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
」 華為 美國 中國 台積電 半導體否認斷供傳聞 輝達發聲明:中國是重要市場
輝達中國12日官方微博發聲明,稱近日社交媒體上有關輝達對中國市場斷供為不實傳聞。中國是輝達重要的市場,將持續為中國客戶提供最優質、高效的產品及服務。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9日才公告,近日,輝達公司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及「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輝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反壟斷審查決定的公告」,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輝達公司開展立案調查。消息一出,拖累輝達股價應聲下跌。隨後,輝達方面回應陸媒稱,「輝達憑借實力取勝,這反映在我們的基準測試結果和對客戶的價值上,客戶可以選擇任何最適合他們的解決方案。我們努力在每個地區提供最好的產品,並在我們開展業務的任何地方履行我們的承諾。我們很樂意回答監管機構對我們業務的任何問題。」近兩年隨著中美科技戰升溫,美光、英特爾、輝達等美國晶片巨頭頻頻在中國被點名,中國四大行業協會也已明確指出,美國晶片已不再安全可靠。
台海局勢升溫!《日經亞洲》:特斯拉要求供應商避開中國及台灣 通用汽車、福特考慮跟進
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的獨家披露,由於台海緊張局勢升溫,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龍頭特斯拉(Tesla, Inc.)已告知其供應商,最快於明年開始,在中國大陸和台灣以外的地區生產零件。《日經亞洲》援引6位知悉內部消息之特斯拉供應鏈高層的說法指出,為中國境外銷售的特斯拉車款生產印刷電路板、顯示器和電子控制器等零件的供應商,已收到特斯拉的上述要求。消息人士聲稱,特斯拉向他們透露,有鑑於大中華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前不斷上升,這項舉措將為非中國市場建立替代供應來源,以防止供應鏈中斷。 事實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23日至24日,才剛組織戰區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在台灣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軍事演習,為2022年8月及2023年4月的「環台軍事演練」後,第3次在台灣周邊實施圍島軍演。對此,特斯拉台灣供應商的1位內部人士也告訴《日經亞洲》:「我們收到了特斯拉的要求,他們希望擁有OOC(out of China,避開中國),以及OOT(out of Taiwan,避開台灣)的零件」,且特斯拉「希望這個要求能在明年的新企劃案中實現。」此外,另1位日本電子製造商的高層則證實,特斯拉已與日本、韓國和其他地區的亞洲供應商討論了此事,而他的公司便是與特斯拉接觸過的企業之一。還有1家零件供應商的高層也表示,為了滿足特斯拉的這項新要求,他的公司正在提高其位於泰國的產能,而他也坦承,對於特斯拉在內的許多客戶來說,所謂的避開中國策略「也包括避開台灣。」報導還披露,除了特斯拉以外,通用汽車(GM)及福特(Ford)等美國汽車製造商,也在研擬要求供應商將電子產品的生產轉移到中國和台灣以外的地區,但與特斯拉不同的是,它們尚未提出正式要求。為多家美國汽車製造商提供服務的電子供應商高層也透露:「特斯拉是最積極致力於規避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地緣政治風險的車商」,但他坦承「要做出OOC和OOT的零件確實很困難,成本也非常高,因為那是成熟的供應鏈所在。」據悉,中國和台灣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重要的電子零件,包括顯示器、印刷電路板、相機鏡頭和半導體。根據《日經亞洲》分析,大約有87%的蘋果頂級供應商在中國設有生產設施。報導補充,特斯拉的上述要求,是在美國宣布大幅提高對中國電動車及電動車電池的關稅,以及賴清德於5月20日上任前提出的。在特斯拉追求安全供應鏈之際,該公司也面臨了來自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競爭壓力。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便顯示,2024年第1季,比亞迪(BYD)在全球「純電動車」(BEV)市場的份額已上升至15%,進逼從去年的22%降至19%的特斯拉。然而,龐大的競爭壓力並不意味著特斯拉即將棄守中國市場。事實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才剛在今年4月出訪中國,希望讓該公司最先進的全自動輔助駕駛(FSD)能夠在他們的第2大市場獲得批准。對此,北京方面已表示將給予全面支持,並將特斯拉稱為「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典範」。台灣經濟研究院的電子供應鏈分析師邱世芳也在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電動車成為中美科技戰的最新戰場,這一趨勢也變得越來越明顯。」邱世芳還認為,在中國境外建構供應鏈對特斯拉來說是有意義的,「相較於其他西方或日本品牌,特斯拉與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的競爭更為激烈。」她表示「為應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避免供應鏈中斷,特斯拉這樣的汽車製造商向供應商提出此類要求,是『合乎邏輯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有那麼多的零件供應商試圖加快其在東南亞和墨西哥的布局。」對此,特斯拉目前並未回應《日經亞洲》的置評請求。福特和通用汽車也拒絕就具體細節發表評論,不過福特也透露,他們正在「努力建構1個具有韌性及成本競爭力的高品質供應鏈。」
英特爾開盤跌逾3% 台指期夜盤走弱
中美科技戰砲火猛烈,外媒報導指出,大陸政府要求政府機關電腦禁用英特爾(intel)及超微(AMD)等晶片,利空消息打擊下,美股四大指數25日集體下挫,英特爾開盤一度重挫超過4%,超微也跌近1.5%,拖累費半指數走勢疲弱,台指期夜盤也同步承壓,回檔29點,暫報20,200點。而期交所內商品夜盤也普遍拉回整理,小臺指期下跌37點、電子期貨下跌3.6點、小電子期下跌3.2點、半導體30期貨也下挫23點、台灣50 ETF也下跌0.55點;而台積電期貨夜盤則是小跌1元,暫報783元。國外指數期貨部分,連結美股四大指數的期貨商品也集體走弱,美國道瓊期貨、美國標普500期貨、美國那斯達克100期貨、美國費城半導體期貨分別下跌48點、12.5點、101點及41點,半導體族群受中美科技戰消息面利空打擊、跌勢較重,英國富時100期貨也小幅拉回16點,報7,942點;商品期貨則是走勢強勁,台幣黃金期大漲59點,布蘭特原油期貨也上漲14點。元富期貨表示,台指攻上2萬點整數關卡後,短期可能出現漲多修正,所幸未出現高檔爆量的情形,站穩所有均線之上,長線多頭格局明確;此外,目前內資資金動能強勁,盤面維持類股健康輪漲,故研判短線震盪整理過後仍有機會再攻。
中東伺服器大單到? 緯穎:有優化客戶結構機會一定爭取
伺服器供應商緯穎(6669)今(8)日下午舉行線上法說會,由財務長陳昌偉主講,AI熱潮中吸引高達400個媒體法人參與,針對中東地區有強勁伺服器需求傳言,他表示最近確實觀察到「國家級/地區級別」需求出現且「建立算力的企圖心有目共睹」,公司同時非常希望優化客戶結構,若有機會一定積極努力參與。緯穎表示,公司以前有出貨目的地是中東的紀錄,是從中國出口;未來則在馬來西亞廠、接近新加坡處自建產能。伺服器市況部分,總體而言目前通膨仍影響商業採購意願,各大資料中心下修今年度採購資本支出,伺服器ODM廠普遍面臨客戶去化存貨問題,緯穎新品設計如計畫進行,新品將於今(2023)年底~2024年出貨,在經歷今年下半年消化庫存後有望釋放出貨能量。緯穎AI伺服器有7大產品,此類伺服器依晶片需求客製化,GPU、ASIC皆能配合製造,不過目前ASIC專案較多,分析是中美科技戰帶來的限制令晶片無法自由銷售,客戶想突破困境因此自行設計晶片,這同時讓客戶買到最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令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總體擁有成本)達到最佳。AI伺服器高速運算下必須發展高效、低耗能的解熱降溫方案,過去乏人問津的「液冷」成最新話題,緯穎指出雙向浸沒式液冷原理是以冷卻液把熱能蒸發後、用冷凝劑將氣體轉換回液體。要既有投資已經龐大的CSP(雲端服務供應商)要做革命性改變有困難,導致接受度不高,但是新興地區、從零開始建立資料中心者,採用這種最新解熱技術意願較高,因省冷氣也能省幫浦的電。儘管冷卻液出現環保、回收等疑慮,不過相關原料仍在牙膏、紡織品等能看到,沒有被禁用、仍大量採用,且這部分材料還在持續發展。緯穎今年上半年度合併營收1,305.34億元、年增 3.8%。毛利率8.5%、年增0.4個百分點;營益率6.1%、年增0.1個百分點;每股稅後盈餘(EPS)33.82元,高於去年同期33.79元。
不擔心美阻陸企獲尖端半導體技術 張忠謀《紐時》專訪:中國將找到反擊方法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近日接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專訪,對於中美科技戰如火如荼,張忠謀指他並不擔心美國阻止中國企業獲得尖端半導體技術,最終美國公司將失去業務,而中國將找到反擊的方法。報導指出,對於市場關心台海衝突是否升溫一事,張忠謀表示,他和許多人一樣,擔心中美在台灣問題上可能發生衝突,儘管他認為發生這種衝突的可能性很低。張忠謀說,「真正爆發衝突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我希望避免這種情況。」張忠謀還說,他並不擔心美國的政策會切斷中國公司獲得尖端半導體技術的管道。張忠謀也指出,美國公司將失去業務,中國將找到反擊的方法。(He noted U.S. companies would lose business and China would find ways to fight back.)張忠謀表示,在台積電面臨地緣政治挑戰之際,他對自己不能坐在駕駛座上感到有些遺憾。但他表示,2018年退休的時間安排是合理的,「我確實確信我們已經取得了技術領先地位」。
美國「紅旗名單」列14陸企!蘋果CEO庫克抵北京巡店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美東時間23日,將14家中國公司列入一份「紅旗名單」(red flag list),這意味著美國出口商在向這些公司發貨之前需要進行更多的盡職調查。與此同時,美國企業顧問公司美思明智(Mintz Group)集團24日表示,該公司北京辦公室日前遭到當局搜查,並有5名中國職員被捕。與此同時,蘋果公司CEO庫克24日下午出現在北京三里屯的蘋果零售店內,與果粉合影拍照,引發顧客圍觀歡呼,這也是疫情以來,庫克首次到訪中國。庫克此行是為了參與當晚舉辦的一場公益項目活動。他在官方微博發文稱,「很高興在Apple三里屯零售店見到了我們超棒的顧客和團隊」。這與Tik Tok在美國國會遭圍剿的中美科技戰氛圍,呈現出兩樣情。據財聯社報導,這14家中國實體包括:億控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廣州信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捷高國際貨運(香港)有限公司、山東越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小豹電子有限公司、宇田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英嘉環球貿易有限公司等。美國商務部「未經核實清單」(Unverified List)意味美國政府無法核實其出口產品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的合法性和可靠性,也無法確認名單上的實體在使用美國產品時是否懷有惡意。一旦被列入「未經核實清單」,相關實體必須在60天內證明產品最終用途,否則將被列入限制強度最高的實體清單。美國商務部限制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外國公司接受美國的產品和技術。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格雷夫斯(Don Graves)在聲明中說:「執行我們的出口管制是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致力於使用我們掌握的所有工具來確定美國先進技術在全球的使用情況。」 此外,據路透報導,美思明智集團證實,「中國當局已經逮捕5名在美思明智北京辦公室的職員,他們都是中國公民,我們已經關閉在那裡的運作」。聲明中說,「美思明智集團沒有收到任何本周在北京行動的預告通知,也沒有收到任何針對公司的正式法律通知。我們有信心,我們和我們的員工沒有做任何不法的事」。
全球供應鏈大調整 索尼相機九成生產基地從中國遷入泰國
據日經亞洲今(29)日報導,索尼集團(Sony)已將在日美歐銷售的相機生產,從中國轉移至泰國工廠。中國工廠原則上僅生產面向中國的產品。由於中美對立,和中國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面向美國的相機率先轉移了生產;面向日歐的轉移也在2022年底之前結束。為了避免供應鏈的功能紊亂,企業正在採取應對措施。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核心的風險正在提高。在中美科技戰局面升級之後,索尼去年年底完成了面向日本和歐洲的相機生產設施的轉移,在日美歐等中國以外銷售的相機幾乎全部轉為在泰國工廠生產。此前從中國和泰國的2個基地向全球出口,但今後中國工廠將僅生產面向中國市場的産品,保留在災害等緊急情況下能向中國之外供貨的部分設備等。索尼正在生產「α」系列高端無反光鏡相機等。英國調查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該公司2022年在全球的銷量約為211萬台。其中中國占15萬台,其餘日美歐等地的產品佔逾9成。代表已將大部分產品生產轉移至泰國。索尼針對生產體制重組評論表示,我們今後也很重視,並將繼續專注於中國市場,沒有退出中國的計劃。將繼續在中國生產電視、遊戲機和相機的鏡頭等其他產品,並出口到其他國家。調整中國供應鏈的趨勢在其他製造業企業也相繼出現。佳能(Canon)2022年在中國關閉了部分相機工廠,將生產轉移至日本國內。大金工業(Daikin)也在討論2023年度內調整供應鏈,以在不測之時缺少中國造零部件也能生產空調。2021年索尼相機的全球份額僅次於佳能,排在第2位。截至2022年3月的相機相關產品銷售額達到4148億日元(約新台幣966億元),佔到包括電視等在內的電子業務的約2成。
中美晶片戰持續升級 傳美最快本周將長江存儲列實體清單制裁
中美晶片戰持續升級,近日曾傳出有望躲過黑名單制裁的中國記憶體晶片大廠長江存儲,如今似已難逃一劫。傳美國政府最快將於本周將長江存儲等多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或涉及部分半導體設備、雷射光學企業。英國金融時報等外媒20日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商務部最快將在本周把長江存儲和其他中企列入實體清單。該清單是美國政府主要制裁工具,禁止美企向清單內的實體提供產品以及服務,除非獲得商務部的出口許可證。■象徵科技戰火再次升溫報導稱,該事件象徵中美科技戰火再次升溫。就在一周前,美國商務部還曾經表示,經歷長期抵抗後,中國政府已允許美方對一些中國科企進行檢查與監督。當時市場觀點認為,中方已積極配合美方調查,確保美國技術不會被用於軍事行動中,甚至樂觀預期長江存儲等企業暫時不會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美國在今年10月初將包括長江存儲、上海微電子裝備子公司、北方華創子公司等31家中國實體列入未核實清單,主要涉及記憶體晶片、半導體設備、雷射光學等領域,該清單中的企業面臨60天後轉入實體清單的風險,此前也還有另外50家實體被列入未核實清單。■長江存儲提前儲備設備由於目前已超過美方規定的60天期限,市場觀望美國最新一批實體清單的制裁規模。報導指出,為應對這波制裁,長江存儲近期已提前大量儲備晶片設備。實體清單是美國在科技戰中有效的制裁工具,此前最有名的是2019年5月將華為及海思等公司列入該清單,一舉重擊中國5G設備、晶片設計等產業發展。近年美國大量將中國半導體、監控、AI、航天航太等企業列入實體清單中。美方最新注意天津監控設備大廠天地偉業,或有相關制裁措施。■安謀確認出口中國路斷另一方面,在美歐國家持續加大晶片領域對中國的封鎖下,知情人士透露,安謀(Arm)已經確認美國和英國政府不會批准其向中國出口最新、高性能的Neoverse V系列,預計將衝擊阿里巴巴旗下「平頭哥」及其他中國晶片設計公司的發展。報導稱,因目前多數晶片都採取安謀的架構進行設計,這些中企僅能只用次一級的Neoverse N2,也有更多企業被迫轉而使用Risc-V架構設計晶片。
第4季出口恐出現負成長 學者曝出口轉好可能時間點
美國聯準會11月升息3碼,並且未來還可能繼續升息,學者皆認為,第4季出口恐怕表現不如第3季外,數據顯示,甚至可能出現負成長。明年美國維持高利,2023年出口轉好恐怕要等到第3季,甚至一整年表現都相當低迷。財政部周二(8日)將公布海關進出口初步統計,據財政部之前公布,9月出口降破400億美元,終結連續26個月的正成長,由紅翻黑;第3季的出口金額為1211億美元,年增率僅3.4%,遠低於主計總處8月所預估的1292億美元。以財政部與主計總處的統計來看,2021年第4季的出口規模在1224億美元,若今年第4季整體規模還低於今年第3季的表現,也就可能無法突破1211億美元,就有可能出現「負成長」,這也是2020年第3季、將近10季以來首見負成長。財政部官員表示,通膨短期內難以緩解,業界現在去化庫存為目前的主流,讓庫存回到正常的水準要等到明年上半年,第4季出口恐怕出現「旺季不明顯」。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美國、歐洲承受高通膨影響,持續保持升息的趨勢,將使歐美的消費力道削弱,經濟呈現低迷,第4季表現恐不如第3季。且第4季可能還不是最壞的,美國升息的腳步不會在今年停止,明年恐怕還有2、3碼的空間,如美國不停止升息,台灣出口不可能轉好,甚至明年一整年都可能相當低迷。財政部表示,儘管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資料中心等新興應用商機及終端產品晶片含量提升等正向助力,惟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相繼升息,各國製造業活動已見明顯放緩,加上新冠疫情風險未除、俄烏戰事膠著及中美科技戰再起等變數,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前景疑慮,牽制台灣出口表現。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目前美國失業率數據還未讓美國停止升息的腳步,甚至預期維持在4.2到4.25%高利。邱達生表示,從外銷訂單的數字分析,歐美的訂單已開始減少,甚至沒有什麼能見度,顯示第4季的表現一定沒有前3季暢旺,目前也看到沒有任何轉好的跡象。
陸超大型國有稀土企業 「中國稀土集團」傳12月成立
在中美科技戰與全球資源戰背景下,中國政府近期對稀土動作頻頻,繼9月底對五礦集團、中國鋁業兩大央企以及江西省贛州市政府旗下資產進行重整後,外媒4日披露,中國最快將在12月底成立名為「中國稀土集團」的超大型國有稀土企業,藉此提升產業集中度,並強化其在全球稀土業的定價權。近年大陸稀土生產量華爾街日報4日報導,多名消息人士指出,中國政府已批准成立一家超大型國有稀土企業,新企業將命名為中國稀土集團,最快於12月在江西省成立,這家新企業是先前透過合併幾家國有企業的稀土資產而成立,包括五礦集團、中國鋁業,以及贛州稀土集團。分析人士指出,這家新成立的國有稀土企業,主要是中國在面臨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加劇之際,試圖保持在戰略金屬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旨在進一步加強中方的定價權及削弱西方主導關鍵技術的局面。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2021年產量預估為16.8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6成,其中約有4.6萬噸出口各國,但稀土定價權長期以來受到西方各國主導,中國雖具有強大產能,但國內企業散而不強,缺乏規模效應,且常進行削價競爭,促使官方對業界進行整合,企圖塑造一南一北兩大稀土集團。今年9月下旬,五礦稀土公告稱,其實控人中國五礦集團正與中國鋁業集團、贛州市政府籌劃相關稀土資產的戰略性重組,方案尚未最終確定,還需獲得主管部門批准。消息立刻引發全球市場關注。陸媒指出,當前中國有六大稀土集團,兩大國資委全資持股的央企五礦集團及中鋁集團均為當中成員,五礦集團持有五礦稀土23.98%的股份,中鋁集團則持有中國稀有稀土52.96%的股權。另外,贛州市國資委控股的贛州稀土集團,也持有六大成員南方稀土集團94.5%股份。由於贛州占有全球七成的中重稀土年產量,當時市場認為,本次重組將誕生中重稀土領域的巨無霸企業。
美最大國外投資案!台積電赴美設廠 「解決晶片荒」拜登:有信心
解決美國企業晶片荒,白宮12日舉辦了一場半導體視訊峰會,美國總統拜登致詞時表示,美國在晶片基礎建設上需要更多的投資,提振當地製造業。與會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強調,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即將興建的5奈米先進晶圓廠計畫,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國外直接投資案之一,他有信心會成功。面對中美科技戰及全球大鬧晶片荒,美國亟力拉攏全球半導體龍頭大廠,籌組全球半導體聯盟,圍堵中國半導體勢力擴張。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經濟顧問迪斯(Brian Deese)和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等官員,與19位包括劉德音在內的通用、福特、三星、英特爾等企業高層共同參與這場「半導體與彈性供應鏈執行長峰會」。拜登在會中特別提到中國計畫主導半導體供應鏈,他說,當天收到跨黨派23名參議員、42名眾議員來函,支持「晶片美國製造計畫」,信中並提到中國正在大舉重整和主導半導體供應鏈,投入大量資金以達成目的。美國應強化本身的半導體產業,不能錯過投資時機。拜登指出,他最近提出2兆美元建設方案,目的就是要重振美國製造業,保護國內供應鏈。會前,白宮新聞秘書莎琪在簡報會上說:「我們並不預計這次會議會達成一項決定或做出一項宣布,這是我們持續進行的接觸和討論的一部分,以便探討如何妥善解決這個(晶片短缺)問題。」台積電則表示,由於大家發言踴躍,會議進行時間較預期為長。台積電美國5奈米廠定於今年動工,2024年量產,投資金額約120億美元,但業界人士預估,由於在美投資成本較高,最後金額恐遠高於此。劉德音與會時指出,台積電赴美投資計畫,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國外直接投資案之一,國外直接投資能夠強化經濟競爭力,創造在地就業機會,提升個人收入,助力當地公司成長,他有信心在與美國政府跨黨派的合作下將會成功。值得注意的是,不只台積電,身為美國半導體領頭羊的英特爾日前已宣布在美啟動200億美元投資方案,三星也傳出在美有17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地緣政治發展,導致供應鏈重組,對半導體廠商而言是個「雙面刃」,一方面廠商成本會增加,但另一方面,如果處理得得宜,化壓力為轉機,產業在國際上會更有發言權,可以讓台灣的國際化及轉型更進一步。
邱太三擬修《營業秘密法》 王美花:持續了解是否有修法必要
為防止台灣科技外流大陸,昨日上任的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表示,大陸對獲取科技有各種手段,為了維護台灣整體經濟建設上的優勢,勢必要對核心關鍵科技有所保護,過去希望透過《營業祕密法》來處理相關問題,但涉及範圍廣泛,業者有所擔憂。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認為,台灣2013年就曾針對營業祕密修法,甚至增加刑事責任,2018年更增訂「偵查保密令」,至於未來是否有修法必要,將持續了解產業界是否有修法需求。對於《營業祕密法》修法的相關問題,台積電表示,任何法律修改前都需嚴謹考量,多方權衡。台積電強調,對於任何可能違反離職後競業禁止約定行為,一向秉持毋枉毋縱的嚴謹態度,除採取必要法律措施外,也將透過組織人員、流程及科技保護智慧財產權以確保自身競爭力。曾參與《營業祕密法》修法的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表示,當時已經將罰則修到相當嚴格,處罰也很重,邱太三應該說明還有哪裡需要補足的,大家再討論;她指出,當時修法也是為了避免技術與人才外流,《營業祕密法》第13-2條規定,意圖在外國、大陸地區、香港或澳門竊取或洩露商業機密等,處1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3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罰金,未遂犯也罰。李貴敏提到,當時考量有些洩露商業機密獲得回饋之商業利益過於龐大,涉及上億利益,可能會讓受罰者有僥倖心態,因此該條文也明訂,科罰金時,如犯罪行為人所得之利益超過罰金最多額,得於所得利益之二倍至十倍範圍內酌量加重,處罰是相當重的。104獵才招聘暨人才經營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認為,政府修法應該在官員執法、企業留用人才、專業人士嚴守工作倫理或分際上,做全方位的考量。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認為,礙於疫情、中美科技戰等關係,台灣在半導體的表現、國際能見度上,已經不同於以往,大陸要挖角台灣科技人才已不如2014年那麼容易。
年底獎金滿滿!法人布局轉機題材 華新南亞等16檔個股新熱點
台股即將進入2021年的新年度,2020年多數法人績效優異,年底獎金滿滿。市場專家表示,包括對台股布局相對較晚的外資動向在內,法人資金多鎖定具有轉機題材進行布局,包括華新、正新、南亞等16檔個股,有機會成為新一年裡股市投資的新熱點。台股加權指數至今年就上漲2,334.28點,光台積電一檔就貢獻了1,700.65點,占比超過72.85%,也就是說,扣掉台積電台股僅有上漲633.63點,其餘股票的貢獻度相對微小。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近期台積電高檔休息整理,資金也開始找尋2021年營運動能強勁個股布局,主要鎖定新題材、新商機進行卡位,據觀察,特別是2020年營運衰退,但2021年營運動能大幅成長的轉機股,最受歡迎。挑選近三個月合併營收年增率為正數,擺脫前九月合併營收衰退的窘境,搭配近期法人買超且技術面強勁的營運轉機股,計有華新、正新、中纖、東和鋼鐵、嘉聯益、佳凌、台塑、永豐餘、和益、中美晶、信昌化、南亞、台半、順德、胡連、凱美等16檔個股。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2020年台股有中美科技戰的轉單效益,半導體業的台積電、聯電、日月光投控、聯發科等迎來轉單,營運大幅度成長,2021年市場將關注新的投資機會。黃文清還指出年前九月合併營收衰退但近三個月業績成長的個股,代表著營運從第四季開始加溫,轉機題材濃厚。以中美晶為例,法人看好中美晶與子公司環球晶2021~2022年的基本面緩步復甦,加上公司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效益亦將逐步帶來正面效益。從9月開始,中美晶單月合併營收已重回50億元以上。台塑11月合併營收達182.12億元,是2019年6月以來高點,營運谷底已過,成長動能來自於PVC及EVA報價走揚,利差擴大,2021年油價有望隨著疫情終結而走揚,對台塑四寶有利。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表示,台股維持在月線之上,多頭格局並未破壞,以技術指標日KD來看,短線修正完畢,配合元月內、外資法人將歸隊重新布局,預期本周若有低點,應站上多方持有,等待元月行情。
5歲的「小鵬」明年要打趴特斯拉 CEO:西邊某人很不爽
被喻為「造車新勢力」的大陸蔚來、小鵬、理想等新能源車企,近來快速崛起,不僅銷售亮眼,市值也隨股價水漲船高,相繼超越傳統國際車企巨頭,躋身全球車企第一梯隊。這幾家大陸「造車新勢力」的實力,雖與全球新能源車霸主特斯拉還有一段距離,但已讓特斯拉創辦人穆斯克「芒刺在背」,近期炮火全開,影射小鵬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涉嫌抄襲特斯拉。不過,小鵬汽車創辦人何小鵬反諷穆斯克,指小鵬的成就「讓西邊某人很不爽」,更嗆2021年小鵬在大陸的自動駕駛領域要打趴特斯拉。中美新能源車巨頭隔空較勁,成為中美科技戰的外一章。在遭遇2019年的政府補貼退出和2020年疫情蔓延的不利因素之下,小鵬汽車等大陸新能源車企近期能夠鹹魚翻生,確實跌破許多市場人士眼鏡。以2015年在廣州創立的小鵬汽車來看,首款電動車「G3」在2018年12月上市,第二款車「P7」2020年4月開始銷售,4個月後,小鵬汽車8月27日即在紐交所IPO,上市首日股價大漲41%,邁入11月後股價又開始狂飆,11月24日創下74.49美元的高點,較發行價15美元已大漲四倍,市值從上市時的150億美元增至逾500億美元。小鵬汽車近期「大鵬展翅」,一鳴驚人,首要歸功其創辦人兼CEO何小鵬。何小鵬27歲時與俞永福、梁捷共同創辦軟體技術及應用服務供應商UC優視公司,主要產品為UC瀏覽器。2014年,阿里巴巴以40億美元天價併購優視後,何小鵬相繼擔任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阿里遊戲董事長和土豆總裁。擁有強大的創業基因,加上在阿里的重要歷練,2017年8月何小鵬離開阿里後,隨即投入由他和夏珩、何濤在2015年創辦的小鵬汽車,擔任董事長兼CEO。受益過去累積的人脈和經歷,小鵬汽車先後獲得阿里巴巴、富士康、IDG、小米、卡達主權基金等大咖的投資,為公司的擴張備妥雄厚銀彈。從互聯網的菁英轉軌到新能源車,門外漢的何小鵬一開始就展現雄心:「有一天,人們不再是手握方向盤,眼看前方開車。」2019年,小鵬汽車開始銷售的第一年就賣出1.67萬輛車,超越公司預期目標四成,更打趴一堆市場前輩。2020年,小鵬再進一步,前十月銷售1.71萬輛,成為大陸「造車新勢力」的第三強,也難怪被穆斯克視為潛在對手。但這對何小鵬來說,也算是一種另類的推崇吧。
台股2021年「登萬六」 投信投顧點名「新六強」
指數續創歷史新高,4日成功突破「萬四」大關,邁向台股新里程碑。市場關注2021年投資方向該如何布局,綜觀目前各家投顧、投信法人對產業展望,以半導體、5G、電動車、伺服器、自行車及航運貨櫃六大族群最具成長共識,齊聲喊進台股「新六強」。時序即將步入年底,台股2020年來累計漲幅達17.8%,在疫情干擾下仍繳出亮麗成績單,隨著大盤不斷改寫高峰紀錄,新一年度展望成為投資人聚焦重心,市場普遍認為指數仍有高點可期,且因全球經濟逐步復甦,疫苗有望問世帶動下,企業獲利將有顯著成長,搭配資金浪潮助攻,對全年抱持樂觀看法。選股操作上,投顧法人看好基本面回溫基調不變,半導體、5G、電動車、伺服器、自行車及航運貨櫃六大類股可望扮演2021年多方領頭羊,在產業趨勢正向,以及外資買盤回補的預期心態下,將進一步推升個股本益比,投資價值浮現。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表示,半導體上游產業預估2021年半導體成長率為9.5%,其中以無線通訊產品、車用產品以及消費性產品為三大主要成長動能。近期台商持續受惠中美科技戰所帶來的轉單效應,將使得8吋晶圓有再漲價的機會。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指出,美中科技戰火持續延燒,中國大陸為對抗美科技封鎖,在其十四五規畫中,著重半導體、新能源、通訊及航天科技上力求突破。並加速其5G的基礎建設進度,且5G高速寬頻、大規模物聯網及超低延遲可靠網絡三大功能,需要完整5G基礎建設才能完整實現。蕭乾祥預期,隨著美中兩強爭奪科技主導權,雖然可能導致「一個世界、兩套標準」的美中分流,但在美中各自較勁,加速發展5G等新興科技的政策下,將會有助於科技產業持續進步成長。玉山投顧分析,雲端數據流量將因5G的普及而呈現加速成長態勢,加上雲端廠商已呈大者恆大的趨勢全球雲端服務商資本支出持續成長,預估2021年全球雲端服務廠商資本支出將擴大至1,000億美元之上,帶動龐大的伺服器布建需求,。而電動車也因中國大陸十四五政策出台後,正式確立新能源車風向,預估當地2025年新能源車新車銷量將達新車銷量的20 %;至2025年新能源車的銷售將從100多萬輛成長至400萬輛以上,成長幅度超過300%。傳產部分,則以電動自行車及航運貨櫃兩大產業展望最受法人看好,姚郁如指出,除歐洲持續建置自行車專用道,大陸對電動自行車需求也突然激增,主要是大陸訂定的新國標嚴格要求電動自行車規格,估計將帶來一波可觀的換車潮。另外,由於消費習慣轉往電商貨物,看好未來航空貨運持續成長。加上供需狀況持續改善,看好價格反彈力道。
年底台股領紅包? 專家:抓住這四大喜類股
挾著基本面及資金面利多,美股、台股熱鬧非凡,軋空、作夢、作帳及外資認錯回補行情的多方資金匯集,市場專家表示,投資人可針對四大題材準備,可望迎接年底前的紅包行情。大四喜類股台灣出口訂單暢旺,主計總處調升2020年GDP成長率至2.54%,2021年則預估為3.83%。永豐國際投顧董事長李秀利認為,台灣受惠於中美科技戰的訂單移轉及技術領先優勢,電子零組件業績大好,拉抬台灣GDP表現,由於訂單暢旺趨勢延續,電子零組件大廠紛紛掀起擴產潮,2021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將有望更上一層樓,挾著基本面利多,外資已開始拚命回補台股。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2020年外資賣超台股超過5,000億元,達5,626億元,歷史經驗顯示,外資大手筆賣超台股的隔一年,將會轉向買超。陳奕光還說,11月外資賣超力竭,單月啟動了回補台股部位超過千億元,預計回補潮將持續到2021年。外資11月認錯回補的有日月光投控、國泰金、台塑、台積電等個股。台股近期軋空股表現最強勁的則有南電、欣興、萬海、金像電等。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表示,台股強勢股高點不預設立場,建議投資人勿認為漲多而進場反向作空。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表示,年底前除了投信作帳中小型股外,集團作帳也即將登場,尤其台塑、遠東、裕隆、華新麗華及國巨等集團。李學詩還說,台股突破萬四應無疑慮,投資人應抓住機會領紅包。
不進美國也有事?傳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恐被列黑名單
兩岸聞名、全球用戶超過12億的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傳被美國國務院提案列入貿易黑名單。這象徵著中美科技戰已經擴大到金融範疇,意味著就算和美國市場沒有太大的關係,只要可能危及美國全球金融領導地位,就會受到華盛頓制裁。隸屬於阿里巴巴的螞蟻集團計畫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預計IPO規模或達到350億美元。螞蟻集團母公司阿里巴巴昨日收盤下跌4.3%。路透報導指出,川普政府中的對華強硬派正尋求傳遞出一個訊息,阻止美國投資者參與螞蟻集團的首次公開發行(IPO)。美國官員擔心,螞蟻集團可能會讓北京獲得美國用戶敏感的銀行資料。參議員魯比歐上周呼籲美國政府考慮採取措施,以推遲螞蟻集團IPO。美國國務院未回復媒體問題。螞蟻集團也不願答复詢問,但該公司先前強調,在中國以外的業務比重僅有5%。中國監管部門正在調查螞蟻集團上市計畫中是否有利益衝突,導致這個可能是全球最大首次公開發行IPO的審批將會延後。螞蟻集團則回應,本來就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在2018年拒絕螞蟻金服(螞蟻集團前稱)收購國際快速匯款公司「速匯金」(MoneyGram )。阿里巴巴集團在2014年將金融業務分拆而誕生,簡稱螞蟻金服,後更名為螞蟻集團,在消費者端則稱為支付寶。
美國總統大選、中美貿易戰增加不定數 國安基金傾向延長授權護盤
財長蘇建榮12日在立院財政委員會前受訪時指出,國安基金12日下午將召開委員會議,討論是否延長授權護盤,包括評估國際疫情概況、國內經濟情勢等因素,蘇建榮也表示,國安基金第三季至今未再加碼投入台股。蘇建榮也表示,國際疫情還是有持續升溫現象,但國內經濟以今年出口而言,前九月出口成長率仍為正成長態勢,因此國安基金委員會將詳細討論。據了解,原本川普染疫消息傳出近一周來對股市影響有限,國安基金一度考慮退場,但因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具不確定性、疫情在全球仍持續且衝擊全球經濟,加上中美科技戰、貿易戰不斷,三大變數干擾下,國安基金委員會議可能傾向二度決議延長授權護盤。
美大選前 國安基金繼續護盤不退場? 下午公佈
財長蘇建榮12日在立院財政委員會前受訪時指出,國安基金12日下午將召開委員會議,討論是否延長授權護盤,包括評估國際疫情概況、國內經濟情勢等因素,蘇建榮也表示,國安基金第三季至今未再加碼投入台股。蘇建榮也表示,國際疫情還是有持續升溫現象,但國內經濟以今年出口而言,前九月出口成長率仍為正成長態勢,因此國安基金委員會將詳細討論。據了解,原本川普染疫消息傳出近一周來對股市影響有限,國安基金一度考慮退場,但因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具不確定性、疫情在全球仍持續且衝擊全球經濟,加上中美科技戰、貿易戰不斷,三大變數干擾下,國安基金委員會議可能傾向二度決議延長授權護盤。
日媒:不當「華為第二」 中芯採購翻倍67億美元囤貨
為封鎖中國半導體業發展,近日傳出美國將目標鎖定中國晶圓製造龍頭中芯國際(SMIC)。由於有9月15日華為被美國禁令「斷供」、手機業務遭受重擊的殷鑑在前,日媒指出,為預防美方禁令一旦降臨,中芯正瘋狂囤貨,甚至聯合其他中國晶片廠建立中央倉庫應變,以防自己淪為「華為第二」。日經新聞報導,近年中芯國際採購金額逐年提高,多位業界知情人士指出,在積極囤貨下,中芯目前對美國、歐洲及日本供應商的採購量,已超過2020年一整年的需求。另據陸媒報導指出,中芯2020年預計支出的採購費用,已從最初的31億美元劇增至6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報導指出,中芯的採購產品包括用於關鍵製程的蝕刻、微影設備,以及晶圓清洗設備、測試機台等,中芯已囤積超過一年所需的消耗性元件,因為這些元件必須定期更換,以確保設備能夠正常運行。消息人士並透露,中芯甚至與其他中國晶片製造商合作,創立一套儲備系統,並已建立一個中央倉庫來儲存這些零件。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隨著以華為為核心的中美科技戰不斷升溫,2020年年初以來,中芯國際就一直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中國科技業界普遍認為,美國恐進一步限制華為的非美系供應商使用美國技術,而這種情況確實也在今年5月發生。有鑑於此,中芯急忙為晶片生產設備採購大量備用零件,以防美國真的對其祭出禁令,公司業務還能維持一段時間。另一位來自美國晶片設備製造商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中芯國際對於囤積設備非常迫切,向其公司擴大訂購更多設備,這已超過中芯目前擴張計畫所需要的數量。該名人士說:「我們已經交付了一些設備,但年底前還有更多的訂單需要交付。現在我們不確定是否還能向中芯發貨,但我們知道中芯今年以來一直在與美國政府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