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
」 WTO 台灣 中國 關稅 世界貿易組織陸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遭約談後猝逝 官方稱疾病網掀內幕
社群平台X傳出,吉林官方媒體《吉林日報》11日緊急下架一則該省一、二把手10日與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在北京舉行正式工作會報報導,顯示俞建華已經出事。遭紀檢人員約談後,10日深夜在辦公室輕生。中國海關總署網則於11日晚間22時過後,突發署名「海關總署俞建華同志治喪工作小組」發布《訃告》,指「2024年12月10日,中共海關總署黨委書記、署長俞建華同志因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享年63歲。」 陸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突然死亡,疑遭調查,官方稱突發疾病享年63歲。圖為《吉林日報》未及撤下的俞建華(左欄二題)報導。 (圖/摘自吉林日報)俞建華死因十分突然,因為大陸東北《吉林日報》先是排版於12月11日見報報導,俞建華於12月10日與中共吉林省委書記黃強、省委副書記兼省長胡玉亭,在北京舉行工作會談,指要「努力在擴大高水平開放上取得突破,更好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但印刷時,突然遭到撤稿,引人注目。中央社引述旅美中國時事評論人蔡慎坤今天下午在X平台發文稱,俞建華昨晚在辦公室輕生了。按說俞建華是中共20大經過習近平人事班子精心挑選的正部級官員,進海關的時間只有兩年多一點,如果要查俞的政治背景或者是腐敗問題,很可能是在商務部的問題,但俞在商務部更多扮演的是一個商務判斷高手,擁有的實際權力很有限,「周一中紀委人員才找談話,沒想到馬上就輕生了」。中央社報導,中國媒體人羅昌平隨後也在X平台發文稱,俞建華10日晚上10時37分在辦公室輕生;引線之一是每年花人民幣幾十億元搞的智慧海關項目的貓膩。在此之前,中共中央第五巡視組4月進駐中國海關總署巡視約3個月,當時俞建華還在「中央第五巡視組巡視海關總署黨委工作動員會」發表講話,要求「積極主動接受中央巡視組的監督檢查,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向巡視組彙報工作、提供情況、反映問題」;其後就傳出他的副手被查落馬。中共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9月24日通報,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孫玉寧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10月22日,孫玉寧遭到免職。簡歷顯示,俞建華(1961年12月~2024年12月10日),男,漢族,江蘇鹽城人,1982年8月參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生前深受器重,現任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海關總署署長、黨委書記。曾任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大使、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兼副部長。
公糧遲暮2/漲收購價挨批打臉休耕補助 專家喊「水稻收入保險」助攻農政革新
隨著解嚴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的農產市場也逐漸跟上自由開放腳步,但在國防安全與糧食自給考量下,政府仍保留「公糧保價」制度,近來還有人倡議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然而在稻米耕作與銷售機制扭曲的現況下,專家批評,公糧漲價只會「肥了農耕隊與農會」,長遠來看更阻礙農業升級。本刊調查,「公糧保價」收購制度當年為了順應工業發展,政府憂心全台瘋工業化之際,農業自給將受重擊,因此打出「公糧收購」制度,當時以略高於市場價格為號召,希望農友能將部分稻穫撥繳到公糧。然而時至今日,由於市售米糧盤商收購糧價已可與公糧分庭抗禮,加上精緻農業科技發展,打出「品牌力」的高級稻米售價更狠甩公糧收購價,即使2007年與2011年各有一波公糧收購漲價,大趨勢「公糧收購量」仍不如以往,目前全台大略以公糧3成、私糧7成比例維持稻米市場。家族曾經營公糧保管場的竹北東海復興碾米廠三代鄭香煒指出,公糧收購在「以農立國」的時代與戰爭非常時期有其必要,但如今自由貿易興起加上產業轉型,像新竹縣不少耕地,反而因縣政府與科學管理局擔心農業灌溉水「搶了台積電用水」,因此大舉鼓勵休耕,還廣發「休耕給付」,一年二期每公頃可領近新台幣10萬元,如今反過來要提高公糧收購價,恐怕會讓休耕者前仆後繼地又重新耕作,政策目標混沌不明「這不是自打架嗎」,他疑惑。已結束營業的復興碾米廠二代鄭香煒說,上一代在日本時代做皮革加工,國民政府來台後便看上現有動力機具,轉作碾米兼公糧倉庫多年,是早期大新竹軍營的重要米糧來源。(圖/方萬民攝)逢甲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學系教授楊明憲指出,目前全球只剩台灣對農業有大量的人為扶持措施,包含「休耕給付」、「轉作獎勵金」與「公糧保價」收購等,這些肉桶式政策實在「太看小農民了」,也會造成生產結構扭曲、排擠農業預算,因而沒有錢發展冷鍊與物流革新。楊明憲說,放眼全球,其實世界貿易組織(WTO)參與會員國,都有「補貼上限」門檻限制,就是所有的扶持產業補貼,都有上限金額天花板,以利各行各業公平自由發展。以日本來說,近年便因為補貼上限「用完了」,取消了「公糧保價」給付,改在過渡期以「所得補償」方式,輔導農友轉型,經歷了一場劇烈陣痛。他憂心,反觀台灣一再地喊出增加補貼,卻沒人說只要是WTO會員國「補貼就有用完的一天」,如同飲鴆止渴一般,一旦補貼到達天花板「難道台灣要退出WTO嗎?」他無奈批。台灣稻米改良成果斐然,專家呼籲農政經費該投入農業科技提升,才有望農政永續。圖為2020宜蘭米出口日本封櫃啟運典禮。(圖/翻攝自社團法人臺灣穀物產業發展協會臉書)楊明憲直言,若要達到保障農民基本生存並兼顧農業升級宗旨,與其肉桶式地撒錢提升公糧價,農業部更應該強化推廣「水稻收入保險」,透過保險機制鼓勵農民勇於改種或培養其他稻作,照顧幾年「陣痛期」的基本收入,台灣農業才能永續,否則「肉桶式」公糧收購加碼,「總有一天會爆炸」他示警地說。領銜提案提高「公糧收購價」的民眾黨立委張啓楷強調,近年運輸成本與肥料漲幅驚人,13年沒漲的「公糧收購價」本就該漲,他會盯農業部持續輔導農友技術革新。張啓楷說,「水稻收入保險」理念不錯,明明可與提高公糧收購價並行不悖,可惜農業部宣傳方向錯誤,他未來質詢仍會持續關心監督。
歐盟加徵中國電動車「反補貼稅5年」 稅率最高達45.3%
近日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宣布,因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友好解決方案,歐盟將從31日起,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關稅。根據外媒的報導,歐盟委員會的數據指出,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銷量自2020年佔歐盟市場的3.9%快速增長至2023年9月的25%,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企業壓低了價格,對歐盟產業構成不公平競爭。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宣布,因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友好解決方案,歐盟將自31日起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關稅,這也代表雙方貿易爭端的升級,主要爭端焦點在於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的補貼,以及中國向歐盟迅速出口綠色技術的影響。歐盟表示,這些關稅將持續五年,並強調歐盟與中國之間仍會繼續進行協商以尋求解決方案,但前提是必須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針對不同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關稅將有所不同,其中比亞迪的產品將被徵收17%的關稅,吉利則為18.8%,上汽集團出口的汽車將面臨高達35.3%的關稅,這些關稅是在現有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的10%基礎上額外加徵,合計一般關稅後,最終關稅將達到45.3%。此外,部分西方公司在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包括福斯和寶馬,也將被徵收20.7%的關稅。而美國特斯拉則獲得7.8%的「單獨計算」稅率。不過歐盟的報復性關稅引發了德國的反對,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和主要汽車製造商所在地,德國對此舉表示擔憂。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負責人希爾德加德穆勒指出,徵收關稅對全球自由貿易、繁榮、就業以及歐洲經濟成長都是一大打擊,並增加了引發貿易衝突的風險。穆勒強調,「德國汽車產業也受中國大陸影響,但認為應透過對話來解決與中國之間的挑戰」。
陸預告進一步對台進行「經濟措施」 經貿辦抗議:停止政治操弄
中國商務部近日指控台灣未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並表示將研究進一步應對措施。對此,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也回應了,「遺憾並嚴正抗議,更呼籲中方立即停止對台經濟脅迫及政治操弄」。近日中國商務部指出,根據此前發布的《關於就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最終結論的公告》,民進黨政府至今未採取任何實際行動取消相關限制。基於此調查結果,有關部門正在研究進一步措施應對。對於中國商務部的說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也於12日表示,對方宣稱將依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論,研究採取進一步經濟措施一事,「我方至表遺憾並嚴正抗議,更呼籲中方立即停止對台經濟脅迫及政治操弄」。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指出,中方未依世界貿易組織程序對我方進行貿易壁壘調查,過程不符合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中方更未與我方就相關貿易爭端進行溝通或諮商,即片面做出結論,並持續對我方採取不理性的經濟脅迫措施,已嚴重悖離WTO的精神和相關規範。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說明,兩岸都是WTO會員,雙方貿易爭端的解決,均可循相關規範協商解決,不應以政治理由拒絕履行會員的相關義務。我方已數度透過WTO管道要求中方與我進行諮商,就彼此關切的經貿議題,循WTO架構與規範,尋求解決方案。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我們再次要求中方秉持負責任的態度,停止以政治干預國際貿易的不理性作為,遵循WTO協商解決爭端的規範,盡速回應我方協商的要求,不要被視為破壞國際貿易秩序的最壞示範」。
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為台灣喝采 賴清德提出「四個不變」
總統賴清德10日出席國慶大典,他在演說時從中華民國從113年前推翻帝制建立民國開始說起,提到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及美麗島事件,細數中華民國到台灣的發展過程;賴總統也提出了「四個不變」主張: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不變;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不變;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守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持不變。以下是他的演說全文:大會主席韓國瑜院長、蕭美琴副總統、卓榮泰院長、吐瓦魯戴斐立總理閣下伉儷,來自友邦和友好國家的慶賀團團長、海內外貴賓,現場以及收看電視和直播的國人同胞:大家好!今天,我們齊聚一堂,慶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一起為今天美麗的台灣喝采,迎向明天更美好的台灣。113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他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他們的理想是,打造一個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度。然而,民主的夢想,曾經在熊熊戰火中被吞噬;自由的理想,長年在威權統治中被侵蝕。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75年前的古寧頭戰役、66年前的八二三戰役,我們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你我,守住了台澎金馬,守住了中華民國。我們永遠不會忘記,45年前的「美麗島事件」,以及前前後後一連串的民主運動,一批批同樣懷有民主夢想、自由理想的人,無畏犧牲,前仆後繼,用生命推開民主的大門,一百多年來,人民想要當家作主的願望,終於實現。各位國人同胞,中華民國曾經在國際社會被驅逐;但是,台灣人民從未自我放逐。台灣人民在這塊土地上胼手胝足,但當我們的朋友遭遇天災危難,面臨百年大疫時,我們毫不遲疑,伸手援助。「Taiwan Can Help!」不是口號,是台灣人民愛好和平、與人為善的行動!過去,台灣人民用「一跤皮箱走遍全世界」,開創台灣的經濟成就。現在,台灣科技運用一顆晶片驅動全世界,成為繁榮發展的世界動力。台灣人民多元無懼,我們的妮妃雅是世界皇后;台灣人民勇敢無畏,台灣的女兒林郁婷是世界拳后。17歲的蔡昀融,用他沉穩的雙手,奪得世界第一的木工榮耀;20歲的陳思源,傳承了父親的技藝,勇奪冷凍空調的世界冠軍。新一代「台灣製造」的年輕人,再一次擦亮「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招牌。我要感謝一代又一代國人同胞,同舟共濟、風雨同行。現在,中華民國已經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主自由,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茁壯,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更要向全世界開枝散葉,迎向未來。各位國人同胞,我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華民國始終屹立不搖,台灣人民始終堅韌不移。我們深知彼此的立場有所不同,但始終願意包容彼此;我們深知彼此的意見有所歧異,但始終願意攜手前進,從而凝聚成為今天中華民國台灣的樣貌。身為總統,我的使命是,維護國家生存發展,團結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並且,堅持國家主權不容侵犯併吞。我的使命也是,保護全體國人生命財產安全,堅定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強化國防,跟民主國家肩並肩,共同發揮嚇阻力量,靠實力確保和平,讓世世代代皆能安身立命。我的使命更是,照顧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生活生計,積極發展經濟,擴大投資社會照顧;並且,讓經濟發展的成功果實,和全民共享。然而,國家的挑戰未曾間斷,全球的挑戰也正是台灣的挑戰。全球氣候變遷衝擊世界的永續發展;突如其來的傳染病,衝擊全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而威權主義的擴張,也在在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威脅我們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在總統府成立了「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以及「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這三個委員會環環相扣,都和「國家韌性」息息相關,要打造更強韌的台灣,積極應對挑戰,也加深台灣跟國際社會的合作。總統賴清德10日出席國慶大典,提出了「四個不變」主張。(圖/黃耀徵攝)我們要強化台灣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更會持續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確保電力穩定供電,並透過發展多元綠能、深度節能,以及先進儲能,來穩健邁向全球「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我們要有效防堵國際傳染病,並且提升國人平均餘命、降低不健康年數,以及落實醫療平權,讓人民健康、讓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台灣。我們更要提升國家整體的「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韌性。台灣人民越團結,國家就更安定;台灣社會準備越充足,國家就更安全,台海也更和平穩定。台灣有決心致力維護台海的和平穩定,成就全球的安全和繁榮,也願意和中國共同因應氣候變遷、防堵傳染病,以及維護區域安全,追求和平共榮,為兩岸人民帶來福祉。長期以來,世界各國支持中國、投資中國,以及協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國力的提升,無非就是期待中國一起為世界帶來貢獻,對內重視民生、對外維護和平。當前國際緊張情勢不斷升高,每日皆有無數的無辜人民死傷於戰火中,我們希望中國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能夠發揮影響力,和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也和台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和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繁榮,做出貢獻!在國際情勢越混亂的時代,台灣將更沉穩、自信與茁壯,成為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的力量。我相信,一個更強大的民主台灣,不只是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理想,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我們會持續壯大台灣,推動跨領域的經濟發展!台灣的經濟實力不是奇蹟,而是全體國人的共同打拚。我們要以「創新經濟」、「均衡台灣」、「包容成長」為目標,把握世界趨勢的變化,繼續站穩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未來,除了「5+2」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外,台灣的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以及次世代通訊的「五大信賴產業」,會更加蓬勃發展,布局全球;我們同時會推動中、小、微型企業的轉型發展,行銷全世界。各位國人同胞,我們也會持續落實跨區域的均衡台灣!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對於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以及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大幅增加895億元,總共達到7,241億元,創下新高。同時,在治水預算上,比今年度增加159億元,總共達到551億元,來協助全國各縣市,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我們也會加速提升全國路網的安全,打造「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同時,我們要完善捷運網絡,串起北北基桃首都生活圈,也要進行「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打造串聯南北的中部科技聚落,啟動「智慧科技大南方產業生態系推動方案」;我們也會加速推動東部交通路網的安全,讓東部鄉親有更安全回家的道路,並且要加強離島地區的基礎設施,提升生活品質和觀光能量。各位國人同胞,我們更要落實跨世代的照顧人民!年輕的爸爸媽媽,我們會繼續推動「0到6歲國家一起養2.0」,並且更進一步,我們已經增加托育費用補助,也會提升幼兒園的服務品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政府有責任幫忙照顧。各位年輕同學,我們會繼續落實高中職免學費,持續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生的學費。更進一步,我們已經成立「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年輕朋友的夢想,政府有責任幫忙圓夢。各位青壯年朋友,明年,基本工資會再調升,租金補貼戶數也會再增加。我們會擴大社會投資,在生活、工作、居住、健康、扶老攜幼等面向,提供更多的支持。青壯年朋友的家庭負擔,政府有責任幫忙減輕。全國的阿公阿嬤,明年,台灣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會提早啟動「長照3.0」,逐步落實慢性病防治的「888計畫」。我們也要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推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並且強化社會安全網,加強弱勢照顧,以及落實對青壯世代等各年齡層的心理健康支持,來具體實踐全人、全齡、全社會的照顧。我也深深知道,大家最在乎的是高房價的生活壓力,最深惡痛絕的是詐騙橫行。我要向國人承諾,執政團隊不會迴避這些問題,即便得罪特定團體,也在所不惜!我們會加強「打詐」的力道,加快「打炒房」的效率;我們會擴大租屋族的照顧,平衡換屋族的需求。實現「居住正義」這條路,我們會一起走、繼續走!今天,陳水扁前總統、蔡英文前總統,以及不同政黨的領袖,都來到現場,我要感謝各位的參與。這代表著,國家一代又一代的實力累積,也代表著,台灣多元民主的價值與意義。國家要團結、社會要安定。感謝近期韓國瑜院長和卓榮泰院長,開啟朝野的合作,將促成朝野黨團會商。民主國家的政黨,對內競爭,藉由競爭推動國家進步;對外團結,爭取國家利益。無論我們來自哪一個政黨,無論我們主張什麼政治立場,國家利益永遠高於政黨利益,政黨利益永遠不能凌駕於人民的利益。因為這正是創建中華民國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所秉持的精神;這正是衝破威權的前輩,犧牲奉獻、追求民主,所帶給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啟示。也正因如此,我們今天才會不分黨派,不分你我,相聚於此。我們大家,無論喜歡稱呼我們自己的國家,是中華民國、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台灣,我們都要有共同的信念:我們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不變。我們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不變。我們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我們世世代代,守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持不變。我相信,這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共同夢想,也是台灣社會與國際社會共同的理想。台灣人民越堅持,全球民主就越堅韌!台灣人民越堅韌,全球民主就越堅持!中華民國加油!台灣加油!不分彼此,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品種權角力1/月產值破億引盜栽 「寶島甘露梨」創始人捍衛育種舉證苦
台灣梨農劉申權嫁接育種的「寶島甘露梨」肉細多汁又耐放,深受國內消費者青睞,也引發梨農搶種。然而台中一名王姓梨農得了便宜還賣乖,不僅擅種甘露梨,還誆稱是種苗地區經銷商,大肆繁殖、販售種苗梨穗,並譏笑乖乖繳納授權費的農民是「憨人」,惹毛了辛苦育種的劉申權決定主張「品種權」,智慧財產法院判王農必須賠償90萬元。本刊調查,8月正值「寶島甘露梨」產季,肉質細緻的甘露梨由於對室溫適應力高,切片放久了也不會氧化變色,加上果肉超過八成可食,目前橫掃台灣超過8成水梨市場,2023年8月單月國內交易市場便超過4,000公噸,以每公斤交易價新台幣48元計,旺季國內月產值便達2億元,遑論廣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其實甘露梨被盜取栽種的面積不計其數,每年甘露梨產量中尤以盜栽者占大宗,也讓辛苦育成的苗栗卓蘭育種者劉申權苦不堪言。「寶島甘露梨」因好種耐放近年攻佔夏季水果市場,2023年在台水梨市占率中便超過八成。(圖/劉耿豪 攝)提到這起國內首宗水果育種權官司,73歲的苗栗卓蘭民劉申權表示,他種梨超過40年,寶島甘露梨就是他研究多年的育成結晶,比起一般嬌貴的傳統梨子,甘露梨反而在相對高溫的低海拔產區生長更快,單果重可達27兩,加上果肉細緻多汁又帶有甘蔗香氣,而且果芯小,整顆近9成都能吃,削了放在餐桌幾小時也不會氧化變色,申請品種權後各地梨農紛紛打聽,便在近5年快速攻佔水梨市場。劉申權回憶說,他之所以從單純的梨農投入研發工作,便是有感從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前仆後繼的日本與韓國梨攻占台灣市場,以進口日本新興梨來說,關鍵的「梨穗」往往掌握在貿易商人手上,勒住台灣農民的咽喉,自己覺得很不是滋味,便將家旁6分地挪出來,不在乎生產成果,逐株逐筆嘗試不同育種方式與時間,儘管曾經歷撞牆期,甚至一度切割部分農地變賣養家,但他不以為苦,終於在2015年培植「寶島甘露梨」,並進一步在2018年取得「品種權」。劉申權說,這幾年他馬不停蹄在台灣淺山區推廣與輔導農民種植甘露梨,目前有500多名農友取得自己合法授權,每戶只要繳納5萬元,便可享有25年育種授權與保障,光台中市便有超過800公頃是自己授權的甘露梨,每分地每年淨賺30萬不成問題,只要擁有3至5分地的中小型農友,養活一家便十分愜意。「寶島甘露梨」在台中市轄內合法授權農戶便高達500戶以上,未獲授權農戶更超過2,000戶,市長盧秀燕(右)曾與與育種人劉申權(左)同框推銷。(圖/報系資料照)話鋒一轉談到興訟源由,劉申權嘆了口氣說,其實現在5名甘露梨農中就有4個是盜栽的,自己心知肚明,也不想花時間多吵,然而有的人就是吃人夠夠。2019年臺中后里王姓梨農擅自種植甘露梨,除了繁殖販售種苗梨穗外,還自稱是「甘露梨」台中后里經銷商,並洋洋得意地嘲笑梨農「你們大家都是憨人,給劉欸(申權)錢幹嘛,后里正統甘露梨要找我,而且我免錢」,劉申權為此多次規勸王農未果,忍無可忍提告,近期獲智慧財產法院二審判決勝訴定讞,王農須賠償90萬元,以及自訴訟起算的5%年息。劉申權坦言,本案是國內果樹類品種權受侵害獲得勝訴首例,因為爭取育種者的權益真的太難了,自己一開始也不認為有多大勝算,能贏得官司實在很意外。他說,自己已將品種權授權給幾名農業學者與農試所退休官員組成的民間公司管理,自己不想再多煩心侵權一事,但也呼籲政府輔導農友建立品種權觀念,不能因擔心得罪農民選票,而鄉愿地放任農友盜栽。
重要議題陷僵局…WTO協調功能遭質疑 挨批改革失敗
世界貿易組織(WTO)在阿聯首都阿布扎比,舉行為期五天的第13屆部長級會議於2日落幕,雖然同意電子商務關稅暫停令再延長兩年,但農業和漁業等幾個重要議題陷入僵局,讓WTO協調功能遭質疑,CNBC報導指這是重大改革失敗。歐盟官員指這次會議想解決包括遏制各國對有害環境的漁業進行補貼等重大議題,但因部份國家不退讓而無解。WTO在有害漁業補貼協議上談判已持續逾廿年,本來外界對這次會議提出新漁業協議草案抱很高期望,但最終仍未取得成果,還淪為互相指責局面。雖然多國與會部長已離開而未參加第五天協商,但印度商務部長戈雅爾(Piyush Goyal)和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堅持談判到最後。東氏對於漁農和更廣泛領域上改革缺乏共識感到失望,並把矛頭指向印度。他抱怨在大部份成員國都支持相關協議下,部份協議最終被幾個甚至是一個國家阻擋。印度堅持制定管理公共糧食儲備的永久規則,取代WTO臨時性措施,但部份已發展國家以違反市場機制為由而反對,妨礙連串農業改革計畫。戈雅爾指這次會議未錯失任何事,並滿意談判結果。印度和南非反對延長電子商務關稅暫停令,但在東道主阿聯訴求下而妥協。WTO自1998年首次同意不徵收該稅以來,一直以定期方式延長暫停令。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會議期間表示若WTO談判失敗,可歸因於金磚國家(BRICS)之間分裂。金磚核心成員中國與印度在包括投資等重大議題上有不同意見。國際商會(ICC)秘書長登頓(John Denton)警告這次會議得出軟弱無力的結果,顯示WTO必須有更細緻而建設性的論辯,否則將沒有一個國家能在如此脆弱的多邊貿易系統中受惠。
經濟活動較預期疲弱…WTO示警 恐調降去年和今年全球貿易成長預測
鑑於全球經濟活動較預期疲弱,和紅海危機延燒,世界貿易組織(WTO)29日示警,可能調降去年和今年的全球商品貿易成長預測。世貿在去年10月預估,去年商品貿易可望成長0.8%,今年加速至成長3.3%,但如今認為地緣政治緊張將干擾今年的貿易成長力道。葉門叛軍組織「青年運動」不斷攻擊紅海商船,造成全球重要貿易航道蘇伊士運河運輸受阻,引發世貿組織深切關切。世貿首席經濟學家奧薩(Ralph Ossa)表示,去年與今年的商品貿易成長預測如今看來都「太過樂觀」。奧薩透露,世貿將在接下來幾個月內發布更新數字。奧薩指出,去年第四季商品貿易成長表現較佳,但第一季卻年減1.4%,目前看來去年的貿易成長可能不到0.8%。歐洲的經濟表現遜於預期,而且大陸在後疫情時期的經濟復甦沒有想像中強勁。在過去10年中,全球商品貿易皆見成長,唯獨2020年除外,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重創全球經濟。至於2024年,奧薩表示,多個全球組織調降今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測,加重世貿的貿易預測難度。此外,紅海危機帶動運價狂飆,可能推高消費者物價。儘管如此,奧薩認為今年的商品貿易將比去年強勁。奧薩強調,國際貿易面臨諸多逆風,但全球經濟整體而言,特別是國際貿易一直保持韌性。若是紅海運輸中斷延續,歐洲的通膨壓力可能升溫,不過不會像疫情時期那樣造成巨大經濟衝擊。有伊朗在背後撐腰的青年運動不斷利用無人機和飛彈對紅海商船發動攻擊,迫使航運公司改道非洲好望角,延長運送時間與成本,衝擊供應鏈。美國與英國聯軍雖多次成功抵擋青年運動的衝擊,但美國總統拜登坦言,聯軍無法全面防堵青年運動鎖定商船。專家示警,蘇伊士運河運輸中斷和經濟成長減弱,可能在今年引發新一波通膨壓力。
中國對葡萄酒課懲罰性關稅 澳洲:有信心2024年初會撤銷
澳洲政府於17日表示,有信心中國在2021年對澳洲葡萄酒徵收懲罰性關稅將於2024年初取消,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Don Farrell)對此則表示,由於當地將進入加工季,因此這對釀酒業者十分重要。據路透社報導,法瑞爾於17日告訴天空新聞網(Sky News)電視台,「我非常有信心,在新年伊始,我們將得到中國當局解除對澳洲葡萄酒禁令的有利結果。」事實上,在此之前中澳於10月就宣布解決雙方在世界貿易組織有關葡萄酒的爭端中達成共識,中方也將對原定在2026年到期的反傾銷關稅進行審查。澳洲於2021年就中國對其葡萄酒徵收關稅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在徵收關稅之前,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場,截至2020年1月的12個月內就達到了12億澳元(約新台幣255億元)的峰值。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於11月訪問中國,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有澳洲現任領導人以中間偏左的工黨身分訪華,希望努力穩定與北京的緊張關係。在2020年4月,時任澳洲總理的莫里森(Scott Morrison)呼籲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獨立調查,而後中國決定對澳洲葡萄酒徵收懲罰性關稅,現則已取消了對澳洲出口產品所實施的大部分貿易封鎖。
中國認定台灣「貿易壁壘」 農業部回應了…要大陸依這架構協商
中國商務部今(15日)突襲宣布認定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指台灣不遵守與違反ECFA條款,同時損害中國相關產業及台灣消費者利益。對此,農業部表示中國該調查結果違反WTO相關機制與規範,呼籲大陸依循WTO機制協商。中國商務部原預計在2024年1月12日的台灣總統大選前夕,發布「就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最終結論」,卻在今天突襲式揭露與定調台灣貿易壁壘「屬實」。並指台灣的貿易壁壘不符合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要求,違反取消雙方之間實質多數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條款,損害兩岸業者及消費者利益。農業部對此表示,該調查結果違反WTO(世界貿易組織)相關機制及規範,亦不符合事實;若有貿易相關問題,大陸隨時可依WTO機制協商,農業部均會配合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與之協商,呼籲中國先循該機制協商。且實際上,是中國一直片面暫停台灣農漁畜產品輸入,是大陸不符合科學規範與國際慣例;台灣曾嘗試與中國諮商貿易正常化,但最後沒有進行,強調大陸說法不符事實。農業部另表示,對照民國107年(2018年)出口中國農產品占台灣整體農產品出口產值23.2%,占比在今年(2023年)1到11月已降至9.8%,中國已非最大出口市場,僅是台灣農產品出口的第4名。
WTO對台貿易檢討會明瑞士召開!經濟部次長率團參加 貿易壁壘爭議大陸未關切
世界貿易組織(WTO)5年一度的對台貿易政策檢討會,台灣時間7、9兩日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我方由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率團領軍接受各方考驗。目前已有包含中國在內的18國對我提出多達400道考題,題目含總經、農漁業、服務業、能源等。對岸也有出題,不過並無乘機拷問先前質疑違反貿易壁壘之事。這是台灣在WTO的第5次貿易政策檢討會議,上一次是2018年。世貿組織為促進貿易措施透明化,強化會員遵守WTO規範,會定期舉辦貿易政策檢討(TPR)會議,164個會員體都得輪流報告並回答問題。本次會議將由WTO貿易政策檢討機構主席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駐WTO大使Mr. Saqer Abdullah ALMOQBEL主持,我方報告團除了經濟部外,還有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陸委會、NCC、金管會、外交部等各單位,陣容龐大。會議前統計有18個會員,對我國提出近400項提問,涵蓋總體經濟、農業、漁業、服務業、產業、能源、投資等議題。經濟部表示,提問最多的是我國淨零政策、能源轉型、再生能源布建等。另外就是我國正在推動的5+2產業創新計劃、中小企業稅制抵扣等。中國大陸也是提問國之一,詢問的是我國產創條例,鼓勵產業升級的政策部份。經濟部指出,對岸並無針對近期貿易壁壘爭議在此關切,上一次問題也是我出口服務運作等經貿政策,並無藉此會刁難。會議首日,我方會由陳正祺說明近年來我國重要經貿政策及經貿發展成果,第2日會議會則回應會員提問,統整說明各國關切的經貿議題。
ECFA若喊卡…各方衝擊台貿易 學者示警:恐步入日本失落後塵
ECFA早收貨品陸對我減稅概況ECFA小百科大陸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仍持續進行中,可能導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止;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ECFA若喊卡,而台灣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又遙遙無期,面對南韓、大陸、日本等競爭,加上成本更高的貿易障礙,恐導致台灣出口衰退、經濟成長頹靡,步入日本失落10年、20年的後塵。殷乃平指出,ECFA已經過期,大陸隨時可以書面通知另一方中止協議,現在傳出貿易壁壘調查延到明年總統選舉前後,由於台灣對大陸出口占比仍高達32%至35%之間,ECFA若喊卡,等於台灣賣到大陸的許多產品要多課稅,將會影響台灣產品銷售的競爭力。「前有埋伏、後有追兵!」殷乃平表示,政府一直避談的是RECP,據了解,RECP將建立歐盟模式,不只成員國之間免關稅,明年將全面啟動邊境開放,即生產資本、勞動力等將能相互移動,一旦走到這步,我國面臨的出口、經貿挑戰會更大。大陸加上東協國家,占我國出口貿易高達65%。現在台灣無法加入RCEP、CPTPP,若ECFA也終止,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會讓資源湧向沒有關稅壁壘的產品,如在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產品,因有世界貿易組織(WTO)下的《資訊科技協定》(ITA)享零關稅優惠,亦即不但民間資源湧向那邊,政府政策也是往那方向支持,如此一來,就要非常注重匯率,若台幣弱勢,便可以發揮部分抵銷海外巿場關稅效果,這也意味央行須更加重視匯率變化。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ECFA在關稅減免部分,陸對我早收清單貨品每年減免約8億美元,台灣則對陸減免約1億美元,假設ECFA真的中止,並非完全不能對大陸出口,而是要多給8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259億元的稅。殷乃平警示,全球各國為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紛紛蓋晶圓廠,預計3到5年後量產,台灣半導體的優勢將不再;ECFA若喊卡、RECP將我排除在外,殷乃平預期,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道路愈變愈窄,廠商只好外移找出路,我們將複製日本失落的模式,工廠、年輕人外移,人口持續老齡化,社會結構的改變,經濟長期處於低度成長。邱達生則評估,大陸官方不至於將ECFA全部中止,哪有將政治籌碼一次用完的道理?他以農產品禁令為例,先以鳳梨、釋迦等當目標,對台灣農民殺傷力就很強,達成心理戰,因此,會一項一項來禁止,看台灣反映再調整。
RCEP、ECFA雙影響 恐衝擊台灣GDP逾4%
大陸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預計12日到期,最遲可能延長到明年的1月12日,學者多認為,大陸貿易壁壘調查結果,成立的可能性很大,擔心現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減稅效應逐漸顯現,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又面臨喊卡窘境,傳統產業恐掀出走潮,對國內經濟成長率(GDP)衝擊將超過0.4個百分點。大陸商務部4月中旬啟動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就涉及產品已從立案時的2455項調整至目前的2509項,表示初步調查顯示,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涉嫌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吳大任表示,大陸貿易壁壘調查結果,成立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台灣對部分大陸農產品、食品,不准進口沒有特別理由,如螺螄粉當時並沒有嚴重食安問題,主因大陸生產,這在WTO架構的合理性較會受到質疑,這類問題容易被判定為貿易壁壘。一旦成立,陸方就有可能考慮停止ECFA,對石化、紡織、機械等出口造成較大影響,但因台灣總統大選迫近,陸方即便認定貿易壁壘成立,會告到WTO,但要採取行動應也會在選後。要注意的是,如WTO也認為貿易壁壘存在,對台灣未來要參與國際貿易組織會有不利影響。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大陸對台灣的貿易調查結果,應該會指責台灣沒有遵守WTO的規範,對大陸採取不公平的貿易措施。預期大陸對台灣恐怕會採取報復措施,像是ECFA的讓利將進一步檢討或取消,但應該不會一次全斷,否則就是把「籌碼」一次用完。吳大任進一步指出,現在面臨的問題,除了ECFA,還有RCEP上路之後,10年內90%產品的關稅降為零,由於RCEP(含大陸)成員國占台灣總貿易額也持續增加,目前已近6成,但是台灣沒加入,也未與其會員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且台灣未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ECFA早收優惠中止,RCEP關稅還未降為零間,國內傳產貿易量即受到衝擊;惟RCEP在明、後年開始大幅降稅,ECFA喊卡,兩大衝擊同時存在時,恐導致傳產出走,對國內GDP影響,可能將超過0.4個百分點。對於如何降低影響,吳大任認為,若能維持兩岸關係,ECFA原優惠續存,多少可以降低衝擊。面對衝擊,邱達生則指出,產業還是要轉型、提升獲利的能力避免生存空間遭到壓縮。
因「穀物出口爭議」鬧翻 波蘭宣佈停止軍援烏克蘭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Mateusz Morawiecki)於當地時間20日發表全國談話時指出,華沙決定不再軍援基輔。在此之前,波蘭才剛因為烏克蘭穀物出口爭議,以及烏國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聯合國暗諷華沙「佯裝聲援烏克蘭」,而召喚了基輔大使。據BBC的報導,華沙19日才譴責澤倫斯基的說法「對波蘭來說並不公平,因為波蘭自俄烏戰爭起的第一天就一直支持基輔」。沒想到,莫拉維茨奇又在隔天的電視演說中宣布:「我們不再軍援烏克蘭,因為我們目前必須以更現代化的武器武裝波蘭。」而2國關係決裂的大背景其實就是烏克蘭穀物出口爭議。自去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糧食出口的主要通道黑海港口遭到俄軍封鎖,而聯合國、土耳其與俄羅斯好不容易斡旋出的《黑海穀物倡議》,又在今年7月因烏軍再度攻擊克里米亞大橋而陷入破產。歐盟為了支持烏克蘭糧食能夠正常流通到市場,並為其開闢了一條過境波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國的陸路「團結通道」(Solidarity Lanes),同時給予關稅和配額減免。隨後烏克蘭糧食有大約一半的出口量均轉移到了這條陸路通道,不過由於物流運輸不暢等原因,數百萬噸更便宜的烏克蘭糧食滯留過境國,並湧入當地市場,這壓低了當地糧價,引發農民強烈不滿。因此,歐盟又暫時同意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5國禁止烏克蘭糧食進口至9月15日。然而,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波蘭事後仍決定繼續執行禁令,因此基輔當局也於18日表示,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控告上述3個歐盟成員國違反了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15日結束進口禁令的貿易政策。對此,莫拉維茨奇20日也不甘示弱地嗆聲:「我警告烏克蘭當局,如果他們打算升級衝突,我們會在禁止進口的烏克蘭產品清單中增加更多品項。」報導指出,自從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波蘭一直是烏克蘭最堅定的盟友之一,也是基輔的主要武器供應國。此外,波蘭也收容了大約150萬的烏克蘭難民。
福島核處理水排海 岸田9月出席東協、G20峰會說服各國
日本24日公開排放核處理水後,中國多次在國際公開場合批評日本,並且宣布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為此,日媒指出,日相岸田文雄9月5日至10日間於印尼和印度參加東協(ASEAN)峰會以及G20峰會時,岸田會就福島核處理水排放議題,向與會各國尋求理解;由於中國也會現身,岸田可能會要求中國提出基於科學根據的應對,取消對日本水產的禁令。岸田文雄9月將馬拉松式出席東協峰會與G20峰會。(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共同社》引述日本政府內部消息人士說法,岸田文雄出訪期間,預計會和多位東協峰會、G20峰會的與會國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並針對福島核處理水議題說明,指出一切皆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以尋求理解。日本24日公開排放核處理水後,中國多次在國際公開場合批評日本,並且宣布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這次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出席東協峰會,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會參加G20峰會,若岸田與兩人有直接對話的機會,他可能會當面要求中方撤銷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的決定。日本24日公開排放核處理水後,中國多次在國際公開場合批評日本,並且宣布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不過中國在核處理水問題上展現強硬姿態,日中峰會有可能難以促成,對此,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表示,「就算有困難也要與中方反覆對話」,強調外交部門間將會持續協調。此外,就中國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一事,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29日表示,認為如今已經進入探討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起訴等對抗措施的階段,包括林芳正也指出,會在WTO的框架下採取必要應對措施。根據報導,岸田文雄考慮透過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所調查的綜合報告,向與會各國領袖重申核處理水排放對海洋、人體以及環境的影響微小,甚至幾乎可以無視,並防止有其他國家贊同中國觀點。
陸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日考慮上訴WTO、聯合G7制裁
日本因排放福島核廢水造成鄰國紛紛拒絕相關水產品進口,如今日本經濟安保官員高市早苗認為,針對大陸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一事,他們正在考慮以G7協議反制大陸,並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日本對於水產品被大陸暫停進口,表達不滿並尋求外交與其他管道的突破。(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日本周邊鄰國紛紛對排放核廢水進行抗議,甚至包含大陸也以食安問題暫停進口日本相關水產品,綜合日媒報導,這讓日本的經濟安保官員高市早苗嚴厲譴責,認為針對大陸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一事,若透過外交渠道無效,就會用G7協議共同應對大陸的「經濟施壓」。早苗也表示,向WTO上訴主要由外務省和經濟産業省管轄,「我作為經濟安保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認為日本政府要求中方發佈,有關處理水的準確信息,來安撫民心與進口水產品比較重要。 日本外相林芳正也在記者會上表示,「將在WTO和其他相關框架下採取必要措施」。為了 中日兩國建立對話解決共同課題的合作關係,她呼籲中方應與日本保持密切溝通。
中國反制日本排放核廢水「即刻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岸田文雄:要求中方撤除禁令
日本24日起將處理後的福島核電廠放射性污水(核廢水)排入太平洋,預計將在30年內持續排放。對此,中國政府宣布,即刻起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對於中國的做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傍晚表示,已提關切,要求中方立即撤除禁令。日本今日起啟動福島核電廠排放廢水作業。(圖/達志/美聯社)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4日開始排放含氚核廢水,據東電表示,所排放的核處理水氚濃度已稀釋到預期水準以下,加上氣象條件沒問題下,在日本時間下午1時(台灣時間中午12時)開始將核處理水排入海洋,預估首波核處理水排放量約7800噸,並以單日約460噸速度,17天完成排放入海。排入海後所測量到的氚濃度,預計最快25日下午公布。中國宣布:即刻起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東電預定在2023年度內(2024年3月底前)分4次排放核處理水,相當約30座貯存槽共3萬1200噸,占總貯存量2.3%。入海的氚總量預估約5兆貝克,不過此舉立刻引來周邊、甚至多個國家反彈,中國政府日前就曾針對此事表達強烈譴責,並呼籲日方撤回決定,表示日方若堅決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將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果然,日方將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後,中國海關總署也做出回應。據中國海關總署表示,依據中國法規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等相關規定,決定對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採取緊急措施,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並表示將持續關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況,視情動態調整有關監管措施。中國宣布:即刻起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中國海關總署痛批,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為了防範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入中國,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海關總署持續開展對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風險的評估,在嚴格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對從日本進口食品採取了強化監管措施。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要求中方立即撤除禁令。(圖/達志/美聯社)對於中國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日本的水產品,日相岸田文雄在首相官邸(行政中心)向媒體表示,「有關將福島核處理水排海所帶來的影響,已向中國政府表示,希望基於科學根據,由專家討論」。岸田強調,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公布的報告顯示,分析的結果,排放入海的「核處理水」所含的氚濃度遠低於國際安全標準規範值以下。此外,將透過監測直播等作法公開資訊,日本期待這項核處理水排海計畫能以更具透明度的方式實施。除此之外,有關「風評被害」(包括揣測、傳聞導致無直接關係的事物受到牽連及損害)對策、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實施的賠償等,做好所有因應措施。
共和黨候選人:台灣為重要合作夥伴 但拒絕討論「戰略模糊」:無人要求獨立
目前正在競選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印度裔美國人、前駐聯合國常任代表海莉(Nikki Haley)於美東時間27日發誓,自己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美國人民,且如有必要會徹底顛覆美國的對華政策,與中國「全面脫鉤」。同時,海莉還聲稱,台灣是美國特別重要的合作夥伴,但她拒絕就美國是否該放棄「戰略模糊政策」進行討論,只強調台灣內部沒有人要求獨立。據香港《南華早報》援引《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海莉在美東時間27日於華府智庫「美國公共政策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發表演說,其中部分內容涉及共和黨廣泛關注的對華議題上。海莉在演講中指出,應對中國威脅是下一任美國總統的核心領導原則,「迄今為止,共產主義中國是對美國安全和繁榮的最大威脅,我們需要一位能夠團結我國人民,並在各領域應對這股威脅的領導人。」除此之外,海莉還點出了中國在美國鴉片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她宣稱若自己當選總統,將推動國會取消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舊稱為「最惠國待遇」),直到中國的芬太尼原料停止流入美國。海莉更直指美國在2000年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是「災難性的錯誤」,因為當時的華府菁英天真的認為,中國在入世後將變得更加開放和自由。針對解放軍的軍事擴張,以及中國國內侵犯人權的行為,海莉更是不遺餘力的發表譴責。此外,她還指控中國試圖購買和侵占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及土地,並在大學校園內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報導指出,海莉更將矛頭指向拜登政府,狠批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訪中是徹底的失敗。同時,她還認為財政部長葉倫(JanetYellen)呼籲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及公平的經濟關係」是「瘋狂的」。另根據民意調查網站FiveThirtyEight發起的共和黨黨內初選民調顯示,海莉目前只獲得約4%的選票,遠遠落後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以及川普時期的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位居第4。
成運駛向國際1/從傳統巴士跳入電巴市場 挑戰強敵中國全球95%市占
「中國8年前就投入大批資源發展新能源車,全世界電動大客車掛牌有95%在中國,就連鋰鐵電池生產,中國也佔95%。」成運汽車總經理吳忠錫告訴CTWANT記者。儘管面對中國勁敵,成運去年從傳統巴士車廠轉戰電動巴士市場,今年砸25億蓋電動巴士園區,瞄準海外市場,底氣十足。位在彰化縣二林鄉的成運二林電巴產業園區,占地20公頃是亞洲最大非紅色供應鏈電巴生產基地,5月7日動工後,69歲的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馬不停蹄地出國談合作,海外訂單不斷上門。這位台灣最大電巴生產基地的負責人吳定發,從台鐵EMU500型電聯車貿易商起家,在1994至2002年間代理銷售巴士,後因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開放大客車車體打造及底盤組裝市場,2003年吳定發看好商機,在台北成立「成運汽車」。「當時,是為了引進低底盤公車。」吳忠錫告訴CTWANT記者,「原本的市區公車上車時都要走好幾階樓梯,就像現在的遊覽車一樣,由於市區公車站站都停,對乘客來說不友善也不便利,連我這樣人高馬大、身強體壯的人都覺得不方便,何況是年紀大或是行動不便的人?」低底盤公車可以提高乘客上車的便利性,也成為成運成立的原因之一。(圖/報系資料照)創業初期,成運從韓國引進低底盤公車,到2008年擁有自主設計開發能力,成為台灣最早生產低底盤城市公車的公司。吳定發告訴CTWANT記者,「最早因為做進出口和代理相關事業,和國外車廠有長期合作,所以成運對打造巴士有技術和經驗,也有能合作的國內外廠商。如果全車進口成本高,不如進口主要KD(從國外進口全部散裝件,然後在國內組裝生產)件底盤等,在國內自行打造。」吳定發提到,早期做行銷和進出口,後來造車和投資國光等,在柴巴製作原本都很順利,但遇到最大危機就是開放中國大陸車進口,「他們憑藉低價和生產快的競爭優勢,席捲台灣巴士市場,中國甚至提供原廠出口台灣的補助,讓國內客運製造業一下跌入谷底,後來轉做遊覽車為主。」「2008年初,國光客運經營體質不佳時,是受到吳定發的邀約,引進三圓建設陳浴生、王光祥的資金,改組國光客運。」身兼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的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曾說。在新團隊接手後,2013年國光年營收逾30億元、穩居客運業龍頭。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在國光客運就是共同投資的夥伴,在成運也是投資夥伴,長期對國光和成運都關心。(圖/CTWANT資料照)經歷中國進口巴士危機後,成運全盛時期一年曾賣出超過800輛車,營收逾40億元,迄今已生產超過6,000輛巴士、市占率超過18%,且累積行駛里程超過50億公里。身為國光客運最大股東,同時又成為台灣巴士產業市占率前3大的公司,以巴士製造商來說,彷彿已到了產業天花板。直到2020年,交通部喊出「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期望10年內把客運全面汰換成純電動巴士,在政策確立下,成運與另一同業華德動能在2021年通過政府DMIT(設計、製造在台灣)示範型計畫,成為台灣前兩大電動巴士車廠。全台在市區穿梭的公車,加上於國道長途運行的客運共1.5萬輛。吳忠錫認為,「像我們這樣的自主車廠,發展電動巴士是無可卸責的。」他坦言,許多人勸成運不要發展,「他們都說中國發展太成功,直接跟他們買車就好了。別人已經開始營運、販售,我們才開始起步、研發,這樣市場在哪裡?」事實上,成運並非2021年才起步跨入電巴市場。吳定發曾提及,「我在2008年北京奧運注意到電動巴士,直到2012年世博會,中國大陸都強力宣傳電動車。那4年間,我拜訪很多對岸電動巴士廠商,也詢問很多駕駛跟維修人員。」因為成運有自主研發經驗,2014年吳定發也啟動成運電巴自主研發。如今,在政策力挺電巴生產製造,以及近年美中貿易戰下全球供應鏈區分為紅色及非紅色供應鏈,「目前以非紅色供應鏈的電動巴士廠來說,成運汽車算是準備得比較早的車廠之一。」吳忠錫自信地和CTWANT記者說。在吳定發領軍下,成運電動巴士採自主研發設計,關鍵零組件的馬達搭載德國廠商輪邊馬達,電池則使用日本廠商鈦酸鋰(LTO)電池,充電站採用台灣品牌飛宏科技大功率快充及台灣IT系統(智慧車機),電池電量從10%充至90%只需15分鐘,事業也築起電巴製造商、營運商、售後維修與料件供應的一條龍模式。成運汽車在彰化二林成立電動巴士園區,成非紅色供應鏈最大的園區。(圖/成運汽車提供)對於這位貿易商起家,代理巴士進口跨入車體製造,經歷中國進口巴士衝擊及國光營運危機後,嗅到電巴趨勢啟動研究,順勢搭上電巴政策,全力跨入電巴士廠,如今就算勁敵在前,吳定發還是肯定地說「成運,準備好了。」
管制大陸農產品分成3大類! 約200項品項受影響
大陸商務部日前發出聲明指出,將就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展開貿易壁壘調查,包含農產品、化工產品等品項2455項,其中與農產品相關計1066項。農委會指出,管制中國大陸農產品分為防疫檢疫相關、對我產業無影響及有影響等3類,而經評估若未來開放大陸相關產品進口,可能受影響品項約200項,占目前管制中國大陸農產品項目近30%。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日接受網路媒體專訪表示,針對貿易壁壘,回到2002年,台灣與大陸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原本加入WTO前需要跟每個會員國談判,但因為兩岸先後加入,所以就變成我方禁止大陸2000多項產品輸入,考量重點如防檢疫還有安全等因素,因此就沒有開放,但面對之後可能的開放,台灣要有所準備。農委會表示,針對這些可能受影響的產品,政府除持續以關稅、關稅配額及特別防衛措施等保護產業外,近年來為因應我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已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與提升競爭力。另也將配合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陸委會、經濟部等相關單位,在WTO架構下與陸方進行協商,以確保可能受影響農產品的生產與維護農民收益。農委會強調,各國考量對國內產業造成重大不良影響,或是食品衛生安全或動植物防疫檢疫的理由,都可能訂定管制進口品項,且兩岸加入WTO過程並未就市場開放進行談判,為了維護產業發展與農民利益,政府持續管制部分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經過評估,農委會已將管制中國大陸農產品分為「依據現行動植物防疫檢疫相關規定自中國大陸不能進口」、「自中國大陸進口對我產業並無影響」,以及「如果開放中國大陸進口對我產業可能會有影響」等3類,針對開放中國大陸進口可能會有影響的200餘項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