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債券
」新興市場狂發債 狂吸390億美元
新興市場國家今年以來瘋狂發債,迄今發行外幣計價公債的規模已達390億美元,顯示投資人押注全球央行升息循環已近尾聲、利率接近峰值,因此樂於買進風險較高的債券。據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上半月為止,已有11國發行20多檔以美元與歐元計價的主權債券,發債規模達390億美元,打破2018年同期的紀錄高點260億美元。這已是2022年新興市場主權債券發行總額950億美元的四成。這些債券獲得至少三倍的超額認購,顯示投資人對於新興市場主權債券重拾熱情,有別於先前利率走升時期的無人聞問。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亞洲債務資本市場部門主管阿格瓦爾(Madhur Agarwal)表示,1月本來就是各國發債旺季,如今更因投資人推估美國利率可能觸頂而需求熱絡。美國銀行東歐、中東及東非主權信用策略師帕亞(Merveille Paja)表示:「越來越多投資人願意將資金配置於新興市場主權債並承擔風險。」帕亞特別提及,羅馬尼亞與匈牙利近日發行的美元主權債券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報酬率」。今年發債最積極的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迄今售出100億美元的5年期、10年期與30年期美元債券。主打高殖利率的國家也加入這波熱潮,土耳其近日宣布以9.75%殖利率發行27.5億美元的歐元債券便是一例。摩根士丹利策略師韋弗(Simon Waever)表示,目前殖利率位於歷史高檔,許多國家別無選擇只能發行高殖利債券並吸收更高的成本。摩根士丹利推估,2023年全年新興市場主權債券發行規模將達到1,430億美元,其中以中東、北非與部分亞洲國家為發債主力。此金額高於2022年的多年低點950億美元,但遠低於2020年歷史高點2,330億美元。
Taper將至2/小資族ETF、基金保賺 掌握高收益、美元計價兩大原則
目前全球股市本益比仍處於歷史高位,雖然市場預期聯準會(Fed)今年底縮減購債(Taper)、明年底升息,近期已引發股價震盪、適度修正,但長線來說,美國股市仍具備投資價值,著眼於內需消費強勁,聯準會上調明後年美國GDP成長率,積極型投資人可以趁股票市場修正時,佈局以美國市場為主的基金、ETF。依照聯準會最新FOMC利率會議結果,半數委員認為2022年應當開始升息,會後記者會上主席鮑威爾更表示,如美國就業數據取得進展,最快可能於11月宣布縮減購債。國泰投信債券ETF經理人林盈華表示,聯準會決議符合市場預期,原則上應該今年11月初就會宣布實施Taper,初期每月約減少150億美元規模,先實施一季後,就會看縮減後的經濟狀況再宣布提高到每月250億美元,以此速度進行下預計明年年中就會結束Taper。接下來會再觀察1-2季,才會釋放升息消息。明年正式升值後,殖利率應會有一波的上升,國泰投信債券ETF經理人林盈華(右)建議債券投資人,不妨選擇短天期債券或是利差比較高的高收益債券。(圖/中時資料庫)林盈華指出,雖然Taper跟升息的時間點明確,但在正式宣布前市場殖利率就會開始上升,以10年期美國公債約1.4-1.6%、30年期美國公債約1.8-2.2%的水準來看,預估短線不會一直往上飆,但明年正式升值後,殖利率應會有一波的上升。因此,林盈華建議,債券投資人因為短線風險比較高,不妨選擇短天期債券或是利差比較高的高收益債券。此外,由於美國經濟體還是比較強勁,加上美國升息後將帶動美元向上,所以還是以美元計價的債券較佳。上海商銀表示,美元走升的話,對於以當地貨幣計價的債券負面影響,會遠大於以美元計價的主權債券,所以會建議降低新興市場的債券水位,高收益債會優於短天期的新興市場債,所以建議適度調降新興市場債、增加美元計價的資產。台北富邦銀行也建議小資族可適度佈局高評等美元債券。由於美債殖利率與市場預期聯準會利率政策息息相關,因此今年以來投資環境對於高評等美元債券價格較為不利。而根據歷史經驗,美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高點與聯準會長期利率目標(目前為2.5%)相去不遠,因此明年債券殖利率攀升幅度將較為有限,債券價格可望較為穩定,若年底美債殖利率彈升,以債息收益為主的投資人可進行佈局。台灣具有完整半導體供應鏈,不少科技股皆具國際級競爭力。圖為蘋果iPhone 13。(圖/黃威彬攝)元大投信建議以台股標的為首選,因為台灣有完整半導體供應鏈,不少傳產、科技股皆具國際級競爭力,連年出口暢旺,企業獲利與現金流表現佳,可望支撐台股長多格局。不過目前大盤相對高檔,且第四季基期墊高、成長率趨緩,投資人可採更細膩的進場策略,以定期定額、分批進場,才有機會取得超額報酬,偏好被動的ETF者,也可善用券商的零股交易,分批進場。觀察歐美兩大主要經濟體接種第一劑疫苗人口比例皆突破60%,台新銀行信託事業處投資策略部副總莊明書認為,健護、公用事業、REITs等防禦性類股未來享有疫苗接種率普及、疫後經濟復甦與政策扶持等中長期利多題材支持,亦可適度布局。台股與美股連動性高,永豐投信也認為,此波修正應是短期震盪,反倒是檢視投資部位時機,汰弱留強,趨勢主題明確,如:ESG主題、半導體、智能車、5G、新能源等,政策鼓勵的投資題材,未來成長性依然明確。永豐投信指出,金融股、金融債也是受惠升息循環的資產標的,若投資人在重新檢視投資部位版塊時,也不妨留意這類資產的配置,包括ETF、基金投資組合中,納入優質股息金融股,或以投資級金融債為主的債券資產等。
借100元還不到100元 中國負利率主權債券為何引發全球搶購
借100元最後可能還你99元,明知負利率,為何一堆投資者瘋搶?據《中新網》報導,中國財政部於18日發行歐元主權債券,其中5年期7.5億歐元,發行收益率為-0.152%,引發投資者瘋狂搶購,堪稱歷史性的一幕。分析師解釋,這是因為歐洲復興腳步緩慢,預期歐元利率可能進一步下調,而且中國的歐元主權債券雖然以很低的負利率發行,但還是比歐洲金融市場的利率高一些,投資者可以更低的收益率賣出負利率債券。加上市場上認為中國主權債券信用高,外資看好中國經濟在疫情下恢復腳步快,因此出現瘋搶現象。
地產巨頭恒大傳財務危機 國內基金曝險450億心慌慌
大陸地產巨頭恒大集團傳財務危機,據悉,目前有在台灣上架銷售的境內外投信業者發行基金中,投資恒大債券的金額合計至少已超過15億美元(等值近新台幣450億元),且涉及的基金檔數超過20檔,也因此讓國內基金投資者人心惶惶。銀行主管指出,財富管理部門的基金投資客戶最近不停打電話關切。據銀行調查結果,投信發行基金有恒大曝險部位的包括了瀚亞、景順、聯邦、安聯、富蘭克林華美、路博邁、施羅德、統一、宏利、德銀遠東、復華、永豐、台新、日盛、富邦、柏瑞、鋒裕匯理、兆豐、貝萊德、瑞銀、富達、匯豐、摩根士丹利等,不分本土或外資投信全都有,有些投信更同時有多檔基金投資。其中單是在台灣銷售的目標到期債,合計投資恒大債券的曝險金額就已超過等值新台幣10億元,共有至少13檔目標到期債基金踩雷,這些基金清一色走亞洲或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包括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基金。業者說明,國內的目標到期債基金,最常搭配銷售的就是投資型保單,也攸關購買投資型保單保戶投資者的權益,因此受到高度關注,上述目標到期債基金投資恒大債券的規模大小不等,目前以某投信三至六年目標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最多,截至6月底止的曝險部位約新台幣1.95億元,占該基金比重2.32%。銀行業者進而指出,恒大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更令人擔心的是之後是否還有其他的個案爆出,因為先前投資標的為大中華區公司的相關基金很容易受客戶熱捧,但近一年中港兩地政經情勢動盪不安,近半年中港的大企業集團營運更是急轉直下,現在大家反而開始擔心這些基金的投資標的是否有「踩雷」問題。金融圈人士認為,全球及區域經濟丕變,金管會除了緊盯銀行及壽險業者的海外「踩雷」問題,投信業者發行的基金也應該開始緊盯其成分,特別是過去當紅的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等,標的有不少以前是「明日之星」,現在則變成「墮落天使」,這些直接攸關基金投資者的權益,金管會除了控管金融系統風險,也應替基金散戶投資人把關。
陸債市吸金99兆 加大人民幣國際化力道
近年大陸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推進,加速外資進入大陸股債市場的表現,截至2019年底的大陸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99兆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境外主體持債規模2.3兆元、年增率26.7%;同樣的大陸股市市值59.3兆元,境外主體持有股票市值也增至2.1兆元,年增率達82%之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涂永紅認為,大陸經濟較高的增長率支持較高的投資回報,進而吸引國際資本持續流入大陸市場;實際上,目前全球包含MSCI等3大國際主流指數也已全部納入A股。據「第一財經」引述涂永紅說,近幾年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持續推動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擴大跨境投融資管道,並改革相關制度安排,形成以直接入市、互聯互通機制為基礎的多管道雙向開放框架;例如「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滬倫通」與基金互認等制度安排,滿足了不同投資者的需求和投資偏好。此外,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表示,伴隨大陸金融改革與開放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地位顯著提升,貨幣國際功能拓展和強化,彰顯新興國際貨幣的市場魅力;觀察2019年人民幣國際化表現穩中有進。近日,人行也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從2019年全年來看,人民幣國際使用呈現出經常項目收付金額的年增率成長、金融市場開放加深、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等特點。但鞠建東也提醒,如今人民幣的國際化水準與大陸GDP約占全球16%之間相比,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人民幣國際化與實體經濟發展水準差距,也給大陸經濟、金融體系帶來潛在的風險;因此,人民幣國際化需有更大的突破、更快的發展、更高的水準。基於此,涂永紅則建議,應提高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中的使用占比,繼續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通過電子商務、進博會等平台,鼓勵貿易企業更多使用人民幣,並逐步消除限制人民幣使用的障礙,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陸債殖利率3%大蠃美債 外資「兩眼放光」7月境外資金大幅流入大陸債券市場,單月增持國債和政金債規模達到1463億元(人民幣,下同),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新高,主因當前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仍處高位。新浪引述博道基金董事長莫泰山表示,從中美利差來看,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約0.5%、中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約3%,外資看到中國資產肯定會「兩眼放光」。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明明指出,回顧今年疫情發生後中美利差經歷了大幅度走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於中美貨幣政策之間的差異,疫情發生後,美國聯準會開啟了歷史級別的寬鬆放水行動,而人行貨幣政策相對保守。除了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以外,美債更強的避險屬性也是造成美債殖利率大幅下行、中美利差走擴的原因之一。在全球避險情緒較重時,市場對於美債的青睞程度通常高於大陸國債。與大陸國債相比,美債作為核心發達國家主權債券,其具有更強的避險屬性,而大陸國債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債券,在全球避險情緒較重時,其風險屬性更高,因此市場在追求避險資產的過程中,對於美債的青睞程度通常要高於大陸國債,這也造成了美債殖利率下行幅度更大,拉大了中美之間的利差。不過,伴隨全球避險情緒的好轉以及中美利差的走擴,會提高人民幣債券對外資的吸引力。當前中美利差處於高位,人民幣匯率隨著美元走弱正處於升值趨勢當中。從近期境外機構持債情況來看,7月境外機構國債和政金債的中債託管量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幅度增長;境外機構的大幅增持反映出當前在全球風險情緒好轉、大陸國內經濟持續恢復背景下,境外機構對於人民幣資產偏好的提升。
錢多到以色列主權債很搶手 新光向隅、中國人壽缺席
首檔以色列主權國際板債券「搶翻天」,原本詢價時只規劃10多億美元的發行量,但在壽險資金及國際投資人踴躍下單逾110億美元後,最終確定發行50億美元,40年期、利率3.8%,5月13日將在台灣及倫敦交易所雙掛牌。八家壽險包下近50%台灣壽險業共有八家搶到這次的以色列國際板債,國泰人壽及南山人壽各搶到8億美元,中華郵政壽險拿到3億美元,台灣人壽亦有2.5億美元,富邦人壽1.25億元,另外如遠雄人壽及全球人壽各0.85億美元,元大人壽搶到0.43億美元,八家公司共拿下24.88億美元(約新台幣746億元),即占此次以色列債發行金額的近50%。這次以色列主權債很搶手,詢價時間極短,有壽險公司來不及通過董事會而「沒搶到」,如國際板大戶新光人壽這次則未在投資名單上,另外如中國人壽也罕見未投資。大型壽險公司表示,目前新興市場信用風險升高,很多國家因為有地緣政治及財政問題,投資其主權債券風險極高,但相較之下,以色列財政極安全,且信評等級有A級以上,40年、年利率3.8%,現在國際債市中很多A級以上的債券利率都已不到3%,壽險業評估以色列主權債算是近期很不錯的標的。今年因為國際板債券大量贖回,到4月下旬累計贖回量已逾新台幣6,800億元,如AT&T、Apple、Comcast、輝瑞等今年都有贖回新台幣300~788億元不等的債券,讓壽險公司「空」出不少債券投資額度,必須立即補貨,投資報酬率才不會急速下降。4月才剛有卡達主權債在國際板與盧森堡雙掛牌,30年、利率4.4%,台灣拿到16.6億美元,其中南山、國壽等七家壽險公司就包了14.1億美元。以色列主權債券是首度在台灣國際板市場掛牌,這次是台灣與倫敦雙掛牌,流通性及市場矚目度更高,八家壽險公司共搶下24.88億美元,比卡達債搶下更多額度。而國際板債券今年前五月發行量可望破300億美元,創史上同期新高,主要也是因壽險業國際板債券補貨潮催生。
獨家》8家壽險「搶買」25億美元 原來是首檔以色列國際板債
首檔以色列主權國際板債券「搶翻天」,詢價時只規劃10多億美元的發行量,但在壽險資金及國際投資人踴躍下單逾110億美元後,最終確定發行50億美元,40年期、利率3.8%,5月13日將在台灣及倫敦交易所雙掛牌。而台灣壽險業共八家搶到這次的以色列國際板債,包括國泰人壽、南山人壽、中華郵政壽險、台灣人壽、富邦人壽、遠雄人壽、全球人壽及元大人壽,共拿下近25億美元,即占此次發行的近50%。今年因為國際板債券大量贖回,到4月下旬累計贖回量已逾新台幣6,800億元,如AT&T、Apple、Comcast等今年都有贖回300~788億元不等的債券量,讓壽險公司「空」出不少債券投資額度,必須立即補貨,投資報酬率才不會急速下降。4月才剛有卡達主權債在國際板與盧森堡雙掛牌,30年、利率4.4%,台灣有16.6億美元,七家壽險公司就包了14.1億美元。以色列主權債券是首度在台灣國際板市場掛牌,這次是台灣與倫敦雙掛牌,流通性及市場矚目度更高,八家壽險公司共搶下24.88億美元,比卡達債搶下更多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