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
」 習近平 二十大 中共 中國 台灣時隔10年!大陸再發布資本市場新「國九條」 提出未來5年發展目標
大陸央視新聞12日報導,大陸國務院推出《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共9個部分,簡稱資本市場新「國九條」。這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後,又時隔10年,國務院再次專門推出的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新「國九條」分階段提出了未來5年、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資本市場發展目標,並為此推出系列舉措。第一,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完善風險監測處置機制,著力穩信心、穩預期。其二,既強調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這個「基本盤」,同時就推動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分類,作出部署。其三,大幅提升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完善行政、刑事、民事立體化追責體系。大陸國務院日前印發《意見》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打造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品質發展為主線,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推進金融強國建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意見》強調,必須堅持和加強中共領導,確保資本市場始終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必須始終踐行金融為民的理念,更加有效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必須全面加強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風險,確保監管「長牙帶刺」、有稜有角;必須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統籌好開放和安全;必須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的主題,更加有力服務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意見》要求,要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提高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擴大現場檢查覆蓋面,強化發行上市全鏈條責任,加大發行承銷監管力度,嚴查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問題。要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構建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規減持,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要加大退市監管力度,進一步嚴格強制退市標準,暢通多元退市管道,精準打擊各類違規「保殼」行為,健全退市過程中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要加強證券基金機構監管,強化股東、業務准入管理,積極培育良好的行業文化和投資文化,完善行業薪酬管理制度,堅決糾治不良風氣,推動行業回歸本源、做優做強。要加強對高頻量化等交易監管,嚴肅查處操縱市場惡意做空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定機制建設,將重大經濟或非經濟政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要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完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政策,鼓勵銀行理財和信託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堅持統籌資本市場高水準制度型開放和安全。要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加大對證券期貨違法犯罪的聯合打擊力度,深化央地、部際協調聯動,打造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監管鐵軍,推動形成促進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合力。
中國官媒推「習近平思想充電寶」 稱學習思想邊充電
中國官媒光明網於近日推出名為「思想充電寶」的產品,其產品是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與專家深入解讀其思想的音頻收錄其中,使用者可以一邊充電,一邊收聽其內容。事實上,此產品在去年3月就已出現,並已交付部分全國兩會代表使用。據星島日報報導,「習近平思想充電寶」的產品照片於16日在網上瘋傳,可看到紅色的充電寶,其正面印有「給手機充電,為思想賦能」。據產品介紹,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統一到二十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二十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於是推出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1—4卷)》思想充電寶融媒體產品。該產品透過新載體、新場景、新應用,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1-4卷內容為基礎,並收錄了《光明日報》刊發的72位思想理論專家深入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音頻,所有語音內容共分560集,每集10分鐘左右。對此,2023年全國人大代表胡曉玲在首次使用後讚稱,對於基層群眾來說,閱讀編印的教材領悟起來有一定困難,而思想充電寶以「聽」的方式學習,提供了一種權威可信、鮮活生動接地氣的學習方式。
北京市《反恐法》通過 明年起寄快遞租車須查驗身分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近日通過《反恐法》的實施辦法。其中規定,自明年起寄快遞、租車都要查驗身分,至加油站購買散裝汽油也必須交代用途;搭乘地鐵前若拒絕接受安檢,則禁止乘車,強調這是為了確保首都的安全,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北京市人大常委會28日表決通過《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辦法》,詳細列舉各類反恐維安措施的要求,並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公安局日前表明,北京防範恐怖襲擊的重點目標數量多、政治敏感性強,高規格重大國事活動密集,新興行業種類多,涉恐風險點突出,因此有必要通過地方立法,進一步堵塞漏洞,解決反恐工作實踐問題。關於交通出行方面,辦法規定,進入軌道交通(如地鐵)站的民眾必須接受安全檢查,不接受者應拒絕其進站乘車;安檢單位失職者將被處以罰款。機動車租賃業務經營者、服務提供者應對承租人身分進行查驗,否則不得提供服務,同時必須如實登記承租人身分資訊、通訊方式、車輛用途等。辦法對於快遞寄送提出明確要求,寄快遞要對客戶身分進行查驗和登記,並對寄送物品採取安檢、開封驗視等安全防範措施,對從外地進入的快遞也須進行安檢。至於可能成為攻擊工具的汽油與無人機,辦法規定,加油站應對購買散裝汽油的單位或個人身分進行查驗,並記錄購買數量與用途。無人機所有者則應進行實名登記,出售、轉讓、損毀、報廢、丟失或被盜都應及時更新登記資訊,也不得非法破解無人機安全控制資訊系統,解除安全限制。該辦法還提及網路安全,稱將依法落實訊息內容監督制度和安全技術防範措施,防止含有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內容的信息傳播。大陸的《反恐怖主義法》於2015年年底通過,並於隔年開始實施,當時的國際背景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肆虐多國,中國也加強打擊新疆「東突」恐怖勢力。近期大陸對國家安全的強調有增無減。去年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中,「安全」一詞出現高達50次,凸顯對國家安全與政治安全的高度重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也多次於談話中提及國家安全。如今年兩會閉幕上,習近平在致詞時講了9次「安全」,並指安全是發展的基礎,穩定是強盛的前提,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秦剛遭「免職」! 王毅回鍋擔任中國外長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今日表決,決定免去秦剛的外交部部長職務,任命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為外交部部長。王毅目前為大陸外交事務的「一把手」,過去40年長期在外事系統工作,去年打破年齡慣例、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顯示受到重用。王毅過去40年長期在大陸外事系統工作,曾擔任大陸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駐日本大使、國台辦主任,自2013年3月起擔任外長超過9年。他在去年中共二十大以69歲之齡,打破「七上八下」不成文慣例,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今年1月,王毅於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誌撰文,顯示他已接任中央外辦主任,接替擔任該職位逾9年的楊潔篪,成為大陸外交事務的「一把手」。當時他重述去年11月中美領導人拜習會的中方說法,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王毅當時於文中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不可逾越的紅線。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不顧中方嚴正警告執意訪台,中國堅決鬥爭、堅決反制,顯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的堅定意志。王毅也將與9個台灣邦交國建交納入過去十年的外交「成果」。
旺報社評》兩岸現狀其實就是一國兩制
2024大選藍綠白都打出「兩岸和平牌」,但只有侯友宜真正面對戰爭風險,提出反對台獨的主張,但他同時反對一國兩制。「兩個反對」固然可以舒緩台海戰爭風險,同時兼顧台灣維持現狀多數民意,及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疑慮,但對兩岸永久和平而言,卻有不足之處。侯友宜團隊仍需進一步思考,如何讓台灣、兩岸及東亞戰略環境能夠長治久安,不要因4年一次政黨輪替的可能性,而長期沉陷於動盪搖擺的不確定困局。多談軟性的兩岸融合就選舉策略而言,「兩個反對」切中反戰民意的兩個基本面向,一是反對台獨挑釁,二是恐懼大陸促統。前者可以轉化為選票,透過下架民進黨來實現,後者則需要大陸對台思維的大開大闔,透過大智慧、大善意加以化解。大陸對台有這樣的智慧與善意嗎?去年中共二十大提出「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是大陸對台政策的最新理論成果,代表大陸對台政策進入「習近平新時代」。自鄧小平以降,大陸對台始終圍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8字方針,前4個字衍生「和平發展」,開創了兩岸交流協商的黃金期,後4個字卻長期被台灣社會排斥,大陸因而對台滋生「只要和平發展、不要和平統一」的焦慮,這種焦慮傳導至台灣,又對大陸產生「脅迫式統一」甚至「武統」的猜疑和恐懼,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來,兩岸關係急遽惡化,其來有自。習近平曾在福建、浙江工作20餘年,與在地台商有密切的交往,頗能將心比心理解台灣人的心態,2012年就任領導人後,相繼提出融合發展、心靈契合兩個原創性概念。「融合發展、心靈契合」可以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並列,對台方針從8字擴充為16字,人性高度也大大提升。如果說和平統一是方式、一國兩制是制度,那麼融合發展就是過程,心靈契合就是目標,後兩者提升了大陸對台方針的內涵。首先,傳統意義上的和平發展,確實可能產生「和平分治」甚至「和平分裂」的結果,但融合發展是在和平發展基礎之上,明確提出以融合為目標,融合就是「融而為一」,統一側重政治意義,融合偏重經濟社會層面,最終實現心靈契合。走向心靈契合之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融合發展、心靈契合」16個字,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對台論述體系,但後8個字在台灣社會,除了少部分關注大陸、了解兩岸關係的民眾以外,大部分民眾卻是未聽過,乃至無感的。如果大陸高舉心靈契合的目標,多講軟性的兩岸融合,讓台灣民眾了解到大陸並非「逼統」,而是鼓勵台灣與大陸融為一體,愈來愈多的台灣民眾就會不再視「統一」為威脅。侯友宜反對「一國兩制」符合台灣多數民意。大陸將一國兩制視為統一後的制度安排,希望以「兩制」換得台灣民眾接受統一,卻忽略了人性安於現狀、畏懼不可知的一面,加上台灣不同於香港,台灣主權屬於中華民國。民眾或許對台澎金馬政府的治理能力有所不滿,但願維持現狀、對統一有疑慮,所謂「兩制台灣方案」終究還是對現狀的改變,不易說服台灣民眾接受。侯友宜反對一國兩制並非反中,而是代表台灣多數民意支持維持現狀,如何澄清和化解人民的疑慮,主動權在大陸手上。前總統馬英九日前訪問大陸,表述「兩岸同屬中華民國」,在大陸立場,自然主張「兩岸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既然兩岸各自的憲法都是一中憲法,那麼,兩岸現狀就是一中下的兩個憲政體制,也就是「一國兩制」。《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民進黨有心卻無能改變。在「現狀就是一國兩制」基礎上,兩岸進入融合發展,走向心靈契合之路,兩岸永久和平就不再是夢。
中俄簽2份聯合聲明 習:我願同你一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國總統普丁當地時間21日下午共同簽署兩份聯合聲明,旨在深化兩國關係及推動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發展。應普丁之邀,習近平於20至22日赴俄進行國是訪問(state visit)。兩人在鎂光燈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表示,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俄關係始終保持蓬勃健康穩定發展的勢頭。兩國政治互信、利益交融、民心相通不斷深化,經貿投資、能源供給、人文地理等領域合作持續推進。他說:「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我同普丁總統、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總理進行了很好的交流,達成很多重要共識。雙方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共識進一步加強,合作早期收穫已經顯現,更多合作正全面推進。」習近平說,今年是中國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此同時。俄國也正推進2030年前國家發展目標。他表示,雙方要加強溝通、密切協作,「我願同你一道,對雙邊關係和務實合作作出規劃部署,助兩國各自發展振興。」
秦剛堪稱大陸「政壇傳奇」 副部級「駐美大使」3個月晉升「國務委員 」
大陸新任外交部長秦剛獲任命為國務委員。短短3個月,秦剛由駐美大使的副部級官員晉升為外長、再晉升為國務委員,位列國家領導人,創下大陸政壇傳奇。秦剛2021年7月接替崔天凱出任中國駐美國大使,去年10月在中共二十大當選中央委員,去年12月30日接替王毅擔任外交部長,晉升為正部級。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5年前,時任外長王毅也升任國務委員。不過王毅是當了11年的正部級外交部長,才晉升到副國級的國家領導人行列,秦剛只用了不到3個月,創下官場傳奇,也顯示他深得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高度信任。身段柔軟 積極與美商界及民間交流報導稱,56歲的秦剛,1966年3月出生,曾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駐英國公使、新聞司司長、禮賓司司長,2018年升任外交部副部長。擔任駐美大使一年半,正逢中美關係持續受台灣、新疆、疫情等問題干擾,有分析認為秦剛身段柔軟,積極與美國商界及民間接觸交流。今年大陸全國兩會,秦剛舉行上任以來首場外長記者會,近兩小時回答14個提問,聚焦中美、台海及俄烏戰爭等熱點議題。秦剛批評美國所謂的對華「競爭」實為「惡意對抗」,就如奧運田徑,總想着犯規去絆倒對方,「甚至想讓對方參加殘奧會」。他強調,打壓遏制不會使美國變得偉大,更阻擋不了中國邁向復興,「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這辦不到」。他還特別展示大陸《憲法》談台灣問題,稱美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地動山搖」。
中國大陸61年來首次人口負成長 人口學會副會長「人口紅利仍在」
截至2022年末,中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近61年來中國首次人口負增長。這組統計數據引發輿論熱議。人口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變量,也是影響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中新社專訪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解讀中國的人口紅利是否在消失?這個負增長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帶來哪些影響?在未來的全球人力資源結構中,中國又如何找到新機遇?等議題。「負增長」後,中國人口紅利仍在中新社記者:「人口負增長」意味著什麼?中國會不會就此正式進入「長期人口負增長」週期?杜鵬:人口負增長是指總人口數量開始減少這一標誌性轉變,其源於生育率的下降。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總和生育率就下降到了2.1,2.1也被稱作世代更替水平,即低於更替水平就相當於已經踩下了人口增長的剎車,或早或遲就會出現人口負增長。因此,中國人口負增長起因於30年前,只是到了2022年,直觀的數據才顯示出真正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中國人口負增長,它還伴隨著出生人口首次少於1000萬這一事件。觀察歷史,1963年中國出生人口接近3000萬,10年前都還在1500萬人以上,2022年降到了956萬。未來的幾十年,中國可能都要處於人口負增長狀態,只是速度快慢問題。中新社記者: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在人口結構中曾獲得哪些好處?「人口紅利」是不是真在消減?杜鵬:中國的人口紅利依然存在。人口紅利是經濟學概念,它不僅取決於人口結構,更關鍵的因素是能不能充分利用人口機會窗口。改革開放前,中國勞動力就非常豐富,但這並不是後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改革開放本身充分釋放了中國人口數量和結構的優勢,這才創造了人口紅利。我們說如今人口紅利依然存在,基於三方面原因:其一,中國勞動力數量仍然非常龐大。到2022年,中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達8.76億,規模依然龐大。其二,中國在從人力資源大國轉向人力資本大國。中國8億多勞動力中,絕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增長到近11年。2022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1076萬,而中國一年新增就業人口在1300萬人左右,如果實現充分就業,絕大多數新增就業人口都是高教育素質人口。我們的勞動力數量可能在未來一些年出現緩慢下降,但勞動力素質在提高,這給我們充分利用龐大的高素質勞動人口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其三,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體制機制在進一步完善,可以不斷促進勞動力供給和就業需求更好匹配。促進城鎮化過程中,農業剩餘勞動力進一步轉移到城鎮,實現了更有效的人力資源配置。因此,必須看到,我們依然有龐大的勞動力隊伍,有更好的勞動力素質結構,有更完善的機制使高素質勞動力更緊密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所以人口紅利依然存在。政策放寬,為何有些年輕人不願生孩子?中新社記者:去年8月,大陸國家衛健委曾刊文談到,低生育率成為影響中國人口均衡發展的最主要風險。這裡的「風險」主要包括哪些?杜鵬:人口負增長後,一方面人口總量特別是勞動力數量在下降,另一方面人口在老齡化,特別是未來十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加速趨勢。「少子」是人口負增長最主要動因,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關注未來幾十年中,生育率能否得到有效提升。這個「提升」不是恢復到一、二十年前的狀態,而是首先使它不再進一步下降,同時,使有生育意願的人們能夠充分實現生育意願。導致出生人口減少的相關因素,如果我們不能夠在未來5-10年盡快解決,可能人口負增長就會進入加速過程。而從長期來說,雖然人口增長總會進入到一個負增長階段,但我們還是要力爭生育率不出現急劇下降,不出現出生人口數量長期低迷,這樣才有利於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中新社記者:近年來,中國不斷調整優化生育政策,釋放生育潛力。那麼,政策調整後,出生人口為何不升反降?為什麼現在有些年輕人不願生孩子了?杜鵬:生育率下降背後有多方面因素。第一,社會保障普及後,養老不再僅依靠子女,人們的生育觀念也會隨之受到影響。第二,醫療衛生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在提高。如今,全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8.2歲,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已經超過80歲,這也對生育水平產生了影響。人口結構變化以後,年輕的育齡人口在減少,所以在同樣出生率的情況下,每年生育的人數也在減少。第三,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中國女性就業率非常高,女性要去平衡生育和職業發展的關係。第四,教育水平在提高。我們常說教育水平越高,生育水平越趨於下降,這裡有觀念的變化。同時,教育時間延長,初婚初育年齡也隨之推遲,職場女性在生育方面付出的代價會更高,這也會導致生育人口數量下降。綜合來看,育齡婦女人數在減少,初婚初育年齡在推遲,離婚率、不婚率也在提高。同時,年輕人也會遇到工作和生育之間平衡的難題。這些因素疊加,使得2022年的出生人口數創下了新低。「量的優勢」與「質的優勢」中新社記者:當「少子老齡化」成為常態,人口結構的「一減一增」之間,中國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杜鵬:中國在進行全面的準備。早在2006年,國家層面就已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此後又將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共二十大報告將「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等放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部分進行部署。從實踐來看,這些年我們也在不斷探索解決「一老一小」難題,諸如不斷完善生育政策,探索普惠托育,促進教育公平等,減輕年輕人在孩子擇校、課外輔導等方面的焦慮或撫育成本。此外,養老措施發揮作用與提高生育率也密切相關。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一般老人會照看,如果第二個孩子還讓老人照看,老人就要有8-10年時間全部用來為子女照看孩子,這就提出新挑戰:老人是否願意幫助子女承擔撫養責任。跟養老一樣,這裡會涉及很多社會保障問題,怎麼促進老人和子女共同居住,怎麼在稅收等方面給予年輕人優待,怎麼解決老年人的異地醫保問題等等,這些方面國家一直在不斷完善相關措施。當然,政策路徑上已非常清晰,但政策落地實施,還要有幾年時間才能夠看到真實成效。中新社記者:應對「少子老齡化」,國際上不少國家已有探索,我們能從其他國家獲得哪些經驗或教訓?當前,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杜鵬:近年來,我們也在借鑒一些國家鼓勵生育的相關措施。但是,總體上來說,我們需要做的,一是戰略重視,要從戰略上關注和促進生育率的提升或穩定;二是綜合施策,不能單從某一方面著力;三是博採眾長,不同國家的好經驗,要結合自身國情進行取捨借鑒。歸根到底,中國還是要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中新社記者:最近,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談到,通過提高個體勞動者的生產率來解決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問題。中國人口從「量的優勢」到「質的優勢」轉變,需要在哪些方向重點著力?杜鵬:首先要明確,我們不是擔心人口負增長導致勞動力不夠用了,而是更關注龐大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勞動力群體,能不能獲得與自己相匹配的就業崗位,使勞動力供給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加緊密結合。當然,與此同時,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發展方式也會越來越關注於靠技術密集型產業去促進未來的發展。羅奇的觀點也非常重要,他強調個人要素、全要素的生產,也就是我們不能簡單比較勞動力數量,更要比的是勞動力素質、勞動力結構以及現代化的發展模式。中國如何找到新的人口機遇?中新社記者:聯合國的人口預測稱,印度將在今年4月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未來的全球人力資源結構中,中國如何找到機遇?杜鵬:人口數量第一、第二,本身沒有優劣可言,我們沒必要過分關注人口規模排第幾,而更應關注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是否更有利,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是否在持續提高,更應關注人口結構變化會帶來哪些優勢與挑戰。優勢方面,無論是人口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還是人口城鎮化進程,與印度相比,我們都高得多。挑戰方面,我們的生育率較低,人口老齡化較快,也意味著在社會保障方面,要花更大力氣去提升生育水平,解決托育養老問題、教育公平問題、地區間城鄉間差距問題等等。因此,不必拘泥人口數量的排名,我們必須看到過去40年,特別是過去10年的發展成就,從而利用自身優勢和發展勢能,立足人口國情,去走好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夏立言見王滬寧 陸委會抨擊:威權專斷與民主和平兩不相容
有關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涉台談話,陸委會10日強調,北京當局持續對台政治、軍事與經濟脅迫,與台灣人民福祉背道而馳,更對區域和平造成危害。陸委會認為「威權專斷擴張」與「民主和平穩定」兩不相容,這是當前世界公認的事實,也是國際社會積極與台灣交往互動的主因。陸委會指出,兩岸交流互動應基於理性平等、相互尊重,更應進一步尋求務實溝通、相互理解、化解分歧。中共高官須思考建設性、有意義的務實處理之道,而非將疫後健康交流的契機,操作成台灣人民排拒的政治宣傳與統戰分化工具。陸委會重申,中共一黨專制與台灣民主制度存在高度落差,台灣人民對維護國家主權、台海和平及台灣的未來均有一致的主張與堅持、不容其置喙。過去以來,北京當局屢對兩岸交流進行政治操作與人為干擾,呼籲對岸真正改變作法,透過不設前提的溝通面對問題,更要放棄對台強制性作為,真正負責任地維護台海和平、增進兩岸人民福祉。新華社報導,王滬寧10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等人,王滬寧表示,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和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王滬寧表示,「台獨」與和平水火不容、與台胞福祉背道而馳。大陸當局重視台灣同胞要和平、要安寧、要過好日子的願望。兩岸同胞對正常交流往來的意願強烈,當務之急是盡早恢復兩岸交流正常化。王滬寧指出,國共兩黨要進一步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保持良性互動,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夏立言表示,希望今後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增進互信溝通,加強交流合作,共同造福兩岸民眾,促進台海和平穩定。
宋濤會夏立言提「貫徹解決台灣問題」 陸委會:刻意矮化
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9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表示將深入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和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願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與中國國民黨加強交往,增進互信。陸委會今日表示,中共提及所謂「貫徹解決台灣問題」,是刻意矮化與傷害我主權。針對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會見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之論調,陸委會9日發布新聞參考資料〈兩岸交流對話應理性平等、相互尊重〉,重申「兩岸互不隸屬」是台海現狀事實,交流對話應基於對等尊嚴,不應設置任何錯誤的政治前提框架。陸委會進一步表示,中共當局在會見我方人士提及所謂「貫徹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無疑是刻意突顯其對台政策旨在對我主權尊嚴的矮化與傷害。陸委會強調,北京當局定義「一中原則、謀求統一、接受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為兩岸互動前提,企圖損害中華民國主權、矮化台灣,國共兩黨在九二共識相互呼應,台灣人民無法接受。我政黨人士在交流活動中應義正辭嚴、充分反映台灣民意對捍衛主權民主及反對武力脅迫的堅定立場,不宜附和中方統戰操作。陸委會指出,政府維護台海和平的政策一貫,獲得國際社會及國內民意的肯定支持;我們呼籲北京當局尊重兩岸現實、放棄對台強制脅迫思維、統戰操作與武力恫嚇,改善威權擴張作為,負責任地處理兩岸關係。
2023年台海局勢走向受關注 學者研判:將會是安而不穩
2022年台海局勢兵凶戰危,今年兩岸情勢何去何從備受關注。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助研究員曾偉峯研判,2023年兩岸關係將是「安而不穩」,許多不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兩岸關係國際化、中美戰略競爭、中共常態性軍機艦擾台等問題,都有可能讓兩岸衝突忽然升級。曾偉峯11日出席由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共研究雜誌社主辦的「2022年中國大陸情勢總結與未來發展趨勢觀察」論壇時,提出上述觀點。曾偉峯認為,除了前述幾項因素,中共二十大後對台人事安排,大陸解封後的新冠疫情與經濟走向,以及2024年台灣的總統大選,將是觀察兩岸關係發展的三大重要面向。曾偉峯表示,觀察二十大人事,儘管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一手在握,但內政與外交工作似有顯著不同分工。內政如李強、蔡奇、李希等皆是新手上任,但外 交、對台與軍事如王滬寧、王毅、張又俠、何衛東或是秦剛,都是有經驗老手,也熟悉對台事務。觀察此對台人事,後續中共對台工作整體措施預計會更深化現有手段與理論,無論在法律戰、認知戰或是軟硬手法上,都會越來越精緻與深入。其次是新冠疫情爆發與社會動盪,恐影響兩岸政經社交流。曾偉峯分析,大陸政策由原先的「動態清零」變成類共存的「優化防控」,染疫人數大增,2023年大陸將面臨社會大規模染疫的動盪,而中共高層染疫機會大增,也可能影響政府施政,而動盪的中共可能讓其在對台政策上更加僵化。最後,曾偉峯指出,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共必然關注總統人選,以及採取各項措施影響可能的選舉結果。他說,中共可能採取的外交戰與宣傳戰行動,也讓兩岸政治互動更加艱困。由以上觀察,兩岸關係進入2023年,將仍是安而不穩,更需兩岸雙方智慧處理任何可能的危機。
「百大紅色通緝令」第62人抓獲!銀行女職員涉挪公款...逃亡27年遭逮
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日前發布消息指出,在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統籌協調下,經廣東省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機關與有關國家執法機關密切合作,現年52歲、已外逃27年的「紅色通緝人員」屈健玲日前在境外落網,已被遣返回大陸。大陸《南方都市報》報導,屈健玲,1970年9月出生,中國銀行廣州分行黃埔支行原財務管理人員,涉嫌利用職務便利挪用巨額公款,1995年11月外逃。屈健玲變換身分、逃亡多國,辦案機關發現其藏匿線索,通過國際刑警組織對其發布紅色通緝令,開展國際執法合作,最終將其緝拿歸案。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又名紅色通報,也稱紅色通知,是國際刑警組織8種通知中的一種,以顏色和圖像區別。程序上,會員國的國家中央局會向國際刑警組織祕書處提出申請,如果沒有違反章程或其他要求事項,就會依請求發布紅色通報。中央追逃辦負責人表示,中共二十大作出了深化反腐敗國際合作、一體構建追逃防逃追贓機制的重大部署,屈健玲被緝捕歸案,充分彰顯了中共中央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的堅定決心,體現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鮮明態度。追逃追贓永遠在路上。將以頑強意志品質堅決打贏追逃追贓攻堅戰持久戰,尚有一人在逃、追逃絕不停止。報導指稱,大陸近年來「獵狐」不止步。獵狐行動是2014年由中國公安部部署執行、追捕外逃腐敗分子的專項行動,2015年3月被納入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首次啟動針對外逃腐敗分子的「天網行動」。中共十九大以來,「天網行動」持續深入開展。新華社日前發布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共二十大工作報告,其中披露「天網行動」5年來追回外逃人員7089人,其中中共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1992人,追回贓款達人民幣352.4億元,「百名紅通人員」已有61人歸案,屈健玲是第62人。
網球界沒忘彭帥! 國際女網協會重:大陸賽事不恢復
據美國之音報導,世界女子職業網球比賽的管理機構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4日發表聲明,強調國際女子職業網球比賽何時重返大陸,取決於大陸著名女網球運動員彭帥的性侵案何時得以解決。路透引述WTA的一分聲明稱,該機構至今為止尚未與彭帥進行過面對面的會晤。聲明還說,「WTA在返回中國問題上的立場沒有任何變化,我們只是確認了我們在2023年美國公開賽之前的各項賽程,」WTA去年公布的2023年度臨時賽程只將比賽排期到今年9月,而且對是否有比賽安排在大陸舉行並沒有明確的說明。報導稱,現年37歲的彭帥曾是溫網和法網的雙打冠軍。2021年11月2日,她在微博上發文,披露自己與70多歲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維持多年的關係以及被迫發生性關係的經歷。報導稱,彭帥這篇貼文很快就在大陸社交媒體微博和網路上被盡數刪除,而且彭帥本人也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她再未出過國,僅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在官方安排好的場合露過幾次面。而張高麗似乎並未因此受到任何調查或處罰。去年10月北京舉行中共二十大時,張高麗仍然穩穩地坐在主席台上。但是,WTA出於對彭帥安危的擔憂,事發後立即宣布暫停在大陸的所有賽事。「恢復在中國的比賽需要解決彭帥的問題。她公開指責一名中國政府高層領導人對她性侵是一種勇敢的行為,」WTA的最新聲明說。「就像我們對待全球任何其他運動員一樣,我們呼籲適當的權威機構對指控進行正式的調查,同時讓WTA有機會與彭帥私下見面討論她的狀況。」WTA表示,該機構已經接獲有關彭帥目前生活安全、舒適的消息,但是還沒有機會與她私下見面。「我們仍然堅持我們的立場,而且我們依然惦記著彭帥,」WTA聲明說。「WTA為解決問題仍在繼續努力。」WTA的聲明說,「雖然我們一直表示希望重新在中國舉辦WTA賽事,但我們不會為此在涉及我們建會原則的問題上作出讓步。」WTA因彭帥性侵案而暫停了在中國的賽事,此後還為此損失了數億美元。此外,國際男子職業網球協會(ATP)去年7月起,也暫停了在中國的所有賽事,但是停賽與彭帥沒有直接的關係,而是因為大陸當時以及後來的新冠疫情過於嚴重,以及因此實施的封控措施過於嚴厲。
王毅不再兼任陸外交部長 駐美大使秦剛接任
據央視新聞聯播,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任命中國駐美大使秦剛為外交部部長,免去政治局委員王毅兼任的外交部長,任命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曉萍為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56歲的秦剛曾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新聞司司長、駐英國公使、外交部副部長,去年7月接下駐美大使一職,在中共二十大當選中央委員。秦剛本月6日在美國應邀出席美中貿委會年度晚宴,並獲頒「傑出貢獻獎」。他在演講表示感謝,並說:「感謝(美中貿委會)葛士柏主席對我的熱情介紹。但你忘記了一點,你沒有說秦剛大使是戰狼。」引起哄堂大笑。
1/7~2/6重啟小三通 只限金馬民眾和陸配
兩岸小三通有條件重啟!行政院會22日拍板,明年春節前後兩周,金馬地區民眾及大陸籍配偶,可專案方式申請小三通往返兩岸,金門每天至多1班,馬祖每周至多2班,暫不開放台商中轉。總統府表示,後續將視疫情發展,循序漸進恢復小三通,期盼透過此次春節專案,作為疫後兩岸人民之間健康有序交流的起點。小三通是指金門、馬祖與大陸廈門、福州,進行人員和貨品等雙向的往來,由於比直航班機來的便宜,且班次密集,斷航前每個月有逾300班次,但新冠肺炎爆發後,從2020年2月10日起暫停,近3年來,要求復航聲浪不斷。行政院會昨天拍板「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從明年1月7日至2月6日實施,對象以金馬民眾、陸配為限,採專案申請方式。根據陸委會規畫,旅客名單將由金馬地方政府負責造冊、管控,邊境防檢疫措施將參照空運,由衛福部監督執行。交通部長王國材說,該方案是依照金馬人口與陸配考量,金門約有14萬人口、2440名陸配,馬祖約1.4萬人、536名陸配,名單將由縣府造冊,再交給航港局作為登船檢查。金門在大陸工作、就學人數約1千至2千人,行政院認為,金門每天至多1班,足以應付地方需求。王國材說明,金門-廈門每天1班,雙向可供618個座位;馬祖琅歧與黃歧2條航線,每周共2班,雙向可提供580個座位,船公司已可向航港局申請復航。對於此次未開放台商中轉,行政院長蘇貞昌指出,仍需注意中國大陸疫情發展,加上離島醫療量能確實非常薄弱,不能讓疫情有任何破口,此次專案若順利,未來可作為小三通常態化復航的參考。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解釋,小三通航線屬船運,若開放中轉,民眾抵達碼頭後必須至金門機場,中間相隔好幾公里,也不見得能馬上銜接上國內航班,民眾屆時可能會趁空擋至店家購買貢糖、酒類等伴手禮,期間產生的疫情風險,不該由金馬民眾承擔。邱太三並說,陸委會數度想規畫小三通專案,例如4月清明節,無奈上海疫情升溫,至8月又因大陸軍演而作罷,至9月又有中共二十大而暫緩。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強調,行政院是在兼顧離島防疫周全的前提下,讓在中國生活、工作的金馬地區民眾和配偶,能夠透過小三通往返過年,並滿足人道的需求。
向台商喊話 國台辦:不要錯過今後30年的發展
2022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開幕式20日在廈門舉行。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致詞時呼籲,兩岸經濟密不可分,唯有加強合作才是人間正道;兩岸企業家峰會台方理事長劉兆玄表示,峰會將選定適當的項目如電動車等,推進兩岸產業鏈的深度合作。潘賢掌表示,兩岸經濟合作符合市場規律。新時代十年,大陸一直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島外投資目的地和最主要貿易順差來源,兩岸貿易額翻了一倍,台商來大陸投資項目增加近45%,強力拉動了台灣經濟發展。今年1月至11月,兩岸貿易額達2945億美元,給台灣帶來約1438億美元的巨額貿易順差。潘賢掌表示,歷史和現實都深刻昭示著,兩岸經濟密不可分,脫不了鉤、斷不了鏈,唯有加強合作才是人間正道,才能更多造福兩岸同胞,台灣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也才有更大確定性和更堅實依靠。潘賢掌向台商喊話,如果抓住了中共二十大前大陸30多年的快速發展,那今後的30年要繼續緊緊抓住。如果沒有抓住前30多年的發展機遇,千萬不要錯過今後30年的發展。因為中共二十大後的30年,大陸的發展空間將更加巨大,發展更加高質量。劉兆玄致詞時提出4點建議,包括:深化雙邊經貿交流,拓展未來新興商機;加速數位綠色發展,推動產業創新鏈合作;協助拓展內需市場,積極掌握新的商機;落實各項惠台措施,紓解台商經營困難。劉兆玄表示,面對當前全球產業供應鏈解構重組的新挑戰,兩岸產業應聚焦具有發展潛力的新產業領域,採取「試項試點」、「先行先試」、「複製擴大」的路徑,逐步建立兩岸產業創新鏈合作的新模式,並以此作為峰會下一階段的重點計畫,積極加以推動。峰會將選定適當的項目如電動車等,推進兩岸產業鏈的深度合作。劉兆玄表示,為協助台商拓展大陸內需市場,建議大陸方面給予台商國民待遇,並幫助台灣產品建立通路,輔導台商運用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社區團購等電商平台,引導台灣商品進入大陸消費市場。劉兆玄表示,台灣的產業公會建議大陸方面允許台商一體適用《外商投資法》,或將各項惠台措施明確納入《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之中,請大陸方面優先予以考慮。
國務院進入交班階段 劉國中、張國清任副總理
中共二十大之後,地方諸侯持續調整。官方昨先後宣布,原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任重慶市委書記,原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任天津市委書記。至此,由政治局委員兼任的地方一把手全數底定。連動副總理人選也趨明朗,新任政治局委員劉國中和張國清日前已卸下陝西和遼寧書記,兩名「軍工系」料雙雙進京候任副總理,國務院進入交班階段。大陸四大直轄市及廣東、新疆書記由政治局委員兼任,包括北京書記尹力、上海書記陳吉寧、廣東書記黃坤明、新疆書記馬興瑞日前先後就任,連同昨日的重慶和天津調動後悉數就位。而卸任天津書記的李鴻忠料進京任全國人大第一副委員長。值得注意的是,連日來的地方大員調動,中央組織部部長陳希都赴當地領導幹部大會宣布中央決定,已卸任政治局委員的陳希仍「站好最後一班崗」。中共政治局委員兼任地方一把手名單。生於1960年9月的陳敏爾,是浙江諸暨人,從紹興宣傳部門起步,長期在浙江工作。被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信的「之江新軍」核心成員。中共十九大前夕,他接替落馬的孫政才主政重慶,二十大連任政治局委員。60歲的袁家軍出身軍工系,有航天少帥之稱,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寧夏常務副主席,2014年擔任浙江常務副省長,後任省長。浙江是經濟大省,袁家軍主政期間率先為「共同富裕」探路,在二十大晉身政治局。另外,7日,中共宣布,原江西省委書記易煉紅接替袁家軍任浙江省委書記,原甘肅省委書記尹弘任江西省委書記,黑龍江省長胡昌升擔任甘肅省委書記。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主任梁惠玲擔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將出任省長。國務院4位副總理也是當然政治局委員,常委丁薛祥將任第一副總理,現任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勢頂替劉鶴的位置,分管金融、民企和中美經貿等。在近月來局委的新職相繼確定後,劉國中和張國清幾篤定將任副總理。
江澤民病逝/習近平發聲了!「化悲痛為力量」 沉痛談話內容曝光
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今(30日)下午因白血病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耆壽96歲。對此,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在與寮國國家主席通倫(ThonglounSisoulith)會談時,就針對江澤民病逝發表回應,表示「將化悲痛為力量,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表示,江澤民是中國黨、軍和各族人民公認的、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更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傑出領導者。(圖/達志/美聯社)對於中國共產黨失去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創立者,「我們沉痛悼念江澤民同志,將化悲痛為力量,按照中共二十大的部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中共二十大後改變明顯 習近平積極展開大國外交
中共20大後習近平大國外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起,啟動中共二十大後大國外交。習近平15日在印尼峇里島20國集團(G20)峰會場邊行程滿檔,一天之內接連會見法國總統馬克宏、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南韓總統尹錫悅及荷蘭首相呂特等,17日還將在曼谷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面,這些會談被視為中國與相關國家改善關係的契機。美國智庫專家:習有意進行微笑外交習近平14日在峇里島與拜登舉行眾所矚目的面對面會談,華府專家普遍認為,儘管中美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皆未做出讓步,但拜習會結果比預期好。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資深研究員庫伯(Zack Cooper)指出,「我認為習近平在黨代會(二十大)結束後,似乎希望進行一點微笑外交,試圖解決中國在對外關係中遇到的一些挑戰,不僅是與美國,還有與其他一些主要民主國家的關係。」昨天,習近平先與馬克宏在G20峰會場邊會晤。據法國總統府聲明,法中一致表達對烏克蘭衝突降級的迫切需求,並重申應防止在烏克蘭使用核武。烏克蘭衝突帶來的後果超出歐洲邊界,應該透過法中之間的密切合作加以克服。習近平則強調,中方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明確一貫,主張停火、止戰、和談。國際社會應為此創造條件。他還說,希望法方推動歐盟繼續奉行獨立和積極的對華政策。中澳2017交惡後 首度領袖會晤接著,習近平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舉行會談。艾班尼斯會後說,他與習就中方對澳實施的禁運措施,進行積極討論。習也回應稱,中澳在經濟和貿易合作方面有很大潛力。這是2016年以來中澳領導人首次舉行雙邊會晤,這標誌著中澳重大的外交轉變。2017年起,中澳關係就逐漸惡化。昨天下午,習近平還會見荷蘭首相呂特。習強調,各國應該相互合作,而不應該尋求「脫鉤」,習同時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以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呂特則稱,希望與中國密切交往,保持雙邊關係發展的強勁勢頭。美國目前正向荷蘭施壓,要求停止向中方輸出先進晶片設備。會尹錫悅談貿易 接受訪韓邀請習近平接著與南韓總統尹錫悅會晤。尹錫悅呼籲中方在遏制北韓挑釁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習近平則稱將加快中韓兩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習還表示,等疫情趨緩後,他樂意接受訪韓邀請,希望尹錫悅在雙方方便的時候訪華。這是尹錫悅就職以來首次與習近平正式會談,也是中韓領導人自2019年12月以來,時隔3年再次舉行會談。15日下午,習近平還會見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塞內加爾總統薩爾、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及西班牙總理桑傑士。APEC領袖會議 中日首腦會談登場自10日起,東南亞連續舉行柬埔寨金邊東協系列峰會、印尼峇里島G20峰會,及泰國曼谷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袖非正式會議。當中,拜、習出訪行程只在G20峰會重疊,此前拜登參加東協系列峰會時,北京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與會,而拜登則將缺席11月18至19日舉行的APEC經濟領袖會議,由副總統賀錦麗代表參加。可以預料,習近平還會在APEC場邊積極展開外交會談。17日,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在曼谷會談,這將是中日領袖自2019年12月以來,時隔約3年再次進行面對面的會談,也是岸田與習近平的首次首腦會談。其間,中日兩國關係因台海和北韓問題不斷激化,以及島嶼主權爭端等歷史問題揮之不去而陷入困境。觀察人士說,中國希望借助今年是中日關係正常化50周年的機會,管控甚至推進中日關係的發展。
拜習會將登場 拜登:要與習近平釐清紅線在哪
二十國集團(G20)領袖峰會明在印尼峇里島登場,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將舉行首次實體峰會。拜登昨日先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柬埔寨舉行的東亞高峰會進行場邊會談,這是拜登擔任美國總統後,中美至今最高層級會談,拜登向李克強重申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對於今日的拜習會,拜登強調,他要與習近平釐清紅線在哪裡,以及未來2年雙方的最優先事項為何。 美國總統拜登。(圖/達志/美聯社)拜登向李重申 台海和平重要性習近平甫於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第三度出任中共總書記,拜登則於美國期中選舉守住民主黨在參議院多數地位。外媒分析認為,2位領導人順利度過換屆與期中選舉,開始騰出手來協商中美關係。對中美來說,這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2國領導人最重要的實體外交活動。我國外交部昨晚表示,將持續就美中高層互動與美方保持密切聯繫,隨時掌握。拜習會登場前,拜李會先預熱,根據白宮說法,拜登當面向李克強談到北京應尊重東海和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的必要性,並重申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拜登還強調,美國將與中國進行「強力的競爭」(compete vigorously),且公開反對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但同時保持雙方溝通順暢,以確保競爭不會轉為衝突。對此,大陸官媒則未發布任何訊息。美將全力競爭 確保不變成衝突針對今天的拜習會,拜登13日在一場非正式簡報會中告訴媒體,他和習相處的時間超過世界上其他領袖,2人相互了解,幾乎沒有誤解。拜登強調,「我們只是要釐清紅線在哪裡,以及未來兩年雙方的最優先事項為何」。他也直言,習近平所處的國內環境有所改變,他和習一向直言不諱,2人之間沒有任何誤判,這在雙方關係中至關重要。稍後拜登在東亞高峰會致詞時重申,美國將強調台海和平,「美國將全力競爭…同時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確保競爭不致演變成衝突。」學者推測 雙方仍將各說各話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料將參與拜習會,並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會面。葉倫12日受訪時說,中國親市場派、促進中國與全球經濟融合的一代官員正在退休,她對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所知甚少,希望本次出訪期間能建立新的聯繫,以幫助了解中國政府政策和經濟形勢。中美有責任確保雙方的宏觀經濟管理對全球經濟有利,並了解其他國家狀況,「我們真心希望建立這樣的聯繫」。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分析拜習會,他認為防止共軍侵台仍是美國兩大黨的共識,美方可能於G20表述,不接受任何一方以非和平方式改變現狀,並希望兩岸展開有意義的實質對話,但對大陸而言,主權議題不可能讓步,「中國大陸就算當著美國面前喊出,要『排除外部勢力干涉』也是有可能,畢竟中國大陸也沒有指名道姓」。黃奎博推測雙方應會各說各話、僵持不下。中經院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拜習會議題應包括公平貿易,2020年美中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惟至今仍有多項條款未落實,應會觸及協議進展及中方後續落實規畫。就美國期中選舉初步結果來看,拜登期中考算是過關了,但未來相對是要妥協的兩年,此時此刻,他還不清楚國內情況,對中政策也就不會有什麼調整。習近平此行為中共二十大結束後首度出訪,除出席G20、也將參與在曼谷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