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醯胺酚
」 普拿疼 藥師 乙醯胺酚 止痛藥 食藥署小症狀上藥局...藥界籲政府檢討分級醫療 就醫過多加收部分負擔
藥界近年宣導「自我照護」概念,希望民眾小症狀上藥局。基層藥師協會呼籲政府全面檢討分級醫療制度,針對就醫次數過多者加收部分負擔,貧戶、重大傷病者除外。另建議比照日本,一年到藥局買藥達一定金額就能抵稅,鼓勵民眾自我照護。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認為,台灣看病過於方便,一些民眾認為「我付保費,高興怎麼看就怎麼看」,但這是不對的,分級醫療有全面檢討的必要。台灣自我照護產業協會理事長蔡宜芳也認為,健保的錢應更多投注在重症身上,若小症狀上藥局仍不會好,藥師也會輔導民眾看醫生。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例,一年就醫耗費的健保資源近300億,沈采穎認為,政府須加強宣導流鼻水、過敏、拉肚子、頭痛等小症狀先上藥局。為避免資源浪費,一年就醫超過20次者,可考慮加收2成部分負擔,超過30次則收3成,同時將重大傷病者、貧戶排除在外。沈采穎認為健保不應包山包海,輕症的藥品如乙醯胺酚、布洛芬,都不應由健保給付。為鼓勵自我照護,日本更祭出一年上藥局買藥達3~5萬可抵稅的作法,建議政府參考,避免排擠重症的需求。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羅源彰提醒,兒童無法正確表達,有時覺得耳朵怪怪,很可能是中耳炎,但中耳炎的抗生素不易在藥局買到,病情延誤恐致聽力受損。拖很久的症狀也不宜直接上藥局,像是1~2個月的咳嗽,醫師一聽就知會不會是氣喘,若聲音不對,還可能是肺癌。羅源彰說,台灣醫療可近性高,診所數量與超商差不多,不同於美國,到診所得預約排隊;也不同於對岸,除醫院,就只能去藥局。在資源充足之下,診所能擔任分級醫療第一層角色,提供最快速、便捷的照護,有問題也會轉到大醫院治療。
普拿疼調漲「好市多每卡限買1組」 藥師建議:不需要有品牌迷思
國內新冠疫情再起!導致普拿疼又掀起搶購潮,沒想到普拿疼7月起又將調漲8%至10%,且好市多藥房本來可以每卡限購2組,近期又改成每卡限購1組,更有民眾坦言好事多已經買不到普拿疼。對此,藥師也解釋,其實普拿疼成分就是乙醯胺酚,此類藥物還有很多學名藥和國產藥可供選擇,而且還比較便宜,不需要有品牌迷思。普拿疼廠商Haleon(赫力昂)6月底公告,「普拿疼止痛藥系列產品」的建議零售價格調整幅度將在8%至10%之間,每盒貴9元至20元。根據藥廠提供的新版建議售價,普拿疼「止痛加強錠」10錠由175元調漲至185元、20錠由285元漲至299元、30錠由410元漲至430元。普拿疼膜衣錠「一般錠」12錠裝由170元漲至179元、24錠由280元漲至295元。「速效膜衣錠」則由175元漲至185元。赫力昂強調,建議零售價僅供參考,並無強制性。好市多藥房販售的「普拿疼止痛加強錠」本來在6月底規定每卡可以限購2組,沒想到現在又變成每卡限購1組,也有會員在逛好市多的藥房時發現,普拿疼早已被搶購一空。對此,藥師也解釋,其實進口藥物普拿疼的成分就是乙醯胺酚,此類藥物還有很多學名藥和國產藥可供選擇,已經是很常見的藥物,並非新研發的藥品,而且不同廠牌、相同成份的藥品,價格竟然只有普拿疼的一半,民眾只要詢問過後確定有乙醯胺酚或者乙醯胺酚加強錠等,就可以替代使用,不需要有品牌迷思。
普拿疼漲價!7月起「每盒貴9到20元」 藥師揭替代選擇
普拿疼開出漲價第1槍。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今(21日)表示,普拿疼7月起漲價,漲幅約8%至10%。憂心普拿疼漲價恐帶動其他廣告產品調漲。因應4月電價調升連帶影響成藥、指示藥價格,普拿疼5月公告將於7月調漲8%至10%,根據新版建議售價,一般錠之普拿疼膜衣錠12錠漲至179元、24錠295元;普拿疼速效膜衣錠10錠漲到185元;加強錠10錠漲至185元、20錠299元、30錠430元。沈采穎表示,藥局因廠商應對新價避免囤貨而控貨,6月已叫不到貨,近期新冠確診者增多,連帶使購買者增多,不過考量距離7月剩不到10天,普拿疼應不會有缺貨情形。沈采穎認為,電價調升後許多業者都在觀望,如今普拿疼首開先例,可能讓其他藥物宣布調漲,其中又以廣告類藥物可能性最高。沈采穎指出,普拿疼成分為乙醯胺酚,該類藥物還有多種學名藥可選擇,消費者到藥局可說明要購買「乙醯胺酚」,不同廠牌的相同成份藥品,都可代替普拿疼使用,價格則是普拿疼的一半。普拿疼代理商赫力昂(Haleon)則證實,為因應國際經濟成本持續上揚,反映營運成本、產品成本,將自2024年7月份起陸續調整「普拿疼止痛藥系列產品」建議零售價。調整價格9元至20元不等,建議零售價格僅供參考,並無強制。
頭痛狂嗑止痛藥…她日吞12顆病沒好「肝壞了」 醫揭每天劑量上限
許多人在出現疼痛症狀時,會選擇吃些止痛藥緩解,然而止痛藥不能隨便亂吃,否則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北部1名35歲女子平時飽受頭痛困擾,但她多年來均未就醫,而是自行服用止痛藥抑制疼痛,每天最多吃下10至12顆,時間長達2、3年,直到公司健檢被查出肝功能異常,才驚覺大事不妙,所幸最後恢復正常。台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羅佳琳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該名女患者因肝功能異常就醫,自己照慣例詢問對方的生活作息,包括是否熬夜、睡不好、飲酒等,但女子均否認;經過仔細問診,女患者表示她有長期頭痛問題,多年來都沒有看醫生檢查,而是自行服用普拿疼止痛,有時1天最多吞下10至12顆。羅佳琳指出,患者頭痛前眼前會出現閃光,接著開始劇痛,推測應是偏頭痛所致,於是請她先停止服藥,並轉介至神經內科,給予專門藥物治療。幸運的是,患者經過3個月的診治後,再回診追蹤時肝功能已恢復正常,偏頭痛也獲得控制,顯示對症下藥非常重要,如果沒查出原因,只是一昧吞服止痛藥,實在很不妥。醫師說明,成人每天止痛藥的最高劑量為4000毫克,以成分為乙醯胺酚的普拿疼為例,每顆劑量500毫克,1天極限是8顆,且一般建議服用止痛藥至少需間隔4至6小時,若疼痛情形較嚴重,每天吃6顆還算可接受範圍,8顆已是人體可承受的上限,如果超過這個劑量,就會加重肝臟負荷,時間一久恐傷身。
用藥當心肝損傷 身體出現11症狀盡速就醫檢查
吃藥治百病,仍有一定機率導致身體負擔。1999年至2024年1月的藥品不良反應通報數據顯示,肝膽疾患就佔當中的204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主任謝右文指出,一旦出現「全身疲乏」、「食欲減退」、「噁心嘔吐」、「茶色尿」、「灰便」在內等11個症狀,恐是藥物性肝損傷狀況,建議儘速就醫檢查。根據1999年至2024年1月統計的藥品不良反應通報,肝膽疾患就有204件,比例達到全部案件的8.59%。謝右文提醒,一旦出現「全身疲乏」、「食欲減退」、「噁心嘔吐」、「右上腹疼痛不適(肝區疼痛)」、「茶色尿」、「灰便」、「黃膽」、「搔癢症狀」、「淋巴腺病」、「脾臟腫大」、「關節炎」等症狀,就需留意恐有藥物性肝損傷狀況。謝右文說明,造成藥物性肝損傷成因分為體質性因素、藥物因素,其中體質性因素包括人體藥品過敏、藥品代謝異常、酒精影響藥物代謝等關鍵因素;藥物因素包括藥品特性,或者藥品代謝的產物對肝具有毒性,而且服用的藥品劑量、常見的止痛藥如普拿疼成分的乙醯胺酚,都有相關風險。民眾若為「高齡」、「長時間常服用多種藥品」、「肝功能不佳者」、「慢性B型、C型肝炎帶原者」、「慢性酗酒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6類族群,用藥也需特別留意藥物性肝損傷。藥害救濟統計資料指出,常見造成肝損傷的藥品包括「抗結核藥(如Rifampin、Isoniazid、Pyrazinamide、Ethambutol、Rifabutin、Rifapentine)」、「抗黴菌藥(如Terbinafine)」、「抗生素(如Co-trimoxazole)」、「抗癲癇藥(如Valproate)」、「降尿酸藥(如Allopurinol)」、「降血脂藥(如Atorvastatin、Fenofibrate)」、「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 (如Etoricoxib)」、「抗甲狀腺藥(如Methimazole)」、「抗發炎和抗風濕藥(如Sulfasalazine)」等,且有超過6成肝膽疾患救濟案例年齡在50歲以上,大多罹患多重慢性疾病,服用藥品繁雜,用藥容易發生藥品交互作用,造成肝損傷。食藥署提醒,民眾用藥期間若有食慾不振、全身虛弱、疲倦、噁心及茶色尿等症狀,可能是肝損傷警訊,應當儘速就醫檢查。
狂喝感冒糖漿導致意識不清男子急送醫 「肝指數接近2000」嚇壞醫師
一名60多歲的男子在接受闌尾炎手術後,留院期間被醫師發現有嗜飲感冒糖漿的習慣。雖然醫師第一時間就警告男子不要如此大量飲用,沒想到出院後,男子變本加厲,不僅隨著三餐飲用,甚至連兩餐之間也時常飲用。結果,該名男子日後突然意識不清被送往醫院急救,檢查時發現,該名男子的肝指數竟然接近2000,已經是急性肝炎的等級了。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日前在FB發文,內容中表示先前一位60多歲的男性闌尾炎患者,在留院觀察期間被他發現到有飲用感冒糖漿的習慣。雖然男子堅稱自己是因為頭痛才喝,而且是久久喝一次,但是男子的兒子馬上吐槽「哪有!你照三餐喝啊!」陳榮堅表示,由於臨床上有許多人對感冒糖漿有依賴性,但感冒糖漿中有3個成分不僅容易成癮,如果服用過量的話,甚至會有頭暈、無力、嗜睡等情況,嚴重時甚至會產生幻聽、幻覺。所以陳榮堅醫師第一時間就要求該名患者即刻停止這樣的習慣。而在患者出院後半年,該名患者突然因為意識不清而被送往醫院,當陳榮堅趕到時,發現該名男子的肝指數接近2000,已經是急性肝炎的等級。而在詢問之後,才知道該名男子不僅沒有聽從陳榮堅的建議,還變本加厲,不只照三餐喝,在餐跟餐中間,只要一有不舒服就喝感冒糖漿。陳榮堅解釋,感冒糖漿中乙醯胺酚這個成分,如果服用大量,是會造成 #藥物性的肝炎。後來收他進加護病房,還好有搶救回來,之後就幫他轉診,請求身心科的協助。陳榮堅也提醒,並不是以後醫師開感冒糖漿,就完全不能服用,重點是要確實遵照醫師、藥師的指示服用,切勿自行過量服用!
女子經痛狂吞止痛藥 1習慣慘讓「胃破15個洞」
許多人若身體出現疼痛,會習慣吃止痛藥緩解。不過,曾有一名女子因為經痛,狂吃止痛藥,豈料完全沒起色,只好緊急就醫,結果照胃鏡驚見「胃出血破了15個洞」,相當嚇人。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在《醫師好辣》分享,過去有一名35歲女子,平常經痛就會吃1、2顆止痛藥,狀況就會好轉,但某次痛到不行,吃了1顆沒用,所以又繼續吞,總共吃了4、5顆止痛藥,沒想到痛感從下腹部延伸到上腹部,女子發覺不對勁立刻就診。醫師警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不能亂吃。(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蕭敦仁問診才知,女子吃了日本買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裡面含有布洛芬,該成分相當傷胃,結果一照胃鏡,發現胃破了15個洞,還伴隨出血,因此他提醒這種藥不要亂吃,一定要有醫師處方。蕭敦仁解釋,這種藥不是直接傷害胃壁,是因為吃下去時,胃的黏液層不見,胃酸就像散彈槍打下去,一次就破10幾個洞。身為醫師的他,家中會備好各種藥,但止痛藥只備「乙醯胺酚」,其他像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鎖起來,家人沒有經過他同意不准吃,因為對胃很傷。
17歲少女出國旅遊染扁桃腺炎 服大量止痛藥肝功能衰竭身亡
英國威爾斯一名17歲少女日前和朋友到西班牙海島度假時,罹患扁桃腺炎(Tonsillitis)。沒想到當她返家後,病狀逐漸變嚴重,就醫多次仍未好轉,最終引發嚴重白血病不幸離世。根據《每日鏡報》報導,英國威爾斯一名17歲少女莉亞(Leah Rogers),5月時和朋友一同到西班牙的馬略卡島帕爾馬諾瓦(Palma Nova)度假。未料旅途期間身體出現不適,返家後便到醫院檢查,被醫師診斷是扁桃腺炎,開了抗生素給她服用。不過莉亞在服藥後,病情仍未見好轉,一周回診了2次,後續更因為身體實在非常不適,服用了大量止痛藥,造成體內的乙醯胺酚(paracetamol)過量。之後醫生再次開了抗生素給莉亞服用,卻出現嚴重腹痛,經過檢查確認感染單核細胞增多症(glandular fever),立即住院治療。沒想到隔天醫生看了莉亞的血液報告後發現,莉亞出現肝功能衰竭的情況,立即將她送往布里真德威爾士王妃醫院(Princess of Wales Hospital)的重症監護室觀察,並裝上生命維持系統。之後莉亞情況遲遲沒有好轉,甚至已經失去意識,便再次被轉院到伊麗莎白女王醫院(the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後續經過主治醫師以及血液科醫師一同會診,發現莉亞可能罹患白血病,或是噬血球性淋巴組織球增生症(HLH),不過情況已經非常危急,醫療團隊無法對莉亞做出任何治療。最終,莉亞的家屬在悲痛之下決定拔管,而莉亞也在數小時後離世。事後莉亞的父親也心碎表示「現實情況讓我們意識到,永遠不要認為生命是理所當然的,人們只有在生命被奪走時才會意識到自己擁有什麼」。
夏天車內溫度恐比車外高2倍 專家曝「這物品」放車上會爆炸
夏季高溫炎熱,據歐美氣象追蹤機構數據顯示,7月才過了不到一半,全球平均氣溫就屢屢創下歷史性的新高。有位外國的汽車專家就提醒,在陽光的曝曬之下,車內溫度將達到室外溫度的2倍,他列出5種「絕對不應留在車內」的物品,包括罐裝飲料、水瓶、手機等等,以免發生意外危險。根據英國《鏡報》(The Mirror)的報導,英國汽車租賃公司LeaseCar的網路行銷主管提姆(Tim Alcock)指出,有些物品會因高溫變質或是產生危險,其中之一便是防曬乳,而他解釋,防曬乳中的幾種成分會在高溫下分解,導致它的防曬作用失效。提姆也提到,某些藥物會有建議保存的溫度區間,或是可承受的最高溫限制,一般來說,如兒童藥物品牌Calpol、英國藥品物品牌Anadin中,用於止痛退燒等含有乙醯胺酚(Paracetamol)的藥物,就需要保存在25度以下的環境中,否則將變得無效用或變質。報導指出,含雙酚A的塑膠水瓶會因高溫產生毒素,融進飲用水中,進而傷害眼睛、皮膚,甚至肺、心臟,若是金屬、玻璃、不含雙酚A的瓶子可以被放置在車上,但若是盛裝碳酸飲料,將可能導致爆炸。除此之外,在陽光的曝曬下,太陽眼鏡的鏡片和鏡片可能會變形破裂,而手機類電子產品的電池也將因此過熱,並直接造成損壞。
合庫金董座傳猛爆性肝炎病逝 醫揭「致病5原因」:2症狀快就醫
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剛到任不到2週,竟於今(2日)上午傳出病逝消息,享壽64歲,死因疑為猛爆性肝炎。合庫金發言人表示,林謙浩過世後,其所擔任的合庫金及合庫銀董座職務,將由2公司的總經理暫代職務。醫師曾提到,猛爆性肝炎的病程發展快,一旦發現皮膚或眼白發黃,應立即就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根據合庫金官方網站資料顯示,林謙浩過去曾任台企銀董事長外,同時也曾擔任第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稽核、副總經理兼策略規劃處處長、代理董事長、董事兼總經理。過去還曾擔任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策略行政處協理、經營管理處處長、世貿分行經理、香港分行經理、董事等職務。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曾在臉書粉專分析造成急性肝衰竭5大原因: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B型肝炎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B型肝炎有1%的機率會引起猛爆性肝炎;A型肝炎則有約0.1%的機率;C型肝炎則較為罕見。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特別注意規律生活、均衡飲食,以避免誘發猛爆性肝炎。藥物誘發:過量服用特定種類藥物也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最常見的是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的鎮痛解熱藥物(俗稱為普拿疼)。若沒有聽從醫師建議而過量使用藥物,當藥物的毒性代謝物無法被排出時,就會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而引起肝功能異常,另外降尿酸藥物、某些治療肺結核藥物等也可能誘發肝損傷。服藥應聽從醫師建議,並密切追蹤肝臟功能。亂服草藥、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中藥和補品,也可能因含有肝毒性成分而引起急性肝衰竭。過量飲酒:若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長期大量飲酒,當身體免疫反應被誘發時,大量肝細胞發炎甚至壞死,便會造成急性肝衰竭。代謝異常疾病: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代謝疾病有雷氏症候群、威爾遜氏症、妊娠性脂肪肝等,並不常見。醫師提醒,急性肝衰竭大多來得又快又急,一開始的症狀包括容易疲倦、噁心嘔吐等,接著出現黃疸、茶色尿,最明顯的是眼白變黃;隨著肝組織損傷越來越多,肝臟失去製造蛋白質和白蛋白的功能後,體內水份會積聚在下肢或腹腔,造成腹水和腳腫,最後引發肝性腦病變,造成感覺異常、情緒改變、嗜睡等症狀,嚴重會發生肝昏迷,是急性肝衰竭常見的死因。陳敬睿提醒,急性肝衰竭因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另一方面,在台灣有超過六成的急性肝衰竭與B型肝炎感染直接相關,因此感染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的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回診檢查肝機能,平時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防止肝指數飆高。
缺藥情況嚴重!健保署擬刪15款指示藥 遭專家痛批打假球
國內缺藥問題嚴重,近期外界不斷有呼聲要求指示藥品退出健保給付,健保署上周雖宣布15款指示藥擬退出健保,但仍遭專家質疑打假球,認為應先讓使用量大的指示藥退出,且應制定出指示藥廠自行退出健保的相關辦法。健保署上周召開會議,初步共識有15項指示藥未來不再由健保給付,主要是針對廠商已無生產、消化酵素、維生素或保健食品成分等品項,至於未來也會發函給醫界,詢問每年用量藥錠低於五千顆、藥膏少於一千條以及眼藥水低於一千瓶者,未來是否應持續納入健保。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指示藥品退出健保是她一直以來的建議,但健保署的做法是先將用量低的踢出健保,「根本是在打假球」,因為這些用量不到5000顆的產品,藥廠早就不願意生產,還需要健保署來踢嗎?沈采穎指出,健保一年在指示藥上花了將近17億,其中前五大項目依序為止痛藥、咳嗽感冒藥、抗組織胺、腸胃機能藥、鼻用製劑等,但在這次會議的初步共識中,並未看到這類藥品,顯見健保署仍不敢切入問題核心處理。以去年健保給付指示藥品用量前五名排序,番瀉苷(Senna glycosides)、乙醯胺酚(Paracetamol)、氧化鎂(Magnesium oxide)、Silicone、愛克痰(Acetylcysteine)為使用量最高的指示藥,沈采穎質疑,如健保署真有心解決缺藥問題,應優先將這些用量高的藥品剔除,而非只拿用量少的開刀。沈采穎強調,健保署面對缺藥問題短期內應針對處方藥進行價格保護而非指示藥,並依法讓指示藥回歸自由市場機制,例如氧化鎂就不應調高地板價,應直接剃除健保給付,由使用者來付費。至於中期因應方針應採用成分給付,而非齊頭式平等,沈采穎說,民眾應自負差額以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讓民眾能有自由選擇廠商的權力,這才是真正以病人為中心,而非以醫院為中心。最後,沈采穎認為長期目標應落實真正的醫藥分業,才能避免藥品過於集中在某些大型醫院,進而導致「以藥養醫」與藥物浪費。
半夜不適但診所打烊怎麼辦? 居家醫藥箱「4類藥品」助緩解
如果半夜不舒服,偏偏診所打烊了該怎麼辦?食藥署在粉專「食用玩家-食藥署」發文,推薦家中「常備醫藥箱」可準備止咳化痰藥、鎮熱止痛藥、抗組織胺、胃腸藥4類藥品。不過也提醒,這些常備藥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若症狀在用藥後仍然持續,甚至加重,還是要盡快前往醫療院所看診喔!食藥署進一步在「食藥好文網」說明此4類藥品適應症如下鎮熱止痛藥疼痛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例如感冒導致的喉嚨腫痛,或是外傷造成的傷口疼痛。常見的止痛藥分為兩類,分別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以及「乙醯胺酚」,這兩者對於一般疼痛皆有效果,在使用上可以根據疼痛部位是否有發炎來選擇,若組織有出現紅腫熱的現象,一般屬於發炎反應,此時可使用常見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例如:布洛芬、待克菲那、萘普生等)。另外有些類型的疼痛並沒有明顯的發炎反應,例如緊縮型頭痛,此時則可選用沒有抗發炎效果的乙醯胺酚,也能有效緩解疼痛。另外,以上介紹的兩類止痛藥,也都有退燒效果,能緩解感冒等疾病所引起發燒。不過要注意的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對於腸胃較具有刺激性,且對於年長的病人,也較容易導致急性腎損傷,雖然發生的風險不高,但仍須特別注意。抗組織胺(抗過敏藥)過敏反應會依據過敏原侵犯的地方不同,也有不同反應,例如食物過敏會導致全身性反應,像是全身皮膚搔癢或是水腫,而花粉過敏則可能導致流鼻水、鼻塞、眼睛搔癢等症狀,接觸性過敏則會也造成皮膚紅疹。這些過敏反應都可以使用抗組織胺類藥品來緩解,目前藥局能夠自行購買取得的藥品為第一代抗組織胺,在緩解過敏反應效果極佳,但較容易導致嗜睡的狀況,使用後須注意不應操作機械或開車,特別在年長的病人上,也可能導致尿滯留、視力模糊、便祕等症狀,若使用後發生相關症狀應立即停藥,且須做好預防跌倒的措施。胃腸藥(制酸劑、消脹藥、吸附型止瀉劑)在過度飲食或是過油膩的飲食中,可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酸分泌過多等症狀,此時可使用市面上的制酸劑來進行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制酸劑透過直接中和胃酸來達到效果,雖然效果快速,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胃酸反彈性的增加,建議偶爾使用即可,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或胃酸過多等的症狀,則應就醫診斷。消化不良所導致的脹氣則可使用消脹氣藥來緩解,這類藥品基本上並不會吸收至人體中,副作用相對較少,但同樣的若是經常發生,也建議就醫。若發生腹瀉症狀,是屬於較急性嚴重的問題,務必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發生脫水問題,一般建議先使用吸附性的止瀉藥,避免使用抑制腸胃蠕動型的止瀉劑,其會造成細菌毒素無法排除而累積,吸附性止瀉藥在使用上建議須與其他藥品間隔兩小時,以避免吸附其他藥品導致藥效減低。止咳化痰藥感冒時,咳嗽症狀非常惱人,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睡眠,此時可以使用止咳藥品作為緩解,若痰液過濃無法咳出,也可以考慮搭配化痰藥品來進行自我治療,但須要注意的是,止咳化痰藥品僅為症狀緩解藥品,若長期咳嗽仍應就醫診斷,另外化痰藥品僅能將痰液變稀,因此只適用於咳不出的濃痰,而並非能將痰液消除。
不只軟便劑漲1倍 健保署揭「這2款藥品」6月1日起也一起漲價
國內缺藥問題持續,價格不敷成本則被認為是原因之一。健保署今(15日)宣布軟便劑氧化鎂價格,自6月1日起從0.16元調漲至0.32元,漲幅達1倍。另外2款退燒藥及兒童止吐栓劑,也將自6月1日起分別漲價1到7倍。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氧化鎂軟便劑、乙醯胺酚咀嚼錠 80mg(acetaminophen 80mg)、多普杜利栓劑 10mg(domperidone 10 mg)共3種藥品,在4月的共擬會議申請調整支付價格後獲准。其中指示用藥乙醯胺酚咀嚼錠,具生產許可的2間藥廠有1家提出申請,原價格為1顆0.24元,調整後約1.5至2元,每年健保用量超過3萬9千顆,預估1年約增加8萬元財務支出。同為處方用藥的多普杜利栓劑,有5間藥廠具生產資格,並有2家申請提高藥價,原價格5元,調整後為10元,去年健保用量超過4萬2千顆,預期1年增加17萬財務支出。衛福部因今年缺藥頻傳,於4月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協助橫向溝通,健保署亦針對無替代藥品提出應變措施,若廠商藥價不敷成本,可提出申請由健保署召開藥品共擬會議重新核價。蔡淑鈴表示,這次調整可撐到明年4月,之後會依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每年重新核價、檢討藥價。
「牛奶針」治療失眠當心成癮 不光觸法還致命
藥品指的是用來預防、診斷、治療或減輕疾病症狀的化學物質,但如果不好好按照醫囑用藥,隨意自行服用或增加劑量,就有可能讓這些對健康有益的「藥」變成傷害身體的「毒」!「牛奶針」治療失眠 成癮造成昏迷及死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顧苡平表示,近年來有一藥品因為被許多藝人濫用而數次登上媒體版面,此藥品就是俗稱「牛奶針」的異丙酚(Propofol)。異丙酚為一種短效性麻醉藥,醫療上使用於手術時的全身麻醉、進行檢查或使用呼吸器病人的鎮靜作用,是醫院非常普遍使用的藥品,因為其乳白色的液體外觀而有了「牛奶針」這個別稱,在台灣被列為第四級管制藥。然而,因為異丙酚快速且有效的鎮靜催眠效果,被許多有心人士非法用於治療失眠,更有些人沉溺於注射後降低焦慮而產生的欣快感,造成異丙酚成癮,不斷重複注射、過量注射,甚至搭配其他毒品服用,在沒有醫護人員監控下,恐怕會造成呼吸與循環系統抑制、昏迷、死亡。常備止痛藥勿濫用 恐造成肝臟、腎臟損傷除了異丙酚這種較難取得的管制藥有濫用的問題,一般家庭常備的止痛藥也是容易被濫用的藥品,民眾常因為想快速且有效的達到止痛的效果,而在短時間內服用過多的止痛藥。過量退燒止痛用的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會造成肝損傷、猛爆性肝炎、肝衰竭,最嚴重可能造成死亡;過量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如Ibuprofen、Diclofenac等)則是會傷害腎臟,最終可能導致須洗腎。安全用藥把關 謹守四原則顧苡平提醒,為了身體的健康,並為自己的用藥安全把關,應謹記以下4個用藥安全原則:1.服用處方藥與指示藥需照醫師醫囑或藥師指示用法。2.自行購買成藥須注意標示的使用劑量與服藥間隔時間。3.不買來路不明的藥品。4.不吃別人贈送的藥品,避免治病不成反傷身。
止痛藥並非萬能 身體有疼痛異狀應審慎面對
部分民眾覺得身體有疼痛異狀,不論是頭痛、胃痛或生理痛時,習慣先服用止痛藥再說。但是,這樣真的能有效解決您疼痛的問題嗎?疼痛是身體出現異狀警訊 應審慎面對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表示,疼痛,是身體出現異狀時所發出的警訊,提醒我們應該要審視自己的生理狀況,嚴重時甚至要就醫尋求治療!然而,現代社會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繁重,許多人總是草草服用止痛藥了事。止痛藥分兩類 腸胃道疾病者應避免這1種止痛藥是經常使用的藥品之一,民眾可在藥局購買各式止痛藥的指示藥,或是經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箋,就能在藥局領取。我國常見的市售止痛藥主要有兩種,一是中樞止痛藥(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另一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s),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及布洛芬(Ibuprofen)等。1、中樞止痛藥(乙醯胺酚類)大部分的綜合感冒藥、感冒藥水及退燒藥含有此成分,主要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前列腺素合成,具有退燒、止痛作用,但服用時要小心過量問題,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傷。2、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則是透過抑制體內的環氧化酶 (Cyclooxygenase),進而導致前列腺素之合成降低,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不過該類藥品可能有腸胃道的副作用,所以本身有腸胃道問題,或是想服用止痛藥來治療胃痛的民眾,應避免使用這類型的止痛藥。止痛藥並非萬能 用藥應與醫師、藥師討論食藥署強調,止痛藥並非萬能,每個人對於藥品的反應不同,建議民眾在購買止痛指示藥前時,應與醫師、藥師或藥劑生討論,清楚表達自己身體的狀況,讓專業醫藥人員可以做出最合適的評估與建議,及瞭解藥品正確的使用方式,如每天、每次最大服用量,並主動告知當下是否有正在使用其他藥品,避免相互影響藥效或造成其他不良反應的風險,以找到最適合當下症狀的止痛藥。
45歲女頭痛又睡不著 「混服2藥物」猛爆性肝炎發作
45歲的陳姓女子疑吃了上百顆安眠藥被家人送醫,經解毒處理後,慢慢恢復意識,卻還持續頭痛及噁心,轉送到衛福部彰化醫院,隔天肝炎指數飆高到5000,毒物科主任廖曜磐發現患者不只是安眠藥過量,也服用了過量的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民眾常俗稱為普拿疼),引發猛爆性肝炎,研判陳女可能半天內就服了20顆以上的普拿疼,緊急以專用解毒劑才救回一命。多種藥物混吃 瞬間藥中毒廖曜磐主任表示,陳女若是安眠藥過量,經解毒後應該好轉,卻爆發嚴重的猛爆性肝炎,研判是藥物中毒,身心不穩定的陳女才說出好像也吃了很多顆普拿疼,投以特定的解毒劑後,病情才慢慢好轉,肝炎指數下降,5天後出院,1週後回診肝炎指數降到40。事後陳女表示她因睡不著又頭痛,才會接連混著服用安眠藥和普拿疼,究竟吃了多少也不知道,廖曜磐主任研判她可能在半天就服了20顆以上的普拿疼,造成多重藥物中毒。普拿疼超額服用 恐危及性命廖曜磐主任指出,普拿疼是鎮熱解痛成藥,其代謝機轉中所產生的中間產物由肝臟代謝,但過量時,肝臟負荷不了,無法將有毒的中間產物代謝,就造成肝臟損傷,恐引發急性肝炎,甚至肝衰竭危及生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指出美國每年約1600人因服用過量而肝衰竭,美國醫學會統計美國在2000年至2010的10年之間,逾1500人因此死亡,可見其嚴重性,台灣則沒有正式統計。按照醫囑服用 千萬不要過量廖曜磐主任呼籲,普拿疼是溫和有效的藥物,一般藥局即可買到,取得容易,但絕對不能過量,成人一天只能吃4至6顆普拿疼(每顆500毫克),短時間服用普拿疼超過7.5公克(15顆左右),或小孩體重每公斤服用超過140毫克,就有中毒危險。此外,普拿疼除了錠狀,還有液劑用於兒童,由於甜甜的,小朋友可能以為糖水而服用過量,切勿放於兒童易取得之處。
30年最大缺藥潮1/血脂藥砍到「1粒7.5元」立刻沒貨 台灣憑什麼在全球搶藥?
上百萬名高血脂患者使用的降膽固醇藥「立普妥」3月開始缺貨,再度敲響台灣醫藥警鐘,不少藥師向CTWANT記者坦言,「這是台灣30年來最大的缺藥潮!」全球缺藥主要受疫情、原物料短缺影響,但多位專家直指台灣「缺藥另有內情」,「4/1起『立普妥』健保給付從1粒9元降到7.5元,台灣砍藥價,這要怎麼搶藥?」「什麼?沒有我的降膽固醇藥物?那該怎麼辦?」46歲的阿華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身為三高族的他一直以來都是拿著慢性處方箋到藥局領藥,沒想到藥局沒藥,他只好回到醫院領藥,結果竟還是領不到藥。阿華拿不到的藥正是降膽固醇的第一線用藥「立普妥」,食藥署日前公告受到全球包材短缺、製造廠受颶風影響,「立普妥」10毫克劑型即將缺貨,最快要到5月才能恢復正常,由於「立普妥」屬於明星藥物,市占率約4~5成,恐怕影響上百萬名的三高患者。根據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最新調查,台灣總計缺藥品項高達131款,食藥署則公告共有15大類缺藥品項,這些藥包括Amoxicillin(安蒙西林)、MGO(氧化鎂)、腸泌素(GLP-1)、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PPI(質子幫浦抑制劑)、小兒止吐止咳塞劑/退燒藥等,如今又再加上「立普妥」。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坦言,「這是30年來最大的缺藥潮!或者可以說,是從健保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缺藥狀況。」王明媛說,去年5、6月起就出現明顯的缺藥情形,那時大多是缺單一藥廠的藥,例如這陣子缺中化製藥旗下的藥物、過陣子換成信東生技的藥。「那時應該是受到疫情影響,例如生產線員工確診導致大規模停工,但現在已經變成幾乎什麼藥都缺了。」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明4/1後調降5500項藥品價格,有藥師認為已經缺藥還砍價,令人摸不著頭緒。(圖/劉耿豪攝)為什麼會缺藥?王明媛說,這是全球性的問題,包括俄烏戰爭導致原物料缺貨,有些藥物從生產源頭就有問題;再加上疫情導致物流運輸出狀況,而且受到通膨嚴重、各行各業缺人才影響,科技業大舉向藥廠挖角,導致人力出現緊縮狀況,所以不只台灣缺藥嚴重,日本、美國等國家也一樣無藥可用,各國都在下單,全球都在搶藥。「只是相較之下,台灣人口數少、健保藥價又低,想跟其他國家搶藥的競爭力太弱了,所以問題更加明顯!」王明媛說。以「立普妥」為例,廠商通知食藥署是因為生產藥物的波多黎各受到颶風影響而導致缺藥,但醫藥粉專《Dr.131醫生醫》撰文質疑,查詢波多黎各近來並未有風災,反而是台灣健保再砍藥價,4/1起「立普妥」的健保給付將從現在的1粒9元降到7.5元,降幅為16.6%。因此《Dr.131醫生醫》認為這波缺藥可能不是天災,而是砍藥價造成的人禍。健保署自102年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預設每年藥費支出目標值,讓藥費維持於穩定及合理範圍,在總額支付制度下,有效管控藥費支出,今年的藥價調整將於4/1生效,刪減藥價總金額81.8億元,調降5500項藥品價格。王明媛說,「以前每年都是降上百億元的藥價,今年才81.8億元,看得出來健保署已經手下留情,但已經缺藥了,又給這麼低的價格,這樣真能解決問題嗎?」藥師林士峰也在臉書直言,「影響缺藥的因素雖然不少,但以台灣來說,價格不對肯定是佔有一席之地。」林士峰舉例,缺雞蛋的時候,雞蛋漲價去下降供給面的壓力,以價制量減少需求,並且提供生產者的誘因,增加生產量,但現在發生缺藥潮,藥價卻反而下跌,「這完全顛覆了經濟學概念」。健保署長石崇良解釋,目前處於缺藥狀態的88項藥品,如部分第一線、後線抗生素均維持原價,將持續與醫界溝通,確保民眾用藥不會出現斷層。石崇良表示,DET已執行10年,他認為有幾個部分可以檢討,例如哪些藥不需要參加DET調整;再來就是金額的計算方式;以及屬於要保護的藥品,例如基本用藥、容易短缺藥品。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認為,缺藥是有結構性的問題,他呼籲請政府拿出具體方案,解決缺藥問題,確保2300萬民眾基本健康權益。
缺藥難解1/衛福部被迫成立缺藥中心 原是蔡總統也被惹急了
衛福部日前宣佈規劃成立「缺藥中心」,回應日益嚴重的缺藥問題。據透露,基層藥師早在去年就反應缺藥,然而衛福部卻多次以「超前部署」不缺藥來虛應,甚至還暗指普拿疼缺貨是民眾囤藥寄到大陸,直到基層藥師自力救濟「換藥」在網路上傳開,驚動總統關切,衛福部長薛瑞元才被迫成立缺藥中心。民國108年10月13日,蔡總統出席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活動時,關心國內生技業發展,認為「藥」是生技業重要一環,因此信誓旦旦地保證會讓「社會有藥用」,然而衛福部官員似乎是聽者藐藐。一名立委透露,前陣子蔡總統表達對缺藥現象關切,衛福部「萬事太平」的態度立即180度大轉變,不只衛福部長薛瑞元半天之內就火速召開緊急會議,健保署長石崇良也在隔週週末「加碼」開會,還邀請醫界代表「作陪」與安撫猛吐苦水的藥界業,官員甚至貼心暗示,四月健保砍價會「手下留情」。「五、六年前,我們就建議衛福部成立缺藥中心,但是直到調不到藥了,衛福部才說『研擬成立』。」此次也獲邀出席衛福部缺藥緊急會議的藥師沈采穎說,薛瑞元在會中親口證實「蔡總統也關心缺藥」,她才想到曾在臉書發文,並感嘆政府的政策總被民怨追著跑,苦的還是業界和民眾。包括軟便劑、抗生素和退燒藥等常備藥品,近期屢傳缺藥情況嚴重,衛福部長薛瑞元與健保署長石崇良因此先後召開緊急會議,保證分階段解決缺藥問題。(圖/報系資料照、趙世勳攝)沈采穎指出,衛福部當日提出的「缺藥中心」草案,現階段仍以「示警」為主,換言之仍著重於蒐集缺藥訊息,但美國缺藥中心的工作卻是在缺藥發生前半年,就能提前掌握警訊,並分散藥源避免缺藥。薛瑞元雖指防範未然是「長期目標」,但既然衛福部都能以「防疫不能等」為由,火速發給高端疫苗緊急授權EUA,「缺藥」如此影響國民健康及國家安全的大事,為何還要分短中長期?即刻成立比照美國缺藥中心立即運作,不是更能防範未然?難道衛福部還有其它無法公開的苦衷要顧慮? 台灣健保向來以「俗又大碗」著稱,台灣健保名氣更傳到海外,常吸引先進國家專程來台「取經」,但從去年下半年起,隨著國際疫情趨緩,坊間卻屢傳缺藥,包括止痛藥普拿疼(退燒藥乙醯胺酚)、「老藥」制酸軟便劑氧化鎂、治療高血脂「優泰脂10/20毫克」、第一線抗生素「安蒙西林」,消炎止痛藥布洛芬,廣效型抗生素安滅菌、少數眼藥水、眼藥軟膏以及低劑量高血壓藥等,缺藥潮排山倒海而來。不願具名的藥師表示,大型醫院採購藥品數量龐大、不會輕易換藥,藥商常優先提供大型醫院藥物,醫院規模越大,對「缺藥」越無感;反之,基層藥局進藥量少,視市場反應隨時調整進貨,對缺藥反應也最靈敏,美國在1999年成立國家缺藥中心後,開放基層藥局、消費者反應缺藥訊息,就是考量這點。今年四月份健保還要照往年慣例再砍一波藥價,已有藥廠向薛瑞元預告「再砍、只好退出市場」,恐怕也會對缺藥雪上加霜。國民黨立院黨團早在去年就疾呼政院與防疫指揮中心重視缺藥問題,但直到上週,衛福部才表示要成立缺藥中心,分階段處理缺藥問題。(圖/報系資料照)
「搶藥潮」恐現台灣? 指揮中心稱不排除採行實名制
中國疫情持續擴大,當地民眾掀起搶藥潮,台灣也受到影響,日前指揮中心證實國內確實有大量收購普拿疼的情形,不過短缺的只有普拿疼,民眾可以選擇其他廠牌的乙醯胺酚藥物購買。然而,在12月22日中央流行疫情記者會中,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卻表示,其他廠牌的乙醯胺酚藥品也有被大量收購的情形。不只普拿疼,其他乙醯胺酚藥物也被搶購,王必勝透露,若是情況嚴重,不排除將會採取「實名制」。不只大量收購普拿疼 其他乙醯胺酚也被掃貨中國疫情升溫引發搶藥潮,再加上各國還有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冬季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行,對於退燒藥物需求大增,而台灣也有許多藥局表示,普拿疼被大量搶購,民眾有搶藥送中國的情形發生。日前,指揮中心證實,國內確實有大量收購普拿疼的狀況,並呼籲民眾因依需求適量購買藥物,勿大量轉寄國外。然而22日指揮中心王必勝表示,原本國內只有普拿疼有缺貨的情形,現在大量收購的情況已經擴及到其他非普拿疼的乙醯胺酚藥物。管制措施擬定方向分2階段 不排除實名制普拿疼主要成分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相同成分的藥品國內還有幾十個廠牌可供民眾購買。然而現在其他廠牌也出現大量收購的情況,指揮官王必勝透露,未來將考慮進行管制措施,目前預計管制將會朝兩階段擬定。指揮官王必勝指出,第一階段是所謂的「啟動管制」,可能會先以勸說的方式,希望藥局能夠用限量購買的方式,去防止大量收購的情形,以非強制性的作為去進行,但如果情況非常嚴重,會再進一步考慮用暫時性的實名制,來做相關的管制。國內乙醯胺酚藥不足? 王必勝回應而日前指揮中心表示,國內乙醯胺酚的庫存量為5400萬顆,以疫情前(108年)之健保月平均用量推估,還有大約2.7個月的健保用量,國內國產藥物充足,暫無短缺。但現在不只普拿疼,其他藥廠的乙醯胺酚藥物也被大量收購,民眾就擔心現在國內藥物是不是已經不足了?對此,指揮官王必勝提到,目前存量仍是足夠的,乙醯胺酚藥物管制是為了防患未然,預先擬定一些相關措施,至於民眾大量轉寄中國的部分,中國海關總署也有相關規定,未來衛福部對於乙醯胺酚藥物大量收購的問題,也會盡快進行管制措施的相關討論。
退燒藥限購令未上路! 藥師公會先出手「單次限買80顆」
中國大陸疫情不斷升溫,台灣也出現搶藥潮,國人紛紛掃購國內止痛退燒藥寄往大陸給親友,衛福部日前才剛宣布不排除實施「限購令」,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受訪證實,周一(26日)將開會討論相關施行方向。全國藥師公會全聯會則自主發布公文,請基層藥師「婉拒大量販售口服退燒藥品」單次購買以80顆為限。國內因普拿疼出現叫貨困難狀況,衛福部部長薛瑞元日前表示,第一階段會先以藥局勸導為主,而管制不會針對單一某廠牌,第一波先以乙醯胺酚為主,若對岸疫情嚴重,則不排除暫時實名制。吳秀梅今天表示,食藥署周一將針對「含乙醯氨酚」藥物管制進行會議討論,針對26張和普拿疼同成分的乙醯胺酚「含乙醯氨酚」單一藥品的藥證進行管制討論,如何限制。全國藥師公會全聯會24日自主發出公文給各個藥師診所,藥局婉拒大量販售口服退燒藥品通報」至各社區,要求藥師主動通報。指出,為了確保國內口服退燒藥品正常供應及使用,藥局若發現有民眾欲大量購買退燒、感冒藥品等指示藥之狀況,請協助向民眾加強宣導無需囤積大量藥品、也不要轉寄或攜帶大量藥品至國外。藥師公會指出,所謂「大量」定義為每次購買80顆(約4人、5天用量),差不多是8盒,希望藥師婉拒民眾一次大量購買口服退燒、感冒等藥品,如遇到這類狀況,要求藥師主動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