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斷層
」公車司機月薪91K「屌打公務員」 網揭真相:用命換的
公車客運駕駛因為要輪班、工時長、開車時路上狀況多,加上每天得面對眾多乘客情緒,可能還會被po到網路公審,工作壓力很大,就有一名網友表示,在網路上看到一張公車司機的薪資表,未扣勞健保以及福利金,月薪高達91K,驚呼「太頂了吧」,根本屌打公務員。貼文曝光,許多網友就回原PO,「羨慕就趕快去,看你身體受不受得了」。這位原PO在PTT發文稱,在網路上看到公車駕駛的薪資表,月薪竟高達9萬元,從這名網友貼出的薪資表照片可見,底薪2萬6400元、職務津貼5千元、敬業獎金5千元、車安獎金2600元、安全里程6450元、載客旅次2萬1097元、逾時加班費1萬1742元、休息日加班費1萬2000元,獎100元、懲300元,共9萬1089元。扣款部分則有勞保費1100元、健保費2130元、福利會費100元,實際拿到的薪資為實8萬3330元。此外,原貼文還寫著「國中畢業開公車一個月」,讓原PO吃驚表示,「屌打初等考公務員耶,各位怎麼看,想去開公車了嗎」,貼文一曝光,立刻吸引不少網友回覆,表示公車司機心理素質必須很強大,「在市區開車壓力超大」、「別傻了,壓力很大的,路上一堆三寶」、「A到車薪水減半,A死人人生涼拌」、「高工時、久坐、飲食不固定,還外食,大小便更別說了」、「如果一個閃神撞死人、撞傷人、撞壞車就有得賠了」、「我曾經清晨6點搭公車,回程10點發現是同一位公車司機,給你參考」、「一不小心撞到人,賠一輩子」、「交通路線爛到炸,兩輪四輪都在耍寶」。除此之外,有不少人見到底薪後狂批,「加班那一欄裡面的津貼就6萬, 難怪一推過勞司機,薪水給超低,要加班才能高」、「有3萬是加班,血汗勞工」、「原來是靠加班,難怪缺人」、「加班費衝高的,可憐」、「看到底薪就pass」、「20年前就差不多這薪水了,基本12小時起跳」、「底薪26400就不用看了,搞笑」。全台客運駕駛人力荒,根據公路局統計,以台北市來說,2024年,北市公車駕駛的需求是5262人,實際聘用只有3698人,但這不是單一縣市困境,而客運業不少司機都快要到退休年齡,未來6、7年,台灣將面臨退休人力斷層的問題。另有客運業者分析,少子化加上普遍認知駕駛工作辛苦且社經地位不高,讓年輕人卻步,但在嚴謹法規管理下,客運駕駛工時已輕鬆許多,客運業者也頻開出高薪搶人,但駕駛缺口依舊高達2到3成。
退休潮將至有錢也請不到保母 立委籲正視人力斷層增加獎助金
立法委員李坤城、林岱樺、陳秀寳、陳俊宇和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全國托育人員協進會理事黃春菊13日舉辦「龍年效應消失?搶救少子化、提升托育品質、正視居家托育褓姆需求、健全訪視社工勞動條件」記者會,要求政府正視居家托育人力斷層危機、增加保母獎助金,並提升訪視輔導員的勞動條件,以增進居家托育服務品質。黃喬鈴表示,在0到2歲的嬰幼兒照顧面臨嚴重保母荒,而居家托育的特色是,收托規模小、混齡照顧、收托時間有彈性,是機構式照顧不可取代的,未來10年大批保母將陸續退休,現在有許多保母也開始減量收托,就算政府有補助,也常看到家長遍尋保母不著;黃指出,保母的低薪是年輕人進不來、專業人才留不住的主因之一,建議保母獎助金應該由每年12000元翻倍為24000元,每月幫保母加薪2000元,再依收托人數加碼,鼓勵優質的保母收托多名幼兒,讓孩子有玩伴一起成長,更讓托育成為值得選擇的好工作。黃春菊表示,獎助金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居家托育人員的托育品質,不過目前各縣市各有各的加碼獎助金和留任獎金,不同縣市的保母就有不同的福利條件,這樣下去,只會讓財政資源越多的縣市、才能留住保母,透過獎助金讓保母的勞動條件提升,才能共創政府、保母、家長三贏局面。陳俊宇指出,居家托育人員不像其他工作可以累積年資,不僅高工時高壓、也相對無保障,呼籲提高保母的獎助金,讓經過相關檢核、繼續留任在保母這個行業的居家托育人員。他建議,中央應該向各地方政府取經,例如可以增加新增托育教具、還有托育設備汰舊換新的補助,不要讓這些持續擔任保母、久任的居家托育人員,還要自掏腰包來更新家中的托育環境。陳秀寳指出,2022年全台共有2萬7134名保母,50歲以上卻占總人數6成以上,等於有1萬6000多名、超過一半的保母會陸續退休,對於許多人而言,保母的勞動條件不足、薪水雖然可以餬口,但難以養家;除了提升、增加保母的獎助金,也應該要訂立吸引年輕人成為保母的相關從業獎勵與留任計畫,依照現行保母人力的年齡,以及每年的新生兒數量,去預估保母人力需求,依照相關評估訂立吸引人才的計畫,這也是仿效日本所推行的「減少待機兒」計畫。林岱樺說,在剴剴案發生之後,社會大眾對於居家托育人員的訪視越來越關注、希望增加訪視的次數以及品質,社家署在新公布的褓姆訪視指引中,將訪視頻率仍從每年至少四次調升至六次,同時增辨識幼童及保母身心狀態等工作要求,在訪視輔導員回應社會訴求的同時,政府應該成為訪視輔導員、社會工作者的後盾,健全勞動條件,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與福利。李坤城認為,居服中心的督導與訪員的薪資待遇也應該從薪資結構來檢討改善,不應該讓久任的訪視輔導員升為督導後,薪水沒有增加反而降低,現行制度極度不利於相關人才的久任,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做為大家育兒的後盾,政府應該成為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後盾,社會安全網不應該變成「社工安全網」,要求主管機關要定期與各地方政府和居家服務中心盤點相關服務需求,隨著業務的增加,也應該專案補助居家托育服務中心業務費及新增人事費用,以完善政府提供的育兒服務、落實育兒友善社會的目標。
公衛醫出走潮1/全台衛生所搶醫師! 基層醫療網恐崩潰「連死亡證明都開不了」
高雄日前爆發8家衛生所醫師集體離職,凸顯台灣「衛生所醫師荒」的日益惡化,根據衛福部資料,近10年無醫衛生所的家數從38家增至71家,增幅高達87%,逼近9成。多數衛生所皆由公費醫師駐點,但薪資偏低、事務繁忙,再加上疫情、傳染病預防等壓力,讓他們大多選擇聘期結束就出走。CTWANT調查發現,由於2009年停招公費醫學生,直至2016年才再次恢復,使得公費醫師出現人力斷層,地方衛生局坦言「我們都在搶醫師!」攤開年初的公文一看,全國竟只有3名公費醫師可分發,而缺額卻高達106個(含部立醫院與衛生所)!高雄湖內、梓官、阿蓮、大樹、燕巢、田寮、甲仙及旗山等8區衛生所醫師集體離職,原因歸咎於過去3年疫情工作繁忙、現在又因登革熱防治疲於奔命,因此紛紛選擇出走,衛生所人員私下透露,「實在太累了!不要說連假,連平常假日都沒辦法休假。」這樣的繁忙生活只是衛生所的「日常」。據最新統計,全台374家衛生所有71家沒有專任醫師駐診,除了65歲屆齡退休之外,大多數都是公費醫師6年聘期結束選擇離開。由於山地、離島衛生所補助多,醫師薪水不輸市區執業的同行,所以不缺人,反倒是都會區周邊的衛生所成為「無醫」重災區。衛生所沒有醫師,不只讓部分鄉鎮居民需要搭一天的公車到市區看病,疫苗接種、疾病防治難推行,甚至讓死亡都有了階級分明。雲林縣古坑鄉樟湖村長廖永樹曾透露,死亡證明書大多由衛生所醫師開立,現在村民在家過世,不僅需要自付相驗費用,最快也要隔天才有醫師上山來,而且還要付給醫師交通費,「我們連死都比都會區的人沒尊嚴。」台灣自1975年實施公費醫師培育制度,2009年考量已達階段性任務,因此停招,直到發現偏鄉、基層醫療人力不足,才於2016年緊急恢復招生,預計每年增加100名公費醫師,但由於需6年醫學系學習,再加上住院醫師訓練,至今仍無法分發下鄉。不只沒有新血加入,攤開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公費醫師的留任率竟不到2成。高雄一口氣有8家衛生所醫師集體請辭,地方人士透露與防疫工作繁忙、再加上登革熱猖獗,讓衛生所人員忙翻天因此求去。(圖/宋岱融攝)為什麼留不住醫師?曾任中寮鄉衛生所醫師、名間鄉衛生所醫師兼主任的黃乙絜告訴CTWANT記者,「最直接的就是薪資問題!」今年2月剛卸下公費醫師身分的黃乙絜,目前在診所看診。「衛生所醫師的薪資結構,就是包括公務人員的基本薪俸、專業加給,以及視醫師選擇領不開業獎金或醫療獎勵金。」若選擇不開業獎金就是無論看多少病人,政府都保障一定的金額,一個月薪資幾乎頂多10萬元,待遇甚至不如一般住院醫師。若選醫療獎勵金,就是依衛生所的門診業績計算,業績愈好、獎勵金愈高,有些衛生所因門診量高,醫師一個月薪資甚至可達40萬~60萬。「但如果門診量少,醫師薪資就可能銳減!」南投縣衛生局副局長陳淑怡告訴CTWANT記者,尤其是長期沒有專任醫師的衛生所,就算醫師願意來,考量到門診量短時間內無法提升,現實層面也會讓他們打退堂鼓,然後陷入惡性循環。南投縣沒有醫學中心,全縣13鄉鎮市衛生所是地方醫療的第一道防線,中寮鄉衛生所已經3年沒有醫師,今年則增加了南投市、竹山鎮衛生所。陳淑怡說,過去只要有衛生所醫師即將屆齡退休、或選擇離職,衛生局就會向中央提出公費醫師的需求,「今年我們也提了,但讓我驚訝的是全台灣竟只有3名公費醫師,而包含衛生所與其他醫療院所的缺額高達106個!」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受訪時曾表示,目前已將公費醫師的服務年限從6年增加至10年,就是期待能幫助穩定偏鄉醫師的服務量能,另外也已積極向主計總處爭取提高公費醫師待遇。據了解,公費醫師希望待遇有「基本行情價」,也就是月薪約20~30萬元,至少與一般醫師收入相當,才能增加留在衛生所的誘因。
公衛醫出走潮2/「月薪打5折」扛官僚壓力又要避嫌 衛生所醫嘆:尊嚴遭踐踏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全台374家衛生所有71家沒有專任醫師駐診,近10年來無醫衛生所不斷增加,增幅近9成,其中公費醫師聘期結束就離開,再加上人力斷層無法銜接,因此才鬧醫師荒。衛生所醫師向CTWANT記者透露,除了薪資可能只有一般醫師的5折價之外,因為公務員身分,除了要忙政策任務,不可有商業行為以免背上貪污罪名,有時還會有「關說」壓力,都讓人感到尊嚴被踐踏在地,深感不如歸去。禮拜五的下午,南投市佳成小兒科院長婁曉東正準備前往中寮鄉衛生所為當地居民看診,因為中寮衛生所已3年沒有專任醫師。「我大概已經幫忙2年多了,因為診所內還有別的醫師看診,我才有餘力跑到中寮,再加上路程不算太遠,還在我能負荷的範圍之內。」婁曉東坦言衛生所的「政策任務」多,再加上待遇不高,所以很少醫師願意留下來。「舉例來說,我來幫忙看診的費用一次是3000多元,但比照一般行情,我的診所要找一位醫師來幫忙,起碼是5000多元,相差甚多。」衛生所若無專責醫師,就只能找外聘醫師支援,除了看診時段受限,打疫苗、行政相驗、戒菸癌篩和長照失能的居家醫師照護方案,都無法執行。公費醫學生畢業的黃乙絜,當初下鄉分發的選擇就是中寮衛生所。「我住在台中,再加上當時是新手媽媽,中寮鄉衛生所可以當天來回,比較能兼顧家庭。」當時中寮鄉衛生所已經2年多沒有專任醫師,2017年黃乙絜就任的消息一曝光,街頭巷尾紛紛競相走告,衛生所更以「號外」方式四處宣傳。全台71家無醫衛生所,其實大部分都處於中寮鄉這類都市區邊緣地帶,既不像原鄉或離島有偏遠加給,再加上人口少,門診量也不像都會區那麼高。「以中寮為例,一個上午大約只有10位病人,所以月薪通常僅10萬元左右,相較於一般主治醫師至少20萬的月薪,實在差很多。」黃乙絜在中寮衛生所服務約3年,後來民間鄉衛生所醫師屆齡退休,她便調去接任,直到今年2月離開衛生所轉至診所。衛生所工作包山包海,除了常規門診之外,傳染病猖獗時更需隨時應變,圖為頭份市衛生所在酒店設立猴痘接種站。(圖/頭份市衛生所提供)黃乙絜坦言,在民間鄉衛生所服務時由於身兼主任,需要做許多行政工作,再加上當時正逢疫情,真的很忙碌。「每天上午、下午固定有門診,還要做慢性病追蹤、常規疫苗接種、新冠疫苗接種,空檔時要抓緊時間寫一些公文,有時還要做行政相驗、開立死亡證明書,還要針對偏遠地區做居家醫療,疫情險峻時,假日加班也是時常發生的事。」但這些都不是黃乙絜離職的主因。「其實我的公費聘期早在一年多前就結束,但我還是繼續待在衛生所服務,雖然掙扎,最後考慮到自己的生涯規劃,還是選擇離開。」黃乙絜坦言對一些自費醫療項目較有興趣,但由於衛生所是公家機關,所以只要涉及商業行為就有貪污罪的風險,為了避嫌,甚至連營養補充品都不敢推薦。另外,黃乙絜認為衛生所醫師因其公務員身分,在面對衛生局長官、議員、民代時,往往會感覺矮人一截。「就是少了一些尊重,有時候甚至會被『交代』事情,就會覺得尊嚴被踐踏。」日前爆發高雄8家衛生所醫師集體離職,雖然衛生局解釋大多是屆齡退休,但據衛生所人員私下透露主因是「工作沒有尊嚴」。此外,黃乙絜也指出衛生所醫師另一個問題就是缺乏精進醫術的環境。「以內科、外科來說,升任主治醫師之後還需要很多訓練,但如果去衛生所就會失去這樣的機會。」南投縣衛生局副局長陳淑怡認為,想要解決「無醫衛生所」惡化的問題,首先一定要拉高保障薪資。「無論是不是公費醫師,都要讓他們的薪資起碼和同儕相差不多,公費醫師若願意留任,也應該再增加補助,這樣熱情才不會被現實消磨殆盡。」同時,陳淑怡也建議公立醫院、醫學中心成為衛生所的後盾,可協助衛生所醫師受訓,增進相關技能;同時認養無醫衛生所,保障地方居民的醫療權益,中央再給予實質的獎勵,例如評鑑可加分,才能促進好的循環。
農村人力斷層 白河蓮農嘆缺工 找嘸人剝蓮子
台南「蓮鄉」白河蓮子目前正值產期,儘管今年初受乾旱影響,蓮花種植面積大減,加上蓮子產出過程都須仰賴人力,農村人力老化及不足,蓮農因雇不到工人剝蓮子,已去殼脫膜的蓮子成為搶手貨,盤商得到處調貨,令蓮農感嘆,未來要有福分才能吃到白河蓮子。白河將軍山農場創辦人魏宗淇指出,10年前回到家鄉白河務農,當時當地從農的平均年齡63歲,幾年過後,現在已提高到69歲;農村人口老化,將軍山農場栽種蓮子的面積最多曾高達1.5公頃,如今僅種1分地就覺得很吃力。魏宗淇說,今年缺水關係,蓮田整體面積變少,有些村莊甚至找不到人剝蓮子,最近他接到很多盤商來調貨,但因庫存不多,也沒有多餘的量可以釋出。魏宗淇提到,剝蓮子需要技術,沒經驗的人很難直接上手,有些長輩視力變差或是體力不行的話,就無法再剝,而能做這份家庭代工的婦女人數有限,農村人力斷層衝擊蓮子產業,他認為,以後要吃到白河蓮子會變成一個奢侈的享受。蓮農莊珮玟也坦言,找工人剝蓮子真的不容易,今年剝1公斤蓮子的工資已首次漲150元;另外,受到氣候影響,不僅栽種面積減少、產量下降,採收時遇到大雨,也無法如期出貨。為了解決人力不足問題,最近向消費者推廣食用帶芯、膜的蓮子,雖然綠色的芯有些苦味,但具營養價值,如果民眾能習慣這種吃法,就能減輕生產者所需花費的人力成本,對產業有很大的幫助。
波波有話說/醫病比陷「3大盲點」 台灣5到10年後恐鬧牙醫荒
許多人質疑波波牙醫回台執業,恐會造成牙醫人力過剩,開業牙醫師馮茂倉認為「並非事實,大家只是被不精確的數字蒙蔽」。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目前全國每萬人口約有6.9位牙醫師,每位牙醫師服務人口數約為1438人,醫病比為1比1438,低於國際公衛的標準1比1800。「光看數字,好像台灣的牙醫師非常多,但這裡頭卻有3大盲點!」馮茂倉說,第一,這個數字包含許多根本沒實際執業的牙醫師,以陳時中為例,他的執照也被計算在其中,但他現在有在看診嗎?「我認識的許多老前輩也都是如此,每天都在家中抱孫子,但牙醫執照還是掛在那邊。」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中)雖然仍被計算在牙醫人力之中,但事實上並無看診,全台類似的情況相當多,因此讓牙醫勞動力的數字失真。(圖/報系資料照)不只如此,5~10年可能出現恐怖的「人力斷層」!馮茂倉說,目前牙醫人數採總額控管,每年新增國內牙醫師385名、國外牙醫師約50名,但大約在民國60年時開始,私立四院校,招生數增加1倍,以高雄醫學院為例,一班50人就增加至100人,這一年畢業的牙醫人數相當多,換算下來如今約70歲左右,再5至10年恐怕已無法執業,屆時牙醫人數會大幅銳減。第二,牙醫性別比的變化。過去牙醫以男性居多,馮茂倉說當年自己班上約90多人,只有13位女同學;到了民國85年左右時,男女比大約是各占一半,而現在則是女比男多。「我必須先申明,這絕非性別歧視,而是相較於男性,當女性牙醫懷孕、生產、乃至照顧幼兒的3至5年的時間內,工作時間勢必會縮短,大約只能以0.8個人力計算,所以光看牙醫人數並不準。」第三,牙醫人力極度不均。走在台北、新北市街頭,的確會覺得牙科診所簡直比超商還多,幾乎滿街都是牙醫,但根據資料顯示,80.4%的牙醫集中在六都,其中,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的比例更高達五成以上,全台灣1萬6000多名牙醫,有7900名集中在這裡。依據健保署資料,全台共有153個鄉鎮區為牙醫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其中雲林縣就包含13個鄉鎮。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雲林縣只有178位牙醫師,一位牙醫師就要照顧3734人!其中,二崙鄉及口湖鄉目前更是0牙醫,僅能依賴牙醫巡迴醫療服務鄉民。」曾春美坦言,雲林縣屬偏遠地區,牙醫師與其他醫事人員招募不易,以口湖鄉為例,雖然辛苦爭取到牙醫預算,但牙醫師職缺已公告長達半年,卻沒人願意來。「我們也想了很多方法,例如向衛福部爭取增加公費牙醫師缺額,再由台大雲林分院、成大斗六分院代訓,藉此來增加雲林縣的牙醫人數,但目前僅被『參採』,尚無下文。」馮茂倉來自嘉義,也曾到阿里山等偏鄉進行巡迴醫療。「難道這些鄉民,要等到醫師來才能牙痛嗎?」馮茂倉說,別以為只有偏鄉才會遇到這種事,上個月大批英國民眾向新上任的首相蘇帕克抗議「找嘸牙醫」,原來是20年前英國同樣被表面數字蒙蔽,以為牙醫過剩,因此接連關閉兩家牙醫學院。沒想到英國如今竟退出歐盟,隨著新冠疫情爆發、英鎊貶值,很多來自其他歐盟國家的牙醫師紛紛返回母國,因此造成英國牙醫瞬間出現人力斷層。馮茂倉說,「所以英國發出緊急申明,只要在歐盟國家受訓的牙醫師,無論是任何國籍,都可以去英國執業2年。」英國20年前誤認牙醫師人力過剩,因此關閉2家牙醫學院,如今時空變化,民眾竟找不到牙醫治療,因此今年初起一直持續上街頭抗議。(圖/翻攝自Dentistry臉書)畢業於西班牙聖保羅牙醫系的蔡同學、陳同學,就因此考慮去英國執業,她們是國內牙醫師口中的「波波牙醫」,雖然已經通過第一階段國考,卻「卡」在排隊等待實習分發,陳同學目前的「號碼單」大約是380多號,預估最多需要等8年左右,而今年畢業的國外牙醫師甚至可能等10~20年。馮茂倉說,目前等待分發的國外牙醫生大約500多人,實在太過浪費人力,因為過幾年後,牙醫將面臨人力斷層,再加上長照也需要更多牙醫師投入,如果能妥善運用這些國外牙醫師,就能解決部分困境。「牙醫是一輩子學習的行業,實在不需要僅憑一張大學畢業證書就斷定能力,更何況有篩選機制。」馮茂倉說,這些國外牙醫生一樣要參加國考,如果能力不好,自然會被淘汰,每年大約也會有1/3國外牙醫生沒通過國考,所以既然通過國考,就該被公平對待,也剛好能夠補上人力缺口。
飯店勞力荒2/大學普及釀缺工20年 飯店跨科技業薪水長7成人才bye
全台百年大缺工慘況也在星級飯店裡上演,尤其疫情爆發後飯店被視為高風險工作環境,讓缺工問題雪上加霜。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率先戳破外界對飯店的美麗幻想,「估計每家飯店缺工30%,不管是櫃台服務員還是後場的清潔人員,都很難請到人。」一位資深飯店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北市某家大型飯店,15年前正職房務員還有80人規模,如今剩不到10人,不少阿姨從年輕做到退休,但卻沒有年輕人願意投入,人力斷層嚴重,除了短期實習生和PT,其餘只好靠外包清潔公司。」「不只房務員,櫃台、餐飲、業務都缺,尤其飯店需要多國語言人才,這種特別難找。」一間北投飯店業者表示,人力銀行上的職缺招募已經掛很久,一個投履歷的人也沒有,「求職者少到,附近同業還能針對某個房務面試者打聽他最後選擇去哪。」還有業者透露,「相較飯店業內憂外患,有不少轉房仲跟直銷,現在科技業大舉徵才,好幾個在飯店業待超過10年的同行都轉去科技業,其中還有人跨行後薪資成長了7成!」不少飯店、旅館在人力銀行刊登徵才,以最缺的房務員來說,學經歷不拘,月薪3萬起跳,也不見得有人願意投遞履歷。(圖/翻攝自104人力銀行網站)入行超過30年的圓山飯店總經理楊守毅參與台灣飯店發展歷程,他點出,與20年前人力落差主要因為90年代大學普及後,年輕人高中畢業不再投入職場,都去念大學,市場少了很多勞動力,同時也吸走了部分業界人士到學校任教;後來大陸開放發展觀光,不少中、基層幹部到對岸工作,加上國內渡假飯店業蓬勃發展,使得人力一再被稀釋。「缺工問題不只十年了,台灣旅館業最前線的基層同仁相當一部分都是依賴大專院校和高職的實習生,由於畢業前要有1、2年的實習學分,恰好相當大程度彌補這行業缺工問題。」不過楊守毅也說,有很多就讀餐旅系的學生是因為這個科系能邊打工邊完成學業,畢業後要不要做這行,真的是大問號。長期人力不足、招不到員工,再加上培養專業人才的隱形成本過高,飯店開始將工作委外發包,像是安全部、洗衣房、房務整理等工作,都可由專業保全、洗衣、清潔公司承攬業務。據傳,北市還有五星飯店的員工餐廳、麵包房等,也都在疫情間這兩年從原本的飯店自營轉為委外發包。這幾年飯店業者也想過從歇業的老牌飯店招攬人才無縫接軌,但礙於餐旅業易受疫情影響,有減班、裁員,甚至染疫風險,願意繼續留在產業的人並不是相當多。(圖/黃耀徵攝)不過這樣就解決缺工問題了嗎?楊守毅無奈給出否定答案,「就算外包房務也不足以解決問題,生意好時要多給外包2個樓層,照理講他們應該要很開心,但是他們也不願意,因為他們也找不到人。」這幾年,陸續有老牌飯店熄燈改建,眾業者不是沒想過從關門的同業中招攬人才,包括圓山、晶華,也都會明查暗訪詢問有沒有意願無縫接軌。「幾乎還是找不到人!」楊守毅驚訝地說,疫情影響,大家都覺得這行業沒有保障,寧願去離家近的便利商店打工,有的到市場賣菜或跑外送,但就是不願意留在飯店業,讓他非常擔憂。
台鐵人力「嚴重斷層」 1/3員工年資不滿5年⋯工會嘆:安全問題每天都像在走鋼索
台鐵長期人力不足,逾半員工年資不到10年,更有1/3員工年資不滿5年,人力斷層嚴重。有員工透露,台鐵基層維修人力非常短缺,例如電務維修人力報到率就低於3成。1980年代起,為了減少財務虧損,台鐵不斷減少人力,1970年代還有2萬3千多人,2015年僅剩1萬3千多人,2018年起慢慢補人,到2020年員工有1萬5867人。但人力M型化已成定局,2020年年資10到20年的中階人力僅占15%,而未滿10年占55%,更有34.66%新進員工年資未滿5年。鐵路工會祕書長張文正表示,現在台鐵內部士氣非常低迷,留不住專業人才。例如台鐵的電務維修人力報到率低於3成,因為台鐵基層技術的待遇比不上民營公司或是國營的台電,有人一考上台電就跑掉了。人力不足讓台鐵安全問題每天都像在走鋼索。張文正說,像普悠瑪號事故肇事司機員尤振仲其實是派班人員,因為人力不足才被派去開車,出事前半年,工會就跟鐵路局反映過。但事故發生,台鐵才停止二線支援一線,能怪員工嗎?張文正說,幫專業基層維修人員加薪、改善不合理待遇和軟硬體,這些現在就可以做、應該做。2018年普悠瑪號事故,台鐵體檢小組就提到要給專業基層維修人員加薪,不合理待遇要調整,改善軟硬體,最後才是組織改革。張文正說,交通部一直說公司化要比照港務公司、桃機公司、郵政公司,但他們的人事費用有台鐵這麼高嗎?中華郵政公司是因為有6兆元的郵政儲匯,整個公司財務才那麼漂亮;如果把6兆元的郵政儲匯劃歸為金融業,郵政公司只剩下郵遞業務,還會賺錢嗎?要怎麼養郵遞人員?
房市衛生紙之亂3/政府作東炒地價是假議題? 業者:解決缺工比打房更重要
「以前一個禮拜賣100戶,8月開始跳空,現在一周賣200多戶,全台都用搶的!」在全台擁有40個銷售建案的上揚國際董事長林聰麟表示,營建成本上漲,預期漲價心理,導致房市交易熱絡,2018年的衛生紙之亂彷彿在房地產接待中心上演。後疫情時代萬物皆漲,9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2.63%,創下8年半新高,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也來到歷史高點,年增率達10.36%,建商們大喊吃不消,上調售價反映成本,沒想到市場買氣不減反增,民眾想要買房抗通膨。去年建商為了土地與原物料約2~3成的漲幅,試圖反映成本調高房價,反遭指責為漲價元凶,令建商頗無奈。近來,隨通膨問題呈現,有越來越多聲音將推升房價最大元凶「地價」的矛頭,指向著政府,「是政府作東帶頭炒地價!」其實近年全台搶地大戰非常精彩,各縣市土地標售屢傳「創高」捷報,溢價率動輒5成,日前華雄建設豪擲5.39億搶入楠梓區商三土地,溢價率更高達104.5%;華固建設近期也以44.88億,高出底價近20億元標得北市南港區玉成段特商區土地,溢價率近8成,震驚市場。土地資源稀缺,看好台積電設廠高雄楠梓,華雄建設9月15日以每坪64.21萬元,溢價率高達104.5%,擊退13家對手,拿下高雄大學839.22坪「商三」土地(紅色範圍),躍為區域地王。(圖/高雄地政局提供)一位建商嘆,現在不只建商,傳產業者甚至教會,都來搶地,還有滿手資金的金控人壽,投報率不好也照標。不過也有人認為,「政府帶頭作東炒地價是假議題,因為政府調降底價,開發商仍會為了搶標出高價。」缺工問題則是去年開始浮現,由於政策不開放外籍移工參與民間工程,年輕國人不願做工,一般工人則是哪裡開高薪往哪去。三本建設董事長王燕鴻說,「位於八德的廠辦案『三本CEO』營建成本漲了25~30%,還有案子原本8月要交屋,缺工問題嚴重,預計要等到12月。」海悅國際總經理王俊傑也難得對缺工問題表達看法,「政府應獎勵新工法,減少建築對人力的依賴,政府要開放一般工程聘僱外籍移工,對移工也應做長期規劃和訓練,並應培養本土技術人才,目前人力斷層越來越大,平常就要準備,不要等缺工時才來煩惱。」王俊傑也提到,景氣太好是通膨問題帶來刺激消費,人為炒作能炒作多少,這次漲比較多是基期低的地方,政府還要打壓,政府選擇性信用管制沒錯,但是限制第二房貸款政策可以再討論一下,建議可以參考貸款人第一房的屋齡,以免增加住危老想換屋的民眾負擔;若是在鄉下繼承祖產,卻限制在都市購屋貸款,也不合理。海悅國際從代銷跨到建築業,總經理王俊傑也難得對缺工問題表達看法,政府應該要趕快開放外籍移工入境,針對國內外技術人才做長期培訓,盡速解決工地缺工問題。(圖/黃耀徵攝、報系資料庫)房市專家胡偉良則認為,政府土地標售應訂上限,或是綁入社宅規劃,甚至暫停土地標售,以抑制土地高價競標帶動房價上漲。「目前針對第2房傷及換屋族,且第2房投資應屬合理,金融管制應縮小至第3房起,第3房以上的房貸利率可再調漲2%以上。」「這波上漲主要是總體環境影響,開發成本大幅上漲,很難期待房價不漲。」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副理事長謝昆峯表示,不只房價漲,萬物皆漲,建議政府先把關貨幣政策,解決潛在可能的通膨問題,才是解決目前房價上漲的根本。對於打房,清景麟建築總經理施棟瀝表示支持,政府打房是控制交易速度,賣的慢,房價漲幅就沒這麼快,「有些人解讀是打房政策,但我認為是健全房市,是在控制泡沫化速度。」但他也提醒,「在這波漲幅中,目前的打房策略只會讓建商大者恆大,有錢人更有錢!」
主播上山當筍農 吃進口滿懷敬意
台視新聞台《好家‧在臺北》節目,由台視主播鄔凱雯、周璟瑜與節目製作人陳彥珊,脫下主播裝換上運動服,帶領大家走訪臺北大縱走的山徑、河濱自行車道,不僅一窺豐富的自然生態也發掘人文歷史之美。鄔凱雯自五月中本土疫情爆發後,第一次到戶外親近大自然,雖然登頂七星山的過程中又熱又累,但爬上去後反而獲得滿滿的幸福感,有種身心被大自然療癒的感受;周璟瑜則化身一日農夫,體驗採綠竹筍滋味。周璟瑜語中透露敬佩說:「透過種筍達人的解說與親自體驗後,覺得挖竹筍真的很有趣,很像在尋寶一樣,但真的非常辛苦,以後吃竹筍餐我都抱著respect的心!」台視新聞台與臺北市政府合作,推出6集的優質節目《好家‧在臺北》,製作團隊走訪了貓空、指南溪、數條山徑步道,不僅將臺北市山巒美景與河濱景緻全數收錄,也挖掘大稻埕的老街新風華,以及現今最高人氣的親子活動-華中河濱公園的露營場,節目涵蓋內容包羅萬象、應有盡有。主播鄔凱雯表示自己從大學時期就在臺北生活,卻從未好好認真探索這座城市,她笑說:「藉由這次拍攝,我才第一次去指南宮,也發現很多默默為這塊土地耕耘的人,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在推廣著在地文化,讓人感動。」而一日筍農的周璟瑜切身感受筍農的辛苦,她說:「在綠竹筍產季時,筍農凌晨零點就起床,1點就要在山上採筍,為了是要將現採的竹筍送到早上的菜市場賣,堅持不賣隔夜貨,這精神非常值得敬佩」,不過因為這項工作實在太辛苦了,即將面臨到人力斷層的問題,周璟瑜希望相關單位可以好好協助,她高喊:「文山綠竹筍不能亡啊!」而節目製作人陳彥珊在拍攝前敬業利用休假時間,親自登上七星山主峰場勘,陳彥珊表示出發當天戴了帽子穿了長袖,回家後曬出一件背心的痕跡外,更鐵腿到不行,不過沿途美景仍是讓她驚艷連連,她也賣關子呼籲:「想知道我們發現過去大家登山不曾注意到的小驚喜嗎,節目中都會有完整呈現,請大家一定要收看。」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鎖定每週日中午11點30分台視主頻《好家‧在臺北》。
無牌刑警3/想當便衣警察不簡單 台版CID日常揭密
保安警察總隊581名警力下放到全國各地分局偵查隊「支援」,他們有如白紙般的經歷卻負責少年毒品案件備受爭議,而刑警工作需要高度專業,也因工時長、壓力大,台灣刑警招不滿人早已是常態,也讓資深員警擔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人力斷層,恐導致「沒人當刑警」的慘況。根據全球數據資料庫「Numbeo」上月的統計,台灣治安是全球「第2好」,僅次於中東國家卡達,近年有許多國際知名罪犯都栽在台灣,風光數字背後代表著警職人員的辛苦付出,刑事警察鎮日出生入死、鏟奸除惡尤為重要。當然,要成為一名刑警得要經嚴格考驗,根據警政署規定,一線三星的警員必須在3年內無勤前飲酒、酒後駕車狀況,未因違反品操風紀而被記過,近2年的考績還必須有1年是甲等,另1年要乙等以上才具報考「偵查佐」的資格,考試內容則包括體能、射擊、法規等,全數通過才能「領牌」成為刑警,也就是俗稱的「刑事牌」。報考偵查佐的資格規定很嚴格,須通過各種考驗才能領到刑警證。(圖/讀者提供)而刑警負責各種刑案的追緝調查,擁有警勤、專業、繁重等種種加給,平均薪水較一般警察高出1到2萬元,許多新人在各種警匪影視劇渲染下,抱著嫉惡如仇理念進入偵查隊,卻發現刑警工時長、壓力大,一年到頭被上面長官想出來的安居、青春、掃黑、肅槍、肅賭等各式專案壓榨,每日要處理的公文更堆積如山,稍有逾期,督察組就送上申誡,曾經美好的憧憬逐漸被現實磨平。「遠離都會,遠離是非」成為警界最新口號,多數人員想調到事少離家近的單位,在繁重偵查隊業務累積功獎後便請調返家,從2016年開始出現嚴重刑警荒,2018年刑警缺額率高達16.9%,又以新竹縣缺額33.3%比例最高,新北則以25.7%居次。上一任警政署署長陳國恩曾試圖解決,下令要檢討制度、提高誘因,根據監察委員提出的報告,去年底刑事警察缺額達8%,看似稍有改善,但各縣市警局依然要面對每年招不滿人的窘境,只能從派出所調年輕學弟來支援,在工作繁重的警分局中,「無牌刑警」的比例甚至高達3成。資深刑警擔心,若此情況沒有改善,刑警荒將在不久的將來持續惡化,人才恐將出現斷層,甚至暗藏治安隱憂,希望警政署能即時調整、尊重專業,想辦法留住刑事人員。新北市警察局回應,目前刑事警察缺額已大幅減少到4%,近期正積極招考偵查佐,會在短期內補齊名額,將站在社會治安第一線,繼續守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