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痛
」 大腸癌 醫師好辣夏季結石病號「增5倍」 醫揭真相:水分補充不足
國內健保資料庫的統計,7到9月是腎結石的高峰期,結石發作的病人更是冬天的3到5倍。醫師提醒,每日飲水量建議在1500cc至3000cc,尤其夏天水分流失較多,建議須增加喝水量,肉不要過量吃,也不要吃太鹹,腎結石更要定期健檢,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新光醫院泌尿科主任何承勳說法,台灣人口約有8%到10%有結石,分析其成因,有一半是先天體質問題,另外一半是後天因素,包含水喝得少、汗流得多,尿液濃度高讓一些結晶容易沉澱變成結石,飲食方面,習慣使用高鹽食物的人也比較容易罹患。何承勳表示,由於夏日氣溫高流汗多,水分若攝取不足易導致排尿減少,是結石的好發季節,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指出,氣溫與結石發生率相關,每年7月至9月為高峰期,結石發作的病人是冬天的3到5倍,腎臟結石常見症狀包含括腰痛、側腰痛、下腹痛等疼痛,若石頭塞住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甚至有包含血尿和尿路感染等。另外,新光醫院泌尿科醫師盧昱成指出,治療的方式依照結石大小、位置及症狀之嚴重程度來決定,傳統的治療方式採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經皮穿腎取石手術,健保給付體外震波碎石術,每次的結石廓清率70%至80%;但當結石大於2公分,位置在腎臟下盞或是成分堅硬的單水草酸鈣結石的治療效果有限,常需多次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且可能因結石碎片造成輸尿管阻塞。至於經皮穿腎取石手術則適用於較大的腎結石,會於腰側開約1公分切口,以利內視鏡穿過體表進入腎臟,需全身麻醉且風險較高,術後恢復時間較長。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微創手術方式,使用「軟式輸尿管鏡」配合「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的手術治療,搭配雷射將結石擊碎,可以處理小至中尺寸的結石,屬於無傷口、復原快的治療,但需要自費。
這病折磨曾國城20年! 吃5種食物恐更加惡化
根據資料,全球大約有10%的人受腸躁症困擾,台灣推估盛行率為10到20%,這也代表全台每10人就有1人會需要一出門就找好廁所位置,免得發生慘劇。台灣的名人像是歌手林宥嘉與主持人曾國城,都曾公開表示自己有腸躁症。尤其是曾國城已有20多年病史,曾一天跑好幾次廁所,排練舞台劇時還「失去一條內褲」,只因為來不及衝進廁所。腸躁症代表腸道比較敏感或正處於發炎狀態,腸躁症有一個判定標準,也就是所謂的《羅馬標準》,其中對於腸躁症的國際診斷標準為,3個月內每周至少1次以上復發性腹痛,並且排便的頻率與糞便形狀都產生變化,雖然壓力常被視為是腸躁症原因之一,但因為很難量化,所以並沒有被列為指標。嘉義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書豪醫師曾受訪表示,腸躁症患者應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全麥食品、燕麥、糙米、香蕉和綠葉蔬菜,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適量的堅果也可以提供健康脂肪,有助於腸道功能的正常運作。此外,想要避免腸躁症上身,以下5大飲食地雷要避免,包括:「高發酵性食物」(例如蘋果、水梨、洋蔥、大蒜、豆類和乳製品),以及「高糖分的食物」、「加工食品」、「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等。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受訪表示目前被國際認同用來治療腸躁症的方式是金字塔療法,第一步就是飲食治療。採用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減少飲食中可發酵性、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等。避免食用容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洋蔥、大蒜…等,並減少吃加工類製品。第一步治療如同金字塔的最底層,屬於第一線的基礎治療,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透過飲食調整都能有效控制。第二步治療就是進一步的使用藥物,主要是幫助胃腸蠕動,還有的是針對改善便秘、止瀉;當腸躁症合併發生消化性問題,如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時,醫師也會針對患者的狀況給予個人化的藥物治療。而金字塔最頂層的第三步就是心理治療,陳健麟主任表示,在臺灣使用到第三步治療屬於少數,一來需要使用到的患者不多,二來也因為部分民眾對於心理治療的認知有限。針對腸躁症,目前尚無完全治癒的說法,只能治療控制症狀減少發作,其中大多會使用抗痙攣或幫助腸胃道蠕動的藥物來進行症狀治療,雖然臺灣使用的藥物還是幾十年前的產品,但是美國近十年已經研發出十種新藥。除了西藥之外,陳健麟也專門透過中醫草藥研究,尋找能控制腸躁症的適合方式。陳健麟引述中醫理論,腸躁症與肝、脾、腎、大腸等臟腑功能失調有密切相關,其中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能否正常升降的關鍵,如果這些臟腑功能失調,就會影響腸胃蠕動功能,進而發生腹痛、腹瀉或便秘的症狀。陳健麟主任利用花蓮慈院中西醫團隊研發的草藥濃縮液進行研究,提供給腸躁症患者使用,研究中觀察到草藥濃縮液對約8成的腸躁症患者,呈現出緩解下腹痛症狀的潛力;其中患者在服用草藥濃縮液後,腸道內對身體有益的短鏈脂肪酸-丁酸的含量呈上升趨勢。臨床上發現腸躁症跟情緒、壓力有極大的關係,因此只能控制而無法治癒,好發年齡集中在30、40歲,陳健麟主任表示,這個年齡層可能因為工作、生活等壓力,導致相關症狀頻繁發作。陳健麟主任特別呼籲,醫病關係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雖然還沒有完全治癒腸躁症的辦法,但是可以透過與醫師互相信任、共同討論,藉由飲食、藥物與心理的治療,盡可能地減緩發作的頻率,與腸躁症和平共處。
女子長期腹痛!檢查竟發現21公分腫瘤 醫曝:5成患者發現已是卵巢癌晚期
明明沒有很不舒服,卻已經是卵巢癌晚期?一位38歲外籍移工林小姐(化名)平時常有腹痛、經痛等症狀,看了腸胃科卻遲遲無法改善,轉而前往婦產科就診,經檢查發現除有7公分子宮肌瘤,旁邊竟還有21公分的巨大卵巢癌腫瘤。義大癌治療醫院婦產科傅啟峰主任指出,卵巢癌主要好發於50至60歲女性 ,若患者出現腹脹、腹痛等問題,除了腸胃科,建議也一併安排婦產科門診,早期篩檢把握黃金治療期。初期症狀難發現!腸胃道不適女性應考慮卵巢癌篩檢根據衛福部今年6月最新公布的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卵巢癌較110年死亡率增加了10.5% 。傅啟峰主任說,卵巢癌的種類相當多,約有60至70% 屬於上皮性卵巢癌 ,好發年齡於50歲以上 ,其餘為非上皮性卵巢癌,然而,基因遺傳、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或是有「初經早,停經晚,沒生過小孩」的狀況等,均會提高罹癌機會,近五成的患者確診時已是卵巢癌晚期 ,癌細胞擴散到腹腔附著在腸子、橫膈膜及肝臟等,甚至更遠端轉移至肺部、骨頭等,因較難以開刀徹底清除病灶,化療效果可能也不見理想,整體來說預後及存活率也較差。因此傅啟峰主任提醒,卵巢癌初期可能以生活中常見的腸胃道不適症狀呈現,如下腹痛、腹脹,或不正常出血等,容易忽略嚴重性,建議有家族病史、一生排卵次數多、50歲以上、肥胖過重等高風險族群提高警覺。根據文獻指出,第一期確診的卵巢癌患者5年存活率有80%以上,但進入第三、四期則下降為25~30% ,因此年滿3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都應進行例行性的卵巢癌篩檢,選擇腹部超音波、陰道超音波、及腫瘤指數CA125查驗,掌握骨盆腔內的早期變異情況。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有效提升預後生活品質傅啟峰主任說明,早期就發現的卵巢癌較有機會以手術切除,到了晚期因腫瘤體積較大,會先以化療「減積」,待腫瘤縮小後再評估是否可進行手術,手術後仍需積極化療。上文中的案例林小姐因早期診斷發現癌細胞,幸運未嚴重擴散,手術切除後定期追蹤,現在已回歸正常生活。傅啟峰主任也指出,因卵巢的位置鄰近腹腔、小腸及直腸等重要臟器,以義大醫院為例,進行卵巢癌手術時會請泌尿科、大腸直腸外科等團隊協助待命或陪同,此外,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暨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癌基金會董事長 – 王鵬惠醫師 (現職: 臺北榮民總醫院 婦女醫學部) 也提醒今年3月起針對卵巢癌治療也有健保給付新方案,提醒民眾若有疑慮應及早就診,在有藥物與完善的手術團隊輔助下,可以更加安心面對療程。
「間質性膀胱炎」與泌尿道感染、膀胱炎不同! 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間質性膀胱炎又叫作「膀胱疼痛症候群」,它和細菌感染引起的泌尿道發炎、膀胱炎不同,其確切病因目前醫學上也不是非常瞭解,而且沒有根治的方式,患者常會因為疼痛、頻尿而影響生活、工作等。這樣的疾病該怎麼治療?又該如何與疾病和平共存呢?透過衛生福利部台中及苗栗醫院泌尿科李明輝醫師分享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及間質性膀胱炎病友范小姐分享自身治療經歷,一同了解「間質性膀胱炎」。間質性膀胱炎病因不明 常有下腹痛、頻尿症狀「間質性膀胱炎」主要是因為膀胱黏膜保護受損而引起各種相關症狀。李明輝醫師表示,當膀胱黏膜出現破損,刺激性物質會由膀胱滲到膀胱壁外,刺激膀胱神經產生疼痛的感覺。這些神經又與大腦相互連結,若是膀胱長期刺激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敏感化」。李明輝醫師說明,中樞神經敏感化有知覺敏感化、痛覺提升化等2特徵,當遠端膀胱受到刺激時,大腦就會產生疼痛刺激物質,長期下來病人只要有壓力、煩惱、憂鬱,就會產生刺激物質引起下腹部疼痛。下腹疼痛是間質性膀胱炎最核心的症狀,李明輝醫師提到,當膀胱有尿的時候,病人如果不去上廁所解尿,接下來就會覺得膀胱不舒服、下腹不適疼痛,因此病人會一直跑廁所,連帶會有頻尿的現象。間質性膀胱炎無客觀診斷標準 約10年才可確立診斷由於間質性膀胱炎下腹不適、頻尿的症狀,與尿路結石、細菌性膀胱炎等相似,而且診斷上又不像癌症一樣,有切片病理檢查等客觀標準,因此患者往往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確立診斷。病友范小姐表示,自己因為頻尿、夜尿,一個晚上需上4-5次廁所,造成非常大的痛苦,原以為是泌尿道發炎感染,經過長時間的不對症下藥,折騰很久後才終於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李明輝醫師也指出,從2018年以健保資料庫為依據發表的資料來看,間質性膀胱炎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21.8人,但這數字是遠遠低於它實際的發生人數,因為有些病人不會求醫,甚至有些是還未被診斷的,研究顯示這類病人可能要經過10年、5到6個醫師的診斷後,才能夠得到最終診斷。間質性膀胱炎無法根治 需治療+日常照護控制症狀另外,目前間質性膀胱炎也沒有根治的方法,治療的目的是讓嚴重度降低、發作頻率減緩。不過隨著醫學進步,現在病人其實有許多不同的治療選擇,可以透過手術、藥物等治療方式,配合日常照護控制症狀,與疾病和平共存。李明輝醫師提到,像玻尿酸膀胱灌注,主要是將藥物灌入膀胱,將破損的地方修補起來以達到治療效果,目前食藥署(TFDA)核准的藥物經多國醫學中心研究,製作過程步驟都很清楚,療效很被醫學界肯定,經過5-6個療程後,約80%的病人都會得到改善。而病友范小姐也是使用玻尿酸膀胱灌注的個案之一,李明輝醫師表示,范小姐本來要吃很重的止痛藥、安眠藥等,但現在只要透過灌藥的程序,就能控制得很好。范莉婷小姐也表示,接受了大概12次的藥物治療後,目前效果非常良好,只要定期追蹤、灌藥即可。不過,李明輝醫師表示,目前在臺灣如果要使用特殊藥物(如:玻尿酸等)灌注,一定要先過膀胱擴張術加上膀胱鏡,了解膀胱、尿量的情形後,將資料送到健保署審核通過才可使用。因此,治療其實可以分為2階段,第一,先進行手術「膀胱擴張術」,第二,膀胱內的玻尿酸灌注,再加上飲食、壓力的控制。李明輝醫師提到,這3個是間質性膀胱炎最基本的治療原則。注意「這些」警訊早期診斷 配合治療避免影響生活現在間質性膀胱炎有許多治療方式,病人若能早期發現、治療,也能避免生活品質受到更大的影響。李明輝醫師提醒,特別是30-50歲女性,如果小便次數越來越多、不上廁所就覺得下腹不適,就要懷疑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應進一步診斷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信對疾病的預後一定會有美好的結果。病友范小姐也鼓勵病友應積極診斷、治療,保持心情愉快,改變生活型態、飲食,相信一定可以獲得非常好的生活品質,和她一樣與疾病和平共存12年。
林襄染尿道炎細菌量衝95% 醫曝「憋尿10下場」最嚴重膀胱破裂
樂天桃猿啦啦隊女神林襄,近年來人氣超旺,最近她推出個人單曲又接演電影,身體卻也因此亮紅燈,她近日在節目中自爆,她很常憋尿導致尿道發炎,細菌量高達95%。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曾整理「憋尿對身體傷害10點排行」,最嚴重會膀胱破裂,可能會腹腔感染、失血休克。林襄近日在節目《11點熱炒店》說,她因為常憋尿,每隔3個月就會尿道感染,「我是泌尿科的常客!」有次看診發現尿液「細菌量高達95%」,讓醫師嚇壞,因為這是普通人的20倍。醫師洪永祥曾在臉書說,憋尿對身體會有危害,而他做了10點排行:第10名下腹痛與腰痛:憋尿會讓腹壁、腰部、骨盆底肌肉緊繃,長期都這樣更會讓腰椎過度彎曲,產生莫名腰痛。第9名尿道狹窄與排尿困難:憋尿會讓使尿道括約肌與逼尿肌,縮放出問題,最後會因為尿道狹窄,想尿也尿不出來,引起膀胱輸尿管逆流、輸尿管水腫等。第8名慢性前列腺炎:憋尿會增加前列腺的壓力,讓細菌入侵發生慢性前列腺炎,會有畏冷發燒、下背痛等,排尿也會出問題,射精會痛。第7名泌尿道結石與血尿:憋尿會讓尿液變濃產生結晶,讓結石和血尿的機率大增,之後腰到下腹會痛,大結石也會讓腎臟與輸尿管水腫與急性腎損傷。林襄尿道感染,細菌量高達95%。(圖/翻攝YouTube/11點熱炒店)第6名頻尿急尿與尿失禁:憋尿會讓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壁過度伸展,最後導致頻尿或漏尿。第5名泌尿道感染:憋尿超過6小時,膀胱會有細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嚴重者會有急性腎盂腎炎、腎膿瘍。第4名突發性血壓升高:憋尿會讓膀胱變腫,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血壓也會升高,突發性高血壓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也就是中風和心肌梗塞。第3名慢性腎衰竭:憋尿會讓腎功能受影響,有腎衰竭和尿毒症,長期憋尿恐需終身洗腎。第2名膀胱憩室:憋尿會讓膀胱壁肌肉變弱,久了會有膀胱憩室,尿排不乾淨會讓尿道感染。第1名膀胱破裂:長期憋尿又加上憋尿時據烈活動,可能會造成嚴重併發症,腹腔內感染、失血性休克等,需要手術。 洪永祥強調,「逢年過節出遠門有可能塞車或是找不到廁所時可以準備隨身的隨身集尿袋或成人紙尿褲,不要再憋尿了啊,年輕養成長期憋尿惡習一但進入中老年人生是非常悲慘的。」
8歲女童運動完腹痛、嘔吐 意外得知「卵巢扭轉720度」還有畸胎瘤
大陸浙江省一名8歲女童,日前跳繩完後腹痛、嘔吐不止,意外得知卵巢蒂部扭轉720度,還有一顆畸胎瘤,所幸接受緊急手術,病情得到控制,隔天已能下床走動。醫師表示,女性罹患卵巢扭轉不分年齡,此病常在劇烈運動過後,或因本身帶有畸胎瘤的情況就會發生,若未及時治療,即使順利留住卵巢,功能也將嚴重受損。根據陸媒《錢江晚報》報導,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收治一名憔悴的8歲女患者,由於腹部劇烈疼痛無法躺平,起初以為是闌尾炎,後來醫師陳國慶問診得知,女童病發前曾跳了半小時的跳繩,之後卻因腹痛、噁心、嘔吐不止,才被父母送醫治療,且經詳細檢查研判是因卵巢出現問題。之後婦科醫師王晏鵬在為女童動刀期間,發現她的右側卵巢明顯增大,表面呈暗黑色、局部缺血性壞死,還有一顆畸胎瘤,蒂部則是扭轉2圈約為720度。所幸藉由腹腔手術,女童的身體恢復如常,隔天就能下床走動,也讓父母鬆了一口氣。對此,王晏鵬表示,各個年齡的女性都有可能罹患卵巢扭轉,而在做完劇烈活動,像是跳繩、跑步、打球,或當體位變化,以及本身帶有5公分以上的畸胎瘤就很容易發生;要是發現卵巢扭轉,理應積極就醫檢查以利治療,由於卵巢供血完全阻斷很難恢復,因此手術越早進行治癒機會越大,一旦錯過時機即使順利保留卵巢,功能也將嚴重受損。 至於畸胎瘤,王晏鵬指出,其因生殖細胞異常增生導致,其中約有1%為惡性,「多數畸胎瘤並無症狀。從臨床看,5厘米(公分)大小的畸胎瘤最容易發生扭轉,典型表現為劇烈活動後單側下腹痛伴噁心嘔吐,需要與闌尾炎、胃腸炎等急腹症鑑別診斷。」
出現異常劇烈下腹痛 小心是畸卵巢胎瘤作祟!
新聞報導時有耳聞,年輕女性在劇烈跳動及運動後,下腹突然劇烈疼痛就診,經診察才發現骨盆腔腫瘤,檢查出原因竟然是畸胎瘤合併卵巢扭轉兩圈,畸胎瘤到底是甚麼樣的疾病?會造成甚麼嚴重後果?畸胎瘤是雙胞手足? 多半是細胞分化形成的瘤畸胎瘤(Teratoma),屬於先天性疾病,出生時就存在,但不一定立刻被發現,胚胎時期的細胞分化上出了問題,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表現出來,源自於原始生殖細胞或胚胎幹細胞向胚層組織分化所形成的瘤;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其成分包含已分化胚層組織和未分化細胞,兩者雜亂聚集造成結構錯亂排列,腫瘤中甚至生成毛髮、牙齒還有一些未成熟組織結構。好發於卵巢、睪丸、尾骨、縱隔、腹膜後,曾出現於腦、顱、鼻、頸、舌,但畸胎瘤卻很少出現在實質器官(肝、心等)及管道器官(消化道、膀胱)。畸胎瘤如果是成熟的,往往生長很慢,所以大多數均在扭轉、腹脹及疼痛時才被發現。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畸胎瘤的發生位置會帶來不同的症狀:1.長在卵巢會造成腹部骨盆腔附近疼痛,起因於卵巢韌帶的扭曲;2.畸胎瘤造成的腦炎起因於身體對畸胎瘤細胞的受器產生抗體,這種受器在腦部也有,因而造成卵巢畸胎瘤腦炎,3.其他區域的畸胎瘤造成的症狀主要由其壓迫導致,如呼吸困難、疼痛等。一般畸胎瘤沒什麼特殊症狀,大多是在例行性的身體檢查中無意發現,或因為運動、性行為或身體姿勢改變而造成扭轉,導致因器官缺血壞死引發劇烈的疼痛發現。若腫瘤體積更大時,扭轉的機會變小,反而因為腫瘤的體積壓迫周圍組織造成腹脹、下腹痛、頻尿等非特異性的症狀。治療「畸胎瘤」核心思維 由「癥瘕積聚」規化療程中醫將這類非器官正常組成的錯誤組織結構歸類為「癥瘕積聚」,因此,中醫在治療「畸胎瘤」的核心思維會從「癥瘕積聚」去規劃療程,周宗翰中醫師解釋,身體病發處堆積危害身體的異常組織,造成局部氣血瘀滯、慢性炎症、周圍其他實質組織受到壓迫等影響,此類良性腫瘤若沒有正確用藥治療及正確生活作息飲食方式搭配,嚴重可能導致腫瘤擴大,甚至轉變成惡性而轉移。中醫在處理這類積聚將從三個面向去處理局部錯誤組織結構:1.降低局部及整體發炎反應。2.透過軟堅散結藥物作用去改變組織錯誤存在狀態,藉以導正身體氣血平衡系統修復身體。3.運用通瘀原則,改變受到畸胎瘤壓迫的組織微循環代謝,緩解周圍受到壓迫的微循環不良。周宗翰中醫師說明,中醫將容易引起良性腫塊的病因包括寒邪、熱邪、虛證、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等,其中造成「癥瘕積聚」的核心病因病機為「氣滯血瘀」,寒邪、熱邪、虛證、痰濕及情至因素等會加重「氣滯血瘀」對身體的影響。臨床上西醫處置多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急性期且遇影響生命安全情況下多數需要緊急手術處理,若畸胎瘤位置位於危險區域導致手術風險過高,在無生命危險情況下,醫師多建議和平共處。中醫門診治療會根據患者病情及體質狀態給予針灸及藥物治療,從核心病因「氣滯血瘀」給予藥物,軟堅散結消癥用藥如夏枯草、牡蠣、昆布、海藻、丹參、莪朮、鱉甲、穿山甲、三棱等,搭配化痰結、袪痰濕藥物如半夏、茯苓、浙貝母、枳實、陳皮、蒼朮等,透過化痰散結軟堅方式解除局部瘀阻狀態,藥物使用上中醫師會小心活血化瘀藥物劑量使用,避免過度活化局部氣血導致腫塊迅速加大,適合劑量及適當時機巧妙使用可以有效幫助積聚減小,另外,根據患者病情,寒邪、熱邪、虛證等加重因素適當給予加減藥物來處置。畸胎瘤屬於先天性疾病,但後天飲食、作息方式及心情調適會影響病況是否加重,周宗翰中醫師建議規律睡眠及早睡早起習慣、清淡少油少鹽少辣低糖飲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心情來維持身心良好狀態,因畸胎瘤屬於特殊疾病,影響身體面相廣泛且複雜,建議尋求合格醫師正確治療確保病情能夠改善。
男左腰痛尿不出來!就醫驚見「1.5公分結石」卡輸尿管 6飲食地雷出爐
40多歲的游先生近期常感到左側腰部疼痛,加上小便變得很難排出,至泌尿科看診、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左側輸尿管被一顆約1.5公分的結石卡住,腎臟內也有數顆小於1公分的結石。游先生因工作需頻繁出國,為避免反覆回診耽誤行程,與醫師討論後決定以軟式輸尿管鏡一次將結石全部清除。恩主公醫院泌尿科莊德彥醫師指出,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手術可以一次清理輸尿管與腎臟內的結石,且體表沒有傷口、出血量少、手術方便快速,對於有時間安排考量、高齡族或是不適合經表皮做腎造廔取石術的患者,是很好的選擇。醫師說明,腎結石是指腎臟的代謝物在尿液裡形成堅硬的結晶沉積物,並累積在腎臟裡,若平時水分攝取量不足、喜好高鈉等重口味飲食、肥胖、患有代謝性疾病、有個人相關病史或家族病史,就容易形成結石。莊德彥指出,腎結石初期因體積小所以沒什麼感覺,隨著時間拉長、結石體積變大,造成排尿系統的阻塞就可能產生腰痛、背痛、下腹痛、血尿、尿量變少等症狀,另外男性尿液中易形成結石的成分濃度比女性高,所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結石。醫師解釋,體積小的腎結石通常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無法排出體外的結石則會依照成份、大小、數量與部位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同時也會考慮病人的意願與身體條件來做決定。案例游先生因有工作行程上的考量,再加上結石數量不少,討論後選擇進行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手術,這種手術是用近70公分長的軟鏡從尿道進入體內,經過膀胱、輸尿管再到腎臟,透過中空的管路將雷射打進去擊碎結石,被擊碎的結石就可以在排尿時排出體外。因從尿路進入人體,所以體表完全沒有傷口,且能夠控制鏡子彎曲的方向,讓其能夠抵達腎臟的各個角落,所以結石清除率高達九成。莊德彥提醒,今年夏天高溫一再刷新紀錄,若民眾流汗量大喝水量卻少,產生腎結石的風險就容易增加。莊德彥醫師提醒,平日飲食應避免攝取過量的蛋白質、氮及太鹹的高鈉料理,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濃茶、濃咖啡等也應適量,每日需攝取2到3公升的水分,以促進腎臟代謝,預防腎結石及降低復發率。
夏天要命習慣2/年輕愛憋尿「老了有夠慘」 頻尿卻滴滴答答「還可能洗腎」
炎炎夏日多補充水份之餘,也代表需要更常跑廁所,但許多人習慣性憋尿或忙於工作,當心長期下來可能重創腎臟健康,甚至要終身洗腎!醫師表示,年輕時這些壞習慣還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但年紀大了之後,就會開始上門「討債」,可能會頻尿但又尿不出來,排便、射精都會疼痛不堪,猶如活在地獄之中。依據國健署調查顯示,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且發展至後期則需洗腎,除了老化是原因之外,其實也可能與長期憋尿有關。國泰醫院泌尿科蔡樹衛醫師表示,大多數人都有憋尿的經驗,像是工作很忙走不開、讀書太專心,或遇上塞車、長時間坐遊覽車都可能需要暫時憋尿,生活中時常會遇到這些情況,讓人不得已憋尿,似乎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有些人已經習慣性憋尿,尤其是夏天炎熱喝水量增加,許多人懶得一直去上廁所,就會刻意憋尿,而一旦憋尿太久或時常憋尿,就可能影響健康。蔡樹衛說,「有尿意卻強忍就是憋尿,當尿液儲存於膀胱內不停膨脹,膀胱肌肉會像橡皮筋一樣撐大,長期下來就會失去彈性變得疲乏,可能會導致膀胱無力,另外尿液留在膀胱過久,也會引發膀胱發炎、尿道發炎等問題。」除此之外,長時間的反覆憋尿除了會造成細菌感染,也可能引起泌尿道結石、尿液滯留造成逆流,最後導致腎功能惡化,甚至可能需要洗腎,如此將得不償失。腎臟科醫師洪永祥也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研究顯示,憋尿時間過長會使腎臟血流量減少,進而損害腎絲球的過濾功能,長期憋尿的人腎臟功能較差,時間一久就造成腎臟萎縮,必須終身洗腎。長期憋尿會引發一系列泌尿系統的問題,甚至傷害腎絲球的過濾功能,嚴重可能導致終生洗腎。(示意圖/黃耀徵攝)不只如此,憋尿會導致尿液過度濃縮產生結晶,泌尿道結石與血尿的機率大增,通常後腰到下腹會出現痠痛、絞痛等劇烈疼痛症狀,大結石有可能早成腎臟跟輸尿管水腫與急性腎損傷。另外,憋尿時尿液會在膀胱中滯留,超過6小時易引起細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嚴重者甚至引起急性腎盂腎炎、腎膿瘍、敗血症等。洪永祥表示,憋尿甚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為膀胱腫漲時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就可能誘發急性腦中風與心肌梗塞。「而且年輕時若習慣憋尿,很多後遺症都會在年紀大的時候跑出來,人生會變得很悲慘。」洪永祥說,憋尿會增加前列腺的壓力和壓迫,導致前列腺腫脹充血也會讓細菌進入前列腺進而引發慢性前列腺炎。這是非常痛苦且影響生活作息的症狀,常見有畏冷發燒、下背痛、睪丸、陰莖疼痛;排尿時無法一次排乾,頻尿且排尿、排便和射精時會疼痛。另外,憋尿也會使腹壁、腰部、骨盆底肌肉緊繃,長期下來腰椎過度彎曲或肌膜筋膜炎而導致不明原因下腹痛與腰痛的發生。另外,相較於男性,女性由於尿道較短,若有憋尿習慣更容易產生後遺症,其中又以細菌性感染最為常見,尤其夏季相當濕熱,建議女性朋友下半身穿著寬鬆、透氣,同時私密處要保持乾爽,就算是女童小便後也要使用衛生紙按壓一下私密處,以保持清潔。而且最好不要使用護墊,因為許多人往往會忘記更換護墊,非常容易孳生細菌,生理期使用衛生棉時也要勤更換,才能避免私密處反覆感染。
30歲女「拉不乾淨」好困擾!醫一照宣判「冠軍癌」 這些警訊別再拖
最新國人十大癌症排行出爐,大腸癌已蟬聯15年榜首,一名30多歲女性近幾個月來總覺得「大不乾淨」,怎料醫師一查才得知年紀輕輕竟罹患大腸癌。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吳耿良提醒,若是出現血便、不明腹瀉、排便帶黏液等警訊,應盡速就醫檢查。吳耿良日前在臉書發文分享診間病例,一名30多歲女性幾個月來總覺得排便解不乾淨,因此就醫安排大腸鏡檢查,沒想到在「乙狀結腸」發現大腸癌。吳耿良表示,大腸癌是台灣最多人罹患的冠軍癌症,在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3,且患者逐步年輕化,「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近年大腸癌的發生年齡層有下降趨勢,門診中的大腸癌患者,已經往下發現在40到50歲、甚至30多歲的患者增加。」對此,吳耿良提醒民眾,若出現血便、糞便變細呈鉛筆狀、不明腹瀉、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帶黏液、下腹痛、便秘、不明原因貧血、長期疲勞和體重無故減輕等徵兆應盡速就醫,及早發現才能獲得黃金治療期;另外,包含具有大腸癌家族史、糞便潛血陽性及息肉切除等高風險族群,更是不容輕忽。
長期憋尿「恐怖10大傷害」! 嚴重恐引發慢性腎衰竭、癌症
不要再憋尿啦!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提醒,長期憋尿會讓膀胱長期處在極度膨脹狀況下,讓膀胱缺氧、血液循環變差、尿液逆流、神經功能失調。長輩憋尿甚至可能出現不可逆的恐怖生理情況,甚至憋尿憋到有生命危險。「從年輕開始養成憋尿惡習,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過去身體會出現什麼恐怖的傷害?」洪永祥醫師21日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列出長期憋尿的10大恐怖傷害排行榜:第10名 下腹痛與腰痛憋尿可能會導致腹壁、腰部、骨盆底肌肉緊繃,長期下來腰椎過度彎曲或肌膜筋膜炎,會導致不明原因下腹痛與腰痛的發生。第9名 尿道狹窄與排尿困難憋尿可能會使尿道括約肌與逼尿肌縮放不協調,導致尿道狹窄,最後引發想要排尿也排不出的排尿困難,排尿困難又會引起膀胱輸尿管逆流、輸尿管水腫、腎臟水腫等。嚴重的需要靠手術治療。第8名 慢性前列腺炎憋尿會增加前列腺的壓力和壓迫,導致前列腺腫脹充血,還會讓細菌進入前列腺,進而導致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生。常見的症狀有畏冷發燒、下背痛、會陰部、睪丸、陰莖疼痛;排尿時還會無法一次排乾,頻尿且排尿、排便和射精時會疼痛。第7名 泌尿道結石與血尿憋尿會導致尿液過度濃縮產生結晶,進而增加泌尿道結石與血尿的發生機率,通常後腰到下腹會出現痠痛、絞痛、割痛等劇烈疼痛症狀。大結石有可能導致腎臟與輸尿管水腫與急性腎損傷。第6名 頻尿急尿與尿失禁憋尿可能會導致膀胱過度充盈,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壁肌肉過度伸展,神經功能條失調,進而導致肌肉疲勞和無力,並進一步引發頻尿、急尿,以及只要大笑或爬個樓梯就會漏尿的尿失禁。第5名 泌尿道感染憋尿會使尿液在膀胱中滯留,超過6小時易引起細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嚴重者甚至會引起急性腎盂腎炎、腎膿瘍,甚至敗血症等。第4名 突發性血壓升高突發性高血壓會導致急性腦血管與心血管梗塞等危及生命的危症,也就是說憋尿會憋到中風與心肌梗塞。第3名 慢性腎衰竭憋尿可能導致腎臟功能受損,進而導致腎臟腎衰竭和尿毒症。研究顯示,長期憋尿的人腎臟功能較差。時間一久就造成腎臟萎縮,必須終身洗腎。第2名 膀胱憩室憋尿可能導致膀胱壁肌肉的虛弱,或需用力收縮膀胱排尿,久而久之膀胱壁肌肉不均勻增厚,排尿時又因尿路阻塞,尿液即往較薄的膀胱壁亂竄,結果往外凸出,形成大小不一的膀胱憩室,有人多達2、30個膀胱憩室,因積尿排不乾淨,有可能引發慢性尿道感染,甚至導致膀胱結石或癌症。第1名 膀胱破裂憋尿時間過長或憋尿時劇烈活動可能導致膀胱破裂,這是一種嚴重的併發症,可能導致腹腔內感染、失血性休克等。研究顯示,膀胱破裂是憋尿併發症中最嚴重的一種,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手術治療。最後洪永祥也呼籲,「看完以上憋尿的10大恐怖傷害後,希望老師、老闆、牌桌與手遊朋友們,萬一你身邊有人跟你說要上廁所時,請讓他順利去上廁所。」他也提醒,逢年過節出遠門有可能塞車或是找不到廁所時,可以準備隨身的集尿袋或成人紙尿褲,千萬不要憋尿,年輕養成長期憋尿惡習,一但進入中老年人生是非常悲慘的。
17歲男打完球突蛋疼…醫驚見「睪丸變紫黑色」險切了 1族群易發生
一名17歲少年打球後突然感覺右側睪丸劇痛,同時伴隨右下腹痛、頻尿等,就醫檢查驚見睪丸呈現黑紫色缺血狀態,所幸經過手術治療已恢復正常。醫師提醒,如果超過6小時恐使睪丸因缺血性壞死,嚴重恐影響生育,而睪丸扭轉好發於12至18歲青少年,如果本身有合併鞘膜先天發育異常,特別容易發生。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泌尿科醫師蔡伊達分享收治個案,該名患者至急診後,先由急診兒科醫師檢查患部,排除其他原因後,判斷疑似睪丸扭轉,即緊急會診泌尿科。經進一步檢查,確認為右側睪丸扭轉,動脈因扭轉導致缺血梗塞產生劇痛,立即施行徒手睪丸反扭轉復位術,恢復血液流通並安排陰囊探查手術。醫師透露,當時患者的睪丸呈現紫黑色,已幾近壞死,所幸搶救即時,免於切除,但考量少年的鞘膜先天異常,比一般人容易發生雙側睪丸扭轉,故施以雙側睪丸固定術,將左右兩邊的睪丸固定在陰囊底及壁上,避免日後復發。經過治療,少年術後觀察2天即出院,1週後回診時自述已恢復正常生活。蔡伊達說明,睪丸扭轉好發於12至18歲青少年,因青少年提睪肌的收縮反射比成年人強,在青春期階段睪丸快速發育增大,若合併鞘膜先天發育異常,睪丸易向前倒或變橫置,甚至整個顛倒,受外力撞擊和激烈運動可能使精索裡的提睪肌激烈收縮,特別容易造成睪丸扭轉,也有少部分個案是嬰幼兒及成年男性。醫師提醒,若發生睪丸扭轉狀況,如超過12小時才進行手術,有五成以上病人因睪丸缺血壞死而被摘除,若超過24小時,則高達九成以上,且壞死的睪丸若不摘除,將因產生睪丸抗體影響另一側正常睪丸功能,倘若發現睪丸疼痛,務必盡速就醫,把握在黃金6小時內進行手術治療。
男友嫌避孕藥貴「中出後」叫她用可樂清洗 醫曝悽慘下場
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收治一名年輕女病患主訴下腹痛、私密處狂流分泌物,當下會診婦產科開立抗生素讓她返家服用休養。沒想到女患者竟回頭,向他委屈透露男友愛愛時不愛戴套,又嫌避孕藥昂貴,聲稱「可樂可以殺精」要她用碳酸飲料洗下體,希望醫師能「導正男友觀念」。女患者的男友因聽信謠言,在無套激戰後硬是要女友「用可樂洗澡」,據說能殺精避孕,害得她下體分泌物變多、骨盆腔感染掛急診。(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下同)柯世祐就在節目上表示,原來對方的男友因聽信謠言,在無套激戰後硬是要女友「用可樂洗澡」,據說能殺精避孕,害得她下體分泌物變多、骨盆腔感染掛急診,對於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謠言柯世祐也感到傻眼,事後他提出警告,以碳酸飲料清洗私密處可能改變陰道酸鹼值,加上其糖分含量很高,當然會增加感染機率,再三呼籲不要這樣做。柯世祐提出警告,以碳酸飲料清洗私密處可能改變陰道酸鹼值,加上其糖分含量很高,當然會增加感染機率,再三呼籲不要這樣做。女患者男友聲稱「可樂可以殺精」要她用碳酸飲料洗下體。此外,泌尿科醫師高偉棠也在節目中指出,「可樂殺精」的觀念起源於過去長輩在烹煮大腸、小腸時會加入可樂清洗,使附著於表面的黏液完全消失,沒想到以訛傳訛,演變成從事八大行業或是年輕妹妹會用來清潔口中或下體的「黏液」。他強調,「可樂成分是不會殺精子的,因為精子很強韌,有百萬大軍,只要一隻就可以懷孕了」,不管是喝可樂或洗私密處避孕不切實際。泌尿科醫師高偉棠。若要傷害精子品質,高偉棠表示,酒精乙醇影響可能更大,喝下肚會造成蛋白質變性,影響其分裂與代謝,使精蟲變得脆弱;另外,年長男性喝酒不僅無法助興,還會讓感官刺激下降,損害到勃起功能。
她每個月經期有15天都在痛 忍無可忍送醫診斷出罕見疾病
月經(或經期)是婦女身體因荷爾蒙分沁影響,而令子宮出現周期性的出血,屬正常現象。不過在大陸廣東,一名女子經常受到經痛的困擾,每個月有15天都在痛,好不容易緩解了,下次月經來時、又是痛不欲生,原先以為是生理期正常反應,直到就醫才發現,竟是罹患罕見疾病。綜合陸媒報導,這名來自廣東佛山的陸姓女子每次生理期來臨,包括右下腹、腹股溝有撕扯的疼痛,每次都要持續15天左右才會緩解,而這時下次生理期又接近了,這樣的症狀持續了3年,一次比一次嚴重。這名女子原先以為是正常反應,沒想到有一次痛得受不了被家人送醫,才診斷出她罹患腹股溝「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幸後來經過手術治療,順利康復出院。一般來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長在子宮腔內的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子宮腔以外處生長,並隨著每個月經血來潮,在不正常生長的地方引發慢性發炎反應」,最常發生的部位是卵巢、骨盆腔等接近子宮的地方針對陸女的症狀,廣東的重症科醫師李鴻政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要症狀就是下腹痛、痛經、不孕以及性交不適,絕大多數發生在25歲到45歲之間的女性,其中又以「痛經」最為常見,因此生育期的女性若有明顯的痛經症狀,且愈來愈嚴重,可透過檢查是否有相關症狀。
苗栗76歲老婦走不出喪子之痛 長期過度抑鬱造成3年內反覆腹痛化膿
劉榮啟主任提醒婦女,子宮化膿可能是癌症的前兆,若出現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圖/大千醫院提供)苗栗縣76歲李姓老婦因下腹痛求診,檢查出子宮病變,囊腫位置還大面積化膿,因為她3年前也曾發生直腸穿孔化膿,醫師細問發現,老婦因近年孩子相繼離世,長期傷痛抑鬱致免疫力下降,才導致她反覆發生化膿問題。李姓老婦因下腹痛長達3個月到醫院就醫,經醫師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疑似有高達8公分的腹部腫瘤,並推測出可能是子宮病變或囊腫,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但她3年前曾發生自發性直腸穿孔及化膿,歷經手術與半年時間的人工肛門治療,其腹部沾黏非常嚴重,若再次手術恐造成許多問題。經過婦產科、外科和放射科醫師共同討論後,決定先以子宮鏡搭配超音波導引治療,同時也預備子宮切除大手術。醫師透過子宮鏡檢查發現,疑似腫瘤的地方竟有一大片的子宮化膿,當下隨即處理,成功在15分鐘內引流膿瘍,而且病理切片為良性,在經過抗生素治療1周後,就順利康復出院,讓李姓老婦不必再經歷一次大手術。大千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中心主任劉榮啟表示,李奶奶本身沒有糖尿病,但這3年來卻連續發生2次腹部化膿的問題實為罕見,經細問後才發現,因她的孩子在這些年相繼離世,至今還無法走出傷痛,長期過度抑鬱導致身體免疫力大幅下降,才會讓化膿問題反覆發生。劉榮啟說,造成子宮化膿的原因有年長者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慢性子宮發炎、未取出植入的避孕器等原因,如果長時間有分泌物、腹痛、發燒都是子宮化膿的症狀,需要特別留意。他也提醒,有植入避孕器的婦女,記得每5年要更換一次,停經後更要記得取出;另外,子宮化膿可能是癌症的前兆,若出現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若無及時處理,可能釀成敗血症危及生命。
下腹痛噴血尿「每月來1次」…33歲男崩潰就醫 檢查結果揭「是月經」
大陸33歲男子陳立(化名)從小認定自己是男兒身,卻會像女性來月經一樣,遭受周期性的「血尿」和下腹痛所苦,去年到醫院檢查,竟被告知染色體性別為女性,讓他錯愕不已。近日,陳立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接受了一系列手術,將子宮和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官徹底切除,終於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男性。《頭條新聞》報導,在旁人和自己心中,陳立一直是不折不扣的男孩子,青春期時因「尿道下裂」導致小便出口異常,接受了手術治療,不料後來每個月都會出現短暫血尿,並伴隨著下腹疼痛,最嚴重時一痛就是4小時,嚇得他趕緊到醫院檢查,最終被視為急性闌尾炎處理,但血尿及腹痛的情況依然存在。直到去年,陳立再度到醫院檢查,被告知自己的染色體性別竟然是女性,困擾他近20年的血尿和腹痛,其實是月經來潮導致。聽聞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在生殖道畸形治療方面經驗頗豐,患者近日特地從四川農村來到廣州,想要解決自己的性別困擾。透過一系列檢查,婦科主任羅喜平發現,患者體內的雄性激素偏低,反而是雌激素水平和卵巢功能與正常女性相當,屬於「真兩性畸形」患者,同時擁有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醫師說明,「真兩性畸形」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病症,對身體健康影響不大,更多是對患者的心理影響,會有自卑感和尷尬感。經過30多年的男性身份認同,陳立也無法接受轉變為女性,強烈要求切除女性生殖器官,繼續維持男性身份。羅喜平與患者及家屬仔細溝通病情後,立即啟動了全院多學科會診(MDT)討論,並組建綜合治療團隊,最後決定尊重患者意願,於上月6日進行手術,成功將子宮和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官徹底切除。羅喜平透露,切除完女性生殖器官後,患者只剩下男性生殖器,可以正常生活,但因病症特殊性,他的睪丸沒有生精功能,也不具備生育能力。醫師提醒,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成長發育狀況,尤其在青春期須多加留意外生殖系統,以男孩子為例,要更關注乳腺發育狀況,如有問題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年輕妹下腹痛「馬桶一片紅」飄腥臭味 醫師指診一戳嚇傻:超可怕
身體有任何狀況,最好立刻到醫院檢查。過去有一名女子,因為腹痛加上大量出血,擔心自己罹患大腸癌,於是去掛肝膽腸胃科,怎料進行肛門指診時,飄出一股濃烈的血腥味,私密處還出血,讓醫師研判,病況似乎與腸胃無關。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在《醫師好辣》節目分享,曾遇過一名26歲女子和男友前來就診,「不只是她尷尬,我也是都快被她嚇到」,女子自述下腹痛、大量出血,擔心是大腸癌,同時秀出「馬桶都是血」的照片。為了保險起見,他要求女子做肛門指診,看看是什麼狀況,一開始對方推託拒絕:「可不可以不要」,結果被男友訓斥,才不甘願地接受檢查。女子褲子一脫下,飄出濃重的血腥味。(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張振榕透露,女子小心翼翼脫下褲子,「不脫還好,她才一脫我馬上聞到非常濃重血腥味」,而這個情形對他來說是不正常的,「因為我當腸胃科,最大的優勢就是我有非常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基本上是聞不到任何味道」,因此他聞到很濃的血腥味,就代表事態嚴重。讓張振榕傻眼的是,內診時手指才進去一半,女子私密處突然出血,嚇了他一大跳。後來檢查發現,女子痔瘡沒什麼問題,簡單開立塞劑即可。追問之下才得知,她的生理期已經一個半月沒來,研判可能是子宮異常出血,與腸胃無關,並建議她趕快去婦產科檢查原因,但也坦言:「那時候嚇到了,真的是滿可怕的」。
30歲女腹痛吃藥一睡不醒「全身僵硬」 照超音波驚見肚內全是血
許多人腹痛會選擇吃止痛藥,而不會太在意。一名30歲女子因為肚子痛,不斷吃止痛藥,沒想到最後整個人昏睡喪命,送醫照超音波發現肚子裡面全都是血,死因為「子宮外孕破裂」,讓人超震驚。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在《醫師好辣》分享案例,透露因為情況少見,民眾可能會疏忽。一名30歲女子在疫情期間頻繁腹痛,但因為害怕到醫院,所以強忍痛楚,一開始劇痛時差點昏倒,一段時間覺得痛感好像稍微緩解,於是吃止痛藥,後來就好了,但早上吃完下午再度復發,只好再吃止痛藥,情況有好轉,殊不知晚上腹痛又來了,她同樣吃止痛藥,結果竟陷入昏睡。隔天早上,家人發現女子沒有起床,一看全身都僵硬了,明顯已經死亡。送醫檢查,照超音波赫然發現,肚子裡面都是血,診斷是「子宮外孕破裂」放到死亡。鄭丞傑指出,台灣到處都是診所,而且都附有超音波設備,「現在幾乎都是月經過期1~2周,就可以診斷出懷孕是在子宮內還是子宮外」。女子子宮外孕破裂,整個肚子都是血。(示意圖/翻攝自pexels)至於女子為何拖到後面都沒就醫?鄭丞傑解釋,女子覺得月經有來,事實上是把異常出血當作月經,「那不是月經的血,是子宮外孕的血」,同時他也解釋,子宮外孕有3大症狀,包括月經過期、陰道異常微量出血及下腹痛,該名女子全都具備,卻誤以為是月經。因此,只要月經一變慢,或是異常出血,就要就診檢查是否正常。鄭丞傑說明,女子劇痛置之不理,後來轉為血液刺激腹膜的痛,比較可以忍耐,像是溫水煮青蛙,「流血流到死亡」,雖然身體外面流出的血不多,但腹腔整個鼓起來,有多達3000c.c.的血積在肚子,但女子已經吃藥昏睡,「沒人知道她其實是『睡死』了」。
20多歲嫩男瘋狂腹瀉…斷層一照驚見「肝臟長病灶」 美女醫心疼:末期了
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長達39年,其中大腸癌更是連續13年成為癌症之王,雖然年輕族群患病比例較低,但也不能忽視警訊,如果排便出現異常,最好盡快就醫。小兒科醫師唐子涵分享罕見案例,一名20多歲的嫩男反覆腹瀉,伴隨著下腹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看醫生吃藥也不見改善,後來竟被確診大腸癌末期。唐子涵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表示,「這幾天看到一個讓人很傷心的案例…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反覆腹瀉、下腹痛好幾個月,去了好幾次診所跟醫院,吃藥都沒有明顯改善,病人同時合併食慾下降、腹脹、噁心感、常常有便意卻又大不出來,後來幫他掃腹部超音波、卻意外發現肝臟長了很多顆hypoechoic lesions(低迴音的病灶)」。貼文提到,患者後來到大醫院檢查,「電腦斷層一樣看到肝臟長了很多顆病灶,因此病人被收住院做檢查。之後主治醫師安排大腸鏡,發現大腸有一顆很大的腫瘤,最後病理報告確定是大腸癌,核醫顯示多發性轉移,最後病人確診為大腸癌第四期,也沒辦法手術只能接受化療。病人也很驚訝,他以為只是腹瀉」。醫生指出,30歲以下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不高,且初期常常沒有症狀,一般有症狀可能都已進展到二、三期,所以若出現排便型態改變或直徑改變、排便有血絲或黏液、不規則腹痛或絞痛、有便意卻大不出來、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疲倦、腹部腫塊等情形,要盡快就醫檢查,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另外,唐子涵也公布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有家族史者、50至85歲、愛吃紅肉或高脂肪低纖維飲食、三高患者、肥胖者、吸菸喝酒、長時間罹患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患者,都必須多加注意,建議改善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戒菸戒酒,並定期接受篩檢,有助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增加存活率。
經痛狂嗑「日本神藥」 醫照胃鏡一看:宛如被散彈槍打到
女性每個月都會來一次的「大姨媽」,有時候真的會痛到令人受不了,這時候就會想要來一顆止痛藥舒緩一下,不過在服用藥物時也得慎選;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近日就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之前一名病患因經痛連續服用好幾顆止痛藥,結果就出現腹痛的情況,就醫後一照胃鏡,發現她的胃已經穿了15個洞,宛如被散彈槍打到。蕭敦仁提到,疫情之前很多人去日本玩,導遊都會帶大家去日本藥妝店掃貨,一名35歲女病患就去買了有「日本神藥」之稱的止痛藥,平常如果出現經痛,吃1至2顆就沒事,不過那天因經痛太過劇烈,於是在短時間內連續吞了4至5顆,而且沒有搭配胃藥服用,結果原本只有下腹痛,到最後變成整個腹部都劇痛。女病患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選擇就醫,蕭敦仁表示,原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裡都會有一種名為「布洛芬」的成份,而這個成份是非常傷胃的,而幫她照胃鏡一看,才發現她的胃裡已經出現15個洞,宛如被散彈槍打到一樣,而且還有出血的情形。蕭敦仁表示,這款藥並不是直接去傷到胃壁,而是服用後會導致黏膜層消失,胃酸就這樣直接往下流,就好像散彈槍打下去一樣;他最後也說,這種藥最好不要隨便亂吃,要吃的話還是有醫生處方會比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