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議定書
」玩團小子拚充電4/陶百群:「我不是富二代」 自爆遠赴冰島求學前進新能源借錢創業歷程
今年41歲的陶百群,看準新能源市場,十一年前成立「陽光花園」,成為太陽能系統建置商,五年前再創「源點科技」,搖身為充電樁營運商,不但進軍百億千億集團才玩得起的賽局,創業夥伴還有太電創辦家族鄭家第三代鄭旭捷,以及環泥第三代李韋德,業界不禁好奇,莫非陶百群也是富二代?「我真的不是富二代,我是白手起家的,第一次創業時很辛苦,也是借錢成立公司。」陶百群日前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說,對於常被問及此事,讓他有些哭笑不得,「我爸媽都在中鋼工作,小時候作業要寫家庭狀況有沒有?我都寫小康,最多就是這樣啦,真的不是富二代。」那麼要創業做太陽能建置系統商、充電樁營運商,父母同意嗎?「我媽媽早就放棄我!」已是一個孩子新手爸的陶百群,身穿帽T牛仔褲、腳踏球鞋,一副大男孩模樣哈哈大笑地說,「我媽知道,她說什麼我也不會聽。」以過來人經驗分享,陶百群認為一個創業者須具備判斷能力,且一定要有主見。「我從小就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小孩,國小一年級我就會提出我的看法,會說怎樣才是對的、老師講錯了。」他說。「我18歲後一直在玩團,是一個吉他手,大學生畢業後,同學大多去讀研究所,我先去當兵,當兵完就在台北繼續玩團、做音響,算是又混了2年。」他酷酷地說。陶百群在18歲以後就熱愛玩團,是樂團裡面的吉他手。(圖/源點科技提供)酷愛玩樂團的大男孩,怎收起玩心,走上新能源創業之路?陶百群給的答案讓人驚呆了,因親人遇上困難,「我那時覺得,還是要扛起一些責任,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照顧身邊的人。」陶百群想起,2005年讀成大地球科學系時,《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正式生效,全球熱議如何降低溫室效應及減少碳排放,對地熱能源有興趣的他,也想對環境做些實質改變,因此他找到地熱能源技術最先進的冰島大學,「我去冰島讀書是拿獎學金的,而且我還有在冰島電廠實習,1個月可以拿4萬多生活費。」等到學成回國進入太陽能板大廠,陶百群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其實是30歲才開始。「每一項工作我都覺得是在學習,遇到所有事情,我都舉手第一個報名去做,包含採購、品保甚至福委會。」陶百群說,當時他對產業及公司運作通通都有興趣,因此只要有機會能做,就會盡力做到好。冰島的地熱奇觀讓對地熱能源有興趣的陶百群,決定前往攻讀碩士。(圖/新華社)這位從小就很有主見的大男孩,在太陽能板大廠工作三年後,觀察到台廠只有做出口,國內卻沒有太陽能光電系統建置,就辭了工作,拿出存款加上借錢,湊足一百萬創業,2013年成立陽光花園。六年後,身為電動車主的他看到台灣充電網的沙漠旱象,2019年再度創業,花了兩年打造出充電樁軟硬體,以第三方充電營運商進軍市場,如今台灣已有七成電動車主是源點科技EVOASIS會員,成了業界領頭羊。問起他創業一路走來,如何確定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近日剛讀完《馬斯克傳記》的陶百群很有同感地說,「就是做自己喜歡的做的事,因為大家都說『一定會失敗』,所以你一定要有主見,錯了就承認錯誤,然後趕快重來。」「風險不可能完全閃避啦,但是我覺得要做一個創業家,要很敢做決定,才有辦法做很多的事情,就是要先收集以及了解足夠的資訊,才能做出判斷。」陶百群也信任團隊,十分授權,雖然曾遇過主管出走,但他仍然信任團隊,「唯有在信任的基礎上,團隊才能運作。」至於創業最苦惱的事,「就是遇上銀行放款延期。」陶百群不諱言,「做大型電站的專案融資,金額要好幾千萬,甚至上億,有時可能改個方案,銀行資金就會延誤,幾千萬、幾億這樣延3個月,資金週轉就有難度。」所幸,陶百群進軍充電營運商是第二次創業。「成立源點科技時,已經有太陽能事業非常大的基礎,所以才有辦法挑戰充電樁這塊。」如今,他也放眼海外市場,去年觀察泰國、越南市場,也評估到日本發展的可能,「拓展海外,不只市場本身要成熟,也要有好的切入點,適合的夥伴跟機會。」源點科技從最初的3人至今已成為一個大團隊,未來也有機會往海外市場邁進。(圖/源點科技提供)
拚實現2050淨零排放 國籍航空若未達標恐明年得買碳權
國際民航組織(ICAO)確立航空業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也依循規定將航空業減碳法制化,以2019年碳排為標準,2021至2023年需維持零成長,2024至2035年要降至2019年的85%,若無法達標,航空公司最快明年將開始購買碳權。國際能源總署統計顯示,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68億噸,其中全球航空業排放量約8億噸,佔全球排放量約2.1%。而根據「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規範,國際航空碳排放量的管理獨立於國家碳排放量之外,由ICAO負責管理,2022年ICAO通過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ICAO制定「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CORSIA),國際航空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以2019年碳排為標準,2021至2023年需維持零成長,2024至2035年要降至2019年的85%,並於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國際航線年碳排量達1萬噸以上的航空公司,必須監測碳排量並申報。民航局表示,2019年長榮、華航、立榮、華信、台灣虎航的總碳排量約1280萬噸,星宇航空則在2022年加入監測和申報。由於國籍航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2020年總碳排量約922萬噸、2021年895萬噸、2022年911萬噸,都在零成長的目標之內。今年航班量未達疫情前,相較2019年應也能達到零成長。但2024年航空業持續復甦,減碳將成為航空公司的大挑戰,若無法達標,就得購買碳權。由於碳排量是每3年結算1次,航空公司若評估2024至2026年的碳排量會超標,最快2024年開始就可以先購買碳權,目前每噸約為10至12元美金。民航局說,一般航空公司能透過汰換新機、改善營運效率等方式減少碳排。
碳權交易投資術1/台灣碳交所明年開張 網民沒法買?GOOGLE熱搜暴4倍
蔡英文總統日前釋出7月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明年開始交易,「碳交易」立即成了熱搜關鍵字,在GOOGLE TRENDS搜尋熱度較去年4倍!看不見、摸不到的「碳(CO2)」要怎麼買賣?碳更有綠碳、藍碳、黃碳等色,分別來自森林、海洋、土壤的碳權。「碳權交易」概念源自 1997 年《京都議定書》及2015年《巴黎協定》,為要控制全球升溫幅度而訂定碳排放減量的共同目標,在「總量管制」、「排放碳的權利」成本化概念下,超過配給碳排配額(Emission Allowance)的排碳大戶,可向排放未達配給量者買碳權,透過碳權交易、碳費定價及邊境碳關稅等,將「環境成本」具體化。台灣去年底也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今年4月19日蔡英文總統參與美國商會年會時也釋出,台灣將成立碳交易所,準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也預告明年開始交易。控制全球暖化幅度是第27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重點。(圖/翻攝自COP27臉書)儘管碳交易所的相關子法、執行細節及碳費如何定價,目前尚未出爐,但台灣碳交所的主管機關環保署指出,碳交易不是金融商品,只是一種抵換工具,交易的是從環保署申請到的「碳交易許可證」,分為「強制性、自願性」兩大部分,參與交易的也只有排碳大戶,一般人無法直接買賣碳權。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向CTWANT記者表示,依政府初步規劃,第一種「強制性」是在總量管制下,找出287家年碳排量超過2.5萬噸的設施、工廠,第二階段擴大範圍至500家,「目前三大碳排產業為工業、運輸、能源等。如果台塑集團有10家工廠,不一定每家都會被列管。」劉哲良指出,這是一種金融商品,這部份反映在會計科目的其他綜合損益、日後若價格上漲則反映在股東權益淨值增加,碳交所上線後第一個任務,即是協助境外碳權商品可在台灣交易。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圖/綠色公益提供)外傳碳費定價每噸落在300元?劉哲良指出,政府以「鼓勵減碳」為目標,環保署若收了一大筆錢也會被質疑,因此可能朝「優惠費率制」方向,例如定價每噸1000元,若碳排大戶減碳目標達成率越高、給予越高的折扣,使企業有極大誘因減碳、從事低碳轉型,例如2030年較某個基準年減碳3成,達成了碳費就打1折,工總甚至期望可以碳費全免。目前國際碳規格有三大主流,分別為歐盟(EUA)、加州(CCA)、美國「區域溫室氣體計畫(RGGI)」,碳費價格也不一,依CarbonCredits.com 在5月2日時價,強制碳市場部份,歐盟每噸碳價高達90.03歐元(約合新台幣2790元),澳洲38澳元(約合新台幣782元),南韓8.65美元(約合新台幣268元)、中國8.1美元(約合新台幣242元),這些碳交易以當地企業的當地碳權為主。「強制性碳權都是當地買、當地用,所以不會有國際接軌、國際認證等問題;就像是你來中經院上課、獲得一個證書,內容有效,但還沒有國際認證。」劉哲良解釋。各國、各產業碳權的價格不同,因此有邊境調整機制。(圖/翻攝自carbon credits官網)由於各國碳權的價格不同,為避免公司到碳價低的地方設廠「逃碳」,歐盟已制定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進口到歐盟的商品須購買碳憑證,預計2026年上路、今年第4季試行申報,「這是『補差價』的意思。商品出口就像民眾帶『行李』出國,產品碳足跡控制在一定重量以下不用多付費。」紡織所總監黃博雄告訴CTWANT記者。在美國則是清潔競爭法案(CCA),預計2024年實施。第二種自願性碳權,亦即沒被強制納管者的「減量成效認證」,無論企業或社區,主動減碳或碳捕捉、造林、執行專案(如鋪設太陽能板、換電動車)等,在台灣可向環保署申請認證,也能向聯合國、國際碳權機制獨立機構,即可取得碳權,用於自願性市場交易(Voluntary Markets)。依CarbonCredits.com 在5月2日自願性碳權市場時價,自然碳抵換2.82美元,又分綠碳、藍碳、黃碳,分別來自森林、海洋、土壤,皆由國際認證機構衡量認證取得的碳權;至於各行業節能減碳,價格也不一,航空業1.71美元、科技業0.77美元。由於台灣碳交易所尚未設立,有部分科技大廠已向國際購買碳權,例如華邦電(2344)去年9月加入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 (CIX),並於11月完成首次交易,購入來自巴基斯坦紅樹林的「藍碳」,用於抵換碳排放。
全球碳經濟1/背後商機逾1.4兆!大國碳排喬不攏 逐步淘汰變逐步減量
原定召開12天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因減少煤炭用量喬不定,加碼延長一天,終於在13日落幕,原本《格拉斯哥氣候公約》(Glasgow Climate Pact)協議的「逐步淘汰(phasing out)」煤炭,在中國、印度和南非等主要煤炭使用國阻撓下,被降級為「逐步減量(phasing down)」。「因為對經濟的影響太大。」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一語道破。環團人士指出,「從遲遲無法達成協議,意味著利益分配不平均,可以看出背後的利益有多龐大、影響有多深遠,這是一場全球新經濟的博弈。」減少碳排是影響地球升溫最關鍵的一環。這場由英國與義大利政府聯手舉辦的COP26,併入《京都議定書》第16次締約國會議(CMP16)以及《巴黎協定》第3次締約國會議(CMA3),為要定出197個締約國家共同遵守的「加強2030年的減排目標」氣候協議。全球溫室效應持續升溫,導致氣候異於過往,引發不少森林火災。而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正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因。(圖/新華社)依據CMA3決議,到2030年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2℃之內,並以1.5℃為目標。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指出,預估2030年全球碳排量是524億噸,COP26中各國承諾2030年減碳至419億噸,離控制地球升溫1.5℃以內的266億噸目標,仍有153億噸的遙遠距離。而就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8月公布的數據,地球正朝升溫約2.4℃邁進,如果締約國達成COP26議定的目標,2030年地球仍將升溫1.8℃度,超過CMA3的1.5℃目標。為抑制「碳排」,各國政府紛紛定出碳排放總量及減量目標,使得碳排放權搖身變為可以交易的有價商品。「全球已有64個碳稅或碳交易市場(ETS)在運作,以歐洲和北美部分地區為主,大陸、英國及德國今年都啟動了碳市場,荷蘭和盧森堡則是啟動了碳稅。」台達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王振益表示。全球的碳費系統去年共創造了530億美元(約新台幣1.48兆元)的收入,較2019年增加了80億美元(約新台幣2,240萬元),其中,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在大陸,大陸全國排放交易系統涵蓋約40億噸二氧化碳,占大陸溫室氣體排放的30%。不同地區的碳費不一,從每噸碳費幾美元到超過130美元都有。資訊環境中心表示,「碳費收入的高低涉及該國實際管制的排放量、碳費等因素,碳費收入排名依序是法國的96.32億美元、加拿大的34.7億美元、日本的23.65億美元及瑞典的22.84億美元。全球有超過16%的企業,碳費在每公噸40美元~80美元間,有接近10%企業高過這個數字。」《格拉斯哥氣候公約》在中國、印度及南非等用碳大國的反對下,「逐步淘汰(phasing out)」煤炭,被降級為「逐步減量(phasing down)」。(圖/新華社) 面對碳權新經濟,各國產業有了新動力。像是日本提出「2050綠色成長戰略」,鎖定電動車、儲能電池、離岸風電、次世代太陽能、氫能、節能半導體等創新產業;英國也以「綠色工業革命」來形容淨零碳排,推動綠色運輸、綠色建築、零碳排車輛等10大計畫。「低碳轉型帶來的機會大於風險,淨零碳排的目標可為某些產業創造更多獲利機會。」富達國際指出,全球128家資產管理業者簽署「淨零資產管理公司倡議」,透過投資項目及企業來支持2050年或更早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總資產管理規模達43兆美元(約新台幣1,176兆元),「主要會透過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永續投資的債券及基金項目來執行。」小資投資族也可參一腳。
全球拼降甲烷排放 孫大千質疑中油三接卻反其道而行
珍愛藻礁公投即將在12月投票,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今天在臉書表示,蔡政府一直大力宣傳三接外推就不會傷害珍貴藻礁生態,但實際上,中油天然氣三接工程對地球將造成兩大傷害,不僅會滅絕全球唯一的藻礁生態系,更是與全球拼降低甲烷排放的努力背道而馳,恐持續推升全球暖化。孫大千今天在臉書指出,三接外推工程將徹底破壞大潭藻礁,並將逐漸擴散至整個生態系,最終造成歷時8000年才能生成的藻礁生態系以及生態系中的稀有海洋生物物種的滅絕。除此之外,天然氣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屬於京都議定書中所定義的六種「溫室氣體」之一,甲烷的百年平均全球暖化潛勢為二氧化碳的25倍,20年平均暖化潛勢為二氧化碳的72倍,全球各國目前正致力降低甲烷氣體的排放量。孫大千指出,台灣雖然不是天然氣生產國,但當台灣提高對天然氣的需求,勢必就會擴大天然氣開採,此舉將間接造成甲烷排放量增加,對於改善全球暖化問題不但效果有限,更有可能加速惡化。全球有100多國已經響應美國與歐盟的倡議,在日前決議,在2030年前將甲烷排放量,減少到比2020年水準低30%,以解決導致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仍有環團認為,這個時間表將緩不濟急,無助於大幅降低溫室氣體對地球環境的傷害。專家說明,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但吸收熱能的能力比二氧化碳高,在大氣中分解的速度也更快,代表降低甲烷排放,才能控制全球暖化日益惡化。代表我國前往參加氣候峰會的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日前也表示,全球對降低甲烷倡議雖然對台灣的直接影響有限,因為該決議規範主要是對天然氣生產國家,但台灣是天然氣進口國,仍要注意間接影響。他還說,甲烷確實是重要議題,甲烷洩漏造成的暖化可能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他也認同包括台灣在內,全球應減少對天然氣的依賴。
LG宣誓2030碳中和2050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
LG 電子公告最新《LG 電子永續報告書》,當中最大亮點是宣示在2050年前達成全面使用再生能源的永續發展目標,承諾於 2030年實現「碳中和」並將製造階段的碳排放量減少至2017年的一半。LG規劃能源轉型計畫將從北美開始,採分區執行,預計今年內,所有辦公室與製造廠將全面改採再生能源供電。在韓國以外的LG廠房則盼能在未來四年內,實現以50%的再生能源供電,目前LG在全球擁有140個營運中心。做法上,包括在公司建築物安裝LG高效太陽能板、允許公司與發電商簽訂購電協議、使用「再生能源憑證」(Renewable Energy Credit,REC)以及參與韓國當地的「Green Premium」計畫,直接向韓國電力公司(KEPCO) 購買乾淨能源。此外,LG透過參與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計畫,投資開發中國家的減碳行動,取得已驗證減量額度(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LG將透過CER的交易、買賣與使用,以達到京都議定書的碳排減量目標。舉例來說,LG在印度諾伊達(Noida)工廠安裝裝置容量達3.2MW(千瓩)的太陽能模組,發電提供LG辦公室使用。
總統大選結果尚未出爐 美國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總統大選在開票階段鬧得沸沸揚揚的,未來四年的領袖到底是誰還沒有出爐,但現在美國卻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也成為該協定的締約國中,首個退出的國家。根據《中央社》報導指出,2015年12月於巴黎通過的氣候協定,共有197個締約國,主要是取代京都議定書,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但由於川普認為巴黎協定會危害美國的經濟,因此他曾於2017年6月宣布計畫退出巴黎協定,更於2019年11月4日通知聯合國,美國將於一年後退出巴黎協定。面對美國的退出,就有氣候外交官表示,少了美國的財力與外交能力,要遏止全球暖化的難度將會提升。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高級顧問伍德魯夫(Thom Woodroofe)也表示「短期之內,想要遏止全球暖化這項挑戰變得更加艱難」。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執行秘書艾斯皮諾薩(Patricia Espinosa)表示,會盡一切努力,協助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
用國產材減碳!相思木沙發、台灣杉中島 41家競逐木作生活節
林務局推動國產木竹材應用,以及臺灣林產品生產追溯條碼(QR code)、臺灣良好農業規範標章(TAP),及優良農產品林產品標章(CAS)等國產材驗證制度,通過其中任一驗證都可以申請使用「台灣木材標章」,消費者可藉此識別合法來源的木材,選購國產木竹材製品。林務局表示,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對於伐採木材製品之碳儲藏量評定方法採用京都議定書第二次約束期(2013~2020年)之生產量法,只有國產木竹材製品在國內消費,其碳儲藏量會計算在我國之減碳額度內,因此購買國產材製品,更有助於臺灣達成減碳目標。國產材即是為了達到可省去國際運輸的碳足跡,符合「地產地消」,因此鼓勵民眾多加使用「在500 英里距離內所生產、收穫、再生,加工製造之資材」。木材構成元素50%為碳,因此使用1噸木質建材就能固定0.5噸碳(換算二氧化碳則高達1.84噸)在建材或家具內部,不會釋放回大氣層,進而達到減低溫室氣體濃度效果,因此使用木材相對於其他材料不僅環境影響較低,還兼有減碳效果。民眾可以利用假期,即日起到11月15日(日),參觀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與中華木質構造建築協會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8F西側及西南側特展區),聯手舉辦的「國產材抵家-木作生活節」,了解國產材相關創意作品。「木作生活節」集結了41家不同在地國產材業者與木創工作者,展覽佈置展架使用正昌製材廠通過臺灣林產品生產追溯驗證的柳杉製作,作品涵蓋各居家空間,如:客廳擺放建漢實業的相思木沙發、廚房使用無名樹以相思木及臺灣杉打造的中島、昆儀與明昇木業設計製作的家用酒吧桌,書房則有耕木工坊規劃療癒身心的設計,還有德川音箱以國產材打造「擴音器」。森欣實業則帶來別出心裁的「臺灣相思木嬰兒浴缸」,讓「木育」從寶寶開始;玩偶的家也運用國產材製作適合6歲到99歲的「創意心鈴」,木育不只給小朋友,樂齡族也能藉此拓展社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