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鄒瑋倫
」 鄒瑋倫謎樣症狀1/名醫診斷支氣管炎「男子半年後竟送急診」 最難察覺的心臟病是它!
73歲的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日前自爆動了心臟手術,國人第二大死因心臟病(僅次於癌症)再度引起國人關注。中醫師鄒瑋倫告訴CTWANT記者,「心臟病是最厲害的魔術師,心臟衰竭更是無聲無息的索命高手」,一位中年男子因持續咳嗽而不斷跑醫院,一位教授級名醫診斷為支氣管炎,沒想到治療半年後,因下肢水腫才驚覺是心臟衰竭,緊急送急診撿回一命。趙少康11月中旬自爆,他長期舒張壓偏低,無不適症狀本不以為意,直到友人建議他去檢查,才意外發現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問題,若不及時處理,恐怕會爆發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等致命疾病。心臟病泛指心臟或心血管系統在結構或功能上失常而引起的健康問題,除了心肌梗塞之外,心臟衰竭是最常見的併發症。「心肌梗塞若急性發病,半數在到院前恐怕已無力回天,但心臟衰竭也很危險,最可怕的是它無聲無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透露。劉俊廷說,當心臟病導致心臟工作量過大,就會導致心肌細胞死亡,無力輸出足夠的血液量供給各器官需求,就稱為心臟衰竭。由於各器官都可能出現症狀,所以十分難察覺。「曾有一位患者持續不明原因的胃脹氣,最後才確診是心臟衰竭,原來是因心臟衰竭導致肝脾腫脹,進而影響胃部功能。」「心臟衰竭很像魔術師,會模仿其他疾病的各種症狀,讓人難以察覺。」鄒瑋倫中醫師說,她有一位治療5年以上的男患者,疫情後突然咳嗽不止,原以為是感冒引起,後來又覺得是新冠後遺症,而且檢查支氣管也的確發炎,但無論男患者跑遍各大醫院診所、或服用中藥,依舊持續咳嗽。「後來他找了一位教授級的名醫,醫師幫他安排很多精細的檢查,從X光片中可以看到肺部是乾淨的,沒有肺炎,心臟雖略為擴大,但由於該名患者較胖,所以也是正常現象,於是名醫診斷他是氣喘、支氣管炎。」鄒瑋倫說,這名患者每次吃藥後會稍微好轉,但之後又繼續咳嗽,就這樣過了半年。直到患者有次來看中醫,鄒瑋倫見他走幾步路就喘氣吁吁,便詢問原因。「他說自己已經一個多月無法躺著睡覺,只要一躺就咳嗽,所以都坐著睡覺。」鄒瑋倫一聽立刻警覺,於是檢查他的雙腿。「哇!我當醫師以來沒看過這樣腫的腿,就像浮屍那樣腫脹!」鄒瑋倫立刻叫男患者趕緊去急診,最後確定是重度心臟衰竭立刻住院治療。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日前透露動了心臟手術,心臟一度暫停3小時,也引發大眾關注。(圖/周志龍攝)劉俊廷說,心臟衰竭導致血打不出去、收不回來,就會在下肢開始瘀積造成水腫。「所以如果有腸胃道症狀、再加上下肢水腫,就要懷疑是心臟衰竭;另外,如果平躺睡覺會咳嗽,也可能是心臟衰竭引發的肺積水,所以失眠也可能是心臟病症狀。」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可能是單純的老化,或是因為高血壓影響血管而出現的問題,通常一開始不會有什麼症狀,但如果沒有解決問題,就會慢慢出現呼吸困難、喘、容易累、四肢水腫、全身水腫等症狀,而且會越來越嚴重。針對心臟衰竭患者,鄒瑋倫建議採取三階段循序漸進調養身體。「在最虛弱的第一階段採『護心培元』,此時不能增加心臟負擔,所以要限水、限鹽,多吃蔬菜、不要喝濃湯或高湯,建議喝黨蔘、菊花等中藥茶來護心,慢慢恢復元氣。」第二階段採「養心固本」,此時中藥茶飲可加入西洋蔘、黃耆來固本,可避免秋冬季節交替時發病;第三階段採「救心強運」,這時可加入運動,例如和緩的超慢跑、階梯運動,也可以進行負重運動,例如採買時可以幫忙提重物,如此進行大約半年後就能恢復日常活動。
小吃逆轉術1/大吃夜市美食卻消除脂肪肝 58歲的她「3撇步」減13公斤
你喜歡臭豆腐、炸雞排?還是酷愛烤玉米?台灣琳瑯滿目的美食小吃是許多人的最愛,但好吃歸好吃,台灣小吃由於大多是高油高熱量,所以總被貼上「不健康」的標籤,事實上,美味可以兼顧健康。醫師透露,一位58歲女性原本有脂肪肝,體重高達68公斤,雖然她照吃最愛的夜市小吃,但靠著少加醬、不碳水、不喝湯,竟然逆轉脂肪肝,且一口氣減去13公斤!AI教父黃仁勳來台時熱愛夜市小吃,也令人見識台灣美食的魅力,同屬「吃貨」的中醫師鄒瑋倫認為,只要觀念正確,健康也能兼顧口腹之慾。「台灣小吃最令人擔心的就是高熱量、高油脂,但其實只要稍微調整,許多小吃的營養價值都不錯!」鄒瑋倫透露,她有一位同為美食愛好者的58歲女醫師友人,由於體重飆升至68公斤、且已經有脂肪肝,所以想要調整飲食習慣。「但她不想放棄最愛的夜市小吃,所以她還是天天吃美食,但把握3個原則,持續2年後竟然逆轉脂肪肝,而且體重瘦到55公斤左右。」鄒瑋倫說,這3個原則分別是「不碳水、少加醬、不喝湯」,首先是不碰澱粉類食物,例如滷肉飯、炒米粉,就算想吃鹹酥雞,也只吃肉、豆類,不吃甜不辣、百頁豆腐;其次是減少醬料,烤玉米、蚵仔煎不直接刷醬或淋醬,而是請店家另外裝一份,稍微沾一點醬即可。最後,也絕對不喝湯,因為高湯的熱量相當驚人。黃仁勳訪台時幾乎跑遍各大夜市吃美食,台灣小吃的魅力由此可見。(圖/報系資料照)只是稍微調整吃法,卻能照樣吃美食、又同時兼顧健康。鄒瑋倫笑說,自己和這位朋友一起吃飯相當痛苦,因為朋友不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她卻是標準的「碳水王」。「我自己的做法就是『鬆鬆緊緊』,體重變瘦了就去夜市隨心所欲開心大吃,但如果已經變胖,需要克制澱粉類食物,那就盡量不碰碳水化合物食物。」但如果明明不該吃,但就是很想吃滷肉飯、炒米粉呢?鄒瑋倫說,那她也有2個小撇步。「首先,就不要再吃炸雞排這類高熱量食物,或是不喝肉羹湯、改喝無糖綠茶,盡量讓總熱量不要太高;再來就要多吃一些蔬果,讓碳水化合物不要吸收太快。」鄒瑋倫最近愛上寧夏夜市的美食,她每次「開吃」前,一定先在夜市口買一杯可消暑熱的「六一散」中藥茶飲來喝,藉此平衡後續美食帶來的燥熱,讓自己大啖美食之餘,也同時保有健康。
夏季重傷害2/中醫師曝「呷涼場合」是關鍵 打趴冰淇淋!最健康冰品出爐
「吃冰呷甜」會增加罹癌率?專家認為,精緻糖對於健康的危害十分明顯,但冰品可能是無辜的,無論中西醫,都沒有證據表明冰品會造成疾病,事實上,甚至有研究顯示喝冰水有助運動時的耐力,中醫師認為在冷氣房吃冰才是最大的問題,另外,相較於滿滿添加物的冰淇淋,專家認為剉冰可以自行選擇水果、天然食材,是最健康的冰品選擇。日本營養師望月理惠子認為吃冰會增加罹癌風險,程涵宇營養師則持不同看法。「沒有科學證據顯示冰冷的東西對人體有害,也不會因為喝冰飲或吃生食而感冒或喉嚨痛,主要還是吃進的食物成份、類型影響疾病,而非低溫。」程涵宇說。以最單純的冰水為例,除了同樣能幫助身體排出毒素、促進循環,甚至有研究顯示喝16°C的水可能是脫水運動員最佳的補水溫度,而且運動期間,飲用更冷的水可能會改善人的表現和耐力。但的確有人不適合喝冰飲,程涵宇說,一項針對669名婦女的2001年研究發現,一些人喝冰水後可能會引起頭痛。「研究顯示,在喝了150毫升冰水後,7.6%的參與者出現了頭痛。原本就有偏頭痛的人,喝冰水後頭痛的可能性更增加2倍。」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如果吃冰後會頭痛、生理痛、筋骨痠痛,那的確不適合吃冰,但若是身體健康,吃冰的確沒有甚麼禁忌。「以台灣夏天這麼熱的天氣來說,吃一點冰真的不為過!」鄒瑋倫表示,門診中有許多氣喘、過敏患者經調養後恢復健康,一樣也可以有限度的吃冰。台灣特有的手搖飲文化,讓民眾每天攝取過多的精緻糖,也影響成千上萬人的健康。(圖/報系資料照)「關鍵在於地點跟時間,例如不要在冷氣房中吃冰,而是到戶外空氣流通的地方吃冰,而且最好在早上11點到傍晚的時間,這時候全身氣血暢旺,吃冰就不會影響健康。」相反來說,在冷氣房吃冰則是冰上加冰,就很容易感冒、不舒服。鄒瑋倫透露自己非常熱愛吃冰,從冰淇淋、雪糕、雪酪到剉冰都喜歡,她認為其中剉冰是最健康的選擇。「冰本身沒有問題,但如果加入添加物或是加工物,就會傷害健康,如果是吃剉冰,就可以自行選擇要加哪些食材,例如紅龍果丁、石花凍、杏仁凍,再淋一些蜂蜜或糖水。」鄒瑋倫說,其實糖與鹽是暑熱調節生理機能的電解液,只要適量食用,並不會有問題,例如蜂蜜、砂糖、椰糖、冰糖都好。「有問題的是『假糖』,例如手搖飲中常見的高果糖糖漿、人工代糖、甜味劑等,很容易造成脂肪肝與其他疾病。」程涵宇也認為剉冰選擇性較多,「配料可選擇水果、或是天然的薏仁、燕麥、花豆、紅豆綠豆等,低卡的仙草、愛玉、白木耳、燕麥也不錯,避免選擇精製的澱粉類例如粉條、粉圓、湯圓等。」如果真的想吃冰淇淋、雪糕、冰棒,就建議先看標示,盡量選擇添加物較少的冰品。鄒瑋倫中醫師表示,「假糖」如高果糖糖漿、甜味劑才是傷害健康的真正禍首。(圖/CTWANT資料照)
「國際討厭香菜日」! 整株都是寶的「最佳解毒劑」超狂營養曝光
2月24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討厭香菜日」,香菜就跟哈密瓜一樣,其特殊的香氣,有的人喜歡,也有一派則避之唯恐不及,但其實香菜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營養師及中醫師更大讚「整株都是寶」,還有醫師將其譽為「最棒解毒劑」,甚至還有助平衡血糖、提升食慾、對抗細菌和解決腦霧等效果,好處多多。在許多台灣經典小吃中,常可看到香菜的蹤影,有人認為香菜可以幫助提味,但也有人特別厭惡,根據研究員Nicholas Eriksson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他們從3萬名受測者中做基因掃描,發現用來感受氣味的基因OR6A2,對醛類物質十分敏感,而香菜就含有大量這類物質,所以遺傳這種基因的人就特別厭惡香菜,約有1至2成人食用香菜時,吃到的是「肥皂、蟲、泥土」的味道。但其實香菜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營養師宋明樺表示,香菜所含的維生素C比番茄多3倍,超過桃子、梨子和蘋果,維生素C在很多蔬果中都有,一碰高溫就被破壞,但因為香菜通常「最後才放上去」,甚至搭配涼拌菜,因此維生素C能完整保留。此外,胡蘿蔔素更是比番茄、菜豆、黃瓜等高出10倍之多;還富含維生素B1、B2、礦物質鈣、鐵、磷、鎂、鉀等等。此外,中醫師鄒瑋倫則說,香菜從種子、根到莖、葉子都可入藥,甚至整株都可以拿來啃,尤其葉子很特別,當出現胃虛寒、飽脹不適者,取香菜葉拌入湯或飯中,對胃中不和或消除飽脹感會有效果,可說是「整株都是寶」。最後,洛桑加參醫師曾在《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一書中提到,攝取香菜一段時間後,能夠清除心、肝、肺、腎及消化道裡的重金屬,稱之為「最棒解毒劑」;此外,還有助平衡血糖、提升食慾、對抗細菌,和解決腦霧等效果。
全民酷酷掃1/男大生劇咳2周「失眠又嘔吐」 病毒輪番上!嬰幼童輕忽恐變重症
疫情解封的同時,民眾也面臨「免疫負債」的代價,除了新冠肺炎仍持續發生之外,各式各樣的病毒也鋪天蓋地而來,而共同的症狀都是咳嗽,再加上時值秋天,本就容易「酷酷掃」,也讓醫師驚呼簡直是「全民皆咳」,呼籲要好好對症下藥,否則久咳恐落得終生病根,而5歲以下嬰幼童更要當心,劇烈咳嗽可能是感染「小孩殺手」病毒的症狀,一不當心恐變重症。「咳咳咳….」,相信許多人最近常聽到陣陣咳嗽聲,因為近來不只新冠病毒持續肆虐,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人類間質性肺炎病毒、肺炎鏈球菌、腺病毒等也廣泛流行,根據疾管署統計,上周類流感就診人數就高達11萬210人,國慶日連假期間許多人都在生病中度過。「更慘的是,許多人吃藥好幾天,卻還是咳個不停,吃完西藥又換中藥,這樣的患者最近就增加4成。」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很多患者是遭受一連串的病毒攻擊,例如就曾遇過連續4次確診的患者;還有另一個患者是先得流感、接著又確診新冠肺炎,飽受折磨。「還有一位男大生,剛從南部北上就學,結果整間寢室的室友都感冒了,他也不例外,一開始他不想看醫師,後來咳了1周,不只睡不好、甚至咳到吐,看了西醫兩輪都還沒改善,最後他就醫才知道得了A型流感。」鄒瑋倫認為,今年實在有太多病毒一起出現了,若出現感冒症狀,建議一定要看醫師比較安全。中秋、國慶連假南往北返,病毒傳染也跟著擴散,建議出入公共場合要多洗手、戴口罩。(示意圖/侯世駿攝)尤其是5歲以下的嬰幼童更要當心,被封為「小孩殺手」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近來也很猖獗。「這個病毒9月中在美國、澳洲大爆發,現在台灣也要格外當心,它的症狀很像一般感冒,但特殊之處在於高燒不退,就算住院打點滴也難以退燒,而且會一直劇烈咳嗽,彷彿快把咳出肺臟來。」鄒瑋倫說。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表示,hMPV若發生在過敏氣管的孩子身上,比較容易會誘發過敏咳嗽,甚至讓氣喘發作。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提醒,hMPV感染可能會併發重症,包含肺炎、腦炎及心肌炎,國外研究顯示hMPV感染兒童的ICU入住率可達12.2%~24.29%,建議若發現孩子發燒、食慾差、咳嗽、呼吸急促,建議趕緊就醫,以免錯失治療良機。鄒瑋倫說,千萬別輕忽咳嗽,就算是一般感冒的咳嗽,久咳不癒就可能惡化成過敏性咳嗽,天氣一旦變化、甚至過於疲累,就可能引發劇咳,就曾有患者此連續咳嗽半年之久,建議及時治療,否則落下病根,恐怕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才能調養回來。
全民酷酷掃3/中醫教授私房運動秘招 「金剛蹲」5分鐘如跑1公里
中秋節過後,隨著東北季風到來,時序也已經進入秋天,由於正值「免疫負債」巔峰時期,中醫師認為睡眠充足、運動才有本錢抵抗各式病毒,但由於今年秋天降溫速度快、又時常下雨,所以大幅減少戶外運動的機會,中醫師特別教授私房運動秘招「金剛蹲」,由於需大量使用股四頭肌,因此短短5分鐘的效果猶如跑步1公里,但因為較為費力,建議從5秒開始循序漸進。根據《黃帝內經》記載,秋三月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也就是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能藏精氣、早起可清肺氣、收斂生機,藏精補精是最佳養肺方法。鄒瑋倫中醫師表示,秋天養生的首要原則就是「保護元氣」,如此才能有足夠的本錢對抗秋冬疾病。「其實睡眠充足、運動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但偏偏今年秋天冷得早、溫差較為明顯,所以不適合外出運動。」中醫師鄒瑋倫表示,有一位患者夏天時爆發心肌梗塞,治療好心臟問題後,便下定決心開始運動,在專家跟醫師的指導下,他從5月起持續每天運動,身體狀況也相當好,但最近天氣不佳,又擔心溫差引發心臟問題,所以苦惱無法外出運動。「其實室內運動也不錯,可以利用彈力繩、瑜伽筒、跑步機等,或是跳一些有氧運動都很好。」鄒瑋倫透露自己最近常做一種名為「金剛蹲」或「羅漢蹲」的室內運動,由於需大量使用到股四頭肌,所以訓練5分鐘的效果,就猶如跑1公里一般,可強腰健體、促進新陳代謝,讓氣從足下往上升氣,手腳會感到相當暖和。運動前一定要先暖身,可以拉拉筋骨,或是使用瑜伽筒伸展肌肉。「因為很費力,所以建議一開始先蹲5秒鐘就休息一下,反覆3~5次即可。」鄒瑋倫解釋,「金剛蹲」姿勢的正確性很重要,首先脊椎要永遠保持在正中間,身體不能歪斜,接著兩腿打開到肩膀兩倍寬,然後半蹲。「此時大腿與小腿要成90度直角,也就是大腿要與地面平行,然後將雙手向上伸展,呼吸時提氣到脊椎、頭頂、手指間,最後踮起腳尖,保持靜止5秒鐘。」鄒瑋倫說,這款運動有助於穩定下肢,也能保護膝關節,同時可讓身體變得暖和,完成後也要記得收操,同樣伸展肌肉與筋骨,可以預防蘿蔔腿。秋天養生可多喝梨子湯來潤肺,具有溫補作用。(圖/報系資料照)除了運動,鄒瑋倫認為秋天首重生津止渴,「煮過的梨子具有潤肺的功效、梨子皮更含有豐富維生素;再加上一些龍眼肉安神、枸杞溫補,就是一道很棒的湯品。」建議準備半顆不去皮梨子切絲,5~8顆龍眼肉、枸杞約20公克,一起加入700~1000c.c.的水煮沸後,一天內喝完即可,就能滋潤肺氣。
10多天沒上大號 30歲女狂吐「巧克力」醫曝恐怖真相:從嘴巴出來
現代人多數有便秘的問題,假如沒有影響到生活,大部分人都不會特別在意。不過,有一名女性患者,習慣10幾天沒上大號,結果某天突然身體不適,睡覺到一半狂吐,吐出好幾條咖啡色的長條物,本來以為是巧克力,沒想到竟是「排泄物」。中醫師鄒瑋倫在《健康2.0》分享,過去有一名30歲女子,習慣10多天不大便,有次冬天以為感冒,頭感覺很重,在吃完東西就睡覺,結果半夜起來狂吐,隔天馬上帶去看醫生。因為來不及去馬桶吐,直接吐在地上,當時有把照片拍下來,女子自述有吃巧克力,但是她一看顏色和外觀不對勁,不可能吐出來是條狀,而且好幾條。鄒瑋倫詢問下才發現,女子是低位的腸阻塞,意指在迴腸、結腸、直腸段的腸阻塞,導致好幾天沒排便的壓力,噴過幽門下面,再經過胃賁門,最後從嘴巴吐出來。假如有便秘困擾,應該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包括多喝水、多攝取膳食纖維、多運動等,假如都沒效才考慮在醫師指示下服用瀉藥、軟便劑或灌腸,但不建議過度依賴藥物,否則便秘情況之後可能更嚴重。
愛爬山婦人跌倒2週後過世 醫示警:糖尿病如「蝴蝶風暴」不可大意
中醫師鄒瑋倫日前在節目中提醒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性,她舉例之前就有患者因為糖尿病控制不佳,發生車禍後傷口難癒合,結果在一次跌倒後,不到20天就過世,事後才知道原來是腿中風才會跌倒,而不是肌少症,而且回家後又沒有留意,演變成腦中風而過世。中醫師鄒瑋倫在節目中以「蝴蝶風暴」形容糖尿病的處境,她舉例先前就有位65歲喜歡運動,長期爬山的患者,因為一直以來都有酗酒問題,又自認身強體壯,因此對於糖尿病控制不以為意。直到有天,病人不小心出車禍,膝蓋、小腿有多重擦傷,長達3個月不良於行,且又因為糖尿病問題導致傷口癒合相當緩慢。結果婦人前往急診拿藥時,又不小心跌了一跤,回家後行動越來越遲緩,家人都認為她可能是肌少症問題。結果後來才發現,老婦最後連講話都出狀況、還出現神智不清的現象。之後送醫檢查才知道,原來當時會在急診室跌倒是因為老婦腿中風。醫師指出,病人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導致血管內壁鈣化加厚,但跌倒回家後又沒有留意,而演變成腦中風,所以不到20天就過世。因此醫師提醒,糖尿病猶如蝴蝶風暴,一沒控制好,就會衍生很大的問題,所以千萬不能大意。
芒果芯好神! 能止咳化痰防暈車…醫曝「這樣喝」還可以瘦身
芒果是許多人喜愛的夏季美食,但不論是「切芒果派」還是「削芒果派」,幾乎所有人都討厭芒果裡堅硬的芯。不過,有中醫師指出,芒果芯不只有止咳化痰又祛痰效果,還有人因為吃芒果而瘦了6公斤,表示芒果真的好處多多。中醫師鄒瑋倫在節目《健康好生活》表示,芒果在《本草拾遺》裡清楚載有健脾養胃效果,還具利尿、治暈車暈船、改善小便不順、腸胃不好甚至胸悶不順的奇效。她指出,芒果不只果肉有奇效,其果芯和烏龍茶葉一起用水煮,再加上幾滴檸檬汁,或用茶葉冷萃、泡芒果芯後喝,都有止咳化痰、祛痰妙用。(圖/翻攝自節目《健康好生活》YouTube)鄒瑋倫進一步指出,一名將果芯泡茶喝的婦人,後來不只咽喉的咳嗽症狀有所改善,還因飯前吃芒果而有飽足感,間接讓澱粉攝取量減少,且在攝取足夠的芒果消化酵素、減少熱量加持下,最後成功減去6公斤的體重,讓現場所有人嘖嘖稱奇。不過,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楊茲甯也提醒,任何食物都有「過猶不及」的風險,其中芒果屬糖分高的水果,不只糖尿病、肥胖者應有所節制外,體內濕氣重的人也要避免多吃,一般人若食用過多,也可能引發脹氣、消化不良問題。
腦霧忘很大1/解隔後連付錢都不會 整個人當機「到底該拿幾張鈔票!」
童星出身的演員楊小黎日前確診,出關後不到一周便沒日沒夜的拍戲,結果竟在片場昏倒緊急送醫,原來她雖然已經解隔離,卻依舊胸悶、喘不過氣,似乎出現後遺症。世界衛生組織將這樣的情況稱為「新冠肺炎綜合症候群」,俗稱「長新冠」,並且依「3、2、1」的原則來定義它,也就是「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症狀持續超過2個月,而且沒有其他疾病可以解釋這些症狀,持續時間可能長達1年」。長新冠的情況,個別患者可能不同,醫界所彙整的資料,至少包括「全身倦怠」、「呼吸易喘」、「肌肉酸痛」、「胸痛、胸悶」,以及「思維遲鈍不清」,也就是一般人通稱的「腦霧」。「最近確診患者逐漸解隔,所以門診也出現許多新冠後遺症的病人,最驚悚的莫過於一位斷片腦霧者!」中醫師鄒瑋倫說,這位病人是高級精品業務,她解隔後遇到2周前才見過面的客戶,竟然彷彿不認識,同事都被她嚇到!「因為她不是看著客戶、叫不出名字那種,而是完全不記得對方,這令人太害怕了!」不是只有一位患者如此,鄒瑋倫說,最近還有一位女病人結帳時整個人彷彿當機,櫃台小姐說明了3次金額,但女病人就是沒有動作,後來才說:「我聽到金額了,但腦子很亂,不知道該拿幾張鈔票出來付!」鄒瑋倫中醫師表示,許多輕症患者因為輕忽病毒的威力,反而在康復之後才出現不適症狀。(圖/CTWANT資料照)鄒瑋倫說,別以為重症才會有所謂的「腦霧」後遺症,事實上許多輕症患者以為Omicron就像流感或感冒一樣,順其自然恢復就好,所以染疫的時候並沒有積極治療,例如服用抗病毒藥物或清冠一號,結果讓病毒攻進身體各器官。「有太多患者一開始恢復健康,但隔1~2周後,身體竟然慢慢出現頭暈、胸悶、記憶力變差等症狀,這就是出現後遺症了!」鄒瑋倫說,如果能趕緊在1~3個月內調養身體,就能避免病況惡化成慢性疾病。確診後會傷及體內的津液,建議可吃愛玉、仙草等,以解體內的燥熱之氣。(圖/CTWANT資料照)配合時序進入夏天,鄒瑋倫建議從3點做起,第一是補正氣,因為病毒感染會讓身體虛弱,可以多喝雞湯、四君子湯、排骨湯、牛肉湯等,藉由健脾胃來補正氣。第二是滋陰生津,由於發燒會傷及體內的津液,因此導致體內變得非常乾燥,表現在症狀上就是喉嚨非常容易乾,鄒瑋倫說,國外甚至有人因此罹患乾眼症,若想讓體內變得滋潤,除了利用生地、麥門冬、玉竹之外,也可以吃愛玉、仙草、石花凍等。第三是補氣血,新冠後遺症中最常見的就是疲倦無力,鄒瑋倫說,這是因為氣血俱虛,這時可用十全大補或補中益氣湯,但調配上要注意,例如人蔘要搭配玉竹、西洋蔘要加枸杞,或是詢問中醫師意見,只要在1~3個月內,感到症狀愈來愈好轉,就有機會戰勝長新冠。
心跳超過「這數字」恐折壽13年! 醫師曝男性容易罹患「特殊心疾」睡夢中猝死
心跳快慢是否會影響人類壽命雖然還未有具體結論,但國外研究發現,哺乳類動物一輩子的「心跳總次數相同」,代表心跳越慢、壽命越長;臺灣醫學會的年會演講也曾指出,若減慢某些罹病族群的心跳率,還可減少其死亡率。高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維中也表示,每分鐘心跳若大於「這數字」就屬於快。據《健康2.0》報導,蔡維中指出,不論是心跳過慢或過快,都有其風險,如果心跳每分鐘大於100下就是快;小於每分鐘60下就是慢,兩者都有可能是心律不整,而亞洲男性又相對容易出現「布魯格達氏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的遺傳疾病,其好發於20至40歲的男性,過去有不少案例因此疾病而在睡眠中猝死。中醫師鄒瑋倫也以其角度指出,「一根梳子等於5個醫生」,表示頭部有很多經絡和任督二脈的匯聚處,因此可以用按摩梳子,從頭部前面開始按壓,接著往下梳,來應對「心跳快」;用比較尖銳的梳子,從後面靠近頸部的大椎穴,由下往上梳,來處理「心跳慢」。武術教練李筱娟也補充,可以用在腋下正中間夾網球,並用手臂加壓夾緊按摩「極泉穴」方式來保養心臟。國外研究指出,如果每分鐘心跳超過70下,就有折壽風險,若每分鐘超過100下,恐縮短13年壽命;而每分鐘90至99下減少8年、70到90下,平均減壽3年6個月。輔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駱惠銘也曾在臺灣醫學會的演講中提到,雖然目前尚未找出心率影響壽命的機制,但包含人類在內的哺乳類動物,都有心跳越快壽命越短情形,例如加拉巴哥龜每分鐘心跳6次,平均壽命達177年;每分鐘心跳560次的老鼠,平均只活2年。
肚臍滲出臭味黏液1個月「冒出一團粉肉塊」 醫一看竟是胃癌
每個人身上都有個神祕小洞-肚臍,而你是否曾手癢摳挖,就有一名75歲阿嬤發現肚臍不時會滲出臭味黏液,於是買了藥膏擦了1個多月,沒想到水竟越流越多,於是連忙就醫,事後發現裡面「冒出一團粉肉塊」,經檢查後察覺長了6公分的胃癌。醫師許秉毅及鄒瑋倫進一步傳授國人觀察「4種肚臍警訊」。 (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在《健康2.0》節目中表示,這名75歲的阿嬤,感覺肚臍不時滲液,黏黏臭臭的,原先誤以為是藏汙納垢發炎所致,於是阿嬤自行買藥膏來擦,但就這樣塗抹1個多月後「滲液越來越多」,在無計可施情況下只好就醫,經檢查,阿嬤肚臍中央長出一團肉塊,觸感硬硬的「一看就知道,這個有可能是腫瘤」。阿嬤後來被安排照胃鏡和電腦斷層,果然發現她的胃裡長了顆6公分的腫瘤,據許秉毅表示,肚臍的癌症大多來自胃部或胰臟,由於阿嬤平時都沒有任何腸胃症狀,因此也沒多注意自己長了腫瘤,他並提醒,若是肚臍有肉塊務必留意,可能是癌症的轉移。除此之外,許秉毅還指出,若是肚臍凸起、摸起來軟軟的,平躺時會凹下去,就可能是疝氣,特徵為用力時會明顯凸起,這類患者平時不要太出力,若要出力時最好用手按肚臍或以護腰罩住,否則一用力「腸子可能凸出跑出一大包」。另一種狀況則是肚臍邊有凸起藍塊、外表像蛇的異物,若出現這樣的跡象代表有嚴重的肝硬化,由於腸子的血液本來要流入肝臟,若肝硬掉血液就流不進去,血液常會找肚臍附近的皮膚藉此流回心臟,導致此處的血管會鼓起。另外,中醫師鄒瑋倫也分享了「肚臍不在正中央」的情況,她過去曾遇過一位國小病患身高僅120、130公分,後來靠轉骨方法長高,高一時身高178公分,但脊椎卻側彎達43度,肚臍偏移正中央4公分,考量到未來交友或游泳等狀況,於是以西醫手術矯正。鄒瑋倫還指出,中醫看肚臍會觀察其上下的「腹白線」,很多人以為是生產時有助於醫師好剖腹,事實上肚臍旁有很多內、外斜方肌及腹橫肌交錯,一般愛運動者、脂肪量較低,那條線較不明顯;反觀鮮少運動、內臟脂肪高者,腹白線就會清晰可見,若骨盆腔感染嚴重,腹壓大促使肚臍歪一邊,也會發現肚臍偏移中線。
阿嬤把脈到一半突「度估」…送醫檢查竟中風半癱 醫揭3徵兆保命
老人家常見的「度估」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中醫師鄒瑋倫指出,如果發現家人突然出現「和平時不一樣」的狀態時,就要注意對方狀況,並分享2個同樣是前期有小警訊,卻因處理方式不同,導致一個成為植物人、另一個復建後慢慢康復的案例,表示若把握及時治療機會,就能避免後續的大病。鄒瑋倫在節目《健康2.0》分享這2位病患的治療過程,一個是有三代中風病史、長期吃高血壓藥的60歲患者;與長期為腰痠背痛所苦的80歲老奶奶。鄒瑋倫表示,該名60歲患者某天出現「手臂痛」症狀,並在3天內前往大醫院檢查,但僅發現腦部有些陳舊血管,並無太大問題,且出院後手臂「麻、痛」和「無力感」的情形逐漸減少,沒想到4個月後出現大中風、成為植物人。家屬事後回想時認為,死者出現手臂痛的情況時,可能就已罹患小中風。另一位80歲奶奶則是在把脈過程中出現「突然不講話、頭垂垂」情況,但「家人卻沒覺得不對勁」,因為老奶奶平時就是話不多的人,鄒瑋倫觀察到對方沉默長達2到3分鐘,直覺情況有異,接著就發現奶奶血壓微弱,且不停叫她3、4分鐘後,老奶奶才終於回過神表示:「好像睡著了。」經過此事後,老奶奶家人趕緊帶她去檢查,確診中風和有半癱情形,所幸經復建後,老奶奶逐漸恢復正常。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也補充,大家可以從雙手、雙腳活動和說話狀態進行檢測;首先對鏡子眨眼,接著進行「微笑說123」,觀察嘴角是否歪斜、吐舌看位置有無在正中間,若有歪斜要注意可能是腦幹中風,最後再測試左右手力量是否一致。劉中平表示,小中風是醫師們最希望可以提前治療的疾病,只要把握及時治療機會,就可避免真正的大中風,躲過腦部產生永久性傷害和高達9成患者無法回到中風前身體功能的危機。
血多到40公分都難擋…她內褲滑出「手掌大血塊」 一腳踩到滑倒鎖骨斷
女性月經來,血量多到還滑倒,你能相信嗎?中醫師鄒瑋倫日前透露曾收治一名女性個案,自述因為罹患子宮肌腺症,不但有嚴重經痛、出血量大,連用40cm最長的衛生棉,也吸收不了瞬間的出血量,結果導致「手掌大的血塊」,直接滑出內褲流到地上,患者一腳踩到自己「手掌大血塊」滑倒,導致鎖骨斷裂、股骨骨折打鋼釘,連醫師聽了都難以置信。中醫師鄒瑋倫在《健康2.0》頻道中分享,對於有女性患者是被自己的經血血塊搞到滑倒,感到非常驚訝。她表示,當時這名女子自述,自己患有子宮肌腺症,每次經期來,就痛到得靠吃藥抑制,曾為了治療子宮肌腺症,她嘗試過各種西醫的治療方式,但效果都不佳。女子表示,日前她在停止打針後,開始恢復正常月經,但不但經痛難耐,出血量大到即便用超過40公分的衛生棉,都無法瞬間吸收經血,結果「手掌大的血塊」流到地上,讓她一腳踩到當場滑倒,造成鎖骨斷裂、股骨頭骨折打鋼釘。義大大昌醫院院長暨婦產部主治醫師張基昌過去曾指出,子宮肌腺症好發於育齡女性身上,多數患者會有嚴重經痛問題,甚至有「非月經週期疼痛、經血過多、月經不規則及性交疼痛」等症狀,嚴重者恐導致不孕。
轉骨迷思2/清明前後是轉骨好時機 進補錯誤反而搞砸一切
古人觀察自然界的變化,歸納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因此春天一向被視為長高的關鍵季節,若是家有正值成長階段的孩童,父母更格外關心各種中西「轉骨」秘方,專家提醒,當心陷入迷思,否則可能花了許多冤枉錢,但孩子卻無法跟大樹一樣高!「中醫傳統轉骨是看節氣,例如清明節前後就是轉骨的時機,所以最近特別多家長來詢問長高的問題。」鄒瑋倫中醫師說,但現在更多是依照孩子的個人狀況來轉骨,節氣反而是其次了。中醫師鄒瑋倫認為,轉骨應視個人體質、狀況而調整,並非使用愈昂貴的中藥材就一定最好。(圖/馬景平攝)鄒瑋倫說,針對這些較為瘦小的孩子,中醫轉骨的方式是先「開脾胃」,增加食慾吸收更多營養,但千萬不要過早使用含有動物荷爾蒙的轉骨方,否則可能一下子突然長高很多,但卻提早進入青春期,後續乏力反而變得更矮。鄒瑋倫說,當孩子出現第二性徵之後,中醫轉骨的方式就會變為補氣血、肝腎,再搭配一些含動物性荷爾蒙的藥材如鹿茸,藉此幫助孩子長高。但由於現在孩子飲食較為營養,許多女童胸部顯得較為豐滿,就會被誤以為發育。「其實要觀察的是女童乳頭底部是否變硬?乳頭是否變凸?」若確定發育,就可以開始進行補氣血的轉骨。當孩子出現第二性徵如胸部發育時,可視狀況加入含動物性荷爾蒙的轉骨方如鹿茸,以加快孩子長高的速度。(圖/翻攝自網路)坊間不少轉骨方相當昂貴,鄒瑋倫提醒,並非越貴、使用越多動物性荷爾蒙藥材就一定好,「傳統轉骨方包括白龍船、骨碎補、續斷、杜仲、川七等25種中藥材,應該以此做為基本,再依據孩子的狀況量身打造藥方。」舉例來說,如果孩子鼻子過敏,就要先刺激心肺;容易頭暈、焦慮就建議先疏肝理氣;已經有生理期較要搭配調經等等,如此才能讓轉骨效果更好。每個孩子適合的轉骨方皆不同,例如若有鼻過敏問題,應該搭配調整心肺的藥材,才能讓轉骨效果更好。(圖/123RF)
趕走冬季臭3/噴香水變「老粉味」更恐怖 天然食物從根本殺菌
想要預防老人臭,趙昭明建議先從飲食著手,少吃動物性脂肪如豬油、奶油等,也要避免炸雞、麻辣鍋等重口味食物,多吃抗氧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維生素C和E、薑、堅果、大豆等,可以降低皮脂腺細胞的氧化、減少分泌油脂。「也要多喝水!」趙昭明提醒,冬天較少流汗,許多人因此也疏於補充水分,這會讓血液變得更加濃稠,進而導致「2-壬烯醛」濃度更高,所以建議每天喝大約2000c.c.的水,而且要分散時間攝取,才能讓細胞真正吸收水分。清潔也相當重要,「不管天氣再冷都要每天洗澡,但也不能過度清潔,例如使用洗淨力太強的肥皂,否則過度破壞皮脂層,反而會讓皮膚分泌更多油脂。」趙昭明建議擠一點沐浴乳或溫和效果的肥皂,加一點水搓揉起泡再清洗,這樣才能溫和地將皮脂帶走,洗完後再塗抹天然成分的乳液保濕,並且適時地去除身體角質。冬天較不易流汗,但還是要記得補充水分,否則血液過於濃稠也會增加得到老人臭的機率。(圖/報系資料庫)「由內而外才能徹底改變味道!」鄒瑋倫說,許多人會噴香水來遮掩味道,但卻可能造成更恐怖的「老粉味」,不如從生理機能改善做起,改變氣味的化學結構,才能真正去除老人臭。鄒瑋倫建議,調理腸胃可以先從少吃刺激物做起,例如油炸、甜食都要盡量避免;平時也可以自製「花椒紅茶」顧胃氣,只要取3粒花椒,再搭配紅茶包沖泡即可,既能溫胃、同時也能消臭。中醫師鄒瑋倫建議,若想調理腸胃功能,可飲用「花椒紅茶」,藉此達到溫胃、消臭的功效。(圖/報系資料庫)其他「消臭食物」還有花生、香菜、薄荷,「花生含有140多種天然芳香物質,而且含有β谷固醇,可以有效抑制口腔細菌生長,對付口臭最有效;還有香菜、薄荷都含有揮發性物質,都能夠幫助消除臭味。」運動不但能促使大腦分泌「快樂激素」多巴胺,也能稀釋「2-壬烯醛」的濃度,好處多多。(圖/瑞銀提供)至於許多女性最在意的鼠蹊部異味,鄒瑋倫建議平時多喝玫瑰、桂花茶飲,除了能降火氣之外,也能疏肝理氣、安撫情緒,同時也要多到戶外運動,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讓心情更愉悅,除了能改善情緒壓力,也能幫助睡眠,好讓體內的荷爾蒙分泌更加穩定,逐步解決臭味問題。中醫師鄒瑋倫表示,薄荷、花生、香菜都是天然消臭食物,能抑制口腔細菌孳生,減少口臭機率,平時應適量食用。(圖/馬景平攝、123RF、報系資料庫)
【庚子除瘟疫4】黏膜「好濕」才能預防病毒 中醫師各有私密撇步
「目前應該是以增強免疫力為主,同時預防感染病毒。」鄒瑋倫中醫師說,新冠病毒會攻擊肺部細胞,導致免疫反應過於激烈而損害肺部功能,所以會建議使用黃耆、甘草扶正增加陽氣;魚腥草、金銀花去邪化濃痰;蒲公英、黃柏通利水道。吳明珠中醫師也有自己的撇步,「我平常要接觸很多患者、又要說很多話,所以需要補氣、養肺,所以平時就會喝西洋蔘茶飲,再視情況增加其他藥材。」她同時也會按壓合谷穴、風池穴舒緩熱症的不適症狀。對於緩解熱症,吳明珠表示,可按壓位於雙手虎口位置的「合谷穴」,平時也可以捏一下頸部的「風池穴」,同樣能活絡氣血、舒緩熱症造成的不適。(圖/鄭清元攝)另外,中醫的免疫力與睡眠息息相關,吳明珠說,中醫認為晚上11點到半夜1點,正是膽經、肝經運行的時刻,此時如果好好休息,身體才能排毒、代謝,進而提升免疫力。談起預防疾病之法,中醫師鄒瑋倫透露平時會喝含有魚腥草、牛蒡子、玄參、沙參的潤肺茶,讓黏膜保持濕潤,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圖/馬景平攝)鄒瑋倫平時則會喝含有魚腥草、牛蒡子、玄蔘、沙蔘的潤肺茶,「主要功效是讓黏膜濕潤,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多補充維生素C增加免疫力;另外,我還會喝杏仁豆漿,杏仁可以化痰固肺、豆漿的高蛋白可以修復受損細胞。」談起預防疾病之法,中醫師鄒瑋倫透露平時會喝含有魚腥草(圖)、牛蒡子、玄參、沙參的潤肺茶,讓黏膜保持濕潤,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圖/報系資料庫)鄒瑋倫坦言,因為防守得宜,台灣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錯,但大家都明白接下來才是爆發期,而個人養生可以從養氣、潤肺做起,提升免疫力之後,才不怕病毒侵襲。
【美女醫有秘招1】增加溫度抵抗力 冬天開冷氣手腳變更暖?
中醫認為一年的養生原則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謂的冬藏就是指保暖累積能量,48歲的美女中醫師鄒瑋倫也公布自己的獨門祕技。鄒瑋倫中醫師相當注重血液循環,也讓她看來比實際年齡更青春有活力。「冬天保持溫暖相當重要,手腳暖、心就暖,肌肉放鬆之後,就能睡眠好、精神好。」四年前,鄒瑋倫決定以自己當白老鼠測試一下。「我本身並不怕冷,但想調養一下身體,所以我從每年的十月起,就會鋪上電熱毯、開冷氣睡覺,就這樣持續到隔年三、四月。」鄒瑋倫表示,以電熱毯暖背可以排毒、提升陽氣,搭配冷氣,讓身體不失去對溫度的抵抗力。(圖/馬景平攝)鄒瑋倫表示,以電熱毯暖背可以排毒、提升陽氣,搭配冷氣,讓身體不失去對溫度的抵抗力。(圖/鄒瑋倫醫師提供)鄒瑋倫說,中醫觀點認為背部有很多排毒、通氣血的經絡與穴位,例如督脈、膀胱經。「督脈跟脊椎平行,統領全身陽氣,而督脈兩旁是膀胱經,具有排毒作用。」所以保持背部溫暖就能減少風寒、避免生病,同時增加陽氣。但開冷氣是什麼道理?鄒瑋倫笑說,這是為了增加溫度的抵抗力。「台灣很多人怕冷,我覺得是保護過度所致,尤其是開電暖器、煤油爐睡覺,不但太乾燥不舒服,而且就像溫室中的花朵,只要一不小心受寒就容易生病。」鄒瑋倫認為電熱毯暖背養生,再透過冷氣讓身體感受溫度變化,如此就能增陽氣又不喪失溫度的調節能力。「這幾年實驗下來,我發現手腳變得更暖,晚上睡眠品質更好,隔天也更加有精神。」養生天后:鄒瑋倫年齡:48歲專長:不孕症、減重、調養體質冬藏祕技:電熱毯暖背養生、洛神暖心茶助保暖、下半身運動促循環、不吃白飯以外的澱粉食物、午餐只吃蔬菜、控制肉類食物品質
3招防中暑 小心!夏死人
時值炎夏,你被熱到了嗎?近來平均高溫34度以上,加上台灣較潮濕,使體感溫度動輒飆破38度,按照中醫理論,濕包熱,熱就會包住心、皮膚、頭腦,進而衍生一連串疾病,從小孩到銀髮族,無一倖免,甚至有年輕猛男差點因此猝死。醫師建議,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三餐營養均衡、補充水分,是預防中暑的三大要訣!一位三歲的小男生最近哭鬧不休,時常指著頭哭喊:「痛痛!」媽媽因此焦急地帶他去小兒科,檢查後雖然沒有發現異狀,小男孩卻還是喊痛,醫師只好開立止痛藥。事後,小男孩沒吃藥時依舊喊痛,媽媽於是轉而尋求中醫,這才發現一切都是中暑惹的禍。生活作息規律、飲食健康、多補充水分,是預防中暑的3大關鍵。心火過旺 也易中暑「小男孩本來體質就較為孱弱,也有點過敏,帶著大大的黑眼圈,這陣子天氣炎熱,他常在外頭玩得滿身大汗,回家後立刻進入冷氣房,一冷一熱,造成體內的濕熱阻礙氣血流動,這是室內中暑,又稱為陰暑。」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小男孩經由健脾去濕的茶飲調理,再搭配刮痧、針灸讓經絡放鬆,中暑症狀及頭疼才逐漸緩解。吳明珠接著指出,「心火過旺,也可能造成陰暑。」她透露前陣子有一位國中考生求診,那考生渾身不舒服、頭痛又失眠,然而考試在即,他心急如焚,去看西醫,又檢查不出原因,只能歸咎於壓力太大,後來媽媽帶他來看中醫。一開始,吳明珠先幫那位考生針灸,後來覺得他整個身體實在太緊繃了,於是幫他刮痧,「一刮不得了,整片背都是豬肝色,代表濕熱阻塞嚴重。」她說,放鬆經絡後,考生立刻覺得舒服多了,也終於一夜好眠。吳明珠醫師表示,從高溫的戶外馬上進入冷氣房裡,容易引發「陰暑」,而針灸、刮痧有助於活化經絡,改善中暑情形。刮痧舒緩 需隔10天對於中暑,中醫師鄒瑋倫解釋,台灣濕度高,高溫加上濕氣,會讓熱包住心、皮膚表面,以及頭部,進而造成「熱擾心神」,加重心臟負擔,「自認體能佳的年輕族群要特別小心,如果前晚熬夜或精神不濟,較熱的天氣裡就不要進行戶外活動,以免引發心肌梗塞等疾病。」鄒瑋倫語重心長地說,人畢竟是肉做的,最好別挑戰大自然,「有一位三十多歲的猛男,覺得夏天晚上沒那麼熱,便卯起來跑馬拉松,他身體一向不錯、也有補充水分,結果夜跑氣溫仍高達三十四度,最後引發橫紋肌溶解差點猝死。」鄒瑋倫醫師呼籲,在夏季夜晚做劇烈運動,如馬拉松等,仍有中暑風險,不妨改在室內做瑜伽、皮拉提斯等伸展運動,以活化經絡。多吃黃瓜 補電解質此外,許多人一聽到中暑,往往想到以刮痧來「消暑」,鄒瑋倫則表示,刮痧雖可解濕熱,卻不可常常刮,至少要間隔十天,建議可多做皮拉提斯、瑜伽等運動,一樣能放鬆肩頸,以及下半身的膀胱經、膽經,達到活化經絡的效果。那麼究竟要如何預防中暑呢?吳明珠表示,補充水分是關鍵之一,「從中醫觀點,認為汗就是心液,流汗多又沒有補充水分,自然會影響心臟功能。」她接著強調喝水一事學問很大,有些人腎臟有問題不能喝太多水,因此得控制流汗量,也可以多喝綠豆湯、愛玉,以降低身體的燥熱。鄒瑋倫則建議若身體健康無虞,平常可持續、慢慢地小口喝水,最好出門前就先喝一些水。不過,當流汗量多時,由於缺乏電解質,光喝水反而會愈喝愈累,這時可多吃夏季當令的瓜類蔬菜,如大小黃瓜、絲瓜,都是富含水分及電解質的好食材。至於屬於不易流汗體質的民眾,可以多喝淡茶水、淡花草茶,既可達到利尿功能,又不會增加腎臟負擔。不過,鄒瑋倫也強調,身體強健才是一切根本,「預防夏季『熱病』,要掌握生活規律、三餐正常、補充水分三個原則。」(張雅淳)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5期《周刊王》和2161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7/17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