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商場
」 中華商場 天橋上的魔術師 楊雅喆 天橋 莊凱勛萬安「真」警報2/未溝通強拆橋蔣市府現破口 傳綠磨刀祭「文化戰」打蔣
北市府將拆和平新生天橋,護橋團體痛批市府未與在地居民充分溝通就硬摃,蔣萬安則舉前市長黃大洲為例反駁,「若非黃大洲堅拆中華商場,就無今日西門町」,期勉各局處對的事就要繼續做,展現氣魄,避免父子騎驢。藍營高層人士提醒蔣萬安,郝龍斌與柯文哲市長任內,都有先喊拆天橋,再與居民充分溝通後收回成命的先例,從善如流並非沒魄力,尤其大安區居民格外重視區內歷史文化景點保留,蔣應先檢視局處提供的拆橋理由,若只是流於局處官員開記者會自說自話,只會凸顯市府自認永不會錯,外傳綠營已決定加入護橋戰局,屆時恐讓蔣「自傷三分」、對日後政壇更上層樓未必有利。本刊調查,民國101年,北市民權西路與承德路口行人陸橋存廢,也曾引發正反方激辯,在地議員和里長紛紛力主拆橋,其理由與蔣市府欲拆和平新生天橋如出一轍,包括「行人使用天橋率低、A柱妨礙視線、橋既老又醜」等。針對拆除和平新生天橋計畫引發護橋團體與當地居民強烈抗議,蔣萬安指示相關局處再做溝通,但務必堅持做「對的事情」,不能父子騎驢。(圖/周志龍攝)但當年新工處最後會勘時,因有視障者主動要求參與會勘,委婉提出盼天橋保留,確保弱勢行人安全。時任市長郝龍斌親與居民溝通後,裁示保留陸橋不拆,要求新工處儘速增設行人電梯、結構補強,雖媒體曾披露,新工處官員怨郝,陸橋裝設電扶梯使用率恐低,經費高、太費事,但郝堅持完工。如今,新天橋成為車水馬龍路口「人車分流」利器,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比例,更成當地夜景新地標。曾親歷民權承德天橋拆橋爭議的北市資深議員也認為,天橋該不該拆,見仁見智,只是和平新生天橋旁的居民已直指拆橋理由薄弱,號召藝文界、文化界、學界人士加入「護橋」,拆橋戰場儼然已從「交通戰」延伸到「文化戰」,卻不見市府最擅長軟性對話的文化局參與溝通,依然由說話硬梆梆的「工程控」局處應戰,對蔣「願溝通、重文化」的個人形象絕對大扣分。據了解,包括大導演蔡明亮、陳玉勳、歌手及電影人林強,知名編劇陳惠如等影劇藝文界人士,作家、畫家、書評等文化界、學界人士,陸續加入護橋連署,主張偉大城市,市民應有權爭取、參與整體市景去留的討論,在當前北市城市記憶幾已流失殆盡,籲請蔣萬安保留「北市最後一點點殘存歷史與情感」。另外,曾在該天橋取景拍MV的歌手陳綺貞、楊乃文及天團五月天等藝人粉絲,據傳也奔相走告連署護橋,護橋團體並以北市電影委員會網站將該天橋列為「北台灣最受歡迎MV拍攝景點」,向文化局申請保留,文資委員會已受理。「國民黨長期被民進黨形塑重工程、輕文化惡名,蔣萬安應把握契機扭轉刻板印象。」國民黨人士說,藍營向來不擅文化論戰,當蔣萬安重提黃大洲拆中華商場、成就現在西門町往事,市民卻想問,強拆和平新生天橋想成就啥,難不成真要催生蛋黃區豪宅房價更高嗎?民國101年,北市民權西路與承德路口天橋也曾徘徊在拆與不拆之間,當地民代與居民意見相左,時代市長郝龍斌最後拍版保留,並整修強化、增設行人電梯,也大幅降低路口交通事故案件數。(圖/翻攝自googlemap螢幕擷取畫面)該人士並建議蔣萬安幕僚,有責任讓市民見到蔣身為首都市長的格局與遠見。因黃大洲在1992年拆除昔日大安區違建眷區、打造大安森林公園,拆除中華商場成就新西門町後,原本要繼續拆除北市公館地區的舊違建,但當年文化界、建築界疾呼刀下留人,黃大洲親自與違建居民溝通安置,並一改先前強拆立場,後來北市府在1995年宣布停拆違建,讓北市得以留下重要文化資產聚落,就是現在享有「北市藝文珍珠」盛名的「寶藏巖」。該人士也舉「寶藏巖」沿革,建議蔣市府不妨思考保留和平新生天橋,比照民權承德天橋整修和平新生天橋,增設行人電梯,提供未成名前藝術家「免費」在週末展出作品據點,畢竟拆橋並不難,但市府若能整合建國假日花市、建國市集,森林公園,打造北市假日藝文新聚落,不僅能平息拆橋之爭,也能洗刷國民黨輕視在地文化的刻板印象,一舉數得。據市府統計,北市原有116座天橋,到113年9月底為止,已拆除41座,剩下75座,其中20座,因地方盼望保留而不拆。另外55座,包括和平新生天橋都將陸續拆除,北市府在112年已先拆除承德南京、林森民權天橋,但在今年預計拆除的拆南港向陽天橋,中正文林及新生和平天橋中,僅新生和平天橋遭護橋團體強力杯葛,甚至不惜在「白晝之夜」快閃舉牌當面嗆蔣萬安,其中也不乏宣稱曾投給蔣的藍營支持者。
台北市發表紀錄片 6位歷任市長同台
台北市立文獻館昨(13)日發表「世紀擘畫─1920年以來的台北市長」紀錄片,紀錄歷任台北市長任內重大政績,歷任市長包括柯文哲、郝龍斌、吳伯雄、馬英九、黃大洲與現任市長蔣萬安都出席發表會。蔣萬安致詞表示,感謝歷任市長,用心付出打下基礎,一棒接一棒,才能有今天的成果。蔣萬安表示,台北市設市超過百年,這麼長的一段歷史,包括吳伯雄當時承受來自議會等各的壓力,重新劃設台北市行政區,提升整體行政效率;黃大洲讓台北捷運六線齊發、同時動工,不管大安森林公園興建或中華商場拆遷等,都看見黃大洲市長的視野與執行力;陳水扁主張的市民主義,以及以市民為核心推動市政,把戶政事政所服務台降低,更貼近民意等作法,到現在還為市民耳熟能詳。蔣萬安說,馬英九市長任內發展高科技產業,打造內科,同時也推動全民運動、健康城市,到現在台北市每一區都有運動中心;郝龍斌持續推動科技以及智慧化城市,1999市民熱線、YouBike的建置,同時也舉辦聽奧、花博等活動,讓台北市與世界接軌;柯文哲以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政治文化,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同時他也推動西區門戶計畫,以及老舊市場改建工程。蔣萬安該,今天他以現任市長的身分,代表所有台北市民,感謝每一位台北市長的遠見與付出,也謝謝每一位堅守崗位的市府同仁,以及每一位市民朋友的參與與鞭策。台北市民的要求最高,也最嚴苛,但也因為有市民的參與、建議,市府與市民一起共同讓台北變得更美好,台北市政府也會持續努力做到最好。蔣萬安打趣說,當台北市長十八般武藝都要會。蔣萬安也提到黃大洲市長在致詞最後感謝他自己的太太,這讓人很感動,他自己也要謝謝自己家人的支持,因為現在有三個孩子,太太非常辛苦。他幽默地說他應該是歷任市長中唯一在任內生Baby的,做到了提高生育率,他最後再次謝謝歷任市長、議員與貴賓們的出席參與。
初代刺客1/杜絕性騷吃案再發生 許淑華建議成立外部性平委員會
民進黨已公布二波立委徵召人選,其中派出不少選戰新面孔擔任「刺客」,也惹出不少爭議。將代表民進黨參選立委的北市議員許淑華是黨內第一代「刺客」,當年以政治僚幕的身分直接投入信義、松山這個藍營票倉,她說,未來台灣的政治環境必將往「跨黨派、跨世代、跨領域」發展,民進黨做為「民主進步」的政黨,當然應該率先走出這一步,包括對於近日接連爆出的性平事件,也建議黨中央應該澈底從制度面檢討,比照廉政委員會,成立一個包括外部人士所組成的性平委員會。民進黨接連爆出婦女部與青年部員工遭性騷擾,當時的部門主管許嘉恬與蔡沐霖也因處置不當而下台,許淑華說,許、蔡兩人身為主任對事件的處置相當糟糕,不配當主管,受到懲處是應該的;然而,在民進黨這樣一個重視女性權益的政黨中,竟發生這樣的事,簡直是貽笑大方,應該更進一步從制度面來檢討。許淑華建議,可比照現有的廉政委員會與仲裁會,聘請外部的公正人士,建立另外成立一個性平委員會,未來黨內同仁遇到類似事件,可以跳過單位主管,直接向性平會反映,絕不能容許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時任立委的蕭美琴在2006年帶著兩位準備參選台北市議員選戰的助理許淑華及吳思瑤,師法日本首相小泉,成立民進黨的「女刺客兵團」,宣示以優質問政刺殺政壇歪風。(圖/報系資料照)許淑華在黨內初選獲勝,將代表民進黨參選信義、松山區立委,不過,她也坦言,由於目前仍在開議期間,讓她議會、選服多頭燒,還沒有空正式進入選舉模式。CTWANT訪問當天,她剛忙完協調會與準備會議資料,還來不及化妝,讓她有點擔心地問,「前陣子我連續幾天參加松山媽祖繞境活動,曬得很黑,今天沒化妝,又穿深色的衣服跑行程,上鏡頭會不會有點狼狽?」「沒辦法,我一直以來,都是以地方民眾的服務為重。」許淑華有點無奈卻又驕傲地說,她擔任民代16年,在地方民眾之間已經建立了「有什麼事就找許淑華」的口碑,助理也從原本的3位增加到現在的7位,人數已經是立委規格,但還是感到人手不足,每位助理都很忙。她回憶,大學的時候在服務處當工讀生,常常只需要打一兩通電話,就能幫陳情民眾解決問題,有一次,民眾的問題解決了,送她一罐茶葉表達感謝之意,她當場婉謝;沒想到,這位民眾過了幾天再度拜訪,竟塞了一個紅包給她說「妳的意思是這個吧?」她趕緊拒絕說,「我連茶葉都不收了,怎麼可能收你這個?」當時她想,民眾找民代服務,怎麼會有「必須給好處才能做事」的印象,這不是健全的社會應該存在的事,所以才告訴自己,只要民眾有問題找她,就一定要處理。 許淑華致力選民服務,今年報稅季也舉辦了五場報稅服務,累積260件的報稅紀錄。(圖/翻攝自許淑華臉書)身為藝術博士,許淑華說,其實自己對藝術比較有興趣,學生時代擔任政治幕僚最初只是為了打工,但是後來遇到中華商場拆遷戶的事件,那時的補償金很少,他們一群人幫忙拆遷戶爭取補償金、尋找安置地點,那時才發現,有很多公共議題、地方建設需要有人發聲,因而一頭栽進政治工作。許淑華坦言,松山信義區的選民結構偏藍,對民進黨來說相當艱困,她自己是第民進黨一代的刺客,當年是駐美代表蕭美琴的立院助理,黨覺得她適合在信義區參選議員,沒想到一舉當選,還連任5屆,這次更要代表民進黨參選立法委員。對於民進黨這次同樣派出多名「刺客」挑戰艱困選區,許淑華坦言,的確有不少民進黨的支持者對這次的「民主大聯盟」提名策略有反彈,甚至有人提出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作為最有力的反證;但她認為,不能因為一個失敗的案例就否定這個方向,未來10年,台灣的政治環境會朝「跨黨派、跨世代、跨領域」發展,民進黨要往前看,否則就不叫做民主進步黨了。
蘇明明高三被星探搭訕以為是騙子 遇林青霞恩人入行當演員
女星蘇明明26日重回發跡地西門町,與北一女學生一起觀賞《油麻菜籽》40周年數位修復版。蘇明明自爆當年會踏上星途,正是在西門町被星探楊琦發掘,而對方當年也曾在同個地方遇上林青霞,成為林青霞進入演藝圈的幕後推手。《油麻菜籽》蘇明明因談戀愛被陳秋燕飾演的母親怒剪頭髮。(圖/海鵬提供)蘇明明昨出席《油麻菜籽》北一女特別放映場,看到滿場青春洋溢的北一女中學生,憶起當年念高三時被星探發掘的經過。當時還是鄉下小孩的她,和同學從台中來台北受訓,卻在西門町遇到陌生人搭訕,嚇得她躲在同學後面,心裡只想到媽媽交代她「台北騙子很多,要小心!」沒想到該陌生人竟是曾挖掘林青霞的星探楊琦,除直接幫她報名中影演員訓練班,還和劉德凱、崔浩然、胡慧中同期。她在毫無預期下誤打誤撞走上了演藝路,並以處女作《一個女工的故事》奪下巴拿馬影展最佳女配角獎,更以《油麻菜籽》大紅,從此晉升一線女星。《油麻菜籽》導演萬仁、蘇明明出席北一女特映場。(圖/海鵬提供)而電影《油麻菜籽》也真實記錄了台灣當年的城市風貌,包括北一女當年放學盛況,現今西門町捷運站的從前樣貌,中華商場旁的天橋及飛快的火車等,都讓北一女師生看得驚嘆不已。蘇明明在片中飾演的「阿惠」在就讀北一女時,曾和師大附中的學生庹宗華談戀愛,被母親陳秋燕發現後,撕碎情書、怒剪頭髮作為警告。看到「學姊」遭到母親剪髮、委屈落淚的戲,台下學生們忍不住紅了眼眶,結束時更報以「學姊」和導演萬仁最熱烈掌聲。《油麻菜籽》將於5月12日母親節假期上映。
《油麻菜籽》穿越40年重映 柯一正、陳秋燕重返拍攝現場先找美味水煎包
被譽為台灣新電影時期最賺人熱淚作品,滿滿時代情懷與土地情感的經典國片《油麻菜籽》,31日特邀片中靈魂人物柯一正、陳秋燕兩位重量級影人,重返電影拍攝場景─當年的中華新村違建聚落,如今整治後的西門町西本願寺廣場;透過電影全新數位修復版《油麻菜籽》所保留的珍貴國民生活記憶,帶領大家一起見證台北市發展歷程的縮影。柯一正和陳秋燕重返當年的中華新村違建聚落,如今整治後的西門町西本願寺廣場。(圖/方萬民攝)《油麻菜籽》片中的一家人,因父親(柯一正飾)沾惹有夫之婦東窗事發後,無顏再居平靜的小鎮,舉家搬來台北後,便窩居於此。1983年電影拍攝時,旁邊的8棟中華商場都尚未拆,鐵路也還沒地下化,經常是在平交道噹噹聲與火車隆隆聲交加下拍片。但也因此透過《油麻菜籽》的畫面,留下了這片珍貴的戰後國民的生活集體回憶。柯一正說他好久沒回到過去熟悉的中華路這一帶了,記者會前還特地跑去尚未拆遷前,此地就很有名的張記韭菜水煎包店(現搬遷到附近的桂林路旁),重溫味蕾的記憶。柯一正飾演的父親角色,被好友視為他導演生涯之外,對角色詮釋得最入木三分的電影演出,就連原著小說作者廖輝英也說:「我是照我老爸的樣子來寫這個人物,我當年在片場看到他就嚇一跳,真的很像我爸,根本跟故事裡的形象完全相符,讓叫人難以置信。」陳秋燕透露,當年她萬仁導演找她演出《油麻菜籽》時,女兒才滿月,「那時很猶豫要不要接?但劇組都說我是不二人選,就連製片張華坤也拍胸脯說『沒關係!妳女兒我請我老婆幫妳帶!』還好最後接了,留下這部拿下金馬獎的代表作」。《油麻菜籽》改編自廖輝英獲時報文學獎首獎作品,由萬仁執導,陳秋燕、柯一正、蘇明明、顏正國等人主演,不但創下極佳的票房與口碑,飾演母親角色的陳秋燕榮更是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廖輝英、侯孝賢則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隔年進軍香港,成為當時少數在香江賣座能突破百萬港幣的國片,並獲選香港電影金像獎「年度十大華語片」,堪稱台灣新電影最平易近人的作品之一。全新數位修復版《油麻菜籽》定於5月12日母親節前夕全台上映。
《京戲啟示錄》今晚首演 王月期待重現經典
2023年創拓版《京戲啟示錄》適逢李國修逝世10週年再度開箱登上大舞台,今日(9日)演員們終於正式進場著裝上台進行總彩排,為晚間的首演場做最後的準備,也揭開此次北中南10場巡演全台的序幕。一開場就帶來「打漁殺家」精彩震撼的大場面,不管是舞台佈景、燈光投影、服裝道具都令人嘆為觀止,屈中恆也表示經過這幾個月的密集的排練,演員們都非常熟練有默契,相信一定能帶給觀眾最驚豔的演出!演員受訪時紛紛表示對於今晚的演出已經做好準備,王月也表示心情非常緊張,但也很期待正式的演出,屈中恆則說自己心情很穩定,絕對能帶來最好的表現,郭子乾則說這齣戲實在是很難排,講到京戲完全是專業,更笑說自己和張允曦小8飾演的夫妻檔是來雜耍的。張本渝和范瑞君都特別說看到大家都很努力,因為我們要呈現最好的,所有演員們都會同心協力,創造奇蹟再現經典!演員們齊聚為首演做準備。(圖/方萬民攝)總彩燈光一下,戲中戲中戲的梁家班演出的改良版「打漁殺家」以及屈中恆飾演的李師傅上門送鞋開始慢慢將劇情層層堆疊,接著郭子乾一出場教導演員們演戲的橋段讓人又哭又笑,屈中恆隨時切換不同時空背景的精彩演戲,加上此次舞台特別將80年代的「中華商場」搬上舞台,一出現滿滿的回憶湧上心頭,搭配影像設計更是勾勒出台灣人心中的黃金歲月,帶給觀眾們全新的啟示。京劇《打漁殺家》橋段。(圖/方萬民攝)《京戲啟示錄》由「屏風表演班」演出「風屏劇團」,「風屏劇團」演出《梁家班》的故事,而「梁家班」演出京劇《打漁殺家》。戲中戲中戲的獨特的敘事結構,被譽為當代劇場的驚嘆之作,更是至今難以超越的曠世巨作。2023創拓版李國修紀念作品《京戲啟示錄》將於2023年3月9日至3月12日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首演,3月18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4月1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巡迴演出,劇迷朋友們千萬不能錯過!購票請洽寬宏售票。
原本不敢演李國修代表作 王月確診後頓悟:我要扛下來
2023年創拓版《京戲啟示錄》適逢李國修逝世10週年再次推出,王月親身演出「二大媽」,並邀請現代劇場跨界的李小平擔任導演,劇中主角「李修國」則由屈中恆接棒擔綱演出。王月也擔任藝術總監,將秉持李國修對表演藝術傳承的堅持,再創《京戲啟示錄》新高峰!王月找屈中恆主演《京戲啟示錄》。(圖/侯世駿攝)王月提及,《京戲啟示錄》是國修老師在屏風10週年提筆寫下與父親的故事,也是屏風表演班有最多劇評專家來論文著述的一齣戲。原本她不敢自己演出「二大媽」,找了黃嘉千,對方也答應了,一直到她確診,她對生命突然有感而發,決定自己扛下,「我才又有了勇氣,我覺得我生命需要做更有價值的使用」,明年也是李國修逝世10年,她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最好的時機,也是紀念李國修老師最好的方式。屈中恆要擔任劇中主角「李修國」,他坦言自己非常緊張,因為是要演一齣國修老師生平最重要的戲劇作品之一,壓力可想而之,但絕對會全力以赴投入這齣戲,「謝謝月姐給我這個機會,我一定會好好表現。」 而王月這次也擔任藝術總監,「所以國修老師原著的精神是不會跑掉加上小平導演的功力,只會更好!」絕對謹慎以赴,不會砸了李國修的招牌,同時她也期待李小平導演能注入新的景象,「其實這也是我自己的一個難題,不該一直守著舊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所以我也在期待新的。」台灣劇場史上經典巨作,驚艷兩岸三地華人劇壇李國修榮耀之作《京戲啟示錄》,適逢「劇場國寶」李國修老師逝世10週年,在大家的期待下,2023創拓版《京戲啟示錄》將正式重返大舞台。《京戲啟示錄》以李國修老師在中華商場裡終生做戲鞋的父親為原型,老鞋匠手中的針線,穿引出「戲中戲中戲」的故事;由「屏風表演班」演出「風屏劇團」,「風屏劇團」演出《梁家班》的故事,而「梁家班」演出京劇《打漁殺家》。獨特的敘事結構,被譽為當代劇場的驚嘆之作,也成為現代戲劇教材經典。2023創拓版李國修紀念作品《京戲啟示錄》將於2023年3月9日至3月12日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首演,3月18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4月1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巡迴演出,11/28(一)上午11:00於寬宏售票正式開賣,這輩子一定要看的驚嘆之作,千萬不能錯過!購票洽寬宏售票。
唐綺陽哽咽落淚自曝是「怪獸」 下跪道歉母親化解不諒解
曾寶儀主持《我們回家吧2》將播出本季最終回,壓軸的回家大來賓是國師唐綺陽,她帶著主持人曾寶儀回到自己曾經一心想「逃離」的老家台北萬華,節目中談起家人唐綺陽幾度哽咽落淚,自曝一度成為家人眼中的「怪獸」,竟曾讓媽媽脫口說出「怕她」,直到近期才學會如何與家人相處。回憶童年,唐綺陽帶著曾寶儀回到萬華,透露中華商場是小時候的強烈記憶,當年親眼看著它被拆掉,心裡想著要把最後的影像牢牢記住。聊到老家,她拿出一把有故事的鑰匙,落淚表示以前爸媽把老家賣掉後,全家人都很少再回到這一帶,直到今年初,因緣際會下她才又把這間老房子買回來,唐綺陽這次透過節目帶著爸媽首次回到原址改建過後的老家,送給爸媽當作驚喜,那一刻她感動地落淚:「這就是我們家的『我們回家吧』。」唐綺陽談到與這房子的奇妙緣分,在得知該處長達12年都沒有住過人,她第一時間的反應是,「有很深的直覺告訴我,這間屋子一直在等著我出現」。回憶童年,唐綺陽帶著曾寶儀回到艋舺青山宮參拜。(圖/三立電視提供)唐綺陽說某次吵架時,媽媽突然脫口而出:「妳知不知道我很怕妳?」突如其來的真情告白,讓她突然醒悟,這些年自己不斷在生媽媽的氣,並且逼她成為心目中理想的母親,意識到自己不是女兒,而是個怪獸,當場下跪跟媽媽道歉,化解這些年來對她的不諒解。唐綺陽笑說:「從此以後,我變得對媽媽非常好,反倒把媽媽給嚇瘋了。」唐綺陽在成為占星專家之前,曾經夢想當一位漫畫家,還擔任過配音員的工作,許多熟悉的廣告都出自她的聲音,一開始只是幫同事占星,漸漸做出口碑,後來驚覺自己的一句話竟會影響別人一生的決定,意識到自己需要更精進,最後才決定認真投入。唐綺陽認為,占星是老天爺給的鑰匙,也是一個認識自己的方法,談到這一路的經歷,她感慨地說:「我是個幸運的人,能在這個年紀做到我對自己的期望,買房子給爸媽,此時此刻覺得是個好命的人。」
威京小沈憶眷村5/5年記錄千名長者人生故事 每談「養女」必老淚縱橫
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小沈)除了致力蓋豪宅與商辦地標,還默默投入兩岸文化交流與保存工作,長達35年。尤其2017年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發起「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活動,至今以口述歷史紀錄採訪將近1100人,徵集物件達2123件,借展共381件,存放在位於威京集團總部的沈春池文化教育館。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是小沈父親沈春池80歲生日時於1988年成立,基金會以兩岸文化交流為使命,眼見眷村一一消失,5年前為要「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成立17人小組上山下海,以影音採訪記錄外省老兵的故事,以及早期遷徙來台的閩南人的生活,並以不同觀點與角度,還原這段特殊的兩岸歷史樣貌。「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至今以口述歷史紀錄採訪將近1100人,徵集物件達2123件,借展共381件。(圖/翻攝自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臉書)「像是當年有不少從小被送做養女,只為了改善家裡環境,但到了另一個家庭也不見得富裕,還被送去茶室、當妓女。」小沈每次談到養女的故事,總是難掩情緒眼眶泛淚,「在那個物資最缺乏、大眾普遍貧窮的年代,養不起的女兒經常只能送給別人家,至於別人會不會好好照顧她,卻不是自己能顧得到的。」他接著說,「有一個婦女說她年輕時做10個月賺2萬元,我的父親是中校1個月也只有400元,憑什麼賺這麼多?她講得很含蓄,其實是去賣身。」在那個年代女性的犧牲,現在看起來不剩唏噓,讓小沈含淚直說,「當年實在是太慘了,太可憐了!」而蒐集的文物中,小沈特別揪心的是一件「索予明的背心」。索予明年幼就與母親相依為命,1949年為運送國寶至台灣,在南京登上崑崙艦,原以為只是短暫分離,臨行前,帶著母親親手縫製的背心離開家鄉,卻成為永久的告別式,思鄉之苦只能寄託在母親親手縫製的背心。索予明也要求基金會在自己百年後,將這件借展物歸還,因為「這是他與母親在另一個世界相認的唯一憑藉。」蒐錄故事過程中,不少長輩採訪完沒過多久就過世了,還有更多來是不及採訪的,讓小沈與所有基金會同仁感到相當遺憾,每一個人物故事都是台灣歷史的見證,對後代子孫來說更是寶貴的資產。威京集團在大陸揚州京華城二期的開發案,還準備打造一個800米長的「台灣空中文創影視一條街」。負責揚州京華城商場事業的沈輝庭表示,揚州京華城二期樓地板面積約10萬坪,街區從京華一館延伸至二館,融合台灣各地的懷舊地景地貌,主題規劃有九份、廟宇、菊元百貨、西門町、中華商場等台灣歷史元素。負責揚州京華城商場事業的沈輝庭表示,預計將在大陸揚州京華城一館、正在興建的京華城二館及串聯的廊道打造文創影視一條街,呈現台灣各地的懷舊地景地貌。(圖/報系資料庫)沈輝庭進一步解釋,概念出自於主席(小沈)一次拿著可樂與冰淇淋逛西門町,懷舊回味年輕時的情景。街區裡每一間店可能是一個故事館,例如在孫立人將軍歷史館裡,能邊吃著孫立人最喜歡吃的包子,邊了解他的人物故事,同時也會結合虛擬科技的應用展示,達到五官的懷舊體驗。小沈在40歲時贊助了台灣電視史上第一個介紹中國大陸風土民情的節目《八千里路雲和月》,70歲推動「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為兩岸文化做了貢獻,位於大陸揚州的影視一條街預計2027年完工,算算小沈剛好80歲。在教課書中的兩岸歷史不斷被改寫之際,小沈平淡以對地說,「現在只希望基金會採集的故事,能被永留於世。」
懷舊歷史文物 滿載濃濃兒時記憶
當世人趨之若鶩追尋「元宇宙」虛擬世界時刻,記者訪問了籌備中的「李玲玲基金會」執行長姚立娟女士,說明了與如今潮流正好逆向著墨的基金會宗旨;「當時代青年都沉浸在數位境界時,留給子孫一個飲水思源反璞歸真的發想空間」---基金會創始人(姚執行長大哥)過去50年整整半個世紀歲月,收集了數百萬件從十九世紀初期到我們阿公阿嬤50年代的民俗及音樂典藏,項目包括:1. 近代歷史文獻、古籍、藝術品、昔日民間生活及360行器具、農具、童玩等民俗文物(約十三萬多件)。2. 黑膠唱片(310萬張)、留聲機(1412台)、真空管收音機(638台)、各種樂器(749種)、樂器自動演奏機(55台)。3. 35厘米古董放映機(14台)、35厘米電影膠捲(默片21卷、有聲黑白片49卷、有聲彩色片175卷)。4. 台灣五寶:台檜,梢楠、牛樟、紅櫸、九芎。(千年樹幹百餘根、百年樑柱數千根、百年木板萬餘片)。5. 黃埔軍校遺物及文獻約2800多件。從十九世紀到50年代深受歡迎的留聲機、電話,都保存如新。(圖由方國健先生提供)姚執行長形容她大哥從小就著迷工業革命後的「科技發展」,尤其是影音及電器產品(例如:收音機、留聲機、照相機、電話機、打字機、電風扇…等),是無可救藥充滿熱情的夢想家又深具使命、責任與榮譽感,為人謙卑講情義但處世極端低調。本業從事高科技(40年前與高中時期伙伴周魯合創磐石電池,開發電動車動力系統,16年前周魯擔任加州AC Propulsion總裁,接掌技轉Tesla之後改裝BMW MiniE以及納智捷電動車專案計劃,磐石電池扮演重要角色)卻將生平所得去收集「類比科技產物」以及人類生活的記憶。除了收集歷史文化以外,古老真空管收音機也滿載了從小的生活記憶。(圖由方國健先生提供)姚執行長說她大哥是工作狂,經營科技事業相當辛苦,經常忙到喘不過氣來疲憊不堪,但祇要提到他的童年回憶,就立刻眉飛色舞興致勃勃滔滔不絕描述往日情懷。多年來他除了親朋好友很少對外宣揚他的收集,而且一再對朋友強調他祇是一個有使命感的「破銅爛鐵收集者」,既無能力也無興趣成為一般所謂的「古董收藏家」,他祇收集歷史文化和生活記憶,完全沒有商業流通價值。大哥念小學時候愛看漫畫及雜誌,例如葉宏甲的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大鬥雙假面、牛哥的牛伯伯打游擊、劉興欽的阿三哥與大嬸婆、陳海虹的小俠龍捲風、蔡志忠的肥龍過江、敖幼祥的烏龍院、朱德庸的雙響砲…等。武俠小說類:臥龍生的飛燕驚龍、諸葛青雲的一劍光寒十四州、司馬翎的聖劍飛霜、古龍的絕代雙嬌與楚留香、司馬中原的荒江野渡…等。雜誌則有:今日世界、讀者文摘、皇冠、拾穗、傳記文學、新文藝、歷史月刊、國家地理、長春月刊、幼獅文藝、中外雜誌、聯合文學、空中英語教室、宇宙光以及國語日報及瓊瑤系列小說…等。以上所說全套作品大哥幾乎都收集完整,但是在他所有收集中,過去數十年耗費最大心血也最珍惜的是:黑膠唱片和愛迪生的發明。他從小就崇拜愛迪生,稱頌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人類重大的四項科技產品都是愛迪生發明的:1. 留聲機—(保存了聲音);2.電影機---(保存了影像);3.電燈泡---(保存了光明);4.鉛酸電池---(保存了電能)。大哥因此從20多歲開始歷經40多年,在美國及歐洲甚至到日本,翻山越嶺四處拜訪愛迪生留聲機經典珍品收藏者,費盡心血感動賣家一台一台扛回加州倉庫再運回台北。累積了一千多台各個年代完整系列的「類比聲音播放器」,大哥堪稱愛迪生超級粉絲及其創作收集最多的東方人。不僅留聲機,也收集了滿滿的傳統黑膠唱片。(圖由方國健先生提供)大哥從小愛聽音樂,念初中時更迷上美國流行音樂(像貓王、披頭四…)好不容易爸爸買了一台落地式電唱機(收音機加上唱盤),他從此放學就走到中華商場(信棟)新新/佳佳/哥倫比亞/米高梅/環球等唱片行將每星期十幾塊錢零用錢購買翻版的塑膠唱片,他三十歲到美國矽谷創業發現美國沒有翻版唱片,滿山滿谷都是原版黑膠,當時與同學在加州創立IC設計公司開發第一代快閃記憶卡及MP3解碼晶片,引爆MP3播放機紀元,但因此消滅了傳統黑膠唱片的存在,大哥相當內疚懊悔也擔心傳承百年的類比聲音播放從此絕跡,於是開始大量收集從80轉到78轉到45轉到33 1/3轉的各種音樂黑膠唱片。我大嫂也熱愛音樂,十年前大哥為大嫂在台北市創立了九家不同屬性的光年系列音樂餐廳及文創據點,包括:1.荒漠甘泉(古典音樂及聖樂);2.書畫光年(國樂);3.寶島光年(台語歌曲);4.金曲光年(國語老歌);5. 聲音光年(黑膠音樂);6. 電影光年(金像獎歌曲);7.爵士光年;8.搖滾光年;9.民歌光年。大嫂前年過逝,大哥悲痛逾恆,逐一關閉了九家音樂餐廳,構想成立「李玲玲基金會」,著手規劃音樂及民俗博物館,紀念大嫂生前為大哥所付出的心血和犧牲奉獻。去年至今,台灣在推動珍貴音樂文獻保存工作上最權威專家,台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主任黃均人博士協助大哥從塵封多年的五、六間倉庫(加上美國陸續運回的)整理並挑選出保存良好共約210萬張黑膠唱片,其中不乏絕版與經典稀世珍品。黃教授非常敬佩大哥窮一生之力傾家蕩產的收集苦心,以及執著將聲音的歷史從世界各個角落帶回寶島台灣的精神,於是自願主導進行所有黑膠唱片的編目建檔、妥善保存以及數位化策展工作。這項成果未來將永久陳列在「李玲玲基金會音樂博物館內」,提供生活在數位世界裡的台灣世代子孫也能瞭解類比聲音的歷史!
銀行拚都更1/深知「弱勢地主拿不出錢重建」 一銀全梭哈自建100%融資
高雄城中城惡火,釀成46死41傷重大事件,也燒出老舊建物公安問題。總統蔡英文10月17日探視傷者時下令,中央和地方合作「加速辦理公辦都更老舊建築」。為何都更危老案難推動,經手上百件更新案顧問告訴本刊成功12字訣:「少貪心、少私利,多信任,願讓利」,「地主自地自建」最快速。據內政部統計,全國住宅量達891萬2,641棟,平均屋齡32年,以雲林縣的38.82年及嘉義縣38.26年居前二名,直轄市六都中,第一是台北市的36.31年,其次為台南市33.49年,桃園市則以26.88年屋齡最低。除了意外事件外,台灣地區地震災情頻傳,地震常造成國人生命傷亡與財產損失,凸顯老舊建築物耐震能力不足問題,因此政府頒布「都市更新條例」及「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以獎勵融資方式鼓勵老舊建物更新重建。都更條例於1998年11月11日實施,截至今年9月底,共受理1378件,總核定960件,已核定事業計畫更新單元平均面積為2652.94平方公尺,約802.51坪,核定率69.67%;目前已完成483件,施工中198件,未動工279件,2020年疫情爆發一整年共核定86件,今年僅43件。北市仁愛、光復南路口的尚華仁愛大樓都更案,起初建商洽談合建提出抽成35%,等於15樓抽掉5個多樓層,只剩9個樓層讓原住戶分配,以致破局,遂改為地主自建方案。(圖/報系資料照)危老重建計畫受理及核准案件數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各縣市共受理2,286件,核准1,783件,核准平均面積為691.01平方公尺(約209坪),核定率為77.8%。第一銀行理都更案起自2009年4月「尚華仁愛大樓都更案」,到今年9月底止累積承辦都更案56件,核准融資貸款金額約550億元;危老案累計達66件,核准融資貸款金額約270億元,總計逾820億元共122件。「協助地主危老重建是一銀重要任務之一,承作案件從雙北到中南部皆有。」第一金控暨第一銀行董事長邱月琴向記者強調,「一銀針對『地主自地自建型』都更危老案,提供全額100%融資,儘速協助地主重建家園。」921大地震受災戶的「埔里中華商場」,原受到內部整合期長延誤重建基金協助重建之路,之後與一銀合作透過自主都更模式完成新屋。(圖/翻攝自google map)一銀承作的第一件尚華仁愛大樓都更案,位於北市仁愛路、光復南路口,雖由地主自地自建,但在一銀轉關係企業「東亞建築經理股份有限公司」(東亞建經)給予營建、建築法規、都更法規等協助下,加上一銀破天荒提供100%融資額度重建,從整合地主意見到開工破土,歷經3.5年。與一般建商貸款融資約莫5成比起來,一銀提供地主自建可融資到100%,打破傳統授信法則,算是鼓勵自主都更,消息一傳出,隨即吸引各方人馬關注,例如「埔里鎮中華商場」921大地震受災戶,以及台北市水源快速道路旁的「水源路四、五期」國宅,均循此模式完成都更自建。
一銀都更危老重建案逾800億 董座邱月琴細說成功關鍵
第一銀行董事長邱月琴分析一銀截至9月底,累計核准都更及危老案件達122件,核准金額逾800億元實績,主要是考量如何創造「住戶、政府與銀行三贏局面」的核心價值,並以北市尚華仁愛大樓、大台北地區以外首宗自力更新案埔里中華商場及北市首宗住戶100%同意的整宅自力都市更新案水源路四、五期三案例,細說成案過程關鍵。北市仁愛路、光復南路口的「尚華仁愛大樓」,由於混凝土壓力測試達不到標準,由黃單被改貼為紅單,住戶只能決定重建。儘管吸引建商來談合建,提出抽成35%,等於15樓抽掉5個多樓層,只剩9個樓層讓原住戶分配,以致破局。「我們住戶有去找銀行詢問,對方說得好複雜很難懂,要都市更新自建感到很辛苦,最後決定與第一銀行都更團隊合作,提供信託架構、融資協助到成就都更成果,由衷感謝!」時任更新會的理事長陳顯雄說。該案是一銀加上東亞建築經理股份有限公司(一銀轉投資關係企業)在營建、建築法規、都更法規的協助整合,突破傳統授信觀念,提供100%融資額度重建,歷經3.5年整合到開工破土。「尚華仁愛大樓都市更新自建案」新聞曝光後,吸引了921大地震受災戶的「埔里中華商場」住戶的注意,受到內部整合之故,延誤921重建基金協助重建之路,卻也因此造就出該案為大台北地區以外首宗自力更新案,同樣採取100%全額融資方式完成「埔里鎮中華商場都市更新自建案」。至於北市首宗住戶100%同意之整宅自力都市更新案「水源路四、五期」,為當初北市政府安置公共工程拆遷戶而興建的整建住宅,原地主超過170人眾多,產權複雜,屋齡皆逾50年,且實施者為原住戶自己發起籌組更新會,居民訴求迥異,增添整合與融資難度,歷經近12個寒暑,終於在2018年讓水源路四、五期整宅都更案原地主搬回新家。
國慶台鐵地下化1/北市鐵道地下化吵了20年 經國總統這個理由拍板
民國97年9月17日,時任總統馬英九率領當時的閣揆劉兆玄、交通部長毛治國及台北市長郝龍斌等人,視察「三鐵共構」的新南港車站時有感而發地說,若要擴大內需,就需要這種「培元固本」的工程,像台鐵地下化的工程很重要,只要在經濟不景氣時把基礎條件做好,一旦景氣回溫,台灣便能趁勢而起。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後,台灣有沒有趁勢而起見仁見智,但現在回頭看這項跨越藍綠政黨執政的公共建設,不僅解決昔日北市交通因鐵路平交道引發的交通阻塞外,也開拓北市東西區全新的風貌。國民黨立委李德維回憶說,台北市鐵路還沒有地下化時,他的父親常常帶著全家人一起坐公車,在現今北市館前路兆豐金控總部大樓前下車,然後走到當時還沒有拆遷的中華商場「點心世界」吃飯。他還記得,跨越中華商場前的鐵道時,突然遇到火車通過,柵欄立即放下,父親緊緊握著他的手,就怕他向前衝。他們與身邊大排長龍的汽車、公車、腳踏車、摩托車一起等待火車通過,一站就是好幾分鐘,這場景令他印象深刻。後來中華商場配合鐵路地下化拆除,商場內的店面也搬遷到各地,雖然小時候的記憶地點又少了一處,但是台北火車站前的交通確實改善很多。北市鐵路還未全面地下化前,台北市民眾常要跨越鐵路平交道,到台北車站旁的中華商場購物。(圖/報系資料庫)本刊調查,「台北市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建設計畫」是台鐵地下化計畫的一部份,北自基隆五堵站、南到台北縣(今新北市)板橋站,全長約30公里,從民國72年開工,一直到民國100年8月完工,歷時28年,總工程費約1700多億元。該計畫共分四階段執行,其中台北車站地下化工程是第一期工程,包括在民國74年開始興建「第四代台北車站」,也就是現在的台北車站,並在75年拆除「第三代台北車站」,將台北車站周邊鐵路改為地下化。「台北鐵路地下化開工時,經費與預算都還沒有著落,政院及交通部先行動用預備金開工,後來才陸續編列預算。」已在前年過世的前台鐵局長董萍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的一段祕辛。民國69年,中將退伍的董萍受時為省主席的林洋港之邀,接任台鐵局長並兼任台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長。董萍曾表示,從90年代的眼光看,北市鐵路地下並不算特別大的工程,但因它是台灣第一個地下化交通工程,當時贊成、反對聲音對峙得很激烈,光是討論就吵了快20年,期間一度曾傳出層峰已決定採取造價相對便宜的「高架化」取代「地下化」。直到工程快簽訂設計合約時,有人提醒當時的總統蔣經國,高架鐵路設計恐怕不利於國防,由於前一年(民國68年),台美才剛剛斷交,兩岸是否會爆發戰火的陰影仍揮之不去,蔣經國最後拍板地下化,全案才塵埃落定。台北市鐵路地下化並興建新的台北車站,讓原先鐵路周邊多出許多新土地。(圖/報系資料庫)但緊接著,工程經費錢從何來又成問題。當時負責籌措興建預算的經建會主委俞國華主張,鐵路局在當時營運已有虧損,既然是北市鐵路要地下化,全部由鐵路局買單,說不過去。鐵路局長董萍也贊同俞國華主張,但當時的北市府以財力不足為由強力反對,中央與地方僵持不下,鐵道地下化還未動工就面臨經費短缺的困難,引發矚目。後來是時任行政院長孫運璿擔心工程再拖下去,完工之日遙遙無期,果斷做出決定,北市鐵路非地下化不可,經費就由中央政府與北市各負擔一半。後來外界評斷這項裁示極具遠見、且敢於負責,從此也形成地方政府與中央合作開發交通建設的模式慣例,後來北市興建第一條捷運文湖線(最早稱木柵線),也繼續沿用中央地方分攤經費的原則。由於孫運璿本身就是工程師,他緊盯北市鐵路地下化的工程進度,民國70年前副總統連戰接任交通部長,孫運璿在召見連戰時就特別叮囑他:「務必把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完成!」
《天橋》製作人認了「韓國再轉包大陸」 喊話:沒有愧對一分一毫
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獲得6大獎項,成為本屆金鐘獎最大贏家。今年金鐘評審林家齊日前在臉書發文,指出該劇超過80%視覺特效是由北京諾華視創公司負責,而非先前劇組所宣傳的所為「台韓視效跨國合作」,喊話「用人民納稅錢支持的作品,就應該盡可能把資源都留在台灣」。出品方之一的公視昨回應,表示該劇「並無80%特效由中國團隊製作一事,皆由台灣數百名影視專業人才參與執行」。文化部長李永得則表示,據聞是韓國進行特效,有無再轉包還要了解。《天橋上的魔術師》製作人劉蔚然今早在臉書對此回應:「我不諱言,韓國公司的確轉發了部分製作給大陸公司,但韓國公司承接的部分也只有50%,即便他們局部發出,不知何來全片80%之說。所謂這是納稅人的錢,是太大的帽子,但我也可以很不愧於心的說,全劇組以及參與在《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所有人,沒有愧對這一分一毫。」劉蔚然臉書全文: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整個從籌備到播映的過程中,我始終沒有多說什麼,因為我相信的是,沒有任何一部影視作品的過程是容易的,只有最終呈現出來的,觀眾看見了、感受了什麼,這個才是真真切切的。我們做到了的,我們沒做到的,都是下一次需要再努力的經驗與目標。昨天一整天著實百感交集,從抒情文到激動文,換了各種寫法想説說一直以來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各種爭議,但我還是先來說說關於美術場景視效的這一整件事吧。故事發生在1980年代的中華商場周圍,一個現在已經消失的場景。消失的不只是在現在寬敞的中華路上很難想像曾經有過的商場本身,整個西門圓環和中華路兩側的建築也與當年的情景大不相同。如何重現許多觀眾都仍然熟知的場域,如何搭建看起來足夠豐富的場景,又要能夠在預算內完成,一直是一個導演、攝影師和美術視效的大難題。看著美術在預算的局限性下各種拆解拼裝搭建場景的方式,導演和攝影師在一次次的會議中傷神撓頭,這樣又該怎麼在因此被限制住的鏡位和攝影機運動怎麼想辦法突破再突破…。(有些細節我就用以下幾張圖來配圖說明一下,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於是首先有了在汐止雍和建設那塊地上的場景搭建。美術頭哥如同變魔術般的將一、二、三樓和天台都拆分開來落於平地,還格外具有巧思的將部分招牌做成了雙面,從另一個方向拍攝可以當成另外一棟樓、多偷一點角度和機位(這樣也都已經讓預算有了不小的超支…)。去年參觀過的媒體朋友們很熱情的說我們神還原了當年的中華商場時,我們稍稍的安了心,但隨之而起的各種質疑「為什麼不是搭建一個可留存的場景供其他劇組的延續性使用?」感到沮喪。但為什麼搭成這個樣子?原因其實有點簡單,這個預算而沒法搭建起完整的一棟百公尺長的三層樓雙向性建築,而這樣局部性拆解搭建臨時建物的方式又只是根據「天橋上的魔術師」劇本當中需要的場景,其他的劇組可能有其他的需求…。但其實更難的還在後頭。美術搭建的場景只是劇中角色的主要表演區(以下圖片中有一個標示出5的,我們看起來很大的場景搭建其實只是搭了需要的這一小塊),但整個西門町的周邊環境是一個更鉅大的工程。幾經研究之後,跟其他影視作品當中的場景延伸最大的不同是,這是一個觀眾太熟知的區域,全十集的故事都在這個區域發生,我們只能扎扎實實的把周邊一圈的建物從零開始的用數位的方式完全重建起來,這不是一個「看起來有年代感」的自行發揮設計就可以過關的大工程。我簡述一下這個工序:1. 跟台北市政府建管處、都發局等單位申請不同年代版本的地形圖、航測圖、始照圖、立面圖等等。(感謝台北市政府以及在這些公文往返過程中協助我們最終取得資料的好多人。)2. 洪大為建築師事務所參照各種圖紙把周邊可能最近景呈現的40棟樓,一棟一棟的蓋出來。(在此要再謝謝我的高中好同學魏郁祥在最艱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盞明燈,又協助我們尋找著願意支持做這樣複雜的基礎工程的建築師。跟建築師的收入相比,我們付出的相應酬勞可以說他們簡直義務幫忙了。)3. 建築師搭建完的數位建築模型,回到美術組再確認,連同招牌看板等軟件設定資料一起轉給視效組。(尤其實景搭建其實是偷了尺寸的,並非1比1還原,所以在相對位置對應關係上,周邊建築環境也得調整,讓最終視覺呈現出的相對位置看起來不穿幫…。)4. 視效組搭建完的建築,貼上在拍攝期只要有時間就拉著製片組,各處拍攝台北大小巷道找尋之後可能用到的材質參考,再回到美術組再次做確認。5. 至此才完成了一套周邊環境建築的數位模型,提供給所有參與的視效公司。之後就是一般的背景合成的視效流程我就跳過了。在視效公司的選擇和最終的工作分配上,有幾個可以說明的。我們在最初的徵選提案上,提出的是以韓國公司Digital Idea為主要的視效公司,美國公司Pixomondo和台灣公司賞霖為輔,希望可以在各公司的強項達到最佳效果。但真的開始往下推進時,才知道我們沒想到的事情還是太多了,原本的關注焦點可能還是落在了斑馬、小黑人、石獅子、金魚…等等生物類的事情上,但事情遠遠不是這麼簡單…。過程中,我們從Digital Idea換成了4th Creative,因為劇本的調整和修改沒能和Pixoondo合作,最終又加入了一直支持我們的台灣公司台北影業和轅年視覺創意。接下來就是最終的工作分配。源於前面所說的背景合成的這一大大大件事,我有兩個可能方案,一個是按照同一區塊的背景合成分配,比如五棟朝南一樓西區、五棟朝北區二樓東區外景、天橋上……等等的區塊跨分方式,大家對該區塊相對應的環境對應可以更熟悉,但環境貫穿全十集且每集都涵蓋了各方位,又生物類的視效原本就是不同公司製作,這樣會大大提高工序複雜度,所以最終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高效完成的概念下(真的很短,直到去年九月還在不停調整剪輯,但十二月得交片…),是以該集生物是由哪家公司製作就由該家公司同時完成所有背景合成的方式處理。全十集一千多顆鏡頭,就在短短的三、四個月當中用這樣的方式,完成了最終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樣貌。(真的很辛苦導演在每顆鏡頭來回來去的一次次的調整修改。)我不諱言,韓國公司的確轉發了部分製作給大陸公司,但韓國公司承接的部分也只有50%,即便他們局部發出,不知何來全片80%之說。所謂這是納稅人的錢,是太大的帽子,但我也可以很不愧於心的說,全劇組以及參與在「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所有人,沒有愧對這一分一毫。也謝謝你。給了我發這篇文的機會。多加一句小小心聲:原子映象做過預算最高的電影「吃吃的愛」全片視效是在台灣做的。請不要給出有預算就外找,沒預算就委屈自己人的這種說法。這句話大概是昨天最傷心吧。這麼簡短的話真的很誤導,預算不是絕對數字,是在這個數字之下我們需要完成的相應內容。「天橋上的魔術師」從過程到成品的確沒有盡善盡美,我也虛心接受各種指教。有各種問題我會一一回覆的。不過不要再隔空引戰了,那是我最不希望見到的事情。
《天橋上的魔術師》爆8成特效大陸製 公視發聲明:數百位台灣人才執行
《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本屆金鐘獎抱走6項大獎,堪稱最大贏家,如今卻爆出劇中有超過8成的特效,都是由大陸公司「北京諾華視創公司」製作,然而製作名單卻不見該公司名稱,疑似「被消失」。對此,公視稍早發聲明駁斥,《天橋上的魔術師》除了美術陳設,包括攝影、剪輯、音效、服裝造型等,都由數百位台灣人才參與執行。動畫公司「夢想動畫」創辦人、金鐘獎評審委員林家齊3日晚間在臉書發文,先是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榮獲6項大獎,接著提到該劇視覺特效指導宋威老師,以及負責超過80%特效鏡頭的北京諾華視創公司,卻消失在製作名單上,讓他相當不解,忍不住質疑「難道在台灣有什麼話是不能公開、不能說的嗎?」林家齊指出,《天橋上的魔術師》獲得前瞻計畫1.5億經費支持,卻把4000萬的視覺特效預算發到國外,只留下少數特效鏡頭在台灣,「甚至聽到有些台灣參與特效製作的公司,也是從對岸接到2包、3包輾轉發回來的,這部作品並不是只有預告中宣傳的台韓視效跨國合作,主要負責場景特效製作的還是中國」。對此,公視說明,《天橋上的魔術師》為2018年公告的戲劇徵案,得標團隊原子映象公司原企畫案即提列韓、台團隊,後因實際執行計畫調整,原韓國Digital Idea團隊,變更為4th Creative(奉俊昊導演合作公司)、M83,另增台北影業、轅年加入台灣團隊,並無80%特效由中國團隊製作一事。公視強調,《天橋上的魔術師》的視效除了韓國公司參與,從田野調查和搭景開始建構,有台灣金馬美術王誌成帶領阿榮片場、美術陳設團隊、法蘭克質感公司組成龐大視效的美術場景基礎工程,除美術陳設外,攝影、剪輯、調光、燈光、戶外大型場景藍幕搭設、音樂音效、服裝造型等皆由台灣數百名影視專業人才參與執行。公視《天橋上的魔術師》聲明全文:《天橋上的魔術師》為2018年公告的戲劇徵案,得標團隊原子映象公司原企畫案即提列韓、台團隊,公視內外評審也肯定跨國合作經驗的汲取。後因實際執行計畫調整,原韓國Digital Idea團隊,變更為4th Creative(奉俊昊導演合作公司)、M83,除原先台灣賞霖創藝,另增台北影業、轅年,加入台灣團隊。在製作細節上公視尊重製作單位的規劃與調整,也肯定國際合作可對產業帶來新的刺激與學習的機會。但並無80%特效由中國團隊製作一事。《天橋上的魔術師》的視效除了韓國公司的參與外,從田野調查和搭景開始建構,有台灣金馬美術王誌成帶領阿榮片場、美術陳設團隊、法蘭克質感公司組成龐大視效的美術場景基礎工程、台灣洪大為建築事務所建構中華商場與兩側四十棟建築模型、以及台灣動畫視效公司執行生物動畫與場景合成。除美術陳設之外,攝影、剪輯、調光、燈光、戶外大型場景藍幕搭設、音樂音效、服裝造型…皆由台灣數百名影視專業人才參與執行,成為寶貴的工作經驗。公視更將今年定為「動畫元年」,包括改編自漫畫家黃色書刊作品的《勇者動畫系列》,已成為首部Netflix上架的台灣動畫影集;兒童科普動畫影集《歐米天空》,成功銜接教育市場及前進東南亞進行版權販售;水果奶奶IP動畫《妖果小學堂》,明年將電影上映,更陸續推出任天堂Switch遊戲、手遊、桌遊;VR動畫《台灣特有種》,以高度沉浸感的鏡頭設計,提供孩子思考如何保護台灣的特有物種。這四部肩負不同市場定位的動畫IP,除為台灣動畫打開能見度與市場應用價值外,亦成功發揮了圖像經濟之力。謝謝各界對《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指教和建議。未來,也期盼有更多的資源,能挹注在開發製作不同類型題材的作品,有更多結合台灣團隊作戰操兵的機會,共同為台灣影視產業升級而努力。
獲27項提名 myVideo創金鐘獎OTT出品紀錄
由台灣大哥大myVideo投資的戲劇《天橋上的魔術師》、《做工的人》、《未來媽媽》、節目《我們回家吧》、《畫說Lulu》入圍第56屆金鐘獎共27項提名肯定,其中,《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14項大獎,《做工的人》也入圍9項大獎,這也是金鐘獎罕見由OTT平台為出品方入圍作品最多的一屆。 《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本屆金鐘獎14項大獎。(圖/myVideo) myVideo「以投代購」扶植台灣影視產業有成,至今已共同出品15部原創影音內容,除戲劇外,更橫跨綜藝與電影,共同出品的迷你劇集《76号恐怖書店之恐懼罐頭》、《追兇500天》,前者榮獲新加坡ContentAsia Awards 最佳亞洲恐怖劇集;後者也在今年拿下新加坡亞洲內容大獎的亞洲最佳電視電影獎。電影《怪胎》也在海內外影展備受肯定。 《火神的眼淚》今年上半年在myVideo熱播。(圖/myVideo) myVideo共同出品的《做工的人》,以刻劃小人物日常的動人劇情掀起台劇旋風,獲提名本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獎、導演獎、編劇獎,以及迷你劇集男主角獎、女主角獎、男配角獎、女配角獎、戲劇類節目剪輯,共9項大獎,製作人林昱伶表示,這部戲播出至今已相隔一年多,「以為內心已經很平靜,沒想到還是很激動!謝謝所有演員和台前幕後每一位為做工付出的人,其實到現在我們還是會收到許多觀眾的迴響,謝謝觀眾的喜愛和一路上對我們的支持」。 未來影集《2049》即將在myVideo獨家線上首播。(圖/myVideo) 由楊雅喆導演執導的史詩級巨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獎、導演獎、編劇獎,以及男主角獎、女主角獎、男配角獎、女配角獎、最具潛力新人獎、美術設計獎、燈光獎、攝影獎。本劇以中華商場為背景,不僅蘊含台灣歷史與文化軌跡,更探討親情、多元性別等議題,播出後隨即引發跨世代觀眾共鳴,而劇中完美重現80年代中華商場的場景,也帶動西門商圈舊址的拍照打卡熱潮。不僅如此,該劇也透過公視在全球播出,讓台灣的本土影劇躍上全球觀眾的眼前。由現代女性生育議題為題材的《未來媽媽》則入圍本屆戲劇節目編劇獎、女配角獎。該劇自開播至今在myVideo平台已累積逾200萬人次觀看,更蟬連23周myVideo戲劇排行榜第一名,也在海外獲得廣大迴響,版權已銷售至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印尼、越南等6個國家。myVideo投資台劇不遺餘力,今年上半年先是有夯劇《火神的眼淚》熱播,下半年則將於10月16日線上獨家首播未來影集《2049》。《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樂見myVideo長期投資台劇,他認為:「可以賺錢的不只是比特幣而已!更多不同投資的結合可以讓台灣文創事業一起向外發展,是未來的金礦。」《做工的人》製作人林昱伶指出:「myVideo以長期佈局的眼光持續投資台灣影視內容,不但給予創作者很大的支持,也豐富影視作品愈發多元的可能性。」《2049》製作單位瀚草影視總經理湯昇榮則說:「myVideo是目前投資台劇最有力的平台,也確實帶動了台劇新的發展。」
懷舊循餘香1/溫州大餛飩之家 手藝傳三代
早期國民政府為安置來台的各省軍民,1949年在台北中華路的鐵路沿線,簡易的以竹、木等為建材,造屋架棚,後因環境惡劣,1961年改建為8棟3層樓高建築、住商合一的「中華商場」,並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棟名,後因鐵路地下化與都市規劃等原因,1992年中華商場進行拆遷、走入歷史。「溫州大餛飩之家」老闆娘李蓮蕉。(圖/于魯光攝)20多歲嫁進張家的「溫州大餛飩之家」老闆娘李蓮蕉說,「公婆都是溫州人,先在基隆待一年再到棚屋,後來住進中華商場第四棟2樓,1970年左右建了連接各棟的天橋,才開始賣餛飩。」李蓮蕉的3個孩子都在商場出生,老大張鎮邦從小就在店裡幫忙,笑說自國中起就沒有寒暑假。僅簡單調味的各式滷味,搭配店家用油炸過的朝天椒與花椒油、黑麻油炒製的辣醬更是一絕。(滷味依品項各10~80元)(圖/于魯光攝)攤開手上透光性佳的薄皮,李蓮蕉均勻塗抹用豬前腿肉與鹽調和的肉餡,仔細捏製後下鍋,配上5小時熬成的大骨湯,切得極細的蛋絲、肉絲等,「餛飩湯」便大功告成。「一次用掉10斤的蛋,才能製作2斤半的蛋絲,蛋液下鍋時必須轉動鍋子,烘乾到蛋皮翹起來。」另一碗鋪了蛋絲與大蒜的「肉絲乾拌麵」,特別放上用大骨湯煮的竹筍絲增添口感,亦是不可缺少的溫州味。「肉絲乾拌麵」建議搭配吸附醬汁的細麵,先吃原味再添些米醋提味,風味更佳。(60元)(圖/于魯光攝)溫州大餛飩之家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63-3號電話:(02)2382-2853中華商場拆遷隔年,李蓮蕉與丈夫向一對賣蔥油餅的老夫婦頂下現在的店面。(圖/于魯光攝)
懷舊循餘香2/謝家大吉利牛肉手工水餃 復刻老味道
捏製水餃時,謝子凡會先蘸取特製滷水增添麵皮香氣,入口後更能呈現麵皮勁道與風味。(圖/于魯光攝)一早老闆謝子凡入店就忙著做水餃皮,先用中高筋麵粉揉成麵糰再醒麵,切成小塊後搓成長條,接著擀出一樣大小的麵皮,再趁餐期空檔調餡,「招牌爆漿牛肉鮮韭菜水餃」混合美國牛後腿肉和澳洲牛五花,拌入用蝦米、小魚乾、香菇等炒製的天然調味料,與熬煮6小時的雞高湯,最後加進小韭菜,下鍋7分30秒就得撈起,精準數字來自父親的嚴格調教。「牛腱」的滷汁除了老滷,還加入西螺三珍黑豆蔭油與百年麻油廠的麻油,盡可能接近爺爺的調味。(100元)(圖/于魯光攝)「爺爺是河北保定人,1950年代初期就在賣牛肉水餃和牛雜湯,進入中華商場後在第六棟開店,生意好時一天能用掉一頭牛的量,與好幾百斤的麵粉。」1983年左右、商場拆遷前爺爺過世,謝家也就收掉店面。但對麵食的喜愛早已鐫刻進骨子裡,10幾歲便在父親身邊學做菜的謝子凡,歷經超跑精品業的超時工作,最終懷著陪伴家人與傳承老味道的念頭,開設「謝家大吉利牛肉手工水餃」。家傳的「獨門辣椒」得先將三種花椒、八角等炒過再磨碎,再與台灣大辣椒、朝天椒等拌炒,相當費工。(150元/罐)(圖/于魯光攝)除了韭菜餡,「霸氣獨門紅蘿蔔手工水餃」的紅蘿蔔需先用大火炒過去除苦味,靜置一天才能混入肉餡,家傳滷味的切工亦很講究,「牛腱」寬度得介於1至2公釐,增減一分都稱不上謝家手藝。謝家大吉利牛肉手工水餃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11巷36號電話:0980-587-284謝子凡一人作業撐起水餃店,希望延續爺爺的手藝。(圖/于魯光攝)
懷舊循餘香3/第七棟熗鍋麵 山東家鄉味
「第七棟熗鍋麵」第一代老闆。(圖/張成全提供)「早期爺爺換了兩張船票,帶著爸爸跟隨部隊到基隆港下船,在基隆做了幾年的三輪車伕後,透過其他老兵介紹,才到中華商場前身的棚屋生活。」國小六年級前都還住在中華商場的張成全如此說道,去年他和好友王惟得一起在板橋開設「第七棟熗鍋麵」,就是要將張家的山東麵食延續下去。張成全的母親早期在中華商場第七棟前段賣麵。(圖/張成全提供)張成全的爺爺在中華商場分得一戶單位,原本張成全的父親學習印刷,但成家後發現工作難以養活一家子,遂在妻子建議下賣起家鄉麵食。原本僅有陽春麵與牛肉麵,1979年順應客人建議加賣「肉絲熗鍋麵」,也成為張成全現在的招牌菜。將雞蛋、紅蘿蔔絲、木耳絲與大白菜拌炒,再加入用洋蔥與紅、白蘿蔔熬製的雞骨高湯,香氣熗出後下麵條與肉絲,就能端上桌。「肉皮凍」最費工的是要刮除豬皮下的一層油,入口還自帶薑味。(50元)(圖/于魯光攝)每天限量30份的「麵疙瘩」也承襲父親家鄉味,不似部分麵疙瘩會混入地瓜粉,純粹在麵糊中加雞蛋調水製成。另一道「肉皮凍」則得先將豬皮燙軟、切條,再與蔥段和薑片一起下鍋,直至豬皮煮爛再冷藏成形,晶瑩剔透的方塊是張成全兒時的美味記憶。「牛肉麵疙瘩」選用澳洲牛腩條,麵疙瘩雖非Q彈口感卻有另一種嚼勁。(120元)(圖/于魯光攝)第七棟熗鍋麵地址:新北市板橋區貴興路119巷8號電話:(02)2964-9045時隔二十多年,張成全拾起鍋鏟開店,重賣父母當年的熗鍋麵。(圖/于魯光攝)
懷舊循餘香4/滿漢牛肉麵食堂 雙湯頭飄香
我在中華商場出生,小時候會拿家裡的錢跑去商場內的集郵社買郵票,被大人發現後還把郵票燒掉。」笑著說起兒時趣事,「滿漢牛肉麵食堂」老闆Kevin透露,1967年左右,父母在中華商場第五棟開設了「南海牛肉麵」,以牛肉麵、牛肉泡饃和水餃為招牌,每逢國慶日,逛街、用餐的人流還會癱瘓商場。「清燉牛尾麵」搭配細麵,選用台灣溫體牛的帶皮牛尾至少燉了4小時以上,膠質化進湯中。(550元,周四至周日供應)(圖/林士傑攝)Kevin原本從事紋身業,當上台灣紋身職業總工會理事長後,想讓同好有固定聚餐場所,索性以家傳手藝開設麵店,也因父親來自東北滿州,遂有了店名的「滿」字。雖然因應現代人喜好已不再賣泡饃,但仍保留父親煮牛肉麵的紅燒與清燉湯頭,清燉湯頭以蔥、薑、蒜和牛骨為基底,調味簡單卻很清甜;紅燒湯頭則加入山奈、香葉、桂皮等多種藥材與蔬菜,加上牛肉一同滷製在湯中,使湯頭更添肉味。「水蟹粥」使用來自桃園竹圍漁港的三點蟹,與依季節不同的蛤蜊、小卷等海鮮料,鮮香又濃郁。(380元)(圖/林士傑攝)喜愛美食的Kevin也改良澳門「水蟹粥」,作為自己的另一招牌菜,他依季節使用花蟹或三點蟹,取代原本的青蟹,並將皮蛋捏碎與生米攪拌,冷藏一晚後再煮成糜狀,用皮蛋醃米的訣竅,使米更易煮爛,也讓粥的香氣更濃。滿漢牛肉麵食堂地址:台北市萬華區武昌街二段50巷22號電話:(02)2381-3999店面藏身在西門町巷弄的大樓內,裝潢有些古色古香。(圖/林士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