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X光攝影
」 乳癌 篩檢 癌症 乳房攝影 朱俐靜蟬連19年女性殺手 勿輕忽這一型乳癌的高復發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乳癌連續19年攻佔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一般認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早期乳癌預後較佳,但其中的「高復發風險族群」絕對不可輕忽,一旦復發預後和三陰性乳癌一樣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趙大中呼籲女性定期篩檢、及早治療,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治療重點是在尚未復發之前就予以預防,預防復發的輔助性治療新趨勢為荷爾蒙治療加上細胞週期抑制劑,可降低32%的復發風險,效果顯著。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近30多年來發生率持續上升,台灣每年新增約1萬5千名患者。根據國健署最新十大癌症顯示,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7歲,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64歲)更早發生。當心這些特徵有高復發風險 一旦捲土重來就難纏!乳癌依據荷爾蒙接受體(ER/PR)以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分為多種亞型,每一型之臨床特徵、存活率和治療策略各不相同。其中,最大宗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占約6成。一般認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預後較佳,但若是高復發風險族群,其預後與惡名昭彰的三陰性乳癌一樣棘手,不可不慎。 趙醫師說明,乳癌亞型中的管腔B型患者儘管是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但復發風險比較高,無論管腔B1型或管腔B2(三陽性)型都比管腔A型預後差。其中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患者中的高復發風險族群佔所有乳癌患者約2-3成。研究顯示,復發患者中約8成以上在手術後5年內發生,約3成是在手術後2年內就復發。目前乳癌的標準治療流程是先切片檢查確認病理報告,接著進行手術治療,但若腫瘤較大者常會先進行手術前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後接續評估復發風險。高復發風險族群特徵如下,建議及早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策略:淋巴結轉移4顆以上淋巴結轉移1-3顆加下列其中1項條件:腫瘤≥5公分、腫瘤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大於20%。細胞週期抑制劑加上標準荷爾蒙治療 手術後輔助治療預防復發趙醫師表示,無論復發風險高低,治療重點是在患者尚未復發之前就予以預防,在完整的手術後,對於高復發風險族群,就有下列輔助治療策略:第一、化學治療現今醫學發達,化療被列為標準治療的一環,有助降低復發風險。第二、荷爾蒙治療若患者能耐受副作用,可進行5-10年療程,可依復發風險決定服藥多久。第三、局部放射治療若腋下淋巴結轉移超過4顆、腫瘤大於5公分,以及接受標準乳房保留手術的病患,建議在化療後接受放射治療。第四、細胞週期抑制劑最新發展出的細胞週期抑制劑可與荷爾蒙治療合併使用,也可算是標靶治療的一種,療程為2年。完整的荷爾蒙治療加上細胞週期抑制劑,根據研究可再降低32%的復發風險,效果非常顯著,優於僅使用荷爾蒙治療,因此細胞週期抑制劑扮演了關鍵角色。此療法目前為自費,猶如預先買保險,治療越完整,復發風險就越低。2年1次乳癌篩檢+個人化精準治療 綻放粉紅人生「每個病人都非常珍貴」,趙大中醫師呼籲,女性身為家庭、社會、職場的中堅分子,面對乳癌頭號殺手,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台灣乳癌患者9成為早期,可跟醫師討論個人化治療策略,且台灣治療技術先進,醫療團隊會盡其所能讓患者接受最完整的治療。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實證醫學證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並可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 。政府針對下述女性同胞也有補助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服務,國人應善加利用。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
肺癌擠下大腸癌成新癌王 晚期才篩出來存活率僅一成
國民健康署10日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過去連續15年位居首位「奪命癌王」大腸癌,被肺癌超車退居第二,首度成為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癌症初期難以察覺,等到症狀被發現至醫院檢查,可能為時已晚,根據近五年透過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結果,若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拖至第四期才被發現存活率僅一成。根據《TVBS》報導,在2021年共有1萬6000多人罹患肺癌,肺癌成為新癌王,另外在台灣平均每四分十九秒就有一人罹癌,因此透過定期癌症篩檢,將有助於早期發現,進一步治療阻斷發生變異的細胞發展為癌症。儘管現今治療肺癌有許多藥物選擇,但若想有效遏止肺癌,只能靠定期篩檢,近五年透過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肺癌新發現人數雖有一萬多人,若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若是第四期才發現存活率僅剩一成。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李純慧表示,「在人類壽命越來越長的同時,空氣環境條件也越來越惡化,現在在治療肺癌有很多的藥物選擇,但是如果希望是有效遏止肺癌,能依靠的就只有篩檢。」目前政府提供家族史有肺癌及重度吸菸等高風險族群,補助每兩年一次的免費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彰化秀傳醫院家醫科主任李育慶表示,「如果說像是居住在空污地區比較嚴重的居民,或者是他工作當中有可能會接觸到一些特別的工業化學物質,比如說砷、鉻酸、鎳或者是石棉的話,也會建議可以自費安排檢查。」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李純慧也建議,「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應該定期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或子宮頸抹片檢查,但民眾如果收到篩檢異常的結果,不須要驚慌。」過去連續15年位居首位的大腸癌,病人往往被診斷出來時已經第三期或第四期,因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因此民眾在大腸癌篩檢意識上仍要持續進步,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鍾秉軒指出,「目前政府補助50-74歲民眾,每二年一次可以做糞便潛血檢查,在這樣的政策執行下,有越來越多的大腸癌被提早發現,整體大腸癌的死亡率也有明顯下降的情形。」針對曾有罹患乳癌的女性,彰化秀傳醫院家醫科主任李育慶建議,「40歲便可以做乳房攝影的篩檢,每兩年可以做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
乳癌篩檢出現偽陰性! 超音波檢查提高正確診斷率
一位35歲年輕女性因聽到同事檢查出乳癌三期,再加上自己都沒有做過乳房檢查,因此到門診安排乳房篩檢。做完乳房超音波後,發現左側乳房外上方有一約1公分大小的可疑病灶,且左側腋下淋巴也有疑似是轉移之可疑病灶,經病理切片檢查及其他易轉移器官影像學檢查後,證實為第二期賀爾蒙陽性標靶陰性型乳癌。年輕化乳癌 轉移更快速在歐美,有些人定義在40歲以下得病就屬年輕乳癌,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黃星華主任表示,年輕型乳癌的癌細胞表現較活躍,不只對外在治療抵抗力強,也容易轉移,因此透過定期篩檢,及早發現並治療更顯重要。乳癌患者大多為女性,但也有極少數男性可能罹患乳癌。近年40歲以下女性罹患乳癌的人數越來越多。黃星華醫師提到,乳癌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或疼痛感,通常發現時是因為摸到乳房有腫塊,甚至有較明顯的乳房外觀變化,如傷口難以癒合、皮膚潰爛,此時可能已經發展至中晚期,治療更困難,因此預防性的定期檢查非常重要。定期乳房篩檢 初期治癒率高國健署提供45歲以上或40歲以上且有二等親的家族乳癌病史(如:媽媽、姐妹、祖母等)者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但部分女性為乳腺分佈較密集的緻密型乳房,在X光造影下,腫瘤組織可能被密集的乳腺擋住,影響檢查結果造成「偽陰性」。黃星華醫師建議,定期健檢時除了乳房攝影外,再加上乳房超音波檢查,可以提高正確診斷率;而40歲以下成年女性不適合用乳房攝影作為第一次篩檢的工具,因此可選擇乳房超音波,不只屬於非侵入性檢查,且沒有輻射線,能顯示病灶處並細分出是纖維囊腫,水泡或腫瘤組織,提高早期乳癌的正確診斷率。
東部好山好水較短命?台東平均壽命少全國3.38歲 衛生局回應了
內政部11日公布「111年簡易生命表」,去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9.84歲,其中臺東縣為76.46歲,差距3.38歲,較前一年差距4.22歲,已逐步縮小中。臺東縣衛生局表示,提升台東平均餘命是饒慶鈴縣長施政重要的議題,從經濟、社會安全、健康等面向整合跨單位小組,針對台東的特殊性尤以意外事故、疾病醫療等整合發現問題,提出具體政策進行全面推動,已有初步之成效顯現,未來也將以強化醫療救護資源,多面相努力,來補足縣內偏鄉醫療不足的區塊。臺東縣衛生局表示,從各縣市平均餘命觀察,與110年比較,所有縣市平均壽命皆為下降的情況,台東縣去年受疫情影響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增加及人口加速老化,平均壽命持平,不過,綜觀東部縣市平均壽命皆較西部各縣市低,臺東縣與106年相較,近5年平均餘命增加0.97歲,增幅全國第二,差距正逐步縮小中。衛生局說明,針對提昇臺東縣平均餘命相關議題,在饒縣長積極帶領下,成立跨局處專案小組,進行問題探討,並就醫療資源提升、特殊疾病預防、意外事故防制、交通、水域安全、提升嬰幼兒及長者照護等面向列為優先解決議題。以「開放 整合 創新」應用方程式,引進高醫、義大、慈濟、馬偕等醫學中心醫療團隊資源前進南迴、偏鄉及離島,11家衛生所5G遠距看診突破偏鄉醫療困境,全國首創乳房X光攝影檢查由45歲提前至40歲、6項癌政篩檢、也提升消防緊急救護「打造行動急診室」,增加到院前的成功救護率等。另外,縣府也邀請專家輔導進行過死亡個案回顧,找出原因制定在地問題及可行方案,高風險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網絡即是針對減少類似死亡事件不再發生,進一步從預防面更有效的減少不良事件再發生。在臺東縣整體規劃推動下,平均餘命已逐年增加趨勢,由多面向共同努力,縮短健康不平等,讓臺東成為健康宜居的城市。
「只盼活到孩子結婚」 5旬婦晚期乳癌積極治療救回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一位5旬單親媽因家庭債務拼命工作而延誤就醫 ,確診時已為乳癌4期,不僅兩邊乳房都有癌細胞,而且分別為三陽性與HER2陽性不同亞型,並且已轉移到骨頭與肺部,情況告急、相當棘手!該癌友得知病情眼淚潰堤,只期盼「想看到我的孩子結婚」。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星華率領團隊治療,該癌友也積極配合,如今疾病控制良好,還迎來寶貝孫子。黃星華鼓勵民眾及早檢查、勇於治療,都有機會重返人生。乳癌年輕化 出現腫塊、異常分泌物是警訊黃星華表示,近年乳癌年輕化,不少患者30幾歲就罹癌,收治最年輕患者甚至僅26歲。乳癌年輕化因素包括環境變化導致基因突變、不正確的使用含有荷爾蒙的藥物、高糖高膽固醇飲食、抽菸喝酒、晚生或不生育等因素。建議有乳癌家族史者、長期服用避孕藥、更年期補充過量荷爾蒙、長期生活習慣不正常、初經早、停經晚、未生育、30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肥胖、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女性都應特別注意。他提醒,一旦摸到乳房有腫塊、乳房皮膚色澤暗沉、表皮粗糙如橘皮、乳暈顏色變化、單側乳頭出現顏色異常分泌物、兩側乳房大小差異加劇等,恐為乳癌警訊,建議盡早就醫檢查。▲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星華如何揪出乳癌? 依不同亞型擬定治療策略乳房X光攝影:政府補助45歲以上未滿70歲婦女,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其2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費用。乳房超音波檢查:非侵入性,利用超音波反射篩檢,需搭配醫師觸診或X光攝影,精準度達8成。乳房核磁共振檢查:目前敏感度最高、精準度佳的檢測。穿刺切片檢查:當影像診斷有高度罹患乳癌機率,透過穿刺切片進一步檢測,取出組織做切片化驗,準確度達99%。現今乳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療法、標靶治療、荷爾蒙療法、免疫治療治療等。黃星華說明,近年乳癌治療技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早期乳癌以手術為主,近5年隨著分子生物學發展,根據不同亞型擬定治療策略。例如荷爾蒙陽性乳癌可選擇直接動手術,後續以荷爾蒙治療或放療輔助治療;三陰性或標靶陽性乳癌,尤其腫瘤大於2公分、淋巴結受侵犯,則建議做前導性化療,另加上標靶或免疫治療,縮小腫瘤再開刀,可降低5年疾病復發率、提升存活率。依循國際最新指引 集結多科團隊就近照顧根據衛福部統計,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 。乳癌發生率高,但只要早期發現,透過正規治療,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9成 。不少癌友認為到大型醫學中心才能得到完善照顧,但黃星華表示,其實區域型醫院與大型醫學中心在醫院架構與治療水準並無太大差異。以恩主公醫院為例,遵循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與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歐洲腫瘤學學會(ESMO)三大國際最新治療指引,已可處理9成乳癌患者狀況。前院長吳志雄本身也是乳癌專家,因此恩主公醫院的目標是成為桃園地區乳癌治療中心。而且患者就近到區域型醫院就診,可省卻舟車勞頓、排隊檢查之時間,減緩體力消耗更能好好休養。三總出身的黃星華擁有逾20年治療乳癌經驗,收治過數百位女性癌友。團隊成員包括乳房外科、腫瘤科、放射科、個管師、護理部等,提供癌友多方面照顧。他表示,現今治療技術與藥物日異月新,癌友保持正常作息、健康飲食,適度運動,都有助於維持體能、應對化療。也呼籲女性及早檢查與治療,別因年輕而忽視乳癌風險,高風險族群於20-23歲即可進行超音波檢查,及早揪出乳癌並治療,預後會比晚期確診來的更佳。
汪星人超前部屬! 「用聞的」幫她揪出乳癌
「用聞的」竟然比觸摸乳房自我檢查更快揪出乳癌!一名50歲的英國婦女特麗莎艾莉森(Trisha Allison)表示,自己飼養了2歲牧羊犬「Luna」,今年4月時向她撲來,並用爪子抓和嗅聞她的右側乳房,當時她覺得有點疼痛因而就診,沒想到竟然揪出乳癌!這位婦女現在正積極接受治療中,也向外界呼籲定期檢查的重要性。據《BBC》報導,艾莉森是2孩子的媽媽,從事保母職業。今年4月某個周六早上她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時,Luna突然跳向她,當時感到有點痛,因此就去檢查身體。艾莉森表示:「Luna是一隻非常親人的狗,但牠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行為。當我做了自我檢查後,感覺不太對勁,所以我預約了星期一去看醫生,醫療人員幫我做了組織切片檢查(biopsy)。等了2週時間才得知確診癌症,但幸好發現得早。我想牠知道我有狀況——牠是我的小救星。」經過檢驗確診乳癌,艾莉森目前在諾丁漢市醫院(Nottingham University Hospitals NHS Trust)接受治療,已進行2次手術切除腫塊,正在等待確認是否需要進行術後輔助化療。「我覺得很積極正向。」艾莉森分享:「我一直有定期為自己(乳房)檢查,上次檢查時還沒有任何感覺。即使不是被寵物促使去檢查,我想呼籲女性定期檢查自己的身體很重要。」諾丁漢市醫院乳癌外科醫師艾莉葛特莉琪(Ellie Gutteridge)表示,不時會有患者被家中寵物嗅到單側乳房異狀後,尋求醫療協助進而發現乳癌的案例,通常狗會出現反覆嗅聞或輕推病灶部位等行為。但這並非可靠的篩檢方法,呼籲民眾仍應定期進行自我檢查,一但有任何疑慮都應盡早就醫,並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篩檢。乳房自我檢查時機我國政府提供45-69歲婦女每2年免費之乳房X光攝影篩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建議,乳房自我檢查可讓女性了解自己的乳房是否變形,進而發現異常變化。但乳房自我檢查是不夠的,必須配合做乳房攝影檢查或乳房超音波,才能早期發現乳癌。一般婦女:在月經第 7 -10 天。停經後婦女:每月固定1天。檢查範圍兩側皆包括鎖骨下方,胸骨中線,肋骨下緣及腋下;應特別注意乳房外上四分之一部位及乳頭附近。乳房自我檢查方法及步驟1.面對鏡子雙手自然放下,看乳房是否有不正常突起,皮膚及乳頭是否有凹陷或溼疹。(包括乳房大小、形狀、輪廓、顏色)2.左手上提至頭部後側,用右手檢查左乳,以手指之指腹輕壓乳房,由乳頭開始做環形順時鐘方向檢查,逐漸向外(約3 - 4圈)至全部乳房檢查完整為止,用同樣的方法檢查右邊乳房。3.平躺下來,右肩下放一枕頭,將右手彎曲置於頭下,重複2之方法檢查兩側乳房。4.除了乳房,亦須檢查有無腋下淋巴結腫大。最後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壓擠乳頭,注意有無異常分泌物。乳癌的可能症狀乳房變形,大小不相同。乳房有疼痛性或無痛性的腫塊。乳房凹陷。兩邊乳頭大小、高低不一樣,凹陷。乳頭出疹出血或有分泌物、結痂皮。皮膚變色、變厚或水腫及靜脈突然增加。久治不癒的傷口。腋下有無痛性腫瘤。發現乳房有腫塊時怎麼辦?大部份的腫塊皆為良性,應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勿亂服成藥或諱疾忌醫,因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最佳。
乳癌高峰在「這年齡」 2族群可公費乳房攝影!快用2招查詢有無符合資格
乳癌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有較高的存活率並可保留較好的乳房外觀。不過,乳癌早期鈣化看不到也摸不到,若要早期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需要藉由「乳房X光攝影」。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乳癌發生高峰為45-69歲,乳房X光攝影可以降低30%晚期乳癌發生率,並減少41%的死亡率。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國健署補助2類婦女進行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民眾可用2方式查詢是否有符合資格。乳房X光發現早期乳癌 2族群可公費檢查「乳房X光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國際上經實證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每年透過篩檢發現的乳癌個案中有60.8%為早期(0+1期)乳癌,相較於未透過篩檢所發現的早期乳癌多27.4%。另外,根據105-109年新診斷乳癌的5年期別存活率,早期(0+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約100%,而第2期、第3期分別約95.1%、79.7%,但第4期(晚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僅約36.2%。其中,逾7成的乳癌發生在45-69歲的婦女。因此,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乳癌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國健署有補助以下對象進行乳房X光攝影,希望符合資格的民眾可以到醫療院所做乳癌篩檢,包括: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的婦女(出生年為民國42年次至67年次)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的婦女(出生年為民國68年次至72年次,且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2年1次公費乳房攝影 2方式查詢資格符合條件者可攜帶健保卡至醫療院所,或逕洽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進行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民眾若是不清楚自己是否有符合資格,或是不記得自己是否曾做過乳房篩檢,國健署也提供了查詢方式。林莉茹組長表示,民眾可透過2方式查詢自己是否有符合資格,包括:利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 APP查詢:可查詢最近1次篩檢日期、篩檢結果提醒符合資格的篩檢服務持健保卡至國民健康署核可之乳房攝影醫療機構查詢:查詢是否符合篩檢資格相關核可醫事機構名單(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12&pid=109)
定期檢查降低癌死亡率! 政府免費提供這些人「五癌篩檢」
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容易讓人忽略,等到身體發生警訊可能為時已晚,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阻斷已經發生變異的細胞發展為癌症,以提升自身存活率。5種癌症篩檢 女性降70%子宮頸癌死亡率主要5種癌症篩檢與國人死亡率的實證資料顯示,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定期每2年1次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國際研究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署鼓勵民眾及家人應積極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維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30拉警報! 男女皆有免費篩檢預防癌症最重要的就是依照國際實證建議,透過各項檢查早期發現癌症病灶。國民健康署為促進國人的健康,已依據世界最新的篩檢實證,針對罹患癌症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的「五癌篩檢」,只要符合以下資格就能免費篩檢:一、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二、乳癌篩檢:45至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三、大腸癌篩檢: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四、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五、肺癌:(一)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二)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篩檢異常勿驚慌 遵循醫囑早治療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請符合篩檢資格民眾踴躍受檢,若收到篩檢異常的結果,切勿驚慌失措,仍需進一步就醫診斷。篩檢單位均會協助妥善安排回診時間,只要遵循醫囑回到醫院進行複檢,就可及早處置;若收到檢查結果為正常,仍要定期接受每2年1次的篩檢,保固自己的健康。
怕染疫不敢回診追蹤…她染「良性纖維腺瘤」拖2年 變乳癌第二期傻了
41歲的林小姐,家中有乳癌家族史。外婆的乳房外觀有明顯凹陷變化,但因個性太過保守害羞,延誤就醫,錯失乳癌診斷治療的最佳時機,因罹癌而離世。阿姨也在3年前意外發現乳房有硬塊,就醫檢查後,確定罹患乳癌。這幾年,家人也在身邊不斷提醒一定要定期安排乳房檢查,並提醒她就是乳癌高危險族群。她將家人的叮嚀放在心中,每一年都會為自己安排乳房超音波檢查,所幸檢查結果為女性常見的良性纖維腺瘤,但超音波報告上仍建議需安排每年一次的檢查追蹤。不過自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因為乳房檢查必須在醫療院所進行,林小姐擔心可能會因而增加染疫風險,也由於認為纖維腺瘤是良性,加上乳房摸起來也沒有太大異常不需過度擔心,就先暫緩原定的乳房超音波檢查。直到近期疫情略趨緩,距離上次檢查也已時隔兩年,她便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待檢查結束後,結果也在當日隨即出爐。為她說明檢查結果的醫師指著螢幕上的畫面,可見到超音波影像顯示右側乳房,距離乳頭處約3公分位置,有一個約2.3公分輪廓邊緣不規則低回音影像,高度懷疑是乳癌,後續轉介到醫院由醫師為她做進一步切片檢查,確定罹患乳癌第二期。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說明,乳房纖維腺瘤好發於35歲以下女性,有時候可以靠觸摸發現,摸起來平滑、有彈性,輕壓可能感覺輕微疼痛,與週遭組織有明顯界線,就像是一顆小圓珠一樣;與乳房纖維囊腫相同,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病灶。檢查結果若為纖維腺瘤或纖維囊腫,醫師會根據檢查結果做後續的追蹤與處置建議,一般來說會建議約每半年至一年需做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追蹤。沈彥君醫師提醒女性朋友,不可因為認為是「良性」就忽略定期檢查,因為一次的健檢結果不代表一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雖然良性纖維腺瘤轉變成惡性乳癌的機會不高,沈彥君醫師提醒當發現自己的乳房有纖維腺瘤或纖維囊腫時,兩者雖然都是乳房常見的良性病灶,但仍需定期追蹤檢查,以確認病灶的穩定性。在定期檢查中,若發現有某個病灶快速生長變大或是出現異常特徵,此時就須更加密切追蹤注意,甚至可能需切片或手術切除,因為良性病灶仍可能有癌前病變或惡性變化,例如非典型細胞增生或癌細胞。沈彥君醫師也特別強調,當乳癌發生時,不是只有硬塊的表現!乳癌症狀有多種樣貌,從乳房腫塊、乳頭分泌物、乳房皮膚出現凹陷、紅疹或潰瘍、腋下腫塊等都需提高警覺。特別提醒的是當乳癌是原位癌或在初期,病灶範圍較小因此外觀及觸感尚未出現明顯變化,在檢查影像上可能會近似良性病灶的表現;或是發生位置較深層,無法靠自我觸摸來提早診斷,因此定期且持續的乳房檢查追蹤,包括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動態磁振造影,觀察每個病灶的變化是如此重要。乳癌是國人女性的頭號公敵,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沈彥君醫師提醒,所有女性朋友都要重視乳房的健康狀況。尤其是高危險族群罹患乳癌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高危險族群包括肥胖、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者、乳癌家族史、曾經單側罹患過乳癌、乳房有不正常細胞增生、三十歲以後生第一胎或未曾生育者、初經在十二歲前或五十五歲後停經者、未曾哺乳者、飲酒、抽菸等,都必須更主動為乳房做好定期檢查追蹤,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乳房動態磁振造影都是乳癌重要的篩檢工具。
「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助癌友保留雙峰 雙標靶治療數據首度公布
想要保留乳房,又擔心復發,面臨治療選擇當下難以抉擇。但好險醫師的一句話『有機會保留自己的乳房』點醒我,讓我決定做局部切除手術。」現年44歲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Tracy分享,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化療加上雙標靶治療,3.1公分的腫瘤成功縮小至1.3公分,後經乳房保留手術並積極配合完成後續標靶藥物療程,目前術後預後良好。能保留乳房對她來說可減輕切除手術後帶來的不適跟照護困擾,讓她更有體力繼續面對後續治療,或有更多時間專注在自己的家庭、生活或職場。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108年癌登資料顯示,女性乳癌發生率奪下全癌症統計冠軍,乳癌發生個案數(不含原位癌)共計14,856人,相較107年增加639人,增幅位居全癌症第三位,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陳守棟理事長指出,隨著時代新女性在職場衝刺、家庭照護的多重繁重角色,一旦確診乳癌,即面對生命長度和抗癌艱辛歷程的擔憂,但保留、切除乳房的選擇應回歸患者本身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並不是全部切除就不會復發或轉移。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暨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創辦人潘怡伶表示,一個乳癌手術治療的決定會產生很多影響,將會伴隨這些癌友的餘生,年輕病友更加重視「生命延長後的生活品質」!很多罹患乳癌的姊妹們常社團詢問「我的小孩還小,我要陪他們長大,擔心復發轉移,想全部切除乳房;但又害怕乳房重建的術後風險、疼痛感、性生活的影響以及與家人的關係等」。潘怡伶分享,乳房對於女性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心理層面的意義。面對乳癌,從診斷到治療的每個階段,都對癌友的心裡有很深的衝擊。呼籲癌友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第一順位考量,此時可以與醫師討論「早期術前輔助治療」是否可以保留乳房,為自己留下最多幸福,醫病共享決策已是醫療趨勢,將感受及恐懼與專業人員討論,了解最新的治療醫訊,以得到適當的幫助。陳守棟理事長表示,儘管乳癌位列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四名,但隨著篩檢的推廣與治療革新,經過適當的治療5年存活率第零期為97.7%、第一期為95.7%,整體存活率高達90%,因此面對乳癌,癌友更要積極面對、接受治療。仰賴乳癌治療邁入精準、客製化,一經確診,會先依照基因表現型態區分為5種類型,施以不同的治療組合。其中HER2基因過度表現的HER2陽性病患約佔20至30%,因癌細胞容易快速生長分裂,屬於較易復發及轉移的型別。所幸,現今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幫助,改變傳統治療順序,為病患提供二大好處:第一、術前縮小腫瘤,增加乳房保留手術機會:對於腫瘤較大或具高風險淋巴轉移的病患,不僅於手術前有機會縮小腫瘤、降低乳癌期別、增加手術安全距離,減少大範圍切除或免除淋巴廓清術,提升乳房保留手術機會與生活品質。第二、觀察腫瘤對藥物的反應:過去先開刀再治療時,多半要等到復發轉移才知道當初療效不好,也增加癌症惡化的風險。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可幫助提早得知腫瘤細胞對於治療之敏感性與有效性,以利術後治療依據,有望提升五年存活率、降低復發率。陳守棟理事長另補充建議,針對癌細胞已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術前除單種標靶藥物之外,可再多施以一種標靶藥物治療,意即所謂的「雙標靶治療」。根據最新國外大型臨床試驗之8年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在高復發人群中,可降低23%復發或死亡風險;除此之外,在早期乳癌發生淋巴結轉移之高風險病患,接受雙標靶治療更能有效降低28%乳癌復發機率或死亡風險,跟過去相比,對預後有極大幫助。定期篩檢是最重要的事,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女性及40-44歲有家族史者,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民眾應定期篩檢,才能早篩早治。最後,年度衛教大使許瑋甯溫柔鼓勵病友,「面對乳癌,你不孤單!醫護團隊與親友都會相伴支持,了解治療趨勢的新知與自己的需求,才能做出善待自己的決定」。在多元、精準治療時代,惟有積極與醫師了解自身治療選擇,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介入、勇敢與癌和平共處,才有望延續自己的美麗人生,持續閃耀花漾人生。為響應粉紅十月乳癌關懷月,台灣乳房醫學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推出「保留最多幸福,把胸部還給自己」IG、FB濾鏡宣言活動,年度衛教大使許瑋甯亦邀請全台民眾使用活動濾鏡,分享至個人FB或IG社群媒體,增加大眾對乳癌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防治意識。
深夜探索「老婆空間變小」超緊實…敏感尪驚覺怪怪的 醫一看搖頭:是癌症
一名人夫與太太享受魚水之歡時,在探索的過程中,赫然發現太太的空間與過去明顯不同,因此感到不對勁。未料太太就醫檢查後,發現竟是癌症。家醫科醫師洪暐傑提醒,先生如果覺得另一半有異常,一定要勇敢講出來。洪暐傑日前在《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分享案例,一名先生帶著太太就診,先生描述最近跟太太行房時,在事前的手指探索覺得太太的緊實度變高,裡面的空間變小,覺得怪怪的。洪暐傑透露,一開始自己覺得是先生過度焦慮,沒想到檢查完發現竟是大腸癌。檢查竟是大腸癌。(圖/翻攝自YouTube/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洪暐傑說明,因為大腸腫瘤的部分往前壓到私密處,先生才會感覺到太太私密處的空間變小,「先生很敏感的感受到,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懷疑先生,像很多乳癌也是先生發現的。」他以此例子提醒,先生如果覺得另一半有異常,一定要勇敢講出來,不要怕被罵,而太太也要勇敢接受最了解自己的先生,不要覺得先生只是要找麻煩。此外,洪暐傑也提到,國健署有提供四癌篩檢,包括子宮頸抹片、口腔黏膜檢查、糞便潛血檢查、乳房X光攝影等,都是政府補助的,不用掛號,其中糞便潛血檢查對象是50歲到75歲,每兩年就有一次,這部分是為了大腸癌的篩檢。
大元「被罹患乳癌」 美照慘遭新聞誤植…本人超傻眼
歌手朱俐靜日前因乳癌病逝,震驚演藝圈與無數粉絲,同時也引起外界對癌症的相關討論。怎知女星大元(林艾璇)竟發現自己的照片被誤用,還「被罹患乳癌」,看得她滿臉疑惑又無奈大元在IG限動分享討論女性乳癌的報導截圖,只見介紹女星朱芯儀的部分竟誤植成她的照片,讓大元直接「被罹癌」,因此就算她的照片左右兩旁有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和日本女星後藤希美子,仍讓她開心不太起來,直接在限動貼上三個歪頭吐舌和問號的表情圖案與符號。(圖/翻攝自大元IG)不過大元之後又貼出去玩「滑草車」的影片,可見心情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另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的癌症,每年有破萬名女性檢查出相關症狀,其中45至69歲是台灣婦女罹患乳癌的高峰,國健署建議,50歲以上婦女每1至3年應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朱俐靜乳癌病逝「5徵兆」要當心 治療權威曝台灣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
歌手朱俐靜在去年初坦言自己2020年被診斷出罹患乳癌,並積極接受治療努力抗癌,沒想到3日驚傳乳癌過世,享年40歲。然而,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之首,包括36歲的犀利人妻女星朱芯儀,也證實罹患乳癌第2至3期。對此,乳癌治療權威名醫張金堅表示,台灣年輕乳癌患者占比較歐美高,好發年齡也比歐美高,竟然少了10歲,提醒年輕型乳癌有4項特徵一定要注意,另外,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指出,不只硬塊,還有「5徵兆」要小心。朱芯儀罹患乳癌。(圖/翻攝自朱芯儀ig) 女星朱芯儀也在3月8日生日當天公開罹患乳癌,根據《三立新聞網》引述乳癌治療權威張金堅醫師的說法,台灣年輕乳癌患者低於40歲確診者大約占乳癌患者9%,歐美國家卻只有大約4至5%。台灣大約有半數乳癌患者是在停經前發生。張金堅醫師強調,年輕乳癌患者可能和種族或飲食習慣有關,由於台灣外食多,而且女性多愛吃甜食導致肥胖,加上使用塑膠餐具裝熱食、蔬果農藥容易殘留吃下肚,另外像是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都是乳癌的可能危險因子。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張金堅還提到,台灣乳癌第0期的5年存活率近百分之百,第1期也有93%,第2、3期也有89至75%,相較其他癌症預後更佳,建議有家族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乳房的變化以及預防乳癌上身,他也建議,盡量不要用塑膠袋裝熱食,飲食方面不要太甜或太油膩,並控制體重,維持適當體重不僅可預防乳癌,即便罹癌,避免肥胖也能有較好的預後。除此之外,年輕女性乳癌患者可能面臨結婚、生子、養小孩及職場挑戰,承擔的身心壓力更大,建議在治療上更積極,且要妥善處理副作用,以免影響生活品質,若有生育需求的人會轉介生殖醫學中心,也會注重術後乳房重建。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年輕型乳癌與年長的乳癌不同 4大特徵要注意:1.年輕婦女臨床檢查較不易由於患者年紀輕、乳房較緻密且受生理週期影響,在醫師進行乳房觸診時,不易觸摸出腫塊。2.年輕婦女目前沒有乳癌篩檢工具台灣因為乳癌發生年齡較歐美年輕10歲,所以建議台灣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提前至45歲,有乳癌家族史則提前至40歲,由於年輕婦女因乳房緻密,乳房X光攝影檢查成效大打折扣,高達22%無法判定。另外,有23%為偽陰性,所以不建議使用,改用乳房超音波或乳房磁振造影檢查比較好。3.腫瘤通常比較大: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年輕型乳癌(特別在35歲以下)發現時,都在二公分或二公分以上,期別相對較高,(朱芯儀在第二期以上)4.年輕型乳癌其細胞惡性度比較高:在台灣,有比率較高的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佔67%)與50歲以上之乳癌患者(佔57%)還高出10%。根據台大醫院林季宏醫師的研究發現,30歲至35歲間的年輕乳癌的癒後最差,35歲至40歲次差,至於40歲以上的愈後則變好。所以年輕型乳癌一定要積極與醫療團隊配合,接受完整的治療,才不會錯失治療契機。根據國健署107年統計,乳癌發生率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死亡率則高居第四名,平均每日有38人罹患乳癌。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指出,近年來單身女性及晚婚的高齡產婦愈來愈多,加上飲食日漸西化,女性的乳房發育遠較上一代豐滿,乳癌發生率也有逐年增加趨勢。至於乳癌高危險群,包含家族有乳癌病史,尤其母親或姐妹曾患乳癌者;一側乳房曾患乳癌者;曾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者;未曾生育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者;初經過早(小於12歲)者、停經過晚(大於55歲)者;肥胖者或動物性脂肪食用較多者。陳建志表示,以上6種族群罹患乳癌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提醒民眾,大部分的乳癌是沒有症狀的,但出現「5徵兆」要當心!乳癌前兆5徵兆:1、無痛性乳房腫塊。2、漸進性乳頭凹陷。3、乳頭異樣分泌物,尤其是帶血分泌物。4、乳房皮膚凹陷,或呈現橘皮狀皮膚。5、兩側不對稱(可自行對著鏡子觀察)。至於如何預防乳癌?根據統計,早期發現乳癌5年存活率達90%以上,若到晚期的存活率則大幅下降至不到30%,陳建志建議,40至50歲的女性,每2年定期做一次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5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而大於20歲的女性,最好在每月經期過後一週做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婦女每月應固定一天檢查。此外,平常要養成均衡飲食習慣,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取,每天至少30分鐘以上的運動提升免疫力。陳建志表示,乳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預防方法,因此,唯有及早發現與治療,才能提高存活率。
朱俐靜乳癌病逝 10大危險因子愛注意、這兩類人篩檢「死亡風險降41%」
朱俐靜傳出3日因為乳癌病逝,享年40歲,消息曝光震驚各界,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10年十大癌症死因中,女性乳癌就排名第四,統計有2913名女性死於乳癌。 由於朱俐靜年僅40歲,屬於年輕型乳癌患者,醫師提醒,年輕型乳癌目前認為的最高危險群分別為,有家人在50歲以下罹患乳癌的有家族史者、初次月經在12歲以前發生者,以及30歲後還沒有生育者,建議這些高風險者可提早和醫師討論,早點做相關檢查。國健署也提醒,乳癌除了有10大危險因子要留意外,具有乳癌家族史的人也最好早一點定期接受檢查,目前,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目前國際實證研究最有效的篩檢工具。朱俐靜去年初罹患乳癌後,努力接受治療且維持工作,但仍傳出不幸消息。(圖/翻攝自朱俐靜臉書)朱俐靜去年初罹患乳癌後,努力接受治療且維持工作,但仍傳出不幸消息,一般來說,乳癌的危險因子像是有家族史,也就是一等親中有小於50歲者罹患乳癌、初經早於11歲、54歲後停經、未曾生育或35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後天危險因子則包括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運動等。「110年十大癌症死因」女性乳癌位居第四。(圖/衛福部提供)根據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表示,國內的乳癌患者50歲以下與50歲以上,分別各佔45%與55%,低於50歲罹患乳癌者已佔了全部患者的將近一半。他指出,介於30多歲到40多歲確診的年輕婦女,有三大罹患乳癌的最凶險族群,首先為,有女性家人在50歲以下確診乳癌者,罹患乳癌機率是一般人的4倍;其次為,初經在12歲以前到來者,罹患乳癌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另外,是30歲還沒生育者,這是因為過去有部分文獻指出,在30歲尚未有哺乳經驗者,會有較高機會罹患乳癌,但也有部分文獻認為沒有直接相關。體位過重和肥胖者有較高乳癌罹患風險。(示意圖/翻攝自白鹿視頻)研究顯示,體位過重和肥胖者有較高乳癌罹患風險,當婦女身體BMI大於25,罹乳癌風險則增加17%,BMI大於30,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37%;缺乏身體活動者具較高罹癌風險;反之,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比不愛運動者降低20到40%。高油、高糖和高鹽飲食充斥於日常生活,若長期不忌口或缺乏運動,除了三高等問題更可能誘發乳癌發生機率。(圖/黃耀徵攝)另外,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柯曉彤表示,國人的飲食習慣逐漸受到西化影響,加上工作壓力等因素,多數人會靠吃來舒壓、無肉不歡等狀況也相當普遍,加上高油、高糖和高鹽飲食充斥於日常生活,若長期不忌口或缺乏運動,肥胖必定會伴隨發生,造成體內脂肪堆積、身體慢性發炎,三高疾病也隨之而來,更可能誘發乳癌發生機率。國際上最具醫學實證也最有效的工具是「X光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示意圖/亞東醫院提供)根據我國實證研究,大規模篩檢能降低41%的乳癌死亡風險,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國健署就提醒,國際上最具醫學實證也最有效的工具是「X光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目前國健署有補助45歲女性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檢查,也建議40歲以上民眾,有家族史者,或是發現「不會痛的腫塊」,懷疑為乳癌的腫塊者,建議可讓醫師評估風險,認為有必要者可再安排後續檢查。
超偶女神癌逝...每天逾7人死於乳癌 「這樣做」降低4成風險
藝人朱俐靜4日由家人證實因乳癌過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2020年將近70萬人死於乳癌。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資料,有2655名女性死於乳癌,平均每天約7.3人死於乳癌,是婦女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女性朋友們,要正視乳癌定期篩檢的重要性,定期篩檢可以降低41%的乳癌死亡風險,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造成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老化、基因變異、生育因子(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晚生育、未曾哺乳等)、具有乳癌家族史、相關病史(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及肥胖等。其中菸、酒、飲食、身體活動等因素,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加以預防。美國癌症研究所指出38%的乳癌是可以被預防,女性朋友們在年輕時就要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飲食均衡、規律身體活動、維持理想體重、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適時釋放自我的身心壓力等。而乳房X光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根據我國實證研究,大規模篩檢能降低41%的乳癌死亡風險,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至於檢查過程暴露放射線的安全性議題,取決於使用劑量、篩檢開始的年齡、篩檢頻率等,依據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資料,單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接受的輻射量約為0.7毫西弗劑量;美國保健物理學會指出,人體每年接受低於50毫西弗劑量的輻射,並無明顯致癌效應發生,民眾無須過度擔心。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這病連續14年登癌王
國民健康署今天公布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我國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較107年快轉11秒;而大腸癌連續14年登上十大癌症首位,108年新發生人數高達1萬7302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與107年排序相同。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指出,108年全國癌症新發生人數高達12萬1254人,相較107年上升了5123人,反映出人口老化、不健康的生活型態2大因素。她強調,十大癌症中包括攝護腺癌、乳癌、肝癌、甲狀腺癌等都和肥胖有直接相關,國人肥胖及過重比例高達47%,而根據國際研究,肥胖者罹患這些癌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2到4倍。男性方面,108年癌症新發生人數為6萬4109人,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5.4人。依發生率排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7年相比,口腔癌超越肝癌登上第3位。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近30年來口腔癌發生率持續增加,近10年呈現上下震盪趨勢,108年男性標準化發生率來到41.8,並提醒男性朋友應遠離嚼檳榔、吸菸、喝酒等危險因子,並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根據國健署統計分析,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26%口腔癌死亡風險。而女性108年癌症新發生人數為5萬7145人,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92.7人。十大癌症以乳癌居首位,其餘分別為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和107年相比,子宮體癌超越肝癌居第5位。林莉茹指出,近年子宮體癌標準化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常見危險因子包括肥胖、高熱量高油飲食、荷爾蒙因素、老化、缺乏運動等,近親或自身有子宮體癌或大腸癌家族史、乳癌或卵巢癌、子宮內膜增生者,亦是子宮體癌高風險族群;女性朋友如出現不正常出血警訊,應盡速就醫檢查。目前國健署提供四項防癌檢查,包括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篩檢,全台約7000家醫療院所皆可提供服務,民眾可至國健署「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Activity)查詢;如不清楚自身是否符合癌症篩檢補助資格,可透過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查詢,或請醫療院所代為查詢。★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中時新聞網提醒您: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
胸口劇痛掛急診…她脫衣驚見「30公分惡臭爛肉」 醫傻眼:跟籃球一樣大
苗栗縣1名62歲的王姓婦人近日胸部劇痛,但她卻不願就醫,直到傷口化膿才到醫院掛急診。醫生請患者脫下衣服檢查,赫見對方胸口有1顆超過30公分的潰爛腫瘤,有如籃球大小,且不斷飄出惡臭,這才得知婦人不想讓親友擔心,一直隱匿病情,所幸經過治療後,患者目前狀況穩定,也有持續定期追蹤。苗栗大千醫院指出,乳癌目前位居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首位,平均每37分鐘就有一位女性罹患乳癌,發生年齡多介於45至69歲。雖然國民健保署補助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但仍有不少女性因忙碌或害怕檢查,而忽略自身健康,導致病情嚴重時才就醫。大千醫院癌症中心黃明立主任說明,根據研究,全台晚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為33%,但近年於大千治療的乳癌晚期病人,5年存活率可達50%,高於全台的均值,顯示即使到乳癌第四期仍非絕症。針對晚期乳癌治療,除了手術,還有放射線治療、全身性治療(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抗賀爾蒙)、免疫及細胞治療等。黃明立提到,醫師會依據病人的病況及體能來選擇最合適的治療組合,病人若能配合醫師建議並積極治療,可幫助穩定病情、提高存活率。另外,大千醫院提醒,現行國健署補助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符合資格的女性朋友,務必要定期檢查,有任何異狀一定要及早就醫,並配合醫師專業治療。
乳癌篩檢率驟降近2成 是妳嗎?國健署示警「8600名女性」快來追蹤
48歲的王小姐因為怕痛一直不敢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直到兩年前年接到社區衛生所人員的電話邀約檢查通知及細心解釋篩檢流程,終於突破心防參加第一次乳房攝影巡迴檢查服務,發現結果有異常,進一步切片確診為第1期乳癌,王小姐之後積極治療,經歷手術、放射與藥物治療後,逐漸恢復健康。乳癌是國人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最新107年診斷出1萬4214名乳癌個案,平均約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而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國民健康署參考國際及國內研究,補助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婦女;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二親等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期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降低死亡率。受到疫情影響,過去乳房X光攝影檢查服務每年的篩檢量約86萬人,可發現4000多名乳癌個案;然而國內新冠疫情於今年5月日趨嚴峻並提升至三級警戒,導致醫療院所服務量能降載及民眾就醫意願下降;截至110年8月底乳癌篩檢量約50萬人次,相較109年同期篩檢數量減少約17.4%。除了篩檢量減少,追蹤率也不佳。根據國健署的篩檢資料顯示,乳房X光攝影檢查結果為陽性者,平均每17人就有1人罹患乳癌;截至110年1至8月,乳房X光攝影檢查服務約提供50萬人次,其中檢查結果為陽性計有4萬人,但是仍約有8600多人尚未至醫療機構完成追蹤,意即可能約有600人是潛藏的未經確診乳癌個案。國健署呼籲,乳房X光攝影檢查結果為4、5者,是發展成乳癌的高危險群;現階段疫情趨緩,在做好防疫措施前提下,應儘速至醫療機構接受確診、治療等相關醫學處置,以免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癌的先機。
群聚告段落!桃醫3月起正式全面復工 門急診量將恢復至9成
衛福部桃園醫院日前爆發院內感染,導致桃園疫情升溫,為縮減院內人流量門急診數急速下降,40天後桃醫正式重啟營運,3月開始全面復工,桃醫院長徐永年放下重擔,坦言終於可以好好放鬆,目前門急診量已恢復至9成。桃醫事件爆發後共有21名確診個案,讓桃醫院內人心惶惶,民眾也不敢再到桃醫看診,在醫護人員、政府的努力之下,終於讓桃醫重回正軌,也於19日正式重啟營運,但2月僅恢復7成人力,3月時全面復工,徐永年坦言,因為疫情關係全民防疫意識提升,因此即便門診量恢復至9成,急診量仍佔少數,院內終於正式復工後讓醫護人員士氣大增、也對未來更有信心。台積電捐贈價值22萬的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只要插入健保卡,可以一同監測溫度及是否攜帶口罩。(圖/姜霏攝)為紀錄桃醫事件的過程,桃醫的各科室主管也共同拍攝了《手牽手》MV,透過專業團隊的指導攝影下,完成了溫馨、感人的影片,桃醫2日舉辦捐贈乳房X光攝影巡迴車及社區醫療巴士之記者會,活動前也播放了該影片,以徐永年作為影片開頭,讓現場觀賞的種人深感感動。由大吾疆建設、中祥食品、宇震工程、啟銘機械、尚美實業、大園仁壽宮、中壢仁海宮及萬靈福德祠等人合力捐贈價值1千4百萬的乳房X光攝影巡迴車給桃醫。(圖/姜霏攝)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為鼓勵桃醫辛勤奮戰,由大吾疆建設、中祥食品、宇震工程、啟銘機械、尚美實業、大園仁壽宮、中壢仁海宮及萬靈福德祠等人合力捐贈價值1千4百萬的乳房X光攝影巡迴車。另外,台積電捐贈價值22萬的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只要插入健保卡,可以一同監測溫度及是否攜帶口罩,讓進出醫院的民眾資訊能夠電子化,未來也能更迅速掌握足跡。
乳癌篩檢有撇步 別怕痛!攝影為主超音波為輔
「醫師,關於乳癌篩檢,我是否能夠只做超音波就好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任黃裕閔說,在診間,偶爾會聽見這樣的要求,通常是之前的攝影有疼痛不適經驗,即使是兩年才一次,都覺得十分害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家耳熟能詳,對抗癌症最好的方式,而研究顯示,乳房攝影才能夠有效地偵測早期乳癌,達到降低死亡率的效果。通常超音波所發現的病灶,較有可能是晚期了。因此在篩檢的角色而言,乳房攝影是主角,超音波只是配角。國人接受乳攝的比率,早些年大約三至四成,經過政府與民間的努力,首度於2018年突破四成。但仍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的水準。譬如美國約八成,經合組織成員國(OECD)平均為六成,而我們的鄰居例如韓國、新加坡以及日本,都有逾五成的篩檢率。希望大家能把乳房攝影當作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兩年一次的不適,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換來健康長壽,並不算太壞的交易。國民健康署針對45歲至69歲女性、40歲至44歲有家族史女性,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黃裕閔提醒,因為東方女性較多屬於緻密型乳房(乳房中的脂肪與乳腺之比例,若是乳腺超過50%,則屬於緻密型),會降低乳房攝影的準確度,而緻密型乳房,相對於脂肪型乳房,又有4-5倍的風險罹患乳癌。如被醫師告知是屬於緻密型乳房的話,建議最少每年要接受一次超音波掃描。如今有全自動乳房超音波(ABVS),可取代傳統超音波,以期更早地發現腫瘤。醫師提醒,定期篩檢,攝影為主、超音波為輔,是預防乳癌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