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瘤破裂
」中年男腰背痛!以為是結石復發 檢查竟在腹部發現「8公分主動脈瘤」
55歲高先生過去有腎結石病史,日前出現腰背痛,以為是結石復發,到醫院做影像檢查卻發現是腹部一顆8公分大的腹主動脈瘤在作怪。因為高先生年紀相對年輕,起初建議選擇傳統的開腹手術將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但卻在急診發生心絞痛。爲避免併發心肌梗塞,醫師以微創手術替病人置放難度較高且臨床較少使用的T分枝主動脈支架,再於術後十四天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同時解除主動脈瘤破裂和心肌梗塞的危機。腹主動脈瘤初期無症狀 破裂後的未手術死亡率達100%主動脈是供應人體血流的主要大血管,依部位可分為胸主動脈跟腹主動脈,當血管壁因疾病或老化退化變形、變薄或膨出,就會形成主動脈瘤。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楊凱文醫師指出,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的四至五倍,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大於65歲的男性約有5-8%的人有腹主動脈瘤,其餘則是好發在抽菸、三高控制不良、其他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的人。腹主動脈瘤除非是大到壓迫其他器官組織,或是已經破裂和即將破裂才會出現症狀,且症狀皆不明確,從肚子痛、腰痛、鼠蹊部痛到大腿痛都有可能,因此容易跟類似疾病混淆而延遲診斷。若是破裂則會大出血,此時未手術的死亡率將高達100%,即便手術死亡率也高達50%,可以說是人體的隱形炸彈。這些情況需須積極治療 多以支架置放治療為主根據國際治療準則,女性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或男性5.5公分以上就必須積極治療,以免增加破裂風險。目前腹主動脈瘤多以傷口小、治療跟恢復速度快的支架置放為主流治療方式,但僅限於離附近重要血管間尚有一段距離的腹主動脈瘤。T分枝主動脈支架非新技術,特點是上面有許多孔洞,不會擋住重要血流,但因置放過程相對複雜且傳統主動脈支架和傳統手術同時無法施行的案例不多,所以臨床實際使用此技術的案例較少。動脈瘤是心血管疾病之一 控制三高與戒菸遠離疾病風險楊凱文醫師提醒民眾,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都相同,高危險族群建議戒菸並將三高控制好,若曾在檢查中發現動脈瘤,務必定期回診追蹤確認是否變大,及早發現與治療。
這「6嚴重急症」急診室一堆 醫示警:5症狀中3小心了
醫學中心急診部主治醫師於5日在臉書專頁急診男爸one發文指出,在急診工作時,總會遇到許多急症,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破裂、糖尿病酮酸中毒、血糖過高昏迷等,而這些嚴重的急症,其實都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脫離不了關係。醫師也說,代謝症候群就是個很好用來評估自身是否為這些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5項中,符合任3項,就得要注意了。醫師表示,心肌梗塞、腦中風、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破裂、糖尿病酮酸中毒、血糖過高昏迷都是急診檢傷1至2級的代表,且這些嚴重的急症都跟慢性三高疾病脫離不了關係。而代謝症候群就是個很好用來評估自身是否為這些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一般只要符合代謝症候群的族群,統計上都顯著有更高的風險會罹患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腦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也大幅提升。醫師也分享了,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並指出5項中,符合任3項,就是有代謝症候群。腹部肥胖(腰圍):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三酸甘油酯偏高:TG值≧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HDL-C 男性<40mg/dL、女性<50mg/dL醫師最後則提醒民眾,為了自己的健康,應趕量起腰圍量、血壓,健檢抽血報告數字也要對起來,若符合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飲食、運動、生活型態就得費點心思優化調整。
8旬翁腹痛疑似「主動脈瘤破裂」! 就醫卻遭判定「便祕」返家隔天身亡
日本秋田縣一名8旬老翁因為胃痛到醫院檢查,之後因為疑似「主動脈瘤破裂」被轉診到秋田大學附設醫院。不過經過院方查看CT影像檢查後,判定老翁主動脈瘤破裂的可能性較低,腹痛可能是便祕導致。沒想到老翁返家後隔天,病情竟突然加劇,被緊急送醫急救後仍回天乏術,最終被宣告身亡。根據《讀賣新聞》等日媒綜合報導,日本秋田縣秋田大學18日發布聲明,表示去年一名8旬老翁,疑似「主動脈瘤破裂」,轉院到秋田大學附設醫院內。而當醫師查看轉診醫院拍攝的CT影像後,判定老翁主動脈瘤破裂的可能性較低,腹痛可能是便祕導致,便將他轉診至家醫科。沒想到老翁第2天準備前往家醫科看診時,突然病情惡化,緊急送醫救治後仍回天乏術,被宣告死亡。後續經過院方查看死後進行的影像診斷才發現,老翁確實有「主動脈瘤破裂」。事後秋田大學附設醫院成立了死亡事故調查委員會,並對此次意外進行調查,經過相關醫師開會後,院方認為,當初轉診後應該要要求老翁住院觀察,因此這次意外完全是醫院的疏忽。並表示「由於我院未與轉診醫院確認診斷依據,入院後未進行後續觀察,我們再次向患者及家屬致歉,我們將繼續在整個醫院實施安全措施,防止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七旬翁腸胃道大出血險喪命! 檢查竟發現是1個月前誤食魚刺惹禍
72歲男士阿財,去(111)年9月時因發燒、背痛、右上腹痛由救護車送至急診就醫,因血壓只有81/65mmHg、心跳每分鐘為95次。急診醫師緊急影像學檢查發現,阿財疑似主動脈瘤破裂,進一步詢問才發現恐是因一個月前誤食魚刺,造成「主動脈-食道廔管併降主動脈感染性假性動脈瘤」破裂使腸胃道大量出血,經過緊急手術後才撿回一命。誤食魚刺刺穿主動脈 「主動脈-食道廔管」罕見又致命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依璇指出,食道就在主動脈的前方,食道的嚴重穿刺傷恐導致主動脈的高壓血液透過相連接之廔管(傷口)全往食道灌注,若未及時治療,恐造成大吐血、膿胸、敗血性休克等情況。主動脈-食道廔管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症,更是誤食異物後死亡率最高的狀況,是一種非常罕見但致命的疾病,必須早期警覺並及時治療。根據國外醫學文獻統計顯示,主動脈-食道廔管致死率極高,即使經多次手術,也只有六成的病人能存活出院,四成的病人存活滿一年。傳統與新式併行! 三階段手術搶救生命 吳依璇說明,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拜新科技「主動脈內覆膜支架置放手術」之賜,越來越多主動脈破裂的病危病人得以迅速接受手術後挽回生命,再加上主動脈內覆膜支架置放手術傷口很小,以致傳統開胸或開腹進行主動脈手術已經較不成主流.但是像阿財的情況,就需要併用兩種手術方式,經過三階段手術才得以救命。誤食異物恐大出血! 應儘速就醫、切勿催吐或採用偏方吳依璇提醒,主動脈-食道廔管,會造成主動脈破裂大出血,進而導致死亡!民眾如有誤食異物的情況,千萬不要嘗試大口吞飯、喝醋、以手指催吐或採用偏方,恐讓異物越卡越深,反而加重病情造成二次傷害。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進食的時候還是要多加小心!
老翁吞魚刺當沒事…1個月後爆罕病險亡 手術燒掉280萬
誤吞魚刺別當沒事!一名72歲的老翁日前因發燒、背痛、右上腹痛急診就醫,醫師檢查發現,疑似有異物穿破食道並刺穿主動脈,引發罕見、致命性高的「主動脈-食道廔管」,造成腸胃道大量出血,必須緊急手術治療,而醫師詢問後才得知,老翁1個月前誤吞魚刺,但他因身體無大礙,並未就醫檢查,沒想到竟險些喪命。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依璇表示,當時緊急影像學檢查發現,該名老翁主動脈瘤破裂,疑似有異物穿破食道並刺穿主動脈造成「主動脈-食道廔管」,醫師立刻置入鼻胃管並詢問老翁病史,對方表示1月前吃吳郭魚時,曾誤吞食1.7公分的魚刺,因身體沒有感覺到異樣,所以未就醫。吳依璇指出,由於老翁鼻胃管洗胃為鮮紅血色,研判主動脈-食道廔管併降主動脈感染性假性動脈瘤破裂,造成腸胃道大量出血,緊急替老翁執行「主動脈內覆膜支架置放手術」,後續又進行主動脈切除置換術、食道切除清除感染源,以及第3階段的食道重建手術,據了解,日前老翁已康復出院。不過歷時1年的治療,光是健保加上自費就燒掉超過280萬元。吳依璇解釋,食道位在主動脈的前方,若食道有嚴重穿刺傷,恐使高壓血液透過相連的廔管傷口灌入食道,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恐導致吐血、膿胸、敗血性休克,甚至是死亡。吳依璇表示,「主動脈-食道廔管」是一種非常罕見但致命的疾病,根據國外醫學文獻統計,即便經過3階段手術治療,也只有6成病人能存活並出院,且1年後仍存活的少於4成,致死率相當高。最後吳依璇也提醒,若民眾有誤食異物的情況,千萬不要嘗試大口吞飯、用手指催吐或喝醋,否則恐會讓異物愈卡愈深,甚至加重病情造成二度傷害,最好的方法是盡快就醫檢查。
他消化不良一直拿胃藥 一檢查「主動脈瘤」死亡率超過50%
一名60幾歲的病患看診被醫師發現,他常去腸胃科拿胃藥,因此詢問對方,對方表示常常消化不良,結果一檢查發現腹部有顆的主動脈瘤,若破裂死亡率超過50%。陳欣湄分享病例,透露主動脈瘤相當危險。(圖/翻攝自陳欣湄臉書)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此案例,透露若長期消化不良一定要檢查,不能只吃藥但依舊沒有好,她也分享另一名阿嬤也遇到這樣的狀況,不過是因為做其他身體檢查,結果核磁共振意外發現肚子有顆超大顆主動脈瘤。陳欣湄表示,主動脈瘤的危險很多時候就是「無徵兆」,根本感覺不出來,不過一但出現就有致命可能。加上主動脈瘤破裂的話,死亡率超過一半以上,因此提醒千萬別輕忽身體任何警訊,包括背痛、聲音沙啞、咳嗽、頭暈、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冒冷汗、心悸、難以忍受的肚子痛、胃痛等,若一定要找出病因,並完整的做好治療。
昨天打高端今天死亡!陳時中證實 初判死因曝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召開記者會,對於1位陸姓作家昨(23日)接種高端疫苗後於今日上午死亡一事,作出回應。陳時中表示,初步判定這位民眾是心肌梗塞,但因為他到院前就死亡,所以將由司法相驗,再由檢察官做判定。陳時中說,這起不良事件通報是接種高端後死亡的第一位。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日共通報45件接種後不良反應,其中非嚴重有23件,死亡2件,疑似嚴重是20件。不過,2起死亡並未包括陸姓作家,另1位則是77歲民眾,在接種AZ後死亡。8月16日以後新登記或加選高端疫苗預約接種總計,截至今日下午1時,共有20萬8735人,昨日單日接種人次為17.9萬人。有關施打疫苗後死亡解剖部分,累計已解剖145例,其中91例與慢性病相關,6例嗆噎窒息,2例頸椎骨折,1例呼吸道阻塞,8例疑似肺炎,4例泌尿道感染,1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1例咽喉炎(2個月大孩童),2例胃穿孔併腹膜炎,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肋膜炎,1例疑膽道化膿性感染,4例腦室和腦幹出血,1例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1例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1例化膿性肺炎,2例主狀脈剝離,1例蜂窩性組織炎併發敗血症,2例心肌梗塞,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腹主動脈偽動脈瘤破裂,1例心肌病變,1例缺血性腸壞死,2例主動脈瘤破裂,2例肺水腫,6例待釐清。
接種疫苗後死亡再增5人!最年輕48歲 140例解剖結果出爐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昨天新增47件不良事件,5件死亡。死亡部分有2例是接種AZ,3例是接種莫德納,接種兩種疫苗最年輕死亡年紀都落在48歲。指揮中心統計,昨天(16日)單日疫苗接種人次僅4萬9152人。截至目前為止,全台累計接種 988萬7295 人次,AZ接種 630萬7256 人 次,Moderna 接種 358萬39 人次,COVID-19 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 39.21%,劑次人口比 42.13(劑/每百人)。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新增47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23件事非嚴重不良事件,5件死亡,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是19件,2例接種AZ,死亡年齡是48~90歲之間,是接種疫苗後8日發生,3例是接種莫德納,年齡是48~60歲之間,是接種疫苗1~16天之間發生。至於全台累計,疑似接種AZ後死亡累積520人,莫德納為106人。有關施打疫苗後死亡解剖部分,累計已解剖140例,其中89例與慢性病相關,6例嗆噎窒息,2例頸椎骨折,1例呼吸道阻塞,7例疑似肺炎,4例泌尿道感染,1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1例咽喉炎(2個月大孩童),2例胃穿孔併腹膜炎,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肋膜炎,1例疑膽道化膿性感染,4例腦室和腦幹出血,1例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1例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1例化膿性肺炎,2例主狀脈剝離,1例蜂窩性組織炎併發敗血症,2例心肌梗塞,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腹主動脈偽動脈瘤破裂,1例心肌病變,1例缺血性腸壞死,2例主動脈瘤破裂,6例待釐清。
全台67人接種後猝死!昨增18例死亡 「9人死因出爐」1人驗出新冠病毒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遲遲未降溫,許多人都把廣泛施打疫苗,當成解除三級警戒的關鍵利器。但近日國內長者開打AZ疫苗,已陸續傳出多起在打完疫苗後,老人家猝死的案例,引發人心惶惶。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表示,昨(19)日接種後死亡案件新增18件,目前已有9例死亡案件送司法相驗解剖。指揮中心表示,為保障國人接種COVID-19疫苗權益,指揮中心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截至今年6月19日止,國內接種AZ COVID-19疫苗共計1,446,608人次,其中314,487人次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已收到67例接種AZ COVID-19疫苗後死亡之報告。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指揮中心統計,昨日接種後死亡案件新增18件,皆於接種後4日內發生,15例為7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大多數為高齡且有慢性疾病。此外,目前已有9例死亡案件送司法相驗解剖,其中一人驗出新冠病毒;經初步研判,部分個案死因與心血管疾病(包括粥狀動脈硬化、主動脈瘤破裂及心肌梗塞等)或慢性病史(如支氣管性肺炎)相關。指揮官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截至目前為止,死亡個案雖在時序上與疫苗接種相近,但尚無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後續仍待司法相驗解剖或回溯檢查等更精確資料,以釐清死因。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偵測安全疑慮,並適時對外因應。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2天的施打比例沒有像剛開始踴躍,可以理解大家會有些擔憂,不過考量年齡層的限制與分流,在打的人比較少的情況下,還是希望能盡快開放下一個年齡,也就是讓75歲以上的民眾接種,目前仍會視整體狀況來調整疫苗施打政策,但大方向還是持續提升施打率。指揮中心提醒,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請於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再安排接種。近期天氣炎熱,考量長者身體狀況,也建議避開高溫時段前往接種。另外,現在已開放診所及衛生所可接種疫苗,建議民眾就近前往接種,並注意防曬、補充水分。
高雄9旬老翁接種疫苗猝逝 解剖報告:心血管疾病
高雄92歲潘姓老翁15日接種疫苗,17日凌晨身體不適送醫急救不治,家屬質疑疫苗害命、高喊「我要見市長」,高雄地檢署18日司法相驗結果出爐,初判老翁死因是主動脈嚴重粥狀硬化及腹主動脈瘤破裂,造成後腹腔出血,心臟左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心肌纖維化,未發現藥物相關過敏性休克情狀,確切死因仍待正式解剖報告書認定。老翁有慢性病史,接種後無不適反應,17日凌晨出現不適症狀,緊急就醫,到院後急救無效死亡,診斷疑似為心肌梗塞,已向中央疫苗接種嚴重不良反應事件通報。老翁家屬事後已向轄區分局報案,檢察官、法醫18日相驗,解剖後初步判斷老翁死因是主動脈嚴重粥狀硬化及腹主動脈瘤破裂,造成後腹腔出血,另發現老翁有心臟左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心肌纖維化。據了解,這些病症都是老翁的舊疾,都有就醫紀錄。法醫也未發現老翁有藥物相關過敏性休克情狀,確切死亡原因仍待正式解剖報告書認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