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
」 大陸農地無人可耕影響糧食安全 邱志偉籲調配農業移工接棒
立法委員邱志偉7日開記者會指出,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進程加快,我國農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已經嚴重存在多年,導致大面積農地無人可耕,農業生產效率下降,對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構成嚴重挑戰,呼籲農業部、勞動部在一個月內共同針對農業勞動力短缺之產業衝擊提出改進報告;另針對移工媒合問題,共同成立跨部專案小組精確配合勞動力與農業生產之供需,提升本地勞動力與移工的媒合率。 邱志偉表示,根據農業部最新數據,25歲至45歲年齡段的黃金農業勞動人口比例逐年減少,特別是25歲至34歲之間的年輕農民減少最多,十年內下降了5.42%。反之,50歲及以上的農業勞動人口比例則顯著增加,已逼近75%,平均年齡超過65歲,且逐年上升。因為鄉村人口外流至城市,導致農業人力發展出現斷層,產生青黃不接的情形。由於勞動強度高、收入相對較低,農業勞動力的供需矛盾長期存在並愈加突出,生產力受到嚴重影響,成為未來農業發展之一大憂患。立委邱志偉說,目前政策對於10人以下小型農民或農民團體聘僱移工核配比率為本外勞1:1;事業單位及大型農戶維持核配比率35%,但這樣的核配比對農主來說仍為一大壓力。在請不到本勞的情況下,可申請的農業移工總額即使達1.2萬人,仍是「看得到、申請不到」。再者,農業勞動力有其「季節性」、「短期性」、「產業差別」等特殊性質,如未確實調查分析農務實際需求與勞動力的缺口,亦難解決問題。立委邱志偉呼籲,為應對農業勞動力短缺,政府應正視問題嚴重性,並積極研究引入農業移工之相關措施,以緩解勞動力不足的現狀。同時,也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規定,保障農業移工的合法權益,確保他們能夠安心工作,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為了有效提升農業移工的核配率,邱志偉向農業部與勞動部提出2點訴求:第一、勞動部與農業部在一個月內共同提出檢討報告,詳細分析當前移工核配過程中的瓶頸和挑戰,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第二、針對本外勞媒合問題,共同成立專案小組專門負責跨部會合作,通過專案方式,精準匹配農業生產需求與勞動力供應,提升本地勞動力與外來移工的媒合率。農業部輔導司副司長陳怡任表示,對於移工核配比率,將依雇主端管理人力的能力,並依照不同性質與需求給予適切調整。另針對申請移工的門檻,定期檢討放寬資格與簡化申請流程,針對季節性缺工,目前已規劃試辦計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專門委員胡欣野表示,對於移工核配比率去年6月已進行修法,放寬核配比以及雇主資格,後續針對兩大訴求將與農業部積極合作。
肌少症恐導致骨折 學會5招預防增強肌肉健康!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長者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在這個過程中,肌少症作為一種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的常見問題備受關注。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林品辰分享一些預防肌少症的關鍵方法,幫助長者保持健康、活力,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患肌少症疾病 提早諮詢治療林品辰職能治療師指出,肌少症是一種與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減退有關的疾病,通常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出現。它不僅會影響身體的活動能力,還會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降低生活品質。如果對肌少症有疑慮,可透過復健科門診向醫師諮詢及檢查,幫助長者保持健康、獨立高品質生活。醫療團隊可與家屬攜手合作,共同為長者的健康和幸福努力。預防肌少症 5點關鍵法預防肌少症對於長者的健康至關重要,以下是預防肌少症的關鍵方法:1、適度運動:定期進行適度的運動對於保持肌肉質量和力量至關重要。這包括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和抗阻力運動(如彈力帶運動),若是過去沒有運動習慣,建議採漸進式增加運動強度或是運動時間,避免過度勞累,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調整。2、均衡飲食:飲食中應包含足夠的蛋白質,以幫助維持肌肉健康。此外,多攝取富含鈣、維生素D和其他重要營養素的食物,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和肌肉功能。3、保持活躍生活方式:積極參與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如家務、花園工作或社交活動,有助於維持肌肉功能和身體活動能力。4、定期健康檢查: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及早發現肌少症或其他健康問題,有助於及時採取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5、保持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姿勢有助於減少肌肉負擔,防止肌少症的發生。
運動減少患阿茲海默風險 醫師推薦「這個」運動時長
隨著人口老齡化,失智症率攀升,尋找有效緩解現狀的措施成為當務之急。據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海馬體萎縮速度一般人的「2.5倍」,中年運動不足的人患認知功能障礙風險增加「1.92倍」。研究表明,「70分鐘低強度」或「35分鐘高強度」的運動,有助於減少健康老年人患失智症的風險,更能「增進心血管健康、提升海馬迴血液容量和改善記憶力」。吳易澄醫師在其粉專表示,研究發現當身體活動不足以維持良好健康時,代謝問題會出現,增加患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高血壓會損壞供應大腦的血管,進而小血管病變並損害認知功能。定期步行或慢跑的運動不僅能增進心血管健康、提升海馬迴血液容量和記憶。研究顯示,55至80歲的久坐老年人每週步行三次一年後,不僅海馬迴體積增加2%,更提升了記憶力,參與阻力訓練或太極運動的老年人在認知方面也有改善,腦部區域的神經變化增強腦灌注、減少發炎和清除斑塊。醫師提醒,運動的原則包括頻率盡可能頻繁、強度中等至高強度,中強度有氧運動建議70分鐘至140分鐘,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徒步旅行等,高強度阻力訓練可以35分鐘至75分鐘,如自身體重、彈力帶、重量訓練等,醫師也推薦多種元素組合的訓練以及太極或瑜伽。運動的種類及時長,可根據個人能力和生活方式進行個人化調整,盡量保持運動習慣即可。
評估老年患者功能期望 手術治療脊椎疾病有效提高生活品質
脊椎疾患在老年人中極為常見,可以被視為身體退化及衰老的必經歷程,且往往伴隨危及神經功能的變化。安南醫院榮譽院長林瑞模表示,由於近30年來,人類平均壽命提高了二、三十歲,治療的觀念(尤其是手術)迅速調整,「微創」的概念也隨之被強化,預留日後關節退化時可治療的空間。不過,微創的重點絕對不是「傷口小」,而是盡量保持脊椎管及神經附近組織受到最小傷害。手術治療脊椎疾病 患者滿意度高達85%林瑞模院長進一步說明,脊椎的退化及衰老會導致椎間狹窄、黃韌帶鈣化、骨質疏鬆、韌帶鬆弛和小面關節炎等,鑒於複雜的變化及考量長期影響,時常為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他提到,手術治療基本上已經可處理脊椎所有疾病,包括疏鬆性骨折、椎管狹窄、滑脫、側彎等,且患者術後中長期滿意度高達85%。然而,也有七至八成以上會自行緩解、或以保守治療就有不錯結果;需要進行手術的,通常已經存在不可逆的解剖和病理變化。人口老齡化使脊椎手術需求增 2大問題須正視林瑞模院長指出,手術對老年脊椎疾患而言,效益肯定是正面的,惟疾病多樣性及手術的適應症,必須根據多因素來考慮,像是疾病類別、一般醫療狀況、身體和心理評估等。不過,人口老齡化和脊椎手術數量的增加,引發了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因應人口結構變化,醫療費用急劇增加,預估到 2040 年,醫療保險費用將增加六倍;二是脊椎手術依然存在大量併發症的風險,因而更需慎選符合資格的醫師和適合病人的適應症。術前謹慎詳細評估 改善老後生活品質另外,老年患者的脊椎手術目標與年輕患者不同,重返工作崗位為非必要考量,而是改善「生活品質」為首要。因此,林瑞模院長解釋,任何手術介入之前,必須考慮患者的功能期望,並詳細說明手術建議,才能獲得最安全、最舒適,以及最持久的治療。
參訪上海樂鄰坊和新涇五村 蔣萬安:朝3大方向努力邁進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31)日下午先後參訪上海市長寧區的樂鄰坊和新涇五村,學習上海打造集生活服務與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社區,及打造多樣社區互動的場域經驗;蔣萬安表示,朝幼有所托、老有所依,以及廢疾者有所養等3方向努力邁進。上海樂鄰坊是一個以綠色環保、暢想未來為理念,服務於全年齡段居民的社區社交平台,以緊緊圍繞「人與自然、科技的和諧共生」為中心思想,創造出一個標竿性的低碳社區空間。由於蔣萬安市長上任以來推動許多生養政策,也十分重視托育服務,因此利用在上海的最後一天下午,特地前往參訪。樂鄰坊設有「寶寶屋」,上海全市街鎮托嬰服務「寶寶屋」覆蓋率達到85%,中心城區街鎮覆蓋率達到100%,為社區居民提供每年12次(以小時計次)的免付費服務,超過次數可享公益價格;「寶寶屋」的模式,則和台北市的定點臨托及親子館服務相似。蔣萬安指出,寶寶屋提供暫時托育服務,平時父母若是臨時有事,或想去購物、看場電影,將孩子託付在這安心又方便。在經過寶寶屋時,蔣也向前熱情的和寶寶揮手,有感而發地說看到孩子就想念起家中的三寶,尤其昨天是開學日,沒陪到大寶,回去要好好陪陪他。隨後,蔣萬安來到新涇五村,受到當地居民熱烈歡迎,紛紛湧上來問好。該區2021年開始推動數字家園建設,以「數字賦能+居民參與」為發展特色。其中,吾愛家中心是一棟獨棟3層居民公共活動空間,每月服務量超過2500人次,成為提供不同世代小區居民多元多樣社區互動的場域。蔣萬安在吾愛家中心一樓留言板上,也留下「來自台北的問候」字條。親子園內由志願者共同治理,提供學齡前兒童互動空間,裡頭有動感遊戲、運動活動等,當中的職業體驗更是深受父母喜愛。蔣在現場也開心與孩子互動,小朋友還朝參訪團辦了鬼臉,逗得現場哈哈大笑,相當可愛。二樓議事廳內的居民們正在排練扇子舞,由於各種節日居民都會到這進行表演排練,平日也會有電影放映、做手工等活動,居民參與相當踴躍,各種功能非常完備。現場民眾也和蔣萬安合影留念。新涇五村的愛馨苑則集結日間照料、智慧康養、輔具康復、就業扶持、慈善救助五大功能,是上海創新社區治理「一街一品」項目之一,也是全區首個智能化、精準化、精細化的智慧康養服務中心,提供身障人士更全面的生活類服務。愛馨苑的一樓視聽室每週安排無障礙電影播放,視聽室前方除了設置無障礙空間外,座位區也非常舒適,座椅是特別為長輩所設計,減輕壓力和負擔。陽光之家則是替身心障礙者安排相關課程和戶外活動,老師也將學員們的作品展出並參賽,長者們也有書法、畫作、烘焙等課程。蔣萬安在現場購買了學員製作的手工編織小花,說準備回家送給太太,接著在用書法親筆寫下「萬事平安」4字留念。蔣萬安也品嚐長輩們親手做的蛋塔,直呼非常美味,現場長輩則熱情教他「好吃」的上海話。蔣萬安說,很高興有機會到訪新涇五村的愛馨苑,交流兩地有關身心障礙社區式服務經驗。由於全球人口老化變遷,不論是上海或臺北,人口高齡化皆成為重要挑戰。他認為,人口老齡化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市府團隊強調「以民為本」,尤其重視銀髮照顧,面對不斷攀升人口高齡化趨勢,將積極布建規劃老人福利政策,推動全方面推動預防性照顧服務,實現在地安老。
全球央行年會8/25登場 市場聚焦「美9月議息」和「長期通膨基準線」
在美國通膨堅挺不退、加息前路不明之際,一年一度的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將於周五(25日)重磅來襲。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以及全球各地的央行行長將齊聚討論經濟前景,本次會議的焦點落在聯準會9月政策會議上將採取何種行動,以及長期通膨基準線是否會更高等兩方面。傑克森霍爾全球央行年會是由美國堪薩斯聯邦準備銀行(Kansas City Fed)於每年8月下旬舉辦的年度盛會,會議圍繞於貨幣政策,是受全球央行關注的盛會。Jackson Hole邀集央行官員、民間經濟學家、金融市場參與者、學者、政府官員與媒體從業人員共聚一堂,探討重要的長期政策。當下,隨著利率開始走高,經濟阻力也在增加,而通膨可能在遠高於聯準會預期目標的情況下趨於平穩,其已經放棄了明確的前瞻性指引並宣佈其對數據的依賴性,而經濟數據正變得越來越難以解析。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任聯準會主席都會在傑克遜霍爾發表講話,並經常藉此機會確定新的信息或制定新的政策框架。今年的會議主題是「全球經濟的結構性轉變」,本次會議的焦點落在9月政策會議上將採取何種行動,以及長期通膨基準線是否會更高等兩方面。據巴倫週刊(Barron's)報導,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Bill English指出,世界是否會回到衰退前的經濟,或者是否會有一個新的基線,這個問題確實存在爭議。今年會議的全球主題表明,大部分討論,甚至鮑威爾的講話,都將集中在長期內通膨率上升方面。此外,鮑威爾將在會議開幕時發表講話,市場肯定會從中尋找聯準會在9月以及今年剩餘會議上可能採取何種行動的暗示。鮑威爾的關鍵在於語調要足夠平衡,以免被市場參與者誤解成即將降息的信號。悲觀觀點可能導致反彈和國債收益率下降,將帶來金融條件過早寬鬆的風險,與聯準會的目標背道而馳。然而,聯準會在未來幾個月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其首選的通膨指標核心PCE價格指數回落至2%的目標區間,要比將核心PCE從去年2月的5.4%高峰降至最近的4.1%難得多。官員也開始考慮當前通膨週期結束後的經濟前景,疫後全球經濟變化可能在未來數年內持續存在,通膨率可能比過去更高。美國推動供應鏈重新定位和全球經濟脫鉤很可能產生持久的通膨影響,而移民減少加上人口老齡化,可能會對美國勞動力供應造成長期拖累,人們擔心聯準會可能越來越難以將利率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和迅自行開發AI細胞資訊管理系統 Q3登戰略新板
幹細胞生物醫學研究大廠和迅(6986)目標「一種幹細胞藥物治療多樣疾病」,自主開發AI細胞廠資訊管理系統(LIMS)以及獨立細胞操作室;目前公司已積極籌備申請股票公開發行,並規劃有望於今年第三季登錄興櫃戰略新板,和迅鎖定治療現有藥物無法滿足的「心血管疾病」空缺市場,進行相關適應症新藥開發,為加速技術商轉化在桃園自主建置9間獨立細胞操作室,成為台灣前三大的GTP實驗室細胞製備場所,自主開發的AI細胞廠資訊管理系統(LIMS),全方位監控細胞製劑品質,兼顧細胞製劑新藥研發、產能技術,同時接受細胞治療同業委託進行CMO/CDMO服務業務。世界衞生組織資料顯示,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生活模式的改變,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CVD)造成每年全球1,790萬人死亡,成為全球第一大死因,又根據研調單位Skyquest的全球心血管疾病報告指出,全球心血管藥物市場規模預計自2022年以年複合成長率4.52%的速度放大,至2030年將達2,316.4億美元,其龐大的藥物治療商機將帶給和迅幹細胞業務發展良好前景。和迅發展臍帶間質幹細胞臨床試驗,目前與北部醫學中心合作,並依據美國FDA及台灣TFDA法規要求進行採集檢體,並在去年7月與北榮針對心血管進行臍帶間質臨床試驗向TFDA申請,今年2月順利完成查廠並進入一期臨床試驗,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收案。
中國大陸61年來首次人口負成長 人口學會副會長「人口紅利仍在」
截至2022年末,中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近61年來中國首次人口負增長。這組統計數據引發輿論熱議。人口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變量,也是影響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中新社專訪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解讀中國的人口紅利是否在消失?這個負增長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帶來哪些影響?在未來的全球人力資源結構中,中國又如何找到新機遇?等議題。「負增長」後,中國人口紅利仍在中新社記者:「人口負增長」意味著什麼?中國會不會就此正式進入「長期人口負增長」週期?杜鵬:人口負增長是指總人口數量開始減少這一標誌性轉變,其源於生育率的下降。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總和生育率就下降到了2.1,2.1也被稱作世代更替水平,即低於更替水平就相當於已經踩下了人口增長的剎車,或早或遲就會出現人口負增長。因此,中國人口負增長起因於30年前,只是到了2022年,直觀的數據才顯示出真正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中國人口負增長,它還伴隨著出生人口首次少於1000萬這一事件。觀察歷史,1963年中國出生人口接近3000萬,10年前都還在1500萬人以上,2022年降到了956萬。未來的幾十年,中國可能都要處於人口負增長狀態,只是速度快慢問題。中新社記者: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在人口結構中曾獲得哪些好處?「人口紅利」是不是真在消減?杜鵬:中國的人口紅利依然存在。人口紅利是經濟學概念,它不僅取決於人口結構,更關鍵的因素是能不能充分利用人口機會窗口。改革開放前,中國勞動力就非常豐富,但這並不是後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改革開放本身充分釋放了中國人口數量和結構的優勢,這才創造了人口紅利。我們說如今人口紅利依然存在,基於三方面原因:其一,中國勞動力數量仍然非常龐大。到2022年,中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達8.76億,規模依然龐大。其二,中國在從人力資源大國轉向人力資本大國。中國8億多勞動力中,絕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增長到近11年。2022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1076萬,而中國一年新增就業人口在1300萬人左右,如果實現充分就業,絕大多數新增就業人口都是高教育素質人口。我們的勞動力數量可能在未來一些年出現緩慢下降,但勞動力素質在提高,這給我們充分利用龐大的高素質勞動人口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其三,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體制機制在進一步完善,可以不斷促進勞動力供給和就業需求更好匹配。促進城鎮化過程中,農業剩餘勞動力進一步轉移到城鎮,實現了更有效的人力資源配置。因此,必須看到,我們依然有龐大的勞動力隊伍,有更好的勞動力素質結構,有更完善的機制使高素質勞動力更緊密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所以人口紅利依然存在。政策放寬,為何有些年輕人不願生孩子?中新社記者:去年8月,大陸國家衛健委曾刊文談到,低生育率成為影響中國人口均衡發展的最主要風險。這裡的「風險」主要包括哪些?杜鵬:人口負增長後,一方面人口總量特別是勞動力數量在下降,另一方面人口在老齡化,特別是未來十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加速趨勢。「少子」是人口負增長最主要動因,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關注未來幾十年中,生育率能否得到有效提升。這個「提升」不是恢復到一、二十年前的狀態,而是首先使它不再進一步下降,同時,使有生育意願的人們能夠充分實現生育意願。導致出生人口減少的相關因素,如果我們不能夠在未來5-10年盡快解決,可能人口負增長就會進入加速過程。而從長期來說,雖然人口增長總會進入到一個負增長階段,但我們還是要力爭生育率不出現急劇下降,不出現出生人口數量長期低迷,這樣才有利於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中新社記者:近年來,中國不斷調整優化生育政策,釋放生育潛力。那麼,政策調整後,出生人口為何不升反降?為什麼現在有些年輕人不願生孩子了?杜鵬:生育率下降背後有多方面因素。第一,社會保障普及後,養老不再僅依靠子女,人們的生育觀念也會隨之受到影響。第二,醫療衛生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在提高。如今,全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8.2歲,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已經超過80歲,這也對生育水平產生了影響。人口結構變化以後,年輕的育齡人口在減少,所以在同樣出生率的情況下,每年生育的人數也在減少。第三,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中國女性就業率非常高,女性要去平衡生育和職業發展的關係。第四,教育水平在提高。我們常說教育水平越高,生育水平越趨於下降,這裡有觀念的變化。同時,教育時間延長,初婚初育年齡也隨之推遲,職場女性在生育方面付出的代價會更高,這也會導致生育人口數量下降。綜合來看,育齡婦女人數在減少,初婚初育年齡在推遲,離婚率、不婚率也在提高。同時,年輕人也會遇到工作和生育之間平衡的難題。這些因素疊加,使得2022年的出生人口數創下了新低。「量的優勢」與「質的優勢」中新社記者:當「少子老齡化」成為常態,人口結構的「一減一增」之間,中國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杜鵬:中國在進行全面的準備。早在2006年,國家層面就已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此後又將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共二十大報告將「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等放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部分進行部署。從實踐來看,這些年我們也在不斷探索解決「一老一小」難題,諸如不斷完善生育政策,探索普惠托育,促進教育公平等,減輕年輕人在孩子擇校、課外輔導等方面的焦慮或撫育成本。此外,養老措施發揮作用與提高生育率也密切相關。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一般老人會照看,如果第二個孩子還讓老人照看,老人就要有8-10年時間全部用來為子女照看孩子,這就提出新挑戰:老人是否願意幫助子女承擔撫養責任。跟養老一樣,這裡會涉及很多社會保障問題,怎麼促進老人和子女共同居住,怎麼在稅收等方面給予年輕人優待,怎麼解決老年人的異地醫保問題等等,這些方面國家一直在不斷完善相關措施。當然,政策路徑上已非常清晰,但政策落地實施,還要有幾年時間才能夠看到真實成效。中新社記者:應對「少子老齡化」,國際上不少國家已有探索,我們能從其他國家獲得哪些經驗或教訓?當前,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杜鵬:近年來,我們也在借鑒一些國家鼓勵生育的相關措施。但是,總體上來說,我們需要做的,一是戰略重視,要從戰略上關注和促進生育率的提升或穩定;二是綜合施策,不能單從某一方面著力;三是博採眾長,不同國家的好經驗,要結合自身國情進行取捨借鑒。歸根到底,中國還是要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中新社記者:最近,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談到,通過提高個體勞動者的生產率來解決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問題。中國人口從「量的優勢」到「質的優勢」轉變,需要在哪些方向重點著力?杜鵬:首先要明確,我們不是擔心人口負增長導致勞動力不夠用了,而是更關注龐大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勞動力群體,能不能獲得與自己相匹配的就業崗位,使勞動力供給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加緊密結合。當然,與此同時,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發展方式也會越來越關注於靠技術密集型產業去促進未來的發展。羅奇的觀點也非常重要,他強調個人要素、全要素的生產,也就是我們不能簡單比較勞動力數量,更要比的是勞動力素質、勞動力結構以及現代化的發展模式。中國如何找到新的人口機遇?中新社記者:聯合國的人口預測稱,印度將在今年4月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未來的全球人力資源結構中,中國如何找到機遇?杜鵬:人口數量第一、第二,本身沒有優劣可言,我們沒必要過分關注人口規模排第幾,而更應關注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是否更有利,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是否在持續提高,更應關注人口結構變化會帶來哪些優勢與挑戰。優勢方面,無論是人口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還是人口城鎮化進程,與印度相比,我們都高得多。挑戰方面,我們的生育率較低,人口老齡化較快,也意味著在社會保障方面,要花更大力氣去提升生育水平,解決托育養老問題、教育公平問題、地區間城鄉間差距問題等等。因此,不必拘泥人口數量的排名,我們必須看到過去40年,特別是過去10年的發展成就,從而利用自身優勢和發展勢能,立足人口國情,去走好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市場情緒太樂觀? 資產管理三巨頭示警:通膨降溫至2%為時過早
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PIMCO)以及聯博公司(AB Holding)日前皆警告市場,切忌過於樂觀,現在押注通膨將降至2%仍爲時過早。昨(11日)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與通脹掛鉤的政府債務ETF已連續六個月淨流出,爲六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淨流出總額爲108億美元(約3261億新台幣)。媒體分析認爲,三大資產公司的警告並不代表他們認爲通膨尚未見頂,而是他們擔心投資者對於通膨的放緩速度及幅度太過樂觀。貝萊德在最近的報告中建議投資者繼續增持與通膨掛鉤的債券;聯博稱最近擴大了投資組合中,美國抗通膨債券(TIP)的部位;PIMCO也指出,該公司近期增持了與美國指數掛鉤債券,以對沖避險通貨膨脹高於預期的風險。數據顯示,美國的中期通膨預期(例如普通五年期債券和通膨保值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距)已從去年3.76%的峰值下降至2.5%。全球市場的類似衡量標準顯示,現在的通膨預期已低於2%。貝萊德研究部門投資策略師Li Wei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她對於投資者的樂觀情緒感到震驚,通膨放緩,美聯儲將於今年下半年轉向降息,這種樂觀情緒忽略了全球發達國家市場的通膨黏性,以及或將邁入衰退的經濟前景;聯博全球多部門主管John Taylor也表示,他認爲投資者們低估了可能導致通膨水平超預期的結構性轉變,包括逆全球化和勞動力短缺。媒體分析指出,投資者在2022年因低估通脹風險而損失慘重,全球股市蒸發了18兆美元,美國國債創下了有記錄以來最差紀錄。貝萊德認爲,隨著各國人口老齡化出現勞動力不足、地緣政治衝突降低經濟效率以及各國轉向低碳生產模式,未來5年內通膨水平或將高於疫情前。結構性轉變的看法代表通膨將高於疫情前水平,因此將通膨從2022年6月的峰值9.1%降至4%左右並不難,但讓其穩定在3%以下可能會困難得多。PIMCO的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組合經理Alfred Murata指出,關於全球通膨究竟何時才能將至2%以下的爭論愈發激烈,建議投資者堅持持有TIP並警惕通脹的頑固性。並表示,一些關鍵類別將保持「黏性」,包括工資、住房和租金,通膨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接近美聯儲2%的目標。然而,市場卻開始認爲通膨將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到今年夏季將略高於2%。
61年來首見 陸人口去年負成長
大陸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驚見總人口出現近61年首次負成長。統計到2022年底為14億1175萬人,較上年底減少85萬人。具體數據顯示,大陸去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6.77‰,來到1949年以後最低點,同時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7.37‰,換算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從性別構成看,統計到去年底大陸男性人口為7億2206萬人、女性6億8969萬人,男性多出3237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9(以女性為100)。再看人口年齡結構,大陸16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億755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62%;60歲以上人口則有2億8004萬人、占比19.8%,其中65歲以上人口有2億978萬人、占比14.9%。如從城鄉結構觀察,大陸城鎮常住人口有9億2071萬人,較上年底增加64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億9104萬人、減少731萬人。最終城鎮人口占比(城鎮化率)為65.22%,年增0.5個百分點。針對大陸總人口出現61年來首度衰退,據第一財經引述首都經貿大學中國新就業型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這是大陸人口總量、人口結構趨勢性變動的標誌性事件。他指出,人口變數是宏觀經濟中的緩慢變數,趨勢一旦形成,在中長期內難以改變,會對宏觀經濟、社會保障、就業等產生長期深遠影響。例如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勞動力規模、儲蓄率快速下降,降低宏觀經濟潛在增速,並導致消費結構變化,對不同產業帶來各自影響。同時當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也會衝擊勞動力成本提升,加劇企業用工荒、招工難,進而導致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遞減。不過,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認為,中國的人口發展進入新階段,但也有新的人口機會,「不能輕言人口紅利消失」。據預測,2035年中國總人口依然超過14億,2050年則在13億人以上。同時,人口數量負成長,將減少資源環境的人口總量壓力。
愛吃「這蔬菜」等於嗑8斤鹽? 營養師怒斥危言聳聽「根本就沒有這種說法」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逐漸加劇,骨質疏鬆症的出現並不陌生。日前有報導指出,大陸一名張姓女子前段時間經常腰痠背痛,晚上睡覺時也經常失眠,半夜容易驚醒,就醫後被檢查出骨質疏鬆,醫生直指原因竟是「吃太多苦瓜」並稱「吃苦瓜等於一次吃8斤鹽」。但根據資訊查證機構「mygopen(麥擱騙)」詢問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營養室高慧珊主任,高主任直言「根本就沒有這種說法」。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2/10/bitter-8.html綜合陸媒報導,張大姐前段時間經常腰酸背痛,尤其是下班後,根本不想動。她晚上睡覺的時候經常失眠,半夜容易驚醒,睡眠質量也有一些問題。當她翻身時,她感到腿部非常疼痛。於是周日,張姐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警告她有明顯的骨質疏鬆。陸媒報導,醫生認為,因為張大姐喜愛吃「苦瓜」,直言「吃苦瓜等於一次吃8斤鹽」,還稱苦瓜含草酸較多,進入體內後會與血液中的骨骼吸收形成草酸鈣,抑制鈣的代謝,不僅不利於物質的產生,還會誘發腎結石的出現,「如果天天吃,骨頭可能會變成蜂窩」。但是,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營養室高慧珊主任在接受資訊查證機構「mygopen(麥擱騙)」訪問時,怒斥陸媒報導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指出成人一天可攝取鈉含量為2400毫克,根據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的數據,每100公克白皮苦瓜的鈉含量為3毫克、每100公克山苦瓜的鈉含量是6毫克,可見吃苦瓜根本不可能「等於一次吃8斤鹽」,且苦瓜的草酸含量也不高,報導中提到「苦瓜草酸較多,容易抑制鈣的代謝」,並沒有事實依據。
大陸「嬰兒潮」演進成「退休潮」 基本養老保險占比最高
大陸《中國經濟周刊》9月30日報導,60年前「嬰兒潮」,如今已演進成「退休潮」。公開數據顯示,大陸60後群體,正以平均每年2000萬人的速度持續退休。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的父母。由於缺少多子女供養,主要依靠養老金。目前中國建立由三個支柱構成的養老保險體系,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根據大陸人社部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養老金第一支柱占比65.76%,第二支柱占比34.23%,第三支柱占比0.01%。報導稱,中國養老重任主要由第一支柱承擔。據大陸人社部、全國社保基金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中國養老金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0.3億人,規模為6.8兆元,占比65.76%。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參保人數7200萬人,年金總規模為3.54兆元,占比34.23%。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規模為4億元,占比0.01%。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三大支柱的占比結構比較容易出現第一支柱獨木難支的局面。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參與度低,職業年金發展勢頭猛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第二支柱的發展,以緩解基本養老金的壓力。企業年金是指在政府強制實施的公共養老金或國家養老金制度之外,企業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和經濟狀況自願建立的補充性養老金制度。職業年金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制度。2016年退休的李志,此前在一家大型央企工作,每個月單位都會為其繳納「企業年金」。退休6年來,他每個月基本養老金7000元(人民幣,下同),加上企業年金每月給他補充養老金1000元,退休後每月實際收入8000元。第三支柱養老金兼具風險保障及投資屬性,近幾年加速推進。所謂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就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今年4月,大陸正式推出《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萬2000元。國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並依規領取個人養老金。2022年7月初,成都已成為四川省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7月23日,天風證券刊發研究報告《個人養老金:需求、管道與產品展望》(《報告》)指出,第三支柱壯大或具備必然性。理由是,從實際來看,第一支柱可實現的替代率(指養老金替代率,是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準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準之間的比例)有限,第二支柱受眾面臨瓶頸,因此第三支柱的發展或成為必然。養老保險問題說到底是社會問題,對於那些有能力的高知退休人士,更多人選擇「老有所為」來解決退休後養老金與退休前收入形成的落差。目前,越來越多的低齡老年人有強烈的再就業訴求,希望能夠「老有所為」。目前中國的退休制度,男女退休的年齡不一樣。男性年滿60歲,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可退休。而大多數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截至2021年底,大陸60歲以上人口達2.67億。據測算,「十四五」時期,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為應對老齡化,今年2月21日大陸國務院印發《規劃》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指出,盡快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這意味著延遲退休越來越近,延遲退休也將給「老有所為」創造更多發展空間。
新冠康復後就沒事了? 醫師研究:罹患這些慢性病機率飆升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爆發至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經選擇「與病毒共存」,尤其Omicron感染者大多數表現為輕症,不少人樂觀認為有望回歸正常生活。不過英國艾希特大學教授斯特林(David Strain)提醒,新冠病毒讓人們「更虛弱」,他認為即使新冠病毒患者康復後,仍然會有後遺症,且更容易受到其他疾病影響;他還發現,之前治療過的一名患者,竟自新冠肺炎康復後,出現老年癡呆症前兆症狀。根據《金融時報》報導,英國艾希特大學老年病學家斯特林在查房時,碰到一名64歲患者,卻意外發現該患者不到6個月前才自新冠肺炎康復,如今卻出現中風以及嚴重意識不清症狀。同一時間,斯特林讀到一份新研究,發現400名介於51至81歲的中老年人,從新冠肺炎康復後,大腦竟明顯萎縮。斯特林認為,新冠病毒正在使人們「更虛弱」,並且會使患者的疫情加重,或是更容易受到疾病侵襲,即使康復後也可能出現後遺症。他也呼籲應該及早面對相關問題,因為新冠肺炎造成的影響,恐怕會對已經因為人口老齡化與資源不足而苦苦掙扎的衛生系統造成衝擊。報導指出,即使新冠後遺症還需要更多科學研究,但已經有許多數據足以支持斯特林的擔憂,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數據,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幾乎所有年齡組的心臟病死亡人數均顯著上升,譬如在40至64歲年齡組中,2021年因心臟病死亡人數較2019年增加15%。研究發現,2021年心臟病死亡人數在幾乎各年齡層人數皆有增加。(圖/翻攝自《金融時報》)同時,也有研究人員發現,新冠肺炎康復者發生心力衰竭、中風等疾病的機率,比未感染者高的多,另一份根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數據的分析表明,患者自新冠肺炎康復後至少1年內,糖尿病風險與問題會增加。「特別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疾病實際上是終生的」,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臨床流行病學家阿爾阿里博士呼籲,雖然感染薪冠後出現心力衰竭的人數,僅比未感染者多4%,但因為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眾多,這一點比例上的差距已經足以對醫療系統帶來壓力。不過仍然有研究者認為,從上述結論還言之過早,美國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所長默里博士(Dr Christopher Murray)認為,數據上的增長或許也反應出研究上的一些不精確,例如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第一天年,許多老年人死亡時,死因被評估為老年癡呆,但考慮老年人感染新冠後死亡率很高,因此實際上這些死亡的老人很可能是因為感染新冠而死,而不是癡呆症。
陸「一代戶」比重上升達49.5% 空巢老人現象突出
大陸家庭模式從「四世同堂」轉為夫妻二人帶小孩的「核心家庭」,近年再逐漸變成獨居、夫妻二人或空巢老人為主的「一代戶」。據最新發佈的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20年全大陸「一代戶」比重較10年前上升15.33個百分點、達到49.5%。據《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表示,出現這個局面主要原因包括總體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人口流動等因素。回顧2010年,據中國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鑒中六普數據,以一對夫妻帶孩子為主的「二代戶」比重高達47.83%,但2020年統計已縮水到36.72%。一增一減的背後,是大陸家庭模式的大轉換。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崔樹義也說,七普調查中,大陸家庭的小型化的趨勢非常明顯,每戶家庭人口數比六普的時候少了0.48個人,當中一代戶的增長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觀察不少人口流入較多和人口流出較多的省份,一代戶占比較大。舉例上海、北京、浙江占比都超過58%。另以東北三省為例,黑龍江、吉林和遼寧近10年的一代戶占比各自提升23.45個、21.49個和19.66個百分點,分別達到59.65%、56.11%和57.18%。崔樹義指出,青壯年流出多的地方,空巢家庭肯定越多。從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改善人口結構的角度來看,各地都需要推出政策應對,關鍵在於建立加強政策體系,包括更多的去關心留守老人、空巢老人。
極端氣候致產量降低、離農潮 台東稻農2方法控質量銷往美德海外市場
青農魏瑞廷身為台東首位運用區塊鏈搭配物聯網科技,將台東在地池上米外銷國外,並創造出全新的稻米產值。今年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全台農業都面臨嚴峻的挑戰,異常變化的氣候讓農民難以掌握,使得過去耕種經驗無法應付這善變的天氣。台東池上青農魏瑞廷這幾年為打造精準化的農業生產,利用微環境氣象站把關作物狀態與環境動態,並運用區塊鏈中所累積的大數據分析每一期農耕策略,並節省人力與資材物料成本,掌握稻作採收期,以追求稻米的質與量。目前累積許多美國等海外客戶,並已在德國完成註冊,目標將台灣在地好米透過區塊鏈銷往歐盟國家。魏瑞廷(右)透過微環境氣象站把關作物狀態與環境動態,左為將區塊鏈運用於農業、旅宿業、金融業的奧丁丁創辦人王俊凱。(圖/魏瑞廷提供)近年台灣農業受到極端氣候常態化影響,天然災害造成的農業損失有逐年攀升趨勢,使得農民生產收入與所得隨之降低,讓原本準備返鄉投入農業青年放棄,或者已從農多年青年面臨收入所得日不敷出,開始出現離農潮,連帶讓台灣農業從業人口老齡化與人力不足現象,正衝擊台灣農業生產力。2019年台東池上青農魏瑞廷創立品牌「池上禾穀坊-米之谷」,並將栽種歷程與奧丁丁區塊鏈合作,讓全球各地的買家都可以上鏈了解農田的環境生態等。魏瑞廷說,今年這一期稻作,在大數據資料的協助下,讓施肥量更加合理化,同時田間病蟲害也減少許多,就連幫忙採收的父親都說這一期稻子很飽滿,而且數量比去年多了1成,因為自己開割稻機知道那一塊地可以跑幾趟都固定的,這一期真的多了不少。台東青農魏瑞廷採收稻禾。(圖/截自魏瑞廷臉書)魏瑞廷說可以從這三年來的產量與銷售狀況,來了解「池上禾穀坊-米之谷」的經營實績與在炎熱天候衝擊情況下的盡力維持產銷量的表現,主要多是老客戶回流與口碑占多數,而且口耳相傳1個介紹1個,也是占很重要的角色。統計三年來的產銷數據,2019年1-5月6千包(內銷2000包、外銷香港2000包,美國2000包),2020年1-5月則提高到1萬包(內銷3000包、外銷香港1000包、美國1000包,台商6000包。另外2月新加坡原本3000包,但疫情延後)。2021年1-5月受到疫情影響,上半年度都以內銷為主5000包,疫情搶購單月達1000包。魏瑞廷於台東池上栽種稻米,並自創品牌「池上禾穀坊-米之谷」。(圖/魏瑞廷提供)「池上禾穀坊-米之谷」的國內外市場佔比,2019與2020年來皆約佔6成,主要來自網購與社區團購,國內消費者則約佔4成。2021年的國外客戶則約佔1成,國內佔9成。魏瑞廷分析說,美國客戶喜歡區塊鏈上所登載的田間動物生態,因為他們認為,將錢購買對環境也幫助的產品,同時也是間接在保護環境。另,他們相信有圖有真相的區塊鏈溯源履歷,讓他們可以透過真實畫面感受現場。國外客戶大多是年輕創業,以網購市場為主。以美國來說,除網購市場外,有買家是進貨至華人社區販售熟食白飯。魏瑞廷說,儘管新冠疫情打亂「池上禾穀坊-米之谷」國際市場佈局,仍相信,糧食業是未來的趨勢,畢竟國家以不是一次發出糧食危機的警訊,未來我們利用區塊鏈的大數據資料分析作為經營管理參考依據,在有限資源下,精準化經營農業,讓農民可從中獲得更大收益。「池上禾穀坊-米之谷」「池上禾穀坊-米之谷」於德國註冊商標。(圖/魏瑞廷提供)「池上禾穀坊-米之谷」也正與奧丁丁集團共同邁向國際農產市場,透過自身經驗一同為台灣小農找出路,因為台灣人口有限,農產品內需飽和情況下,勢必要找出一條全新的銷售路線,這樣台灣農業才能有嶄新的未來。魏瑞廷強調未來農業,除了傳統耕作方式,更要積極透過科技導入傳統耕種,並透過大數據分析,給予作物最佳生長養分外,並結合軟、硬體設備,將能降低農民的勞力負擔,也提升農業生產競爭力。更期望地方政府可以推動新的耕種方式,吸引年輕族群從農,加入「科技農夫」的行列,共同解決農業面臨的困境。近年台灣農業為解決生產窘境,正朝向智慧農業轉型,運用智慧科技例如區塊鏈、物聯網(IoT),無人機(含農業機械)等,取代農業生產中所需的人力與掌握氣候變化,藉此協助提高農業生產力、降低生產過程的風險,同時搭配科技創新的數位行銷模式,創造農業全新的價值,透過農業智慧科技走出嶄新的一條路,讓農業成為一個賺錢的行業。
陰宅超車陽宅!上海墓地價格達38.7萬 為二手房的4.3倍
來到清明時節,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大陸殯葬業在這波疫情中成為高毛利率產業,多次入選大陸10大暴利行業,包括「陰宅」價格也一路攀升,像是以上海來說寸土寸金,墓地價格同樣相當可觀,平均每座0.3至0.6平方公尺(約0.1至0.18坪)的一塊墓地價格達8至9萬元人民幣(約34.4至38.7萬元新台幣,下同),墓地價格相較於近期公布的二手房價要貴上4.3倍。(圖/翻攝自中新社)根據馬來西亞華文媒體《中國報》引述大陸殯葬業第一股「福壽園」近日公布的2020年財報顯示,全年18.9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中,有14.08億來自經營性墓穴,也就是說,福壽園有3/4的收入來自墓地交易。若以萬科、恆大漢碧桂園等大陸房地產界的龍頭企業在內,2020年毛利率最高的恆大僅達24.7%,相較於福壽園的85.58%的毛利率,只能甘拜下風。上海每座高級墓地的均價於2016年已經超過9萬元人民幣,單價甚至超過了當時上海內環的新房房價。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人口老齡化、殯葬剛需、行業格局分散、行業用地門檻壁壘等產業特徵,都顯示殯葬業有很大發展前景,未來還有可能向上游延伸,顯示高利潤趨勢仍將延續。相較於房價受限於政府調控措施,陰宅行情因人口老化及土地稀缺等因素,成為殯葬業獲利的黃金時代,顯示華人世界商場上「陰宅好賺過陽宅」。不過報導也指出,福壽園雖已將殯葬業務拓展至超18省份45座城市,但有46.9%的收入都來自上海這一個地方。
可怕!中國性別嚴重失衡 至少「3000萬光棍男」找嘸另一半
大陸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記階段已快結束,在民眾關注的性別比方面,據2019年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人口總數為14億5萬中,男性人口較女性多出約3049萬人,性別失衡狀況明顯,未來恐出現「3000萬光棍男」成不了家,此次普查結果也將再度檢驗此預測,大陸網上也出現「3000萬光棍男怎麼辦?」討論,還有調查這些成為「剩男」的原因,第一大原因是「沒車沒房沒存款」,接著是太宅、不會跟異性相處、不夠帥,也有網友留言「越看越心酸」。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是大陸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將呈現大陸人口數量、結構、分佈等方面的最新情況,有別於以往,此普查次採用電子化登記方式,透過手機上網填報即可。大陸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舸表示,此次普查將是大陸「近30年來準確率最高的」人口普查,一方面,透過電子化方式可以最有效率的彙整、定位數據的準確率,另一方面,由於大陸生育政策已全面放開二胎,以往因政策因素導致的漏報、瞞報情況,將有極大改善。大陸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佈之前,人口總量趨近零增長,將迎來負增長已成為學界共識,根據大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大陸總人口將在2027年後開始進入負增長,其提出的報告中指出,十四五(第14個5年計劃)時期,大陸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至年均1.76%,總人口低速慣性增長,年均增量為246萬人,根據此態勢預測,未來十年將經歷從增長到下降的重大轉折,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從人口總量來看,2019年大陸人口總量為14億5萬人,預計2027年將達到巔峰值14.17億,此後將開始下降,2035年將降至14.03億,2050年降至13.21億。人口普查結果是政府制定社會福利的根據,上海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彭希哲說,目前大陸人口老齡化的長期趨勢已不可逆,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已把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此次人口普查數據將對未來多項國計民生重大政策的製定產生深遠影響。大陸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指出,近年來,大陸人口紅利期已結束,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由此帶來的經濟、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值得高度重視,2019年大陸新生嬰兒1465萬人,出生率已降至10.48%,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不到1100萬人,加上全面放開二胎後,也並沒有引發生育高峰。當前大陸人口數不僅面臨將急劇萎縮的危機,也面臨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性別失衡的結構性危機。目前大陸性別比已嚴重失衡,自1982年開始,出生人口性別比(女性=100)嚴重偏離103-107的正常水平,1990年超過110,2000年接近118,之後一度超過120,目前仍在110左右,00後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萬,90後男性比女性多近900萬。截至2015年,大陸30歲及以上未婚男性超2000萬,而同齡未婚女性僅約600萬,2019年大陸男性人口多出女性3000萬人,預計到2040年,30歲及以上未婚男性將超4000萬。大陸網上開始出現「3000萬光棍男怎麼辦?」等相關問題討論,還有調查這些成為「剩男」的原因,第一大原因是「沒車沒房沒存款」,接著是「太宅」、「太老實,不會跟異性相處」、「不夠帥」也有大陸網友留言「越看越心酸」。楊舸表示,從性別比數據來看,大陸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偏高,此前積累的問題可能會在不久後發生,包括婚姻擠壓、性交易、性犯罪等諸多社會問題可能加劇,加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都是大陸當局要面臨到的嚴峻問題。
辛曉琪曝和小哥關係不一般 費玉清認了「有好感」
中天本周六晚間6點即將播出《金曲撈》前傳,首集一開場便是重磅,迎來實力派唱將費玉清、辛曉琪登場,以及出道即封后的怪獸少女徐懷鈺、天王級大咖黎明,精彩度爆表。近期意外因為經典歌曲〈一剪梅〉瘋傳世界的小哥費玉清,一開口就立刻引起全場觀眾的膜拜,功底深厚有如天籟般的嗓音,小哥也不忘拿出他的招牌幽默道:「現在人口老齡化,所以我還是有自身的市場在的!」費玉清雖對辛曉琪有好感,卻沒有進一步追求。(圖/中天提供)而辛曉琪演唱小哥親選的〈你還記得愛情嗎〉,被現場評審懷疑關係不簡單,辛曉琪也鬆口透露,她跟費玉清是「送棉被的關係」,她解釋:「其實剛好我自己的哥哥跟小哥是同事,有天哥哥沒時間,就請小哥送棉被來給我。」主持人見狀立即追問費玉清是否有追求過辛曉琪,小哥猶豫了一下,笑答自己當時情竇還未開,是有好感的,回憶最初看到辛曉琪坐在鋼琴前面散發出的光芒,心裡是一陣驚呼,卻始終沒有進一步,他更加碼爆料爆料辛曉琪的哥哥曾經講過,「如果你要追我妹妹,我是沒有意見的!」 2人共同合唱時的動人歌聲,相識多年的深厚默契也展現無遺。
雙美看好大陸醫美市場 今年營收獲利拚成長15%
雙美生技(4728)今天舉行媒體年終聚會,董事長林齊國表示,大陸醫美市場高速發展,雙美將持續拓展大陸市佔率,並推出 MC32 膠原美塑療程,目標今年整體營收、獲利成長15%。去年10月雙美經營權變天,由典華婚宴創辦人林齊國領軍的市場派拿下過半席次,林齊國上任後組建經營團隊,選在今天上任滿66天,帶著新任總經理林賴美枝、執行副總林廣恒與媒體餐敘。「對於醫美,我是外行人,雖然是外行人,但我會尊重專業。就像40年前做典華婚宴會館也是一樣,一開始我也是外行人,但現在做到全台宴會第一名」林齊國說,上任這段日子以來親自坐鎮雙美總部,與經營團隊走訪台灣生產基地、大陸子公司及各地區合作醫生與機構等,他認為雙美公司最大的價值且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團隊」,不僅是全體經營團隊、員工、供應商,甚至一同與公司成長的所有醫生、代理商等。林齊國表示,雙美2019年前11月營收達5.18億元、年增100.17%,約8成以上是來自於大陸地區的營收貢獻,回顧3年前的雙美膠原蛋白在大陸醫美市場是一片空白,自2017年底在雙美北京子公司總經理林泉源的親率下,以旗下研發生產且獲大陸藥監局(NMPA)認證用於醫學美容的雙美膠原蛋白植入劑產品業務的拓展,並提出《面部標準化注射操作2018白皮書》作為兩岸醫療美容行業 的標準規範參考西進,以最真實的體驗及感受分享給客戶與合作夥伴,一步一腳印奠定雙美在大陸醫美市場業務佈局的快速成長。他指出,雙美膠原蛋白植入劑去年在大陸市場出貨約10萬支,市佔率居大陸第一名。看好未來大陸隨著人口老齡化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帶動微整形及醫美的市場高速成長發展,未來雙美將透過建立專業醫學美容平台整合行銷品牌、聚焦膠原蛋白植入劑產品應用範圍與市場拓展、深化企業文化與精神創造公司價值提升等三箭齊發策略,持續擴大雙美於全球醫美市場的佔有率。林齊國說,將持續擴增Sunmax雙美膠原蛋白植入劑應用範圍的廣度,不僅從改善消費者黑眼圈、下眼凹陷處,進一步淚溝、臉頰一體化的注射,滿足消費者對於年輕化眼眶、改善膚質膚色的需求外,也透過擁有大陸藥監局械字號認證雙美I號的MC32膠原美塑療程,全面搶攻Mesotherapy美塑療法的市場份額,希望在植入劑出貨放量帶動下,推升今年整體營收、獲利成長15%。
CTWANT》選前大騙票!農業移工4月上路 越南印尼根本沒同意
勞動部今年4月正式開放農業移工,看似解決台灣農業人口老齡化和缺工等難題,然而農漁民卻抱怨政策淪為口惠,根本申請不到移工。更扯的是這項農業福音,我方竟還未與人力輸出國越南和印尼簽訂合作細節!【選前大騙票1】越南印尼還沒同意 農業移工成空頭支票【選前大騙票2】申請4個月沒下文 漁二代:聽得到 吃不到【選前大騙票3】只聞理事長申請過關 農民被迫僱黑工問題多【選前大騙票4】怕移工落跑 農漁會直接打槍:沒辦這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