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紙漿
」 中華紙漿 劉慧瑾國際漿價今年漲逾15% 華紙宣布6月紙品價格提高5%
受到國際漿價漲勢不斷影響,今年漲幅高達15%,6月報價持續走揚。中華紙漿(1905)宣布6月起,將所有紙品售價都將往上提價 5%,且由於紙漿及其他營運成本仍是持續攀升狀態,後續再調漲的可能性極大。對於漲價的決定,華紙表示,國際漿價漲勢持續,6月報價續揚,已連漲四個月。總計漿價今年已至少上漲15%,其中短纖紙漿從2月的每噸630美元,到現在上看770美元,其他成本也至少增加5%~10%。並指出,6月起將所有紙品售價都將往上提價5%,且後續極有可能再調漲,這次主要是因為成本增加,但需求也有逐漸好轉。華紙總經理陳瑞和日前在法說會表示,第二季雖然花蓮廠受地震影響,部分漿紙產線仍未恢復運轉,但目前庫存充足,公司各項營運活動仍維持正常運作。「但紙張價格每個月都會漲一點點,只是沒有紙漿漲得快,約略紙漿漲個 30至50 元,紙張就會漲個10至20 元。」對於外界關注的碳費議題,華紙表示,因應當前產業趨勢與全球減碳潮流,且為降低未來碳費徵收之影響,已陸續啟動相關的能源改善專案,透過製程改善、再生能源設備的投入,希望將碳排放降至最低,以生質材料為基礎落實淨零碳排。華紙計畫投入資本支出提高鍋爐效率,大幅提升花蓮廠「木質素汽電共生」的發電量,以全廠綠色能源自給自足為目標,預計2030年華紙花蓮廠的綠色及再生能源占比將達到90%以上。華紙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 52.8 億元,由於漿價從去年底回穩往上,營業毛利 5.38 億元,毛利率 10.2%,稅後純益6150萬元,每股稅後盈餘(EPS)0.04 元,並規劃大幅度的能源轉型,正面看待企業的地球公民責任,致力把碳排放降到最低,以生質材料為基礎落實淨零碳排。法人表示,華紙6月調漲所有紙品價格5%,代表市場仍具一定接受程度,但也顯示需求及市況還沒有強勁到足以一次調漲到位,由於華紙營收結構中,紙張與紙漿各占65%及15%比例,代表漿價上漲有利紙漿收入及獲利。
大老闆書單/黃鯤雄:利他才能共好,是我堅信的處世原則
永豐餘集團2024年邁入成立第100年,身為台灣第一家文化用紙的企業,長年熱衷推廣閱讀,CTWANT今年邀請到永豐餘旗下中華紙漿(1905)董事長黃鯤雄為讀者推薦好書,也是愛閱讀的永豐餘人黃鯤雄,這次將影響他一生利他處世原則的二本書,分享給讀者:天下文化出版的《稻盛和夫的思考之道》。(圖/翻攝自網路)《稻盛和夫的思考之道》稻盛和夫振興日本航空的故事,是一個廣為人知的經典案例。我閱讀了好幾本關於稻盛和夫的書籍,對他的著作特別鍾愛,原因在於稻盛和夫年輕時,不論是中學還是大學的入學考試,都遭遇了重重困難。我有著相似的經歷,學習過程中也經歷了許多挫折。雖然最終努力取得了博士學位,但在步入社會後,仍然時常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勝任工作,某次閱讀到稻盛和夫著作中提及,他在大學主修有機化學,畢業後進入了陌生的無機化學領域,他通過自學和不斷的實驗,投身於陶瓷研究,最終達到了世界第一的成就。稻盛認為,只要對未來懷抱夢想,全心投入,便能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而其中,「保持樂觀的心態以及與樂於與人合作的態度」為稻盛和夫處世之道,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自此成為我不懈努力的原動力。稻盛和夫讓世人敬仰的事蹟之一,則是帶領日本航空從破產中重整並恢復。他於2010年擔任無薪水董事長,並在2013年功成身退。如何在三年內,將一間瀕臨破產的公司重整成高盈利能力的航空公司,稻盛和夫的回答是「思考的方式」,這改變了員工的心態和行事方式。員工以「無私」的態度與同事相處、「利他」的精神關懷客戶的需要、工作態度的轉變,改變了顧客對航空公司的看法,從而使業務重獲新生。只有無私的動機才能集中精力、凝聚眾人之力。外在世界永遠不會助長任何自私的目的。因此,我特別推薦《稻盛和夫的思考之道》。Barnes & Noble出版的《Benjamin Franklin:An American Life》。(圖/翻攝自DARAZ官網)《Benjamin Franklin:An American Life》另一本我想要介紹的書是關於美國開國元老、美國獨立宣言及憲法起草者的班傑明‧富蘭克林傳記。富蘭克林的正式教育僅止於十歲,此後他進入印刷廠當學徒,並通過自學成才,甚至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他在科學領域的貢獻尤以發現電及提出電的正負極理論最為人所知。他的發明豐富多樣,包括避雷針、雙焦點眼鏡、高效能暖爐、玻璃琴(和音琴)、郵車里程計等等。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創業家,在出版、印刷及公共建設領域均有建樹,他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創始人之一。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他作為駐法代表,成功獲得了法國的軍事和財政支持。儘管他未曾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他依靠自學和自我修煉,成就了教育家、企業家、發明家、政治家、外交家及哲學家等多重身份,這本書《Benjamin Franklin:An American Life》是英文版,2004年Barnes & Noble出版的。班傑明‧富蘭克林與稻盛和夫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和國度,但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都是通過自我學習追求希望與夢想,並懷有利他主義的胸懷。「利他才能共好」這是我堅信的處世原則。(作者/中華紙漿董事長黃鯤雄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化學材料科學博士,曾任中華紙漿執行長、康那香公司集團總經理、美國3M歷經研發及國際事業部主管;現同時擔任台灣造紙公會、台灣產業用紡織品協會理事長。)
永豐餘前三季獲利13.27億元 每股稅後盈餘0.8元
永豐餘(1907)董事會通過砸10億元參與旗下工紙紙器事業現增案,總經理駱秉正表示,主要是因中長期國際經濟情勢,仍看好越南發展,就南北越的「台商」、「出口科技產業」不同導向做市場差異區隔。永豐餘為全球首家加入RE100倡議紙業,15日獲頒「第16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右為永豐餘投控總經理駱秉正。(圖/永豐餘提供)永豐餘董事會在13日通過前三季財報,稅後純益13.2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8元;並決議參與100%持股子公司永豐餘工紙現增案,交易數量5,711萬股、 發行價格每股17.51元,交易總額逾9.99億元,認股基準日12月10日。14日召開法說會,永豐餘投控2023年前三季合併營收541.42億,因受到總體經濟復甦平緩,消費者支出意願仍偏保守,故整體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10.2%;前三季合併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約13.2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80元。前三季合併營業利益為-4.63億元,營業外主要投資收入貢獻約22.93億元,主因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受惠於元太科技,加上認列永豐金等轉投資事業股利收入。在各事業群營運發展方面,林漿紙事業群第三季獲利狀況已較上季改善,第四季為傳統旺季,預計營運能回歸到較健康的狀況。工紙紙器事業群第三季營收及獲利均較上一季成長,但整體市場需求暫還未見明顯拉抬,加上外在系統性風險仍未解除,廠家備貨仍趨審慎保守,市場消費力復甦還有待醞釀,將持續優化產品組合、提升資源效益,隨時因應市場需求變化。永豐餘工紙目前在台灣有1座造紙廠、6座紙器廠,居台灣前三大造紙廠;在越南有6座紙器廠,居越南最大紙箱供應商,大陸則有一座造紙廠、12家紙器廠。消費品事業群第三季營收較上一季成長,高品質產品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持續強化產銷結構,優化營運模式。永豐餘並表示,再生能源與低碳製造是實踐ESG的重要主軸,永豐餘為全球第一家紙業加入RE100倡議,發展出再生能源循環,將製程中的餘料轉化成替代燃料用於發電,利用厭氧系統產生沼氣發電,是製造業中少數能自發自用的循環經濟產業,並延伸此項技術優勢與經驗,協助桃園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轉型為綠能中心,實現轉廢為能的減碳減廢效益,預計每年減少2,50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第16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於15日頒獎,永豐餘在循環經濟等ESG相關各面向上的實踐與創新,獲頒六座獎項肯定,包含永豐餘投控(1907)榮獲永續報告書「白金獎」,並蟬聯永續綜合績效類「台灣100大永續典範企業」;旗下子公司中華紙漿(1905)、永豐餘消費品實業(6790)雙雙獲得「永續報告書-銀獎」,並分別獲頒永續綜合績效類「台灣100大永續典範企業」、「台灣永續企業績優獎」。
紙吸管藏癌2/環保玩真玩假?每年20億紙杯無法直接回收 「多這一層」加熱恐染塑化劑
台灣人愛喝飲料,不只吸管量驚人,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推估,台灣1年至少消耗掉2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其中又以紙杯居多。別以為不用塑膠杯,就已盡到環保責任,事實上多數紙杯都無法直接回收,正因為上面塗有一層塑膠淋膜,這些淋膜也出現在各式各樣的紙製容器餐盒,專家提醒,淋膜紙製品不只僅有部分能循環再生,部分商品加熱可能還有塑化劑疑慮。2022年4月環保署針對所有一次性塑膠杯提出管制政策,規定連鎖超商、速食、飲料、超市等通路外帶飲料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杯」,台北市去年12月起開跑,其餘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等皆在今年陸續跟進,除了以降價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也規定連鎖超商、速食店要陸續在門市提供循環杯,而業者則轉而以紙杯取代原本的一次性塑膠杯,但仔細查看這些紙杯,雖然外觀看起來是紙,但為達到耐水耐油效果,內部會上薄薄一層塑膠塗層,俗稱「淋膜」,不只紙杯上有,許多紙製容器、餐盒上都塗有這層淋膜。塑膠淋膜以PE材質最常見,其耐熱度從攝氏70-90度到90-110度都有,若遇上熱美式、熱湯麵、小火鍋這類液態燙食,就可能產生塑化劑的風險。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常見的塑膠材質大致上分為7類,各自以1~7號代稱,其中3號的PVC材質含有塑化劑,但不代表PVC之外的塑膠製品就安全,例如淋膜雖然是PE材質,但研究發現部分商品曾受塑化劑汙染,所以若是再次直接加熱同樣有「塑毒」問題,建議把盛裝的食物放置瓷盤再加熱較為安全。除了食安問題,這些紙杯、紙製容器進行回收時也不能直接當成紙張回收,資源循環署表示,淋膜紙製容器屬於廢紙容器,會先送到專業處理廠,技術分離出紙漿與塑膠之後,紙漿再進行回收,也就是僅有部分能循環再生。生產不含淋膜紙杯、紙製容器的台灣環保寶內銷外銷業務負責人楊忠達表示,除了回收過程繁瑣,技術分離後的紙漿也很難再製造出良好的紙張。華紙與早餐聯盟合作推動全紙回收容器,華紙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表示,估計每天可省下15噸二氧化碳排放。(圖/報系資料照)中華紙漿(簡稱華紙)在2018年時推出無塑無氟的「益利(Easy)系列」,不論是飲料杯、咖啡杯、便當盒等商品,都沒有淋膜、PFAS,可以直接全紙回收,甚至就連手搖飲料上的封膜,都以紙取代塑膠,今年5月更開始於弘爺漢堡、東方美、吉得堡、巨森早餐吧等4家早餐店,推動使用全紙回收容器,華紙估計,以台灣早餐外食族500萬人推算,每天即省下15噸二氧化碳排放,亦即一年可為台灣減排5,000噸二氧化碳,回收纖維可再製成相當於1,700萬包再生影印紙的各式環保紙品。華紙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受訪時指出,目前多數店家基於成本考量還是傾向選擇含淋膜紙杯與紙製容器,雖然國內使用量少,但華紙的全紙商品在國外卻有不錯的外銷成績,讓陳瑞和忍不住感嘆:「環境友善的好產品,國人卻沒什麼機會使用,真可惜。」
「全紙回收容器」推到早餐店 華紙:年營收估挹注10億
中華紙漿(1905)今天(19日)宣布,與早餐聯盟攜手合作,自5月開始於弘爺漢堡、東方美、吉得堡、巨森早餐吧等四家早餐店,推動使用全紙回收容器,成為台灣首見的全紙回收容器供應鏈國家隊。中華紙漿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表示,華紙的全紙回收容器「益利CircuWell」去年上市已推到一家國籍航空公司機上使用的紙杯,今年再推到早餐店,預估挹注營收占比會從去年的5%擴增到10%、約為10億元。根據華紙估算,若以台灣早餐外食族500萬人推估,每頓早餐使用兩個全紙回收紙容器(餐盒加飲料杯)共24g紙張換算,1g紙含6.66%PE淋膜,吃頓早餐減少3g CO2排放,每天即省下15噸二氧化碳排放,亦即一年可為台灣減排5,000噸二氧化碳,回收纖維可再製成相當於1,700萬包再生影印紙的各式環保紙品。今天華紙與早餐聯盟合作「全紙回收」友善地球從早開始的啟動會,出席者包括台灣早餐速食餐飲協會理事長暨吉得堡董事長莊茂山 、弘爺漢堡業務協理許嘉真、中華紙漿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辰泰國際執行長李芳忠、巨森早餐吧營運經理李曉庭與東方美總經理陳乃薇。陳瑞和表示,華紙的全紙回收容器為100%無塑膠淋膜,防水防油,符合FDA食品標準,通過美歐兩地生物分解認證,並經散漿測試可比照一般紙類進行回收,節省處理效率,讓纖維以最高比例被重複利用,製成環保再生紙品,發揮循環經濟效應。而目前國人約每年消耗80億個一次性塑膠淋膜紙容器,倒垃圾丟棄時,是被歸類為「廢紙容器」,無法跟著紙張一起回收,被列為十大常見海灘廢棄物,影響環境及海洋生態。華紙今年前三月累積營收為54.6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2%;2022年全年度合併營收為236.5億元,年增7.3%,毛利率10.8%,全年稅後淨利歸屬於本公司4.46億元,每股盈餘0.41元。董事會決議擬發放現金股利0.30元,配發率73%。
永豐餘「多元投資」奏效股利豐 去年賺21.7億元、配息0.9元
永豐餘投控(1907)今天(16日)召開法說會說明2022年營運概況。因能源、運輸、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全年合併營業利益11.47億元;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因元太科技獲利成長,以及永豐金為主各轉投資股利收入增加,2022年度合併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21.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31元。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現金股利新台幣0.9元,現金股利配發率68%。中華紙漿(1905)今天亦召開法說會,公布2022年全年度合併營收為236.5億元,年增7.3%,毛利率10.8%,全年稅後淨利歸屬於本公司為4.46億元,每股盈餘0.41元。董事會通過決議,擬發放現金股利0.30元,配發率73%。永豐餘投控2022年合併營收796.36億元,受到國際地緣政治紛爭及疫情封控影響,市場需求減緩,營收較去年同期降減6.6%;事業群方面,林漿紙事業群因國際漿紙價格走揚、消費品事業群因行銷活動增加、永道KY市場需求暢旺,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此外,子公司永道KY將於3月21日掛牌上市,孵育事業再次開花結果;董事會先前15日決議以公開標售方式處分台南市之土地廠房,將於交易完成後再行公告細節,期望透過適當調整資產配置,提升資產報酬率。華紙則表示,漿價從去年第二季開始走揚,全年平均漿價800美金,相較2021年每噸多了170美元,加上新台幣貶值都讓華紙營收受惠。不過木片、運費及能源成本漲勢明顯,同時全球景氣自去年第四季趨緩向下,衝擊後端供需,影響華紙全年度獲利表現,但華紙仍積極研發新品、拓展市場,轉型為全回收循環材料供應商,與全球減碳、減塑與減廢的趨勢同行。華紙致力於「全回收」產品開發的策略奏效,「益利CircuWell」全回收食安用紙沒有PE塑膠淋膜的特性,穩定銷往歐美多國,近期更獲得國籍航空公司青睞成為機上使用紙杯;並將與台灣速食餐飲協會合作,與五家連鎖系統早餐店使用並示範回收。此外,以回收纖維製成的「牛皮紙膠帶」使用後可跟紙箱同步丟入紙類回收體系,目前已在觀音廠投入生產,即將進軍包裝應用領域,作為物流快遞及日常封箱使用,並鎖定電商網購、包裝市場提供環保包材新選擇,同步推進國際市場。
華紙董事會提名候選人 新增劉慧瑾、柳婉郁兩名女性董事
中華紙漿(1905)今天(26日)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董事提名人名單,由原本的9席減為7席,獨董席次則增為3席,提名候選人中的新面孔則為永豐餘投控董事長劉慧瑾及中華化學獨董馬小康與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柳婉郁。本屆董事提名候選人共7席,包含一般董事4位,獨立董事3位。一般董事提名名單為黃鯤雄、劉慧瑾、林谷豐及陳瑞和:獨立董事提名名單為張凌寒、馬小康與柳婉郁。中華紙漿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表示,本屆董事提名人著重在專精與多元,藉由「專業經理人的組成、提高獨立董事比例由原本3成增為4成、引進2位女性董事」等三特色,有助於強化公司治理、制定策略方針,積極推動中華紙漿在「綠色纖維材料」與「綠色能源」的發展應用。董事提名續任的有中華紙漿現任董事長黃鯤雄、中華紙漿現任財務長林谷豐、中華紙漿現任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獨立董事部分,柳婉郁擅長氣候變遷與農林循環經濟等環境議題;馬小康是台灣燃燒學與熱傳導專家,對再生能源與環境有深入研究;張凌寒則擁有深厚商業經營管理背景以及豐富國際市場經驗。
激進減碳1/化學博士接任永豐餘新董座 喊「明年替代50%煤」
2021年近尾聲,地球村最夯的話題,從疫情、元宇宙來到了碳權,碳排放大戶都神經緊繃。「2022年的目標是有點激進!煤的替代率可以達到50%,這是一個不容易達到的目標,是大家在努力做的目標。」永豐餘投控(1907)董事長劉慧瑾信誓旦旦地說。在環保署的《2019年碳排放量企業名冊》288家年排放量逾2.5萬噸排碳大戶業者中,紙業龍頭永豐餘旗下的中華紙漿、工紙、消費品實業即佔了8廠。然永豐餘成軍97年來,全面改由專業經理人公司治理的首位女性董事長劉慧瑾11月22日在永豐餘台北大樓辦公室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神情篤定。「替代煤50%」的高標準,算是國內碳排大戶之冠,要如何達成?「除了永豐餘工紙新屋廠利用沼氣、SRF(固體再生燃料),達到完全零碳無燃煤鍋爐,也將投入設備資金,於中華紙漿、永豐實等,設置可使用SRF燃料棒的鍋爐,進而達到減煤目標。」劉慧瑾有備而來地說,並以循環經濟思維朝特殊材料科學研發產品,以及將智能化應用在生產環節,減少能源耗損。永豐餘新屋廠建置全台最大沼氣發電設施,包含厭氧塔與厭氧菌。(圖/永豐餘提供)劉慧瑾攻讀美國西北大學計算機工程碩士、化學博士,被延攬至永豐餘時為法商施耐德電機策略客戶副總經理,是一家跨國的能源管理公司,並擔任過台達電技術長辦公室處長,經手過與台大的產學合作專案等,並在IBM出任過全球企業諮詢服務協理與IBM Research業務發展協理。今年4月1日,永豐餘公告董事提名候選人名單中,第一次出現「劉慧瑾」,獨不見原永豐餘投控董事長何奕達、二代創辦人何壽川董事, 5月17日股東會後改選,選派劉慧謹擔任董事長,創辦人何家退出,宣告永豐餘「去家族化」,邁入所有權、經營權分離。劉慧瑾進入永豐餘之前,「真的不認識何壽川先生,不曉得中間推薦的人是誰。」她提起接到邀請緣由。「的確一開始覺得很驚訝,因為是不同產業,多次接觸後,了解何先生對於企業就是有要去做下一個一百年的願景,涵蓋到能源管理與轉型,還有利用資訊科技持續孵化上下游合作創新商機等,跟我先前的背景是有相合的。」永豐餘倡導循環經濟達到碳中和理念,從這一幅「木、紙、水、再生能源」的圖可清楚了解。(圖/報系資料照)「我學的是奈米半導體,雖非研發人員,物理化學數學是科學的基體,仍是熟悉的,當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必須要做能源轉型,對每個企業都一樣,是未來趨勢,且須持續努力才能完成。此時能參與能源轉型,真的是躬逢其盛。」劉慧瑾提到這份使命感。永豐餘二代創辦人何壽川家族,延攬有能源管理背景的劉慧瑾加入,與環保署將修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2023年起對光電半導體、鋼鐵、造紙等產業碳排大戶收取碳費的新政策有關。上任7個月,劉慧瑾已訂下目標,「中華紙漿關鍵客戶為國外顧客,華紙很早就開始做碳的盤點,其他重要子公司也在做碳盤查,正是因為做了碳盤查,知道徵收碳費對成本的衝擊,明年才會訂出很高的50%替代煤的標準,永豐餘努力準備好,有信心做得到。」「永豐餘是一個有99家公司的集團,永豐餘投控的業務商業模式,未來新課題就是能源轉型與材料創新,並持續加強孵化新的子公司上市,尋找下一個集團金雞母。」劉慧瑾自我期許。
激進減碳3/擁1190座大安森林公園 何壽川勤造林「生物資產」逾30億
造紙龍頭永豐餘不只是碳排放大戶,更是「碳匯」超級大戶,光是該集團旗下華紙在兩岸擁有約三萬公頃的森林,每年可吸附51萬公噸二氧化碳,再加上碳匯價值的話,法人粗估光生物資產估值即逾30億元。而這筆人人稱羨的「家傳之寶」,是在永豐餘創辦人何傳起的頭,由何傳兒子何壽川發揚光大。「如果把企業比喻為人,九十多歲的永豐餘應該是一位歷練足、功夫紮實、具膽識的先行者吧!」何壽川如此形容永豐餘,他自己也就是種樹的先行者。永豐餘二代創辦人何壽川,在永豐餘投控團隊眼中是「大家長」,受到三寶案影響深潛練心養身,可是他對三年後成為百年企業的永豐餘,以及如何走到下一個百年的願景,早就了然於心,如同他給予自己的期許「超越,再創輝煌」。中華紙漿在兩岸栽種的廣闊森林,其可為永豐餘集團挹注可觀的「碳匯」。(圖/華紙提供)他說過一個故事,「曾有永豐餘造紙久堂廠屆齡退休的員工,陪我巡廠,我望著原本生產傳統文紙、現在生產具有高附加價值特殊紙的機台,成為同業間的翹楚,又感動又驕傲。」台灣第一個抽取式平版衛生紙,第一間民營紙廠,都出自何壽川。永豐餘創辦人何傳時代便開始推動的造林,到了何壽川時期,他還親自到菲律賓引進銀合歡樹種,發現源自南美樹種不適宜台灣氣候才感受到對生態的影響等,因此自1990年代起,造林策略調整專注種植可強化水土保持及生態保育樹種的保育林,如肖楠、烏心木和台灣櫸等,目前已在台種植超過200餘萬株林木,即是何壽川口中一再強調的減碳努力。為永豐餘下一個百年,何壽川在9年前將永豐餘造紙分割紙與紙板事業部予中華紙漿,更名為永豐餘投資控股,華紙名下在兩岸的森林面積三萬多公頃,超過1190個大安森林公園,種植4千多萬株林木。如今每年可為地球吸附超過51萬公噸的二氧化碳,以造林可扣抵碳權價值估算,外界預估其資產價值就超過30億元。永豐餘集團旗下控股公司,從紙業跨足到金融、科技與生技醫藥食品,從衛生紙到有機火鍋、超市,多達近百家公司。圖為永豐餘生技GREEN&SAFE推廣無添加健康飲食活動。(圖/馬景平攝)何壽川多次提到的固碳與醣經濟,就是植物藉由光合作用,結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形成多醣體生質物,可為地球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每一張紙都有其固碳的價值;若以紙纖維含碳的成分計算,一本400 克重的平裝書相當於為地球固定超過500 克的二氧化碳。換句話說,正當政府要向碳排大戶徵收碳費的同時,森林也是固碳的一項資源,也難怪何壽川多年來一再倡導未來將是醣經濟時代來臨,而這也與國際間為了2050年達到零排碳的目標,展開碳關稅與碳權交易趨勢,開啟新的能源碳匯經濟契機。不過,台灣建立碳權交易制度之前,永豐餘投控、華紙對此碳匯的估算,一直未對外鬆口說明,態度仍是維持「先儲存,不銷售」的立場。
【奶爸理財術2】竹軒靠生活選股賺到經驗
竹軒不是一開始就投入ETF,一開始也是從個股開始摸索如何投資。他從德明商專畢業後陸續做過便利商店儲備幹部、倉管、吉野家外場等,起薪從二萬多到七萬元。在便利商店打工的時候,看到客人訂了好幾箱「愛之味」番茄汁,就跑去買「愛之味」股票(1217);知道「頂新集團」引進速食麵品牌「康師傅」,且大部分委託「味全」代工,就決定買「味全」股票(1201);聽到人家說紙漿要上漲,就去買紙漿龍頭「中華紙漿」股票(1905),「這幾檔都是『生活選股』,雖然沒有賠錢,也沒有大賺,就當賺到投資經驗。」竹軒在學時聽老師提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因此退伍後買進的第一張股票就是台積電,從一張36元抱到現在已漲至300元。(圖/施岳呈、馬景平攝)回想起那段勇戰股海的歲月,竹軒說,「台積電」股票(2330)讓他賺最多,「我當時剛退伍,把身上所有的積蓄都拿去買台積電,一共買了四張,後來到便利商店工作,工作一忙就忘了這檔股票,等到我想起來的時候,台積電已經漲到上百元了。」「我覺得自己真的是運氣好,祖上積德,買股票的時候想到之前在學校老師有提到『晶圓雙雄』、張忠謀的名字,所以我就押台積電,好在不是買聯電,不然現在資產就差很多。」竹軒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