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生醫所
」 武漢肺炎 染疫純譯名!米酵菌酸與米無直接相關 農業部:國產食材安心食用
寶林茶室食安事件後,多個縣市政府禁止疑似產生「米酵菌酸」的粿條至校園營養午餐中,也引發民眾人心惶惶,甚至對米製品產生憂慮,農業部指出,米酵菌酸僅為Bongkrekic Acid中譯名,與米並無直接相關,並強調台灣未曾有危害農作物的紀錄。但學者仍呼籲,一定要溯源,才能評估是否可以控制其擴散,並減低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30日受訪時表示,經農試所土壤專家瞭解,唐蒼蒲伯克氏菌共有4個亞種,僅有椰毒病原型會產生米酵菌酸,長期觀察台灣土壤並未發現該亞種,代表我國農產品相對安全,呼籲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國產食材。農業部提及,米酵菌酸是中譯名,其名稱與「米」並無直接相關,國內每年稻米產量約140萬公噸,收穫後會經過烘乾、碾製、包裝等步驟,到食米過程都沒有經過發酵的步驟,且市售食米多數於收穫後半年內售罄,受到汙染的可能性,相對較低。至於各縣市禁止營養午餐使用粿條料理一事,是否會影響糧價?陳駿季強調,會密切監控,而粿條等產品可能還會使用其他如玉米澱粉等進口產品加工製成,尊重各縣市政府及餐盒公會決定,政府會盡快釐清。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明信則認為,禁止粿條等米製品,對營養午餐影響應該不大,原本該類型產品就不會經常性供應。但他也說,任何食材都有風險,呼籲業者應做到源頭採購管理、驗收,及庫房的溫溼度控管,食材才能維持安全。對農業部的說法,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首個死亡病例的血液中,既然找到米酵菌酸,一定要溯源,找到產生此毒素的菌,藏在廚房裡的哪個食材中,唯有找到才能追尋食物的源頭,並評估是否可以控制其擴散,並減低此病原體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何美鄉提醒,歷經疫情階段,台灣已訓練出大量且專業有素的防疫醫師與疫調人員,因此呼籲農業部等中央單位,在調查上,不能留給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人員單獨操作,「不能丟給地方自治」,應全力投入協助。
立委踢爆 中研院生醫所爆60萬筆資料疑外洩
蔡英文總統10日出席「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揭牌典禮」並高喊「資安即國安」,但諷刺的是,近期台灣公私部門資安外洩事件頻傳,無黨籍立委黃國書昨還加碼開記者會質疑,中研院生醫所執行中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未符合《人體生物資料管理條例》,國人近60萬筆巨量基因及臨床資料有外洩疑慮,恐釀國安危機。黃國書表示,中央研究院生醫所2019年由所長郭沛恩主持台灣精準醫療計畫恐未符合相關法規,有外洩國人病歷及基因資訊的高度風險。他提出5點疑慮,是否依法取得參與者簽署「人體生物資料庫參與者同意書」與告知退出權;近60萬筆巨量基因和臨床資料,是否依《人體生物資料管理條例》規定申請設置生物資料庫保管及使用?如同步持有備份,是否合法?黃國書提到,使用的基因檢測晶片、儀器,在未經主管機關許可下,檢測報告提供作為臨床使用,更讓病患下載利用,可能導致參與者陷於醫療風險;基因及臨床資料未實際去識別性,更未去連結性,有違法之虞,且該計畫接受全外資控股的GeneRight公司協助募資12億的贊助,已與境外公司商業合作。黃國書指出,基因資料不只具龐大商業利益,更衝擊國家安全,中研院生醫所保存的受試者資料除了可能外洩至國外從事商業利用,也可能流出給境外敵對勢力做不當使用,衛福部、中研院等主管機關,應進一步查處。對此,「台灣精準醫療計畫」透過中研院發出聲明,強調計畫單純作為研究使用,參與者資料皆「去識別化」,並無任何商業合作,更無資料外洩國外之情事。衛福部長薛瑞元則表示,衛福部會與中研院、國科會配合,進一步了解詳細狀況,目前也正在修改相關法規,讓人體生物資料庫更為嚴謹。據了解,該計畫目前已暫停。國民黨副發言人呂謦煒質疑,蔡英文揭牌資安院,雖已建立官網,但所有「公開資訊」全部點不進去,沒有法規、計畫、預決算書,搞得跟黑機關一樣;他批評,還有數位部擁有200億高預算,甚至花7000萬元租昂貴地段辦公室,卻眼睜睜看著人民個資遭駭客盜取,政府資安危機重重。
立委爆中研院外洩60萬國民基因資料 要求衛福部調查
立委黃國書去年11月審查中研院預算時,曾質疑中研院生醫所執行中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商業技轉有瑕疵,進一步了解後,發現此一涵蓋全台60萬名國民基因資料的醫療研究計畫,竟有5點適法疑慮,若基因資料處理不慎,恐產生國安疑慮;黃國書今(10)日與律師陳為祥召開記者會,要求衛福部及中研院應了解該計畫是否有違基因研究相關法規,並儘快釐清爭議,做好國民基因資料安全防護。據指出,中研院生醫所長郭沛恩2019年主持的台灣精準醫療計劃(TPMI)恐未符合相關法規,導致國人病歷及基因資訊有外洩高度風險,還有多項適法疑慮,包括是否依法取得參與者簽署「人體生物資料庫參與者同意書」及告知退出權?且近60萬筆巨量基因及臨床資料,是否依「人體生物資料管理條例」規定申請設置生物資料庫保管及使用?郭沛恩可能同步持有備份,是否合法?此外,該計劃雖屬學術研究性質,但使用的基因檢測晶片及儀器,在未經主管機關許可下,檢測報告提供作為臨床使用,更讓病患下載利用,是否可能導致參與者陷於醫療風險?衛福部是否知情?近60萬筆巨量基因及臨床資料並未實際去識別性,更未去連結性,恐有違法之虞?該計畫是否接受境外公司資助?人體基因資料是否可能外洩導致國安風險?黃國書指出,由於基因技術近年來進步,基因資料不只具龐大商業利益,更對國家安全造成衝擊,各國無不加強保護本國基因資料。他說,以台灣而言,凡因醫學研究等目的,收集人體檢體、衍生物或相關資料、資訊,均應依「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規定,取得提供人的同意,並應納入國家人體生物資料庫保管,而醫療器材之准用,均應依醫療器材管理法申請許可。黃國書說,生醫所的TPMI計畫與全台16間大型醫學中心及醫療院所共同合作,存在可能未取得參與者簽署「人體生物資料庫參與者同意書」、未依法告知退出權的狀況。他說,醫院蒐集受試者檢體及病歷資料,且僅以編碼取代姓名,於未去連結的情況下,交由生醫所以未經主管機關檢驗核准的晶片及儀器定序基因排列,其檢測報告並回傳給醫院於臨床使用。根據黃國書了解,目前計畫已經蒐集到近60萬筆台灣民眾的基因資料與病歷,郭沛恩個人也持有備份,且TPMI計畫接受全外資控股的GeneRight公司協助募資12億元的贊助,已與境外公司商業合作,中研院生醫所保存的受試者資料除了可能外洩至國外從事商業利用,也可能流出給境外敵對勢力做不當使用。他認為,全體國人的生物資訊安全都暴露在外洩風險中,恐有國安之虞,衛福部及中研院等主管機關應進一步查處。
4類高風險工作者 第4劑7月起開打
Omicron變異株BA.4、BA.5威脅漸增,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7月1日起擴大第4劑接種對象,包括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及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皆可接種。有專家呼籲趕在冬天前開放全民接種第4劑,但衛福部ACIP召集人李秉穎舉以色列為例,認為健康族群接種第4劑效果有限,因此目前僅建議高風險族群接種。目前僅針對65歲以上、免疫低下或不全、長照機構住民、醫護人員開放接種第4劑,近來BA.4、BA.5境外移入個案遽增,指揮中心宣布7月1日起開放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人員,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與意願接種第4劑,需與前1劑間隔5個月以上。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除高危險族群外,尚未被感染過的民眾應在冬天前施打第4劑;北市聯醫醫師姜冠宇也認為,萬一BA.4、BA.5進來,會讓重症率有所提升,又爭取不到次世代疫苗,應使用現有疫苗開放全民接種第4劑。不過,ACIP召集人李秉穎指出,從以色列全民接種第4劑成果顯示,健康族群打第4劑效果有限,目前僅建議高風險族群接種。此外,首批Novavax疫苗預計今抵台,共50.4萬劑,效期至今年9月30日止。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由於食藥署已事先完成相關檢驗,封緘檢驗流程可在1周內完成,預計7月8日起就可以提供民眾接種。根據ACIP會議決議,Novavax可供18歲以上民眾接種任一劑次。李秉穎指出,Novavax是蛋白疫苗,臨床試驗顯示,接種後不良反應主要是局部疼痛、紅腫,發燒比例僅3%;如果打疫苗後曾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或無法忍受副作用者,可考慮以Novavax補足劑次。另莫德納幼兒疫苗原訂今到貨,因文件問題延遲,開打時間未定。
陳時中「快篩一條線」照常主持記者會 認本土確診破萬:不是不可能!
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新增本土病例1,209例,創下歷史新高!指揮官陳時中透露,除原本就是高風險區的北北基桃外,現在又增列「高雄」與「花蓮」為高風險區域,並坦言:「我們要接受一波比較大規模的感疫。」而台灣本土破千消息傳出後,大部分網友也做好心理準備,認為與病毒共存的「新台灣模式」時期已經到來。由於新北市昨天進行的新冠肺炎居家照護啟動記者會會後,爆出現場一名記者確診,Ct值14,導致出席記者會的陳時中和莊人祥需要自主健康監測並於這2天進行快篩。不過,今天的指揮中心記者會仍由陳時中主持、莊人祥也照常出席,引起外界議論。陳時中解釋,因為昨天他與莊人祥距離尚遠、全程都有戴上口罩,加上「剛剛也才完成快篩只有一條線,請大家放心」。陳時中除亮出快篩試劑外,也指出他與莊人祥都是自主健康監測,除不需要隔離外,當時與莊人祥距離也超過1.5公尺,「本來是考慮要不要開記者會,怕大家也擔心,之後特別把現場桌距挪開,距離比較寬」。陳時中也藉這機會宣導,表示民眾進行快篩後,不管是檢測棉棒、液體或試劑,都要放置在夾鏈袋內,陰性可當一般廢棄物包好,但若是陽性,就要送到醫院或衛生單位安排進一步檢測。而台灣在今天正式本土破千後,網友們除認為與病毒共存的時代到來外,也好奇「這樣戶外還要戴口罩嗎?」不過,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上也表示,雖然台灣要面對一波規模比較大的染疫,「但從各國經驗可見,重點不在染疫規模大小,而在於防疫能力的高低」。至於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日前拋出的「台灣可能會有破百萬例本土確診」說法,陳時中雖表示:「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指出現在重點不在規模,而是在藥物、疫苗準備的減災程度上,還有輕重症分流的情況,把減災做好。今日各縣市確診數由高到低為:新北市328例、桃園市290例、台北市140例、花蓮縣146例、高雄市58例、基隆市48例、宜蘭縣40例、台中市33例、台南市22例、台東縣22例、屏東縣21例、新竹市18例、苗栗縣16例、新竹縣15例、彰化縣3例、雲林縣3例、嘉義縣3例、嘉義市2例、南投縣1例。
只打兩劑AZ「別擔心白打了」 第三劑混莫德納「抗體暴衝35倍」比BNT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本月20日宣佈,從本周五起,開放年滿18歲的民眾接種新冠疫苗追加劑,廠牌包含莫德納、BNT、高端。而由於日前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提出相關研究數據直言,打了兩劑AZ的血清中和病毒後,發現其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幾乎降到可偵測的水平之下。對此,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於個人臉書公布自行整理國際期刊《刺胳針》的混打第三劑疫苗的研究數據,研究發現,打過2劑AZ者,第三劑若混打莫德納疫苗,抗體將衝高到35.7倍,比2劑打BNT,或3劑打莫德納疫苗的還要強。由於國內第三劑即將全面開放混打,目前可選擇第三劑的疫苗,包括莫德納、BNT和高端,AZ疫苗算是已完成「階段性任務」,而國內許多民眾都是接種AZ疫苗,第三劑該怎麼打?許多人都在抉擇,哪個疫苗的保護力更好。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於個人臉書公布自行整理國際期刊《刺胳針》的混打第三劑疫苗的研究數據。(圖/翻攝何美鄉臉書)何美鄉於個人臉書公布了她整理國際期刊《刺胳針》的混打第三劑疫苗的研究數據,比較了兩劑都打AZ,或兩劑都打BNT疫苗者,之後第三劑混打AZ、莫德納、BNT、BNT減半等混打方式的中和抗體生成情況。從研究數據可發現,兩劑都打AZ者,第三劑打AZ的中和抗體,可從146上升至346,是原本的2.37倍;第三劑打莫德納,中和抗體從152上升至5421,是原本約35.7倍;而第三劑混打BNT疫苗,中和抗體可從174上升至4899,是原本約28.2倍,若第三劑打的是BNT疫苗減半,中和抗體則從152上升至2501。但如果前兩劑都打BNT,第三劑改打AZ,中和抗體可從531上升至2614,是原本約4.92倍、第三劑改打莫德納者,中和抗體可從469上升至5354,是原本約11.4倍、第三劑繼續打BNT疫苗,中和抗體可從756上升至4603,是原本約10.1倍;第三劑打BNT減半者,中和抗體可從469上升至3263,是原本約6.96倍。所以從研究發現,打過兩劑AZ疫苗,第三劑若改打莫德納或BNT;效果會比打過2劑BNT疫苗,第三劑混打莫德納或BNT疫苗都來的更好,提供給國內之前前兩劑都打AZ疫苗的「AZ戰士」,之後對於第三劑疫苗的選擇方向。
P3實驗室人員染疫 研究員:恐脫隔離衣疏忽⋯不排除社區染疫可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晚緊急宣布新增一名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案16816),曾任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實驗室人員,專家指出,該實驗室目前主要進行新冠肺炎相關試驗,從進出到操作皆有嚴謹的SOP流程,過去許多國家都曾發生過實驗室人員遭病毒感染的先例,大多是因為沒有遵守SOP,環境及硬體出問題的機率較小。SARS期間也曾發生類似情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一般進入P3實驗室前會經過兩道消毒程序,第一道為過氧化氫(H2O2)氣體消毒,第二道為紫外線消毒,接著依序穿戴髮帽、鞋套、隔離衣,大約需20至30分鐘,流程相當繁瑣。前疾管署長蘇益仁指出,過去許多國家都曾發生過實驗室人員遭病毒感染的先例,大多是因為沒有遵守SOP,例如SARS期間國防醫學院預醫所P4實驗室也曾發生感染事件,是因為實驗人員弄倒病毒液,但沒有按照標準流程處理,而是用衛生紙擦,導致病毒汙染環境。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指出,P3實驗室是高病毒濃度環境,從進出到操作都有完整SOP,實驗也有全程監控;她認為可能是在脫隔離衣時疏忽了,如果真有打翻等失誤,應該當下就會即時應變,不會1周後才就診。何美鄉認恐脫隔離衣疏忽外傳該案是遭Alpha實驗小鼠咬傷而染疫,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感染途徑仍待釐清,初判為Delta。黃高彬認為,須先查看實驗室清潔紀錄才能判斷哪個環節出錯;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則認為,目前尚不能排除在社區染疫的可能,需確認實驗室中可能接觸的Delta病毒序列,是否和患者為同一株。本土個案足跡遍布雙北13處,何美鄉表示,國內多數人已有疫苗保護,即便感染也是無症狀或輕症,她呼籲大家不用太過緊張,匡列接觸者全部篩檢即可。
國內首例P3實驗室染疫! 專門研究高危險病毒「疑似遭鼠咬感染」
中研院P3實驗室有一名20多歲的研究人員確診新冠肺炎,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是國內首起P3實驗室染疫首例,據了解,該名研究人員月初已離職,打過2劑莫德納疫苗且已經超過14天,該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確實都會接觸到各種病毒,但該名研究人員染疫後才說出上月底曾不慎被實驗老鼠咬到,而該老鼠身上帶有的是英國Alpha變異株,但仍待第2次複驗確定感染源。生物實驗室依照危險程度可分成P1至P4四個等級,P1實驗室最單純,只須設有實驗工作台及洗手槽等,而P3實驗室則是操作第三級危險群微生物實驗室,不僅須設置高壓蒸氣滅菌器等外,實驗室還需具負壓定向氣流,以避免病原菌外洩。P3實驗室可操作的感染性生物材料為造成人類嚴重或潛在致命疾病的生物,包含新冠病毒等,因此所有移出實驗室的物品都必須進行除污,實驗室研究人員也須受過專業訓練,在個人裝備防護上,不論著裝或卸裝也都有一套SOP,非常嚴謹。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數據統計,國內共有18間P3實驗室,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中研院攜手學研界組開放平台,共同投入疫情的快速篩檢工具、藥物與疫苗研發等,而中研院P3實驗室研究人員也開始進行「養」病毒等相關分析研究。根據中研院生醫所P3實驗室介紹,P3實驗室工作內容包含新冠病毒培養、協助新冠病毒中和性抗體研發、快篩研發、藥物研發及疫苗研發等。據了解,中研院這名染疫的研究人員本月初才離職,在實驗室中會接觸到的新冠病毒株只有英國變異株,且該研究機構內的工作人員疫苗覆蓋率已達百分之百,P3實驗室制定的標準作業程序(SOP)機制也完全尊重中央制定的標準,對疫情不敢掉以輕心,雖然匡列人員多,但評估風險應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北市南港P3實驗室一名人員疑因工作染疫引起討論,國內目前有18間P3實驗室,專用以執行高危險性傳染病致病原微生物研究,除操作人員須受訓,穿脫裝備也有SOP才能處理危險病毒。
中研院指我國青少年打BNT心肌炎發生率較美國高 指揮中心曝原因
青少年BNT疫苗第2劑接種政策尚未底定,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天在臉書上指出,台灣青少年接種第1劑BNT後,罹患心肌炎的機率約為百萬分之13,粗估為美國青少年的2倍,認為各國防疫政策的利弊應就地評估,不可以跟者西方國家人云亦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公布10月27日最新數據,12到21歲接種BNT後共有19例心肌炎個案,分別為16男3女,其中18例為輕症,尚有1例還在住院治療;其中12到17歲共有16位,分別為13男3女。對於專家指出台灣青少年心肌炎發生率是美國2倍,莊人祥回應,目前國內12至17歲接種BNT第1劑後發生心肌炎的每百萬通報率為男性22.5、女性5.5,但須特別注意的是,美國和台灣的作法不太一樣,美國是每個個案都會病例審查,分子會比較嚴格,當然比較小一點,這牽涉到每個國家通報的敏感度不同。至於青少年BNT究竟打不打?莊人祥維持一貫說法「會和ACIP專家討論」,針對先前接種BNT青少年不良事件來作研判,到底是否需要接種第2劑,再由專家再來做討論。至於美國FDA日前通過5到11歲兒童BNT疫苗緊急授權,國內是否有望跟進?莊人祥表示,相關資料還在持續向BNT取得,另外也要看美國CDC是否同意接種,「這都還是在非常初期,需要繼續關注」。
聯亞求逆轉5/出爐了!第三劑中和抗體高 聯亞將提二期試驗變更與EUA再審
Delta變種病毒在多國肆虐導致新冠疫情再度趨緊,而接種第三劑COVID-19疫苗,陸續已成為國際趨勢。面對變異株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健康威脅,聯亞生技今(6)日公布原第一期試驗50位受試者於今年8月初進行延伸測試,接受第三劑UB-612疫苗施打之免疫反應分析報告。結果顯示,無論是對原始的武漢株或是Delta變異株,注射三劑UB-612的試驗者之中和抗體、效價都優於其他疫苗(高端、輝瑞)。聯亞生技執行副總彭文君表示,將於本周向食藥署提出二期臨床試驗計劃書變更,可望盡速得到食藥署核准變更的回覆,讓所有二期臨床試驗的受試者能厚惠接種第三劑而提升免疫宏效。彭文君指出,亦將於近期提送新數據至食藥署申請EUA再審,期望能獲得EUA,盡早協助國人提升抵抗Delta變異株防疫力嘉惠國人,並加入全球防疫,降低Delta變異株的全球威脅。(表/聯亞提供)彭文君強調,由目前施打第三劑後的初步資料顯示,UB-612疫苗除了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還可大幅降低民眾對接受疫苗施打的憂慮與遲疑。更基於此疫苗設計特考慮引發優異的T細胞與B細胞的免疫記憶(T-cell and B-cell immune memory)反應,進一步證明在打第三劑後快速激發打此疫苗受試者產生極高的中和抗體效價,達到優質免疫反應,將成為全球防疫上有效控制Delta變異株威脅的領先防禦疫苗。聯亞生技感謝所有協助聯亞疫苗臨床試驗者的鼎力支持、中研院生醫所P3實驗室團隊協助UB-612疫苗中和抗體檢測,以及食藥署/CDE的法規指導。
台灣已出現社區感染? 陳時中改口、衛福部小編急更新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至今未獲得控制,台灣昨天(16日)晚間,又一口氣新增2名確診個案,其中一例已經死亡。尤其國內第一起死亡病例,本身沒有中港澳旅遊史,也沒有確診個案的接觸史,震驚台灣社會。由於昨天傍晚衛福部長陳時中證實,台灣可以說是已出現疑似社區感染首例,讓民眾紛紛擔憂,「台灣是否已出現社區感染?」後來在深夜時分,指揮中心緊急發布訊息,指已掌握死亡個案第19例計程車司機的3個可能感染源,並重申第19、20例只是社區內零星個案,衛福部臉書小編,也在深夜緊急更新社區傳播4大徵兆,否認國內已出現社區傳染。台灣昨天新增2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是一對中部兄弟,其中第19例病例,是61歲哥哥,職業為白牌計程車司機,他從出現咳嗽症狀到死亡,只有短短20天。而這名首例新冠肺炎死亡個案,不僅沒有旅遊史,也沒有確診個案的接觸史,且傳染給同住50歲弟弟(第20例個案)。這兩個案例相繼發生,是否代表國內出現社區感染?當時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可以這麼說」,讓國內民眾繃緊神經。 而昨天台灣的這起新冠肺炎首例死亡案例,是否象徵國內已出現社區感染?專家們看法不一。據《中央社》報導,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第19例病例「不是社區感染」。她解釋,社區感染是不知道源頭的,但這個案的源頭,看起來是來自於該患者的職業,會接觸到來自中港澳的民眾,她呼籲指揮中心收回社區感染的說法。(圖/衛福部臉書)結果,昨天在傍晚召開記者會後,深夜約10點左右,指揮中心立即改口,表示第19例的死亡案例,是社區內零星個案,目前也已掌握被第19例載過的其中3名可疑感染源,民眾於社區被傳染的風險很低。而衛福部小編也在深夜PO出一張圖提到「符合社區傳播4大徵兆」,包括「確定病例無法找到感染來源」、「本地感染個案已『遠超過』境外移入感染個案數」、「已經出現連續性的傳播鏈」、「有廣泛發生的群聚事件」。在圖中也補充說到,目前「確定病例無法找到感染來源」仍在清查中,而本地現在的感染,是遠低於境外移入個案的。
面對武漢肺炎 卓榮泰:戴口罩不如勤洗手
民進黨今(5)召開中常會,會中邀請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預測與因應之道」,民進黨主席卓榮泰表示,他在報告中聽到兩句非常重要的話,因此再次提醒與會的常委與所有國人同胞:「台灣醫療資源一定夠,戴口罩不如勤洗手」。武漢肺炎疫情目前已升級為國際衛生緊急事件,受到波及的國家無不人心惶惶,卓榮泰說,台灣有國際肯定的醫療及公衛體系,加上過去有SARS防疫的經驗,相信一定會戰病毒,但是未來一段時間,還是會有相當大的變數,國人一定要提高警覺,政府要做有效的管控。卓榮泰說,防疫視同作戰,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通力合作,他舉例,此次武漢台商能順利回台,並且能夠妥善安置跟檢測,靠的是中央跟地方政府的合作;而防疫最辛苦的,就是第一線醫護人員,卓特別提出,衛福部長陳時中疲累的神情、沙啞的聲音以及投入的精神令人動容的投入精神,相信有更多在防疫中心以及在第一線的醫療人員,都是同樣的付出。卓榮泰分析口罩販售流程,認為緊急應變的措施應採實名制與限量採購,將來隨著疫情變化、產能增加等因素,希望行政部門能夠多多考量各方意見,隨時檢討,讓流程能夠更讓大家得到安全上、心理上的滿足。卓榮泰呼籲,防疫無國界、不分藍綠、也無關統獨,台灣被排除在WHO體系之外,必造成全球防疫的缺口,中國政府不應以一己的意識形態,將全球及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生命及健康置於危險之中。另外他也感謝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及友邦國家在各種會議上的仗義執言。
武漢肺炎/感染女台商病因成謎 研究員:可追原因都斷很可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1日晚間證實,有一名台灣女性自中國返台後檢驗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這是中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第一起移入台灣的病例。她平日在武漢工作,下機後立即被隔離治療,未進入社區。然而她的感染成因卻成謎,中研院生醫所兼研究員何美鄉說,目前可追的感染原因都斷掉,相當可怕!何美鄉表示,確認罹患武漢肺炎的女台商,既沒去過華南海鮮市場,也不曾接觸病患卻仍中鏢,這意味著感染武漢肺炎的病人可能遠比想像中的還要更多,才會傳播到如此廣泛。所以何美鄉建議,想要防止台灣疫情,應該要擴大通報的定義,將現在從大陸返回台灣且有肺炎症狀的人才需隔離,改成從大陸返台只要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就要隔離篩檢,確保不會有任何漏網之魚。
武漢肺炎/疫情控制「決戰點在醫院」 恐不再只是有限度人傳人
大陸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確診病例不斷增加,台灣昨天(21日)也出現了首例武漢肺炎的確診個案。而大陸方面雖然強調無醫護人員受感染,但最新公布消息顯示,大陸武漢當地,已有15名醫護人員確診。台大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研判,整個武漢肺炎疫情的「決戰點」就在「醫院」,因為醫護人員跟病患的接觸最頻繁密切,也是最容易爆發群聚感染,導致疫情失守的最危險地方。據《聯合報》報導,原本大陸方面否認有醫護人員受感染,但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1日凌晨接獲通報,武漢當地醫院爆發醫護群聚感染,已知共15人確診,1人命危。黃立民醫師在該報導中提到,武漢肺炎疫情想獲得控制,決戰點就在醫院,因為醫護人員與病患互動頻繁,加上患者就醫時,正好是舊體內病毒量的高峰期,所以很容易引起醫護群聚感染。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也提醒,如果院內也出現感染,就顯示武漢肺炎就不再只是「有限度的人傳人」;若武漢肺炎與流感相同,可無症狀帶原傳染,那麼只要傳染進入到社區,就得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武漢肺炎定調為「可能持續人傳人」,為防堵疫情擴大,疾管署目前提升武漢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提醒民眾非必要勿前往當地。疾管署也提醒,民眾近期有前往大陸武漢及鄰近區域,應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等個人衛生防護措施,同時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患者,也不要出入傳統市場及醫療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