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治療
」工程師「蛋蛋」爬滿蚯蚓血管 恐釀不孕!醫推「冷水坐浴」恢復生機
一名35歲年輕工程師因工作需求常久坐打電腦,總是覺得下體悶悶的,仔細一看睪丸,發現上面竟爬滿了像蚯蚓一樣的突起血管,檢查後才發現是精索靜脈曲張。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醫師分享,精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於年輕男性的疾病,成年男性中大約有15%的人有這樣的狀況。這種狀況發生於睪丸的靜脈血管,其中靜脈的瓣膜發揮著防止血液逆流的重要功能。當這些瓣膜因某些原因受損,可能會導致血液逆流,進而引發靜脈的曲張與擴大。顧芳瑜說明,受到人體生理結構的影響,精索靜脈曲張通常好發於左邊睪丸,其症狀可分成三級,一級需要透過仔細觸診才能摸到;二級則是休息狀態下觸診可摸到,但肉眼不可見;三級則是肉眼輕易可見。而精索靜脈曲張可能也會是男性不孕的其中一個原因,顧芳瑜解釋,導致男性不孕的幾個主要原因中,大概有2~4成機率與精索靜脈曲張有關,因為陰囊腫脹時會導致睪丸散熱不佳,進而影響精蟲的活動力,造成睪丸疼痛(蛋疼),嚴重點則可能導致不孕。然而,顧芳瑜表示,如果是單純睪丸外觀有膨大的血管但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話,是不需要治療的。他也分享一個簡單易行的改善方法,可以自己在家準備一臉盆的室溫冷水,每天洗完澡後將睪丸泡在冷水內15-20分鐘,有機會讓睪丸降溫並讓疼痛感下降,持續一到兩個月,精蟲品質就可能可以恢復得不錯。此外也可以用藥物輔助,通常是以口服消炎止痛藥為主,也有少數幫助靜脈曲張的口服藥,大部分輕微的精索靜脈曲張,都可以依靠口服藥物緩解不適。假設冷水坐浴及口服藥都無法解決時,才會建議做手術,手術目的是紮掉膨大的血管以減緩症狀,目前主要有顯微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兩種,效果都不錯。但顧芳瑜也提醒,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手術方式,可以完全避免精索靜脈曲張的復發。顧芳瑜更藉機呼籲,不孕原因有很多,精索靜脈曲張僅是其中之一。由於他常遇到很多不孕男性患者來到診所就表明希望做手術,習慣把原因歸咎到比較常見的因素,只求可以快速解決。但他建議還是要交由泌尿科醫師觸診及檢查判斷,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後,仍然有精索靜脈曲張問題時,再考慮做手術。
九旬翁突腹痛!醫竟取出「一坨綠豆」 醫嚇:膽囊全是結石
春節將至,許多人都等不及大啖美食,但有位九旬老翁過年期間吃太油膩,年後開始出現腹痛,且數周後並沒好轉,疼痛不減反增,經檢查發現膽囊腫脹且內有大量的膽固醇結石。對此,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吳東琰指出,膽結石無症狀不需治療,有症狀則需手術,而膽結石高風險族群包括高膽固醇、高油脂飲食者等,應小心復發,增加罹患膽囊癌的風險。吳東琰指出,有名九旬老翁平時除了吃藥控制高血壓外,並無其他疾病或異常,但年後右上腹及上腹卻突然疼痛,原以為是過年期間吃壞肚子,便不以為意。豈料數周後並沒好轉,疼痛不減反增,才至急診檢查,經血液檢查、腹部電腦斷層及超音波檢查後,發現膽囊腫脹且有結石,經評估需手術治療。吳東琰表示,患者膽囊內有大量的膽固醇結石,因此安排手術切除膽囊,降低產生併發症的可能。醫師說明,膽囊負責儲存及排除膽汁,膽汁主要以膽固醇、膽鹽及膽紅素組成,只要成分比例改變,就可能形成結晶,生成膽結石,如果膽囊收縮功能不佳,無法順暢排除膽汁,也可能造成膽汁過濃而形成結石。而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除了高膽固醇高油脂飲食者、年紀大於40歲、女性、孕婦、肥胖者、迅速減重者外,基因也可能是影響因素。膽結石的併發症可大可小,最常見為右上腹痛(膽絞痛),常併發急、慢性膽囊炎,嚴重可能造成膽道阻塞、膽囊蓄膿、胰臟炎、膽囊腸道廔管、膽石性腸阻塞,甚至進展為膽囊癌。目前全球醫學認為無症狀的膽結石不需要治療,觀察及調整生活型態即可,而有症狀的膽結石則建議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最後吳東琰說,適逢年節,餐桌上少不了高油高鹽的美味佳餚。呼籲民眾,除了多喝水、調整飲食,盡量避免吃精緻食物外,多運動、少久坐也是預防膽結石的方法之一,也建議有膽結石病史的民眾應更加注意,切勿暴飲暴食或三餐不定時,以免膽結石反覆復發,增加罹患膽囊癌的風險。
B肝口服治療給付放寬 醫籲:即時回診追蹤、治療很簡單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灣38歲以上成人有1至2成B型肝炎病毒帶原率,B肝病毒可能在肝臟緩慢侵襲,造成肝細胞慢性發炎、結痂並逐漸纖維化,若沒有即時診斷、治療,會陷入肝功能失常、嚴重纖維化甚至肝癌的處境。B肝帶原者陳先生說道,「雖然知道自己有B肝,但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再加上沒有達到健保給付用藥的標準,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好好治療…」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楊宏志說,治療B肝可降低肝癌風險,且須要定期追蹤,口服藥治療相當方便,現在健保放寬給付,e抗原陰性不用再等到重度肝纖維化就能用藥,呼籲B肝病友即時回診追蹤、用藥治療,不再「肝」苦。染肝炎病毒 小心肝炎、肝硬化、肝癌威脅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持續名列死因之首,其中肝癌造成的死亡率名列第二。感染肝炎病毒是導致肝病、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原因,B肝和C肝防治是台灣消除肝病的重中之重。C肝可以治癒,B肝則需長期抗戰。楊宏志醫師說,以往很多B肝病人可能因不知道自己帶原,疏於追蹤或治療,等到嚴重纖維化、肝硬化了才知道嚴重性。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肝硬化後產生肝癌、肝臟衰竭的風險會大幅提高,應避免等到肝硬化才治療。民眾平常健檢就要檢查有沒有感染病毒、是否帶原;若有感染就需定期追蹤。楊宏志醫師說,臨床觀察,約有4成的B肝帶原者需要治療、6成雖然不需要治療,但仍需要定期追蹤。需要治療者,其肝臟發炎、肝纖維化指數和血中病毒量較高,即時治療有助降低肝臟細胞持續被破壞的威脅。但6成需要定期追蹤者也不能輕忽,雖然不用馬上治療,但只要帶有病毒、風險就不是零,必須每半年定期追蹤、確認病程有沒有變化,有變化就要即時治療。用藥門檻降低 健保放寬B肝治療給付為了讓更多B肝病友儘早接受治療,健保署於112年10月起放寬B肝用藥的給付規定。楊宏志醫師解釋,雖然透過治療,可以減少肝臟發炎,改善肝纖維化嚴重度。但是以前B肝病友要達到重度纖維化(第三級) 或半年內2次肝指數大於正常值2倍才能給付,此時肝癌的風險已經明顯提高,用藥稍嫌晚了一些;但現在針對e抗原陰性患者放寬為只要肝指數異常大於正常值2倍且血清B肝病毒量大於2,000 IU/mL或肝臟中度纖維化(第二級)、半年有兩次肝指數異常大於正常值、且血清B肝病毒量大於20,000 IU/mL就能用藥,讓更多B肝病人可以即早用藥,不必為了等健保給付而讓肝持續受苦。楊宏志醫師說,目前B肝治療以口服藥為主,一天只需吃一顆,服藥很方便,且副作用都很低、治療效果也不錯,發生抗藥性的風險也低。以往病人可能會擔心長期吃藥會有腎毒性問題,但現在藥物設計精良,不會增加對腎臟及骨密度的影響。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口服藥有用藥時間限制,必須飯前或飯後2小時才能吃;有的藥物則沒有時間限制,病友可依據自身生活習慣和醫師討論。B肝治療停藥要謹慎 當心猛爆性肝炎找上門楊宏志醫師提醒,B肝口服藥治療雖然很有效且方便,但缺點是停藥後復發率很高,且臨床發現,有1至3%停藥病人可能出現猛爆性肝炎,若未及時發現治療,會產生肝臟衰竭、需要換肝或死亡,所以病友一定要遵循醫囑用藥、不可自己貿然停藥。若是醫師建議可停藥,也一定要配合醫囑小心追蹤。此外,現代人飲食習慣西化,體重過重、脂肪肝者,若同時合併B肝也會加重併發症風險,病友們要記得控制體重、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且若有服用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務必和醫師討論。
「蛋疼」要小心! 泌尿科醫曝「睪丸4疾病」:可能要切除
男性的睪丸又稱為蛋蛋,負責生產精子及男性荷爾蒙,是男性生殖系統的關鍵部分,但只要長在身上,就免不了會生病的困擾。對此,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就在臉書粉專介紹到,4種常見的睪丸疾病,包括睪丸炎、睪丸扭轉、睪丸囊腫和精索靜脈曲張,其中可能使人不適、不孕,甚至可能要直接切除。1.睪丸炎也就是睪丸發炎,通常為細菌感染引起,也可能是病毒性感染的結果,其症狀包括睪丸紅腫、尿蛋白、疼痛、發燒等,主要是以抗生素來治療。2.睪丸扭轉這個症狀聽起來很痛,好發於青少年族群,指的是睪丸纏繞在其血管周圍,導致血液供應受阻,可能致使嚴重的睪丸疼痛、腫脹。若不幸碰到這種狀況,應該立刻就醫。3.睪丸囊腫又稱之為「精液囊腫」,是為睪丸表面的液體填充囊袋,通常不會帶來什麼困擾,疼痛感輕微甚至無明顯痛感,也因此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治療,但如果囊腫變大或造成不適,則可以考慮手術切除。4.精索靜脈曲張是指精索內的靜脈出現不正常的彎曲擴張,好發於青少年時期至35歲左右,可能導致睪丸發育不良、精子產量低或不孕的問題。輕微情況可能不需治療,但若是症狀嚴重或導致不育,可考慮藉由手術矯正。
病人咳嗽2個月沒好 X光驚見「全身都是寄生蟲」
太驚人了!國外有病患連續咳嗽2個月,一直好不了,因此就醫尋求幫助,沒想到照X光發現,胃裡有數十條絛蟲(tapeworm)的幼蟲遺體,包括身上也都是鈣化的囊腫,X光片上密密麻麻的,令人相當不適。醫生指出,絛蟲可以透過受污染的豬肉產品和糞便感染人類,引發相關疾病。巴西聖保羅州博圖卡圖一名醫師維克(Vitor Borin de Souza)在推特分享一張X光照,可以看到患者身上有數百個白點,每個點都代表絛蟲的鈣化殘骸。維克表示,生活在腸道中的絛蟲的幼蟲進入肌肉或大腦,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稱為「囊蟲病」。雖然絛蟲形成堅硬的結節,感覺像皮下的腫塊,雖然令人不舒服,但通常是無害的,因為幼蟲在大腦或眼睛無法存活,而殘留的囊腫會引起問題。胃裡滿滿都是絛蟲的幼蟲遺體。(圖/翻攝自推特)維克指出,囊蟲病是吃到不衛生的食物,若想避免應洗手,並將食物清洗乾淨。多數情況下,假如頭部、脊椎或眼睛沒有任何損傷,患者不需要治療,因為絛蟲已經鈣化,「如果沒有何不適,可以正常生活」。然而,囊腫出現在大腦十分致命,引起頭痛、癲癇、頭暈、腦積水等,不及時治療恐怕會喪命。據悉,囊腫可能在一開始感染絛蟲數個月或數年才形成,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世界某些地方,高達70%的癲癇病是由大腦中發育的豬肉絛蟲的幼蟲包囊所引起,每年約有250萬人感染,最常見於亞洲,南美洲和東歐的貧困地區。
他25歲「腎臟長1.5公分水泡」沒定期回診 多年後患1病遭醫揭:洗腎一輩子
許多民眾為了生活而忙於工作,常常輕忽了身體的小病灶。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一名45歲男子日前就醫看診,透露20年前曾到過門診檢查,發現右側腎臟長了一顆1.5公分的小水泡,之後男子因為工作忙碌,淡忘當時「至少每年回診一次」的提醒;如今他因為身體不適再度就診,竟然就被洪永祥告知罹患「多囊腎」,且要「開始洗腎一輩子」。洪永祥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分享,一名45歲男性上班族,20年前來門診檢查期間發現右側腎臟長了一顆1.5公分的小水泡,之後因為不痛不癢,且沒有任何不舒服,加上驗血、驗尿的結果均顯示腎功能正常,因此當時洪永祥只叮囑對方「至少每年回診一次」,但後來男子上網查資料,得知腎臟小囊泡並非惡性腫瘤,打消了擔憂之餘,後來由於工作日益忙碌,就再也沒回診。孰料,洪永祥指出,直到最近男子發現自己的肚子越來越大,不光被同事笑說像是懷孕6個月,甚至出現肚子脹痛、噁心想吐、精神疲累,臉色死灰毫無血色等症狀,且全身散發一股尿騷味,最終被妻子逼迫去診所抽血檢查;而診所醫師卻直言「腎功能已經到了末期腎病變,必須轉到大醫院」,於是男子才又掛了洪永祥的門診。洪永祥透露,男子到院經查發現,尿毒素的數值非常高,且胸部X光已經顯示有輕微肺水腫,當下他只好將男子直接轉到急診室,隨後對方就在超音波被照出兩邊腎臟腫漲到快20公分,可說是一般人的兩倍大,上方還布滿了數十顆大大小小的囊泡,診斷是「多囊腎合併末期腎病變與肺水腫」,結果一出,男子當天就緊急住院,開始透析治療,45歲便「開始洗腎一輩子」。對此,洪永祥解釋,男子罹患的「多囊腎」,堪稱「凶猛的腎臟破壞疾病」;他進一步指出,「多囊腎,俗稱泡泡腎,多數是顯性遺傳的多發性囊泡疾病,通常是第16對染色體的異常,主要侵犯腎臟,但也會影響到肝臟、胰臟。85%來自父母親的遺傳,子女得病的機率是50% ,男女均等,一旦發現,子女及兄弟姊妹都應接受檢查;另外15%來自基因變異。」洪永祥透露,罹患「多囊腎」的病患,約在20歲左右,腎臟就會出現第一顆的水泡,隨著年紀水泡會越長越多,但年輕的時候常常未察覺異狀,「若有症狀大部分是以腰痛、腹痛最常見;此外有血尿、多尿、頭痛、高血壓、腸胃不適。」他還說,大約有一半罹患此病的患者,在50歲之後會惡化到末期腎衰竭;目前佔台灣洗腎人口的2%至5%,為洗腎第五大原因,「台灣有這樣基因的家族非常多,有時候一整個家族都要洗腎。」要如何延緩腎功能的惡化?洪永祥說明,飲食方面減少攝取高油鹽糖、加工類食品、含糖飲料,「限磷限鉀限蛋白,喝足夠的飲水,不要憋尿避免感染與結石,可攝取腎性益生菌延緩腎衰竭速度,腎性魚油來抗發炎保護殘餘腎功能。」至於生活習慣,他則提醒避免熬夜、抽菸;此外,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像是跑步、跳躍,以免水泡破裂,「水泡大到4.5公分以上有破掉的風險,經醫師評估有破掉風險,可到泌尿外科處理將囊泡內的液體抽掉。」不過,洪永祥也說,「不是每個人腎臟長水泡都是這麼恐怖,若是你的水泡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且不只一顆就要特別小心。」他表示,大部分過了50歲的患者做腎臟超音波掃描,偶爾會發現一兩顆的水泡,通常那是良性單純的腎囊泡,不影響腎功能,也多半沒有症狀,亦不需要治療,追蹤即可,除非有惡性腫瘤藏在囊泡中,就要積極手術處理,「雖然單純囊泡大部分是良性,但長到很大、破裂或感染,還是可能會有症狀,譬如會腰部疼痛、血尿、發燒。」最後,洪永祥提醒,如果年輕的時候就出現腎臟水泡,或是肝臟同時出現水泡,就需要每年至少就醫照一次超音波追蹤;倘若發現年長無症狀的單一水泡,只要請醫師仔細評估,若沒有惡性的象徵,只需觀察即可,通常不用特別治療。
女大生趁寒假點痣!高燒3週突陷昏迷 醫驚曝:二尖瓣被吃掉一半
「痣」的生成多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定義上屬於良性腫瘤,雖然一般不需要治療,但有些人為了美觀,仍會考慮透過手術切除。不過,大陸一名女大生小丁(化名)今年趁著寒假時到醫院點痣,術後突然高燒不退,甚至失去意識,最終被確診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臟的二尖瓣慘遭細菌「吃」掉一半。《錢江視頻》報導,20歲的小丁目前在外地就讀大學,寒假期間回老家時,因身上有顆痣,決定去做點痣手術,原以為只是小手術,術後也沒有出現異常,孰料隔天突然開始發高燒,就算退燒後也會反覆發熱,一直持續了2、3週,但她並未多想,仍照常返回學校上課,直到身體越來越不舒服,才前往醫院檢查。沒想到,小丁在浙大邵逸夫醫院就診期間,竟2次出現意識喪失,隨後被送往加護病房觀察;醫生發現,患者年紀輕輕,也沒有慢性病或遺傳性疾病,卻出現顱內多發梗塞症狀,懷疑是遭到細菌感染,最終確診為感染性心內膜炎,然而此時她的心臟二尖瓣已被細菌侵蝕掉一大半,必須透過手術修補或安裝人工瓣膜。浙大邵逸夫醫院心外科主任錢希明說明,因為瓣膜在心臟裡面動,細菌隨著血流可能移動到任何部位,而小丁就是因細菌進入腦部,才會引發顱內梗塞。由於小丁才20歲,為了減少對生活的影響,家屬選擇微創修復術,目前恢復情況良好;醫生提醒,除了點痣,拔牙或或螃蟹夾傷也可能引發類似症狀,切勿掉以輕心。
「不需要治療」馬克杯當紅 鍾佳濱製作贈人並提供圖檔
網路上瘋傳,在國外有人在馬克杯印上「I don't need therapy, I just need to go to Taiwan(我不需要治療,我只需要去台灣)」,立委鍾佳濱今(15)日表示,經上網查詢,目前台灣無人製作、販賣類似商品,因此決定自行製作,並加印「支持前線醫療英雄」的英文字樣,發送給立法院黨團同事以及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鍾佳濱表示,「I don't need therapy, I just need to go to Taiwan」近來爆紅,國外常有以類似短句來表達各式想法的創作,還有民眾打電話到辦公室詢問「哪裡可以買」,經查找後發現台灣沒有類似產品,因此他用同樣的句型設計模板,再加上「Taiwan support Frontline health heroes(台灣支持前線醫療英雄)」的字樣後,共製作100個馬克杯,預計發送給黨團的同事們,以及在醫療院所守護台灣健康的醫護人員們。另外,鍾佳濱已經此設計圖檔公布在他的官方臉書帳號上,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自行下載檔案、印製在馬克杯上後,送給醫護人員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