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民眾
」妙齡女美白拒曬太陽,維生素D不足全身發炎 調查:九成民眾缺D
26歲的林小姐追求美白,出門必擦防曬乳、以計程車代步,加上工作因素幾乎晝伏夜出,根本曬不到太陽,長期下來體內維生素D濃度甚至低至1.9 ng/ml(建議值為≥30 ng/ml),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嚴重,也患有如過敏性鼻炎、帶狀皰疹等自體免疫疾病。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醫師表示,維生素D不足不會有急性症狀或危險,但長期缺乏會影響骨骼、肌肉、自體免疫、皮膚,並增加各種疾病風險。維生素D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近年研究指出維生素D控制體內多數組織中細胞訊息的傳遞,因此不足或缺乏會影響細胞功能,如增殖、分化、凋亡等,而氣喘、癌症、冠狀動脈疾病、憂鬱症、骨質疏鬆、異位性皮膚炎、代謝症候群等疾病也都與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有關。將近九成民眾維生素D不足 不曬太陽是關鍵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分析2015-2022年間的健檢資料,針對125,292筆維生素D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高達8成7的民眾皆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等於每10人中,幾乎就有近9人異常。鄭乃源醫師進一步以性別分析,發現男性有將近8成5維生素D異常,女性更有將近9成未達建議值,推測是因為女性較男性更追求美白、防曬,又沒有額外補充的習慣,導致維生素 D異常狀況居高不下。各年齡層中,又以21-30歲的年輕人為異常之冠,高達9成3不足或缺乏。但國人並未輕忽其重要性,不僅報章雜誌呼籲,市面上也充斥許多營養補充品,但為何國人維生素D數值仍普遍未達建議值?鄭乃源醫師表示,最主要是因為身體每日消耗維生素D,但日常飲食只能補充身體所需的5%~10%。因此若沒有透過每日充足的陽光或保健食品補充,較難以讓體內維持建議濃度。額外補充維生素D日曬就夠? 建議額外補充維生素 D 不足或缺乏的情況可以說各國皆然,以美國為例,美國訂定維生素D標準較台灣寬鬆,低於20 ng/ml才算異常,卻仍有高達42%者未達建議值,尤其皮膚黝黑者,統計數據更高,非裔美國人有將近82%缺乏。即使是陽光照射充足的熱帶地區也有缺乏的現象,一項夏威夷的研究顯示,喜愛戶外運動的衝浪者,也仍有過半的民眾有缺乏情形。若每天大量補充相關營養品,有無可能造成過量問題?營養師徐景宜則回應,在這12萬筆資料當中,沒有任何人超標,目前也尚未接觸到過多案例。建議可抽血檢查數值,並額外補充,半年後再檢測一次確認數值有無提升。63歲的賀女士在2018年時發現維生素D數值僅15.3 ng/ml,骨質密度T值低至-2,推測是停經加上長期維生素D不足及缺乏適當運動導致。此後經醫師建議開始補充維生素D,短短四年維生素D回到建議值以上33.2 ng/ml,而骨質密度T值更改善至-1.4。有效補充維生素D 掌握4原則想有效補充維生素D其實並不難,把握以下四原則,便能輕鬆打造健康好身體。適當日照:陽光是轉換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要留意曝曬時間,建議於每日10:00~14:00,曬至少10 到15分鐘,且最好避開正中午的陽光,避免曬傷,並注意玻璃、衣物、防曬乳等物質阻擋,全身至少要有40%的肌膚沐浴在陽光下才能有效補充。多攝取富含維生素 D 的食物:推薦的「陽光」食物分別是黑木耳、鮭魚、秋刀魚、乾香菇、鯖魚、鴨肉、新鮮香菇、豬肝。適量補充保健食品:推薦選擇D3形式的維生素 D 保健食品,也可選擇添加維生素 K 的複方劑型,有助鈣質吸收、強化骨骼。定期檢測:除了每年健檢時建議將維生素 D 檢測納入自身健檢項目中外,也建議有定期補充維生素 D 保健食品者,每3~6個月進行回測,才能第一線掌握身體健康狀況,了解補充成效。鄭乃源醫師提醒,儘管日照為維生素 D 的重要來源,然而多數民眾的工作場域都在室內,難以曬到太陽,加之從飲食獲得的補充有限,因此想要避免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還是應視情況補充足夠劑量的保健食品。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意識,正視自身狀況並積極調整,才是實踐預防醫學的真諦,避免疾病,進而早健康。
口罩解禁首日直擊「台鐵上班潮」 目測約九成民眾仍戴緊緊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指揮中心也逐步放寬配戴口罩的規定,17日起實施最新一輪的口罩鬆綁政策,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是否要配戴由民眾自主決定。目前僅剩下在「醫療照顧機構」與「救護車」必須要全程配戴。不過,《CTWANT》今(17日)直擊台鐵脫罩首日情況,發現大部分民眾仍是將口罩戴緊緊。即日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車廂內不強制戴口罩。可能是習慣,大多數通勤民眾還要口罩戴緊緊。(圖/黃鵬杰攝)17日起,搭乘國內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將不強制佩戴口罩,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也比照辦理。如民眾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或遭遇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等特殊情形,則建議民眾自主配戴口罩。此外,目前僅剩2處地點必須全程強制性配戴口罩,包括醫療照護機構和救護車。不過《CTWANT》攝影組今於上班尖峰時段搭乘台鐵時,雖然政府宣布放寬口罩佩戴規定,但實際觀察,目測約還是約有九成民眾戴著口罩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僅有少數人脫下口罩。即日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車廂內不強制戴口罩。可能是習慣,大多數通勤民眾還要口罩戴緊緊。(圖/黃鵬杰攝)即日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車廂內不強制戴口罩。可能是習慣,大多數通勤民眾還要口罩戴緊緊。(圖/黃鵬杰攝)
司法公正性民調 6成民眾認為檢方會收賄
台灣公民人權聯盟籌備處今(2)日公布一份國人對司法信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台灣的司法的公正性及司法改革的滿意度均不及四成,且有高達近九成民眾認為檢察官辦案會受政治力影響;逾六成民眾認為檢察官在辦案過程會收受賄賂。公民人權聯盟籌備處代表陳為祥指出,經過幾年來的司法改革,人民對司法的信任度似乎沒有提升,而且這次民調的時間在陳宗彥事件爆發前,否則民調結果可能更為負面。台灣公民人權聯盟籌備處委託山水民調進行司法信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台灣的司法的公正性及司法改革的滿意度均不及四成,且多數民眾存在檢察官辦案會有不良行為的印象,高達近九成民眾認為檢察官辦案會受政治力影響;逾六成民眾認為檢察官在辦案過程會收受賄賂;六成七的民眾則認為檢察官辦案過程會濫用權力,也有近七成的民眾認為檢察官一人決定起訴與否,並不適當,且有過半民眾認為檢察官應在三到六個月內偵結案件。陳為祥說,在警察、法官與檢察官中,民眾普遍對檢察官的個人操守評價比較低,他舉例,曾有真實案例,一名檢察官在偵察過程中違反了檢察官倫理,甚至半強迫地要被害人指認被告,該被告遭判有罪後,被監察院發現是冤案,但職務法庭最後只給了檢察官申誡,理由竟是「檢察官工作非常繁忙,辦案的精準難免受限」。他批評,台灣真的在辦案的檢察官不超過7、800人,偵辦的案件大都是酒駕、詐欺與偷竊等罪,既然這麼忙,就不該把這些警察的工作攬在身上。律師黃帝穎指出,最新民調顯示近九成民意認為檢察官辦案受政治影響,從黃世銘案、高虹安案到陳宗彥案等三大案,都重創社會對檢察官的信任。比起高虹安涉案,苗栗縣長鍾東錦傳出涉案,地檢署5天內就剪報分案、立委蘇震清在4天分案,高則是到17天後,還因為是前民眾黨部執行長林冠年跑去告,檢方才分案 律師鄭文龍說,台灣目前奉行的是專制獨裁的司法要,應改成民主的司法,外國民主國家的偵察主體多是警察,檢察官不應再佔著偵察主體,7萬的警力才可能扮演好這個角色。他舉例說,澳洲的檢察官就是法庭上的律師,而且警察與檢察官的職權分開兩邊,也有監督制衡的功能,日本之前制度跟台灣一樣,但在二戰後更改;韓國前一陣子也改了,台灣應該朝民主的司法制度改進。
九成民眾認高房價嚴重 民團批房市三箭射垮青年
民團巢運今(19)日與立委賴香伶、邱顯智等人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蔡政府上任以來房價不斷的飆漲,問卷調查顯示,高達九成民眾認為高房價嚴重,三大主因包括交易炒作、持有稅過低以及熱錢湧入房市,然而目前政府措施僅著重打擊「炒作」,且民眾面對租屋困境為租屋黑市所導致,其次才是增加租屋供給,顯見發錢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巢運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購屋問題上,整體有99.3%的民眾認為台灣高房價嚴重。且目前「未居住於自宅」的民眾,未來五年僅不到三成有購屋計畫,其餘則是過去五年曾經想購屋而未果或根本沒有購屋計畫,僅2.7%的民眾在過去五年中順利購屋。整體而言,民眾對於高房價下的購屋整體抱持悲觀態度。賴香伶指出,拆解房屋成本,土地為佔比最高。根據統計,去年全台可開發素地交易金額超過三千億元,其中政府的土地標售案占22.5%,為近五年來的新高,是全台灣最主要的可開發案土地供應者。賴香伶表示,雖然立法院早在2011年時就通過修法,針對500坪以上國有土地發出禁賣令,然而因為當年僅修國有財產法,並未修改地方自治法,留下地方政府可以透過市地重劃或區段徵收,將私有地變成公有地出售,造成中央不能賣地,地方拼命賣地的景象。賴香伶認為,若要根本的解決問題,除了提高稅率與各種限制措施外,政府更應該放棄純財政手段的思維,回到政府開發土地的初衷,以全民利益為出發點的考量,優先解決高房價問題,提高社會住宅比例、審慎評估都市計畫,不該出現把社會住宅用地變賣的情形。賴香伶強調,將持續監督政府如何使用公有地,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讓年輕人讓下一代買得起房,有多寶貴的資產,而不是在這一代手上變賣殆盡。
買房抗通膨?最新民調:近五成擔心通膨高於2% 逾六成「現在不是買房」時機
國泰金控今天(21)發布3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逾九成民眾預期未來一年物價上漲,近五成民眾認為一年以後通膨高於2%;至於目前是否為買房、買房時機?64.8%民眾認為現今「不是」買房點,賣房意願則略高於買房者。而且民眾賣房意願指數不僅比2月上升,還是2014年10月以來新高,顯示近期房市榮景讓民眾賣房意願仍維持高檔。本項調查於2022年3月01~07日進行,針對國泰人壽官方網站會員及國泰世華銀行客戶發出電子郵件問卷,並成功回收共20,540份有效填答問卷。根據國泰金控公布結果,烏俄戰爭導致全球局勢緊張,市場擔憂戰爭將對景氣帶來負面影響,全球股市加劇震盪。本月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股市的樂觀指數走低至8.1 (2月:8.4),風險偏好指數則微幅上升至15.0(2月:14.4)。關於民眾對於物價水準的看法,與2021年9月調查結果比較顯示:90.3%的民眾認為未來一年物價水準會上漲,較上次調查增加6.6個百分點;而6.9%民眾預期未來一年物價水準不變,較上次調查減少5.4個百分點;僅1.2%民眾認為物價會下跌,較上次調查減少0.5個百分點。整體而言,認為未來一年物價水準會上漲的民眾比例較上次調查增加。民眾對一年後通貨膨脹率看法的調查,與2021年9月調查結果比較顯示:47.5%的民眾預期一年後的通貨膨脹率會高於2%,較前次調查大幅增加12.1個百分點;其中20.9%的民眾認為通膨高於3%,較前次調查增加9.7個百分點;47.3%民眾則認為通膨落在0-2%區間,較前次調查減少11個百分點。整體而言,預期一年後通膨高於2%的民眾比例提升。
民眾黨啟動公投宣傳「2好2壞」 9/4首站金門出發
本土疫情逐漸趨緩,民眾黨預計於立法院9月中旬開議前,重啟全台公投宣傳活動,9月4日首站選定金門,串聯基層民眾最真實的聲音,宣傳民眾黨四項公投「兩好兩壞」的立場。珍愛藻礁、反萊豬、重啟核四以及公投綁大選四大公投案,原定8月28日舉行投票,不過受疫情影響,中選會宣布延至12月18日舉行;隨著疫情降溫,民眾黨宣布重啟公投系列宣傳活動,9月4日首站選定金門。邱臣遠表示,萊豬開放進口前,多份民調顯示國人反對萊豬進口,連民進黨今年4月的民調也顯示,62.8%不能接受蔡政府開放萊豬進口,且「非常不能接受」占50.3%,另有高達九成民眾同意「美豬應明確標示有無含萊劑」,現階段政策明顯並無法滿足民眾對於食安把關的期待。針對12月18日舉行四大公投案,民眾黨主張「2好2壞」。(圖/截自蔡壁如臉書)針對四大公投議題,蔡壁如表示,三接外推後,是否會傷害藻礁、漂沙與風浪影響,民進黨政府始終未能說清楚;針對萊豬議題,她認為食安的討論應回歸科學,強調「源頭管理,明白標示」,讓民眾自己作主;至於核四議題,藍綠惡鬥40年的政治錢坑,應立即停損,收拾善後。蔡壁如強調,民眾黨從去年的秋鬥遊行反萊豬、到街頭連署護藻礁,走遍各地,串起基層民眾最真實的聲音,匯聚民眾黨四項公投「兩好兩壞」的立場。民眾黨團今舉行「0828從心出發 1218迎戰公投」記者會,黨團總召邱臣遠、幹事長蔡壁如及民眾黨桃園市黨部主委秦詩雁、民眾黨台北市黨部副主委陳宥丞、民眾黨桃園市黨部蘆竹區主任黃國晏、民眾黨桃園市黨部桃園區主任陳品杰、民眾黨桃園市黨部大溪區主任徐慈檉等地方黨部人出席,強調民眾黨對公投立場是萊豬不要來、護藻礁、反核四重啟、反公投綁大選的「2好2壞」。
被用放大鏡檢視?藍願景臺灣論壇 江啟臣、柯P幾無特別互動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上午出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所籌辦的「願景臺灣2030」第二場系列論壇—活不起的未來。論壇中公布臺灣首份「活不起的未來」民意調查結果,現場並邀請7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年輕朋友與專家共同進行經驗分享與討論。今天的論壇,因有獨派人士抗議柯文哲,出動大批警力,江啟臣及柯文哲雖照原計劃在會前分別受訪,避免同框,不過兩人也避開一樓大門,從地下停車場進入會場,兩人在會場無特別互動。江啟臣表示,「一個團結的社會不應區分你我,一個偉大的國家必須共同打造。」雖然大家站在產、官、學不同角度,且身處執政、監督不同角色,但透過溝通對話凝聚共識,就是「願景臺灣2030」,讓臺灣走向美好未來,不變的目標與初心。論壇邀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王淑美、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副教授辛炳隆以及臺北市長柯文哲等人與談,江啟臣亦以立委身份共同與談,副秘書長柯志恩則以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教授身份,擔任論壇主持人,引導論壇進行分階段討論。會中公布「活不起的未來」民調數據:對於中央政府總負債為5.5兆元,嬰兒一出生就有24.4萬元的債務,有近五成受訪民眾擔心國家財政將來會破產;如果把公保、農保、勞保虧損算進去,中央政府負債可能達15.8兆元,則有近六成民眾擔心未來各項社會保險會破產。整體而言,受訪者認為,高房價、低薪、看不見未來是臺灣年輕人面臨最嚴重的三大問題;高達近九成民眾同意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是嚴重的問題;問及台灣低薪的主因,多數民眾認為是雇用移工、公司喜歡雇用派遣人員或臨時工(非典型就業)、產業結構失衡所造成。民調數字顯示出民眾對於國家未來發展的擔憂,更凸顯了「活不起的未來」已是現在進行式,在這場議題論壇中,除了要為未來的政策找到發展方向,同時,也是對政府無法改善現狀示警。江啟臣表示,透過第二場系列論壇關注低薪、分配正義及居住正義問題,期望藉由與年輕人及社會的對話,逐步取得社會共識,這也是國民黨無論在野或執政都持續關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