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熱帶地區
」愛車平安符2/廣大車主一上車就關「這功能」 自動停車系統想用不敢用
隨著科技日漸發達,車輛輔助系統為車輛帶來許多創新發展,也為車主帶來更便利的行車日常。目前多數車輛配有輔助系統,除了有試過成主顧、再也離不開的好用功能以外,當然也存在幾種不符合日常情境,成為車內佔據功能鍵位的雞肋。自動停車系統(Automated Parking Systems)自動停車系統聽起來相當厲害,駕駛不用自己抓距離跟角度,只要按下按鈕,然後操作油門煞車就好,甚至車主可以設定好路徑,車輛也能自動停車。照理說對不少停車苦手應該是很有幫助的,不過受限於自動停車系統限制多,加上台灣停車格尺寸偏小,因此雖然在滿足使用條件的情況下,自動停車系統基本上都能將車輛正確停放到停車格內,但多數駕駛還是會選擇自行停車。有網友表示,「停車是考駕照的時候就會,搭配倒車顯影或環景顯影系統,降低停車難度,與其讓電腦慢慢來,不如自己動手快一點。」也有不少網友提到,「還是會怕出差錯,萬一撞到旁邊的車怎麼辦。」車輛中心研發的全自動停車系統,可以在車上無人駕駛的情況下將車停至指定停車格中。(圖/報系資料照)交通標誌識別(Traffic Sign Recognition)交通標誌識別系統能夠自動識別並顯示道路上的交通標誌信息,若能與ACC聯動,還可以自動調整車速避免違規。使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數駕駛平常開車已經習慣自行辨識交通標誌,沒有重新適應輔助功能的必要,除此之外,對辨識速度和正確度也有疑慮,因為比起攝影鏡頭,人們還是更相信自己的雙眼。交通標誌識別系統能夠自動識別並顯示道路上的交通標誌信息,但是駕駛還是習慣自己看。(圖/翻攝自fnsautoglass官網)怠速熄火系統(Start-stop System)這項功能會在車輛短暫停滯等時將引擎熄火,等到駕駛放開煞車準備踩油門前進時再重新發動,可以減少車輛引擎怠速時浪費燃油,進而降低空氣污染與二氧化碳排放。不過台灣氣候環境潮濕高溫,引擎熄火時空調也會暫停,車內會在短時間內升溫,因此許多車主會關閉這項功能,不過因為每次用車都要關閉,所以並不方便。有許多網友表示,「怠速是法規要求,自動停車才難用」、「怠速熄火最雞肋沒有之一」、「怠速熄火有夠煩一上車就會按掉」。以上是綜合國內網友討論、汽車達人分享,以及國外知名調查機構J.D. Power、AutoPacific與汽車媒體Autoblog的調查報告,不過對於常用功能與不常用功能的看法,每個車主都不盡相同,主要受到下列幾項因素影響:駕駛者個人習慣不同駕駛對輔助功能的偏好有明顯差異,舉例來說,老司機更傾向依賴自己多年養成的技術,不過新手駕駛則對自身技術信心不足,所以容易依賴車上的輔助,提升行車安全、減少用車時遇到的困難。行車環境在都會區,盲點偵測系統和倒車顯影系統使用率很高,而開到高速公路上的話,則是ACC和車道置中輔助的主場。像歐洲這樣的溫帶地區,怠速熄火不會造成太多困擾,還可以節能減碳,可是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怠速熄火反而不實用。技術進步雖說部分輔助功能目前多數駕駛覺得不實用,不過隨著技術提昇,這些輔助功能與技術熟練的駕駛之間差異也會愈來愈小,進而使得這些功能從人人嫌,搖身一變成為人人愛。高公局則呼籲,「安全輔助駕駛系統僅為輔助功能,儀器判斷仍有盲點,應注意路況專注駕駛。」同時也強調,即使開啟安全駕駛輔助系統,行駛中雙手仍須緊握方向盤、專注駕駛,以在緊急狀況時,採取適當反應,確保他人與自己用路安全。即便車輛中斾有許多智能輔助系統,駕駛仍須緊握方向盤,才是最重要的安全守則。(圖/趙世勳攝)
兒童吃太多恐造成「荔枝中毒」 中醫提醒「這類人」務必忌口
隨著天氣的逐漸炎熱,這時候如果能來個冰涼多汁的荔枝,相信是不少人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但中醫師林敬哲表示,如果兒童吃太多荔枝的話,恐會造成「荔枝中毒」。而且由於荔枝含糖量偏高的關係,高血糖的患者務必要忌口。中醫師林敬哲日前在FB發文表示,荔枝是生長於亞熱帶地區的水果,台灣從五月開始,南部就有「玉荷包」荔枝,六、七月則是中部的「黑葉」荔枝盛產,到了八月,北部的「糯米荔枝」進入市場。但林敬哲醫師也提醒,荔枝多汁且具有特殊香氣,是甜度極高的水果。平均每5-6顆荔枝中,含糖量就能達到15克,因此有高血糖問題的患者需要避免食用。除此之外,林敬哲醫師也表示,荔枝中含有兩種特殊成分:「次甘氨酸A」和「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這些成分會影響兒童的肝醣代謝,可能導致所謂的「荔枝中毒」。所以,家中有小朋友的,千萬不要讓孩子吃太多荔枝,尤其是在空腹的時候。林敬哲醫師也解釋,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荔枝果肉性味甘酸而溫,入脾、肝經,有益氣補血的效果。然而,《本草綱目》中記載,荔枝「氣味純陽,其性微熱。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痛也」,意思是說荔枝性質偏熱,吃多了容易上火,導致嘴巴破、口臭、牙齦腫痛,甚至牙齦出血、心煩失眠等症狀。但荔枝除了果肉可以食用外,荔枝的種子(荔枝核)也是常見的中藥,古時候常被用來治療疝氣和睪丸痛。但林敬哲醫師也提醒,如果有疝氣的症狀,請務必到醫院檢查,不要自行判斷和用藥。
張學友染RSV停開唱!歌神曾因暈眩、染疫臨陣喊卡 醫曝:要唱歌恐再等1個月
「歌神」張學友攻蛋演唱會7日晚驚傳停辦,經主辦方證實「因為歌手身體不舒服」,隨後張學友透過環球音樂臉書,證實感染了RSV(呼吸道融合病毒),自上星期從台灣回香港後就感到不適,專家就提醒,60歲以上為高危險族群,且因疾病會導致氣管收縮,影響肺活量,加上張學友在個人演唱會上需要唱多首歌,要可以上台演出,恐怕至少要等一個月的時間。張學友今日演唱會4小時前喊卡。(圖/焦正德攝)62歲的「歌神」張學友睽違6年在台灣開唱,今晚是小巨蛋的第4場演出,但他在開演前臨時宣布停辦,據了解是罹患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先前張學友上海演唱會是前一天因他確診宣布取消,張學友今年3月8日起連3天在上海舉行3場「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因確診感染COVID-19 而取消3月8、9及10日的場次,他在演出前一天,透過主辦單位發出聲明,由於身體不適,就診後醫生表示需要靜養,所以取消上海3場演唱會。歌神去年8月在馬來西亞開唱時,也因耳水不平衡眩暈,加上在斜坡舞台走動,於是他一個不穩跌在舞台上,全場驚呼,幸好並無大礙,他很快就起身,仍敬業完成演出。事後表示耳水不平衡是他老毛病,從小每年就發病一次,40歲後隔幾年才發作,自己都沒想到會在舞台上發作,而這回則是當天開唱4小時前,讓外界也對歌神的健康和體力狀況捏把冷汗。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法,小小孩和高齡者可說是RSV高風險族群。由於張學友已經62歲,一般60歲以上就是高危險群,RSV會導致氣管收縮,肺活量受到影響,而個人演唱會需要唱很多歌、需要較大肺活量,「目前是不適合的」。黃高彬認為,張學友若要能辦演唱會「至少應該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以60歲以上來看,若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其他共病,感染到RSV時要特別注意,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就往生,在台灣長者盛行率目前尚未有確切數據,但跟國外相比較低,外國可到20%,他也提到,RSV其實有明顯季節性,大部分是秋冬較多一些,每年12月、1月是最嚴重的,而台灣屬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同樣以秋冬佔大多數。
太濕太乾都不好!醫揭除濕機最佳4用法 「最棒濕度」範圍曝光
台灣近期迎來今年首個梅雨,部分雨勢較明顯地區的民眾更是除濕機狂開,「傑登醫師」就分享除濕機的最佳使用方式,避免空氣過於潮濕或乾燥,進而造成身體不適或疾病找上身。傑登醫師在臉書粉專「傑登先登傑登醫師」發文表示,最近常下雨又遇到梅雨季,導致許多人衣服不好曬乾而晾在房內,這時除濕機就能派上用場。他表示,台灣位於濕度隨便都是70到80%的亞熱帶地區,如果在梅雨季於房內曬衣服,濕度更是容易破表,形成黴菌、塵螨的溫床,且「濕度超過60%時就會大量增生」。傑登醫師指出,這情況輕則導致鼻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各種過敏,嚴重可能造成肺部黴菌感染,千萬不能輕忽濕度對健康的影響,而50到60%以下或更低的濕度,則可以有效降低塵螨及黴菌的生存機會。他進一步表示,除濕機最佳使用方式有4點:1.將除濕機放在房間正中央,打開衣櫥、鞋櫃一起除濕2.將戶外門窗關閉,避免外界水氣進入3.不可將衣物蓋在出風口或太靠近家具擋住出風口,以免過熱發生危險4.搭配電扇使用,增加空氣流動效果更佳傑登醫師也提醒,濕度不是越低越好,若除濕過度導致濕度低於50%,其乾燥的空氣會造成過敏刺激或鼻黏膜的乾燥出血,建議將濕度設定在55%左右,避免空氣過於潮濕或乾燥。
店家遮雨棚種滿「這植物」 內行網友傻眼:幾百到幾十萬都有可能
近日有網友行經台中一家肉粥店門口時,注意到該店的遮雨棚、陽台全數種滿了相同的植物,而網友一眼就看出,這種名為「鹿角蕨」的植物要價不菲,直呼店家「有錢人」,也有專業的網友在留言區表示,鹿角蕨的價差非常的大,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都有可能。近日有網友在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上傳照片,內容中可以看到,照片中一戶民宅的遮雨棚與二樓陽台,全數種滿了鹿角蕨,數量多到讓人咋舌,就連上傳照片的網友也直呼這家販售肉粥的店家,根本就是「有錢人」。據了解,鹿角蕨為水龍骨科中的一屬,目前共有三大類群、十八個已經發表的原生種,主要是分布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而鹿角蕨由於型態優雅,人工栽培方面十分興盛,是近年來新興的觀葉植物。面對到如此大量的鹿角蕨,就有專業的網友解釋「鹿角蕨好多品種耶,從平價的百元到幾十萬這樣,然後長很慢,巴掌大到亞成株至少3年」。不少網友在看到這篇貼文後,紛紛留言表示「要有養的人才知道啦」、「昨天也跑去朝聖」、「蕨得酷」、「好野人」、「這蕨世肉粥一定很好吃」、「被鹹粥耽誤的鹿角蕨專賣店」,甚至有網友笑稱「原來賣肉粥這麼賺」。
巴西建「蚊子工廠」對抗登革熱 每年生5億隻
今年巴西登革隔熱病例已破390萬,死亡人數破1800人,創下歷史新高,為了防堵疫情,巴西衛生部3月在里約熱內盧建了一座蚊子工廠,培育帶特殊細菌的蚊子,每年約可生5億隻。據《極目新聞》報導,這些蚊子身上的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在自然界6成的昆蟲體內都有,而研究發現,沃爾巴克氏菌可以阻止登革熱等病毒。巴西建蚊子工廠,培養有特殊細菌的蚊子。有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被生產出來後,每年可以生約5億隻,被放到自然環境中,跟其他蚊子交配後,能產出無傳播能力的蚊子。「蚊子工廠」計畫負責人稱,沃爾巴克氏菌不會讓人類和哺乳動物受感染,成本低又能短時間取代原有的蚊子群。不過,負責人強調,沃爾巴克氏菌蚊子並不是理想的防登革熱方式,只是一種預防措施,不能解決正在爆發的疫情,效果要2年後才能看到。據了解,目前巴西計畫擴大沃爾巴克氏菌蚊子的投放範圍,盼10年內能覆蓋1/3的全國人口,除了這計畫,熱內盧的城市水域也放了孔雀魚,讓牠們吞水域中的蚊子幼蟲。據悉,登革熱透過蚊媒傳播,多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症狀有發燒、頭痛、肌肉痛等。此外,報導也提及,即將舉行的巴黎奧運可能也有登革受困擾,因為全球暖化,蚊子開始出現歐洲大部分地區,可能會傳播登革病毒、茲卡病毒等,讓運動員無法上場比賽。
出國滑雪韌帶斷裂、骨折樣樣來!醫:疫情後滑雪受傷率增三倍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雖然在高山有機率欣賞到雪,不過想要「滑雪」,國人依然還是得出國。疫情解除後,日本成為眾多國人滑雪的首選目的地,不過根據專業醫師的觀察,近兩年來因滑雪受傷求診的比率比疫情前大增了3倍。「滑雪」這項運動,雖然可以讓人體驗到在雪上盡情遨遊的興奮及速度感,不過卻也伴隨著一定的危險,專長運動醫學的聯新國際診所醫療主任吳易澄表示,大多數人會在冬天時飛往日本等地享受滑雪樂趣,但因為台灣氣候不適合滑雪,所以許多國人由於缺乏對雪地特性的了解,以及對滑雪技巧的不熟悉,導致一踏上雪板後就容易發生意外。不論是單板還是雙板滑雪,都很容易造成嚴重的膝蓋受傷,十字韌帶完全斷裂的重傷案例也不占少數,除了膝蓋的運動傷害外,吳易澄醫師也指出,滑雪時摔倒也有可能造成手腕或身體各處扭傷、擦挫傷,更嚴重的還有人摔斷骨頭等等。吳易澄醫師提醒,滑雪是冬季運動中受傷機率最高的項目之一,單板滑雪更是雙板滑雪風險的3倍。他強調,出國體驗滑雪時,一定要慎選合格的場地、使用適當的護具,並尋求專業教練的指導,以免發生意外,嚴重影響後續行程的品質。物理治療師兼OPTiMAX訓練場館創辦人李思翰也表示,滑雪造成的傷害種類多樣,例如跌坐容易導致腰椎、薦骶關節或髖關節錯位扭傷;前摔常常導致手腕疼痛扭傷、膝蓋受撞擊而腫脹;側摔時則容易造成單側臀部、肩膀、手腕或手肘挫傷。李思翰強調,一旦受傷後切勿勉強繼續運動,應該立即包紮、固定關節,減少使用和提行李的動作。如果一周後沒有改善或改善緩慢,應該儘快找醫師或物理治療師進行評估和治療。
出國旅遊當心病媒蚊叮咬! 專家授「3大招」防範蟲媒威脅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20多歲男性,因為雙腳腳踝及腳掌疼痛且覺得雙下肢無力三周就診,經醫師問診得知,個案在緬甸工作,前一日剛返臺,於三周前有發燒、全身痠痛且出疹,檢查後雙下肢骨頭並無異常,皮疹已消退,同事也有跟他一樣類似症狀,因此幫他通報及採檢登革熱及屈公病,最終確診屈公病。屈公病為蚊子叮咬而感染 不會人傳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黃馨慧指出,屈公病在台灣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當人被帶有屈公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可傳播屈公病毒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疫情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但由於交通發達等因素,流行區已逐漸擴大。發病初期常見症狀一次看 與登革熱、茲卡病毒相似屈公病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很相似。症狀主要包含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屈公病較少見致死案例,大部分患者可自行康復。不過,部分感染者倦怠感和關節痛會持續數週至數月,此與登革熱表現不同。此外,屈公病較少出現死亡,但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當罹患屈公病有可能會病況嚴重。日常3招防媒蚊 避免急性傳染病上身黃馨慧說,屈公病為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因此,平時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不但能預防登革熱,同時能防止屈公病。預防方法包括:一、做好防蚊措施,包含:選擇裝有紗窗、紗門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二、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液,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如有防曬需求,建議先塗抹防曬乳,間隔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三、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讓病媒蚊不出現。
夏日溼疹狂冒 搭配正確飲食即可改善
高雄1位38歲男性平時喜愛甜食、工作壓力大,暑期到了更是狂灌冷飲解熱,沒想到背部、下腹部及鼠蹊部竟長出溼疹,搔癢難耐猛抓導致流膿,中醫師透過中藥調理體質,再修正他的飲食、生活習慣,治療2個月就有明顯改善。許多民眾每到夏天皮膚就會突然開始發癢,並且愈抓愈癢、愈癢又愈抓,這就是在季節轉換時很常出現的皮膚問題「溼疹」。高雄38歲男性愛吃甜食,夏天又猛灌冷飲,背部、下腹部及鼠蹊部溼疹嚴重,於是前往明華馬光中醫診所看診,診斷為溼熱體質才導致溼疹反覆發作。中醫師歐俊佑表示,溼疹是個廣義的名詞,其中包含了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等等,再根據發炎程度不同分為急性、慢性和亞急性3種,簡而言之,只要是皮膚發炎伴有搔癢,都屬於溼疹的範疇。這名男子經過清利溼熱、祛風止癢處方、健脾祛溼、疏肝解鬱處方調理體質,再搭配飲食忌口和生活習慣改變,治療2個月後明顯改善,復發頻率及嚴重程度減緩許多。歐俊佑說明,在中醫溼疹稱為「四彎風」、「旋耳風」、「浸淫瘡」、「繡球風」、「臍瘡」等,可能經由風邪、溼邪、熱邪或是脾虛、血虛引起,尤其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夏季溼熱夾雜的情況相當明顯,所以夏季以溼邪及熱邪引起溼疹為大宗,中醫師會根據不同證型辯證論治。歐俊佑也建議,若有溼疹狀況發生,少吃辛辣、油炸、甜食、重口味食物及加工食品,也要減少乳製品、蝦、蟹、海鮮、及花生、堅果類食物,避免引起過敏加重溼疹病情。另外,可以多吃清熱解毒、養陰涼血、利溼健脾胃的綠豆薏仁湯,以及補脾胃,健脾利溼的四神湯。
過敏兒吹冷氣鼻水直流 醫師推薦「抗敏茶」擺脫噴嚏
炎炎夏日躲在冷氣房吹空調真是太舒服了!可一進到冷氣房就鼻水直流,噴嚏打個沒完,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中醫師吳宛容解釋,台灣地處於亞熱帶地區,屬於濕熱型氣候,約有1/3人口罹患過敏性鼻炎,碰觸到過敏原就會直流清鼻嚏、鼻子癢、鼻塞、眼睛癢,甚至會噴嚏打不完。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塵蟎、花粉、灰塵、貓狗毛等等,而溫度變化本身也是種過敏原,所以「冷空氣」也會刺激鼻黏膜造成鼻黏膜腫脹發炎,進而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的現象。為什麼會有過敏的現象呢?過敏本身和遺傳體質有關,也就是說若父母有一方有過敏體質,小孩遺傳到的機率就是25%,若父母雙方皆有過敏體質,則小孩遺傳到的機率就高達75%。而過敏需要本身有過敏體質再加上接觸到過敏原才會有過敏的症狀產生。上呼吸道過敏一般稱為「過敏性鼻炎」,而下呼吸道過敏則會造成「氣喘」。氣喘是呼吸道慢性發炎而造成呼吸道過度敏感,症狀是反覆咳嗽、喘鳴、胸悶及呼吸急促。吳宛容中醫師提到,這種情況在白天醒來和晚上睡前特別明顯,中醫在治療上也會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做調養。過敏性鼻炎中醫稱「鼻鼽」 常有氣虛表現過敏性鼻炎在中醫稱作「鼻鼽」,主要與肺、脾、腎三臟關係較大。《黃帝內經》指出肺主皮毛,司呼吸,開竅於鼻;脾主運化,將水穀運化為精微物質;腎主藏精,主納氣,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若此三臟功能失調則容易發生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常有「氣虛」的表現,而適當的補氣藥可調節身體的免疫機能。吳宛容中醫師分享,「補氣藥」可提高人體代謝功能,對於冬天或是在冷氣房會手腳冰冷的人來說,可適當的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中醫在治療過敏性鼻炎常會使用玉屏風散,裡面的白朮可補氣健脾、黃耆補氣提升免疫力、防風祛風解表可改善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有時也會根據患者的體質適當的給予活血化瘀及清熱利濕的用藥,對於體質的判斷,還是要諮詢專業的中醫師。晨起一杯抗敏茶,跟打噴嚏說掰掰抗敏茶材料:桂枝2錢、白芷2錢、辛夷花2錢、大棗4顆、生薑3片。做法:將藥材洗淨裝進過濾袋,置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700毫升,燜泡30分鐘後即可服用可反覆用熱水沖泡至味淡穴位按摩改善鼻過敏迎香穴:不聞香臭取迎香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凹陷處。取穴方法:鼻翼外側,鼻孔旁5分處。功效:此穴具有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的作用。感冒或鼻過敏引起的鼻腔閉塞,以致不聞香臭,都可以取此穴進行治療。合谷穴:頭面合谷效神通位置:手背虎口處,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凹陷中。取穴方法:食指拇指併攏,虎口處出現隆起的肌肉,如山峰狀。功效:此穴具有開竅醒神、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之功。感冒鼻子不通或肩頸痠痛,按捏合谷穴,都有一定程度祛除疼痛的效果。孔最穴:咳嗽氣喘找孔最位置:前臂掌面橈側,尺澤穴與太淵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取穴方法:伸前臂仰掌,在太淵穴與尺澤穴連線上的4/9處。功效:此穴具有清熱、發表、利咽、止血的功效。臨床上可用來治療哮喘、咳嗽等感冒及過敏症狀。
苦瓜能降血糖 專家建議作為輔助治療
「醫生說我最近血糖高,但我不想吃藥,可以改吃苦瓜降血糖嗎?」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賴秀怡表示,一般民眾擔心藥物傷身,對於糖尿病人而言,在正規治療下,苦瓜作為輔助性的療法,對於慢性併發症的預防可能會有好處。但從臨床試驗來看,苦瓜降血糖作用遠不如藥物,無法取代藥物治療,僅能做為輔助。苦瓜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苦瓜屬於葫蘆科是亞熱帶地區特有的植物,廣泛分佈於巴西、亞洲和東非部分地區,是常見的蔬菜。科學研究發現苦瓜整個果實中,都可分離出營養素與大量的植物化學物質,包括:皂苷、多醣體、三萜、酚類、黃酮類、蛋白質(胜肽)、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都是作為調控代謝(血壓、血脂、血糖)、抗癌、體重控制等相關研究中常見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苦瓜對調節血糖的生理機轉1提高細胞對葡萄糖攝取:可增強葡萄糖轉運子(GLUT4),將更多血糖從血液中運送至細胞內,清除血液中過高的血糖。2降低細胞胰島素抗性:活化過氧化體增殖劑活化受器(PPAR),改善細胞的胰島素抗性,調節血脂及血糖的代謝。3降低腸道對葡萄糖吸收:抑制小腸中的醣水解酶,延緩單醣的吸收,避免血糖快速上升。4調節肝臟葡萄糖代謝:抑制肝臟的糖質新生作用和肝醣分解,減少體內內源性的葡萄糖釋出。5保護胰島β細胞:動物試驗發現,苦瓜萃取物可促進損傷的β細胞生長修復,並增加胰島素分泌。6抗氧化與抗發炎:苦瓜酚類萃取物含有抗氧化物,具有抗發炎功效,可改善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慢性發炎傷害。臨床研究成果豐碩 但品質差、可信度低賴秀怡表示,一般民眾對於藥物會有恐懼,認為吃藥會對肝、腎造成負擔,或擔心藥物的劑量越吃越高傷害身體。因此,號稱天然的膳食補充劑,很容易被當成替代療法的救星。在血糖控制的研究中,苦瓜是被探討最多的食物療法,討論的熱度也居高不下。苦瓜的降血糖特性已在細胞和動物實驗中得到普遍驗證,因此也有小規模的人體臨床研究持續進行中。2012年一項針對143位初次診斷糖尿病的病人所進行4週的臨床試驗,比較補充苦瓜乾燥粉與使用血糖藥對血糖控制的效果,結果顯示即使每天給予2,000毫克高劑量的苦瓜乾燥粉,也沒有改善病人的空腹血糖與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降血糖作用遠不如藥物。2019年一篇統合分析中納入了10項2型糖尿病研究(囊括1045人),介入時間為4-16週,研究結果顯示,食用苦瓜顯著降低空腹血糖、飯後血糖和HbA1c,也沒有發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然而,作者們認為目前苦瓜的臨床試驗證據與研究質量都偏低,並表示苦瓜作為糖尿病人的血糖治療,有效性與可信度都不高。2020年一項使用小分子苦瓜胜肽的研究(研究者表示苦瓜胜肽分子量較小,可通過腸胃道酵素作用不影響其活性),招募了142位糖尿病病人,實驗組給予每天600毫克的苦瓜胜肽膠囊,結果顯示補充苦瓜胜肽,對於空腹血糖與HbA1c有改善趨勢但效果並不顯著,不過對血脂肪有顯著的改善。無法取代藥物治療,可做為輔助治療賴秀怡說明,從臨床試驗來看,苦瓜對於血糖控制的效果遠不及藥物治療,但在動物試驗中也有發現苦瓜有潛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趨勢。因此,對於糖尿病人而言,在正規治療下,苦瓜作為輔助性的療法,對於慢性併發症的預防可能會有好處。補充苦瓜作為輔助治療 可分成生果和補充劑攝取生果:生果包括苦瓜汁、新鮮苦瓜和乾果。部份研究會用生果做為研究材料,但苦瓜種類繁多,種植的地點不同所含的營養素濃度也會有變化,加熱也會造成苦瓜中的活性成分降低,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黃青真教授的研究顯示,山苦瓜或青苦瓜生吃的效果最好。苦瓜一天要吃多少才有效?根據推估,成人一天吃80~100克的山苦瓜或青苦瓜就有效,不過苦瓜的攝取需要持續性,每天都吃生苦瓜對很多人而言實在困難。市面上常見乾燥的苦瓜茶,由於苦瓜中與調控血糖有關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大多都不耐高溫,經過曬乾泡茶後可能會被破壞,對降血糖的效果有限。各式補充劑:苦瓜做成補充劑有很多種類,有冷凍乾燥粉、萃取液與膠囊狀等,透過廠商技術,可以得到穩定的產品成份。但目前尚未研究出有效血糖控制的成份為何,無法做出建議的攝取量。現今網路上頗紅的商品「苦瓜胜肽」也都是複方的產品,各家配方也不盡相同。不可忽視的是,這些商品的價格皆非常昂貴,長期補充所耗費的成本是遠高於規律服藥。血糖的控制必須先維持均衡規律飲食、運動習慣及醫師的藥物處方。若想補充苦瓜最好有搭配血糖的監測,才能評估介入後的效果。
搜奇/致命亞洲殺手北美現蹤 每年奪去50條性命
牠不用30公分,長達5公分的體態就讓牠在同類中顯得「又大又粗」,每年甚至奪去約50條人命,牠,就是大虎頭蜂(Asian giant hornet)。這款體型比一般蜜蜂大上2倍的亞洲「殺人蜂」已經入侵北美,在美國和加拿大被目擊次數愈來愈高,專家警告,這種巨型虎頭蜂毒性驚人,不僅會讓人類送命,兇猛程度更可能滅掉北美原生蜜蜂。北美發現亞洲致命殺手大虎頭蜂的巢穴。(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種俗稱為殺人蜂的「大虎頭蜂」原先居住在氣候溫和的東亞熱帶地區,不過近期卻有入侵北美的趨勢,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華盛頓州農業部(WSDA)使用新型誘捕器捕獲並追蹤大虎頭蜂行蹤,進而在1顆樹中的空洞發現其巢穴。數十隻大虎頭蜂忙碌地進進出出溫暖的家。事實上,這不是大虎頭蜂首次現身華盛頓州,早在2019年當地就發現過「這個外來客」的蹤影;但這次是首度發現大虎頭蜂蜂巢。自2019年11月以來,愈來愈多人在美國及加拿大目擊到這種巨大蜜蜂,讓專家相當擔憂。北美發現亞洲致命殺手大虎頭蜂的巢穴。(圖/達志/美聯社)大虎頭蜂飛行速度達每小時約32公里,移動時會發出巨大聲響,藏身處相當隱蔽,但大虎頭蜂非常「顧家」,往往會與入侵者拼到你死我活,加上群體戰鬥的個性讓牠致命性倍增。研究指出,大虎頭蜂體型比一般蜜蜂大上2倍,身長約4公分,若展開雙翅,體型寬度可達3英寸,牠的針刺也比一般蜜蜂大,裡頭滿滿神經毒素毒液,一旦被螫到,恐引發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或過敏性休克,被大黃蜂螫到的感覺,就像被燒紅的鐵釘插入身體。北美發現亞洲致命殺手大虎頭蜂的巢穴。(圖/達志/美聯社)除此之外,大虎頭蜂體內的曼德拉毒素會分解紅血球和皮膚,並產生巨痛讓人昏厥,而曼德拉毒素會造成人類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像是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養蜂人貝魯勒(Conrad Bérubé)就回憶,他曾經被一大群殺人蜂攻擊,被螫的當下,就像炙熱的圖釘直接扎進肉裡面,他一共被螫了7次,所幸最後保住了性命,根據報導,這款殺人蜂平均一年造成50人喪命。儘管大虎頭蜂對人類有致命威脅,不過昆蟲學家更擔心牠們入侵,會消滅整個北美地區的原生蜂群,尤其殺人蜂生性兇猛,數小時內就能毀掉一整個蜂巢。為了避免大虎頭蜂落地生根、遍布全北美,昆蟲學家開始全面展開搜捕行動。
印度男子下體疼痛1個月 醫生檢查驚見「寄生蟲在蛋蛋內開轟趴」
印度一名26歲的男子近期因為持續疼痛1個月,最後受不了前往醫院接受診療。沒想到醫生在男子的陰囊內發現寄生蟲的存在,而寄生蟲在男子的陰囊內不斷地扭動,就好像是在舞廳內跳舞般,才造成男子感覺不斷疼痛。根據《arstechnica》報導指出,這起案例於8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這名26歲的男子因為下體持續疼痛,日前前往Max Super專科醫院就診,結果醫生發現男子除了陰囊疼痛、腫脹外,身上還出現低燒的情形,於是便幫男子坐超音波、血檢。最後發現男子的陰囊內竟然有寄生蟲不斷地扭動。後來醫生確定了入侵男子陰囊的寄生蟲是班氏絲蟲(Wuchereria bancrofti)。報導中指出,這種寄生蟲在亞洲、非洲、西太平洋、翁南美洲等熱帶、亞熱帶地區均可見。平時是透過蚊子傳播,壽命有5至7年,每次交派可以產下數百萬隻微絲蟲(microfilariae),而微絲蟲會引發淋巴絲蟲病(lymphatic filariasis),進而導致淋巴水腫、象皮病等症狀,而男性則會出現陰囊腫脹的情形,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睪丸炎、附睪炎等症狀。報導中也提到,這名男子會感覺下體如此疼痛,主要是因為微絲蟲已經進入到他的淋巴管中扭動,出現「絲狀舞蹈現象」(Filarial dance sign),這情形除了會感覺疼痛外,同時也會造成淋巴管擴張、性功能障礙等問題。目前該名男子已經接受為期3周的抗寄生蟲藥物治療,目前男子康復狀況良好,經過再次檢測後,已經沒有再看到「絲狀舞蹈現象」。
13頭南露脊鯨「翻肚曝屍」血染海灣 專家發現身上無明顯傷痕:不尋常
南露脊鯨(Southern Right whale,學名Eubalaena australis)是一種經常在亞熱帶地區和南半球的水域出現的鯨類,牠們是最大的鯨魚種類之一,公鯨魚平均身長達13到15公尺,而母鯨則平均為16公尺,體重約40公噸。牠們是相當溫順平和又充滿好奇心的動物,可以活到100歲!不過近日在阿根廷海岸卻發現有13頭南露脊鯨擱淺死亡,由於些鯨魚身上沒有任何明顯外傷,引發當地鯨魚保育研究(ICB)的高度關注。阿根廷東部海邊13頭南露脊鯨接連死亡。(圖/翻攝自@gurlinthewurld推特)從照片可以看到,巨大的鯨魚不適翻肚漂浮於馬德林港(Puerto Madryn)海邊,周圍海水甚至被鮮血染紅,除此之外,還有鯨魚擱淺岸邊,綜合外媒報導,阿根廷東部海岸近日接連發現南露脊鯨死亡的情況,不過引人關注的是,這些死亡的鯨魚身上沒有明顯傷痕。死亡的鯨魚都已經成年,從外觀來看相當健康,沒有明顯外傷,因此不知道真正死因為何,必須進行解剖後才能釐清真相。(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報導,第一隻南露脊鯨於9月24日在邱布特省(Chubut)海邊發現後,接下來陸續在巴塔哥尼亞北部2個保護區海岸,又發現了10幾頭鯨魚屍體,短短2周內有13頭鯨魚死亡,目前阿根廷當局已把死鯨魚拖離人群出沒的海灘,以避免腐爛的死屍造成衛生問題。根據ICB的專家指出,從研究所登記的鯨隻紀錄顯示,死亡的鯨魚都已經成年,從外觀來看相當健康,沒有明顯外傷,因此不知道真正死因為何,必須進行解剖後才能釐清真相。
媽媽打掃驚見「長腿彈跳怪蟲」 網喊:蟑螂天敵還會跟你敬禮
家裡若出現一種腿很長的怪蟲,而且彈跳速度極快,可先別急著拿蒼蠅拍、電蚊拍把這小蟲「除之而後快」,因為牠可是蟑螂的天敵!有一名媽媽日前在臉書PO文,表示租屋處位於一棟舊公寓的2樓,每天都有打掃環境衛生,近日卻發現這款怪蟲,文章曝光後,就有內行人表示,怪蟲的正式名稱為「蜚蠊瘦蜂」,是蟑螂的天敵,現在越來越少見了。原PO在家裡發現的怪蟲。(圖/翻攝自爆系知識家臉書)這名原PO在臉書「爆系知識家」發文,表示租屋處位於舊公寓的2樓,每天都有打掃環境,門窗、排水孔也都有好好清潔並關起來,但還是出現很多奇妙生物,例如最近打掃時發現好幾隻腿很長的怪蟲,彈跳速度非常快,「請問一下有人知道這是什麼蟲嗎?該怎麼處置」?蜚蠊瘦蜂是蟑螂的剋星,被抓到後腿後會有類似敬禮的動作,所以也有人稱為敬禮蟲或拜拜蟲。(圖/翻攝自環境資訊中心)文章曝光後,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印象中長輩好像說過叫一鞠躬或點點頭」、「我媽都叫牠『長腳蚊』」、「拜拜蟲,抓後腿牠會拜拜」、「聽說是被咬到會很痛的蟲,我看到都不敢靠近,也不敢打」、「我家前2天才有一隻飛來飛去,我女兒被嚇到尖叫」。除了勾起網友的童年回憶,有內行人透露,這種蟲的正式名稱為蜚蠊瘦蜂,是蟑螂的剋星,被抓到後腿後會有類似敬禮的動作,所以也有人稱為敬禮蟲或拜拜蟲,「益蟲,我30年沒看過牠了!別殺」、「我好久沒遇到了,小時候常看到」、「第一次看到這麼大隻的」。這款蜚蠊瘦蜂,根據環境資訊中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合作刊登的資料顯示,產於溫帶、亞熱帶地區,分類上屬於膜翅目瘦蜂科,是一種卵寄生蜂,寄生對象為蟑螂的卵鞘,牠們可以依靠嗅覺搜尋蟑螂新產下的卵鞘,然後將自己的卵產入,幼蟲在內部孵化後便以蟑螂卵粒為食,一隻幼蟲至少可以摧毀10多隻即將誕生的蟑螂。由於外型酷似蒼蠅,一般不太受歡迎,若民眾想要減少蜚蠊瘦蜂在出沒,只要維持好室內整潔,避免蟑螂滋生即可。
罕見「攀鱸」小金門現蹤跡 離水不死還會走路爬樹
一種過去在金門常見,離水不死,還會走路和爬樹的奇魚-「攀鱸」,在田野消失多年後,最近又在小金門發現它們的蹤跡,在〈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理事長陳光耀成功繁殖後代下,目前數量已有數百隻之多,推測金門可能是全台唯一的棲息地,引起保育人士的矚目。陳光耀說明,攀鱸能以特化的器官直接吸取空氣,並能用鰓蓋在地面上攀爬,生命頑強,早期金門地區長輩稱攀鱸為「中斑虎」,意即攀鱸是一種比俗稱「中斑」的「蓋斑鬥魚」還兇猛的魚。多年前他為了一見攀鱸的廬山真面目,還特別前往海南島,看到它離水在地面爬行,心中真是說不出的感動,而徒手抓它時被像似鋸片的鰓蓋剌傷,更是讓他印象深刻。陳光耀指出,攀鱸為亞洲特有,僅分布於東南亞及南亞,包括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泰國、馬來群島、菲律賓等地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及中國南方、南嶺以南的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島、福建等地的各類淡水濕地,而在臺灣之攀鱸標本紀錄有2筆,因此可推測金門是攀鱸在國內僅有的棲息地。縣府農林科也表示,以往浯江溪、西浦頭、慈湖農莊常可見到攀鱸,如今已難再發現它們的蹤跡。今年縣府委託〈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執行「金門外來種烏龜及斑腿樹蛙移除計畫」,也特別前往小金門進行水系調查,執行過程中發現近2年因乾旱導致水域棲地大幅減少,使得魚類及兩棲爬蟲類等族群岌岌可危,而透過這項計畫案介入物種保育,並於排水溝、風水池中尋獲泥鰍、攀鱸、餐條、台江擬蝦虎等珍貴物種,更調查到疑似新紀錄種-弓背青(魚將),將以物種保種為主,後續視水域棲息環境狀態,再將它們回歸大自然。縣府建設處強調,除了歐亞水獺外,金門其實還有許多珍貴需要保育的物種,而生態環境改善、外來種移除、移地復育等保育業務也需要不斷的滾動調整,方可尋找到最適的處理方式,此次外來種移除計畫一併保護了地區珍貴的物種,也希望這些種子未來能擔任復育的重要角色。
湖北驚見60多年巨大白蟻穴!蟻后長達5公分
中國湖北石首在進行河堤白蟻整治工程時,竟發現一個超大白蟻穴,巢穴形成估計已有60年以上,工作人員更挖出一對蟻王、蟻后,其中蟻后體長更達到5公分。根據《新浪新聞》報導,白蟻蟻穴對於河川堤防經常造成巨大的威脅,目前工作人員用挖機挖開了較大的施工面,超大蟻穴的洞口已經被完全挖開,洞口直徑約180公分。蟻后長達5公分。(圖/翻攝自微博/新浪新聞)按照整治方案,專業人員採取翻挖方式,來清除白蟻巢穴,接著做藥物消殺、回填土方、恢復植被等措施,對該處堤防白蟻貫穿性重大危害隱患進行了整治。白蟻屬最古老的社會群居昆蟲類,在地球上至少生存、進化了1.3億年,除了南極洲以外,白蟻的足跡遍佈全球,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白蟻豐富度和多樣性最高,白蟻能分解木材和植物組織,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白蟻主要是以木質纖維素材料為食,白蟻在某些文化中是美食,也被用於傳統療法。數百種白蟻是經濟害蟲,會危害人類的建築、員林綠化、文物古建築、河堤安全,而被歸類為5大害蟲之一。
【提神神器情報】酷比涼新裝KUSO登場,提神神器跨界新銳畫家!
創意十足的知名的泰國薄荷棒品牌--酷比凉,聯名17歲新銳畫家-顧萱Hazel ku,推出創新改版包裝,每次推出的包裝設計總能引發一陣話題,此次以泰式幽默再次吸引大眾的目光。顧萱以詼諧的角度,創作出四隻擬人化的動物,分別代表著四個重要的時刻,使用了提神神器----酷比涼:開車如蠻牛般有勁,精神飽滿一路平安上班如獅子般醒神,思考神速準時下班打麻將如狗狗旺旺來,摸牌神準自摸不斷K書如貓頭鷹般清醒,頭腦給力考試如神助可愛又童趣的畫風,不禁讓人想把他當成重要時刻的幸運小物隨身攜帶。結合春節期間的活動,讓你年節開車好精神,財運好運旺旺來!酷比涼一直以來擁有創新、鮮明的品牌風格,同時也長期關注台灣本土年輕、創新的插畫家,希望能用自身的品牌力量協助插畫家在市場發光發熱。年輕又有活力的17歲台北新銳畫家-顧萱Hazel ku,擁有細膩的觀察力與超群的藝術天分,將人生百態以擬人化的方式呈現,創新又童趣的思考方式,結合繪畫中時尚又趣味的線條,看了讓人暖心的創意,帶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國人運用獨特的天然薄荷與複方精油調配,帶出酷比涼這款清涼提神消暑聖品。酷比涼提神神器傳說:泰國位居熱帶地區氣候炎熱,在1936年,泰國人運用獨特的天然薄荷與複方精油調配,帶出酷比涼這款清涼提神消暑聖品,一推出就廣受好評,亞熱帶地區幾乎人手一支,隨時享受這款純粹無負擔的舒適清涼感。至今傳承85年,銷售全球25個國家,突破上億銷售數量!酷比涼提神神器秘方:獨特清涼配方:以獨特薄荷精油、尤加利樹精油、薰衣草精油調配製成,完全無添加人工化學香料。特調芳香配方:芳香精油不僅有清涼妙用,尤加利葉精油及薰衣草精油還可以舒緩肌膚不適。祖傳秘製香氣:獨家配方溫和不刺鼻,帶來清新舒適感,讓您輕鬆無負擔。酷比涼提神神器妙用:清新薄荷妙用一:酷比涼前端香芬精油棒,可散發酷勁清涼薄荷香氣,清涼暢快提振精神。清新薄荷妙用二:酷比涼後端清涼精油可塗抹於太陽穴或肩頸舒緩不適,清涼的香味就連口罩的悶熱及異味問題都可以輕鬆解決。清新薄荷妙用三:戶外活動時,輕輕抹上幾滴酷比涼清涼精油,跟小蚊蟲說ByeBye!酷比涼官方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ool.poy.Sian酷比涼IG:https://www.instagram.com/poysian.tw/
【好眠情報】全年換季不過敏 對抗塵蟎新世代
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又四面環海。不論是溫濕度,一年四季幾乎都是塵蟎的天堂。據統計台灣高達45%的6~12歲兒童受過敏所苦,研究指出80%過敏源來自塵蟎,使過敏患者深受其擾,日常使用的寢具平均住了數百萬隻以上的塵蟎,儼然是塵蟎的溫床。每天貼身接觸肌膚的寢具,容易引發過敏症狀,總是讓父母有看不見的擔憂。新型冠狀病毒的暴發迫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適應新的常態,在疫情期間,很多人的晚間生活習慣也被打亂,導致睡眠不佳,讓大家更加重視居家時光。同時3M透過AC Nilsen問卷調查後,了解到消費者的各種反饋,進而開發推出升級版的全效包覆抗蟎四件組。3M除了成為抗蟎第一指摽品牌,並且引領趨勢,期望能有效提升生活及睡眠品質,同時減少日常塵蟎過敏症狀,提升日常免疫能力。特別邀暨是名模也是台灣媳婦的瑞莎擔任此系列的代言人。針對此全新抗蟎四件組升級系列,特別邀暨是名模也是台灣媳婦的瑞莎擔任此系列的代言人,育有可愛女兒Nika的瑞莎表示,對家人生活環境非常重視,尤其是對寶貝女兒的肌膚更是謹慎,絕對徹底做好杜絕過敏或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可能,而除了抗蟎同時兼顧觸感舒適度,科技防蟎淨享舒眠系列就成為最佳選擇,體驗過後直呼簡直回不去了!寢具攸關著每天的睡眠品質,3M針對此議題,除了升級實際使用的寢具用品外,更從精神層面與Spotify合作,推出專屬的深層睡眠音樂清單,讓大家安心防蟎同時,睡眠品質由外而內全面提升。
不要再罵小強了!蟑螂「味鹹性寒」古人當藥材 台南教授推廣吃蟑螂救地球
相信很多人對於蟑螂十分感冒,覺得牠們骯髒、醜陋、噁心,但其實在東南亞地區,有不少國家是以炸昆蟲作為日常食物。根據統計,有超過100個國家、3000多個族群會食用昆蟲,並不單單是蟑螂,蟋蟀、蚱蜢、蠶蛹、黃蜂,甚至是看起來張牙舞爪的毛蛛也都能在夜市攤販上見到。隨著世界人口激增,部分地區出現糧食危機,甚至連聯合國也表態支持吃蟲蟲!網友在臉書的《爆廢公社》公開版上PO出圖文表示蟑螂真的可以吃!(圖/爆癈公社公開版FB)有網友就在臉書的《爆廢公社》公開版上PO出圖文表示,本來以為只是梗圖,沒想到是真的有產品....」。原 PO表示在阿里巴巴或其他購物平台都搜尋的到蟑螂乾等零食,不只人可食用,還有當作大型魚飼料、藥材等用途,甚至多數曬乾後出售給藥商及化粧品公司作為廉價蛋白質來源,蟑螂翅膀上也有某種特殊物質可研發產品。大陸網購平台真有賣蟑螂乾當零食!(圖/爆癈公社公開版FB)在好奇下原 PO還Google了一下,「吃蟑螂對身體有益嗎」?經發現古書記載,「味鹹、性寒」有散瘀消結、解毒利尿功能,還可治水腫,外用治蛇蟲咬傷;另外,「本草綱目」上也記載,蟑螂也有活血的功能,治療毒瘡、利水的作用,不過這位原PO認為蟑螂的外型真的讓他「望之卻步」!蟑螂又被大眾稱為小強,其實是泛指「蜚蠊」類的昆蟲,其中只有大約有數十種會入侵人類住家,還有數種被人類飼養為寵物及作為寵物的糧食外,絕大部份品種只能在野外山澗樹林或昆蟲博物館中見到,約有6000種,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本草綱目」上也記載,蟑螂也有活血的功能,治療毒瘡、利水的作用!(圖/爆癈公社公開版FB)根據大陸《成都商報》報導,在四川宜賓真有位養殖商「愛蟑成痴」,甚至還真的生吃下肚,這位叫做李兵才的商人自2016年開始養蟑螂,吸引許多製藥商找上門收購「乾蟲」,一公斤可以賣到大約717元人民幣,約3300元新台幣。李兵才說,活蟑螂吃起來「有鹽有味的」,除了作為藥品、食材外,還要開發護手霜、醫用貼布與蟑螂精華的鞋墊等產品。四川宜賓真有位養殖商「愛蟑成痴」,甚至還真的生吃下肚。(圖/成都商報)四川宜賓真有位養殖商自2016年開始養蟑螂,吸引許多製藥商找上門收購「乾蟲」。(圖/成都商報)不只在大陸,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教授黃文伯舉辦蟲食推廣活動,還製作蟑螂餅乾,響應吃昆蟲救地球的行動,他在一場生態營隊中,當著學生的面示範吃蟲,他一口吃下一隻烤過的蟑螂,並豎起大拇指大讚「香!酥」,連一旁的學員也表示有聞到「蝦子的味道」。報導還根據史料記載表示,台灣先民過去也有捕蟬食用,現實上昆蟲入藥很普遍,過去也有吃蟋蟀、蜂蛹等,因此蟲食並不足為奇。台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教授黃文伯。(圖/台南大學網頁)至於家中常見的大蟑螂能吃嗎?黃文伯受訪時並不建議吃,因為養殖的昆蟲有經過程序上的污染排除,而住家的蟑螂生活在髒污的環境中,帶菌多,容易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