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ETF
」阿里救市3/股市腰斬國家隊出手護盤 外資對中概ETF看法兩極 「便宜+警訊多」
2月5日,上海與深圳兩地股市「驚天爆」,一度超過千檔個股跌停,滬指一度跌破2700點,讓中國證監會不得不在盤中時發聲護盤,最後滬指收在2702點、跌1.02%;深成指收7964點、跌1.13%;創指收1562點,漲0.79%。業內人士分析,這次反轉行情與以往明顯不同,是中小盤漲幅明顯,創業板ETF(159915)等成交創歷史新高,可能是「國家隊」入場了。此時,是投資人逢低進場的好時機?美股三大指數從去年到今年,一路走高、勢不可擋,陸股及港股卻低迷到不行。英國的《金融時報》報導,高盛集團1月底在香港公布的調查顯示,逾40%的投資人認為中國已是「不可投資」(uninvestable)的市場。高盛首席亞太股票策略師慕天輝表示,指標性的MSCI中國股票指數從2021年初的最高點暴跌超過60%,市值蒸發逾1.9兆美元,「我們接觸的全球投資人,大體上已離開中國。」曾經追捧的「中國概念」ETF的台灣投資人,也幾乎退到場邊,就連理財達人慢活夫妻也在官網中用紅字表示:「如果你有打算投資中國市場的話,建議先用小部分金額投入就好,畢竟這是屬於政治風險比較高的一個市場。」《經濟學人》引述彭博數據稱,今年迄今,中港股市市值蒸發1兆美元、約台幣31.2兆元,雖然政府試圖安撫投資人,各種出招救市的效果卻十分短暫,然而就在外資大撤退之際,今年1月24日,大陸央行行長潘功勝突襲式宣布將大約新台幣4.43兆元的資金活水投放市場,「我們將於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1兆元人民幣。」同一天,阿里創辦人馬雲大量買進自家股票的消息、以及原本會緊縮網路遊戲的政策暫緩新聞接連推出,出現了久違的股市大振、以及ETF的歡聲雷動。台灣也有中國概念的ETF,近來隨著消息面不斷波動。(圖/復華投信提供、截圖Google財經)1月25日,在台灣掛牌的陸股相關ETF漲幅比陸股還兇,包括「老牌指標股」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1小時爆10餘萬張大量,成交量高居國內ETF排名第一,漲近7.5%,中信中國50正2(00753L)一度漲逾8.3%、富邦恒生國企正2(00665L)、復華香港正2(00650L)最高也都有7%以上漲幅。原型ETF則以富邦中証500、復華中國5G漲幅超過4%,中信中國高股息ETF(00882)上午短短一個小時也爆出2萬多張大量,漲逾3%,成交量居高股息ETF之冠。中國上交所也在2月2日推出首批中證A50ETF,選取50只各行業A股市值最大的龍頭上市公司證券、30個中證二級行業以及50個中證三級行業,包含新經濟領域龍頭,八成企業擁有A級以上的ESG評級。中國官媒報導,摩根資管全球主席PaulBateman與多位高層看好中國市場,認為中國權益類資產未來15年報酬率處於世界前列,且看好4年後中國ETF資管規模將大增233%、至1兆美元。香港的邦德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梁江說,「中國市場具有價值,但目前缺乏催化劑。」另一家大型英國資產公司亞太區主管說,「中國相當便宜,但同時有許多警訊」。中國民眾對景氣的不信任,讓投資與消費力都減弱。(圖/中新社)一位法人則表示,滬深300指數的本益比13.44倍,比起美國標普500的21.44倍、日經225指數26.13倍、韓國KOSPI指數17.24倍、台股19.11倍,顯示陸股目前相對便宜,加上政策陸續推出認房不認貸、印花稅減免、禁止大股東和管理層賣股、國家隊進場護盤、鼓勵企業回購股票等政策,扶持股市意圖明顯。2月6日,原本集體走低的陸股,在隸屬「國家隊」的中央匯金公司發布公告稱,已於近日擴大ETF增持範圍,並持續加大增持力度、擴大增持規模,陸股三大指數隨即翻紅,最後滬指收在2789.49點、漲3.22%;深成指收8460.38點、漲6.22%;連港股都大漲超過4%、收在16136.87點。這樣的大起大落,心臟不夠大的投資人要特別注意。
疫控鬆綁大利多1/人民幣兌美元走高外資大舉買入 陸股ETF看俏報酬率翻紅
「最困難時期已過。」中國股市在新華社12月6日釋出放鬆防疫政策訊息後,被市場解讀為鬆綁大利多,早在訊息發布前夕,上海綜合指數(滬指)5日大漲1.76%站上3200點,地產、互聯網、醫療、科技股、金融股集體衝高,外資也大舉湧入一系列佈局中國重點的ETF基金。2022年全球跟著美國掀起升息潮之際,中國仍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但在清零防疫政策下,股市隨經濟一塊積弱不振,直到11月底防疫政策出現鬆動跡象,股匯市才從谷底反彈。「今年中國貨幣政策三次降準、一次降息的貨幣寬鬆,對企業、民眾與地方政府借貸等社會融資需求,都是走『撒錢』方向,照理股市應該跟著走高。」群益投信ETF經理人洪祥益說,「但在嚴管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下,錢無法花出去,傳不到實質經濟市場,股市也跟著低迷。」直到今年11月間,陸股隨著防疫政策放寬訊息有了大幅波動。「先是11月1日市場傳出解封消息,上證指、深圳指漲福3~4%,連漲了快四天,後被證實謠傳。」「但我認為11月有打底的跡象。」洪祥益解釋,因為11月10日中國政治局會議中提出優化防疫政策20條,隔天還放寬隔離細則,「這讓投資人看到一些曙光出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1日在北京會晤歐盟主席米歇爾後,一位歐盟官員轉述習近平提及「中國青年對清零政策感到沮喪」後,不少主要城市陸續放鬆防疫措施,大陸國務院7日更公布防疫政策「新十條」,輕症與無症狀者可居家隔離,不再提動態清零。12月8日零時起,上海對來滬返滬人員抵滬後不再實施「落地檢」,為進一步優化調整疫情防控的相關措施。(圖/中新社)連帶地,中國股匯市也火速走出陰霾。CTWANT調查,11月28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走高,離岸、在岸皆雙雙收復7.00關口,華爾街大行輪番上陣「唱多」中國股市,資金大舉買入,A股、港股上漲;12月5日滬指上漲,港股恒生科技指數也收漲9.25%,恒指收漲4.55%,就連代表外資看好的國企指數也收漲5.26%。事實上,外資已不約而同看好中國市場,「從今年10月流出573億人民幣創歷史第三高紀錄,而在11月流進600億人民幣。」台新投信亞太部主管葉宇真則表示。摩根大通策略師在2023年全球股市展望中提到「MSCI中國指數可能上漲17%」,看好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將得到進一步政策支持;摩根士丹利上調對中國股市目標價,預計MSCI中國指數到明年年底將上漲14%;美銀策略團隊則認為「中國居民擁有超額儲蓄,放寬防疫後,國內股票勢將上漲」。確實,在過去一個月以來,美股中追蹤MSCI中國指數的iShares MSCI中國ETF在11月上漲了約32%,資金流入量約為5.67億美元;向來被投資者用來做空中國市場的KraneShares CSI中國互聯網ETF也上漲了48%,iShares China Large-Cap ETF上漲24%,Xtrackers Harvest CSI 300中國A股ETF上漲17%。「國內陸股ETF都是指數型ETF,跟著上證指、深圳指數走,近一月以來報酬率多檔翻紅。」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告訴CTWANT記者。目前架上新台幣計價陸股原型、槓桿型等ETF共25檔,再加上債券型ETF共計37檔;截至12月8日,這些股票原型ETF總規模較10月底成長了8.25%,來到470.87億元。據CMoney統計,陸股ETF近期以來績效,中信中國50正2(00753L)逾34%報酬率最突出,其他超過10%還有富邦上証正2(0066L)、國泰中國A50+U(00636K)、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國泰中國A50正2(00655L)、台新MSCI中國(00703)、中信中國50(00752)與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
疫控鬆綁大利多2/就跟著習近平政策走!新舊經濟雙尬 槓桿型陸股ETF報酬率逾3成
隨防疫鬆綁,中國ETF重獲市場青睞,國內上架的25檔中國ETF中,以「中信中國50正2」一個月報酬率34.54%的績效居冠。「正2陸股槓桿型ETF跌深現在雖看漲,吸引很多投資人入場,就長期投資策略來說,還是要緊跟著中國政策走較宜。」群益投信ETF經理人洪祥益告訴CTWANT記者。目前國內新台幣計價的中國ETF,主要追蹤上海、深圳兩個交易所的中國境內A股指數,包括上海綜合指數(上証指)、深圳成指、滬深300指數,MSCI指數則是追蹤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從ETF名稱就可知道是追蹤哪個指數。」洪祥益表示,「舊經濟」以金融股、地產股為主,例如中國平安(保險),「新經濟」則指互聯網等創新科技公司,「例如上証、上証50、上証180、滬深300、中國A50等,多以『舊經濟』個股為主」,「中國科技50、深圳中小、深100,則是A股科技公司占比較高」,「以阿里巴巴、騰訊、京通等互聯網為主的,則有中國50、MSCI中國」。而近來人氣最旺的中國ETF,就屬「中信中國50正2」,一個月淨值報酬率近35%,在前五檔報酬率約13%到19%的表現中,遙遙領先。投資人還可以加碼嗎?尤其美中科技戰中,美國擴大晶片管制加上缺乏日本提供化學材料等,中國晶片及科技發展後勢難料。「股市愈跌愈用力買,但不一定跌多就會漲得多,是要在好的多頭趨勢回檔加碼。」洪祥益提醒,「中國政府執行政策堅定,因此要跟著政策走!」寧德時代電池技術居全球領先地位,圖為法蘭克福國際車展。(圖/中新社)到底市場會看好哪一類股趨勢?「過去中國作後端產品,從20大會、五年計劃要發展高端科技,就是要突破美國卡脖子的問題。」他分析,「像是電動車的電池,寧德時代EV的技術為全球領先,還有太陽能、風力、儲能等新能源也是重點。」群益基金經理人張菁惠則以群益深証中小100 ETF(00643)為例,成分股科技含量較高,占比最高達6.86%的為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次高為立訊精密占比4.09%,還有開挖重要金屬鋰礦場的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全球市佔八成的電池電解液大廠天賜材料、隔膜大廠恩捷都在名單中,「這一檔就是以『新經濟』發展趨勢為主的ETF。」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雖消費力降低,中國民眾的儲蓄金額則從2021年增加幅度1.4兆人民幣,來到2022年前十月的的5.4兆。」台新投信亞太部主管葉宇真表示,以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來說著墨內需市場,看好民眾儲蓄金額高、疫情解封的報復性消費,根據Lipper統計, 該檔新台幣計價近一個月來報酬率2.05%,美元計價的則為7.20%。葉宇真進一步說,近期港股反彈最為明顯,主要是港股可以作空,要回補空倉,而陸股A股是不能作空的,遂港股前十月跌深之後的回漲較上証指、深証指大。至於全部A股2022年三季度是盈利低點,A股盈利有望在低基數基礎上逐步回升;目前滬深300指數的靜態市盈率為11.3倍,低於五年均值1.2個標準差,且位於2016年和2018年的低點,今年市場估值下跌幅度過大,預期2023年有望回升。
外資大舉布局中國ETF 摩根大通:亞洲疫後開放交易將復甦
外資正在湧向一系列中國為佈局重點的ETF基金。在過去幾週中,一些以中國市場為重的ETF的看漲期權活動正在激增。投資者對中國進行式的開放,和將在2023年恢復到過去水平的經濟增長持樂觀態度,這為關注中國的ETF提供了一個在經濟改善之前入場的好機會。規模73億美元的iShares MSCI中國ETF在11月上漲了約32%,資金流入量約為5.67億美元。該基金追蹤衡量主要中國公司表現的MSCI中國指數。規模58億美元的KraneShares CSI中國互聯網ETF,向來是投資者用來做空中國市場的主要工具,在過去一個月也上漲了48%,認購量及看漲期權已升至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儘管該ETF尚未出現大量資金流入,但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規模50億美元的iShares China Large-Cap ETF已於11月上漲24%,在11月30日,出現單日淨流入1.05億美元,為3月以來最高;規模20億美元的Xtrackers Harvest CSI 300中國A股ETF上漲17%。華爾街大行輪番上陣唱多中國股市,最近發佈看好預測的是摩根大通。摩根大通的策略師在最近發佈的2023年全球股市展望中寫道,戰術上,以中國為首的亞洲重新開放交易早就應該到來了,可能還會得到進一步的政策支持。這些策略師預計,從現在到明年底,MSCI中國指數可能上漲17%,這得益於每股收益增長14%、10.5倍目標市盈率的推動。就在11月,多家機構的評論顯示,華爾街正在形成看漲中國股市的共識。一向謹慎的摩根士丹利上調了對中國股市的目標價,預計MSCI中國指數到明年年底將上漲14%。該行亞洲和新興市場股票策略師Jonathan Garner表示,隨著利好消息不斷,中國市場將表現得更好,並且牛市可能會持續好幾個季度。花旗的多個策略師將港股的評級上調至超配,預計防疫和房地產政策的調整應會提升企業盈利,認為當前中國國內的一系列政策有助於對投資者情緒構成支持;美銀的策略團隊則認為,由於中國居民擁有超額儲蓄,中國放寬防疫後,國內股票勢將上漲。報告指出,此前美國等其他國家解除防疫措施就提振了各自的股市。
陸股5月揚眉吐氣僅次俄羅斯 前十檔績效旺ETF出爐
今年以來一直壓抑的陸股,法人整理五月表現不但上漲,漲幅還僅次於俄羅斯,各指數漲幅依序為深圳成份4.59%、上海綜合4.57%、深圳中小板4.53%,陸股的漲勢也同時反映在投信發行的中國ETF表現上。5月陸股相關前十檔ETF的績效達6.25%~1.48%之間,包括群益深証中小+R、FH中國5G、富邦中証500、群益深証中小、富邦恒生國企正2、FH香港正2、國泰中國A150、國泰中國A50正2、元大MSCI A股、富邦深100等ETF。群益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表示,受惠中國融資解放政策,深中小100指數運行走勢轉為動能趨動。其中新經濟、政策主導行業,2022年獲利增長力道仍佳,提供行業股價基本面支撐。以今年中國主要指數及重點行業淨利潤年增率預估來看,代表新經濟的中小100指數55%、創業板46%、科創50指數41%,遠勝於舊經濟的上證指數19%。
資金瘋狗浪推升A股 專家:當心「瘋牛」
資金瘋狗浪推升大陸A股漲勢,深指今年飆漲31.05%全球表現最佳,帶動國內投信發行11檔原型中國ETF績效,今年平均報酬率衝上17.71%,個別基金甚至有三成以上的超優表現。但近期A股上市公司高管套現消息頻傳,7月已有134家公司股東拋出減持計畫,加上官媒呼籲投資人理性、專家示警注意「瘋牛」行情,全球股市漲幅冠軍的A股是否即將出現轉折,引起市場高度關注。在內外資金行情推動下,A股表現「牛」冠全球,滬指今年累漲13.31%,深指更大漲31.05%。7月以來漲勢更為勇猛,儘管10日收跌1.95%,但7月6~10日當周滬指仍上漲7.31%,四周漲幅更達15.88%。A股強勢帶動中國ETF績效表現,統計國內投信發行的11檔原型中國ETF,今年全部正報酬,平均報酬達17.71%,其中群益深証中小板ETF以35.69%漲幅表現居冠。投信法人表示,中長期來看,陸股評價面還是處於相對低檔。另外,陸股融資餘額自2019年8月以來穩健成長40%,來到人民幣(下同)1.26兆元,7月3日再次寬鬆,短短三日融資餘額增加1,057億元,隱含大陸散戶再次對於A股積極參與。然而,近日短線急漲也引發A股上市公司股東趁機套現。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0日,7月以來至少已有134家A股上市公司、合計228名股東披露減持股份計畫。其中公司高管就有100名,占43.9%;共有90名機構股東計劃減持,占39.5%。以行業別來看,電腦通信行業公司數量最多,達24家。針對資金潮帶動市場火爆行情,大陸官媒中國證券報已釋出降溫訊號,該報評論稱,近日股市連續上漲,各方應常懷尊重市場、管理風險的敬畏之心,更要秉持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的專業精神。新浪財經11日報導,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當前大陸A股要警惕出現「瘋牛」。他認為,外資在A股的市值占比僅3%~4%,主力還是境內資金。最近A股上漲較快的原因,為經濟復甦前景比較確定與流動性寬鬆,加上A股估值相對較合理。若外資覺得A股的估值偏高,反而不會加速進場,有可能會離場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