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蟹爭地
」蟹蟹天堂路1/「報復性國旅」犧牲者 陸蟹媽媽因這原因吞食孩子
隨著全台灣疫情趨緩,在暫時無法出國的考量下,「報復性國旅」成了目前最新現象,許多熱門景點人、車潮擠爆,墾丁國家公園也成為一時之選。屏東枋寮警分局統計,近日假日期間每小時通過車流量竟高達2700輛次,等於每分鐘通過45輛,川流不息的車潮讓當地陸蟹幾乎沒有安全通過馬路產卵的時間與機會。陸蟹是在形態、生理及行為都能適應陸地生活,幾乎不需接觸到海水的螃蟹,幼蟹在海水中出生,長大後爬到陸地,以地面的落葉、果實、種子、腐植質為食,或以樹幹上的苔癬、小蟲子為食,經過一次次的脫殼變為成蟹,成熟母蟹到了繁殖季(通常為7至9月)就會抱卵進到海水釋幼。由於造訪墾丁國家公園的大量人潮,導致各種觀光及休閒設施林立,除了壓縮陸蟹的生存空間,且陸蟹棲地被台26線貫穿,大量的車潮直接造成陸蟹被路殺,讓陸蟹媽媽必須冒死通過釋幼「天堂路」,才能抵達大海。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台南。台南社大暑假期間在台南市鹽水溪南岸進行護蟹行動,適逢超級大滿月出現驚人的數量,參與的親子們一起護蟹過馬路繁衍下一代,但也發現4隻抱卵母蟹不幸慘遭路殺。經觀察發現,每隻母蟹所抱的蟹卵數量高達數十萬顆,令人痛心。本刊實地到車城鄉後灣勘查,發現陸蟹數量雖已不若以往,但仍有一群熱心志工,拚著夜間穿梭馬路的危險,來回尋找準備釋幼的陸蟹媽媽,也有許多用路人主動放慢車速、甚至示意後方來車停等,一起帶著陸蟹媽媽,回到牠們熟悉的海洋釋放幼卵。夏季正是母陸蟹釋放幼苗的高峰期,許多志工護送陸蟹媽媽到海岸林,不僅陸蟹死亡率高,人類在護蟹過程中同樣險象環生。(圖/張進安攝、報系資料照)「全天下沒有媽媽會忍心吃掉自己的孩子,除非是逼不得已。」環保志工楊美雲說,陸蟹媽媽抱卵有「保存期限」,面臨四處林立的水泥牆、人類製作的各種陷阱,加上橫越馬路的生命威脅,當所懷抱的蟹卵已逐漸白化,母蟹媽媽為了繼續傳宗接代的任務,只得忍痛將幼卵吃掉,轉化為下一次釋幼的養分,震撼人心。進行陸蟹保育等相關環保工作超過20年、人稱黑貓姐的楊美雲,曾與一群志同道合之士不斷努力奔走,終於讓爭議超過15年的墾丁後灣京棧大飯店開發案成為台灣首件為陸蟹生態保育「以公地易私地」的成功案例。她焦急地說,目前正是母陸蟹釋放幼苗的高峰期,但無論哪一種類型的陸蟹都面臨層出不窮的路殺事件,更讓許多陸蟹來不及釋放幼苗,就被輾碎在馬路上。許多志工們,拿著捕漁網護送陸蟹媽媽們到海岸林,伴隨著車流呼嘯聲此起彼落,不僅陸蟹死亡率高,人類在護蟹過程中同樣險象環生。她表示,經過好幾年的努力,從地方、社區、到外地巡迴演講的過程,讓保護陸蟹的觀念深入更多家庭,常有許多來自全台各地的志工們,忍受著夏天的酷熱、蚊蟲叮咬,逐步看到成果。就連許多年前開始的「給寄居蟹一個家」也逐步看見成效,越來越多寄居蟹族群捨棄過往的瓶蓋、燈座等人為垃圾,住進人類提供的螺殼新家。屏東縣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及相關單位配合陸蟹生育週期,進行部分地區封路與道路縮減,但層出不窮的路殺事件仍不停上演。(圖/報系資料照)楊美雲說,陸蟹是從海洋慢慢演化至陸地上生長的生物,母蟹在海岸邊釋幼後,其幼蟲仍需在海洋中經歷近1個月的浮游期,隨著幼蟲們破殼生長到一定階段,才會返回陸地,周而復始。原本陸蟹族群需要的陰濕棲地條件,隨著現代化水泥、柏油路面林立,加上當地農田、魚塭、民宿等設施,造成「人蟹爭地」不斷上演,原始熱帶海岸林逐漸消失,陽光大量曝曬,讓棲地透光性大增,海岸林下的環境驟變,甚至有人製作陷阱誘捕母蟹媽媽,都讓陸蟹復育之路障礙重重。
蟹蟹天堂路2/環團請命讓陸蟹「自由行」 台26線評估改道或建高架
立法委員陳椒華日前邀集公路總局、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學者與環保團體來到墾丁香蕉灣路段進行現勘,研商陸蟹物種保育對策。針對現今陸蟹族群僅剩約1成,若現有棲地再被破壞、道路施作再不改善,珍貴生態環境將不復見,她呼籲台26線香蕉灣路段高架化,並由環團代表遞出陳情書,希望能讓陸蟹「自由行」。公路總局楓港工務段表示,針對台26線香蕉灣段改線及高架化建議,7月已進行綜合可行性評估,並委託專家學者進行陸蟹棲地保育與評估的研究計畫,未來將透過籌備會收納各方意見,讓生態保護與公路施工齊頭並進。台26線通稱屏鵝公路或佳鵝公路,是去恆春和墾丁的必經道路,起點由屏東縣枋山鄉楓港開始,終點是台東縣達仁鄉安朔,蜿蜒於國境之南的恆春半島上,規劃全長93.5公里,目前通車路段為67.49公里;墾丁陸蟹的棲息地則位於香蕉灣至砂島路段,被台26線貫穿而過。陸蟹學者劉烘昌提出一份研究報告「台26線香蕉灣至砂島地區陸蟹路殺及遷徙行為研究」指出,全年有逾3315隻動物、超過50種以上不同物種在此路段被往來車輛「路殺」(Road Killing),其中有3210隻是陸蟹,佔路殺數量的96.84%,且有45%路殺的個體是抱卵母蟹。遺憾的是,該路段還是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區」。除了「人蟹爭地」,「黃狂蟻」更會噴出強蟻酸造成陸蟹眼盲,導致無法覓食而活活餓死。(圖/張進安攝、翻攝畫面)劉烘昌說,香蕉灣至砂島路段有完整海岸林,是陸蟹生態相當豐富地區,繁殖季時,陸蟹都必須過馬路降海釋幼,但因為台26線公路存在,每年都會發生大量路殺狀況。研究過程中驚訝發現,就連全台灣成熟個體恐怕不到100隻的保育類甲殼動物椰子蟹,竟然在此路段出現高達24隻路殺。綜合多位學者與環保人士長期觀察研究,陸蟹棲地面臨的重大危機,主要原因是道路貫穿棲地,導致棲地切割零碎,造成直接路殺與二次路殺(意指其他生物被路殺生物散發的味道吸引,因而駐足蠶食、分解,造成被路殺的命運),讓棲地內50種物種族群繁衍受阻。其次,現代化道路系統設計強調優異的排水系統,以保障用路安全,但此舉卻恰恰是改變熱帶雨林水文條件的元兇。原本豐沛的降雨滲透到地下,可以保持棲地維持高濕度的環境特色,然而快速排水的設計,卻讓棲地重要的地下水快速流失,水文條件也變成乾燥狀態,直接衝擊生存在海岸原始林的全部物種。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常務理事洪輝祥表示,除了道路規劃不當,成了陸蟹殺手之外,棲地經營管理不當也造成陸蟹族群量大幅降低,希望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協助減少轄內民宿開發、農藥與除草劑濫用,藉此延緩海岸林衰敗,還給陸蟹更多的生存空間。為了減少陸蟹被路殺,墾管處及台東市綠島近年除了採取封路護蟹,也打造陸蟹生態廊道,但相關措施仍緩不濟急。(圖/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