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窯
」 蘇俊霖 蘇正義 五福窯 王品王品愛用1/大陸貨血洗難回天 鶯歌老窯靠「燒不壞砂鍋」逃關門命運
2020年冬至這一天,位於新北市鶯歌區的五福窯異常忙碌,原本停工兩周的隧道窯重新開窯,載著鍋具陶胚的窯車,宛如火車過山洞,一車又一車通過長達15公尺的窯體,經歷預熱、燒成、冷卻,在攝氏1200度的烈焰高溫燒製下,煅煉成美麗又精緻的鍋具餐盤。王品集團旗下品牌使用的餐盤,多為五福窯生產。(圖/馬景平攝、翻攝自王品臉書)其實這20多年來,在不敵大陸、東南亞的陶瓷工廠割喉競爭下,鶯歌數百間製陶工廠關門,窯場剩不到10座,老街被進口陶瓷攻陷,本地陶業奄奄一息。1973年成立的五福窯,早年生產馬克杯等陶瓷禮品外銷暢望,在陶業大蕭條下,工廠差點關門,但三代製陶的蘇家人不放棄,轉攻國內餐廳開發精緻碗盤,更以「燒不壞」的砂鍋打出名聲,成了餐飲集團像王品、美食-KY的供應商。「今年因為疫情影響,開窯時間較不固定,幸好5月國內解封後,餐具訂單漸回穩,也幸虧自煮風氣興起,耐熱砂鍋銷量大增,回補不少業績。」五福窯第三代蘇俊霖說,他和父親蘇正義站在窯口前,檢視剛燒出來的陶瓷碗盤,稍有裂痕或瑕疵就淘汰。早年製陶多為手工,後來才有機器支援,以鐵皮覆蓋的隧道窯吞吐量大,在台灣已不多見。(圖/馬景平攝、五福窯提供)蘇正義解釋:「現在的生產環境和以前差很多,20年前外銷很好做,像聖誕節之前,貿易商急著拉貨出口,馬克杯就算把手燒裂要淘汰,貿易商也硬要出貨!現在做內銷不一樣,品質要高、產品量少又多樣化,而且都是急單,客戶一開口,我馬上答應一周內交貨,速度之快連客戶都嚇到,這就是我們的生產能力。」
王品愛用2/天天燒窯成歷史 誤打誤撞接到餐廳訂單
鶯歌是陶瓷的故鄉,因為土質適合製陶,清朝時期就有泉州人落腳開蛇窯做陶盆,但真正被譽為「台灣的景德鎮」,則是60年代後經濟起飛,靠衛浴陶瓷與面磚打開外銷局面,鎮上數百支煙囪林立,在地耆老形容「小時候每天鼻孔都是黑的。」「60年代製陶比務農多,連家庭代工都是陶瓷貼花,1973年,我父親(蘇良政)創立五福窯,家族一起打拚,剛開始做拼花地磚加工,後來做存錢筒、馬克杯等禮品外銷歐美,像萬寶龍一次下訂就是幾十萬個煙灰缸,工廠從燒煤做到改成燒瓦斯,那座長15公尺的電腦控溫隧道窯,就是30多年前花一千萬元興建,在外銷時代從不熄火。」五福窯第二代蘇正義說。 五福窯創業初期,以生產拼花地磚起家。(圖/馬景平攝)90年代後,大陸、東南亞陶瓷工業興起低價搶單,外銷風雲變色,滅頂式海嘯讓蘇正義記憶猶新,「不過短短1、2年,訂單全沒了,連搶回來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利潤本來就被貿易商掐住,加上工資原物料狂漲,像我們製陶過程,除了練土、成形是機器化生產,接把手、洗胚胎、上釉都要靠人工,根本無力競爭,只能想辦法轉型。」當時有餐具行找上門,給了蘇正義靈感,「20年前餐廳沒像現在這麼多,清一色用白色瓷器,有新開的餐廳想要不一樣的精緻碗盤,但因為量不大,多數工廠不願接單,最後找上五福窯幫忙,包括王品集團也是那時候接觸,我們因此決定轉攻內銷找生路。」王品集團旗下品牌使用的餐盤,多為五福窯生產。(圖/馬景平攝、翻攝自王品臉書)蘇正義坦承,要放棄經營多年的外銷市場轉做內銷也是冒險,壓力真的很大,「雖然決心開發精緻碗盤轉攻國內餐廳通路,但每次生產一批就是幾百幾千個,一旦款式不受歡迎就變囤貨,相比外銷時代工廠只管接單生產,商品囤貨交給貿易商或盤商去煩惱,做內銷要管理庫存風險變高,如果克服不了難關,這條路也走不下去。」
王品愛用3/日本砂鍋比MIT好?職人點出不是貴就是好
1973成立的鶯歌五福窯,昔日生產馬克杯等陶瓷禮品外銷暢望,20多年前遭逢出口大蕭條、工廠難以為繼,為了逆勢求生,不惜成本投入耐火餐具的研究,出名「燒不壞」的耐熱炒鍋就是在那時期開發成功,如今銷量佔整體業績逾半,但剛推出時經銷商根本看不上眼。「早年砂鍋、滷味鍋燒一燒就裂,因為原料不好,我試做過一款耐熱炒鍋給海霸王廚師試用,炒的時候沒問題,但冷水一沖就破掉;後來原料商推出陶土加鋰(葉長石)的新耐火材質,可是配比很難抓,鍋子常常無法成形。我試了好幾年才克服難關,開發出耐熱砂鍋,急冷急熱不易裂,耐熱度從攝氏零下5度到600度都沒問題,除非撞壞,不然真的燒不壞。」蘇俊霖退伍後回家幫忙並學習生產流程,努力為工廠轉型建立品牌形象。(圖/馬景平攝)耐熱砂鍋開發成功後,蘇正義興致沖沖找鶯歌老街的商家寄賣,店家卻認為就算五福窯的砂鍋形狀像日本砂鍋、價格也少一半,終究客人也只會買日本砂鍋,「我不服氣地跟他們說,請拿去試試看會不會比日本的差,再來決定賣不賣!他們拿去實驗後,發現無論沸騰時間、保溫效果、清洗方便度,都不輸日本貨才願意賣。」
王品愛用4/第三代攻網路 新品獲德國紅點設計
五福窯的轉型之路看似順利,但有些辛酸只有家族才知道。「爺爺退休前,替人作保被連累,那時一方面要還債,一方面要轉型開發餐具,資金吃緊,家族成員還了20多年才快還清。」第三代蘇俊霖從小就得幫忙包裝陶瓷,大學畢業退伍後回到自家工廠幫忙,「我身為晚輩,不方便過問詳細情形,但那些年真的非常辛苦,只是大人們未曾抱怨。」這幾年來五福窯的經營愈來愈靈活,5年前,蘇俊霖陸續成立臉書粉專,利用網路推廣品牌、替產品申請經濟部「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參加比賽連連得獎。蘇正義結婚當年,特別拍攝全家福照留。(圖/蘇正義提供)「以前工廠只會生產不懂宣傳,像我們的養生湯燉鍋的鍋底改做直角,容量比同直徑的傳統砂鍋更大,2014年獲得經濟部的台灣金選,得獎後曝光增加,目前外銷新加坡。為了創新,我還找設計師一同設計了世面上首款附陶瓷蒸架的蒸煮鍋,下面燉煮上面蒸食材,相當多用途,得到2017年德國紅點設計獎。」蘇俊霖說。如今走進五福窯的辦公室,地上鋪的是創業當年生產的拼花地磚,牆上玻璃櫃放的則是現代耐熱砂鍋及餐盤,雖然大陸貨威脅一直都在,但蘇正義老神在在,已經不怕了,「進口餐具便宜花樣多,但一批賣完就沒了,斷貨問題嚴重;我們不一樣,可依客戶需求開發,貨沒了還可追加,若是大陸貨就沒這些服務。」五福窯現有餐具砂鍋逾70多款,一年營收2千萬,如今是台灣最大的陶瓷餐具工廠,或許上個外銷輝煌時代不再,但成功搭上餐飲產業起飛的列車,也闖出了另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