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末期
」電影頻道/癌症是人生中的「大禮」? 《交換禮物》曾寶儀花4年的生命探索之旅
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愛情長跑19年,情侶檔首次合作紀錄片《交換禮物》由曾寶儀擔任旁白,關注癌症病患在宣告罹癌時,如何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禮物」。電影歷經4年拍攝,除了有曾寶儀擅長的感性、溫情訪談,也記錄下她花了4年的「醫學探索」之旅,走遍西雅圖、洛杉磯等地,採訪30位身心靈醫學、博士、癌症病友的紀錄。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愛情長跑19年,情侶檔首次合作紀錄片《交換禮物》。(圖/趙文彬攝)癌症所有人避之唯恐不及,當確診罹癌那刻,許多患者第一時間湧上的是面對疾病的恐懼,以及何時走到生命盡頭的未知,忍不住自問:「為什麼是我?」就如同片中所說的「衰仔」一般,癌細胞有如瘟神過境,彷彿宣告誰遇上誰就等著倒大楣。片中走訪多位病友、專家、學者,試圖找出消除癌細胞,讓身體康復的線索。前半段跟著曾寶儀的腳步探訪多位病友,試圖去理解罹癌後的生活是否有所改變;另一方面則是藉由中、西醫、身心靈、脈輪檢測、把脈穴位等療法,試著探究「癌細胞」生成的原因及可能康復的治癒方式。然而介紹多種療法,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推廣非正規醫療,但該片採取的敘事模式相當聰明且旁觀,讓各種醫療方式更像是曾寶儀的個人體驗,讓觀眾感受:「原來還有除了化療、手術以外還可以這樣治療。」至於是否有療效或者值得嘗試,一切交還給觀眾做判斷。後半段敘事則轉向陪病者的角度,曾寶儀堂弟、監製曾國駿女友小琦向來熱愛運動、身體健康,沒想到年僅30多歲就發現罹患子宮頸癌,第一時間選擇切除治療,認為積極面對、切除腫瘤就沒事。沒想到不到一年便復發,之後病情急速惡化,成為了癌症末期患者。《交換禮物》紀錄小琦抗癌的過程,令人揪心。(圖/台北双喜提供)曾寶儀跟堂弟以及導演,面對至親飽受病魔折磨,即便心疼也束手無策,只能盡全力陪伴。片中紀錄小琦復發後,決定再跟癌細胞拼一把,同時接受化療、標靶藥物治療,病情依舊持續惡化,奇蹟仍未發生,癌細胞不斷瀰漫,改變的只有日漸虛弱的體力與心靈。片中拍下曾國駿與女友小琦在病房內完婚的畫面,小琦因病重無法到戶政事務所簽名登記,最後是由公務人員通融,到病房內完成登記手續,在完成遺願後,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從對癌症奮力一戰到最後不得不接受生命有其終點,畫面令人揪心,更多的是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另一位癌友Olga罹患乳癌末期,積極治療的同時,也選擇放下以往的罣礙,培養健康生活習慣,人生、想法、態度都有了大轉變。家人、伴侶陪著對抗病魔的同時,也看見Olga的變化。即便抗癌辛苦,Olga時不時就以黑色幽默自嘲,包括在全片尾聲一句:「沒想到我可以活到殺青的時候。」過去不少研究指出,樂觀可以延緩癌症的惡化;悲觀憂鬱則會加速癌症惡化。樂觀的Olga戰勝了癌症,沒想到癌細胞又來了一記回馬槍,康復後再復發、復發後又再康復,如今的她已經健康活到電影上映。癌友Olga(左)罹患乳癌末期,挺過復發後再次康復。(圖/台北双喜提供)就現今科學來看,癌症仍未能有藥到病除的特效藥,對於癌症病患及病患家屬來說,癌細胞依舊可怕且未知,又怎麼會是一份「禮物」?然而《交換禮物》改以不同切點來紀錄,包括病患的抗癌經歷、陪病者的想法、癌症的治療方式,理性的醫學及感性的人生經歷兼具,看著至親努力抗癌,想幫上一把卻無能為力的心情,曾寶儀跟導演林明謙同樣身為陪病者,更能同理家屬的掙扎心情。癌症研究中有一說是癌細胞是基因遺傳,抑或是心理毒素的具象化,壓力、負面情緒、重大打擊皆有可能埋下病變因子。全片既是紀錄癌友的抗癌歷程,也陪著病患家屬療癒對摯愛的心疼與不捨。對於健康的觀眾來看,則像是另一場生命的探索之旅,並非要等到健康出問題才回頭省思,透過紀錄片以不同角度理解癌細胞為何存在,也許也是人生必學的一課。《交換禮物》將於12月25日全台上映。
祖雄抱10月大女兒亮相攝影棚 自招婚後放縱6塊腹肌全消失
馬來西亞男星祖雄去年與烏克蘭女星佳娜結婚,今年1月迎來愛女「內內」誕生,近日祖雄抱著剛滿10月大的女兒錄影《聚焦2.0》,內內呆萌可愛表情讓主持人高文音直呼:「超可愛!」祖雄更表示因夫妻兩人國籍不同,會讓女兒從小就接觸中文、英文、俄文三種語言。祖雄秀出重新鍛鍊找回的腹肌,透露去年剛結婚時飲食部分相當放縱,腹肌線條全消失。(圖/年代提供)祖雄說去年剛結婚時飲食部分相當放縱,美食美酒毫不忌口,2個月沒健身就胖了7公斤、腹肌線條全消失,身為健身達人的他自創「腹肌黃金公式」,靠地中海飲食及間歇運動成功擺脫贅肉,不僅瘦回78公斤的結實身材、還找回6塊腹肌和人魚線,在大家的鼓舞下祖雄掀開上衣大方「炫腹」,令在場男性來賓都羨慕不已。祖雄為成為健康管理專家考取近20張證照,他提及近期許多人拍影片挑戰16蹲,但蹲站動作錯誤恐傷膝蓋關節,祖雄提醒蹲下時膝蓋不可超腳指,且蹲下動作越慢越能訓練穩定度,也現場示範如何正確操作捲腹運動、保護頸椎安全。骨科花世源醫師則提醒年長者,骨質流失情況下,再用錯誤姿勢出力就容易骨折受傷,其中髖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2成,相當於中風或乳癌末期的死亡率,所以平時就該鍛練肌力保護骨骼健康,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本周6晚間8點,於年代新聞50頻道播出《聚焦2.0》。
55歲婦女雙腳無力跌倒 就醫檢查竟是「乳癌末期」骨轉移至脊椎!
一名55歲女性,10年前左側曾罹乳癌,手術治療後狀況穩定,但前年底開始出現左腳無力症狀,去年中因跌倒就醫,沒想到一檢查竟發現是乳癌末期骨轉移。10年內兩度罹癌讓患者相當沮喪,但在醫師鼓勵下,勇敢抗癌,接受化療合併標靶、手術治療,目前病況穩定追蹤中。乳癌細胞骨轉移到脊椎 雙腳疼痛無力臺中醫院乳房外科醫師徐天佑指出,患者就醫後,神經外科主任陳典廷幫她照x光檢查,發現腰椎第二、三節出現壓迫性骨折;進一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是乳癌骨轉移,立即會診乳房外科,「果然在右側乳房發現一顆七公分腫瘤,且癌細胞已經骨轉移到脊椎,難怪出現雙腳疼痛症狀。」術前化療合併標靶 積極治療存活率高但醫療團隊不放棄,除了神經外科先進行腰椎減壓固定手術,減緩患者雙腳疼痛症狀,乳癌團隊也先替患者進行四個月術前化療合併標靶治療,等腫瘤縮小後再進行全乳切除手術,追蹤至今狀況穩定。徐天佑表示,乳癌好發於45至55歲停經後婦女,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增乳癌患者1萬5000人至2萬之間,由於乳癌新藥不斷上市,罹患乳癌患者零期五年存活率達100%,一到二期的五年存活率平均都可達90%以上,即使四期五年存活率只有15%,但只要配合醫師治療,患者仍可保有正常生活與品質。乳房或腋下腫塊不輕忽 女性應定期乳房攝影檢查徐天佑提醒女性朋友,如果發現乳房或腋下有腫塊、乳房疼痛、乳頭出現分泌物等症狀應盡速就醫;另國建署提供45歲至70歲女性(有乳癌家族史的40歲以上)每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呼籲符合資格的女性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雙親失智又中風「失能家庭悲歌」 成人尿布營養品拖垮經濟
高齡83歲的阿月(化名),患有失智及腦中風,生活無法自理,丈夫也因腦中風臥床且需插管灌食,長子因為要同時照顧雙親,無法外出工作,難以負擔父母需長期使用的紙尿褲、尿片及高單價的管灌用營養品開銷。年近65歲、罹患乳癌末期的阿嬌(化名)也面臨窘境,阿嬌與智能障礙的兒子同住,目前病情尚穩定,平日靠變賣回收品貼補家計,經濟壓力十分沉重,只能煮大鍋菜或買一盒便當和兒子共食,營養易失調恐影響化療效果,需要蛋白營養補充品、奶粉及米麵、罐頭,讓營養攝取更均衡。這些因病痛所苦、行動不便的弱勢長者,難以自理生活,經濟狀況更是拮据,迫切需要外界用愛及實際行動關懷。道家人文協會於今(30)日舉辦宜蘭縣弱勢家戶物資捐贈活動,由協會理事長張旖帶領志工自費至宜蘭縣,捐贈弱勢長者營養補給品、成人紙尿布、復健褲等居家保健護理用品,另提供方便易食用的高鈣奶粉、沖泡粥品、100%純果汁、營養餅乾等食品,與電熱水瓶、衛生紙、沐浴清潔用品等物資共167件。協會理事長張旖探視因病臥床的家戶,關心長輩的生活起居及病況。(圖/道家人文協會提供)協會理事長張旖表示:「屬於消耗品的成人紙尿布、復健褲,和高單價的疾病用營養補給品,對失能、罹患重病的弱勢長者及照顧者來說,是一筆龐大的開銷,協會除了傾聽家戶們的迫切需求,也將平日飲食、生活所需及食用方便性納入考量,量身規劃真正適合的物資,做到更全面的照顧。」今天的捐贈,除了一戶因身體狀況因素住院,由社工代為轉交物資外,其餘皆由協會志工親送物資至每戶家中,訪視時除了關心長輩們的健康、治療情況,更貼心叮嚀保健護理用品的服用、使用注意事項,真誠的溫暖關懷,令家戶感動不已:「謝謝協會提供的各項用品,讓生活可以過好一點,不用擔心餓肚子或復健褲不夠用,還那麼關心我們,真的很感動。」
再生治療大鬆綁2/病患、家屬花大錢恐「只買到希望」 政府不能神隱
時隔四年,再生醫療法、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再度於立院闖關,一位上屆立院就參與審查的立委觀察,藥界、學界對再生醫療雙法質疑仍舊,但醫界反對聲音變少。此次積極推動立法者已記取教訓,除對質疑聲「冷處理」,還傳出私下透過醫院、醫學校院動之以情「別擋生技發展、讓患者乾等」,再加上適逢大選年,立委也不願得罪醫院,只「點到為止」,幕後顯有高人指點,但無解的依然是「病患權益誰來把關」的老問題?此次再生醫療法草案改採「製劑(藥品)」與「治療(技術)」雙軌模式,再拼立院審查。竹縣藥師公會理事長、新竹縣議員林禹佑直言,不論再生治療是技術或藥品,最後都要打入人體,不懂為何期盼排除「藥事法」、「藥師法」規定?他說,就算再生醫療是新領域,已執業藥師求學時未必接觸過,但醫師亦是如此。重點是基於醫藥專業分工原則,不論是調劑或製劑管理,都與藥師過往的經驗與基礎專業知識習習相關。醫師處方、藥師管理藥物、調劑,為病人把關劑量、交互作用、藥物品質,才最能保障病人權益。此外,藥師定期換照前都要修習新學分,為跟進再生發展,目前已有開設相關課程,藥界也正在討論如何加強藥師在這方面的職能提升。至於患者家屬面對再生醫療該如何自保?林禹佑建議,若要接受再生治療,若本國案例仍屬稀少,可多加詢問國外已有完整人體試驗的成果,至於「再生醫療技術」,則應在術前多方探詢其可能風險與效果,以及國內外執行情況、有無加入臨床實驗之可能,資訊越透明,才能幫助病人及其家屬做出決定。一位在國內大醫院執掌調劑、頗孚聲望醫師指出,當今國際最有名再生製劑無異是諾華藥廠研發CAR-T免疫細胞製劑,該製劑治療棘手的淋巴瘤、骨髓瘤療效超過七成,且經嚴格的完整臨床實驗驗證,研發超過10年,才拿到美國藥證,雖仍可能引發患者強烈發炎、且療程收費高達台幣千萬,但仍被病患視為最後救命稻草。該醫師感嘆,CAR-T在重金、人力研發下才終成國際醫界焦點,反觀台灣只重再生醫療鬆綁,當醫院不必臨床實驗即可治療,藥廠業者為何還要再按部就班費心研發再生製劑?不僅接軌國際有疑問,癌症患者療程動輒數百萬,如何降低患者負擔、監管療效,衛福部責無旁貸。由諾華藥廠歷經十年、投入研發的再生醫療製劑CAR-T,因為有效治療血癌比例不低,台大醫院也有治癒個案,再加上經過完整四期臨床實驗,療程價格雖破台幣千萬,還是讓不少患者充滿期待。(圖/報系資料照)「媽媽是乳癌末期患者,在中部教學醫院接受化療,醫生說會替媽媽申請健保標靶治療提高療效,偶然間我在醫院看到細胞治療免化療痛苦廣告很心動,打電話詢問,對方開價250萬,雖然不能百分百保證療效,但家人仍認真考慮讓母親施做,弟妹們還說錢若不夠,願分別向銀行借信貸湊齊,慢慢還」,從事業務助理工作的小堤(化名)說。小堤告訴CTWANT,治療機構不保證細胞治療療效,讓她非常掙扎,擔心花錢讓媽媽成白老鼠,好在主治醫生聽說後,質疑其療效,不贊同家屬「花錢只買到希望」,她母親也因等到標靶治療病情受控,否則也不知是否已背上大筆債務,若仍無法救回媽媽,小堤說她一定會認為人生沒希望了,畢竟家屬面對生死抉擇已「心亂如麻」,難以分辨及查證再生醫療療效、安全性等諸多細節。藥品的臨床實驗,向被國際公認是把關藥品品質的基本「科學證據」,「再生醫療法草案」審查時引發極大爭議遭保留協商的第九條條文,即明訂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技術,在哪些情況下才能免做臨床實驗逕行實施。其中,第二項條文明訂「(醫療機構)經執行人體試驗結果,證實其安全性及初步療效」要件,遭外界質疑文字模糊,即使再生醫療法有損害救濟條文,但人體試驗結果、安全性、初步療效認定都由醫院說了算,又缺臨床實驗數據,萬一治療環節出問題,患者病情惡化甚至過世,病患、家屬恐難以討公道,如何處理必須更多集思廣益,恐非官員一句「都有GNP」就會有解。新竹縣藥師公會理事長林禹佑指出,醫師能對症下藥,藥師則更能把關藥品劑量、交互作用、病患承受力等,醫師藥師共同合作,將可以讓再生醫療對病患權益更有保障。(圖/翻攝自林禹佑臉書)
「患飛蚊症」求診!醫師檢查嘆:乳癌末期 19歲女大生化療半年不治亡
乳癌好發於中高齡女性,但年齡層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高雄一名19歲女大生,眼前突然出現飛蚊症狀,以為是手機滑太兇所致,豈料就醫後竟被診斷出乳癌末期,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才造成視力問題,在抗癌半年後仍不幸身亡。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洪啟庭表示,去年林姓女大生前來求診,並指近3天突然出現飛蚊症狀,經散瞳檢查後,發現女大生的視神經盤是鋸齒狀,正常人則呈現圓形,診斷為早期視神經水腫。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洪醫師發現該名病患的腦部右後方有腫瘤,轉往外科診治更被判定為「乳癌末期」,且癌細胞已擴散至腦部,雖然女大生積極抗癌,但仍在治療半年後逝世。洪醫師指出,女大生因癌症轉移至腦部才導致飛蚊症,但多數的飛蚊症是由於玻璃體退化,或過度使用手機等3C產品所致,因此類似病例並不多見,並呼籲出現飛蚊症現象的民眾,應多加小心留意。女大生的好友表示,林女家中並無乳癌病史,剛開始發生飛蚊症狀時,還以為是自己手機滑太兇,豈料被診斷出罹癌,儘管好友很想繼續活下去,但終究逃不過死神的召喚。
罹癌婦與身障兒相依為命「白飯配罐頭果腹」 愛心物資捐助解圍
疫情影響各行各業,對罹患疾病或難以自理生活、無力工作賺取收入的身心障礙家庭來說,更是一大難關。道家人文協會今日舉辦宜蘭縣身心障礙家戶物資捐贈活動,由協會秘書長王愍之帶領志工自費至宜蘭縣羅東鎮、冬山鄉與蘇澳鎮,針對三戶中重度身心障礙家庭所需,捐贈血壓計、血糖機、復健褲、魚油膠囊、蛋白素等居家醫護保健品及白米、麥片、衛生紙、洗衣精等民生必需品共190件物資,紓解家戶迫切改善的飲食、營養需求。本次捐助的案家,第一戶為現年77歲的獨居長者阿明(化名),一側肢體行動不便且疑有失智情況,雖可自行用餐、沐浴,但如廁時因行走緩慢來不及至浴廁,需要方便穿脫的復健褲改善失禁問題。第二戶為罹患乳癌末期的阿雲(化名),育有兩子,與智能障礙合併重度身障的次子相依為命,目前以口服化療方式治療癌症,先前仰賴資源回收貼補家計,後因身體不適無法持續,平日僅靠白飯配罐頭或泡麵維持溫飽,營養不均衡恐影響化療效果,亟需相關保健補充品使療程更加順利。第三戶為精神障礙及有多項慢性病的阿天(化名),與母親和輕度多重障礙的哥哥同住,阿天長期臥床,日常起居由母親協助翻身及擦澡,哥哥因車禍無法工作,也需要母親照顧;除了阿天所需的成人紙尿片、看護墊外,母親和哥哥均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得規律服藥及每日檢測血壓血糖,但負擔不起購買儀器費用,難以追蹤病況。協會得知後,隨即量身規劃和採買適合的物資品項,並積極安排捐贈時程,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各家戶的燃眉之急。協會秘書長王愍之表示:「協會創會榮譽理事長紫嚴導師曾提到,最幸福的人生是懂得愛自己,也有能力去愛別人,透過真誠分享,愛會變得愈來愈多,這份幸福也將從自身擴及到他人與社會,讓每個人都能擁有更多的美好幸福。」今天的捐贈,由協會志工將物資親送至各戶家中,並在訪視過程中關懷家戶們的生活、健康狀況,同時仔細說明居家醫護品和保健品的使用、服用方式,家戶們也面露笑容,向志工表達感謝:「謝謝協會提供的物資和關心,解決了生活上的不便,也可以吃得比較營養健康,更有力量面對未來的日子」。
雙親離異20年未見!癌末女臨終前終見生母 低頭啜泣「完成女兒最大心願」
桃園市25歲洪姓女子從小父母離異後,就在也沒看過母親,她最後心願就是希望能見到母親一面,洪女親友日前在臉書張貼訊息,請求媽媽出面。而母親25日也到醫院探視女兒,看到女兒母親不禁掩面啜泣:「女兒是自己懷胎10月生的,當然很難過」。還握著女兒的手說:「加油!」。。據了解,洪姓女子還在幼童時期,雙親就離異,洪女對媽媽記憶不深。因為罹患乳癌末期,她很希望見到母親一面。洪女爸爸說,這次希望完成女兒的心願,讓她能親眼看到媽媽。爸爸補充,女兒之前就有想要找媽媽,但因為沒有聯絡方式作罷,這次透過網路幫忙,也期待女兒能見到媽媽。洪女的媽媽昨天看到女兒臨終前,想見媽媽最後一面新聞,馬上與洪女的爸爸取得聯繫,表示今天會到林口長庚醫院探視20年沒見面的女兒。洪媽媽今天在醫院看到女兒身上插著鼻管躺在床上,難過的說不出話來,不時低頭掩面啜泣,氣氛令人感到鼻酸洪女生母心碎說:「女兒是自己懷胎十月生下,見到這個情況,怎麼不會難過呢?」。洪父則說,女兒想再見母親一面的消息傳出後,媽媽就主動聯繫,要來醫院探視女兒,如今母女團聚,這也算是完成了女兒心願。她說,與女兒的爸爸離婚多年,已超過20年時間沒看過這個女兒,昨天在網路上看到女兒病重消息非常震驚,沒想到相隔20多年後再見面,女兒變這樣,讓她心很痛,今天主動現身,是要完成女兒的最大心願。洪父回憶說,女兒罹患乳癌後,他心疼的想:「大人都沒有,怎麼會發生在她身上,她才20幾歲而已。」
25歲癌末女盼見母一面 「媽媽來了」掩面悲泣:懷胎10月,怎能不心痛?
媽媽終於來了!今年才25歲的洪姓女子,因罹患乳癌末期,生命已進入倒數計時。近期她躺在病床上,換上一襲水藍色禮服,讓親友拍攝生活最後點滴留念,她並透露生前最後心願,就是能再看母親最後一面。消息傳出後,洪女生母昨天(24日)晚間得知訊息,今天上午10點多,她現身在林口長庚醫院探視洪女,她忍著悲痛表示,女兒是她懷胎10月生下,分離20多年後看到她病重,「怎麼能不心痛?」洪女親友昨天PO出洪女穿上水藍色禮服、精神虛弱地躺在病床上的畫面,希望網友幫忙一起找洪女的生母,完成她臨終想見母親一面的心願。許多熱心網友幫忙在臉書等社群轉傳,還好洪女生母昨天晚間看到網路訊息後,主動與洪女父親取得聯繫。今天上午10點多,她低調現身林口長庚醫院探視女兒,看到久違女兒的她,一邊流淚、一邊緊握孩子的手,親友在旁看了,都跟著眼眶泛淚。洪女生母表示,她與洪女父親離婚多年,已有超過20年時間,沒有見過這個女兒,昨天在網路上看到女兒病重消息時,第一時間非常震驚,沒想到相隔20年多年再見面,女兒的生命已進入倒數計時,讓她非常心痛。而她今天主動現身,也算了了女兒生前最大的心願。
法國「新浪潮」之母 風沙中與世人告別
對年輕一輩的電影觀眾而言,「新浪潮」是個彷彿很經典、卻又很遙遠的電影術語,多數朋友認識安妮華達(Agnès Varda)這位法國名導,不是1960年代那位電影革新運動的女悍將,而是來自去年在大銀幕大受好評的紀錄片《最酷的旅伴》,不需要太深奧的電影知識,抱著看「公路電影」的隨興心情,就能輕鬆感受這位高齡90歲的老奶奶,對藝術創作的熱誠,也是因為這股熱情,讓她即使到了乳癌末期,仍然到處趴趴走,就為把握生命最後的燭光,在這個世間留下更多的人文資產。安妮老奶奶在今年3月29日過世,除了數不清的影展榮耀,以及奧斯卡趕得上在去年頒給她終身成就獎,她送給影迷最後一份大禮就是即將在7月12日上映的《安妮華達 最後一堂課》,作為電影大師一生的回顧,集結了安妮華達一生創作之旅上多名重要的旅伴,包括《無法無家》的法國影后桑德琳波奈兒和《最酷的旅伴》的年輕視覺藝術家JR,都會在本片中岀現,當然還有巨星凱薩琳丹妮芙與勞勃狄尼洛早期仰大師之名,特別演出的作品,都是本片的精彩彩蛋,讓影迷一飽眼福。安妮華達在片中,帶領觀眾重返《無法無家》的「流浪」現場,還找來桑德琳波奈兒時隔30多年後現身說法,桑德琳波奈兒說:「妳第一次和我談到這個角色的時候,妳說:『這女生…從來不說謝謝、很臭而且老叫大家都去死。』」桑德林在片中大吐當年拍攝的辛苦過程,不僅要一直反覆練習揹起和放下背包、穿上和脫掉鞋子,還被安妮華達送去露營,學習原始人生火、搭帳篷,過著相當克難的生活。不過安妮老奶奶調皮的回應:「那時我對妳確實不太好,有點虐待你,不過妳也將自己的憤怒融入這角色中了呀!」最讓桑德琳難以忘懷的是,她被安排躺進屍袋的死亡戲,當時自己年僅17歲,卻被要求躺進屍袋真的超級恐懼。生命像馬鈴薯安妮華達在片中坦言,自己剛80歲時,對於年齡感到恐慌,可是到了90歲卻反而不再害怕,她年初於柏林影展受訪時說道:「我享受著老化,也喜歡看到所有事物自然地老化、崩壞。我有一件作品叫做『馬鈴薯烏托邦』,我一直保存著那些馬鈴薯,觀察它們如何老化,逐漸凋零的馬鈴薯真的很美,你們也應該去感受一下,別受苦了,活得像顆馬鈴薯吧!」《最酷的旅伴》的結尾也很巧妙地選用了安妮華達與JR的前作《最酷的旅伴》當中,一場兩人並肩坐在無人的海灘,任風沙慢慢模糊、消失的鏡頭。她說:「JR和我曾一度想讓去年那部《最酷的旅伴》以這種方式收尾,讓我們倆消失在大風沙中。」不過最後,她還是以此鏡頭最為生命中最後一部電影漫談的尾聲。頂著一頭棕紅漸層髮色的安妮華達,坐在導演椅上娓娓道來,細數她60餘年的電影生涯,從早期攝影工作的摸索試探,到部部經典代表作誕生。安妮奶奶以幽默語氣述說感性回憶,穿插伴侶德米和合作演員的過往趣事,將影像化作時光機,為影迷們獻上最後一堂關於華達的電影大師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