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
」 主動脈剝離 心臟 魚刺 趙少康 心臟手術天冷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醫給3建議預防:每周吃魚至少2次
心血管疾病會引發各種病症,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肺栓塞、心包膜填塞等,嚴重甚至可能猝死。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多吃魚類來預防,每周至少吃2次,還有蔬菜水果等,少吃其他加工食品。由具有營養專業的整合行銷團隊在臉書「好食課」發文指出,這幾天氣溫有感下降,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循環不良,血液變得濃稠,血管硬化或阻塞的機率便會提升。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患者,以及銀髮族長輩,最應該注意保暖,以免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預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假如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可以多吃蔬果,每日吃足「3份蔬菜、2拳頭水果」;以全穀類及未精製雜糧,取代精緻澱粉(全穀雜糧:糙米、胚芽米、黑米、地瓜、山藥、南瓜等);以海鮮替代紅肉,建議每周吃魚2次以上;少吃加工肉、含糖製品、高鈉高脂食物。營養治療專家劉博仁醫師也曾在節目中分享,深海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主要功效成分DHA和EPA,除了有助護腦、顧眼外,更是抗癌的好幫手。國外多項研究更發現,若每周可以吃到3次魚類,就能減少罹患心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
73歲趙少康切胸骨動手術心臟停3小時 最新現況曝
73歲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日自曝動了心臟大手術,切胸骨換主動脈與瓣膜過程中,心臟還停了3小時猶如「死過1次」,在休息靜養近1個月身體也漸漸康復。趙少康今(11)日已重回攝影棚錄影,他也透露好友陳文茜是極少數知曉他要動手術的人,還寫詩祝福他一切順利。趙少康才公開近期進醫院動心臟大手術一事,休養1個月左右,他今日已經重回攝影棚錄影主持的節目《少康戰情室》,針對這次的手術,趙少康透露自己沒有告訴太多人,因為怕給醫院和醫生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而陳文茜是極少數知道的人。陳文茜在趙少康入院前,還親自寫了一首名為《我該戴什麼樣的花冠入院?》的詩贈予他,祝福他手術一切順利。趙少康反覆看了這首詩還是很感動,他不敢獨享,感性地決定轉送給其他因病入院的朋友,分享這份「希望」。事實上趙少康發現主動脈況大的現象,導致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有回流的情況,經過一些名醫建議他開刀換主動脈與瓣膜。趙少康於10月6日住進振興醫院,心臟手術當天上午8時進手術室,下午6時轉加護病房,觀察2天才轉普通病房。趙少康的心臟手術由振興醫院前院長魏崢動刀,必須切開胸骨,過程中他的心臟停止跳動3小時,以人工血管換主動脈、換瓣膜,又處理血管;術後魏崢形容該手術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換心的難度是5。
趙少康動手術心臟停3小時! 醫提醒「舒張壓低於60要注意」越早開越好
媒體人趙少康5日在臉書自曝動了心臟手術,原因是主動脈有擴大的現象,並導致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等情況,因此換了主動脈與瓣膜,過程中心臟還停了3小時,有如死過1次,心臟科醫師呼籲,民眾要留意低於60的舒張壓。另外,前藍委、前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指出,趙少康動手術前曾向他諮詢,自己就曾建議,應該及早檢查和及早治療,且心臟開刀仍有不小風險,趁著年輕越早開越好。73歲的趙少康自曝多年來舒張壓5、60,雖沒有不適,不過檢查後發現主動脈擴大,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1/4又流回心臟,他自述沒有症狀,不過一堆名醫大老卻建議他開刀,像是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振興醫院前院長魏崢等,趙少康認為有可能是術前評估瓣膜病變有一定嚴重度合併心臟結構變化,或主動脈擴大日後可能產生嚴重病變,因此建議一併開刀解決,避免主動脈剝離或心衰竭。趙少康透露,他在上午8點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兩天,再轉普通病房,手術由魏崢動刀,過程中心臟停止3小時,以人工血管換主動脈、換瓣膜,又處理血管,而魏琤形容該手術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換心的難度是5。根據《中時新聞網》引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禎元說法,主動脈瓣膜逆流者,有可能造成舒張壓偏低,正常人舒張壓應在60到80mm/Hg,若是低於60 mm/Hg,要留意有可能是瓣膜病變,致使瓣膜關不緊,讓心臟打出去的血迴流心臟,造成心臟負擔,嚴重恐導致心衰竭。至於主動脈瓣膜逆流原因?李禎元認為,有可能是因瓣膜老化、鈣化,甚至是因主動脈擴大、有瘤,才讓瓣膜關不緊,從趙少康的敘述,至少進行了主動脈置換手術,也換了瓣膜,並進行了冠狀動脈復位術,這樣大規模手術,一定是鋸開胸骨、複雜度極高的手術,胸前至少留15公分以上的疤痕,說是比換心手術難度還高,算是貼切的。李禎元還表示,舒張壓低有可能意謂老化、感染、內分泌失調、出血、脫水、藥物或是主動脈逆流所致,建議需釐清原因,若是收縮壓高、舒張壓低,這仍歸類為高血壓,要以藥物控制,若是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還合併有喘、水腫等心衰竭症狀,恐需積極治療,甚至評估是否有開刀適應症。另外,蘇清泉在臉書以「心臟開刀要趁年輕」為題發文指出,當他得知對方心臟略有不適,早就建議要及早檢查、及早治療,趙少康很明顯聽進去了,做了完整的檢查,也在名醫魏崢院長的細心手術下完成「開心」,恢復情況良好,近日出院,很為他高興。蘇清泉表示,台灣醫術發達,心臟手術更是世界一流水準,但雖然如此,心臟要開刀仍有不小風險。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安泰醫院有位高齡86歲的女性患者開了心臟瓣膜手術,手術整個過程堪稱順利,但也讓團隊耗盡心力,身為心臟外科醫師,臨床上遇到應要開刀的患者,蘇清泉都會勸對方愈早開刀愈好,而趙少康也留言回應,「謝謝清泉兄專業建言,目前已經無恙,有病真的不要拖」。
趙少康驚爆「心臟停止3小時」!胸骨切開「死而復生」 健康狀況曝
73歲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日突幾近消失,今(5日)終於現身。他親吐,好久不見,不是出去旅遊,而是動了這輩子最大的工程。趙少康表示,幾年來自己量血壓,舒張壓都只有5、60,做心臟超音波發現主動脈有擴大的現象,也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雖然我並沒有什麼不適,也不喘,身體也沒有什麼狀況,但醫生還是提醒我,心臟辛苦工作打出去的血,有1/4又流回心臟,心臟的工作壓力有多大?現在你身體底子不錯,沒有什麼症狀,再過幾年呢?也可能運氣好躲過去,但很可能會有兩種狀況,一是主動脈剝離,二是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必死無疑,心臟衰竭也已經不可逆了。」趙少康直言,「開心」是大手術,整個胸骨切開,心臟要停止3個小時,用人工血管換升主動脈,換瓣膜、處理血管等,魏院長手術很快,降低流血,所以手術時沒有輸血,一切順利,早上8點推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2天,再轉普通病房。趙少康提到,手術本身固然完美,但牽一心而動全身,深度麻醉加上心臟停止跳動那麼久,很多狀況都可能發生,「我的問題是心律不整,經過輸血漿(血紅素太低)、抽400c.c.肺水、做心臟整流術,兩天後,在電腦斷層監視下抽心包膜的水約2、300c.c.,加上各種用藥,心律才恢復正常,反正我給振興出了各種狀況請他們解決。」趙少康說,「我想,跟我有同樣情況的人,有一半不會知道有什麼問題(舒張壓低有什麼不好?)知道的人,起碼又有一半寧願碰運氣、賭一把,也不會願意動這麼大的手術,因為手術也有一定的風險,我的個性是,既然知道了就努力排除,否則不知道以後隨時會發生什麼狀況。我事後問了魏崢院長,這個手術難度有多高?他說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而換心的難度是5。」趙少康也有感而發,心臟停了幾個小時,等於死過一次,死而復生,人生一幕一幕在他昏迷時閃過,「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是我未來人生的功課。」
胸悶易喘恐是心臟瓣膜生病! 主動脈瓣狹窄如何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一位85歲長者平日規律運動,但心絞痛與呼吸喘的狀況逐漸變嚴重,照心臟超音波竟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且合併冠狀動脈狹窄,若不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為患者進行經導管瓣膜置換(TAVI)與心導管手術,一次就將兩種狀況處理好,讓患者能重新上場揮舞球拍!雖然導管瓣膜動輒上百萬,但健保可有條件給付等4+1種特定風險族群,大幅減少經濟負擔。心臟大門無法正常打開 3大警訊要當心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門」,通常由3片瓣膜組成,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關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門片無法正常打開,心臟需要更費力才能把血液輸出去,常見原因為老化,好發於70-80歲以上的民眾;另一原因是先天異常,患者僅有2個瓣葉,較一般人少1個,50-60歲就會發生早發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狀況。提醒民眾,若出現「走路易喘」、「頭暈目眩」、「胸悶胸痛」3個警訊,恐危及生命,應積極治療。國際標準治療方針 外科開胸長期效果佳針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說明,3大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外科開胸手術與經導管療法。開胸手術經證實有效且可提供穩定的長期效果。手術方式是切除老舊主動脈瓣膜,縫合新的人工瓣膜。雖然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但手術視野廣,適合年輕或伴隨多種心臟問題(如血管阻塞、冠狀動脈狹窄或二尖瓣問題等)的患者,一次打通心臟門戶。 藥物治療:幫助緩解不適症狀。 標準開胸手術:適合伴隨多種心臟問題的患者,穩定耐用。 經導管瓣膜置換:適合高齡或高風險族群,微創恢復快。至於人工瓣膜要如何挑選呢?陳紹緯表示,金屬瓣膜耐用度高,牛、豬製成的生物瓣膜產生血栓機會較低,因此不用吃抗凝血劑,患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長者高風險怎麼辦? 經導管微創傷口小不過,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多為70-80歲以上的年長者,而且常合併其他疾病,進行開胸手術需要暫時停止心臟,對於年長者負擔較大。好在另一種「經導管療法」,由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為高齡患者克服了治療風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解說,經導管療法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插管麻醉,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即可進行。傷口小不用縫合,只要簡單止血即可完成,恢復時間非常的快速,不少患者即使是90歲高齡,中午治療、下午就可以正常進食,2、3天後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經導管療法流程:從病患的鼠蹊部做股動脈穿刺,植入導引鞘管,將帶有人工瓣膜的導管引入血管內。從股動脈一路沿著主動脈,進到退化瓣膜所在的位置。經由影像定位,把瓣膜擴張,退化的瓣膜推在外側,新的瓣膜取代舊瓣膜。4+1條件健保給付! 團隊擬定治療策略然而,經導管置換瓣膜動輒上百萬,讓許多患者與家屬卻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目前健保可給付4+1條件置換瓣膜: 4點必要條件:心衰竭症狀達到2~4級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至少2位心臟外科醫師判定進行開胸手術風險過高病人有1年以上的術後存活率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無法接受開刀手術或開刀風險性過高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曾接受心臟手術,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嚴重主動脈鈣化,胸腔燒灼後遺症,曾接受過縱膈腔放射治療,嚴重結構組織疾病,導致不能進行手術,肝硬化及肺功能不全者。符合以上規定者,即可申請健保之給付。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共病多、病情複雜,手術風險也提高。謝宜璋表示,對於高齡患者,侵入性低的治療為優先考量。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心臟內外科醫師會在手術前召開聯合會議,擬定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手術也會由內外科醫師一起執行,確保患者的安全。長庚醫院的團隊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期許未來為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跟世界接軌。
印籍移工搬木材突倒地OHCA 院方:疑流感引心肌炎險亡
彰化縣芳苑鄉28日上午9時許發生一起突發意外,1名34歲印尼籍男移工在台電芳苑變電所搬運木材時,疑心肌梗塞突然發作,導致他倒地當場失去生命跡象,警消獲報到場,救護員趕緊使用AED電擊並送醫搶救,所幸後續已恢復心跳,經檢查,病患疑因流感造成心肌炎,險些因此喪命。消防局表示,彰化縣消防局上午9時6分獲報,草湖段台電變電所工地有1名男移工失去生命跡象,消防局立即出動2人到場救護,抵達後先將患者傷口初步清洗再包紮止血,接著使用AED電擊2次,再將他以頸圈和長背板移上救護車再電擊4次,隨後接連送往二基醫院及彰基醫院搶救。院方說明,患者經插管搶救後,所幸已恢復自發性呼吸,但昏迷指數3分仍意識模糊,不過大腦已無明顯出血且主動脈未剝離,四肢也能揮舞,患者經流感檢測,遭懷疑是流感造成心肌炎險喪命,後續情形院方將會同心臟科醫師進一步治療。
台中西屯死亡案件! 26歲男住宅大樓前車內詭異死亡
台中市西屯區今(25)日下午驚傳一起死亡案件,大約在下午5點30分左右,有民眾發現一輛車久停路邊,還發現疑似有人在車上於是報警,經警、消人員確認,車內果然有一名26歲的男子倒臥明顯死亡,初步排除外力介入,至於案發經過和死亡原因,目前由第六分局警方進行釐清。稍早同樣在西屯區,一間百貨公司美食街午間時也驚傳死亡案件,一名50多歲男子與妻子正在美食街內的「鼎泰豐」餐廳用餐,突然因不明原因倒地失去生命跡象,救護人員獲報後趕抵現場,並將男子送往中港澄清醫院急救,最終仍宣告不治。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警方研判,男子可能因心臟血管疾病發作,已報請台中地檢署相驗,據了解,該名50多歲的中年男子過去有主動脈剝離病史,不過詳細事發原因仍待警方釐清。CTWANT關心您:輕生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生命線請撥1995;衛福部諮詢安心專線:珍愛生命,請撥打 1925(24小時);張老師專線:1980
全台首例兒童「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 14歲少女術後3天出院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心臟科於今年九月,成功完成全國首例兒童「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這次手術為14歲患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女童小琪(化名)帶來健康的新希望。小琪出生時即被診斷為肺動脈閉鎖無心室中隔缺損,此病特徵為三尖瓣發育不良造成三尖瓣膜狹窄,雖然自出生後已接受一系列矯正手術與心導管氣球擴張術,但狹窄依然嚴重。多年前曾接受傳統的外科手術置換生物性三尖瓣膜,但由於瓣膜逐年衰退,功能喪失,病情逐漸惡化、身體越加虛弱。中醫大兒醫心臟科團隊經過多次討論與審慎評估,決定採用此一新式心導管介入術式「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成功為小琪完成手術。術後各項評估結果顯示,新置換的瓣膜運作良好,小琪在術後第三天順利出院,狀況穩定。「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可讓病人免受再次「開心手術」之苦,近年來在國外醫學中心針對術後再次退化之瓣膜有不少成功經驗,國內也有少數成功案例,但僅侷限在成人,尚未有兒童手術的成功案例。該瓣膜最初是使用在成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今年九月,中醫大兒醫團隊考量小琪右心房與右心室的壓力差可能惡化原本受損的右心室功能,且術前評估顯示其STS分數(美國胸腔外科學會手術風險指標)超過8%,表示再次手術的風險極高;因此心臟科團隊竭盡全力尋找解決方案,決定讓她接受新式心導管介入術式-「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術後有效緩解了長期右心房的高壓差,順利置換小琪衰退的舊瓣膜,創下國內兒童首例成功案例。中醫大兒醫兒童心臟科戴以信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經驗,歷經多次心臟手術後,心臟產生的疤痕組織其收縮力道較正常組織弱,甚至可能導致心肌病變,進而產生心房或心室心律不整,惡化原先受損的心臟功能。同時因為心臟所在之縱膈腔,經多次手術會產生血管沾黏組織,不容易止血且術後出血風險高,使併發症與死亡率上升。中醫大兒醫兒童心臟科徐宗正主任說明,「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對已置換過三尖瓣膜的病人來說,是相對安全且有效的。其原理是用帶有新瓣膜的金屬支架,將舊的瓣膜壓扁,在相同位置進行置換,不用取出舊瓣膜。此技術僅適用於生物性瓣膜,金屬瓣膜雖然使用年限長,但無法重複放置。生物瓣膜平均壽命約10至15年,視病人的個體差異與生活習慣而定,部分情況可能提早衰退。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外經驗,「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置換方式可多次重複進行,以延長瓣膜的使用期限。
亞洲首例!台商命危同時用IABP、葉克膜成功搭機返台 奇蹟重生後親曝經歷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從中國搭乘飛機返台,對一般民眾來說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但對於同時使用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葉克膜(ECMO)的患者來說,若要透過國籍緊急醫療救援專機載運返台卻有許多困難。不過,振興醫院在10月16日分享一名53歲患者成功搭機返台的經歷,而這也是亞洲國籍航空載送使用IABP、ECMO裝備的首例病患。台商心梗命危欲回台治療 但返台過程困難重重53歲台商顏先生在8月初左右出現頭痛、冒冷汗、食欲不振等狀況,他覺得可能是感冒,但前往中國當地醫院檢查發現竟是心肌梗塞,而且已經拖延一段時間,病況危急需要趕緊住院治療,但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甚至出現了心臟衰竭,需要用上IABP、ECMO。在友人建議下,顏先生決定回台治療,四處打聽之下最後振興醫院願意提供協助,不過怎麼安全地將顏先生載回台灣又是另一難題。振興醫院表示,現有的國籍緊急醫療救援專機,沒有載運過同時使用IABP和ECMO的病患,由於空間有限,如何同時置放二項維生設備是一大挑戰,而且專機能承載的功率為500瓦左右,IABP需耗費300瓦,ECMO則需200瓦,幾乎達專機負荷上限。此外,還要克服高空飛行氣壓可能對病患缺氧的影響,更加艱鉅的是隨機醫師必須熟諳這2台儀器的操作與血流動力的維持。振興醫院表示,所幸航空醫療專機團隊積極打造飛行加護病房環境,在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團隊護送下,顏先生順利在8月20日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並立即送往振興醫院,這也是國籍航空載送任務中,亞洲首例使用IABP和ECMO裝備的國籍航空運載病患。回台病況變化恐無法心臟移植 用1治療奇蹟救回一命經過振興醫院醫療團隊檢查後發現,顏先生的心肌受損嚴重,心臟功能只有10%左右,需要進行心臟移植,沒想到在等待心臟移植的期間,顏先生的病情出現了變化,肺部有感染的情況,即使救命的心臟出現恐怕也無法進行移植。不過,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建議,透過心伴左心室輔助系統(LVAS)治療,雖然冒險,不過是唯一可以搶救生命的方法,因此家屬決定相信魏崢院長的判斷。沒想到奇蹟發生了,裝上心伴左心室輔助系統的隔天,顏先生就可以坐起來,也不再發燒,肺部感染狀況也明顯改善許多。顏先生表示,自己完全沒有運送過程的記憶,直到第二天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回到台灣接受治療,他以昏迷的狀態躺著進來,現在能夠健康地走出醫院,真的覺得非常感恩,更立下決心,重生後的人生要從戒掉三十幾年的菸癮開始。抽菸、肥胖、缺乏運動等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魏崢院長提醒,心肌梗塞發作時就像胸口被石頭壓住一樣,常見典型前兆包括:持續胸痛胸悶呼吸困難魏崢院長提到,疼痛經常會出現在前胸、胸口偏左側,甚至會延伸到左肩、上背、頸部、左手臂內側,有時症狀也會出現在下巴、胸骨與肚臍之間的區域,或是透過虛弱、發汗、暈眩、嘔吐、心跳不穩定來表現,提醒民眾一旦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導致心肌梗塞與心臟衰竭。
快訊/北市內湖15歲少年蛇形撞進小吃攤 慘釀3死2傷
北市東湖路與安康路交叉口17日晚間發生一起重大車禍事故,一輛自小客車因不明原因突然暴衝騎樓,當場撞上3名路人,造成2名男性,分別約30歲及約60歲、1名女性,年約50歲,當場無生命跡象,緊急送醫搶救中,並有2人燙傷送醫。不過當警方將肇事駕駛帶回時,不僅發現駕駛竟是15歲未成年,還在其隨身包包內查獲菸彈,初步勘驗發現為陰性,並未有違禁品成分。而無生命跡象的3人,送醫後稍早均被宣告不治。據了解,警方查獲該名肇事的曾姓駕駛不僅未成年無照駕駛,還因不明緣故突然暴衝進路旁的騎樓內,當場撞進一間豬血湯之小吃店內,造成3名正在用餐的2男1女當場無生命跡象,並有2人燒燙傷送醫。警方獲報後也在第一時間將曾姓少年帶回派出所,並在其皮包內起獲一般煙彈,初驗陰性,並未發現有違禁品成份。警消獲報後也緊急將遭撞擊的3名民眾分送汐止國泰、三總及北醫急救中,其中一名女子因主動脈斷裂,三總搶救後仍在晚間7時許宣告不治,另2名男子緊急送醫後也不幸不治;另2名民眾燙傷民眾送汐止國泰。至於詳細事故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快訊/北市內湖未成年撞進小吃攤釀3命危2傷 1女宣告不治
北市東湖路與安康路交叉口17日晚間發生一起重大車禍事故,一輛自小客車因不明原因突然暴衝騎樓,當場撞上3名路人,造成2名男性,分別約30歲及約60歲、1名女性,年約50歲,當場無生命跡象,緊急送醫搶救中,並有2人燙傷送醫。不過當警方將肇事駕駛帶回時,不僅發現其未成年無照駕駛,還在其隨身包包內查獲菸彈,初步勘驗發現為陰性,並未有違禁品成分。而一名年約50歲的女性,被緊急送往三總,但其稍早在7時許時傷重不治。據了解,警方查獲該名肇事的曾姓駕駛不僅未成年無照駕駛,還因不明緣故突然暴衝進路旁的騎樓內,當場撞進一間豬血湯之小吃店內,造成3名正在用餐的2男1女當場無生命跡象,並有2人燒燙傷送醫。警方獲報後也在第一時間將曾姓少年帶回派出所,並在其皮包內起獲一般煙彈,初驗陰性,並未發現有違禁品成份。警消獲報後也緊急將遭撞擊的3名民眾分送汐止國泰、三總及北醫急救中,其中一名女子因主動脈斷裂,三總搶救後仍在晚間7時許宣告不治;另2名民眾燙傷民眾送汐止國泰。至於詳細事故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中年男腰背痛!以為是結石復發 檢查竟在腹部發現「8公分主動脈瘤」
55歲高先生過去有腎結石病史,日前出現腰背痛,以為是結石復發,到醫院做影像檢查卻發現是腹部一顆8公分大的腹主動脈瘤在作怪。因為高先生年紀相對年輕,起初建議選擇傳統的開腹手術將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但卻在急診發生心絞痛。爲避免併發心肌梗塞,醫師以微創手術替病人置放難度較高且臨床較少使用的T分枝主動脈支架,再於術後十四天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同時解除主動脈瘤破裂和心肌梗塞的危機。腹主動脈瘤初期無症狀 破裂後的未手術死亡率達100%主動脈是供應人體血流的主要大血管,依部位可分為胸主動脈跟腹主動脈,當血管壁因疾病或老化退化變形、變薄或膨出,就會形成主動脈瘤。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楊凱文醫師指出,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的四至五倍,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大於65歲的男性約有5-8%的人有腹主動脈瘤,其餘則是好發在抽菸、三高控制不良、其他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的人。腹主動脈瘤除非是大到壓迫其他器官組織,或是已經破裂和即將破裂才會出現症狀,且症狀皆不明確,從肚子痛、腰痛、鼠蹊部痛到大腿痛都有可能,因此容易跟類似疾病混淆而延遲診斷。若是破裂則會大出血,此時未手術的死亡率將高達100%,即便手術死亡率也高達50%,可以說是人體的隱形炸彈。這些情況需須積極治療 多以支架置放治療為主根據國際治療準則,女性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或男性5.5公分以上就必須積極治療,以免增加破裂風險。目前腹主動脈瘤多以傷口小、治療跟恢復速度快的支架置放為主流治療方式,但僅限於離附近重要血管間尚有一段距離的腹主動脈瘤。T分枝主動脈支架非新技術,特點是上面有許多孔洞,不會擋住重要血流,但因置放過程相對複雜且傳統主動脈支架和傳統手術同時無法施行的案例不多,所以臨床實際使用此技術的案例較少。動脈瘤是心血管疾病之一 控制三高與戒菸遠離疾病風險楊凱文醫師提醒民眾,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都相同,高危險族群建議戒菸並將三高控制好,若曾在檢查中發現動脈瘤,務必定期回診追蹤確認是否變大,及早發現與治療。
徐少強罹患食道癌病逝 癌症基金會:早期無症狀「發現時多是晚期」
香港演員徐少強近日傳出因罹患食道癌而不幸病逝,享年73歲。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食道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幾乎已經是局部晚期狀態,且存活率偏低,民眾日常都要特別留意。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食道癌的形成大多是食道管腔內襯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鱗狀細胞癌」;少部分由食道下段與胃之間的「腺體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腺癌」。在台灣,鱗狀細胞癌在食道癌病理分類中佔大多數(約90%),致病原因和抽煙、喝酒、含亞硝胺之食物、過熱的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有關;而歐美常見的食道腺癌,在台灣並不常見(小於10%),成因則可能和肥胖、胃食道逆流有關。在症狀方面,食道癌在發生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至晚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在臨床上,90%以上食道癌的病人最早發現的症狀為吞嚥困難以及體重減輕,大多數病人在吞嚥時會感到食物卡在喉部至上腹部之間。食道癌的症狀還包括吞嚥疼痛、食物逆流、心窩灼熱感(胃酸逆流)、胸骨後面疼痛或上腹部疼痛。食道癌發展至晚期,則可能會出現食道出血、吐血、解黑便,以及因食道氣管瘻管引起的咳血、咳嗽等症狀。腫瘤侵犯到鄰近的主動脈或大血管,甚至會發生大出血的嚴重狀況。若轉移至遠端部位會表現不同的症狀: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會表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轉移到肺部,會表現出咳嗽、胸痛、咳血,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轉移至骨骼,會出現骨骼疼痛的症狀;轉移至肝臟,可能會出現黃疸、腹脹、腹痛等症狀。食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症狀就醫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因此,若持續出現上述食道癌的症狀,建議至腸胃科或耳鼻喉科等相關科就診,以便早期發現癌病並儘早治療。除了難以發現外,食道癌的預後不佳,最主要原因是不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數病患就醫確診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台灣食道癌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僅12-15%,僅稍高於十大癌症中預後最差的肺癌(五年存活率10-13%)。食道癌五年存活率分別為第一期60~70%、第二期40%、第三期20%、第四期小於5%。因此,民眾若有疑似食道癌的症狀需儘早就醫,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提升食道癌的控制率與存活率。而資料中也提到,目前已知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有下列數種: 抽煙、喝酒、檳榔、含亞硝胺之食物(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食道弛緩不能(吞嚥功能疾病)、肥胖、胃食道逆流等等。而其中抽菸、喝酒同時也是頭頸癌(口腔癌)的高危險因子。在預防食道癌方面,首先要避免上述的危險因子,少吃太燙熱之食品,尤其是不抽菸、不喝酒及不嚼檳榔更可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另外多吃蔬菜、水果、含維他命C食物等,可以降低食道癌的發生。吞嚥感覺異常雖然並非食道癌特有的症狀,若超過兩參週仍未消失,就應儘快就醫,以便釐清病因獲得正確治療。
魚刺卡喉離奇消失!就醫被告知「要切開脖子」 醫示警:別再喪命式自救
大陸一名吳姓男子不久前到寧波旅遊時吃了紅燜包頭魚,幾塊魚下肚感覺被魚刺卡住,趕緊喝水、吞飯自救,後來喉嚨的疼痛感一直沒消失,去了附近醫院檢查被告知沒有魚刺,懷疑魚刺已經被吞下去,過程中劃傷了咽喉及食道黏膜,產生了刺痛感。回杭州後的幾天,吳男喉嚨疼痛不已,然而他跑了好幾次醫院,從喉鏡到胃鏡始終沒有發現魚刺。《都市快報》報導,吳男最後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找到了主任醫師滕堯樹。在為患者做了CT檢查後,滕堯樹發現了端倪,原來一根兩頭尖的魚刺已經從頸段食道穿出,緊鄰頸動脈,並引起頸深部及食道周圍感染,一旦穿破頸動脈就會引起大量內出血,短時間內將危及生命。情況危急,滕堯樹立刻為吳男開通綠色通道,在全麻下為他做頸部切開手術。經過術中仔細探查,最終一根碩大的魚刺被順利取出。就在吳男出院後不久,滕堯樹又接診了一位相似情況的患者,對方一個月前被魚刺卡住,隨即吞飯喝水,之後刺痛感一直存在,也是檢查好幾輪,做了喉鏡、CT檢查都沒發現明顯魚刺。患者被喉嚨的不適感折磨了整整一個月,最後通過B超才發現下頜處有一根細小的魚刺。此時這根魚刺已經遊走到頸部肌肉內,初步判斷是從舌根部穿了出去,卡在了下頜位置。當地醫院建議他趕緊轉診,這才來到市一醫院找到了滕堯樹。由於魚刺已完全穿出咽喉腔,最終滕堯樹不得進行頸部切開手術取出魚刺。「這兩個病例都是比較遺憾的,兩位患者在魚刺卡喉後,都採取了不正確的處理方式,這才導致後面的嚴重後果。」滕堯樹說,「一旦碰到魚刺卡喉千萬不要有僥倖心理」,類似情況並非個例,很多患者在遇到魚刺卡喉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盡快讓刺吞下去,殊不知進入食道的魚刺,是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醫生提醒,魚刺如果刺破食道,甚至刺破食道隔壁的主動脈可引發生命危險。一旦進入動脈,會隨著血液四處遊動;一旦刺傷大動脈,引起動脈夾層可直接導致生命危險。中秋節即將來臨,滕堯樹再次提醒,親友聚餐時一定要注意,吃魚要專心,並且細嚼慢咽,千萬不要和米飯或者其他菜一起吞食。滕堯樹呼籲,一旦碰到魚刺卡喉,千萬不要嘗試諸如吞飯、吃饅頭、喝水、喝醋等偏方,如果強吞其他食物,可能造成魚刺刺傷或穿破咽喉、食道,引起嚴重感染、大出血等風險,正確的作法是馬上停止吞咽,並盡量避免吞咽動作,防止魚刺卡得更深,並盡快到正規醫院就醫,讓專業醫生取出魚刺。
提出條件優!長庚接手大同醫院「獲選原因曝」 承諾發展為重度醫療醫院
近日大同醫院經營權風波,讓外界討論不斷,而這次長庚醫院會「獲選」,關鍵在提出的條件較優,包括承諾將大同醫院發展為「重度級緊急醫療責任醫院」,每年投入6000萬至8000萬並具體承諾時程,成為獲評選委員大多數青睞的主要原因。高雄市衛生局表示,現有義大醫院、高醫、高雄長庚、高雄榮總4家醫學中心暨「重度級緊急醫療責任醫院」,但是都位於北高雄,而從苓雅區以南的新興區、前金、鹽埕、旗津、前鎮、小港、大寮及林園8個行政區約80萬市民,需緊急送醫時,需依賴大同、阮綜合、小港、民生、旗津醫院等「一般級或中度級緊急醫療責任醫院」收治傷患,卻無法對病況危急的患者,提供24小時服務。衛生局解釋,中度級、重度級醫院,緊急醫療能力的差異,在於「腦中風、心肌梗塞、多重外傷、高危險妊娠、重症早產新生兒」等的緊急醫療處置照顧能力,像高死亡風險的「主動脈剝離」、「高危險妊娠合併腦中風」患者,在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就沒有提供24小時、能及時進行緊急醫療處置的能力,還是需要轉診到北高雄。衛生局強調,因為長庚醫院承諾未來十年,將逐步完成大同醫院「重度級緊急醫療責任醫院」發展,並完成認證,相較評選過程中高醫未予承諾,因此評選委員絕大多數較為認同長庚醫院的服務規劃。
全球首例!24歲男電線繞頸險死 台大移植主動脈修補氣管救命
去年10月,小犬颱風襲台,24歲曾先生回家途中,遭路邊電線繞頸,氣管嚴重破裂,生命垂危。台大雲林分院急救、氣切後,送往總院。在台大醫院胸腔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團隊幫助下以人工組織修補,成為全球首例因氣管外傷接受主動脈移植的個案。曾先生手術隔天就脫離呼吸器,今年4月移除氣切管,21日表示「感謝台大醫院救我一命」。在加油站打工的曾先生,颱風天下班騎車回家時,被掉落的電線繞頸,氣管破了3公分的大洞,呼吸困難、頸部組織腫脹。由於上半部氣管破洞,嘴巴無法插管,只有下半段氣管完整,台大雲林分院為他氣切,並摘下腳指甲填埔氣管缺口後,將他轉送台大總院。台大醫院2020年向衛福部提出以大體捐贈的主動脈進行氣管移植的臨床試驗,而曾先生成為其中一名接受移植者。陳晉興表示,心臟、肺臟的移植,都是將器官種入,心臟作為心臟用、肺臟作為肺臟用,但主動脈強度高、有彈性且低排斥,種入後還會長出黏膜上皮細胞、軟骨細胞,變成氣管。過去在兔子、豬的實驗中均證實有效,且台大第一例主動脈移植者,更是存活3年以上。曾先生去年10月接受主動脈移植後,隔日就移除呼吸器,12月出院,更在今年4月移除氣切管,現已可進食、說話,回歸正常生活。陳晉興表示,台大醫院至今已累計完成5例主動脈移植個案,其中3例成功、2例因癌症嚴重、身體虛弱而失敗。
鴨頭相驗結果出爐!身上8彈孔「腹腔被打爛」慘死
高雄市昨日驚傳槍殺案,外號「鴨頭」的屏東角頭陳昫豪於左營區明華一間桌遊店外遭行刑式狙殺身亡,妻子崁頂鄉代會主席楊芷瑜獲報立刻從新加坡返台,16日上午在十多名白衣人陪同下現身殯儀館,檢察官也到場進行相驗,少早結果出爐,身上有8個彈孔,無殘留子彈,腹腔遭重創大量出血死亡。檢察官昨日已先對死者進行初驗,為確定是否還有子彈卡在身體內,上午8點先對遺體X光掃描,9點進行解剖複驗,複驗結果下午出爐,據了解為下背部遭子彈射入後貫穿腰椎、腹主動脈、下腔靜脈及十二指腸、肝臟之後射出,遭成腹腔嚴重內出血奪命。遺孀楊芷瑜也在凌晨1時20分左右於IG發文哀弔,「老天爺,您真的開了一個玩笑……多希望是一場夢,祢不用再那麼辛苦了,好好休息」。楊男行兇後自行到新莊所投案,聲稱是為了50萬賭債才痛下殺手,並繳出2把槍枝與42顆子彈,不過從陳嫌早已在行兇地埋伏6小時及犯案後從容投案等跡象,警方不排除有教唆行兇可能性,已成立專案小組擴大追查中。
影像導引「心臟手術也有Google地圖」 精準治癒89歲老翁
89歲陳先生去年底突然昏厥,送醫後發現直徑長達6.3公分的胸腹主動脈瘤,必須裝設主動脈支架保存性命,由於陳先生高齡、共病多,就算採微創手術仍然具有風險。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吳毅暉表示,建議陳先生接受AR主動脈支架手術,精準又能縮短3成手術時間,術後21天出院,恢復狀況良好。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表示,這項技術猶如心臟支架手術的Google地圖,改善複雜血管介入手術整體效率,即時輔助醫師找對血管。台大醫院自去年11月起,在全新的高階複合手術室引入了最新的影像導引技術-CT(電腦斷層)融合技術。這是一種類似利用AR的方式,將病患手術前的電腦斷層片,輸入到多軸成像系統的X光機,經過校正後,在手術當中就可以將病患的主動脈虛擬且同步的顯示在現實的手術透視螢幕上,進行主動脈支架置放,到目前為止,臺大醫院已超過百人使用此技術接受手術,最新影像導引技術提升了手術治療的精準度,有效降低風險,同時減少患者及醫護輻射暴露。電腦斷層融合技術的主要優勢在於它能提高複雜主動脈修復手術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外科醫生可以更好地識別關鍵的解剖標誌,避免併發症,並降低放置錯誤的風險。此外,這項技術還能減少對比劑的使用,這對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特別有益。CT 融合技術的整合還縮短了手術時間,並減少了患者和醫療人員的輻射暴露。總體而言,電腦斷層融合技術代表了血管腔內手術的一大進步。根據國際文獻,CT融合技術可讓手術時間所短30%,顯影劑使用量減少57%。吳毅暉表示,顯影劑具有腎毒性,使用量愈少愈好,最終目標是發展無顯影劑的即時透視手術,而放射線暴露不僅對病人不好,執行手術的醫護人員,雖已著用防護衣,仍需面臨放射線帶來的健康風險。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變調避風港1/頑皮罰坐動彈不得 花蓮某安置機構爆虐童疑雲
花蓮縣一家兒童少年安置機構屢屢發生院生間衝突,連續3年被評鑑為丙等,並限令改善。兩個月前,9歲院童「小奇」(化名)因為過度活潑好動,竟遭到院方人員以施行「體驗教育」為由,聯手五花大綁在輪椅上長達8小時,還「包尿布」來限制其上廁所,形同對院童人格羞辱,當時人在國外的負責人(院長)認為此舉極為不妥,回國不斷追查,竟遭董事會解職。安置機構原本是保護、輔導兒童和少年遭到不法侵害時的避風港,不料卻淪為受虐孩子的加害方。花蓮一家頗具規模的安置機構已有近50年歷史,當初是以收容後山偏鄉孤苦的孩童為志業,後來也受政府委託安置保護受虐或遭侵害的孩童,目前約有未成年院生20餘名,另外也有不少以打掃換取食宿的身心障礙成年院生。然而自2021至2023年該安置機構因合格教保員不足、且數度發生院生間的衝突,因而被花蓮縣政府連3年評鑑為丙等,並列為加強輔導對象,命其半年內改善。「琪琪」(化名)是花蓮服務近10年的專業社工,今年元月她就在這種環境下獲聘擔任該機構的院長,全力引進外部資源來解決評鑑不佳與面臨減招關院的危機,例如帶領院生出遊踏查,也帶著院生到餐廳打工,透過學習拓展視野與人際關係,以便未來重返社會自力更生;而執行長「巧巧」(化名)則是安置機構創辦人的姪媳。琪琪向本刊爆料,5月間她出國期間,18日那一天卻收到巧巧傳來訊息,指小奇因為太調皮了,連教保員都受不了,因此她們以束帶和毛巾將小奇綁在輪椅上,實施八個小時「體驗教育」,巧巧還傳來小奇被綁在輪椅上一臉無奈,甚至累到睏睡過去的照片。這段時間小奇被命令穿上尿布,無法上廁所,只能吃絞爛如泥的食物充饑。琪琪指出,小奇的確很調皮,連學校老師也拿他沒辦法,不過轉送鑑輔機構評估暫時未達到「特殊生」的門檻;小奇對飛行很嚮往,常常搞不清幻想與現實,爬上爬下活動力很旺盛,她知道朝夕相處的師長耐心有用完的一天,因此返國後憂心忡忡地追問小奇當天的遭遇,然而面對的是排山倒海般的冷淡與刁難, 6月15日她帶院生爬山回來那一天,卻無預警地收到一紙公文,上頭只有冷冰冰地幾個字「經董事會討論不適任,即刻予以解職」,真是晴天霹靂!她堅定地說,工作丟了事小,但只要想到院童如今生活在一名虐童加害者主持的環境中,就感到萬分的恐懼與不捨。因為擔心花蓮縣府行政調查曠日廢時,只好向媒體控訴;至於她與安置機構的勞資糾紛也由縣府調處中。面對上述虐童指控,接任院長的巧巧表示,小奇此前多次想自高處跳下,經她口頭告誡恐釀成殘廢終生,小奇仍不畏懼,因此她在小奇簽下同意書後,以坐輪椅4小時的體驗殘疾生活。她為不當管教表示歉意,並表示將靜候司法與行政調查。琪琪為了拓展院生的視野與人際關係,會帶著院生走出封閉的院區,知名的網紅「主動脈」麻醉科醫師賴其萬也經常參與協助工作。(圖/翻攝自「麻醉醫師靈魂所在」臉書)執業律師紀岳良強調,只要涉及綑綁兒童,就絕對不是正當管教範圍,無論受傷與否,都已涉及《刑法》第286條「未成年施虐罪」。他舉例說,假如有人參加實境節目,模擬身障者生活3小時,自願被綑綁,那就是以「人身自由」為標的,事前一定會簽同意書,但若第2小時自己不舒服「不玩了」,都應依照當事人意願,隨時可以解除契約,現在面對一名9歲男童,院方竟用這種方式處理他,實在令人不忍。台北市政府一名社政主管表示,因為全台安置機構資源稀少,因此政府會站在輔導的立場,採罰款命其改善,連續三年丙等的機構負責人會被公佈姓名,並遭勒令撤換。花蓮縣政府社會處副處長黃舒儀表示,本案已立案調查,近期將派員訪視,如果未見有效改善,將罰新台幣3至30萬,且能連續罰,主管機關甚至可以視情況,廢止育幼院設立許可。
媽教孩暑假作業「氣出雞爪手」急診 抓醫崩潰喊:我不行了!
孩子有多難教?爸媽和老師最知道!中國大陸上海一名徐姓媽媽,日前因為教小孩功課太過激動,竟手扭如雞爪、呼吸困難被送進急診,讓其他家長們看了於心不忍。據《澎拜新聞》報導,來自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的徐女,日前因教導孩子暑假作業時與小孩發生衝突,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四肢麻痺、肌肉僵直、手指呈爪型等症狀,被送進南翔區醫院急救。醫師檢查發現,徐女應是過度換氣導致身體排出過多二氧化碳,因而罹患過度換氣症候群,神經系統受影響出現「雞爪手」等相關症狀,經施予吸氧、心理輔導治療,徐女已順利康復。不過,徐女進急診時那句「醫生,我感覺不行了」,就不清楚是覺得身體不行了,還是真的教不會孩子了。南翔區醫院急診科主任張超表示,如發現過度換氣可用「紙袋呼吸法」,甚至單純戴上口罩都能緩解症狀,但症狀若嚴重到心臟電生理異常,恐引發「氣死人」的心律不整。衛福部資料指出,過度換氣症候群主要由急性焦慮引起的生理、心理反應產生,患者不自主加快呼吸,導致過多二氧化碳被排出造成低二氧化碳血症,進而引發呼吸性鹼中毒。除提醒自己放鬆放慢呼吸,平時也應保持正常作息,避免攝取過多含咖啡因的刺激性飲料。如情緒無法有效緩和、放慢呼吸次數,甚至已意識不清就必須送醫。另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氣胸、肺栓塞等致命急病,有可能以過度換氣為症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