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
」 中醫 癌症 西醫 針灸 在光裏的人電影頻道/探訪癌友曝最大打擊「停拍1年多」 林明謙合作女友曾寶儀遇爭吵吐心聲:忍過去
導演林明謙跟女友曾寶儀合作推出紀錄片《交換禮物》,片中紀錄下癌症病友的抗癌歷程,同時以身心靈角度呈現更多元的治療方式。林明謙接受CTWANT 時報周刊專訪,被問到最初拍攝動機,他苦笑喊:「就真的很煩啊。」透露主創團隊年過40、50歲,陸續開始面對到親友生病需要照顧,身為陪病者難免有情緒,「有時候你明知道病人決策有問題,但他們在病床上就是沒辦法想。」期間還面臨受訪者、監製曾國駿愛妻小琦離世打擊,停拍了1年多才復拍。導演林明謙表示女友曾寶儀首次合作拍攝,兩人個性一快一慢,難免會有爭吵的時候。(圖/趙文彬攝)林明謙坦言面對癌症就像馬拉松,往往面對復發或治療副作用才是關鍵,採取何種治療方式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問題。有時候病人基於恐懼或各種因素,往往很倉促下決定,身為陪病者即便知道治療方式不妥,也不方便表達意見,「這個選擇有時候決策品質並不好,如果你前面就用跑百米的速度在跑,矇著眼就決定了,這樣好嗎?那我可不可以早一點做成片子給大家看,在還沒生病前先看,如果了解的更多,會不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交換禮物》拍攝長達4年多,林明謙跟曾寶儀為此探究各種中西醫、身心靈等治療方式,以及身體疾病與情緒的關聯。片中也拍下曾寶儀堂弟曾國駿愛妻小琦生前抗癌的辛苦歷程。林明謙坦言小琦離開後,電影停了1年多,無法再拍下去,「我沒想過,我拍的人會死掉,因為我拍過很多怪事,覺得我的鏡頭是很有魔力的,但是她竟然死了。」Olga(右)罹患乳癌四期,歷經乳癌四期、治療痊癒後又復發,復發後再康復。(圖/台北双喜提供)小琦的離開,對拍攝團隊無疑是一大打擊,直到一年多後,林明謙好友Olga發現罹患乳癌四期,團隊才又重啟拍攝,再次去看Olga如何面對癌症治療,以及身邊親友身為陪病者,又是如何陪伴Olga走過抗癌路。如今Olga神奇挺過罹癌、復發又再康復,林明謙也再次體會到身為陪病者的心境轉變。他坦言以往陪病經驗都伴隨很多負面經驗,「以前會覺得陪病,就像是在懲罰陪伴的人一樣,但有時候陪伴就是有條線,不要自己扛起所有事情,就是陪伴他,去跟他做一樣的事情。」林明謙和曾寶儀愛情長跑19年,兩人難得一起工作,讓他看到曾寶儀不同於生活上的另一面。(圖/趙文彬攝)《交換禮物》也是林明謙與曾寶儀情侶檔首次合作,林明謙透露兩人交往19年,一定會有磨合跟爭吵,兩人個性一個快一個慢,他身為導演,喜歡全方面去思考、隨興地安排拍攝節奏;曾寶儀則是效率高,喜歡積極安排拍攝,每個東西都要準確,那麼面對爭吵如何解決?林明謙笑回:「通常有一個辦法,就是忍過去!」不過他也表示在合作過程中,看到曾寶儀不同以往的一面,「她就是會很快速的把很多事情圓滿起來,掌握住現場的人的情緒,原來她工作的樣子是這樣。」注意到首映現場觀眾反應的同時,也能兼顧在場流程。拍攝過程中,曾寶儀也能消化難懂的醫療術語跟艱澀的醫學研討會內容,「同樣的話,醫生講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想睡,但寶儀講一句話就可以讓大家理解。」並戲稱想要快速進化,就是與伴侶一起工作。那麼未來還有合作計畫嗎?他笑回:「還是暫時先不要。」
更年期「失眠」怎麼辦? 中醫調理助眠!有效防心血管危機
隨著天氣轉涼,許多女性卻深受失眠困擾,影響情緒與健康。女性因月經、懷孕及更年期等生理變化,造成荷爾蒙起伏明顯,特別容易焦慮、失眠,影響日常生活。更年期生理變化 影響身心健康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表示,更年期通常發生在45-55歲間,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驟降,引發潮熱、失眠、心悸、疲倦、頭痛、頭暈、夜間盜汗等不適症狀。這些生理變化若未經適當調整,容易導致所謂的「更年期障礙」。長期失眠恐增心臟病與中風風險莊可鈞醫師指出,長期失眠不僅讓身體得不到充分休息,還會降低血液循環與氧氣供應,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更年期女性失去雌激素保護,更容易罹患高血壓、中風及心臟病等問題。什麼狀態算失眠?常見失眠三大徵兆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無法入睡。半夜醒來兩次以上,難以再次入睡。比預定時間早醒1至2小時。中醫眼中的失眠:從「腎虛」到臟腑失衡中醫認為,更年期失眠的根本在於「腎虛」,腎氣衰退會影響臟腑功能,引發頭暈、盜汗、記憶力下降等問題。不見得沒有睡著,而是睡眠品質不好的患者,往往在清晨醒來後仍覺得疲倦不堪,不僅記憶力越來越差,也會變得較沒耐性,影響生活與工作。改善睡眠小技巧 中醫穴位與生活建議睡前放鬆泡腳:促進血液循環與放鬆身心。穴位按摩:按壓攢竹穴(眉頭所在位置)、太陽穴(眉尾下凹陷處)、風池穴(後頸延伸至枕骨凹陷處)可幫助舒緩緊張。避免咖啡因攝取:停用提神飲品,改善入睡困難。健康生活型態調整 從調心、補腎開始莊可鈞醫師強調,除了臟腑調理,更年期女性應注重心態調整,適時藉由運動、參加社交活動及發展興趣減少煩躁,讓心情樂觀正向,睡眠就會好;積極的生活態度能有效減輕更年期症狀,幫助睡眠穩定。若嘗試多種方法後,失眠與其他更年期症狀仍未改善,建議儘早就醫,透過中西醫專業治療,從身心兩方面著手,提升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態。
電影頻道/曾寶儀看至親抗癌「爆哭停不下來」 曝人生轉捩點:真實面對自己
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合作紀錄片《交換禮物》,花4年拍攝癌症病患的抗癌過程,探究各種中西醫、身心靈等治療方式,以及身體疾病與情緒的關聯。片中也拍下曾寶儀堂弟曾國駿愛妻小琦生前抗癌的歷程,直到現在電影上映,曾寶儀依舊難掩不捨,接受時報周刊CTWANT專訪時坦言:「當初配音的時候,看到(小琦)就是會爆哭,每次看都像是重新再見面一次。」曾寶儀表示拍《交換禮物》最困難的地方,就是面對至親生病時,自己要用什麼身份來面對攝影機。(圖/侯世駿攝)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交往17年,兩人第一次一起合作紀錄片,難免會遇上意見衝突,雙方共識就是當天說開,「我們連手機都不帶進房間的,就是互相讓步,看那天誰比較不累,會說不要吵了好好講開。」兩人都覺得既然拍紀錄片是想傳遞訊息給觀眾,「就算有情緒還是會想辦法去克服。」曾寶儀希望藉由《交換禮物》來提醒觀眾覺察身體情緒的重要。(圖/侯世駿攝)小琦當初發現子宮頸癌二期,手術切除後不到一年,癌細胞再次復發成為末期病患,艱辛地與病魔奮鬥。片中也拍下堂弟曾國駿與小琦在病房內公證結婚的片段,相當催淚。曾寶儀透露,小琦本人也希望能紀錄下抗癌過程,「小琦當初覺得如果她好了,那她就是《交換禮物》裡面最大的禮物囉。」但隨著病情每況愈下,當收到拍攝通告單是在醫院時,曾寶儀都會陷入掙扎,「每次看到是在醫院,我是真的很不想去,那段時間我會問自己在幹嘛?我自己究竟是專業主持人還是陪病者?這真的是最難的。」《交換禮物》紀錄下小琦的抗癌過程。(圖/台北双喜提供)片中曾寶儀陪伴多位至親歷經艱辛的抗癌過程,寶媽也曾3度罹癌,曾寶儀表示《交換禮物》不是癌症紀錄片、醫療紀錄片,而是內含了她跟拍攝團隊想對觀眾說的話,「表面上電影是探討身體病痛,但我們最想說的是,你有聆聽身體的需要嗎?有覺察身體裡的情緒,對你造成什麼影響嗎?累了有好好休息嗎?為什麼要等身體生病了,才覺得說我聽到了?」曾寶儀透露這一路上家人生病,都有很多貴人的幫忙,期盼電影能讓大家感受到他們想感謝跟分享的心情。(圖/侯世駿攝)問起家人看完紀錄片的心情?曾寶儀表示寶媽哭得唏哩嘩拉,這一路上家人生病,不管是留下來還是離開,他們都遇到很多貴人的幫忙,「媽媽有說(電影)很好,我覺得媽媽有感受到我們想感謝跟分享的心情。」如今電影上映,走過陪病跟拍攝這趟旅程,隨著年紀增長,她更能感受到「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有多重要,「癌症只是一個切入口,希望大家往自己的內心觀看,得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光是能讓大家開始想這件事,這趟旅程就很值得了。」《交換禮物》現正上映中。
長期偏頭痛致無法正常工作、睡覺 中西醫合併治療助恢復正常生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25歲的張小姐受慢性偏頭痛困擾十年,幾乎天天頭痛,白天無法工作、晚上難以入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42歲的劉小姐大學時期偶發頭痛吃止痛藥抑制,卻逐漸演變成嚴重偏頭痛,被迫提前退休休養,每次發作疼痛時間超過24小時且伴隨噁心症狀,讓她無法盡情投入喜愛的志工活動。偏頭痛女性是男性三倍 可能演變每次15天以上慢性偏頭痛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全台約有200萬人飽受偏頭痛困擾,整體人口盛行率高達9.1%,女性患者盛行率是男性的3倍,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演變為每月發作超過15天的慢性偏頭痛,且治療更困難,預後不佳,成為青中壯年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偏頭痛治療有健保和療效限制 口服搭配雷射針灸成新選擇臺中榮總神經內科王其聖醫師指出,慢性偏頭痛治療方式多元,以藥物為主,過去研究也發現注射肉毒桿菌或抑鈣基因相關胜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新藥、傳統針灸等方式能幫助患者改善症狀。但是肉毒桿菌、抑鈣基因相關胜肽新藥健保給付有所限制,且尚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有限,傳統針灸則讓易暈針、害怕針扎的患者卻步。現在透過口服藥物搭配雷射針灸,提供患者中西醫共治的新選擇。雷射針灸與傳統針灸原理相同 副作用更低臺中榮總醫院傳統醫學部吳奐昀醫師說明,雷射針灸和傳統針灸的中醫治療原理相同,都是透過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幫助身體達到「得氣」的感覺,進而達到治療效果。偏頭痛部分重要穴位,如眉毛前的「攢竹穴」、眉間的「印堂穴」和太陽穴等都位於臉部,傳統針灸施針可能會讓患者感到擔憂,相較之下,雷射針灸是非侵入性療法,副作用低很多,對於懼針或皮膚敏感的患者而言,是一項安全且有效的治療選擇。8成患者獲得改善 降低發病天數、疼痛程度臺中榮總偏頭痛治療團隊針對頑固性偏頭痛患者給予口服藥物及雷射針灸共同治療後發現,8成患者症狀獲得改善,且病患經過一個月8次的雷射針灸完整療程後,治療效果持續至第3個月達高峰,平均每月可降低7日發病天數,疼痛程度和緩,1/6患者在完成療程後10個月以來未再復發。相關成果已刊登於《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期刊。
小患者連中2鏢 醫:今年一樣「群毒亂舞」
疾管署12日表示國內流感重症病例與死亡數都創10年新高,而腸病毒疫情估下周進高峰。中西醫師洪啓豪表示,小患者先得腺病毒又得腸病毒,還有小孩得接連得黴漿菌肺炎、腸病毒,「今年一樣是『群毒亂舞』的一年。」洪啓豪在臉書發文,「今年一樣是『群毒亂舞』的一年。」小患者先是腺病毒燒不停,治好又得腸病毒,「什麼?還真的有人可以與其較量?也有另一位小朋友,黴漿菌肺炎抗生素治療後接著又感染上腸病毒。」洪啓豪說,今年秋天特別熱,也因為氣候異常,有腸病毒好發狀況,「事實上以往夏天才好發的腸病毒,豪醫觀察這幾年都有在秋冬發生的機率,而且以前我們讀書學醫的年代,腸病毒在成人身上鮮少發病,但是近年的腸病毒,也會有成人發病的案例,這些都是病毒、微生物在改變的情況,」洪啓豪指出,中醫講求天人合一,天也影響微生物、地球暖化、污染等,「調理體質不是短期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時常容易感冒的孩子來說,很多家長甚至是老師重視「症狀快速壓制」,我們還是要強調,我們社會會去說要對某某族群要有同理心,事實上,容易感冒、生病的孩子也需要大家的同理心。」洪啓豪說,想快速壓制症狀沒錯,但還是要搭配調理,不然這類體質的孩子會教訓大家,臨床上真的有這狀況。
凱米颱風接護理師媽下班遇女兒牆砸車 花蓮馬小弟奇蹟出院最想回學校上課
花蓮縣凱米颱風期間發生違建女兒牆砸落案件,7歲馬小弟當時陪著父親去接高姓護理師母親下班而慘遭擊中,母親不幸身亡,馬小弟則頭部重創,昏迷指數一度只剩3分,經花蓮慈濟醫院採低溫療法及中西醫合併治療後,馬小弟奇蹟康復,並於12日順利出院,更在父親陪同下舉辦感恩演唱會,用歌聲感恩醫護人員。凱米颱風7月24重創花蓮,而馬小弟的母親為醫院護理師,馬小弟下午跟著父親去接媽媽下班,在超商門口卻遇上女兒牆遭強風吹落,石塊砸到他們乘坐的車輛,高女送醫後宣告不治,馬小弟頭部遭受重創。馬小弟當時傷勢嚴重,右頭部粉碎性骨折,碎片插入腦組織,嚴重腦傷昏迷、瞳孔放大,緊急被送慈濟醫院搶救,昏迷指數更一度只剩3分,情況十分危急。醫療團隊則以低溫療法並啟動中西醫合併治療,而進行針灸治療時,馬小弟手部出現反應,醫護看到希望繼續堅持,結束低溫療法後,馬小弟意識已恢復到7分,並能睜開眼睛利用鼻胃管進食。但馬小弟因骨頭碎片傷及腦部,腦幹損傷又傷及運動區,醫護擔心他打敗死神仍可能成為植物人,但馬小弟持續努力,8月可以慢慢完成手部動作,語言功能也逐漸恢復,甚至能心算答題,順利轉入一般病房。10月間,馬小弟開始練習站立和跑步機,醫護評估他恢復狀況良好,於12日醫師節安排他出院,馬小弟也在父親的陪伴下舉辦感恩音樂會,用歌聲感謝爸爸、親人和對他呵護備至的醫療團隊。馬爸爸說,妻子離開是他最大的傷痛,但看到孩子一天天進步,內心仍是無比感動,而馬小弟希望明年9月回到學校上課,如返校前恢復狀況良好,也會盡力完成帶他出國旅遊的願望,感謝各界的幫助、支持與關心。
女子患乾燥症20年!眼睛乾到人工淚液也無法緩解 中西醫合療改善症狀
林女士確診修格蘭氏症(俗稱乾燥症)已將近二十年,長期飽受乾眼症困擾,眼睛不僅經常痠澀、灼痛,甚至伴隨頭痛等症狀,對她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多次嘗試人工淚液,仍無法獲得持久的緩解。因聽聞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有一專研修格蘭氏症的醫療團隊,即前往求診。接受中藥及針灸治療,經過滋陰潤燥活血通絡藥物以及臨床針刺風池與攢竹,口眼乾燥部份獲得極大的改善,尤其是淚液分泌可以從0達到9 mm,重拾明亮、清晰的視界,工作和生活也恢復平衡。修格蘭氏症、乾眼症:難纏的慢性病 如砂礫不斷摩擦眼球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張清貿主任團隊,長期致力結合中西醫智慧,探索改善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的整合性治療方案。修格蘭氏症候群與乾眼症是一類難纏且深具挑戰性的慢性疾病,而修格蘭氏症候群的眼乾(淚液分泌小於5 mm)又遠比一般乾眼症(淚液分泌小於10 mm)嚴重很多。許多患者形容,這種不適感就像有砂礫持續摩擦著眼球。科學方法助中西醫互補互助 顯著提升淚液分泌量張清貿主任指出,乾眼症不只是眼睛的病痛,而是深深影響生活品質的沉重負擔,因此與研究團隊針對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展開一系列臨床研究,結合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嘗試從調理免疫系統、增強淚液分泌的深層治療入手。暨2023年證實以「中藥複方SS-1」對免疫系統的調控及淚液分泌的改善效果,及「春雨清化飲」中藥茶包能顯著提升淚液分泌量後,近期再以「針刺療法」研究證實淚液分泌量顯著增加。張清貿主任特別強調,針刺與中藥療法各有其優勢與特點,但只有在嚴格科學設計的前提下,中西醫才能真正互補互助,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七旬翁小腦中風!手術後又陷入昏迷 中西醫雙管齊下加速恢復
72歲蕭老先生某天準備上早市買菜,要起身時竟沒力氣站起來,兒子接到訊息趕回家警覺有異,立即送急診,醫師診斷是小腦中風也立刻手術。術後,蕭老先生意識恢復但講話不清楚,沒想到兩天後,竟又陷入昏迷,只能再緊急手術減壓,之後在加護病房觀察近一周。中西醫合作治療 共同協助患者患者兒子待父親病況穩定,撤除氣管內管可自主呼吸後,希望透過施行中西醫合療後恢復生活自理,遂決定從台北帶著父親南下到台中慈濟醫院,奔赴近兩百公里,就為了尋找康復的希望。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黃仲諄表示,蕭老先生已動了兩次手術,抵達急診室時臥床且意識混淆,神經外科黃伯仁主任立即收治住院後,也會診中醫部黃仲諄主任,隨後施行神經保養針劑、營養維持,以及靜脈雷射與高壓氧治療。中藥加針灸 「PAC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加速恢復黃仲諄會診時,發現蕭老先生可能仍有腦部水腫壓迫周邊腦組織的狀況,決定以減輕出血量、改善循環及修復受損腦細胞為治療重點,使用化無形之痰、清熱、涼血、止血的中藥治療,讓腦部停止出血,並改善腦部循環,減輕腦部水腫發炎以降低對周圍腦細胞影響。黃仲諄解釋,中醫說的「無形之痰」,對照現代醫學是指腦部受傷後,因腦細胞間的間隙流通改變,而形成的積液與堆積的發炎物質。中藥方「溫膽湯」的加減藥方,能順暢中焦脾胃氣血,可有效協助代謝排除積液與發炎物質,幫助修補腦部、消除腦水腫,再加上補氣、補腎、改善循環的中藥,讓受損的腦細胞恢復,並施以針灸、復健,病人就能恢復得更好。牢記FAST中風口訣 把握黃金急救3小時患者兒子說,父親治療三天後就可以清楚說話,一周後就能下床站立、扶著床沿走路,也開始復健。經過一個月的中藥、針灸以及PAC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高強度的復健治療後,肢體活動與平衡都恢復得很好。他高興的說,爸爸出院當天是自己走出醫院,回到台北也是自己爬樓梯上四樓的家。黃仲諄主任呼籲,牢記FAST中風口訣:「臉歪手垂大舌頭記下時間快送醫」,如果發現身邊親友有症狀,就要把握黃金三小時趕緊送醫治療。
中西醫合療治肺癌 太極養肺法助術後康復
56歲蘇小姐去年初健檢時胸部X光和電腦斷層發現右肺下葉結節(最大為2cm),懷疑是原發性肺癌。後轉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方信元副院長診治,施行影像輔助胸腔鏡手術右下肺葉楔形切除術,病理報告顯示為肺腺癌,屬第IA2期肺癌。術後蘇小姐覺得體虛,呼吸喘促症狀,偶發咳嗽且感覺有痰、只要多說一點話,或者是吹到冷氣就會咳,讓她十分困擾。為改善術後不適,蘇小姐尋求中醫內科馬培德醫師協助,參加馬培德醫師開設之太極拳運動課程。經過三個月訓練後,蘇小姐的咳嗽和呼吸喘促症狀獲得改善,體能與免疫力也獲得提升。另一位63歲柯先生,因持續慢性咳嗽月餘、睡眠中斷、偶爾因劇烈咳嗽出現血絲症狀等不適感,轉至本院胸腔外科求診。從胸部X光影像中顯示支氣管前基底段上方有支氣管腫瘤。在胸腔外科方信元副院長建議下進行左下肺葉切除手術和左上肺葉楔形切除術,其病理報告顯示為肺腺癌,屬第IB期肺癌。術後出院,柯先生參與三個月的太極拳運動介入來維持或加強肺功能,養成每日規律練習增加心肺耐受性,進而改善日常生活中容易呼吸喘促的症狀。中醫大附醫肺癌多專科團隊負責人涂智彥主任表示,病人接受西醫手術切除、放化療後,治療副作用如切除肺葉可能肺活量會減少、胸悶、氣喘,或因過度害怕疼痛,不敢深呼吸、咳嗽等,可藉由中醫的輔助治療如氣功、太極拳、吐吶方式(腹式呼吸)等運動,緩解其不適感,中醫大附醫中醫部馬培德醫師為術後患者安排輔助性治療計畫,提供術後康復照護,助患者提升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中醫部馬培德醫師表示,肺癌病人在術後肺功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少,適度的運動對體力及肺功能的恢復都有益處。肺癌目前最好治療方式是以西醫治療抗邪為主,中醫扶助正氣並減少副作用為輔,修復西醫治療過程中所造成的身體損傷,具有相輔相成的治療效果。馬培德醫師補充,以中醫來說,傳統的太極拳運動不但具有運動好處,還可以促使四肢、軀體經絡暢通。太極拳運動在「動的部份」,就是藉著伸展筋骨,達到活絡氣血、神清氣爽的效果。而其最重要「靜的部份」,可增強體內能量,調和五臟,使體內的五行得以平衡,陰陽得以調和,在練習鬆柔沉靜中,逐漸舒緩緊張僵滯的身心,讓精氣神日漸飽滿。他強調,希望透過「太極養肺法」讓更多肺癌病人在術後有意願和能力開始從事適合的運動,藉由改善身體活動,進一步增進生活品質與存活率。
病因相反卻可能同時出現! 「食道弛緩不能症+胃食道逆流」怎麼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賁門」是胃跟食道的交接處,若賁門過度鬆弛、沒辦法緊縮,就會導致現代人常見的疾病「胃食道逆流(GERD)」;相反的,若賁門括約肌過度緊縮、沒辦法張開,就會造成「食道弛緩不能症(Achalasia)」。不過,這兩個完全相反、互相衝突的疾病卻有可能同時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中西醫整合針灸門診楊龍駿醫師分享,自己在診間曾碰過2、3位這樣的患者,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情況其實很少見,對西醫來說這樣的情況幾乎是沒辦法治療,只能兩者取其一,不過針灸可以同時改善這兩個問題。胃食道逆流又食道弛緩不能症 一般只能取其一治療胃食道逆流可能會造成胸口灼熱、喉嚨有異物感等,楊龍駿醫師表示,不論西醫或中醫,治療主要都以藥物為主,如果藥物效果不好,西醫還有手術治療,像尼氏胃底摺疊手術、熱射頻手術等,不過成功率都不高而且有很多副作用。而食道弛緩不能症則是賁門括約肌過度緊縮,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胃部,回堵在食道、喉嚨,造成嘔吐、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甚至連水都喝不下,更會讓體重快速下降。楊龍駿醫師提到,食道弛緩不能症治療通常以手術為主,透過氣球擴張術撐開賁門,或經由內視鏡手術將賁門肌肉切開等。由於食道弛緩不能症無法進食、體重下降會引發更多的健康問題,因此楊龍駿醫師表示,當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同時存在時,西醫可能會以食道弛緩不能症為主治療,但這樣的治療方式不完整,還會有很多後遺症,像氣球擴張術可能會造成食道破裂,而手術切開賁門肌肉則有可能破壞神經,導致賁門無法收縮,造成永久性胃食道逆流。雖然,食道弛緩不能症也能經由肉毒桿菌注射,讓緊縮的賁門肌肉放鬆,使食物能進入胃裡,但楊龍駿醫師表示,肉毒桿菌效果短暫,當藥效過了以後,症狀又會開始出現。針灸具雙向療效調節神經傳導 不動刀就能同時改善不過,針灸可以不動刀就同時改善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問題,楊龍駿醫師指出,賁門的開關主要是由神經傳導反射控制,透過針灸刺激能讓神經傳導慢慢恢復,當神經傳導功能正常,賁門就能恢復正常運作,而且針灸有雙向療效,當身體有不足的地方可以加強它的功能,也能將功能過度的部分抑制下來,適合用於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患者。可是楊龍駿醫師提到,傳統針灸效果沒那麼好,中脘穴、足三里等一般常用的穴位實際上都只能調理而已,或許會有輕微改善效果,但是無法完全根治,所以治療會以頭皮針、耳針為主,去刺激內臟反射區,讓神經穩定並加強賁門的功能,通常患者治療4、5次後就會有明顯改善。最近楊龍駿醫師就透過針灸治療了一位60歲的男性患者,這名患者白天沒辦法吃東西,吃一兩口就吐出來,甚至也沒辦法喝水,短短2個月體重就掉了14公斤,但到了晚上的時候卻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只要躺下來胃酸就逆流,讓他沒辦法好好睡覺,經過醫院檢查確認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雖然醫院有給予治療處置,但這名患者都覺得沒有效果,因此求診於楊龍駿醫師。楊龍駿醫師表示,這名患者經過第二次針灸治療後,慢慢就能開始進食,一個療程後已經恢復9成,除了還有點胃酸逆流、吃東西覺得有些卡卡的之外,都能正常飲食、吞嚥,體重也漸漸恢復了。楊龍駿醫師建議,經過檢查確定同時有胃食道逆流、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患者,第一時間先不要急著開刀,因為開刀的後遺症是不可逆的,造成的破壞有時很難去彌補,手術是不得已的下下策,目前針灸也有很高的治療成功率,民眾可以多方了解再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王傳一拍攝打滑撞山場面 安全氣囊爆開...曝驚險瞬間:嚇死我了
王傳一主演大愛醫療輕喜劇《在光裏的人》,他飾演的葉明憲醫生每週開車上山診治,最新劇情中,他開車路途中遇到落石崩塌,緊急閃避時車輪打滑,直接撞上山壁,畫面怵目驚心!王傳一回憶拍攝過程,透露因戲劇效果拍得比較驚悚一些,並請特技演員上陣,「武術指導撞上去的時候,安全氣囊還當場爆開,真的是嚇死我了,我還以為發生什麼事情,幸好一切都平安!」《在光裏的人》以中西醫「葉明憲」與「林繁幸」為主角,描述20多年前兩人至台灣「無醫鄉」之一嘉義大埔鄉行醫的真實故事。王傳一在大埔拍攝過程中,與鄉民累積深厚感情,和一間餐廳主廚更是感情好到差點要結拜,「第一天到大埔非常煩惱,因為這裡大部分都是砂鍋魚頭這類的大菜,那時我想吃一些家常料理,得知幫劇組做便當的餐廳是我的粉絲,他們一家人對我非常熱情。之後我每天不管拍到多晚,都會去跟他們吃飯聊聊天,甚至我想要吃什麼,主廚還會特別替我訂製專屬餐點,例如花枝意麵、麻油蛋、酸湯魚。」王傳一拍攝《在光裏的人》成劇組便當長,幫大家打菜包便當還外送。(圖/大愛電視提供)聊天後他們一拍即合,主廚甚至被王傳一稱為乾弟。後來,只要王傳一放假下山,大埔主廚就會準備酸筍還有超大魚頭讓他帶回家,再上山時王傳一就會帶一箱牛排跟龍蝦,送給大埔餐廳主廚禮尚往來。不僅如此,王傳一還成為劇組的「便當長」,下戲後會幫忙餐廳打包便當,義務成為當地最帥氣的「吳柏毅」跟「富胖達」送去給劇組,王傳一說:「便當就要熱騰騰的才好吃,一定要第一時間送達,導演也會看到我送完過去後,馬上就喊放飯。」《在光裏的人》王傳一在大埔還親自下廚,幫忙做甕仔雞。(圖/嚞娛樂提供)而飾演護理師蔡淑蘭的臧芮萱,與王道在劇中的忘年友情,也讓觀眾看了泛淚。臧芮萱談到與王道對戲,戲外已經培養好默契,「看著道哥的眼睛,我就可以落淚,有些哭戲要先醞釀情緒才能入戲,但是我跟道哥不用,只要看他眼睛,我就可以感受到他真情流露,就可以被他感情感動,我就不由自主地流淚。」《在光裏的人》王道(左)與臧芮萱(右)的忘年友誼讓觀眾印象深刻。(圖/大愛電視提供)
億元短影音時代3/傳授拍片爆紅秘訣客戶營收成長10倍 「希望各行各業都有我的影子」
「2年多前我們品牌在投放廣告跟電商這塊都不好做,我就想說要找突破口,當時發現短影音是個方式。」蔡涵任8年前瞄準夜貓族,以「微電商」模式推出K.C WIN-WIN「熬夜霜」爆紅,還成立「億元資本集團」,如今微電商模式早已氾濫,他決定在TikTok成立《任老闆開講》頻道,自己拍影片試水溫,沒想到意外翻紅,再創短影音拍攝新事業。「我一天拍20支大約1分半的影片,讓剪輯剪完就上架,前面幾支流量只有200、300次瀏覽,沒想到第6支影片流量就破萬。」「因為這支講很多過去經驗,像是我被關,沒有人講這些比較社會底層、比較隱晦的事情。」蔡涵任自白,「我覺得做自媒體最終勢必會被別人挖出來,那還不如自己先講。」推出短影音以後反應超乎預期,蔡涵任乘勝追擊,把相關內容講更深更廣,「像大家對我的形象,會覺得這個老闆以前是街頭出來的,還有販毒經驗,又是更生人,在過去傳統觀念來說是不好的,可是到自媒體的年代反而變成一種特色,當你願意去分享經驗給年輕人,反而是一種優勢。」「大家相信你,才會相信你賣的東西,還有你做的產業。」蔡涵任說,「我們品牌代理看到我拍起來也跟著拍,所以在這1到2年,短影音大概帶動營收成長5成。」眼見效果驚人,蔡涵任心想「一定要變成武器」,去年透過友人認識短影音製作公司「穿透行銷」的執行長威利王跟比利王兄弟檔,現在蔡涵任不僅自己經營頻道拍攝短影音,還幫其他人做影片。透過直播和短影音,都能為電商產品帶來更大的關注。(圖/記者黃耀徵攝)「每個老闆習性不一樣,而且還會有偶像包袱,要如何結合產業和短影音,會是一個問題。」「我們會幫客戶規劃,看他的商業模式,可以如何透過短影音來增加流量。」蔡涵任解釋,「我跟大家說,40歲最適合做單影音,因為年輕人(拍短影音)只能跳舞,而我可以從8歲開始講,這樣人生經驗跟故事就很多,但拍完後很多人會跟拍,那就要再想其他主題,不然重複性太高。」,目前,「穿透行銷」的短影音客戶包括中西醫、汽車產業、醫美診所、食品產業以及傳統語文產業。「他們年營收成長超過10倍。」蔡涵任開心地說,年底還要跨足房地產、手搖飲、汽機車結合短影音業務。此外,蔡涵任也將觸角延伸至醫美診所、音樂創作公司、經紀公司等,今年還投資娛樂格鬥賽《拳願》,「拳擊運動近幾年因為網紅的關係關注度變很高,因此也結合短影音的方式,就是從我這邊製造網紅,接著讓網紅們做格鬥競技,增加話題性,也是一種創新的模式。」蔡涵任又將事業版圖擴大,今年投資娛樂格鬥賽《拳願》。(圖/翻攝自拳願娛樂格鬥賽臉書)從「熬夜霜」起家,蔡涵任又從中找到短影音的行銷手法,對於未來K.C WIN-WIN的發展,他期許,「希望有200人在拍,其中有30個做到,1個月200萬以上的超強流量,以及培養直播主。」至於未來目標?蔡涵任想都沒想就說,「我跟一般企業主不一樣,很多企業主都說公司要做多大,我當然也會希望公司可以長大,但我更希望未來在各行各業,都有我的影子。」這位愛泡夜店的創業家說,「9月我就去日本拍房產、汽車行業,我的形象可能也會拍日本在地角頭文化,因為這不是一般人容易接觸到的東西,所以想說從我的角度帶來新的資源。」他看似不按牌理出牌,事業卻越玩越大。對於未來的目標,蔡涵任希望「未來在各行各業,都有我的影子」。(圖/記者黃耀徵攝)
王傳一坦言拍因拍戲個性轉變 為學客語還「出動岳母」
大愛醫療輕喜劇《在光裏的人》由杰奇傳播製作,「金鐘音效獎得主」余政憲、關兆宏首次擔任製作人,以中西醫「葉明憲」與「林繁幸」為主角,描述20多年前兩人至台灣「無醫鄉」之一嘉義大埔鄉行醫的真實故事,開播即創下大愛兩年來開播新戲收視第一。以偶像劇走紅的王傳一,去年演出獲金鐘獎16項提名的《八尺門的辯護人》檢察官一角,與視帝李銘順同場飆戲,演技令人印象深刻,這回首次演出大愛戲劇的他更在《在光裏的人》展現全新風貌,詮釋樸實誠懇的真實人物外,還要為語言、醫術、太極等勤做功課,王傳一坦言拍《在光裏的人》是他從影生涯以來一大轉折點,「以前我沒耐性,所有事情只看重點,不願在過程中浪費時間。但這次拍戲讓我個性轉變許多,演技上也不同於以往,我會收斂著演技再慢慢釋放給導演,用減法的方式再去遞增。」劇中,王傳一更以流利台語與客語穿梭其中,原本不會聽也不會說的他,也透露學習語言秘訣,他在開拍前先找台語老師依照劇本一對一教學、聽錄音慢速與正常速度反覆練習,客語則出動岳母惡補發音,開拍後由飾演父親的林志儒協助指導,「記得有一場戲是在屏東家裡的豬圈,知道父親罹癌後的父子對話,至今想起來還是很動容,這些都是以往的戲劇無法深刻表演的地方。所以,語言跟聲音表情很重要。」演技傳神讓導演林宏杰私下大讚,「王傳一沒有在表演,因為他已經融入大埔的日常生活了,走進現場,他就是葉醫師!收工之後,連居民都叫他葉醫師!」王傳一(左)為學客語也請教飾演父親的林志儒(右)協助指導。(圖/大愛電視提供)「金鐘影后」柯淑勤為了賺外快瘋狂「巧遇」王傳一。劇中王傳一飾演派駐上山的葉明憲醫師遇到修路,當時幫他指揮道路的就是飾演大埔鄉民的柯淑勤,然而到了大埔,在小吃店點餐的是柯淑勤、賣名產筍乾也是她,不時就向他兜售水:「捧場一下啦,我要賺錢欸。」神出鬼沒讓王傳一直呼:「她是時間管理大師嗎?」而劇情也揭曉王傳一上山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嘗試以中醫醫療腦性麻痺的「學妹」杜蕾,兩人重逢後的故事也令人期待。在劇中王傳一(左)上山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治療腦麻學妹杜蕾(右)。(圖/大愛電視提供)《在光裏的人》描述「無醫鄉」之一的嘉義大埔鄉,長年醫療匱乏,原本鄉民必須要開車2小時才能下山就醫,因緣際會來了兩位駐站醫師-中醫「葉明憲」醫師(王傳一飾演)與西醫「林繁幸」醫師(翁家明飾演),講述他們堅持不懈在偏鄉行醫20年的真實故事。由王傳一、翁家明、柯淑勤、霍正奇、陳明真、臧芮萱、張晏塵、王道、陳明珠、錦雯、杜蕾、游小白等人主演,即日起每週一至週五晚間8點,在大愛電視、YouTube頻道播出。
金鐘59/前十字韌帶斷裂被醫下「5年期限」 夏浦洋帶娃謝庹宗康暖心指點
夏浦洋2022年自選秀節目《原子少年》脫穎而出,並加入男團「FEniX」,圓了他的唱跳夢。隨後在實境秀《全明星運動會4》中大放異彩,更憑藉《山裡來了熊孩子》,和搭檔庹宗康、Lulu黃路梓茵、任容萱、坤達、粿粿一同入圍金鐘59「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甫踏入主持屆就獲得肯定,讓他感動直呼:「我是個幸福的小孩,第一次主持就有這些前輩照顧、帶領我,讓我離金鐘獎項這麼近。」去年接下《熊孩子》,夏浦洋本以為自己能勝任,卻因為求好心切導致想太多。(圖/趙文彬攝)由於夏浦洋有個幼稚園大的姪女,起初接下《熊孩子》時,他信心十足,「我原本以為我很了解小孩,但我錯了,因為我都是一對一,沒有一對多的經驗。」遑論每個嘉賓年紀不一,光要讓孩子們打成一片就頗困難,更別說是要齊心執行任務。求好心切的他,一度慌到顧不上錄影機位,甚至發生與Lulu帶孩子方式相背的狀況。「我第一天晚上崩潰了,因為我跟前輩們不熟,跟小朋友也不熟,我又想太多。」好在庹宗康(後排左)出聲提點,讓夏浦洋(後排右)茅塞頓開。(圖/翻攝自山裡來了熊孩子粉絲專頁)夏浦洋的驚慌失措,旁邊的庹宗康看在眼裡,但沒有立即出聲,而是等到夏浦洋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才給予建議,讓他十分感激,「康哥真的是很貼心的一個暖男,會注意任何一個細節,他突然拉我到旁邊說『沒事,你冷靜,其實小朋友,你要做到的事情就是引導,畢竟實境節目,不用特別控制他們』。」Lulu私下也安慰他,「其實我們都沒帶過小孩,要不要試試看該怎樣一起?」夏浦洋才發現癥結點,於是他把錄影前後的時間全數花在陪伴孩子們身上,不僅成功擄獲大小朋友的心,成為大家最愛的「洋洋哥哥」。不過,夏浦洋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先前他在《全明星運動會4》受傷,原本檢查判定是撕裂傷,怎料開刀才發現前十字韌帶斷裂,需要後續評估才能補就,等於他還要挨第二次刀,醫生還對他祭出「5年期限」,否則開刀會更不容易。如今只剩3年時間,但夏浦洋擔心工作受影響,想等FEniX成員當兵再動刀。夏浦洋在《全明星運動會》全力以赴比賽,意外傷到右膝。(圖/翻攝自夏浦洋IG)而且,復健過程比想像中更艱辛,「那時MAX他們都有陪我去復健,我腳光要抬起來都抖,而且那時馬上有《音樂主理人》這個節目,我要在短短一個月內站起來,一般人要花三個月,所以我每天中西醫合併,醫生也覺得我太拚,可能因為這樣我後面修復時間更長,所以在《熊孩子》有點感慨,我應該可以跟小朋友玩得更開心,但每跨一步都會猶豫一下。」不少人問夏浦洋是否後悔接下《全明星》,但夏浦洋相當正向,「《全明星》是我真的踏入綜藝、實境節目的起點,沒有它,我也沒有後續這麼多外景實境節目,雖然犧牲真的不小,但我其實不後悔,一定都是最好的安排!」他更自嘲:「我之前接了划船節目,滿好的,腳受傷了,還有手的活。」隨著金鐘獎即將到來,夏浦洋透露自己仍在準備戰袍,但他已經決定在那天穿上「紅色內褲」。這份傳統自《原子少年》開始,每逢重大場合,他都會穿上同一件紅內褲以求好運,「我這件紅內褲已經穿到變薄,不能換,因為這是傳承的象徵,所以現在很少穿。但走上金鐘紅毯那天,我一定會穿上!」自認迷信的夏浦洋,透露金鐘獎當天會穿紅內褲,而他的幸運是隨身攜帶的黑隕石。(圖/趙文彬攝)此外,夏浦洋還會隨身攜帶幸運物「黑隕石」,「這顆隕石擁有宇宙的能量,我心情不好或緊張時,會不自覺地搓它,讓自己靜下來。」他也期待到時主持群能與所有節目裡頭的小朋友一起走紅毯,「如果可以這樣,我們一定是最可愛的!」雖然還沒決定典禮戰袍,但夏浦洋希望能和所有主持群、小孩嘉賓一起走上星光大道。(圖/趙文彬攝)場地提供:瀚寓酒店
小孩「突然變乖」要更注意! 專業醫提醒注意3症狀
當小孩突然出現異常行為,尤其是原本活潑調皮的小孩突然安靜的話,千萬不要覺得小孩可能是「變乖」了,有可能是他身上出現病變。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可以透過3個症狀來判斷小孩的狀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近期分享一個案例,一名8歲女童因為身體出現奇怪的情況,最後被判定是腦炎,在經過一個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後,女童才成功康復。黃佳雲醫師提到,女童最初只是連續兩天頭暈。到第三天,症狀急劇惡化,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的情況。緊急送醫後,電腦斷層掃描顯示輕微腦水腫,隨即被轉入加護病房。面對如此情況,醫療團隊迅速採取多項措施,包括使用高劑量類固醇、靜脈免疫球蛋白和預防性抗癲癇藥物。經腦部磁振攝影,醫生懷疑患者患有「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這是一種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的自體免疫疾病。醫師們為提高治療效果,醫院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解釋,他們在患者入院後即開始針灸治療,使用「湧泉穴」改善意識不清,「足三里穴」和「合谷穴」處理手腳無力問題,每週三次,每次15至20分鐘。經過一個月的綜合治療,小女孩的病情顯著改善。出院一個月後的追蹤顯示,女童的各項功能已完全恢復正常,重返活潑好動的狀態。黃佳雲醫師解釋,判斷腦炎的三個主要症狀是發燒、頭痛和意識改變。這些症狀可能會同時出現,或在病毒感染後陸續出現。除此之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對光敏感、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或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以及癲癇發作等症狀。黃醫師特別提醒,腦炎的症狀可能與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因此,在診斷時需要特別注意患者是否接觸過某些病原體,如蜱蟲(可能導致萊姆病)、蚊子(可能傳播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可能引起巴爾通體感染,又稱貓抓病)等。
孩子突然變乖要小心!8歲調皮妹狂睡不說話 就醫檢查竟是「腦炎」
1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送醫後發現電腦斷層有輕微腦水腫,並轉入加護病房給予降壓藥與預防性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後續檢查診斷小女孩是因為感染造成腦病變,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一個月後總算可以活蹦亂跳的出院,回到原本古靈精怪、調皮搗蛋的樣子。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腦炎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正常或過度反應,也可能因為自體免疫因素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攻擊健康組織所產生;腦炎的預後很難評估,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有些可能出現癲癇和更長期的學習問題,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有致命的危險。黃佳雲指出,個案自急診轉入加護病房後,團隊第一時間即給予高劑量類固醇及靜脈免疫球蛋白,因觀察腦波有異常放電現象,因此也採取預防性抗癲癇藥,經腦部磁振攝影疑似發現雙側大腦,右側橋腦及部分胼胝體有多處影像增強,懷疑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在治療後,除在病房即掌握時間安排復健外,更同時會診中醫科進行針灸治療。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說明,針灸對於中風、腦外傷、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已有非常多臨床經驗,為搶治療時機,在病童進入加護病房後即合併中醫針灸治療,由針傷科醫師團隊針對腦炎所造成意識不清的問題,以「開竅醒神」效果的穴位,包括腳底「湧泉穴」,針對手腳無力的狀況,以「足三里穴」及「合谷穴」等穴位合併治療,1週3次,1次15至20分鐘。一般而言,急性期以開竅清熱醒神為主要治療方式,待意識逐漸改善後,則以疏通經絡改善肢體活動功能等為主。相較於病人住院時一度只能靠鼻胃管進食,脊髓磁振攝影也顯示有急性橫斷性脊髓炎,在進行血漿置換後肢體動作逐漸好轉,住院一個月期間接受中西醫及復健合併治療的情況下,病情獲得改善,出院後一個月的門診追蹤,小女孩跑跳、說話及吞嚥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醫師解釋,部分病人的腦炎是自來於自體免疫原因所引起,此次個案的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透過對抗自己的神經髓磷脂造成所謂「脫髓鞘」疾病。治療方式採取高劑量皮質類固醇,大多數兒童對藥物反應很好且大都能完全或接近完全康復,如果此法效果不佳,也可以改用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療方式。黃佳雲提到,診斷腦炎需要結合一系列病史詢問(包括免疫史)以及檢查,包括大腦影像來排除其他腦部結構的問題、腰椎穿刺檢查來檢查是否有細菌和病毒等感染、腦波可以偵測潛在癲癇發作、血液、尿液和糞便檢查看有沒有其他感染跡象,這些都有助於病人的治療決策。據了解,腦炎一開始可能因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症狀而加深診斷的難度,但仍有幾點觀察方向值得家長注意,臨床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對光敏感度、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癲癇發作。醫生提醒,由於腦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也需要注意到與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同時出現或隨後出現的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如腹瀉、噁心、嘔吐或皮疹。也可能在被攜帶疾病的病原體感染後發生,包括蜱蟲(萊姆病)、蚊子(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巴爾通體,也稱為貓抓病),或其他動物暴露、環境暴露(例如在水中游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為各種類型神經系統和發展障礙的嬰兒、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照護,由於腦炎造成腦組織無法正常運作,病人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精神錯亂或行為改變。而腦炎在臨床上常常無法找到明確的致病原因,治療目標會從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讓大腦在發炎情況中慢慢恢復,急性期之後,仍需要定期門診追蹤,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
彰化小姊妹遭撞已滿半年 持續插管昏迷指數維持3
彰化縣伸港陳姓小姊妹,2024年2月穿越斑馬線時遭無照休旅車撞傷命危,搶命至今已長達半年,姊妹倆雖生命徵象穩定,但仍呈現重度昏迷,僅靠呼吸器維持生命。由於妹妹反覆發生肺炎,必須施以抗生素,醫護人員持續每2小時為其翻身拍痰,至今不放棄,由於即將開學,醫護人員也希望她能早日好轉,盡快返回學校就學。彰化縣伸港鄉3姊弟2月22日返家時,在人行道上遭無照駕駛的蕭姓男子開休旅車撞上,10歲和9歲的小姊妹遭受重創。10歲姊姊昏迷指數一度從3升到11,雖恢復意識,但後來又出現急性水腦症,昏迷指數又跌回到3;8歲妹妹昏迷指數始終為3,須靠儀器維持呼吸心跳。陳家姊妹車禍昏迷臥床至今天滿180天,需靠呼吸器協助維持生命,醫護人員看得相當心疼。據了解,陳家小妹妹目前收治在漢基醫院,5月10日轉至漢基兒童呼吸照護病房,在中西醫及復健等專業醫療護理下,目前狀況生命穩定維持。陳小妹妹從入院至今昏迷指數維持3,從未張眼醒過來;由於無法自主呼吸,因此都是靠呼吸器維持生命,生命跡象穩定。醫院持續週一到週五為她做中醫針灸、復健按摩等治療;家人常來看她,爺爺則是一個禮拜來看1、2次。收治在秀傳醫院的陳家小姊姊,目前昏迷指數維持3,生命徵象穩定,院方每日為她做中醫針灸,一週3次肢體復健,所以她的四肢沒有嚴重攣縮。家人姑婆、爺爺及媽媽也常常到院來看她。
這病折磨曾國城20年! 吃5種食物恐更加惡化
根據資料,全球大約有10%的人受腸躁症困擾,台灣推估盛行率為10到20%,這也代表全台每10人就有1人會需要一出門就找好廁所位置,免得發生慘劇。台灣的名人像是歌手林宥嘉與主持人曾國城,都曾公開表示自己有腸躁症。尤其是曾國城已有20多年病史,曾一天跑好幾次廁所,排練舞台劇時還「失去一條內褲」,只因為來不及衝進廁所。腸躁症代表腸道比較敏感或正處於發炎狀態,腸躁症有一個判定標準,也就是所謂的《羅馬標準》,其中對於腸躁症的國際診斷標準為,3個月內每周至少1次以上復發性腹痛,並且排便的頻率與糞便形狀都產生變化,雖然壓力常被視為是腸躁症原因之一,但因為很難量化,所以並沒有被列為指標。嘉義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書豪醫師曾受訪表示,腸躁症患者應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全麥食品、燕麥、糙米、香蕉和綠葉蔬菜,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適量的堅果也可以提供健康脂肪,有助於腸道功能的正常運作。此外,想要避免腸躁症上身,以下5大飲食地雷要避免,包括:「高發酵性食物」(例如蘋果、水梨、洋蔥、大蒜、豆類和乳製品),以及「高糖分的食物」、「加工食品」、「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等。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受訪表示目前被國際認同用來治療腸躁症的方式是金字塔療法,第一步就是飲食治療。採用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減少飲食中可發酵性、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等。避免食用容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洋蔥、大蒜…等,並減少吃加工類製品。第一步治療如同金字塔的最底層,屬於第一線的基礎治療,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透過飲食調整都能有效控制。第二步治療就是進一步的使用藥物,主要是幫助胃腸蠕動,還有的是針對改善便秘、止瀉;當腸躁症合併發生消化性問題,如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時,醫師也會針對患者的狀況給予個人化的藥物治療。而金字塔最頂層的第三步就是心理治療,陳健麟主任表示,在臺灣使用到第三步治療屬於少數,一來需要使用到的患者不多,二來也因為部分民眾對於心理治療的認知有限。針對腸躁症,目前尚無完全治癒的說法,只能治療控制症狀減少發作,其中大多會使用抗痙攣或幫助腸胃道蠕動的藥物來進行症狀治療,雖然臺灣使用的藥物還是幾十年前的產品,但是美國近十年已經研發出十種新藥。除了西藥之外,陳健麟也專門透過中醫草藥研究,尋找能控制腸躁症的適合方式。陳健麟引述中醫理論,腸躁症與肝、脾、腎、大腸等臟腑功能失調有密切相關,其中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能否正常升降的關鍵,如果這些臟腑功能失調,就會影響腸胃蠕動功能,進而發生腹痛、腹瀉或便秘的症狀。陳健麟主任利用花蓮慈院中西醫團隊研發的草藥濃縮液進行研究,提供給腸躁症患者使用,研究中觀察到草藥濃縮液對約8成的腸躁症患者,呈現出緩解下腹痛症狀的潛力;其中患者在服用草藥濃縮液後,腸道內對身體有益的短鏈脂肪酸-丁酸的含量呈上升趨勢。臨床上發現腸躁症跟情緒、壓力有極大的關係,因此只能控制而無法治癒,好發年齡集中在30、40歲,陳健麟主任表示,這個年齡層可能因為工作、生活等壓力,導致相關症狀頻繁發作。陳健麟主任特別呼籲,醫病關係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雖然還沒有完全治癒腸躁症的辦法,但是可以透過與醫師互相信任、共同討論,藉由飲食、藥物與心理的治療,盡可能地減緩發作的頻率,與腸躁症和平共處。
立秋明天到…逢鬼月遇「3個逆」衝突超多 命理師示警:安全第一
明(7日)將迎來24節氣中的「立秋」,也代表炎熱的夏天即將進入尾聲。命理師特別提醒,秋天第1個節氣到來,加上農曆7月,會遇到3個「逆」,不論是工作、家人、感情等,都容易發生衝突,身體健康也可能出狀況,要小心因應,隨時保持警覺。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國際天星風水命理專家邱彥龍分析,今年立秋在8月7日至8月22日,期間會遇到3個逆,包括「土逆」刑火星與木星、「水逆」刑天王星和「土逆」冲金星。1.「土逆」刑火星與木星不論在家人問題上、工作上或與同事之間存在某種壓力,容易因為彼此無法配合而暴怒,另外,累積已久的身體問題也會爆發。2.「水逆」刑天王星容易因為對方沒信用或毀約而讓原先的步調被打亂,又因溝通不良間接影響到事業與錢財,切記勿逞口舌之快或顧及面子問題而造成一連串的事件與紛擾。3.「土逆」冲金星感情容易分手、離婚、拆夥或破財;工作上會有離職或被解雇的狀況。另外,太陽刑天王星,經濟跟企業容易受到重大損失,全球黑天鵝持續不斷到來,千萬要事先做好應變方案,還要慎防陸海空嚴重交通意外、水災、火災,至於感情業障則能避就避,將自己的生活步調放慢、安全第一。立秋期間會遇到3個「逆」。(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邱彥龍指出,立秋這段期間,只挑選那些能讓自己放鬆,心情愉快的活動參與,就可以保持正能量,遠離破事。另外,身體方面要注意婦科肌瘤、痛風、結石、骨刺、癌症、腫瘤、憂鬱、恐慌症、中毒、食安問題、肝臟疾病、心肌梗塞、感冒、新冠疫情、過敏、中暑、肺結節、腸胃息肉、穿孔、黴菌感染、筋骨痠痛等,意外方面要注意交通安全,小心從樓梯滑倒或高處掉落。好消息是,立秋期間太陽、火星跟木星最旺,有利於行政機關、擁有權力者、黃金商、大企業家、藝人、名人、軍警消防、軍工、化學、中西醫、藥業、醫美、律師法官、宗教命理、社會福利業、銀行保險、金融證券業、橡膠、纖維、印染業等等。邱彥龍並點名6個星座,包含獅子、雙子、水瓶、金牛、雙魚、射手,雖然吉凶參半,但只要懂得改變現狀,就可以擺脫舊有問題綑綁,儘量放鬆心情保持愉悅,喜歡什麼就去參與,有問題就解決,就會發現萬事皆好事。◎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搶命166天彰化小姊妹最新狀況曝光 醫護每2小時翻身拍痰家屬盼奇蹟
彰化縣伸港鎮陳姓三姊弟2月返家時,在人行道上遭無照休旅車撞上,10歲和9歲的小姊妹遭受重創,至今仍在醫院治療中,2人生命跡象穩定,但如今重度昏迷中,靠呼吸器維持生命,醫護人員則不分晝夜,每2小時都翻身拍痰,不放棄任何康復的希望。2月22日傍晚6時許,3名孩子當時正走在斑馬線上,更加快腳步想通過馬路,蕭男卻駕駛休旅車高速行經並撞上3人,強大撞擊力道讓3孩童被撞飛數公尺,警消獲報後連忙前往救援。而2名女童當下失去生命跡象,陳家姐姐被送往秀傳醫院醫治,陳家妹妹則在彰基兒童醫院加護病房治療,後轉至漢基兒童呼吸照護病房治療,2人至今入院搶命166天,目前生命跡象穩定,但仍在重度昏迷中。據了解,陳小妹妹在漢基接受中西醫和復健治療,但昏迷指數維持3,目前尚未甦醒,也因無法自主呼吸,是靠呼吸器維持生命,也因長期臥床而反覆肺炎,醫護則不分晝夜,每2小時都要為妹妹翻身抽痰,姊姊的情況也與妹妹大致相同。而小姊妹的爺爺和姑婆平時都有到院探視,家屬從未放棄希望,希望能有奇蹟,讓她們的病況能夠早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