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
」 中經院 GDP 景氣 關稅 製造業川普2.0開戰2/墨西哥廠概念股嚇跌!分析師給答案:影響有限「進場好時機」
川普揚言上任後將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加徵關稅,全球供應鏈包括台廠在內都心涼涼,台股墨西哥廠概念股在11月最後一周應聲倒地。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分析師,他們表示投資者不必太擔心,「市場反應更多是情緒性的短期波動」,對長期基本面影響有限,反而是「逢低布局」良機。總結「川普經濟學」,為要讓美國再度強大,對內以低稅率、低利率,對外高關稅,奉行貿易保護主義,要「把工作都留給美國人」。川普近日更明確施壓,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對中國商品加徵10%,這三個國家合計占美國貿易總額的40%,除非上述國家加大力度打擊非法移民及毒品流入。川普一席話,台廠再度躺槍。川普的第一任美國總統任期中,台廠因美中貿易戰,將生產線從中國大遷移,回台投資或前進東南亞,墨西哥則因鄰近美國加上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成了台廠一大選項,尤其是隨AI運算及雲端產業需求爆發而起的伺服器供應鏈,使得墨西哥搖身為美國伺服器最大進口國,佔比高達7成。墨西哥近年從「毒梟之國」蛻變為科技業投資熱土。(圖/翻攝自福特官網)如今,川普一番徵稅25%預告,無疑為「電子六哥」股價裝上一顆「不定時的未爆彈」。緯創(3231)在11月底單週跌幅4.22%,其子公司緯穎(6669)更重挫9.15%,鴻海(2317)、英業達(2356)、和碩(4938)均下挫超過3%,廣達(2382)回落2.02%,仁寶(2324)則微幅下跌0.94%。不過,多位分析師都提及「市場反應更多是情緒性的短期波動」,長線來看不必太擔心。啟發投顧分析師白易弘表示,川普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市場情緒波動,對股價形成短期壓力,但情緒性下跌可視為長期佈局的買點,適合「逢低買進」。摩爾投顧分析師鐘崑禎認為,川普的言論常帶有高度政治操作意味,其過去政策多數在實施階段大打折扣,市場需警惕短期消息面衝擊,但長期實際影響有限。國泰證期顧問處分析師蔡明翰則補充,川普之前推動貿易戰和科技戰,儘管短期對台灣電子產業和股市造成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台股在這段期間仍累積了7成的漲幅,顯示市場的基本面和需求才是決定股市走勢的核心因素。白易弘進一步分析稱,就中長期來看,電子產業趨勢向上,關稅政策影響僅為外部利空,電子六哥及台積電的基本面未受損,投資價值仍高。他提醒,長線投資者宜忽略短期波動,注重基本面強勁的公司,避免過度頻繁交易,專注於產業發展方向。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認為,川普的邏輯非常簡單,就是要推動企業前往美國投資。(圖/翻攝新華社、報系資料照)CTWANT採訪多位專家,他們都談到川普的「不可預測性」,也認為他「是可以討論的對象」。「川普的邏輯非常簡單,就是用高關稅阻止外國產品,再搭配調降國內公司稅的方式,推動企業前往美國投資。」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11月底建議,可先檢視近年台灣對美國出口結構的變化,並針對各品項評估被提高關稅的影響,並研擬因應對策,以降低衝擊。中經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11月27日在一場研討會上提到,川普政策或延緩東南亞新投資,但「中國+1」模式已不足以應對供應鏈風險,需探索「中國+1+1」等更分散的布局策略。她認為,未來新增投資將集中於美國與歐盟,特別是半導體供應鏈領域。多位業者則表達擔憂「下一站要去哪?」上一波供應鏈移轉的主要受惠國越南和墨西哥,如今再度面臨地緣政治的挑戰。神達(3706)總經理何繼武11月底法說會中表示,公司現正積極調整全球布局,計畫進一步實施「中國加三」策略,在不同地區生產分散風險。整體而言,加速美國落地生產已成業界共識。鴻海已宣布將擴大美國德州投資;廣達伺服器業舵手、雲達總經理楊麒令有備而來地說,兩座美國廠都有製造AI伺服器的能力,面對地緣政治變化相對有彈性。和碩共同執行長鄭光志則表示,若美墨貿易對抗升溫,公司準備將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維修廠轉型為製造基地。
「紅燈」曇花一現 9月景氣一口氣少5分轉黃紅燈
國發會28日公布9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34分,較上月一口氣少了5分,創近6個月新低,紅燈曇花一現,僅維持1個月即轉為黃紅燈;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同日公布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77.06點、月減0.78點,終止連5升轉為下跌,6項分項指標中有5項下跌。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邱秋瑩表示,受國際需求疲弱、油價下跌等影響,傳統產業外銷動能平疲,復甦腳步顛簸,是分數下跌主因,加上高基期因素,導致海關出口值、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轉為綠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轉呈黃藍燈。景氣燈號轉為黃紅燈,但邱秋瑩指出,領先、同時指標仍分別連11個月、17個月上升,累積上升幅度為4.62及13.08個百分點,即半導體、AI主導我國經濟復甦,景氣仍處於復甦軌道中,成長動能延續,解釋IMF近日上修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從原本3.1%到3.7%,中經院也上修今年至3.96%的原因。美大選結果將出爐,邱秋瑩觀察,選前傳產接單偏保守,廠商多在觀望,因為結果將牽動廠商未來的投資布局。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觀察,美國景氣沒想像中強,未來若走弱恐波及台灣出口及生產,台灣產業則呈兩極化,AI人工智慧產業暢銷、傳產仍低迷。中央大學公布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77.06點,以「購買耐久性財」跌最多,僅「投資股票時機」指標上升,顯見國人對股市普遍抱持樂觀,除「購買耐久性財」外,與台灣房屋合作調查的未來半年是否為「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結果為104.67點,較上月減2.06點,顯見國人普遍認為現在不是買房的好時機。
AI動能持續!中經院上修今年GDP至3.96% 通膨連3年破警戒線
中經院今(25)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受惠於強勁的人工智慧(AI)需求,以及股市熱絡,共同促進了台灣經濟「內外皆溫」的特徵,上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96%,較7月預測的3.81%上修0.15個百分點,接近4%水平。同時,還預測明年成長率維持在3%之上,達3.03%。中經院預測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3.96%,較上次預測上修0.15個百分點,成長模式呈現「內外皆溫」。其中,內需貢獻3.07個百分點,而國外淨需求貢獻0.89個百分點。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台灣的外銷在過去幾個月連續突破500億美元,這不僅推動了投資的增加,也穩定了內需的成長。展望2025年,預測經濟成長率為3.03%。連賢明說,台灣AI產業預估還是會繼續成長,但幅度應會慢慢下降。針對通膨問題,中經院指出,由於電價調漲及颱風等天災造成蔬果價格上揚,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測將達到2.17%,連續三年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展望2025年,預測CPI年增率為1.96%,有機會降至2%以下。對於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是否會衝擊台灣經濟?連賢明表示,美國總統大選一定會牽涉到全世界,一定會影響到台灣的經濟,包括利率政策及產業政策,但台灣的半導體的產業、尤其在AI的部分,應該動能會持續,相對衝擊沒有那麼大。中經院同時提醒,雖然台灣經濟表現穩健,但未來仍需留意4大不確定性,包含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走向,中國經濟成長走勢及兩岸關係動向,國內投資支出及廠商對未來信心展望,以及地緣政治、美國總統大選後的政經走向。
碳費2025年起徵!5年後費率達1200至1800元
碳費費率及徵收時程環境部規畫碳費2025年起徵,最關鍵的費率將出爐,9日舉辦第5次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建議碳費一般費率每噸300至500元起徵,以分階段調升為原則,預計2030年後費率達1200至1800元。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說,最終定案預計會是單一數值,由環境部決定並進行法制程序,交部長彭啟明核定。碳費費率分為一般費率與優惠費率,前者適用於未提自主減量計畫的企業,後者是提出並達成減量計畫的企業。昨日碳審會討論的是一般費率,優惠費率預定在第6次碳審會討論,最快9月底召開。優惠費率依減碳效能,分成A、B兩種優惠,以A更優,環境部在今年底前必須核定一般及優惠費率。黃偉鳴說,碳審會委員參考國際經驗,如新加坡目前徵收費率逾500多元,加上委員自行評估,建議碳費一般費率區間300至500元,且分階段調升,每2或3年檢討。環境部委託中經院評估資料顯示,在沒有碳洩漏風險係數值情境下,每噸300元,將徵收總額428億元的碳費;每噸500元,則徵收713.3億元。另外,黃偉鳴表示,委員也認為2030年後費率應在每噸1200至1800元間,但委員任期僅2年,且未來情況不明朗,他強調,僅是建議值。委員們並認為,優惠費率應比照一般費率逐步調整,且一般費率及優惠費率需有適當差距,才能保持減碳誘因。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受訪表示,參考環境部升格前委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研究報告,加上新加坡目前碳稅價格,他認為台灣碳費每噸300至500元,是社會較能接受的起徵點,也能避免綠色通膨疑慮。此外,由於適用優惠費率A的企業,達成減量目標較高,建議其折扣幅度比優惠費率B稍高。劉銘龍並說,彭啟明曾稱希望2028年實施總量管制排放交易,與日本今年4月試行自願性排放交易制度,2028年改為強制執行較類似,並考量南韓也已實施,建議環境部未來除使碳費平穩上路,也要準備銜接總量管制排放交易的方式。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則認為,參考國際碳定價經驗,新加坡起徵價格為每噸100餘元,到目前調升至600餘元,台灣碳費一般費率應訂為500元,優惠後最低價格是300元,對企業才較有減碳壓力。碳費徵收對象是公告應盤查登錄及查驗的排放源,且全廠直接及使用電力間接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以上的能源業及製造業,根據2022年資料,國內約有500廠要繳交碳費。
出口擴增力道不如預期 第2季經濟成長率下修驚險保5
由於出口擴增力道不如預期,主計總處7月31日下修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5.09%,較上次預測值減少0.09個百分點,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假設第3季、第4季GDP預測維持不變,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91%,同步下修了0.03個百分點。幸好企業投資步調加速,抵銷出口擴增不足的壓力,官員強調,經濟情勢呈「穩定向上」趨勢不變。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視察王翠華指出,受惠AI等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熱絡,帶動出口表現,但第2季表現仍不如5月預測時那麼好,商品出口比預測值減少47億美元,是第2季經濟成長率下修的主因。民間消費方面,主計總處表示,受惠於就業市場穩健,調薪、股市創高等帶來財富效果,第2季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年增2.68%及3.81%。此外,跨境旅遊熱絡,帶動航空客運與國人國外消費續增,金融市場交易升溫也挹注證券、基金等交易手續費,併計各項並剔除來台旅客消費影響及物價因素後,概估第2季民間消費實質成長2.71%,較原先預測數增加0.12個百分點。中研院經濟所31日則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88%,大幅上修0.86個百分點,主要是人工智慧(AI)、全球需求回溫,中研院對景氣前景看法是審慎樂觀。不過,4月1日台灣電價全面調漲,近來房價上漲也帶動租金上揚,加上軍公教調薪、凱米颱風來襲等多重壓力,中研院經濟所警示,「下半年通膨壓力不容小覷」。中研院經濟所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為2.21%,比央行、中經院、台經院的預測值來得高。
不受川普保護費說影響!景氣內外皆溫 中經院上修GDP至3.81%
受惠AI應用發展,我國出口、內需消費表現優於預期,中經院19日預估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81%,較上次預測的3.38%上修了0.43個百分點;中經院表示,台股日前破2萬4千點大關,財富效果帶動民間消費,消費與出口雙雙帶動下,景氣呈「內外皆溫」。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宣稱,台搶走晶片生意、應付美國保護費的說法,讓外資抱錢逃難、台股狂瀉一千多點;中經院代理院長王健全指出,川普遇刺後當選機會提高,當選後將對台灣採取因應對策的談判,但對今年GDP影響則沒有想像中大。不過,川普言論引發台灣股匯雙殺,王健全認為,台股這波上漲逾3成、領先很多亞洲國家,適度修正是有必要,當前面臨政治面的利空消息,只要基本面跟得上,加上資金仍偏多,台股還有機會反轉。王健全也不認同川普要台灣付保護費的說法,首先,台灣半導體過去毛利率也不高,走到2、3奈米製程是一步一腳印努力而來。其次,台灣國防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若占比增加到5%,等於台灣政府支出有一半投入國防,聽起來並不恰當,只是川普當選機率提高,政府必須有所準備才行。中經院上修全年經濟成長率至3.81%。其中,內需貢獻2.47個百分點,民間消費貢獻1.42個百分點,國內投資由去年負成長轉為正成長,對成長貢獻0.44個百分點,至於國外淨需求部分,將由去年貢獻的0.14個百分點提升為1.34個百分點。由於今年地震頻傳,對零售市場來說,2024堪稱是多災多難年,家樂福19日表示,民眾愈感於不平靜,參與宮廟或住宅社區中元普渡活動的意願就愈高,預估今年中元普渡商機叫去同期激增2成以上,且中元普渡還有年輕化的趨勢,促銷商品要多點流行風潮。至於通膨走勢預測,近來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相對平穩,新臺幣持續走貶,中經院預估國內今年CPI年增率約2.16%,雖略高於通膨警戒2%,可較去年減少0.33個百分點。
3月外銷訂單翻紅!首季仍年減2.1% Q2拚正成長
近年來外銷訂單概況經濟部統計處22日公布外銷訂單統計,3月金額471.6億美元,年增1.2%翻紅;惟前3月外銷訂單總額1333.2億美元,仍年減2.1%,第7季負成長,雖然電子產品、光學等製品呈正成長,但其餘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製品及化學品較去年同期下滑2.2%至13.9%。展望未來,經濟部預估4月接單前景看好,金額約在430億至450億美元間,年增1.2%至5.9%。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3月訂單轉為正成長的跡象來看,代表廠商庫存去化已經改善,甚至有庫存回補的情況,若中東衝突不再擴大,其他不確定因素不再加入,庫存調整就會告一段落,在終端需求開始回溫,訂單也會有向上的態勢。檢視3月主要接單貨品狀況,資通、電子、光學3種貨類都為正成長,其餘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製品、化學品依舊呈現負成長;黃于玲解釋,從季度數據來看,受惠新興科技商機,以及台灣的半導體先進製程、AI供應鏈等優勢地位,目前已經支持電子業回溫,電子產品也結束連5季衰退。但目前全球終端需求沒有明顯回溫,傳產領域的4種貨類還是呈現負成長,目前廠商還是以急單、短單為主,顯示客戶持續控管庫存,未來需求不明朗。至於傳產何時才能復甦,黃于玲表示第2季有望正成長,但傳統貨品復甦還在等市場復甦的信號,因為目前大陸、香港接單轉正,但復甦信號還是相當微弱,主要是大陸CPI仍在0附近震盪,成長動能不足,加上美中科技角力存在,復甦的不確定性仍相當高。台積電法說會,下修對全球半導體市場成長率的看法,引發台灣經濟成長無法保3%的疑慮。財政部長莊翠雲昨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回應立委質詢時表示,第1季出口達1103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最佳成績,年增率12.9%,在AI動能需求強勁、出口暢旺、民間消費回溫,國內外預測機構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皆有3%以上,中經院近期上修至3.38%,主計總處也會在5月發布最新預測,她認為,今年的景氣「不必那麼悲觀」。
中經院估今年經濟成長率3.1% 美國大選成焦點
中經院24日公布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1%;中經院院長葉俊顯以「乘風破浪、內外皆溫、穩步前行」關鍵字,為今年經濟情勢下註解;葉俊顯進一步指出,「乘風」指的是乘全球貿易量成長的風,「破浪」是指全球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包括債務、戰爭、全球大選等,尤其以11月美國總統大選最受矚目。「鉅亨買基金」投資研究部門主管羅瑤庭分析,今年下半年經濟不確定因素比上半年來得多,除美國總統大選外,還要關注美國聯準會降息腳步、中國大陸可能出現輸出通貨緊縮等風險。面對經濟發展不確定的「浪」,葉俊顯提醒,必須審慎關注。中經院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1%,較主計總處預測的3.35%略為悲觀,成長走勢因基期因素逐季下滑,從第1季的5.6%,下緩至第4季的1.41%;中經院指出,經濟成長主要動能來自出口回升,民間消費在勞動市場穩健、觀光旅遊活絡以及薪資成長高於通膨下,可望持續成長,民間投資、固定投資都呈現成長趨勢,成長模式為內外皆溫。紅海危機未解,航運價格短期飆漲,帶動航運股價;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認為,紅海危機讓業者必須繞行好望角,導致運價上漲,加上俄烏戰火尚未結束,今年通膨增添隱憂,各國主要央行可能延長緊縮貨幣政策,即高利率可能維持更久時間;通膨、高利率,加上能源供給與價格波動攪局,鄭貞茂認為,都可能抑制經濟成長。
全球經濟谷底翻轉 中經院:2024年製造業「兔打底、龍前行」
中華經濟研究院19日發布「2023下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結果顯示,儘管製造業面臨不均衡復甦以及透明度低的短急單效應,但隨著庫存消化完畢,需求回升,明年台灣出口可望轉好;中經院院長葉俊顯以「兔打底、龍前行」,形容明年製造業的表現優於今年。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也表示,2024年在國際經濟、產業發展、經濟成長動能三面向,都將呈現正向翻轉。報告提到,製造業2023全年之營業收入、平均銷售價格與產能利用率皆較去年大幅下降,分別為-7.50%、-2.19%與-7.68%;製造業的2023年採購價格年增率為-1.22%,為2020年以來首次負值,且低於今年上半年之預期。今年全年資本支出年增率為1.71%,遠不如2023上半年所預期,亦遠低於2022年的12.16%年成長。「我們已經在谷底了。」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表示,可發現今年下半年的委外代工變多,因為業者對於短期訂單還是很保守,不敢產能全開,現在製造業的低迷,主要關鍵點在於美中經濟走勢,過去業者最關注的是國際能源與大宗物資價格,但現在在等終端需求什麼時候回溫,也就是美國和中國這「兩隻大象」的對抗與復甦。調查發現,有51.3%業者表示已將庫存去化至低於或等於正常營運所需;經濟緊縮速度趨緩,明年就可望向上,中經院調查顯示,製造業預期2024上半年營運狀況將好轉,指數為52.9,2024年上半年的僱用人數與2023年下半年相比擴張,指數為52.1。高仙桂表示,12月美國聯準會為抑制高通膨的暴力式升息已告一段落,廠商的庫存消化得差不多,預期終端需求回溫,還有AI等創新科技引發的需求,台灣半導體在明年應可有二位數成長。預期出口和民間投資明年都將由負轉正,政府與公營事業投資也會大幅成長,將投注大量經費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淨零轉型,這些將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整體而言,明年將呈現「製造業復甦、服務業持穩」情形。
龍年漲一波1/台股上看二萬點? 總統選舉年終獎金行情加持可望到這區間
美國聯準會本周四利率決策會議結果出爐,市場也跟著更新台股2024年走勢預期。CTWANT採訪多家法人,預估台股明年第一季在總統選舉、年終獎金行情加持下將走揚,第二、三季進入淡季後略下滑調整,第四季可望走到年度高點,上看萬八、萬九到二萬點。2023年台股指數可說是兔年跳。大盤指數從2021年底登上高點18218點後,2022年逆風一路下跌,通膨、俄烏戰爭及電子業掀庫存風暴,同年10月走到12949點;直到今年才從萬四一路往上爬,11月放膽高飛,短短三週飆漲近1400點,來到17441點。台股大盤走勢向來受外資動向影響,過去三年連賣共達2.26兆元,今年前9月外資「大賣台股」,累計賣超1659億元創一年來新高,扣抵買超金額後,等於今年買超幾近歸零;10月雙十連假後轉為買超台積電、金控股等,到12月12日止累計「買超台股」破千億元。11月台股加權指數衝高到17400多點,並在29日以17433點正式超越香港恆生指數17042點,迎來「黃金交叉」,「雖然台股指數超過香港恆生指數成為市場焦點與話題,就指數而言,彼此間的絕對數值比較,其實並無意義」一名證券業主管說。2023年11月29日台股加權指數17400多點,雖超越港股恆生指數17042點的「黃金交叉」,證券界分析這樣比較其實並無意義。(圖/截自雅虎財經)展望明年,多名投顧董總這樣跟CTWANT記者分析,「從12月到明年1月,有總統選舉、年終獎金紅包行情加持,台股應該還是會持續高飛。」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則進一步分析說,「全球AI熱潮席捲,重電、生技等題材陸續發酵,2023年台股才能揚眉兔氣,由14001漲到17463,大漲超過3000點。」「NVIDIA、Microsoft分別創史上高股價505、384美元,帶動Nasdaq飆漲36%,台股亦大漲23%,是股市相當好的一年。」黃蔭基補充說,「我認為2024年更是龍騰祥雲,關鍵在於『FED降息助攻』,可能是明年下半年」,「明年一月大選後到過年前,將是明年台股第一個高峰,接著二、三季在去庫存尾聲、供應鏈啟動補庫存邁步向前,隨著景氣逐漸回溫走出淡季,走到第四季就是收割成果,台股全年高點預估較前一年略高來到18800點。」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表示,2023年台股由14001點漲到17463點,相較去年提到的「5%利率、25%的報酬率」,僥倖成真。(圖/李蕙璇攝)「有外媒看好明年三月FED降息,我們則是預估在第三季、第四季各降息一碼,從5.25%~5.50%到4.75%。」永豐投顧總經研究處副總經理林秀貞分析說,「我們認為台股明年是在萬六到萬八之間。」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則認為2024年台股指數在15000點到18600點之間,「看明年台股走勢,比較基期低,外銷訂單回升,中經院預估台灣明年GDP將由1.38%倍增到3.08%」「看過往歷史資料,當GDP翻升,台股股價淨值比高點多會上移,且受到FED降息、台幣升值都有助台股量價回升,因此推算台股本淨比的倍數,對應出15000~18600點區間」。資深台股分析師杜金龍曾依歷史資料統計,台股每年第四季平均漲幅高,多頭行情常會延續到平均漲幅最高的第一季,主要是因為該季是美台消費旺季,包括年底歐美感恩節、耶誕節新舊曆年帶動民生消費電子產器旺季。富邦投信統計過去十年第四季台股平均漲幅4.4%,美股那斯達克及S&P500指數各平均上漲5.2%及5.4%。
幫產業做「防火牆」!管制變嚴格 防半導體高階人才西進赴陸
國科會5日公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14奈米以下IC製程入列;專家認為政府此項作法是幫產業做防火牆,避免不經意觸及美國「無遠弗屆」的規範。但由於這次技術涉及刑罰,加上美國法令愈來愈嚴格,可能對半導體高階人才流動到中國產生嚇阻作用。產業界方面對此則多說不影響,台積電尚未表示意見,國內成熟製程大廠聯電說一切依法遵照辦理,力積電指公司並無14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營運不受影響。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認為,政府此項作法是幫產業做防火牆,現在「世道不同了」,台美都一致將重大技術的保護拉到國家層次,廠商應該及早準備,視之為保護廠商的政策方向。他提醒,一旦政府將國家暨產業防禦地圖畫出來,廠商未來就不能以「不是故意的」作為理由,在台灣若被官方糾舉發現尚有機會辯白;一旦台廠有產品出口到美國、又被美國抓到,將不是賠錢了事,業界主管被判刑責、坐牢才更令人生畏。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解析,14奈米管制應該是參考美國對大陸技術出口管制措施而來,中國受限於美國法令措施等,現在積極朝自主可控技術進展方向發展,最期待與半導體人才技術轉移或合作。不過,由於這次政院公布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涉及刑罰,加上美國法令愈來愈嚴格,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對半導體高階人才流動到中國多少有嚇阻作用。至於在衛星、太空規格列入關鍵技術部份,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認為,廠商應做好「技術上的分流」,因為中國大陸在這些領域的技術相當先進,且有自主性,台廠有些是和美國合作,有些採國際規格,不一定符合大陸需求。
11月PMI跌至46.8%連9月緊縮 中經院:產業未來展望佳
中華經濟研究院周五(1日)發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11月經季節調整之PMI微跌0.3個百分點至46.8%,已連續9個月緊縮;但新增訂單指數和未來展望指數微幅回升,部分指標略有好轉。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今年景氣是逐季好轉,目前整個產業就是「等」字,等待曙光到來。未來展望部分,製造業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已連續19個月緊縮,惟指數回升2.7個百分點至42.5%。PMI以50%做為榮枯線,指數高於50%代表景氣擴張,反之則代表緊縮,包含5項組成指標,11月經季調之生產、新增訂單、供應商交貨時間、人力僱用、存貨皆呈現緊縮。中華經濟研究院長葉俊顯表示,近幾個月來景氣上下波動,11月和10月PMI的組成指標,變動都在1個百分點左右,幾乎與上月持平,現在製造業氛圍就是一個「等」字。葉俊顯分析,近期中國拯救房市及房企,並增發國債等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使得基礎原物料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的未來展望轉佳,使得產業未來展望有些許回升。包括年底的中國大陸振興政策及美國輸入轉為正數,歐美市場是台灣製造業的終端需求,美國的輸入自今年第三季開始逐季往上走,可望持續到2024年第三季,有助於我國接下來的出口。至於非製造業,11月未季調之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已連續13個月擴張,已擴大3個百分點至56.2%,為去年8月以來最高、出現最快擴張速度。其中,新增訂單、商業活動及未來六個月展望等指數皆呈現擴張,且速度加快。葉俊顯表示,內需產業持續暢望,主因內需產業進入年底結案旺季,再加上股市回漲以及歐洲貨櫃和散裝運價回升,與製造業聯動高的產業未來展望指數由緊縮轉為擴張,只有資通訊產業設備與批發業對未來看法相對保守。中經院分析,NMI組成的八大產業中,六大產業NMI呈現擴張,依擴張速度排序為教育暨專業科學業(61.1)、營造暨不動產業(60.8)、零售業(57.3)、住宿餐飲業(56.7)、運輸倉儲業(56.7)與金融保險業(56.1)。僅有資訊暨通訊傳播業(44.5)與批發業(47.9)回報NMI為緊縮。
最會賺錢央行2/三大主權基金都虧我照賺 專家:「繳庫占歲收一成理事恐壓力大」
「為何美國FED敢虧損,我國央行卻是全球最會賺錢的央行?」CTWANT記者訪問多位學者專家,給出的答案是,「央行理事成員多兼任制」「理事會決議一致性偏高」,尤其「央行繳庫占國庫歲收高達一成,恐讓理事們有壓力」。言下之意,在肩負國庫歲收的財政大任下,要挑戰貨幣政策難如上青天。一名經濟學專家告訴CTWANT記者,「相較美國聯準會FED被自己的暴力升息所致,這12年經營累積虧損已達1千多億美元,我國央行根本勝出太多。」這名專家進一步分析說,「但為何FED敢虧損?」「因為FED鎖焦在管控通膨、穩定物價、就業率等,而不是看經營績效。」反觀我國,「早在12年前,彭淮南總裁時期繳國庫就達10%,那時美國央行才占整體歲收的2%,日本央行也還不到0.2%,我國央行收入主要來自外匯存底投資美國公債等利息收入,減掉發行定存單利息,盈餘表現一直維持到現在。」這位經濟專家直言,「當央行繳庫占國庫歲收約10%,平均年繳1800~2000億元,對理事們會不會有壓力?」到底央行是否「彭規楊隨?沒人敢打破盈餘繳庫目標的潛規則?」台灣匯率利率長年維持雙低政策,外界傳出「央行理事會成員決議的一致性偏高!」對此,總裁楊金龍在立委答詢是這樣說的,「利率升降,都是經過理事會充分討論」。國人很有感物價、房價等生活負擔壓力大,加薪幅度跟不上開銷高漲速度。(圖/黃耀徵攝)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更直指「央行的立場」,「不喜歡新台幣升值!」「從過去多次金融事件的經驗看來,要有特殊情況,才會阻貶」「台灣外匯龐大,央行擁有極多的外幣,一旦新台幣匯率走強,就會面臨鉅額匯兌損失」。央行內部曾評估過,外匯存底約當三千億美元時,新台幣兌美元每升值一元,匯兌損失就高達105億美元,也因此,外匯存底越高越經不起新台幣升值的匯兌損失,我國外匯存底至今年10月底已逾5610.8億美元。2023年11月美國最新公布資料中,台灣仍被列匯率操縱值得關注的觀察名單中,而央行日前公布2022年一整年與2023年上半年的淨賣匯金額達138.8億美元,意在「拋匯阻貶」,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王儷容告訴CTWANT記者,「不想被列匯率操縱觀察名單,央行有所自制」。而關於央行的貨幣政策,尤其是外匯操作「阻升不阻貶」「拉尾盤」及市場傳聞的「彭淮南防線」新台幣28.5元兌一美元等,一直是「禁忌話題」,究竟央行盈餘繳庫20多年來,外匯買賣操作及決策過程如何,央行從未公布,外界始終不得而知,因此究竟是「穩定匯率」還是「干預匯率」,爭議從未停息。央行對匯率是否有「阻升不阻貶」,學界看法各異,但在2023年11月的美國公布資料中,仍被列匯率操縱值得關注的觀察名單中,是不爭的事實。(圖/報系資料照)曾任央行理事13年的台大經濟系教授吳聰敏於2016年曾公開指出,央行理事會是兼任,每一季開一次會,貨幣政策也沒有強制投票規定,對於匯率政策中何謂「外匯市場異常波動」及2000年起的低利率政策利弊等,無法事先討論及完整溝通,因此對我國貨幣政策品質充滿無奈與憂心。CTWANT採訪到一名不署名的經濟學家說「美國聯準會FED的理事是專任制,一任14年,大家可以從外媒看到理事看法有鷹派、鴿派等。」「我國央行理事多數採兼任制,包括財政部、經濟部官員,農工商等團體、中經院、台經院等智庫與銀行公會等。」他期盼有朝一日,央行理事們也能將不同見解分享給國人。台灣經濟研究院主任孫明德則跟CTWANT記者說,央行工作主軸是「新台幣穩定」與「控管利率」二大部分,「當美國升息,央行抱著的美債沒有賣,盈餘跟著有表現」;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則認為,「盈餘多,是受到國際升息,央行是不可能操控外匯存底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王儷容也提到她個人不完全認同央行有「阻升不阻貶」操控匯率,「國際情勢變化難測,我們只能是被動的。」
聯準會鷹派言論不斷!暗示恐再升息 學者示警:GDP「保1」是相當艱鉅的挑戰
美國聯準會鷹派言論不斷,暗示年底可能再升息1碼,學者警示,只要歐、美處於高利率升息循環中,不只家庭消費能力,家庭債務加大,我國訂單、出口短期內難好轉,今年GDP要「保1」是相當艱鉅的挑戰。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聯邦基準利率目前升至5.25%至5.5%區間,意味民間貸款達7%、8%,信用卡循環利息已超過20%,將排擠美國的消費、投資,並傷及亞洲主要出口國的經濟動能。王健全指出,世界第2大經濟體中國房地產面臨崩盤危機,疫情後等不到春燕,更進一步衝擊我國出口表現,主計總處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61%,會有下修全年GDP的壓力。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美國個人消費支出持續成長,不過,美國家庭經濟狀況有惡化趨勢,如家庭負債從2021年第1季的17兆美元,到今年第2季擴增至逾20兆美元,短短2年債務膨脹2兆多美元;整體信用卡債務在今年第2季首度突破1兆美元,顯示美國家庭消費能力下降。吳大任指出,我國出口衰退已長達1年,企業營收下滑,又得面對高利率的環境,國內企業紛紛取消或延後投資計畫,我國智庫對投資預測都過於樂觀,經濟成長率還有下修的空間,全年保1會相當具有挑戰性。
當前經濟仍「內溫外冷」 中經院下修今年GDP至1.38%
中經院昨公布最新經濟預測,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1.38%,較7月的1.6%預測值,下修了0.22個百分點,雖然比IMF預測的0.8%樂觀,但還是低於主計總處1.61%及央行1.46%的預測值;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當前經濟仍「內溫外冷」,出口不振導致國內投資、商品貿易疲弱,不過,受惠AI需求與應用提升,明年外需將會回溫,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03%,景氣距離隧道口不遠,「可以看見光了」。不過,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最新談話,不排除年底升息的可能;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解讀,聯準會的談話是形塑高利率會維持更久,不讓市場太早期待升息循環將要結束,免得通膨再度升溫;不過,林啟超警示,若高利率時間維持更長時間,經濟復甦之路將增添隱憂,只要升息無法結束,對廠商就是存在不確定的壓力。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認為,很多機構對台灣經濟預測都偏低,從近來百貨周年慶人潮、消費數據來看,國內消費持續創新高,出口表現也在9月轉正,預估第4季景氣燈號一定會變燈,今年經濟成長率會在1.5%上下,「保1」一定沒問題,現在要持續觀察以巴戰爭是否有產油國捲入。國泰金昨也公布10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民眾對景氣現況樂觀指數由上月負13.4,進一步降至負21.4,展望樂觀指數亦同步走低,民眾對今年經濟成長的看法更趨保守,通膨預期也續處2%以上高點;其次,民眾對大額消費意願、耐久財消費意願等指數,均有微幅轉弱的趨勢,買房意願指數也小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以巴戰爭引發國際股市區間震盪,國泰金控調查指出,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緊縮,投資人交易較為謹慎,民眾10月對台股的樂觀指數已連續4個月下滑,從9月的10.5降至4.1,風險偏好指數也持續走低。
比金融海嘯慘!景氣燈號連10藍 龔明鑫喊「9月有機會變燈」
國家發展委員會先前公布8月景氣燈號,為連續第10個月的低迷藍燈,追平史上次長藍燈紀錄,比金融海嘯時還慘;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日透露,目前燈號分數已經在藍燈的上緣,9月能否變燈「有些機會」。8月景氣燈號為藍燈,綜合判斷分數持平為15分,顯示景氣低迷,這是連續10顆藍燈,打破2008年金融海嘯連9藍的紀錄,也追平2011年歐債危機、2015年科技景氣下滑的「連10藍」,為史上第二長;第一名則是2000年網路泡沫化,當時為連15藍。龔明鑫2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表示,8月出口衰退幅度已經縮減至個位數,本波景氣低迷主要是去庫存的問題,不過以中經院的PMI調查,8月PMI指數的新訂單指標已突破50,慢慢有好轉,且燈號綜合判斷分數已來到藍燈上緣,正在往好的方向走。龔明鑫表示,期待9月有機會能轉正,不過還是要持續觀察相關數據,最晚第4季可以變燈。龔明鑫表示,國內各主要機構預估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在1.2%至1.7%之間,主計總處預估1.6%,明年的預測會回到3%,不過有四項變數要持續觀察,包括高利率環境、中國大陸市場、俄烏戰爭對能源價格影響,以及大宗物資價格波動狀況。
央行三度下修GDP至1.46% 王美花喊「明年景氣一定比今年好」
今年「保2」無望,中央銀行21日的理監事會議,除了宣布利率「連兩凍」,並對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值由前一季的1.72%,下修至1.46%,經濟部長王美花22日表示,「我們會努力拚經濟」,且認為台灣近來去庫存順利、加上AI和運動商機,第4季的經濟表現會比第3季好,明年景氣也一定會比今年好。相較於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1.61%,台經院與中經院分別為1.66%與1.6%,皆無法保2,也是因為全球需求不振,出口表現不如預期,王美花22日出席立法院「農業部辦理專案進口雞蛋相關事項」專案報告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坦言整個國際經濟情勢的確不樂觀。王美花表示,許多國際主要預測機構對GDP,以及通膨、俄烏戰爭持續下,貿易量持續下修,確實都不樂觀,但她認為,台灣有AI商機,且產業去庫存化也做得比較好一點,而接下來的亞運跟奧運商機,會帶動紡織跟運動器材業,有助出口回溫,對經濟成長有幫助,「我們會努力拚經濟」。王美花表示,第4季的經濟表現會比第3季好,但國際各項經濟情勢變化很多,經濟部會持續觀察,不過「明年景氣看起來一定會比今年好」,這是普遍性的看法。關於離岸風電3.2期相關規則,王美花表示,正在緊鑼密鼓準備相關草案中,對於各項可能性作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在9月底公布草案。對於近來兩岸關係不佳,中國可能發動貿易壁壘調查,王美花表示,兩岸都是WTO會員,希望雙方能以WTO的機制來進行諮商,台灣內部也要團結一致來面對問題。而近日的台股回跌,王美花認為,台股上上下下很正常,比較重要的還是國內產業健全,是否能因應國際局勢的挑戰,不過目前看起來我國產業發展相當穩健。
中經院:8月PMI跌至45.5%連6月緊縮 「靜待需求復甦曙光」
中經院上周五(1日)公布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月跌0.6%至45.5%,同時也是連續6個月緊縮。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廠商沒有看到期待已久的需求反轉,近來大陸碧桂園、恆大等房地產連環爆,加上疫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下單策略保守。並形容當前經濟情勢「黎明前的夜晚比較長,靜待需求復甦曙光」。中經院表示,截至第三季止,製造業需求沒有好轉,上游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廠商下單策略趨於保守,部分業者甚至將景氣翻轉時間點推延至明年上半年。葉俊顯進一步指出,原物料通常追漲不追跌,8月卻出現上游報價上升,下游沒有追價意願的少見情況,關鍵就是終端需求不振,使得追價意願降低。中經院調查顯示,8月經季節調整後的PMI續跌0.6個百分點,降至45.5%;受第三季製造業表現不如預期影響,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緊縮速度均上升,各續跌至46.6%、46.7%。至於製造業六個月內展望指數,在6月曾一度回升,但氣勢未能延續,7月指數回跌,8月續跌1.1個百分點至42.1%。至於8月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雖然連10個月擴張,但指數回跌1.4個百分點,降至54.3%。葉俊顯分析,8月NMI誇張趨緩,是受商業活動、國外旅遊(需求轉到國外)、股市回跌、及製造業裁員等訊息有關。國發會日前表示,從7月景氣燈號資訊來看,景氣已出現更為明顯的落底跡象,預估第四季可脫離低迷藍燈。葉俊顯則認為,後續值得要視雙11網購、百貨週年慶表現是否穩健。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補充,廠商遲遲等不到終端需求亮出暢行無阻的綠燈,中國碧桂園危機更讓製造業對採購存貨政策失去方向感。葉俊顯指出,隨著住宿餐飲與旅遊的消費力道轉往國外,以及製造業景氣疲弱、股市回跌的負面效應,為即將進入旺季的非製造業帶來陰霾,對於當前經濟情勢,葉俊顯形容,「黎明前的夜晚比較長,靜待需求復甦曙光」。
今年出口外銷慘 明年營所稅估負成長9%
行政院24日拍板明年總預算案,歲入2.7兆元創歷年新高,較去年增加1296億元、約增5%,歸功於證交稅成長30%、營業稅成長21%,明年央行也將繳庫2000億元,以及台積電、陽明海運股利發放,提高國發基金繳庫金額。不過,由於今年出口、外銷訂單情況不佳,明年營所稅將減少編列,負成長9%。主計總處資料顯示,歲入編列增加,主因是稅課收入、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財產收入皆增加,其中營業稅收入估增加577億元、證交稅增加536億元、央行繳庫增加193億元,國發基金繳庫增134億元;規費及其他收入為923億元,下降24億元。財政部長莊翠雲解釋,稅課收入是參考國內外政經情勢、國內經濟成長率、稅目特性及歷年實徵數後綜合考量編列,明年稅課收入為2兆2990億元,增加1041億元、成長4.7%;營利事業所得稅有遞延效果,今年獲利情形會反映明年營所稅,參考今年出口狀況、外銷訂單及工業生產指數等因素,明年比今年減少編列,負成長9%。綜合所得稅部分,莊翠雲指出,此也有遞延效應,由於今年基本工資調整、政策利率調升都會增加綜所稅收入,因此明年預計成長10.4%;營業稅則與當年度消費情形有關,將以今年消費為基礎,按中經院所發布有關消費成長率推估,營業稅部分是成長21.4%。至於證交稅,莊翠雲說,證券市場交易量受政治經濟、國際情勢及投資人心理影響,變數較大,基於穩健考量,是按照最近日均量成交量、當沖比例、明年交易日數估算,預計成長30%。非稅課收入部分,主計長朱澤民解釋,央行繳庫從今年的1800餘億元,增加至2000億元,主因是央行國外投資的債券利率提高,導致盈餘增加,而國發基金是因台積電及陽明海運股利發放增加,繳庫金額從150億元增加134億元,上升至284億元。另財政部昨日公布統計通報,通報顯示,今年前7月六都房屋稅收初步統計,五都包含台北、新北、高雄、台中、桃園5年來皆成長;只有台南市是唯一衰退的原因,主要是台南市長黃偉哲2019年調降房屋標準單價,使房屋稅大幅縮水。
ECFA上路13年 台獲關稅減免將高達百億元
大陸商務部啟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引發取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憂慮。而ECFA早收清單上路今年將滿13年,累計到4月,我出口大陸獲得的關稅減免金額已超過96億,到年底估計將破百億門檻,這會是我方對大陸進口產品減免金額的9倍以上。據本報統計,大陸對台讓利金額,在馬政府時期每年最高7億多元,隨著降稅貨品的範圍與稅率擴大,在蔡政府2016年上台後每年都突破8億,最高是2021年的10.65億,今年前4個月也有2.2億,全年估計同樣不會低於8億。ECFA在2010年9月12日生效,2011年元月開始對早收清單產品進行關稅減免,我方列入清單有石化塑膠、運輸、機械、紡織、農漁業共539項,陸方較少為267項。依據財政部關務署2011年起至今年4月的統計,我國出口到大陸產品累積減稅金額為96.09億,以過去平均金額估算,經濟部直言今年一定破百億。反之,大陸進口台灣產品,累積獲得10.17億關稅減免,如以近兩年每年約1億左右來看,累計13年總減免金額最多11億,台陸兩邊關稅讓利差距9倍以上。我方出口受惠產業,以石化橡膠減稅最多,其次為機械設備、紡織產業。經濟部官員說,ECFA早收每年關稅減免金額雖不算大,但確實對部分傳統產業的競爭力有提升效果。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早收清單石化、機械、紡織、汽車零組件業等都是較大受益者。如果停掉,對我方衝擊自然較大,畢竟我們出口到大陸產值多。但對於陸方可能以停ECFA報復我方貿易障礙,經濟部官員不認同,認為大陸並沒有說要斷ECFA,只是當初雙方在還未入WTO會員前,一下子就先走到洽談FTA,才有現在這些聲音。但ECFA並非只有產品優惠好處,也是兩岸僅存經貿的連結,不認為大陸真的想斷。不過劉大年指出,雖然過去大陸產業界有喊停聲音,但由大陸商務部官方首次提及,確實是罕見,「陸方第一次表態,值得我們多注意。政府也必須對可能的衝擊,做好沙盤推演。」假設大陸真要停,劉大年分析就是會是整個ECFA停掉,不會是只對部分產業取消關稅減免,因為ECFA是一個package(包裹),要停依協定內文就是提早180天通知,沒有選擇只停部分產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