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血栓
」40歲男搭飛機2小時!起身拿行李肺栓塞亡 醫示警「這幾種人」注意
大陸一位40歲男子在僅2小時的飛行過程中,因長時間未起身活動,下機時急著起身取行李,導致下肢靜脈血栓脫落,最終引發肺栓塞,不幸在送醫途中離世。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副院長、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李瑋解釋,經濟艙座位空間有限,乘客在狹小空間內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活動範圍受限,血流速度自然減慢甚至淤滯,就容易形成血栓。綜合陸媒報導,李瑋說明,研究表明,連續飛行5、6小時以上,血栓的形成風險顯著增加;若肺部細小血管被栓塞,患者會感到呼吸困難、胸痛,若肺動脈被堵塞,則可能突發致命的肺栓塞,且症狀可能毫無預兆。另外,中山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李昭輝表示,旅途中最常發生的靜脈血栓有2種,一種是小腿部血栓,症狀是小腿疼痛、抽筋和腫脹,一般可以治癒;另一種是腿部血栓轉移形成的肺部血栓,患者會感到胸部疼痛和呼吸困難,可能致命。李昭輝說,乘長途車或長時間乘坐飛機時,乘客如果吃安眠藥或大量喝酒,更容易導致長時間靜坐,患靜脈血栓的危險性更大。老人、服用避孕藥避孕的婦女、體重過重和剛做完手術的人是「經濟艙綜合症」的高發人群。靜脈血栓如何預防?李昭輝建議,首先靜坐1個小時應該活動幾分鐘,其次要注意多喝水,缺少水分會使血液變得黏稠,加速血栓形成。此外,檸檬含有檸檬酸和檸檬多酚成分,能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症,在長途旅行過程中最好每5小時喝一杯檸檬汁,以促進血液循環。三高和肥胖人群,可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血栓形成。此外,旅客還可以穿醫用彈力襪來防靜脈血栓。
下個月就要結婚…28歲女經期血崩 子宮驚現「3cm怪物」醫嚇壞
大陸28歲女子小吳(化名)3年前因患子宮腺肌症導致經期大量出血,血紅蛋白低到只有28g/l(女性正常血紅蛋白為115-130g/l),重度貧血。雖然緊急輸血後撿回一條命,但小吳的子宮已經增大到像懷孕4個多月,有明確的手術需要。然而,已經有男友的她還沒有生育,思來想去,最終沒有接受醫生的建議,就自行出院了。《每日商報》報導,小吳近日再次來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婦科,這次她的情況更糟了,不僅經期大量出血,經超音波檢查還提示腹腔內大量積液,雪上加霜的是,還合併下肢靜脈血栓及感染高熱,血紅蛋白僅有41g/l,體溫一度超過40℃,多項指標嚴重超標。婦科主任醫師呂雯第一時間給出了針對子宮動脈栓塞的治療方案,隨即,婦科李武副主任進行床邊腹部穿刺,引流出陳舊性積血1300ml,而存在腹腔出血,說明很有可能是子宮破裂。這時,小吳的子宮腺肌症已非常嚴重,子宮增大到如孕6月大小,按照治療原則,肯定是切除子宮。「呂醫生,救救我,我真的不想失去子宮!」小吳苦苦掙扎,不肯手術。原來,1個月後她將與男友步入婚姻殿堂,所以無論醫生怎樣勸導,她都誓死要保留子宮,堅決不接受手術。呂雯深知子宮對於未婚未育女性的重要意義,因此同意在手術過程中盡最大努力保住子宮。很快,呂雯聯繫了血庫以保證紅細胞及血漿的充分供應,接著,又開啟全院多學科會診,請各個相關科室協助搶救,由血管外科進行下腔靜脈濾網置入以減少肺栓塞發生率,感染科指導抗炎治療,手術室及麻醉科做好緊急手術準備,ICU為圍術期保駕護航。在麻醉科和手術室的密切配合下,手術很快開始。術中,醫生發現小吳巨大的子宮充斥了整個下腹腔,表面密布巨大扭曲、像蚯蚓一樣的成團血管和2至3cm大突起的內異病竈囊腔,如同面目猙獰的怪物,其中,一個3cm大的囊腔破裂正在活動性出血,這導致了腹腔內大量出血,且證實了術前「子宮破裂」的猜測。呂雯介紹,子宮腺肌症導致的子宮破裂極其罕見,如果不是急診手術,還不知要再失多少血。「術中我們及時用一根止血帶捆住子宮,壓迫子宮血管後切除了子宮大部分腺肌癥病竈,使巨大子宮成功瘦身到幾乎正常大小,因腹腔沒有發現明顯感染,又將患者的腹腔內出血成功回收進行自體血回輸,整個手術相當於0出血。」最終,這場驚險萬分的手術,歷時2個小時才得以結束,術後剔除的腺肌症病竈組織重達860g,而正常的子宮重量只有50g。這場手術不僅挽救了小吳的生命,還成功保住了她的子宮。另外,在整個救治過程中,小吳共輸紅細胞及血漿3260ml,幾乎把全身的血換了一遍。術後陰道流血停止,醫生又為她開始了溶栓治療,隨著各項指標穩定,小吳的身體逐漸康復,術後第10天順利出院。出院時,小吳流下熱淚,「感謝治療中所有幫助過我的醫生,是你們精湛的醫術,成全了我想做母親的願望,真的太感激了!」
丈夫為鼓勵妻子產後下床復健 他「1步發100元」成功帶她走路20分鐘
近日,中國網上一段產後復健溫馨又逗趣的影片引發熱議。吉林省一名男子為了鼓勵剖腹產傷口疼痛的妻子多下床行走,於是想出「每走1步給100元」的遊戲,他在前方慢慢引導著妻子前進,一手握著鈔票、一手準備遞出鈔票,成功陪伴她鍛鍊了20分鐘。這個畫面讓許多網友十分羨慕,便感嘆「夫妻間的小樂趣,很可愛」。根據陸媒《白鹿視頻》的報導,丈夫石先生提到,妻子剛做完剖腹產手術,醫生建議要下床多運動,但她說自己走路傷口就會疼痛,於是想出走1步給100人民幣(約新台幣435元)的遊戲,作為一種激勵方式,讓妻子在笑意中,一步一步完成了近20分鐘的康復訓練。對此,不少網友稱羨夫妻間美好的感情,以及如此特殊的引導方式,紛紛留言「很有生活樂趣」、「這樣鼓勵讓人心情愉快又分散注意力,術後下床走路都沒那麼難熬了」、「其實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男生一直陪著女生」。不過,也有曾經生產過的媽媽哭訴道「當時真的很痛,1步給我1萬我也不走」。而微博一位知名健康醫療博主(台灣稱部落客)「鉛醫薔薇」介紹,女性接受剖腹產手術之後,原則上建議第2天就應該下床活動,如果一直臥床不動,將導致血流更加緩慢,再加上手術的創傷,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會是形成下肢靜脈血栓的高危險因素,進而使人疼痛、紅腫,因此要特別小心。
長新冠索命1/無慢性病!32歲男「突爆心律不整」 醫示警:9月後恐掀高峰
新冠疫情後遺症「長新冠」(染疫後3~5個月仍有許多不適症狀),成了全球新困擾。荷蘭8月間一項研究顯示,每8位確診成人就有1人出現,引起全球醫界重視,台灣一名醫師告訴CTWANT記者,「長新冠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恐成為索命關鍵,一位32歲男子就差點丟了小命」,專家也警告,「9月長新冠人數將進入高峰!」此篇荷蘭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的研究,分析7.6萬名成年人中,將4231名確診者與8462名非確診者進行配對,結果發現,大約1/8確診者出現長新冠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痛、疲倦等。台灣20歲以上確診者有385.3萬人,若依此數據估算,應該有48萬名成年人受長新冠之苦。「要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確診者在染疫後3個月內發生持續性症狀或後遺症長達2個月以上為「長新冠(Long COVID)症候群」,目前統計全球約有1至2成感染者在病毒急性感染康復後會有此現象。「近期美國研究發現,確診12個月後會增加以下併發症機率,心血管併發症約有4.5%,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包含心肌梗塞、中風、總死亡率)約為2.3%,心律不整約為2%(其中超過半數為心房顫動),缺血性心臟病約為0.7%(當中7成3為急性冠心症,而4成為心肌梗塞),腦血管病症約為0.5%(當中7成為中風)。」32歲的黃先生便是這樣的例子,身體健康的他,過去沒有任何慢性病史,今年5月中旬確診新冠肺炎後,除了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外,也併發胸悶、心悸、喘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幾近暈厥。陳玠宇說,「由於症狀愈來愈嚴重,黃先生趕緊到心臟內科求診,檢查發現併發嚴重心律不整、心室頻脈,發作持續時間長達將近20秒,差點危及性命,後來經醫療處置及藥物調控後,心肺症狀才逐漸改善。」美國研究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心血管風險會大幅增加,以18~64歲族群為例,心律不整機率會增加1.7倍。(示意圖/123RF)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顯示,18~64歲確診者併發心律不整的機率增加1.7倍、肺栓塞增加2.1倍,65歲以上確診者則分別是1.5倍、2.2倍。肺栓塞是指肺動脈的血液因堵塞而無法流通,阻塞物的來源可能為血栓、腫瘤、空氣、脂肪,塞住之後病人常會有喘、胸悶、胸痛、咳血等,猝死率可達10%。陳玠宇表示,想預防心血管併發症,確診後可抽血確認有沒有心肌炎或是否有血栓,且血栓可能發生在腳部或心臟,因此在感染病毒後如果腳有水腫,甚至壓了會痛,就要小心是深層靜脈栓塞,這可能造成心血管併發症,例如肺栓塞,嚴重恐致命。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醫師楊博州則表示,「近來明顯發現肺栓塞患者增加,可能與疫苗有關」,雖然AZ產生血栓機率只有百萬分之2-5,但畢竟急診室是一個濃縮區域重症病人的地方,搶打疫苗後肺栓塞病人才增加,所以猜測應該有所相關。楊博州提醒,由於下肢靜脈血栓常是肺栓塞來源,所以開刀、久臥久躺、慢性心臟衰竭、惡性腫瘤、生產後或懷孕婦女、口服避孕藥、肥胖、抽菸等患者應注意其下肢血液循環避免血栓生成、出現下肢腫痛合併呼吸喘的症狀出現時應及早就醫。
13歲少年連續5天「躺著玩手機」!不動水喝超少 靜脈血栓險死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為防止病毒傳播,紛紛祭出封城鎖國政策,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西安一名13歲少年疫情期間都宅在家裡,除了吃飯、上廁所,多半都躺著玩手機,一段時間後發現無法站立,經查發現有嚴重靜脈血栓。醫師表示,若不快點治療,容易猝死。根據陸媒《看看新聞》報導,疫情期間,13歲少年多半都把自己關在房間玩手機,且是躺著玩,加上與家人吵架,根本不想在家中走動;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下床站起來時,右腿會非常疼痛,最後因站不穩摔倒,經送醫診斷,雙腿都有嚴重的靜脈血栓。醫生看完後相當驚訝,靜脈血栓多半發生在長期臥床不動的患者身上,通常是高齡年長者,年紀小的患者很少見。醫生指出,下肢靜脈血栓不及時治療,如果出現肺栓塞,很容易出現猝死現象,而少年的病症是因為他連續幾天嚴重缺少運動,並且喝水少所導致。幸好經過治療,少年已無礙,但仍需觀察。