANT特地找出過去刊登於《時報周刊》的國軍英勇戰史報導,此篇刊登於民國74年11月24日第404期《時報周刊》,描述距今87年前的筧橋空戰。此系列全部以原始文章內容呈現,為方便讀者在網路上閱讀,此系列中有整段文字上下引號,即代表柳哲生將軍口述,其它均為當時撰稿者葉言都整理報導。在抗戰期間,柳哲生以精湛的飛行技術駕駛極難操縱的俄製飛機,並且在烽火中屢建奇功,機靈得彷彿運用他的手足,便將日本空軍打得零零落落!俄製飛機/頭大尾小的俄機,人們稱為「小蒼蠅」,蘇俄賣機給我國實則另有居心…「民國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我離開南京,經過漢口、西安,到蘭州,住在一座已經停工的「民生工廠」。十月中旬,俄國飛機抵達,有I15和I16兩型的戰鬥機。I15是雙翼機,小轉彎靈活,但速度很慢。I16是木製機身的單翼機,速度極快,超過霍克三和日本九六式,但油料有限,只夠飛行一小時四十分鐘,而且煞車極為靈敏,剛操縱時很不習慣。」「蘭州機場跑道上滿布圓形的小石頭,而I16沒有尾輪,尾部只有一根鐵扒,降落時靠它拖在地上摩擦,如果不小心碰到圓石,飛機往往在地上旋轉,使得輪柱折斷,是它的缺點。」「當時空軍裡管這種飛機叫「小蒼蠅」,因為它頭大尾小,飛起來像個蒼蠅的樣子。」自從抗戰全面爆發以來,中國空軍以劣勢作戰,飛機耗損很大,又難以補充,幾個月下來,轟炸機所剩無幾,戰鬥機也到了拆兩、三架拼成一架的地步。當時世界列強對中日之戰多持觀望態度,也不出售武器給中國,只有蘇俄,別有居心地賣了幾批飛機,就是中國空軍通稱E十五、十六的I十五、十六。蘇俄售予中國武器,並非特別偏愛中國,只因這是蘇俄世界戰略的一部分。原來蘇俄對東方的外交,樂於見到日本對中國用兵,如此一方面可以把日軍主力吸往南方,不致威脅到西伯利亞,一方面可以使中國共產黨在中日戰爭中坐大。但是蘇俄又怕中國抵抗不住日本,很快被打垮,或者中國內部的親日投降派如汪兆銘等抬頭,於是制定出有限度的售予中國重武器,使中國得以抵禦日本,拖延戰爭為長期的政策。何況,這批飛機並非贈送,都是蘇俄高價賣給中國,由中國以棉花等物資抵帳的,順便還可以做一筆賺錢的武器生意。俄機I16全貌,請注意它沒有尾輪。(圖/翻攝自時報周刊)蘇俄空軍/他們在夾克裡放著大硬餅還掛了水壺,以防在沙漠中迫降…「接收飛機的時候,俄國人也來了很多。他們有三種,一是駕運飛機來的人員,二是訓練及保養人員,三是志願隊的飛行員,有的飛轟炸機,有的飛戰鬥機。」「俄國飛行員給我的印象是反應不夠靈活,一切動作都按照操典教科書來,不知變通,可能是在共黨統治之下,各人個性難以發揮的原故。他們駕機東來時每人飛行夾克裡放著一大塊硬餅,旁邊掛個水壺,以防在中亞沙漠中迫降。據說I16即使由他們自己飛到中國來,在半路上也幾乎毀損了一半。」在那個時代,柳哲生能對蘇俄空軍觀察入微,實在極不容易。有與美軍相處經驗的人,不妨把俄軍和美軍比較一下,就可以感覺到這個經濟落後、軍力強大的共產政權,是怎樣的影響了它的人民。咬住日機/柳哲生駕著I16,在漢口西北方擊落了一架日本的九六式戰鬥機…「我們在蘭州做I15、I16的基本訓練,但是蘭州機場灰土大、圓石多,環境太差,那年年底就調往襄陽,繼續秘密接受俄國飛機的戰鬥訓練,到二十七年二月十七日完成,立即調漢口。」「二月十八日中午正在漢口機場吃午飯,忽然警報大作,我們立刻駕著I15、I16升空攔截,在漢口西北方碰上一批日本的九六式戰鬥機,爆發一場大戰。我咬住一架日機猛烈射擊,終於把它擊落,是飛I16以來的第一次戰果。」二一八空戰是中國空軍以俄國飛機對抗日本的首一戰役。此役擊落日機四架,包括當時日方領隊的十二航空隊隊長金子大尉在內,可是我方也被擊落及擊毀五架,第四大隊代理大隊長李桂丹也被擊落殉國。柳哲生在這天則大發神威,獨力擊落一架,又與三架友機合作擊落一架,登記戰果為一.二五架。抗戰後中國空軍計算戰時擊落的敵機數目以登錄戰果,做得非常嚴格。方法是先看每次出任務回來,各飛行員報告的戰況,凡有宣稱擊中敵機的,再與當時地面發現的墜毀敵機比對,符合的才計入戰果。如果同時有幾個人宣稱擊中,則戰果平均分攤計算,所以除非情況明顯,否則常常出現小數點,二一八這天就是如此。柳哲生的戰績紀錄中,甚至有0.0四架的,這是當天有二十五架飛機都曾開火,但地面只發現一架日機殘骸的計算結果。這種方法雖然呆板保守,但當時的飛機沒有與槍同動的空中照像機,證據缺乏之下,也只能這樣判斷;所以中國空戰英雄擊落敵機的數字,都可能有被低估的現象,因為有的日本飛機墜落在海上、河上、荒山裡,無法找到,因之戰績無法承認登記。雙翼的I15,飛行時所攝,此型飛機動作靈活,但速度太慢。(圖/翻攝自時報周刊)英雄風範/在空中,柳哲生放過一個搖手乞憐的日軍,他不打手無寸鐵的敵人…「四月二十一日,我奉命掩護蔣委員長座機自漢口飛往鄭州。當天出動戰鬥機六架,在座機上空掩護,安全抵達鄭州,沒有遇到日本飛機。」「五月三十一日,日本大編隊的戰鬥機出現,為他們的轟炸機炸漢口開路,我方中、俄飛行員都升空迎戰,出動了四十多架。」「激戰中我擊中一架日本飛機的油箱,它冒煙著火,飛行員跳傘。我飛近觀察,這個日本人見了我驚慌失措,在空中連連搖手,意思是求我不要對他射擊,我繞著他飛了一圈,掉頭而去,另找其他的日本飛機打去了。」抗戰時期上下一心,不畏艱險,尤其蔣委員長的沉著勇敢,領導了大家,這可以由他在只有六架戰鬥機掩護下飛往前線觀察看出。五三一空戰是日本戰鬥機的一次大敗。此役雙方純粹以大量的戰鬥機纏鬥,結果是九比二,我方大勝,跟在日本戰鬥機後面的轟炸機隊,也因為前面戰敗而沒有轟炸就退回,未能達成任務。柳哲生在這場戰役中表現了他英雄的風範,放過了那個在降落傘上飄盪,手無寸鐵的敵人。這個僥倖碰上他的日本人後來命運如何,柳哲生說,這個日本人還是沒有逃過,聽說他一落到地上就被我們的農民你一拳我一腳的打死了,這些農民一心抗戰,要打日本人,不要說日內瓦公約之類的東西聽都沒有聽過,口供情報都恨得不知去問。單機攔截/日機五十四架出現重慶上空,柳哲生單機迎上,擊落兩架日機…「二十八年到二十九年,常常從重慶單機出夜間任務,我也漸漸摸到了訣竅。」「日本轟炸機通常以五十四架編隊,開著航行燈飛到重慶外圍才關燈降低高度,預備投彈,我就不開燈在重慶以東巡邏。發現日機的燈光時,以我機的左側迎上去,從日機右側接近,因為I16的排氣管向右,這樣可以避免他們發現排氣管的火光,接近到射程時立即開槍。」「二十九年七月十六日晚上,我又單機在重慶東南碰上日機大編隊,這次是在近距離迎面遇到,我一看前面一片燈海,馬上衝過去,一面不停的射擊,到快撞上對方領隊機時才猛推機頭,從它們的下方閃過。這天由於日本飛機編了密集隊形,我盲目的快速射擊,竟擊落它們兩架。」這晚五十四架日本重轟炸機,竟被柳哲生單機衝散,沒有達成夜間轟炸任務,還損失兩架,柳哲生的勇敢善戰,表露無遺。柳哲生操縱I16飛機,就像揮動他的手臂一樣輕鬆。(圖/翻攝自時報周刊)降落傘炸彈/我軍以小降落傘帶著小炸彈,在日本飛機上投落爆炸…「後來日本飛機實在太多,就有人想出降落傘炸彈的辦法。用一具小降落傘帶一枚二十公斤的小炸彈,一架飛機帶八具傘,設法飛到大編隊敵機的上空,投下降落傘,炸彈裝幾秒鐘的定時裝置,在敵機上面爆炸,殺傷力很大。」「我先以我們派出的靶機當作目標,練習投降落傘炸彈一星期後,就出這項任務了。」「二十九年八月九日,第一次試驗。我從他們的右方飛到他們編隊頂上,降落傘炸彈投下之後果然成功,炸彈在他們頭頂上爆炸時,他們全都嚇了一大跳,立刻紛紛四散飛開,重慶又免掉一次被轟炸。」「八月十六日第二次出擊,這次運氣更好,降落傘炸彈爆炸後,日本飛機又四散分開,我咬住一架落單殿後的敵機,追了一陣後把它擊落。」日本對重慶不分均軍事、平民目標的濫行轟炸,顯示其政略、戰略已陷於狂戰,因為通常兩國作戰,面積小人口少的一方一定要縮小打擊面,製造對方內部分裂,所以通常不攻擊對方平民。日本不分青紅皂白的濫炸只造成中國大後方人民更加同仇敵愾,一致抗戰而已。戰爭也是對人類智慧絕好的刺激,許多新發明,甚至怪招奇計,都在戰時出現。中國在抗戰期間物資缺乏,不得不自力更生,創造發明,由降落傘炸彈可見其一斑。高空護航/柳哲生與李宿光飛進日本陣地,在炮火中成功地掩護了俄機…「六月中旬我調往南昌,擔任機場警戒。當時俄國志願隊以南昌為基地,轟炸隊經常攻擊結集在馬當一帶的日本軍艦。」「俄國轟炸飛行員對掩護他們的俄國戰鬥機不滿意,有一次找我們替他掩護,並且訴苦說日軍高射炮火很強。我知道以後就找了僚機李宿光,決定好好幹一下。」「六月二十七日我們先起飛,掩護俄機轟炸。我帶了李宿光直飛日本陣地上空,日軍立即開高射炮射擊,我們則一面繞圈子,一面慢慢提升高度,由三千公尺爬到五千公尺,日本炮火追著我們打,引信全都調到五千公尺,這時俄國轟炸機正好安然通過目標投彈,日本高射炮都在他們兩千公尺以上爆炸,他們毫髮未損。」依照空軍戰術法則,戰鬥機為轟炸機護航,是防備對方戰鬥機的攔截,只要轟炸機沒有受到對方戰鬥機的攻擊騷擾,就算達成任務。呆板的俄國戰鬥機即依此準則行事,也難怪頭腦靈活的柳哲生冒險引開日軍高炮,為俄機護航成功後,這些俄國人把他抬起來歡呼了。中國空軍的I16。(圖/翻攝自時報周刊)警戒任務/日本對重慶採取猛烈的空中攻擊,每當月夜,日機突然出現…「七月到十一月,我第二次接收俄國飛機,這次到了新疆哈密才接到。哈密那已經非常冷,我們接受了無線電訓練後,回到重慶,擔任警戒。」「那時只有領隊機裝有無線電,每人賦予一個代號,我的是『九妹』,不知他們怎麼取的;飛行高度則以幾層樓為代號,而且每天換,例如「五樓」前一天指五十公尺,後一天可能指三千公尺。」民國二十七年十一月武漢淪陷,政府遷往重慶。日本對重慶採取猛烈的空中攻擊,他們把新銳的九七式重轟炸機大量調來,以大編隊方式轟炸,通常是白天派出偵察機偵察,晚上出動轟炸機,使中國缺乏夜戰設備及能力的空軍,不易捕捉到他們。只要是陰曆初八到二十二有月亮的晚上,必然出現。於是中國空軍裡少數長於夜間航行的飛行員,就必須常常在晚上以幾架,甚至單機攔截。壁山空戰/日本發展出零式高性能戰鬥機,壁山空戰中,我機被擊落十六架…「二十九年冬天我又到哈密接機,三十年五月才回四川。回程路經蘭州,正好碰上空襲警報,我又是落地後沒有停車就立刻起飛作戰,擊落敵機一架,也是我的最後一架戰果。回到四川後改駐成都,不久,日本的新型戰鬥機零式出現,我空軍第一次在壁山上空遭遇,發生空戰,我方損失頗重,以後如果判明有零式機攻來時,我們大多奉命起飛避戰,以免無謂損失。」日本研究了幾年的高性能戰鬥機,終於在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0)完成,正逢日本皇紀二六00年,故名零式,次年首先應用於中國戰場。零式速度既快,動作又靈,是當時最精良的戰鬥機。珍珠港事變後美軍飛機曾吃過它很大的苦頭,跟它交過手的美軍飛行員形容它:「我全速前進時,零式還可以繞著我打圈子飛。」三十年九月十三日壁山空戰,我機在敵情不明下被擊落十六架,加上毀損的超過二十架,迫使中國積極尋求高性能戰鬥機。幸好不久美日開戰,美國終於開始援華,賣給中國一批P40和P43戰鬥機。日軍轟炸蘭州時,由機上所攝。地面上設施,包括省黨部、軍長宿舍、給水槽、中央市場等目標都被日人標出。(圖/翻攝自時報周刊)英雄受傷/美國以有問題的飛機售予我國,柳哲生試飛時,卻摔落重傷…「三十一年初我奉命到印度喀拉蚩接收P43(當時印度、巴基斯坦並未分治,都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誰知這批P43是美國原來賣給英國的,英國人試飛後發現有問題,不動聲色的退貨,美國就把它轉賣給中國。」「我在四月十三日試飛,本想加滿油後飛一小時,測驗它的耗油量,不料飛了四十五分鐘左右發動機熄火,飄降時又難以控制,撞上喀拉蚩機場旁的樹叢,我前額骨撞裂昏迷,住院一個多月才好。」「後來失事的人愈來愈多,美軍自己也有,經詳細檢查,發現P43的橡膠輸油管品質脆弱,極易斷裂漏油,引發火災而失事。」「我出院後回國,經過半年的養傷,改入參謀學校,畢業後被英國教官留下來擔任教練,直到抗戰勝利。」以柳哲生的機警靈活,在抗戰最艱苦的時期鏖戰四年,僅在二十九年六月十二日被日機砲彈破片擊中左腿輕傷一次,想不到卻因為P43飛機的設計不良而摔落重傷。柳哲生出院後雖曾再三請纓,希望重任戰鬥機飛行員,卻未為上級批准,也失去了再擊落敵機的機會。否則以他的技術來駕駛抗戰後期性能不遜於零式的P40,和超過零式的P51,他必然會再添戰果的。以我國空軍較為保守的統計方法,柳哲生空戰四年多,擊落日機八.六架,如果依日本方面的承認和計算,與英、美航空史家的著作,則他的戰績為擊落日機十一.三三架,擊沈日本運輸船一艘;不論根據哪一種統計,他都是高居第一位的中國空戰英雄。這位中國第一的空戰英雄,歷年榮獲勝利勛章、乾元勛章、復興榮譽勛章、忠貞獎章、雄鹫獎章、彤弓獎章、一等宣威獎章、光華獎章、陸海空軍獎章、楷模甲二獎章、懋績甲二獎章各一座,另有一座九星星序獎章,則代表了中國空軍迄今為止無人能及的榮譽,因為這座獎章上的每一顆星,都代表被他擊落的一架敵機。這位現年七十二歲(編按:當時民國74年),仍然精神健旺,動作敏捷的老兵,當年煥發的英姿依稀浮躍,正如日本方面的描寫:柳哲生駕駛I16這些難以操縱的飛機,就像運用他手足一樣的靈活。
慕赫攜手享譽全球的當代設計鬼才菲利浦•史塔克跨界打造「慕赫L’ÉVOLUTION演進系列」揭示慕赫工藝精神之謎
慕赫L’ÉVOLUTION演進系列超越兩世紀以來,慕赫作為威士忌重鎮—蘇格蘭斯貝賽區的達夫鎮中首座擁有合法執照的酒廠,無論是神祕的2.81蒸餾工藝或獨一無二的肉脂風味,皆深受全球酩家的喜愛,更是行家口中的傳奇存在。這次,慕赫榮耀鉅獻首次由新任創意總監菲利浦•史塔克構思的全新「慕赫L’ÉVOLUTION演進系列」,由三款獨特的酒液所組成-「BEGIN 新生」、「BECOME 成就」與「BEYOND 超越」,以史塔克的視角,向慕赫酒廠豐富且獨具創新的傳承精神致敬。外盒包裝與酒液本身皆體現了慕赫演進的精髓,為慕赫此以「達夫鎮的野獸」傳奇著名的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慶賀其大膽、繁馥且醇厚的風味。史塔克表示:「慕赫是科學天才亞歷山大·考威 (Alexander Cowie) 的偉大成就,自誕生以來,慕赫不斷致力於創新和探索新領域,打造出極其繁馥豐醇的威士忌。這次,慕赫的演進故事又往現代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將大自然的優雅與科學的魔力完美呈現。」他也表示希望藉由這次的合作,以兼具品質、智慧與現代化的世界語言,與下一個世代進行對話;希望創造一種超越夢一般的全新體驗,令酩家一見傾心,宛如品飲著一段風味演變史。以三款酒液娓娓道來的風味旅程史塔克與慕赫酒廠歷史關鍵性人物亞歷山大·考威 (Dr. Alexander Cowie) 擁有相同前瞻性的願景,並與首席調酒師克雷格·威爾遜 (Dr. Craig Wilson) 強強聯手,打造出「慕赫L’ÉVOLUTION演進系列」,透過三款酒液講述一段從起源、熟成到進入全盛期的奇幻旅程。「BEGIN 新生」作為慕赫獨特風味的輝煌起點,來自傳奇2.81蒸餾工藝的珍稀新酒,風味純淨且強勁,帶著淡淡麥芽香氣的大麥蒸餾酒,甜味層次分明,尾韻帶有胡椒與肉脂辛香,「BEGIN 新生」與「BEYOND 超越」作為套組,為酩家帶來真正獨一無二的品酩體驗,而就在熟成演變為威士忌之前,「BEGIN 新生」正為旅程悄悄揭開序幕。「『BEGIN』就像一場在春日暖陽下的果園漫步。」-菲利浦•史塔克「BECOME 成就」象徵慕赫大膽無畏的風味探索,不僅顛覆傳統,巧妙運用全新橡木桶、紅酒桶和再次填充桶,更完美呈現慕赫的叛逆與優雅。「『BECOME』以一顆如雷鳴般強而有力的心,對世界展現大膽無畏的反叛精神,優雅且充滿智慧。」-菲利浦•史塔克「BEYOND 超越」是一款擁有絲絨般滑順及豐沛活力的慕赫威士忌,豐馥醇厚,更是一款經歲月淬鍊完美演化的優雅之作,由結合五個世代的酒液喚醒,每一個世代皆各自帶來更深層、繁複的威士忌風味特性。「『BEYOND』是一入口即一見傾心,味蕾在剎那間彷彿走進一段迷人的風味史,抑或是一道深藏於朦朧黑暗中的光,猶如熔岩般炙熱鮮明。」-菲利浦•史塔克克雷格·威爾遜博士 (Dr. Craig Wilson) 表示:「與史塔克一起創作這個系列既啟發人心又令人難忘,他的遠見完美融合了慕赫從不妥協於打造繁複威士忌的工藝傳承精神,充分利用了我們獨特的2.81蒸餾工藝,三款酒液皆非凡卓越,完美展示了慕赫令全球讚賞的深度與特色。」揭開酒液的潛意識「慕赫L’ÉVOLUTION演進系列」的精髓在於酒液本身,瓶身以創新的3D列印籠式設計外殼保護,而外殼設計則象徵大腦中的「腦迴」。每款酒液包裝都以不同的材質和顏色設計,以代表其不同的特性,宛如每款酒液各自的潛意識。「BEGIN 新生」作為最令人驚喜的系列起源,以極具現代感的鋁製材質,與BEYOND超越」繁複、優雅且精緻的粉紅銅外殼形成鮮明的對比;「BECOME 成就」則以滑順觸感的材質打造外框設計。史塔克解釋道:「我總是忠於核心並深入本質,本次與慕赫的合作亦皆始於酒液。我們創造出的三款酒液創新至極,我並不想將其以任何形式隱藏或遮蔽。我並非執著於瓶身,而是瓶內精心打造的酒液,這也是我決定保留原始瓶身設計,並直接將其放入相對應外殼中的原因。而外殼的靈感來自於大腦中的腦迴,象徵由人類智慧再創人類智慧,展現酒液的潛意識。此設計並不僅止於裝飾元素,有趣的是,這樣的外殼便於長久保存酒液,而金屬材質同時確保溫度的維持,無論冷熱皆能延緩酒液的溫度變化。世間萬物必有其理,既然我們創造出最美好的威士忌,便要以精美的外殼加以保護,在我的作品中,一切皆具其存在的意義與目的。」慕赫與史塔克全新限量聯名「L’ÉVOLUTION演進系列」,將於今年10月正式上市,「BEGIN 新生」與「BEYOND 超越」作為套組,全球限量150套,台灣限量35套,數量珍稀,建議售價為NT$335,000;「BECOME 成就」建議售價則為NT$6,800。欲知更多詳情,請關注慕赫官方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mortlachtw)追蹤最新動態,或逕洽尊榮服務專線0800-005-188。月月有抽獎!你想懂酒嗎?你想品酒嗎?LINE社群搜尋:「買醉-My Drinks」。加入我們,隨時獲取最新酒類資訊,了解烈酒投資,還可參加品酒會,接收最深入的品酒心得與報導。(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AI能考上台大嗎?結果出爐「考上但不多」 分數僅能上2系
AI時代來臨,不少人擔心未來是否會被AI取代,網紅Cheap拍片實測,讓時下最新的「ChatGPT-4o」挑戰大學指考,看看AI人工智慧和人類智慧到底哪個更強。測驗結果發現,ChatGPT-4o在文科方面普遍表現不錯,數理方面卻是差強人意,台大僅有2個科系可以錄取。Cheap以OpenAI發布的最新一代ChatGPT-4o實測「能上台大醫科嗎?」,影片中他採用2021年末代指考的考題,作答國文、英文、數甲、數乙、歷史、地理、公民、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共10項科目。最終考試結果出爐,ChatGPT-4oy在10門科目中只有3門拿到頂標,其中國文71.8分前標,英文100分頂標,數甲只有38分,剛好均標,至於比較簡單的數乙45.2分則是後標。另外,歷史94分頂標,地理70分均標,公民74分頂標,物理54分均標,化學67分均標,生物75分前標,結果發現ChatGPT在文科方面表現優異,數理方面則相對較弱。接著Cheap再與2021年台大各科系的最低錄取分數對比,發現如果鎖定台大,那麼ChatGPT最終只能考上台大人類學系以及園藝暨景觀學系,較熱門的醫學、電機、法律等則無法錄取;不過另一方面,在清大、交大、成大等頂尖院校,依然可以考上不少文組相關科系。這支影片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不少人指出Cheap在使用ChatGPT-4o應考的方式上可能出了問題,由於ChatGPT的主要語言是英文,透過輸入中文題目讓它做答顯然會提高誤謬。此外,如果提供一個大提卻要求它用人類應考的「簡答」方式作答,會造成ChatGPT的思考鍊(chain of thought)錯亂,造成回答的關聯性變弱。反之,如果把問題一步一步拆開再提問,即使同時間人類難以應付的大量題目,它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給出精準的答案。
AI風險控管團隊「成立不到1年就解散」 多數成員已從OpenAI離職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問世之後,市場上一直有「AI即將取代人類」的說法,為此,OpenAI曾於2023年7月宣布成立「Superalignment」團體,要開發出一套媲美人類智慧的AI,用這套AI來管理其他AI。但如今有消息指出,這個團隊成立至今不到1年,目前已經宣布解散,當中除了少部分成員會被分到其他部門外,大部分成員都已經從OpenAI離職,當中也包含了Superalignment的2名主管。據了解,Superalignment這個計畫是於2023年7月時啟動,當時是由OpenAI共同創辦人Ilya Sutskever與負責AI機器學習的專家Jan Leike所領導。這個計畫目標是要開發出一套媲美人類智慧水平的AI模型,接著透過大量的計算,讓其計算結果與人類的想法、利益一致,進而透過這套AI模型來管理其他AI模型。在計畫運作之初,OpenAI就承諾會在未來的4年內,將公司的20%算力用來投入這項企畫中。但目前卻有消息指出,Superalignment不僅已經宣布解散,Ilya Sutskever與Jan Leike等2名主管也從OpenAI離職,2人也在社群網站上發文證實此事件。後續,Jan Leike又在社群網站上發文,透露更多離職的原因,Jan Leike在文章中寫著「我加入OpenAI,是因為我認為這間公司式進行這項研究的最佳地點。但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告訴我,我與OpenAI的領導層有對於公司核心項目的想法有著明顯的分歧,目前已經達到臨界點」。Jan Leike甚至後續也寫著,他認為目前應該要對下一代的AI模型做好準備,尤其在涉及安全、監控、準備、穩健性、一致姓、保密性等等問題,都要想辦法解決。而時至今日,Jan Leike不覺得公司已經走上解決問題的道路上。目前也有消息人士表示,目前OpenAI的確解散了「Superalignment」團隊,當中除了部分成員會轉移到OpenAI其他部門外,其中大多數的成員已經從OpenAI離職了。Jan Leike的離職聲明。(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
蘋果新iPad Pro廣告遭好萊塢炎上!暗喻科技輾壓「人類智慧」 大導:簡直侮辱藝術家
蘋果公司(Apple Inc.)7日發表最新iPad Pro型號,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也在X平台興高采烈地發布iPad Pro的新廣告,只見畫面中1台巨型工業壓力機,將底下的鋼琴、藝術品、顏料、街機、電視、樂器、書籍、相機等所有象徵「人類智慧結晶及創造力」的物品全部壓扁,最後變出一台iPad Pro,以此強調「它將用來創造所有事物。」沒想到貼文與影片曝光後,隨即引發網友及好萊塢名人的群體撻伐,直呼該廣告簡直是「對人類經驗的破壞」(destruction of the human experience)。綜合天空新聞、獨立報的報導,庫克7日在X平台發布iPad Pro的最新廣告,畫面可見1台巨型工業壓力機,緩慢的下降,並將底下的唱片機、喇叭、鋼琴、吉他、書籍、街機、電視、藝術品、顏料、檯燈、相機等象徵「人類智慧結晶及創造力」的物品,在1分鐘內全部壓扁,最終壓力機升起,平台上突然變出1台Apple最新推出的史上最薄iPad Pro。1台巨型工業壓力機,緩慢的下降,並將象徵「人類智慧結晶及創造力」的物品,在1分鐘內全部壓扁。(圖/翻攝自X平台/Tim Cook)庫克也在貼文中寫道:「來見證新的iPad Pro!我們有史以來最薄、最先進的產品,透過M4晶片的強大驅動,想像一下iPad Pro將用來創造的所有事物。」儘管Apple廣告想表達給消費者的概念可能是:只要透過輕薄短小的iPad Pro,就可以享受及創造所有音樂、藝術及影像,不用再隨身攜帶一大堆工具,然而這對於擔憂AI(人工智慧)將威脅創意產業的好萊塢工作者而言,簡直是在暗喻不寒而慄的人類夢魘。對此,出演過《紳士密令》、《鋒迴路轉:抽絲剝繭》的英國男星休葛蘭(Hugh Grant)就在庫克的貼文底下留言嘲諷:「人類經驗遭到破壞,感謝矽谷。」曾擔任美國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SAG-AFTRA)人工智慧問題顧問的美國女星及電影製片人潔絲汀(Justine Bateman)也回覆庫克的貼文,質疑「說實話,你到底是怎麼了?」最終壓力機升起,平台上突然變出1台Apple最新推出的史上最薄iPad Pro。(圖/翻攝自X平台/Tim Cook)榮獲奧斯卡金像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格萊美獎的英國大導卡帕迪亞(Asif Kapadia)則寫道:「我喜歡iPad,但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認為這個廣告是個好的idea。這是科技公司對創意產業、藝術家、音樂家、創作者、作家、電影製作人做過最血淋淋的暗喻:『壓榨他們,剝削他們,然後不願支付高額費用,奪走一切,再謊稱所有東西都是他們創造的。』」美國漫畫藝術家、作家、動畫師和搖滾音樂家科查爾卡(James Kochalka)也痛批:「我絕對是新款iPad Pro的目標受眾,但這支廣告不僅五音不全,還侮辱了各類型的藝術家。我們懷著崇敬和尊重的態度對待我們的工具,並享受著與它們的對話和交流,它們就像是藝術創作旅程中最值得信賴的夥伴。」
輝達CEO黃仁勳:矽谷目標通用人工智慧AGI「五年內問世」
美東時間上周五(1日),輝達CEO黃仁勳在美國加州參加史丹佛經濟政策研究所高峰會時表示,他預計通用人工智慧(AGI)最快將在五年內面世。通用人工智能(AGI)又稱強人工智慧(Strong AI),是AI的一種理論形式,指的是AI可以像人類一樣學習和推理,有可能解決複雜的問題並獨立做出決策。由於目前仍沒有公認的人類智慧定義,不同領域科學家對通用人工智慧的定義和標準也各不相同。通用人工智慧的概念是相對於目前我們已經廣泛實現的「弱人工智慧」來說的,後者指的是擅長執行單一任務、解決特定問題、但沒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能,其應用包括智能客服、無人駕駛、算法推薦等。實現AGI一直是矽谷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之一。當被問及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實現這一目標時,黃仁勳回答稱,這一答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定義AGI的目標。他表示,如果對AGI的定義是通過人類測試的能力,那麼這一目標五年內就能實現。他稱,「如果我讓一個AI進行任何測試,你可以列一個測試的清單並把它放在計算機科學行業面前,我猜在五年之內,我們就可以在每個測試上都做得很好。」目前,AI已經可以通過律師資格考試等測試,但在胃腸病學等專業醫學考試中仍表現不佳。但黃仁勳認為,在五年內,它應該能夠通過任何單個測試。但他也提到,要實現更高要求的AGI仍然很難,因位科學家們在如何描述人類思維的工作方式上仍然存在分歧。黃仁勳還在高峰會上回答了另一個問題,需要多少晶片代工廠來支持AI產業的擴張。有媒體報導稱,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認為需要更多的晶圓廠,而黃仁勳顯然認爲此舉「大可不必」。他指出,雖然目前市場上對更多晶片有所需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晶片性能也會提高,這會限制所需晶片的數量。「我們將需要更多的晶圓廠。但請記住,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在極大地改進(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和處理。」黃仁勳表示,「運算效率並不會停留在現今的水平。在10 年內,我將會把計算能力提高一百萬倍。」
真的嗎?法院AI判決11月試辦 藍綠委都疑慮 司法院這樣說
司法院推動以生成式人工智慧AI撰寫判決,引發外界疑慮。司法院秘書長吳三龍今天到立院備詢,成為朝野立委競相追問的對象,立委擔心,司法院判決書若引進AI生成,最後會不會反讓人工智慧成為「有罪判決產生器」。吳三龍則回應,司法院只是將人工智慧用在初步立稿上,減輕法官撰寫書稿的負擔,最後犯罪事實的認定,仍要由法官斟酌是有罪或無罪,司法院預算有限,還無力承擔全面AI判決所需要的系統經費。針對司法院將推動讓「生成式AI」撰寫「不能安全駕駛」、「幫助詐欺」等2類犯罪的裁判書稿,立委謝衣鳳在質詢時指出,生成式AI代寫書稿模式,最終是否會變成「有罪判決產生器」?吳三龍則表示,法院採用的生成式AI,距離真正AI生成還有一段遙遠距離,因為司法院只是用在初步立稿,犯罪事實仍由法官決定,被告是有罪或無罪。謝衣鳳追問,司法院何時開始驗收系統、試辦?目前是否已經試用過該系統?司法院資訊處說,AI系統已經初步開發完成,現在還在進行系統調整,預計「不能安全駕駛案件」將在11月開始使用,目前並未使用,將先從士林、台南地院試辦。謝衣鳳追問,英國雖也已有法官使用CHAT GPT人工智慧程式寫判決,但該法官警告,凡是之前沒有做過的判決,必須要慎重提防AI捏造假案例。美國更有法官運用AI草擬書稿,導致判決結果錯誤,目前AI仍難以百分百準確判斷司法案真實狀況,若貿然運用在起草書稿,以當前司法品質,真能讓民眾信服嗎,最後真的不會變成有罪判決器嗎?司法院資訊處表明,目前書稿系統仍是使用自然語言、規則式生成,只有小部分使用人工智慧,最後仍由法官進行事實認定,目前還沒有進入到全面使用人工智慧判決,最後被告是否有罪仍須法官斟酌,運用AI,只是讓「重複性的字句不必每句都要重複寫」。綠委吳玉琴則質詢司法院,為何堅持要用人工智慧草擬判決書?吳三龍則表示,判決書每篇要寫一千字以上,基本架構則有600、700字,如果運用人工智慧系統,法官就可以少寫一些字,全面使用AI生成做判決成本相當大,司法院預算有限,目前試辦AI,只是做資料收集。全球知名的創業家,軟體銀行董事長兼執行長孫正義日前大膽預言,未來10年內AI將取代人類智慧,呼籲社會大眾盡快接納AI,否則將會落後趨勢。不過,一方面,許多國際大企業負責人也擔心AI發展過快、恐危及人類生存,呼籲立法管制。但當歐洲議會6月中旬,真的通過全球第一部AI監管法「歐盟人工智慧監管法」(EU AI Act)時,大企業家又紛紛反對,怕管制過嚴將失去龐大商機,不難看出各界對AI議題仍莫衷一是。但就在外界對全面啟動AI仍有疑慮,多份民調也顯示民眾對台灣司法仍欠缺信心之際,司法院卻開始試辦AI寫判決,許多人聽到都嚇一跳。
AI+HI 打造台灣科技農夫 轉型智慧農業
隨著數位科技的進步,傳統農業要如何跟上腳步,導入有效的科技進行產業提升,由資策會領軍,整合經濟部技術處「數位分身計畫」與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智慧農業計畫」研發計畫,以人工智慧AI+人類智慧HI人機跨智慧協作技術達到數位轉型目的,此計畫更獲得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連續三年評比人工智慧AI+人類智慧HI這樣的「數位分身」技術是全球未來十大關鍵技術之一,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協理蘇偉仁以台灣的養殖漁業為例表示,產業面臨小農結構人力不足、新技術導入成本高等痛點。「智慧農業數位分身」讓智慧養殖場的AI結合智慧漁民的HI,打造智慧化監控、精準化生產之能力,協助養殖漁業數位轉型,可降低農民導入成本50%、提高生產效率30%。此計畫入圍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在全球1,000餘項創新技術軟體與服務類激烈角逐下脫穎而出,12月5日將在舊金山舉行頒獎典禮。蘇偉仁指出,「數位分身技術應用在農業上,協助小農經驗數位化積累,並透過群體經驗與人工智慧交互作用,精進農業技藝,解決農業智慧化最大挑戰」。目前農業雖已有許多IoT大數據,但環境藏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如氣候變遷、作物成長表現、水質變化等,縱使具備大數據但仍得依靠農民自身經驗來判斷下一步種植、養殖行為,高度倚賴農民個別經驗,不僅無法穩定供應一定品質、數量的作物,少子化的狀況下,也面臨到傳承接班的問題。「數位分身」技術目前全球應用案例多運用於航太、製造業,目前只有台灣與荷蘭率先投入數位分身在智慧農業的研發,農業、漁業及茶葉都是可以應用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