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
」 世界工廠 經濟 鴻海 大陸 新冠肺炎下個護國神山!再生醫療雙法三讀 為生醫業帶來四大重要效益
《再生醫療雙法》通過力挺台灣生醫產業,生醫業將繼半導體後,成為下個護國神山;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表示,通過《再生醫療雙法》將為台灣生醫業帶來四大重要效益,最大的效益是,面對新興治療技術全球激烈競賽,將提供健全的法規,讓台灣有機會在國際上勝出;以訊聯研發幹細胞的衍生物外泌體為例,有健全的發展環境,無論新藥研發或CRDMO (委託研發代工)領域,均有打造全球外泌體研發中心與世界工廠的機會。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再生醫療雙法》通過後,生醫是否能成下個兆元產業其實言之過早,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每個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的議題,近年來國際人才回流、生技產業打下根基,且再生醫療涵蓋新療法、新藥研發、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等多元化的運用,將成為電子產業後的另一個「亮點」。蔡政憲表示,台灣累積幾10年的細胞治療技術,若能銜接再生醫療製劑開發、快速審查,大眾就能享受細胞治療開發成功的新藥;舉例說明,過去5年多來國內多達305件特管辦法細胞治療計畫獲許可,對比5年前,醫界、產業投入人體臨床細胞治療每年僅個位數,近兩年則暴增到87件,足見蓬勃發展,簡單來說,細胞治療已有真實的數據,在既有基礎、在再生醫療雙法下能銜接到新藥查驗登記,大眾則能享受細胞新藥。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老年人關節退化等疾病,蔡政憲再以藥物經濟學角度為例,幹細胞再生醫學大約花費45萬元,相對於截肢進入長照,動輒花費300至400萬元,或關節受損嚴重失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其醫療花費與生命品質都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塑膠射出機一哥3/曾讓台灣牙刷從單色變彩色 富強鑫50週年目標全球前十強
塑膠射出機一哥富強鑫(6603)今年初在台南廠舉辦50週年廠活動,由二代接班的執行長王俊賢帶領一級幹部高唱歌曲《再出發》,率眾員工喊「要再闢數個10甲級世界工廠、擠身全球前10強」。王俊賢接受CTWANT獨家專訪,自曝做了20年有實無名的執行長才完成接班,在二代中算晚,但營業額已從7億元一路拉升到去年的38億元,他誓言朝百億邁進。富強鑫起於1974年,董事長王伯壎帶領著2個弟弟王伯祥、王伯豊,於住家台南市富強路創立「富強鐵工所」。成立之初為車床工廠,一開始公司資金不多,僅能從事維修,及購買舊機器與零件加工,由於機器的性能和品質均獲肯定,逐步打響知名度。王家第二代長子王俊傑(右1)1971年出生,次子王俊賢(左1)1973年出世,王俊賢分享,老董事長王伯壎(右2)在家常笑稱家有三兄弟,1974年成立的富強鑫就是家中小弟。(圖/富強鑫提供)隨營運擴大,富強鑫創業4年後,轉型為塑膠射出成型機製造廠,並遷往安平工業區,1980年代還領先同業從半自動發展到全自動。「這是公司第一個快速成長期。」王俊賢說,當時塑膠射出機都是半自動,需要人顧,富強鑫是同業中最早做全自動化的公司,「那時全自動機賣得很好,奠定業界口碑,賺到錢後,才將工廠搬到關廟,工廠腹地一下子放大10倍。」全公司的員工都知道,老董事長早已畫好10甲廠區的美夢。王伯壎早期在一次日本考察取經中,看到日本廠商廠區規模之大、占地之廣,得出動飛機從空中鳥瞰拍攝,讓他受到極大震撼。大開眼界的王伯壎也產生了大膽作夢的勇氣,回到台灣的他,便繪製一份「十年計畫圖」放進公司型錄中,並將公司的營業額由當時近5億元,大膽倍增到10億元。富強鑫40年老員工、發言人張銀鶯回憶,「王董把未來要有多少廠房,內部規畫如何建置都畫好印在型錄上,要大家發給客戶,讓所有人都看到富強鑫『世界級的10甲工廠』,除提醒自己之外,也讓客戶看到我們的決心。」果真不出10年,富強鑫就達成目標。1991年從占地1甲地的安平工業區,再遷廠到台南關廟廠占地10甲的現址,並著手規劃遠赴中國大陸設廠。1980年代王伯壎就畫好的「十年擴廠計畫藍圖」首度曝光,與現在富強鑫位於台南關廟廠區的平面配置相符。王伯壎活到老學到老,年過七旬還寫論文、攻讀工學博士。(圖/報系資料庫、富強鑫提供)「1994年起到大陸設東莞、寧波廠,是公司第2個快速成長期。」王俊賢回憶,當年,日本出現雙色射出機,老牌文具廠要做雙色筆蓋,高露潔也想做雙色牙刷柄,王伯壎因此也自行開發出雙色機,從此台灣的牙刷從單色變彩色,奠定領導地位,加上大陸廠運轉,公司營收突破性成長,2004年掛牌,成為國內唯一上櫃的塑膠射出設備廠。王伯壎台南高工製圖科出身,善於量身訂做,也因此,差異化服務成了富強鑫的強項。「王董常說『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他有前瞻眼光,勇於大膽投資,才有今日規模。」張銀鶯是富強鑫40年的老員工,她形容王伯壎是很有親和力、沒有架子的老闆,有一顆年輕的心,對新事物充滿興趣,還以75歲高齡實打實親寫論文完成高雄科技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也因此,富強鑫從1983年就開始導入E化,從MIS(管理資訊系統)到ERP(企業資源規劃軟體),都是業界領先,「常常有人很難想像一家南部傳統企業能做E化這麼徹底!」這位老員工說,「他們王家都有研發創新的特質!」二代接棒後,富強鑫在「iMF4.0智慧製造工廠系統」上走得相當領先,研發全電機、配合低碳趨勢、回收塑料的利用,走得比同業快。王俊賢接班後最大挑戰是印度設廠卻碰上新冠肺炎、國境封鎖,靠著印度籍員工擔任種子員工,先在台訓練再複製工作流程回印度,才撐過低谷。(圖/翻攝自富強鑫集團臉書)王伯壎育有二子,長子王俊傑,目前擔任集團副董事長、掌管中國大陸業務,小兒子王俊賢出任總經理兼執行長。王俊賢生於1973年,比哥哥小兩歲,念完成大機械系與中山大學自動控制碩士後,2000年加入公司,2011年推動品牌企業識別更新,接著加速海外布局,2019年成立印度富強鑫、寧波杭州灣廠,就是王俊賢上任後拍板。王俊賢說,富強鑫是機械設備業第一個到印度設廠的台商,主要是看好當地人口紅利,不過一成立就爆發全球疫情,當時只能將在台灣的印度籍同仁進行訓練後,派回印度廠產線擔任種子員工,其次將台灣品保流程複製到印度,透過視訊會議遠距管理,所幸最後靠著印籍幹部撐住營運,才化解邊境管制產生的跨境管理危機。「接班不會一瞬間成功,需要一些時間,決策部分,董事長累積很多經驗,這種累積是最難傳承的。」王俊賢回想5年前接班,父親在生效的前一個禮拜才告知他這個決定,他認為,父親判斷兩人心態夠成熟,決策大致沒有問題,就交棒了。「這是一個漸進式過程,我是先做了執行長的工作之後,才被升任執行長。」「45歲接班在二代中算晚,但也是機械產業不得不的培育過程。」王俊賢2000年進入公司時,營業額僅7.8億元,2022年營收最高成長到46.1億元的營業規模,目前富強鑫全球市占排名20~25名間。由於全球第10名營業額約落在3億美元,王俊賢為擠身全球前十強,早已設好目標,朝百億規模全速前進!
世界工廠2.0夢碎?越南成衣龍頭「0訂單裁員98%」賣貨車套現
隨著全球政經局勢轉變,歐美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將目光從中國大陸轉向東南亞,越南更一度被喻為「世界工廠2.0」,但數據指出,越南進出口業訂單今年第二季衰退達2位數,造成107萬人失業,其中又以紡織、製鞋、木材與電子業最為嚴重,越南成衣龍頭GarmexSaigon甚至因第三季沒訂單大裁員98%,全廠只剩37人。綜合外媒報導,Garmex Saigon分別在4月26日年度股東大會、9月27日臨時股東大會宣布將最大程度節約成本。資料顯示,Garmex Saigon已連續第四季虧損,截至第三季營收約80億越南盾(約新台幣1040萬),較去年同期2450億越南盾(約新台幣3.18億)年減97%;前三季累計虧損440億越南盾(約新台幣5720萬),去年同期虧損68億越南盾(約新台幣884萬),虧損增加達5470%,截至今年第三季末累積虧損近660億越南盾(約新台幣8356萬)。為此,Garmex Saigon今年10月開始大裁員,截至目前已裁掉1945名,約98.1%員工,僅保留37名維持基本運作職員,並計畫出售9輛貨車以套現約30億越南盾(約新台幣390萬)。Garmex Saigon在11月24日提交給胡志明市證券交易所文件中指出,當前經營環境艱難,若繼續維持可能遭遇更大損失,故大幅裁員及暫時停產,同時透過優化現有資源、尋找合作夥伴轉移與出售閒置資產、產業多元化與新投資等方式度過難關。越南紡織服裝協會(VITAS)數據顯示,越南紡織業出口金額年減21%,較新冠疫情嚴峻的2021年同期還低5%。而造成越南出口業衰退主因,除歐美抗通膨升息,降低民間消費意願、戰爭及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還有政府提高企業稅至15%,可能影響外資投資意願。
恆大、碧桂園危機連環爆 許淑華:陸經濟崩盤前夕不該貼近
立委參選人、台北市議員許淑華指出,昨(23)日適逢八二三砲戰,原先該是感念先烈守護中華民國台灣的紀念日,但令人遺憾的是:意圖參選總統的鴻海創辦郭台銘,把這重要的日子當成選舉造勢場,拋出一堆表面上打高空,實則意在與國民黨爭政治地盤的主張;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喊出要興建金廈大橋。許淑華質疑,在中國大陸經濟崩盤前夕,主張「兩岸蓋橋」,是在「拚經濟」還是「搞政治」?許淑華說,65年前,中華民國國軍在金門誓死抵抗共軍,守住了中華民國的存續,更守住了台灣往後數十年,以扎實的經濟和民主自由,向世界民主同盟深化交流的基礎。這是身在台灣的任何政黨、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歷史事實。許淑華指出,中國大陸經濟如今持續崩盤,未爆彈接二連三,恆大、碧桂園等中國大企業的財務危機頻頻浮上檯面,中共官方在重大經濟數據上開始蓋牌,中國已從多年前大家爭相前往投資的「世界工廠」,轉變為全世界避之唯恐不及的「未爆彈」,但侯友宜卻在此時此刻喊說要「與中國經濟更加接軌」,是在愛台灣還是害台灣?許淑華表示,她無意於在意識形態上與侯友宜爭論,那是歷史待解的題目,但要請侯的國民黨優秀幕僚們深思:國民黨過去主張的「親中經濟牌」,如今還能奏效嗎?台灣還能向過去一樣只拿好處不需付出嗎?在中國經濟崩盤的此時此刻,選擇與中國更加貼近,真的符合過去「馬金」團隊最愛喊的「拚經濟」嗎?我們當然不反對台灣與世界甚至中國有更多經貿交流,但凡事務須深思:「你要人家的利,人家是不是要你的本?」「請郭台銘董事長與侯友宜市長,必須正視共機持續繞台的事實,正視台灣受到的國際打壓。」許淑華說,國民黨幕僚們常自詡深諳國際政經關係,但如今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世界局勢:「美中貿易戰衍伸出的美中對抗格局」,台灣要如何在堅持民主與自由的前提下,做出正確的選擇?這些題目何其重大?侯市長的幕僚怎麼會如此不認真,依舊老調重彈拋出淺薄的「經貿示範區」之類的主張,卻對真正影響經濟的全球局勢視而不見,也不討論可行性與這些事項對台灣外交關係的深遠影響,幕僚們這樣的程度,能替侯市長加分嗎?
赴美參加台灣人夏令會 趙天麟提四不戰略拒止共軍
「2023台灣人夏令會」近日陸續舉辦,立委趙天麟受邀連三天參與美西、美東及美南巡迴講座,他昨(2)日晚上在費城再以「和平保台的軍事與經濟戰略解析」為主題發表演講,提出拒止共軍的「四不戰略」,並分享總統蔡英文的治國理念,及副總統賴清德「和平保台」的未來願景。「台灣人夏令會」是美國台灣人的重要年度盛會,今年夏令會主題圍繞在台灣的外交與國防。趙天趙6月30日從台出發,已經從鳳凰城、休士頓,進入了美東的費城,跨越3個時區,參與台美人社團舉辦的美西、美南及美東夏令會。「變換的是城市與時區,不變的是旅美台灣人對故鄉堅定的支持!」趙天麟說,他以資深外交與國防委員會國會議員身分,分享蔡英文總統治國理念,還有賴清德副總統「和平保台」的未來願景力,並跟舉會者分享說,台灣已經從過去的「世界工廠」升級為「全球都是台灣的工廠」,尤其是台積電,不只領先佈局,更是制霸全球。趙天麟說,高雄市長陳其邁出訪的姐妹市、日本熊本為例,台積電在高雄、熊本市皆有設廠,都是擁有高科技的城市,未來將不僅是新的城市戰略伙伴,更將會深化半導體、人才交流合作。趙天麟指出,他身為外交國防委員,且多次擔任委員會召委,持續督促強化海空戰力,對共軍堅定採取「四不」:出不了港、渡不了海、上不了岸、佔領不了台灣,他說,「台灣有事,全球有事,台海有難,萬邦來救。」他深信,全力提升台灣後備戰力,就是向全世界展現最好的防衛決心。
東聯半導體氣體卡位台積電供應鏈 碳捕捉每年回收10萬噸CO2
遠東新集團旗下東聯(1710)今舉行股東會,針對台灣碳交所將上路、出現碳循環議題,東聯發展碳捕捉技術、衍生性高值化產品;「半導體級二氧化碳」純度等級達99.99999%,可供應5奈米、3 奈米等先進製程需求,終端客戶為台積電,董事長徐旭東表示,還繼續發展5、6種先進製程需要的化學品、氣體,並以此朝特用化學公司邁進。東聯去年每股純益(EPS)0.04元,今日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0.2元現金。公司提升環氧乙烷衍生物生產比重,以降低主要產品乙二醇波動對營運影響,往高值化產品方向邁進,並且積極發展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相關產品。東聯總經理蔡錫津指出,乙烯在環氧乙烷製程會釋出二氧化碳,碳捕捉製程高純度二氧化碳可以進一步為產品加值,放進飲料變成碳酸飲料、加在洗劑裡清潔度增加、放進水泥能增加建材強度。「環氧乙烷衍生物」用以製造特用化學品,提供配方與客製化產品,如「聚醚胺(PEA)」能強化塑化產品韌性,下游主要市場為風力發電之複合材料樹酯。「乙烯胺(EDA)」除運用在環氧樹脂的硬化劑,陸續開發生產各類含「胺」基的化學品,是碳捕捉系統(CCU)所需溶劑。副董事長席家宜指出乙二醇是週期性、民生所需的,每年需求穩定成長4%;但去年因原料乙烯供應量波動、價格不穩定影響營運,此情況今後有改變,因東聯美國、中國自有產能將在近期完成,原料取得穩定,更上游的國際油價料今後穩定在70~80元左右。儘管近期供應鏈有分散到墨西哥、印度、印尼等議題,徐旭東認為中國仍是世界工廠,目前仍無國能取代。地緣衝突之下,各地區都要建立自有產能,短鏈效應已然出現。
外資變心2/短中長期均線鴻海反壓大 何時站回百元成關鍵 和碩短線挑戰年線 待量能放大衝關
農曆年封關前,外資持續賣超鴻海(2317)買超和碩(4938),兔年開紅盤後投資人可以跟進外資操作嗎?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指出,兩家公司近期股價的表現都缺乏買盤有效推升,其中預期和碩短線走勢恐將面臨震盪或回測,鴻海則是在短線在未見下跌趨勢明顯改變前,都不需著急進場靜觀其變即可。劉烱德指出,觀察和碩股價,自去年10月跟隨大盤落底後,外資回流期間自2022年10月20日至2023年1月31日,一共買超82,021張,也推升股價從54.7元一路上漲至65.8元,波段漲幅達20.2%,惟目前股價已逼近前高66元及年線下彎壓力,若後繼無力買盤衝關,則短線走勢恐將面臨震盪或回測。反觀鴻海股價,劉烱德表示,鴻海同樣自去年9月底、10月初跟隨大盤落底後,股價雖有反彈,但面對短中長期的技術均線下彎,卻未能有效突破反壓,反而遭遇外資不斷的賣超,自2022年9月30日至2023年1月31日一共賣超535,143張,股價也一路緩跌,在去年12月29日失守100元整數關卡後,到虎年封關日以98.1元作收,金兔年第二天交易日也僅在盤中一度站回百元大關,但尾盤也未能守住。由於外資持續賣超,已讓鴻海股價陷入所有短中長期均線之下,距離前波低點2021年5月12日的低點96.5元非常接近,短線在未見下跌趨勢明顯改變前,都不需著急進場靜觀其變即可。和碩持續多角化布局,日前也攜手微軟開發國產5G O-RAN,成為全球首台移動式5G專網系統。(圖/報系資料)根據集保資料顯示,鴻海的千張大戶持股比重,已經從70.9%降到67.9%,而和碩的千張大戶比重,則是由68.58%微增到69.36%。分析師阮蕙慈指出,根據歷史經驗,100元整數關卡是鴻海股價的地板,儘管跌破,也會很快就重新站上,但是最近因為受到外資大舉賣超的壓抑,讓鴻海股價遲遲未能佔回百元之上,而且從技術線型來看,對於鴻海比較不利的是,最近黑K棒是多於紅K棒,何時能夠扭轉向上,還需要再觀察。法人表示,鴻海iPhone主要生產基地河南鄭州廠雖然去年第四季受到疫情干擾,影響了11月營收,但是12月就回穩,也推升全年營收再衝上6.6兆元新高。由於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一體化出現裂痕,中國世界工廠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東協新興市場的蓬勃發展。分析師鄭偉群表示,外資往往就是看不好就調節持股,從線型來看,鴻海低檔有人在接盤,而鴻海切入電動車,對於集團子公司的獲利貢獻將會較為明顯,像是裕隆(2201)、廣宇(2328)等。
大陸本土品牌比亞迪、蔚來正在崛起 中製汽車去年外銷逾250萬輛領先韓美
彭博社於上周四(26日)援引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指出,自2020年以來,中國製汽車的海外出貨量增加了兩倍,去年達到250多萬輛,僅落後於德國和日本(與德國僅相差6萬輛),並且已經領先於美國和韓國。報告表示,中國品牌已經是中東和拉丁美洲市場的領導者。歐洲銷售的中國製汽車主要是特斯拉、Volvo等海外品牌的中國工廠出品,同時比亞迪、蔚來等中國本土品牌也正在崛起。彭博社認為,這一趨勢,凸顯出中國正在向製造業價值鏈的上游移動,向競爭激烈、監管嚴格的市場出口生產更復雜、更精密的產品,中國已不再是低成本消費電子設備、家電和聖誕玩具的世界工廠。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是中國汽車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對歐盟的出口激增156%,達到43.5萬輛。榮鼎市場諮詢公司(Rhodium Group)董事Agatha Kratz認為,這一情況主要由於中國國內產業的蓬勃發展,部分原因是中國企業越來越好,也有部分原因是產能過剩,這將是一個痛點。當中國本土汽車市場逐漸趨近飽和,車企嘗試出海,並憑藉著質優價廉的優勢迅速擴張。據UN Comtrade提供的數據,2021年中國產乘用車出口均價約為1.37萬美元,約為德國車的三分之一,比最便宜的日本車便宜30%左右,這代表中國汽車有可能對日本和韓國車型構成威脅。尤其是在全球削減碳排放的努力下,各國開始鼓勵電動汽車製造,強大的本土供應鏈使得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便宜。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愛馳汽車海外業務執行副總裁Alexander Klose認為,電動汽車的革命為中國車企「彎道超車」提供了機會,轉向電池意味著電機不再是一個區別。從技術上講,它創造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自2009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後,中國的汽車製造業和相關供應鏈始終保持增長,一些在十年前還需要進口的零部件,如高強度鋼和增強玻璃纖維,現在已經可以由國內企業生產。2021年,中國首次在汽車和汽車零部件領域實現貿易順差。
電源教父鄭崇華3/他一生心願「和平」嵌入長子名字裡 面對供應鏈重組3年前就做好準備
詢問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他的2023年新年新希望,得到的是「和平」兩個字, 在美中貿易戰不止、烏俄大戰拖尾的現在特別應景,其實這是他長久以來的期待,就放在長子、現任台達電執行長鄭平的名字裡。鄭崇華的成長歷經烽火歲月,13歲的時候,媽媽把他跟小舅舅送上到福州的船,啟程後鄭媽媽抹著眼淚在岸上跑著送他們,沒想到能見面是35年後了,期間小鄭崇華吃不飽、穿不暖,想家只能到操場上看星星,這段回憶帶給他的不是苦澀,反而笑說:「我差點要去學天文。」到現在除了爆發烏俄戰事,看不見的戰爭也影響營運,如美中衝突領域擴及半導體先進產能,以及中國大陸「國進民退」的政治氛圍,還有舉棋不定的封控政策,加速現在供應鏈從中國出逃現象,鄭平指出,「這現象從2019年就開始」,言下之意是面對這個供應鏈重組的進程,不必過度擔心,台達電也逐步調降中國製造的比重。台達電2021年舉辦50週年記者會,同年啟動正式啟動珊瑚復育計畫,圖左至右為創辦人鄭崇華、董事長海英俊、執行長鄭平、品牌長郭珊珊。 (圖/黃耀徵攝)中國的定位似在改變,從世界工廠轉為市場,鄭平解讀:「工廠都是要靠近市場的」,這句話點出看待中國的方式與以往不同,整體供應鏈的布局邏輯也必須翻新,而針對各潛力市場,台達電已經在美國、荷蘭、印度、泰國、越南、緬甸、日本、韓國、新加坡加速布局。談到明年展望,鄭平希望「可以穩定一點」,全球地緣政治和原物料等情況近來稍見平息,但短期若面臨變化,「也已經做好所有準備」,明年整體營運持續成長,電動車則是其中一大動能,是否助攻台達電2030年度營收突破兆元大關,「這是目標」,他語氣堅定。台達電為美國內華達州新月沙丘聚光型太陽能發電廠。(圖/報系資料照)
宏致昆山增設車用新廠 袁万丁:大陸「已由世界工廠轉為市場」
連接器廠宏致(3605)昆山廠車用新廠封頂,新增研發產能,持續布局中國,被問到近期的供應鏈從中國出逃現象,該公司董事長袁万丁認為,中美對抗下這必然發生,不用過度恐慌,看待中國,要從世界工廠轉為「市場」,尤其解封後可能迎接爆發性消費;該公司電動車用連接器終端客戶為比亞迪,據悉動能後勢看好。今年的營運7月及8月全球需求急凍,袁万丁妙喻,「沒看過第三季下雪的」,但最壞情況已經過去,宏致幾乎囊括所有電動車終端品牌,近期再打入歐洲車用Teir 1的ADAS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車用娛樂系統、汽車ECU等,預計明年第2、3季開始出貨,推升明年車用產品營收成長30%以上。宏致出貨給中國客戶網通伺服器,可望因Intel及AMD兩大新平台換機潮加速,讓宏致明年營運展望轉趨樂觀。此外,電子標籤連接器接單總金額高達8億元,也成為拉抬營運動能。
美中晶片割喉戰1/不只台積電 還有這10大科技被列入美國關鍵報告
「國慶日魔咒」再度大大發威!台股11日一開盤就爆跌500多點,權值王台積電更是大跳水,終場跌掉36.5元,只因連假前美國對中國祭出新一波晶片管制,如同2018年國慶日後,台股狂瀉660點創紀錄,同樣有美中貿易戰及國安基金備戰等熟悉場景。「美國近期的晶片禁令動作有點出乎意料,現在的世界,幾乎所有東西都需要用到晶片,但當美國已設定中國就是最大對手,全球半導體產業都走到一個選邊站的十字路口,要不去中、要不就去美的兩邊化。」一位不具名的半導體廠商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而令台灣科技廠神經緊繃的,美國禁令清單上不只有晶片,「還有印刷電路板(PCB)、光纖、電子代工,下游的路由器、伺服器、交換器及液晶顯示器,電動車及電池等十大科技。」這位高層透露,這些全列在美國2月發布的《ICT關鍵供應鏈報告》中。讓台灣科技廠聞之色變的這份關鍵報告,其實是延續川普時代的抗中貿易戰,源頭則要追溯自2015年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為要從「世界工廠」晉身為「製造強國」,「中國製造2025」列出「三步走」:第一步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2035年達到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2045年中國建國百年時,進入世界製造強國,與美國並列,包括2020年16/14奈米製程正式量產,2025年半導體自製率七成等目標。前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當時的制裁清單就挑明對著「中國製造2025」相關技術。(圖/CSET提供、新華社)這個計畫,在川普2016年選上美國總統後,被視為「挑戰美國霸權」,從而在2018年啟動貿易戰,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當時的制裁清單就挑明對著「中國製造2025」相關技術。隨後,這項計畫從中國媒體及兩會工作報告中登出,但美國抗中力道絲毫未減。美國重要智庫CSET(美國科技安全智庫)2020年4月就發布了一份重量級報告「AIChips:What they are and why they matter?」明確提出抗中戰略就是:鎖定AI晶片。這份指引著美中科技戰略的報告中提及,人工智慧(AI)將是國家安全重要的一環,但AI系統難被限制,除了硬體,也就是AI晶片及製造設備等,而這些供應鏈集中在美國,美方若要控制AI技術發展,可從出口政策做限制。AI晶片有GPU、FPGA、ASICS等三類,而使用7或5奈米的最新晶片效率比舊晶片好上33倍,而中國在AI晶片設計及製造上,仍倚賴美國,例如Nvidia和AMD,以及晶圓廠台積電。總得來說,這份報告指出,中國缺少AI晶片供應鏈中和新技術的發展,而美國及盟友國的競爭優勢大,AI晶片技術及相關發展及應用極具關鍵戰略價值,接下來,就看如何運用這些優勢。據此,美中貿易戰從2018年制裁華為開始,2020年又制裁中芯,還不足以對抗「中國製造2025」,尤其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開,中國等陸續封城,導致供應鏈中斷,引爆全球晶片荒,加深美國意識到晶片供應鏈掌控上的脆弱與不安。因此拜登當上美國總統後,「川規拜隨」,2021年2月就下令研究ICT關鍵供應鏈,一年之後的2022年2月提出了《ICT關鍵供應鏈報告》,仔細盤點全球供應鏈,今年直接加大對中國半導體的制裁,台灣有十大科技也入列。拜登上台後所推出的晶片法案也是延續川普時代的政策,要阻止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目標,甚至還加大制裁力道。(圖/翻攝自SOSOrdi.net Entraide informatique臉書)先是8 月9日先通過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補助晶片廠商在美國設廠,自建半導體供應鏈,聯合台韓日組晶片四方聯盟;與此同時,今年初先通知EDA設備商出口中國禁令,8月底限制Nvidia及AMD的AI及GPU等高階AI晶片不得輸出中國,10月7日端出規模更大的新一輪管制清單。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個人臉書發文指出,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從點到面,這次全面圍堵,這當中有三項重點,一、禁止高階晶片出售中國,二;禁止相關技術流入中國,三、禁止美國人(含持有美國護照的中國人)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工作。「這等於是把產品、技術、人才一起打,因此,英國倫敦金融時報形容美國要把中國『打回石器時代』,「晶片戰爭已沒有回頭路,台灣受到衝擊會最大!」謝金河說。財經專家黃世聰則表示。「美國禁止高階晶片輸美,對『中國製造2025』影響很大,這讓中國的半導體技術被限制在某種層次,讓中國技術停滯,也會讓中國壓力更大。」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指出,近年來中國的科技技術崛起發展讓美國人嚇到,讓美國為了保持領先,才會使出這樣的手段,「美國禁令將決定權掌控在商務部手中,就像蝴蝶效應,關鍵是美國審核的嚴格程度。」一位法人告訴CTWANT記者,被列入關鍵報告的十大科技台廠,未來恐壓力重重!半導體設備廠成為最近受到最強烈管制的產業,其中龍頭廠ASML也宣布,將根據拜登政府的新規範,停止對中國客戶提供服務。(圖/ASML提供)
電殺台商1/疫外催生缺煤缺電飆油價完美風暴 台商Q4惡戰
任誰也想不到,去年年初突襲全球的新冠疫情正在降溫之際,卻「疫」外醞釀一場完美的通膨風暴,從油價原物料飆漲,到兩大世界工廠中國、印度缺煤缺電以急漲電價25%,通過疫情考驗的台商,能否通過通膨風暴的挑戰,最快今年冬季揭曉。儘管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及其他官員不斷釋出:近期物價指數偏高只是短暫的,不急著立即Taper(縮減購債)及升息,但實況並非鮑爾所言「短暫」,市場憂心,中國20多個省份大規模限電,恐在今年冬季時掀開通膨壓力鍋,引爆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所謂停滯性通膨,是指經濟成長停滯與通膨物價上漲同時存在,恐導致企業獲利衰退和民間消費支出萎縮、失業率攀升等。Salesforce.com Inc.最新發布預測顯示,今年耶誕假期銷售旺季期間,全球消費者物價可能會上漲20%。(圖/報系資料庫)廣東省先開第一槍,10月1日起尖峰電價大漲25%,拉大工業用電離尖峰電價差,不含民生用電;浙江省則從10月15日起,調漲尖峰電價,尖峰時間從每日2小時,增為4-6小時;湖南、廣西省也跟進調漲20-25%。至於貴州、安徽省也是拉大離峰、高峰電價。內蒙古、寧夏、上海、湖南等地則是開放電力公司納入燃煤價格為參數,定期調整電價,最大漲幅不得超過10%。限電措施引發停工危機,電費大幅調漲更是台商揮之不去的陰霾,特別是昆山、江蘇、浙江等台灣主要電子零組件廠集散地,這使得已脆弱的電子供應鏈更加緊張。這場看似突如其來的限電漲電價措施,源自去年11月,中國將碳中和目標寫入「十四五計劃」,推行「能耗雙控」(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政策,未料8月17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的《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點名江蘇、廣東等9個省份的能耗強度不降反增,9月16日更進一步提出《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回顧近廿年來,中國極力要從「製造的中國」轉型成「數位的中國」,為此陸續推出「騰籠換鳥」、「五險一金」政策,為著就是要擺脫世界工廠的形象,將高汙染、高人力需求的對於環境造成極大壓力的產業逐次移出中國,帶動產業升級,此次的「能耗雙控」更是對準2050年零碳排大目標而訂「綠色轉型」。中國動力煤價格從每噸約人民幣660元(約台幣2867元),今年9月時高點已來到人民幣1094元(約台幣4752元),電廠不堪虧損而限電要求漲價。(圖/新華社、新浪財經,CTWANT合成)目前中國火力發電占電力結構達72%,其中燃煤電廠居半,太陽能、風力等綠色發電僅占9%,而「能耗雙控」措施,就是為要致力於降低碳排放,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但此一措施遭疫情攪局,全球供應鏈去年上半年停擺後,大陸開工後加緊趕工,用電耗能火力全開,工廠密集的省分『能耗雙控』根本無法達標!」外資法人說。此外,中國動力煤(燃煤)近5年價格從每噸約人民幣660元(約台幣2867元),到今年3-5月瘋漲一波,夏季再漲一波,9月觸及高點人民幣1094元(約台幣4752元),電廠不堪虧損而限電要求漲價。突如其來的限電及漲電價,不僅衝擊台廠9月、10月的營收表現,還攸關全球供應鏈運作。「缺電問題引發供應鏈生產降載,供給不足及價格高漲問題,更可能抑制歐美耶誕消費旺季買氣。」元大投信說。同為世界工廠的印度,火力發電占比高達70%,同樣面臨缺煤窘境,截至10月1日,印度135家火力發電燃煤存量平均僅剩4天。雪上加霜的是,全球石油生產聯盟OPEC+重申,暫無更大的增產計畫,目前仍維持2022年4月底前,每月提高每日40萬桶產量的協議。這使得國際油價在去年因疫情減產下,隨疫後經濟復甦需求增加而一路走高,國際油價上看90美元,加劇通膨問題。線上客戶管理軟體提供商暨企業雲端運算公司Salesforce.com Inc.最新發布的預測顯示,今年11-12月耶誕假期銷售旺季期間,全球消費者物價可能會上漲20%,即便全球、美國的假期下單量將分別縮減2%、4%。台經院亦警告:「未來中國限電恐成常態,台商要做好中長期準備。」經濟學者表示,「高油價、高物價下,業者得承受原物料成本墊高,但不一定能完全轉嫁到售價,且要面對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對整體經濟傷害不容小覷。」看來今年冬季,除了極端氣候,還有一場通膨風暴。
世界工廠東南亞Delta疫情肆虐 恐引爆全球供應鏈危機
身為亞洲新興市場,東南亞曾被視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但受到Delta變種病毒影響,確診數持續攀升,加上疫苗覆蓋率不足,促使疫情控制力遠落後於其他已發展國家,當地多處工廠停擺,影響全球供應鏈,9月份亞洲整體製造業活動呈現低迷。東南亞地區受到Delta變種病毒影響影響全球供應鏈,9月份亞洲整體製造業活動呈現低迷。(圖/翻攝自路透社網頁)根據《路透社》指出,回顧過去數十年,由於多項重大經濟改革以及鄰近中國大陸等因素,使東南亞挺過多次全球危機,但這次受到疫情惡化,東南亞地區首當其衝,削弱這個地區的製造業活動和需求,市場普遍預期會引發新一波全球供應鏈危機,最好的例子就是晶片短缺和供應鏈短缺。新一波疫情爆發影響勞動力供應,導致生產上的重大瓶頸。(圖/達志/美聯社)對於東南亞製造商而言,他們的競爭力主要來自低成本勞動力以及易於取得的原物料,新一波疫情爆發影響勞動力供應,導致生產上的重大瓶頸。9月馬來西亞和越南的製造業出現萎縮, 主因就是疫情衝擊勞動力供應,削弱了東南亞工廠活動,導致勞動力不足或停工,國際間的供應鏈無法維持順暢,也威脅了這個經濟規模3兆美元地區的復甦。豐田汽車8中時就表示,由於東南亞的疫情對其供應鏈造成動盪,該公司9月份的全球汽車產量將削減40%。(圖/達志/美聯社)像是泰國,是亞洲第4大汽車出口國,也是日本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rp)等全球主要汽車品牌的生產基地,但在7月時因疫情導致零件短缺而被迫暫停3個工廠的生產。豐田汽車8月中時就表示,由於東南亞的疫情對其供應鏈造成動盪,該公司9月份的全球汽車產量削減40%。至於越南,當地政府最近公布的統計指出,部分城市和省份自7月以來實施嚴格的行動限制措施,導致工業產出急劇下滑,包括三星(Samsung)、富士康(Foxconn)和耐吉(Nike)等跨國公司都在此設廠,在越南南部的公司如今必須在夜間生產,以使工人能夠隔離工作。越南疫情風暴中心的南部地區,高達90%成衣產業的供應鏈已經破產。(圖/達志/美聯社)越南之所以實施嚴格行動限制措施,就是為了因應自春季開始爆發的新一波疫情,部分地區實施了數個月之久的嚴格防疫封鎖措施,導致在越南生產的球鞋、毛衣、車用零件到咖啡等眾多產品,出現全球性供貨短缺問題,包括Nike及Gap等這些越來越依賴東南亞生產的全球知名品牌,也難逃一劫。根據越南官媒指出,越南紡織服裝協會(Vietnam Textile andApparel Association, VITAS)在8月時曾表示,越南疫情風暴中心的南部地區,高達90%成衣產業的供應鏈已經破產。疫情導致在越南生產的球鞋、毛衣、車用零件到咖啡等眾多產品,出現全球性供貨短缺問題。(圖/達志/美聯社)Nike先前也警告,他們正面臨著運動服飾供應短缺的問題,並下修了銷售預測。Nike將矛頭指向了越南及其他國家,並表示他們有80%的工廠位於越南,Nike有大約一半的球鞋,是在越南生產,而當地有將近半數的成衣廠已經關門;至於供應67%全球橡膠手套市場的馬來西亞,也因為封鎖措施迫使許多手套製造商在6月和7月暫停營運。報導還指出,馬來西亞的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占約 13%,全球半導體貿易額約 7% 透過馬來西亞,可看出當地的半導體封裝測試產業分量。《路透社》也訪問了我經濟部長王美花的說法,她表示,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問題未緩解,主因在封裝程序,並非更前端的晶片生產過程。馬來西亞的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占約 13%,全球半導體貿易額約 7% 透過馬來西亞,可看出當地的半導體封裝測試產業分量。(圖/達志/美聯社)就她所知,馬來西亞廠商自9月初恢復生產,已到 80%。廠商產能慢慢恢復後,相信車用晶片供應能逐步緩解。馬來西亞廠商提供意法、英飛凌、豐田汽車、福特汽車等服務。市場人士則認為,雖然廠商雖全力趕工,但之前積壓訂單太多,無法立即滿足市場需求,就算產能增加,最快也要到 2022 年初才有望緩解。另有一派看法則指出,深受疫情反撲衝擊的封裝重鎮馬來西亞,必須提供降低車用晶片供不應求的方式,才能有效解決。東南亞地區人口約6億,因疫苗接種緩慢,導致原先就已受損的經濟,恢復步伐又被拖慢。(圖/達志/美聯社)東南亞地區人口約6億,因疫苗接種緩慢,導致原先就已受損的經濟,恢復步伐又被拖慢。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表示,經濟結構集中的亞太經濟體和體弱的機構恐因疫情受到嚴重衝擊,穆迪表示,「這些國家屬於中低收入經濟體,經濟若留下嚴重的傷疤,可能會增加社會風險。在其中一些經濟體中,沉重的債務負擔將限制政府對抗疫情大流行的財政空間」。另外,匯豐銀行(HSBC)經濟學者也警告,印尼、越南、菲律賓和泰國的疫苗接種率過低,促使疫苗效力的不確定性增加,恐導致這些國家的經濟處於風險,這也代表這些國家的人口可能受到當前疫情的衝擊,未來可能也會因為病毒再度突變被影響,防疫限制措施恐怕會一再延續,對經濟成長構成壓力。
CEO看產業4/吳田玉:突破3面向 讓台灣科技業危機變成轉機
過去10年看到高科技業、網路平台、宅經濟跟高投資發展,公司愈來愈有錢,未來高科技的成長超越GDP(國內生產總值), 台灣科技業面臨3個挑戰跟應變思維,日月光半導體總經理暨執行長吳田玉從「保護主義」、「平行世界」、「遠端連結」解晰台灣科技產業的下一步。台灣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成為典型的獲利者,台灣的代工產業在3個先決條件-分工、分散及區域平等大環境下,建構了世界工廠及完整產業鏈,但在疫情時代的地緣政治及區域保護主戰下,為科技業增加了變數。因為台灣的經濟體量太小,若不分工,台灣無法在不分工的情況下變成世界工廠;若集中在大陸、美洲、或某一個地區,台灣就沒有這個機會。若分工、分散及區域平等條件改變,台灣就沒有這個機會。另外,而台灣自身的保護主義,可能在學習環境、人文教育、商業視野自我設限;小族群自滿症、多樣性遞減及排他性,都會造成長期的競爭弱勢,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相較於美國的保護主義、大陸的保護主義,真正要怕的是台灣的保護主義。台灣有非常良好的科技製造業與制高點,建議台灣必須學習多元市場跟主導者(台灣經濟體量不適合做多元市場及主導者),在全球的共生關係、共生價值循環與長線競爭互補性做相對應的策略調整。任何的保護主義都是短暫的,但是叢林法則(競爭)不會改變,物競天擇;未來競爭將會更複雜,知識格局要求更高,執行手法更需要細緻;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管理人才更為迫切。吳田玉認為,平行世界與保護主義是同出一轍,各國在面臨內外政經問題時採取了保護主義,這會讓各個國家大家都在保護自己,這就會變成各自彼此平行的世界。在這個情況下,台灣原是全球單一標準下的大贏家,當全世界的法遵、規格分成3個、4個,要求完全不一樣時,就很容易打破台灣去60年的經驗法則優勢。在這樣的思維下,台灣在整體實力及彈性占了很大的優勢,多元製造系統也是科技業的基本功夫,未來需要強化地域性法遵與在地化產業鏈,讓實質競爭力更上一層樓。創新和客戶黏著力仍是王道,建構客制化研發與服務平台、市場定價機制、數位化、自動化、系統連結、數據可溯性的工業4.0、市場中立,客群本大化,以因應未來之需。吳田玉建議,面對遠距工作、視訊會議、雲端服務專數位浪潮,習慣面對面溝通的台灣企業,要有未雨綢繆的準備與實質調整。(圖/黃威彬攝)遠端連結這一點暴露了台灣管理人才的弱點,台灣是亞太樞紐的位置,全球客戶喜歡拜訪之處,也是面對面溝通商業模式的贏家,面對遠距工作、視訊會議、雲端服務專數位浪潮,習慣面對面的互動的火花與激盪,要有未雨綢繆的準備與實質調整。吳田玉認為,陳了善用客戶關係外,台灣應努力提升語言溝通能力,情境掌握及遠端遙控連線系統的彈性及技術,整合既有優勢及數位應變能力。遠端掌控能力來自長期人脈的累積、專業訓練、公司實力、事前準備、情境掌控,都需要培養訓練才能面對新的競爭者。
不再是世界工廠 習近平:大陸將成世界市場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4日晚間登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致詞時宣布繼續對外擴大開放的四大措施,強調中國會持續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 習近平宣布四大擴大開放措施新華社報導,習近平提出的開放四大措施,首先,要建設開放新高地。中國將有效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引領作用,推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在數位經濟、互聯網等領域持續擴大開放。第二,要促進外貿創新發展。支持外資拓展中國商機,並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將壓縮「中國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目錄」,為技術要素跨境自由流動創造良好環境。第三,要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中國將繼續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強化智財權保護,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第四,習近平表示要深化雙邊、多邊及區域合作。習近平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將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習近平並指出,大國要率先示範,主要經濟體要以身作則,發展中國家要積極作為,通過共同開放、共擔責任,推動世界共同發展,不應該任由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破壞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習近平並提到「十四五」規劃中「雙循環」經濟模式,強調這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他說,預計未來10年中國累計進口額有望超過22兆美元,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習近平表示,中國願同更多國家商簽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推動盡快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加快中歐投資協定、中日韓等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進程,加強與世界高標準自貿區交流互鑑。還將積極參與WTO改革,積極參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機制合作。進博會開幕之前,大陸發改委等9部門宣布新設10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包括上海市虹橋商務區、遼寧省大連金普新區、江蘇昆山、浙江義烏、安徽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建省廈門湖里區、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廣東廣州南沙區、四川天府新區和陝西省西安國際港務區,涵蓋東、中、西部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囊括海陸空港,落實習近平在第二屆進博會所提到的培育一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
美陸大戰烤蘋果1/世界工廠1分為2 電子群雄急退
台股無視疫情逆勢攀高,領漲的電子股正是靠著供應鏈的「大陸去美化」與「美國去中化」,大大激發轉單效應。近日,大陸「女版郭台銘」王來春的立訊精密和「手機玻璃女王」周群飛的藍思科技,分別買下緯創崑山廠和可成科技2家內地子公司,更是掀起一波波話題,可謂是「最強廠妹」的逆襲。本刊調查,這兩樁交易迅速在台商間發酵,「加入紅色供應鏈或是撤退離開?」成為台商苦惱的問題,因為大小台商都清楚,這場汰弱扶強的競賽已進入倒數計時,稍一不慎就會一敗塗地!陸美貿易大戰去年掀開後,昔日以大陸這個「世界工廠」為主的電子供應鏈被迫1分為2,一是以大陸為首,又稱「紅色供應鏈」;一是大陸以外地區,其中以全球最大市值的「蘋果(Apple)供應鏈」衝擊最大。緯創昆山廠在7月中旬以138億元出售給立訊精密。(圖/翻攝自網路)台股投資人享受轉單效應帶來利多之際,最震撼的莫過於兩位深圳「最強廠妹」的逆襲:「女版郭台銘」王來春的大陸電子代工廠「立訊精密」(Luxshare-ICT)買下緯創大陸廠;「手機玻璃女王」周群飛的「藍思科技」(Lens Technology)入主可成的2家大陸子公司。可成董事長洪水樹認為國際貿易情勢風險提高、客戶策略變化及手機殼淪為價格導向,是出售泰州廠主因。(圖/報系資料庫)緯創是全球第三大的蘋果iPhone組裝廠,7月17日以人民幣33億元(約新台幣138億元)將昆山廠出售給立訊精密,立訊精密瞬間成為蘋果iPhone組裝供應鏈的老四。隔沒幾天,7月22日,緯創與和碩各自投資128億元及25.27億元購買立訊精密股票,持股分別為0.81%及0.57%。玻璃基板大廠藍思科技的廠房,作業區井然有序,獲蘋果倚重。(圖/翻攝自百度網站)當業界還沒摸清緯創「賣廠又投資」的下一步時,蘋果供應鏈中另一家重量級機殼台廠可成科技,8月17日宣布以14.27億美元(約新台幣420億元)現金交易,將位在大陸江蘇的2間子公司(可勝科技、可利科技)賣給藍思科技,藍思科技專替蘋果製作保護玻璃。
美陸大戰烤蘋果2/蘋果錢難賺 台商抉擇加入或離開紅色供應鏈
近來台股靠著電子股領軍下,一路攀高,兩度衝上萬三,背後主因正是美陸貿易之戰,隨著科技產業供應鏈的「大陸去美化」與「美國去中化」,轉單效應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大大嘉惠台灣的半導體、5G、電子代工廠等。本刊調查,立訊精密與藍思科技分別買下緯創及可成大陸的工廠,這兩樁交易的效應迅速在台商間發酵,「加入紅色供應鏈或是撤退離開?」成為台商苦惱的問題,因為大小台商都清楚,這場汰弱扶強的競賽已進入倒數計時,稍一不慎就會一敗塗地!左起:藍思科技董座周群飛、立訊精密董座王來春、蘋果執行長庫克、緯創資通董座林憲銘、和碩董座童子賢、可成科技董座洪水樹。(圖/本刊繪圖組)對於可成科技的2家子公司、緯創昆山廠陸續賣給大陸企業,台商幾乎都投以羨慕的眼光。「蘋果的錢愈來愈難賺了,跟蘋果一直以來大力砍價脫不了關係。」一位蘋果供應練業者分析,去年開始就傳出蘋果要求組裝廠將15%到30%的產能移出大陸,所以可成科技與緯創賣廠「正好」。緯創昆山廠在7月中旬以138億元出售給立訊精密。(圖/翻攝自網路)一家已退出蘋果供應鍊的零件廠台商也說,「蘋果很賊,不斷砍價,台廠毛利都被打趴,可成科技及緯創能順利賣廠,反而要偷笑!」一名外商財務長則攤開緯創財報表示,昆山廠營收超過新台幣1,400億元,淨利率卻僅有0.2,「辛苦一整年跟白忙沒什麼兩樣,賣掉昆山廠對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可成董事長洪水樹認為國際貿易情勢風險提高、客戶策略變化及手機殼淪為價格導向,是出售泰州廠主因。(圖/報系資料庫)6月間,可成科技董事長洪水樹在股東會說:「2019年毛利率只剩下25.3%,比2018年底的毛利率40%更低。」據悉,今年第2季,可成科技毛利率更跌到22.92%,創下歷史新低。「這20年來,大陸積極開放,吸引了不少科技業落地大陸,這麼多年了,該學會的都學會了,電子製造服務(EMS)靠的是龐大的人力,以前工廠是台幹來管理,現在換成陸幹,甚至進一步是陸資老闆,台商已經沒有優勢。」王姓台商說,他早在2000年就到大陸投資,十分熟悉兩岸局勢。玻璃基板大廠藍思科技的廠房,作業區井然有序,獲蘋果倚重。(圖/翻攝自百度網站)「大陸失去勞動成本優勢,不再是世界工廠,中美關係不好,兩岸關係不好,卡在中間的台商,都苦思著『如何撤退』!」一名上市櫃公司財務長一針見血地說,「就算撤退,也很難『裸退』,因為外管局(大陸外匯管理局),不讓你走。」
富士康大解密 用照片說32年發展史
32年前的6月6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將企業佈局延伸到大陸,選擇在深圳建立了第一座工廠世界工廠-富士康,32年富士康不僅在大陸多個省份成立據點,也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全球世界500強排名第32名。1988年富士康投資大陸第一個基地-深圳海洋廠。(圖/富士康)1988年成立的富士康(鴻海集團子公司),今(6)日度過32歲生日,富士康在微信官方帳號《富士康》分享32年來,自深圳開始布局設廠一步一腳印,用照片說故事,在第一張照片中就看到年輕時的郭台銘一行8人赴深圳投資考察後,在深圳街頭留影,照片右下角寫著88. 5. 25(1988年5月25日)。1922年深圳黃田廠開工建設留影。(圖/富士康)1988年,富士康第一個在深圳投資設廠的基地是深圳海洋廠、1992年增加了深圳黃田廠、1993年再增加江蘇昆山科技園廠、3年後,深圳龍華科技園開工建設、1999年,富士康建廠觸角西進到山西晉城,晉城科技園開工建設。在擁有5個基地工廠後,富士康經營的策略愈來愈明確,當時內部訂定了「長期、穩定、發展、科技、國際」的發展策略。1996年深圳龍華科技園建廠開工一景。(圖/富士康)2001年龍華科技園鴻富錦保稅工廠成立,意味著鴻海在出口業務方面已經更具經濟規模,2002年,富士康已經拿下大陸內地企業出口200強榜首,同年富士康IE學院成立,學院為員工開設多門課程,員工可以免費選修,時至今日,這些課程也獲得當地政府的學歷認可。2003年再新增了山西太原科技園、同年成立富士康奈米科技研究中心。2001年龍華科技農鴻富錦保稅工廠成立。(圖/富士康)2004年成立山東煙台科技園,同年深圳廠年度出口金額已經突破百億美元大關。2005年天津科技園開幕,集團也擠進《財富》雜誌世界500強第371位。同年,富士康國際控股(FIH)在香港掛牌上市。2006年集團營收突破新台幣1兆元大關,大陸專利排行榜也位居榜首。2005:郭台銘出席富士康國際控股(FIH)香港掛牌上市活動。(圖/富士康)2007年江蘇淮安科技園、湖北科技園、河北廊坊科技園開幕,當年大陸政府也為富士康開出春運員工專車-A286富士康專列。2008年,浙江嘉善科技園開幕,同年5月大陸四川汶川大地震,富士康捐出7,2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3.24億元)協助重建2009年,重慶科技園、四川成都科技園相繼開幕,富士康在世界500強的排名再前進來到109名。2009年重慶科技園產業基地奠基。(圖/富士康)2010年鄭州科技園成立,同年首屆「富士康之星」優秀員工評選活動起跑。2011年,廣西南寧高新園區項目投產。2012年河南濟原科技園開幕,首屆富士康之星優秀員工來台灣旅遊。2013年,貴陽第四代綠色產業園奠基,世界500強排名排名為第30名。2014年,提出「11屏3網2雲」及「雲移動大智網+機器人」產業生態鏈。2015年,推動「工業互聯網」。2010:鄭州科技廠奠基。(圖/富士康)2016年,集團母公司鴻海入主夏普,世界500強排名排名為再前進到第25名。2017年,鴻騰6088精密科技(FIH)在香港掛牌上市。2018年,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Fii)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2019年,劉揚偉接棒郭台銘擔任集團董事長。富士康之星優良員工台灣旅遊。(圖/富士康)富士康入主夏普。(圖/富士康)劉揚偉接下集團董事長一職。(圖/富士康)
越南取代大陸成「新世界工廠」?德美專家和川普唱反調
一直以來,大陸被稱為世界工廠,不過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第一季的經濟表現並不甚理想,而鄰國越南經濟卻實現3.8%的正成長,引發各界猜測,越南是否會取代大陸成為新的世界工廠。近日有德國媒體給出答案稱,大多數公司並不會考慮拋棄大陸這個世界工廠。回顧去年,越南的經濟增速達到7%,超過印度的5.3%,也超過大陸的6.1%,成為亞洲成長最快的經濟體;另外,在今年第一季,越南經濟成長為3.8%,而同期,大陸比去年同期下滑6.8%。除了經濟成長,越南的外貿表現也較出色,去年全年的貿易額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今年第一季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153.4億美元;吸引外資方面,今年前4個月越南吸引外資123.3億美元,雖然是去年同期的84.5%,但註冊資本總額成長了26.9%。那越南能否在最近幾年取代大陸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呢?分析人士指出,大陸用了3、40年建立了全球最齊全的工業類別,以及各行業的產業鏈,經過30多年才成為「世界工廠」,越南目前的發展仍遠遠不夠。其次,越南之所以被認為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主要是因為土地、人力成本低,吸引大量產業轉移,但越南承接的產業大多是下游產業,中上游產業還是在大陸,以目前越南的製造實力還無法搭建完整產業鏈。最後,越南的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後,越南還需要建造一個更強大的基礎設施體系,方便生產要素的流通和產品的出口。對於外界的疑問,德國之聲電台網站最近刊文稱,疫情造成前所未有的混亂,讓全球各大企業吸取教訓,以便未來更好地應對衝擊;不過,大多數公司並不會考慮拋棄大陸這個世界工廠。此外,美國華頓商學院運營、信息和決策教授莫里斯.科恩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也表示,「我並不認為中國作為製造業主要供應商的地位會改變;也許某些行業會有變化,但總體來說,不會出現結構性改變,有些人說我們(美國)要把製造業撤回美國,但這不會發生。」總結來說,雖然最近幾年由於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有外國企業試圖將業務遷出大陸,但不少專家認為,即使企業在其他國家找到供應商,也將繼續留在大陸,以便在這塊巨大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全台鬧車瘟1】Kicks要5月才有車 Altis要等1個月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世界工廠」大陸全面停擺,全球汽車零件供應鏈因此中斷,各大車廠無不受到波及,台灣國產車廠也紛傳暫時停工的窘境。儘管各家車商都宣稱已解決缺料困境、生產線恢復正常,但據本刊從銷售端與零件商各方面調查得知,缺料危機只是暫時解決,大陸零件商的復產狀況若無法快速恢復正常,包括TOYOTA ALTIS、NISSAN KICKS等熱門車款,都可能4月就沒車可交。受新冠肺炎疫情重擊,大陸各產業工廠幾乎全面癱瘓,尤其湖北省武漢市是全球汽車工業重鎮,封城停工後,影響全球170萬輛車出貨,南韓有車廠已停工,美、日車廠剉咧等,台灣車廠也難逃重創。本刊記者分別到北中南汽車展示間,問一問業代交車時間,了解受創實況。受疫情影響,到展間看車的人變少,下單速度則變快了。(圖/黃耀徵攝)「看車的人少了。」福特竹北經銷商新苗汽車經理彭一偉告訴本刊,疫情發生後,周末踏進展間的民眾明顯少了三分之一,連帶也改變買車的習慣。「很多消費者都是先在網路上做足功課,所以下訂的速度反而變快了。」記者追問,是否有缺車現象?他說,「除了最新的FOCUS賽道版特仕車之外,其他車款的交車時間都算正常。」福特經銷商指出,受疫情影響,周末到展間看車的人少了3分之1。(圖/王若攝)記者接著走訪裕隆位在新北市中和區的一間經銷商,「近期銷量最好的跨界休旅車KICKS僅有少量現車,若挑到的車色正好賣完,可能要等到5月才能交車。」業代坦白地說出即將面臨的困境。而銷量常勝軍TOYOTA的ALTIS,儘管業績未受疫情影響,每月掛牌仍超過3,000台,但「現在即使馬上下訂,部分車型還是要等到一個月後,才可能交車。」業代透露,就算告知會延後交車,「許多準車主擔心,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所以選擇此時購車。」熱門車款TOYOTA ALTIS,訂車後要等1個月才能交車。(圖/TOYOTA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