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隧道
」海上漂浮列車開箱2/搭上藍皮解憂號四大亮點、十大網美打卡點先筆記
懷舊復古「藍皮解憂號」觀光列車復駛上路,從10/23正式啟航,每日往返行駛枋寮與台東來回1個趟次,受到不少鐵道旅遊愛好者關注,styletc記者先行整理出四大不容錯過的秘境打卡亮點,而取得經營權的雄獅旅遊,同樣規劃海陸行程新玩法,提供旅客更多元有趣的鐵道行程。從內獅到枋山路段因地基高,猶如凌空觀海,景色壯麗。(圖/趙文彬攝影)以懷舊風情作為最大賣點的藍皮解憂號,在硬體上的復古新作,將舊時缺點一一化成特色,而沿線可同時欣賞台灣海峽與太平洋海景,也被譽為全台最美軌道段,串連有最美車站稱號的「多良站」、台灣最南邊的車站「枋山站」、最大的小站「加祿站」、秘境中的秘境「枋野站」等,更是一趟蒐集美景之旅。藍皮解憂號通過台版櫻木花道平交道。(圖/雄獅旅遊提供)亮點1:內獅-枋山從內獅到枋山段因地基較高,因此沿途皆居高臨下,可用凌空觀海得氣勢,將山海美景盡收眼底。亮點2:枋山-中央山脈段從枋山開往中央山脈時,闊別海景,接著進入忽明忽暗枋山二號隧道到五號隧道,沿途可見溪流與山林之景。亮點3:中央隧道中央隧道段是全台第二長的鐵路隧道,途經長36公里、共18個大小隧道,在海景與山洞間不停穿梭,增加搭乘火車的趣味性。亮點4:大武-金崙告別隧道,重返大海景色,這時火車和太平洋共舞,可欣賞海天一色。被譽為全台最美高架橋的「金崙大橋」與列車相呼應。(圖/趙文彬攝影)另外的藍皮十大網美打卡點,像是南迴公路上最有特色的「聖若瑟教堂」、穿過長長隧道才能抵達的「秘境沙灘」、被譽為全台最美高架橋的「金崙大橋」、太麻里站外的「海天一線」、太麻里「台版櫻木花道平交道」、復古風的「枋山站舊月台」、擁有無敵海景的枋山站外「半山腰大平台」等,都是必訪的特殊景點。在復古列車上亦可享用限定鐵道便當。 (圖/趙文彬攝影)藍皮解憂號全程單趟才299元,除了可安排自由行,也可參加雄獅旅遊規劃的海陸團體旅行,安排3天2夜、4天3夜,甚至6天5夜深度行程,來一趟冬日之旅。
血淚南廻2/ 南迴鐵路工程艱難土重 夜以繼日168小時挺進不到1公尺
南迴鐵路全長98.2公里,以一座接一座的隧道和橋樑相連通過中央山脈,全線大、小橋樑以及隧道共修築近二百座,大部份隧道工地地處偏遠,施工過程中需忍受隧道內高溫、濕氣、泥濘與噪音,隧道壁土石還潛藏隨時可能崩落、湧水等風險,施工艱鉅的程度難以想像。鐵道局東部工程處第四工務段長廖明誠指出,南迴鐵路全線共修築158座橋樑、35座隧道,總長3萬8202公尺,佔了總長近百分之四十,最長的中央隧道更長達8070公尺,曾名列台灣最長鐵路隧道十餘年。施工人員當年頂著高溫悶熱,在惡劣的環境中完成南迴鐵路的二百座隧道。(圖/翻攝自交通部鐵道局臉書)「越長的隧道通風效率愈低落,必須透過管路分段送風到隧道內,尤其一部送風機僅能送風幾百公尺,採接駁方式送進去的都已經變成熱空氣。」廖明誠說,過去施工機具大多為柴油式,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氣,隧道內二氧化碳濃度高,且含有毒氣體,因此需要送風管持續排風,但多部送風機運作的同時也導致隧道內高溫,四季如夏悶熱難耐。曾參與中央隧道西側出口工程的廖明誠回憶,當時施工地點地處偏遠,必須透過修築便道挺進深山,歷經約20幾公里「挖山造橋」,卻時常因為大雨,山高坡陡峭,雨水傾洩而下,瞬間沖毀便道和橋樑,「一切都要重來,有次(工程)因此耽誤一兩個月,才重新將材料運送進去(隧道)。」「大雨不僅沖毀橋樑,也造成隧道內積水,泥濘難行,增添施工困難,有一次遇到颱風豪雨,水甚至淹到隧道洞口,光是抽水就耗費三個月的時間,機械全泡湯了。」廖明誠說,隧道排水工作耗時,透過鑽孔排水,或是從隧道中間挖導坑,工人日以繼夜趕工,有時一週的施工進度還前進不到一公尺,工程十分艱辛。除此之外,施工過程還有另一大致命危險,南迴鐵路位於板塊擠壓帶,地質既破碎且脆弱,因此開挖隧道時容易有坍塌的風險,就有數名工人遭落石擊中頭部死亡,或是遭崩落的土石掩埋,窒息而死。鐵道局東部工程處第四工務段長廖明誠曾參與南迴鐵路中央隧道工程,隧道全長超過8公里是全線中最艱難的路段之一。(圖/馬景平攝)
血淚南廻3/南迴鐵路滿滿血淚史 21原住民與榮民奮勇為國捐軀
南迴鐵路深入中央山脈,沿途重巒疊嶂,俯覽湛藍的太平洋,壯麗的景色吸引國內外旅客前來一睹丰采,然而工程鬼斧神工卻無比艱辛,施工過程中有人在隧道爆破中喪命,有人被崩落的土石掩埋,如今位於台東火車站前的「南迴鐵路紀念碑」就銘刻著殉職人員名字,紀念他們在工程期間為國家建設所作的重大貢獻。「南迴鐵路紀念碑」紀念21位殉職人員,其中半數以上為花東地區的原住民,還有3位榮民。鐵道局東部工程處第四工務段長廖明誠表示,當時南迴鐵路施工環境高溫、濕熱,高勞動性,工程人員流動性極高,因為地緣關係,且東部就業機會少,因此南迴鐵路施工人員多以原住民為主,大部分從事開挖坑道和隧道的任務。廖明誠回憶說,有一位原住民員工騎車進入工地時,因工地視線昏暗,加上粉塵影響視線,意外撞到機械,年僅26歲就不幸死亡;一名榮民在民國73年左右,以炸藥開挖便道作業時,不幸在近百公尺處被飛濺的土石擊中而死亡。南迴鐵路工程險峻,施工期間有21人不幸罹難,政府特於台東車站外設置紀念碑,緬懷先人的犧牲。(圖/馬景平攝)民國76年,另一名時年61歲的榮民加入南迴鐵路興建工程不久,卻在金崙隧道遭碴車撞倒不治,這位榮民原本當年度就可以退休,為了籌措經費治療兒子先天重度視障的雙眼,加入南迴鐵路工程才17天,就發生不幸,他的兒子為此自責不已。當初為安置從中國大陸來台的軍人,政府於民國43年11月1日成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退輔會),統籌規劃辦理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及安置事宜。當時這些年僅15、16歲少年兵顛沛流離,打完抗日和剿匪戰爭後,民國38年來台,「這些第一代榮民當時都很年輕大約20、30歲,政府成立退輔會安置並媒合工作機會,這些榮民進而投入國家建設。」其中,南迴鐵路中央隧道等長達幾公里,施工困難,三位榮民於施工過程中發生事故,不幸殉職。「他們這一代真的很辛苦,因家庭環境困苦或被逼迫從軍,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到台灣後一直到民國76年解嚴才能回家鄉。」台東縣榮民服務處副處長高國書感慨地說,這些榮民為了國家貢獻很多,遵照國家指示投入戰場、到台灣來後投入建設,許多在台未婚的單身榮民,死後的遺產也拍賣後捐贈給國家,可說終其一生奉獻給國家。當年南迴鐵路沿線路段人煙罕至,全賴工人搭便道才能挺進深山開挖隧道。圖為多良二號隧道口的防落工程。(圖/報系資料庫)南迴鐵路工程於民國69年7月1日至 81年10月5日施工期間,共有21人不幸因公殉職,為紀念這段披荊斬棘的歷史,政府於民國81年12月31日設立紀念碑,台東縣榮民服務處每年於春秋兩季辦理祭祀,感念南迴鐵路興建工程中殉職榮民及鐵路局員工對國家建設的犧牲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