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廠
」 台積電 中國 半導體 競國 美國晶圓二軍求生1/ 大陸「就算產能全滿也賺不到錢」 量產海嘯襲來台廠轉型應戰
2025年全球晶圓代工業產值迎來20%成長,站穩先進製程的台積電(2330)仍將一枝獨秀!10月17日台積電法說會引領股市狂歡,但背後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整體成熟製程仍籠罩在全球經濟疲弱的陰霾下,產能利用率平均在70%至80%,還有中國廠商虎視眈眈,二哥聯電(2303)股價被外資狂砍,小弟力積電(6770)甚至虧損擴大,如何突破重圍,也牽動著晶圓代工供應鏈的上百家廠商。目前台積電已在美日德三國建廠,聯電在日本和新加坡,世界先進(5347)也攜手恩智浦NXP合設VSMC,於新加坡建設首座12吋晶圓廠。連台積電都不得不承認,在海外設廠成本就是貴,但不去不行。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因應地緣政治,半導體業者這幾年紛紛退出中國,封測領域有南茂、力成、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等廠商,轉而投資非中地區。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力積電,他們打出FAB IP模式,就是賣技術、當教練,要成為業績四大支柱之一。2024年8月ESMC動土典禮,德國總理蕭茲也到場。(圖/報系資料照)力積電22日的法說會座無虛席,因為董事長黃崇仁親自出馬,就是要解釋他們FAB IP模式,「已經有好多國家的公司跟我們接洽」,他得意秀出跟印度總理莫迪的合照,「他們都很開心」。他解釋日本合作案破局,是因為日本政府很強硬,要力積電擔保10年量產「世界上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做得到」。但印度就「照計畫來」,力積電將協助當地最大的電子製造廠塔塔電子,建設印度第一座12吋晶圓廠,力積電轉移成熟技術,協助對方建廠、培訓員工,依合約訂定的進度,可在未來幾年分期收服務費、授權費,預計4年有200億元進帳。不過,此舉也遭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吐槽,他日前在臉書上表示「感到不解」,說有個公司很奇怪,自己經營不善還在虧損,還持續將非頂級及非次級技術轉移換鈔票,搞得同級公司殺價求生存。因為當前半導體產業的成熟製程領域,已從美中貿易戰,轉而成為全球晶片價格紅海戰。根據統計,2023年到2027年間,中國會有41座晶圓廠投產,其中12吋廠有34座,8吋廠有7座,以成熟製程的加工晶圓為主。中國大陸成熟製程產能將在2027年超越台灣。(圖/新華社)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近來中國最積極投資,擴張產能,包括華虹集團、合肥晶合、芯恩與中芯等晶圓代工廠。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從去年10月也不斷警示,中國大陸有補貼、巨大應用市場,產能開出後第一波衝擊的,就是力積電、世界先進和東部高科(DBHitek),中長期來看,對聯電、格羅方德也會造成影響。「中國大陸2027年成熟製程產能占全球比重將達47%,將超越台灣的36%,」集邦研究副理喬安表示,晶圓代工廠近年主要擴充12吋晶圓廠,新增產能預計於2025年第4季陸續開出,可能影響12吋晶圓廠產能利用率再度下滑。集邦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半導體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維持在一季左右,2025年展望仍具變數,預估全球前10大晶圓代工廠明年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約75%以上,但價格走勢受壓抑。一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向CTWANT記者提到,台灣常嘲笑中國大陸的科技業,其實他們在材料方面很強,且因產量開出大,「就算良率低,挑挑揀揀也能拿出好產品」,目前晶片價格已殺到成本價,「老實說,他們就算產能開滿也不會賺錢,所以他們到處去做應用研發,在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地方嘗試應用,真的不可小覷!」
神山痛腳2/風電國產化大買家「太貴不買」 業者怨銀行不給融資恐三輸
離岸風電業者迎來最「大咖」的支持者,台積電長年的大掌櫃、資深副總何麗梅,在證交所於9月30日舉辦的「壯大台灣資本市場高峰會」上,公開向政府喊話,希望盡速檢討離岸風電的規範,提供彈性做法,例如放寬國產化項目的認列,並提供廠商更多融資管道。曾被宣傳為「全球20大風場,臺灣佔16 座」,在綠電領域被寄予厚望的海上風力發電,政府2016年開始大力投入,先前規劃三大進度,包括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區塊開發,目標是達成2025年5.6 GW,2030年13.1GW的政策目標,除了台電之外,台積電就是第一批大買家。很不巧的是,興建過程遇到新冠疫情,導致成本大增,加上政府想藉此打造國家隊的自製能力,招標時要求使用在地產業鏈到一定程度,讓不少業者打退堂鼓,接連流標帶來的就是不斷放寬,進度仍趕不上變化,原本第一期、第二期分配的3GW,分別延後到2026、2028年之後,甚至第二期項目,僅一家廠商達標。隨後又有歐盟以「國產化」為由狀告WTO,導致現任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在9月23日緊急約見風電業者,為如期併網,解放過去的國產化規則,甚至可能溯及既往,影響已選商完成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1期、第2期,引發業界群起攻之,特別是遵守遊戲規則而成本大增、或因此退出的業者,還有為了國產化才剛投資百億蓋廠房買設備的本土業者。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鄒宇新向媒體表示,政府面對離岸風電,過去是產業政策、能源政策並重,「現在有一個最大前提,就是如期併網。」為護國神山的再生能源需求,風電成要角。(圖/報系資料照、沃旭能源提供)「消息一出,親朋好友、銀行團、供應鏈、同業開發商的電話接不完,」世紀鋼董事長賴文祥在媒體上大聲喊苦,大家都怕政策動盪,銀行縮手、買家趁機壓低價格。最先衝擊的本土業者,又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供應鏈最傷,今年已有五套風機外殼從中國進口到台灣,「價格直接少四成。」業者向CTWANT記者說,越南、韓國的業者都虎視眈眈,中國廠商也可能繞道東南亞洗產地,大舉入侵台灣市場。一馬達廠商跟CTWANT記者解釋,用外商的產品,最大問題是維修慢又很貴,過去怕被「偷師」,外商的風機若故障,他們不會派人維修,而是要求整台換掉,把我們當冤大頭,所以才會導致很多風機壞了就扔在一邊不處理的問題。但其實,不願具名的風電業者向CTWANT記者解釋,現在最大的「逆風」,其實不是國產化,而是「銀行」。業者坦言,風電市場可說是成也台積電、敗也台積電,「現在已進入『死亡交叉』,台積電不想買貴的電,想壓到5元左右,但風電業者要營利,至少5.8元到6.2元左右,如果賣給其他願意出高價的科技業者,銀行又不喜歡,擔心他們扛不起20年的穩定收益,恐導致專案借不到錢,借不到錢、風場就要廢了,以後科技業要大規模的綠電也沒了,這是『三輸』!」。業者向CTWANT記者舉例,一個500MW的離岸風場,過去要花900億元打造,現在至少要1200億元,就是因新冠疫情、加上全球都在發展離岸風電,法國、德國、丹麥等都在打造大型風電場,據全球風能協會預估,2024年到2028年,全球離岸風電裝置總量會增加138GW,年複合成長量28%,僧多粥少下導致船、工人和設備都很貴。風電的機台都非常巨大且昂貴,過去以外商為主。(圖/翻攝沃旭能源臉書)有一業者為了搶船花大錢卻碰到疫情,當時一驗到陽性就全員下船閉關,完全不能施工,但各種租金還是照付,這種恐怖的錢坑,沒有銀行支援根本不行,「在商言商,外資一年都會進行好幾次財務成效評估,早就跑了,就是我們本土廠商才會努力拚完工,已經很了不起了。」連同業也看不下去、幫忙喊冤。業者表示,離岸風電是龐大且複雜的工程,甚至連政府單位要驗收與查核都有點摸不清頭緒,加上先前有業者在國產化做「小動作」,搞得政府常常要查核、動輒要罰款,導致銀行也覺得,貸款給風電業者的風險很高,「對銀行來說,不如借錢給人炒地皮,簡單又好賺,但對台灣產業來說,得到的價值是什麼!」他憤憤不平地說。「相對於光電雖然建置較快,但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土地不夠,不管是屋頂、地面型的光電,全部加起來也只是零頭,台積電要的是單一、穩定的大型供電」前三大民營售電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放鬆風電國產化政策會不會引發未來綠電價格波動等其他後續效應,還要觀察評估。除了價格波動,還有一大問題,「包括沃旭與海龍風場,2025、2026年的發電已全被台積電買走」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基金、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區域總裁許乃文表示。換句話說,這兩年其他的「護國大山」都買不到大宗綠電,短期內難以解決。
全球晶圓大擴廠 集邦: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僅1季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顯示,受中國IC國產替代政策影響,2025年中系晶圓代工廠將為成熟製程增量主力,預估2025年全球前十大成熟製程代工廠的產能將提升6%,明年包括智慧手機、電腦、伺服器等市場有望恢復成長,車用、工控等庫存問題緩減,但經濟復甦狀態仍有隱憂,訂單能見度僅一季,明年仍充滿變數。因美中貿易戰,近年來美國一直透過管制,禁止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到中國大陸,以抑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因為設備受限,所以中國廠商聚焦發展成熟製程領域。半導體設備巨頭艾司摩爾(ASML)日前公布的財報遠低於市場預期,主因就是美國不讓先進的EUV出口到中國,不過外媒報導,ASML執行長富凱(Christophe Fouquet)在近期倫敦舉行的科技會議中表示,儘管產量可能受限,但中國大陸企業已具備自行生產5奈米、3奈米晶片的潛力。TrendForce表示,目前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需求呈現兩極化,5/4nm、3nm因AI server、PC、筆電 HPC晶片和smartphone新品主晶片帶動,2024年產能利用率滿載至年底;但28nm以上成熟製程僅溫和復甦,今年下半年平均產能利用率較上半年增加5%至10%。由於多數終端產品和應用仍需成熟製程生產週邊IC,加上地緣政治導致供應鏈分流,確保區域產能成為重要議題,催化全球成熟製程擴產,明年多家晶圓代工廠都有擴產計畫,包括台積電於日本熊本的JASM,以及SMIC中芯東方(上海臨港)、中芯京城(北京)、HuaHong Group Fab9、Fab10和Nexchip N1A3。TrendForce表示,隨著中國的新產能釋出,預估至2025年底,中系晶圓代工廠成熟製程產能在前十大業者的比例將突破25%,以28/22nm新增產能最多。而中系晶圓代工業者 specialty process製程技術發展以HV平台製程推進最快,2024年已量產28nm。價格方面,由於既有成熟製程全年平均產能用率不到80%,新產能也需訂單填補,難以漲價,不過中系晶圓廠有國產化任務,對價格態度較為強硬,能部分抵銷成熟製程價格下跌壓力,有望維持2024年下半年補漲後的價格。不過TrendForce也提到,全球經濟情勢和中國經濟復甦仍有隱憂,終端品牌與上游客戶下單態度也不積極,導致成熟製程訂單的能見度維持在一季左右,預估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明年的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將小幅成長至75%以上,2025年仍充滿變數。
競國將解僱330名員工「僅留80人」! 9日股價一度跌停
老牌PCB廠競國(6108)8日股票暫停交易,當天下午召開重訊記者會說明董事會決議,宣布將在12月25日停止台灣廠的生產計畫,把訂單轉往子公司的中國廠繼續生產。競國強調,台灣廠只是關掉生產線,但仍會存在執行接單業務。不過,9日恢復交易後,股價重挫一度墜跌停。競國8日下午召開重訊記者會,宣布將在12月25日停止台灣廠的生產計畫,未來將把接收到的訂單,轉往競陸電子(昆山)有限公司生產。競國中國廠員工人數有1807人,台灣廠目前410人。預估台灣廠可能解僱330名員工,僅留下80人。對於當天的停止交易,競國財務處長蔡政宏8日在記者會上強調,「只有今天會停止交易,明天會開盤。」他喊話,公司明年的營收可以保持今年的7、8成,「請銀行和供應商也放心,只是停止生產,公司的營運是健康健全的。」不過,競國9日恢復交易,一開盤就以15.55元開低,下跌1.55元,盤中一度下挫至跌停價15.4元,跌幅逾9%。此前,競國表示,台灣廠自111年度開始呈現虧損狀態,在考量整個市場情況以及維護股東權益,台灣廠擬自113年12月25日開始,停止所有生產作業。相關人員預計自113年10月9日開始依照生產需求,陸續終止勞動契約,並依法辦理人員的資遣。對於人事,競國指出,部分人員配合需求留任,其餘人員依據《勞動基準法》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員工終止勞動契約,並依《就業服務法》列冊通報主管機關,辦理大量解僱員工,預計將於10月9日資遣通報,12月下旬為資遣生效日。
PCB大廠競國重訊台灣廠「明起大規模解僱」 財務長:不得不的決定
PCB大廠競國(6108)早前宣布,因有重大訊息待公布,經證交所同意10月8日暫停交易,這是競國今年以來第2度停牌,外界猜測恐與關閉台灣廠後續有關。競國下午4時召開重訊記者會,財務長蔡政宏宣布,競國今早召開董事會,通過停止公司台灣廠生產計畫,會把訂單轉往大陸廠繼續生產,繼續服務客戶的需求。競國成立於民國70年(1981年),資本額16億,主要產品為專業製造雙面印刷電路板、多層印刷電路板。競國8月以2.787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2.76億元)出售泰國廠股權,由陸資PCB廠勝宏科技現金收購100%股權。目前競國中國廠員工人數有1807人,台灣廠則是410人。蔡政宏在今日的記者會上宣布,自從疫情結束以後,因整體的消費性電子產業不景氣,加上原物料成本上漲,使台灣廠自111年度開始呈現虧損狀態,在考量整個市場情況以及維護股東權益,台灣廠擬自113年12月25日開始,停止所有生產作業。相關人員預計自113年10月9日開始依照生產需求,陸續終止勞動契約,並依法辦理人員的資遣。蔡政宏說,公司基於整體營運績效的考量,為了減少虧損,提高公司的獲利,停止台灣廠的生產線作業,「是一個不得不的決定,也期望在整個組織的調整過程中,我們可以依法做到員工權利的保護。」他表示,台灣廠還會接收訂單,只是沒有生產,台灣廠接單後會轉給大陸廠繼續生產,「台灣只是關掉生產線,公司工人都存在,也會接單,台灣會保留研發、以及相關營業人員服務客人接單。」對於今日停止交易,蔡政宏強調,「只有今天會停止交易,明天會開盤。」另外,他預估,公司明年的營收可以保持今年的7、8成,「請銀行和供應商也放心,只是停止生產,公司的營運是健康健全的。」
台灣PCB大廠驚傳裁員400人 股票即刻暫停交易「預計年底關閉」
目前有消息指出,台灣知名印刷電路板(PCB)製造商競國實業即將關閉台灣廠區,預計裁員400人。這家成立於民國70年的電子大廠,曾以16億元資本額在業界佔有一席之地,如今卻面臨準備關門的命運。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競國實業主要生產雙面及多層印刷電路板,曾是台灣電子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但近期公司接連傳出重大變動。先是以2.787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2.76億元)出售泰國廠區,如今更宣布關閉台灣廠,計畫大規模縮減公司營運規模,未來僅剩中國廠區可繼續運作。目前競國實業已正式證實關廠消息。競國實業表示,由於金價持續上漲,將首先停止35%的鍍金產品生產。預計10月31日起停止接單,工廠將於12月25日全面停產。與此同時,競國實業的股票自2024年10月8日起暫停交易。市場人士推測,這可能與關閉台灣廠的後續進展有關,公司可能將發布重大訊息。
美眾議院通過「反中法案」 將砸512億從網路輿論對抗中國
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一項名為HR 1157的法案,該法案被批准撥款16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512億元),專門用於在全球範圍內傳播反華訊息。該法案也稱為「反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意影響基金」(Countering the PRC Malign Influence Fund),目的是要在通過資助「獨立媒體和公民社會」(independent media and civil society)的方式,來打擊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該法案獲得兩黨的壓倒性支持,以351票對36票通過。這筆巨額撥款將分配給國務院(State Department)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預計會大幅增加美國在外國進行影響行動的資金投入。綜合外媒報導指出,該法案允許美國資助外國的媒體和公民社會組織,進行與中國的「惡意影響」相關的資訊活動,全球參與中心(Global Engagement Center, GEC)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將會扮演重要角色。值得注意的是,法案中並未要求美國政府對資助外國媒體的資金來源進行公開,這意味著反華宣傳可能以秘密方式進行。這類宣傳可能涉及各種當地政治問題,例如強調中國經濟和基礎建設投資的「負面影響」,或針對中國承包商參與的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政治攻擊。該法案的運作模式,將會類似於美國長期以來譴責的俄羅斯資訊戰行為。先前俄羅斯就多次遭控透過美國媒體散布反反烏克蘭訊息,而美國現在可能會以相同的方式對中國進行類似的操作。報導中也提到,過去美國政府多次指責其他國家利用資訊戰干涉美國選舉和內政,而這次法案的通過,顯示美國政府在此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根據《負責任的國家手段》(Responsible Statecraft)報導指出,這筆16億美元的資金將資助一系列資訊作戰活動,目的是在全球範圍內抹黑中國的形象,尤其是其在經濟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行為。過去美國曾「演練」過在其他國家進行類似的事情,像是在其中一個演練的腳本,美國特種部隊與當地夥伴合作,通過社交媒體煽動虛構的非洲國家納魯武(Naruvu)的民眾,讓其對中國廠商投資港口一事不滿,最終導致中國公司撤回計畫。該起案例顯示美國在資訊戰中的手段,包括煽動抗議、製造動亂,以破壞中國的經濟合作項目。儘管這些活動表面上是為了反制中國的「惡意影響」,但其本質卻與美國譴責的外國干涉行為無異,並且有可能在沒有公開資金來源的情況下,讓這些反華訊息滲透回美國,影響國內輿論。此外,這項法案的支持者在國會獲得了壓倒性多數,顯示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打擊中國影響力上一直都有高度共識。但這樣的行為可能削弱了美國在批評其他國家干涉行為時的道德立場,並可能導致外國民眾因美國參與其內政而感到不滿。過去美國就曾在俄羅斯資助反對派活動,當時也引發強烈的不滿,俄羅斯總統普丁也曾將這些反對派描繪成「美國的工具」。
LED廠擺脫光電慘業 「這三家」秒轉型C商機
曾被視為光電慘業的LED廠商,近年來積極找尋轉型之路,聚焦布局CPO光通訊和CoWoS先進封裝製程等領域,為公司挖掘新商機。隨著AI浪潮席捲全球,對高速運算和大數據傳輸的需求與日俱增,LED廠商看準此趨勢,紛紛跨足 CPO (Co-Packaged Optics) 光通訊領域。CPO 技術將光學元件與電子晶片整合封裝,可大幅提升數據中心的傳輸效率和能源效益。LED龍頭富采(3714)近年轉型,在矽光子(Micro LED)光源領域佈局,為未來發展儲備實力,並持續開發可靠的光源解決方案,積極參與產業聯盟,推動技術創新。另一方面,CoWoS (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 先進封裝技術在 AI 晶片製造中扮演關鍵角色,LED 廠商憑藉既有的精密製程優勢,積極投入相關設備和解決方案的開發。富采旗下隆達電子董事長范進雍觀察,Micro LED受惠於技術更加成熟,整體成本可望大幅下降,甜蜜點在3年至5年之內一定會發生,現在中國廠商的進度未及台廠,短中期樂見參與其中的廠商數量增加,以推動新技術儘早導入量產。惠特(6706)已將業務重心轉向半導體設備與先進封裝領域,所開發的光纖貼合設備和先進封裝製程雷射設備已進入客戶驗證階段,若新產品順利量產,可望帶來100至200億元的營收。另外,梭特(6812-TW)則憑藉高精度Pick & Place技術,成功進入半導體先進封裝市場,過去已投入開發Fanout設備多年,近期更與封裝大廠合作開發的解決方案已通過客戶認證,展現轉型成果。
波特王一晚刪光YT「485部影片」原因曝 這片沒了最可惜
YouTuber「波特王」2022年跟前東家聚暘媒體鬧不愉快,而2日他說,「我也再次被要求得刪除所有與聚暘合約期間所創作的影片。剛剛花了17分鐘,刪除過往合作期間的485部影片。」波特王撩小英。波特王在臉書發文,「當年和中國廠商解約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方要求下架我撩小英前總統的影片。這部分也很多老觀眾都知道。而多年後當初跟我站同一隊的前公司,先是欠我錢欠到我跟他們解約,解完沒合作後先是各種造謠攻擊,又轉身想搶我Youtube頻道跟名字。但慶幸最終法院判決認證頻道跟名字就是我的。」波特王說,「只不過我與聚暘媒體合作期間的影片,按照合約來看他們是有著作權,於是我也再次被要求得刪除所有與聚暘合約期間所創作的影片。剛剛花了17分鐘,刪除過往合作期間的485部影片。一路刪到與小英合拍的那部時停頓了一下,想想刪之前重看一次好了!」波特王指出,他邊看邊回想那天拍片的事,不禁笑出來,「小英可以說是翻轉我人生的重要人物之一了吧。但最終也還是刪了。雖然很可惜,日後沒有影片能重播了,不過這份回憶就留在心裡吧。也同步告訴大家這件事,若之後想重播找不到,原因是因為這樣。」此文一出,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接下來會更好的,加油」、「這公司還真優秀」、「許願:波特王再跟小英合拍一隻影片」、「認真的人總是有機會的」、「雖然不捨過去,但相信你能創造未來」。
黑猴發威2/台灣曾是全球第三大遊戲王國 當年的大老們如今賣祖產、坐牢、開串燒店…
「為什麼台灣的遊戲做不贏中國?」中國首款3A遊戲《黑神話:悟空》熱賣,遊戲社群又出現這個「月經文」,對資深玩家而言,不是為了滅自己威風,而是台灣曾是華語遊戲世界的龍頭,但在政府不重視、政策不支持、廠商追逐代理賺快錢,以及人才斷層等狀態下,逐步式微。 CTWANT記者整理曾採訪過的遊戲大老,現在有的賣祖產、有的在坐牢,更有人跨足餐飲市場。莫怪,每每中國、韓國推出新款強大遊戲時,遊戲界或玩家都會發出恨鐵不成剛的感慨。 在1996到1998 年,隨著台灣製造電腦與零件廠商的強勢,電腦遊戲順勢而起,台灣遊戲產值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為世界第三大遊戲生產國,包括《吞食天地》、《鹿鼎記》、《仙劍奇俠傳》、《大富翁》系列,都紅遍亞洲。但2000年後,網路遊戲玩法大大不同,韓國與中國廠急起直追,遊戲橘子(6180)引進韓國的《天堂online》獲得巨大成功,一年會員數衝破百萬,也讓台灣遊戲產業產生劇變,當時有近7成電腦遊戲產值來自代理,逐年喪失自製能量。 依國際調研機構GlobalData的《行動遊戲》報告,2023年全球行動遊戲市場營收達1240億美元,2030年將達1950億美元,玩家貢獻第一是中國,約佔31%,接著是美國、日本、韓國與德國。 《王者榮耀》是第18屆亞運會電子競技的表演項目。(圖/新華社) 中國不但花最多錢,也最會賺,據行動應用分析平台Appmagic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最賺錢手機遊戲前十名,中國包辦四大家,第一名是霸榜五年的騰訊《王者榮耀》,賺進14.8億美元,台灣業者完全沾不上邊,大多選在博弈類與18禁遊戲上著墨。 曾打造武俠遊戲顛峰之作《金庸群俠傳》的智冠科技,董事長王俊博6月在股東會上坦言,「挑戰很大,大陸、韓國等海外遊戲公司節節進逼。」 智冠於1983年成立,早在1989年就推出台灣第一個自製電腦遊戲「水果盤」,除了代理、自製,也建構遊戲行銷通路與數位內容點數服務平台,並出版遊戲相關叢書、雜誌等,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但去年經歷一場經營權爭奪大戰,而目前營收比例,遊戲通路經銷佔51%、遊戲研發營運僅剩5%。 近來震驚眾多玩家的大宇資訊(6111),5月14日宣布將持有的《仙劍奇俠傳》(除中國)及《軒轅劍》智慧財產權進行開放規劃、洽談,意思就是要販售IP授權。這兩款遊戲是1995年、1990年上市的電腦遊戲,可說是遊戲玩家的童年與啟蒙。 大宇董事長凃俊光對這「賣祖產」決定不諱言地說,「賣給誰,都沒有關係」,若新接手的人能再次創新,才是最好的結果,「台灣市場規模太小,遊戲研發人才有斷層,再開發遊戲不敷成本,不如趁IP還有價值時出售,讓其他文創產業來運用。」15日與媒體茶敘談起決定要處分這兩大經典時所受到的責難,凃俊光感嘆地說。 而成立於1999年、2009年改名為茂為歐買尬(3687),曾代理魔獸帝國等知名遊戲,也擁有過自製夢。「我自己就是玩Game長大的!」創辦人林一泓曾跟CTWANT記者自豪地說,跟當年許多根本不玩遊戲的同行比起來,可說是最懂玩家心理的老闆,甚至三不五時就上線與玩家一起玩;2012年推出首款自製遊戲《貝拉傳說》,2015年7月就結束營運,自製研發花了三年,但對收入來說,看不出明顯效益。 林一泓曾提到,代理遊戲失敗主因是原廠對台灣市場不熟悉卻愛主導、對台灣技術支援不給力又不及時,伺服器發生問題時處理太慢,因此玩家花錢受氣,代理商花大錢代理遊戲與打廣告後,反而成過街老鼠,「唯有自製遊戲,才能真正實踐三贏的局面。」 歐買尬後續的確自製不少遊戲,但有名的不多,反而是2011年9月成立「歐付寶」,提供第三方支付履約保證及信用卡收單等金流服務後,成了主業,2023年的財報顯示,線上遊戲軟體收入佔1%,電子支付金流等勞務收入佔97%。 曾為上櫃股后的茂為歐買尬科技,林一泓一度身價40億元,卻因涉嫌於利空消息前出脫持股,避損6355萬元遭起訴,兩年前被判6年徒刑,如今上網搜尋「歐買尬」,可搜到位在市民大道上的「歐買尬日式海鮮串燒」,就是林一泓轉戰餐飲業的作品。 歐買尬的林一泓從電玩界跨界經營餐飲。(圖/翻攝自歐買尬日式海鮮串燒臉書)其實台灣遊戲業者與3A級的距離,並非遙不可及。「能將遊戲美術畫面品質做上 Xbox 360的,就是我們!」參與超過200款3A級電視遊樂器遊戲美術製作專案,提供世界各國遊戲商美術製作服務,就是2000年成立的樂陞科技,當時的董事長許金龍曾帶著CTWANT記者參觀公司,對每個案子如數家珍。 除了為國際頂級遊戲、電影做美術代工,樂陞也認真研發自家遊戲,記者參訪時,每位員工都朝氣蓬勃,2007年過年期間,員工們耗時三個月拼命加班做出《史瑞克 3》遊戲,在國際上聲名大噪,接下後續大量訂單。 為維持高品質國際水準,員工都是樂陞一手栽培,有專門的2D、3D繪畫人才,分工細膩,但相對的,就是極耗成本,特別是設計電玩遊戲,要有科技、電腦邏輯的專業人才,還要洞悉玩家思路,兼顧遊戲樂趣及人性弱點的劇本,在創意與設計美學的工作又深又廣。 許金龍的朋友向CTWANT記者透露,後期團隊規模越來越大,還要併購外國公司,財務槓桿開太大,許金龍花很多時間在「找錢」,甚至還跟記者朋友周轉,最後因涉操縱股價、美化財報等罪被判刑10年,併科罰金6000萬元,去年9月已入監服刑。自製遊戲稱霸國際的夢也跟著破碎,樂陞優異的美術團隊也因被挖角而散夥。 CTWANT記者曾在遊戲發表會上,詢問當時一家頗有規模的台灣遊戲業者,近期是否有自製遊戲規畫,反而被嘲笑「代理遊戲很好賺,何必自己研發呢?投入成本大、還不一定會成功。」花了六年、砸下12億元打造的3A大作《黑神話:悟空》,台灣望塵莫及。
中國IBM無預警大裁員 超過千名員工權限莫名遭收回
目前有消息指出,在23日晚間,有超過千名IBM中國廠員工遭到開除,主要涉及職務為研發與測試等職務。目前這些員工已經被移出公司內部溝通用的群組,也無法使用公司的VPN登入公司內網。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這次大裁員主要涉及IBM中國的IBMV分公司,該公司底下設有中國開發中心(CDL)和中國系統中心(CSL),專職負責研發和測試工作。報導中也提到,此次受影響的員工遍佈北京、上海、大連等多個城市,總人數超過一千人但截至目前為止,售後服務、諮詢部門的員工仍然持有正常的訪問權限。對於公司為何突然做出裁員決策的原因,員工們並不清楚,但有消息表示,IBMV已通知被離職員工於26日參加線上會議。這突如其來的裁員事件讓外界十分錯愕,因為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旭東才於22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看好IBM在中國AI業務的增長潛力。陳旭東也在3月的媒體溝通會上也強調,IBM在大中華區的戰略非常明確,旨在深耕重點客戶、開拓新市場並積極擴展渠道。此外,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謝東也曾提到,中國的研發團隊是IBM全球研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如今卻傳出有超過千名員工遭無預警開除,顯得十分諷刺。報導中也提到,IBM近年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多輪裁員。2023年1月,IBM宣佈裁員3900人;隨後在2023年下半年,公司又宣佈暫停招聘,並計劃用人工智能取代約8000個工作崗位。2024年3月有外媒報導表示,IBM部分部門的裁員比例高達80%。IBM中國一名內部員工也透露,2023年IBM中國開發中心一條產品線被裁撤,當時公司給予的賠償為“N+3”,並提供了1年的緩衝期。還有員工表示,他們在3月接到裁員通知,直到7月底才正式離開公司。
無人機國家隊2/這家小機器飛入台積電美廠巡視 卻遇上「逢中必反還不識貨」困境
「這台可以室內巡檢、定位的無人機,是靠視覺技術,利用熱影像加上AI辨識,去查有沒有漏氣漏液,是我們跟台積電合作、測試了兩年多,台積電希望我們盡速把這機器做出來,送去美國亞利桑那州,可取代巡檢的人力;比較大台的可以在戶外檢查光電、風電設備,或是橋樑檢測,最高可抗6級強風。」台灣希望創新公司執行長李志清在11日的博覽會上,開心向記者介紹他的成果。儘管風光打進護國神山台積電廠區,這家曾為台灣民眾展示多場大型無人機群飛表演的公司,才剛走出一場輿論風暴。在2022年國慶焰火晚會表演後,負責執飛的台灣希望創新公司被立委質疑使用中國高巨創新公司(EMO)製造的無人機,恐構成國安及資安疑慮,該公司百口莫辯,直到今年四月監察委員調查報告出爐,證實他們執飛時的無人機關鍵零組件,如通訊、飛控及定位晶片沒有使用中國廠牌通訊模組,才還給他們一個清白。近年來許多大型晚會都會有無人機群飛表演。(圖/總統府提供)「逢中必反,而且根本『不識貨』!」不願具名的無人機業者向CTWANT記者抱怨,「審查委員根本沒有幾個懂資安的,還拿Google來的新聞質問我!」搞得現在業者都不太敢接受媒體採訪。這事也顯示台灣無人機產業三大發展困境,就是缺乏關鍵零件,市場太小難量產,以及政治化過頭、反而專業性不足。其實行政院曾在2020年12月發函給各公務機關,要求禁用大陸廠牌資通訊產品,包含中國製無人機,但後續傳出不少「誤用」消息,除了廠商刻意隱瞞,最重要的是,「把關者」沒有辨識能力,搞不清楚到底要防哪些項目。商用無人機產業中,許多關鍵零組件,大陸廠商擁有成本優勢。(圖/翻攝自李志清臉書)業者表示,目前在全球商用無人機產業中,馬達、電池等元件,因為成本與市場規模等因素,大多仰賴大陸廠商的供應,「這些根本無關資安,為何不能用!」虎尾科大飛機工程系副教授林中彥表示,目前台灣製造無人機的技術挑戰,在航電系統與軟體調校,若資源有限,就應該著重在此開發,而其他像是無關發射資訊的機械零組件,大陸因為有大量生產的規模經濟,可降低成本,過於嚴苛的「去紅化」反而會擠壓資源。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一個朋友去中國買無人機花1萬多元,但同規格的在台灣訂做可能要6萬多,「目前商用的確拼不過大疆,因為他相關產業鏈很完整,台灣市場很小,很多零件沒有生產,所以必須一起發展起來。」這也是他們為何要打造嘉義的產業聚落,並引來更多國際買家,把市場做大,才能降低成本。前總統蔡英文也很關注無人機產業。(圖/黃鵬杰攝)不願具名的業者也向CTWANT記者透露,去年國防部的「軍用商規」無人機的案子,讓民間企業研發競標,重點是要「自製」以擺脫紅色供應鏈,原本是採「技術標」,但因很多關鍵零件難以取得、製造成本與軟體整合等問題,為了趕在前總統蔡英文執政時期完成,準備與驗證的時間很短,大家忙到昏天暗地,但有些廠商根本做不出來,有的甚至拿中國製造的商品來改機,「最誇張的是,高層還為了特定廠商,不斷降低門檻標準,是把認真做事的廠商當陪考的嗎?」一名無人機整合業者向CTWANT記者表示,台灣目前最大問題就是「各做各」,雖然可以做整機,但各種關鍵零件仍不夠強大,很多業者、頂尖大學學者不願加入,覺得市場太小也拿不出漂亮薪水去吸引人才,無法長期投入研究,導致無人機業者大多是中小企業,賺不到錢、多在燃燒熱情,「若政府有心要扶植這塊產業,必須從態度做起,最重要的就是持續投入、尊重專業。」
台中男租10房擺詐騙神器「月入600萬」 13人遭詐1500萬飛了
台中1名34歲陳姓男子1次租賃10間套房,擺放中國製的詐騙神器「DMT發話設備」,讓詐團狂削非法所得,他則能每月牟利高達600萬元,事後仍不敵法眼,刑事局中部打擊中心6月將陳男查緝到案,並依法移送偵辦。據了解,DMT發話設備為中國製,透過DMT機房將取得國內人頭電話卡插入該設備中,短時間內便能群發詐騙訊息,也被稱作詐騙黑盒子或詐騙神器,再加上設備能到處移動,因此也增加警方的查緝難度。陳男從中國購入DMT設備,成為詐團的配合業者,他先前委託林女租賃10間套房,藉此擺放詐騙設備,且遇設備故障時可與中國廠商連線,進行遠端遙控排除狀況,陳男採單一線路每個禮拜向詐團收取6000租費,因1台DMT含有32條線路,從滿租計算在扣除房租及人頭卡成本後,陳男每月能獲取600萬元不法所得。警方說明,刑事局中打4月間先將24歲林姓女共犯查緝到案,隨後擴大範圍搜索,往台南、彰化及台中等租屋處向上溯源追查,直到6月間逮獲主嫌陳男,並當場查扣8台DMT、Wifi分享器、遠端監視器、手機及電信門號資料等證物。警方表示,經調查,發現有13名民眾接獲詐騙電話上當受騙,損失高達1500萬餘元,全案詢後,警方依《詐欺罪》將陳男移送法辦,且因他另涉嫌偽造文書案的部分,遭判刑通緝,直接發監執行,林女則以2萬元交保。
東京台灣FESTA海報「台字」被置入五星旗 外交部回應了
日本東京代代木公園日前舉辦「台灣FESTA」,然而有網友在Threads爆料,活動攤位有的海報上「台灣」的「台」字被置入中國國旗,且該攤位將中國特色小吃肉夾饃稱為「台灣肉夾饃」。對此,外交部也回應了。有網友在Threads爆料,日本東京代代木公園於26日至28日在東京舉辦的「台湾フェスタ2024 in 代々木公園」(台灣FESTA),台灣祭活動不但有中國廠商擺攤,還直接光明正大的展示以五星旗與「台湾」兩字組合成LOGO,在網路與在日台灣人社群中引起眾僨。該名網友也表示,日本的「台灣FESTA」有中國廠商出店,早已不是新聞,但這個由「日本華商總會」每年在七月底在代代木公園舉辦的「台灣FESTA」,算是在日本有一定的知名度,後援單位中也一定會有「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駐日代表每年也都會出席開幕活動,今年卻直接出現「兩岸一家親」的現象。該名網友也控訴,日本華商總會所舉辦的「台灣FESTA」其實向來都有相當濃厚的政治意識型態,除了會在入口大量發送塑膠製「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小旗幟給參加者,部分店家的料理不夠台灣味,也令人詬病,「有明顯不是台灣的店家出店,更是不能說的秘密」。原PO認為,「如果覺得掛上燈籠、賣個雞排奶茶就可稱作台灣祭的話,未免也太消費台灣,或許正名為中華民國祭還比較名正言順,更何況今年更直接兩岸一家親出現五星旗,晉升為中國祭」。原PO指出,在海外台灣是一個很好用的話題,也因此在日本有很多中國人開的店家刻意使用「台灣料理」為招牌,已經讓日本人對台灣飲食文化度產生了疑惑。原PO感嘆,在如此惡劣的大環境之下,身為台灣人卻刻意模糊台灣與中國的界線,實在是居心叵測,「就算是再不願意,每一個在海外的台灣人都會被視為台灣的代表,換句話說我們都有扛起台灣招牌的責任。筆者期望這個事件不要停止在咎責,更希望是台灣人自省自身行為是否能夠代表台灣的契機」。對此,外交部也回應此事,表示我國駐日本代表處已要求活動主辦單位進行調查、了解原委及處置方式,並將據以評估未來是否繼續擔任該項活動後援單位。外交部表示,該項活動是由我國在日僑團「日本華商總會」於7月26日至28日在東京代代木公園舉辦,並邀請駐日本代表處擔任後援單位,活動過程中發現某一攤位海報設計,在台灣意象圖案中置入中國國旗,明顯損及我國主權。外交部也已要求我國駐日館處未來擔任各項活動後援單位時,應確實於事前掌握相關活動及文宣內容,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
藍委提離島建設條例引進中資 卓榮泰:以國家安全為優先
國民黨立委陳雪生、陳玉珍等人提案修改「離島建設條例」,開放中國廠商可參與政府在離島主辦的重大建設投資計畫。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5日表示,涉及國家安全問題,希望立委審議時要以國家安全問題為優先。針對陳雪生、陳玉珍等立委提案修正「離島建設條例」增訂第7條之一條文,主張開放中國廠商可參與政府在離島主辦的重大建設投資計畫,引發熱議。對此,卓榮泰今日赴立法院進行施政總質詢,會前受訪表示,在2017年就有相關提案,內容就是要引進對方廠商參與離島重大工程,甚至引進機具操作人員,同時排除現行條例規範。他直言,這對於機場、港口、大橋的重大公共工程施作發生實質影響,也涉及國家安全問題。卓榮泰表示,懇請立委審議以國家為重,以國家安全為優先,也要兼顧公共工程品質,以及將來工程進行中能直接監督的可能性。他說,希望委員審慎面對法案,也希望維持現狀,比較有合理進行對工程理解與參與,希望維持這樣的關係。
人夫老闆外遇俏秘書…董娘在聯電不知情 員工:良心何在?
一名女網友問,她在一間小公司工作,50歲人夫老闆總跟秘書有一腿,長達3年了,「各自都是已婚狀態,但是董娘在聯電當工程師,從來不進公司甚至連聚餐都沒出席過」,讓她好奇不倫關係為何都維持這麼久。網友回,「可能摳摳有到位,董娘默許。」 原PO在論壇《Dcard》發文,「我是待在不到20人的小公司,公司裡的老闆跟秘書有私情人盡皆知長達3年了吧。老闆約50歲,秘書約33歲,各自都是已婚狀態,但是董娘在聯電當工程師,從來不進公司甚至連聚餐都沒出席過。」原PO指出,秘書生完孩子才公開,他們常公開開黃腔秀恩愛,在老闆辦公室親親抱抱,員工都看在眼裡,「秘書一週上班時數湊一湊也就1-2天吧,基本上都跟老闆外出一整天,她底下有2-3個下屬,每天放牛吃草。」原PO說,「秘書的LINE是有密碼的,說真的我很少看到有人設密碼,而且他跟公婆同住,還能這麼囂張外遇,良心何在啊?真心想問,各自的老婆,老公家人們真的會沒感覺嗎?要是我老公LINE設密碼,我一定問爆他啊!單純好奇,這樣的不倫關係維持這麼久,天理何在?」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可能摳摳有到位,董娘默許」、「講得好像世界上有天理一樣」、「說不定人家都跟另一半是開放式關係」、「我以前在傳產上班,老闆在台灣有正宮,中國廠也有一個小三,最後中國廠結束了,小三依親來台灣,然後變台灣廠的副總」、「可能董娘也私下有更好吃的」。
面板回春3/「春燕住下來了!」大電視+車用需求回溫 友達65歲董座忙著學德語
「春燕不只是來了,而且還住下來了」,群創(3481)總經理楊柱祥表示,第一隻春燕是大尺寸電視需求,第二隻是車用市場,現在正在觀察顯示器這第三隻燕子的跡象,整體而言,第一季是景氣谷底、全年將逐季攀升。為了搶攻車用市場,65歲的友達(2409)董事長彭双浪最近正忙著跟一級主管一起學德語。「這個年紀學新語言,真的有點難,不過簡單的打招呼,我已經會了。」彭双浪跟記者笑著說。友達去年10月宣布以6億歐元、約200億元新台幣,取得德國BHTC的100%股權,這是一家車用空調控制介面廠商,使友達晉升汽車業一級供應商;4月底在南港展覽館登場的「Touch Taiwan 2024智慧顯示展覽會」,友達直接搬一台車上舞台,讓路過的媒體和廠商都瘋狂按下快門。大腳跨入車用市場,可說是面板廠最新共識,面板雙虎友達、群創近來積極投入汽車智慧座艙,「雖然中國廠商加入競爭行列,多是低價『暴力式競爭』,但車子是看重安全及信賴的產品,因此削價競爭無法長久。」彭双浪說。講到削價競爭,可說是面板業的血淚史。早在二十年前,台灣面板產業開始百花齊放,2002年政府啟動「兩兆雙星」,2007年獲利創下歷史高點,業者砸錢擴大投資,隔年就碰上雷曼兄弟倒台引爆全球金融風暴,但面板業總產值仍在2010年達到1.17兆元,比半導體還早達到兆元目標。誠美材董事長何昭陽(右)在2011年擔任奇美電子副董時,因美國反托拉斯法被迫入獄。(圖/報系資料照)而就在面板產業登峰破兆的這一年,美國司法部對台、韓、日三國面板廠祭出反托拉斯法,這場官司中,台灣業者被韓國「背刺」,繳出天價罰金,高階主管還被迫入獄,狠創台灣面板產業淪為「慘業」。在韓國夾擊、美國制裁後,大陸政策扶植養大面板廠,造成產能過剩,迄今仍難脫低價泥淖,台灣面板廠商剩2成市佔率,還不時遭陸廠低價傾銷影響,股價因而低迷不振,成為外資大拋工具。被股民們視為「慘業」翻身無望的面板業者,近期卻重燃信心,直言「要柳暗花明了!」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過去面板廠因設備投資金額高,每天開門就要認列一大筆折舊費用,廠商為了維持產能利用率,寧可低於成本價出售,不然財報會很難看,「如今折舊慢慢攤提完,包袱減輕,就能減低產能,減少價格競爭,產業陸續恢復正常。」除了各種顯示器,群創也推出「3D Printer & AI列印整機解決方案」。(圖/黃威彬攝)群創董事長洪進揚也在「Touch Taiwan 2024智慧顯示展覽會」上提到,過去面板業者重視量,但在去年下半年開始,產業氛圍改變,業界更願意追尋價值而不是價格,去年車用市場營收約400億元,今年可望挑戰500億元。法人表示,目前面板的成長動能就是車載顯示器,車輛要智慧化,車用顯示面板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顯示資訊、娛樂互動,還有控制功能,而電動車通常配備更多的電子系統和顯示面板,讓面板需求量持續增加。「期望明年不再只是面板廠,而是一個『以顯示器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友達彭双浪在展會上高喊著,群創的洪進揚也在3月的法說會上表示,該公司的非面板營收大約22%,接下來「希望能夠更平衡地、把群創發展成一個『更完整的科技公司』。」可見台灣面板廠谷底翻身的企圖心。
電商生死鬥2/全球十大電商七家中資嚇壞歐美日 台商:「時尚密碼不值錢」SHEIN翻轉產業鏈
不只台灣電商競爭加劇,歐美日電商圈也兵荒馬亂,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球十大活躍電商,居然有七家背後擁有中國資本,這對於近來積極對抗中國產業的美國、以引領世界時尚潮流為傲的歐洲、以及「愛用國貨」的日本來說,「中國製造」隨中國電商的「侵門踏戶」已敲響警鐘;這也是美中貿易戰掀起「圍堵中國」國際氛圍的一大挫敗。日本經濟新聞社3月29日報導,美國調查公司Sensor Tower從監測機構和合作夥伴的軟體收集數據,將每月至少打開1次APP的人數作為月均活躍用戶進行推算,結果顯示,今年1月全球電商月均活躍用戶數,排行第一為新加坡冬海集團Sea Limited運營的蝦皮Shopee,首次將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壓到第二名。第三名是印度的 Flipkart,第四名是中國拚多多旗下的Temu、第五名是SHEIN,第六名是印度的Meesho、第七名是新加坡的Lazada,第八與第九名是阿里的淘寶和全球速賣通,第十名是小紅書,中國電商在全球市占率高達26%。此外,中國企業還投資各國電商APP,例如阿里巴巴投資新加坡「Lazada」、土耳其「Trendyol」和南亞「Daraz」等。CTWANT記者調查,中國製造的產品不只CP值高,台商更有感,近幾年以科技顛覆產製流程,用市場力量倒逼業者轉型,不但改變了過去時尚產業以歐美大品牌主導流行的手法,更讓無數的鄉下小工廠、電商新手,都能經由網路輕鬆連結世界市場。央視新聞報導,目前中國從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過10萬家,跨境電商產業園超過690個,銷售網絡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預計到2025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2.5兆人民幣,正是中國政府為拉抬經濟與就業率的重點政策;以中國資本為主的電商平台,挾著低價商品、AI分析、以及在14億人口競爭戰場鍛鍊出來的十八般武藝,正在席捲全球。中國拚多多旗下的Temu,已經是全球第四大活躍的電商平台。(圖/翻攝自TEMU官網)例如在歐美年輕人間掀起旋風的小商品電商「Temu」、快時尚電商「SHEIN」,因為商品便宜又好看,還常有遊戲般的優惠活動、短影片宣傳,就算有批評聲浪說快時尚浪費地球資源、剝削勞工、或是抄襲造型等,仍無法撼動他的成長速度。美國調查公司data.ai統計,Temu和SHEIN的用戶去年在美國已超過1.1億人,是1年前的4倍,已接近本土品牌的亞馬遜。「我常買SHEIN,便宜的內搭、或是特殊活動要穿的洋裝,台幣一兩百元就能入手,基本上不會『翻車』。」常做跨境購物的陳小姐向CTWANT記者表示,外界說SHEIN的衣服「像『紙糊』的,就過頭了。」她認為,蝦皮的台灣賣家很多也是淘寶貨,不如直接找源頭買。不只在台灣熱賣,蝦皮今年首次打敗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成為全球第一活躍電商。(圖/蝦皮提供)為何能做到這麼快速且便宜,在中國經營30多年服裝廠的台商跟CTWANT記者解釋,「過去服裝廠要設計衣服,大約半年到9個月前就要定案,製作後透過時裝周或大品牌商吹捧。」如果流行不起來,就會有庫存問題,尤其疫情與美中貿易戰下,過去由Zara等歐美快時尚業者養起來的成衣產業鏈,更是艱難前行。「歐洲快時尚主導的成衣產業鏈模式,已被SHEIN打破。」這位台商說,SHEIN統整了廣東番禺的小型服裝加工生產聚落,推出自己的追蹤系統,抓取各家服裝零售網站正在熱賣的產品,對比顏色、價格、元素等,並以Google Trends抓各地區消費者的搜索關鍵字,總結出最受歡迎的流行元素,也不需要厲害的設計師,就能進行小量生產試水溫,發現「中了」再大量生產,有效解決服裝業最怕的庫存問題。台商說,「對SHEIN來說,『時尚密碼』不值錢,他們直接把數據給小工廠製作,速度才能快。」供應商表示,從收到SHEIN訂單、面料到將成衣送至SHEIN倉庫,只需5天就能完成。SHEIN在中國相當低調,據傳創辦人是1984年出生的許仰天,2008年在南京成立SHEIN公司,原本是做禮服,2015年搬到廣州打造自己的成衣供應鏈,而一開始就走國際市場,原本是為了避開本土激烈的競爭,沒想到另闢新天地。中國電商勢力崛起的另一大助力,來自地方政府的積極扶植,在出口通關上盡量放寬,且大量設置原料生產、服裝加工、物流倉儲為一體的跨境電商產業園,提供外貿公司一站式解決商品出口所有問題,讓店家專心生產。深圳基石供應鏈公司負責人黃立南2月時表示,為因應大量訂單,除了新增海運航線,今年直接在歐洲和美國設立海外倉庫,提供「門到門」服務,也就是從中國廠商的門、直接送到歐美消費者門口。利用中國成熟的電商平台,陳暘升從運動員成功轉型成國際賣家。(圖/翻攝自陳暘升臉書)就連電商小白,也能靠著中國電商平台輕鬆跨過創業門檻。兩年內拿下橫跨五大洲訂單的暘昇運動負責人陳暘升告訴CTWANT記者,他原本是競速滑輪運動員,因受傷而做起運動用品生意,像他這樣的電商新手、甚至英文也不太會,但使用阿里的alibaba.com平台,就能知道世界各地的業者想要什麼商品,像是2022年的卡達世界盃開踢前的9至11月期間,就可看到足球相關商品的關鍵字數據成長,他就開發足球周邊產品,後來也賣相關訓練器材,收了錢再製造,沒有庫存問題。最近他透過阿里的AI生意助手,配對並聯繫上西班牙的品牌廠商,透過AI翻譯討論後,從原本要賣單一產品,變成共同開發多品類運動訓練套裝,這是過去很難想像的事,也可看出中國電商長年累積起來的實力,讓生產廠商無後顧之憂,所以才能百花盛開。
地表最強晶片2/「鋼鐵擂台」成真!輝達能模仿機器人對戰首富特斯拉台廠要選邊站
「真沒想到老黃的壓軸戲居然是機器人!」看到一排機器人從舞台上浮現,當時正在美國加州參加GTC 2024開發者大會的業內人士大呼驚訝。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在美國時間18日的GTC 2024開發者大會上,長達兩個小時的個人秀後,邀請兩隻搖頭晃腦、個性不同的小機器人一起做演講總結,被許多媒體稱為「無預警的小彩蛋」,以此宣傳自家的全新專案GR00T,這是一個專為人形機器人設計的通用基礎模型。「黃仁勳不但是AI教父,也象徵著AI發展的風向球,如果輝達要認真做,就能跟特斯拉打對台了。」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中國目前也在積極從事這一行,未來台灣業者勢必要開始看風向、選邊站。2011年的電影《鋼鐵擂台》(Real Steel),故事中的格鬥機器人「亞當」模仿著男主角的揮拳姿勢,重拳擊敗了另一台聲控操作的「宙斯」;科幻電影可說是科技時代的夢想家,而今,隨著AI技術的快速堆疊,機器人不再只是侷限於程式設計後的行為,會模仿、可創造,輝達正在用AI重新定義機器人市場。「為通用人型機器人建立基礎模型,是當今AI領域最令人振奮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黃仁勳的高聲一呼,各項關鍵技術正在匯集。高盛最新的《人形機器人專題報告》提到,隨著技術進步、成本降低與潛在需求增加,預計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出貨量可達140萬台、市場規模380億美元;雖然西方公司擁有先進的AI軟體模型,但亞洲可能成為製造中心,因為亞洲擁有廣泛的供應鏈基礎和較低的製造成本。機器人已經使用在醫療領域,加上AI勢必會研發出更多新應用。(圖/報系資料照)高盛報告表示,「端到端」的學習能力和多模態AI大模型的賦能,大幅提高了人形機器人的技術可行性,帶來了產品性能的顯著提升和快速反覆運算;成熟的零件供應鏈也讓高規格的機器人原料成本,從2022年的約25萬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15萬美元,加速了應用的可行性。面對這一新興領域的巨大潛力,高盛表示,「供應鏈元件股是明智的早期投資方向。」中國廠商包括傅利葉智能、優必選、達闥、小米、小鵬、華為、科大訊飛、智元等,早就開始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的市場。中國主管工業發展的工信部去年11月推出《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表示到 2025 年,要初步建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元件安全有效供給,且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製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範應用,培育 2到3 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以及2到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中國官方已將機器人產業列為重點扶植項目,連小米都有佈局。(圖/翻攝自小米YouTube頻道)北京今年3月開始建立相關產業聚落,可見來勢洶洶,世界首富馬斯克 (Elon Musk) 所主導的特斯拉Tesla,也在去年7月就將旗下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搬到上海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展覽,可見多麼重視中國市場;第二代的Optimus Gen 2也在12月亮相,型態更輕速度更快。不過這次輝達推出的是機器人大腦,包含驅動機器人與AI的電腦系統「Jetson Thor」,以及一組包含生成式AI和其他工具的軟體套組「Isaac」,讓機器人能根據語言、影像、以及最重要的「人類示範」,也就是模仿去做動作。其他公司可根據需求購買並安裝進機器中,不用從工程師寫軟體開始,大大降低進入門檻,引發不少中國企業關注。「2024年是人形機器人年,沒有比這更通用的機器人硬體了。」輝達AI高級研究科學家Jim Fan在其社交軟體上表示,GR00T專案是為人形機器人學習創建通用基礎模型的新舉措。「我們相信,未來每一台移動的機器都將是自動化的,機器人和模擬智能體會像iPhone一樣無處不在。」
電池護照來了2/台塑台泥鴻海三大「芯玩家」陸續到位 歐洲新規緊箍咒反成殺出紅海新武器
人工智慧AI搶盡鋒頭下,台灣科技界正悄悄進行第三波電池復興大戰。全球廠商與政府搶拚戰略物資「未來世代的新石油」自主化之際,傳產龍頭台泥、台塑,以及鴻海這三大巨頭也成了「芯玩家」,紛紛下海挑戰電池產業中最難的一塊、也就是中游製程的「電池芯」,今年即將陸續開花結果。這三家各有千秋,鴻海要結合高雄在地業者做電動車產業聚落,台泥主攻歐美頂級用戶、進軍國際「100%使用綠電」電池廠,而台塑除了台灣電池產業鏈完整國產化,還有回收煉金的「城市採礦」雄心。在今年啟動歐盟新電池法的新遊戲規則下,嚴格要求電池商品的生產履歷與回收能力等,讓目前勢不可擋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始正視自家電池壽命短又貴的困境,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1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疾呼「解決電池壽命問題刻不容緩」。看似嚴苛的緊箍咒,反而成為台灣廠商的「另類加持」,有望突破中國製造紅海市場的「芯機會」。 台泥走國際化路線,與加拿大政府打造「100%使用綠電」電池廠,加國總理杜魯道親自站台。(圖/台泥提供)業內人士透露,台灣曾是電池大國,擁有全球前5大的下游電池模組廠,像是新普(6121)、順達(3211)都是營收百億的公司,但中游的電池芯、上游電池材料「比上」品質贏不了日韓業者,「比下」拚價格也拚不過中國業者,造成產業鏈大缺口。「因為電池芯是高投資、高技術門檻及高風險的行業,」業內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他說,台灣第一波電池熱潮在1994年,國內財團相繼投資設立鎳氫電池廠,第二波在2008年投資鋰鐵電池,但都在艱苦經營。現在是第三波,因應電動汽車崛起的全球電池荒,因汽車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廠商會選擇大品牌。「若台灣有自己的『國家隊』,且價格不要差太多的話,當然會優先採用MIT。」業內人士不諱言,期盼政府幫忙推動政策。以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最新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統計數據,2024年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為51.5GWh,中國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全球市占高達39.7%,強勢佔領第一寶座,接下來是比亞迪的14.4%,韓國LG的11.4%、日本松下的5.9%,以及韓國三星的4.8%。前十名裡,中國廠商就佔了6家。「電動車的成長趨勢看起來不會改變,我們非常有信心面對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鴻海(2317)14日法說會上,除了風起雲湧的AI,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提到的第二大重點就是電動車事業,電動車的大腦是晶片、心臟則是電池,高雄和發的鴻海電池中心推出第一款Made in Taiwan動力電芯,今年第四季將會開始進入量產,產能可達1.2 GWh(百萬瓩時)。除了鴻海的超級電池工廠將在今年量產,為打造完整的國產電池產業鏈,台塑新智能投資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廠、位於彰濱工業區,也將於今年完工投產。除了AI紅利,鴻海的超級電池工廠將在今年量產,近期股價飆高。(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雅虎股市)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向CTWANT記者表示,台灣電池市場仍在不斷增長,有三大原因,第一是將既有的鉛酸電池改為環保耐用的鋰鐵電池,第二是搭配再生能源以強化電網韌性的儲能系統,第三是主流大宗的電動車應用,光是前兩樣需求就達到每年7.2GWh以上,全台電池廠產量加起來也不足以應付國內市場,各廠產品技術、目標客群及應用領域也有差異化,不會有內部競爭的問題。台泥則是走國際化路線,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在高雄小港打造全台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兩個廠產能合計3.3GWh,台泥跟CTWANT記者表示,他們主要鎖定的是「針對新產品快速發展的Artisan market客製市場」,瞄準全球1%的頂級電池客戶,包括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主力市場在歐美。去年11月,旗下電池廠能元科技(Molicel)宣布投入255億元,與加拿大政府共同打造該國最大的高性能三元鋰電池電芯廠,標榜「100%使用綠電」今年底動工,預計2028年投產,產能達2.8GWh,宣布當天,加拿大帥哥總理杜魯道也親自站台。台泥表示,中國大陸產量過剩的是比較低階的電池,對Molicel沒有影響,電池產業要邁向國際,「碳競爭力」是關鍵,在加拿大投資低碳電池,在全球跨國碳關稅發展局勢下,更具降低成本優勢。而歐盟2月生效的新電池法,嚴格規範並要求揭露歐洲境內銷售電池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未來還要訂定電池生命週期碳足跡的上限,台泥表示,所以全球指標電池品牌除了競爭能量與功率密度,「碳競爭力」也變成重要指標。韓國LG、德國福斯與前特斯拉高層創立的瑞典Northvolt,全部投入興建純綠電電芯廠,Molicel將成為全球第四個能提供純綠電電池的指標品牌。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其電池回收技術已經完備。(圖/黃耀徵攝)雖然歐盟新電池法有「門檻」,但也有「新商機」,劉慧啓向CTWANT記者表示,台塑新智能在規劃生產製造電池前,董事長王瑞瑜就強調要提前籌備電池回收系統,且將回收系統納入新能源產業鏈中,因此台塑新智能的電池回收技術已經完備,也有具體的產線規劃,國際市場新設的生產履歷或電池回收規範,早已是台塑新智能內部建立的標準,也是台塑新智能有別於其他廠商的優勢。劉慧啓表示,未來台塑新智能彰濱電芯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不良品,以及售出使用後的汰役電池都可以回收,甚至也能回收其他廠商的電池,提煉其中的珍貴金屬再利用製成新的電池,就像是「城市採礦」,避免挖掘自然礦源,促成循環經濟及環境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